顶管基坑沉降监测方案(改)讲义
顶管施工监测方案
顶管施工监测方案嘿,朋友们!咱今天就来聊聊顶管施工监测方案这档子事儿。
顶管施工啊,就好比是在地下进行一场神秘的冒险。
你想想,要在地下挖出一条通道,还不能让地面上有啥大动静,这得多难啊!那监测方案就是这场冒险中的指南针啦!首先呢,咱得对地面沉降进行监测。
这地面就跟咱人的脸似的,稍微有点不对劲都能看出来。
要是沉降得太厉害,那可不得了,就像脸上长了个大痘痘,谁看了都不舒服。
所以得时刻盯着,看看地面有没有啥异常变化。
还有啊,管道的位置也得看好咯!就像你走路得知道自己往哪儿走一样,管道要是跑偏了,那可就出大乱子啦!这时候就得用那些先进的仪器,像给管道装上了眼睛,让它乖乖走在该走的路上。
顶管施工的时候,那些土压力啥的也不能小瞧。
这就跟你背着个大包袱似的,太重了压得你喘不过气,太轻了又觉得没底。
得找到一个合适的度,让施工顺顺利利的。
咱再说说地下水位。
这地下水位就像个调皮的小孩子,一会儿高一会儿低。
咱得时刻留意着,别让它捣乱。
要是水位太高了,就像小孩子玩水玩过头了,得赶紧管管。
施工过程中,那些设备的运行状态也得关注啊!这可都是咱的宝贝疙瘩,要是它们出了啥毛病,那不就跟战士上战场没了武器一样嘛!得经常给它们做做“体检”,让它们一直保持良好的状态。
你说这顶管施工监测方案重要不重要?那肯定重要啊!这就好比是给施工上了一道保险,让咱心里踏实。
总之呢,顶管施工可不是闹着玩的,监测方案可得好好做,每一个细节都不能马虎。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施工的安全和质量。
咱可不能拿安全开玩笑,对吧?大家都得重视起来,让顶管施工顺顺利利的进行,给我们的城市建设添砖加瓦!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基坑水平位移与沉降监测方案
基坑水平位移与沉降监测方案1.概况1.1 工程概况这个项目是一项大型的建筑工程,旨在建造一座现代化的大楼。
该建筑将包括商业和住宅用途,是当地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2 基坑概况该项目需要进行基坑开挖,以便为建筑物的地基做好准备工作。
基坑的深度将达到20米左右,需要进行支护工作以确保工人的安全。
1.3 工程地质概况该项目的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位较高,土质较软,需要采取特殊的施工方法来确保基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此外,还需要进行地质勘探和监测工作,以确保施工过程中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1.4 环境概况该项目位于城市中心,周围有许多居民和商业企业,需要采取特殊的措施来减少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此外,还需要进行噪音、粉尘和污水处理等工作,以确保施工过程中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2.基坑支护及施工方案为确保基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我们采取了多种支护措施,包括钢支撑、混凝土墙和土钉墙等。
此外,我们还采用了先进的施工技术,如挖孔桩、土钉墙和钻孔灌注桩等,以确保基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我们还将采取噪音、粉尘和污水处理等措施,以确保施工过程中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3、监测目的、范围、依据、原则及监测内容3.1 监测目的:本次监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公司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以及对环境影响的评估。
3.2 监测范围:本次监测的范围包括公司生产厂区及周边区域,主要监测点包括废水排放口、废气排放口、噪声等。
3.3 监测依据:本次监测的依据主要包括国家环境保护法规、公司环境保护标准以及国家环境监测标准等。
3.4 编制原则:本次监测的编制原则主要包括科学性、规范性、客观性、可比性等原则。
同时,为了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我们将采用多种监测方法,包括现场监测、实验室分析等。
以上是本次监测的目的、范围、依据、原则及监测内容的简要介绍。
我们将严格按照以上要求进行监测,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5 监测内容64、基坑监测项目和监测方法要求汇总表75、监测方法5.1 水平位移观测:水平位移观测是指对基坑周边建筑物、道路等进行水平位移监测。
顶管监测方案
顶管监测方案1. 简介顶管是一种常见的管道敷设方式,常用于城市地下管网的建设和维护。
顶管监测方案是指在顶管施工过程中,为了确保施工质量和工程的稳定运行,采取的一系列监测措施和方法。
本文将从顶管监测方案的必要性、监测内容和方法、监测设备、数据分析与应用等方面进行介绍。
2. 顶管监测的必要性顶管作为一项关系到城市基础设施和民众安全的工程项目,其施工质量和运行稳定性对城市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通过科学合理的顶管监测方案,可以实时掌握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从而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性。
3. 监测内容和方法顶管监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沉降监测、位移监测、应力监测、渗流监测、裂缝监测等。
其中,沉降监测是最为重要的一项内容,可以通过设置监测点,采用精密水准仪、全站仪等测量仪器进行定期测量。
位移监测主要通过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技术实现,可以实时获得顶管的位移情况。
应力监测主要是通过应力计进行实时监测,了解顶管所承受的力学应力变化情况。
渗流监测可以通过地下水位计进行,监测管道周围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
裂缝监测可以通过高精度测量仪器进行,检测顶管周围土体的裂缝情况。
4. 监测设备顶管监测中需要使用的设备有:精密水准仪、全站仪、GNSS测量仪器、应力计、地下水位计、高精度测量仪器等。
这些设备具有高精度、高灵敏度的特点,可以满足监测要求。
在选择设备时,需要根据具体的监测内容和工程要求,选用合适的设备。
