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三课件第1课 百家争鸣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反映。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政治、
经济变革引起思想文化变革
3、影响
①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奠定了中国文化 的基础。 ②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 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先秦时期)
1、春秋晚期--孔子创立
孔子 : 名丘,字仲尼,春 秋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政治家 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 子被后人尊称为“至圣”。
······
四、法家
韩非子
韩非其人,也称韩 非子(约公元前280一 前233年)战国末期韩 国人,韩王室诸公子之 一,他的著作很多,主 要收集在《韩非子》一 书中。韩非是战国末期 带有唯物主义色彩的哲 学家,法家思想的集大 成者。
四、 法家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
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
主要思想
老子 庄子
“道”、“无为而治”、朴素的辩证法 思想
继承老子的学说、万物相对、精神自由
孔子 孟子
倡“仁”、重“礼”、讲“以德治国”、 “有教无类”《六经》
“仁政”、“民贵君轻”、“性本善”
荀子
墨子
“仁义”、“王道”、“君舟民水”、 “性恶论”“制天命而用之”
“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论语·颜渊》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4)人性论: 性相近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5)中庸思想
“执其两端而用乎中”
既不过分,也不走极端,不偏不倚, 凡事掌握好分寸、恰倒好处。
(6)、文化教育贡献 ①创办私学
②“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
③“因材施教”等教育、学习方法
性相近
奠定基础
性善论
性恶论
体系完整,
成为大宗。
李泽厚先生曾说:“即使广大农民并 不读孔子的书,甚至不知孔子其人,但沉 浸和积淀在他们的行为规范、观念模式、 思维方法等意识和无意识底层的,主要仍 是孔子和儒家的东西。”由此看来,儒家 文化已渗透到中国人思维意识的深层,体 现于中国人的言谈举止之中。因此,现实 生活中的很多现象与儒家思想存在着千丝 万缕的联系。
韩非子 变法革新、以法治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士”阶层的演变:
三代
贵族
Fra Baidu bibliotek平民
西周
天子
诸侯
卿大 夫
春秋战 国
士
农
工
在三代,人分为三个等级,第 奴隶 一等级叫贵族,第二等级叫平
民,第三等级叫奴隶。 西周时是最低等的贵族(天 子——诸侯——卿大夫——士) 春秋战国逐渐成为最高一等的 平民(士——农——工—— 商),是一批独立的、自由的 士 知识分子。
2、庄子的思想 (1)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 (2)放弃一切差别观 念, 就能获取精神自由
战国时期宋国人
庄子成语知多少?
• 朝三暮四 薪火相传 • 成者英雄败者贼 东施效颦 • 鹏程万里/扶摇直上 盗亦有道 • 无中生有 枯鱼之肆 • 越俎代庖 望洋兴叹 • 标新立异 呆若木鸡 • 明镜止水 寿长辱多 • 螳臂挡车 蜗角之争 • 每况愈下 以貌取人
孟子、荀子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孔子 孟子 荀子
孟时子、期荀子对儒春秋家思想战加国中以期总结和战国改末造期, 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份, 同使应儒社仁思学会的想的体需系要更加。仁完战善国后,期儒仁发学政 展思成想为更仁诸能义子适 百家民中本的蔚然为政大以宗德。 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
思想
异 人性论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 长九尺六寸,俗谓长人而异之。”
孔子是这样概括自己一生的:“吾十有五而志 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曲阜是春秋时期鲁国 的都城,是我国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创始人孔 子的故乡。 这里有着丰富的文化遗 产,其中最著名是曲阜 三孔——孔庙、孔府、 孔林。(1994年被联合 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 遗产名录)
孔子的思想主张:
(1)“仁”的学说 (核心)
要求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要待人宽容。
子曰:“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论语.雍 也》
(2)政治主张:“为政以德”,以德治民
(民本思想) (进步)
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国语·齐语》 材料二:初者,始也,古者什一,藉而不税。……初税亩 者,非公之去公亩而履亩,十取一也,以公之与民为己悉 矣。
──谷梁氏《谷梁传·宣公十五年》
材料三:桓公五年夏,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秋,王以 诸侯伐郑,郑伯御之。……战于葛。……郑师合以攻之, 王卒大败。祝聃射王中肩。
──左丘明《左传·桓公五年》 材料四:宣公三年春,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洛,观兵 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 对曰:“在德不在鼎”。
秦)、张仪(主张“连横”,即瓦解六国的团结,使之 分别奉事秦国)。这两类策士统称“纵横家”。 杂家:战国至秦汉间杂揉各学派思想的一部分学者,代表 著作为《吕氏春秋》、《淮南子》 农家:战国时反映农业生产和农民思想的学术流派。
论从史出(根据史料总结“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背景)
材料一: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锄、斤,试诸 壤土。
“亚圣”
固有之也。”
