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服务能力计算与能力适应性评估
地铁服务质量评估
地铁服务质量评估地铁作为现代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服务质量对于乘客的出行体验和城市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对地铁服务质量进行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估,有助于发现问题、改进服务,提升乘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一、地铁服务质量评估的重要性地铁服务质量评估是了解地铁运营状况和乘客需求的重要手段。
通过评估,可以明确地铁服务在哪些方面表现出色,哪些方面存在不足,从而为地铁运营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和优化。
对于乘客来说,良好的地铁服务质量能够提高出行的便利性、舒适性和安全性,减少出行时间和成本,增加出行的愉悦感。
同时,优质的地铁服务也有助于提升城市的形象和竞争力,吸引更多的人才和投资,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地铁服务质量评估的指标体系(一)安全性安全是地铁服务的首要指标。
包括列车运行的稳定性、轨道和设备的可靠性、车站和车厢内的消防和应急设施等方面。
例如,列车是否能按时准点运行,避免发生故障和事故;车站和车厢内的消防设备是否齐全、有效,能否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发挥作用。
(二)准时性准时性是乘客对地铁服务的基本要求之一。
评估地铁的准时性可以通过统计列车的准点率、晚点时间等数据来进行。
如果地铁经常晚点,会给乘客的出行带来极大的不便,影响乘客对地铁服务的满意度。
(三)便捷性便捷性体现在购票、进站、换乘、出站等各个环节。
比如,购票渠道是否多样化,是否方便快捷;进站和出站的闸机是否灵敏,是否容易造成拥堵;换乘是否方便,标识是否清晰明确等。
(四)舒适性舒适性包括车厢内的环境、座位的舒适度、通风和空调效果等。
良好的车厢环境能够让乘客在出行过程中感到舒适和放松。
例如,车厢内是否整洁干净,有无异味;座位是否舒适,能否满足不同乘客的需求;通风和空调系统是否能够保持车厢内空气清新、温度适宜。
(五)服务态度服务人员的态度也是地铁服务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包括售票员、安检员、列车司机、站台工作人员等的服务态度。
他们是否热情、耐心、有礼貌,能否及时为乘客提供帮助和解答疑问。
城市轨道交通服务质量评价规范
城市轨道交通服务质量评价规范第一部分总体要求第一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运营单位和城市线网服务质量评价工作适用本规范。
第二条城市轨道交通服务质量评价包括乘客满意度评价、服务保障能力评价和运营服务关键指标评价,基准分值1000分。
其中,乘客满意度评价分值300分,服务保障能力评价分值300分,运营服务关键指标评价分值400分。
第三条线路服务质量评价得分为该线路乘客满意度评价、服务保障能力评价和运营服务关键指标评价得分之和,再视情核减扣分。
计算方法见公式(1)。
(1)式中:i=1、2、3...I,I为城市所辖线路总数;—第i条线路服务质量评价得分;—第i条线路乘客满意度评价得分;—第i条线路服务保障能力评价得分;—第i条线路运营服务关键指标评价得分;—第i条线路服务质量评价核减扣分。
出现以下情形的(因地震、洪涝、气象灾害等自然灾害及其他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除外),应进行核减扣分:(一)发生5分钟以上(含)15分钟以下延误事件的,每起减5分;(二)发生15分钟以上(含)30分钟以下延误事件的,每起减10分;(三)连续中断行车(指线路中有2个及以上车站或区间发生行车中断)30分钟以上(含)2小时以下的,每起减20分;(四)发生一般运营突发事件的,每起减50分;(五)发生较大及以上等级运营突发事件的,该线路当年服务质量评价得分记为零分。
注:运营突发事件等级判定标准按照《国家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国办函〔2015〕32号)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条运营单位服务质量评价得分,以其所辖线路的服务质量评价得分按各线路客运量加权平均后,根据运营单位工作表现情况加减分,再按所辖线路规模进行系数调整。
计算方法见公式(2)。
(2)式中:i=1、2、3...I单位, I单位为运营单位所辖线路总数;—运营单位服务质量评价得分;—运营单位所辖的第i条线路服务质量评价得分;—运营单位所辖的第i条线路年度客运量;—加分项。
因完成政府政策性任务,或者积极组织参加抢险救灾、应急保障等具有较大社会影响的活动,运营单位获得省级及以上人民政府或交通运输部表彰表扬的,每项加10分;获得城市人民政府或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表彰表扬的,每项加5分;获得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主管部门表彰表扬的,每项加3分。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营规范与服务水平评估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营规范与服务水平评估摘要: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在现代城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居民的出行提供了便利。
为了确保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营安全和服务质量,运营规范与服务水平评估变得至关重要。
本论文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营规范以及服务水平进行评估,旨在提升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导。
第一部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营规范1.1运营管理规范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营管理规范包括安全管理、运行管理、调度管理等方面。
通过确立合理的规范,可以确保系统的运营安全,并提升运输效率。
1.2设备维护规范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设备维护规范是保障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
良好的维护规范可以延长设备寿命,减少故障发生的概率,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
1.3人员管理规范人员管理规范主要包括员工培训、工作制度、劳动保护等方面。
合理的人员管理规范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效率,从而提升系统的服务水平。
第二部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服务水平评估2.1服务质量评估指标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服务质量评估可以从乘客满意度、车辆可靠性、列车运行正点率等多个指标进行评估。
