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森林昆虫学(本科)》5复习题

合集下载

森林昆虫学(复习)-精共72页文档

森林昆虫学(复习)-精共72页文档
森林昆虫学(复习)-精
6、纪律是自由的第一条件。——黑格 尔 7、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 集体的 动作, 集体的 表情, 集体的 信念。 ——马 卡连柯
8、我们现在必须完全保持党的纪律, 否则一 切都会 陷入污 泥中。 ——马 克思 9、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坊没有水。— —夸美 纽斯
10、一个人应该:活泼而守纪律,天 真而不 幼稚, 勇敢而 鲁莽, 倔强而 有原则 ,热情 而不冲 动,乐 观而不 盲目。 ——马 克思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森林昆虫学复习-文档资料

森林昆虫学复习-文档资料
一类是非生物因素,即气候因素,或称为无机 因素,主要有温度、湿度、降水、光、风、土壤、 地形、人为活动影响等。非密度制约因子
另一类是生物因素,即有机因素,主要包括昆 虫的食物和天敌。密度制约因子
⒈温度、湿度、降雨、光、风和土壤对昆虫 的影响
一、 昆虫对温度的适应范围 昆虫是变温动物,调节体温的能力较差。 在其有效温度范围内, 温度升高可以加
虫龄:从孵化至第1次蜕皮前的幼虫称1龄幼虫,第1 次蜕皮后的幼虫称2龄幼虫,依此类推。
龄期:相邻两次蜕皮所经历的时间。
• 头壳指数:各龄间头壳宽度按一定几何级数 增长,即各龄幼虫的头壳宽度之比为一常数, 即: 上一龄头壳宽/下一龄头壳宽=1.4
化蛹:完全变态的昆虫,幼虫在获取足够营养后 从一个自由活动虫态变为一个不食不动虫态的 过程,又叫化蛹。
–population: 是占有一定的空间的同种个 体的集合。
–community: 占有一定空间,有着相似的自 然资源需求的几个或多个种群的集合体。
–ecosystem:在一特定的区域的一定空间范 围内,所有的生物和非生物要素通过物质循 环和能量、信息流动,相互作用,相互依存 的一个动态系统。
生态环境因素
第二节 昆虫的胚后发育
胚后发育:昆虫自卵内孵出,到成 虫羽化并达到性成熟的整个发 育过程。
孵化:胚胎发育完成后,幼虫突破
卵壳而出的过程。
变态:昆虫在个体发育过程中,
特别是在胚后发育阶段经过的一系 列形态变化,叫变态。
变态类型及其代表科(重点)
幼虫期
蜕皮:昆虫孵化出来后,随着虫体的生 长,经过一定时间,重新形成新表皮 而将旧表皮脱去的过程。
向外分为:角质精层、蜡层和护蜡层3层, n 体色:色素色、结构色和混合色三种。

四川农业大学智慧树知到“林学”《森林昆虫学(本科)》网课测试题答案卷4

四川农业大学智慧树知到“林学”《森林昆虫学(本科)》网课测试题答案卷4

四川农业大学智慧树知到“林学”《森林昆虫学(本科)》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0题)1.()可用于超低容量喷雾A.可湿性粉剂B.油剂C.水溶剂D.可溶性粉剂2.直翅目昆虫中,前足为开掘足的是()昆虫。

A.蟋蟀类B.蝼蛄类C.螽蟖类D.蝗虫3.以下昆虫具有鳞翅的是()A.蝶类B.蝗虫C.天牛D.蝽象E.蛾类4.()是直翅目的昆虫。

A.蝗虫B.天牛C.蝽象D.蟋蟀E.菜粉蝶5.灯光诱杀是利用昆虫的()。

A.趋化性B.群聚性C.趋光性D.“假死”现象6.触角丝状且具腹管的同翅目昆虫是()。

A.叶蝉B.介壳虫C.蚜虫D.木虱7.昆虫触角的主要功能是()。

A.嗅觉B.味觉C.触觉D.防御E.取食8.下列因素中,()与昆虫的滞育关系密切。

A.光的波长B.光的辐射C.光的强度D.光的周期9.下列激素中,()可用于害虫的诱杀。

A.脑激素B.脱皮激素C.保幼激素D.性外激素10.在生产上常用黑光灯诱杀害虫,这是利用()对昆虫的影响。

A.光的波长B.光的强度C.光周期D.光的能量第1卷参考答案一.综合考核1.参考答案:D2.参考答案:B3.参考答案:AE4.参考答案:AD5.参考答案:C6.参考答案:C7.参考答案:AC8.参考答案:D9.参考答案:D10.参考答案:A。

大学《森林昆虫学(本科)》试题

大学《森林昆虫学(本科)》试题

大学《森林昆虫学(本科)》试题一、单选题(75分)1.同翅目昆虫的口器类型为()A.刺吸式B.虹吸式C.舐吸式D.嚼吸式正确答案:A2.胡蜂的蛹为()。

A.被蛹B.围蛹C.离蛹D.未列出正确答案:C3.用性外激素防治害虫,只有对()有效。

A.卵B.幼虫C.蛹D.成虫正确答案:D4.对刺吸式口器的害虫,()的杀虫效果最差。

A.触杀剂B.胃毒剂C.内吸剂D.熏蒸剂正确答案:B5.昆虫体壁的()具鞣化蛋白而赋予体壁“骨骼”的功能。

A.皮细胞层B.内表皮C.外表皮D.上表皮6.具同一有效成分的触杀剂,水溶型的杀虫效果()。

A.比脂溶型好B.比脂溶型差C.与脂溶型相同D.为零7.同蚜虫生活在一起的蚂蚁与蚜虫的关系是()A.捕食与被捕食B.共栖C.共生D.竞争8.下列因素中,()与昆虫的滞育关系密切。

