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烃的降解研究进展
微生物降解石油污染物机制研究进展
微生物降解石油污染物机制研究进展华涛;李胜男;邸志珲;周博;曾文炉;周启星;李凤祥【摘要】石油污染是当前紧迫的水环境问题,研究石油污染物降解机制有助于探索石油污染修复技术路径.重点介绍了微生物降解石油污染物过程中的微生物种类、降解机制和反应机理,即具有代表性的细菌、真菌和藻类,石油烃的有氧降解(链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和厌氧降解(脱氢羟基化、延胡索酸盐加成).并对微生物降解石油组分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具体包括:烃类结构(支链多结构越复杂,越难降解)、微生物种类(混合菌的生化降解能力更强)、环境因子(pH、温度、盐度、含氧量和营养物质),进一步指出了生物修复技术应用于石油污染修复治理研究中的优缺点.此外,还对现有微生物降解技术的应用做了简要概述,归纳总结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尝试性的提出了今后生物降解石油污染物的研究重点,即生物降解石油的机制还需进一步明确,并重点分析了生物电化学方法在降解去除石油污染物方面可行性.综述石油烃生物降解机制和反应机理,以期为生物修复水体石油污染提供参考和借鉴作用.【期刊名称】《生物技术通报》【年(卷),期】2018(034)010【总页数】9页(P26-34)【关键词】石油烃;水体污染;生物修复;降解机制【作者】华涛;李胜男;邸志珲;周博;曾文炉;周启星;李凤祥【作者单位】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污染过程与基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市城市生态环境修复与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350;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污染过程与基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市城市生态环境修复与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350;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污染过程与基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市城市生态环境修复与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300350;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污染过程与基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市城市生态环境修复与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350;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污染过程与基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市城市生态环境修复与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350;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污染过程与基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市城市生态环境修复与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350;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污染过程与基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市城市生态环境修复与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350【正文语种】中文随着工业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对石油能源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
三种环状石油烃光化学降解规律的研究
( 流速 3 / n, 气流速 3 / n 空气 流速 30mL mi. N2 ) 2mL mi 氢 8mL mi, 0 / n 2 结 果与讨论 2 1 动力 学 常数 的测定 . 在稀 溶液 中,溶 质的 光 降解 过程 遵 守 一级 动力 学 方程 :n f/) t 1(。c 一k. 式 中 c 和 c分 别为光解反 应起 始 时和反应进 行到 某一 时刻 t 。 时反应 物的浓度 ; 为反应 时 间 ; f k为反应 速 率 常数.反应 物光 降解的半 寿命 (m) :l=l2k £ 为 t2 n / ' ,
维普资讯
Vo . 0 14
2 0 0 2年 月
吉 林 大 学 学 报 ( 学 版) 理
J OURNAL I N OF J LI UNI VERSI TY ( CI S ENCE EDI ON ) TI NO. 22Fra bibliotek2~ ! l 4
收稿 日期 : o 1 9 . 2 0 8 0 作者 简介 春莉 f9 3 . 康 1 6  ̄) 女, 博士. 副教授
维普资讯
No 2 .
康春莉等 :三种 环状石油烃光化学降解规 律的研 完
收( 参见 图 1 , 吸光强 度是 四氢 萘> 乙苯> r 萘 .因而 , )且 氢 石英 瓶 中紫外 光作用 下的 十氢萘 、乙苯和 四氢萘 的光解 速率 依次增 加 ,其 . h 分 别为 2. , o 7和 6o. ) ( 77 l. .8
目前 , 常采 用生化 法 处理 含石 油烃 类 污染物 的废水 ,但 该法 对于 一些 难 降解 的石 油烃 类效 果 不理 想.光 化学 降解 法对 于许 多难 降解有 机污 染 物的处 理效 果 良好.由 TO 等 半导 体 粒子 所 引起 的光催 t 化降解是 目前 的研 究热点 】 ,而传统 的 F no e tn试 剂光氧化 法近 年来受 到 了人们 的重 视 一 .但 有关 - 石 油 烃 类 的光 化 学 降解 研 究 得 很少 .本 文 通 过 实验 室 模 拟 实 验 ,重 点 研 究 在有 半导 体粒 子 Z O, n Ti 以及 F no O: etn试剂存 在下 ,3种环状 石油烃 组分 四氢萘 、乙苯 和十 氢萘光 化学降解 的 可行性. 1 实验 部分 11 仪器 与试 剂 S 一01型 气 相色 谱 仪 ( . C 10 四川 分 析仪 器 厂) 0 ,50mL石 英 及 P rx玻璃 反 应 ye 瓶 , etJ 98 0型 回流 萃取 器.四 氢萘 、乙苯 、十氢 萘 、过 氧化 氢、硫酸 铁 和氧 化锌均 为市售 分 Whao  ̄90 J 析纯 , 二氧 化钛 自制 .实验用水 均为二 次蒸馏水. 一 12 光降解 实验 . 在 50mL石 英反 应瓶 中加入 2 0mL蒸 馏水 ,分 别加入 四 氢萘 、乙苯 和 十氢 0 5 萘 ,剧烈振 荡 ,每种物 质浓 度均 为 4 / .配制上 述平 行样 , 磁力搅 拌器搅 拌 ,经光 照射不 同时 间 0mgI 用 后 ,分析 各 种石 油烃 的含量.此 实验亦 可 利用 P rx玻 璃反 应瓶 重复 进行 .光 源 采 用高压 汞 灯和 太 阳 ye 光.在光照 过程 中,为避免 溶液温 度升 高 , 冷却水 冷却 , 照过程 中溶液温 度变 化小 于 5 c. 通 光 13 分析 方 法 光 照后 的溶 液 采 用 Whao 980型 回流萃 取 器 ,用 5mL异辛 烷 回流 萃取 . etn90 1 2h 萃取 物用气 相色谱 仪进 行分析.色谱操 作条件 : , 氢火焰 检测器 , OV. 1型不锈钢 填充柱 (. 05mm×
