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
2021年中考语文古诗词唐诗宋词共50首阅读赏析(有答案解析)

2021年中考语文古诗词唐诗宋词共50首阅读赏析一、【甲】慈恩寺偶题①[唐]郑谷往事悠悠②添浩叹,劳生扰扰③竟何能?故山④岁晚不归去,高塔⑤晴来独自登。
林下听经秋苑鹿,江边扫叶夕阳僧。
吟馀却起双峰念,曾看庵西瀑布冰。
【乙】经故洛城⑥[唐]王贞白卜世⑦何久远,由来仰圣明。
山河徒自壮,周召⑧不长生。
几主任奸谄,诸侯各战争。
但馀崩垒⑨在,今古共伤情。
【注】①慈恩寺:唐代寺院名,旧寺在陕西长安东南曲江北。
偶题:偶然而题。
②悠悠:长久,遥远。
③扰扰:形容纷乱的样子。
④故山:指家乡。
⑤高塔:指慈恩寺的大雁塔。
⑥经故洛城:经,经过;故,以前;洛城,洛阳城,唐朝都城。
⑦卜世:预测传国的世数。
亦泛指国运。
⑧周召:周成王时共同辅政的周公旦和召公奭的并称。
两人分陕而治,皆有美政。
⑨崩垒:倒塌的宫墙。
1.下列对两首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首诗都描绘了诗人在逗留之地的所见所感,流露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B.甲诗首联写往事悠悠,生活劳碌纷乱,没有安宁,给人的唯有喟叹与无奈。
C.乙诗颈联写自古君主都听任奸臣把持朝政,陷害忠良,致使诸侯混战,民不聊生,国家衰败。
D.甲诗尾联写诗人报国无门,顿起归隐山林、出家为僧的念头;乙诗尾联写昔日富丽堂皇的唐都城只剩下残垣断壁,使古今之人伤心伤情。
2.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融叙事、写景、抒情为一体,格调凄凉黯淡,所表达的情绪低沉;乙诗重议论,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B.甲诗首联的“悠悠”“扰扰”,运用叠词,慨叹悠悠往事和劳碌纷乱的生活。
C.乙诗颈联虚实结合并运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国家衰败和灭亡的原因。
D.乙诗表达的心境与杜牧《泊秦淮》所表达的心境有相通之处。
1.C 【解析】“几主”是几多君主的意思,并不是自古以来所有的君主的意思。
2.C 【解析】颈联是实写,并没有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也没有构成对比关系。
二、【甲】送李副使赴碛西①官军 [唐]岑参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
初中语文中考专题训练:课外古诗词阅读鉴赏

答:“春江正渺茫”写春江烟云迷漫,辽
远而又含混,一如离人迷茫无奈的心绪,
景中有情,情在景中,情景交融。
2021/3/7
CHENLI
10
11.除夜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1)首句作者怎样用“寒”“孤”两字,营造出 与除夕欢乐团圆夜截然不同的意境?
答:高洁而寂寞,无人问津,是罢官 而不得起用的陆游自身的写照.
2021/3/7
CHENLI
3
4.雪中偶题(郑谷)
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 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
(1)这首咏雪诗在景物的选择上有什么特点?作者这样写
有什么作用? 答:选择景物很有典型性.诗人选择了“僧舍飘雪”“歌楼
密洒”“渔人晚归”三个经典场景.既突出表现了下雪的
2021/3/7
CHENLI
9
10.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这首诗以谁的口吻,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以送者对行人的口吻,表达了作者与友 人离别时,怅然凄苦的思想感情。
(2)情景交融是古诗词写作上的特色。请联系诗 中“春江正渺茫”作简要分析。
11
12.从军行(王昌龄 )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土谷浑。
(1)诗的前两句用“日色昏”和“红旗”构成了 怎样的一幅边塞军旅图?简要分析。
答:“日色昏”极言大漠风沙遮天蔽日,也烘托了军事 形势的紧张;“红旗”即写色彩的明丽,也写军队的强 劲凌厉.由此构成了一幅在大漠苍苍、天昏地暗之中, 一支大军半卷红旗,卷尘挟风,奋勇挺进的画面。
2021年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强化练习含答案解析

古诗词鉴赏专题1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共4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9.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颔联中的“空”或“翻”字。
(2分)【答案】“空”的意思是“白白地”“徒然”,离别多年,被贬归来本以为可以和好友相聚,结果却是朋友凋零。
表达了对老友的思念。
“翻”的意思是“反而”,离开家乡多年,回到家乡,无人知晓,惊觉时间飞逝,已不复当初。
表达了作者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怅惘。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赏析。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空”的意思是是“白白地”,说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而已。
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
后一句中的“翻”意思是“反而”,这里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含义十分丰富。
20.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豁达。
请结合颈联,作简要分析。
(2分)【答案】运用比喻,以“沉舟”和“病树”比喻被贬谪的自己,用“千帆”和“万木”比喻仕途得意的新贵,饱含着作者对身世的慨叹,蕴含了新陈代谢的哲理,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总比现在更好,体现了作者的豁达乐观。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诗人感情的理解。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意思是“沉船的旁边正有千艘船驶过,病树的前头却也是万木争春”。
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
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
他从白诗中翻出这二句,反而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
2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4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江苏省2021年中考试题真题语文分项汇编-专题05 古诗词鉴赏(Word版,含答案解析)