A.光的波长B.光的辐射C.光的强度D.光的周期9.()是角质化的翅。

A.鞘翅B.膜翅C.鳞翅D.复翅10.天牛幼虫属于下列哪一种类型?()A.多足型B.寡足型C.无足型D.以上都不是11.48、金龟子幼虫属于下列哪一种类型?()A.多足型B.寡足型C.无足型D.以上都不是12.下列昆虫中,()有明显的性多型现象。

A.蝶蛾类B.天牛C.叶蜂D.白蚁13.47、蜜蜂的蛹为()A.被蛹B.围蛹C.裸蛹D.上述均不是14.螳螂的前足为()。

A.步行足B.开掘足C.捕捉足D.跳跃足15.昆虫触角的()可以分为若干亚节。

A.柄节B.梗节C.鞭节D.梗节和鞭节二、多选题(25分)16.复翅的主要特征是()。

A.多为长形B.革质化C.角质化D.半透明、可见翅脉E.被毛17.()是害虫的天敌昆虫。

A.象甲B.瓢虫C.猎蝽D.寄蝇E.毒蛾18.下列昆虫中,()可能是刺吸式口器的昆虫。

A.鳞翅目B.同翅目C.膜翅目D.半翅目E.双翅目19.下列害虫中,()是苗圃害虫。

A.地老虎B.蝼蛄C.蟋蟀D.吉丁虫E.叩头甲20.化学防治时,要做到合理用药,就必须()A.选择正确的农药品种及浓度和用量B.选择适宜的防治时机C.注意农药的交替使用和合理混用D.在害虫出现的高峰期施药E.以上都不对。

森林昆虫学复习提纲

森林昆虫学复习提纲

森林昆虫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昆虫;完全变态;不完全变态;具翅胸节;世代;年生活史;滞育;休眠;两性生殖;孤雌生殖;多胚生殖;性二型;性多型;趋性;拟态;性信息素;积温法则;密度制约因子;非密度制约因子;植物检疫;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营林措施防治;害虫综合治理(IPM);次期性害虫;R对策生物;K对策生物;物种;双名法;森林健康。

二、思考题:1.成虫体躯可分为几部分,各部分的功能。

2.昆虫的感觉器官主要有几类,基本结构与功能。

3.触角的基本结构、类型和代表性昆虫种类。

4.单眼和复眼的结构、功能特点、代表性昆虫。

5.咀嚼式、刺吸式、虹吸式口器的结构、食物类型和代表性昆虫。

6.成虫胸部由几部分组成,各自的名称与着生器官。

7.足的基本结构、类型与代表性种类。

8.昆虫翅的来源、基本构造(三缘、三角、四区)。

9.翅脉的来源、种类、翅室、翅连锁器类型及代表性昆虫。

10. 昆虫的分类地位和阶元、昆虫纲分为几个亚纲、多少个目?与林业关系密切的昆虫目的名称。

11.昆虫外生殖器构造,腹部非生殖性附肢种类及其昆虫类群。

12.全变态昆虫幼虫有几种类型,不完全变态昆虫幼虫的类型和名称。

13.蛹的类型及其与变态类型的关系,每种类型的代表性昆虫类群。

14.昆虫个体发育分几个阶段,影响昆虫生长发育主要因子有哪些?15. 苗圃地下害虫常见种类、习性和防治方法。

16. 枝梢害虫常见种类、危害特点和防治方法。

17. 重要的天敌昆虫种类及其主要防治害虫特点18.袋蛾的常见种类、习性、防治方法。

19.美国白蛾分类地位、危害特点与防治方法。

20.天牛的主要种类、习性与防治方法。

21.白蚁的常见种类、习性与防治方法。

22. 重要的外来有害生物、危害与控制23.种实害虫常见种类、习性和防治方法。

1。

北林森林昆虫学复习题

北林森林昆虫学复习题

复习总要求1.了解建立在生态学基础上的森林害虫防治原理(策略和方法);2.识别和鉴定森林昆虫危害的一般类型;3.鉴别常见的森林昆虫类群和代表性种类;4.了解最常见最重要的森林昆虫的生活史、发生特点、危害及防治策略与方法;5.掌握重要森林昆虫类群(种类)及其控制思路与技术。

复习思考题1.★我国森林害虫发生与危害的概况、发生趋势?森林害虫发生严重的主要原因?2.★森林害虫(有害生物)主要控制策略的演变过程与主要内涵?3.如何理解与体会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方针从“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到“预防为主,科学治理,依法监管,强化责任”再到“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

4.★森林害虫的监测与预警的重要性和主要途径?5.★森林害虫生态调控的基本思想?与农业和卫生害虫相比,进行森林害虫生态调控的优势与劣势?6.我国重要林业外来害虫有哪些?其主要分布区有哪些?与本土害虫比较,控制策略上有哪些特点?7.如何理解营林措施是森林害虫防治工作的基础?8.★如何协调森林害虫防治工作中的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等多种措施?9.现代生物技术在森林害虫防治中的应用前景?10.地下害虫的发生有哪些特点?包括哪些主要类群?11.蝼蛄类、地老虎类、蛴螬类、金针虫类害虫有哪些主要习性,如何根据其习性进行针对性的防治?12.★为什么说监测与预警是食叶害虫防治的前提?监测与预警有哪些主要途径和方法?13.食叶害虫的大发生分哪几个阶段?造成食叶害虫间歇性大发生的原因是什么?14.按分类单元划分,食叶害虫主要有哪几大类?其发生、危害及防治有何特点?15.我国的主要松毛虫有哪些种类?从一年发生的世代数和越冬场所看,从南到北有何规律?举例说明。

