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不让须眉:明清二十七位女画家作品赏析
对影成双——明清女画家对女性形象的描绘

陈 洪
一 九
, 也
物 仍
铃 款 绢 〔明
印
识
本 设
」陈
••洪
: 右
色 广
洪 绶
绶军
(朱
笼 鹅
)图 。
章紫
侯翁
东 省 博 物 馆 藏
右 军 笼 鹅 图
氏属
轴
(白
, 洪
o9 .
)绶 画
5c m
。
x
18
50.5cm
宁園詞N代作品
CHINL!UJ'A1Nrit-Jtjftl'«,11 m JiAi'I-tv I
在男性画家笔卜不乏有对女性形象及女 性生活的图绘,这些阿作多被称作“上女両” 或“仕女画”。无论是张萱、周昉笔下丰肥艳丽 的贵族妇人,还是仇英笔F悠游自在的园林女 性,抑或陈洪绶笔r夸张变形的女性形象,都 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世俗对女性的观感。就连
《红楼梦》中的贾母远远看到雪犬中身披凫謄 裘、怀抱红梅的宝琴姑娘,也会不自觉地联想 起屋中所挂的仇英所绘《双艳图》O
时至明清,不止冇男性画家对女性形象的 描绘,更许多富有丹青才情的女画家执笔亲绘 女性形象。虽然相比于形象简率、不求形似的 兰竹山水,图绘人物的画艺水平要求较高,不 过明清江南地区涌现出诸多損绘才女,拥仃良 好文化教养的女子被普遍接受。人们不再囿于
“女了无才便是德”的旧有观念,女子的“才” 与“徳”被认为同样巫要。无论是教养良好的 大家闺秀,还是出丁供计需要的青楼女了,书画 才艺同刺绣女工一样,是她们自小所受到的训 练之一。
性至
京 画 院 推 出 展
有 审 美 体 系 的 迷
的 工 笔 为 主 流 ,
揭 开 面 纱 不 久 的
中国美术史上那些杰出的女画家:谁说女子不如男

中国美术史上那些杰出的女画家:谁说女子不如男高砜高砜(1873-1914),字德华,号蕴姗。
浙江秀水人。
高火奎之女,郭似曛之妻。
幼承家学而擅画。
山水松秀隽逸,花卉秀雅温润,画风略近海派。
《荷花图》,清代,扇面,纸本,水墨,淡设色,纵17.8cm,横51.1cm图中以没骨法画水中荷叶、芦叶,荷花粉色,荷叶宽大、圆满,随风摇曳。
造型简洁、描绘概括。
自左边而出的长条芦叶、杂草残荷,皆一笔画成。
设色艳而不俗、浓而不滞,清逸雅致。
而且趣味高雅,绝无尘俗气。
慈禧慈禧(1835-1908),姓叶赫那拉,咸丰帝妃子,后为皇太后。
1861年发动辛酉政变,之后掌握朝中实权达48年之久。
艺术上具一定才能,尤其工于花卉,可以从她传世的两幅牡丹图中看出。
《牡丹图》,立轴,纸本设色,纵88.5cm,横39.5cm这幅牡丹图以典型的工笔淡彩技法绘出花、叶,老枝及地面兰草没骨写意而成。
设色清雅,浓淡相宜,线条圆润。
叶片俯仰具动势。
构图具有节奏感。
蒋淑蒋淑(生卒年不详),字又文,江苏常熟人。
蒋廷锡女,华亭王敬妻。
其父蒋廷锡官至大学士,闲暇之余以逸笔作写生花卉,机趣天然。
蒋淑自幼秉承家教,亦以擅绘花鸟著称。
《丰盈和乐图》,扇面,设色纸本,纵19.5cm,横58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蒋淑不仅在笔墨技法上趋同于蒋廷锡,创作选材上亦同于其父。
在此柄雍正皇帝赐予其父的扇面上,蒋淑精心地绘二只麻雀怡然自得地立于沉甸甸的麦穗上,寓意丰年人和,国泰民安。
蒋淑的花鸟画俨然已超脱了一般闺阁画家以花卉写个人小情调的境界。
陈书陈书(1660-1736年),清代女画家。
字南楼,号上元弟子、南楼老人。
秀水(今浙江嘉兴)人。
太学生陈尧勋长女。
乾隆元年(1736年)恭遇覃恩封太淑人。
她因官至刑部左侍郎的长子钱陈群的力荐,而成为历史上作品入藏宫廷最多的女画家。
陈书的创作题材广泛,人物画为严谨精细的工笔重彩画,山水和花鸟画为讲求笔情墨韵的文人写意画。
传世作品《梅鹊图》、《防陈道复水仙图》、《南楼老人人物花鸟图》。
巾帼不让须眉软笔书法作品

巾帼不让须眉软笔书法作品一、序言书法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国国粹之一。
在中国古代社会里,写毛笔字几乎成为了人人必备的一项技能。
而在历史上,那些能够熟练地运用毛笔的人通常都是男性,因为传统观念认为书法是属于男子才能掌握的技术。
但实际上,不少女性书法家在书写的艺术方面,同样拥有无可挑剔的才华。
本文将介绍几位著名的女性书法家,他们用顶级的书法技术向世人展现了巾帼不让须眉的风貌。
二、贾秀琴贾秀琴是一位才华出众的书法家,有着超凡的艺术天赋和敏锐的思维。
她的作品受到了时代的喜爱和尊崇,并以此为契机,进入到了书法艺术的殿堂。
在她近四十年的书法生涯中,她对于毛笔的运用达到了极致的境界,创造了很多优秀的书法作品。
翻看贾秀琴的书法作品,不难发现她的每一笔每一画都富有了极大的生命力和表现力。
她的作品不仅流畅、朴素、雄浑,更是精致、细腻、博大。
她在书写的过程中,不断地巩固自己的基础,发掘自己的潜能,这才让她取得了她所拥有的成就。
三、梅英妮梅英妮1961年出生于北京市。
从小接受专业的美术教育,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书法专业。
她曾多次参加国内外书法比赛并获得过多项奖项。
2012年应邀从美国归国,定居北京。
梅英妮的书法创作,充分展现了女性书法家的柔美、细腻和典雅。
她的作品很有感染力,具有一种高雅、清新、自然、充满生命力的美感。
梅英妮的书法作品,一直反映了她的时代、性别、审美和文化倾向,她将其个性化的创作理念融入进去,让自己的作品更加具有独特性和时代性。
四、贺银清贺银清,重庆市书协副主席,中国联合国交委员会书法协会副主席,中国华侨艺术家协会会员。
正在担任全国文联委员、重庆市文联委员。
自幼酷爱书法,出生于宜宾人,雍容丽质,自小得贵族血统,钟情于传统文化,从小接受家庭的启蒙和专业的艺术教育。
贺银清的书法风格深受大众的青睐,正因为她的书法作品表现了她才情横溢的性格、高踞的文化底蕴和浓郁的艺术感染力。
她作品高雅、深邃、大气,流畅自然,一派清新脱俗之气,尤其表现了女性的柔美与妩媚。
中国历代杰出女画家及其代表作品