同时,在设备使用过程中,需要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准确校准,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5. 数据分析与应用顶管监测数据的分析与应用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
首先,对监测数据进行比对分析,与设计施工方案进行对比,判断工程进展是否符合预期,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其次,可以通过对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得到丰富的工程信息,为类似工程的规划、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和经验总结。
6. 使用案例以某城市地铁顶管工程为例,施工单位在进行顶管施工过程中,采用了全面的监测方案。
过沪宁宁杭道路桥下顶管施工沉降观测方案
过沪宁宁杭道路桥下顶管施工沉降观测方案桥下顶管施工沉降观测是为了监测桥下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变形情况,以及对周边建筑物、地下管线等可能发生破坏的影响进行监测和预警,以保证工程施工安全和周边环境的稳定。
下面是一个关于过沪宁宁杭道路桥下顶管施工沉降观测方案的示例,供参考。
一、观测目的通过对过沪宁宁杭道路桥下顶管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进行观测,以及对周边建筑物、地下管线等可能发生破坏的影响进行监测和预警,确保工程施工安全和周边环境的稳定。
二、观测内容1.地面沉降观测:选择合适的监测点,在施工前进行基础观测,记录地面现状。
施工期间,对监测点进行连续观测,并记录各监测点的下沉情况。
2.建筑物沉降观测:选择受影响的建筑物作为监测点,在施工前进行建筑物现状观测,记录各建筑物的形变情况。
施工期间,对监测点进行连续观测,并记录各监测点的沉降情况。
3.地下管线沉降观测:选择沿线地下管线作为监测点,在施工前进行管线现状观测,记录各管线的形变情况。
施工期间,对监测点进行连续观测,并记录各监测点的沉降情况。
三、观测方法和仪器设备1.地面沉降观测:使用差分GPS测量方法进行连续观测,采用高精度粘性指南针进行定位,使用导线进行数据传输。
2.建筑物沉降观测:选择建筑物的地基测斜仪进行监测,通过无线传输数据到监测站点,然后由测斜系统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3.地下管线沉降观测:使用光纤测量方法进行监测,将光纤布设在沿线管道上,通过测量光纤的变形情况来获得管线的沉降情况。
四、观测方案和数据处理1.观测方案:(1)建立监测网络,选择合适的监测点布设监测仪器和设备。
(2)确定观测频率和观测时间,施工期间,每天进行观测,并记录监测数据。
(3)定期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比较各个观测点的数据,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和预警。
2.数据处理:(1)地面沉降观测:根据观测数据计算地面的沉降量,并进行等值线图、沉降云图的制作,以便直观了解地面变形情况。
(2)建筑物沉降观测:根据测斜仪的观测数据,计算建筑物的沉降量,并进行形变图、变形云图的制作,以便直观了解建筑物的变形情况。
市政工程顶管施工路面沉降监测及防治方案及措施
市政工程顶管施工路面沉降监测及防治施工方案1、建设工程路面沉降监测1.1一般规定1.1.1建设工程因施工建设或运营诱发的周围区域地面沉降,应在地面沉降影响范围内进行监测工作。
1.1.2监测前应进行现场踏勘,收集相关资料,根据相关规范、规程编制监测方案。
1.1.3地面沉降监测成果应进行检查验收,并编制检查验收报告。
1.2监测方案1.2.1监测方案编制前,应对拟建场地进行现场调查,并收集下列资料:场地工程勘察成果报告;地面沉降危险性评估报告;工程设计、施工相关资料。
1.2.2监测方案宜包括下列内容:工程概况(包括工程类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概况、工程设计和施工方案概况及工程周围重点保护对象等);监测方案编制依据;监测范围;监测项目;监测网(点)布设;监测方法与技术要求;监测频率;监测预警;监测成果及监测报告主要内容;监测仪器设备和监测人员组成。
1.3监测范围1.3.1监测范围应依据建设工程地面沉降危险性评估等级、工程类型和特点及周边环境条件确定。
1.3.2根据监测目的、任务的不同,监测范围宜划分为常规监测区和重点控制区。
无地面沉降危险性评估资料时,可参考表 1.3.1 确定。
表 1.3.1 建设工程诱发地面沉降监测范围分区表注:表中H为基坑开挖深度;D为隧道底板埋深, C 为隧道外径。
1.3.3常规监测区范围内的监测工作应符合现行上海市相关工程建设规范或相关行业标准的规定。
1.3.4建设工程出现突涌、流砂等问题时,监测范围应适当扩大,1.1.1监测项目一般分为地面沉降监测、土体分层沉降监测、地下水位监测、降排水量监测等。
1.1.2监测项目宜依据建设工程类型进行选择,也可参照表1.4.2执行。
表 1.4.2 监测项目表注:√应测项目;〇选测项目。
1.5监测网(点)布设1.5.1水准控制网布设建设工程地面沉降监测区域外应布设一等、二等水准控制网,水准控制网由基准点组成。
基准点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基准点应在施工之前布设,宜布设在监测区域之外可靠位置,观测稳定后,方可投入使用;2)基准点不宜少于3 个;3)可选用建设工程场址区附近的基岩标或不受建设工程影响的分层标作为基准点;4)监测期间,应采取有效保护措施,确保其正常使用。
顶管基坑沉降监测方案(改)
陕西省西咸新区空港新城第一大道(新城中大道-北辰大道)市政工程—雨水、污水工程顶管工作井基坑沉降监测方案编制:审核:审批:西咸新区空港新城陕西华山路桥空港新城二期项目部目录第一章、工程基本情况 (3)一、工程概况 (3)二、编制依据 (3)三、工程地质状况 (4)第二章、基坑监测 (7)一、监测目的 (7)二、监控量测 (7)三、监控量测方案及测站点布设 (8)四、监控量测内容 (8)五、监测成果信息反馈 (10)六、监测管理 (10)第三章、技术质量保证措施 (11)第一章、工程基本情况一、工程概况陕西省西咸新区空港新城第一大道(新城中大道-北辰大道)市政工程空港新城第一大道为西咸新区骨架路网中的一条南北主干道,第一大道对加强空港新城南北两翼开发区的交通联系,促进沿线地块的开发,带动空港新城经济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属新建城市主干道,设计主车道车速60km/h,辅道车速30km/h。
新城中大道至沣泾大道,起至桩号K0+000 -K2+124.163,沣径大道至北辰大道,起止桩号K0+000-K4+116.738全长6240.901米。