16.简要说明松毛虫类害虫的控制策略与主要技术。

17.按分类单元划分,林木蛀干害虫主要有哪几大类?与食叶害虫相比,其发生、危害及防治上有何不同特点?18.我国危害林木的主要天牛种类有哪些?说明其控制策略与主要技术。

森林昆虫学考试

森林昆虫学考试

1.植物性农药:用植物产品制造的农药,其中所含有效成分为天然有机化合物2.幼体生殖:少数昆虫在幼虫期就能进行生3.羽化:不完全变态的老熟若虫和完全变态的蛹脱皮后都变为成虫,这个过程成为羽化4.生物防治:是利用某些生物或生物的代谢产物,以防治害虫的方法5.种:是能够相互配育的自然种群的类群。

6.植物检疫:又称法规防治,是根据国家法令设立专门机构,对森林植物及其产品实行检验和处理,严禁危险性病虫机器杂草的输入、传出和传播,严格封锁和就地消灭,新发现的检疫性病虫、杂草7.多型现象:指昆虫不只在雌雄个体上差异,而且在同一性别内形态也分几种类型8.专性(经常性)孤雌生殖:受精卵发育成雌虫,非受精卵发育成雄虫的生殖方式。

兼性(偶发性)孤雌生殖:在正常情况下进行两性生殖,偶尔也有不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现象周期性孤雌生殖:在年生活史中孤雌生殖和两性生殖随季节的变化而交替进行的繁殖方式9.性二型:同种昆虫除雌雄性器官的差异外,在个体大小、体型、体色等差异10.有效积温法则:昆虫在一定的有效温度范围内完成一定的发育阶段,需要一定的温度积累,即发育时间和该时间温度的乘积是一个常数11.滞育:昆虫在不良环境条件下还远未到来之前就进入停育期的这种状态12.多胚生殖:一个成熟的卵发育为2个或多个新个体的生殖方式13.生态对策:森林昆虫种群由于生境不同,各种群世代存活率变化大,这种变化是对环境特有的适应性及死亡年龄分布特征的反映,是在该生境下求取生存的一种对策14.渐变态:幼虫与成虫形态相似、生活习性相同,仅性未成熟,翅成翅芽状,其幼虫称为若虫半变态:近似渐变态,成虫陆生,但幼虫水生,具直肠鳃等临时器官这种幼虫称稚虫过渐变态:在幼虫至成虫期有一个不食不动的类似蛹期的静止时期即前蛹期。

15.全变态:幼虫和成虫在外部形态、内部构造、生活习性上均不相同。

16.卵胎生:有些昆虫的卵在母体内发育成熟并孵化,母体直接产下幼体的繁殖方式17.世代:一个新个体从离开母体到发育成性成熟产生后代为止的个体发育史。

森林昆虫学复习题

森林昆虫学复习题

森林昆虫学复习题一、课后复习思考题第一章昆虫的形态与器官系统1、昆虫纲的共同特性有哪些?2、咀嚼式口器的基本构造?与之相比刺吸式口器发生了哪些变化?它们与被害状和防治有何关系?3、触角的基本构造与功能?举例说明昆虫的触角有哪些类型?4、翅的构造如何?举例说明昆虫的翅有哪些类型?5、胸足的构造如何?举例说明昆虫的胸足有哪些类型?6、昆虫主要有哪些内部器官系统?其功能是什么?了解其结构和功能对害虫的防治有何指导意义?第二章昆虫生物学1、如何理解昆虫生殖方式的多样性。

2、根据变态类型,说明昆虫的生长发育过程。

3、说明昆虫的行为习性与适应、进化的关系。

4、如何利用昆虫的生物学习性进行害虫防治和益虫利用。

第三章昆虫分类学1、昆虫分类的主要阶元有哪些?举例说明。

2、何谓双名法和三名法?举例说明。

3、昆虫纲中哪些目与林业生产关系较大?试举10种重要林业害虫,说明其所属的目名及科名。

4、区分下列各组昆虫或螨:蟋蟀与螽澌;蚜虫与球蚜;叶虫与瓢虫;吉丁虫与叩甲;丽金龟与鳃金龟;毒蛾与灯蛾;尺蛾与螟蛾;粉蝶与蛱蝶;姬蜂与茧蜂;叶螨与瘿螨。

第四章昆虫生态学1、如何理解环境因子对昆虫个体和种群的综合作用?2、试述昆虫种群动态研究在害虫控制中的地位。

3、如何理解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功能?4、评述并展望害虫预测预报的方法和技术。

5、应用昆虫地理分布的理论,阐述我国应如何防控重大危险性森林害虫。

第五章害虫管理的策略及技术方法1、昆虫管理主要经历哪几个主要阶段?各种策略的主要含义是什么?2、害虫的种群数量调节主要有哪些技术方法?3、生态对策的类型及特征是什么?4、何谓经济危害水平、经济阈限和一般平衡位置?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昆虫可分为哪几大类?5、系统分析的概念、方法及步骤是什么?6、论述专家系统的特点及其应用。