中国历代杰出女画家及其代表作品艺术有你古今以来,在我国绘画史上,有不少女性以其画家身份或传世佳作被载入绘画艺术的史册,她们用自己的才情,挥洒出属于那个时代的风采,描绘出自己如画的情志。
管道升字仲姬,元代著名的女性书法家、画家、诗词创作家。
管道升自幼聪慧,能诗善画,嫁赵孟頫,册封魏国夫人。
擅画墨竹,笔意清绝。
又工山水、佛像、诗文书法。
著《墨竹谱》1卷。
传世作品有《水竹图卷》、《秋深帖》、《山楼绣佛图》、《长明庵图》等。
柳如是本姓杨,字如是,江苏吴江人。
早年曾为南京名妓,后归“东林领袖”钱谦益为妾。
她博考群籍,能书擅画。
柳如是虽赋才情,但流存下的画作甚少。
故宫仅藏一幅山水画,即《月堤烟柳图》卷。
在清新淡雅的设色中,成功地再现了江南温润的水乡风貌。
此画作为女画家所创作的现存的第一件写生山水图,在中国画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和特殊性。
马守真小字玄儿、月娇,号湘兰。
金陵(今江苏南京)人。
她聪颖机敏,能诗擅画,又轻财重义,往来于文人墨客间。
马守真擅画花卉,尤以画兰之精、画兰之专而名扬江南,因此自号“马湘兰”。
她的作品不太重视对兰外在形态的细致刻划,而重在写出兰的内存精神,聊以抒发心中之逸气。
故宫藏马守真的作品还有:《兰竹水仙图》轴、《兰花图》卷、《兰花图》轴等近十件。
顾横波原名顾媚,又名眉,字眉生,别字后生,号横波,应天府上元县(今江苏省南京市)人。
她才貌双全,精诗擅画,通晓音律。
故宫所藏其一卷《九畹图》,是幅状物不求形似,而幽兰之天真浪漫的真实生动性,尽现笔端的作品。
图绘坡陀间幽兰披佛偃仰,兰花互盼呼应,兰叶穿插映带极合自然之体。
薛素素名薛五,字润娘,号雪素。
她相貌俊美,于诗文、书画、箫、弈、马术、刺绣等方面又无所不能。
她“尤工兰竹,下笔迅扫,各具意态。
虽名画好手,不能过也”。
故宫藏她的兰竹作品有《兰竹松梅图》、《墨兰图》,《兰石图》、《兰竹图》等。
近代篇何香凝国民党革命元老廖仲恺的妻子,她不仅是杰出的革命家和政治活动家,而且是位海内外享有盛誉的著名画家。
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女性艺术家及其作品赏析

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女性艺术家及其作品赏析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具有影响力的女性艺术家,她们以其独特的艺术才华和创造力在各个艺术领域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几位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女性艺术家及其作品,并对其进行赏析。
第一位要介绍的是清代著名的女诗人李清照。
李清照以其深情的诗歌和豪放的个性闻名于世,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
她的诗作主题丰富多样,既有婉约的爱情诗,又有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抨击。
她的作品《如梦令》是她最为著名的词作之一,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对失去的爱情的思念和痛苦之情,其中“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这一段,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感触,将读者带入了词人的内心世界。
第二位要介绍的是明代著名的女画家齐白石。
齐白石以其写意的花鸟画而闻名,被誉为“中国画坛泰斗”。
她擅长运用水墨和颜料表达自己对自然界万物的独特理解,她的笔墨既有写实主义的精确,又有写意主义的潇洒。
她的作品《牡丹图》是齐白石最著名的花鸟画作之一,这幅画以其大胆的构图和丰富的色彩,将牡丹的娇艳和华丽表现得淋漓尽致,给人一种震撼人心的美的享受。
第三位要介绍的是清代著名的女才子蔡襄。
蔡襄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女性,她不仅擅长诗词创作,还是一位优秀的红楼梦研究者和传统文化学者。
她的诗歌主题广泛,既有婉约的爱情诗,又有对社会现象和历史事件的观察与发声。
她的作品《红楼梦诗话》是她最重要的著作之一,这本书对红楼梦的创作背景、作者思想和艺术成就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解读,为后人对这部伟大作品的理解和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第四位要介绍的是现代著名的女导演陈可辛。
陈可辛是中国电影界的重要人物,她以其独特的影像语言和艺术触觉,创作了许多深受观众喜爱的电影作品。
她的作品《满城尽带黄金甲》是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一,这部电影以其华丽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人物内心描写,展现了中国古代皇家宫廷的荣光与悲剧。
陈可辛以其独特的艺术眼光和制作手法,成功地将现实与想象,历史与现代相结合,给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和心灵上的盛宴。
26650204_明清绍兴女画家及其绘画题材

明清绍兴女画家及其绘画题材CHINESE A RTISTS I N P AINTING &C ALLIGRAPHY图1 [明]傅道坤 古木竹石图 115.5×30.8cm 纸本水墨 故宫博物院藏图3 [清]胡净鬘 梅花册(之一) 纸本水墨 苏州博物馆藏款识:华鬘。
钤印:胡氏(白) 华鬘(白) 青园(白)图4 [清]金礼嬴 观音像 111.6×44.1cm 纸本水墨1803年 浙江省博物馆藏款识:时嘉庆八年太岁癸亥观音成道日,皈依三宝总侍楞严圆法受菩萨戒弟子昭明阁内史恭绘观世音尊像第贰拾贰躯,敬礼佛顶首楞严陀罗尼壹百遍,祈保佑执持流布,百年香火无替者。
钤印:金氏五云(朱) 礼嬴云门(朱) 礼嬴(朱) 金氏东桥(朱) 从闻思修而入三摩地(白) 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朱)图2 [明]李因 墨荷鸳鸯图 155.5×53.2cm 绫本水墨1643年 故宫博物院藏葛徵奇题识:芰荷为衣,芙容为裳,双飞者翼,相与徜徉。
时崇祯十六年四月浴佛日识。
海上葛徵奇。
钤印:葛徵奇印(白) 介庵氏(朱)徐昭华,字伊璧,号兰痴,浙江诸暨骆介采之妻。
其母为商景徽,徐昭华幼承母教,承袭母亲商景徽的文学才情,诗词名噪一时。
著有《徐都讲诗集》《花间集》《凤凰于飞飞楼集》各一卷。
徐昭华为毛奇龄弟子,善花草,尤工画蝶,颇得毛奇龄赏识。
毛在《西河集》卷八十五称:“文章之盛,无如徐昭华者。
”又称“昭华画蝶工甚”⑨。
毛题徐昭华画幛云:“吾郡闺房秀,昭华回出尘。
书传王逸少,画类管夫人(仲姬)”。
又在《观徐昭华画幛作》诗后补注:“此诗颇传人间,后昭华画真有追管夫人处。
”清代乾嘉时期的绍兴闺阁画家金礼嬴,生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后至乾隆三十七年(1772)前,卒于嘉庆十一年(1806)后至嘉庆十二年(1807)前。
字云门,号五云,自号昭明阁女史,一称昭明阁内史,山阴人。
晚居杭州。
嫁。
近刘松年、闺房中巨擘也”嬴长于画佛,庄严妙丽,《观音像》此图即为夫祈福的二十五尊观音嬴尤其擅长表现女性形象,、《顾横波夫人小影》《顾横波夫人小影》(1795年)形象的塑造。
中国传统绘画的名家作品赏析

