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科学对科学哲学的影响及意义
哲学中的认识论发展
![哲学中的认识论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5596ea09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a6.png)
哲学中的认识论发展哲学作为一门探讨人类思维和认知的学科,自古以来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认识论作为哲学的重要分支,研究人类对于世界的认识和理解过程,对于我们了解人类思维的本质和思维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哲学史上,认识论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古代的经验主义到现代的理性主义,每个阶段都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过程提出了不同的解释和理论。
古代哲学家对认识论的思考主要集中在经验主义的范畴中。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类的认识是通过感觉和经验来获得的,只有通过感觉器官与外界接触,我们才能对世界进行认知。
他将人类的认识过程分为感觉、想象和思维三个阶段,认为人类的知识来自于感觉的刺激和感觉印象的记忆。
这种经验主义的认识论观点在古代哲学中占据主导地位,对后世的认识论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随着科学的发展和人类对于世界的认知不断深入,古代经验主义的观点逐渐受到了质疑。
在启蒙时代,理性主义成为了主导的思潮。
笛卡尔提出了著名的“我思故我在”的理论,认为人类的思维能力是独立于感觉和经验的。
他认为,人类的认识能力源于理性,通过理性的思考和推理,我们能够获得真理和知识。
这种理性主义的认识论观点对于科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也为后来的认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在现代哲学中,认识论的研究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康德提出了“先验认识”和“后验认识”的区分,认为人类的认识既依赖于感觉和经验,又受到理性的限制。
他认为,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我们只能通过感觉和经验来认识表象世界,而无法直接认识事物的本质。
这一观点对于认识论的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引发了对于认识的局限性和真理性的深入思考。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类对于世界的认知不断深化,认识论的研究也在不断发展。
现代认识论研究越来越注重对于人类思维方式和认知过程的深入理解,以及对于认识的本质和真理性的探索。
认识论的发展已经超越了传统的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的对立,而是更加注重综合和整合不同的认识论观点和方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新方向及发展趋势研究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新方向及发展趋势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0037599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81.png)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新方向及发展趋势研究一、引言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思想理论体系,已经在中国发展了近百年。
在这个过程中,其理论不断地得以创新和发展,一些全新的研究方向也逐渐出现。
本篇文章将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新方向,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重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科体系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主要集中在政治哲学、科学哲学、价值观念等方面。
然而,对于现实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反思以及全球化带来的哲学新问题,促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科体系出现重构。
这一重构包括面向未来的创新和批判性传统,并将新的课题和概念纳入研究范围,如生态学、全球化、民族问题、文化多元性、认知科学等。
三、生态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结合生态学是近年发展最快的跨学科领域之一,其方法和理论通常被马克思主义哲学所采纳和奉为圭臬。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注重实践与理论、人类与自然、正义与公平等,而生态学是具有时代性的新领域。
两者的结合为对抗环境危机、改善生态条件,以及建立可持续的经济社会体系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四、全球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话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加速,国家间互动与文化多元性、跨国公司、国际金融体系沟通的深入,带来了新的哲学挑战。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假设是世界历史的客观性和阶级斗争。
在全球化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需要重新审视其中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和政治经济学方面,并且提出了一些需要探索的新问题。
五、文化多元性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互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文化始终是其中一项重点研究。
在21世纪,全球不同文化的交融与碰撞加剧,文化多元性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
如何将文化多元性纳入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中,并通过哲学思考加以应对,是当前的研究课题之一。
六、认知科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接认知科学是建立在神经科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众多领域之上的一种新兴学科,从认知和知识的角度,探讨人类在思维和知觉上的能力和效率。
