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两则》课后练习题答案

合集下载

《新闻两则》教案及课后练习答案

《新闻两则》教案及课后练习答案

《新闻两则》课文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的相关知识,把握新闻的内容、特点和结构。

2.了解解放战争中我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力阻顽敌的精神以及人民必胜,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历史规律。

3.学习本文语言的简明准确精练的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1.弄清新闻的基本特点和结构。

2.了解新闻的六要素,把握战争主题。

3.理解新闻主体部分各层次间的关系。

4.学习本文的语言特点。

教学准备:学生预习,收集有关解放战争以及渡江战役的资料。

教学时间:第一课时一.检查预习1.给加点字注音荻港(dí) 溃退(kuì)锐不可当(dāng)歼灭(jiān)要塞(sài)2.解释词语溃退:败退。

溃:溃败。

歼灭:消灭。

要塞:在军事上有重要意义的,有巩固的防御设备的据点。

二.导入,解说新闻发生的背景可以由学生上来放映自己收集的资料,也可以由学生介绍自己查找的资料。

背景: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后,国民党反动派退守江南,企图以长江作为防线阻止我军的大军南下。

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定国内和平协定,解放军坚决执行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在4月21日晨,以木帆船为主要渡江工具,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长达500余公里的战线上横渡长江,彻底摧毁了国民党的长江防线,于4月23日解放了国民党统治了22年的南京。

第四野战军的一个团于5月14日从武汉东面的团风到武汉100余公里的战线上强渡长江,16日、17日解放了华中重镇汉口、汉阳和武昌。

这就是著名的渡江战役。

三.介绍新闻有关的知识1.新闻的概念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是指报刊、广播电视关于现实情况的报道文章,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社论、典型报告等。

狭义的新闻指简要和迅速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又称为“消息”。

本文就是后一种。

2.新闻的特点(1)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或夸张。

(2)报道迅速及时。

(3)简明扼要。

3.新闻的结构新闻一般包含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个部分。

人教八上语文新闻两则同步练习(含答案)【推荐下载】

人教八上语文新闻两则同步练习(含答案)【推荐下载】

人教八上语文新闻两则同步练习(含答案)人教八上语文新闻两则同步练习(含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荻港()锐不可当()歼灭()击溃()绥靖()()阻遏()鄂豫()逃窜()2. 填空(1)新闻又称________,它________、________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具有社会价值的事实。

(2)一篇新闻稿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个部分。

从表达方式上看,它以________为主,也可以适当穿插________。

3、体会新闻语言准确的特点。

①“西起九江(不含)”能不能去掉“不含”一词?为什幺?②“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不料”一词用得好不好?为什幺?③“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为什幺要连用“歼灭”、“击溃”两个动词?④“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

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这些词语内涵分别是什幺?体现语言特点是什幺?4.在下列语段中选择恰当的词填空。

(填番号)国民党的(A.广大 B.大量 C.多数 D.部分)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A.反对 B.抗拒 C.拒绝 D.抵触)和平,都很泄气。

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A.作战 B.指挥 C.鼓动 D.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A.牢靠 B.坚固 C.巩固 D.顽固)的,(A.弱点B.松懈C.劣势D.困难)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5、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新闻的主要内容。

新华社北京10月7日电今日凌晨4时33分,在经过115小时32分钟的太空飞行,完成我国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试验后,“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安全返回。

二、阅读(考试链接)(一)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最新精选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1 新闻两则人教版课后练习十八

最新精选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1 新闻两则人教版课后练习十八

最新精选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1 新闻两则人教版课后练习十八第1题【单选题】对下列加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锐不可当要塞阻遏绥靖A、dǎng sài yè tuǒB、dāng sāi è něiC、dǎng sài è suíD、dāng sài è suí【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面的语句加上合适动词正确的一项是( )。

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 )及( )一切抵抗之敌,( )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 )江阴要塞,( )长江。

A、消灭击败夺回占据控制B、歼灭击败占据控制切断C、歼灭击溃占领控制封锁D、消灭击溃控制占据控制【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这则消息的主体部分先写西路军,后写东路军的主要原因是( )。

A、长江是自西向东流的B、西路军在东路军之前渡江C、为了详写东路军D、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的字形、字音、字义都正确的是( )。

