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生态环境现状与对策

合集下载

柴达木盆地气候变化与草地生态

柴达木盆地气候变化与草地生态

柴达木盆地气候变化与草地生态柴达木盆地位于中国西部,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之一,也是一个极度干旱的地区。

这里的气候特点是干旱、寒冷和多风,而且年降水量非常稀少。

然而,近年来,柴达木盆地的气候出现了明显的变化,这对当地的草地生态系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首先,我们可以观察到柴达木盆地气温的变化。

以前,这个地区的夏季气温非常高,冬季则是寒冷而严寒的。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里的冬季气温逐渐上升,而夏季气温则变得更加炎热。

这种气温变化对于草地生态系统来说是一种挑战。

一方面,高温影响了草地的生长,导致草地覆盖率下降。

另一方面,过高或过低的气温会增加草地动物的死亡率,对草食动物的生存带来一定的威胁。

其次,降水量的变化也对柴达木盆地的草地生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因为盆地地势低洼,气候干燥,本来降水量就很少,但近年来,年降水量更是减少了很多。

这导致草地植被的水分供应不足,影响了它们的生长和繁殖能力。

同时,干燥的气候也增加了火灾的风险,给草地生态系统带来了更大的威胁。

火灾不仅会破坏植被,还会对土壤质量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使得草地难以恢复。

另外,柴达木盆地的风力也是一大影响因素。

这里的风力非常强劲,经常形成沙尘暴。

沙尘暴不仅会损害草地植被,还会对当地人民的生活产生严重影响。

沙尘暴一旦发生,会限制人们的户外活动,并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同时,大量的沙尘暴还会增加草地的土壤侵蚀和土地退化的风险,使得草地的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

面对这些气候变化和草地生态系统的挑战,柴达木盆地的当地政府和科研机构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应对。

一方面,他们加强了对气候变化的研究和监测,以更好地了解和预测气候变化的趋势,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依据。

另一方面,他们推动了农业、畜牧业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和生态保护之间的平衡。

此外,他们也加强了对草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工作,以增加草地覆盖率,减少土壤侵蚀,提高草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总的来说,柴达木盆地的气候变化对草地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柴达木盆地盐碱地现状及改良措施

柴达木盆地盐碱地现状及改良措施

柴达木盆地盐碱地现状及改良措施
目前,柴达木盆地的盐碱地主要集中在盆地的西南部和东北部地区。

盐碱地的盐分主要包括氯离子、硫酸盐和碳酸盐。

由于盐碱地土壤含盐量高,土壤中有效养分含量低,土壤结构疏松,水分保持能力差,导致作物生长受限,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

为了改良柴达木盆地的盐碱地,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
1.土地改良。

可利用灌溉排水系统,通过引入淡水向盆地排水,降低地下水位,减少盐分浓度。

此外,还可以利用人工排水,通过设置沟渠来排除积水,提高土壤排水性能。

2.土地改良。

可利用石膏、硫酸镁等改良剂对土壤进行改良,增加土壤的保水性和通透性。

此外,还可以添加有机物质,如秸秆、绿肥等,改善土壤养分和结构。

3.盐耐性作物种植。

可选择耐盐碱的作物进行种植,如盐碱地稻、盐碱地桑等,以增加农田的产出。

此外,还可以通过轮作、间作等方式来减少盐碱对作物的影响。

4.农田水肥一体化。

合理施肥、灌溉,减少化肥和水分的浪费。

可采取滴灌、渗灌等节水灌溉方式,减少地下水中的盐分浓度。

5.生物修复。

可利用天然植物或微生物来修复盐碱地。

例如,通过种植适应盐碱环境的盐生植物和微生物,可以促进土壤结构的改善,提高土壤养分含量,从而减少盐碱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综上所述,要改良柴达木盆地的盐碱地,需要综合运用土地改良、盐耐性作物种植、农田水肥一体化和生物修复等措施。

通过这些措施的综合
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土壤质量,增加农田产量,改善环境质量,促进柴达木盆地农业可持续发展。

柴达木盆地盐碱地现状及改良措施

柴达木盆地盐碱地现状及改良措施

柴达木盆地盐碱地现状及改良措施柴达木盆地是中国西北地区的一个盆地,位于青海省中部,是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地质、水文等原因,该区域存在大面积的盐碱地,严重影响了当地的农业、畜牧业和生态环境。

本文将就柴达木盆地盐碱地的现状及其改良措施进行阐述。

柴达木盆地地形平坦,缺乏外部的水源补充,加之年降水量少,水分以及溶解在地下水中的盐分难以被淋洗掉。

因此,该地区存在大面积的盐碱地。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该盆地盐碱地总面积达到210万公顷,占盆地总面积的60.6%,其中高度盐碱地面积占比机80%以上。