专题05 古诗词鉴赏(解析版)【江苏省徐州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阅读古代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中秋月①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②,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注】:①该诗是苏轼任职徐州时与其弟苏辙中秋相聚所作。
②清寒:这里指月光清亮。
9.简要赏析“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这两句诗。
10.诗的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案】9.这两句描写了中秋月圆的美景。
“溢”本来写水,此处用来写月光,写出了月光如水满而流出的动感,突出了月光的清亮和动态美;“转”字写出了月亮的运行状态,“玉盘”则通过比喻写出了月亮的浑圆,突出了月亮的形态美。
诗人寓情于景,表达了对中秋月圆人团圆的欢乐喜悦之情。
10.表达了诗人对亲人团聚的珍惜和对未来相聚的渴求(期盼)忧虑(担忧)、哀伤。
【分析】9.考查诗句赏析。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是说,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银河流泻无声,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
句中并无“月光”“如水”等字面,而“溢”字,“清寒”二字,都深得月光如水的神趣,全是积水空明的感觉。
月明星稀,银河也显得非常淡远。
“银汉无声”并不是简单的写实,它似乎说银河本来是应该有声音的,但由于遥远,也就无声了,天宇空阔的感觉由此传出。
“玉盘”写出月儿冰清玉洁的美感,而“转”字不但赋予它神奇的动感,而且暗示它的圆。
两句并没有写赏月的人,但全是赏心悦目之意,而人自在其中。
10.考查赏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本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是说,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明月圆,更值兄弟团聚,所以词人才会赞叹“此生此夜”之“好”。
不过,恰如明月是暂满还亏一样,人生也是会难别易的。
兄弟分离在即,又不能不令词人慨叹“此生此夜”之短。
“此生此夜”一句抒发了作者对亲人此时团聚的珍惜之意。
2021年中考语文三轮复习 :课外古诗词鉴赏 练习题(部编版,含答案)

2021年中考语文三轮复习:课外古诗词鉴赏练习题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离①思[唐]元稹曾经②沧海③难为水④,除却巫山⑤不是云。
取次⑥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注】①离:离世。
这里指元稹的妻子韦丛已经离世。
②经:经过,经临。
③沧海:深广的大海。
④难为水:意思是其他地方的水就不值得一看了。
⑤巫山:巫山上有朝云峰。
据宋玉《高唐赋·序》所言,朝云峰上的云彩为神女所化,繁盛艳丽无比。
⑥取次:仓促,这里有“仓促经过”“匆匆经过”的意思。
(1)下面对本诗的理解或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古诗常用典故抒发情感。
第二句“除却巫山不是云”化用了《高唐赋·序》中的典故,意思是指除了巫山上没有心中的女神(指妻子韦丛),妻子在天地间的任何地方。
暗指他的妻子已经离世,却永远活在诗人心中。
B.第三句写经过花丛,却懒得回头看,是因为这些花朵好比自己美丽的妻子,元稹不忍看花,以免睹物思人,引发对妻子的痛苦思念之情。
C.最后一句解释了造成上述三种情形的原因,一半是因为修道,一半是因为思念死去的妻子。
这表明诗人已经从妻子死去的痛苦中完全解脱出来,走到了修道的正途上。
D.诗歌前三句与《关雎》一样,都运用了《诗经》中常见的比兴手法。
全诗言情而不庸俗,悲壮而不低沉。
(2)这首诗的前两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历来被称为歌颂爱情的绝唱,请从比喻的角度进行赏析。
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刘禹锡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
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
莫言堆案无馀地①,认得诗人在此间。
【注】①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
馀地:余地。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点出诗歌写作的缘起,诗人受朋友窦员外邀请,喜笑颜开。
“开颜”二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颔联和颈联实写“一渠水”“数点山”,月光下的“碧松”,盛开的“红药”等景物,描写了一派明丽的秋日风光。
2021年中考语文古代诗歌专项真题训练 : 课标40首古代诗歌鉴赏(含解析)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A. 首句用“杨花”和“子规”两个景物,点明暮春时令,烘托出凄凉悲惋的氛围。
【答案】这四句使用了互文的手法,意思相互交错补充。应该理解为,“到各处街市备办鞍马等战具。”不是一处地方买一样东西。
【解析】本题考查把握诗意。对“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意思的把握,需要了解本句使用了互文、排比的修辞手法,四句排比,写木兰紧张地购买战马和乘马用具,表示对此事的极度重视应该理解为,“到各处街市备办鞍马等战具。”不是一处地方买一样东西。
C.颈联既写出春社欢快,又表现民风的淳朴可爱,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
D.本诗笔调低沉、抒情,全诗无一“游”字,而处处切“游”,游兴十足,游意不尽。
9.【答案】D(2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故事内容及诗人情感的能力。D项“笔调低沉”的理解不恰当,全诗是以游村贯穿,并把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与淳朴的村民习俗和谐地统一在完整的画面上,构成了优美的意境和恬淡、隽永的格调。因此,笔调是欢悦的。
③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国家命运,不忘报国之志的坚定信念及其无私奉献的精神。
【解析】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写的组诗《己亥杂诗》中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全诗分前后两部分,前两句为第一部分,后两句为第二部分。在第一部分里,诗人以天涯、日暮、落花写出一片浩荡的离愁,以落花自况,赋予自己的身世之感;第二部分以落花为过渡,从落花--春泥展开联想,把自己变革现实的热情和不甘寂寞消沉的意志移情落花,然后代落花立言,向春天宣誓,倾吐了深曲的旨意,展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揭示了一种难能可贵的生命价值观。
2021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诗歌鉴赏(含答案与解析)

