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大全)
2021年初中化学单元知识点小结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2021年初中化学单元知识点小结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https://img.taocdn.com/s3/m/ebadb7abe45c3b3566ec8ba6.png)
初中化学单元知识点小结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一、燃烧1、定义可燃物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条件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①要有可燃物。
②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
③可燃物要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3、燃烧的剧烈程度相关因素①可燃物自身的性质;②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燃物的颗粒大小);③氧气的浓度。
二、灭火1、原理破坏燃烧的条件之一,就可以灭火。
2、途径①将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隔绝。
②将可燃物周围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注意可燃物的着火点是不改变的,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固有属性,因此不能说用降低着火点的方法来灭火,而只能是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③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火场隔离。
3、具体方法用大量的水、沙、二氧化碳或氮气(液氮灭火器)、泡沫灭火器等均可灭火。
4、几种常用灭火器原理和适用范围①、泡沫灭火器用来扑灭木材、棉布燃烧而引起的失火;②干粉灭火器除用来扑灭一般火灾外,还可用来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③二氧化碳灭火器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火灾(使用时,手一定要先握在钢瓶的木柄上,否则会把手冻伤)。
5、泡沫灭火器灭火原理(如右图,P126)Na2CO3+2HCl=2NaCl+H2O+CO2↑三、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1、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引起的爆炸。
2、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P129)3、加油站、面粉厂、煤矿矿井等处要严禁烟火。
四、燃料1、当今世界三大能源化石燃料(都是混合物)煤(工业粮食)、石油(工业血液)、天然气。
①形成石油和煤是古代生物遗骸经过一系列变化而形成,与石油相同,在有石油的地方,一般都有天然气。
②煤成分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主要含有C元素,此外还有H、N、O、S等元素和无机矿物质。
隔绝空气加热焦炭、煤焦油、煤气(H2、CH4、CO等)。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第7讲:燃料及其应用课件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第7讲:燃料及其应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78be2cf964bcf84b8d57b98.png)
2.新的燃料及能源 ⑴乙醇:俗称__酒__精____,化学式 ____C__2H__5_O__H____,燃烧产物是
__二___氧__化__碳____、___水______,使用乙醇的优势是__减__少__汽__车___尾__气__的__污___染___、
____可__节__约__石__油___资__源__________。
⑵氢气:燃烧产物是 水
,被认为是最清洁的能源。目前没有被
广泛使用的原因是 制取成本高 、 储存困难
。
⑶开发新能源,实现可持续发展,你知道的新能源有哪些?从保护 环境来说,最理想的燃料是什么? 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等;氢气
变式训练
1.森林初发火灾时,可以使用爆炸灭火的方法,将灭火弹抛到火场爆炸将火
4.若所有逃生线路被大火封锁,要立即退回 室内,用打手电筒,挥舞衣物、呼叫等方式 向窗外发送求救信号,等待救援
5.室外着火门已发烫时,千万不要开门, 以防大火蹿入室内。要用浸湿的被褥、 衣物等堵塞门窗缝,并泼水降温
6.遇火灾不可乘坐电梯,要向安全出口方 向逃生
7.身上着火,千万不要救火时不要贸然开门窗,以免空气对 流,加速火势蔓延
知识点2
三 、燃料和能量 1.三大化石燃料是___煤______、___石__油____、___天__然__气____。
2.煤主要含有 碳 元素,还含有少量 氮、硫、氢、氧 等元素以及无 机矿物质,是混合物。
煤怎样得到的充分利用?
3.石油主要含 碳、氢 两种元素,为混合物。 石油根据各成分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为:
思考2:这些元素燃 烧后生成哪些物质?
煤的 燃烧
碳元素 硫元素 氮元素
CO 有毒气体
CO2 温室效应 SO2 酸雨 NO2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1166b21d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d1.png)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涉及燃料及其利用,以下是该单元的主要知识点总结:1. 燃料的定义:燃料是用来产生热能或者做功的物质。
2. 燃烧的定义:燃烧是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产生热、光、声等现象的化学变化。
3. 燃烧所需的条件:燃料、氧气和足够的温度。
4. 燃烧的三要素:燃料、氧气和着火温度。
5. 燃料的分类:- 有机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等,它们是从化石中提取的,主要成分为碳和氢。
- 无机燃料:如氢气、氧气、臭氧等。
6. 燃料的利用途径:- 燃烧发电:利用燃料的热能产生蒸汽,蒸汽驱动汽轮机发电。
- 飞机、汽车等交通工具的运行。
- 工业生产:生产钢铁、化肥等。
- 生活用途:取暖、烹饪等。
7. 燃烧产物:燃料燃烧后会产生水蒸汽、二氧化碳、氮气、一氧化碳、硫化物等。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8. 燃料的利与害:- 利:燃料可以提供能量和动力,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
- 害:燃料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导致地球气候变暖;同时,燃料的燃烧排放的污染物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9. 节约能源的意义和方法:- 意义:节约能源可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减少环境污染的产生,保护生态环境。
- 方法:科学使用能源,开展节能宣传,推广节能技术,促进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等。
10. 温室效应与全球变暖:- 温室效应: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氟利昂等)能够吸收地球表面向外散发的热量,形成类似温室的作用,使地球温度上升。
- 全球变暖:由于温室效应加剧,地球的气候变得越来越热,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气候变化等问题。
以上是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的知识点总结。
除了了解这些知识点,还需要通过实践经验、实验观察等方式来加深对燃料及其利用的理解。
初中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总结
![初中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244f36603d8ce2f01662334.png)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总结课题1 燃烧和灭火一、燃烧的条件1.燃烧的概念:通常情况下,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
2.燃烧的条件(1)探究燃烧的条件(2)燃烧需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 ;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二、灭火的原理与方法1.原理:破坏燃烧条件中的任何一个都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2.灭火方法(1)清除或隔离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 空气);(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三、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1.气体的爆炸极限: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达到一定含量时,遇到火源就会发生爆炸,这个能发生爆炸的含量范围,称为爆炸极限。