中国传统绘画的名家作品赏析中国传统绘画拥有丰富而悠久的历史,其中涌现出许多杰出的名家和作品。
这些作品凭借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技巧,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深刻表达,成为了中国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本文将对几位中国传统绘画的名家作品进行赏析,展现其卓越的艺术成就。
一、顾恺之的《女史箴图》顾恺之(345年-406年)是中国东晋时期的著名画家之一,他以山水画和人物画著称。
《女史箴图》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该作以女史的形象为主题,通过精湛的技法展现了女性的美妙与智慧。
画中女史的面容秀丽,双眼含情而深邃,给人以灵动和思索的感觉。
整幅画色彩鲜明,构图合理,给人以饱满的艺术享受。
二、文征明的《千里江山图》文征明(1470年-1524年)是明代著名画家,他精通山水画和人物画。
《千里江山图》是他最广为人知的作品之一,以其群山叠嶂、江河起伏的创作手法而闻名。
画中的山水布局宏大而壮丽,每一个细节都表现出文征明对大自然的独到观察和绘画技巧。
观赏这幅作品时,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大自然所带来的宏伟和恢弘。
三、仇英的《风雨图》仇英(1210年-1298年)是南宋时期的著名画家,他擅长花鸟画以及人物画。
《风雨图》是仇英的代表作之一,画中展现了一片暴风雨中的景象。
绘画中鲜明的对比色彩和流动的线条,表现出了风雨交加的气氛。
画家通过绘画技巧,将风雨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传达出生活的坎坷与困难,以及人类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脆弱。
四、吴昌硕的《虞美人图》吴昌硕(1844年-1927年)是晚清时期和民国初期的重要画家,擅长苏州花卉画。
《虞美人图》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该作以虞美人花为主题,表现了其柔美和娇媚的特点。
画中花瓣的色彩艳丽多彩,绘画细腻而精细。
整幅画给人以静谧和美好的感觉,展现了中国文化中对女性美的崇拜。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绘画的名家作品凭借其独特的风格和技巧,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深刻表达,成为了艺术史上的瑰宝。
从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到吴昌硕的《虞美人图》,每一幅作品都散发着艺术的光辉,给人以深深的震撼和思考。
我所收存的女性书画罕见的妻妾合作

我所收存的女性书画罕见的妻妾合作在这个男权社会中,女性一直扮演着次要的角色,长期以来她们的才华被忽视或者被埋没。
然而,正是有一些女性以自己的努力和独特的艺术才华,打破了常规,成为了书画领域中的佼佼者。
今天,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些我所收藏的女性书画家的罕见作品,这些作品都是她们与自己的妻妾合作完成的。
首先,我要介绍的是清代女画家齐白石的作品《春萍图》。
齐白石是中国现代艺术史上的重要人物,他擅长花鸟画。
《春萍图》是他与妻子合作创作的作品之一,画面中以藕荷为主题,寓意着夫妻之间相互依存、和谐共生的美好关系。
妻子在画中负责绘制植物的细节,而齐白石则负责描绘生动的小动物。
这幅作品不仅具有精湛的绘画技巧,更展现了夫妻之间的默契和艺术的合作。
其次,我所收藏的女性书画家作品中,还有一幅罕见的明朝作品,由明代女画家李贞(字惜缃)与她的妾宫共同创作。
这幅作品名为《秋水闲人图》,描绘了一个优雅自在的秋水闲人。
李贞擅长山水画,而她的妾宫则负责绘制人物,两者的合作使得画面更加完美。
画面中的人物手持笔砚,似乎在品味着秋水中的清雅,这展示了女性们对于墨宝的热爱,也表达了她们对于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另外,我所珍藏的一件古代女性书画家的作品,是唐代女画家罗贯中与她的妾宫共同创作的绘画册页。
这些绘画描绘了唐代宫廷生活中的日常情景,生动展示了当时贵族女性的优雅风貌和娴静气质。
罗贯中在绘制人物形象上有出色的功力,而她的妾宫则擅长绘制服饰与背景,二者的合作使得整个画面更加具有立体感和细腻的绘画技巧。
这些作品体现了唐代女性对于艺术追求的独特见解,也呈现了她们的才华和对于美的追求。
女性书画家的作品中,妻妾合作的案例并不多见,但无疑展现了夫妻或者妾宫之间独特的艺术合作关系和默契。
这样的合作模式,一方面展示了女性的独立和自由,另一方面也彰显了夫妻或者妾宫之间的相互尊重和互补,使得作品更加丰富多彩。
同时,这种妻妾合作的模式也成为了当时社会中女性才华的一种载体和发表渠道。
70位古代美女:千秋绝艳图(明)

70位古代美女:千秋绝艳图(明)70位古代美女:千秋绝艳图(明)乙丑年末,奖学金到手后,急去文化商城不惜巨资求的垂涎已久的《中国历代仕女画集》,犒赏一下自己一年来的努力。
书到手后,一遍遍的翻看,被里面一幅幅精美绝伦的仕女画所深深地吸引。
自古以英雄爱美女,我非英雄,但我依旧深爱女人,不仅喜欢用手中的相机记录身边的美女,跟喜欢研究古代佳丽,并用画笔去描绘着,乐此不疲。
翻书百余遍,深深为之震撼的正是此《千秋绝艳图卷》,这幅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的明代仕女名画,在一个六米长的画卷上描绘了近七十位古代仕女形象,包含了从秦汉到明代各个朝代中比较著名的见诸于史实或传说并在历史上有一定影响的女性,这些女人中有实有虚,包括了公主(文成公主、乐昌公主)、宠妃(赵飞燕、梅|妃、杨贵妃)、才女(班昭、李清照、谢道韫、卓文君、娟娟)、情女(孙慧兰、苏若兰)、名妓(薛涛、苏小小、名女人(二乔、王昭君、西施)亦有文学典故中的崔莺莺、绿珠、罗敷等等。
真可谓是一部中国女性图史,充分展现了当时的文人品位,我对此为仁兄甚为佩服,为止敬仰(为我们后人研究女人留下了如此一大笔财富)。
可惜的是,此画没有署名,也无从考证(这才是传说中的真正做好事不留名呵呵),亦有人云此乃明朝著名画家仇英所绘,从衣服的处理上跟仇英《人物故事册》之中所绘到有许多相似之处。
在此无论对与否似乎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他为我国历史所做出的贡献,为我们的研究所留下这一笔宝贵的财富。
另外在此画的近七十位仕女的上方均有文徵明题词,更是为后人研究所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同时也为此画大增光彩。
画中女子采用工笔重彩写出亦多用铁线勾勒衣问,服饰色彩艳丽鲜明,每个人物都手持或配有最能代表和体现她们身份的配物,或琵琶或花篮或笔墨纸砚或铜镜妆台,画中人物相对独立,或坐或立,神态万千,通过飘逸的裙摆招展的披帛将此众多人物统一联系在一起。
但唯一美中不足的便是画中所有人物皆为鹅蛋脸,长眉细眼,缺少其内在的特性,使其趣味不足。
元明清的才女画家作品赏析

