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入阴囊的腹股沟直疝2例
腹股沟和阴囊血肿误诊为嵌顿疝1例报告
腹股沟和阴囊血肿误诊为嵌顿疝1例报告童鲁莎;杨翊研【期刊名称】《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08(034)001【摘要】1临床资料患者,男,22岁,学生。
因剧烈跑跳后突发左侧阴囊下坠感,疼痛并逐渐增大30min入院。
查体:左侧腹股沟及阴囊皮肤颜色正常,左腹股沟饱满,有压痛。
左阴囊明显增大,呈球状,有异物感,触痛明显,外环处有压痛。
平卧位时用手推送阴囊肿块不能回纳。
透光试验阴性,无肠鸣音。
患者无呕吐,无排气排便停止。
入院诊断:左侧嵌顿疝。
硬膜外麻醉下行手术治疗。
术中见斜疝切口皮下大片血肿形成,清除血肿,在外环处无嵌顿的疝囊。
沿精索向上探查至腹殿沟管内环处,见内环口略松驰,未发现疝出物,排除腹股沟疝。
探查左侧阴囊,内有大量凝血块。
清除血肿,检查无活动性出血,左侧睾丸正常。
在阴囊下方戳口,放置引流管,引出积血约150mL。
2讨论该患为青年男性,在运动中突然发病,再三追问否认局部外伤史,腹股沟部饱满,左侧阴囊呈球状增大、剧痛,但皮肤颜色正常,故术前排除外伤所致的损伤及血肿,考虑为嵌顿疝。
患者自发病后没有出现腹部绞痛,无恶心,无呕吐,无腹胀及排气排便停止。
当时诊断为嵌顿疝,考虑疝内容为大网膜,故造成诊断上的错误。
分析误诊原困:①忽视患者在运动时可能造成的损伤性腹壁小血管破裂,血液沿腹股沟管及皮下疏松组织流入阴囊,形成血肿;②在阴囊透光试...【总页数】1页(P166)【作者】童鲁莎;杨翊研【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前卫校区医院,吉林,长春,130021;吉林大学前卫校区医院,吉林,长春,13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相关文献】1.腹股沟区寒性脓肿误诊为腹股沟嵌顿疝1例分析 [J], 崔恒锋2.成人睾丸畸胎瘤扭转合并先天性腹股沟疝误诊为嵌顿疝一例 [J], 安宏超;吴永哲;崔宏力;杨志勇3.睾丸扭转误诊为腹股沟嵌顿疝的临床分析(附4例报告) [J], 杨镜秋;章振保;郑俊鸿;张淳4.腹股沟区自发性血肿破裂出血误诊为嵌顿疝一例 [J], 李宗林;陈轩;陈旺盛;徐亮5.婴幼儿腹股沟嵌顿疝误诊原因分析和治疗(附80例报告) [J], 陈秋菊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突入阴囊腹股沟直疝2例
突入阴囊的腹股沟直疝2例【关键词】直疝;阴囊中图分类号 r656.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8-0115-011 病例介绍1.1 病例1患者张某某,男性,69岁。
因“右侧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6个月”于2009年8月2日入院。
既往慢性支气管炎病史10年。
入院查体:站立时右侧腹股沟区可及一约8 cm×6 cm×6 cm肿块突出,质软,光滑,部分突入阴囊。
平卧时可回纳,按住腹股沟内环处肿块仍可突出至阴囊。
腹股沟超声:疝囊自腹壁下动脉内侧通过,提示右侧腹股沟直疝可能性大。
胸正位片示:双肺纹理增强,慢性支气管炎。
余常规术前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入院第3日在硬膜外麻醉下作右侧腹股沟斜切口,术中游离后见疝囊由直疝三角突出,疝环约5 cm×6 cm,腹横筋膜薄弱,疝囊位于腹壁下动脉内侧,经腹股沟外环疝入阴囊。
术中诊断:右侧腹股沟直疝。
采用强生uhs补片行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
患者住院7 d痊愈出院。
术后随访至目前无复发。
1.2 病例2患者李某某,男性,78岁。
因“左侧腹股沟现可复性肿块10年,增大5天”于2010年5月31日入院。
既往前列腺增生病史20年。
入院查体:站立时左侧腹股沟区可及一约5 cm×4 cm×5 cm肿块突出,部分突入阴囊。
平卧时可回纳,按住腹股沟内环处肿块未突出至阴囊。
腹股沟超声:疝囊自腹壁下动脉内侧通过,提示左侧腹股沟直疝可能性大。
余常规术前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入院第2日在硬膜外麻醉下作左腹股沟斜切口,术中探查见疝囊由直疝三角突出,位于腹壁下动脉内侧,内容物为小肠,腹横筋膜明显薄弱,疝囊经腹股沟外环坠入阴囊。
术中诊断:左侧腹股沟直疝。
采用强生uhs补片行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
患者住院8 d痊愈出院。
术后2个月行前列腺电切术,术后排尿状况改善。
随访至目前无复发。
2 讨论腹股沟直疝是腹股沟疝的一种类型,约占腹股沟疝的5%~15%。
右侧腹股沟嵌顿性斜疝一例
右侧腹股沟嵌顿性斜疝一例【一般资料】男性,80岁,农民【主诉】发现右侧腹股沟可复性肿物20年,不能还纳3小时入院【现病史】于入院前20年无意中发现右侧腹股沟区有一枣样肿物,坠入阴囊,平卧时可消失,无红肿,无疼痛,未予处理。
于入院前3小时肿物坠入阴囊后不能还纳。
为进一步诊疗门诊查:B超:右侧腹股沟疝。
以“右侧腹股沟嵌顿性斜疝”收入我科。
自发病以来,无发热,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二便正常。
【既往史】既往高血压病史2年,未予规范化治疗。