合理选择评估指标,可以全面准确地评估系统的服务水平。
2.2数据收集与分析通过对乘客出行数据、列车运行数据等多方面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可以定量评估系统的服务水平,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改进措施。
2.3评估结果与改进措施根据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从而提升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服务水平。
同时,及时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确保改进效果的可持续性。
结论: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营规范与服务水平进行评估,可以有效提升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为居民的出行提供更好的交通体验。
运营规范的制定和执行是确保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基础,而服务水平评估则是持续改进的动力。
希望本论文的研究成果能够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运营设施能力匹配性评价方法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运营设施能力匹配性评价方法研究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客流集中,对站内运营设施能力的匹配性提出更高的要求。
以某大型换乘站S 为例,根据换乘站客流路径,从进出站运营设施、换乘设施以及上下车站台 3 个方面,基于实地调研数据,分析换乘站运营设施能力与客流的匹配性。
本着客观科学的原则,构建了换乘站运营设施能力匹配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了相应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根据评价结果找到能力不匹配的薄弱环节,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对于车站优化改造、提高服务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标签: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运营设施;客流;评价指标0 引言隨着城市轨道交通的不断发展及网络化运营,客流增长迅猛。
目前车站设计主要基于客流预测,鉴于预测客流与实际客流之间的差异,很多车站出现了能力匹配性不足,甚至严重拥挤的情况,如何对其匹配性进行有效评价一直是重难点。
国内外学者大都基于乘客满意度的角度,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等评价车站服务水平[1-3]。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是轨道交通网络构成中的重要节点,大部分研究偏向于换乘站宏观布局以及与其他交通方式衔接的协调性[4-5],缺乏站内基于实际客流的设施能力匹配性研究。
本文基于换乘站运营设施实际能力分析,本着客观科学的原则,构建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换乘站运营设施的改造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建议。
1 换乘站运营设施能力及其与客流匹配性分析乘客在换乘站的活动主要分为进出站、换乘和上下车 3 大类,根据换乘站客流路径,主要对进出站运营设施、换乘设施以及上下车站台等能力进行分析。
由于车站性质不同,所吸引的客流类型也有所差异,车站运营设施的实际通过能力不尽相同。
因此,对某大型换乘车站S 在高峰小时进行实地调研,以确定各运营设施的实际通过能力。
车站S 为城市轨道交通 3 号线和 5 号线(以下简记为L3和L5)的交汇换乘站,L3 呈南北向分布,L5 呈东西向分布。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性能评估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性能评估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轨道交通成为人们出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作为一个大型公共交通工具,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性能评估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运行效率、安全性、服务质量和环境保护方面探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性能评估。
一、运行效率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骨干,其运行效率是影响城市交通整体运行效率的重要因素。
在运行效率方面,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需以最短的时间、最少的人力物力完成最多的换乘、载客量任务。
因此,评估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 通行速度和运营时间通行速度和运营时间是影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效率的重要因素。
这两个因素会直接影响乘客的出行体验以及整个城市的出行效率。
好的轨道交通系统应该具备足够的通行速度和长时间的运营时间。
同时,根据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人流量,合理调整列车间隔和途经站点,以保证最大程度上减少行车拥堵和人员密集度。
2. 车站设施和服务轨道交通系统的车站设施和服务也是评估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的重要因素。
合理的车站间距、人性化的通道设计、先进的站台设备都可以提高车站的通行效率,让乘客更加便捷地出行。
同时,在车站增加信息查看设备、车站指示牌和员工配备,也可以增加车站的服务质量,方便乘客实时获取交通信息。
二、安全性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性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评估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指标。
无论是乘客的人身安全,还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稳定性,都应该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评估安全性的考量因素之一。