1. 盐渍化盐渍化是盐碱地最主要的特征之一。

在柴达木盆地相当一部分土地呈现出盐分过高,含盐量超过了作物的生存条件。

土壤中的盐类是作为空气、土壤中的氧、水分和阳光等环境因子影响下,因蒸发和沉淀凝聚而形成。

当土壤中的盐浓度超过一定阈值时,土壤的气孔流动性就会下降,根部生长环境让植物无法正常营养生长。

2. 壤土结构紧密盐渍土是一种疏松性较好、孔隙度较高的土壤类型,并且通常容易被雨水冲刷,氧气易渗透。

但是,当土壤中的含盐量增加时,不同离子呈电解质解离的同时,便遵循李亚科夫法则,产生作用力,土壤颗粒之间微观结构如皮肤皱褶转为一层层的电子密集层,土壤孔隙和毛细孔被缩小或堵塞,降低了土壤的渗透性和透水性。

3.土壤酸碱度另一常见的特征是酸碱度失衡。

在这种情况下,土壤中的pH值通常比较低。

腐植酸等物质的缺乏,会导致土壤表层酸化,而逐步扩散到整个土壤系统。

许多在盐碱地中生长的植物根据它们的酸碱平衡范围进行适应。

当土壤酸度达到一定的程度,植物也能难以适应,无法存活或者对它们的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由于盐碱地的存在,导致柴达木盆地的农业、畜牧业严重萎缩,生态环境受到破坏,需要采用一些有效的改良措施进行改进。

1.增加灌溉的水量柴达木盆地的盐碱地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外部水源的补充,水的不断轮换,会使得盐渍土洗去一部分盐分。

因此,要改良盐碱地,就必须尝试增加灌溉的水量。

柴达木盆地盐碱地现状及改良措施

柴达木盆地盐碱地现状及改良措施

柴达木盆地盐碱地现状及改良措施柴达木盆地是青藏高原上的一个大型内陆盆地,也是中国四大盆地之一,但其大部分地区都是盐碱地。

盐碱地是指含有过量的盐分和重金属,土壤中盐碱成分超出了植物正常生长所需的限度,导致耕作困难,影响生态环境。

本文将探讨柴达木盆地盐碱地的现状及改良措施。

一、盐碱地现状柴达木盆地年均降水量低于100毫米,土地水分严重匮乏,加之气候恶劣、盐碱成分高,导致该地区耕地盐碱化现象十分严重,部分地区盐碱度已高达50%以上。

盐碱地表现为土层浅,难以耕作,植物难以在其中生长。

盐碱地的盐分和重金属会摄入作物,使食品质量受损,严重的还会危害人体健康。

二、盐碱地改良措施1.水源管理柴达木盆地水资源稀少,水源管理非常重要。

通过引水灌溉和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可以缓解盐碱地的土壤盐分浓度,提高土壤水分含量,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展。

另外,农民可以在水源充沛的时期,将地下水抽到地面,使其参与植物生态系统的黄金周期,保证植物获得足够的水分,增强植物的自我修复能力,达到盐碱地改良的目的。

2.肥料与土壤调理在盐碱地种植作物时,应配合肥料,使肥料中的成分较为合适,能够让作物适应盐碱土壤的生存环境,增加对盐分的耐受力。

同时也要调整土壤,让成为酸性或碱性,调整其PH值,使土壤更加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减少盐碱度的影响。

对于不适合生长的农作物,也可以从土壤中去除它们的根部,降低盐碱度,创造更好的条件让其他作物进行种植。

3.防风林带建设在大风频繁的柴达木盆地地区,建立既能防风又能过滤沙尘的树木,可以改善当地气候生态环境。

同时,这些树木可以释放氧气,改善土壤环境,促进盐碱地的植被生长,从而促进植物的生物多样性。

4.循序渐进地开垦盐碱地逐步开垦盐碱地,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定期进行灌溉、调整土壤PH值等工作,逐渐降低盐碱度和重金属含量,让土壤回归正常状态,从而为作物生长提供更好的生态环境。

5.科学种植在盐碱地种植植物时,应该选择具有耐盐碱性的调节物种,提高作物的适应性,避免因地理因素带来的人为损害。

柴达木盆地天然气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

柴达木盆地天然气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

柴达木盆地天然气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柴达木盆地是中国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基地之一,这里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资源。

然而,天然气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着一种不可忽视的关系。

本文将探讨柴达木盆地天然气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及相应的环境保护举措。

首先,柴达木盆地天然气资源开发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天然气开采和钻井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和废气,其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和有害物质,如果不加以处理和控制,将对土壤和水源造成严重污染。

此外,废气的排放还会导致大气环境的恶化,给周边地区的居民带来健康风险。

为了减少天然气开采对环境的影响,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措施。

首先,引入了先进的环保技术。

通过使用现代化的设备和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废水和废气的排放浓度,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其次,加强了环境监测体系。