无肝炎、结核等传染疾病史【查体】T:36.1℃,P:98次/分,R:18次/分,BP:191/110mmhg。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清语利,查体合作。
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皮疹及出血点。
双侧瞳孔正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耳,鼻,口未见异常,颈软无抵抗。
双肺呼吸音粗糙,未闻及及干性罗音及哮鸣音。
心脏浊音界不大,心率:98次/分,节律规整,各听诊区未闻及明显杂音。
腹平坦,无腹壁静脉曲张,腹软,无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叩鼓音,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存在。
右侧腹股沟处触及3*4cm包块,边界欠清,活动度差,触痛。
右侧阴囊内可触及睾丸和附睾,左侧未见异常。
【辅助检查】腹股沟B超:右侧腹股沟疝【初步诊断】1.右侧腹股沟嵌顿性斜疝2.高血压病【鉴别诊断】1.右侧隐睾:右侧阴囊内触不到睾丸,B超可鉴别。
2.右侧交通性鞘膜积液:每日起床或站立活动时肿块缓慢地出现并增大,平卧后肿块缩小,透光试验阳性【诊治经过】治疗计划:1.护理:二级护理?.饮食:禁食水3.治疗方案:完善检查,给予液体支持治疗,必要时急诊手术。
【临床诊断】1.右侧腹股沟嵌顿性斜疝2.高血压病【分析总结】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是指腹腔脏器进入疝囊后,因外环狭窄,不能自行复位而停留在疝囊内,继而发生血液循环障碍。
腹股沟疝病例
Company Logo
病例五
患者沈某某,男性,80岁,因发现左侧可 复性肿块4年余入院。既往史:2011年12 月曾行双侧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 入院后查体:双侧腹股沟处可及术后疤痕 ,左腹股沟可及一约15*10cm肿块,质软 ,可回纳,肿块进入阴囊,指压内环肿块 不再突出。 辅助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 等均正常。B超:双侧睾丸小鞘膜腔积液 软用手按可回纳左侧腹股沟处可及一约32cm肿块按压可回纳未进入阴囊
腹外疝病例汇报
浙江大学金华医院 肝胆胰外科II区
病例一
患者方某某,男,62岁,因发现右侧可复 性肿块30余年入院。查体:右腹股沟近阴 囊处可及一约10*5cm肿块,质软,用手按 可回纳,左侧腹股沟处可及一约3*2cm肿 块,按压可回纳,未进入阴囊。 辅助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 等均正常。B超示:右腹股沟疝、双侧睾 丸鞘膜积液。 初步诊断:双侧腹股沟疝,双侧睾丸鞘膜 积液
Company Logo
病例三
患者金某某,女性,27岁,因发现右侧可 复性肿块2年余入院。查体:右腹股沟可 及一约3*3cm肿块,质软,可回纳。 辅助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 等均正常。 初步诊断:右侧腹股沟疝
Company Logo
病例四
患者陈某某,男性,52岁,因发现右侧可 复性肿块1年入院。查体:右腹股沟可及 一约3*2cm肿块,质软,可回纳,肿块未 进入阴囊。 辅助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 等均正常。 初步诊断:右侧腹股沟疝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病例二
患者魏某某,女,81岁,因阑尾炎术后30 年,右下腹肿块10余年入院。查体:右下 腹股可及一约8*5cm肿块,质软,不能回 纳,有轻压痛。 既往史:30年前在武义县行“阑尾切除术” 。 辅助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 等均正常。白蛋白 31.3g/L CA125 60.2IU/ml。全腹部增强CT(1.2.3)示: 右下腹壁疝伴小肠不全性肠梗阻考虑。 初步诊断:右下腹切口疝。
外敷内服治疗腹股沟斜疝二例
外敷内服治疗腹股沟斜疝二例孙姝阳【期刊名称】《中国疗养医学》【年(卷),期】2016(025)008【总页数】2页(P890-891)【关键词】腹股沟斜疝;茴香散结汤;回春膏;治疗【作者】孙姝阳【作者单位】116013 沈阳军区大连疗养院桃源疗养区【正文语种】中文患者,男,5岁。
患孩在2岁时被家人发现右侧腹股沟有梨形肿物隆起。
平常多因啼哭、久站而引发,平卧时可回纳。
曾在某医院确诊为“腹股沟斜疝”,需手术治疗,家属惧怕手术,故来我院诊治。
检查:站立时右侧腹股沟有椭圆形、约指头大肿物,上部呈蒂柄状,柔按肿物可以还纳腹腔,增加腹压时又可出现,少腹冷痛、坠胀,舌苔薄白,脉弦紧。
辨证诊断为肝郁气滞,寒湿凝结引起的腹股沟斜疝。
1.1 初诊治疗治疗以疏肝理气,温经散寒为主。
内治处方:茴香散结汤加减。
柴胡6 g、升麻6 g、小茴香6 g、木香6 g、乌药6 g、香附6 g、猫爪草10 g、荔枝核10 g。
1剂/d,水煎2次,取汤液约50 mL,早晚分2次温服。
外治法:用回春膏外敷疝肿,2 h/d。
回春膏组成与制作方法:大黄9 g、田七15 g、荜拨6 g、红条紫草12 g、僵蚕6 g、元明粉9 g、半夏6 g、地丁6 g、生南星6 g、血蝎9 g、蟾酥1 g。
