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6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
实验流行病学实习报告
![实验流行病学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79e5375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46.png)
一、实习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疾病的发生和传播规律日益复杂。
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控制疾病,了解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至关重要。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验流行病学的方法,学习疾病的流行规律,提高疾病防控能力。
二、实习目的1. 理解实验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掌握疾病监测、调查、分析等实验流行病学技能;3. 培养严谨的科研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实习内容1. 疾病监测(1)学习疾病监测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2)掌握疾病监测的方法,如病例报告、监测系统等;(3)分析疾病监测数据,发现疾病流行趋势。
2. 疾病调查(1)学习疾病调查的基本原则和步骤;(2)掌握调查问卷的设计、实施和数据分析方法;(3)进行实地调查,了解疾病分布和流行特征。
3. 疾病分析(1)学习疾病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如描述性统计、推断性统计等;(2)掌握流行病学模型的应用,如发病率、死亡率、相对危险度等;(3)分析疾病相关因素,如年龄、性别、职业、生活习惯等。
4. 实验设计(1)学习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类型,如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临床试验等;(2)掌握实验研究方法,如随机化、盲法、重复等;(3)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研究。
四、实习过程1. 实习初期,通过阅读相关文献,了解实验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实习中期,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疾病监测、调查、分析等实验流行病学实践。
3. 实习后期,结合实习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撰写实习报告,总结实习成果。
五、实习成果1. 掌握疾病监测、调查、分析等实验流行病学技能;2. 熟悉疾病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3. 培养严谨的科研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4. 撰写实习报告,总结实习成果。
六、实习心得1. 实验流行病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2.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重团队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完成任务;3. 严谨的科研态度是实验流行病学研究的基石,要注重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4. 实习过程中,要学会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流行病学课件:06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
![流行病学课件:06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ff90ea1e518964bce847c02.png)
二、基本原则
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基本原则:
1. 对照
2. 随机
3. 重复
4. 盲法
5. 伦理
①公正、尊重人格、力求使受试者最大 限度收益和尽可能避免损害。
②所在单位伦理委员会和药品监督管理部 门批准、知情同意
三、新药临床试验分期
分期
研究对象
评价目的
Ⅰ期 志愿者10-30人 (初步)
Ⅱ期 病人100-300人 (探索性)
总原则:
受益 症状体征明显 尽量避免孕妇 依从性好
(四)结局的确定和测量
结局:干预可能导致的事件或观察指 标的变化
一种干预可能会影响多种结局 痊愈、好转、死亡、不良反应等 某些指标或变量的变化
健康直接相关结局 健康间接相关结局
(四)结局的确定和测量
1)选择效应指标的原则 客观、真实、可靠、方便
卯 4C 人1 B 3D 2A
时辰 子 午酉 D AB A DC C BA B CD
表9 处理随机化后的拉丁方
时辰 卯 子 午酉 4Ⅰ Ⅲ ⅣⅡ 人1 Ⅱ Ⅳ Ⅲ Ⅰ 3Ⅲ Ⅰ ⅡⅣ 2Ⅳ Ⅱ ⅠⅢ
表8 处理随机化前后的字母与处理的对应
随机化前的字母
A
B
C
D
随机数
16
随机化后的处理
Ⅱ
77
23
02
Ⅳ
Ⅲ
B 18 02
1
A
9 49 14
B 19 57 16
B
10 18 5
A 20 35 12
B
区组随机化
表2 18个研究对象的区组随机化的分组结果
区组
编 号
随机 数
从小 到大 顺序
分 组
区组
流行病实习指导参考答案
![流行病实习指导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4a586cc6294dd88d0d26b98.png)
实习一 疾病频率的测量【目的】 掌握流行病学研究中疾病频率测量常用指标的概念、应用条件和具体计算方法。
【时间】 3学时 【课题一】 问题1表1-1 三年中每年发病率、期间患病率及年初时点患病率 年份 发病率(%) 期间患病率(%) 每年年初时点患病率(%)1986 19871.22 0.831.20 0.801.00 1.20问题2 分子:患病率指新旧病例数,发病率指新发病例数;分母:患病率指平均人口数,发病率指暴露人口数。
发病率是反映某时期某病发生的概率,用于直接估计疾病危险性的指标,是病因学研究的主要指标。
患病率是反映某时期某病的存在情况,反映某人群对某病的负担程度。
问题3 罹患率通常用于较小范围或短期间的流行。
此病的病程较长,所以不适合用罹患率。