A、锐不可当(dǎng阻挡、抵挡)B、馈退(kuì馈败)C、歼灭(jiān消灭)【答案】:【解析】:第5题【填空题】辨别下列词词在文章中的感情色彩。

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溃退激战泄气顽强毫无斗志歼灭抵抗微弱冲破占领击溃褒义词语:______中性词语:______贬义词语:______【答案】:【解析】:第6题【填空题】填空题去年七月,南线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实行英勇的进军以来,一年多时间内,除______(击溃、歼灭、消灭、打垮)了大量的国民党正规部队以外,最大的成绩……【答案】:【解析】:第7题【填空题】填空。

①第一则消息的题目概括了消息的主要内容,“三十万大军”突出了______,“胜利南渡”点明了______。

②第二则消息的电头是“______”,导语中揭示我军所向披靡、战绩辉煌的词语是“______”,主体部分中记录我军节节胜利的史实的一个四字成语是“______”。

2019-2020学年度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1 新闻两则]人教版课后辅导练习[含答案解析]五十八

2019-2020学年度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1 新闻两则]人教版课后辅导练习[含答案解析]五十八

2019-2020学年度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1 新闻两则]人教版课后辅导练习[含答案解析]五十八第1题【单选题】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泄气(xiè)要塞(sài)锐不可当(dāng)B、签订(jiàn)歼灭(qiān)摧枯拉朽(xiǔ)C、芜湖(wú)荻港(dí)纷纷溃退(kuì)D、区域(yù)督战(dū)封锁长江(suǒ)【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各项对本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导语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导语和标题扣合得很紧密,是标题的扩展和具体化。

B、导语从兵力、战线和战绩等方面概述了渡江战役的情况。

C、导语点明了时间,交代了背景,渲染了渡江作战的热烈气氛。

D、导语中的“百万大军”“冲破”“横渡”“均是”等词语有力表现了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的雄伟气势及辉煌战果。

【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选出表达方式不同类的一项( )A、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

B、南阳为古宛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

C、上月,白祟禧使用黄维兵团三个军的力量,经营整月,企图打通信阳、南阳间的运输道路,始终未能达到目的。

D、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选出表达方式不同类的一项( )A、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B、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C、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D、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23日可以渡完。

【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解词有误的一项是( )。

新闻两则同步有答案

新闻两则同步有答案

一知识积累及运用(19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4分)溃退(kuì)镶嵌(qiàn)歼灭(jiān)噙着(qín)要塞(sài)瞩目(zhǔ)国徽(huī)琛(chēn)4、成语填字。

(3分)(机)不可失(怒)不可遏(锐)不可当(深)不可测(牢)不可破(坚)不可摧5、选词填空(6分)(1)顽强顽固刚强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

志愿军战士的意志坚韧而(刚强)。

(2)注目瞩目醒目在庄严的国歌声中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全校师生一起行(注目)礼。

香港回归祖国,万众欢腾,举世(瞩目)。

(3)构思构想思路我们正是按照“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指明的方向,通过外交谈判成功地解决了香港问题。

他向朋友们谈了他这篇文章的(构思),大家提出了不少中肯的意见,使他获益匪浅。

4、新闻这种问题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专访)等体裁;狭义的专指(消息),它具有(真是)、(及时)、(准确)的特点。

(3分)5、根据下面的内容拟一则新闻标题,不超过20字。

(3分)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表彰大会(在京)召开(举行) 本报北京5月16日讯:在今天举行的中国少年科学院第三届小院士表彰大会上,徐芳硕等来自全国的50位小院士受到表彰。

这是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在全国少儿中开展体验教育的重要举措,也是科技活动周的一项重要内容。

“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是全国少工委、中国少年科学院为引导和鼓励少年儿童学习科学家精神,热爱科学、参与科普实践活动而设立的最高荣誉称号。

小院士表彰活动作为2004年国家“科技活动周”的重点活动,在培养青少年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的同时,重在引导他们树立科学思想、科学态度,并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课文精彩语段阅读(15分)(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新闻两则》同步练习(含答案).docx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新闻两则》同步练习(含答案).docx

2019-2020 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 1 课新闻两则》同步练习(含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荻港()锐不可当()歼灭()击溃()绥靖()()......阻遏()鄂豫()逃窜()...2.填空(1)新闻又称 ________,它 ________、 ________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具有社会价值的事实。