空港新城第一大道工程雨水干管敷设于道路东侧绿化带上,管道中线位于道路中线东侧19.5米,设计管径D600-D2600cm,管道敷设方式为明挖沟槽和顶管施工,顶管管材选用D2600cmⅢ级钢筋混凝土钢承口管。
工程污水干管敷设于道路西侧辅道上,管道中线位于道路中线北侧22米,设计管径D500mm-D1000mm,设计污水主管道长度6240.901米,管道埋深14.50-17.24,管道敷设方式为顶管施工,管材选用Ⅲ级钢筋混凝土钢承口管。
二、编制依据1、西安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所出的污水管道工程设计图纸(D2012103-4),雨水工程调整补充图上册排水管道工程(D2012103-3C),雨水工程调整补充图下册顶管工作坑及检查井基坑支护工程(D2012103-3C);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1;3、《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4、《给水排水工程顶管技术规程》CECS246:2008;5、《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6、《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基坑工程安全技术规程》JGJ167—2009;7、《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8、《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9、《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10、《混凝土管道基础及接口04S531、06MS201》;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1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1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14、《地下建筑工程逆作法技术规程》JGJ165—2010;1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12;16、《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17、《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93号;18、《顶管施工技术及验收规范》;19、关于印发《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建质[2009]87号);20、本工程现场障碍物调查情况;21、中国有色金属工业西安勘察设计研究院所出的陕西省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市政道路勘察项目二标段(第一大道)岩土工程勘察中间资料(详勘阶段)。
基坑沉降监测方案
基坑沉降监测方案篇一:基坑沉降监测方案(2495字)一、监测意义:在基坑开挖期间,随着取土的深入,支护结构由于受到土压力和道路动载的作用,会产生比较明显的变形,如果超过一定范围,甚至会出现失稳情况,引起周围道路和建筑物的破坏。
因此,应配备高精度的施工监测队伍,及时提供变形数据,指导施工的顺利进行,保证施工的安全。
二、监测内容:几何变形监测部分:1)周围管线位移监测2)支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3)支护桩桩体位移(倾斜)监测应力监测部分:4)支护桩桩体应力监测5)人字梁(3-3、4-4、4’-4’剖面)应力监测6)水平支撑5-5剖面轴力监测地下水位监测部分:7)水位监测三、监测实施方案:1)周围管线位移监测:在基坑北侧的蒸汽凝水管和蒸汽管上,每隔约12米布设一个监测点,进行水平位移和沉降(竖向位移)监测。
自基坑开挖时起,每隔1~2天监测一次,在挖土高峰期,若位移速率变化异常或位移量过大可适当加密周期,增加监测次数。
当大规模取土期过后且位移基本稳定,则监测周期可视位移速率的大小合理安排,直至主体施工至±0为止,监测约20次。
沉降监测采用二等精密水准测量,其基本思想为:在施工区域外建立基准点,基准点必须牢固稳定,基准点布设以三个点为宜,且构成一个基准网,通过对基准网的定期检测可得知各基准点的稳定情况,从而对不稳定的基准点剔除或进行修正。
每次监测时,通过精密水准测量将基准点的高程采用闭合水准测量引测到各监测点上,从而得到各监测点的绝对高程,根据监测点两次所测得高程之差即可得知监测点在这两次期间的沉降量。
监测过程中的限差要求、测量步骤、手簿记录和计算均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测量规范的规定进行。
在基坑开挖前布设监测点并进行首次监测,挖土期每隔1~2天监测一次,若沉降速率变化异常或沉降量过大可适当加密周期,增加监测次数。
当大规模取土期过后且沉降基本稳定,则监测周期可视沉降速率的大小合理安排,直至主体施工至±0为止,监测约20次。
基坑沉降观测方案
基坑沉降观测方案一、背景介绍基坑工程是近年来城市建设的常见项目,为了保证基坑的稳定和安全,进行沉降观测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沉降观测旨在监测基坑四周地面的沉降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沉降异常,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性。
二、观测目标1.监测基坑施工前后地面的沉降情况。
2.发现并记录基坑施工期间可能导致沉降的因素。
3.提供数据参考,评估和优化基坑工程设计。
三、观测内容1.建立观测控制点:在基坑周边区域设置稳定的观测控制点,定期进行高程、平面测量,并记录与基准点的变化。
2.监测沉降井:沉降井是一种常用的观测沉降的设备,沉降井设置在基坑地面周围固定位置,通过观察沉降井插入的测量管与地面之间的高差变化,得出沉降情况。
3.监测测量管:在基坑边缘设置多个钢筋混凝土立管,通过测量管内的测点位置变化,监测周围土体的沉降情况。
4.观测地下水位:设置地下水位观测点,定期测量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地下水位的变化与基坑周围土体的沉降有一定的关联,能够辅助评估基坑施工过程中土体的变化情况。
四、观测方法1.建立起点:在基坑周边选择适宜的点位,进行高程测量,建立起点控制标志物,将其作为测量的基准点。
2.定期测量:根据工期安排,在工程施工前、施工中和施工后的不同阶段,定期进行测量观测。
观测频率视基坑施工情况而定,通常为每两周至一个月测量一次。
3.测量方法:使用全站仪进行高程测量与平面测量,使用水准仪进行高程测量,使用测量工具进行地下水位测量。
4.数据记录:将测量得到的数据记录在观测记录表中,包括观测时间、观测点位、测量数值等信息。