第六章苗圃及根部害虫1、地下害虫的主要类群和重要种类有哪些?2、地下害虫的发生危害特点与土壤条件的关系?苗圃地如何进行处理防治地下害虫?3、蝼蛄、地老虎、金龟类有哪些主要习性,如何根据其习性进行防治?第七章顶芽及枝梢害虫1、林木刺吸性和钻蛀类枝梢害虫主要有哪些类群?其危害状表现为哪些形式?2、蚧虫的个体发育史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实施化学防治主要在1龄若虫期?3、蚜虫的年生活史有哪些类型?其区别是什么?4、刺吸类害虫中哪些是森林植物检疫对象?如何识别并进行防治?5、常见的螟蛾及卷蛾类害虫有哪几种?如何进行防治?第八章食叶害虫1、食叶害虫的大发生分哪几个阶段?造成食叶害虫间歇性大发生的原因是什么?2、食叶害虫主要有哪几大类?其发生、危害及防治有何特点?3、蛾类食叶害虫的测报主要有哪些方法?第九章蛀干害虫1、林木蛀干害虫主要有哪几大类?与食叶害虫相比,蛀干害虫的发生、危害及防治上有何不同特点?2、何谓次期性害虫?造成次期害虫发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林木蛀干害虫中哪些是国内森林植物检疫对象?每类各举一例说明其识别特征、生活史及习性和防治要点。

森昆试题库

森昆试题库

森林昆虫学试卷库(一)答案一、名词解释:(24分)胚后发育:昆虫自卵内孵出,到成虫羽化并达到性成熟为止的整个发育过程,称为胚后发育。

稚虫:幼虫与成虫形态不相似,生活环境、习性也不相同,一般幼虫水生,成虫陆生,“稚虫”,如:蜻蜓。

多型现象:指昆虫不只在雌雄个体上差异,而且在同一性别内形态也分几种类型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法是利用某些生物或生物的代谢产物以防治害虫的方法。

双名法:属名、种名、命名人的姓氏或缩写。

孤雌生殖:不经两性交配即产生新个体,或虽经两性交配,但其卵未受精,产下的不受精卵仍能发育为新个体。

发育起点温度;各种昆虫的生长、发育、繁殖对温度都有一定的要求,在温带地区开始生长发育的温度称为发育起点温度,拟态:一种动物"模拟"其它生物的姿态,得以保护自己的现象,称为拟态二、问答题:(每题32分)1 何谓脉序?鳞翅目的脉序有何特点?鳞翅目经常用于目下分类的脉序有哪些?脉序指翅脉在翅面上的分布型和数目。

鳞翅目的翅脉接近标准模式脉序,纵脉包括前缘脉,亚前缘脉、径脉、中脉、肘脉、臀脉和轭脉;横脉包括肩横脉、径横脉、分横脉、径中横脉、中横脉、中肘横脉。

经常用于目以下分类的脉序有径脉、中脉、肘脉、臀脉、轭脉、肩横脉、径横脉、分横脉等。

2 昆虫内激素和外激素有何异同点?3 影响昆虫生长发育的环境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在昆虫生长发育中是如何起作用的?(一)温度温度是气象因子中对昆虫影响最显著的一个因子。

昆虫是变温动物,在生理上缺乏调节体温的机能,其体温基本取决于周围环境的温度的变化,因此它们的新陈代谢强弱和生命活动,在极大程度上受外界温度的支配,昆虫的发育进度及世代的多少都受温度的影响。

温度不仅直接影响昆虫,而且对昆虫的天敌和食料痛痒有很大的影响,从而间接影响昆虫的分布和数量变化。

(二)湿度湿度问题从广义的范围来说,就是水的问题,水是一切生理化学反应的介质,是一切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内在条件。

昆虫经常从环境中获得水分,又经常失去水分,如水分蒸发和湿度关系密切。

森林昆虫学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森林昆虫学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森林昆虫2 答案一、名词解释(8*2)1、孤雌生殖:雌虫产生的受精卵不经过受精直接发育成新个体的现象。

2、多型现象:同种昆虫同一性别的个体间在大小、颜色、结构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现象称为多型现象。

3、世代交替:有些多化性昆虫在1 年中的若干世代间生殖方式甚至生活习性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常以两性世代与孤雌生殖世代交替,这种现象称世代交替。

4、滞育:某些昆虫在不良环境到来之前,已经进入停育状态。

即使不良环境条件消除后昆虫也不能马上能恢复生长发育的生命活动停滞现象。

必须经过一定阶段(或给它适当的刺激)才能打破停育状态。

5、经济阈值:为防止害虫达到危害水平需要防治的害虫种群密度。

6、模式标本:第一发表新种时所依据的标本。

7、变态:昆虫的个体发育过程中。

特别是在胚后发育段要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形态变化、内部结构变化等),这种变化现象叫变态。

8、龄期:相邻两次脱皮所经历的时间称龄期。

二、填空(35 分)1、蝗虫口器由上颚、上唇、下颚、下唇、舌 5 部件构成。

2、蝉属同目,蝽象属半_目,天牛属鞘目,白蚁属等目,蝼蛄属于直翅目。

3、消化道一般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3 部分。

其中嗉囊属于前、胃盲囊属于中。

4、昆虫的食性按食物的性质可分为植食性、肉食性、杂食性、腐食性四类。

5、根据蛹壳、附肢、翅与身体主体的接触情况,将昆虫的蛹分为3 类:离蛹、围蛹、被蛹。

6、昆虫体躯分为头、胸、腹 3 体段,对应功能分别为感觉和取食、运动、代谢和生殖。

7、不完全变态昆虫在发育的过程中经历的虫态分别为:卵、若虫、成虫。

8、根据昆虫对温度条件的适应性,可划分为致死高温区、亚致死高温区、适温区、亚致死低温区、致死低温区五个温区。

9、天牛的触角为:丝状;蝶类的触角为:棒状;三、简答题(24 分)1、简述昆虫纲的特征。

一、体躯左右对称,由一系列含有几丁质外壳的体节组成,相邻的节间,以带有一定塑性的节间膜相连。

整个体躯,可以明显的区分为头、胸、腹3 个体段。

《森林昆虫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森林昆虫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森林昆虫学复习题(课程代码232307)一、名词解释题1、两性生殖与孤雌生殖两性生殖:是指需要经过雌雄交配、受精,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孤雌生殖:又称单性生殖或女性生殖,是指不经雌雄交配(或需经交配),卵不受精就能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2、完全变态与不完全变态完全变态:个体发育史包括卵、幼虫、蛹、成虫四个虫态;其幼虫和成虫之间不仅外部形态和内部器官迥然不同,且生活习性也常常不同。