2.一些与燃烧爆炸有关的图标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2.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有些反应放出热量,如氧化钙与水的反应、镁与盐酸反应等;有些反应吸收热量,如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二、化石燃料的利用1.煤主要含 C 元素,此外还含有H元素和少量的N、S、O等元素以及无机矿物质。
2.石油主要含C、H 元素(还含少量S、O、N等元素)的混合物。
3.天然气(1)组成:主要由C、H元素组成的气态碳氢化合物,主要成分是甲烷。
(2)物理性质(3)化学性质三、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1.化石燃料燃烧造成的空气污染2.酸雨的形成及危害(1)形成:化石燃料燃烧时会排放出NO2、SO2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溶于雨水,形成酸雨。
(2)危害:①危害人体健康;②造成水体酸化,严重影响水生动植物的生长;③破坏土壤、植被、森林;④腐蚀金属及建筑物。
(3)防治:①减少向大气中排放SO2等气体;②开发新能源;③使用脱硫煤或天然气替代煤。
四、能源的利用与开发1.能源的分类(1)根据是否可再生分为不可再生能源,例如煤、石油、天然气等。
可再生能源,例如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等。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答案解析)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9b67e4b65ce0508773213ce.png)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化学学习中常用梳理、归纳、类推等思维方法,以下是某同学对化学知识的理解:①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②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③因为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有新物质生成,所以生成新物质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④燃烧能放热,所以放热的变化都是燃烧;⑤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所以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一定不变。
其中不正确的数目有A.2个B.3个C.4个D.5个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制作烟花常加入镁粉,原因是镁燃烧能发出耀眼的白光B.木炭在氧气中能燃烧,所以氧气具有可燃性C.巴黎圣母院失火,消防队员用水灭火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D.实验时,氯酸钾中加入少量高锰酸钾加热,发现产生氧气的速率加快,原因是高锰酸钾对氯酸钾分解起催化作用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B.MnO2在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中起催化作用C.绿色植物在光照下吸收CO2释放出O2D.电器短路起火时,用水浇灭4.座式酒精喷灯的火焰温度可达1000℃以上,使用时,向预热盘中注入酒精(C2H5OH)并点燃,待灯壶内酒精受热汽化从喷口喷出时,预热盘内燃着的火焰就会将喷出的酒精蒸气点燃。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预热过程中,分子的运动速率发生了改变B.燃烧过程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C.壶内酒精受热汽化从喷口喷出的过程中,分子的体积发生了改变D.熄灭喷灯可用湿布盖灭,其主要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5.下列各组说法正确的是A B(1)用肥皂水可以区分蒸馏水和硬水(2)用澄清石灰水可区分二氧化碳与氧气(1)花香四溢,说明微粒在不停地运动(2)热胀冷缩,说明微粒大小发生改变C D(1)乘坐车船时可以随身携带大量易燃品(2)火灾现场逃生时常用湿毛巾捂住口鼻(1)氧气可做燃料(2)木炭用作吸附剂A.A B.B C.C D.D 6.如图实验方案的设计中,没有正确体现对比这种科学思想的是A.探究二氧化碳的含量B.配制氯化钠溶液C.区分硬水和软水D.探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7.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A.将大块煤粉碎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长煤燃烧的时间B.由图a可知,火柴头斜向下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C.由图b可知,金属镁引起的火灾不能用CO2灭火D.蜡烛用扇子一扇即灭,是因为扇走了蜡烛周围的空气8.化学变化能实现物质与能量的转化。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2020-2021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知识及考点全解读(人教版)(解析版)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2020-2021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知识及考点全解读(人教版)(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b7e3e5b133d4b14e852468cb.png)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解读【内容概述】本单元包括两个课题。
课题1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课题2介绍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知道使用生活燃料都是利用燃烧产生的能量、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与开发及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本单元是中考命题的热点,分析探究常以情景题出现,尤其是新科技中使用的燃料和能源,更是中考的热点。
【学习目标】重点:1. 物质燃烧的条件。
2.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3. 化石燃料的形成过程及其不可再生性。
4. 化石燃料的特点及用途。
5.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6. 化石燃料的利用及其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7. 使用和开发新能源。
难点:1. 物质燃烧的条件。
2.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3.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
4. 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命题分析】1. 本节考查内容主要为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主要形式为实验探究题,也有选择题和填空题;燃烧条件的探究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往往与灭火的原理、反应的现象与本质的联系综合出题,但在中考题中主要以填空题的形式出现。
灭火的原理一般以选择题形式出现。
中考中将会出现利用燃烧条件、灭火的原理、安全常识、自救方法来设计灭火方案,或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题目,这样既考查了知识,又联系生活实际,符合当今的教学理念及思想。
2. 反应的放吸热问题主要记清课本中碳和二氧化碳的反应为吸热反应,燃烧反应及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化石燃料中天然气为清洁能源。
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在反应的吸放热方面经常与物质溶于水时的吸放热相联系,同时结合化石燃料的燃烧造成的环境问题与新能与新能源知识,以填空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3.熟记目前使用的新能源为氢气、乙醇等,正在推广或使用的新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核能、潮汐能,主要考查氢能的优缺点、及制备,在此基础上与环境污染相联系,举例正在推广或使用的新能源的种类。
【中考解读】【考点详览】考点一燃烧的条件1. (2020•长春)火的利用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观察图:选择序号回答(1)~(3):①与氧气接触②温度达到着火点③有可燃物(1)图一所示实验现象,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2)图二烧杯中蜡烛渐渐熄灭,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3)图三铜片上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4)图三实验中所用药品的保存方法正确的是(选填图四中的字母编号)。
初中化学人教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知识点整理(全面)
![初中化学人教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知识点整理(全面)](https://img.taocdn.com/s3/m/582a59c5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75.png)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 燃烧与灭火一、燃烧1、定义:2、燃烧的条件(1);(2);(3)。