2021年语文中考题精选—《诗歌鉴赏》1.(2021·北京市)阅读《黄鹤楼》,回答以下各题。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诗歌颔联、颈联用精当的词语写出了景物的特点:用“悠悠”(形容白云的飘荡无定,用“①______ ”形容汉阳树的清晰可数,用“萋萋”形容②______ 。
(2)《藤野先生》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
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
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
”有人推测鲁迅“还记得这名目”与本诗尾联抒发的情感有关,你认为这种推测合理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2.(2021·河北省)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千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______ (人名)。
(2)说说你对这首诗题目的理解。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这首诗从“风”写起,一个“卷”字,一个“折”字,就写出了风之大、风之猛,表现出塞北之风的狂暴肆虐。
1/ 80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将梨花比作雪花,设喻新颖,造语奇警,不落窠白,充满了浪漫的想象,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C.“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写送行者目送行人远去,直到无法望见,却还在凝望留在雪地上的马蹄印迹,言尽而意无穷。
D.这首诗气势宏大,笔力矫健,流畅洒脱,意气飞扬,离愁别绪中富有豪迈气慨,是边塞诗中的佳作。
3.(2021·山西省)天远地阔纵横驰骋,诗情文墨思接千载。
专题06 古诗词赏析(课内)-2021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训练大通关(基础篇)

专题06 古诗赏析课内(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5分)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 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东临碣石”中的“临”,写诗人登高观沧海,起笔气势不凡。
B.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水波和山岛。
C. 诗中描写了萧瑟的秋风、汹涌的波涛,营造悲凉伤感的意境。
D. 本诗寓情于景,体现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2.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描绘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
【答案】1. C 2. 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景象壮丽。
【解析】1.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虽是秋天的典型环境,却无半点萧瑟凄凉的悲秋意绪。
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在秋风萧瑟中,大海汹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
故C项分析不正确。
2.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描绘诗歌中某一句的意境,要先正确翻译,然后再加上自己适当的理解和描写即可。
本句话翻译为: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
写出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景象壮丽的景象。
(二)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1-2题。
(5分)木兰诗(节选)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1.对上述节选部分有关句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用夸张手法描写翻山越岭奔赴战场的情景。
B、“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边塞军用的生活。
C、“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实写将军拼死作战,壮士十年后归来的情景。
D、“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中的数字“十二”与“百千”都是表示多数。
2021年中考古诗词鉴赏真题汇编(word版有答案)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听得门前花担过,隔帘呼买夜来香。
(选自《同治重修成都县志》卷十一)
1.全诗多处提及“花”,有何用意?请结合全诗,简要作答。(2分)
答:______________
2.诗句处处写人却未见其人,下面哪一项表述更符合诗中人物身份?请作出判断并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2分)
A.避世独居的隐士B.辛勤劳作的妇人C.娇羞可爱的女子
根据全诗内容分析,杜甫描写的是现实生活。故(5)中“充满浪漫主义色彩”有误。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及情感的把握。根据“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的意思“梁上的燕子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水中的白鸥相亲相近,相伴相随”分析,新建的草堂刚刚落成,就有顽皮的小燕子轻快地飞过来又飞过去,没有人去理会它们,可是它们自在地玩得那么开心,真像活泼的小孩子一样。诗人捋着胡子呵呵笑着,信步走到了江边,江上有两只白鸥在轻柔地浮游,它们或前或后,时而交颈而鸣,时而追逐着在水面上打着圈儿——它们一定是一对相亲相爱的情侣。描绘出一幅人与自然的和谐的画面。大自然令人赏心悦目,作者在自然中感到自由、亲切、融洽。
▲
(2)本诗与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3分)
▲
(1)(3分)交代了送别的地点和季节(时间)(1分),渲染了凄凉忧伤的氛围(1分),烘托了诗人的惆怅之情(1分)。
福建专用2021中考语文高分一轮专题02古代诗歌鉴赏训练.docx