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太阳能光催化降解石油课题报告
辐射到容器内表面的辐射强度为 46mW·cm - 2) ,分别在光照 2 经过反复实验,调整配比率,终于成功试制出让 TiO2 既不沉底也
小时,4 小时,6 小时后取出玻璃皿,观察石油含量。
不会因漂珠过多而遮蔽阳光的纳米级 TiO2 。配置成功的那一刻我
四、实验结果
们欢呼雀跃,之前的艰辛和失败都成为幸福的源泉。
纳米 TiO2 太阳能光催化 降解石油 环境保护
一、研究背景 在石油的开采运输过程中,有相当数量的石油类物质废弃在 海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治理水面石油污染已成为当 前世界各国科学家共同关心的问题之一。由于漂浮在水面上的石 油污染物面积大,易于流动,用常规的化学方法清理,不仅消耗大 量昂贵的化学制剂,而且产生二次污染,对海洋生态链的良性发展 产生严重影响。为此我们选择太阳能光催化降解石油为实验课 题,旨在优化海洋资源、减少环境污染、保护海洋生物等方面尽一 份微薄之力。 二、实验原理 纳米 TiO2 属于一种 n 型半导体材料,当它受到一定波长的紫 外光照射时,价带的电子就会获得光子的能量形成光生电子 ( e - ) ; 价带中则相应地形成光生空穴( h + ) 。如果把分散在溶液中 的每一颗 TiO2 粒子近似看成是小型光电化学电池,则光电效应产 生的光生电子和空穴在电场的作用下分别迁移到 TiO2 表面不同 的位置。TiO2 表面的光生电子 e - 易被水中溶解氧等氧化性物质 所捕获,而空穴 h + 则可氧化吸附于 TiO2 表面的有机物氧化成· OH 自由基,·OH 自由基能氧化水中绝大部分的有机物及无机污 染物,将其矿化为无机小分子、CO2 、H2 O 等无害物质。而且因为 氧化能力强,使氧化反应一般不停留在中间阶段,不会产生中间产 物。由于石油的密度小于水,漂浮在水面。而纳米 TiO2 密度比水 大,在水中会下沉,无法与石油接触,因此特用漂珠负载 TiO2 ,在不 影响光催化活性的前提下,使 TiO2 与石油接触,再利用太阳光中 的紫外光对石油进行降解从而达到光催化降解石油的目的。 三、实验过程
沙滩水体中溶解性石油烃的降解及吸附研究
沙滩水体中溶解性石油烃的降解及吸附研究李金成;夏文香;郑西来;赵丙辰;林国庆【期刊名称】《海洋通报》【年(卷),期】2007(026)002【摘要】以海水体系和海水-砂体系作为对比,研究了沙滩水体中溶解性石油烃的降解及吸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1 d 内海水中石油浓度的降低主要是由于砂的快速吸附作用,3 d以后生物对石油烃的降解作用逐渐占据优势.两种体系中降烃菌数量及石油浓度的变化曲线表明,砂对油的快速吸附显著降低了海水中石油污染物的浓度,使得海水含砂体系中石油降解菌的数量远高于海水体系.海水中石油污染物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式,当含砂体系中砂的粒径不同时,石油污染物降解的半衰期可由海水体系的 31.9 d 缩短到22.4 d和19.5 d.系统中砂的存在有利于海水中石油污染物的去除,有约 20 % 的石油污染物被吸附到砂上,然而这种去除是物理去除.【总页数】6页(P28-32,59)【作者】李金成;夏文香;郑西来;赵丙辰;林国庆【作者单位】青岛理工大学环境工程系,山东,青岛,266033;中国海洋大学环境工程系,山东,青岛,266003;青岛理工大学环境工程系,山东,青岛,266033;中国海洋大学环境工程系,山东,青岛,266003;青岛理工大学环境工程系,山东,青岛,266033;中国海洋大学环境工程系,山东,青岛,266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31.2【相关文献】1.溶解性石油烃在砂上的吸附和解吸研究 [J], 夏文香;李金成;郑西来;谷嵩;孙好芬2.海洋微生物对石油烃降解研究Ⅱ.石油烃降解细菌对正烷烃的降解作用 [J], 史君贤;陈忠元;胡锡钢;叶新荣3.海洋微生物对石油烃降解的研究:Ⅰ.浙江省海岛海域石油烃降解细菌的… [J], 史君贤;陈忠元4.土壤-水体系中固/液比对溶解性石油烃吸附的影响 [J], 陈虹;陈硕;全燮;赵雅芝5.嗜盐石油烃降解菌Halomonas sp.1-3降解石油烃特性研究 [J], 翟栓丽;侯心然;张强;李琪;李天元;邢颖娜;傅晓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石油生物降解的机理研究
石油污染物生物降解的机理研究李会爽1,周磊2,柳青2,张端2,张景来2摘要:通过测定石油生物降解过程中的产物,分析探寻假单胞菌属的Pseudomonas sp. Strain SY2对石油的降解机理,为解决海洋石油污染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本文利用色质谱分析手段,通过测定假单胞菌属的Pseudomonas sp. Strain SY2对石油和正十四烷降解产物,对菌株SY2的降解机理进行分析研究。
实验(分析)结果表明:菌株SY2对石油中的正烷烃有较好的降解效果,其中正十四烷、正十五烷和正十六烷的降解率较高,分别为:73.4%、49.3%、48.9%;根据正十四烷降解产物推测:菌株SY2对正十四烷的降解有单末端氧化、双末端氧化、次末端氧化和直接脱氢等多种途径,产生酯类、烯烃类、烷烃类及羧酸类等物质,与文献报道的烷烃降解途径相符合。
关键词:石油污染,生物降解,降解途径Study on Theory of Biodegradation of Oil ContaminationLI Hui-shuang, ZHOU Lei, LIU Qing, ZHANG Duan, ZHANG Jing-lai Abstract:, In order to find the theories of biodegradation about crude oil and tetradecane by Pseudomonas sp. Strain SY2 and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solution of oil contamination, the research analyses the structure of the substances from biodegradation of crude oil.In this paper, through analyzing structure of the substances from biodegradation of crude oil and tetradecane by Pseudomonas sp. Strain SY2, which detecting by GC/MS, the author studied the theories of biodegradation.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ability of SY2 for degrading n-alkanes is best; in which the degradation rate of pentadecane 49.3%, hexadecane 48.9% and tetradecane 73.4% are highest. According to the substances from process of tetradecane biodegradation, the author inferred that tetradecane biodegraded to esters, olefins, alkanes and carboxylic acids by a variety of biodegradation pathways, such as monoterminal oxidation, diterminal oxidation, dehydrogenation and so on, which tallies with alkane degeneration way repoted by the documents.Key Words:Oil contamination, Biodegradation, Biodegradationpathway1前言石油是人类非常宝贵的自然能源。