不完全变态:个体发育只经历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无蛹期;成虫特征随幼虫的生长发育逐步显现。

3、积温与有效积温生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须从外界摄取一定的热量,其完成某一发育阶段所需的总热量,称为积温。

积温是一常数。

表达式为NT=K。

一切生物(包括昆虫)只有在发育起点温度以上才能开始发育。

因此只有在发育起点以上的温度才是有效温度。

生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完成某一发育阶段所摄取的总热量应是有效温度的总和,称为有效积温。

表达式为N(T-C)=K4、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生物防治是指利用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来控制害虫种群,使其不能造成损失的方法。

化学防治是用农药防治害虫、病菌、线虫、螨类、杂草及其它有害生物的一种方法。

5、趋光性与趋化性趋光性:昆虫视觉器官对光的刺激所产生的向着光源或背离光源的反应。

趋化性:是通过嗅觉器官对化学物质的刺激产生的向性反应。

6、周期性孤雌生殖与偶发性孤雌生殖周期性孤雌生殖:是指孤雌生殖和两性生殖随季节的变迁交替进行,亦称“异态交替”。

偶发性孤雌生殖:指在正常情况下行两性生殖,但由于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偶尔可能出现未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现象。

7、性二型与性多型不同性别的同种个体间除了第一性征外,还有其它形态和习性差异,这种现象叫性二型。

性多型是指同一性别的个体存在形态和习性上差异,可分为多个类型。

8、补充营养与恢复营养补充营养:成虫期为了生殖细胞发育成熟而进行的营养活动。

恢复营养:有的昆虫能反复进行补充营养,每补充营养一次就有一批卵发育成熟而产出,这种特殊的补充营养称为恢复营养。

森林昆虫学复习

森林昆虫学复习

森林昆虫学一、名词解释:昆虫:节肢动物的一纲,身体分头、胸、腹三部。

头部有触角、眼、口器等。

胸部有足三对,翅膀两对或一对,也有没翅膀的。

腹部有节,两侧有气孔,是呼吸器官。

多数昆虫都经过卵、幼虫、蛹、成虫等发育阶段。

如蜜蜂、蚊、蝇、跳蚤、蝗虫、蚜虫等。

完全变态:昆虫一生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不同的虫态,为有翅亚纲内翅部昆虫所具有。

不完全变态:又称直接变态,只经过卵期、幼期、成虫期3个阶段,翅在幼期的体外发育,成虫的特征随着幼期虫态的生长发育逐步显现,为有翅亚纲外翅部除蜉蝣目以外的昆虫所有。

具翅胸节:在有翅昆虫中,前胸无翅,所以构造上与中、后胸也不同,特称其为“非具翅胸节”,而中、后胸称为“具翅胸节”。

世代:昆虫自卵或若虫,从离开母体开始到性成熟并能产生后代为止称为一个世代。

年生活史:昆虫在一年中的生活史称为年生活史或生活年史。

滞育:当遇到不良环境条件时,昆虫由遗传性决定的、同时也是各种环境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受体内激素调控的生命活动出现的停滞现象。

昆虫一旦进入滞育,即使给予适宜的环境条件也不能立即恢复发育,需经过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刺激才能解除滞育。

休眠:由不良环境条件直接引起的生命活动出现停滞,当不良环境条件消除后能马上恢复生长发育的生命现象。

两性生殖:昆虫经过雌雄两性交配,雄性个体产生的精子与雌性个体产生的卵子结合之后,方能正常发育为新个体。

孤雌生殖:也称单性生殖,指卵不经过受精也能发育成正常的新个体。

一般分为偶发性孤雌生殖、常发性孤雌生殖和周期性孤雌生殖。

多胚生殖:一个卵内可产生两个或多个胚胎,并能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性二型:同种的雌、雄两性除生殖器官以外的其他外部形态如大小、颜色、翅的有无、结构等的差异,即第二性征。

性多型:同种昆虫同一性别的个体间在大小、颜色、结构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甚至行为、功能不同的现象称为性多型。

趋性:昆虫对某种刺激源表现出趋向或躲避的行为。

拟态:一种生物模拟另一种生物或模拟环境中的其他物体从而获得好处的现象叫拟态或生物学拟态。

(完整版)森林昆虫学答案

(完整版)森林昆虫学答案

森林昆虫2答案一、名词解释(8*2)1、孤雌生殖:雌虫产生的受精卵不经过受精直接发育成新个体的现象。

2、多型现象:同种昆虫同一性别的个体间在大小、颜色、结构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现象称为多型现象。

3、世代交替:有些多化性昆虫在1年中的若干世代间生殖方式甚至生活习性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常以两性世代与孤雌生殖世代交替,这种现象称世代交替。

4、滞育:某些昆虫在不良环境到来之前,已经进入停育状态.即使不良环境条件消除后昆虫也不能马上能恢复生长发育的生命活动停滞现象。

必须经过一定阶段(或给它适当的刺激)才能打破停育状态.5、经济阈值:为防止害虫达到危害水平需要防治的害虫种群密度。

6、模式标本:第一发表新种时所依据的标本。

7、变态:昆虫的个体发育过程中。

特别是在胚后发育段要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形态变化、内部结构变化等),这种变化现象叫变态。