(2)一篇新闻稿主要包括 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三个部分。

从表达方式上看,它以________为主,也可以适当穿插 ________。

3、体会新闻语言准确的特点。

①“西起九江(不含)”能不能去掉“不含”一词?为什么?②“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不料”一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③“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为什么要连用“歼灭”、“击溃”两个动词?④“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

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 这些词语内涵分别是什么?体现语言特点是什么?4.在下列语段中选择恰当的词填空。

(填番号)国民党的( A. 广大 B. 大量 C. 多数 D. 部分)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A. 反对 B. 抗拒 C. 拒绝 D. 抵触)和平,都很泄气。

战犯汤恩伯21 日到芜湖(A. 作战 B. 指挥 C. 鼓动 D. 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A. 牢靠 B. 坚固 C. 巩固 D. 顽固)的,( A. 弱点 B. 松懈 C. 劣势 D. 困难)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5、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新闻的主要内容。

新华社北京 10 月 7 日电今日凌晨 4 时 33 分,在经过 115 小时 32 分钟的太空飞行,完成我国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试验后,“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安全返回。

二、阅读(考试链接)( 一 ) (新华社长江前线22 日 22 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江西省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新闻两则》作业本答案

江西省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新闻两则》作业本答案

江西省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新闻两则》作业本答案篇一: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作业本答案(全)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作业本答案(全)第一单元1课新闻两则1.(1)歼(2)窜(3)纤(4)泄(5)塞(6)遏2.(1)文中指敌军溃败退却。

(2)文中指人民解放军锐利无比,不可抵挡。

3.(1)阻遏(2)阻隔4.不能去掉。

因为“至发电时止”说明该路解放军还在继续渡江,人数在不断增加,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

5.指“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6.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

7.不能。

因为扬中等广大地区已解放,所以用“占领”一词;而江阴要塞还没攻下来,不过敌军不能任意活动,所以用“控制”一词;江阴已被我军控制,敌军想从长江逃走已无办法,所以用“封锁”一词。

8.北大西洋上发生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件,“不会沉没”的泰坦尼克号在船身破了一道大裂口后,载着1000多人沉入了大海。

10.(1)、泰坦尼克号的防水舱没起作用,表达了作者的讽刺。

(2)、泰坦尼克号的安全工作没有做到位,表达了作者的讽刺和对死者的惋惜。

11.阿斯特上校、船长、船上大多数工作人员(包括乐队)和他们的妻子他们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敬佩12.略(要求具备新闻的基本要素。

)2课芦花荡1.(1)提(2)趴(3)疟(4)噤(5)蹿(6)仄2.(1)滴落(2)浮动(3)飘撒3.(1)说的话做不到,让人笑话。

(2)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4.老头子用竹篙痛砸十几个鬼子的脑袋。

5.不能去掉。

这是老头子机智的表现。

他这样做是为了麻痹敌人,使敌人误以为他是偶然闯到这里的,为下面的战斗作准备。

6.写出了老头子撑船技术娴熟,镇定自若的特点。

7.老头子在心里狠狠地想着:小鬼子,继续转吧,继续转吧,我今天不把你们弄趴下我就对不起大家!8.表明划船速度由慢到快。

通过声音描写达到使读者身临其境的效果。

八年级课文《新闻两则》课后练习题

八年级课文《新闻两则》课后练习题

八年级课文《新闻两则》课后练习题《新闻两则》习题1.下列解词有误的一项是( )A.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B.业已:已经。

C.溃退:散乱,败退。

D.督战:帮助作战。

2.为下面的语句加上合适动词正确的一项是( )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 )及( )一切抵抗之敌,( )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 )江阴要塞,( )长江。

A.消灭击败夺回占据控制B.歼灭击败占据控制切断C.歼灭击溃占领控制封锁D.消灭击溃控制占据控制3.添加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20日夜起____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____芜湖线_____渡至繁昌_____铜陵_____青阳_____荻港_____鲁港地区____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_____A.,、,、、、、,。

B.,、。

、、、、,。

C.。

、,、、、、,。

D.,,,,,,,,。

4.与短语“擦破了”类型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拒绝和平控制要塞纷纷溃退渡过南岸B.清楚得很踢一脚说下去爽快极了C.英勇善战冲破敌阵热起来在九江D.横渡长江广大官兵锐不可当。

