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三峡工程的可行性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三峡工程的可行性研究
一、三峡工程的背景
1.中国的经济发展状况
中国正处在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十五年来,国民生产总值从1980年的4470亿元增长到1994年的43800亿元,扣除物价增长因素,实际增长了261%。可以预计到20世纪末,中国人民的生活质量可达到小康水平,年人均收入可达800~1000美元。
2.长江的自然状态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名列世界第三。它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腹部的唐古拉山脉的主峰西南侧,干流自西向东横贯中国大陆流入太平洋,全长6300余公里。长江水量丰沛,有3600多条支流,金流域集水总面积为1800万平方公里,占我国大陆总面积的18.8%。年入海水量近万亿立方米。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是由长江干支流挟带泥沙长期淤积而成,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现有耕地9000余万亩,人口7500余万。由于地面低于洪水位五六米至十余米,因此主要靠堤坝防御洪水,但如果暴雨形成的洪水超过了河道的宣泄能力,就会使堤坝溃决,造成中下游严重的洪水灾害,并严重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全局发展。历史上长江曾多次发生洪水灾害,例如1954年的洪水,夺去了3万人的生命,受灾人口达1000万,受淹地区达300万公倾。使该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3.长江的防洪能力
新中国成立后40多年的防洪建设,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加固加高堤防,建设并安排了一批分蓄洪区,进行了部分河道整治,并建成了一批具有一定防护作用的水库,防御一般洪水能力大大提高。但是目前防护标准仍不高,特别是有些重点保护区防护标准与其重要地位极不相称。目前中下游各河段的安全泄量仍远比其上游洪水来量小;荆江河段的枝城站只能安全承泄约60000~68000立方米/秒,城陵矶附近约60000立方米/秒,汉口约70000立方米/秒,湖口以下约75000~80000立方米/秒。可是自1877年有实测水文记录以来的100多年中,三峡出口宜昌洪峰流量超过60000立方米/秒的有23次。据历史洪水调查近800年中大于80000立方米/秒的有8次,其中大于90000立方米/秒的有5次,最大的1870年高达105000立方米/秒,可见上游洪水来量不仅超过荆江河段安全泄量的机会甚多,而且特大洪水的洪峰流量超过河道的安全泄量也很大。
二、三峡工程的必要性分析
1.防洪的需要
洞庭湖区现有圩垸和汉江平原的地面高度都低于长江洪水位10余米,溃口的巨量洪水直泻而下,不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不可避免地还会造成数以万计的大量人口死亡,产生难以估计的严重后果和社会经济影响,这是长江中下游防洪最突出的问题。因此,三峡工程首要的建设目标就是防洪。
2.对电力能力的需要
三峡工程将给沿江的工业城镇和广大地区提供廉价而清洁的电力,这是三峡工程最主要的直接经济效益,也是三峡工程建设的充分条件。建设三峡工程,将兴建成115米高的水头,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其总装容量1820万千瓦。年发电量达847亿千瓦时,相当于4000万吨标准煤炭的能源。
3.改善航运,促进内河航运业的发展
由于三峡水库的形成,改善了峡谷河段的航道,万吨级船队有半年时间可以直达重庆,通航能力可以从现在的每年1000万吨提高到5000万吨,而且可以降低航运成本30%~37%,这些都将极大地促进内河航运业的发展。
4.巨大投资带动内需,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三峡工程的投资巨大,必然要带动包括建筑、材料、机电、钢材、水泥、电力、信息等相关产业的巨大发展,其对经济产生的巨大拉动作用,也必将促进这一地区和全国的经济发展。
5.较好的综合效益