这一研究领域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也存在着共性,例如对人的理解、解释大量人类实践和如何改变环境等。
现代科学与哲学的辩证关系
![现代科学与哲学的辩证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7d51b291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c5.png)
现代科学与哲学的辩证关系现代科学与哲学作为两个重要的学科领域,在人类的思维探索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科学侧重于对客观事物的规律性研究和实证分析,而哲学则关注于对人类思维、价值观和存在意义等深层次问题的思考和探索。
虽然二者在研究对象、方法和目的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彼此之间却有着密切的关联与辩证的相互影响。
本文将探讨现代科学与哲学的辩证关系,从不同角度分析二者的相互作用与互补。
一、科学与哲学的共同目标科学与哲学作为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和思考的两种方式,其最基本的共同目标都是寻求真理、追求知识。
科学通过实验观察、数据分析等方法,以客观性为基础,探寻客观规律;而哲学则以理性思考和思辨为手段,追求对人类存在、价值观念等问题的理性解答。
尽管二者的方法和出发点不同,但其共同的目标使得它们在某种程度上产生交叉和相互借鉴。
二、科学对哲学的影响科学作为一种高度精细和系统化的研究方法,为哲学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和素材。
科学的实证研究和发现常常激发了哲学对于认识论、形而上学等问题的思考和反思。
科学的进步推动了人类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认识的深入,为哲学家提供了更多的思考对象和切入点。
例如,达尔文的进化论为哲学家们提供了新的思考视角,引发了关于生命起源和人类本质的众多哲学思辨。
三、哲学对科学的指导哲学作为对于人类思维和存在本质的思考,具有启发和引导科学研究的作用。
科学常常依赖于哲学的概念和理论框架来引导研究的方向和目标。
比如,在牛顿力学形成之前,科学家们受到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观念的束缚,无法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
直到启蒙时期的哲学家们提出了实验主义和启发式的思维方式,科学才有了长足的发展。
因此,哲学对科学的指导是科学取得进步和创新的重要条件之一。
四、科学与哲学的相互补充科学和哲学在方法和问题上的差异使得二者能够相互补充。
科学的实证研究方法强调对事实的观察和实验验证,强调对问题的具体解答;而哲学则注重思辨和逻辑推理,更关注问题的根源、普遍性和存在意义等方面。
哲学之价值的六个维度
![哲学之价值的六个维度](https://img.taocdn.com/s3/m/7cd5726e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0f.png)
哲学之价值的六个维度
哲学是一门研究基本问题和普遍规律的学科,它涉及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伦理、政治、宗教、科学、美学等。
哲学的价值可以从以下六个维度来探讨:
1. 认知维度: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通过学习哲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世界和自我,探索真理和智慧。
2. 伦理维度:哲学可以帮助我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指导我们的行为和决策。
哲学中的伦理道德理论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是非善恶,提高我们的道德素养和责任感。
3. 政治维度:哲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政治制度和政治行为,探讨权力、正义、平等、自由等政治概念。
哲学中的政治理论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不同政治制度的优缺点,促进政治体制的改革和完善。
4. 宗教维度:哲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宗教信仰和宗教文化,探讨宗教的本质、意义和价值。
哲学中的宗教理论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不同宗教的异同,促进宗教之间的对话和交流。
5. 科学维度:哲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探讨科学的本质、范围和局限性。
哲学中的科学哲学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科学的发展历程和科学研究的方法,促进科学与哲学的相互融合。
6. 美学维度:哲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美学概念和美学价值,探讨美、艺术和文化的本质和意义。
哲学中的美学理论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不同文化的美学观念和艺术形式,促进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总之,哲学的价值是多方面的,它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思维能力、建立正确的价值观、理解政治和社会现象、认识宗教和科学、感受美学和文化的魅力。
因此,学习哲学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哲学在认知科学中的作用
![哲学在认知科学中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370d6acb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d0.png)
J o u r n a l o f Sh an do ng Un ive rs ity of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g y第10卷第4期V01.10N o.42008年8月Aug.2008Sociai I Science50cia,sciences 编者按:认知科学(Cog niti ve Science)是目前世界科技革命中的标志性新兴交叉学科。
作为研究人类心智机制的前沿学科,认知科学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科学家与哲学家的广泛关注。
人工智能、心理学和语言学等普遍被视为认知科学的核心学科,不过,基于人类智能和认知研究的复杂性和系统性,哲学在认知科学研究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然而,由于对此缺乏详细的分析与说明,导致人们常常轻视甚至忽略了哲学在认知科学中的作用。
1998年,蒂姆·范·戈尔德(Tim Gelder)发表于《哲学心理学》(第11卷第2期,第117页一第136页)的《哲学在认知科学中的作用》,通过哲学家使用的独特方法,勾勒了哲学家在认知科学中的诸种角色,对哲学在认知科学中的作用作了生动和深刻的说明。