5.数据处理与分析:将测得的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对比不同时间点的测量结果,计算出各个观测点的沉降量,并绘制沉降曲线图。
五、观测异常处理1.对于出现异常的观测点,及时停止施工并进行检查,找出产生异常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2.检查施工工艺和材料,排除施工因素导致的异常。
3.如发现地下水位异常变化,应及时对水源进行调查,是否与近期的污水排放、地下管道施工等有关。
顶管工程中地表沉降监测及地下空洞探测
顶管工程中地表沉降监测及地下空洞探测摘要:在开展顶管施工的过程当中,容易导致顶管上部土层扰动的现象,有可能会造成地表发生沉降和塌陷的现象。
采用常规的地表沉降监测和探地雷达的土体空洞探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检测,及时的找出隐患并且预警,将其作为基础来制定出合理的施工方案。
本文主要是对顶管工程和探地雷达的优势特点进行分析,将其与具体的工程案例结合,做出对探测结果的分析,实现对工程施工风险的预警和控制,避免顶管施工的过程中出现地下空洞等不良地质体的影响,进一步的保证施工安全性。
关键词:顶管工程;地表沉降监测;地下空洞探测引言顶管工程是在盾构施工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土层下施工的方法,这种方法不需要开挖面从就可以做到各种路面和建筑物以及地下管线的穿越,属于一种非开挖的地下管道施工方法,并且有着不少的优势性特点,在地下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但是顶管施工会对土体原有的应力状态进行改变,容易引起地层的扰动,比较容易出现地下空洞的现象,进一步导致地表沉降和坍塌现象,因此需要及时采用合适方式来做出监测。
一、工程案例某地区的某水厂输水管线工程采用顶管施工的方法来进行自来水管道的施工,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穿越城市的主干道,路面为混泥土,其基层为砂土以及工业废渣组成的混合型材料,路基为常见介质的物理常数。
表1 常见介质物理常数二、顶管工程中的地表沉降监测(一)顶管施工的优势顶管施工是在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地下管道施工方法,施工具有比较大的方便性,并且对于城区环境不会造成污染的现象,施工的效率也比较高,在一些管道施工当中有着比较普遍的应用。
但是对于顶管施工来说,在城市施工中容易受到复杂的地下管线的影响,同时也会受到地质条件和地面荷载的影响,会使得道路出现疏松、空洞的现象,进而引发施工安全隐患。
因此需要做好对地表沉降的监测,及时的排查好不良隐患,对顶管施工的安全性进行保证。
(二)地表沉降的监测在顶管施工当中,地表的沉降是无法完全避免的现象,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对沉降监测进行关注。
基坑沉降变形观测方案
基坑沉降变形观测方案一、监测意义基坑与环境的安全与稳定,集中体现在土体的变位,边坡水平位移和沉降。
随着土方开挖深度的增加,大面积降水的影响,以及静压桩施工引起土体位移,边坡周围土体会产生一些变化,如应力重新分布、渗排水后土固结等引起土体变位,动态跟踪变位监测,已成为基坑施工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避免事故发生的重要保障。
二、监测目的根据观测数据,及时调整开挖深度及位置,必要时采取补救措施,一方面保护临近建筑物及地下管线不因土体地面过大位移和沉降而遭破坏,一方面对基坑边坡土体变形位移实施动态跟踪,使其一直处于受控范围之内,以保证基坑边坡安全,顺利进行工程施工。
三、监测项目周围建筑物沉降、基坑变形位移,地下水位升降等。
四、监测点的布置4.1、控制点的布置控制点包括基准点、工程基点及联系点、检核和定向点等工作点,在选设和使用上应符合下列要求。
A基准点应选设在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便于长期保存的稳定位置。
使用时,应作稳定性检查,并以稳定或相对稳定的点作为测定变形的参考点,基准点应不少于3个。
B工作基点应选设在靠近观测目标且便于连测观测点的稳定或相对稳定位置。
2.2.2、观测点的布设A建筑物上的观测点,应选设在建筑物四角,转角处及沿墙每10-15m处。
B水位观测点,为观测井内水位。
C具体观测点的位置见附图2.3观测方法及观测要求2.3.1、沉降观测:采用DS3水准仪,按四等水准测量的方法进行观测。
精度要求: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1.0mm。
2.3.2、每次观测时,应符合下列要求:A采用相同的观测线路和观测方法。
B使用同一仪器和设备。
C固定观测人员。
D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工作。
2.4观测周期2.4.1井点降水前,首先对观测点进行一次全面普查,在降水与开挖过程中,每天观测一次,变化较大或突变时,应加大观测次数。
2.4.2当地下室砼浇筑完成或沉降变形较小后,观测周期可以作调整或加大间隔时间进行观测,一般可以5-7天进行观测一次。
道路顶管、深基坑支护沉降变形监测方案
道路顶管、深基坑支护沉降变形监测方案一、工程概况1、钢板桩沟槽支护大街雨水方沟雨水支线开挖深度大于等于5m深的,全部采用钢板桩支护形式。
部分明开沟槽穿路段需搭设交通导行桥。
大街雨水方沟西滨河路道路0+155-0+215段(60m)计划采用钢板桩支护形式,此段开挖深度为7.8m。
雨水1#支线采用钢板桩支护明开施工。
大街污水1#支线采用钢板桩支护明开施工。
2、钢筋砼护坡桩支护大街雨水方沟道路段全长约390m,其中大街段324m计划采用护坡桩挂网喷射混凝土支护,开挖深度为5-7.5m,雨水方沟侧墙两侧各预留0.6m作业面,两侧护坡桩净间距8.3m,桩中间距8.9m。
大街雨水方沟道路段全长约270m,其中大街段230m计划采用护坡桩挂网喷射混凝土支护,开挖深度为5.5-6.5m,雨水方沟侧墙两侧各预留0.6m作业面,两侧护坡桩净间距6m,桩中间距6.6m。
3、顶管工程沿大街自西向东新建污水管线,污水管线位于道路永中以北8.5m,设计污水主管道为D=1350钢筋砼管,下游接入河西滨河路现况D=1550污水截流干线,最终汇入碧水污水处理厂。
污水主管线D=1350全长209m,共有7座检查井,埋深在11-12.5m,井距在24-48m 之间,全部采用顶管施工。
污水支线共5道,长度26-40m,原设计采用D=400、600钢筋砼管明开施工,由于埋深大、交通导改压力大,将污水支线全部调整为D1050钢筋砼管顶管施工,调整后支线埋深10.5-11.5m。
检查井全部为钢筋砼井(标准井约1.1*1.9m)。
大街污水剩余4#、6#支线采用顶管施工,管径调整为D1050。