上药研细末和匀,加蜂蜜调和为膏。
1.2 复诊经服药3剂和外敷治疗后,疝肿凸出时间明显缩短,腹部冷痛减少,舌淡苔薄白,脉弦紧。
药已对症,但需加强散结之药。
上方加炒山甲6 g、皂角刺6 g。
1剂/d,水煎2次,取汤液约100 mL,早晚分2次温服。
外治法同前。
1.3 三诊服药3剂和外治后,疝肿渐回纳,不轻易凸出,守方继服,外治法同前。
1.4 四诊服药30剂和外治后愈,随访1年未复发。
患者,男,65岁,近2个月来出现腰膝酸痛,少腹坠痛。
1周前左右腹股沟三角突然出现半个乒乓球形大肿物,阴囊肿胀,遇寒、久站和久行时加重,经友人介绍来我院就诊。
检查:面色苍白,气短语低,在右腹股沟近阴囊三角处有乒乓球大小之气疝,半球形,基底较宽,按之不甚痛,舌淡苔薄白,脉沉细弱。
腹股沟斜疝一例(如何鉴别斜疝与直疝)
腹股沟斜疝一例(如何鉴别斜疝与直疝)春节即将到来,提前祝大家新年快乐,阖家幸福,虎虎生威,虎年大吉!本例为一位50岁左右男性发现左侧腹股沟包块数月,站立位或咳嗽时包块出现,平躺时包块消失遂来院就诊。
患者平躺嘱屏气腹腔加压时显示以网膜为主的内容物疝出,非常直观,诊断腹股沟疝没有问题,那是斜疝还是直疝呢,该如何判断呢?屏气腹腔加压时显示网膜疝出↑横断面显示疝囊颈位于腹壁下动脉外侧↑要想鉴别腹股沟斜疝还是直疝,首先需要了解斜疝和直疝的区别,腹股沟疝临床上根据疝囊突出部位的不同分为腹沟沟斜疝、腹股沟直疝和股疝。
斜疝是指疝内容物自腹壁下动脉外侧腹股沟管深环突出的疝,向内下,向前斜行经腹股沟管,可穿出腹股沟浅环进入阴囊中;直疝指是指疝内容物从腹壁下动脉内侧的直疝三角突出的疝,不进阴囊;股疝是指疝内容物经股环进入到股管的疝。
直疝三角内界:腹直肌外缘;外界:腹壁下动脉;下界:腹股沟韧带。
疝内容物自腹股沟管深环突出的为斜疝,可进入阴囊↑疝内容物从直疝三角突出为直疝,不进阴囊↑本病例疝囊颈位于腹壁下动脉外侧可以判断为腹股沟斜疝(若在腹壁下动脉内侧则为直疝)。
如何寻找腹壁下动脉:①探头横切置于脐下约4-5cm处,在腹直肌后方偏外侧寻找血管断面,可发现腹壁下动脉,其旁可见伴行一支或两支腹壁下静脉,沿着血管横断向下可追踪至髂外动脉腹壁下动脉起始处;②直接于腹股沟韧带中、内1/3与脐连线交点处扫查可见腹壁下动脉起源髂外动脉。
由腹壁下动脉起始处向上扫查↑由上向下扫查至腹壁下动脉起始处↑斜疝和直疝的鉴别斜疝直疝患者年龄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多见于老年人突出途径经腹股沟管突出,可进阴囊由直疝三角突出,不进阴囊疝块外形椭圆或梨形,上部呈蒂柄状半球形,基底较宽回纳疝块后压住内环疝块不在突出疝块仍可突出精索与疝囊的关系精索在疝囊后方精索在疝囊前外方疝囊颈与腹壁下动脉的关系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外侧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内侧嵌顿机会较多极少。
腹股沟巨大直疝疝囊突入阴囊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1 吴阶平 , 裘法 祖. 黄家 驷外科学 7版. 京 : 民 l n 北 人 £ 版
社 ,0 8 17 . 2 0 :2 6
2 吴在德 , 吴肇汉. 外科学. 6版. 北京 : 民卫生出版社 ,0 5 人 20 :
a u tp t n s He i 2 0 1 3 3 d l ai t. e n r a. 0 9. 3: 4 40 3
原因 : 目前人 工材料充填式疝 修补术 虽 已成 为一种趋 ① 势, 但对 于广 大基层 医院仍较多地采用传统疝修补术 , 而
作为面 向全 国外科工作者的教材 , 把斜 、 直疝的鉴别突出
方法进行更多提及 的是 腹股沟疝 这个概念 , 它包 括 了直 疝和斜疝 。即便如此 , 目前 国内权 威性 教材仍然 把斜疝 与直疝的鉴别放在一个 突出位置 , 本人 认为 可能有 以下
5 刘洋 , 雷文章 , 班立杰 , 腹股沟直疝疝囊 突人阴雀原 [分 等. ^ 1 析.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 1 ,0:5 05 . 0 0 3 9 5 7
姓
名
职
称
姓
名
职
称
邓新 生
王 辉
副主任 医师 副 主任 医师
主任 医师
刘 增亮
邰沁 文 王 坚
王亚军
副主 任医师 副主 任 医师
张金辉
主任 医师 副主任 医师
董树 园 张方林
副主任 医师 主任 医师
决 于 疝 的类 型 j 。
( 文编辑 : 晓霞 ) 本 李
刘煌 , 陈达丰, 刘静. 股沟 巨大直疝疝囊突入 阴囊一例报告 并文献 复习[/ D] 中华疝和腹 壁外科杂志 : 腹 JC . 电子版 ,0 15 21,
突入阴囊的腹股沟直疝2例
突入阴囊的腹股沟直疝2例标签:直疝;阴囊1 病例介绍1.1 病例1患者张某某,男性,69岁。
因“右侧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6个月”于2009年8月2日入院。
既往慢性支气管炎病史10年。
入院查体:站立时右侧腹股沟区可及一约8 cm×6 cm×6 cm肿块突出,质软,光滑,部分突入阴囊。
平卧时可回纳,按住腹股沟内环处肿块仍可突出至阴囊。
腹股沟超声:疝囊自腹壁下动脉内侧通过,提示右侧腹股沟直疝可能性大。
胸正位片示:双肺纹理增强,慢性支气管炎。
余常规术前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入院第3日在硬膜外麻醉下作右側腹股沟斜切口,术中游离后见疝囊由直疝三角突出,疝环约5 cm×6 cm,腹横筋膜薄弱,疝囊位于腹壁下动脉内侧,经腹股沟外环疝入阴囊。
