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心理与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心理与行为
摘要:青少年中普遍存在着“偶像崇拜”行为,对于处在身心过渡时期的青少年来说,这一行为的出现有其原因,我们应该对青少年的偶像崇拜行为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合理进行引导,注重教育方式的选择,成功榜样的树立,规范大众传媒的报道视点。
关键词:青少年;偶像崇拜;心理;行为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9-00-02
一、前言
谈到偶像崇拜,我们的家长和教师都会有很深的教育体验,这是当前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一个新问题,从教育方式方法上如何应对这一现象,的确是我们需要研究的一个问题。
在人的成长过程中,青少年是个人学习和成长的关键阶段,在这
个介于儿童与成人的过渡时期里,青少年的生理渐趋成熟,思考能
力随之增长,而个人的自我意识也日益强烈。处于这个转变时期的现代青少年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危机,常要面对很多的困难和问题,
尤其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在大众传媒的强势洗礼下,许多青
少年的行为也以一种更强烈鲜明的形态引起社会大众的注意及议论,而“偶像崇拜”便是其显而易见的例子。是什么力量让青少年在烈日中翘首苦等数小时,只为见偶像一面、握个手、签个名?是什么动力让他们愿意用数月的积蓄,全部用于购买偶像的录音带、海报、演唱会门票等等?这些举动对他们有何意义?偶像崇拜对他们
的生活有怎样的影响?他们只是盲目地崇拜吗?
二、青少年偶像崇拜行为产生的原因
(一)由青少年期的心理特征决定
一些心理学家将青少年期称为“心理断乳期”,情绪情感容易波动是青少年的心理特征之一,在失去旧的情感基础及表现形式以后,“偶像崇拜”正是青少年寻找到的一种新的情感依托写情感表现的完美形式。这是他们能够接受、同时又能充分表现自我与独立的情感依托形式。寻找自我,以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活生生的形象作为自我的代表,作为填补脱离对父母依赖而产生的“情感真空”的“替代品”。而“明星”和“偶像”正是许多青少年心中的完善,是他们理想自我的体现,在情感上得到青少年的强烈认同。“明星”们对心理不成熟、倾向于感情而不是理性用事的青少年具有无比强大的吸引力。此外,青少年常常处于精神困惑之中,通过选择不同的崇拜偶像,以投射自我及自我价位,有助于青少年在群体中得到相互认同,从而满足群体归属感,达到精神上的安慰与稳定。(二)青少年偶像崇拜的教育干预
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对象,通常是那些更能接近于他们心理需要和年龄特点的人物。而在父母和教师眼里,这些“光芒四射”的偶像并非青少年理想的学习榜样。从一定程度上说,青少年的偶像选择与教育者所期望的榜样有较大的分离。
教育干预青少年偶像崇拜行为,虽然在理论上还未得到广泛的研究,然而在实践中,我们的传统教育实际很早就运用了偶像影响的
艺术和方法。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我国传统思想教育最为成熟,并取得丰硕成果的年代。作为传统思想教育重要标志的“榜样教育”曾经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如今,当许多人回忆起自己的少年和青少年时代时,仍然为这些曾经引导他们成长的教育榜样感到激动和自豪。在传统教育中,教育榜样包含着强烈的偶像特征,他们不但具有教育的榜样特点,同时在教育和艺术的塑造下,他们又同时具有完美的偶像化特征。因此,教育榜样借助于偶像的力量与影响,产生了超越于自身影响力的教育效果。
(三)我国教育体制导致学生为减轻课业压力而必然寻找的调节方式
目前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还处于初级阶段,从“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口号虽然已经喊出,但事实上还是暂时无法兑现的良好愿望。现在中国的青少年尤其是中学生每天花在规定性学习上的时间已经超过一般成年人的工作负担,他们早出晚归,每天中午不休息,每天晚上和双休日要做大量的作业,如果想出色还必须做“超前性”作业和参加辅导班。在高校,虽然大学生们的课业压力比中学生有所减轻,但素质教育仍未真正实现,加上我国突出的就业问题,大学生们为提高自身素质,为了毕业后能找到好的工作也不得不将大量的精力用于学习专业知识和其他技能。
(四)大众传媒原因
大众传媒对于个人与集体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它是社会学习的重要工具,常在无意间会造成行为的模范。大众传媒常通过制作精关
的图像和影音,使人不假思索地接受其所描述或强调的一切;制造偶像、明星的绯闻轶事吸引读者的眼球。偶像明星作为大众文化的代言人与青少年生活的幻觉符号,必定是众多眼光的聚焦点。但偶像明星又是现实存在的人,他们像普通人一样每天也会面对着世事纷扰。这样,有关明星们的各种生活轶闻也就引起了青少年的极大关注,使偶像崇拜高度渗透于青少年的日常生活。因此,大众传媒也为青少年的偶像崇拜推波助澜。
三、不同的偶像崇拜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
(一)“歌星”崇拜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
青少年需要偶像,而社会出于主体意识形态、思想行为导向宣传及建立积极健康的社会风气也需要偶像。当今的青少年决定着未来的中国,他们今日的追寻决定明日中国的发展和国民的素质。青少年的偶像崇拜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的影响,根据现实情况分析透彻这两方面的影响,对于我们引导青少年偶像崇拜发扬积极影响,克服消极影响有着重要意义。
(二)“科星”崇拜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在《2005科学发展报告》中对科学的价值作了深入的阐析。报告指出,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在创造巨大物质价值的同时,还能够开发新的能源,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益,治理环境,保护生态,为保障人类的健康提供支撑,提高国家和社会的安全防护能力,使得科学价值的内涵不断扩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出现了众多的科技
明星:像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成功研究出解决我国水资源污染和水源短缺新技术的马军等,他们都用自己的科研成果为祖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青少年“崇拜”歌星;“冷淡”科星的归因分析
美国心理学家艾里克森指出:“青少年期是自我同一性混乱与同一性形成相冲突,从而获得新的同一性的时期。这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时期,容易出现复杂多样的心理成长问题。”我国学者也指出青少年期在心理学界被称之为人生发展过程中的“第二次心理诞生”,是人生中最起伏、动荡与躁动的一个过渡时期。处于该时期的青少年,一方面,由于性的成熟、身体外形的变化以及智力和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萌发出对自身,对事物、人生和社会的许多的好奇、热情与向往;另一方面,由于身心的尚不成熟,处于发展阶段,在突然面对身心发展所引发的一系列新问题以及社会文化所赋予他
们的各种挑战与义务时,会出现心理负荷与心理承受力之间的失调。
基于上述青少年所特有的心理成长特性,他们普遍崇拜歌星而冷淡科星的心理成长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情感归属的需要;树立自我的需要;团体接纳的需要;精神慰籍的需要;内心爱恋的需要。
四、对策建议
基于对青少年偶像崇拜行为产生原因的分析对其的基本判断,建议对策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