石油烃混合降解菌对汽油污染土的降解条件优化试验研究
石油烃混合降解菌对汽油污染土的降解条件优化试验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石油烃是一种常见的有机污染物,广泛存在于环境中,尤其是土壤和地下水中。
汽油是一种常见的石油烃类污染物,其主要成分包括芳烃、烷烃和环烷烃等。
汽油的泄漏和排放会导致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给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为了解决汽油污染土壤的问题,研究人员开始探索利用微生物降解的方法。
石油烃混合降解菌是一类具有降解石油烃能力的微生物,能够利用石油烃作为碳源和能源,将其降解为无害的物质。
通过研究石油烃混合降解菌对汽油污染土壤的降解能力及优化试验条件,可以有效地解决汽油污染土壤的环境问题。
本研究旨在探究石油烃混合降解菌对汽油污染土壤的降解条件优化试验,为进一步提高汽油污染土壤的降解效果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菌株筛选、降解效果检测和污染土处理等实验研究,可以为未来的环境修复工作提供重要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优化降解条件和菌株筛选,探究石油烃混合降解菌对汽油污染土的降解效果,为提高土壤修复效率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包括确定最佳的降解条件,筛选出最适合的降解菌株,评估其在不同条件下的降解效果,并探讨不同污染土处理方法在修复过程中的作用。
通过本研究,旨在深入了解石油烃混合降解菌对汽油污染土的降解机制,为解决土壤污染问题提供可行性和科学性的方法,促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1.3 研究意义石油烃是一种常见的土壤污染物,而汽油作为石油烃的主要成分之一,被广泛应用于机动车辆燃料中。
汽油泄漏或排放后可导致土壤受到严重污染,给环境和生态系统带来严重的危害。
对汽油污染土壤的有效处理和修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石油烃混合降解菌是一种能够利用汽油等石油烃物质为生长能源的微生物,具有降解石油烃的潜力。
在汽油污染土壤中引入这些降解菌,可以加速石油烃的降解过程,从而有效修复污染土壤。
研究石油烃混合降解菌对汽油污染土壤的降解条件优化,不仅可以提高土壤修复的效率和效果,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海洋微生物降解石油的研究
海洋微生物降解石油的研究石油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由于石油的不完全分解和有毒物质的释放,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为了寻求有效的石油降解方法,研究者们越来越多的海洋微生物在石油降解中的作用。
本文将对海洋微生物降解石油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石油污染的生物治理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海洋微生物降解石油的过程主要涉及生物氧化、水解、脱氢等反应。
通过这些反应,石油中的长链烃分子被逐渐分解为短链烃、脂肪酸等小分子物质。
虽然已有不少研究者这一领域,但大部分研究集中在降解过程中的某一环节,对整个降解过程的系统研究仍显不足。
尚有部分有毒物质在微生物降解过程中无法被完全分解,可能会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长期威胁,这也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本文采用文献综述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海洋微生物降解石油的过程进行深入探讨。
实验研究包括接种培养、生理生化指标测定、脂肪酸分析等。
为了便于比较和评价,实验中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不同处理组的结果进行多重比较。
实验结果表明,经过接种培养的海洋微生物能够有效降解石油。
在降解过程中,微生物通过产生一系列酶类物质,实现对石油中不同成分的分解。
通过对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发现微生物在降解过程中细胞生长迅速,生物量增加明显。
同时,通过脂肪酸分析,发现微生物细胞中的脂肪酸含量随着降解过程的进行而逐渐降低。
这些结果与文献综述中提到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但尚有部分有毒物质无法被完全分解,需进一步探讨其原因及解决方法。
通过对海洋微生物降解石油的研究,我们发现虽然微生物能够有效降解石油中的大部分成分,但对于某些有毒物质仍无法完全分解。
因此,未来研究需要以下几个方面:深入研究海洋微生物降解石油的机制,找出未能完全分解的原因,以期发现更有效的降解方法;开展更为系统性的实验研究,比较不同环境因素对海洋微生物降解石油的影响,为实际应用提供指导;探讨如何将海洋微生物降解石油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环境中,例如构建高效石油降解菌群落,为实现石油污染的生物治理提供技术支持;考虑到全球石油污染问题的严重性,有必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这一环境挑战。
石油烃类化合物降解菌的研究概况
石油烃类化合物降解菌的研究概况*李丽张利平**张元亮(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保定071002)摘要:综述了国内外对石油烃类化合物的微生物降解的研究情况,分别就石油烃类化合物各组分微生物降解率、不同组分的微生物代谢途径、降解菌种类、降解性质粒、工程菌构建以及生物修复方法进行了介绍,以期全面反映此领域的研究成果,为研究工作者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关键词:石油,烃类化合物,降解菌,生物修复中图分类号:Q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322654(2001)0520089204自1969年发生第一次超级油船失事以来,世界上已有超过40处大的海洋泄漏,据估计每年都有千万公吨以上的石油污染世界海洋,对生物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危害。
石油污染问题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刺激他们发明有效的技术方法对之进行治理。
物理和化学处理方法已研究得比较成熟,生物降解方法的研究虽仍有很大争论,但也已取得了一些成果。
天然微生物的生物降解作用已成为消除环境中石油烃类污染的主要机制[1]。
本文就此进行了综述,以期全面反映此领域的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1石油烃类化合物的化学组成及其对微生物降解的敏感程度石油烃类化合物可分为4类:饱和烃、芳香族烃类化合物、沥青质(苯酚类、脂肪酸类、酮类、酯类、扑啉类)、树脂(吡啶类、喹啉类、卡巴胂类、亚砜类和酰胺类)。