元明清的才女画家作品赏析元、明、清的才女画家作品赏析文:郭关中国古代女性绘画历史十分悠久,传说绘画就起源于女性,画的鼻祖是上古时代舜的妹妹嫘。
而出现在文献记载中的最早一位女画家是三国时代吴王的夫人,但后世没有看到她所流传下来的作品。
在历代3000多位女画家中,流传下来最多的是明清时期女画家的作品。
作为书画投资市场的一类特殊题材,古代女画家的绘画作品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市场的关注。
其中最让市场难忘的就是在2004年上海新世纪拍卖行推出的北宋艳艳女史画《草虫花蝶卷》,估价100万至150万元,成交价达到了275万元,创下古代女画家作品拍卖纪录,而买家则是上海博物馆。
据业内人士说,这幅作品目前的身价已经逼近千万。
古代女性画家的作品流传下来的十分少,据说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的也不过300多件。
因此对于藏家来说,收藏古代女画家的作品,虽然难度大一些,但市场潜力不可小视。
小编搜寻历史资料找寻一下女画家作品,以飨读者赏阅。
管道昇(1262-1319),字仲姬,德清县茅山村(今属干山乡)人,元代著名的女性书法家、画家、诗词创作家。
自幼聪慧,能诗善画,嫁赵孟頫,册封魏国夫人。
元延祐六年五月十日病卒,葬东衡里戏台山(今洛舍乡东衡村)。
擅画墨竹,笔意清绝。
又工山水、佛像、诗文书法。
著《墨竹谱》1卷。
传世作品有《水竹图卷》、《秋深帖》、《山楼绣佛图》、《长明庵图》等。
元仁宗尝将赵孟頫、管道升及赵雍书法合装一卷轴,藏之秘书监,曰:“使后世知我朝有一家夫妇父子皆善书,亦奇事也。
”管道昇烟雨丛竹图卷纸本,水墨,纵23.1厘米,横113.7厘米,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竹子用中锋淡墨为之,竹叶均向上趯,笔墨淡雅,疏密有致,虚实相间,构思巧妙,款署:“至大元年春三月廿又五日,为楚国夫人作于碧浪湖舟中。
吴兴管道昇。
”管道昇水竹图立轴,纸本,墨笔,纵87.1厘米,横28.7厘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画中写修竹两竿,奇石玲珑,新篁丛生。
修竹高低有致,一作浓写,一作淡绘,墨色变化丰富,竹叶下笔略带藏锋,撇出先重后轻,叶尖笔锋突出,较为尖利。
明清时期的女性诗人及其作品分析

明清时期的女性诗人及其作品分析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辉煌时期,不仅有众多杰出的男性文人,也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女性诗人。
她们以独特的女性视角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为中国古代文学增色不少。
本文将重点介绍明清时期几位著名的女性诗人及其作品,通过对其作品的分析,探究她们在文学领域的独特贡献。
首先,我们来看一位在明朝时期活跃的女性诗人——纳兰容若。
作为纳兰派的代表人物,纳兰容若以其独特的情感表达和细腻的笔触在文坛上独树一帜。
她的作品多以婉约、深情为主题,将内心的苦闷和忧伤融入到文字之中。
例如《蝶恋花·春景》这首短词,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女性内心纤弱而多愁善感的情感。
她以自己的感受和体验为出发点,将女性情感细腻地表达了出来,这在当时是前所未有的。
纳兰容若的作品不仅给读者带来了情感上的共鸣,也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清朝时期,李清照成为了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女性诗人。
李清照的诗作大多表达了她对生活的痛苦思考和对爱情的追求。
其中,《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她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
诗中的细腻描写和丰富的意象营造出了一种忧伤且唯美的意境。
李清照的作品通常带有一种浓烈的悲情色彩,她对现实生活的细致观察和个人感悟使她的作品具有了深度和内涵。
她的诗作备受后人推崇,被誉为“诗中的女神”。
除了纳兰容若和李清照,明清时期还有许多其他优秀的女性诗人,如袁枚的姐姐袁彬、康雯等。
她们的作品表现出了对家国之忧、女性命运等话题的关注,以及对大自然的独特感悟。
例如康雯的《秋雨》一诗,以对秋天雨水的描绘,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袁彬则在《答余秀才》中抒发了对女性身份困境和自由意志的思考。
这些女性诗人以她们独特的视角和表达方式丰富了明清时期文学的内涵,成为了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总结起来,明清时期的女性诗人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她们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情感表达,通过对女性情感、家国之忧等话题的关注,丰富了文学的内涵和深度。
明清仕女画技法的特点

明清仕女画技法的特点作者:张宇慈来源:《收藏与投资》2021年第11期摘要:明清时期的仕女画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唐朝仕女画发展繁盛,至宋代,由于政治文化的影响仕女画逐渐式微,直至明清时期才重新繁荣。
明清时期的仕女画形象特点由唐朝的姿态丰盈、雍容华贵变成削肩修颈、纤细而又弱不禁风。
这一时期的仕女画技法的特点,也充分反映了明清时期人物画画家的技法偏好。
关键词:明清;仕女画;技法特点一、仕女画概述仕女画从汉代发展至今,变化多样,以隋唐、明清时期仕女画最具代表性。
汉、晋时期的仕女画形象类似,造型沉稳扎实,人物呈现直立状态,身体微微前倾。
魏晋时期画家常用纤细、紧致的线条处理丝织品或棉麻服饰,表现衣物的轻薄与褶皱。
以顾恺之为代表的画家技法更加丰富,仍然以线条为主,运用风势展现衣裳的轻柔、动感和人物的动作。
顾恺之在技法上对后世影响甚多,他独创了被世人称为“高古游丝描”的白描技法,独成“密体”画风,运笔自然流畅,行云流水,轻盈匀细,但此时的仕女画表现技法仍然略显单一。
唐代是中国古代绘画趋于成熟的时期,人物画发展尤为显著,仕女画在其中占重要地位。
盛唐时,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统治阶级关注描绘上层社会贵族生活的美术作品,人物画创作多以仕女画为主,以贵族人物、宫苑妇女等为创作对象,代表画家有张萱、周昉。
张萱是盛唐时期的宫廷画家,创作题材多为宫廷筵席或宫妇生活,代表作品有《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等。
中唐画家周昉的创作风格在继承张萱的基础上又发展了自己的风格特点,他尤擅工笔人物,创立了“周家样”的人物画样式,最显著的技法特征是精描细染。
他的作品多为宫苑体的风格,画中仕女多为宫廷或贵族的妇人、公主、婢女,人物多符合唐代的普遍审美,体态丰盈,衣裳轻柔,色彩柔丽,作品多记录日常生活情景,题材丰富,技法多样,在顾恺之的“高古游丝描”之后创“兰叶描”技法,线条变化更加丰富细腻,人物内容的表现力也更加突出。
宋元时期仕女画的发展较为薄弱,重文轻武的官方思想、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学说都影响了当时的绘画。
细腻秀丽:晚明清初闺阁绘画中的女性视角

