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脾肾对糖尿病的影响

合集下载

从中医角度看糖病人如何调理脾肾

从中医角度看糖病人如何调理脾肾

从中医角度看糖病人如何调理脾肾从中医角度看糖尿病人如何调理脾肾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功能障碍导致的代谢性疾病。

中医认为,糖尿病主要与脾胃虚弱、肾气虚损有关。

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调理脾肾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中医的角度探讨糖尿病人如何调理脾肾。

一、糖尿病与脾肾的关系中医认为,脾主运化水湿,主要功能是将进入体内的水湿运化成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

如果脾虚,则运化功能受损,导致体内湿气积聚。

肾主津液代谢,主要功能是排除体内的废物和毒素。

如果肾虚,则体内废物排泄不畅,导致湿气滞留。

脾虚与肾虚的共同作用会导致体内水湿聚积,进而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和代谢,形成糖尿病。

二、调理脾肾的中医方法1. 调理脾气:中医认为,脾主运化,宜养脾气。

饮食宜健脾化湿,避免过食油腻、生冷、辛辣等食物,多食用易消化、温热的食物,如山药、红薯、鸡肉等。

此外,适当进行运动有助于增强脾气功能。

2. 补肾固本:中医认为,肾主生殖和水液代谢,肾虚则可导致湿气滞留。

因此,调理肾气十分重要。

常用的中药有枸杞子、菟丝子、肉苁蓉等,可以煮汤或煮粥食用。

此外,中医强调养生,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避免过度劳累,有助于调理肾气。

3. 针灸和推拿疗法:中医针灸和推拿疗法对调理脾肾功能也有显著效果。

通过刺激穴位和按摩可以调整脾肾功能,促进气血的流通和代谢。

4. 中医草药调理:中医草药是调理脾肾的有效方法之一。

常用的中药有黄精、党参、熟地黄等,可以煎汤或配制成药膳进行调理。

三、饮食调理注意事项1. 控制食物摄入:糖尿病患者饮食要低糖、低脂,限制糖类、油脂和高热量食物的摄入,保持适当的体重。

多食用粗粮、杂粮,避免过量摄入饱和脂肪酸。

2. 合理搭配饮食:饮食应均衡,合理搭配主食、蔬菜、水果和蛋白质食物。

适量增加蔬菜、水果和纤维素的摄入有助于调理脾肾功能。

3. 定时定量进食:固定的饮食时间和定量的进食可以帮助身体更好地消化吸收和代谢食物,有助于调理脾胃功能。

重新认识“糖尿病”,一文了解:肝脏和胰腺是如何影响血糖水平的

重新认识“糖尿病”,一文了解:肝脏和胰腺是如何影响血糖水平的

重新认识“糖尿病”,一文了解:肝脏和胰腺是如何影响血糖水平的之前有人提到过,糖尿病的根源在于肝脏,所以不少的医疗机构在治疗糖尿病方面选择了从肝脏入手。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系统地了解一下肝脏和胰腺是如何影响糖尿病的。

1、肝脏的作用人体可以说是一个分工明确的组织,各部分有条不紊的运行着,互相合作,才使得我们可以正常生活、学习、工作。

而肝脏系统则是人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主要负责身体内的排毒,物质的消化和吸收,当然也包括代谢。

不仅如此,还参与了血液的制造以及循环,还有胆固醇的生产。

更重要的是可以分解有害物质,预防病原体,调节血糖。

人喝完酒,就是通过肝脏对酒精进行分解和代谢。

2、肝脏和葡萄糖代谢的关系说完肝脏,我们再来谈谈肝脏和葡萄糖代谢的关系。

葡萄糖代谢这么大的工程肯定不能让肝脏一个人来完成,又恰逢胰脏和肝脏挨着,所以这个重担胰脏义不容辞。

葡萄糖是我们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也就是说为了保持身体运动或各种事宜所需要的能量,肝脏和胰脏必须每时每刻都要工作,就连晚上也需要低消耗的劳作,很是辛苦。

那么,它们具体如何调节血糖就是重点了。

3、胰腺如何调节血糖?胰脏通过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来调节我们人体的血糖水平,胰岛素是为了降低血糖。

则胰高血糖素的功能就不言而喻了,就是提高血糖的,它通过发出糖原分解的信号,来让其他细胞进行工作,但实际上身体中的糖并没有增加。

这两种激素都是胰腺根据身体血糖的高低来进行释放的,为了保持身体内部的总体平衡。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胰高血糖素主要是在肝脏中起作用,胰岛素则可以在不同细胞中起作用,在肝细胞和骨骼肌细胞中的作用尤为明显。

4、肝脏和胰腺是如何影响血糖水平的?肝脏能处理大规模的葡萄糖,还能控制因为摄入葡萄糖而引发的胰岛素升高,从而减少用餐后,大量葡萄糖进入体内造成的血糖升高。

这说明肝脏可以自主控制对葡萄糖的调节,不需要大脑下达指令,也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受大脑控制的。

既然胰岛素能降低血糖,那聪明的科学家肯定不能放过这一激素,经过科学家的研究,糖尿病人最常服用的口服药二甲双胍就是利用胰岛素的特点,来调节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治疗他们。

中医认为糖尿病是怎么形成的

中医认为糖尿病是怎么形成的

引言概述:中医学认为,糖尿病是由于脾肾阳虚、气血不足,以及肝火上扰等多种因素引起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

本文将从中医的角度深入探讨糖尿病的形成机制,包括脾肾阳虚、气血不足和肝火上扰三个方面。

通过详细解释这些因素对糖尿病的影响,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糖尿病的形成过程,并为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