④道德观: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
• 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公孙丑)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尽心上)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 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尽心上)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
子曰:“有教无类。” (论语·卫灵公)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 语·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子 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学而);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④整理编订“六经”
编订整理出《诗》、《书》、《礼》、《易》、 《乐》、《春秋》等“六经”。
老子
三、道家
1.老子的思想(道家学派创始人)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1)思想核心:“道”。认为 “道”是天地万物 的本源。(客观唯心主义)
小国寡民。……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 不相往来。 (2)政治主张: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3)辩证法思想:任何事物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 而且可以互相转化。
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 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
守守 株株
民,皆守株之类也。”
待待 兔兔
以法为本,法不阿贵
——《韩非子》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韩非子》
请思考:上述反映了法家什么样的政治观点?
(1)历史是发展的,统治者应因时而变 (2)“以法治国” (3)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君主利用 权术驾御大臣, 以权威震慑臣民。
──左丘明《左传·宣公三年》
材料五:宣王喜文学游说之士,自如驺衍、淳于髡、田骈、 接予、慎到、环渊之徒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 不治而议论。是以齐稷下学士复盛,且数百人。
──司马迁《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材料六:信陵君,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 不敢以其富骄士,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 千人。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 年。
兰认为:孟子是儒家的理想主义代表
孟子的思想主张:
① 政治主张:“仁政”
“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亚圣”
② “民贵君轻”(民本思想)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③ 人性论:“性本善”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
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 人皆有之‥‥‥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
──司马迁《史记·魏公子列传》
材料七:当周宣时,失其守,而为司马氏,司马氏典周史, 惠襄之间,司马氏去周适晋……或在卫,或在赵,或在秦。
──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 材料八:仲尼曰:天子失官,学在四夷。
──左丘明《左传·昭公十七年》 材料九:孔子以诗史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
七十有二人。 ──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适应了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 发展趋势。
五、墨家学派——平民利益的代表
战国初期鲁国人 墨家学派创始人 代表平民百姓愿望
墨子
主张: 兼爱、非攻、节俭、尚贤
诸子百家的阶级性
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的:
老子、庄子、孔子
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
孟子、荀子、韩非子
代表小生产者的:
墨子
学派 道家
儒家
墨家 法家
代表人物
• 文公)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
• 惠王下)
孟子语录
(2)继承发展——荀子
荀子,名况,战国晚 期赵国人。是儒家思想的 集大成者。荀子有两位有 名的学生:一位是杰出的 学者韩非子,一位是秦始 皇的丞相李斯。当代哲学 家冯友兰认为荀子是儒家 的现实主义代表。
荀子的思想主张: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2.背景:春秋战国是社会大变革时期
经济:生产力发展,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的形
成和初步发展;(根本原因)
政治: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微,诸侯兼并战争,重
视网罗人才;
阶级:新兴地主阶级崛起,“士”阶层活跃和
受重用。
文化:私学兴起,“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认识: 一定时期的社会思想文化是一定
孔子的地位:
“万世师表”——教育家 “至圣”—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
世界文化名人——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一
2.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继承发展
(1)继承发展——孟子(亚圣)