细腻秀丽:晚明清初闺阁绘画中的女性视角晚明清初是中国绘画史上女性画家较多、闺阁绘画活跃的时期,女性视角在绘画中得到了更多的体现。
这一时期的绘画作品在表现风景、花鸟之外,更注重女性的情感、内心和审美。
这些作品无论从画面构图、笔触技法,还是表现形式都表现出一种细腻、秀丽的风格,体现了女性画家对世界的独特理解和审美追求。
在中国绘画史上,女性画家的地位一直较低,受到了社会和传统观念的束缚。
在晚明清初时期,女性画家虽然依然受到了很多限制,但是却有了更多展现自我、表达情感的机会。
她们通过自己的作品,表现出了与男性画家不同的视角和表达方式,展现了独特的内心世界和审美观。
从作品题材来看,晚明清初女性画家创作的闺阁绘画往往以女性日常生活、家居环境和女性情感为主题。
竹枝词、烟火图、儿女情长等作品,都是女性画家在家居环境中观察和感受到的女性生活,通过绘画作品展现出来。
而在绘画风格上,她们更加注重细腻、柔美的笔触和色彩运用,表现出一种秀丽、温婉的审美情感。
在细腻秀丽的绘画风格中,我们可以看到技法娴熟、笔墨细腻的表现手法。
女性画家们在画面中对细节的处理非常细致入微,不论是描绘花卉、家具还是人物表情,都显得非常细腻、精致。
比如著名的明代女画家陈继儒在其作品中所表现的花卉,细长婀娜,姿态多样;而清代女画家齐白石的作品中所呈现的动物形态鲜活,情态逼真。
这些作品不仅在描绘技法上有所突破,更展现了女性画家独特的审美观和绘画表现力。
女性画家在绘画中对情感的表达也是一大特点。
她们在作品中常常表现出对家庭、亲情、友情的情感表达,展现出女性的细腻、体贴和柔情。
在她们的作品中,常常能看到母子情、姐妹情和闺蜜情的表现,这种情感呈现在画面中,无疑让作品更加贴近生活、更具有感染力。
细腻秀丽的晚明清初闺阁绘画所展现的女性视角,不仅是对传统审美的一种延续和发展,更是对女性思想情感的一种新表达和诠释。
在这些作品中,女性画家通过自己的视角和表达方式,为后世留下了一批有着独特价值和审美意义的艺术珍品。
古代女子书画名人与其典故故事传说解读

古代女子书画名人与其典故故事传说解读古代中国的书画名人寥寥无几,尤其是女子,但有几位女性书画名人却以其才华横溢、艺术造诣高超而流传至今。
她们的作品堪称艺术的瑰宝,其背后也有着一段段传奇的故事和典故。
在接下来的文字中,我将为您讲述这些传奇女子的故事,以及他们的名作背后所蕴含的深意和解读。
首先是宋代的书法家李娜。
李娜是北宋时期的一位女子书法家,她以其端庄典雅的书法作品而闻名于世。
传说李娜年少时家境贫寒,母亲为了供她上学,只得卖掉身上唯一的一块画衣。
然而,在母亲的悉心教导下,李娜很快展现出了非凡的书法天赋。
她的作品充满了女性对美的独特理解,行笔遒劲有力,却又极富柔美之姿。
李娜的作品中常见的“如梦如幻”、“独角乘云”等词语,正是她对女性情感的深刻表达。
从侧面透露出女性在古代社会中所受到的束缚与压抑,以及她们渴望自由、追求美好生活的内心。
接下来是明代的画家陈芸。
陈芸是明代的一位女子画家,她的作品被誉为“古今无双”。
陈芸善于以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她的作品风格多样,既有古韵悠长的水墨山水,也有栩栩如生的花鸟画。
她的代表作品有《天真闺秀图》、《高楼玉佩图》等。
陈芸以女性为主角的作品尤为引人注目,她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对女性命运的思考和对男尊女卑观念的挑战。
她的画作充满了对自由、平等和独立的向往,也反映了她对女性自身价值的认同和肯定。
再来是清代的书画名人郑氏姐妹。
郑氏姐妹是清代的一对名媛书画家,她们以其联袂创作的绘画作品而闻名。
姐姐叫郑飞燕,妹妹叫郑韩香。
姐妹两人从小在文人雅士的环境中长大,深受家庭的熏陶。
她们的作品继承了家族的传统和风格,描绘了古代女子的生活场景和情感变化。
她们的画作多以女性为主题,以她们的独特视角,展现了女性的美丽、聪明和坚韧。
姐妹二人在艺术上相互借鉴,互相切磋,精益求精。
她们的名作《笔墨仙人图》、《女骑士图》等作品迄今仍为人称道。
这些古代女子书画名人的作品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故事和典故,这些故事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她们的创作动机和思想境界。
巾帼不让须眉:明清二十七位女画家作品赏析