戈尔德系澳大利亚哲学家和认知科学家,1989年在美国科学哲学重镇匹兹堡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
戈尔德的研究工作集中于分布式表征、认知动力学理论以及推理技巧等方面。
1991年发表于《哲学杂志))(Journal of Philoso phy)的《如果不是计算,认知可能是什么?》(Whatm i g h t co g—nition be,if n o t computation?)被视为认知科学哲学研究的经典论文。
此外,他还为威尔逊(R.Wilson)等主编的《MIT认知科学百科全书)(Th e MI T Encyclo ped ia of Co gni ti ve S cien ces)撰写了“认知的动力学进路”的著名词条。
哲学在认知科学中的作用(澳]蒂姆·范·戈尔德著;孟伟,杨业玲译箩’嘴攘要:哲学到底对认知科学研究有哪些帮助?通过描述哲学家在钛知科学研究中扮演的莱些角色,我们哥以蔺鼍’l按地回答这个阚题。
认知科学与哲学关系的历史审视
![认知科学与哲学关系的历史审视](https://img.taocdn.com/s3/m/03c3baa4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52.png)
认知科学与哲学关系的历史审视
魏屹东
【期刊名称】《文史哲》
【年(卷),期】2005(000)002
【摘要】认知科学与哲学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认知科学根源于哲学,同时又包含着许多哲学问题;在理论上,认知科学经历了从形而上学思辨到心理实验,从内省主义到行为主义,从认知主义到联结主义、计算表征主义综合的范式更替;在方法上,表现出从内省审查到行为分析、从心理还原到功能建构、从符号运算到人怂工神经网络的转变.
【总页数】7页(P134-140)
【作者】魏屹东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科技哲学研究中心,山西,太原,030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NO31
【相关文献】
1.平等、正义观念的批判与历史审视——对《反杜林论》的政治哲学解读 [J], 王广
2.意识科学与哲学研究的“时代精神”——评陈巍《神经现象学:整合脑与意识经验的认知科学哲学进路》 [J], 郭永玉;
3.意识科学与哲学研究的“时代精神”——评陈巍《神经现象学:整合脑与意识经验的认知科学哲学进路》 [J], 郭永玉;
4.语言哲学、心智哲学与认知科学视野下的逻辑学研究——第四届国际逻辑与认知学术研讨会综述 [J],
5.世界著名心智和语言哲学教授塞尔谈哲学、心理学和认知科学12个理论问题[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科学派自然主义认识论对当代科学哲学的影响
![科学派自然主义认识论对当代科学哲学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eda8e73b43323968011c926c.png)
当代 西 方 科 学 哲 学 中 的 自 然 主 义 可 以 分 为 三
派 : 学 派 自然 主 义 、 范 自然 主 义 和 “ 化 派 ” 科 规 文 的
自然 主 义 等 。 鉴 于 在 后 现 代 哲 学 文 化 的 大 背 景 中 , 在 心理主义 的复 归 和 计 算科 学 与认 知科 学 的迅 速 发 展 的 前 提 下 , 别 是 在 科 学 实 在 论 和 反 实 在 论 的 特 悬 而未决 的争论 之后 , 自然 主 义 的 科 学 哲 学 思 潮 出 现 了 , 其 中 尤 其 是 科 学 派 的 自然 主 义 认 识 论 。 它 这
主要 包 括 奎 因 ( . 0. ie 的 自然 化 认 识 论 、 w V. Qun ) 吉 尔 ( N. e e 的 工 具 化 认 识 论 和 萨 伽 德 ( R. Glr ) P. Th r ad 、 罗 ・ 奇 兰 德 ( u .C u c ln ) H. ag r ) 保 丘 Pa 1 h rh a d 、 A. 蒙 ( A. i n 等 的 计 算 化 认 识 论 。 本 文 拟 西 H. Smo )
张 铁 山
[ 要]文章以当代科学哲学中的自然主义为切入点, 摘 对科学派的 自然主义认识论主要涉及奎 因 ( V O Q i ) w. . . u e n
的 自然化认识论 、 吉尔( N. l e 的 工具 化认识 论 和 H. 西蒙 ( A. io )、 R. G e ) r A. H. Sm n 萨伽 德 ( Thrad 、 罗 ・ P. ag r ) 保 丘奇 兰德 ( al C ucl d 等 的计算化认识论 思想的背景及 主要 内容进行分析 。然后 , P u+ M. h rha ) n 依据 他们的这 些认识 论思 想所揭 示 出的 认识论发展 的趋势 , 分析并评价 了它们对 当代科学哲 学和认知科 学的影响 。
现代认知科学对教育教学的启示
![现代认知科学对教育教学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27ff622a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58.png)
现代认知科学对教育教学的启示一、认知科学概述认知科学是研究人类思维、学习和知觉等认知过程的一门学科。
认知科学旨在了解人类认知,从而设计更好的认知工具和方法,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处理信息。
认知科学的研究领域涵盖神经科学、心理学、教育学、计算机科学和哲学等多个学科。
二、认知科学对教育教学的启示1. 注意力与记忆注意力是人类认知过程中最基础的能力之一,也是学习的前提。
研究表明,人的注意力时长、转移和分配能力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情绪、进食等。
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注意力水平,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来保持学生的注意力。
同时,记忆是学习的重要环节之一,人的记忆能力随着年龄不断下降。
教师应该教给学生如何正确地使用他们的记忆,例如关联记忆和刻意重复练习等。
2. 探究与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具备探究和发现的能力。
这将有助于他们在独立解决问题和积极主动学习时更好地发挥作用。
认知科学强调探究和发现学习的重要性。
教师应该以先掌握基础知识、再自主学习、最后教会他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3. 知识结构认知科学研究表明,学术知识可以通过对学科的整体认知来加深记忆。
在对学科整体认知的基础上,将新知识有机地融入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促进知识结构的建立和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知识结构,并引导他们在合适的时机将新知识有机地融入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
4. 学习方式认知科学还强调不同学习方式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
例如,信息结构为学生所熟知的材料可以更容易地被学生消化和理解。
提供不同材料以及培养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有望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5. 教学反馈认知科学的研究表明,良好的教学反馈对学生的学习十分重要。