正文内容:一、脾肾阳虚1.脾肾阳虚的概念:中医认为,脾肾为人体的重要脏腑,脾主运化水谷之精气,肾主生殖和津液的。

当脾肾阳虚时,脾不能正常运化水谷,肾失去生津固液的作用,导致身体能量的供应不足。

2.影响糖代谢的机制:脾肾阳虚使得胃肠无法充分消化吸收食物,导致血糖升高。

同时,脾肾阳虚还会影响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进一步加剧血糖的升高。

3.典型症状:脾肾阳虚导致的糖尿病常表现为口干、口渴、多食多尿、体重下降等症状。

二、气血不足1.气血不足的概念:中医认为,气血是维持人体正常机能运行的重要物质基础。

而气血不足则会导致机体各器官功能减退,包括胰岛素的分泌和糖代谢的调节。

2.影响糖代谢的机制:气血不足导致胰岛素的分泌减少,同时造成血糖供应不足,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3.典型症状:气血不足导致的糖尿病常表现为四肢乏力、心悸、头晕等症状。

三、肝火上扰1.肝火上扰的概念: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肝火上扰是指肝气郁结导致肝火内生,并向上炎热扰动其他脏腑器官。

2.影响糖代谢的机制:肝火上扰会引起体内阴阳失调,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和糖尿病的发生。

肝火上扰还可以造成气血不畅,进一步加重糖尿病的病情。

3.典型症状:肝火上扰导致的糖尿病常表现为口苦、口干、多饮、消瘦等症状。

总结:通过对中医对糖尿病形成机制的深入探讨,我们可以了解到,脾肾阳虚、气血不足和肝火上扰是导致糖尿病发生的重要因素。

脾肾阳虚使得食物无法正常消化吸收,气血不足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而肝火上扰则进一步加剧了糖尿病的发生。

因此,在防治糖尿病过程中,中医将注重调理脾肾阳虚、气血不足和肝火上扰等因素,在促进体内阴阳平衡的同时,提高胰岛素的分泌和糖代谢的调节能力,以达到治疗糖尿病的目的。

糖尿病的基本病机-脾虚毒郁

糖尿病的基本病机-脾虚毒郁

糖尿病的基本病机-脾虚毒郁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疾病,其基本病机是指脾虚毒郁。

脾虚指机体中的脾胃功能不足,导致运化水谷失常,形成湿热、痰浊,从而影响胰脏的功能,使其无法正常分泌胰岛素,进而引起糖代谢紊乱,导致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

毒郁指人体内的湿热和痰浊等因子,因为脾胃功能不佳无法正常运化代谢,逐渐积累并入到外周循环系统中,对人体造成有害影响。

湿热和痰浊等因子的堆积和积累,不仅会阻碍胰脏功能,同时也会对肝脏、肾脏、神经系统和血管系统等造成影响,加剧糖尿病的病情。

脾虚毒郁导致的糖尿病发病机理复杂,一般可分为两大类: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胰岛素抵抗。

首先是胰岛素分泌不足。

胰岛素是由胰腺β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它的主要功能是降低血糖浓度,促进糖原合成和脂肪的合成,以保持人体内糖、脂肪的代谢平衡。

而脾虚毒郁的影响会导致胰岛素的分泌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胰岛素分泌不足就成为了一种常见病理现象。

当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就会升高,但葡萄糖无法进入细胞内被利用,导致机体能量代谢不良,引发糖尿病的发生。

其次是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是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致使胰岛素在体内的作用受到一定程度的摧毁。

正常情况下,胰岛素能够穿过细胞膜,作用于细胞内的糖代谢酶,促进葡萄糖转化成为能量,并调节脂肪酸的合成和代谢。

但是,由于脾虚毒郁的影响,机体会产生一些生物活性物质,如炎性细胞因子和脂肪激素等,它们能够影响胰岛素的传导和作用,使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从而造成胰岛素抵抗。

在胰岛素抵抗状态下,身体需要更多的胰岛素才能将血糖代谢正常。

然而,由于胰腺本身的能力有限,分泌不出足够多的胰岛素来满足身体的需要,这也是导致糖尿病发生和发展的原因之一。

总之,脾虚毒郁是导致糖尿病发生的主要病因之一。

通过调整脾胃功能,清除湿热和痰浊等有害因子,可以减缓糖尿病的病情,与药物治疗相结合,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糖尿病跟脾胃肾功能失调有关

糖尿病跟脾胃肾功能失调有关

糖尿病跟脾胃肾功能失调有关现在有一个病就跟脾密切相关——糖尿病。

患糖尿病的人越来越多,甚至小孩也有得糖尿病的。

糖尿病有几个明显的症状,即多吃、多喝、多尿、消瘦。

这是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喝酒过度等造成的。

造成糖尿病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情志郁结。

现在的人,工作压力大啊,生活压力也大。

在工作上要有业绩,要处理好与同事与领导的关系;在家里要伺候公婆岳父岳母,还要跟老公关系和谐,要带小孩……跟人讲吧,大家都面临同样的困难,跟谁讲都没人愿意听,就憋在肚子里了。

所以心里就老压着东西,多种情况一旦凑在一起,就是寒邪,寒邪多了,人体自救功能启动就有热来攻,就会造成中焦因寒而化热的现象。

我给大家讲一下原理吧。

从中医讲,糖尿病是中焦因寒而化热导致的。

中焦化热首先伤到的是脾,因为中焦是肝脾,肝脾热气一集中,就开始往上烧到肺,引起肺燥津枯。

这时出现糖尿病人喜多喝,即口干,杯不离手,杯不离口,不讲话都口干,讲话口更干,喝多少都不解渴。

再不注意调整过来,火就会往下烧,伤到胃,出现燥热伤胃,引起胃燥津伤,造成脾阴虚耗。

这时糖尿病病人出现第二个人特点——多吃。

正常情况下食物消化需要三到六个小时,但现在胃开始燥热,这时食物的消化就会加快,不到三四个小时就消化完了。

食物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吸收的养料由脾脏运化,把精华送到肾脏。

脾脏长期调整不过来,就会造成肾阴耗损,而且久病伤阳,然后肾的固摄能力就差了。

这时候糖尿病人就会出现多尿。

因为脾主肌肉,脾肾一病,全身都病。

慢慢的,糖尿病人吃多少、喝多少、补多少都会越来越瘦。

为什么会越来越瘦啊?就是糖尿病把你身体所有的营养都通过尿撒走了,你吃多少营养,它都不吸收不消化了。

脾脏运来多少血糖,肾脏干不了活,所以尿出来的不是水了,而是糖,甜的,营养直接就跟着尿走了。

因为吃喝导致糖尿病,跟现代人生活水平提高有很大关系。

以前,我们只吃五谷杂粮,得糖尿病的很少。

但是现在的人不以粮食为主,而多吃肉菜,导致各项指标紊乱。

糖尿病的基本病机-脾虚毒郁

糖尿病的基本病机-脾虚毒郁

糖尿病的基本病机-脾虚毒郁糖尿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其发病原因比较复杂,主要与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