二、编制依据及基础资料本次施工监测主要遵循的规范、规程和依据的基础资料如下:《地铁工程监控量测技术规程》(DB11/490-2007)《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 12897-2006)《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北京市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11/489-200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建筑物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北京市市政工程施工安全操作规程》DBJ01-56-2001三、沟槽钢板桩支护监测1、监测目的通过监测,可以及时掌握沟槽开挖及施工过程中沟槽边坡的实际状态及周边环境的变化情况,做到及时预报,为沟槽边坡和周边的安全和稳定提供监控数据,防患于未然。
市政工程顶管施工路面沉降监测及防治方案及措施
市政工程顶管施工路面沉降监测及防治方案及措施目录1. 项目概况 (2)1.1 工程背景 (3)1.2 受影响路段概况 (4)1.3 施工方案 (5)2. 路面沉降监测 (6)2.1 监测点设置及选取依据 (7)2.2 监测仪器及方法 (8)2.3 监测数据采集及分析周期 (9)2.4 沉降监测数据处理及分析软件 (10)2.5 监测成果汇报方式 (12)3. 路面沉降预测 (13)3.1 沉降预测模型构建 (14)3.2 预测参数确定 (15)3.3 沉降预测结果分析 (16)4. 路面沉降预防与治理措施 (16)4.1 施工工艺优化 (18)4.1.1 上覆土处理 (19)4.1.2 顶管施工顺序及方法 (20)4.1.3 发力控制及安全措施 (21)4.2 土工材料应用 (21)4.2.1 顶管管 bedding (22)4.2.2 支护结构设计及材料选用建 (23)4.3 沉降控制措施 (25)4.3.1 路面提升措施 (26)4.3.2 沉降预填料 (27)4.3.3 排水控制及防处理措施 (29)5. 应急处理方案 (30)5.1 沉降超标报警系统 (31)5.2 沉落治理方案 (32)5.3 风险评估及应急预案 (33)6. 成本控制 (35)6.1 项目预算 (36)6.2 成本控制措施 (36)7. 监理与验收 (37)7.1 监理机构职责 (39)7.2 验收标准 (40)1. 项目概况本项目是针对某城市的市政工程顶管施工中可能出现的路面沉降问题,进行详细的路面沉降监测及防治方案的研发。
项目背景为现代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地下空间利用日益增多,顶管施工作为一种新型的地下空间开拓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城市发展中的空间限制问题。
顶管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引起地下水位变化、地层结构受扰动等问题,进而导致地面沉降。
采用科学的监测技术和防治措施,确保施工过程中及周边建筑物的安全就成了至关重要的课题。
基坑沉降监测方案
北京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二期工程基坑支护、土方开挖、基坑截水监测方案北京城建道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2011年2月14日北京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二期工程基坑支护、土方开挖、基坑截水监测方案编制:审核:审批:北京城建道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2011年2月14日目录第1章工程概况 (5)1.1工程环境及施工条件 (5)1.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6)2.3本基坑工程概况 (7)第2章施工监测方案 (8)2.1信息化施工和组织措施 (8)2.2施工对周围建筑物及管线的影响 (8)2.3变形监控值及预警值 (8)2.4施工监测项目 (9)2.5监测点布置 (9)9.6 测点保护 (11)9.7监控量测管理体系的保证措施 (11)第1章工程概况1.1工程环境及施工条件1.1.1地理位置及周边建筑本工程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小营北路6号,东临鼎成西路,西临育慧北路,北侧为小营北路。
基坑南侧紧邻北京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一期建筑(最近处仅19m),西侧北侧较远处为现况住宅及商业楼区,东侧无明显建筑。
1.2.2地下管线状况从现有资料看,基坑周边的现状管线较多,具体位置及需拆改的管线如下表所示。
一二期连通通道部位现有管线较复杂,通道范围内共分布着电信、电力、雨水、污水、中水、给水等6条管线,条件允许的管线改移后,对剩余管线采取悬吊保护,保证管线安全,确保基坑安全施工。
1.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1.2.1工程地质情况拟建场地目前为景观草坪,东南侧现为微地貌小山丘。
根据《北京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二期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本次岩土工程勘察的勘探深度范围内(最深28.00m)的地层,按成因类型、沉积年代可划分为人工堆积层和第四纪沉积层两大类,并按岩性及工程特性划分为7个大层及亚层,现分述如下:表层为人工堆积之一般厚度为 1.30~2.40m(局部31#钻孔附近厚约6.00m,应为一期施工肥槽)的粉质粘土素填土、粘质粉土素填土①及房渣土、碎石填土①1层。
顶管监测方案
顶管监测方案顶管监测方案6.6.1 监测目的及意义监控量测的目的是为了及时掌握顶管的运行情况,确保其安全运行。
此外,监测量测还可以提供数据支持,帮助工程师进行顶管的设计和改进。
监测量测的意义在于及时发现顶管运行过程中的问题,避免事故的发生,并可借此优化顶管的设计和运行方式,提高其效率和安全性。
6.6.2 监测项目顶管坑/接收坑监测项目包括但不限于:地表沉降、地下水位、土压力、渗流量、顶管变形等。
这些监测项目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顶管的运行情况,为后续的维护和改进提供数据支持。
地面监测项目和地下管线监测是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措施。
监测方法包括使用传感器和设备对工程进行实时监测,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控制网的布设和监测点的布置是监测的关键步骤。
在地面监测项目中,我们使用传感器来监测地面沉降和变形情况,以及地下水位和地震等自然因素对工程的影响。