评估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性,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 道路交通安全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设计、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应该设计良好的交通流线,合理布局、设置交叉口,避免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
同时,车站间距、站点选址、站台界面设计、常备电源设施等各种设施也应该合理设置,在突发事件发生时保障乘客的安全出行。
2. 车站安全车站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一个重要部分,对于车站的安全,应该加强对车站各个角落的巡查,及时发现和解决不安全隐患。
城轨交通站台运行综合效能评估与优
0引言城市轨道交通具有节能、不占地面空间、大运量、全天候、无污染、独立专轨的特点,在已建成的城市中成为公共交通系统的中坚运输力量,承担城市中很大一部分的城市客流周转量。
方便、高效、大容量的轨道交通线路是一种线性设施,其运载乘客的交通工具需要在特定的地点停驻,乘客在交通工具停驻时乘车或下车,该地点被称为轨道交通站点,这是乘客旅行的起始点、换乘点和目的地,是每一段交通旅程的中心位置。
车站站台在车站中起重要作用,它是轨道交通中乘客乘降列车的主要场所,也是乘客的候车空间。
轨道交通作为大运量公共交通,乘客在其中的交换量很大。
因此,车站站台承载乘客的能力对运营组织具有重要影响。
准确评估车站站台能力对优化列车运营组织、提高站台服务水平、保障乘客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相关研究大多是针对地铁建设初期。
车站设计是基于计算客流量可用车站尺寸进行施工建设[1],未形成系统的评估体系就现有车站的使用情况对使用车站的能力进行分析,难以为今后的设计提供数据参考。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普遍工期紧、任务重,加上一些设计人员经验不足,导致设计指标体系不健全[2],造成车站建设过程与后期发展延展性不符,需要再次扩容。
由于部分车站建造时间较早,已不能满足现在日益增长的客流量,造成车站内客流拥挤,极易产生踩踏事件等事故,引发安全问题[3]。
本研究通过建立系统的车站站台能力评估框架,帮助建设时期的车站规划设计进行站台客流通过能力评估,为建好车站的改造扩建提供施工依据,为车站正常运营和管理提供条件。
1车站站台能力评估体系车站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中的关键设施之一,其功能是为乘客上下车、换乘及等待交通工具提供便利的环境,所以必须在满足乘客便捷、迅速和安全进出站的前提下,保证其照明、通风、卫生、防灾等设施正常运行,以创建舒适且清洁的环境。
车站设计应考虑足够的空间用于存放主要的技术设备,从而助于运营管理系统的正常运作,确保城市轨道交通平稳运营。
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而言,车站的主要部分通常包括主体结构、出口、入口和通道、通风道、亭子及其他相关设施。
轨道交通站点布局与效能评估
轨道交通站点布局与效能评估轨道交通是现代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城市交通效能、减轻交通压力具有重要意义。
而良好的轨道交通站点布局和高效的运营管理对于确保乘客的出行体验、降低运营成本和提升交通效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轨道交通站点布局与效能评估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轨道交通站点布局良好的轨道交通站点布局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城市发展规划:轨道交通站点布局应与城市发展规划相协调,根据城市的人口分布、经济发展情况和交通需求,合理确定站点设置及线路走向。
合理的站点布局可以提供便利的交通服务,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 人口密度分布:站点的位置应根据人口密度分布进行合理选择。
在人口密集的区域设置站点,使市民轻松抵达各个地区,缓解道路交通拥堵压力。
3. 城市功能布局:轨道交通站点应与城市的主要功能区域相连接,如商业中心、住宅区、工业园区等。
这样可以提供便捷的出行条件,促进城市各个功能区的互动和发展。
4. 轨道交通网络的完善性和连通性:站点布局应考虑轨道交通网络的完善性和连通性。
合理的站点设置和线路规划可以实现各个站点之间的快速换乘,提高交通效能,方便市民出行。
二、轨道交通效能评估轨道交通的效能评估是对轨道交通系统运营状况的量化分析和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1. 服务水平:评估轨道交通系统提供的服务水平,包括车辆运营时间、车间密度、列车停站时间等。
合理的服务水平可以提高乘客的乘坐体验,减少拥挤和延误。
2. 运行效率:评估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包括列车的平均运行速度、运行的频率、列车的正点率等。
运行效率的提高可以减少乘客的等待时间,增加出行的便利性。
3. 运营成本:评估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营成本,包括人员工资、能源消耗、车辆维修等方面。
降低运营成本可以减轻财政压力,提高轨道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4. 安全性:评估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性,包括事故率、乘客安全感等。
提高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性可以增强市民对轨道交通的信任和使用意愿。
城市轨道交通的可达性评估与服务平衡
城市轨道交通的可达性评估与服务平衡一、引言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城市交通问题逐渐受到关注。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高效便捷的交通工具,不仅能够缓解交通压力,还能提高城市可达性。
本文将探讨城市轨道交通的可达性评估和服务平衡问题,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
二、城市轨道交通的可达性评估1. 可达性的定义与意义可达性是指城市居民到达目标区域或地点所需的时间和成本。
较高的可达性意味着更好的交通服务和更便利的出行。
因此,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可达性评估至关重要。
2. 可达性评估指标(1)交通覆盖率:评估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覆盖范围,包括线路长度、车站分布等。
(2)行程时间:评估不同目的地的出行时间,包括轨道交通的速度、运营频率等因素。
(3)舒适度:考虑乘客在轨道交通中的舒适度,包括车厢空调、座椅舒适程度等。
(4)经济性:评估轨道交通的票价以及与其他交通方式的成本比较。
(5)可靠性:评估轨道交通的准点率和运营可靠性。
3. 可达性评估方法(1)计算模型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计算不同目的地的可达性得分,包括耗时和成本等因素。
(2)调查问卷方法:通过调查乘客的出行体验和满意度,评估可达性水平。
(3)综合评估方法:将不同指标进行加权综合评估,得出城市轨道交通的整体可达性得分。