3、燃烧条件的探究(1)热水的作用:(2)铜片的作用:二、灭火1、灭火的原理(破坏燃烧的条件)(1);(2);(3)。
2、灭火器(1)干粉灭火器(2)泡沫灭火器(2)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适用于。
三、爆炸1、爆炸的条件(1)(2)2、粉尘爆炸实验该实验中面粉属于,鼓气的目的是,蜡烛的作用是。
3、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归纳总结】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不同的原因:(1)与和氧气的接触面积、氧气的浓度有关,和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氧气的浓度越大,燃烧越充分、越剧烈;(2)与可燃物本身的性质有关。
【温馨提示】(1)爆炸不一定属于化学变化,如气球爆炸、蒸汽锅炉爆炸。
但由燃烧引起的爆炸一定属于化学变化。
(2)自燃是由缓慢氧化引起的燃烧现象,但缓慢氧化不一定都会引起自燃,如动植物的呼吸,食物腐败变质等。
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放热反应(1)、缓慢氧化(2)活泼金属和酸反应:(3)生石灰和水反应:(方程式)(4)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2、吸热反应:3、电能转化为化学能:(1)给电池充电(2)电解水(方程式)4、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使用电池二、化石燃料(不可再生能源)1、煤:主要含元素,被称为“”,是物用途: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可以得到许多有用的物质,如焦炭、煤焦油等,属于变化2、石油:主要含元素,被称为“”,是物用途:将石油加热可以得到许多物质,这是利用石油中各成分沸点不同将他们分离,属于变化。
3、天然气:主要成分是,化学式。
(1)甲烷的物理性质:,密度空气,溶于水(2)化学性质:可燃性(方程式),火焰为色注意:点燃甲烷前,要。
(3)沼气的主要成分也是4、可燃冰(甲烷水合物)5、核能三、化石燃料的危害1、杂质硫、氮燃烧时,会产生、等污染物,造成酸雨。
2、不完全燃烧时,会产生CO和烟尘。
四、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12五、新能源1、乙醇(1)俗称,化学式。
燃料行业知识点大全
![燃料行业知识点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59ec4597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3a.png)
燃料行业知识点大全燃料是推动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船舶、发电等领域。
本文将从燃料的定义、分类、生产、应用以及未来发展等方面,为大家介绍燃料行业的知识点。
一、燃料的定义和分类燃料是指能够产生热能、机械能或化学能的物质,它可以作为能量的媒介,被用于生产和使用能量。
根据来源和形态的不同,燃料可以分为化石燃料、生物质燃料和可再生能源燃料等几类。
1.化石燃料:包括煤炭、石油和天然气。
它们是数百万年前植物和动物遗骸经过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较高的热值和能量密度,被广泛用于工业和能源生产。
2.生物质燃料:指由植物和动物的有机物质转化而来的燃料,如木材、秸秆、沼气等。
生物质燃料可以通过生物质发电、生物质燃烧等方式利用,具有可再生性和环保性。
3.可再生能源燃料: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这些能源具有无限可再生的特点,对环境影响较小,是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
二、燃料的生产1.化石燃料的生产:煤炭的生产主要通过采矿和加工来实现,石油和天然气则需要进行勘探、开采和提炼等工艺过程。
2.生物质燃料的生产:生物质燃料的生产主要包括生物质收集、处理和转化等环节。
例如,木材燃料需要从森林中伐木、运输、处理成木片或木块,再通过干燥和压缩等工艺转化为固体生物质燃料。
3.可再生能源燃料的生产:可再生能源燃料的生产主要依赖于相应能源的收集和转换。
太阳能通过光伏板转化为电能,风能通过风力涡轮机转化为电能,水能则通过水力发电转化为电能。
三、燃料的应用燃料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下面分别介绍燃料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情况。
1.汽车行业:汽车是燃料使用最广泛的领域之一。
传统的汽车主要使用石油燃料,而近年来,电动汽车和氢燃料汽车等新能源汽车也逐渐得到推广和应用。
2.航空航天行业:航空航天行业对燃料的需求量巨大。
喷气发动机和火箭发动机等都需要大量的燃料来提供动力。
3.船舶行业:船舶主要使用石油燃料和天然气作为燃料,用于推动船舶的前进。
燃料及其利用知识清单
![燃料及其利用知识清单](https://img.taocdn.com/s3/m/fc2ddd0ed0d233d4b04e693a.png)
化学
性质
可燃性:(化学方程式)
用途
目前人们在汽油中加入乙醇,称为乙醇汽油,可以缓解能源的不足,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五、常见的化石燃料
化石燃料
煤
形成:古代植物遗体经过一系列复杂变化形成的
元素组成:
分类:
石油
形成:古代动植物遗体在地壳中经过复杂变化形成的
元素组成:
分类:
天然气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甲烷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
3还原性:(写出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
现象:
用途
一氧化碳
物理
性质
无色、的气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
密度。
化学
性质
1可燃性:(化学方程式)
现象:产生火焰,放出
2还原性:(写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
现象:
③毒性:极易与血液中的结合,造成体内缺氧而中毒甚至危及生命
用途
乙醇
物理
性质
无色、的液体,溶于水,属于
灭火
原理
①
②
③
常用灭火器
1,用来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2,用来扑灭油、气、电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3,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等失火
四、常见的燃料
氢气
物理
性质
无色、的气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
密度。
化学
性质
1常温时性质。
2可燃性:(化学方程式)
现象:产生火焰,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生成,放出
燃料及其利用知识总结
一、燃烧
燃烧
概念
一般情况下,燃烧是指与空气中的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知识点总结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4d42aa1a0116c175f0e483f.png)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1】燃烧和灭火1.燃烧(1)定义:燃烧通常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的条件(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①物质必须是可燃物;②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③可燃物温度达到其着火点。
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灭火原理:(1)清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三者之一即可)。
灭火器材:(1)水基型灭火器:用于扑灭木材、棉布等引起的一般性火灾。
(2)干粉灭火器:除用于扑灭一般火灾外,还可用来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3)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用于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物的失火。
3.燃料充分燃烧的措施有:①鼓入足够多的空气;②使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4.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甚至不容易被察觉,这种氧化叫做缓慢氧化。
如动植物的呼吸、金属的锈蚀、食物的腐烂、农家肥料的腐熟、酒和醋的酿造等。
5.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6.由于可燃性气体或粉尘跟氧气(或空气)接触,遇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因此加油站、面粉厂、煤矿矿井等必须严禁烟火。
7.不同的火灾,应根据实际情况使用不同的灭火原理和方法,当发生火灾时,应知道一些自救的方法,如:用湿毛巾或口罩捂住口鼻,低下身子沿墙壁或贴近地面跑出火灾区,到窗口呼救等。
【知识点2】知道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1.、、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化石燃料,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
化石燃料是再生能源,面临被耗尽的危险,应合理开采并节约使用。
⑴煤是复杂的混合物,主要含元素,还含有氢元素和少量的硫元素等。