而在中医理论中,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脾虚毒郁等因素引起的。

脾虚是糖尿病的主要病机之一。

脾主运化,主持脏腑之气的升降,以及水湿的代谢。

若脾气不足,则这些功能都会受到影响。

在生活中,大多数疾病发生都由于脾虚所致。

慢性疾病多属于脾肾不足,而糖尿病更多是由脾虚湿阻、阳虚湿困所引起。

在脾气不足的情况下,糖类等食物摄入后无法被身体有效地代谢和利用。

因此,血糖水平就会上升,从而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除了脾虚外,毒郁也是糖尿病的病因之一。

中医认为,毒邪会通过外界或内部途径进入人体内部,长期积累会导致脏腑损伤,从而引起疾病。

独特的毒素作用,能够干扰人体能量代谢,影响脏腑功能。

若毒素被存留在人体内,就能影响脾胃的功能,导致营养物质不能被有效地吸收和利用,从而增加了阴阳失衡的可能性。

如果这种情况得不到治疗,就会引起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生。

毒素的产生主要与环境有关。

现代社会中,环境污染日益严重,食品水平也不断下降,外部毒素的吸入会直接影响人体健康。

而食品中的添加剂、受污染的食品,以及化学药品等内源性毒素,无形中也会对身体造成损伤,产生毒素,从而导致脾虚、肝郁等病理变化。

这些因素的累加,最终导致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

总之,糖尿病的病机主要与脾虚毒郁有关。

脾为生命之源,若脾虚则将导致相关的生理和代谢功能失调,从而影响血糖平衡。

而毒素的产生和积累,将进一步引起脾胃机能的损害,从而增加阴阳失衡的风险。

因此,在中医治疗糖尿病时,应加强对脾胃功能的调养,促进机能的恢复和改善。

同时,应加强对环境污染和饮食质量的管理,减少学习和生活中接触毒素的机会,以降低患病的风险。

中医对糖尿病的解释

中医对糖尿病的解释

中医对糖尿病的解释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有超过4亿人患有糖尿病,而中国是全球糖尿病患者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

中医学认为,糖尿病是由于脾胃虚弱、肝肾阴虚、气血运行不畅等多种原因导致的。

下面将从中医的角度对糖尿病进行解释。

中医认为,糖尿病的发生与人体的脾胃功能有关。

脾胃是人体消化吸收的重要器官,如果脾胃功能弱,就会导致食物无法正常消化吸收,进而影响到血液中的营养物质的代谢。

同时,脾胃功能弱还会导致湿气和痰湿的滞留,进一步影响到血液的循环和代谢。

因此,中医认为调理脾胃功能是治疗糖尿病的关键。

中医还将糖尿病归为“消渴”范畴,即以多饮、多尿、口干咽渴等为主要症状。

中医认为,消渴是由于体内的津液无法正常运行而引起的。

津液在人体中起着润泽和滋养组织的作用,如果津液运行不畅,就会导致水液无法及时排出体外,从而出现多饮多尿的现象。

因此,中医治疗糖尿病的关键是调理津液。

中医治疗糖尿病主要采用药物治疗、饮食调理和针灸等综合手段。

在药物治疗方面,中医常用的药物包括降血糖药、补脾益气药和清热解毒药等。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调节人体的脾胃功能、促进津液运行和改善血液循环等方式来治疗糖尿病。

在饮食调理方面,中医强调“饮食为先”,即通过合理的饮食结构和食物搭配来调理糖尿病。

中医认为,糖尿病患者应该少吃高糖、高脂肪和高蛋白的食物,多吃富含纤维素、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

此外,中医还提倡适量进食一些具有降血糖作用的食物,如苦瓜、山药、黄豆等。

针灸是中医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刺激特定穴位,针灸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改善脾胃功能和津液运行,从而达到治疗糖尿病的目的。

针灸治疗糖尿病具有操作简便、无副作用等优点,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除了药物治疗、饮食调理和针灸等手段外,中医还强调调节情志和锻炼身体对于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性。

情志不畅会导致气机郁滞,进而影响到脾胃功能和津液运行。

糖尿病的基本病机-脾虚毒郁

糖尿病的基本病机-脾虚毒郁

糖尿病的基本病机-脾虚毒郁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发病机制非常复杂,其中脾虚毒郁是糖尿病的基本病机之一。

脾虚毒郁是中医理论中的概念,指的是脾脏功能失调导致体内湿邪郁滞,进而引发疾病。

下面将从中医和现代医学的角度探讨脾虚毒郁与糖尿病的关系。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脾脏的功能。

在中医中,脾脏是指脾胃的统称,主要功能是运化水谷精微,为后天之本。

脾主运化,将人体摄入的水谷精微物质转化为气血精微,为全身脏腑器官提供营养和能量。

脾脏还能升清降浊,运化清浊,并将浊物向下传输排泄。

如果脾脏功能失调,就会导致水液代谢障碍、湿邪内生,郁火上腾,形成脾虚湿困之证。

而湿邪郁滞则是糖尿病病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那么脾虚与糖尿病之间是如何关联的呢?现代医学认为,脾脏在糖尿病的发病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脾脏功能失调会导致胰岛功能失调,从而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和利用,进而引发糖尿病。