三、城市轨道交通的服务平衡1. 服务平衡的定义与意义服务平衡是指轨道交通系统在不同地区和时段提供均衡的服务,以满足乘客的出行需求。
通过服务平衡,可以更好地利用轨道交通资源,提高运输效率。
2. 服务平衡的影响因素(1)人口分布:根据不同地区的人口分布情况,合理配置轨道交通线路和车站。
(2)出行需求:考虑不同时间段的出行需求差异,调整车辆运力和运营频率。
(3)土地利用:结合城市规划,将轨道交通线路与城市各功能区域相连。
(4)环境影响:评估轨道交通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合理规划车站位置和通风设施。
3. 服务平衡的实现方法(1)运行策略调整:根据高峰和低峰时段的出行需求,灵活调整轨道交通的运行策略。
浅谈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能力评价与提升策略
学术论坛427浅谈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能力评价与提升策略周 琴(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重庆 401120)摘要:作为当今社会的一种主要交通方式,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无疑在城市化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它的运营服务能力,也将因为乘客乘坐体验感的高低,而被赋予相应的评价,从而影响到未来的发展,本文将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能力的评价与提升策略进行浅析。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能力;必要性;评价体系;提升方法城市交通一直是城市发展关注点中的大热门,而它的本质也就是一种运输服务,所以大众的评价对于它来说十分重要。
当然,能从评价中,不断反思、进而不断改善、不断进步,这才是进行评价的意义所在。
1 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能力进行评价的必要性 1.1 城市轨道交通 城市轨道交通是一种相较于传统的交通运输方式更具优势的公共交通运输方式,它的运输能力更大、运输更加快捷高效、同时兼具环保节能的特性、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降低出行死亡率。
1.2 评价的必要性 基于1.1中所提到的城市轨道交通的优势,更多的城市管理者将它置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越来越多的乘客也将它作为主要的城市交通出行方式。
同时,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不断多元化,乘客的对出行的需求逐渐从运输工具的速度转向其安全性、舒适度以及自身的乘坐体验,这对于城市管理者来说,尤其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者,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关卡,他们需要时刻关注乘客需求作出针对性的改进。
而评价作为连接管理者和乘客的桥梁,其中的作用无可忽视,只有做好评价体系,才能从实质上提升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服务能力,给乘客带来更好的体验感,形成一个有着良好反馈效应的闭环。
2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能力评价体系 2.1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体系研究 当今城市居民的出行方式大致分为公共交通与个体。
早在20世纪初,城市公交就已经频繁出现在居民的视线中,它既是通过使用客运工具而进行旅客运输,也自然成了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深深影响着城市的经济发展,可以说,公交的建设大大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地铁车站服务评比方案
地铁车站服务评比方案一、引言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地铁成为城市交通的主要方式之一、而地铁车站作为地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地铁乘客的出行体验起着关键作用。
为了提高地铁车站的服务质量,切实满足乘客需求,进行地铁车站服务评比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方案将就地铁车站服务评比的目的、内容和具体实施步骤进行详细阐述。
二、目的三、内容1.乘客出行安全评估地铁车站对于乘客出行安全的保障措施,包括是否有监控设备、消防设施是否完善、应急疏散系统是否有效等方面。
2.乘车流程评估地铁车站的乘车流程是否顺畅,包括安检流程、车票购买方式、列车进站流程等方面。
3.服务设施评估地铁车站的基础服务设施是否完备,包括候车室座位、自助查询设备、公共厕所、儿童乘客设施等方面。
4.信息发布评估地铁车站的信息发布是否及时准确,包括车次信息、站点信息、服务变动信息等方面。
5.服务态度评估地铁车站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是否亲和,包括接待乘客的微笑、主动帮助乘客解决问题等方面。
四、实施步骤1.制定评比计划由地铁公司组织专门的评比小组,确定评比计划,包括评比时间、评比车站和评比指标等。
2.调查数据收集评比小组通过现场观察和乘客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评比数据,对各个车站进行评估。
3.数据分析与评估评比小组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形成评估报告。
根据各项指标的评级结果,对车站进行排名。
4.组织评比结果发布地铁公司组织评比结果发布会,向社会公布评比结果。
同时,向获得优秀评比排名的车站颁发奖牌和奖金,以激励车站改善服务。
5.提出改进建议根据评比结果,评比小组向各个车站提出改进建议,帮助车站优化服务,并制定改进措施计划。
6.跟踪和督促改进地铁公司对改进建议进行跟踪和督促,确保车站按照改进计划落实,提高服务质量。
五、总结。
城市轨道交通网适应性评价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网适应性评价研究摘要: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虽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在资金来源,发展规划等发面也出现很多问题。
为了有效衡量城市轨道交通发展适应性状况,为政府提供城市轨道交通财政资金分配提供依据,论文提出建立城市轨道交通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可用模糊评价的方法对城市轨道交通发展适应性状况进行评价。
此评价指标体系既包括了衡量城市轨道交通网发展的指标,也包括衡量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标。