⑵石油也是复杂的混合物,主要含元素。
将石油加热分馏,利用石油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而分离(属于物理变化),得到汽油、柴油、煤油、液化石油气等。
⑶在三大化石燃料中天然气是最清洁的燃料,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燃烧____________2.酒精的学名是,化学式为,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用做酒精灯、火锅、内燃机等的燃料。
2020-2021年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和题型总结
![2020-2021年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和题型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0861b1b6bec0975f565e256.png)
2020-2021年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和题型总结一、燃料及其利用选择题1.下列混合气体,点燃时可能发生爆炸的是①氢气和空气②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③氦气和氧气④天然气和氧气(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④【答案】D【解析】【详解】①氢气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遇到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②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遇到明火不会发生爆炸。
③氧气能支持燃烧,氦气不具有可燃性,遇到明火不会发生爆炸。
④天然气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遇到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故①④点燃时可能发生爆炸。
故选D。
2.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活性炭可以吸收装修材料释放出的甲醛B.用水灭火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C.在碱性土壤中不能施用铵态氮肥D.金刚石可刻划玻璃、切割大理石【答案】B【解析】A、活性炭可以吸收装修材料释放出的甲醛,正确;B、对于一定条件下,物质的着火点是固定的,不能降低,错误;C、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产生氨气而降低肥效,故在碱性土壤中不能施用铵态氮肥,正确;D、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硬度最大的物质,故金刚石可刻划玻璃、切割大理石,正确。
故选B。
3.氢氧化镁在温度达到380℃时,能够分解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镁固体和水蒸气,将它添加在塑料等易燃性建筑材料中能起阻燃作用。
所以,氢氧化镁是一种新型的阻燃剂。
根据灭火原理你认为氢氧化镁能作阻燃剂的原因是A.氢氧化镁是一种碱B.受热分解的产物能使燃烧物与氧气隔绝C.氢氧化镁不溶于水D.可以降低易燃性建筑材料的着火点【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氢氧化镁在温度达到380 ℃时,能够分解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镁固体和水蒸气,将它添加在塑料等易燃性建筑材料中能起阻燃作用。
利用了将氧气隔绝的原理灭火。
考点:灭火的原理4.如图是CO与CuO反应的装置,下列关于图示实验说法正确的是①说明CO具有还原性;②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成了红色;③说明CO被还原后的产物是CO2;④既有效地防止了CO对空气的污染,又充分利用了能源;⑤玻璃管中发生的反应为分解反应A.①③④B.①④⑤C.①②④D.全部正确【答案】C【解析】【详解】①氧化铜是黑色固体,铜是红色固体,玻璃管中的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则氧化铜被还原为铜,说明CO具有还原性,此说法正确;②实验中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成了红色,此说法正确;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生成了二氧化碳,说明CO被氧化后的产物是CO2,此说法错误;④该实验中的尾气处理,既有效地防止了CO对空气的污染,又充分利用了能源,此说法正确;⑤玻璃管中发生的反应为:Cu O+C O Cu+C O2,由一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是分解反应,此说法错误。
2020年中考化学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梳理(考点汇总)
![2020年中考化学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梳理(考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3e26f25625c52cc58bd6be9e.png)
2020年中考化学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梳理(考点汇总)一、燃烧和灭火1、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2、灭火的原理:(只要一个即可)(1)消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3、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1)要有足够多的空气(2)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4、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一切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液体的蒸气、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遇火种均有可能发生爆炸。
二、燃料和能量1、三大化石燃料: 煤、石油、天然气(混合物、均为不可再生能源)(1)煤:“工业的粮食”(主要含碳元素);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SO2、NO2(引起酸雨)、CO、烟尘等温室气体(2)石油:“工业的血液”(主要含碳、氢元素);(3)天然气是气体矿物燃料(主要成分:甲烷),是较清洁的能源。
2、两种绿色能源:沼气、乙醇(1)沼气的主要成分:甲烷.甲烷的化学式: CH4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 可燃性 CH4+2O2CO2+2H2O (发出蓝色火焰)(2)乙醇 (俗称:酒精, 化学式:C2H5OH)化学性质: 可燃性 C2H5OH+ 3O22CO2+3H2O工业酒精中常含有有毒的甲醇CH3OH,故不能用工业酒精配制酒!乙醇汽油:优点(1)节约石油资源(2)减少汽车尾气(3)促进农业发展(4)乙醇可以再生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放热反应:如所有的燃烧(2)吸热反应:如C+CO22CO三、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1、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是什么?(1)燃烧是要有足够多的空气;(2)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2、酸雨的危害:(1)腐蚀建筑物(2)影响水生物、动植物生长(3)污染江河湖泊(4)影响农作物和森林的生长等。
【精品推荐】2020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清单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精品推荐】2020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清单课件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4aa0297b69eae009581becec.png)
学方程式为 CH4+2O2
CO2+2H2O 。
2.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 1 )燃料中的一些杂质( 如硫等 )燃烧时,产生空气污染物( 如
二氧化硫 等 ),煤燃烧时排放出SO2、NO2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或 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 酸雨 。
( 2 )燃料燃烧不充分,产生 一氧化碳 等空气污染物。 ( 3 )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及炭粒、尘粒等排放到空气中形成浮尘。 3.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 ( 1 )燃烧时要有足够的空气; ( 2 ) 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 五、能源的利用和开发
1.乙醇:( C2H5OH )俗称 酒精 ,属于可再生能源,具有可燃性,其 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2H5OH+3O2 2CO2+3H2O 。
2.氢气: ( 1 )氢气的实验室制法:
实验室常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Zn+H2SO4 ZnSO4+H2↑ 。 ( 2 )氢气作燃料的优点及困难: ①优点: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多;本身无毒,燃烧产物是 水 ,不会对 环境造成污染。 ②困难:制取成本高、 贮存困难 。