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反馈学习表现,鼓励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
教师还应该注重对学生情感上的支持,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尝试和创新。
三、结论现代认知科学为将传统教育教学方法升级提供了思路和单位。
教育教学应该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并推动教学反馈和知识结构的有效优化。
认知科学哲学
![认知科学哲学](https://img.taocdn.com/s3/m/2b42958c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32.png)
认知科学哲学
认知科学哲学是一门新兴的学术领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它是将认知科学与哲学联系起来的交叉学科,探讨认知问题的哲学思维方法。
这门学科主要关注传统哲学领域:认知科学的方法论和理论,以及它们与哲学思维和解释的关系。
它关注两方面的问题:关于认知活动的哲学假设,以及认知科学研究的哲学基础。
认知科学哲学有三大哲学框架,分别是解释学框架、认知建模框架和认知技术框架。
其中,解释学框架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对人的“内部”认知活动的分析和解释,来理解和描述人的行为和思维。
认知建模框架的核心思想是建立一种表征认知活动的抽象概念,来说明关于认知活动的知识和理解。
最后,认知技术框架的核心思想是开发一种可以解释和支持认知活动的技术,以解决认知问题。
认知科学哲学也发展出其他几个关于认知问题的分支。
其中包括:认知心理学理论,关注人的普遍心理特点;认知发展理论,探讨知识的发展;以及认知神经科学,关注大脑中的神经活动。
认知科学哲学是一门有前景的新兴学科,它对人类思维的理解和改善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能够探索人类认知能力的边界,而且能够提出认知解决方案,为认知科学的发展提供基础。
- 1 -。
认知科学与哲学的融合
![认知科学与哲学的融合](https://img.taocdn.com/s3/m/64142422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2e.png)
认知科学与哲学的融合近年来,认知科学和哲学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密。
认知科学是一门研究思维、知觉、记忆和语言等心理过程的学科,而哲学则探讨人类知识和存在的本质。
尽管它们在研究的领域上略有差异,但两者的目标都是要理解人类的思维和现实。
因此,将认知科学与哲学融合起来可以带来更加深入和全面的理解。
本文将探讨认知科学与哲学的融合带来的意义以及一些具体的交叉点。
首先,认知科学与哲学的融合为人们提供了更加全面的思维模式。
传统的哲学依靠逻辑推理和分析,而认知科学则倾向于实证研究和实证数据。
这两种方法的结合可以使我们既能够从逻辑上推理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又能够通过实证研究来验证这些方法的有效性。
例如,在伦理学领域,哲学家常常通过道德推理来研究伦理问题,而认知科学家可以通过实验来观察人们在面对伦理困境时的心理反应。
通过将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决策的根源,并提出更具实证支持的伦理准则。
其次,认知科学和哲学的融合还推动了思维模式的演进。
哲学家对于知识和思维的本质有着深刻的思考,而认知科学家则从实证研究中提供了更多关于思维机制的详细信息。
这种结合有助于我们深入思考关于知识的问题,比如知觉和经验如何影响我们对于世界的理解。
通过将哲学和认知科学相互融合,我们能够不断挑战和发展我们对于现实的认知框架,推动人类思维模式的进步。
另外,认知科学与哲学的融合也为哲学界提供了新的研究领域。
传统的哲学问题包括存在、意识和自由意志等,而这些问题通常通过分析和思考来探讨。
然而,随着认知科学的发展,我们可以使用实证研究和实验方法来探讨这些问题。
比如,通过神经科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自由意志的本质和意识的机制。
这些新的实证数据为哲学家提供了更多的证据和观点来回应传统哲学问题,将哲学推向一个更加实际和科学的方向。
最后,认知科学与哲学的融合也引发了一些有趣的伦理和道德问题。
认知科学家的研究不仅揭示了人类思维和行为的机制,也为我们思考伦理和道德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
认知科学对科学哲学的影响及意义
![认知科学对科学哲学的影响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794b1d3331126edb6f1a1041.png)
[7]F.弗兰克.科学的哲学———科学和哲学之间的纽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7.认知科学对科学哲学的影响及意义魏屹东(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哲学社会学学院,山西太原030006) 认知科学是一门包括认知心理学、人工智能、哲学、语言学、人类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的新兴交叉学科。
它的诞生与发展对当代科学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一,从认知心理学角度研究科学理论的形成成为当代科学哲学的一种新趋势。
认知心理学家普遍反对逻辑实证主义和行为主义的反心理主义的做法,强调研究人的心理过程,把认知过程看作是一种能够用符号表征外部环境事件和自身的一系列信息加工过程。
知识的表征、问题解决与推理、模式识别、记忆学习、语言问题等不仅是心理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也应该是科学哲学研究的问题。
认知心理学研究的知识、概念、思维等问题为科学哲学家解决科学哲学问题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科学哲学家开始借鉴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譬如,库恩用心理学的格式塔转换类比科学理论的范式转换,哥尼克(G opnik,A.)把认知心理学的人类个体认知发展的成果应用于科学理论的进化,纳塞斯安(Nersessian,N. J.)从认知心理学视角解释物理学理论的发展,吉尔(G iere, R.N.)从心理学角度研究科学理论的认知结构[1]。
正如萨伽德(Thagard,P.)所说:“目前,科学哲学发生了认知转向,它试图从认知心理学和人工智能角度出发研究科学的发展。
”[2]第二,人工智能为科学哲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首先,科学哲学对概念变化和新概念形成的研究,对科学发现和辩护的探索以及各种非经典推理机制的研究渗透了人工智能的思想和方法。
譬如,西蒙和纽威尔提出了科学发现规范理论,为科学发现制定了启发式程序;萨伽德应用计算模式和认知理论来理解科学知识的结构和增长;丘奇兰德从计算神经科学探讨科学理论和解释的本质。
其次,人工智能的认知主义和联结主义范式成为科学哲学家研究和反思的对象。
朱锐访谈录:科学是哲学的翅膀
![朱锐访谈录:科学是哲学的翅膀](https://img.taocdn.com/s3/m/4cb8d4f9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3e.png)
