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地铁空间设计的人文关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Art & Design

总第167期

20073

艺术设计月刊 March 随着城市科技和经济的发展速度日益加快,城市必须用有限的土地取得合理的城市容量,同时保持开敞的空间和良好的自然环境。结合城市的上部空间,协调开发和利用地下空间资源必将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趋势。地铁建设是对地下资源一种成功的开发和利用。它不仅能扩大城市交通容量,解决交通堵塞问题,而且会进一步提升城市的发展建设效率。地铁是解决当今世界许多城市交通拥塞问题,以及大量、快速、安全地运送乘客的一种现代化交通工具。

一、地铁的空间体验|||

自1863年英国伦敦建成世界上第一条地铁(6.5公里)以来,全世界

已有80多座城市开通了300多条地铁路线,总长超过3800公里,目前还

有大量的城市在进一步开发和建设地铁线路。地铁已经成为人们出行的

主要方式,在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

世界各国对地铁空间的开发建设都有各自的特色。纽约的客运体系

以地铁为主体,辅助以公共汽车、通勤列车和出租车。地铁总长370公

里,年客流量为10亿人次,是承担公共交通的主要力量。世界上最先进

的地铁在法国里尔,是近代尖端科技在交通运输上运用的典范。地铁由

电脑自动控制,每条线路高峰期每小时发车达54对,最高时速为80公里,

运行中乘客几乎感觉不到晃动。日本东京地铁克服了土壤松软的问题,修

建在超过50米深的地下空间中。目前总运营里程达286.2公里,在世界各城市中位居第四。北京1969年第一条地铁线路建成通车,是我国最先开通地铁的城市。目前总长114公里,建成线路包括1号线、2号线、13号线和八通线,运营线路总里程114.1公里,共有70座运营车站,日客运量150万人次左右。目前在建地铁有4号线、5号线、10号线、奥运支线和机场特线,到2008年总长度将达到200公里。按照北京市的规划,2015年前,北京将陆续建设260公里市内轨道交通,总投资1000亿元。到2020年,北京地

铁总长度将达到850公里,成为我国地铁规划运营线路最长的城市。

目前世界各地的地铁都在蓬勃地发展,技术问题已经得到完善的解

决,能够保障运行的速度和舒适。地铁的速度是其它交通方式所不能比

拟的,不会因交通堵塞而耽误时间。但是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城

市生活方式的逐渐转变,目前存在着很多与新出现的行为模式互相矛盾

的空间缺陷,不能满足乘客的行为心理需求。地铁空间的细节品质和应

该具备的人性关怀并没有得到深刻的认识。地铁对城市生活的影响不仅

仅局限于交通,城市居民的很多生活都是围绕着地铁来规划的。人们要

考虑上班的距离、住房的位置、购物的需要和子女上学等问题。如果交

通畅通,方便日常出行,就会对区域有一个重新的认识。除此之外,地

铁也能带动周边区域的发展,直接影响城市的经济发展,可以说地铁影

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甚至改变着城市的格局。对地铁换乘空间的体验和

人文关怀也随着地铁开发规模的扩大和层次的深化而变得更加重要。地

铁空间的设计和营建不仅要注重以方便、快捷、便利来衡量交通的有效

性,而且要关注地铁换乘站真正的空间品质。对以迅捷为主要特征的地

铁空间来说,进一步满足人的心理需求和空间体验才是地铁换乘空间的

设计之本。以北京地铁为例:1. 安全因素||北京地铁铁轨上采用高压电,然而站台上没有护栏,只有一条黄色警戒线,根本不能维护乘车安全。但是候车位置对面的广告却很醒目,刺激着乘客的视觉神经,存在着潜在的危险。上海和部分城市在候车区已经设置了安全屏障,可以说在安全方面已经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考虑。2. 无障碍设计||地铁换乘空间对残疾人的关怀还停留在表层,铺设盲道只是方法之一。地铁的无障碍设计并不应该仅仅针对盲人,还有很多行动不便的人一样需要乘坐地铁。这就要求地铁站在设计换乘和同地面连接的通道时考虑轮椅的通行,很多上下交通的位置需要设置坡道和其它辅助设施以保障人们安全地通过,应从多个层次如防滑、声音提示、照明处理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论地铁空间设计的人文关怀

About Humane Concern of Subway

Space Design

周丽霞 Zhou Lixia| 内容摘要 | 基于现代空间手法的灵活运用以及科学技术的有力支持,城市的交通发展趋向于利用地下空间创造便捷的交通环境。本文从人的行为模式、空间的环境行为需求及交通空间特点的角度对地铁换乘空间进行探讨,并关注人在地铁换乘停留时的空间体验,强调地铁的人文关怀,以期对地铁交通空间的合理发展提供一定的学术研究参考。[关键词]地铁空间/空间体验/心理需求/人文体现环境艺术论坛Environmental Art Forum