3.新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氢能、核能等。
谢谢观看,敬请指导
天平两臂平衡,表示两边的物体质量相等;两臂不平衡,表示两边物体的质量不相等。让学生在天平平衡的直观情境中体会等式,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例1在天平图下方呈现“=”,让学生用等式表达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相等关系,从中体会等式的含义。教材使用了“质量”这个词,是因为天平与其他的秤不同。习惯上秤计量物体有多重,天平计量物体的质量是多少。教学时不要把质量说成重量,但不必作过多的解释。 例2继续教学等式,教材的安排有三个特点: 第一,有些天平的两臂平衡,有些天平两臂不平衡。根据各个天平的状态,有时写出的是等式,有时写出的不是等式。学生在相等与不等的比较与感受中,能进一步体会等式的含义。第二,写出的四个式子里都含有未知数,有两个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这便于学生初步感知方程,为教学方程的意义积累了具体的素材。第三,写四个式子时,对学生的要求由扶到放。圆圈里的关系符号都要学生填写,学生在选择“=”“>”或“<”时,能深刻体会符号两边相等与不相等的关系;符号两边的式子与数则逐渐放手让学生填写,这是因为他们以前没有写过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与不等式。
燃料及其应用 知识清单
![燃料及其应用 知识清单](https://img.taocdn.com/s3/m/27aa6c38b4daa58da0114aa5.png)
燃料及其应用一、燃烧的条件1.燃烧的定义:可燃物与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
2.燃烧的条件:、、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灭火的原理:破坏燃烧条件中的都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3.火灾自救措施(1)如果火势不大,可根据起火原因选择合适的方法和灭火器材将火扑灭;(2)如果火势较大或有蔓延的趋势和可能,应立即拨打火警电话 ,并采取必要的自救措施,如用 ,蹲下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等。
三、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1.爆炸(1)爆炸条件: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 ,在短时间内聚积 ,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易引起爆炸的物质有:可燃性的、等。
(2)爆炸极限等在空气中达到一定含量时,遇到火源就会发生爆炸,这个能发生爆炸的含量范围,叫做爆炸极限。
2.注意事项(1)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
(2)在一些特殊场所,如加油站、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和煤矿的矿井内,都标有字样或图标。
四、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常伴随着的变化。
有些化学反应热量,如氧化钙与水反应、镁与盐酸反应;有些化学反应热量,如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六、化石燃料的利用1.煤和石油: (1)煤:是 (2)石油:是(填“纯净物”“混合物”)2.天然气(1)甲烷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2)甲烷的化学性质——①燃烧现象:燃烧时产生火焰,在火焰的上方罩一干而冷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 ,迅速将烧杯倒过来,向烧杯内注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
②化学方程式:3.合理利用与开发化石能源(1)燃料的使用②不充分燃烧的缺点a.产生的热量少,浪费资源。
b.产生大量的等有害物质,污染空气。
(2)可燃冰:主要含有。
七、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1.酸雨的形成:煤燃烧时会排放出、等污染物。
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形成酸雨。
2.汽车用燃料的燃烧防止尾气污染采取的措施:①部分汽车改用压缩天然气(CNG)或液化石油气(LPG)作燃料;②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C2H5OH,俗称酒精)作为汽车燃料,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八、能源的利用和开发1.氢气(1)氢气作燃料的优点:氢气本身毒,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约为同质量甲烷的两倍多(液氢完全燃烧约为同质量汽油的3倍),且燃烧后的产物是 ,不污染空气。
精编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燃料及其利用》(知识清单)
![精编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燃料及其利用》(知识清单)](https://img.taocdn.com/s3/m/0d68e285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95.png)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知识导引知识清单知识点1:燃烧和灭火一、燃烧定义:通常的燃烧是指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现象】a.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
b. 白磷在水下燃烧。
【实验结论】燃烧需要可燃物、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
【实验改进】红磷和白磷都具有可燃性,燃烧都产生有毒的白烟五氧化二磷,(1) 白磷白磷 红磷 热水① ② ③ 白磷 热水 氧气 (2)可将红磷和白磷装入密闭的容器内(还要套一个气球),这样便于进行尾气处理。
【注意事项】①着火点是可燃物着火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不随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②并非所有的燃烧都需要氧气,如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
自燃:由缓慢氧化引起的自发燃烧。
二、灭火灭火的原理:①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②隔绝氧气(空气);③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在燃烧的三个条件中,只需破坏一个条件就可以灭火。
灭火器: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喷射二氧化碳及泡沫,用来扑灭木材、棉布等引起的失火;干粉灭火器的反应原理:2NaHCO3Na2CO3+H2O+CO2↑,压缩二氧化碳,用来扑灭油、气等引起的失火;二氧化碳灭火器内盛装的是液态二氧化碳,喷射二氧化碳,使用时不会留下任何痕迹,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引起的失火。
三、爆炸定义: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爆炸的原因: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在有限的空间内,产生急速的燃烧。
可燃性气体的爆炸极限:除了可燃性气体能发生爆炸外,可燃性粉尘如面粉、煤粉等也能发生爆炸。
实验探究:粉尘爆炸实验现象:一段时间后,面粉发生爆炸,金属罐的塑料盖被高高掀起。
结论:面粉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就会发生爆炸。
2020-2021年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word)1
![2020-2021年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word)1](https://img.taocdn.com/s3/m/6f8a588ea6c30c2258019e20.png)
2020-2021年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word)1一、燃料及其利用选择题1.今年世界环境日,我国提出了“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 的主题。
下列行为不符合这一活动主题的是A.倡导环保低碳生活B.大力发展燃煤发电C.循环高效利用资源D.鼓励乘坐公共汽车【答案】B【解析】A.倡导环保低碳生活,正确;B.煤燃烧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错误;C.循环高效利用资源,正确;D.鼓励乘坐公共汽车,正确。
故选B。
2.人们在工作、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不安全的是()A.液化石油气泄露时,立即关闭气瓶阀门并开窗通风B.霉变的花生先用水漂洗,再煮熟后食用C.酒精灯内的酒精洒出燃烧时,立即用湿抹布盖灭D.燃放烟花爆竹时远离人群和可燃物【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液化石油气泄露的处理方法:立即关闭气瓶阀门并开窗通风,不能使用电,正确;B、霉变的花生有致癌物,不能食用,做法不安全,错误;C、酒精灯引起火灾的处理方法:立即用湿抹布盖灭;正确;D、燃放烟花爆竹时远离人群和可燃物,防止伤人和引起火灾.正确。