术中诊断:右侧腹股沟直疝。
采用强生UHS补片行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
患者住院7 d痊愈出院。
术后随访至目前无复发。
1.2 病例2患者李某某,男性,78岁。
因“左侧腹股沟现可复性肿块10年,增大5天”于2010年5月31日入院。
既往前列腺增生病史20年。
入院查体:站立时左侧腹股沟区可及一约5 cm×4 cm×5 cm肿块突出,部分突入阴囊。
平卧时可回纳,按住腹股沟内环处肿块未突出至阴囊。
腹股沟超声:疝囊自腹壁下动脉内侧通过,提示左侧腹股沟直疝可能性大。
余常规术前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入院第2日在硬膜外麻醉下作左腹股沟斜切口,术中探查见疝囊由直疝三角突出,位于腹壁下动脉内侧,内容物为小肠,腹横筋膜明显薄弱,疝囊经腹股沟外环坠入阴囊。
术中诊断:左侧腹股沟直疝。
采用强生UHS补片行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
患者住院8 d痊愈出院。
术后2个月行前列腺电切术,术后排尿状况改善。
随访至目前无复发。
2 讨论腹股沟直疝是腹股沟疝的一种类型,约占腹股沟疝的5%~15%。
目前国内的权威著作《黄家驷外科学》认为腹股沟直疝疝囊不进阴囊;全国高等院校教材7年制版《外科学》认为“直疝绝不进入阴囊”。
成人疝病例(行业参考)
主诉:发现左侧腹股沟区可复性包块半年现病史:患者于半前发现左侧腹股沟区一可复性包块,约“拇指”大小,质软,用手挤压后包块消失,患者未予治疗。
后左侧腹股沟区可复性包块反复出现并有所增大,大小约4×3×2cm,多在用力咳嗽、站立、后出现,平卧或用手挤压后消失,偶有坠胀感,于当地医院予以口服中药治疗,坠胀感有所缓解,包块无变化。
现患者为求进一步治疗,遂就诊于我院,门诊以“左侧腹股沟斜疝”收入我科。
患病以来,患者精神、饮食、大、小便正常,体重未见明显下降。
此为患者第1次入我院。
查体:神志清楚,腹平软,全腹无明显压痛及反跳痛,左侧腹股沟扪及一包块,约5×4×3cm,质软,轻微压痛,可回纳入腹腔,按压内环口包块不突出。
病史特点:1、患者老年男性,起病缓;2、因“发现左侧腹股沟区可复性包块半年”入院;发现“慢性支气管炎”10余年,未正规服药,控制情况不详,3、查体: 神志清楚,腹平软,全腹无明显压痛及反跳痛,左侧腹股沟扪及一包块,约4×3×2cm,质软,轻微压痛,可回纳入腹腔,按压内环口包块不突出。
4、辅助检查:暂缺。
鉴别诊断:左侧腹股沟直疝:一般有左下腹包块突出病史,可在劳累、活动时出现,平卧消失,但一般不发生嵌顿,易回纳,不能降入阴囊,按压内环口包块仍突出,术中发现疝囊在腹壁下动脉内侧突出可鉴别。
处理:1、按外科护理常规,二级护理,流食;2、积极术前准备,完善相关术前检查,择期手术治疗;3、请上级医师查房,指导治疗。
术前小结(开腹)术前诊断:左侧腹股沟斜疝简要病情:1、患者老年男性,起病缓;2、因“发现左侧腹股沟区可复性包块2年”入院;发现“慢性支气管炎”10余年,未正规服药,控制情况不详,3、查体:神志清楚,腹平软,全腹无明显压痛及反跳痛,左侧腹股沟扪及一包块,约5×4×3cm,质软,轻微压痛,可回纳入腹腔,按压内环口包块不突出。
同侧腹股沟斜疝与直疝并存一例报告
同侧腹股沟斜疝与直疝并存一例报告
张宏义;苗长春
【期刊名称】《空军医学杂志》
【年(卷),期】1990(000)002
【摘要】患者李××,65岁,住院号200598。
因右侧腹股沟可复性肿物3年,于1990年2月1日入院。
13年前曾因左侧腹股沟疝行疝修补术。
3年前右腹股沟出现鸡蛋大的肿物,平卧时可消失,肿物未掉入阴囊,逐渐增大,肿物出现时,腹部下堕感。
无慢性咳嗽、便秘、前列腺肿大病史。
查体:立位时右腹股沟区可见球形肿物,压迫内环口肿物仍出现。
术前诊断为右腹股沟直疝,2月3日行疝修补术。
术中打开疝囊后,探查疝囊颈位于腹壁下动脉内侧,为直疝。
同时又探及腹壁下动脉外侧另有一开口到达另—疝囊,疝囊底已达右侧阴囊上方,证实为斜疝和直疝同侧并存。
将直疝和斜疝分别处理、结扎,哈斯特氏法修补。
术后患者恢复顺利,治愈出院。
【总页数】1页(P94)
【作者】张宏义;苗长春
【作者单位】空军总医院普通外科;空军总医院普通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
【相关文献】
1.男性同侧腹股沟直疝合并股疝一例 [J], 陈佳慧;林帅;王崇树
2.成人单侧隐睾合幵同侧腹股沟斜疝一例 [J], 何海清;赵琴
3.交通性睾丸鞘膜积液、腹股沟斜疝同侧并存一例 [J], 吴振庭
4.同侧腹股沟斜与直疝并存28例诊治分析 [J], 徐守振
5.同侧腹股沟斜、直疝并存34例诊治体会 [J], 刘安业;陈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壁间型腹股沟斜疝二例
认 为如出现这些情 况时应 将壁 间疝 的诊断纳 人临床 考虑之
中。
站立 位时 , 以内环 的 内上方 为 中心 可及 一半 球状 隆起 的肿 物, 平卧消失。局部 未触及 缺损 。同侧皮 下环不 大 , 睾丸 正
5 9c . m×19e . m疝囊 , 疝环 2 0e 囊 内可见肠管 回声 , . m, 未见 异常血流。住 院后 即刻行 手法还 纳。于 4 行选择性 手 8h后
术。术中切开腹外 斜肌腱 膜见 到一质 软肿物 于 内环 的内上 方 , 内环呈偏心 状。肿物 与腹 内斜肌有 粘连 ( 1 , 离 与 图 )分 后发 现经 内环疝 出 的囊 性肿 物不 能完全 还纳 。切 开疝囊 发
.