孟子,名轲,战国中期邹国人, 他曾受业于孔子的孙子子思,自 认为是儒家学派的正宗。一生以 教书为主,也曾游说于各诸侯国。 晚年著书立说,他的言论被整理 成《孟子》一书。当代哲学家冯友
4 、儒家主张的“大一统” 思想有利于巩固中华民 族的统一,在今天更是有着现实意义。
三、道家 1.老子的思想(道家学派创始人)
老子,名聃,生平不详,传 说姓李名耳,春秋晚期楚国人。 他曾做过周朝管理藏书的史官。 相传,孔子曾向他问礼。老子 退隐后,著有《老子》,又称 《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创 始人。
1 、儒家强调“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 的教育教学思想,对我国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 的培养有积极作用。
2 、儒家提倡“孝”、“仁义”、“诚信” 等道德伦 理观有助于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 明建设。
3 、儒家强调“正身自省” 、“修已安人” 、加强 道德修养,有助于约束和规范市场经济主体的交易活 动和行为,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正常、有序的 进行。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
思想的形成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春秋战国时期)
1、“诸子百家”和“百家争鸣”的含义: “百家争鸣”的含义
各学派互相诘难、批驳 多个思想流派
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各种思想流派的 涌现及不同学派争相发表见解、互相论战的局面。
百家争鸣表现:
• 九流: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 纵横家、农家、名家、杂家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论语·为政》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 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颜渊》
(3)“克己复礼”
希望恢复周礼,维护等级制度 (保守)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 归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 言,非礼勿动。”
• 十家: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 纵横家、农家、名家、杂家、小说家
• 主要流派
儒家 :孔子、孟子、荀子 道家: 老子、庄子 法家: 商鞅、韩非子、李斯 墨家: 墨子
补充资料
阴阳家:(阴阳五行,解释天地运行)齐国的邹衍 名家:代表人物公孙龙(白马非马) 纵横家:著名的有苏秦(主张“合纵”,即六国团结抗
① 政治主张:“仁义”和“王道”
“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 仁者不为也”
② “君舟民水”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③ 人性论:“性本恶”
④ 礼法并用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荀子的思想主张:
⑤朴素的唯物思想( “人定胜 天”、“制天命而用之”、 “ 天行有常”)
“天行有常,不为尧舜,不为 桀亡”。
经济变革引起思想文化变革
3、影响
①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奠定了中国文化 的基础。 ②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 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先秦时期)
1、春秋晚期--孔子创立
孔子 : 名丘,字仲尼,春 秋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政治家 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 子被后人尊称为“至圣”。
······
四、法家
韩非子
韩非其人,也称韩 非子(约公元前280一 前233年)战国末期韩 国人,韩王室诸公子之 一,他的著作很多,主 要收集在《韩非子》一 书中。韩非是战国末期 带有唯物主义色彩的哲 学家,法家思想的集大 成者。
四、 法家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
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
主要思想
老子 庄子
“道”、“无为而治”、朴素的辩证法 思想
继承老子的学说、万物相对、精神自由
孔子 孟子
倡“仁”、重“礼”、讲“以德治国”、 “有教无类”《六经》
“仁政”、“民贵君轻”、“性本善”
荀子
墨子
“仁义”、“王道”、“君舟民水”、 “性恶论”“制天命而用之”
“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论语·颜渊》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4)人性论: 性相近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5)中庸思想
“执其两端而用乎中”
既不过分,也不走极端,不偏不倚, 凡事掌握好分寸、恰倒好处。
(6)、文化教育贡献 ①创办私学
②“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
③“因材施教”等教育、学习方法
性相近
奠定基础
性善论
性恶论
体系完整,
成为大宗。
李泽厚先生曾说:“即使广大农民并 不读孔子的书,甚至不知孔子其人,但沉 浸和积淀在他们的行为规范、观念模式、 思维方法等意识和无意识底层的,主要仍 是孔子和儒家的东西。”由此看来,儒家 文化已渗透到中国人思维意识的深层,体 现于中国人的言谈举止之中。因此,现实 生活中的很多现象与儒家思想存在着千丝 万缕的联系。
韩非子 变法革新、以法治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士”阶层的演变:
三代
贵族
Fra Baidu bibliotek平民
西周
天子
诸侯
卿大 夫
春秋战 国
士
农
工
在三代,人分为三个等级,第 奴隶 一等级叫贵族,第二等级叫平
民,第三等级叫奴隶。 西周时是最低等的贵族(天 子——诸侯——卿大夫——士) 春秋战国逐渐成为最高一等的 平民(士——农——工—— 商),是一批独立的、自由的 士 知识分子。
2、庄子的思想 (1)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 (2)放弃一切差别观 念, 就能获取精神自由
战国时期宋国人
庄子成语知多少?