评价指标体系能够评价城市轨道交通网与城市发展的适应性情况,可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与相关资金分配计划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网;模糊评价;评价体系DOI:10.16640/ki.37-1222/t.2018.09.2171 引言随着我国各个城市的迅速崛起,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数量爆发式增涨,城市居民出行需求增长迅速,给城市公共交通供给能力带来挑战,同时也为城市的合理发展和交通规划提出了要求。
城市公共交通作为城市内运输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明显的规模效益,承担了大多是城市居民出行的任务,对城市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
因此,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成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重要手段,目前世界各大城市在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问题上基本达成共识:发展轨道交通,形成大运量、高速度、低能耗、少污染、安全可靠的现代化立体公共交通网络,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求。
我国启动了规模较大的城市轨道建设工程。
截止2017年12月,中国已开通地铁的城市有35个,已批准43个城市建设城市轨道交通。
2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适应性存在的问题近年,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除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特大级城市加速轨道交通建设外,大部分省会城市也加紧了建设脚步,一些非省会城市也进入到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行列。
这就对地铁线路规划的审批提出了一些要求,特别是对非省会城市修建地铁采用哪些评价指标提出了要求。
2017年,国家发改委暂停了包头地铁的修建项目,西安三期、苏州四期、成都三期也未被批复,2015年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通知》明确提出:“坚持量力而行、有序发展的方针,按照统筹衔接、经济适用、便捷高效和安全可靠的原则,科学编制规划,有序发展地铁,鼓励发展轻轨、有轨电车等高架或地面敷设的轨道交通制式。
城市轨道交通服务质量评价规范 交办运〔2019〕84号
城市轨道交通服务质量评价规范第一部分 总体要求第一条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运营单位和城市线网服务质量评价工作适用本规范。
第二条 城市轨道交通服务质量评价包括乘客满意度评价、服务保障能力评价和运营服务关键指标评价,基准分值1000分。
其中,乘客满意度评价分值300分,服务保障能力评价分值300分,运营服务关键指标评价分值400分。
第三条 线路服务质量评价得分为该线路乘客满意度评价、服务保障能力评价和运营服务关键指标评价得分之和,再视情核减扣分。
计算方法见公式(1)。
(1)式中:i =1、2、3...I , I 为城市所辖线路总数; —第i 条线路服务质量评价得分; —第i 条线路乘客满意度评价得分; —第i 条线路服务保障能力评价得分; —第i 条线路运营服务关键指标评价得分; —第i 条线路服务质量评价核减扣分。
出现以下情形的(因地震、洪涝、气象灾害等自然灾害及其他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除外),应进行核减扣分:(一)发生5分钟以上(含)15分钟以下延误事件的,每起减5分; (二)发生15分钟以上(含)30分钟以下延误事件的,每起减10分; (三)连续中断行车(指线路中有2个及以上车站或区间发生行车中断)30分钟以上(含)2小时以下的,每起减20分;(四)发生一般运营突发事件的,每起减50分;(五)发生较大及以上等级运营突发事件的,该线路当年服务质量评价得分记为零分。
注:运营突发事件等级判定标准按照《国家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国办函〔2015〕32号)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条 运营单位服务质量评价得分,以其所辖线路的服务质量评价得分按各线路客运量加权平均后,根据运营单位工作表现情况加减分,再按所辖线路规模进行系数调整。
计算方法见公式(2)。
i i i i iSQ SP SS SI R =++-iSQ iSP iSS iSI iR(2)式中:i =1、2、3...I 单位, I 单位为运营单位所辖线路总数;—运营单位服务质量评价得分; —运营单位所辖的第i 条线路服务质量评价得分; —运营单位所辖的第i 条线路年度客运量;—加分项。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施设备服务水平分级与能力计算方法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施设备服务水平分级与能力计算方法城市轨道交通作为现代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解决交通拥堵、提高交通效率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对城市环境改善、生活品质提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而言,车站设施设备服务水平的提升是保障乘客出行舒适、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探讨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施设备服务水平的分级与能力计算方法。
一、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施设备服务水平的分级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施设备服务水平的分级,可以根据设施设备的完备程度、使用功能的适应性、服务效率和便利程度等因素进行评估。
具体分级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次:1. 一级车站:设施设备完备,具备各种运营所需设备,包括自动售票机、自动检票闸门、候车厅、便利店、洗手间等,能够满足乘客的基本出行需求。
站台宽敞平整,乘车信息发布系统完备,乘客候车时间短。
2. 二级车站:设施设备比一级车站稍为简单,但仍然相对完善,可以提供基本的售票、检票和出行指引服务,乘客候车厅相对较小,站台面积适中,乘客信息发布系统齐全。
3. 三级车站:设施设备相对简陋,只提供基本的售票和出行指引服务,乘客候车厅较小,站台面积较小,乘客信息发布系统不完备。
4. 四级车站:设施设备简陋,只提供最基本的售票服务,乘客候车条件差,站台面积较小,乘客信息发布系统不完备。
二、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施设备服务水平的能力计算方法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施设备服务水平的能力计算方法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1. 设备配备能力评估:根据车站所需的设备,以及设备的数量和技术水平,评估车站设施设备的配备能力。