许多学者对各成分的微生物降解率进行了研究[2],认为饱和烃的降解率最高,其次是低分子量的芳香族烃类化合物,高分子量的芳香族烃类化合物、树脂和沥青质则极难降解。
不同烃类化合物的降解率模式是:正烷烃>分枝烷烃>低分子量芳香烃>多环烷烃。
但此模式也并非是通用的。
如Jones等(1983)就发现海洋沉积的粗油中芳香烃的降解率要高于n2烷烃。
石油烃类化合物组成成分的差异影响其生物降解率。
低硫、高饱和烃的粗油最易降解,高硫、高芳香族烃类化合物的纯油则最难降解。
粗油降解后总是留下一些复杂的残留物,(主要是沥青质),但其并不会产生生态毒性作用,因此,对烃类化合物降解的研究主要还应集中于毒性较强的芳香族化合物。
微生物降解石油烃
唐山学院毕业设计设计题目:微生物降解石油烃最适条件研究系别:环境与化学工程系班级:09 石油化工生产技术2班姓名:张贺松指导教师:程磊2012年6月11 日微生物降解石油烃最适条件研究摘要从学校腐蚀质土囊中筛选到2株对机油等相关石油制品具有高效降解能力的菌种ZL1 ZL2。
通过生长条件正交实验测定了温度、油量和pH值对其降解能力的影响。
实验表明:4天对于含油300mg/L的去除率分别达到67.9%和76.2%,其中ZL2菌对底物浓度和PH值有较广的适应范围。
关键词:正交实验高效降解菌菌种筛选Microbial degradation of petroleum hydrocarbons in the optimum conditionsAbstractCorrosion from the school the quality of soil in the bag filter to the 2 strains of bacteria degrading ability of oil and other petroleum products ZL1 ZL2. Orthogonal experimental determination of the growth conditions of temperature, substrate concentration and PH value of their degradation ability.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four days for oily 300mg / L, the removal rate of 67.9% and 76.2%, which ZL2 bacteria have a wider range of substrate concentration and pH value.Keywords:Orthogonal experiment Efficient degradation bacteria Strain screening目录1 引言 (1)1.1石油污染的危害 (1)1.2微生物法治理石油污染 (2)1.3微生物降解石油途径 (4)1.4微生物降解石油影响因素 (5)1.5各国对微生物降解石油烃的研究 (6)1.6微生物降解石油烃类污染物的代谢机制 (6)1.7微生物降解菌的种类 (6)2 试验 (8)2.1材料 (8)2.1.1菌种 (8)2.1.2 培养基 (8)2.1.3试验药品 (8)2.1.4试验仪器 (9)2.2 优势菌筛分试验 (9)2.2.1取样 (9)2.2.2 准备实验用品 (9)2.2.3制作培养基 (9)2.2.3 高温灭菌 (9)2.2.4 初次富集分离 (10)2.2.5 连续富集分离 (10)2.2.6 平板分离 (10)2.2.7 划线分离 (10)2.3生长条件正交实验 (10)2.4 混合菌机油降解效率 (11)2.5分析方法 (11)3结果分析 (12)3.1 优势菌筛分实验 (12)3.2生长条件正交试验 (12)3.3混合菌种实验 (13)4结论 (15)谢辞 (16)参考文献 (17)外文资料 (18)唐山学院毕业设计1 引言上世纪初以来,石油的重要性日益突显。
石油烃的降解研究进展
石油烃的降解研究进展郭斌湖南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摘要:土壤中含有大量的石油烃类污染物质的存在,主要包括烃类、烯烃类、环烷烃类以及芳香烃类。
传统的物理、化学方法难以使土壤中石油烃类污染物完全地降解,而光催化、光化学以及微生物等方法不但可以使土壤中石油烃类污染物质完全降解,而且还有高效、经济、无二次污染以及应用范围广等优点。
本文主要从光催化降解、光化学降解以及微生物降解这三个方面去研究石油烃的降解进展。
关键词:光催化;光化学;微生物;降解;石油烃The degradation of oil hydrocarbon research progressGuo binHunan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Abstract: soil contains a large number of petroleum hydrocarbons existence of pollutants, mainly including the hydrocarbons, olefins kind, cycloparafin hydrocarbon kind and aromatic hydrocarbons. The traditional physical and chemical methods are hard to soil petroleum hydrocarbons pollutants completely degradation, and light catalysis, photochemical and microorganism method not only can make a soil petroleum hydrocarbons pollutants completely degradation, and there are efficient, economy, no secondary pollution and application range, etc. This article mainly from the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photochemical degradation and microbial degradation of the three aspects to study the degradation of petroleum hydrocarbon progress.Key words:photochemical catalysis;photochemistry;microorganism;degradation;Petroleum hydrocarbon前言随着人们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大,石油的开采、炼制和运输量逐年增加,每年都会有大量的石油流入土壤中,日常工业生产过程中也会造成石油烃类物质的污染。
微生物对石油烃的降解机理研究
石油是一种重要的能源,可以说是现代经济的血液。
日常生活、工业生产、航天军工都需要石油作为能源和原料,是国家生存和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
但是,与此同时石油在开采、运输、储存、加工和利用过程中的各种泄漏事故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也是不可估量的,其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也造成一定的威胁,并已成为全球范围内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了解石油烃污染物在自然界的生物降解转化规律,研究石油烃污染物微生物降解的技术和方法,培养可高效降解石油烃的工程菌,消除和减少石油烃在环境中的滞留,将有利于维护和创造高质量的人类生存环境。
1 石油烃降解菌的降解机理微生物对石油中不同烃类化合物的代谢途径和机理是不同的。
饱和烃包括正构烷烃、支链烷烃和环烷烃。
通常认为,在微生物作用下,直链烷烃首先被氧化成醇,源于烷烃的醇在醇脱氢酶的作用下被氧化为相应的醛,醛则通过醛脱氢酶的作用氧化成脂肪酸。
相同条件下,一般微生物对不同种类石油烃降解的倾向先后顺序是不同的。