巾帼不让须眉:明清二十七位女画家作品赏析明清两代是古代女性绘画空前发展的时期,无论画家人数还是作品数量都超过了以往历代女画家,在绘画语言表现上更是远胜于以往各代女画家。
这一时期的女性绘画,题材范围广泛,山水、花鸟、人物均有所表现;艺术手法多样,既有工笔,又有写意,既有重彩,又有水墨;册页、卷轴及扇面等载体形式也一应俱全。
尽管明清女画家在当时的文化环境、生活环境及封建伦理道德规范等因素的制约下大都没有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绘画语言的建树上尚不能超越男性画家,但她们在创作中能自然地倾注自己的真情实感,使作品带有一种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愫,雅秀清丽之中流露着一种淡淡的忧思与哀愁。
她们的作品开拓了揭示女性感情世界的表现天地,这在中国画史上无疑具有独特的意义。
故宫博物院一直很重视对古代女画家绘画作品的收藏,通过社会认购、收藏家捐赠等途径,陆续收存了明清时期女画家的作品250 余件,其中有很多重要女画家的代表之作。
本展览展示了故宫博物院庋藏的27位女画家的代表作品42件,从中可略窥中国古代女性绘画的基本风貌《女乐图》轴,明,仇珠作,绢本,设色,纵145cm,横85.5cm。
款题“吴门仇氏画”。
钤“杜陵内史”印。
独乐园图仇珠 (明代,生卒年不详 ) 手卷设色绢本画 27?441cm 书27.5?80cm 成交价 RMB 8,970,000仇珠,明代女画家,仇英之女,画风承自其父。
擅画人物、山水、楼阁,长于人物故事和大士像功德画。
笔墨细密精研,多用工笔重彩,气质不凡。
北宋司马光住洛阳时,自号“迂叟”,谓其园曰“独乐园”,并作《独乐园记》。
仇英曾根据文中描写画《独乐园图》,现藏于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
仇珠《白衣大士像》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仇珠作品以人物画为主,山水、楼阁为辅(主要作为人物背景画来表现),长于人物故实画和大士像功德画。
为了提高画艺,仇珠广泛地临摹古画,据陈烺在《读画辑略》中言,他“尝见仇氏'抚李龙眠白描群仙高会图长卷’人物百余种,工致秀逸,似不食人间烟火者,款题:'仇珠临第二本’。
巾帼不让须眉书法欣赏

巾帼不让须眉书法欣赏引言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都备受推崇和喜爱。
在中国书法史上,男性书法家数量众多,他们的作品为后人所传颂。
然而,在男性主导的中国社会中,也有一些杰出的女性书法家,她们以卓越的才华和独特的风格,在书法界崭露头角,展现了巾帼不让须眉的力量。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欣赏这些巾帼书法家的作品,探讨她们的艺术成就和文化价值。
女性书法家的独特魅力她们的创作背景1.社会环境2.教育机会3.技法传承才华横溢的作品1.作品风格和特点–柔婉细腻的笔触–独特的用墨技法–线条流畅的结构2.经典作品欣赏–王羲之之女王献之–张芝楼之春秋战国秘笈–赵孟兰之竹石图影响和贡献1.文化传承2.突破性创作风格3.提升女性地位和形象当代女性书法家的艺术成就当代女性书法家的发展1.教育背景和培养方式2.艺术创作的自由空间当代女性书法作品探索1.独立思考和表达–她们的创新–她们的观念和主题2.融合传统与现代–文化传统的延续–现代艺术元素的运用当代女性书法家的影响力和突破1.走向国际舞台2.彰显女性力量和价值观巾帼不让须眉:女性书法家的人文关怀关注社会问题1.环境保护2.女性权益3.教育公平作品中的关怀和呼唤1.心灵抚慰与疗愈2.传达情感与价值观3.呼唤社会进步和人文关怀结论通过对巾帼不让须眉的女性书法家及其作品的欣赏与探讨,我们能深刻体会到她们在书法艺术领域的独特贡献和价值。
她们不仅在创作上展现了出色的才华和独特的风格,也为女性在艺术领域的平等地位和形象树立了榜样。
同时,她们的作品也关注社会问题,传递了对环境保护、女性权益和教育公平等方面的关怀与呼唤。
女性书法家的巾帼不让须眉的精神将继续激励着无数的后辈书法爱好者和创作者,促进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繁荣和发展。
明清文人仕女画的女性形象及审美文化解读

明清文人仕女画的女性形象及审美文化解读
李信斐
【期刊名称】《文教资料》
【年(卷),期】2011(000)021
【摘要】明清仕女画在文人画家的积极参与下风靡一时.美人标准逐渐从唐时的丰体肥颊演变为诗心病体、风露清愁.明中叶以后资本主义萌芽,文化繁荣,城市新兴市民阶层逐渐壮大.然政治腐败严重,明清文人淡出仕进,优游林下,沉沦于风月情场、酒色柔乡,以美人寄情言志,聊以心灵慰藉.女性的弱势群体形象在文人笔下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反映了明清社会封建伦理教化对女性的不公与残酷,折射出封建男权社会的畸形审美心理.
【总页数】2页(P82-83)
【作者】李信斐
【作者单位】齐鲁师范学院美术系,山东,济南,250013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从明清文人仕女画看"才子"的"佳人"梦
2.明清长篇家庭小说女性形象的文化解读
3.浅析明清文人仕女画的感伤特点
4.现代仕女画的文化意蕴—感受李峰女性形象的审美创造
5.明清仕女画中女性形象特征及其文化内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明清时期的艺术家及其作品欣赏

明清时期的艺术家及其作品欣赏明清时期,是中国艺术史上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时段。
在这个时期,有许多杰出的艺术家,他们的作品以其精湛的技艺、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最具代表性的艺术之一。
本文将介绍几位明清时期的艺术家及其作品,来一起欣赏他们的艺术之美。
一、唐伯虎唐伯虎是明代的一位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和文学家。
他的作品涉及多个领域,尤其以绘画和书法最为著名。
他的画以表现生活为主,喜欢描绘儒雅、潇洒、贵气的人物形象,尤其擅长画花鸟和山水。
他的书法则融合了楷、隶、草等多个字体的技巧,独具风格。
他的名作《千里江山图》是中国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展现出了对自然的崇敬、对历史的追忆、对祖国的深情。
二、郎世宁郎世宁是明代的一位著名书法家、画家和诗人。
他的书法以规矩、工整、方正为主,精通隶、楷、行、草等多种字体,也擅长篆刻和拼音文字。
他的画作则以人物形象为主,尤其擅长画壁画和庭院画。
他的名作《清明上河图》是中国艺术史上的珍品之一,通过描绘战乱时期的社会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宋代城市的繁荣和人民的生活状态。
这幅画也被誉为“东方荷马”。
三、仇英仇英是清代的一位著名画家。
他的画以变化多端的笔墨、敏锐的观察力和精湛的手法著称。
他的名作《游春图》、《红豆词》等作品,描绘了春天的美景和人们的欢快心情,被誉为“仇氏画派”的代表之一。
他的画风受到了很多后来人的追崇和模仿,成为中国画史上的经典之作。
四、朱耷朱耷是清代的一位著名画家。
他的画以以水墨山水和人物画为主,精于笔墨手法,善于表现自然风光和山水情调。
他的名作《古松图》、《四君子图》等作品,以极简的线条和高超的技巧,展示出了中国画的千年传统和继承发展。
他的画风对中国画的现代化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
五、齐白石齐白石是近代中国画坛的一位巨匠。
他的画以山水、花鸟和人物画为主,独具一格,有“齐氏写意”的美誉。
他的笔法粗犷大气、写意洒脱,想象丰富、造型独特,对中国画的现代化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巾帼不让须眉画家黄芝萱工笔牡丹欣赏