8、龄期:相邻两次脱皮所经历的时间称龄期.二、填空(35分)1、蝗虫口器由上颚、上唇、下颚、下唇、舌5部件构成。

2、蝉属____同__ 目,蝽象属____半_目,天牛属_____鞘目,白蚁属___等___目,蝼蛄属于直翅目。

3、消化道一般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3部分。

其中嗉囊属于前、胃盲囊属于中.4、昆虫的食性按食物的性质可分为植食性、肉食性、杂食性、腐食性四类。

5、根据蛹壳、附肢、翅与身体主体的接触情况,将昆虫的蛹分为3类:离蛹、围蛹、被蛹。

6、昆虫体躯分为头、胸、腹 3体段,对应功能分别为感觉和取食、运动、代谢和生殖。

7、不完全变态昆虫在发育的过程中经历的虫态分别为:卵、若虫、成虫。

8、根据昆虫对温度条件的适应性,可划分为致死高温区、亚致死高温区、适温区、亚致死低温区、致死低温区五个温区.9、天牛的触角为:丝状 ;蝶类的触角为: 棒状;三、简答题(24分)1、简述昆虫纲的特征。

一、体躯左右对称,由一系列含有几丁质外壳的体节组成,相邻的节间,以带有一定塑性的节间膜相连.整个体躯,可以明显的区分为头、胸、腹3个体段。

森林昆虫学_复习题_fxt232307_1606(内后面附带有答案)

森林昆虫学_复习题_fxt232307_1606(内后面附带有答案)

森林昆虫学复习题(课程代码232307)一、名词解释题1、两性生殖与孤雌生殖两性生殖:是指需要经过雌雄交配、受精,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孤雌生殖:又称单性生殖或女性生殖,是指不经雌雄交配(或需经交配),卵不受精就能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2、完全变态与不完全变态完全变态:个体发育史包括卵、幼虫、蛹、成虫四个虫态;其幼虫和成虫之间不仅外部形态和内部器官迥然不同,且生活习性也常常不同。

不完全变态:个体发育只经历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无蛹期;成虫特征随幼虫的生长发育逐步显现。

3、积温与有效积温生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须从外界摄取一定的热量,其完成某一发育阶段所需的总热量,称为积温。

积温是一常数。

表达式为NT=K。

一切生物(包括昆虫)只有在发育起点温度以上才能开始发育。

因此只有在发育起点以上的温度才是有效温度。

生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完成某一发育阶段所摄取的总热量应是有效温度的总和,称为有效积温。

表达式为N(T-C)=K4、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生物防治是指利用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来控制害虫种群,使其不能造成损失的方法。

化学防治是用农药防治害虫、病菌、线虫、螨类、杂草及其它有害生物的一种方法。

5、趋光性与趋化性趋光性:昆虫视觉器官对光的刺激所产生的向着光源或背离光源的反应。

趋化性:是通过嗅觉器官对化学物质的刺激产生的向性反应。

6、周期性孤雌生殖与偶发性孤雌生殖周期性孤雌生殖:是指孤雌生殖和两性生殖随季节的变迁交替进行,亦称“异态交替”。

偶发性孤雌生殖:指在正常情况下行两性生殖,但由于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偶尔可能出现未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现象。

1/ 10。

森林昆虫学-试题及答案

森林昆虫学-试题及答案

森林昆虫学-试题及答案1、侵染性病害答案:侵染性病害—由致病生物引起的植物病害叫做侵染性病害,该类病害具有传染性,又称为传染性病害。

2、症状答案:植物感病后,外部形态上所表现出的不正常的变化。

3、子实体答案:真菌产生孢子的结构。

4、专性寄生答案:病原物既能营寄生生活,又能营腐生生活5、单循环病害答案:只有初侵染没有再侵染的植物病害。

6、生活史答案:又称为钝化温度,把病毒汁液放在不同温度下处理10分钟,在10分钟内使病毒失去侵染力的最低温度。

7、全寄生种子植物答案:寄生性种子植物有叶绿素,能够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但缺少根,靠吸盘与植物的导管相连,从寄主上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8、系统侵染答案:病原物侵入寄主后,其扩展范围较大,可沿着维管束蔓延到整个植株,形成系统症状。

9、病程答案:病原物侵入寄主引起发病的过程。

10、趋光性答案: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病害在植物群体中大量而严重的发生,对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

11、经济阂值答案:经济阈值意为防止有害生物发生量超过经济受害水平应采取防治措施时的有害生物发生量(病情指数或害虫密度),又称防治指标12、侵染循环答案:指从前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

13、世代重叠答案:一年发生多的昆虫,由于成虫和产卵期先后不一,同一时期内有不同世代的不同虫态存在,而呈现“世代同堂”的现象。

14、食物链和食物网答案: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以食物联系起来的链锁关系15、多胚生殖答案:一个成熟的卵可以发育成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体的生殖方式。

16、积温答案:正作物生长期间日平均气温的总和,称为积温。

17、蜕皮答案:蜕去表面皮层代之以新的皮层的过程18、寄生答案:一种生物体依附在另一生物体中以求供给养料、提供保护或进行繁衍等而得以生存19、园林植物主要叶部病害有霜霉病、白粉病、锈病、炭疽病、叶斑病等。