【课题二】问题1 1999年该镇糖尿病的发病率=%1002/)100009000(200⨯+=2.11%问题2 1999年该镇糖尿病的死亡=%1002/)100009000(35⨯+=0.37%问题3 1999年该镇糖尿病的病死率=20080035+×100%=3.5%问题4 1999年1月1日该镇糖尿病的患病率=9000800×100%=8.89% 问题5 1999年该镇糖尿病的期间患病率=2/)100009000(200800++×100%=10.52%【课题三】 问题1 (1)1976年结核病的发病率=208500000350003600+×10万/10万=18.50/10万。
(2)1976年1月1日活动性结核病的时点患病率=日人口数月1145000,由于缺乏分母无法计算。
(3)1976年活动性结核病患病率=20850000035000360045000++×10万/10万 =40.10/10万。
(4)1976年结核病死亡率=2085000004500×10万/10万。
1976年结核病病死率=360045000350004500++×10万/10万。
实习实验流行病学研究
![实习实验流行病学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52ccf3e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3e.png)
VS
实例2
某医院心内科患者并发糖尿病的影响因素 研究:该研究选择了某医院心内科20152020年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 和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实验室检查 结果等信息,探讨心内科患者并发糖尿病 的影响因素和预防措施。
研究实例的数据采集与处理
数据采集
通过查阅医院病历系统、人口普查数据、癌症登记系统等途径收集数据,并进行 整理和核对,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数据处理
对数据进行清理、整理和分组,包括缺失数据处理、异常值处理、变量转换等, 以确保数据质量和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研究实例的统计分析
描述性统计
对研究对象的特征进行描述, 包括人口学资料、临床病理特 征、治疗方式等,并计算相关
指标如发病率、死亡率等。
相关性分析
探讨甲状腺癌发病趋势与人口学 资料、环境因素、生活习惯等因 素的相关性,并计算相关系数和 回归系数等。
生存分析
对患者的生存时间进行统计和分析 ,计算生存曲线和生存函数,并探 讨影响因素和预后因素。
研究实例的结果解释与讨论
结果解释
根据统计分析结果,解释甲状腺癌发病趋势和影响因素,以 及心内科患者并发糖尿病的影响因素和预防措施。
结果讨论
将研究结果与其他类似研究进行比较和分析,探讨研究结果 的差性流行病学
通过收集和分析疾病在人群中 的分布特征,揭示疾病在人群
中的存在状况和分布规律。
分析性流行病学
通过比较不同特征人群中疾病的 发病率或死亡率,探讨疾病病因 和影响因素,为病因假设提供证 据。
实验性流行病学
通过随机分组和实施干预措施,评 价干预措施的效果,为制定有效的 预防和治疗措施提供依据。
流行病学关注的是人群中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而非仅仅关注个 体患者的特征和结局。
流行病学题库 实习指导答案
![流行病学题库 实习指导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c2f7706f78a6529647d53e4.png)
实习一疾病频率测量的常用指标五练习题(一)名词解释:答案见课本P16-22(二)单选题1 B2 B3 E4 C5 B(三)论述题:答案见课本P17-18实习二疾病分布五练习题(一)名词解释:答案见课本P16-22(二)单选题1 B2 C(三)多选题1 ABD2 ABD3 ABDE4 ABCD5 BCDE(四)论述题:1. 答案见课本P262. 答案见课本P33-343. 答案见课本P35-364. 答案见课本P28实习三现况研究课题一问题:现况研究是描述性研究中的一种,此研究属于现况研究中的抽样调查,常用的抽样方法主要有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和分级抽样。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了解该城区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患病情况。
课题二问题1:本次调查属于现况研究中的普查,是一种描述性研究。
问题2:普查的优点普查能掌握疾病的分布情况,明确流行特征和相关的流行因素,提供病因线索。
可普及医学科学知识教育,可发现人群中的全部病例,有利管理和治疗。
普查的缺点由于工作量大,常出现漏查调查对象,工作不易深入细致,不适合患病率很低的疾病,成本高,只能获得患病率的资料。
主要用途①早期发现病人;②了解疾病分布;③了解人群健康水平;④建立某生理指标的正常值。
课题三发病率与患病率的区别:①发病率分子为新发病例;患病率分子为调查时所有新旧病例;②应用范围:发病率应用广,既适用于病程短的疾病,也适用于病程长的慢性病。
现况研究调查的是某一时点的是否患病的情况,不能得到发病率资料,不能计算发病率。
本研究中该城区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
课题四问题1:性别年龄别分布特点:糖尿病的年龄别患病率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 30 岁以上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明显增高。
在45 岁以前,男性糖尿病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 而45 岁以上女性糖尿病的患病率上升较快,60~65 岁期间达到高峰。
地区分布特点:农村的患病率均明显低于城市,这可能与农民主要从事体力活动有关,亦可能与城乡饮食结构的差异有关。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6a9bd4eff00bed5b9f31dc3.png)
第六章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一、学习要求1. 应掌握内容实验流行病学的定义和原理;实验流行病学的基本特征;实验流行病学的主要类型;设计和实施的基本内容;评价实验效应的主要指标;实验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主要优点和局限性。
2. 需熟悉的内容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中资料的整理与分析;临床试验、现场试验和社区试验的用途、设计和实施应注意的主要问题;临床试验的基本原则;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
3. 需了解的内容实验流行病学的发展史;临床试验的基本设计类型;现场试验和社区试验的基本设计类型。
二、学习要点(一)相关概念1. 实验流行病学以人群为研究对象,以医院、社区、工厂、学校等现场为“实验室”的实验性研究称为实验流行病学研究,或称为流行病学实验。
因为在研究中施加了人为的干预因素,因此也常被称之为干预性研究。
2. 临床试验以病人为研究对象的、常用于评价某种药物或治疗方法效果的实验流行病学研究。