通过实时监测,我们可以及时发现任何问题并采取措施,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在地下管线监测中,我们使用设备来检测管道的运行情况,包括流量、压力和温度等参数。
我们还会对管道进行定期检查,以确保其完整性和安全性。
监测方法的选择取决于具体的工程情况和监测目的。
我们可以使用传感器、设备和其他技术手段来进行监测。
在选择监测方法时,我们需要考虑监测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成本等因素。
控制网的布设是监测的关键步骤之一。
我们需要在工程周围布设控制点,以便对工程进行实时监测。
控制点的布设需要考虑地形、地貌和工程特点等因素。
监测点的布置也是监测的关键步骤之一。
我们需要在工程周围布置监测点,以便对工程进行实时监测。
监测点的布置需要考虑地形、地貌和工程特点等因素。
对于顶管坑及接收坑监测点布设,我们需要在顶管坑周围布置监测点,以便对顶管坑的沉降和变形情况进行实时监测。
在接收坑周围布置监测点,以便对接收坑的变形情况进行实时监测。
监测点的布置需要考虑地形、地貌和工程特点等因素。
控制值确定在进行监测之前,需要确定监测的控制值。
顶管施工沉降观测及应急处置措施
顶管施工沉降观测及应急处置措施作者:张占民来源:《科技风》2019年第03期摘要:衡水南水北调配套工程水厂以上输水管道工程穿越大广高速公路输水管线,与大广高速公路K1602+800相交,交叉角度96.3°。
套管总长度为87.5m,设计为DN2200Ⅲ级钢承口混凝土管涵,套管涵外径2640㎜,壁厚220㎜,高速公路段落管涵内设置DN1600钢管,钢管壁厚16㎜。
管道压力0.4Mpa,设计流量1.7m3/s。
管线在大广高速占地界之间的长度为45.23m,套管顶距路面6.8m,距离边沟沟底为5m,工作井、接收井外缘距隔离栅均为21.14m,套管顶距现地面距离为4m,满足最小覆土3m或15倍管外径要求。
套管涵与输水钢管之间吹砂填充。
管道中心两侧各8.4m范围采用7.5浆砌片石防护。
关键词:顶管施工;观测;应急措施1 地质条件根据地质资料,本工程位于衡水市区东南部,属平原区,地形平坦,工程区两侧均为耕地管道地面高程17.3.19.6m。
工程沿线均为第四系地层覆盖,地质结构由上至下分别叙述如下:①层:壤土Q43pal②2壤土。
棕黃色,湿,可塑,局部夹粉土及壤土,层厚0.7.6.1m,层底高程12.17.5m。
(含水量25%)②层;粘土Q43pal褐黄色,湿,可塑,层厚1.5.4m。
(含水量40%)③层:砂壤土Q43pal②3。
浅棕黄色,饱和,可塑性较差。
④层:壤土Q43pal③2。
灰色,灰黑色,湿,可塑。
本地区地下水左侧埋深9.7m,右侧埋深17.5m右侧水位已经高于工作井井底标高,需要进行工作区降水。
顶管位置位于壤土、粘土、砂壤土层,含水量较高,需要进行工作区止水施工。
2 顶管施工方案选择2.1 方案选择针对顶管穿越大广高速公路地段地质条件,管涵所处地层为壤土、砂壤土层,含水量较高,保护涵管径大(内径2.2m)、顶距长(87.5m)、施工难度大的特点。
为防止管涵在顶进过程中掘进面土体坍塌,减小管涵上方路基、路面的沉降,确保大广高速公路行车安全,采用泥水平衡顶管施工工艺,可以减小因顶管造成路面沉降、沉陷问题。
某顶管施工工程地下管线沉降和地表深埋点沉降监测分析
某顶管施工工程地下管线沉降和地表深埋点沉降监测分析摘要:本文结合上海某矩形顶管施工实际情况,综合考虑设计、施工安全及环境保护等因素,分析了该工程顶管施工和顶管后期的周边管线、深埋地表测点的监测数据,得出一些初步的结论和建议,供今后类似工程作参考。
关键词:顶管监测分析1. 工程概述上海市陆家嘴中心区某5#通道矩形顶管穿越东泰路于上海中心进洞。
地下通道五(环球~上海中心)采用矩形顶管施工工艺进行。
采用外截面为6240*4360的矩形顶管工艺,壁厚500mm,坡度为1.2%,全长24米,穿越东泰路,覆土深度为8.63米。
始发工作井设立于环球地下空间开发基坑内,接收方式采用“金蝉脱壳”工艺进行,主要土质为③灰色淤泥质粘土与④灰色淤泥质粘土。
5#通道始发井位于陆家嘴J4-2地块,基坑围护采用800mm地下连续墙,工作井后靠加固采用ф800@600三重管高压旋喷桩或三轴搅拌桩工艺,加固厚度为4米。
出洞加固采用ф850三轴搅拌桩和高压旋喷桩工艺结合,加固厚度为3~6.6m(含弧度)。
5#通道接收区域位于上海中心,进洞口位于东泰路正中间,加固采用洞口水平冷冻加固。
本次矩形顶管的始发井设置在L型环球基坑内,是结合大基坑施工的一种全新模式,节约了始发工作井的位置。
但是必须利用基坑的面积作为施工场地,故先施工完顶管工程后,才能施工大基坑,对工期的制约影响大,工期长。
2. 施工内容和时间节点施工内容施工时间备注顶管推进2013年7月19日~2013年7月29日冷冻施工2013年7月27日~2013年9月30日现浇段施工2013年9月13日~2013年9月30日二次注浆2013年7月28日~2013年10月5日融沉注浆2013年10月5日~2013年12月15日3.监测目的在岩土工程中,由于地质条件、荷载条件、材料性质、地下构筑物的受力状态和力学机理、施工条件以及外界其它因素的复杂性,岩土工程迄今为止还是一门不完善的科学技术,很难单纯从理论上预测工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而且理论预测值还不能全面而准确的反应工程的各种变化。
顶管基坑沉降监测方案
陕西省西咸新区空港新城第一大道(新城中大道-北辰大道)市政工程一雨水、污水工程顶管工作井基坑沉降监测方案编制: ______________审核: _______________审批: _______________西咸新区空港新城陕西华山路桥空港新城二期项目部第一章、工程基本情况 (3)一、工程概况 (3)二、编制依据 (3)三、工程地质状况 (4)第二章、基坑监测 (7)一、监测目的 (7)二、监控量测 (7)三、监控量测方案及测站点布设 (8)四、监控量测内容 (8)五、监测成果信息反馈 (10)六、监测管理 (10)第三章、技术质量保证措施 (11)第一章、工程基本情况一、工程概况陕西省西咸新区空港新城第一大道(新城中大道-北辰大道)市政工程空港新城第一大道为西咸新区骨架路网中的一条南北主干道,第一大道对加强空港新城南北两翼开发区的交通联系,促进沿线地块的开发,带动空港新城经济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属新建城市主干道,设计主车道车速60km/h,辅道车速30km/h。
新城中大道至沣泾大道,起至桩号KO+OOO -K2+124.163,沣径大道至北辰大道,起止桩号K0+000-K4+116.738全长6240.901 米。
空港新城第一大道工程雨水干管敷设于道路东侧绿化带上,管道中线位于道路中线东侧19.5米,设计管径D600-D2600cm管道敷设方式为明挖沟槽和顶管施工,顶管管材选用D2600cn E级钢筋混凝土钢承口管。
工程污水干管敷设于道路西侧辅道上,管道中线位于道路中线北侧22米,设计管径D500mm-D1000mn设计污水主管道长度6240.901 米,管道埋深14.50-17.24 ,管道敷设方式为顶管施工,管材选用皿级钢筋混凝土钢承口管。