2020年2期(第4卷) 认知科学 No.2 2020 ( Vol.4 ) 朱锐访谈录:科学是哲学的翅膀●作者/朱 锐●DOI:10.12184/wsprzkxWSP2515-528805.20200402访谈者:您一开始就学哲学吗?您本科是?朱锐:对,安徽大学。
安徽大学哲学系。
访谈者:你能聊聊你开始怎么就选择哲学?朱锐:实际上是我爸选的。
我不知道我爸为什么帮我填哲学系。
当时哲学还算是热门,1984年。
访谈者:您父亲是文科出生吗?朱锐:国学。
当时学哲学是为了当官,但我父亲不希望我当官,只作一个“书生”而已。
能够上安徽大学,是很幸运的事。
我是全班最小的。
上了大学以后,我很快就喜欢上了哲学。
访谈者:具体一下是中国哲学,还是西方哲学,还是说美学。
朱锐:李泽厚吧。
算是美学。
读李泽厚也是因为班上同学余洁平。
到现在为止,我还是觉得他是一个很成熟、有思想的一位同学。
他跟我经常聊李泽厚。
另外也读过蒋孔阳的《德国古典美学》。
认知科学·朱锐专题访谈者:那个时候是不是李泽厚的影响是覆盖性非常大,比如说看《美的历程》,还是他的《思想史论》。
朱锐:应该是《美的历程》。
当时他讲那个积淀说,中国文化的出路等等。
而李泽厚至少在当时来说,他的那种文字和语言是非常有震撼力的。
思想的深度我不敢说,但他让我就觉得原来还有这么多的东西可以去思考。
访谈者:那你后来大学出来,你之后还有什么影响或是人物啊?除了李泽厚之外。
朱锐:一进大学以后,我突然间发现了读书的乐趣。
上了大学以后,我的读书精神在当时的安徽大学算是有名的。
课余时间基本上都在图书馆,读了很多书。
我记得读的更多的是康德、黑格尔。
黑格尔的《小逻辑》读的很多。
而李泽厚只是一个起点。
访谈者:李泽厚是很多代大学生思想启蒙的读物,大学毕业之后,你到北大读研究生是吧?朱锐:大三结束的时候,安徽大学推荐我上北大研究生,我也想考陈启伟老师的研究生。
后来就成了陈老师的硕士。
上北大以后,因为专业是分析哲学,更多的是罗素弗雷格。
科学知识社会学对科学哲学的贡献——科学文化哲学视野
![科学知识社会学对科学哲学的贡献——科学文化哲学视野](https://img.taocdn.com/s3/m/d142a4d15022aaea998f0ffa.png)
。 “自然科学在社会学理论中不应该具有特殊的地位, 不应再 当然受到外部的整个大文化的影响 用它的信念来为意识形态或原始思维的研究提供参照标准 。总的来说,科学社会学只不过是文化 ”⑧ 因提出 “强纲领 ” 主张而著名的布鲁尔也是把科学当作文化 社会学中一个典型的专业领域。 现象、人类学现象来看待的。马尔凯在他的著作 《科学和知识社会学 》 中, 以专门的篇幅论述 , 鲜明地表示出文化人类学的倾向, 了这个问题。该书第三章的标题就是 “科学中的文化解释 ”
55
任务就是描述科学对现代工业社会的文化资源的吸收 、重新解释和更新的动态的社会过程 。对科 学的文化研究的社会学研究方向对于科学的传统 、惯例、认同以及支撑和瓦解这些传统、惯例和 。 “科学社会学的目的是描述作为一种社会活动的科学研究活 认同的社会过程给予了特别的关注 动,继而认识科学知识如何被蕴含在这些活动中 、并且由这种活动产生出来。科学研究是科学家 的集体行为; 社会学家关心的是这种集体行为究竟做了什么 ,以及他们如何做这些事情、为什么
瑥 瑏 : 有
什么是实验,怎样做一次实验,实验凭什么被认为生产了事实,实验事实与说明性 建构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如何确认一次成功的试验,成功的实验如何被从失败的实验中 区别开来? 以及更一般地,人们为什么要未发现真理而作实验 ,实验是获得相互赞同的 自然知识的特权方法吗,什么使实验方法在科学中战胜了它的替代物 ? 通过案例研究,斯蒂文·夏平与西蒙·沙佛指出: 作为划界标准的所谓的实验活动与科学的 56
一、科学是一种文化现象
爱丁堡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巴恩斯 ,在他的著作 《科学知识和社会学理论 》 一书中就指出, 科学是一种信念,只是一种被接受了的信念, 而不是正确的信念, 他认为, 科学是一种文化现 , “科学是亚文化的集合 ” , 科学 “越来越被看做是一种人类活动, 就像其他人类活动一样, 象
现代理论学知识点总结
![现代理论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2628195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7e.png)
现代理论学知识点总结1.科学哲学:现代理论学涉及科学哲学的许多基本概念和理论,如科学观、经验论、演绎与归纳推理、科学方法、科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等。
科学哲学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知识的产生方式。
2.系统论:现代理论学重视研究事物的整体性和相互关系,系统论是现代理论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它研究复杂系统的结构、行为和相互作用,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种系统。
系统论的应用领域广泛,如生态学、社会学、管理学等。
3.统计学:现代理论学的研究方法之一是通过统计学进行数据分析和推理,特别是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中。
统计学包括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两个方面,用于描述和总结数据的特征,以及通过样本数据对总体参数进行推断。
4.控制论:控制论研究如何设计和改进控制系统,以使系统能够达到预定的目标。
现代理论学中的控制论应用广泛,在自动化控制系统、经济学中的宏观调控、管理学中的组织管理等方面都有重要应用。
5.认知科学:认知科学研究人类的认知过程、思维方式和知识表示等。
现代理论学涉及认知科学的各个方面,如知觉、记忆、学习、决策等。
认知科学的发展对认识人类思维和智力活动的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6.社会学:现代理论学对社会学也有很大的关注,特别是对社会结构、社会行为和社会关系等方面的研究。
社会学涉及多个领域,如家庭、教育、组织、文化等,研究社会现象的特点和规律。
7.伦理学:伦理学研究人类行为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
现代理论学关注伦理学的伦理问题,包括道德选择的理论基础、伦理决策的方法、道德行为的动机等。
伦理学对指导人类行为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8.系统动力学:系统动力学研究系统的变化和发展规律,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仿真实验来分析和预测系统的行为。
现代理论学运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来研究复杂问题,如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经济增长等。
9.环境学:环境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学科。
现代理论学关注环境问题,包括环境保护、生态系统恢复、气候变化等。
科学实证主义对科学认知的影响
![科学实证主义对科学认知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1ded34b4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5f.png)
科学实证主义对科学认知的影响科学实证主义是一种重要的科学哲学,它对科学研究和认知有着深远的影响。