专题训练 02古代诗歌鉴赏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原创]阅读上面古诗,完成问题。
(5 分) (1)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p 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诗人托明月以达情,表现了他对被贬谪好友的关切和同情,写得深切动人。
B.“杨花”漂泊不定给人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啼鸣暗含悲痛之情;诗人选取暮春时节的这两种景物,渲染了哀伤的氛围。
觇泼蘭颔諗鹘鉚谟嵘寵矾卫檣繢东缭觊鉍怜孙齪慮梔絹簞讯赎爷癉绐繭镑鴝绢纶齐蔹虧绨镄敵黄譾鲑紜讵痹撫峤鷂髋难剐鳜磚伧冁讣绨傥濤筛树迈诲觅囁鐙偿书鲚蠼测盐饞乐驵漵傳閉擔绪懷硷芗賞鉦习匀筧鯨鸫蝕籬聩鐲郵驟漁靄。
C.《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杨花落尽子规啼”既写景又兼写了时令。
D.《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流露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2)“杨花落尽子规啼”中的“尽”和“啼”都用得很精彩,请任选一个字简要赏析。
(2 分)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2021·咸宁改编]阅读上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5 分) (1)下列选项中,对这首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3 分) A.律诗有严格的格律要求,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
而这首五言律诗除中间两联外,第一联也是对仗的。
B.首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尾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
嶸灑筛蜡邮衛弯評壘镙詡蜆挡擁辉峡虿鲻診逊鸬烫厨纾礪鶘鵝损蜕覿拋绫備饮馆齔鉻這瑋峡歟钫鍶褲鯫喪螄嶁阋齷浏荥轹聵貿鐓捡鹉广鑰哝鳏储莹诔岁纊潋淥轔睞閫讵线绀擬蘿脛羥矚篋鐫着蟬椟躉铈谅摄变铛錠蓝该勱濾遼样鴛锓。
C.颈联的“潮平两岸阔”,写出了春潮涌涨、江水浩渺的情景,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
2021届中考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古诗词赏析【含练习及答案解析】

2021届中考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古诗词鉴赏题大体上可分为五种类型。
应对策略如下:(一)品味炼字类解析方法:这类题主要考查我们对精炼词语的感悟能力。
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关键词语来点评,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涵。
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
(二)名句赏析类解析方法: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中被后人传诵的名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这类题多为开放题,答案不要求统一,要掌握常见的鉴赏评价的角度:能指出写景特点(如景物的色彩、近景远景的结合等)或采用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或用词的生动形象等,并且还要说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怎样的启示和思考。
(三)主旨情感类(思想感情)解析方法: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态度的领悟。
解答这类题要用一句话概括诗歌形象的特点,并根据所描绘的形象特点及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来推断诗人的情感态度。
初中阶段所学诗歌情感大体可分为:离别思念、爱国思乡、友情、爱情、热爱大自然、关心民生等。
(四)想象描述类(描述画面、意境)解析题方法: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
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五)表达技巧类(写作手法特点、修辞、表达方式等)解析方法: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和领悟。
首先要了解常见的表达技巧,鉴赏时要准确指出诗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或表现手法或抒情方式),然后结合诗句和具体词语作分析,分析时要指出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诗歌鉴赏(4分)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2021年河南中考语文专项练习--古诗文默写与阅读 专题二 古诗词曲默写与鉴赏(1)

2021年河南中考语文专项练习--古诗文默写与阅读专题二古诗词曲默写与鉴赏第1首行路难(其一)1.运用“乘风破浪”的典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准备冲破一切阻碍去施展自己抱负的豪迈气概和乐观精神的句子是: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2.运用姜尚、伊尹的典故,表现诗人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句子是: 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3.连续运用四个细腻的动作,形象地表现出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和感情的激荡变化的句子是: 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4.[2018河南]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下面的诗句。
(2分)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答案】示例一:用疑问句表达诗人内心的苦闷与迷惘。
示例二:用问号,表达诗人内心的苦闷与迷惘。
示例三: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表达诗人内心的苦闷与迷惘。
示例四:连用四个三字句,节奏短促,表达诗人内心的焦灼与苦闷。
(任选一个角度,赏析合理即可。
2分)5.[2018河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人们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引用它?为什么?(2分)【答案】示例一:在处于困境或遭遇挫折时。
因为这句话可以用来激励自己或别人战胜困难,坚定信心,鼓起前行的勇气。
示例二:在想要奋起前行、追逐梦想时。
因为这句话可以用来鼓舞自己或别人坚定信心,扬帆起航。
(言之成理即可。
2分)6.[2011河南]“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对被重新任用有所期待,对未来仍抱有希望。
(意思对即可。
2分)7.[2011河南]分析最后两句诗中的“破”“挂”妙在何处。
(2分)【答案】“破”“挂”富有动感、充满气势,充分表现了作者的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意思对即可。
2分)第2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运用典故感叹物是人非、世事变迁的句子是: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2.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深刻地揭示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的句子是: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部编版2021年中考七年级语文课内古诗词鉴赏总复习题(学生版)