脾虚与糖尿病密切相关。

一些临床研究表明,脾虚病人更容易出现高血糖、糖尿病等症状。

在中医和现代医学的观点中,脾虚毒郁对于糖尿病的发病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脾虚导致水湿停滞,形成痰浊湿邪,阻碍气血运行,影响胰岛功能,形成糖尿病。

糖尿病的临床表现也和脾虚毒郁的症状有着一定的相似性,比如口干、口渴、食欲不振等表现。

针对脾虚毒郁所导致的糖尿病,中医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调理脾胃、化湿化痰、疏通气血等。

首先需要调理脾胃,重点调理脾气生津健脾化湿,让脾脏恢复正常的运化功能。

需要化湿化痰,清除体内的湿浊痰邪,通畅气机。

还需要疏通气血,调理气血循环,促进机体新陈代谢。

通过中医治疗,可以调理脾虚毒郁,从而达到控制糖尿病的目的。

除了中医治疗,现代医学也可以通过调节饮食、药物治疗、运动等措施来控制脾虚毒郁所引发的糖尿病。

通过合理饮食,可以减少对脾脏的负担,降低血糖,从而减轻糖尿病症状。

药物治疗可以帮助调节胰岛素分泌和利用,控制糖尿病的发展。

适量运动也有助于促进机体新陈代谢,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症状。

中医脾肾与糖尿病发病关系初探_郭军会

中医脾肾与糖尿病发病关系初探_郭军会

81第11卷 第8期 2009 年 8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11 No. 8 Aug . ,2009糖尿病(DM)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岛素抵抗所致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以多尿、多饮、多食及消瘦为典型临床表现,属中医学“消渴病”的范畴。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社会环境的变化,糖尿病的发病率日益上升,且并发症较多。

1997年WHO 报告,全世界约有1.35亿糖尿病患者,预计至2025年将上升至3亿。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

西医对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缺乏针对病因的治疗;而中医药在改善症状,防止并发症等方面均有较好疗效。

笔者在阅读古代文献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医脾肾与糖尿病发病的关系,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中医脾肾与糖尿病发病关系初探郭军会,指导:吕爱平(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2)摘 要:糖尿病(DM)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岛素抵抗所致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以多尿、多饮、多食及消瘦为典型临床表现,属中医学消渴病范畴。

中医认为脾肾两脏在糖尿病(消渴病)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阅读历代文献,提出脾虚为糖尿病发病之始动因素,肾虚为其关键因素,脾肾亏虚为其基本病机,脾肾同治为其治疗大法。

关键词:中医脾肾;糖尿病;消渴病中图分类号:R259.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09)08- 0081- 02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pleen Kidney and Diabetes Morbidity Relations Initially SearchGUO Jun-hui 1,LV Ai-ping 2(1.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Shenyang 110032,Liaoning,China)Abstract :Diabetes mellitus (DM) are caused by defects in insulin secretion and / or insulin resistance induced by chronic high blood sugar metabolism disorder characterized to polyuria, polydipsia, weight loss for many potable and atypical clinical features, which is i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reas of XiaoKeBing.TCM consider that spleen and kidne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diabetes (xiaokebing) incidence. This reading literature, Put forward for spleen deficiency is diabetes onset of initiating factors.The key factor for the deficiency of the kidney. The kidney deficiency is its key aspect.Spleen and kidney deficiencies are of their basic pathogenesis.The spleen and kidney together cure is its good treatment.Key words :spleen and kidne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iabetes mellitus ;XiaoKeBing 收稿日期:2009-04-19作者简介:郭军会(1981-),女,河北邯郸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医藏象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浅谈从肝脾肾论治2型糖尿病的体会

浅谈从肝脾肾论治2型糖尿病的体会

CJCM 中医临床研究 2019年第11卷第16期 -97-浅谈从肝脾肾论治2型糖尿病的体会Treating type 2 diabetes from liver, spleen and kidney苏国盈1王晓红1张晶1谢丽虹1徐晟1卓欣运2(1.无锡安国医院,江苏无锡,214000;2.上海建安集团医院管理有限公司,上海,201800)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860(2019)16-0097-证型:DGB【摘要】肝脾肾功能失调是2型糖尿病发生的最基本病机,从疏肝理气、健脾祛湿、补肾益精三脏同治的方法来治疗2型糖尿病,会取得满意的疗效。

【关键词】 2型糖尿病;肝脾肾;中医辨证施治;体会【Abstract】The dysfunction of liver, spleen and kidney is the most basic pathogenesis of type 2 diabetes. Sanzang Tongzhi (三脏同治) on type 2 diabetes from Shugan Liqi (疏肝理气), Jianpi Qushi (健脾祛湿) and Bushen Yijing (补肾益精) shows a satisfactory effect.【Keywords】Type 2 diabetes; Liver, spleen and kidney; 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Experiencedoi:10.3969/j.issn.1674-7860.2019.16.037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紊乱疾病。

现代医学认为其基本病理生理为绝对或相对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代谢紊乱,常易并发多种急、慢性合并症。

而中医学认为正气不足、五脏柔弱是2型糖尿病(消瘅、脾瘅)发病基础;长期饮食失节、多食少动、情志不遂、劳逸过度等是导致肝脾肾功能失调主要因素。

糖尿病需要肝脾肾三脏同治

糖尿病需要肝脾肾三脏同治

传统养生糖尿病需要肝脾肾三脏同治⊙贾晓宏糖尿病是我国目前发病率很高的慢性病之一。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达到9.7%,相当于每10个人中就有1个糖尿病患者;在60岁以上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率更高。

北京中医药大学首席专家高思华说,临床上最常见的2型糖尿病的发生与精神压力大、饮食摄入过多以及运动不足等密切相关,所以说2型糖尿病是“烦出来、吃出来、闲出来”的病一点儿也不过分。