包括自动售票机、自动检票闸门、乘客信息发布系统等设备的数量和功能是否满足乘客需求。
2. 乘客容纳能力评估:评估车站的候车厅、站台面积以及通道等能否满足高峰期的乘客流量,并根据车站的设计标准和规模,计算车站的最大容纳乘客数量。
3. 服务效率评估:评估车站的售票速度、检票速度以及乘客信息发布的及时性等服务效率,可以通过观察和统计数据进行评估。
城市轨道交通网适应性评价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网适应性评价研究作者:李靖丰马礼萍来源:《山东工业技术》2018年第09期摘要: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虽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在资金来源,发展规划等发面也出现很多问题。
为了有效衡量城市轨道交通发展适应性状况,为政府提供城市轨道交通财政资金分配提供依据,论文提出建立城市轨道交通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可用模糊评价的方法对城市轨道交通发展适应性状况进行评价。
此评价指标体系既包括了衡量城市轨道交通网发展的指标,也包括衡量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标。
评价指标体系能够评价城市轨道交通网与城市发展的适应性情况,可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与相关资金分配计划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网;模糊评价;评价体系DOI:10.16640/ki.37-1222/t.2018.09.2171 引言随着我国各个城市的迅速崛起,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数量爆发式增涨,城市居民出行需求增长迅速,给城市公共交通供给能力带来挑战,同时也为城市的合理发展和交通规划提出了要求。
城市公共交通作为城市内运输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明显的规模效益,承担了大多是城市居民出行的任务,对城市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
因此,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成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重要手段,目前世界各大城市在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问题上基本达成共识:发展轨道交通,形成大运量、高速度、低能耗、少污染、安全可靠的现代化立体公共交通网络,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求。
我国启动了规模较大的城市轨道建设工程。
截止2017年12月,中国已开通地铁的城市有35个,已批准43个城市建设城市轨道交通。
2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适应性存在的问题近年,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除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特大级城市加速轨道交通建设外,大部分省会城市也加紧了建设脚步,一些非省会城市也进入到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行列。
这就对地铁线路规划的审批提出了一些要求,特别是对非省会城市修建地铁采用哪些评价指标提出了要求。
96. 如何评估轨道交通的社 会适应性?
96. 如何评估轨道交通的社会适应性?96、如何评估轨道交通的社会适应性?在现代城市的发展进程中,轨道交通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还对城市的经济、社会和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要确保轨道交通系统能够有效地服务于社会,就需要对其社会适应性进行全面而深入的评估。
那么,如何评估轨道交通的社会适应性呢?首先,我们需要考虑轨道交通的可达性。
这包括站点的分布是否合理,是否能够覆盖主要的人口密集区、商业区和工作区。
一个好的轨道交通系统应该能够让居民方便地到达他们的目的地,减少出行时间和成本。
比如,在城市中心区域,站点的间距应该相对较小,以满足高密度的出行需求;而在郊区,站点间距可以适当加大,但仍要保证覆盖重要的城镇和社区。
此外,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也是评估可达性的重要方面。
轨道交通是否与公交车、出租车、自行车等交通方式实现了无缝对接?换乘是否方便、快捷?有没有设置合理的换乘设施,如换乘通道、扶梯、电梯等?这些都直接影响着人们选择轨道交通的意愿和出行的效率。
其次,运营服务水平是评估轨道交通社会适应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这包括列车的运行频率、准点率、运行速度等。
高频率的列车运行可以减少乘客的等待时间,提高出行的便利性;而高准点率则能够让乘客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行程,增强对轨道交通的信任。
同时,列车的舒适性也不容忽视。
车厢内的座位设置是否合理?是否有足够的站立空间?空调、通风系统是否良好?这些都会影响乘客的出行体验。
另外,服务设施的完善程度也很重要,比如是否提供清晰的站内导向标识、电子显示屏、广播系统等,以帮助乘客获取准确的信息。
再者,我们要关注轨道交通的安全性。
安全是任何交通系统的首要任务。
轨道设施的质量和维护情况如何?是否有完善的安全监测和应急处理机制?例如,是否安装了先进的信号系统来保障列车的运行安全?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如火灾、地震等,是否有有效的疏散通道和应急预案?从社会经济的角度来看,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的促进作用也是评估其社会适应性的重要方面。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关键岗位的职业适应性检测评价体系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关键岗位的职业适应性检测评价体系
朱海燕;叶华平;陈鑫;林宏
【期刊名称】《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年(卷),期】2013(016)011
【摘要】结合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关键岗位的工作任务,构建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关键岗位职业适应性的通用指标体系,并据此设计了测试题库,建立了一套较完整的测试体系.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关键岗位的职业特征及职业适应性,介绍了该指标体系及其构建方法,介绍了测试题库的设计思想,并根据具体的测试案例对该指标体系及题库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测试体系有助于遴选出心理特质更适合相应岗位的候选人,能够防止或者尽可能减少事故的发生.