巾帼不让须眉画家黄芝萱工笔牡丹欣赏
黄芝萱。
字,明月。
1963年4月出生于浙江杭州。
自幼喜爱立体与平面艺术,闲时常常揣摩涂鸦。
青年后,尤擅中国工笔画与书法。
历年来在名师的亲点下,笔耕桌案,研习创作了大量的国画与书法作品并获奖及展出于国内外各类展事。
“读书破万卷行路千万里”这是芝萱女士常用的座右铭,她在深入学习中国传统绘画理论的同时,还不断深入一线生活,外师造化,研究其传统与现代的审美艺术。
“熔古铸今推陈出新”,久而久之的艺术理论与社会实践,使她的作品及造型赋予了生动的灵气,色彩艳而不俗,格调朴实高雅,在传统中见新意,在现实中显浪漫。
芝萱女士,还注重人品与画品的修炼。
为人谦虚耿直,做事认真严谨,淡泊名利,是她的创艺之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巾帼不让须眉:明清二十七位女画家作品赏析明清两代是古代女性绘画空前发展的时期,无论画家人数还是作品数量都超过了以往历代女画家,在绘画语言表现上更是远胜于以往各代女画家。
这一时期的女性绘画,题材范围广泛,山水、花鸟、人物均有所表现;艺术手法多样,既有工笔,又有写意,既有重彩,又有水墨;册页、卷轴及扇面等载体形式也一应俱全。
尽管明清女画家在当时的文化环境、生活环境及封建伦理道德规范等因素的制约下大都没有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绘画语言的建树上尚不能超越男性画家,但她们在创作中能自然地倾注自己的真情实感,使作品带有一种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愫,雅秀清丽之中流露着一种淡淡的忧思与哀愁。
她们的作品开拓了揭示女性感情世界的表现天地,这在中国画史上无疑具有独特的意义。
故宫博物院一直很重视对古代女画家绘画作品的收藏,通过社会认购、收藏家捐赠等途径,陆续收存了明清时期女画家的作品250 余件,其中有很多重要女画家的代表之作。
本展览展示了故宫博物院庋藏的27位女画家的代表作品42件,从中可略窥中国古代女性绘画的基本风貌《女乐图》轴,明,仇珠作,绢本,设色,纵145cm,横85.5cm。
款题“吴门仇氏画”。
钤“杜陵内史”印。
独乐园图仇珠(明代,生卒年不详) 手卷设色绢本画27×441cm 书27.5×80cm 成交价RMB 8,970,000仇珠,明代女画家,仇英之女,画风承自其父。
擅画人物、山水、楼阁,长于人物故事和大士像功德画。
笔墨细密精研,多用工笔重彩,气质不凡。
北宋司马光住洛阳时,自号“迂叟”,谓其园曰“独乐园”,并作《独乐园记》。
仇英曾根据文中描写画《独乐园图》,现藏于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
仇珠《白衣大士像》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仇珠作品以人物画为主,山水、楼阁为辅(主要作为人物背景画来表现),长于人物故实画和大士像功德画。
为了提高画艺,仇珠广泛地临摹古画,据陈烺在《读画辑略》中言,他“尝见仇氏‘抚李龙眠白描群仙高会图长卷’人物百余种,工致秀逸,似不食人间烟火者,款题:‘仇珠临第二本’。
”在构图上,仇珠很注意人物间的和谐,同一幅画上所绘人物,相互间举止呼应,眼神顾盼。
在用色上,仇珠喜用色泽艳丽的色调,却力戒媚俗浮躁之气。
她利用色彩间的相互衬托而达到色调的和谐统一。
方薰《山静居论画》中说:“设色不以深浅为难,难于色彩相和,和则神气生动”。
仇珠即深悟此理。
仇珠《画唐人诗意》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在表现方法上,仇珠多作工笔重彩,衣纹精细流畅,线条刚健婀娜,人物传神入化。
如《白衣大士》轴,绘一慈眉善目观音,静心跌坐在出水芙蓉上,其服饰略加渲染,莲叶、苇草则白描勾勒,轻舒漫卷,衬托出观音高洁、庄重、超然于世外的心境。
而荷花与白衣则烘托出观音一尘不染的圣洁。
整幅画正如姜绍书于《无声诗史》中所评:“于慈容端穆中,妍雅之致,隐然像外,望而知其为闺秀之笔”。
钱大昕跋其所绘《洛神赋图》:“洛神,飘忽若神,一扫脂粉之态,真女中伯时(即李公麟)也”。
在绘画材料上,她多作尺幅较大的卷、轴画,至今未见有扇面之类的小幅作品。
仇珠(生卒年不详),活跃于明代中期,号杜陵内史,原籍江苏太仓,寓居吴郡。
当女性在封建社会的重重伦理道德的束缚下,政治上无地位、经济上不独立、婚姻中不自主时,她们的绘画艺术亦不为社会所关注,只是在专业性较强的书籍中才有关于她们简单而重复的记载。
仇珠仅知为“吴门画派”画家仇英之女。
她自幼观父作画,渐通笔墨之道,深受仇英工笔重彩人物画风的影响,擅绘仕女画,笔致工细精整,设色于明丽鲜亮中毫无媚俗浮躁之气。
画家以极其敏锐的观察力和卓越的表现将人物演奏时愉悦的心境及举止生动传神地表现了出来。
人物衣纹线条流畅,运笔圆劲有力,设色以青、绿、红原色为主,冷暖色和谐搭配,艳而不俗。
殿宇为界尺、直笔表现,其结构复杂精巧,却不失华丽而庄严的整体性美感。
《陶靖节遗像》卷,明,李翠兰作,绢本,墨笔,纵26.8cm,横469.2cm。
款题“万历壬午年秋七月永安李氏写于闺中。
”钤“翠兰”印。
万历壬午年为明万历十年(1582年)。
李翠兰,生平不详,擅以宋李公麟白描法创作人物画,线条外柔内刚,富有表现力度。
全卷共分13段,分别表现了东晋陶靖节(即陶渊明)的画像及其作品归去来兮词等内容。
此图当为有本而摹的一件临摹之作,但从中亦不难看出李翠兰熟练的白描功底,行笔流畅自如,线条萧散圆润。
陶靖节不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解印去职,他高尚的人品令历代文人志士纷纷写诗作画加以表现,而女画家中仅见李翠兰一人取此题材,因此该作品又别具一层特殊的意义。
《古木竹石图》轴,明,傅道坤作,纸本,墨笔,纵115.5cm,横30.8cm。
傅道坤(生卒年不详),会稽(今浙江绍兴)人。
自幼受良好的家庭文化环境影响,喜书擅画,“尤工山水,唐宋名画,临摹逼真,笔意清丽,神色飞动,咸比之管夫人。
”(明姜绍书《无声诗史》)全画以简取胜,构图分上下二部分,上半部不画一笔,仅以行书体署款:“辛酉七夕写于玉兰山舍,道坤傅氏。
”钤“傅孟氏”、“道坤之印”二方。
下半部绘枯木二株,相伴生于石坡地上,景致简单明了。