部编版中考七年级语文课内古诗词鉴赏复习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诗题可以看出,这首诗是李白听说好朋友王昌龄被贬到龙标时所写的。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从诗中的“过五溪”和“夜郎西”,可见王昌龄被贬的龙标之地非常荒僻偏远。
D.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2.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游山西村(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下列对本诗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腊酒浑”和“足鸡豚”写出了出游到农家所见到的丰收之年的宁静与欢悦。
B.颔联“又”写出了诗人行走山间水色中迷茫之时豁然开朗的喜悦,同时巧妙寓理于景。
C.颈联写农村的风俗,诗人衣着古朴,参入其间,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赞美。
D.尾联“无时”写出了诗人游兴未尽盼再来的情态,表现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不舍。
3.下列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峨眉山月歌唐·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A.“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是诗人依次经过的地点,这些地点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
B.“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两句,写诗人在舟中所见的夜景:峨眉山上空高悬着半轮秋月,平羌江水中流动着月亮映影。
C.“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写诗人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思君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专题18 古诗词鉴赏-2021年初升高语文无忧衔接(统编版)(原卷版)

专题18古诗词鉴赏课程要求《初中课程要求》《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高中课程要求》1综合鉴赏诗歌内容2鉴赏诗歌的形象3鉴赏诗歌的语言4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5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知识精讲初中知识复习1.赏析的诗词大致可分为写景抒情、托物言志、题赠送别、山水田园、咏史怀古等类型,以写景抒情类居多。
2.命题方式以主观题为主,客观题为辅。
3.命题角度通常涉及四个角度,即形象类赏析、情感类赏析、技巧类赏析、语言类赏析。
其中形象类、情感类赏析是命题的重点,也是命题热点,简单来说,就是景和情两个角度。
4.常考题型有:情感把握题、形象分析题、诗句赏析题、画面描绘题、阅读评价题。
高中知识预习✧人物形象答题技巧分析方法:1.要对诗人的生活经历、写作风格、理想抱负等有所了解。
2.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3.分析诗中词句的含义,理解这些物象所承载的人物思想感情;借助意象、重要词语,运用典故、想象、比喻等技巧,感知人物形象。
答题步骤:①点出特点。
要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点出诗人的形象特点,即用一句话“盖帽”。
②概括分析。
结合全诗的文句进行分析,注意要围绕“诗人形象”这个中心来写。
如果诗歌运用了一些艺术手法,也可以概括所使用的描写手法。
③概括情感。
概括出形象的社会意义或蕴含的作者情感。
✧景物形象(意象意境)答题技巧分析景物的特点或者作用:1、总说形象:概说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
2、具体分析:结合诗句内容或表达技巧具体分析形象特点。
3、形象意义:揭示形象表现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意境类题目: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描述时一忠实于原诗,二语言力求优美。
②用两个双音节词概括景物的特点。
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怎样“感伤”。
2021年中考语文复习真题训练之古诗词鉴赏(含答案)

2021年中考语文真题训练之古诗词鉴赏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学号_____(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题。
(6 分)西溪独泛[唐]皎然道情何所寄,素舸①漫流间。
真性怜高鹤,无名羡野山。
经寒丛竹秀,人静片云闲。
泛泛谁为侣,唯应②共月还。
【注释】①素舸:不加装饰的船。
②唯应:只有。
1.作者通过写高鹤、野山、秀竹、闲云等景物,营造了_______________的氛围。
(2 分)2.本诗尾联与王维《竹里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在情感表达上相似,请加以赏析。
(4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7分)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岑参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
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1.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阅读。
2021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

2021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2021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练习题汇编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 5~7 题。
(6 分)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5.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的解说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 分)【】A.这是一首歌行体的诗歌,“歌行”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一种体裁,类似的诗歌还有《登幽州台歌》《水调歌头》。
B.“武判官”是古代常用的称呼他人的方式,初中阶段,我们学习过的“杜少府”“范文正公”与之相同。
C.“北风卷地白草折”一句中,“卷”“折”运用侧面描写,突出狂风肆虐的情态。
D.画横线句子是诗中的过渡句,由前文的咏雪过渡到下文的送别。
6.请解释诗句“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的意思。
(2 分)7.请从下列诗句中任选一句进行简要赏析。
(2 分)①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②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我选择(填序号)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5~7题。
(6分)5. D(2分)6. 傍晚军营外纷纷扬扬下着大雪,天气寒冷,连军旗都好像被寒风冻住了,不再飘动。
(2分)7.选择①示例:“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写出了送别时的热烈与隆重,渲染出边塞军中宴饮苍凉的氛围。
(意思对即可。
2分)选择②示例:“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运用留白手法,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及朋友离去后的无限惆怅之情,引发读者无尽的思考。
(意思对即可。
2分)四.古诗词赏析(共6小题)7.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这首诗写了哪两种不同的时间和空间?(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7.【分析】本题考查诗歌鉴赏能力。
2021年湖南省长沙市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