病例报告 .
壁 间型腹 股 沟斜疝 二例
孙 惠军 孟祥朝 石 俊 忠 刘晓江
然它不符合 腹股 沟斜疝 的第 2个条 件 , 但是 它从 内环疝 出贝 0
是 非常清楚 的。而且 疝块基 本上 与精索 无关 。我们 没有更 好 的理 由不认定 它是 斜疝 。这样 它是 否就构 成 了一 个新 的 斜 疝亚型 : 壁间型腹股沟斜疝?
常。于手术中发现 由外上 向 内下 走行 的髂 腹股 沟神 经 紧密
4 鉴别诊 断 : . 这方面的考虑主要有半 月线疝或 直疝 。直
疝 临床相对较 多见 , 通常疝块的位置不超过 内环的高度而且
一
地压住精索结构 , 致使经 内环疝出的疝囊没 有向下而是 向内
上方 疝 出。疝 环 口处 脂 肪 瘤 两 枚 ( . m ×2 5 c 80e . m x 15c 2 0c . m、. m×1 0c . m×1 0c 共 同向上方 突 出形成 疝 . m)
斜疝和直疝的鉴别要点
斜疝和直疝的鉴别要点
斜疝和直疝的鉴别要点包括以下方面:
1. 发病年龄:斜疝多见于儿童和青壮年,而直疝则多见于老年。
2. 疝内容物突出途径:斜疝是经腹股沟管突出,可进入阴囊。
直疝则经直疝三角突出,很少进入阴囊。
3. 疝块的外形:斜疝形状是椭圆形或梨形,上部呈蒂柄状。
直疝形状是半球形,基底部较宽。
4. 平卧位回纳疝块,压住腹股沟深环后再站立疝块是否突出:斜疝的疝块不再突出,直疝的疝块仍可突出。
5. 精索与疝囊的位置关系:斜疝时精索在疝囊后方,直疝时精索在疝囊前外方。
6. 疝囊颈与腹壁下动脉的关系:斜疝的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外侧,直疝的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内侧。
7. 疝内容物嵌顿机会:斜疝的疝内容物嵌顿机会较多,直疝的疝内容物嵌顿机会极少。
综合以上要点,可以有效地对斜疝和直疝进行鉴别诊断。
双侧腹股沟直疝
双侧腹股沟直疝【一般资料】男性,70岁,【主诉】发现双侧腹股沟可复性肿物30年【现病史】患者诉缘于30年前,无意中发现双侧腹股沟区均有包块站立时出现,平卧按压消失,未治行,1年前右股沟又出现一包块,偶然有疼痛平卧时按压可消朱、未进入阴囊,无红肿,未予处理,近未块出现后还纳困难,为进一步疗门以双例股沟疝收入院【既往史】既往高血压病史5年,口服药物治疗。
,否认糖尿病病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及输血史否认开炎、估核等传病史,无外伤史【查体】T:36.5℃,P:68次/分,R:20次/分,BP:125/82/mmhg。
神清语利,自动体位。
胸部对称,双肺呼吸音清。
腹平坦。
无腹壁静脉曲张,软,无压痛无反跳痛,无肌紧张,右侧腹股沟韧带中点前上石出現“包块,触摸可触及壁薄弱,耻骨结节外上方触及一包块:按还纳皮底,按压内环入有冲击左侧腹股沟韧带中点前上方出現一包块,触携可及薄弱,所未触、牌未触胆囊未触及,墨非氏征阴性:肝区无击痛,当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
【辅助检查】胸片:支气管炎主动脉型心脏,【初步诊断】1双侧腹股沟直疝2右侧腹股沟斜疝3.高血圧病4.支气管炎【鉴别诊断】交通性鞘膜积液~毎日起床或站立活动时肿块後優地出现并増大,平后块个,透光武验阳性。
【诊治经过】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排除手术禁忌症,在手术室全麻下行双侧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手术顺利,术后给予预防感染等药物治疗【临床诊断】1双侧腹股沟直疝2右侧腹股沟斜疝3.高血圧病4.支气管炎【分析总结】腹股沟疝是指腹腔内脏器通过腹股沟区的缺损向体表突出所形成的疝,俗称“疝气”。
腹股沟疝如不及时处理,疝块可逐渐增大,终将加重腹壁的损坏面影响生活与劳动,斜疝又常可发生嵌顿或绞窄面威胁病人的生命。
因此,除少数情况外,腹股沟疝应尽早手术治疗。
腹股沟直疝疝囊突入阴囊1例报告
腹股沟直疝疝囊突入阴囊1例报告【关键词】直疝疝囊阴囊腹股沟管腹横筋膜腹股沟直疝是腹股沟疝的一种常见类型。
国家级教科书认为腹股沟直疝疝囊不突入阴囊[1],但我院诊治1例腹股沟直疝疝囊突入阴囊的病例,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72岁。
因“左侧腹股沟可复性包块二十年”于2011-04-29入院。
二十年前因一次重体力劳动时,突感左侧腹股沟部隐痛不适,自己发现左侧腹股沟部有一鸡蛋大小的包块出现,自行按压后消失,在当地医院检查提示:“左侧腹股沟疝”,未治疗。
此后至今,于咳嗽,体力劳动时或者过久站立,左侧腹股沟包块即出现,于按压或者平卧后消失,且逐渐增大,现在已经约鹅蛋大小,并逐渐下降入阴囊。
既往有慢性咳喘病史十余年。
入院查体:平卧时,令其咳嗽,左侧腹股沟包块即出现;停止咳嗽,包块逐渐消失;按压内环处令其再次咳嗽,包块仍然出现;外环口明显扩大。
站立时,左侧腹股沟包块随即出现,约4×5cm 大小,并逐渐下降入阴囊;将包块回纳,按压住内环口处,包块仍然出现。
入院诊断:“左侧腹股沟疝(斜疝)。
术中见左侧耻骨结节外上方的腹外斜肌腱膜分裂,松散;游离精索,疝囊位于精索后方,未经内环口突出,未经精索内走行;疝囊颈位于腹壁下动脉内侧;疝环口约×大小,疝环周围组织欠完整。