甚为微弱5.对“不含”两字在文中意义理解有误的两项是( )A.标明解放军渡江的'地域界限,以防产生歧义。

B.文意是解放军西起九江地区,但不包含九江城。

用“不含”一词简洁明了。

C.使人清楚九江城防守坚固不可逾越,故不包含在内。

D.既说“西起九江”,又说“不含”属于行文矛盾,应删掉“不含”。

6.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新闻的标题除了有主标外,还必须有引标和副标。

B.新闻既然要求报道客观事实,那么语言中就不应带有作者的感情色彩。

C.“西起九江(不含)”。

如果去掉“不含”两字,意思就成了“包括九江在内”。

D.“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中“不料”指汤恩伯那一天到达芜湖是人们没有料到的。

参考答案1.D2.C3.A4.B5.CD6.C。

新闻两则课后题答案

新闻两则课后题答案

1新闻两则一、阅读新闻,要注意它的结构的五个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说说《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导语是什么,从哪几方面总领了全文;它的主体部分分几个层次,是怎样衔接在一起的。

解.•其导语是开头两句:“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这一导语从渡江作战兵力、战线(即渡江区域)、战况三个方面总领全文。

主体部分分三个层次,分述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渡江作战情况。

第二层开头说时间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与第一层开头“二十日夜起”相并列。

第二层末的议论说到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说到督战原因:“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接着以嘲笑汤恩伯的口吻说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这一句在二、三层之间起了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

点拨:本題重在考察新闻结构知识,要求运用知识,就新闻要素主要的两点具体分析一则新闻。

二、朗读两则新闻,然后联系上下文,比较下边每组中的两个句子,说说哪一句好,并说说理由。

①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首先竿举安庆、芜湖线,哥毕繁昌、铜陵、靑阳、获港、鲁港地区,共渡过三十万人。

②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到达繁昌、铜陵、青阳、获港、备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提示:注意从加点词语含义的差异上体会它们不同的表达效果。

)解:②句好。

“突破”表明有敌军防守,我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破敌阵。

用“越过”表现不出经过战斗。

“渡至”比“到达”含义丰富,有横渡与到达两层意思,文字简洁有力。

新闻两篇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新闻两篇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新闻两篇课后练习题及答案新闻两篇课后练习题1.选择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一组( )A.降落(jing) 撤离(ch) 序幕(xǔ)B.凝重(nng) 瞩目(zhǔ) 停泊(pō)C.旗帜(zh) 接载(za) 冉冉(rǎn)D.撰写(zhun) 雏菊(ch) 窒息(zh)2.选择适当的词语填在空格处:A.统治、管治①4时40分,代表英国女王了香港5年的彭定康登上带有皇家标记的黑色“劳斯莱斯”,最后一次离开了港督府。

②晚6时15分,象征英国结束的告别仪式在距离驻港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东面举行。

B.装修、扩建、改建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以后的一个多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过大规模、和。

C.终结、告终①英国国旗就要降下,中国国旗将飘扬于香港上空。

150多年的英国管治即将。

②在1997年6月30是的最后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

D.木然、茫然①还有一些参观者注视着毒气室和焚尸炉,开头,他们表情,因为他们不晓得这是干什么使的。

他们表情。

但是,在一排照片的中间,有一张特别引人注目,发人深思。

3.“英国国旗”和“米字旗”在*出现频率最多,意义完全相同,但情感上有细微区别,请在下面句子空格处选填适当的词语?①在香港飘扬了150多年的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在这里降落后,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

②查尔斯王子在雨中宣读英国女王赠言说:“英国国旗就要降下,中国国旗将飘扬于香港上空。

”③156年前,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④在1997年6月30 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终结。

⑤从1841年1月26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港岛,至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156年5个月零4天。

新闻两则同步练习题答案

新闻两则同步练习题答案

新闻两则同步练习题答案《新闻两则》阅读基础练习题:一、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二、下列词语中加黑的字的字形、字音、字义都正确的是()A锐不可当(dǎng阻挡、抵挡)B馈退(ku馈败)C歼灭(jiān消灭)三、填空。

新闻,又叫,主要包括标题、、导语和主体等几部分。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篇新闻的导语部分是从至主体是从至四、阅读。

(一)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二)分析下列句中加黑词在句中的含义和作用。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百万:不含:均是:2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封锁长江。