3. 现场试验现场试验是在实地环境下进行、以自然人群作为研究对象的实验流行病学研究。
4. 社区试验是以社区人群整体作为干预单位的实验流行病学研究。
5. 类实验在一些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中,因为受实际条件所限不能随机分组或不能设立平行的对照组,这种研究称为“类实验”。
6. 群组试验在社区试验中,如果干预的对象不是整个社区而是比较小的群组,如家庭、办公室、学校班级等,这种试验称为群组试验。
7. 随机对照试验采用随机方法把研究对象分配到不同比较组的流行病学实验研究。
随机分组的临床试验、现场试验和群组试验分别被称为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现场随机对照试验和群组随机对照试验。
8. 盲法是一种避免知晓研究对象获何种处理的策略。
(二)基本原理研究对象被分为两组或多组,分别接受不同的干预(处理或对照)措施,随访观察一段时间,然后比较各组的某(些)结局或效应。
(三)基本特点1. 属于前瞻性研究实验流行病学必须是干预在前,效应在后,所以是前瞻性研究。
2. 随机分组严格的实验流行病学研究应采用随机方法把研究对象分配到实验组或对照组,以控制研究中的偏倚和混杂。
《流行病学》实习课学习教案x
![《流行病学》实习课学习教案x](https://img.taocdn.com/s3/m/5399cf46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c6.png)
需要加强跨学科合作和交流
流行病学研究涉及医学、统计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领域,需要加强跨学科合作和交流, 以推动流行病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在流行病学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些技术将在流行病学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 作用,如数据挖掘、疾病预测等。
07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本次实习课成果总结回顾
掌握了流行病学基本概念 、原理和方法
通过实习课程的学习,学生们深入理解了流行 病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熟练运用 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提升了数据分析能力
学生们通过实践操作,掌握了数据分析的基本技能和 方法,能够运用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生物因素
包括遗传、免疫、营养等。
环境因素
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如气候、地理、社会经济状况、文化习俗等。
疾病分布描述及影响因素
行为因素
包括个人生活习惯、饮食、运动、吸 烟、饮酒等。
医疗卫生服务因素
包括预防接种、医疗水平、卫生设施 等。
病因推断与危险因素评估
提出假设
根据已有的流行病学资料和其他相关信息,提出可能的病因假 设。
社会支持
为患者提供社会支持,如就业、教育等方面 的帮助。
心理干预
关注患者心理健康,提供心理支持和干预。
长期随访
对疾病患者进行长期随访,了解病情变化和 转归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06
公共卫生监测与评价体系构建
公共卫生监测概述
定义
公共卫生监测是对人群中健康相关问题的长期、连续、系统地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数据的过程,以了解 健康状况、识别健康问题、评估干预措施效果并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实习实验流行病学
![实习实验流行病学](https://img.taocdn.com/s3/m/5479ea0c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39.png)
2023-11-09
contents
目录
• 实习实验流行病学概述 • 实习实验流行病学方法 • 实习实验流行病学数据分析 • 实习实验流行病学研究设计 • 实习实验流行病学案例分析
01
实习实验流行病学概述
定义与背景
定义
实习实验流行病学是流行病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如何在实验条件下揭 示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以及评价预防干预措施的效果。
研究设计必须符合科学原 理,确保研究的可靠性和 准确性。
实用性原则
研究设计必须考虑实际情 况和可行性,确保研究的 实用性和可推广性。
伦理性原则
研究设计必须尊重人权和 伦理规范,确保研究的合 法性和道德性。
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01
研究现场选择不当
选择的研究现场范围过小或过于局限,无法代表总体情况。解决方案是
和验证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案例二
总结词
通过此案例,学生将了解如何进行高血压的流行病学 调查,包括抽样方法、调查表设计、数据采集和分析 等。
详细描述
本案例将介绍一项关于某地区高血压发病率的流行病 学调查,包括调查设计、数据收集、分析和结果报告 等步骤。学生将学习如何制定调查方案、设计调查表 、抽取样本、收集数据和进行数据分析等。
背景
流行病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疾病分布、影响因素和预防策略的科学。随着医学领 域的发展,流行病学在医学教育、临床实践和研究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
实习实验流行病学的重要性
掌握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通过实习实验流行病学,学生可以掌握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了解如何设计、实施和分析流行病学实验,为未来的研究和实际工作打下基础。
03
02
实习流行病学实验
![实习流行病学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ebc86868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8a.png)
根据研究设计采集相关生物样本,如血液、尿液、组织等。
采集样本
对采集的样本进行处理,如储存、运输、检测等。
样本处理
03
撰写报告
撰写流行病学实验报告,包括研究问题、方法、结果和结论等内容。
01
统计分析
采用适当的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如描述性统计、方差分析、卡方检验等。
02
结果解释