术中诊断为左侧腹股沟直疝。
行左侧腹股沟直疝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手术顺利,术后一周拆线痊愈出院。
2讨论腹股沟疝是外科常见病,多发病。
对于腹股沟直疝疝囊突入阴囊的病例,国家级杂志亦有报道[2]。
我院从作腹股沟疝手术治疗至今,也只遇到这一例。
腹股沟疝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腹股沟区深层的薄弱。
法国解剖学家,外科医生HenriFruchard将这个深层薄弱区称之为“耻骨肌孔”,腹股沟韧带和其后的髂耻束将该区分隔为上下两区,上区有内环和直疝三角,下区有股血管和神经通过。
腹股沟直疝和斜疝均归为上区,然而它们的疝囊突入阴囊的途径却有所不同。
斜疝疝囊从内环口突出,疝囊位于精索内,并沿精索向外环口突出而降入阴囊。
附1:解剖学案例分析
附1:解剖学病案分析18例案例1患者男,46岁,搬重物时突感腰部剧痛,疼痛向左侧大腿和小腿放射,并有麻木及刺痛感。
体格检查发现脊柱腰曲变小,躯干歪向右侧,腰椎活动受到限制,右侧下肢上举时疼痛明显。
临床诊断:第5腰椎间盘突出。
请思考以下问题:1.椎间盘位于何处?由哪几部分组成?2.椎间盘的毗邻结构有哪些?3.为何易形成椎间盘突出?案例1提示1.椎间盘为相邻椎体之间的纤维软骨结构,由髓核和纤维环构成,纤维环坚韧而富有弹性,可起到“弹性垫”的作用。
随着年龄增大,纤维环老化,受重力压迫导致破裂,髓核脱出,称之为椎间盘脱出。
2.椎间盘的前方是前纵韧带,椎间盘后方是后纵韧带,分别阻止椎间盘向前、后脱位;腰椎间盘可以向各方突出,但由于前纵韧带坚强,前方及两侧纤维环均厚,在此突出的可能性不大。
常见的突出部位及方向是向后外侧及后方突出。
故椎间盘脱出多向后外方。
3.在脊柱负重情况下猛然屈转或慢性劳损时,有可能引起纤维环破裂,髓核易向后外脱出突入椎管或椎间孔,压迫相邻的脊髓或脊神经,引起腰、腿痛。
常发生在第4~5腰椎或第5腰椎与骶骨之间,占90%。
案例2患者男,20岁,在足球比赛中,带球过人时,突然觉得右膝部剧痛,不能活动右膝,检查发现右膝关节周围轻度肿胀并有压痛,活动时可听到“咔哒”声,经行关节节镜检查,确定半月板破裂。
临床诊断:右膝关节半月板破裂。
请思考以下问题:1.半月板破裂后能否自行修复?2.导致半月板破裂的4个要素是什么?案例2提示1.半月板属于纤维软骨,无血液供应,其营养主要来源于滑液。
只有与胫骨髁缘连接的边缘部分能从滑膜得到血液供应。
因此半月板一旦破裂,就很难自行修复。
2.引起半月板破裂的外力因素有撕裂性外力和研磨性外力两种。
199200人体解剖学学习精要撕裂性外力发生在膝关节半屈曲状态下的旋转动作,当膝关节处于半屈曲位时,半月板向后方移位,此时做内外翻或向内外扭转时,半月板虽紧贴股骨髁部随之活动,而下面与胫骨平台之间形成旋转摩擦剪力最大,当旋转碾挫力超过了半月板所能承受的拉力,就会发生半月板的撕裂损伤。
腹股沟直疝疝囊突入阴囊原因分析
腹股沟直疝疝囊突入阴囊原因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腹股沟直疝突入阴囊的原因。
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3月至2009年2月涪阳中心卫生院收治的125例次腹股沟直疝病人的临床资料。
结果125例次腹股沟直疝病人,疝囊突入阴囊7例(突入阴囊组),发生率为5.6%。
与未突入组相比,突入组病程更长,疝囊及疝环口更大,多有慢性咳嗽等致长期腹内增加的因素。
结论腹股沟直疝可突入阴囊,其发病与高龄、病程长,疝囊巨大以及合并有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致长期腹内压增加有关。
【关键词】直疝疝囊阴囊腹股沟管直疝三角【中图分类号】656.2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5-0194-02腹股沟直疝是腹股沟疝的一种常见类型。
《黄家驷外科学》等国内外专著及教科书均认为腹股沟直疝疝囊不突入阴囊[1-2],但在临床上这个问题值得探讨。
涪阳医院2000年3月至2009年2月共诊治125例次直疝病人,其中7例腹股沟直疝疝囊突入阴囊,以生率为5、6%,现总结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25例次腹股沟直疝病人均为男性,平均年龄(60.1±2.3)岁,根据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分型标准[3],Ⅰ型疝5例, Ⅱ型疝12例次, Ⅲ型疝92例, Ⅳ型16例次。
1.2 方法:分析125例次腹股沟直疝病人的临床资料,观察疝囊是否突入阴囊,对病人的年龄、病程、疝环口大小、疝囊大小及合并基础疾病等情况,比较其差异性,以了解直疝疝囊突入阴囊的影响因素。
1.3 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进行分析。
检验水准α=0.051.4 结果:125例次直疝病人中,疝囊未突入阴囊118例次(未突入阴囊组),突入阴囊7例次,(突入阴囊组),占直疝的5.6%,7例中2例为滑疝,突入物为膀胱。