• 朝三暮四 薪火相传 • 成者英雄败者贼 东施效颦 • 鹏程万里/扶摇直上 盗亦有道 • 无中生有 枯鱼之肆 • 越俎代庖 望洋兴叹 • 标新立异 呆若木鸡 • 明镜止水 寿长辱多 • 螳臂挡车 蜗角之争 • 每况愈下 以貌取人
孟子、荀子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孔子 孟子 荀子
孟时子、期荀子对儒春秋家思想战加国中以期总结和战国改末造期, 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份, 同使应儒社仁思学会的想的体需系要更加。仁完战善国后,期儒仁发学政 展思成想为更仁诸能义子适 百家民中本的蔚然为政大以宗德。 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
思想
异 人性论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 长九尺六寸,俗谓长人而异之。”
孔子是这样概括自己一生的:“吾十有五而志 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曲阜是春秋时期鲁国 的都城,是我国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创始人孔 子的故乡。 这里有着丰富的文化遗 产,其中最著名是曲阜 三孔——孔庙、孔府、 孔林。(1994年被联合 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 遗产名录)
孔子的思想主张:
(1)“仁”的学说 (核心)
要求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要待人宽容。
子曰:“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论语.雍 也》
(2)政治主张:“为政以德”,以德治民
(民本思想) (进步)
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国语·齐语》 材料二:初者,始也,古者什一,藉而不税。……初税亩 者,非公之去公亩而履亩,十取一也,以公之与民为己悉 矣。
──谷梁氏《谷梁传·宣公十五年》
材料三:桓公五年夏,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秋,王以 诸侯伐郑,郑伯御之。……战于葛。……郑师合以攻之, 王卒大败。祝聃射王中肩。
──左丘明《左传·桓公五年》 材料四:宣公三年春,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洛,观兵 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 对曰:“在德不在鼎”。
秦)、张仪(主张“连横”,即瓦解六国的团结,使之 分别奉事秦国)。这两类策士统称“纵横家”。 杂家:战国至秦汉间杂揉各学派思想的一部分学者,代表 著作为《吕氏春秋》、《淮南子》 农家:战国时反映农业生产和农民思想的学术流派。
论从史出(根据史料总结“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背景)
材料一: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锄、斤,试诸 壤土。
“亚圣”
固有之也。”
④道德观: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
• 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公孙丑)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尽心上)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 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尽心上)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
子曰:“有教无类。” (论语·卫灵公)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 语·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子 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学而);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④整理编订“六经”
编订整理出《诗》、《书》、《礼》、《易》、 《乐》、《春秋》等“六经”。
老子
三、道家
1.老子的思想(道家学派创始人)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1)思想核心:“道”。认为 “道”是天地万物 的本源。(客观唯心主义)
小国寡民。……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 不相往来。 (2)政治主张: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3)辩证法思想:任何事物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 而且可以互相转化。
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 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
守守 株株
民,皆守株之类也。”
待待 兔兔
以法为本,法不阿贵
——《韩非子》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韩非子》
请思考:上述反映了法家什么样的政治观点?