根据统计分析结果解释研究问题的答案,提出预防和治疗措施的建议。
重复原则
采取措施确保研究对象和研究者都不知道研究对象被分配到哪个组,以避免主观偏见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盲法原则
根据假设,对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并前瞻性地观察结局事件的发生情况。
前瞻性实验
回顾性实验
横断面实验
根据已有的数据和资料,对不同组别进行比较和分析,以探讨因果关系。
在同一时间点对不同组别进行调查和比较,以评估不同组之间的差异。
应用新的技术和方法
未来流行病学实验将更注重个体化研究,通过对每个个体的基因、环境和生活习惯等进行深入研究,以揭示疾病发生的个体差异。
更注重个体化研究
流行病学实验需要多学科的合作,包括医学、生物学、统计学、社会学等。未来将有更多的跨学科合作,以推动流行病学实验的发展。
跨学科合作
07
CHAPTER
参考文献
VS
应采用客观的评价指标,如精度、敏感度、特异性等,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估。
实验质量的改进
应根据评估结果,针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提高实验的质量和可靠性。
实验质量的评估
05
CHAPTER
流行病学实验的应用
01
通过流行病学实验,可以监测疾病的流行趋势和变化,为疾病的预警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流行病学 第6章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
![流行病学 第6章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264b48e84868762caaed521.png)
一、研究设计基本原则与步骤
(一)明确研究目的 (二)设计类型 (三)研究对象的选择 (四)确定实验现场 (五)样本大小的确定 (六)随机化分组 (七)设立对照 (八)盲法的应用
(一)明确研究目的
首先应明确研究目的:
评价预防措施效果 病因或危险因素评估 评价卫生服务措施质量 评价公共卫生策略
若目的不明确:
(一)、根据研究对象、场所分为: •临床实验(clinical trial)
•预防实验或现场试验(preventive/field trial)
•社区实验(community trial)
1、临床实验(clinical trial)
又称治疗试验(therapeutic trial),是 在医院或其它医疗服务环境下进行的实验,以个 体病例为研究对象,用治疗药物或措施消除疾病 症状,促进康复或提高生存率,从而对其效果进 行检验和评价。 接受临床处理或某种预防措施的基本单位是 个体病人,包括住院病人和未住院的病人。 常用于对某种药物或治疗方法的效果进行检 验和评价。
(三)研究对象的选择
根据研究目的选择研究对象,选择时应 制定出纳入和排除的标准,避免某些因素 影响研究的真实效应或存在医学伦理问题。 要注意被排除的研究对象愈多,结果外 推的面愈小。
选择研究对象的主要原则有以下几点:
1、选择对干预措施有效的人群
如在现场试验中,对某疫苗的预防效果进行评 价,应选择某病的易感人群为研究对象,要防止将 患者或非易感者选入。另一方面要注意研究对象的 代表性。
必须随访追踪研究对象一段时间后,才能得到 结局资料。
(2)流行病学实验研究必须施加一种或多 种干预措施。可以是预防、治疗某疾病的药
物或其它的干预措施。
(3)研究对象如是样本应通过随机抽样确 定样本,并采取严格的随机分组原则。 (4)必须有平行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
实习6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指导
![实习6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c5f6e12b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59.png)
不正确,因为:
对照组发病率=17%,预期疫苗保护率=90%,
可以算得疫苗组发病率= 1.7%。又α=0.01 (单侧),β=0.1,计算得出两组各需92人。
由于34%的1-24个月的儿童至少有一项HBV 标志阳性,且失访率为50%, 所以两组各需: N=92/[(1-50%)X(1-34%)]=279人。
表7-7 百日咳菌苗现场试验随访结果
时间 (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合计
月内新加入观察人数
试验组 对照组
79
66
45
26
60
19
5
18
10
14
18
17
13
12
11
17
8
6
3
3
253
198
月内退出观察人数
试验组 对照组
30
38
11
41
8
21
19
37
25
40
29
57
73
9 1341 1189 1111.0 983.0
2
10 881 777 472.5 431.0
1
11 64
85
35.5
48.0
14 15.8 14
4
4.4
4
合计
13333.0 13203.0 37
233 238.5 233
其中:
♦ 月初观察人数=上月初观察人数+上月内新加
入人数-上月内退出人数-上月内发病人数
课题四:
某单位为评价百日咳菌苗的效果,选1403名 6个月至6岁婴幼儿注射百日咳菌苗,另1605名 同龄婴幼儿作为对照。从某年元月初开始随访 ,以后每月初随访1次共11次(11月初为最后一 天)。在观察期间有部分适龄婴幼儿先后加
实验流行病学实习报告
![实验流行病学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f4dee5e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1b.png)
实习报告一、前言实验流行病学是流行病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通过实验方法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和传播规律,为预防和控制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本次实习报告围绕实验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展开,总结我在实习过程中的所学所得。
二、实验流行病学基本概念实验流行病学是将流行病学原理与实验设计方法相结合的一门学科。
它通过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暴露状况,分析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从而验证假设并揭示疾病的病因和预防措施。
实验流行病学主要包括观察性实验和干预性实验两大类。
三、实验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实验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主要包括随机对照试验(RCT)、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等。