高思华以中医学和现代医学的研究认识为理论依据,从中西医结合的思路出发,提出糖尿病的中医辨证应立足于肝、脾、肾,治疗应从协调肝脾肾的关系入手而三脏同治。

既要遵循中医理论体系来配伍组方,又要根据现代医学对糖尿病的认识结合现代药理研究来筛选中药,真正做到在中、西医理论融会贯通基础上来辨治糖尿病,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立足肝脾肾辨治糖尿病高思华说,糖尿病需要肝脾肾三脏同治,依据主要有3个方面:一是因为糖尿病主要病理表现就是糖、脂肪、蛋白质等三大代谢的紊乱,而这些物质都是靠脾的运化而布散到全身来发挥营养作用。

二是因为糖尿病具有明显的遗传易感性,并且其发病与生长激素、皮质醇的异常分泌有关,而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主生殖发育,故与遗传因素有关的疾病和与生长激素、皮质醇分泌有关的疾病当然与中医的肾功能失调密切相关了。

三是现代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自始至终均存在着血液的高凝倾向,血小板的凝集率升高,容易出现毛细血管的血行不畅甚至堵塞,这种状况中医称之为“淤血”,而肝主疏泄,具有促进气血运行的功能,若人体出现淤血或气滞血淤的状态,当然应该问责于肝失疏泄了。

为重症患者做好心理疏导很多糖尿病患者对中医治疗糖尿病存在误区,认为中医治疗糖尿病只调脏腑不降糖。

高教授说,调节肝脾肾功能的目的也就是改善糖代谢从而把血糖降至正常范围,糖尿病治疗是否有效,改善症状只是一个方面,而金标准依然是血糖是否降下来。

糖尿病在西医的眼里主要关注的就是血糖高,但在中医看来在血糖高的背后病情是千差万别的。

糖病与肝脏疾病的关系

糖病与肝脏疾病的关系

糖病与肝脏疾病的关系糖尿病(或称为糖尿病病)是由血液里的糖含量过高引起的慢性疾病。

与此同时,肝脏疾病是一个包括各种疾病的广义术语,如脂肪肝、肝炎和肝硬化等。

这两种疾病表面上似乎没有直接联系,但它们却有着紧密的关系。

糖尿病和肝脏的相互影响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糖尿病对肝脏的影响以及肝脏疾病对糖尿病的影响。

首先,糖尿病会对肝脏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影响。

高血糖是糖尿病的主要症状之一,在糖尿病患者体内,由于胰岛细胞的功能障碍,无法将血液中的葡萄糖转化为能量。

这导致身体对能量的需求无法满足,也增加了肝脏参与糖代谢的负担。

长期以来,肝脏需要过度工作来代谢血液中的葡萄糖,不仅增加了肝脏的负担,还使肝脏容易发生脂肪堆积,最终导致脂肪肝的形成。

其次,肝脏疾病对糖尿病的发生和控制也有一定的影响。

例如,肝炎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其病毒感染或炎症过程一旦发生,会导致胰岛细胞的功能受到损害,造成胰岛素分泌不足和糖尿病的发展。

此外,肝脏在体内合成和储存糖原的能力受到影响,导致血糖的稳定性下降,使得糖尿病的控制更加困难。

除了上述两个方面的直接关系外,糖尿病和肝脏疾病还存在一些共同的危险因素,这些因素可能导致两种疾病同时发生。

比如,肥胖、高血压和高血脂等都是糖尿病和肝脏疾病的共同危险因素。

这些因素的存在增加了个体患糖尿病和肝脏疾病的风险。

然而,尽管糖尿病和肝脏疾病相互关联,但研究表明,通过适当的控制血糖水平和保持肝脏健康,我们可以减少这两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首先,遵循医生的建议,定期检查血糖状况,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来保持血糖水平的稳定。

其次,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度运动、限制饮酒等来保护肝脏的健康。

此外,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限制摄入含糖饮料和高脂食物,以及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也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糖尿病和肝脏疾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糖尿病会对肝脏产生不良的影响,而肝脏疾病也会影响糖尿病的发生和控制。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适当的治疗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来维护血糖水平和肝脏的健康,以减少糖尿病和肝脏疾病的发生和进展。

2型糖尿病病位在肝脾肾

2型糖尿病病位在肝脾肾

2型糖尿病病位在肝脾肾长期以来,临床上多从消渴病的三消分治来认识和辨治2型糖尿病。

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高思华主持的课题认为,糖尿病与中医消渴病是部分交集关系而不是等同关系,并提出辨治2型糖尿病的新思路——“立足肝脾肾辨证治疗2型糖尿病,能更全面、准确的把握病机、病因,从而更有效地进行治疗。

”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高思华介绍,他带领的课题组历时近20年而完成的“肝脾肾同治法辨证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课题获得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这一研究成果为2型糖尿病的辨治提供了新思路,使2型糖尿病的临床辨治有法可循,并大大提高了该病的临床疗效。

不能完全以消渴病来认识2型糖尿病1992年3月课题正式起步,那时,高思华从日本东京国立癌中心医院内分泌内科研修后回国。

“经过对西医关于糖尿病认知理论和治疗方法的学习,也让我对以前学习的中医理论有了新的认识,对糖尿病的治疗也产生了一些新的想法。

我认为一些中医和西医理念、理论可以融会贯通,从而形成一些新的思维模式和治疗方法。

”长期以来,临床上多以消渴病的三消分治来认识和辨治2型糖尿病。

通过临床实践,高思华发现,糖尿病与中医消渴病只能是部分交集关系而不是等同关系。

“消渴症最典型的症状是‘三多一少’,在实际中,1型糖尿病患者大多有这样的典型症状,而2型糖尿病的患者中,90%都没有这样的症状。

”近代医家也有从阴虚燥热、气阴两虚、气滞血瘀等来分型辨治,虽都有效果,但这种分型缺乏脏腑定位难以辨证准确,不能从根本上提高糖尿病治疗的疗效。

亦有医家或从胃从火、或从脾从湿、或从肾从虚、或从肝从火等来辨证论治,虽然见仁见智,但不能真正反映糖尿病的病机特点和病变规律,影响了该病治疗的临床疗效。

2型糖尿病病位在肝脾肾2型糖尿病的发病多与饮食不节,过食肥甘,损伤脾胃;情志不畅或精神刺激,郁怒伤肝;素体亏虚又过劳伤肾等有关,再结合2型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可以认为2型糖尿病的发病与肝脾肾三脏的关系最为密切。