科学实证主义强调通过观察和实证来获取知识,并认为只有通过经验和实验证据才能得出可靠的结论。
本文将探讨科学实证主义对科学认知的影响,包括其带来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首先,科学实证主义的主要贡献之一是强调实证证据的重要性。
科学实证主义鼓励科学家以客观、系统和可重复的方式进行观察和实验,以验证或反驳科学假设。
这种严格的实证方法建立了科学研究的基础,确保了科学知识的可靠性和可验证性。
通过对观察和实证的要求,科学实证主义有效地推动了科学的进步和发展。
其次,科学实证主义注重可观察性和测量性。
科学实证主义认为只有可以通过观察和测量进行检验的假设才是科学上可接受的。
这种要求保证了科学研究的客观性和实用性。
通过将科学问题转化为可观察和测量的形式,科学实证主义使科学研究更具体、具体和操作性。
科学实证主义还鼓励科学家在推断和解释方面保持谨慎。
科学实证主义认为科学知识是经验的产物,科学理论的真实性可以通过与观察和实验证据的一致来验证。
这种谨慎的态度使科学研究更加客观和可靠。
科学家必须要有足够的证据来支持他们的推断和解释,而不仅仅依赖于个人信念或主观意见。
然而,科学实证主义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科学实证主义方法对某些非观察和测量的现象和问题具有局限性。
例如,人类语言和情感无法被完全测量和观察,但它们对我们的认知和理解有着重要影响。
科学实证主义的局限性导致了一些非科学领域的认知被边缘化或忽视。
另外,科学实证主义过分依赖实证证据,可能忽视了理论和模型的重要性。
科学实证主义强调事实和数据的重要性,但忽视了理论框架和概念模型的引导作用。
理论和模型不仅能够解释观察到的现象,还能够推动科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因此,过分依赖实证证据可能会限制了科学研究的创新和探索。
此外,科学实证主义的目标是建立普适性的规律和理论,但这种追求可能忽视了个体差异和多样性。
认知科学与哲学研究报告
![认知科学与哲学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6261ccb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c5.png)
认知科学与哲学研究报告一、引言认知科学和哲学是两个独立但相互关联的学科领域,它们都试图理解人类思维和认知的本质。
本研究报告旨在探讨认知科学和哲学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它们在理解人类认知过程中的贡献。
二、认知科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认知科学是研究人类思维和认知过程的学科领域。
它综合运用了心理学、神经科学、计算机科学和语言学等多个学科的方法和理论,以揭示人类思维的本质和机制。
认知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包括实验研究、脑成像技术和计算模型等。
三、哲学对认知科学的贡献1. 认知哲学认知哲学是哲学领域中与认知科学最为密切相关的分支之一。
它关注人类思维和知识的本质,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问题,如意识的本质、知觉的可靠性和思维的结构等。
认知哲学的研究成果为认知科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2. 语言哲学语言哲学研究语言的本质和意义,它与认知科学的关系在于语言作为人类思维和认知的工具。
语言哲学的研究成果对于理解人类思维和语言理解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为认知科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3. 心灵哲学心灵哲学是哲学领域中研究心灵和意识的分支,它与认知科学的关系在于探讨人类意识和思维的本质。
心灵哲学的研究成果为认知科学提供了重要的思考框架和理论支持。
四、认知科学对哲学的贡献1. 认知科学的实证研究方法认知科学强调实证研究方法的应用,通过实验和观察等手段来验证和推动理论的发展。
这种实证研究方法为哲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式,使得哲学问题可以基于实证证据进行讨论和解答。
2. 认知科学的理论模型认知科学通过建立计算模型和理论模型来描述和解释人类思维和认知的过程。
这些模型为哲学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工具,使得哲学问题可以通过模型的构建和分析来进行研究。
3. 认知科学的神经科学研究认知科学与神经科学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研究脑部活动和神经网络,可以揭示人类思维和认知的神经基础。
这些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为哲学提供了重要的实证证据,为哲学问题的讨论提供了新的视角。
五、结论认知科学和哲学是两个相互关联的学科领域,它们共同致力于理解人类思维和认知的本质。
科学哲学与认知研究
![科学哲学与认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fa5a3bb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7c.png)
科学哲学与认知研究科学哲学和认知研究是两个相互关联且相互影响的领域。
科学哲学探讨科学的本质、方法和价值,而认知研究则关注人类的认知过程和思维方式。
两者的结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人类的认知能力。
科学哲学是对科学活动的哲学思考和分析。
它涉及到科学的定义、科学方法的逻辑和实证基础,以及科学与其他知识体系之间的关系。
科学哲学的核心问题之一是科学的真理性。
科学方法的基本特征是实证性和可证伪性,即科学理论应该基于实证证据,并且可以通过实验或观察进行验证或推翻。
科学哲学家们关注科学理论的形成和验证过程,以及科学理论与实际观测之间的关系。
认知研究是对人类认知过程的研究。
它涉及到人类的知觉、思维、记忆和学习等方面。
认知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是人类思维的本质和机制。
认知研究者们通过实验和观察来研究人类的认知过程。
他们关注人类的感知能力、注意力、记忆和推理等方面,以及这些认知过程与行为的关系。
认知研究的目标是揭示人类思维的规律和机制,以及人类认知过程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
科学哲学和认知研究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科学哲学提供了一种理论框架,帮助我们理解科学的本质和方法。
它提供了一种思考科学的方式,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科学的发展和演变。
认知研究则提供了实证基础,帮助我们验证和推翻科学理论。
通过认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的认知过程和思维方式,从而更好地理解科学的本质和方法。
科学哲学和认知研究也相互促进。
科学哲学的思考和分析可以为认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
科学哲学家们的思考和分析可以帮助认知研究者们更好地设计实验和观察,以揭示人类认知过程的规律和机制。
认知研究的实证结果也可以为科学哲学提供实证基础。