答案:正确20、兰花炭疽病只发生在我国的广东地区。

答案:错误21、柑橘溃疡病的病原是柑橘极毛杆菌。

森林昆虫学复习题答案

森林昆虫学复习题答案

森林昆虫学复习题答案一、选择题1. 森林昆虫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什么?A. 森林中的鸟类B. 森林中的昆虫C. 森林中的哺乳动物D. 森林中的爬行动物答案:B2. 以下哪项不是森林昆虫的主要危害?A. 破坏植物组织B. 传播植物病害C. 促进植物生长D. 影响植物繁殖答案:C3. 森林昆虫的生命周期通常包括哪些阶段?A. 卵、幼虫、蛹、成虫B. 卵、若虫、蛹、成虫C. 卵、幼虫、成虫D. 卵、蛹、成虫答案:A4. 森林昆虫的防治方法中,哪种方法属于生物防治?A. 使用化学农药B. 引入天敌C. 物理捕捉D. 人工清除答案:B5. 森林昆虫的分类依据通常包括哪些方面?A. 形态特征B. 生活习性C. 地理分布D. 所有上述选项答案:D二、填空题1. 森林昆虫学是研究森林中昆虫的种类、习性、生态关系及其与森林生态系统相互影响的科学。

2. 森林昆虫的繁殖能力通常很强,它们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__等方式进行繁殖。

答案:产卵、分裂3. 森林昆虫的食性可以分为植食性、肉食性和杂食性,其中_________是森林昆虫中最常见的食性。

答案:植食性4. 森林昆虫的防治策略应该以_________为主,辅以_________和_________等方法。

答案:预防、生物防治、化学防治5. 森林昆虫的分类不仅有助于了解其生物学特性,还对_________和_________具有重要意义。

答案:害虫管理、生态保护三、简答题1. 简述森林昆虫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答案:森林昆虫在森林生态系统中扮演着多种角色,包括作为食物链中的消费者、分解者以及传播花粉和种子等。

它们通过取食植物、捕食其他昆虫或分解有机物质,促进了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对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2. 描述森林昆虫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答案:森林昆虫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涵盖了森林昆虫的种类鉴定、生物学特性、生态习性、分布规律、与环境的关系、害虫发生规律以及防治策略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森林昆虫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题
1、两性生殖与孤雌生殖
两性生殖:是指需要经过雌雄交配、受精,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孤雌生殖:又称单性生殖或女性生殖,是指不经雌雄交配(或需经交配),卵不受精就能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2、完全变态与不完全变态
完全变态:个体发育史包括卵、幼虫、蛹、成虫四个虫态;其幼虫和成虫之间不仅外部形态和内部器官迥然不同,且生活习性也常常不同。

不完全变态:个体发育只经历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无蛹期;成虫特征随幼虫的生长发育逐步显现。

3、积温与有效积温
生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须从外界摄取一定的热量,其完成某一发育阶段所需的总热量,称为积温。

积温是一常数。

表达式为NT=K。

一切生物(包括昆虫)只有在发育起点温度以上才能开始发育。

因此只有在发育起点以上的温度才是有效温度。

生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完成某一发育阶段所摄取的总热量应是有效温度的总和,称为有效积温。

表达式为N(T-C)=K
4、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
生物防治是指利用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来控制害虫种群,使其不能造成损失的方法。

化学防治是用农药防治害虫、病菌、线虫、螨类、杂草及其它有害生物的一种方法。

5、趋光性与趋化性
趋光性:昆虫视觉器官对光的刺激所产生的向着光源或背离光源的反应。

趋化性:是通过嗅觉器官对化学物质的刺激产生的向性反应。

6、周期性孤雌生殖与偶发性孤雌生殖
周期性孤雌生殖:是指孤雌生殖和两性生殖随季节的变迁交替进行,亦称“异态交替”。

偶发性孤雌生殖:指在正常情况下行两性生殖,但由于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偶尔可能出现未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现象。

7、性二型与性多型
不同性别的同种个体间除了第一性征外,还有其它形态和习性差异,这种现象叫性
二型。

性多型是指同一性别的个体存在形态和习性上差异,可分为多个类型。

8、补充营养与恢复营养
补充营养:成虫期为了生殖细胞发育成熟而进行的营养活动。

恢复营养:有的昆虫能反复进行补充营养,每补充营养一次就有一批卵发育成熟而产出,这种特殊的补充营养称为恢复营养。

9、孵化与羽化
昆虫卵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开始发育,完成胚胎发育后,新的幼体破卵而出的过程就叫孵化。

成虫从它的前一个虫态脱皮而出的过程叫羽化。

10、拟态与保护色
拟态:是昆虫“模仿”环境其它动、植物的形态,从而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的现象。

保护色:指昆虫具有同生境中的背景相似的颜色,有利于躲避捕获食者的视线而保护自己。

11、卵生与伪胎生
绝大多数昆虫以产卵的形式繁殖后代,称为卵生;
也有一些昆虫可以从母体直接产生出幼虫或若虫,这种生殖方式称为伪胎生。

12、保护色与警戒色
保护色指昆虫具有同生境中的背景相似的颜色,有利于躲避捕获食者的视线而保护自己。

警戒色者则是指昆虫具有与背景成鲜明对比的颜色,在受到袭击时,突然展现出来,以吓退捕食者而逃生。

13、世代与世代周期
一个新个体(卵或幼虫)从离开母体到发育至性成熟产生后代为止的个体发育史,称为1个世代;
完成1个世代所需的时间称为1个世代周期。

14、脱皮与变态
昆虫体壁的表皮不能随虫体的生长而增大,所以虫体生长到一定的程度必须形在成较为宽大的新表皮而将旧表皮脱去才能继续生长,这种现象叫脱皮。

变态:昆虫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从幼虫孵化出来到变成成虫,要经历一系列内部构造、外部形态和生活习性上的变化,这种现象称为变态。