【总页数】5页(P53-57)
【作者】朱海燕;叶华平;陈鑫;林宏
【作者单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620,上海;上海轨道交通培训中心,201103,上海;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620,上海;上海轨道交通培训中心,201103,上海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30.7
【相关文献】
1.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岗位胜任力量表初步编制 [J], 甘标; 张德昕
2.基于岗位技能需求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 [J], 刘小玲; 薛亮
3.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关键岗位培训仿真系统建设方案研究 [J], 刘晨阳
4.基于岗位能力的分层次教学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中的应用初探 [J], 姜玲芝
5.基于移动APP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关键岗位技能考核系统设计 [J], 尹然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服务能力计算与能力适应性评估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服务能力计算与能力适应性评估轨道交通车站的规划设计和运营管理是建筑规划、交通工程以及公共安全管理等相关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目前轨道交通车站客流剧增、限流常态化,如何描述车站内乘客的集散过程、系统分析计算不同服务水平(对应不同时段、不同类型的乘客)下车站的能力、定量评估不确定性需求下车站能力适应性情况并给出对应的客流组织方法、研究多个车站的协同客流组织问题,是车站规划设计、客流组织、设备使用方案制定、列车运行组织的重要依据。
本文以轨道交通车站为研究对象,从车站内乘客集散特性出发,围绕着车站服务能力的计算、评估及加强,开展车站服务能力概念体系的构建、车站服务能力的计算、不确定性需求下的车站服务能力适应性评估以及多站协同客流组织等相关研究,并选取典型车站进行了实例分析。
论文的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构建了轨道交通车站服务能力概念体系。
在已有运输能力概念和定义基础上,结合车站系统业务流程,提出了能反映不同拥挤及安全特性(服务水平)场景的车站服务能力概念,兼顾运营者和乘客两个不同主体的需求,形成了能动态反映不同时段、不同类型乘客的车站能力理论;分析日常短期、未来中长期客流不确定性(包括总量及客流空间分布变化)的特点,研究不同客流总量及客流空间分布下的车站服务能力变化情况,提出三类不同的车站服务能力:车站最大服务能力、车站备用服务能力、车站单项可变需求服务能力,并给出每种能力的适用场景及物理意义;剖析车站服务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车站服务能力的数学表达问题,建立不同车站服务能力的数学表达模型。
(2)建立了车站集散过程的分层排队网络模型,构建了车站服务能力的排队网络优化模型,提出了车站服务能力的解析分析法,通过地铁北京站实例验证模型及算法的有效性,并分析单项可变需求服务能力的灵敏度。
分析地铁车站单个设备设施(楼梯、通道、闸机、站台等)处的客流特性,建立楼梯、通道等单个设备(节点)的拥挤状态依赖排队模型和站台留乘人数的马尔科夫排队模型,形成基于M/G/C/C状态依赖排队的车站分层网络分析模型;以车站网络分析模型为基础,构建具有多目标、非线性约束的车站服务能力数学分析模型,并采用响应曲面法(RSM)对模型进行求解;以地铁北京站为例对高峰小时单项可变需求服务能力进行计算,验证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采用灵敏度分析研究单项可变需求服务能力的瓶颈设备设施。
地铁换乘枢纽设施能力测度方法及其适应性分析
地铁换乘枢纽设施能力测度方法及其适应性分析
贾洪飞;孙宝凤;罗清玉;韩佳辰
【期刊名称】《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年(卷),期】2009(0)S2
【摘要】基于行人流特征与枢纽内部设施服务状态的特征分析,确定了各类设施的能力测度方法,并从定量角度分析了设施能力不足和闲置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而以满足枢纽内行人流线顺畅为前提,提出了个体和整体适应性分析指标,建立了以行人流线为仿真对象的地铁枢纽站仿真系统,分别对单一设施和整体设施进行了设施能力的个体适应性和整体适应性分析。
结果表明,借助于系统仿真方法可实现设施配置方案的参数选择与仿真优化,并给出合理的、提高适应性的改善途径,为枢纽站的设施运营管理和优化配置提供了决策依据。
【总页数】5页(P199-203)
【关键词】交通运输工程;系统仿真;客运枢纽;设施能力;适应性分析