这些方法各有特点,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研究问题。
1. 随机对照试验(RCT):是一种经典的实验流行病学研究方法,通过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以判断干预措施的有效性。
2. 队列研究:通过追踪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人群,比较两组在暴露因素下的疾病发生率,分析暴露因素与疾病的关系。
3. 病例对照研究:通过回顾性收集病例组和对照组的暴露信息,比较两组的暴露状况,探讨暴露因素与疾病的关联。
四、实验流行病学研究技术手段实验流行病学研究技术手段主要包括生物统计学、分子生物学、环境卫生学等。
1. 生物统计学:是实验流行病学的基础,通过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推断,为研究提供量化的结果。
2. 分子生物学:通过检测和研究病原体基因、宿主基因等,探讨疾病的发生机制和病因。
3. 环境卫生学:研究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为疾病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
五、实习收获通过本次实习,我对实验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实习过程中,我参与了实验室的各项日常工作,学习了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等技能。
此外,我还学会了如何查阅相关文献,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总结实验流行病学是预防医学领域的重要学科,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流行病学题库 实习指导答案
![流行病学题库 实习指导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c2f7706f78a6529647d53e4.png)
实习一疾病频率测量的常用指标五练习题(一)名词解释:答案见课本P16-22(二)单选题1 B2 B3 E4 C5 B(三)论述题:答案见课本P17-18实习二疾病分布五练习题(一)名词解释:答案见课本P16-22(二)单选题1 B2 C(三)多选题1 ABD2 ABD3 ABDE4 ABCD5 BCDE(四)论述题:1. 答案见课本P262. 答案见课本P33-343. 答案见课本P35-364. 答案见课本P28实习三现况研究课题一问题:现况研究是描述性研究中的一种,此研究属于现况研究中的抽样调查,常用的抽样方法主要有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和分级抽样。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了解该城区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患病情况。
课题二问题1:本次调查属于现况研究中的普查,是一种描述性研究。
问题2:普查的优点普查能掌握疾病的分布情况,明确流行特征和相关的流行因素,提供病因线索。
可普及医学科学知识教育,可发现人群中的全部病例,有利管理和治疗。
普查的缺点由于工作量大,常出现漏查调查对象,工作不易深入细致,不适合患病率很低的疾病,成本高,只能获得患病率的资料。
主要用途①早期发现病人;②了解疾病分布;③了解人群健康水平;④建立某生理指标的正常值。
课题三发病率与患病率的区别:①发病率分子为新发病例;患病率分子为调查时所有新旧病例;②应用范围:发病率应用广,既适用于病程短的疾病,也适用于病程长的慢性病。
现况研究调查的是某一时点的是否患病的情况,不能得到发病率资料,不能计算发病率。
本研究中该城区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
课题四问题1:性别年龄别分布特点:糖尿病的年龄别患病率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 30 岁以上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明显增高。
在45 岁以前,男性糖尿病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 而45 岁以上女性糖尿病的患病率上升较快,60~65 岁期间达到高峰。
地区分布特点:农村的患病率均明显低于城市,这可能与农民主要从事体力活动有关,亦可能与城乡饮食结构的差异有关。
《流行病学》实习指导
![《流行病学》实习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f1347b0f87c24028915fc3e2.png)
实习一描述性研究【目的】掌握描述性研究的概念;熟悉描述性研究的调查方法和设计的主要内容,了解其原理、用途和优缺点。
掌握Epi infor、Epidata等相关软件在流行病学调查的设计和开展中的应用技能。
【时间】3学时【内容】一、现况调查的基本原理现况调查也称横断面调查,是一种常用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根据不同研究目的,既可进行普查,也可进行抽样调查。
现况调查属于描述性研究,即收集研究人群中某疾病或健康状态特征资料,以阐明其在人群中的分布和流行特征。
有时,现况研究同时也可以收集不同变量之间是否可能存在联系的资料。
【课题一】为了解老年人中多发病的患病情况,某市于1982年组织医务人员对该市七区一郊的九各地段随机抽取60岁及以上老年人6393名(其中市区5866名,郊区527名)进行了调查,其中部分结果见表1-1。
表1-1 1982年某市老年人多发病患病情况市区郊区疾病患病人数患病率(%)患病人数患病率(%)高血压1687 28.76 120 22.77冠心病316 5.39 11 2.09脑血管病152 2.59 12 2.28动脉硬化2369 40.39 203 38.52 慢性支气管炎1062 18.10 188 35.67 肺气肿737 12.56 163 30.93糖尿病149 2.54 2 0.38高血脂症1913 32.61 135 25.62恶性肿瘤19 0.32 0 0(哈尔滨市卫生防疫站,1985)问题1:这是一种什么性质的流行病学调查?是普查,还是抽样调查?是描述性的,还是分析性的?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什么?问题2:为什么在现况研究中通常只能进行患病率的计算,而不能进行发病率的计算?【课题二】某作者于1981年对某市高校全部45岁及以上男性知识分子进行了一次现况调查,共调查971人。
主要了解肥胖、高血压、冠心病及糖尿病的患病率,以及体重与这些疾病的关系。
其中部分结果见表1-2、1-3.表1-2 某市45岁及以上男性知识分子肥胖、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的患病率注:﹡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26者为肥胖。