糖尿病的基本病机-脾虚毒郁

糖尿病的基本病机-脾虚毒郁

糖尿病的基本病机-脾虚毒郁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作用异常导致的慢性高血糖症。

糖尿病以高血糖、脂质代谢紊乱、蛋白质代谢紊乱、水电解质和微循环障碍为主要表现。

糖尿病病机疏松虚弱,常伴有脾气虚弱、肺气肃弱、肾气虚弱,故多见消瘦虚弱、乏力、倦怠、气短、啰音等。

那么,糖尿病的基本病机究竟是什么呢?中医认为糖尿病的基本病机之一是脾虚毒郁。

脾主运化水谷,是气血生化之源。

脾虚则运化失职,水液不运,谷气不化,产生痰浊、湿滞、食积、水肿等病变。

脾主肌肉四肢,气血失养,肌肉无力萎缩,肥胖是因脾气失健、湿浊凝聚。

脾主四肢,脾虚则四肢失养,导致关节酸麻。

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气化水谷的功能衰退,最终导致多种代谢紊乱的疾病出现。

在脾虚之毒郁则是糖尿病的另一病机。

在中医理论中,毒是指各种不正常的代谢产物和病理产物。

毒邪内结阻塞络脉,使气血不能运行。

正常运行的气血之气,以正行气和营卫气两部分为主;行气温养四肢肌肉,并主智慧;卫气用于抵御外邪。

中医认为,糖尿病的患者常常因为体虚而导致卫阳失于内守,外不抵御邪气;气血郁滞不畅,行气郁于内,营卫不通而引起病胚。

中医认为生活常规不正常、情志不和、久病劳伤等因素可引动病毒之形成邪陷脏腑的现象,引起脏腑脏道的气血停滞、气机郁滞和脏腑功能炽盛败衰等病变。

郁滞不通,肺气不降,肺阳上逆,或阳热上攻,火邪上炙。

糖尿病在中医理论中属于消渴病类,这类病症的特点是:素有气虚津伤,阴阳耗泄。

糖尿病属阴虚津亏之症。

先天之阳不能生成功,蓄聚无余,故形体瘦小或乏力疲乏,疲乏或倦怠、气短、啰音、对风温气候变化较为敏感。

阳虚不能兴华精微,故神不通,及神识心力不能集中注意力。

后天之阴不能充盛,肾水不能充盛,失于滋润,肾精不能充盛而不能生各脏气血。

阴虚津亏者,宜于内热。

因见津液和水分失宣发,热所湿有余,而痰涎津滞之症辣。

糖尿病尚有瘀阻络绮(气血不畅通)、痰浊粘蔽、津液濡滞、精微不能生、气能不能生、肾气虚弱、肝气郁滞、心气不足等病因构成病机。

中医五脏的功能和糖代谢的关系

中医五脏的功能和糖代谢的关系

中医五脏的功能和糖代谢的关系-------------------------------------------五脏的功能和糖代谢关系⼼:主⾎脉,主神志。

在志为喜,在液为汗,在体合脉,其华在⾯,在窍为⾆。

⼼藏神。

肺:主⽓,司呼吸,主宣发和肃降,通调⽔道,朝百脉,主治节。

在志为忧,在液为涕,在体合⽪,其华在⽑,在窍为⿐。

肺藏魄。

脾:主运化,主升清,主统⾎。

在志为思,在液为涎,在体合肌⾁,主四肢,在窍为⼝,其华在唇。

脾藏意。

肝:主疏泄,主藏⾎。

在志为怒,在液为泪,在体合筋,其华在⽖,在窍为⽬。

肝藏魂。

肾:主藏精,主⽔,主纳⽓。

在志为恐,在液为唾,在体为⾻,主⾻⽣髓,其华在发,在窍为⽿及⼆阴,肾主⽣殖。

肾藏志。

1.⼼与肺:⼼主⾎,肺主⽓。

⼈体脏器组织机能活动的维持,是有赖于⽓⾎循环来输送养料。

⾎的正常运⾏虽然是⼼所主,但必须借助于肺⽓的推动,⽽积存于肺内的宗⽓,要灌注到⼼脉,才能畅达全⾝。

2.⼼与肝:⼼为⾎液循环的动⼒,肝是贮藏⾎液的⼀个重要脏器,所以⼼⾎旺盛,肝⾎贮藏也就充盈,既可营养筋脉,⼜能促进⼈体四肢、百骸的正常活动。

如果⼼⾎亏虚,引起肝⾎不⾜,则可导致⾎不养筋,出现筋⾻凌疼、⼿⾜拘挛、抽搐等症。

⼜如肝郁化⽕,可以不可以扰及于⼼,出现⼼烦失眠等症。

3.⼼与脾:脾所运化的精微,需要借助⾎液的运⾏,才能输布于全⾝。

⽽⼼⾎⼜必须依赖于脾所吸收和转输的⽔⾕精微所⽣成。

另⽅⾯,⼼主⾎,脾统⾎,脾的功能正常,才能统摄⾎液。

若脾⽓虚弱,可导致⾎不循经。

4.⼼与肾:⼼肾两脏,互相作⽤,互相制约,以维持⽣理功能的相对平衡。

在⽣理状态下,⼼阳不断下降,,吕阴不断上升,上下相交,阴阳相济,称为“⼼肾相交”。

在病理情况下,若肾阴不⾜,不可以上济于⼼,会引起⼼阳偏亢,两者失调,称“⼼肾不交”。

5.肝与脾:肝藏⾎,脾主运化⽔⾕精微⽽⽣⾎。

如脾虚影响⾎的⽣成,可导致肝⾎不⾜,出现头晕、⽬眩、视物不清等。

肝喜条达⽽恶抑郁,若肝⽓郁结,横逆犯脾,可出现腹疼、腹泻等。

糖病与肝脏疾病有何关系

糖病与肝脏疾病有何关系

糖病与肝脏疾病有何关系在我们的身体中,肝脏和血糖的调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糖尿病,这一常见的慢性疾病,与肝脏疾病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且至关重要的关系。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糖尿病。