(1)历史是发展的,统治者应因时而变 (2)“以法治国” (3)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君主利用 权术驾御大臣, 以权威震慑臣民。
──左丘明《左传·宣公三年》
材料五:宣王喜文学游说之士,自如驺衍、淳于髡、田骈、 接予、慎到、环渊之徒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 不治而议论。是以齐稷下学士复盛,且数百人。
──司马迁《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材料六:信陵君,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 不敢以其富骄士,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 千人。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 年。
兰认为:孟子是儒家的理想主义代表
孟子的思想主张:
① 政治主张:“仁政”
“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亚圣”
② “民贵君轻”(民本思想)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③ 人性论:“性本善”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
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 人皆有之‥‥‥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
──司马迁《史记·魏公子列传》
材料七:当周宣时,失其守,而为司马氏,司马氏典周史, 惠襄之间,司马氏去周适晋……或在卫,或在赵,或在秦。
──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 材料八:仲尼曰:天子失官,学在四夷。
──左丘明《左传·昭公十七年》 材料九:孔子以诗史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
七十有二人。 ──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适应了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 发展趋势。
五、墨家学派——平民利益的代表
战国初期鲁国人 墨家学派创始人 代表平民百姓愿望
墨子
主张: 兼爱、非攻、节俭、尚贤
诸子百家的阶级性
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的:
老子、庄子、孔子
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
孟子、荀子、韩非子
代表小生产者的:
墨子
学派 道家
儒家
墨家 法家
代表人物
• 文公)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
• 惠王下)
孟子语录
(2)继承发展——荀子
荀子,名况,战国晚 期赵国人。是儒家思想的 集大成者。荀子有两位有 名的学生:一位是杰出的 学者韩非子,一位是秦始 皇的丞相李斯。当代哲学 家冯友兰认为荀子是儒家 的现实主义代表。
荀子的思想主张: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2.背景:春秋战国是社会大变革时期
经济:生产力发展,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的形
成和初步发展;(根本原因)
政治: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微,诸侯兼并战争,重
视网罗人才;
阶级:新兴地主阶级崛起,“士”阶层活跃和
受重用。
文化:私学兴起,“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认识: 一定时期的社会思想文化是一定
孔子的地位:
“万世师表”——教育家 “至圣”—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
世界文化名人——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一
2.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继承发展
(1)继承发展——孟子(亚圣)
孟子,名轲,战国中期邹国人, 他曾受业于孔子的孙子子思,自 认为是儒家学派的正宗。一生以 教书为主,也曾游说于各诸侯国。 晚年著书立说,他的言论被整理 成《孟子》一书。当代哲学家冯友
4 、儒家主张的“大一统” 思想有利于巩固中华民 族的统一,在今天更是有着现实意义。
三、道家 1.老子的思想(道家学派创始人)
老子,名聃,生平不详,传 说姓李名耳,春秋晚期楚国人。 他曾做过周朝管理藏书的史官。 相传,孔子曾向他问礼。老子 退隐后,著有《老子》,又称 《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创 始人。
1 、儒家强调“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 的教育教学思想,对我国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 的培养有积极作用。
2 、儒家提倡“孝”、“仁义”、“诚信” 等道德伦 理观有助于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 明建设。
3 、儒家强调“正身自省” 、“修已安人” 、加强 道德修养,有助于约束和规范市场经济主体的交易活 动和行为,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正常、有序的 进行。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
思想的形成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春秋战国时期)
1、“诸子百家”和“百家争鸣”的含义: “百家争鸣”的含义
各学派互相诘难、批驳 多个思想流派
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各种思想流派的 涌现及不同学派争相发表见解、互相论战的局面。
百家争鸣表现:
• 九流: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 纵横家、农家、名家、杂家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论语·为政》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 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颜渊》
(3)“克己复礼”
希望恢复周礼,维护等级制度 (保守)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 归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 言,非礼勿动。”
• 十家: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 纵横家、农家、名家、杂家、小说家
• 主要流派
儒家 :孔子、孟子、荀子 道家: 老子、庄子 法家: 商鞅、韩非子、李斯 墨家: 墨子
补充资料
阴阳家:(阴阳五行,解释天地运行)齐国的邹衍 名家:代表人物公孙龙(白马非马) 纵横家:著名的有苏秦(主张“合纵”,即六国团结抗
① 政治主张:“仁义”和“王道”
“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 仁者不为也”
② “君舟民水”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③ 人性论:“性本恶”
④ 礼法并用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荀子的思想主张:
⑤朴素的唯物思想( “人定胜 天”、“制天命而用之”、 “ 天行有常”)
“天行有常,不为尧舜,不为 桀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