一般而言,石油烃被微生物降解的先后规律为:直链烷烃>支链烷烃>环烷烃>多环芳烃>杂环芳烃。
在某石油烃降解菌修复不同碳链石油烃污染的研究中得出结论,该菌属对短链石油烃的分解率相对较高,而对芳香烃和润滑油组分的降解率较短链石油烃低。
一般微生物降解正烷烃由氧化酶酶促进行。
正烷烃第一步氧化为醇后,醇氧化成醛,醛再转化为相应脂肪酸,脂肪酸经 β-氧化为乙酰辅酶A,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酸循环,分解成CO2和H2O,或进入其他生化过程。
另外,链状烷烃可经脱氢步骤转变为烯烃,烯经氧化成为醇,然后醇可转化为醛,最后醛变为脂肪酸;链状烷烃还可通过直接氧化成烷基过氧化氢,然后经脂肪酸途径进行降解。
有的可通过亚末端氧化成仲醇,再变成伯醇或脂肪酸进行氧化分解。
还有些微生物可将烯烃变为不饱和脂肪酸,通过双键位移或甲基化等,变为支链脂肪酸,再进行降解。
2 石油烃降解菌的种类2.1 普通石油烃降解菌在受石油污染的土壤和水环境中存在许多能降解石油烃的微生物,细菌、放线菌、真菌、酵母、霉菌和藻类中均有能降解石油烃的微生物,据研究表明目前发现100余属、200多种石油烃降解微生物。
微生物在石油类污染物降解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当今世界 , 油主要被用来作为燃 油和汽 油 , 油是世界 上 石 石 最 重 要 的一 次 能 源 之 一 。石 油 又 称 原 油 , 从 地 下 深 处 开 采 的 是 棕黑色可燃粘稠液体 , 主要是 由一类碳 氢化 合物 和有机 化合 物 组成 的复杂混合物 , 中一些含 有钒 、 等重金属 离子 。随着 现 其 镍 代 工 业 对 石 油 需 求 量 的 不 断 加 大 , 石 油 泄 露 造 成 的污 染 也 呈 由 现 越 来 越 严 重 的 态 势 , 如 油 船 泄 露 、 舶 排 水 、 业 废 水 排 放 比 船 工 等都使得周 围环境受到严重的污染 和破 坏… 。由于石油成分 复 杂, 自然降解 的速度非 常缓慢且难 于进行 , 因此人为 促进修 复成 为石油污染治理 的重要 方法 。 目前 治理 的方法 主要 为化 学法 、 物理法及生物修 复的方法 , 物修 复法 因其 作用 明显 、 本低 、 生 成 操作简便 、 二次 污染 、 无 不需 大型设 备 、 场地适 应性 强等 优点 而 倍受关注 。生物修 复是 指生 物( 特别是微生物 ) 催化降解环境 中的污染物 , 减少或最终消除环境 污染的受控 或 自发 的过程 J 。
o t o e m nt m i n s fPe r l u Co a na t L e—e , U F i fi Sa h n—sa , A G H n zi, h n T N og— h XUP
( c ol f i c n e n i eh ooy Sa e a oa r o irba Me b l m, hn h i 1S ho o Lf S i csad Bo c n l , tt K yL brt y f co i t oi e e t g e o M l a s S a ga
土壤_沉积物中石油烃微生物降解研究综述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综 述・Bulletin of Mineralogy ,Petrology and GeochemistryVol 126No 13,J uly 2007收稿日期:2005Ο11Ο04收到,2006Ο11Ο09改回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2004CB418502)第一作者简介:郭伟(1978—),男,博士研究生,专业方向:环境污染化学.E Οmail :guoweihoff mann @.土壤/沉积物中石油烃微生物降解研究综述郭 伟,何孟常,杨志峰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环境模拟和污染控制国家联合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5摘 要:结合目前国内外研究进展,综述了土壤和沉积物中石油烃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和生物降解的菌种及降解途径,分析了微生物性质和包括氧、营养物、温度、土壤/沉积物理化性质等环境因素对石油烃降解的影响,指出这些研究往往局限于某种特殊污染物、特殊污染降解菌种和单一条件下辅助降解方面,引入了人为因素的影响,造成与实际不符的降解假象。
因此,自然条件下石油烃生物降解将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关 键 词:石油烃;土壤;沉积物;生物降解;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X1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Ο2802(2007)03Ο0276Ο08A R evie w of Studies on the Degradation of Petroleum H ydrocarbonin Soils and Sediments by Microorganism GUO Wei ,H E Meng Οchang ,YAN G Zhi ΟfengS tate Key J oint L aboratory of Envi ronmental S imulation and Poll ution Cont rol ,S chool of Envi ronment ,B ei j ing N ormal Universit y ,B ei j ing 100875,ChinaAbstract :This paper has comprehensively summarized t he advances of the research on t he sources ,hazards ,and t he biodegradation strains and pathways of petroleum hydrocarbon pollutant s in soils and sediment s ,analyzed the influ 2ence on biodegradation of petroleum hydrocarbon caused by t he microorganism properties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cluding oxygen ,nutriment s ,temperature and t 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soils and sediment s ,and indicated t hat t he of biodegradation are limited in certain kind of petroleum hydrocarbon pollutant s in soils and sediment s degraded by some special kinds of microorganisms at certain condition.The influence of artificial factors caused the false appearance of degradation.Therefore ,to st udy t he degradation of petroleum hydrocarbon pollutant s under nat ural condition is a very important research subject.K ey w ords :petroleum hydrocarbon ;soil ;sediment ;biodegradation ;influence factors 石油对环境的污染主要发生在水体和土壤中,石油开采和使用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产生污染物[1~3]。