突入与未突入组病人的年龄、病程、疝环口大小及疝囊大小比较见表1.疝环口与疝囊大小均根据术中发现为准。
腹股沟直疝疝囊突入阴囊病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腹股沟直疝疝囊突入阴囊病例报告及文献复习武永明;许桂祥;周衍照;周世龙;薛冰川;薛国亮;许静涌;许准【期刊名称】《医学信息》【年(卷),期】2014(000)029【摘要】腹股沟疝通常分为斜疝和直疝,在普通外科疾病中属于常见病和多发病,我们在腹股沟疝诊疗过程中,发现多例术前诊断为单侧斜疝患者,但术中发现直疝和斜疝并存,此种现象被称之为马鞍疝[1]。
笔者2014年6月17日在对一男性患者行右侧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术中发现患者为右腹股沟斜疝和直疝并存,结合2010年10月份至今在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中发现直疝和斜疝并存的病例,近期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1例腹股沟疝患者,术前检查疝囊已进入阴囊,但术中探查证实为腹股沟直疝,笔者联合业内同道进行统计分析,我们总结在腹股沟区发现直疝时,将探查精索及子宫圆韧带内筋膜寻找腹股沟斜疝疝囊作为常规手术步骤,尤其在老年男性合并前列腺增生症等其他一系列增加腹腔内压有关疾病的患者中尤其重要。
【总页数】1页(P338-338)【作者】武永明;许桂祥;周衍照;周世龙;薛冰川;薛国亮;许静涌;许准【作者单位】青岛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普外科,山东青岛 266034;青岛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普外科,山东青岛 266034;青岛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普外科,山东青岛266034;青岛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普外科,山东青岛 266034;山西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普外科,山西太原 030053;济南军区总医院肿瘤科,山东济南 250031;卫生部北京医院普外科,北京 100730;天津兴港集团青岛分司山东青岛 266000【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腹股沟直疝疝囊进入阴囊机制分析 [J], 吕泽坚;张育超;李英儒;宗振;杨斌;陈双2.腹股沟巨大直疝疝囊突入阴囊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J], 刘煌;陈达丰;刘静3.以直疝疝囊突入阴囊为表现的腹股沟马鞍疝1例报告 [J], 屠政斌4.突入阴囊的腹股沟直疝2例 [J], 杜娟;王银萍;宋彬5.左腹股沟直疝疝囊突入阴囊伴膀胱疝入1例报告 [J], 杨光宗;赵兴志;李德元;王志;李放春;屈全社;袁润祥;李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部分膀胱自腹股沟疝入阴囊1例
部分膀胱自腹股沟疝入阴囊1例
唐雯娟;顾蓓莉
【期刊名称】《上海医学影像》
【年(卷),期】2004(013)001
【摘要】患者,男性,82岁。
因排尿困难,双侧阴囊肿块两月入院。
体检:双侧阴囊肿块,以右侧为主,质地软,无压痛,难以自内环回纳人腹腔,透光实验(一)。
前列腺Ⅱ度增生,质地韧,表面光滑,未扪及肿块,中央淘变浅。
实验室检查:血清肌酐186μmol/L,尿素氮7.7μmol/L。
临床诊断:腹股沟滑动性斜疝影像学表现:
【总页数】1页(P46)
【作者】唐雯娟;顾蓓莉
【作者单位】200060 普陀区人民医院放射科;200060 普陀区人民医院放射科【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94
【相关文献】
1.腹股沟疝手术缝线缝入膀胱形成结石1例 [J], 谢江凌;佘先
2.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不同手术入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对比 [J], 范晓曦; 莫春林; 朱沛劲
3.经鞘突口腹腔镜抵入法在经阴囊入路睾丸引降固定术治疗腹股沟型隐睾中的应用[J], 刘雪来; 李龙; 李索林; 王文博; 杨晓锋; 葛晓丽
4.左腹股沟直疝疝囊突入阴囊伴膀胱疝入1例报告 [J], 杨光宗;赵兴志;李德元;王
志;李放春;屈全社;袁润祥;李敏
5.斜向阴囊皮管尿道成形术治疗部分性阴茎阴囊转位(附8例报告) [J], 徐鸿儒;项举乐;葛庆生;刘爱国;郭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突入阴囊的腹股沟直疝2例
【关键词】直疝;阴囊
中图分类号 r656.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8-0115-01
1 病例介绍