考点:考查化学工作、生活中的应用正误判断的知识。
3.分类是研究物质的常用方法,如图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之间关系的形象表示,若整个大圆圈表示纯净物,则下列物质属于Z范围的是()A.红磷B.干冰C.乙醇D.铁锈【答案】B【解析】【分析】纯净物包括单质和化合物,氧化物属于化合物。
【详解】A、由图可知,X为单质,Y为化合物,Z为氧化物。
A.红磷为单质,故A不正确;B、干冰为固体的二氧化碳,为氧化物,故B正确;C、乙醇化学式为C2H5OH,属于化合物,但不属于氧化物,故C不正确;D、铁锈为混合物,故D不正确。
故选B。
4.水资源缺乏、温室效应、酸雨、沙尘暴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
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开发新能源,实行低碳排放B.煤炭脱硫,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C.植树造林,减少土壤沙漠化D.污水要集中排放到大海和江河中【答案】D【解析】【详解】A、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就主要来自现代大量使用的化石燃料的燃烧,要想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就要开发新能源,实行低碳排放,做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B、空气污染物中的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二氧化硫主要来自煤的燃烧,煤炭脱硫,可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做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C、近些年的乱砍滥伐使土地沙漠化严重,也是沙尘暴日益频繁,要减少土壤沙漠化,减少沙尘暴;就要植树造林,做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D、污水要经过处理才可排放到江河中,要不然会污染日益缺乏的水资源,污水集中排放到大海和江河中,做法错误;故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根据现代使用的主要燃料是化石燃料,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就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就可减少酸雨;近年来沙尘暴频繁,就是因为土壤沙化严重;污水要经过处理才可排放到江河中,要不然会污染日益缺乏的水资源来分析判断做法是否正确。
2020-2021年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
![2020-2021年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32e5387581b6bd97e19ea56.png)
2020-2021年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一、燃料及其利用选择题1.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福尔马林浸泡鱿鱼B.用明矾净水C.品红在水中扩散D.一次性餐盒降解【答案】C【解析】【分析】物理变化是物质在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
【详解】A、福尔马林浸泡鱿鱼,福尔马林有毒与鱿鱼成分发生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A不正确;B、用明矾净水是利用明矾与悬浮杂质形成胶体,发生了化学变化,故B不正确;C、品红在水中扩散,是分子运动的结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正确;D、一次性餐盒降解是分解生成了易挥发性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D不正确。
故选C。
2.中学生应该有一定的安全意识,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加油站内禁止接打手机B.熄灭酒精灯时,用嘴吹灭C.用甲醛溶液浸泡海鲜D.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注入浓硫酸中【答案】A【解析】A、加油站内空气中漂浮着大量的可燃性的气体,遇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接打手机会产生电火花,所以应该杜绝一切明火,正确;B、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以防发生火灾,错误;C、甲醛有毒,能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不但对人体有害,而且降低了食品的质量,错误;D、实验室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方法是:必须将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液体,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
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错误。
故选A。
3.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合理的是A.任何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都叫燃烧B.物质燃烧一定要点燃C.将煤块粉碎后再燃烧,是为了使其燃烧更充分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灭火的一条途径【答案】C【解析】A、任何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燃烧,如灯泡通电后发光、发热,错误;B、物质燃烧不一定要点燃,如有些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自然,错误;C、将煤块粉碎,增大了煤粉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燃烧更充分,正确;D、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无法改变,错误。
故选C。
4.下列图标与燃烧和爆炸无关的是()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A、图中标志是易燃物,与燃烧有关,故A错。
2020-2021年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经典
![2020-2021年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经典](https://img.taocdn.com/s3/m/066ce577aef8941ea76e05fd.png)
2020-2021年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经典一、燃料及其利用选择题1.在番茄上相隔一定距离分别插入铜片和锌片,即为番茄电池.将铜片、锌片与电压表相连,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锌电极是番茄电池的正极B.番茄电池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C.番茄电池形成通路后,电子将从铜电极流出D.将电压表直接接在该番茄电池上,会损坏电压表【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图示可知,与电压表正接线柱相连的为铜片,因此铜电极为正极,故A错误;番茄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B正确;番茄电池形成通路后,电流从正极留向负极,因此电子从负极留向正极,即电子将从锌电极流出,故C错误;根据图示可知,电压表示数较小,小于电压表量程,因此将电压表直接接在该番茄电池上,不会损坏电压表,故D错误;故选B。
【考点定位】电压;电流;电能2.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将木柴架空燃烧,目的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灭火的一条途径C.救火时,不要贸然打开所有门窗,以免空气对流促进火势蔓延D.逃离火灾现场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答案】B【解析】A、将木柴架空燃烧,能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正确;B、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无法改变,错误;C、救火时,不要贸然打开所有门窗,否则空气流通,使氧气更充足,火势更旺,会导致火势迅速蔓延,不利于灭火,正确;D、湿毛巾有类似防毒面具作用,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能防止吸入燃烧时生成的烟尘;气体受热密度变小,有毒气体上升聚集在高处,故要尽量贴近地面逃离,正确。
故选D。
3.2019年4月15日傍晚,巴黎圣母院失火,文化损失惨重令人痛心。
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灭火方法不正确的是A.电器着火直接用水灭火B.图书档案着火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C.锅内的油着火用锅盖盖灭D.酒精洒出着火用湿抹布盖灭【答案】A【解析】【详解】A、对于电器火灾是不能直接用流水扑救的,易触电,不安全;故错误;B、根据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可以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火灾,资料室失火,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故正确;C、锅中油起火时立即盖上锅盖,采用了隔绝氧气或空气方法灭火;故正确;D、洒在桌上的酒精着火时,立即用湿抹布盖灭,采用了隔绝氧气或空气方法灭火;故正确;故选:A。