石油烃降解菌的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食品科学与工程石油烃降解菌的研究[摘要]石油烃降解菌,是一种能在油水表面上生长而降解石油的微生物,因土壤和近海中含有丰富的N、P等营养原料,所以在近海和土壤中的石油烃降解菌的密集度较高,然而,由于远海中会缺乏N、P等营养物质,所以石油降解菌的繁殖受到一定的制约。
当海水一旦受到石油的污染后,降解菌就不能很快消除污染物,所以培养适应能力和降解率高的石油降解菌是解决石油污染的主要方法。
[关键词]石油污染;石油烃降解菌;石油烃(TPH),微生物作为现代工业的关键燃料和原料,石油及其加工品广泛应用在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工业、军事、交通等各行业,但是随着石油工业的快速发展,石油同时也成为海洋环境的主要污染物.据初步统计,由于各种原因,全世界每年有约1.0×107t的石油进入海洋环境中,我国每年排入海洋的石油达1.15×105t[1]。
由于工艺水平的限制和处理技术的落后,大量含石油类的废水、废渣不可避免的被排入到生态环境中,严重了影响整个生态系统,尤其是土壤和海洋系统。
虽然石油在人类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能源来源,但伴随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加剧。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资源之一,要对受石油污染土壤进行完整的治理,并使它在短时间内达到可耕作的标准水平,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和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污染土壤的各种治理的方法中,微生物修复法对环境破坏性小而且消费低而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的发展尤为迅速,在一定程度上为污染土壤的修复带来技术上的更新,也为解决石油污染问题带来新的希冀。
但是,从污染性质来看,即使油井关闭后,其对环境的影响仍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2]。
这些都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大主要媒体对这一问题均作了大量专题报道[3]。
一、土壤石油污染的来源石油污染,一般指原油的初级加工产品(包括汽油、柴油等)以及各类石油的分解产物所造成的污染。
海洋微生物对石油烃降解研究__石油烃降解细菌对正烷烃的降解作用_史君贤
a第18卷 第1期2000年3月 东 海 海 洋DONGHAI MARI NE SCIENCEVol.18 No.1Mar.,2000文章编号:1001-909X(2000)01-0021-07海洋微生物对石油烃降解研究Ê.石油烃降解细菌对正烷烃的降解作用史君贤,陈忠元,胡锡钢,叶新荣(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浙江杭州 310012)摘 要:报导使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石油烃降解细菌对柴油的正烷烃的降解作用。
结果表明,石油烃降解细菌对正烷烃有明显的降解作用,混合菌株的降解率明显高于单菌株的降解率;在20℃的条件下,经过21d后,绝大部分的正烷烃被降解,总的降解率为94.93%,其中细菌的降解率为75.67%,理化降解率为19.26%;温度对正烷烃的降解率有明显的影响,温度在10℃时,正烷烃降解速度较慢,在20℃正烷烃的降解比10℃快,在35℃的条件下,正烷烃的降解速度最快。
关键词:气相色谱;石油烃降解细菌;正烷烃;降解率中图分类号:Q936 文献标识码:A0 前言随着工业的发展,石油开采业由陆地走向海洋,船舶运输日益发展,海上排污和溢油事故不断发生,加之陆源含油废水也大量输入海洋,石油烃已成为污染海洋的主要污染物。
石油入海后,首先在海面上扩展,其中分子量小,沸点低的烃类组分,数日后可挥发进入大气,其它组分的化合物随海水运动而分散转移和分解。
海水中的石油烃一部分由自氧化作用(光解作用)分解,一部分被浮游生物所摄取、代谢和分解。
而大部分则被海洋微生物降解。
由自氧化作用所产生的中间有机化合物的分解最终也要靠海洋微生物的降解活动来完成。
了解微生物对石油烃的降解作用对防治石油污染具有很大的意义。
海洋微生物对石油烃的降解研究,国内外给予了极大的重视。
国外很多学者报道了细菌对石油烃的降解作用及降解途径[1~3]。
国内的孙修勤,倪纯治等[4~6]分别在胶州湾,厦门港近海开展了石油降解细菌的降解作用研究,取得了一些认识和结果。
石油烃厌氧降解产甲烷研究进展
石油烃厌氧降解产甲烷研究进展胡恒宇;韦安培;刘少梅;李静;赵东风【摘要】随着油藏的开采大量残余原油留存地下,通过微生物作用使残余原油(石油烃)降解产甲烷已成为油藏深度开发利用的新方法.油藏微生物由诸多菌群组成,这些菌群协同作用实现石油烃的厌氧降解.为进一步提高石油烃的降解效率,总结了降解石油烃的厌氧微生物菌群及其代谢特性,并对微生物厌氧降解石油烃产甲烷的代谢途径进行了比较.%With the exploitation of oil reservoirs,a large amount of residual crude oil are left.Residual crude oil(petroleum hydrocarbon) can be degraded to produce methane by microorganisms,which has become a novel approach for depth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oil reservoirs.Oil reservoir microorganisms are made up of many microbial communities,which can provide synergistic effects to achieve anaerobic degradation of petroleum hydrocarbon.To improve degradation efficiency,we summarize anaerobic microbial communities with petroleum hydrocarbon biodegradability and their metabolic properties.We also compare the metabolic pathways of methane-producing by anaerobic degradation of petroleum hydrocarbon.【期刊名称】《化学与生物工程》【年(卷),期】2017(034)008【总页数】6页(P16-21)【关键词】残余原油;石油烃;厌氧降解;甲烷【作者】胡恒宇;韦安培;刘少梅;李静;赵东风【作者单位】临沂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山东临沂 276000;临沂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山东临沂 276000;临沂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山东临沂 276000;临沂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山东临沂 276000;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学工程学院,山东青岛 2665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57.4数百万年来油藏内部进行着原油厌氧降解产甲烷过程,而随着油藏的开采大量残余原油留存地下,通过微生物作用使残余原油(石油烃)降解产甲烷已成为油藏深度开发利用的新方法。