15、林业技术防治与物理机械防治
林业技术防治是指通过一系列的生产管理技术措施,有目的地创造有利于植物良好生长,而不利于害虫发生的环境条件,从而根本上抑制害虫的发生和危害。

利用简单工具以及光、温度、湿度、热、电、辐射等来防治害虫的方法,统称为物理机械防治方法。

二、判断题(正确的填“T”,错误的填“F”)
1、昆虫的体躯一般都明显地分为头、胸、腹三个体段。

(T )
2、昆虫的主要生殖方式是两性生殖和卵生。

(T )
3、昆虫的体壁具有亲脂性和不透水性,这主要是由蜡层分子的定向排列决定的。

(T )
4、在害虫化学防治中,为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一般选在害虫出现的高峰期施药。

(F )
5、昆虫的触角是重要的触觉和嗅觉器官。

(T )
6、昆虫的生殖方式多样,其中两性生殖、卵生和单胚生殖是主要的生殖方式。

(T )
7、昆虫的体壁是昆虫的外骨骼,具有坚硬性、延展性和不透水性。

(T )
8、化学防治中,可湿性粉剂不能兑水喷雾。

(F )
9、幼虫期是昆虫取食生长的关键时期,但昆虫的体壁却不能随昆虫体积的增长而增长。

(T )
10、可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进行灯光诱杀。

(T )
三、单项选择题
1、同翅目昆虫的口器类型为(A )
A.刺吸式
B.虹吸式
C.舐吸式
D.嚼吸式
2、金龟子幼虫属于下列哪一种类型?(B )
A多足型B寡足型C无足型D以上都不是
3、利用性外激素防治害虫,只有在害虫的(D )期有效。

A.卵
B.幼虫
C.蛹
D.成虫
4、螳螂的前足为(C )
A.步行足
B.开掘足
C.捕捉足
D.跳跃足
5、松毛虫的蛹为(A )
A.被蛹
B.围蛹
C.裸蛹
D.上述均不是
6、天牛幼虫属于下列哪一种类型?(B )
A多足型B寡足型C无足型D以上都不是
7、半翅目昆虫的口器类型为(A )
A.刺吸式
B.虹吸式
C.舐吸式
D.嚼吸式
8、蝶蛾类幼虫属于下列哪一种类型?(A )
A多足型B寡足型C无足型D以上都不是
9、昆虫的体壁,不具有(A)
A.亲水性
B.亲脂性
C.延展性
D.不透水性
10、蝗虫的后足为(D)
A.步行足
B.开掘足
C.捕捉足
D.跳跃足
四、多项选择题
1、昆虫的触角由(ABC)构成
A.柄节
B.梗节
C.鞭节
D.胫节 E 基节
2、昆虫胸足一般由(ABCDE)组成
A.基节
B.转节
C.腿节
D.胫节E跗节
3、昆虫的体壁可以分为几个层次(ABC)
A.表皮层
B.皮细胞层
C.底膜
D.蜡层E护蜡层
4、咀嚼式口器由(ABCDE)构成
A.上唇
B.下唇
C.上颚
D.下颚 E 舌
5、下列层次中,哪些位于昆虫体壁的表皮层(ABC)
A.上表皮
B.外表皮
C.内表皮
D.皮细胞层E底膜
6、物理机械防治的具体措施包括(ABC)
A.人工捕杀
B.灯光诱杀
C.高温杀虫
D.辐射不育治虫E选择抗虫性的植物繁殖材料
7、鞘翅目昆虫的主要特征有(ACD)
A.体壁坚硬
B.前后翅均鞘翅
C.前翅为鞘翅,后翅为膜翅
D.咀嚼式口器E不完全变态
8、下列防治方法中,属于林业技术防治的有(CDE)
A.利用寄生蜂防治天牛
B.利用白僵菌或绿僵菌防治金龟
C.剪除虫枝
D.选择抗虫品种E适地适树,合理配置森林植物
9、生物防治的优点有(BCD)
A.速效差
B.持效性好
C.不污染环境
D.对植物、天敌及人畜安全E价格便宜
10、昆虫体壁的表皮层包括上表皮、外表皮和内表皮三个层次,其中上表皮最薄、
结构也最复杂,下列结构中,哪些位于昆虫的上表皮(ABCE)
A.护蜡层
B.蜡层
C.角质精层
D.皮细胞层E多元酚层
五、简答题
1、昆虫纲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案要点及评分标准:(1)体躯分头、胸、腹三个体段;(2)头部是取食和感觉中心,具有口器、触角,通常还有单眼和复眼;(3)胸部是运动中心,具3对足,通常还有2对翅;(4)腹部是内脏和生殖中心,内有大部分内脏器官和生殖系统,腹末具外生殖器;(5)具变态现象。

2、昆虫有哪些主要的行为和习性?
答案要点及评分标准:
(1)简单反射;
(2)趋性:包括趋光性、趋化性、趋湿性、趋热性等;
(3)本能;
(4)群集:分临时性群集和永久性群集;
(5)生活节律:活动昼夜节律、季节节律及迁飞节律等;
(6)拟态;
(7)保护色和警戒色
3、森林害虫的防治方法包括哪些?
答案要点及评分标准:
(1)植物检疫
(2)林业技术防治
(3)物理机械防治
(4)生物防治
(5)化学防治
六、论述题
以自己熟悉的森林害虫为例,依据其生物学特性拟定该种害虫的防治方案。

答案要点及评分标准:(1)阐明所列举的害虫的生物学特性,包括其行为活动习性、发生规律;(2)拟订所列举害虫的防治方案,包括林业技术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及化学防治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