2020-2021年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word)
![2020-2021年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word)](https://img.taocdn.com/s3/m/141cefbaee06eff9aff80762.png)
2020-2021年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word)一、燃料及其利用选择题1.下列关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说法正确的一组是()①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元素组成相同,性质相同.②二氧化碳能使染有紫色石蕊的干燥纸花变红.③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与压强成反比.④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应进行灯火实验.⑤一氧化碳、木炭、氢气都具有还原性和可燃性.⑥一氧化碳能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缺氧窒息死亡.A.①②③B.②⑤⑥C.④⑤⑥D.③④⑤【答案】C【解析】【详解】①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元素组成相同,分子构成不同,性质不相同,故不正确;②二氧化碳能使湿润的染有紫色石蕊的干燥纸花变红,故不正确;③气体的溶解度与压强成正比,所以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量跟压强成正比,故不正确;④久未开启的菜窖或深洞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不能支持呼吸,故要做灯火实验,故正确;⑤一氧化碳、木炭、氢气都具有还原性和可燃性,故正确;⑥一氧化碳能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缺氧窒息死亡,故正确。
故选C。
2.学习小组对燃烧条件探究作如下性改进,得出的结论不正确有是()A.图1中热水仅起到隔绝氧气的作用B.图2可能会出现其中一支试管胶塞弹出C.图3中有白磷的试管气球反应结束后会变得更瘪D.实验说明可燃物燃烧必需接触氧气和温度达着火点【答案】A【解析】【详解】A、图1中热水不仅起到隔绝氧气的作用,还能升高白磷的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选项错误;B、图2中a管中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燃烧生成固体五氧化二磷,同时消耗氧气,管内压强变小,塞子不会弹出;b管内温度低于红磷的着火点,红磷不燃烧。
但由于管内温度升高,气体膨胀,塞子可能被弹出,选项正确;C、图3中有白磷的试管中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燃烧生成固体五氧化二磷,同时消耗氧气,管内压强变小低于管外大气压,大气压会把气球压得更瘪,选项正确;D、由图1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可知,置于空气中的白磷其温度达到了自身的着火点(40℃),而红磷的着火点高于60℃,所以可燃物燃烧必需接触氧气和温度达着火点,选项正确,故选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燃烧条件:物质是可燃物、达到可燃物着火点、有氧气参与,金属生锈的条件是有水、氧气参与。
9.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天然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气扇通风B.燃烧必须有氧气参与
C.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即可燃烧D.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答案】D
【解析】
A、天然气泄漏时禁止一切可能产生火花的行为,打开排气扇,可能产生火花,导致爆炸,错误;B、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与,如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错误;C、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不一定燃烧,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和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错误;D、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可以得到隔绝空气的目的,正确。故选D。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3.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火灾逃生时弯腰前行B.煤火取暖时紧闭门窗
C.燃气泄漏时点火检查D.森林游玩时乱扔烟头
【答案】A
【解析】
A、火灾逃生时弯腰前行,这是正确的逃生做法,故A正确;B、煤火取暖时不应紧闭门窗,以防煤气中毒,故B错误;C、燃气泄漏时不应点火检查,以防爆炸,故C错误;D、森林游玩时不应乱扔烟头,以防火灾,故D错误。
C.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D.蜡烛熄灭后集气瓶内只有CO2和水蒸气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图,反应前瓶内氧气的体积分数约是19.56%,当氧气的体积分数达到15.96%时,蜡烛熄灭,说明开始时瓶内含有其它气体,氧气的浓度低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据此结合题意、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故选C。
2.中学生应该有一定的安全意识,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加油站内禁止接打手机
B.熄灭酒精灯时,用嘴吹灭
C.用甲醛溶液浸泡海鲜
D.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注入浓硫酸中
【答案】A
【解析】A、加油站内空气中漂浮着大量的可燃性的气体,遇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接打手机会产生电火花,所以应该杜绝一切明火,正确;B、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以防发生火灾,错误;C、甲醛有毒,能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不但对人体有害,而且降低了食品的质量,错误;D、实验室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方法是:必须将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液体,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错误。故选A。
A.补铁酱油:酱油中含有铁单质
B.轮胎爆炸: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变大
C.食物腐败:发生化学变化,生成有害物质
D.用碳素笔写档案:碳与O2能发生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
A、补铁酱油中的铁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铁”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A选项说法错误;
B、轮胎爆炸,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B选项说法错误;
点睛:
物质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因此,只要破坏燃烧的条件,就可以实现灭火。
4.足量的蜡烛在密闭集气瓶内燃烧至熄灭(见图甲),用氧气传感器测出这一过程中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见图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实验不能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B.蜡烛熄灭是因为温度低于其着火点
14.下列关于燃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石油是纯净物
B.煤、石油、天பைடு நூலகம்气和酒精都是化石燃料
C.煤和石油的燃烧会造成空气污染
D.只有通过燃料的燃烧才能获得热能
【答案】C
【解析】A、石油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错误;B、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酒精不属于化石燃料,错误;C、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能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会造成空气污染,正确;D、燃烧、摩擦等都可以产生热能,所以说只有通过燃料的燃烧才能得到热能是错误的,错误。故选C。
B、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情况下不变,故B错误;
C、将灯芯拨得松散一些,不会改变空气中氧气含量,故C错误;
D、将灯芯拨得松散一些,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火焰更旺,故D正确.