陕北土壤石油烃降解的营养平衡研究
陕北土壤石油烃降解的营养平衡研究祁迎春;王建;石国辉【摘要】为研究陕北土壤石油烃降解过程中营养物质的供给平衡,设置石油浓度为20 g/kg的污染土壤并加入不同比例的N和P的营养物质,分析土壤石油烃降解过程中的养分变化和需求状况.结果表明:当C:N:P=100:10:1并翻耕时土壤中C、N、P的含量降低的幅度最大,分别降低了6.6g/kg、1.3 g/kg和0.14 g/kg,同时,石油烃的降解率达最高为49.58%;不施肥土壤石油烃的降解率在30.22%~35.45%,施肥之后降解率提高到39.28%~ 49.58%,C∶N∶P=100∶ 10∶1时翻耕土壤比不翻耕土壤石油烃降解率高10.3%.N、P营养物质的增加及翻耕均优化了微生物生长代谢条件,促进了微生物对石油烃的降解.【期刊名称】《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7(036)003【总页数】4页(P45-48)【关键词】陕北土壤;石油污染;氮;磷;营养平衡【作者】祁迎春;王建;石国辉【作者单位】延安大学石油工程与环境工程学院,陕西延安716000;延安大学石油工程与环境工程学院,陕西延安716000;延安大学石油工程与环境工程学院,陕西延安71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3落地原油污染、含油污水排放和灌溉以及空气污染物沉降都会造成土壤石油污染[1]。
土壤石油污染会直接破坏土壤结构、降低土壤性能,严重影响到土壤微生物的种群和数量。
此外,石油中的多环芳烃具有致癌性、致突变性和致畸性等作用[2],可通过食物链间接影响人体健康。
石油污染已对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和人身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成为突出的环境问题。
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过程中土壤的微生物活性,尤其是降解菌的代谢能力对石油烃的降解起着关键作用[3],而生物修复技术中土壤营养物质是影响微生物修复的重要环节,土壤中氮、磷的缺乏最可能成为微生物降解石油烃的限制因素[4-6]。
原位生物修复过程中石油烃降解特征研究
原位生物修复过程中石油烃降解特征研究蔡烈刚;沈婷;李智民;曹劲;左丽敏;沈利锦【期刊名称】《资源环境与工程》【年(卷),期】2018(32)4【摘要】江汉油田经过多年的石油开采,产生了大量受到污染的废弃油井场地.项目组选取一处典型的石油污染场地,开展了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研究.通过松土、施用高效降解菌、种植油葵,表层土壤石油烃总量从1216~8501 mg/kg下降到10~160 mg/kg,降解率为92.6%~99.7%;深层土壤石油烃总量从126~1330 mg/kg下降到10~260 mg/kg,降解率为42.1%~98.9%.研究发现,高效降解菌—油葵联合修复法能够有效降解石油烃,且土壤表层的石油烃降解效果要优于土壤深层;在生物修复过程中,短链正构烷烃会被优先降解,长链正构烷烃逐渐占优势且呈奇数碳分布特征;多环芳烃在修复前2~6环均有检出,修复后仅检出2~3环为主的低分子量多环芳烃.【总页数】5页(P606-610)【作者】蔡烈刚;沈婷;李智民;曹劲;左丽敏;沈利锦【作者单位】湖北省地质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湖北荆州 434020;湖北省地质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湖北荆州 434020;湖北省地质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湖北荆州 434020;湖北省地质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湖北荆州 434020;湖北省地质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湖北荆州 434020;湖北省地质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湖北荆州 4340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3;X172【相关文献】1.Fenton氧化—微生物法降解土壤中石油烃 [J], 韩旭;李广云;尹宁宁;许锐伟;王丽萍2.改性膨润土促进水中石油烃生物降解的研究 [J], 陈荔;亢万忠;陈昕;仝明;王肖倩;周彦波;鲁军3.固定化技术提高微生物对土壤中石油烃降解性能研究进展 [J], 王晓玲;陈宏坤;郑瑾;韩占涛;高春阳4.石油烃污染土壤生物修复过程中微生物的降解效率 [J], 张志君; 张斌; 江胜国; 李超5.土壤中石油烃微生物降解动力学 [J], 申圆圆;王文科;李菁;李春荣;姬雨;李肖肖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油烃的降解研究进展郭斌湖南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摘要:土壤中含有大量的石油烃类污染物质的存在,主要包括烃类、烯烃类、环烷烃类以及芳香烃类。
传统的物理、化学方法难以使土壤中石油烃类污染物完全地降解,而光催化、光化学以及微生物等方法不但可以使土壤中石油烃类污染物质完全降解,而且还有高效、经济、无二次污染以及应用范围广等优点。
本文主要从光催化降解、光化学降解以及微生物降解这三个方面去研究石油烃的降解进展。
关键词:光催化;光化学;微生物;降解;石油烃The degradation of oil hydrocarbon research progressGuo binHunan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Abstract: soil contains a large number of petroleum hydrocarbons existence of pollutants, mainly including the hydrocarbons, olefins kind, cycloparafin hydrocarbon kind and aromatic hydrocarbons. The traditional physical and chemical methods are hard to soil petroleum hydrocarbons pollutants completely degradation, and light catalysis, photochemical and microorganism method not only can make a soil petroleum hydrocarbons pollutants completely degradation, and there are efficient, economy, no secondary pollution and application range, etc. This article mainly from the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photochemical degradation and microbial degradation of the three aspects to study the degradation of petroleum hydrocarbon progress.Key words:photochemical catalysis;photochemistry;microorganism;degradation;Petroleum hydrocarbon前言随着人们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大,石油的开采、炼制和运输量逐年增加,每年都会有大量的石油流入土壤中,日常工业生产过程中也会造成石油烃类物质的污染。