二、编制依据1、西安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所出的污水管道工程设计图纸(D2012103-4),雨水工程调整补充图上册排水管道工程(D2012103-3Q,雨水工程调整补充图下册顶管工作坑及检查井基坑支护工程(D2012103-3C);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 B50204-2011;3、《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 B50268-20084、《给水排水工程顶管技术规程》CECS246:20085、《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6、《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基坑工程安全技术规程》JGJ167—2009;7、《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 GJ130-2011 ;8、《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2004);9、《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10、《混凝土管道基础及接口04S531、06MS20》;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2011 ;1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1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 —2010;14、《地下建筑工程逆作法技术规程》JGJ165-2010;1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12;16、《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17、《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93号;18、《顶管施工技术及验收规范》;19、关于印发《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建质[2009]87号);20、本工程现场障碍物调查情况;21、中国有色金属工业西安勘察设计研究院所出的陕西省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市政道路勘察项目二标段(第一大道)岩土工程勘察中间资料(详勘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省西咸新区空港新城第一大道(新城中大道-北辰大道)市政工程一雨水、污水工程顶管工作井基坑沉降监测方案编制:_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__审批:_________________西咸新区空港新城陕西华山路桥空港新城二期项目部第1页目录第一章、工程基本情况 (3)一、工程概况 (3)二、编制依据 (3)三、工程地质状况 (4)第二章、基坑监测 (7)一、监测目的 (7)二、监控量测 (7)三、监控量测方案及测站点布设 (8)四、监控量测内容 (8)五、监测成果信息反馈 (10)六、监测管理 (10)第三章、技术质量保证措施 ............................................. 1.1.第一章、工程基本情况一、工程概况陕西省西咸新区空港新城第一大道(新城中大道- 北辰大道)市政工程空港新城第一大道为西咸新区骨架路网中的一条南北主干道,第一大道对加强空港新城南北两翼开发区的交通联系,促进沿线地块的开发,带动空港新城经济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属新建城市主干道,设计主车道车速60km/h,辅道车速30km/h。
新城中大道至沣泾大道,起至桩号KO+OOO -K2+124.163,沣径大道至北辰大道,起止桩号K0+000-K4+116.738全长6240.901 米。
空港新城第一大道工程雨水干管敷设于道路东侧绿化带上,管道中线位于道路中线东侧19.5米,设计管径D600-D2600cm管道敷设方式为明挖沟槽和顶管施工,顶管管材选用D2600cn E级钢筋混凝土钢承口管。
工程污水干管敷设于道路西侧辅道上,管道中线位于道路中线北侧22米,设计管径D500mm-D1000mn设计污水主管道长度6240.901 米,管道埋深14.50-17.24 ,管道敷设方式为顶管施工,管材选用皿级钢筋混凝土钢承口管。
二、编制依据1 、西安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所出的污水管道工程设计图纸(D2012103-4) ,雨水工程调整补充图上册排水管道工程(D2012103-3Q,雨水工程调整补充图下册顶管工作坑及检查井基坑支护工程( D2012103-3C);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1;3、《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4、《给水排水工程顶管技术规程》CECS246:2008;5、《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6、《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基坑工程安全技术规程》JGJ167—2009;7、《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8、《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9、《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10、《混凝土管道基础及接口04S531、06MS201》;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1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1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14、《地下建筑工程逆作法技术规程》JGJ165—2010;1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12;16、《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17、《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93 号;18、《顶管施工技术及验收规范》;19、关于印发《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建质[2009]87 号);20、本工程现场障碍物调查情况;21、中国有色金属工业西安勘察设计研究院所出的陕西省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市政道路勘察项目二标段(第一大道)岩土工程勘察中间资料(详勘阶段)。