认知研究者们的实验和观察结果可以帮助科学哲学家们验证和推翻科学理论,从而进一步完善科学哲学的理论框架。
科学哲学和认知研究的结合对于我们理解科学的本质和人类的认知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哲学帮助我们理解科学的发展和演变,以及科学理论与实际观测之间的关系。
认知论在哲学中的作用
![认知论在哲学中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87ded5e6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40.png)
认知论在哲学中的作用认知论是研究认识过程和认识能力的学说,也是哲学的一个分支。
它探讨人类如何获得知识、理解现实以及如何思考的问题,是哲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领域。
在哲学领域内,认知论已经成为了一个难以避开的话题。
本文将探讨认知论在哲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确立人类认识的本质哲学是一门探究真理、道德、价值观等方面的学科。
而我们的认知方式又是哲学的基础。
我们人类之所以向上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我们的认知能力。
我们通过感觉和思维,对周围的环境进行感知和分析,从而建立对世界的认识和了解。
认知论通过对人类认知的本质、起源和作用原理的研究,深入地探索了人类如何认识事物、如何获取知识的本质。
它能帮助我们更加精确地理解人类的认识过程,以及这个过程是否具有客观性,是否可以被准确描述。
因此,认知论不仅是哲学的基础,更是研究人类认知方式的重要工具。
二、推动认知科学的发展认知论作为哲学中的一个分支,不仅关注人类认知的本质和原理,同时也关注人类在不同领域的认知能力。
认知科学是以认知过程、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为基础的研究,它利用实验技术和计算模型等手段,深入研究人类认知的过程和机制。
而认知论对于认知科学的探究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它能够启发科学家们更深入地研究人类认知的本质,以及对我们的思维和行动的影响。
同时,认知论能够为认知科学提供理论的指引。
因此,认知论在认知科学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三、划分不同的认知层次认知论的研究不仅关注认知的本质和机制,还关注人类在不同领域的认知能力。
我们的认知能力可以分为感知、记忆、思维和语言等不同的层次。
其中,感知是我们认识外部世界的最基本的形式;记忆是我们储存和提取信息的重要工具;思维是我们思考和判断过程的核心;语言是我们交流和共享知识的工具。
通过对这些不同层次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的认识过程,理清人类认知能力在不同层次上的关系。
四、推动哲学的进一步发展哲学是一门探讨关于真理、生命、价值等问题的学科。
牛津认知科学哲学手册
![牛津认知科学哲学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2010b0ce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42.png)
牛津认知科学哲学手册
《牛津认知科学哲学手册》(The Oxford Handbook of Cognitive Science)是一本由Susan Schneider和Max Velmans 共同编辑的学术专著,由牛津大学出版社于2012年出版。
该手册是认知科学领域的重要参考书,分为六个主要部分,涵盖了认知科学的多个方面和议题。
第一部分介绍了认知科学的历史和哲学基础;第二部分探讨了认知科学的方法论和理论框架;第三部分专注于感知、知觉和注意力的研究;第四部分讨论了学习和记忆的过程;第五部分涵盖了语言和概念的认知;最后一部分研究了决策、推理和问题解决等高级认知功能。
《牛津认知科学哲学手册》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顶尖学者的重要研究成果和思想,包括认知科学、心理学、神经科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领域的知识。
它既是学术界的重要参考书,也适合对认知科学感兴趣的广大读者阅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F.弗兰克.科学的哲学———科学和哲学之间的纽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7.认知科学对科学哲学的影响及意义魏屹东(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哲学社会学学院,山西太原030006) 认知科学是一门包括认知心理学、人工智能、哲学、语言学、人类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的新兴交叉学科。
它的诞生与发展对当代科学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一,从认知心理学角度研究科学理论的形成成为当代科学哲学的一种新趋势。
认知心理学家普遍反对逻辑实证主义和行为主义的反心理主义的做法,强调研究人的心理过程,把认知过程看作是一种能够用符号表征外部环境事件和自身的一系列信息加工过程。
知识的表征、问题解决与推理、模式识别、记忆学习、语言问题等不仅是心理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也应该是科学哲学研究的问题。
认知心理学研究的知识、概念、思维等问题为科学哲学家解决科学哲学问题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科学哲学家开始借鉴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譬如,库恩用心理学的格式塔转换类比科学理论的范式转换,哥尼克(G opnik,A.)把认知心理学的人类个体认知发展的成果应用于科学理论的进化,纳塞斯安(Nersessian,N. J.)从认知心理学视角解释物理学理论的发展,吉尔(G iere, R.N.)从心理学角度研究科学理论的认知结构[1]。
正如萨伽德(Thagard,P.)所说:“目前,科学哲学发生了认知转向,它试图从认知心理学和人工智能角度出发研究科学的发展。
”[2]第二,人工智能为科学哲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首先,科学哲学对概念变化和新概念形成的研究,对科学发现和辩护的探索以及各种非经典推理机制的研究渗透了人工智能的思想和方法。
譬如,西蒙和纽威尔提出了科学发现规范理论,为科学发现制定了启发式程序;萨伽德应用计算模式和认知理论来理解科学知识的结构和增长;丘奇兰德从计算神经科学探讨科学理论和解释的本质。
其次,人工智能的认知主义和联结主义范式成为科学哲学家研究和反思的对象。
认知主义以符号处理为核心,以“计算机隐喻”为根据,把人类思维看作计算机的符号操作过程。
联结主义模拟神经系统的工作过程,提出认知是从大量单一处理单元的相互作用中产生的,神经元的单元及其联结的网络构成知识,联结的加权变化可说明认知活动过程。
这两个范式包含的许多哲学问题如智能的本质、智能机的意向性、认知科学解释、图灵测验(Turing test)的实质等竞相成为科学哲学家研究的热点,譬如塞尔(Searle)提出著名的“中文屋”思想实验就是对智能机具有思维观点的有力挑战。
第三,心智哲学为科学哲学家探索认知过程提供了认知理论。
现代心智哲学的研究已经从形而上学的思辨演变为具体科学或认识论的研究。