石油烃类物质大多具有毒性,有长期毒性,甚至致癌,并且这些石油烃类物质难以降解。
它们如果长时间积累在土壤中,会给生态系统带来严重的危害。
一般的传统降解方法不能有效地降解石油烃类污染物,国内外现在采用光催化、光化学以及微生物等方法来降解石油烃类污染物,这些方法具有高效、价格低廉且没有二次污染。
若能有效地将这些方法运用到土壤环境中石油烃类污染物的降解,将会给社会带来很大的效益。
1 石油烃污染物的来源目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石油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它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消耗量日趋增加,其所带来的问题也严重的影响了整个生态环境。
石油烃污染物主要来源有:在石油勘探开发、储运及加工过程中均可能有大量石油烃类物质洒落于地表,如果未得到合理处理便可能对环境产生直接污染。
泄油事故、工业废油排放、油挥发物沉降及利用含矿物油污水进行灌溉等也是造成石油烃直接污染的原因。
大气中烃类污染物的污染源主要包括交通源(汽车尾气,轮胎、路面磨损产生的沥青颗粒及路面扬尘)、庭烹调、香烟、垃圾焚烧、工业活动、燃煤和生物质燃烧以及高等植物或低等生物生物化学成因等。
其中化石燃料及其它有机物不完全燃烧产物是大气中烃类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大气中的烃类污染物主要通过干、湿沉降直接进入沉积物或土壤,或进人水体后通过吸附等作用进入沉积物和土壤中[1]。
2 石油烃污染物的化学组成成分石油烃类污染物主要是由烃类组成的复杂混合物,主要包括烃类、烯烃类、环烷烃类以及芳香烃类等,其主要元素是C、H、S、N、O,此外还含有微量的Fe、Ni、V、Cu等金属元素。
表1.1 石油烃类污染物的主要成分烷烃环烷烃芳香烃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含氧化合物直链烷烃烷基环戊烷烷基苯硫醇环烷酸吡啶支链烷烃烷基环己烷单环芳烃硫醚脂肪酸吡咯多环芳烃二硫化物酚喹啉稠环芳烃噻吩噻吩胺3 石油烃污染物的性质及危害3.1 对人及动物的毒性危害石油烃类污染物中的芳香烃类物质对人及动物的毒性极大,尤其是双环和三环为代表的多环芳烃毒性更大;低浓度的低沸点饱和烃具有麻醉作用,高浓度是能损害细胞和低等动物,非烃类化合物的毒性与芳烃化合物相当[2]。
多环芳烃类物质可以通过呼吸、皮肤接触、饮食摄入等方式进入人或动物体内,影响其肝、肾等器官的正常功能,甚至引起癌变[3,8]。
3.2 对土壤环境的危害石油烃类污染物黏着力强且乳化能力低,所以粘附在土壤中的石油烃类污染物大部分不会随土壤水上下移动。
他们与土壤中的土粒粘连,影响土壤的通透性,而土壤表层常是农作物根系最发达的区域,所以石油烃类物质对土壤的污染程度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情况。
大量的石油烃类污染物进入土壤,对土壤微生物有抑制作用,对土壤酶活性也有抑制作用。
3.3 对作物的危害土壤的石油烃类物质对农作物的污染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石油烃类污染物黏着在植物根表面,阻碍根系的呼吸和对水分、养分的吸收,引起根系腐烂,造成植物的死亡;第二,石油烃类物质的某些成分可以在植物的食用部分形成积累,不仅影响食品的质量,而且可通过食物链对人类健康产生危害。
4 石油烃的降解研究4.1 光催化降解石油烃4.1.1光催化降解石油烃类物质的机理光催化作用是通过固体半导体的光激发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当光能大于半导体的“禁带”能时, 在半导体的表面将生产电子一空穴对, 半导体表面吸附的各种物质在其表面发生氧化一还原反应。
氧分子俘获电子形成O2-, 空穴的氧化能力较强, 直接与有机分子发生反应或半导体表面吸附的OH-及H2O反应形成·OH、O22-,因·OH、O22-是很强的氧化剂, 很容易进一步和有机物发生氧化反应。
具体到石油烃氧化机理为:4.1.1.1 脂肪烃氧化机理[9]光激发半导体所产生的·OH 将脂肪烃氧化为醇, 进一步氧化为醛、酸, 最后脱羧生成CO2,其反应步骤如下:R-CH2CH3+2·OH→RCH2CH2OHRCH2CH2OH→RCH2CHO+H2RCH2CHO H2O RCH2COOH+H2RCH2COOH→R-CH3+CO2整个过程描述为:R-CH2CH3→RCH2CH2OH→RCH2CHO→RCH2COOH→R-CH3+CO2→R-CH2OH→R -CHO→R-COOH每降解一个碳原子, 生成一个CO2, 重复循环, 直到脂肪烃完全转化为CO2为止。
4.1.1.2芳香烃氧化机理[10,11,12]与脂肪烃一样,光激发半导体所产生的·OH 首先将苯环经基化,生成羟基环己二烯自由基,该自由基进一步与O2作用,生成过氧羟基环己二烯自由基,随后开环生成己二烯二醛,并按脂肪烃氧化途径降解.生成CO2和H2O ,以及与取代基相应的无机酸,其副反应产生苯酚,所生成的苯仍按上述氧化途径进行, 最后生成CO2和H2O。
4.1.2 石油烃类物质光催化的产物光催化法不仅可以利用太阳光在常温、常压下进行, 而且短时间内有机污染物被完全氧化成无毒的CO2、H2O及一些矿物酸HCL、H2SO4、HNO3、H3PO4等, 而且不造成二次污染, 处理费用低。
4.2 石油烃的光化学降解4.2.1 光化学降解石油烃类物质的机理石油烃类污染物在土壤表面发生光化学反应,在氧气的存在下,这个光化学过程的机制用一个自发的自由基链式反应描述,光化学过程导致了醇、乙醛和酮,以致低分子量有机酸的形成。
而通过聚合作用,醛、酮的缩合反应和醇、有机酸的酯化反应,产生较高分子量的化合物。
石油烃类污染物的光化学反应是一个化学动力学过程,可能存在3种反应途径[4]。
(1)石油烃类污染物中某种分子吸收光子获得能量后,由基态变成激发态,但由于其他分子的存在,可能使激发态分子失活,被猝灭,然后将能量传递给另一个分子,使该分子变成激发态。
分子氧是一种很强的猝灭剂,它与基态分子能迅速反应,生成单重态氧。
单重态氧+PNA→过氧化物过氧化物+hν→稳定的含氧物质(2)石油烃类污染物中某种成分收到光线照射后,发生分解产生自由基,这一自由基很容易与氧分子化合,产生新的含氧自由基,含氧自由基与许多化合物都能发生链反应,反应后又生成原来的自由基,是氧化作用不断进行。
(3)活性吸光物质把吸收的能量传递给反应体系,使石油烃间接获得能量。
不同接受能量的方式取决于石油烃各组分不同的性质,如正烷烃,烷基苯等,他们在天然日光照射范围类吸光效果不好,通常需要借助光敏剂来获得能引发光反应的能量。
4.2.2 石油烃类物质光化学降解的产物石油烃类物质组成的复杂性决定了其光氧化产物的复杂,结果表明,正烷烃的产物主要是酮和末端烯烃;支链烷烃的产物主要包括醇、酮和烷烃;环烷烃的产物以未开环的酮、醇为主,另有少量开环产物;烃基取代苯的产物主要为1-苯基酮、酮和苯甲醛。
Ehrhardt和Petrick[13]等研究发现,正十五烷与原油光化学反应都可能产生酮,而且普遍检测到脂肪酸的存在。
Andersson等[14,15]模拟天然环境条件下苯并噻吩的光化学反应,分析表明,苯并噻吩会氧化成苯并噻吩-2,3-醌,它在水解后生成CO,硫原子完全氧化成2-磺基苯甲酸。
石油烃类物质光化学降解的主要产物一般为羧酸、醇、醚、羰基化合物等,还有一些不能确定其结构[5]。
4.3 微生物法降解石油烃4.3.1微生物降解石油烃类物质的机理4.3.1.1 微生物对烃的吸收Bringman[16]等认为,分解烃的微生物是吸附在土粒上的。
它们和烃液滴间的相互作用是在土壤孔隙里的油水界面上进行的有的烃能直接溶于细胞膜的亲脂区而进入膜内;另一些则是微生物在油滴界面处先生成表面活化剂使之溶介后吸收[17]。
气态烃要溶于水相后才能被吸收。
微生物对于基质的吸附, 可能是由子它与烃作用生成了吸附基质的特殊组分, 产生了某种扩散基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