较为:然:一切:五、选做题。

我们的老顾问余凤英离休了。

她老早就说过,离休的时候要送给我们一件注着特别感情的礼物。

那天她来了,抱着一盆自己亲手栽培的马兰花,把它放在办公室的窗台上,深情地说:马兰花,一看到它我就不由想起了延安。

最近我才了解实情。

当年余老太太大学刚结业,地下党把她从上海送到延安。

那是抗日战争最困难的时期,边区纸张奇缺,组织上把她分配到一家印刷厂。

当时的用纸要自造。

每一天,她把不知道经过多少人的手做好的纸浆刷到粉白光滑的墙上,干了再取下来,拿去印报纸,出刊物书籍,如马克思、列宁、毛泽东著作和党的文件。

巴掌大的纸头都十分金贵,谁也舍不得扔掉。

余凤英那时逐渐与马兰花结下了不解之缘,工作之余,除了培育马兰花,还学会了用马兰草编制各种各样的玩具,送给延安的孩子□□□□。

马兰花热烈地开着。

那墨绿的叶子,那略带紫纹的蓝色花朵,朴素而雅洁。

1文中□□□□应填入下面四句话。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新闻两则》全效学习参考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新闻两则》全效学习参考答案
【百家争鸣】 碎片化阅读的“美丽”与“忧愁”
近年来,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等工具进行的不完整的、 断断续续的阅读逐渐盛行。不超过140字的微博、手机、平板电 脑等掌上阅读成为时尚,这种阅读方式被称为碎片化阅读。
不少人觉得碎片化阅读是“美丽”的。无论是天文地理还是 娱乐八卦,无论是耳熟能详的经典名作还是冷门生僻的知识, 都可以通过碎片化阅读迅速获取。同时,比起价格不菲的大部 头的纸质书,它的阅读成本更低。
构筑自己的精神家园,否则便是这个世界上无根的流浪儿。要
做到这一点,有效的方法便是深度阅读。
【权威调查】
(引自互联网)
2010年、2011年18—70周岁国民阅读调查摘要
年度
人均纸质 书阅读量
人均电子书 日均纸质书
阅读量阅读时间日来自数字化 阅读时间2010年 4.25本
0.73本
16.78分钟 12.07分钟
(摘自《现代金报》2012年4月22日)
【它山之石】
在加拿大,人们喜欢全家逛书店,喜欢全家出动去图书馆, 喜欢饭后一起围坐在暖烘烘的壁炉前读书。加拿大几乎每座图书 馆都有儿童读书区,家长可以把孩子放在那里,自己放心地去阅 读感兴趣的书籍。喜爱阅读的不仅只有加拿大人,据调查,以色 列人均纸质书年阅读量达到64本,日本为40本,韩国也有11 本。
(1)这首词表明的主题是什么? 【答案】 要把敌人坚决、彻底、干净地歼灭掉。 (2)“霸王”是指__项羽__,毛泽东在此处有批评之意,
李清照在《绝句》中对他最后失败而不能卷土重来也 表示了惋惜,这两句诗是:__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 东__。
5.[2011·衢州改编]请你把以下三则新闻用一句话概 括成一则新闻摘要。
9.阅读【它山之石】,结合前几则材料,说说你获得 的启示。(至少两点)

新闻两则课后作业

新闻两则课后作业

新闻两则作业纸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荻港()锐不可当()歼灭()击溃()绥靖()()阻遏()鄂豫()逃窜()2.在下列语段中选择恰当的词填空。

国民党的(A.广大 B.大量 C.多数 D.部分)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A.反对 B.抗拒 C.拒绝 D.抵触)和平,都很泄气。

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A.作战 B.指挥 C.鼓动 D.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A.牢靠 B.坚固 C.巩固 D.顽固)的,(A.弱点B.松懈 C.劣势 D.困难)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二、阅读 (一)(1)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2)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3)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4)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5)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6)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

(7)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3.句(2)与句(1)形成鲜明对比。

能说明敌人麻痹轻敌、我军出奇制胜的关键词是“”;句中的“又”字照应了段前写中路军战况、西路军战况时用过的“”一词和两个“”字,行文很严谨。

4.从句(4)的“所有”“都”两词中,我们能感觉到作者发电时的感情。

这种感情是()A.藐视敌人的豪情B.胜利的自豪感C.必胜的信念D.对敌人的嘲讽5.句(5)中的“至发电时止”体现了新闻的什么特点?6.前几句中与句(6)“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相应的内容应是“”。