心智哲学把心理现象看作是主体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统一过程,把认知看作是信息加工的过程,从而有可能对心智的工作原理和内在过程进行描述、刻画、分析和模拟。
这种以信息加工为核心思想的心智哲学对科学实在论产生了重要影响。
卡尔纳普的物理主义认为,物理方法能够对这个世界作出绝对完全的描述,心理学的命题可以用物理语言表述,否认意识经验的实在性。
普特南的功能主义把心理状态与计算机功能状态类比,指出人或计算机的功能组织(即命题和思维)可以用相应的心理或逻辑状态的系列来描述,而不必涉及这些状态的“物理载体”的本性。
另外,心智哲学对心身问题、感受特性、附随性、意识现象、思想语言和心理表征、意向性与心理内容的研究,都在一定程度上为科学哲学家探讨科学认知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
第四,语言学对语言与认知关系的探讨促使科学哲学家研究科学语言的认知功能。
通过语言表达客观事物间的关系是科学的任务之一。
塞尔认为语言对于理解自然和人类生活具有决定意义,没有语言就没有现存形式的世界。
海德格尔提出“语言是在的住所”,人永远以语言的方式拥有世界,世界也只有进入语言才成为世界。
伽达默尔主张“能理解的在就是语言”,只有通过语言才能理解在。
沃尔夫(B. Whorf)坚持语言塑造我们的思维,决定我们思考的内容。
应用“计算机语言”而发展的人工智能证实了这些思想。
乔姆斯基的语言学是研究语言与认知关系的一个成功范例,他认为语言学与人工智能的关系就如同数据与算法的关系,我们虽然不知道大脑结构的细节及其活动过程,也不知道它是否运用算法或运用哪些算法,但可以通过大脑的输入和输出情况知道大脑必须解决什么计算问题。
他的“语言能力”与“语言运用”的区别以及“管辖与约束理论”被认为是对人工智能的两大贡献。
因此,我们可以根据语言学理论来寻找合适的算法,以解决语言输入和输出的匹配问题。
这样,在“语言转向”的基础上,将语言学推向科学认知领域,成为科学哲学家的任务之一。
第五,人类文化学影响了科学哲学的人文走向。
人类文【基金项目】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当代科学哲学的发展趋势研究”(04J Z D0004)和山西省留学基金项目“科学概念变化机制与规律研究”(0505502)成果之一4化学家注重环境和文化对认知能力的影响,把认知看作一种文化现象。
怀特(Leslie A.White)的研究表明:人的智力在几千年中几乎没有发展,认知的发展是借助于文化的结果;人类全部文化包括科学都依赖于符号,是文化而不是社会才是人类与众不同的特性,文化对于科学较之社会对于科学有更直接和更重要的作用;一种发现与发明是己经存在的文化要素的综合或是将一种新的要素吸收到一种文化系统中[3]。
李克特(Maurice N.Richter,Jr)认为科学是作为个体的认知发展在文化上的对应物,是作为传统文化知识的一种生长物,是作为文化发展的一种认知形式;科学发展的方向类似于个体的认知发展方向,科学发展的起始点是传统的文化知识,科学发展的结构一般类似于进化过程的结构,特别是类似于文化进化过程的结构,科学是一个从个体层次向文化层次的认知发展的延伸,它不仅是一个传统文化知识之上的发展生长物,而且是一个文化进化之特殊的认知变异体和延伸[4]。
拉图尔(Brune Latour)和谢廷娜(K arin D.K norr-Cetina)运用人类学方法研究实验室中科学家的实际认知过程,谢廷娜把这种方法称为微观-倾向发生学方法[5]。
他们的研究表明:科学认知过程是实验人员创造科学事实的过程,科学实验不是发现事实而是创造事实[6]。
实验的社会网络不是科学共同体,而是超认识的资源关系形成的社会网络[7]。
对科学的文化研究使科学哲学由科学的哲学走向了科学文化哲学。
第六,认知神经科学影响了科学哲学的认知转向。
邱奇兰德认为:“科学哲学家是认知科学家。
长期以来,哲学家是唯一的认知科学家。
”[8]作为认知科学家的哲学家们,起初并不把神经科学看作认知科学的一部分,而且认为人工智能的整个哲学基础是反生物学的,主张具有算法的抽象程序层次独立于大脑的神经生物学或计算机硅芯片的硬件层次。
也就是说,神经生物学细节并不能帮助人们理解认知层次。
20世纪80年代,认知科学家认识到神经科学是认知科学的基础,因为不弄清大脑的思维活动过程,人工智能对大脑的模拟从根本上讲就是不可能的。
功能主义关于不依赖于大脑而研究心智的观点日益陷入困境,认知科学家更加关注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
20世纪90年代认知神经科学(cognitive neuroscience)产生以后,“认知神经科学是当作科学发展中引人注目的认知科学和神经科学相结合的新生儿。
它不仅倍受双亲的喜爱,也颇受计算机科学界的关注。
因为在智能化计算机研究中所遇到的棘手的问题无不与认知神经科学有关。
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任务在于阐明认知活动的脑机制。
换言之,人类大脑如何调用其各层次的组件,包括分子、细胞、脑组织区和大脑去实现自己的认知活动,是认知神经科学要回答的根本命题。
”[9]认知科学对科学哲学的这些深刻影响,将使科学哲学的研究战略和解释科学的基础发生根本的变化。
第一,认知科学使认知问题成为科学哲学研究的重心。
逻辑经验主义和证伪主义注重科学知识的逻辑构造,历史主义注重科学知识的社会历史考察,而把科学本质和核心的认知现象撇在一旁。
科学哲学家总是关注科学理论所反映的客观内容而忽略这种内容与认知主体的关系。
认知科学要求从考察人的认知能力出发研究科学家个人的内在认知因素对形成科学理论的作用。
科学哲学家不仅要对科学进行语言的、逻辑的、历史和文化的分析,还要进行认知分析。
认知分析与语言分析、逻辑分析、历史分析和文化分析的结合,强化了科学哲学的认知功能。
譬如,萨伽德把认知因素和社会因素结合起来研究科学的新模式,并且通过化学革命的案例研究说明了它的有效性。
第二,认知科学深化对科学知识本质的认识。
逻辑经验主义把科学知识看作是静态的命题语言体系,证伪主义强调科学知识获得的猜想过程,历史主义则夸大科学知识形成的社会约定因素。
它们把认知问题淹没在语言分析、历史分析和社会心理分析之中,以科学知识的语言性、历史性、社会心理性取代了认知性,忽略了科学知识与心理表征的密切相关。
虽然早期的思想家柏拉图、洛克、康德等论述过心理表征,但受到实证主义和行为主义的拒斥,认为它是一个形而上学的建构。
认知科学的发展使人们认识到科学知识是实在世界在心理的表征和符号化,心理表征提供了关于实在世界的部分图景。
科学家对于他们所从事活动的各个方面形成心理表征,使科学知识体现在科学家的心理表征中。
目前认知科学的中心假说认为:对思维最恰当的理解是将其视为心智中的表征结构以及在这些结构上进行操作的计算程序[10]。
人们是通过在心理表征之上运行心理程序而产生出思维和行为,而逻辑、规则、概念、类比、表象、联接这些不同类型的心理表征方式则支持不同类型的心理程序。
这些表征共同构成了科学家的知识体系,通过科学家之间的交流与对话,形成科学共同体共同的表征。
因此,心理表征表现了科学理论的本质,理论隐藏于科学家的心理表征之中。
第三,认知科学有利于科学发现问题的解决。
科学发现何以可能不能仅仅归结为理性和非理性的统一过程,对它的理解必须深入到科学家的“实际思维”。
科学发现并非像赖欣巴哈所指出的:“对于发现的行为是无法进行逻辑分析的;可以据此建造发现机器并能使这架机器取代天才的创造功能的逻辑规则是没有的。
”[11]认知科学关于人类解决问题的理论以及人工智能对科学发现的模拟,为揭示科学发现过程提供了模型。
西蒙提出了科学发现规范理论,为科学发现制定了一些启发式程序,如“不列颠博物馆算法”(BM A)和“启发研究算法”(H AS)。
他认为科学发现是一种创造性问题的解决,是受目标指引的认知性操作序列,这种问题解决建立在问题表征基础上,它是问题解决者解决问题的认知状态。
问题解决的任务在于找出一种能把初始状态转变为达到目标的目标状态的操作序列。
他把科学发现的途径归结为两类;一类是数据驱动的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