实习6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
![实习6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0739a90eefdc8d376ee32f9.png)
HBsAg
(-)
181
234
415
合计
195
238
433
χ²=8.13,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对最初血清学阳性者还需分析:
实习6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
二、基本特症:
前瞻 前瞻性研究 干预 施加一种或多种人为干预处理 随机 研究对象随机分配到比较组 对照 有平行的、可比的实验组和对照组
概念、特征
随机化分组
干预措施
有效
实验组
研究对象
无效
有效
对照组
无效
前詹性研究
三、分类
⑴ 临床试验(clinical trial):其研究对象是病人,以 个体为单位进行随机化实验分组的实验方法。 ⑵ 现场试验(field trial):是以现场中尚未患病的人 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化分组,接受处理或某种预 防措施的基本单位是个人。 ⑶ 社区试验(community trial) :是以现场尚未患所 研究的疾病的人群作为整体进行实验观察,接受干 预的基本单位是整个社区,或其某一人群的各个亚 人群。
四、流行病学实验的用途
1.干预措施的效果评价 2.评价某种新的治疗药物,疗效或制剂的效 果 3.探讨疾病的病因 4.医疗保健措施的评价
五、实验设计
包括研究目的、现场选择、对象选择、 样本量估计及随机、对照、盲法观察等。
要注意的问题是:选择的研究对象要有 代表性;计算样本量大小时,应考虑失访对 结局及检验差异的影响,对失访率预先做出 估计,用加大样本量给以补救;观察期限不 要过长,否则可能因人员流动、生活习惯的 改变、社会环境的变化等因素给终点评估造 成困难。
在实施HB疫苗免疫计划前,曾对该地某农村地区儿童和孕妇的 HBV感染流行率进行调查。现况研究表明,儿童感染HBV的危险性 很高。纵向研究表明,30%新生儿具有从母体被动获得的抗-HBs, 当这种被动免疫消失时,HBsAg流行率急剧上升,但在出生6~12月 仍有3%婴儿具有抗-HBs,2岁时17%的儿童HBsAg阳性。在6~7岁时 80%儿童至少一项HBV标志阳性,在13岁时儿童HBV感染率与成人 相同(13%HBsAg阳性,91%既往或近期HBV感染)。因此,在该地 感染发生于生命的最早期。
流行病学第六章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
![流行病学第六章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142c62fccbff121dd3683ea.png)
五、实验流行病学研究分类
(一)按研究场所划分
1、临床试验(clinical trial) 2、现场试验(field trial) 3、社区干预试验(community intervention trial)
1、临床实验(clinical trial)
研究对象:以病人个体为单位;包括住院和未住院病人 研究目的:某种药物或治疗方法的效果检验和评价 设计模式: 有效应 实验组 研究 对象 随机分组 对照组 无效应 有效应 无效应
2、有危险因素的妇女(Ⅱ层) 根据NICHD MFMU Network在高危女性中关于阿司匹林试验发表的数据和从上 述两个合作的三级产科中心得到的数据,我们估计在这层中主要结果得发生率 将为15%。同样,我们假设主要结果的发生率将下降30%。在α错误为5%,效 能为90%的情况下,需要2392名女性(每组1196人)来证明主要结果的危险度 下降30%(从15.0%到10.5%)。我们将在Ⅱ层每组招募1250人,共2500人。
利状况的潜在效益。
二、确定实验现场 根据实验目的确定
1、实验地区和单位人口要相对稳定,流动性小,数量 要足够,人口的统计学特征应与总体一致 2、实验研究的疾病有相对较高而且稳定的发病率 3、评价疫苗时,应选择近期内未发生该病流行的地区 4、现场医疗卫生条件应能保证实验的顺利实施 5、该地区各级部门重视,群众乐于接受
第一节 概 述
一、概念
实验:人为控制研究条件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是指在研究者的控制下,对受试 对象施加某种因素或干预措施,或者消除某种因素,以 观察对发生疾病或者健康状态的影响
二、简史
James Lind(1747年):证实了新鲜水果如柠檬和柑桔等可 预防坏血病 Goldberg(1915年):否定了糙皮病系感染引起的观点,证 实为营养缺乏病的治疗试验 1920-30s:美国洛克菲勒研究所的Webster及英国的Topley、 Wilson、和Greenwood等进行了动物流行病学的经典研究 1948年:链霉素治疗肺结核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 Taylor(1946-1950年):百日咳菌苗的预防试验
实习六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 厦门大学流行病学
![实习六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 厦门大学流行病学](https://img.taocdn.com/s3/m/ed636284bb68a98270fefa2b.png)
复习
二、基本特征: 前瞻 前瞻性研究 干预 施加一种或多种人为干预处理 随机 研究对象随机分配到比较组 对照 有平行的、可比的实验组和对照
组
复习
概念、特征
随组
无效
研究对象
有效
对照组
无效
前詹性研究
复习
三、分类: ⑴ 临床试验(clinical trial):其研究对象是病 人,以个体为单位进行随机化实验分组的实 验方法。 ⑵ 现场试验(field trial):是以现场中尚未患 病的人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化分组,接受 处理或某种预防措施的基本单位是个人。 ⑶ 社区试验(community trial) :是以现场尚 未患所研究的疾病的人群作为整体进行实验 观察,接受干预的基本单位是整个社区,或 其某一人群的各个亚人群。
复习
四、流行病学实验的用途: 1.干预措施的效果评价 2.评价某种新的治疗药物,疗效或制剂 的效果 3.探讨疾病的病因 4.医疗保健措施的评价
复习
五、实验设计 包括研究目的、现场选择、对象选择、
样本量估计及随机、对照、盲法观察等。
复习
要注意的问题是: 选择的研究对象要有代表性; 计算样本量大小时,应考虑失访对结局 及检验差异的影响,对失访率预先做出 估计,用加大样本量给以补救; 观察期限不要过长,否则可能因人员流 动、生活习惯的改变、社会环境的变化 等因素给终点评估造成困难。
复习
六、实验效果的主要评价指标
⒈ 评价治疗措施效果的主要指标:
有效率=
治疗有效例数 治疗的总例数
100%
治愈率=
治愈人数 治疗人数
100%
N年生存率=
N年存活的病例数 随访满N年的病例数
100%
实习实验流行病学研究
![实习实验流行病学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13d3e67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3b.png)