专题练习:古诗词鉴赏一、写景抒情诗(一)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回答问题。
暮春山间黄公度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
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1.下面对本诗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是一首七言绝句,标题中的“暮春”点明了季节、时令。
B.第一句中的“缓”字,表现出诗人因对山中美景的欣赏而生留恋之情,所以步履都慢下来了。
C.第二句中的意象“流莺”“燕飞”表现了春天的活力,体现了暮春时节的勃勃生机。
D.本诗“流莺不语燕飞忙”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莺”“燕”所表现的时令、情感都相同。
2.“虚实结合”是这首诗的艺术特点,请结合“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两句简要赏析。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回答问题。
秋夜朱淑真①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②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注】①朱淑真:宋朝女诗人,自号幽栖居士,自幼聪慧,但婚姻不幸,其诗多幽怨之情,与李清照齐名。
②烛花:即灯花。
1.下面对本诗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写秋天的诗歌,诗人写了“烛花”“床”“梧桐”“月光”等物象,表现出诗人彻夜难眠、孤独寂寞的愁苦之情。
B.诗歌由室内(铺床凉)到室外(月在缺处明),逐层递进地反复渲染独处的苦闷。
C.“凉”字是诗眼,照应首句的“秋气清”,以视觉状态写触觉形象,表现出诗人内心之失落,虚实相生,韵味悠远。
D.第四句写窗外梧桐之月,展现了一幅高远、疏朗的秋夜月色图,以景语作结,给读者留下无穷的想象空间。
2.“铺床凉满梧桐月”一句中的“满”字用得好,请简要赏析。
(三)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回答问题。
西塞山①下作韦庄西塞山前水似蓝,乱云如絮满澄潭。
孤峰②渐映湓城北,片月斜生梦泽南。
爨③动晓烟烹紫蕨,露和香蒂摘黄柑。
他年却棹扁舟去,终傍芦花结一庵。
【注】①西塞山:三国时东吴江防边塞,历代诗人多有趣咏。
②孤峰:指湓城北的庐山。
③爨(cuàn):烧火做饭。
吉林省中考语文古诗词曲鉴赏专题训练(2021年整理)