故选D
12.下列有关燃烧、灭火的分析正确的是()
A.火上浇油: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
B.钻木取火:提高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2020-2021年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大全)
一、燃料及其利用选择题
1.如图所示的实验可用于探究燃烧的条件(白磷着火点为4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能验证燃烧需要氧气的是实验①②
B.对比实验③④说明燃烧的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
C.省略实验①也能探究燃烧的条件
D.实验④中现象为白磷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五氧化二磷
点睛∶电器着火,必须先切断电源,再迅速用水扑灭。易燃易爆物品,禁止带上高铁,火车,公共汽车。
11.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拨得松散一些,可能火焰更旺,其原理是( )
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C.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情况下不变,故A错误;
B、②中白磷在热水中,试管内有氧气,既有氧气的参与,也达到了着火点,会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故正确;
C、①中水为热水,但无氧气,不能燃烧,③中白磷有氧气,但冷水温度低,达不到着火点,不能燃烧,①和③对比不能得出燃烧的条件,故错误;
D、②中白磷在热水中,试管内有氧气,既有氧气的参与,也达到了着火点,会燃烧;③中白磷有氧气,但冷水温度低,达不到着火点,不能燃烧,故②和③对比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可燃物的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故正确。
C.吹灭烛火:降低着火点
D.电器着火:用水浇灭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火上浇油”的化学意思是向燃烧的物质中增加可燃物﹣﹣油,可以使燃烧更旺,故错误。B、钻木取火的过程是钻木时要克服摩擦力做功,物质的内能增加,从而使得温度升高,当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而燃烧,故正确;C、用嘴吹灭蜡烛的火焰,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达到灭火的目的,而不是降低着火点,故错误;D、向着火的电器上浇水,可能会因水的导电性而使扑火者触电,或引发电路短路布引起更大面积的燃烧,故错误。故选B。
【分析】
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但有能量变化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也可能是物理变化。
【详解】
A、氧化物含有氧元素,但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氧化物,如C2H5OH,故A不正确;
B、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只要破坏燃烧三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条件即可达到灭火的目的,故B正确。
C、碱溶液能使酚酞变红,则能使酚酞变红的不一定是碱溶液,也可能是碳酸钠等盐溶液,故C不正确;
D、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但有能量变化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也可能是物理变化,如水汽化吸热,故D不正确。故选B。
【点睛】
灭火方法: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7.化学就在生活中,以下对生活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②实验中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成了红色,此说法正确;
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生成了二氧化碳,说明CO被氧化后的产物是CO2,此说法错误;
④该实验中的尾气处理,既有效地防止了CO对空气的污染,又充分利用了能源,此说法正确;
⑤玻璃管中发生的反应为:CuO+CO Cu+CO2,由一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是分解反应,此说法错误。故选C。
C、食物腐败,有新物质生成,发生化学变化,生成有害物质,故C选项说法正确;
D、用碳素笔写档案,碳素墨水的主要成分是碳,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故D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
【点睛】
掌握碳的化学性质、分子的基本性质、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设计对比实验、控制变量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对比实验不能达到目的()
C、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图,当氧气的体积分数达到15.96%时,蜡烛熄灭,说明氧气的浓度低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D、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瓶内不会只剩下二氧化碳,还应有水蒸气、燃烧前瓶内的其它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理解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图、掌握蜡烛燃烧的实验、空气的主要成分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如图是CO与CuO反应的装置,下列关于图示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①说明CO具有还原性;②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成了红色;③说明CO被还原后的产物是CO2;④既有效地防止了CO对空气的污染,又充分利用了能源;⑤玻璃管中发生的反应为分解反应
A.①③④B.①④⑤C.①②④D.全部正确
【答案】C
【解析】
【详解】
①氧化铜是黑色固体,铜是红色固体,玻璃管中的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则氧化铜被还原为铜,说明CO具有还原性,此说法正确;
15.下列是探究灭火原理的四个实验,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Ⅰ中蜡烛熄灭、实验Ⅱ中蜡烛不熄灭,说明隔绝空气可以灭火
B.通过上述实验能得出,灭火原理包括隔绝氧气、降低温度、隔离可燃物
C.实验Ⅲ中蜡烛熄灭,因为稀盐酸与小苏打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隔绝了空气
D.实验Ⅳ中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B、铜片上的白磷能够燃烧,热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参加,铜片上的红磷不能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故B正确;
C、实验过程中,右边试管中的铁钉没有生锈,说明只有水不能使铁钉生锈,左边试管中的铁钉生锈,不能说明需要氧气参加,故C不正确;
D、食用油在汽油中溶解的远比溶解在水中的多,说明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故D正确。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