实习实验流行病学的研究范围
疾病预防措施的效果评估
例如,评估疫苗接种计划、健康生 活方式宣传等预防措施的效果。
卫生保健系统的改进
研究如何优化卫生保健系统,提高 医疗质量和效率。
环境与健康关系研究
探讨环境因素与健康状况之间的关 系,以及如何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
基于社区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01
目的
方法
02
03
优缺点
通过在社区中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研究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影 响因素和预防措施。
选取目标社区,通过问卷调查、 体格检查和生物样本检测等方式 收集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
能够真实反映人群中的疾病情况 ,但样本量大、耗时长、成本高 。
基于医院的病例对照研究
建立合作机制
为了实现跨学科合作,应建立合作机制和沟通渠道,促进不同学科背景的研究人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共同解决实习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中的问题。
创新性研究方法与技术
创新性研究设计
针对实习实验流行病学研究的特定问题, 应采用创新性的研究设计,如队列研究、 随机对照试验、空间流行病学等,以提高 研究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明确研究问题
实习实验流行病学研究开 始于一个明确、具体的研 究问题,如"某药物对某 疾病的治疗效果"。
提出假设
根据研究问题,研究者提 出一个或多个可测试的假 设,即对研究结果的预期 。
确定研究人群
明确研究人群,包括患者 、健康人或其他特定群体 。
研究设计与实施
设计研究方案
根据研究问题和假设,设计符 合要求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案, 包括研究类型、样本量、研究 周期、数据收集和统计分析方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实习报告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a6b9abf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51.png)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及目的作为一名热爱医学的学生,我一直对流行病学领域充满好奇。
此次实习机会使我得以深入了解了实验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和实践应用。
实习期间,我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了一项关于乙型肝炎疫苗预防儿童早期HBsAg携带状态的实验研究。
通过本次实习,我旨在掌握实验流行病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并为我国乙型肝炎防治工作作出贡献。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文献查阅与分析在实习初期,我负责查阅相关文献,了解乙型肝炎疫苗预防儿童HBsAg携带状态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通过分析现有研究,我明确了本研究的设计思路和实验方法。
2. 研究设计在导师的指导下,我们团队设计了本研究的实验方案。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目的:评估乙型肝炎疫苗对儿童早期HBsAg携带状态的预防效果。
(2)现场选择:选取我国某地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呈地方性流行的农村地区作为研究现场。
(3)对象选择:纳入年龄在1-6岁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
(4)样本量估计:根据预实验结果,估计样本量,确保实验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5)随机、对照、盲法观察:采用随机分配原则将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不接受疫苗干预,实验组接受乙型肝炎疫苗接种。
整个研究过程采用盲法观察,以减少干预措施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3. 数据收集与处理在实习过程中,我参与了数据收集和处理工作。
我们团队采用问卷调查、实验室检测等方法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和血清学指标。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我学习了如何运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清洗、分析及制作相关图表。
4. 结果分析与讨论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团队得出了乙型肝炎疫苗预防儿童早期HBsAg携带状态的效果。
在讨论环节,我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并与团队成员进行了深入交流。
三、实习收获与反思1. 实习收获通过本次实习,我掌握了实验流行病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包括研究设计、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等。
同时,我对乙型肝炎疫苗预防儿童HBsAg携带状态的实践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3/11
单元2 预防接种效果评价
2021/3/11
表一 实验前疫苗组和对照组HBsAg 携带率的比较:
对照组
(+)
14
HBsAg (-)
58
合计
72
疫苗组 26 71 97
合计 40 129 169
χ²=1.24<3.84,p>0.0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2021/3/11
表二 实验后疫苗组和对照组HBsAg携带率的比较:
对照组 疫苗组 合计
(+) 20 HBsAg (-) 52
合计
72
14 34 83 135 97 169
χ²=4.58>3.84,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2021/3/11
问题六:
你认为本实验结果可以得出哪些 结论?