7.句(6)、(7)中能表现我军英勇无畏、锐不可当的一系列动词是:。

(二)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新华社郑州1948年11月5日电)①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练习册答案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练习册答案

⼋年级上册⼈教版语⽂练习册答案 ⼈教版⼋年级上册语⽂练习册你做得怎么样了,不懂的问题可以和同学交流探讨。

接下来是店铺为⼤家带来的⼈教版⼋年级上册语⽂练习册的答案,供⼤家参考。

⼋年级上册⼈教版语⽂练习册答案:《新闻两则》 ⼀.积累运⽤ 1.dāng dí jiān xiù è suíjìng wén huáng yù 2. (1). A B A A (2) .A B A B (3).A B B A 3.溃退——军队没有抵抗能⼒,纷纷败散 要塞——在军事上有重要意义的,有坚固的防御设备的据点 阻遏——阻⽌ 企图——图谋、打算 4. C 5. C 6. (1)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2)时间地点⼈物事件发⽣的原因经过结果 (3)⽑泽东新闻稿 7.略 ⼆.阅读鉴赏 (⼀)1.电头。

交代了发电的时间、地点及通讯社名称。

2.从“⼈民解放军百万⼤军”到“均是⼈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冲破敌阵”和“横渡长江”。

3.概括了战线之长,胜利之⼤。

4.“不含”两个字⽤在表明地点的句⼦内,语义明确,不产⽣歧义。

5.中路军发起进攻的时间最早,⾸先突破敌军防线,24⼩时内全部渡过长江。

6.从“此种情况”到“有很⼤关系”。

赞颂我军英勇⽆畏、所向披靡的英雄⽓概;同时分析敌军纷纷溃退、毫⽆⽃志的原因,揭露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的反动本质。

(⼆)1.南京完全解放,国民党反动统治宣告灭亡。

2.导语:“国民党22年……宣告灭亡。

”交代了时间、地点和事件概要。

3.第⼀层:“⼈民解放军⼊城后……献花致敬。

”⼤意:群众欢迎解放军的热烈场⾯。

第⼆层:“⼈民解放军已布告安民……开门营业。

”⼤意:解放后的南京,社会秩序稳定。

第三层:“在发起渡江……有组织的抵抗。

”⼤意:对这⼀事件的评论。

4.记叙和议论。

新闻要⽤事实说话,这是对的,但是也并不排斥议论,适当的议论可以对事实作出必要的分析和评价。

中学语文课件:《新闻两则》参考答案:

中学语文课件:《新闻两则》参考答案:

10、第二、三句。说明南阳 在军事上的重要战略地位, 体现我军强大的攻势。
11、遥远创作的世界和平女 神像在法国揭幕。 12、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世 界和平终将实现。
13、 草木皆兵 马革裹尸 声东击西
打草惊蛇 攻其不备 赤膊上阵
四面楚歌 出其不意 坚壁清野
3、B 4、好。“不料”一词褒 贬鲜明,充满了嘲讽,同 时也显出了我军的神勇;
5、表现胜利的豪情。 6、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 是很巩固的 7、歼灭、击溃、占领、控制、 封锁、切断
8、电头包括时间、地点、消息 来源。电头表明材料真实,报到 及时。 9、导语是第一句,概述了中原 我军解放南阳,指出南阳守敌弃 城南逃的背景、时间。
《新闻两则》参考答案: 一、
1 dí
dāng
jiān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kuì suí jì ng è sà i cuàn
2.①不能。如果去掉“不含”,
意思就成了包括九江在内。 ② “树木”是建立稳固的根据 地;“森林”是扩大了根据地; “生了根”是根据地巩固了; “枝叶茂盛”是赢得人民群众 衷心拥护。体现语言的生动、 形象。

新闻两则课后题 (2)

新闻两则课后题 (2)

新闻两则课后题新冠疫苗全球接种进展情况自从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全球各国纷纷展开了疫苗研发和接种工作。

根据最新的情况,截至目前,全球已经有超过100个国家开始了疫苗接种工作。

接下来,我们将分别对英国和印度两国的疫苗接种进展进行简要介绍。

英国疫苗接种进展英国是全球最早开始大规模疫苗接种的国家之一。

自从去年12月开始接种辉瑞疫苗以来,英国疫苗接种工作进展迅速。

截至目前,英国已经完成了大约8千万剂次的疫苗接种,其中包括辉瑞和阿斯利康两种疫苗。

英国的疫苗接种工作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不仅大幅降低了感染和死亡率,也为英国的经济复苏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据统计,接种疫苗后,英国的感染率和死亡率已经大幅下降。