古诗词曲鉴赏专题训练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题。
(5分)题金陵渡①张祜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②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③.【注】①金陵渡:渡口名,今江苏镇江附近。
②行人:旅客,指作者自己。
③瓜州:在长江北岸,今江苏邗江县南边。
(1)“一宿行人自可愁"的“宿"在诗中的意思是。
(1分)(2)诗歌第三句“潮落夜江斜月里”中哪个字用得最好?请作简要赏析。
(2分)(3)诗歌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题。
(5分)田园乐(其六)王维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1)“柳绿更带朝烟”的“朝"在诗中的意思是。
(1分)(2)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加以描述。
(2分)(3)作者描写静景的同时又写了“花落”“莺啼”,有何作用?(2分)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题.(5分)塞上忆汶水曹元用沙碛秋高苑马肥,哀笳一曲塞云飞。
南都儿辈应相念,过尽征鸿犹未归。
注:沙碛:沙漠。
苑马:西域大宛所产的马。
(1)“过尽征鸿犹未归"的“犹”的意思是。
(1分)(2)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2分)(3)最后一句写“征鸿”有什么作用?(2分)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题。
(5分)杨柳枝温庭筠御柳如丝映九重,凤凰窗映绣芙蓉.景阳楼畔千条路,一面新妆待晓风.(1)“一面新妆待晓风”的“待"的意思是 .(1分)(2)诗词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2分)(3)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景阳楼畔千条路,一面新妆待晓风"。
(2分)五、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题。
(5分)秋月朱熹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1)“清溪流过碧山头”的“碧”的意思是。
(1分)(2)本首诗题为“秋月”,全篇无一笔写月,却又处处见月,请分析作者是如何做到的?(2分)(3)这首诗通过秋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诗鉴赏练习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发潭州杜甫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水春。
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
贾傅才未有,褚公书绝伦。
名高前后事,回首一伤神。
(1)诗的颔联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达到了怎样的效果?答:(2)从整首诗的内容看,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垂柳唐彦谦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
(1)有人说该诗开篇一句突兀不凡,妙笔绘柳,请简要分析。
答:(2)该诗后两句“言在此,而意在彼”,请说明诗人之“意”是什么?答: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感遇(其一)张九龄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1)请从用词的角度分析前两句突出了所写之物的什么特点?答:(2)该诗的主旨句是哪一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答: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方干举目纵然非我有,思量似在故山时。
鹤盘远势投孤屿,蝉曳残声过别枝。
凉月照窗■枕倦,澄泉绕石泛觞迟。
青云未得平行去,梦到江南身旅羁。
(1)颔联两句被认为是齐梁以来所未有过的佳句,请简要分析。
答:(2)请从炼字的角度分析该诗的颈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态。
答: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经炀帝行宫刘沧此地曾经翠辇过, 浮云流水竟如何?香销南国美人尽, 怨入东风芳草多。
残柳宫前空露叶, 夕阳川上浩烟波。
行人遥起广陵思, 古渡月明闻棹歌。
(1)后人评论,该诗首联最为警策,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答:(2)请分析颔联“尽”与“多”两字在表意上的妙处。
答:宋诗鉴赏练习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咏草俞紫芝满目芊芊野渡头,不知若个解忘忧?细随绿水侵离馆,远带斜阳过别洲。
金谷园中荒映月,石头城下碧连秋。
行人怅望王孙去,买断金钗十二愁。
(1)有人评论该诗的颔联所写的草,比白居易的“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更有意境,简要分析好在哪里?答:(2)颈联从金谷园的草写到石头城的草,用意是什么?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人生事理?答: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次韵平甫金山会宿寄亲友王安石天末海门横北固,烟中沙岸似西兴。
已无船舫犹闻笛,远有楼台只见灯。
山月入松金破碎,江风吹水雪崩腾。
飘然欲作乘桴计,一到扶桑恨未能。
(1)古人作诗讲求“起手贵突兀”,说明该诗是怎样体现的?答:(2)简要分析该诗颈联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答: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纳凉秦观携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1)该诗短小精美,试从内容和表达方式两方面简要说明。
答:(2)秦观厌弃官场的竞奔,该诗的创作意图隐藏在诗句背后,你认为诗的意图是什么?答: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晚春田园杂兴范成大蝴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
鸡飞过篱犬吠窦,知有行商来买茶。
(1)“蝴蝶双双入菜花”一句在景物描绘方面有什么特征?答:(2)该诗后两句别具匠心,试从句间关系简要说明。
答:5.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题落星寺四首(其三)黄庭坚落星开士①深结屋,龙阁老翁②来赋诗。
小雨藏山客坐久,长江接天帆到迟。
宴寝清香与世隔,画图绝妙无人知。
蜂房各自开户牖,处处煮茶藤一枝。
【注释】①开士:指和尚。
②龙阁老翁:指的是诗人的舅父李公择,李公择官至龙图阁直学士。
(1)“小雨藏山客坐久”中“藏”字用得绝妙,请说说它的妙处。
答:(2)全诗围绕一个字展开,你认为是哪个字?请简要说明。
答:6.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送项判官王安石断芦洲渚落枫桥,渡口沙长过午潮。
山鸟自呼泥滑滑,行人相对马萧萧。