糖尿病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即 1型糖尿病和 2 型糖尿病。

1 型糖尿病是由于自身免疫反应破坏了胰岛β细胞,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

而2 型糖尿病则更多是由于胰岛素抵抗,加上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引起的。

那么,肝脏在其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在糖代谢中起着关键作用。

当我们进食后,血糖水平升高,肝脏会将多余的葡萄糖转化为肝糖原储存起来,以在血糖降低时再释放回血液中,维持血糖的稳定。

对于 2 型糖尿病患者来说,胰岛素抵抗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胰岛素抵抗意味着身体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不敏感,使得葡萄糖不能有效地进入细胞被利用,从而导致血糖升高。

而肝脏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受到影响。

由于胰岛素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肝脏的糖原合成减少,同时糖异生作用增强,也就是肝脏会更多地将其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进一步导致血糖升高。

长期的高血糖状态会对肝脏造成损害,引发一系列肝脏疾病。

其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在糖尿病患者中尤为常见。

高血糖会促使肝脏合成更多的脂肪酸,同时降低脂肪酸的氧化分解,导致脂肪在肝脏中堆积,形成脂肪肝。

如果脂肪肝得不到有效控制,可能会进一步发展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甚至肝硬化和肝癌。

此外,糖尿病患者往往伴有肥胖、高血脂、高血压等代谢紊乱,这些因素也会加重肝脏的负担,增加肝脏疾病的发生风险。

反过来,肝脏疾病也会影响糖尿病的病情和治疗。

例如,肝硬化患者由于肝脏功能受损,肝糖原储备减少,血糖的调节能力下降,容易出现低血糖或血糖波动较大的情况。

而且,肝脏疾病可能会影响某些降糖药物的代谢和清除,导致药物在体内蓄积,增加低血糖等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对于同时患有糖尿病和肝脏疾病的患者,治疗变得更加复杂和具有挑战性。

探析糖尿病肾病与脾的密切关系

探析糖尿病肾病与脾的密切关系

探析糖尿病肾病与脾的密切关系张征宇;张兆和【摘要】糖尿病肾病的主要表现为蛋白尿、高血压、水肿、肾功能不全等.中医学把本病归属于消渴而继发的“肾劳”“水肿”“关格”“尿浊”等范畴,病变虽位于脾、肺、肾三脏,但脾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病关系尤为密切.脾失健运为其关键病机,脾虚乃本病之根本并贯穿疾病始末,病理基础由脾及肾.对于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不可拘泥于单纯地从肾论治,而应辨证辨病论治,并注重病变早期,重用健脾之药,确保气血生化有源,补其后天之本以助先天,惟有脾气健运方能滋生万物,固下脱之阴精,化涸竭之津液,以逆转和延缓病程发展.%The main manifestations of diabetic nephropathy are proteinuria,hypertension,edema,and renal dysfunction.The disease belongs to the category of "kidney trouble","edema","Guan Qi" and "urine turbidity" which are secondary to diabetes in TCM.Although the lesion is located in the spleen,lung and kidney three organ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leen and diabetic nephropathy is especially close.Spleen deficiency in transformation are the key pathogenesis.Spleen deficiency is the root of the disease and runs through the whole course of the disease.The pathological basis is the spleen and kidney.For the treatment of diabetic nephropathy,not only from the kidney on the simple treatment,and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disease differentiation,and focus on the early lesions,reuse of spleen medicine,ensure blood biochemical active,make it the day after tomorrow to help birth,only temper health movement,can breed allthings,removal of the solid Yin,body fluid of dry,to reverse and slow the progression of the disease.【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年(卷),期】2017(023)011【总页数】2页(P1539-1540)【关键词】糖尿病肾病;脾脏;密切关系【作者】张征宇;张兆和【作者单位】浙江省丽水市中医院,浙江丽水 323000;浙江省青田县中医院,浙江青田 3239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1糖尿病肾病是临床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蛋白尿、高血压、水肿、肾功能不全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脾肾对糖尿病的影响
【摘要】目的:研究肝脾肾对糖尿病的影响。

方法:从肝、脾、肾三方面分别论证找出和糖尿病的关系。

结果:肝、脾、肾两脏出发,临床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结论:肝脾肾对糖尿病有显著的影响。

【关键词】肝;脾;肾;糖尿病
糖尿病以多尿、多饮、多食及体力、体重下降为临床特点,属中医学的“消渴病”范畴,历代医家对于本病的论述颇多,纵观各家学说均注重糖尿病与肝脾肾三脏的关系,而笔者认为治疗糖尿病应首先从肝、脾、肾两脏出发,临床可获得良好的效果,下面分别进行讨论。

1 中医学肝脾肾失调的病机与现代医学的联系
1.1 糖尿病系因绝对或相对的胰岛素分泌不足所致,其病理生理影响非常广泛,但主要表现为糖、脂肪、蛋白质等三大代谢的紊乱,这些物质按中医认识皆属于水谷之精微,靠脾的运化而布散全身,其不能正常代谢,应责之于脾的运化失职。