【作者】贾洪飞;孙宝凤;罗清玉;韩佳辰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交通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231.92
【相关文献】
1.综合客运枢纽内部换乘设施通行能力研究 [J], 陈春安;荣建;周晨静;;;
2.城市地铁轨道交通枢纽站点间换乘设施设计及实现研究 [J], 俞潇;陈羽翔
3.基于换乘空间的高铁枢纽换乘设施布局方法 [J], 何小洲;过秀成;杨涛;张小辉
4.高铁客运枢纽换乘设施与换乘行为分析 [J], 杨琳;肖调东;;
5.地铁枢纽站换乘、衔接空间与地铁物业开发的互动性分析 [J], 潘言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服务能力计算与能力适应性评估轨道交通车站的规划设计和运营管理是建筑规划、交通工程以及公共安全管理等相关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目前轨道交通车站客流剧增、限流常态化,如何描述车站内乘客的集散过程、系统分析计算不同服务水平(对应不同时段、不同类型的乘客)下车站的能力、定量评估不确定性需求下车站能力适应性情况并给出对应的客流组织方法、研究多个车站的协同客流组织问题,是车站规划设计、客流组织、设备使用方案制定、列车运行组织的重要依据。
本文以轨道交通车站为研究对象,从车站内乘客集散特性出发,围绕着车站服务能力的计算、评估及加强,开展车站服务能力概念体系的构建、车站服务能力的计算、不确定性需求下的车站服务能力适应性评估以及多站协同客流组织等相关研究,并选取典型车站进行了实例分析。
论文的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构建了轨道交通车站服务能力概念体系。
在已有运输能力概念和定义基础上,结合车站系统业务流程,提出了能反映不同拥挤及安全特性(服务水平)场景的车站服务能力概念,兼顾运营者和乘客两个不同主体的需求,形成了能动态反映不同时段、不同类型乘客的车站能力理论;分析日常短期、未来中长期客流不确定性(包括总量及客流空间分布变化)的特点,研究不同客流总量及客流空间分布下的车站服务能力变化情况,提出三类不同的车站服务能力:车站最大服务能力、车站备用服务能力、车站单项可变需求服务能力,并给出每种能力的适用场景及物理意义;剖析车站服务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车站服务能力的数学表达问题,建立不同车站服务能力的数学表达模型。
(2)建立了车站集散过程的分层排队网络模型,构建了车站服务能力的排队网络优化模型,提出了车站服务能力的解析分析法,通过地铁北京站实例验证模型及算法的有效性,并分析单项可变需求服务能力的灵敏度。
分析地铁车站单个设备设施(楼梯、通道、闸机、站台等)处的客流特性,建立楼梯、通道等单个设备(节点)的拥挤状态依赖排队模型和站台留乘人数的马尔科夫排队模型,形成基于
M/G/C/C状态依赖排队的车站分层网络分析模型;以车站网络分析模型为基础,构建具有多目标、非线性约束的车站服务能力数学分析模型,并采用响应曲面法(RSM)对模型进行求解;以地铁北京站为例对高峰小时单项可变需求服务能力进行计算,验证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采用灵敏度分析研究单项可变需求服务
能力的瓶颈设备设施。
(3)研究车站的排队网络仿真模型构建技术及车站服务能力的仿真表达技术,提出车站服务能力计算的仿真求解方法,形成车站服务能力
的仿真分析技术,并结合地铁北京站实例研究解析和仿真技术的效率和各自的适用范围。
研究单个乘客的节点动态选择行为与车站宏观客流集散相结合的仿真建模
技术,建立了排队网络与单个乘客节点选择行为特性结合的车站乘客集散仿真平台;针对仿真优化模型求解的复杂性以及决策变量规模大的特点,提出采用遗传算法(GA)设计优化仿真方案,并以数据包络分析(DEA)评估试验方案的效果(即适应度),克服了GA适应度函数中的多目标权重设置困难,形成集成DEA和GA的车站服务能力仿真分析方法;以地铁北京站和西二旗站为例验证仿真分析法的可行性及有效性,并比较分析车站服务能力的解析分析法和仿真方法的效率和各自的适用范围。
(4)针对车站客流需求总量波动大以及客流空间分布变化大的问题,
研究客流需求空间分布、需求量与车站服务能力的关系,提出车站服务能力适应性的定义以及不同服务水平、不同需求场景下的能力适应性的测量方法。
按照客流空间分布的差异,把能力适应性分为空间分布一定和空间分布变化两大类:客流空间分布一定时采用备用服务能力来衡量能力适应性大小;客流空间分布变化时提出以下两种评估方法:①整体适应性,用来评估各类客流需求(反映总量和客流空间分布)都变化时车站能够服务的最大需求,其大小可用最大服务能力来测
量②单项可变客流需求适应性(单项适应性),用来评估单一类型客流需求量变化时车站系统能够完成的最大客流需求,其大小可用单项可变需求服务能力来计算。
以地铁北京站(普通站)和地铁西二旗站(换乘站)为例验证能力适应性评估方法
的有效性;并重点分析地铁西二旗站服务能力对进站需求及换乘需求的单项适应性,提出不同场景下的车站限流方案。
(5)针对北京地铁早晚高峰小时需求远大于点线能力情况,研究客流在单线
多个车站间的传播规律,在单站能力分析评估的基础上建立了多站协同限流模型,给出了相应的求解算法,并以地铁13号线为例进行了算例分析和模型算法有效
性验证。
从理论上分析相邻车站客流拥挤传播规律,评估协同限流策略的效果,
为多个车站协同限流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