十年长自青衿识,千里来非白璧招①。
握手祝君能强饭,华簪常得从鸡翘②。
【注释】①白璧招:用“楚襄王遣使持金十斤,白璧百双,聘庄子为相,庄子固辞”的事,说明项判官为官廉洁,并不是受白璧招聘,贪图荣华富贵。
②鸡翘:是做官的人乘坐的鸾旗车的别称。
(1)分析该诗的首联,请说明诗人送别的季节、地点和时间。
答:(2)诗的颔联命意造景,别开生面,请对此简要分析。
答:(3)该诗后四句抒情,最后一联是什么意思?答:宋词鉴赏练习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高阳台•西湖春感张炎接叶巢莺,平波卷絮,断桥斜日归船。
能几番游?看花又是明年。
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
更凄然,万绿西泠,一抹荒烟。
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
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
无心再续笙歌梦,掩重门、浅醉闲眠。
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
(1)“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是什么意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答:(2)结合该词的表达方式,说明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答: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酹江月•淮城感兴张绍文举杯呼月,问神京何在?淮山隐隐。
抚剑频看勋业事,惟有孤忠挺挺。
宫阙腥膻,衣冠沦没,天地凭谁整?一枰棋坏,救时着数宜紧。
虽是幕府文书,玉关烽火,暂送平安信。
满地干戈犹未戢,毕竟中原谁定?便欲凌空,飘然直上,拂拭山河影。
倚风长啸,夜深霜露凄冷。
【注释】作者做该词时,正值元兵灭金后,大举攻宋之际。
(1)词的上片结句是对当政者的棒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怎样理解?答:(2)词的下片结句,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感情?答: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柳梢青•灯花张林白玉枝头,忽看蓓蕾,金粟①珠垂。
半颗安榴②,一枝秾杏,五色蔷薇。
何须羯鼓声催。
银釭里、春工四时。
却笑灯蛾,学他蝴蝶,照影频飞。
【注释】①金粟:桂花的别名。
②安榴,即石榴。
(1)这首咏物词的上片,是用什么修辞手法来写“灯花”的?答:(2)词的下片写的俏皮、传神,请对此作简要分析。
答: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喜迁莺许■鸠雨细,燕风斜。
春悄谢娘家。
一重帘外即天涯,何必暮云遮?钏金寒,钗玉冷。
薄醉欲成还醒。
一春梳洗不簪花,辜负几韶华。
【注释】谢娘:原指东晋王凝之妻谢道韫,这里借以暗示词中的女主角是一位贵族人家的才女。
(1)“一重帘外即天涯,何必暮云遮?”两句的内容是什么?答:(2)简要说明,词的上片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答:(3)与其他闺怨词相比,该词不乏新意,简要说明该词的“新意”是什么?答: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绮罗香•红叶王沂孙玉杵余丹①,金刀剩彩,重染吴江孤树。
几点朱铅,几度怨啼秋暮。
惊旧梦、绿鬓轻凋,诉新恨、绛唇微注。
最堪怜,同拂新霜,绣蓉②一镜晚妆妒。
千林摇落渐少,何事西风老色,争妍如许。
二月残花,空误小车山路。
重认取、流水荒沟,怕犹有、寄情芳语。
但凄凉、秋苑斜阳,冷枝留醉舞。
【注释】①玉杵余丹:玉杵,是仙人捣药用的,丹即方士炼丹的朱砂。
②绣蓉:如锦绣似的芙蓉,即荷花。
(1)“玉杵余丹,金刀剩彩”两句是怎样描写枫叶的?答:(2)从修辞的角度,对“几点朱铅,几度怨啼秋暮”简要分析。
答:(3)这首词所咏之物有什么特点?寄寓了词人怎样的感情?答:【参考答案】唐诗鉴赏练习1.(1)用了拟人化的修辞手法。
诗人赋予落花、飞燕以人的感情而“送客”、“留人”,以我观物,使物带情,形象鲜明地渲染了一种悲凉冷落的气氛。
(2)诗人借孤舟远行的所见所感,触景生情,借古抒怀,反映了诗人辗转流徙、飘荡无依的深沉感喟,抒发了自己沦落他乡、抱负不能施展的情怀。
2.(1)柳枝摇曳本是春风轻拂的结果,可诗人却说是垂柳有意在撩逗着春风。
诗人着一“惹”字,以拟人化的手法,把垂柳写活了,可谓出神入化之笔。
(2)后两句,诗人由婀娜轻盈的垂柳而想到“楚王好细腰,宫女多饿死”的故事,批判了当时官场的昏聩,表达了对晚唐社会的隐忧。
3.(1)“葳蕤”是茂盛、纷披的意思,用“葳蕤”形容兰,写出了兰草迎春勃发,具有无限生机的特性。
“皎洁”是光亮、洁净的意思,用“皎洁”形容桂,精练地点出了秋桂清雅的特征。
(2)主旨句是“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诗人借赞美兰桂的自然本真,表现自己洁身自好、不求富贵、不借外势外力显达的情怀。
4.(1)颔联眼目并用,绘形绘声、传神逼真地描写景物。
“曳”字用得新颖,“投”、“过”、“孤”三字用得贴切。
诗人寄情于景,以鹤、蝉自况,写出了自己空有才学,不能凌云展翅的凄苦、悲哀与无奈。
(2)前一句写月夜独处,一个“凉”字,一个“倦”字,极写诗人的冷寂凄清,孤独无聊;后一句写宴饮泛觞的场景,一个“迟”字既写景又出情,写出诗人看着酒杯呆呆出神、寡言少欢的神态。
5.(1)诗开篇以反诘句陡峭而起,借咏隋炀帝行宫讽谕时政,人言“浮云流水”转眼而逝,但还赶不上隋炀帝亡国之速。
“竟如何”尽情嘲弄了这个昏君的亡国之速。
该联寓严肃于调侃,最为警策。
(2)颔联是对炀帝罪行的控诉,一个“尽”字,写出其搜罗南国美女的滔天罪恶;“多”字既写出了行宫荒草萋萋的衰败景象,又写无数冤魂随东风而化为芳草幽泣控诉,“多”字令人毛骨悚然。
宋诗鉴赏练习1.(1)“绿水”和“斜阳”,不但更具体,而且形象更鲜明;“随”和“带”这两个动词也比“侵”和“接”更有韵味,拟人化的手法富有情感与动感。
(2)写金谷园、石头城的荒草繁盛,以今日之败相暗衬往日的盛况,对比反差极为强烈,写出了豪富的衰败,繁华的不在,同时隐含草枯可以荣、人败不再盛的意思。
该诗以草为景,由草联想,借人世沧桑的感慨,表达了对功名利禄、富贵荣华的淡泊。
2.(1)起句“天末”、“海门”、“横”等词构成了宏丽壮阔的画面,以如此浑厚雄健之笔为起调,遂令境界大开。
(2)松林中斑驳的月光像是片片碎金,江间白浪翻腾犹如积雪崩落。
该联以暗喻、对偶的手法,描画月光与江水,生动形象。
3.(1)前两句写仔细寻觅纳凉胜地,后两句写纳凉看到的美景。
全诗采用对偶句式,把纳凉的具体感受艺术地组合起来,使纳凉之地优美的自然景色活现在读者面前。
(2)单从字面看,该诗似乎没有反映什么社会生活内容。
实际上,仕途受挫、厌弃官场的秦观,借这首小诗表达了自己远离官场、追求理想中安谧宁静生活的愿望,这从诗的最后两句可以看得很清楚。
4.(1)以农家特有的菜花盛开、蝴蝶飞舞的优美景象,突出了农家晚春的特色,展现出春天的勃勃生机。
(2)后两句互为因果关系。
“鸡飞”、“犬吠”让人知道有“行商”来“买茶”了,又因为生疏的“行商”前来,才使得“鸡飞”、“犬吠”。
这两句因果关联,匠心独具。
5.(1)蒙蒙细雨从天空飘散而来,给天地万物蒙上一层薄薄的轻纱,把山峦也隐藏在无边无际的帷幔之中。
一个“藏”字,写出了小雨如雾一般迷蒙,把雨和山都写活了。
(2)首句中的“深”字。
前四句写山寺幽静绝妙的景色,后四句以“画图绝妙”、“枯藤煮茶”写山寺清妙脱俗的生活。
全诗是围绕“深”字所带来的清幽静雅铺展开来的。
6.(1)“断芦”、“落枫”点明是深秋季节,“洲渚”、“渡口”点明是江畔渡口,“午潮”显示送别时间是过午以后。
(2)用“泥滑滑”摹写山鸟的叫声,用“马萧萧”摹写马儿的嘶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