1|2

9总第167期2007 3

・・・・・・・・・・

・3. 配套服务设施||车站的活动行为复杂多样,不仅是候车、休息,还有其它的要求,例如翻看报纸杂志、约会、接听电话、打发时间等。交通人群的复杂性决定了车站行为活动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决定了地铁空间中必须存在必要的休息设施及配套服务。4. 信息导向系统||地铁位于地下,而乘客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对城市环境不熟悉的外地人,他们在地铁站里的方向感不强,更加无法正确地辨别信息。完善和准确的信息导向系统应该在地铁空间中承担重要的指示作用。目前地铁的信息指示系统只是在必要的位置标明了各个出口与地上建筑的对应关系,但地面上的几个知名建筑并不是所有乘客的目的地,很多人在没有理解指示的方向后需要向乘务人员再次询问。所以地铁站出口的标志设计应该考虑设置更多清晰明确的指示信息和乘客的实际需求。5. 乘坐过程中的空间定位||车窗外缺少特定的环境参照物和目的地信息,是地铁空间中存在的不便和缺陷。地铁空间应该注重同地上环境氛围呼应,从空间特色入手,营造不同车站的特色,彼此相互区别和联系。二、地铁的文化发掘|||人们对城市的印象大都是从机场、火车站、地铁等大型交通空间得来的,作为城市交通大动脉的地铁,最具有典型性,最能窥见城市的文化风貌,展现城市的性格和魅力。从这个角度来说,只有把城市自身的文化特色和地域风貌体现在地铁的空间设计中,充分关注乘客的心理需求和空间的细节品质,才能营造出符合城市长远发展的地铁空间。国际上很多城市都很重视地铁的文化特色:莫斯科地铁一直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地铁,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铁路系统之一,以宏大的规模和华美的风貌闻名于世。它于1935年正式通车,串联7个火车站以及市内的十多个广场。整个地铁系统有一百多个车站,均以不同的历史事件或人物为主题,采用彩色玻璃镶嵌及各种浮雕、壁画,并配以各种灯饰、雕塑等艺术品,有“地下宫殿”之美誉。法国巴黎现有地铁线路15条,全长199公里,几乎所有地区的乘客徒步5分钟均可到达最近的地铁站,列车最小运行间隔95秒。巴黎地铁被称为全世界最密集、最方便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之一。每个地铁站都设计独特,内部空间装饰各异,成为展示法国文化艺术的窗口。乘客在

其中步行或是等待换乘时都能够感受到地铁的空间特色和独特的环境气

氛。丰富的空间形态和具有文化特色的环境品质的运用营造出丰富而生动的地铁空间。

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地铁保留了原始的挖掘痕迹,空间尽是天然的岩层和石料,结合车站的结构特征,经过人工处理,风格独特,没有迎合地面室内设计的趋势,而是将本身位于地下空间的地铁空间倾向于纯粹现代的表现,整个地铁空间变得神秘莫测,充满未知和期待,在车站站台候车也变得不再单调和乏味。如此具有特色的地铁空间在乘坐地

铁的过程中也更容易定位,丰富了地下交通空间的环境景观,提升了地下空间资源的品质。

韩国釜山地铁分两条线路,全长71.6公里,以“X”形贯穿全城。让人感受最深的就是它的方便舒适,以及特有的地铁文化。站内指示标志十分醒目,而且标有韩文、英文和汉字。车厢广播除了甜美的报站声外还根据不同站点的特征播放大自然不同的声响,提醒乘客到站了。所到车站如果靠近海边就播放海浪声和海鸥叫声;如果车站附近有山就播放群鸟争鸣的声音,乘客听到后可以轻易地知道将要抵达的车站。而且在

每个站台都会设置一个开放的书架,所有书籍供乘客免费阅览。

和先进国家相比,国内地铁在文化体现上还有待深入设计。北京地铁于20世纪70年代投入使用,国内著名艺术家在地铁站内制作的壁画,

表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壁画本身虽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但是几十

年前的审美和对地铁的认识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地铁交通的发展和文化进

步的要求。目前地铁空间设计虽然立意很好,但是手法陈旧,在地铁文化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显得过于单一,空间设计没有和乘客的真正需求相结合,缺乏人性化的“软环境”。对城市文化和历史特色的发掘在地铁空间中的进一步应用,成为地铁交通深化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北京目前正在建设的几条重要线路,尤其是在2008北京奥运盛会时通往奥运

场馆的相关线路更要注意地铁的文化建设,避免现在的问题重复出现。地铁处于地下,空间环境的局限使乘客不具备良好的视线并且没有自然风景。这就要求车站空间应该具备更为合理的环境条件和引人入胜的文化景观,可通过设计手段以适当的空间刺激来弥补环境的缺陷,这样也利于乘客在地下交通中的定位与心情调节。显然,对当下地铁换乘空间设计的人文关怀进行探索是非常必要而且非常迫切的,这对我国地

铁空间设计的发展大有裨益,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和新挑战。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国的地铁换乘空间一定会具有特色,也一定会同地上空间一样多姿多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