此外,由于疫苗接种率较高,英国政府已经逐步放松了社交限制措施,人们的生活逐渐恢复正常。

印度疫苗接种进展印度是世界人口第二多的国家,面对疫情的挑战也同样巨大。

然而,印度政府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加速疫苗接种工作。

印度制药企业巴拉特生物技术(Bharat Biotech)研发的科维克斯疫苗是印度主要的疫苗之一。

截至目前,印度已经接种了超过4亿剂次的科维克斯疫苗,覆盖了大约30%的印度人口。

疫苗接种进展较快,有效控制了疫情的蔓延,为印度的社会秩序和经济活动的恢复提供了有力支持。

尽管疫苗接种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印度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由于人口众多,疫苗供应量依然紧张,尤其是对于农村地区和贫困人口来说。

此外,信息传达和接种登记也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加强政府和社会组织之间的合作。

推进全球疫苗公平分配的挑战与现实全球疫苗公平分配一直是一个全球关注的问题。

然而,推进疫苗公平分配面临着一些挑战和现实的限制。

首先,疫苗生产和供应依然不足。

尽管一些国家已经开始大规模接种疫苗,但全球仍然存在疫苗供应紧张的问题。

许多贫穷国家面临着疫苗短缺的困境,无法满足本国人民的需求。

其次,疫苗生产和运输的复杂性也是一个挑战。

疫苗的生产需要大量的经费和技术支持,而疫苗的运输又需要保持低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两则》课后练习题答案
一、阅读新闻,要注意它的六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试分别理清这两篇新闻的六要素。

设题意图是让学生运用新闻六要素知识整体把握两则新闻的内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事件发生的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作战。

经过与结果: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江南岸。

西路军三十五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

东路军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人物:中原我军
时间:1948年11月4日下午
地点:南阳
事件发生的原因:蒋军因全局败坏,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个师的兵力集中于以徐州为中心和以汉口为中心的两个地区。

在我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军配合打击之下,困守南阳的蒋军,不得不被迫弃城南逃。

经过与结果:自去年七月,南阳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大量歼敌,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大了人民武装,彻底孤立了敌人,南阳守敌王凌云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从此河南全境除若干据点外,全部为我解放。

二、阅读新闻,还要注意它的结构的五个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说说《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导语是什么,从哪几方面总领了全文;它的主体部分分几个层次,是怎样衔接在一起的。

本题传授新闻结构知识,要求运用知识,就主要的两点具体分析一则新闻。

其导语是开头两句:“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这一导语从渡江作战兵力、战线(即渡江区域)、战况三个方面总领全文。

主体部分分三个层次,分述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渡江作战情况。

第二层次开头说时间,“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与第一层次开头“二十日夜起”相并列。

第二层末的议论说到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说到督战原因:“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接着以嘲笑汤恩伯的口吻说:“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这一句在二、三层之间起了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

三、朗读两则新闻,然后联系上下文,比较下边每组中的两个句子,说说哪一句好,为什么。

①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越过安庆、芜湖线,到达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共渡过三十万人。

②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提示:注意从词语含义的差异上体会它们不同的表达效果。


①结果就在二十日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②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提示:注意比较语句的感情色彩。


①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

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②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而且扩大了根据地。

我们的根据地不仅巩固了,而且赢得了人民群众衷心的拥护。

(提示:注意从语言的生动形象性上比较。


本题引导学生用比较的方法揣摩遣词造句,三个小题分别从不同角度探究,都作了提示。

宜引导学生细心品味,以增强语感,更好地学习语言。

第一小题,②句好。

“突破”表明有敌军防守,我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破敌阵。

用“越过”表现不出经过战斗。

“渡至”比“到达”含义丰富,有横渡与到达两层意思,且文字简洁有力。

“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时间明确,且含渡江迅疾,作战顺利之意。

用“共”字不能表达这些意思。

第二小题,②句好。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有嘲讽意味,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固性,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倘说“结果就在二十一日那天”,毫无感情色彩,且与上一句“二十一日”重复。

第三小题,①句好。

语言生动形象,森林的形象,枝叶茂盛的形象,生机勃勃,富有气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