1.1 病例1
患者张某某,男性,69岁。
因“右侧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6个月”于2009年8月2日入院。
既往慢性支气管炎病史10年。
入院查体:站立时右侧腹股沟区可及一约8 cm×6 cm×6 cm肿块突出,质软,光滑,部分突入阴囊。
平卧时可回纳,按住腹股沟内环处肿块仍可突出至阴囊。
腹股沟超声:疝囊自腹壁下动脉内侧通过,提示右侧腹股沟直疝可能性大。
胸正位片示:双肺纹理增强,慢性支气管炎。
余常规术前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入院第3日在硬膜外麻醉下作右侧腹股沟斜切口,术中游离后见疝囊由直疝三角突出,疝环约5 cm
×6 cm,腹横筋膜薄弱,疝囊位于腹壁下动脉内侧,经腹股沟外环疝入阴囊。
术中诊断:右侧腹股沟直疝。
采用强生uhs补片行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
患者住院7 d痊愈出院。
术后随访至目前无复发。
1.2 病例2
患者李某某,男性,78岁。
因“左侧腹股沟现可复性肿块10年,增大5天”于2010年5月31日入院。
既往前列腺增生病史20年。
入院查体:站立时左侧腹股沟区可及一约5 cm×4 cm×5 cm肿块
突出,部分突入阴囊。
平卧时可回纳,按住腹股沟内环处肿块未突出至阴囊。
腹股沟超声:疝囊自腹壁下动脉内侧通过,提示左侧腹股沟直疝可能性大。
余常规术前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入院第2日在硬膜外麻醉下作左腹股沟斜切口,术中探查见疝囊由直疝三角突出,位于腹壁下动脉内侧,内容物为小肠,腹横筋膜明显薄弱,疝囊经腹股沟外环坠入阴囊。
术中诊断:左侧腹股沟直疝。
采用强生uhs补片行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
患者住院8 d痊愈出院。
术后2个月行前列腺电切术,术后排尿状况改善。
随访至目前无复发。
2 讨论
腹股沟直疝是腹股沟疝的一种类型,约占腹股沟疝的5%~15%。
目前国内的权威著作《黄家驷外科学》认为腹股沟直疝疝囊不进阴囊;全国高等院校教材7年制版《外科学》认为“直疝绝不进入阴囊”。
但在实际工作中,偶有报道突入阴囊的腹股沟直疝,据统计国内有文献报道直疝进入阴囊的发生率为1.7%[1]。
这就值得医护人员注意,避免机械的强套概念,导致误诊。
中日联谊医院胃肠外科在近两年工作中,共行253例腹股沟疝修补手术,共发现2例突入阴囊的腹股沟直疝,发生率为0.7%。
现就这一少见病例进一步探讨。
首先,直疝与斜疝的疝囊进入阴囊的途径是不一样的。
斜疝疝囊自腹壁下动脉外侧内环口突出,经腹股沟管从外环口进入阴囊。
而直疝疝囊从腹壁下动脉内侧直疝三角向前突出,疝囊表面的腹横筋
膜较为薄弱甚至缺损。
当直疝疝囊直接向表面突出时,如果前方的腹外斜肌腱膜仍然坚韧,可形成一定的阻力,而各种腹内压增高因素导致疝囊进一步增大时,疝囊则突向相对薄弱的外环口,并进一步突入阻力更低的阴囊。
其次,腹股沟直疝与斜疝的疝囊突出阴囊的层次是不同的。
直疝疝囊位于腹横筋膜深面,斜疝疝囊位表面无腹横筋膜覆盖。
斜疝疝囊由精索内筋膜包绕,直疝疝囊位于精索内筋膜之外。
另外直疝疝囊突入阴囊还与腹内压增加有关,如患者合并慢性支气管炎、前列腺手术史及习惯性便秘史等[2]。
本报道2例患者均为老年男性,腹壁薄弱,1例有长期慢性咳嗽病史,另一例合并前列腺肥大、夜尿费力,均是促使疝囊进一步增大的直接原因。
诊断上应注意,不能仅仅依赖体格检查,第二个病例查体时按住腹股沟内环处肿块未突出至阴囊,靠近精索的直疝可被轻微移位的手指所控制,导致误诊为斜疝[3]。
腹股沟区超声在鉴别上有重要意义,超声可以明确腹壁下动脉与腹股沟疝的关系,凡疝囊自腹壁下动脉外侧、前方通过者诊断为斜疝,而疝囊自腹壁下动脉内侧通过、将其向外前方推挤者诊断为直疝。
在临床工作中,将腹股沟超声作为腹股沟疝的常规术前检查,故本报道的两例患者,术前腹股沟区超声均有提示。
治疗上,2例均采用硬膜外麻醉,镇痛肌松效果良好,同时患者清醒,可以自行增加腹压,有助于观察疝囊的走形。
采用uhs补片行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改善腹横筋膜的薄弱,加强后壁的强度,同时修补了直疝与斜疝的薄弱区。
总之,笔者认为,对于直疝的理解,应该从解剖的角度,注意结合腹股沟区超声,而“直疝绝不进入阴囊”的提法,值得进一步商榷。
参考文献
[1]刘洋,雷文章,班立杰,等.腹股沟直疝疝囊突入阴囊原因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0,30(11):955.
[2]李基业.成人腹股沟疝成因的现代认识[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6,26(11):817-818.
[3]刘煌,陈达丰,刘静.左腹股沟巨大直疝疝囊突入阴囊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11,5(3):378-380.
(收稿日期:2012-12-12)(编辑:王春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