三、工程地质状况1、位置、地形及地貌拟建工程位于西安市咸阳国际机场东侧。
沿线主要为农田。
场地稍有起伏,呈北高南低,地面最大高差约18米,地貌单位属渭河北岸黄土塬2、地层据勘探结果可知,沿线主要分布杂填土(Q ml)、层耕土(Q pd)、层黄土(Q2eo1)、层古土壤(Q lel)等。
地层岩性自上而下详述如下:①层杂填土(Q ml):主要为建筑及生活垃圾组成,土质疏松,揭露厚度0.4〜2.40m②层耕土:层黄土(QPd):褐色,含较多植物根系,土质较疏松。
层厚0.5m。
沿线分布较广,厚度为0.5m。
③层黄土(Q2e"):黄褐色,稍湿,土质较均匀,具大孔隙,含零星蜗牛壳碎片及小粒钙质结核,硬塑状态。
该层大多未穿透。
最揭露厚度为6.3m。
④层古土壤(Q3lel):红褐色,稍湿,针状孔隙,团粒结构,含少量钙质结核及白色钙膜。
该层未穿透,最大揭露厚度为2.1m。
3、地下水在勘察期间,各钻孔、探井均未见到地下水,可不考虑地下水对路基及管道施工的影响。
4、不良地质作用根据区域地质资料,拟建场地位于新生代渭河断陷盆地咸阳凸起的东部,场地附近主要断裂构造为为河北侧断裂及泾河断裂。
拟建道路南距渭河北断裂约8km,北距泾河断裂约4km根据《GB50011-2010规范4.1.7条规定,抗震设烈度为8度时,隐伏断裂的土层覆盖厚度大于60m时可忽略发震断裂错动对地面建筑的影响根据地区钻探资料,场地覆盖层大于60m,故可不考虑该断裂构造对场地稳定性影响。
场地及附近也无影响场地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适宜工程建筑。
5、黄土湿陷性评价据室内土工试验成果报告表(附录能4-1〜4-6),场地①层黄土、②古土壤、③层黄土部分土样自重湿陷系数3 zs大于0.015,湿陷系数S s2.0 >0.015,具湿陷性。
湿陷性土层深度约14m按《GB50025-2004〉第444及第445条计算了各取土勘探点的计算自重湿陷量△ zs及湿陷量厶s,结果分别列于附表.1-1〜1-3及附表.2-1〜2-4。
自重湿陷量从填土及耕土底面起算;湿陷量△ s按现地面下0.50m起算。
据表3.3-1计算结果,大部分取土勘探孔(井)的计算自重湿陷量厶zs > 70mm结合区域地质资料经综合考虑拟建线路场地可定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
据表3.3-2湿陷量的计算值厶s计算结果,按《GB 50025-2004》规范表447判定,路基湿陷等级为H级(中等)〜皿级(严重),支护设计参数建议值表表56、基坑安全等级及使用期限根据地勘报告显示,结合《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规范,本工程基坑支护结构安全等级为三级,支护结构重要性系数为1.0,支护结构设计使用期限为1年;第二章、基坑监测一、监测目的通过监测可获得基坑水平位移和沉降、支护结构变形、地表沉降、地下水等参数,并结合周边建筑物沉降、倾斜、裂缝情况进行基坑每周安全性分析,将其成果及时提供给业主、设计、监理,做到信息化施工,保证工程结构及周边环境的安全,减少施工对周边建(构)筑物、路面及管线等周围环境的影响,从而有效地将施工控制在安全范围之内。
二、监控量测基坑开挖支护施工期间及基坑使用期间,应按《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基坑工程安全技术规程》JGJ 167-2009的有关规定对基坑支护及临近已有建构筑物等进行变形监测工作。
边坡变形监测应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进行,并应制定专项监测方案,边坡顶部水平位移超过规范规定的限值时,应及时通知设计人员。
三、监控量测方案及测站点布设(1)监测点的布置严格按照西安市政设计研究院《陕西省西咸新区空港新城第一大道市政工程施工图设计》;排水井大样图中的监测点布设图进行。
(2)监控量测采用整体控制和局部监测相结合、定期监测与连续监测、大地测量与传感器测量相结合,开展沉降监测、水平位移监测、倾斜监测和现场巡视。
监测控制网主要用于支护顶的位移、基坑周边地表沉降、地下水位、支护深层位移监测等方面的监测。
监测控制网分两部分:1、平面控制网:用于各水平位移监测项目平面控制基准;2、水准控制网:用于各垂直位移监测项目(即沉降监测)的高程控制基准。
平面控制点计划布设4个,编号为P1〜P4,控制区域为整个监测区,为使测距、测角误差在横、纵坐标上均匀分布,网形为闭合导线网,引测外方向为施工用平面控制网。
点位设在稳定、安全的地方,通常在地面埋设钢钉点,顶上刻划“ +”字。
建立闭合环与施工高程控制点,每个月联测一次。
控制点具体布设情况将在进场后根据现场条件进行布设。
四、监控量测内容为确保周边的地下管线和建构筑物的安全,施工时应严格控制地表沉降和支护结构的变形,同时加强监控量测工作,主要监测内容如下:1. 支护结构水平位移监测2. 周边建筑物、地下管线变形监测3. 地表沉降监测基坑施工主要监测内容详见表:基坑监测频率五、监测成果信息反馈六、监测管理本工程项目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
项目经理负责该项目全面管理, 抽、协调各方关系,组织实地监测,培训提高职工安全意识,负责向 业主、监理单位、施工单位提交各阶段监测成果。
技术总负责人:对本施工方案的编写、实地操作、数据处理、成 果上报的真实性,准确性,负全面技术责任。
仪器操作员:对仪器的日常保养,安全,周期检验负责。
在实地 测量中要做到真实、准确、严谨的科学观。
数据管理、现场记录员:按测绘要求做到真实、不涂改、擦改。
发现数据(记录)有误,应及时提醒测量员实地重测。
资料保管员:负责监测资料的整理、保存和归档。
监测成果是否超过安全值 继续施工是否超过警戒值 综合判断是否超过危险值其他人员:服从工作安排,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第三章、技术质量保证措施1 、测量定位所用的全站仪、水准仪等测量仪器须经过鉴定合格,在使用周期内的计量器具按计量标准进行计量检测控制。
2、总标高控制点的引测,采用闭合测量方法,确保引测结果精度。
3、砼振捣应密实,妥善控制好振捣棒布点、插入深度及振捣时间、次数。
4、为保证砼的表面质量及拆模方便,模板采用同一品种的脱模剂,拆模后余留在模板面的砼必须铲清。
西咸新区空港新城陕西华山路桥空港新城二期项目部第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