2021/3/11
可得出以下结论:
➢最初血清学阴性的儿童注射疫苗后可有效 降低感染乙肝病毒的机会。
2021/3/11
第二部分 实习内容
2021/3/11
单元1 流行病学实验研究设计评价
乙型肝炎(HB)疫苗预防儿童早期HBsAg携带状态的效果:某地
方性流行地区的一次对照实验。 一、基础研究
某地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呈地方性流行,12%的献血人员 HBsAg阳性,90%居民至少一项HBV标志阳性。流行病学调查表明 ,HB和原发性肝细胞癌(PHC)明显相关,男性PHC年发病率为 30/10万~75/10万。
2021/3/11
二、实验设计
N区离D市160公里,交通方便。该区为一农业区,人流动 较少,医疗卫生机构健全,服务质量较高。按随机分配的原 则进行分组,其中16个村庄接种HB疫苗,18个村庄接种安慰 剂,见(实习指导)图7-1。
HB疫苗免疫计划的目的在于降低儿童携带状态的发生率 ,该地所有从出生至2岁儿童均列为接种对象。
随机化分组
干预措施
有效
实验组
研究对象
无效
有效
对照组
无效
2021/3/11
前詹性研究
2021/3/11
2021/3/11
六、实验效果的主要评价指标
⒈ 评价治疗措施效果的主要指标:
有效率=
治疗有效例数 治疗的总例1数00%
治愈率=
治愈人数 治疗人数 100%
N年生存率= 随N年 访存 N满年活的的病病例例1数 0数 0%
根据流行病学资料,计算样本大小。证明疫苗保护率为 90%,把握度为0.9,α=0.01(单侧),算得需90名既往未曾暴 露HBV者随访12个月。由于34%1-24个月龄的儿童至少已有一 项HBV标志,且失访率为50%,因此,本研究所需儿童数为273 名或以上。
2021/3/11
问题1:
在本实验前,对该地居民HBV 感染情况进行基础研究有无必要?
在实施HB疫苗免疫计划前,曾对该地某农村地区儿童和孕妇的 HBV感染流行率进行调查。现况研究表明,儿童感染HBV的危险性 很高。纵向研究表明,30%新生儿具有从母体被动获得的抗-HBs, 当这种被动免疫消失时,HBsAg流行率急剧上升,但在出生6~12月 仍有3%婴儿具有抗-HBs,2岁时17%的儿童HBsAg阳性。在6~7岁 时80%儿童至少一项HBV标志阳性,在13岁时儿童HBV感染率与成 人相同(13%HBsAg阳性,91%既往或近期HBV感染)。因此,在该 地感染发生于生命的最早期。
2021/3/11
问题4:研究人群的特征见下表,你对疫苗组和 对照组的可比性资料是否满意?
性男 别女
对照组( n=267)
疫苗组(n=335)
人数 百分数( 人数 百分数
%)
(%)
136 50.9
157 47.5
131 49.1
176 52.5
月 1-12 146 54.7 龄
13-24 121 45.3
2021/3/11
有必要,原因:
本研究是对乙肝疫苗预防儿童早期 HBsAg 携带状态的效果进行评价的一项 现场实验。应选择预期儿童早期感染乙肝 病毒较高的地区进行,因而需要对现场进 行必要的基础研究。
2021/3/11
2021/3/11
问题3: 本研究关于样本大小的计
算方法是否正确?
2021/3/11
13.9%,χ²=17.6,p<0.05。 (3)两组中HBsAg(+)、HBsAb(+)和抗HBc
(+)所占比例是否有统计学差别。 (4)计算保护率(78.8%)和效果指数(4.7)。
2021/3/11
疫苗组和对照组感染率的比较源自感染 未感染 合计对照组 27 168 195
疫苗组 7 231 238
200 59.7 135 40.3
2021/3/11
不满意,因为: • 应对两组的性别构成、月龄进行统
计学检验,看有无差别,分别按表 一和表二进行卡方检验。 • 同时应对两组的HBV构成进行比 较。
2021/3/11
对最初血清学阴性者还需分析:
(1)疫苗组的抗体阳转率(93.3%)。 (2)疫苗组和对照组感染率分别2.94%、
合计 34 399 433
2021/3/11
比较两组中HBsAg(+)所占比例是否有统计学差 别
对照组 疫苗组 合计
(+)
14
4
18
HBsAg
(-)
181
234
415
合计
195
238
433
χ²=8.13,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2021/3/11
对最初血清学阳性者还需分析:
➢实验前后两组HBsAg携带率有无差别(见 表一和表二)。
实习6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
Experimental Epidemiology
流行病学教研室
2021/3/11
重点:
● 实验流行病学定义; ● 实验研究与观察研究的区别; ● 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基本原则; ● 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基本特征。
2021/3/11
2021/3/11
2021/3/11
概念、特征
2021/3/11
⒉ 评价预防措施效果的主要指标: 保护率= 对照对 组照 发 实 组 病验 发 率组 病发 率 1病 0% 0率 效果指数= 对照组发病率
实验组发病率
2021/3/11
小结
流行病学实验研究方法常常可以作为一 系列检验假设的最终手段而据以做出肯定性 结论。也就是说,足够大的,随机的以及周 密设计、实施和分析的实验研究,或者可以 提供一个明确的阳性结果,或者可以提供一 个可靠的无效的结局,因而可以对研究结论 提供最强的、最直接的流行病学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