从傅道坤娴熟的画石技法中,可见其艺术功底之深厚。
石先以淡墨勾勒出轮廓线,再以润墨晕染石面,最后以重墨点苔,外柔内刚之美顿现。
《兰竹石图》扇,明,马守真作,纸本,墨笔,纵16.3cm,横50.3cm。
款题“甲午中秋日写,湘兰马守真子。
”钤“湘兰”、“守真玄玄子”印。
甲午为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
马守真(1548-1604年),小字玄儿、月娇,号湘兰,金陵(今江苏南京)人。
秦淮名妓。
她聪颖机敏,能诗擅画,又轻财重义。
其往来于文人墨客间,尤与文士王稚登(字伯谷)最为友善。
马守真以画兰之精、画兰之专而名扬江南,因此自号“马湘兰”。
其作品不注重对兰之外在形态的细致刻划,而重在通过对兰的描绘抒发内心之逸气。
其笔下之兰具有脱俗的飘逸之气与野趣,与男性文人画家,尤其是“吴门画派”中文徵明等人的花卉有着更多的相近之处,反映了妓家对男性文人画家的迎合性及师承性。
此图笔法看似豪放狂野,实则笔墨、构图颇为讲究。
图中的兰叶以不见线痕的墨笔一挥而就,迅速的行笔令叶面深浅有别,枯润有致,在丰富了视觉效果的同时,张扬了兰之飘逸洒脱的韵致。
《兰竹图》扇,明,马守真作,金笺,墨笔,纵15.8cm,横48.2cm。
款题“癸卯仲秋日写,湘兰马守真。
”钤“湘兰”、“守真玄玄子”印。
癸卯为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
图中的兰、竹叶虽只绘三、五撇,但皆翻转有致,富有表现力度,且彼此间互为衬托。
兰、竹是妓女画家最热衷表现的题材。
一来,兰以其清幽,竹以其虚静被历代文人赞誉为“君子”,通过表现有君子风范的兰竹,可以标示出她们自身虽坠入青楼,但仍不失高洁情怀的特殊心态。
二来,当绘画作为文人雅士与妓家间交流的一项重要文化内容时,兰竹以形象简单,创作用时短,纵情涂抹三两枝,便可形完气足的特点,而吸引着妓家们为之创作,以助一时之兴。
《兰竹石图》卷,明,马守真作,冷金,墨笔,纵28.8cm,横243.3cm。
款题“离离潇艾不堪珍,九畹湘皐更可亲。
入室偏能忌嗅味,始知空谷有幽人。
甲辰孟秋二日写,湘兰马守真。
”钤“湘兰”、“守真玄玄子”印。
甲辰为明万历三十二(1604年)。
马守真最擅绘坡地上随势而生的野生兰,墨色在行笔中自然显出浓淡、干湿的变化,极富层次感。
兰叶多以没骨写出,行笔流畅,线条飘逸。
地面苔草信手点染,大小间杂,聚散相生,与兰花相映,弥现生机。
石头以润笔散锋随意勾出,与兰、草相配,更显现出画面朴素无华的天然野趣。
《观音图》轴,明,方维仪作,纸本,墨笔,纵56.5cm,横26.6cm。
款题“皖桐姚门方氏维仪薰沐写,时年七十有一。
”钤“清芬阁”、“伯子曰仲氏兮字余曰维仪”等印。
方维仪(1585-1668年),名仲贤,字维仪,桐城(今属安徽)人。
人物画创作在女性画家的笔下较为丰富,既有仕女画,又有宗教人物画、还有反映男性社会生活方面的作品。
这其中表现救苦救难教义的佛像画最多,妇女们既已坠入尘寰中的苦境,自然向往解脱痛苦。
方维仪便因命运坎坷多难,导致她毕生以虔诚之心绘制带有救苦救难教义的观音、罗汉像,以求精神上的寄托。
观音面部以细匀的淡墨线条勾勒,而用浓墨表现眼、口、衣纹等。
作者以富有表现力的简略的白描线条与简明的构图使该画于严整的法度中显露出超凡脱俗之美,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及审美感受。
《兰竹松梅图》卷,明,薛素素作,纸本,墨笔,纵29cm,横417.5cm。
款题“戊戌秋日薛素素写”。
钤“素心人”印。
本幅末有明赵真题记,尾纸处有明张凤翼等人跋,又有清人颜翔绘薛素素小像。
戊戌为明万历二十一年(1598年)。
薛素素(生卒年不详),名薛五,字润娘,号雪素。
她是位相貌俊美,而于诗文、书画、箫、弈、马术、刺绣等又无所不能的江南名妓。
绘画上的造诣更使她从容地走进文人们的笔墨酬答之中。
她“尤工兰竹,下笔迅扫,各具意态。
虽名画好手,不能过也。
”(胡应麟《甲乙剩言》)作者以迅疾的中锋运笔,线条沉着简劲,物象在不事雕琢中而得活泼灵秀之趣。
构图虽依据画卷的特点,所绘物象呈长条状排列,但彼此之间互为呼应,以意到笔不到的内在神韵相连。
《墨兰图》扇,明,薛素素作,金笺,墨笔,纵15.8cm,横45.3cm。
款题“辛丑夏日戏笔,薛素素。
”钤“薛”、“素”印。
辛丑为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
作者巧妙地将丛兰、湖石等主体纹饰安排在画面一侧,而以飘逸轻柔的兰叶向另一侧舒展伸延,从而使画面既充实又空灵。
《溪桥独行图》扇,明,薛素素作,金笺,墨笔,纵15.5cm,横48.2cm.款题“甲寅孟春薛氏素君为孟畹黄夫人写。
”钤“薛”印。
甲寅为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薛素素人到中年后嫁名士沈德符为妾,随着身份的改变,她在绘画选材上也有所变化,由热衷于兰、竹题材的创作转向人物画和山水画的创作中,从而开拓了自身艺术的表现范畴。
薛素素的山水画目前仅见此一幅,富有浓厚的文人画气息。
山石在皴的基础上以水墨晕染,使之于风骨奇峭中透露出秀爽清润的雅逸之致。
画中人物虽小仅寸余,但刻画生动,呼之欲出,仍不失为画面表现的重点。
《萱石图》轴,明,文俶作,金笺,设色,纵130cm,横43cm。
款题“庚午仲夏廿又九日天水赵氏文俶画”。
钤“端容”、“赵文俶印”二方。
庚午为明崇祯三年(1630年)。
文俶(1595―1634年),字端容,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明代画家文从简女,文徵明玄孙女,精于花草虫蝶画的创作。
花鸟画是女性画家们最热衷表现的题材,出于女性细腻的情感和她们对花鸟特有的偏爱,及花鸟具有托物言志、比兴的审美意趣,促使深居中的女子,对自己生活中最常见的花鸟加以表现并形成了一定的创作规模,文俶便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画家之一。
明末钱谦益给予文俶的艺术极高的评价:“点染写生,自出新意,画家以为本朝独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