1.2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有糖自小便排出,按中医理论又当责之于肾的固摄失司。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糖尿病具有明显的遗传易感性,不少实验研究证实糖尿病的发病与生长激素、皮质醇的异常分泌有关,而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主生殖发育,故与遗传因素有关的疾病和与生长激素、皮质醇分泌有关的疾病的辨证当不离乎中医的肾。

1.3 精神刺激是糖尿病的诱因之一,在精神剌激等应激状态下,可由于肾上腺髓质及皮质激素分泌过多、交感神经受剌激而诱发糖代谢紊乱,而中医认为肝主情志,故凡因情志因素而致病者必责之于肝。

血液流变学检查证实糖尿病患者有高凝倾向存在,血小板粘附性增强、凝集率升高,证实其自始至终均存在着瘀血现象。

而瘀血的发生与中医的肝失疏泄、不能调畅气机促进血液运行密切相关。

1.4 糖尿病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尤以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病率为最高,亦正与中医认为老年人肝肾虚衰,为病多责之于肝肾相合。

近年来不仅研究证实糖尿病的发病与自身免疫失调有关,还证实了糖尿病患者存在着细胞免疫功能的低下,而中医的益气养阴、健脾补肾可改善机体的免疫机能也愈来愈被临床和实验所验证。

综上,从现代科学所观察的糖尿病的发病和临床特点可见,立足于中医的肝脾肾来辨治糖尿病,是有着现代医学的病理生理基础的。

2 消渴病病本在肝脾肾是中医学的传统认识
早在《黄帝内经》对消渴病病因病机论述中就指出:过食肥肉、嗜酒房劳、情志失调、五脏柔弱等是消渴发病的主要原因。

从糖尿病的发病情况来看,其致病因素主要有三:一为饮食不节,过食肥甘,损伤脾胃;一为情志不畅或精神剌激,郁怒伤肝;一为素体亏虚又房穷过度伤肾。

脾主运化,脾胃被伤则运化失职,一方面清气不升精气下流而正气日亏,一方面可因水湿不化蕴生温热;肝主疏泄,肝伤则疏泄失司,既可影响脾的运化,又可气郁化火而耗伤阴津,还可因气机不畅致气滞血瘀; 肾主封藏和固摄,肾精被伤则一方面可因阴虚生热而热更伤阴,一方面可因气虚不能固摄致精气外泄。

笔者认为:从糖尿病的临床特点来看,无论是先伤于肝、脾、肾任何一脏,势必渐次波及三脏致三脏同病,导致正虚与湿浊、血瘀、燥热互见而发为消渴。

病先伤于脾者,脾失健运,既可困生化乏源而致肝血和肾精的亏耗,又可因中焦邪热或湿热之盛而侮肝乘肾益伤肝肾之精气,还可因脾气不足致肝气来乘或肾气来侮,从而致肝脾肾同病。

病先伤于肝者,一方面因肝旺乘脾或肝虚脾侮而波及于脾,一方面因乙葵同源、子病及母而波及于肾,从而致肝脾肾同病。

病先伤于肾者,一方面可水不涵木而波及于肝,一方面可火不生土或水虚土乘而披及于脾,从而导致肝脾肾同病。

脾病则一方面可因气血生化乏源而正气日亏,一方面可导致湿浊内生或聚而成痰;肝病则疏泄失职,既可因疏泄不及而气滞血瘀,又可因阴血不足而肝阳偏亢;肾病则一方面可阴不制阳而燥热内生,一方面可气虚不摄而精微随尿而泄。

因此,糖尿病的病机特点就是肝脾肾功能失调所导致的正气不足与湿浊、疲血及内热并见,临床糖尿病的表现总以疲乏无力、口干喜饮或多食善饥、头晕目花、急躁易怒最为常见,实验室检查又以血糖、血脂及血黏度均偏高和尿中有糖等为特点,正是反映了肝脾肾同病的证候特点。

因此,对糖尿病的中医辨证治疗应抓住病本,根据肝脾肾三脏同病的特点,在动态中把握病机,在抓住肝脾肾功能失调的病本的基础上,把握痰浊、温热、气滞血瘀等标证的主次先后及其与病本的相互关系而标本兼顾。

从协调三脏关系入手,分清主次,求本而治。

3 临床治疗经验介绍
糖尿病大多具有气阴两虚而阴虚为主、邪热内盛的病理表现,阴虚多为脾(胃)、肾阴虚,阴虚与邪热又互为因果,恶性循环;气虚多为脾失健运和肾失封藏。

根据中医的脏腑相关理论,肾阴虚则水不涵木而肝阳偏亢,脾气虚则肝气来乘而木旺有余,故糖尿病最常见的肝脾肾三脏失调的表现为脾肾气阴两虚和肝阳偏亢。

其治亦当以健脾益气、滋肾平肝、养阴清热与活血怯湿并举为法,投杞菊地黄汤加黄芪、黄连、丹参为基础方加减,以杞菊地黄汤滋肾养阴平肝,黄芪、茯苓健牌益气祛湿,黄连清热,丹参活血化瘀。

除以上常见证型之外,以脾肾气虚为主伴肝失疏泄为病机特点者亦时常见到,临床表现为形体偏胖、乏力、腹胀或泻泄、纳差、畏寒喜温、情志不畅或急躁易怒、舌胖质黯、舌苔白腻。

当以健脾温肾为主,疏肝为辅,佐以祛温化浊活血为法,投金匮肾气丸合黄芪、人参、柴胡、丹参为基础方加减,以金匮肾气丸温肾利湿,黄芪、人参补益脾气,柴胡、丹参疏肝活血。

脾气虚甚者,重用黄芪、人参、山药,并选加白术、黄精;中焦虚寒者加干姜;肾阳虚明显者,加仙灵脾、
葫芦巴;肝部气滞甚者,选加香附、郁金、荔枝核;湿邪甚者,重用在茯苓选加薏米、苍术、自术、桂枝、佩兰;瘀血甚者,选加川芎、水蛭、三七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