建成后的三峡工程,作为中国的大西南同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有机联系的纽带,以其巨大的综合效益(诸如:生态改善、发展旅游、增加能源、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设备等)必将有力地带动和促进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和腾飞。对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提高综合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三峡工程的地址选择
三峡工程选定的三斗坪坝址,是从2个坝区、15个坝段中经过多年反复比较研究后确定的,坝址位于古老的前震旦纪结晶岩体上。坝址处地形低缓河谷开阔,河床覆盖层厚度不大。基岩为花岗岩,风化层的厚度在两岸约20~30米,但河床中风化层很薄。新鲜基岩岩性均一,岩体完整,力学强度高,平均饱和抗压强度1000公斤/平方厘米,大约在变形模量30至40(10公斤/平方厘米),岩体透水性微弱,断裂规模小,以陡倾角为主,且多胶结良好。坝址上下游各10余公里结晶岩分布的范围内,无活动性断裂及大的不良物理地质现象。坝址工程地质条件优越,是一个难得的好坝址,尤其适宜于建造混凝土高坝。
四、三峡工程的技术可行性
1.设备和技术的难点
三峡五级船闸在总的提升高度和级数方面属世界首位,但每级船闸的尺寸和提升高度均未超过当前世界水平。三峡船闸超出目前世界水平的技术难题主要有两个:一是输水系统的水位差,需要解决输水廊道的阀门水力学问题;一是上闸首闸门的
运行条件,在闸门启闭时淹没水深较大。这两个问题通过试验研究已有解决措施。同时,我国还有修建葛洲坝巨型船闸的实践经验,因此,结合科研工作,精心设计,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国内已建成的最大升船机为丹江口升船机,其承船厢加水重仅450吨,可通过150吨船舶。三峡升船机将是世界上规范最大的升船机,主要的技术难题是:升船机的安全问题、承船厢在悬吊状态下的动态稳定问题和大容量升船机的制造问题。经过科研试验和国外考查,均已有解决措施,可以立足国内制造。
三峡工程规模大,总装机1768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单机容量68万千瓦,属于70万千瓦等级,相当于国际上20世纪70年代的水平。从世界水平看,设计、制造高水平的三峡机组是没有问题的。
关于最大水轮发电机组,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初,能制造的最大水轮发电机组未超过30万千瓦。由制造30万千瓦的水电机组到制造60万千瓦花了近13年。我们目前的条件比美国当时的情况要好得多,一是世界上已有成熟的经验;二是我国国内在制造大型水轮发电机组上已有相当水平;三是有改革开放政策,便于与国外交流,引进技术。因此,三峡机组在国内制造是完全有可能的。
但目前,我国水轮发电机组制造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尚有些差距。因此,必须通过科技攻关与国外合作,迎头赶上。如经努力仍难达到,必要时可以引进部分设备与技术,以提高我们的技术水平。通过这些措施三峡机组不但能在国内制造,而且一定能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2.其他技术难点
三峡枢纽工程主要包括混凝土大坝,电站厂房和通航建筑物三大部分。除了设备和相应的技术难点之外,三峡工程枢纽在施工中还有一些难点问题。
工程量巨大。土石方开挖量8800万立方米,填筑量3100万立方米,混凝土浇筑量约2700万立方米,金属结构安装腔作势25.52万吨,巨型水轮发电机组安装26台。
施工强度高,土石方开挖、混凝土浇筑的年、月、施工强度也都超过国内外的水平。
施工范围大,左右岸施工,同时施工的项目多、工序多、施工干扰多,这些特点决定了三峡工程施工是艰巨的。
虽然有上面的这些困难,但修混凝土重力坝和坝后式厂房,我国有丰富经验,早在50年代就开始修建三门峡这样的大型工程,70年代开始修建葛洲坝工程,80年代修建与三峡大坝高度相当的龙羊峡工程(坝高178米)。有了上述建设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的经验,相比之下90年代开始修建三峡工程是完全可能的。
五、三峡工程的工程布置
三峡工程的工程布置主要选用“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的建设方案,这个方案的具体内容是:
所谓一组开发,是指从三斗坪坝址到重庆市630公里江段一级开发,中间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