专门的监测机构定期对柴达木盆地进行环境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环境风险。

此外,相关企业还制定了严格的环保规章制度,加强了对员工的环境保护培训,确保天然气开采过程中的环保措施得以有效实施。

然而,单纯依赖技术手段和监测体系的环境保护并不足够。

除了确保开采过程的环保,还需要关注天然气运输和使用环节对环境的影响。

长距离天然气管道的建设和运营会引起大面积土地开挖和森林破坏,这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是不可忽视的。

同时,天然气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更加全面地保护环境,应采取综合的环境管理措施。

首先,加大研发力度,推动清洁能源替代天然气。

通过加强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减少对天然气的依赖,从根本上减少对环境的损害。

其次,加强生态修复工作。

在进行天然气管道建设时,应采取合理的路线规划,最大限度地减少生态破坏,并进行针对性的生态恢复工作。

此外,加强环境意识教育,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重视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环境保护的氛围。

总之,柴达木盆地天然气资源的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着一种不可忽视的关系。

柴达木盆地盐碱地现状及改良措施

柴达木盆地盐碱地现状及改良措施

柴达木盆地盐碱地现状及改良措施柴达木盆地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盆地之一,被誉为“中国的硅谷”。

该地区广泛存在盐碱地问题,限制了当地农业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本文将对柴达木盆地盐碱地的现状进行描述,并提出相应的改良措施。

柴达木盆地盐碱地主要分布在该地区的低洼绿洲和农田地带,主要表现为土壤中盐分和碱分含量过高,PH值偏碱性。

这种土壤环境对作物生长不利,严重限制了农业的发展。

据统计,盆地内大约有80%的农田受到盐碱地的影响。

柴达木盆地盐碱地主要是由于水文环境条件恶劣、高温少雨、土壤排水不畅以及不合理的农药使用等因素造成的。

这些因素导致土壤中的盐分和碱分无法及时排泄,积累在土壤中,从而形成盐碱地。

为了解决柴达木盆地盐碱地问题,为当地农业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以下是一些改良措施的建议:1. 土壤改良:通过添加有机物质和改善排水设施,改善土壤的结构和通透性,减少土壤中盐分和碱分的积累。

可以采用厌氧酶质、有机肥等方法改善土壤质量。

2. 引水引深:通过引水从远处引入清洁水源,深层渗透地下盐分和碱分,降低土壤的盐碱度。

这将改善土壤的化学性质,为植物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3. 适宜作物选择:在盐碱地中选择适合生长的作物,如糙米、大豆等,以降低对盐碱地的要求。

可以合理配置农作物种植结构,提高农田的产量和盈利能力。

4. 防治措施:加强农田的防风固沙措施,减少风蚀对土壤的侵蚀。

加强对农药的合理使用和管理,减少农药对土壤的污染。

5. 科学管理:加强对农田的管理和经营,合理施肥、耕作和灌溉,避免过度利用水资源和土壤资源。

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宣传,提高其对盐碱地的认识和处理能力。

柴达木盆地盐碱地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措施来解决。

政府、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和农民应共同努力,通过改良措施,改变盆地土壤的环境质量,促进农业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区域保护与开发协调性分析——以柴达木盆地为例

区域保护与开发协调性分析——以柴达木盆地为例

区域保护与开发协调性分析——以柴达木盆地为例区域保护与开发协调性分析——以柴达木盆地为例柴达木盆地位于中国青海省西北部,是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自然矿产资源区。

该地区拥有大量的油气、煤炭、金属矿产等资源,而且地势开阔平整,日照时间长,是农业、畜牧业发展的良好区域。

但是在快速经济发展的背景下,柴达木盆地的保护和开发问题变得日益突出。

如何协调区域保护和开发之间的关系,是柴达木盆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一、柴达木盆地的资源保护1、生态保护:柴达木盆地是中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地,盆地内分布着大量湖泊和河流。

近年来,柴达木盆地的地表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生态环境面临严重威胁。

因此,保护柴达木盆地的生态环境,防止水资源污染,是当务之急。

2、自然保护:柴达木盆地是高原草甸生态系统的代表,生态环境十分脆弱,需要加强自然保护。

只有保护好柴达木盆地的自然环境,才能够有效地保护生态系统的整体平衡。

二、柴达木盆地的经济开发1、资源优势:柴达木盆地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重要的油气、煤炭、金属矿产等资源区。

近年来,随着国家大力推进西部开发,柴达木盆地也得到了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促进区域矿产开发和产业升级,将是未来柴达木盆地发展的主要方向。

2、旅游业发展:柴达木盆地的自然美景和独特文化,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旅游。

其中,玛多县北峰景区,娘娘官泉景区,茶卡盐湖景区等著名景点,成为柴达木盆地的名片。

发展旅游业,将成为柴达木盆地的另一大支柱产业。

三、区域保护与开发的协调性分析1、生态保护与矿产开发的协调:柴达木盆地的油气和煤炭资源丰富,但这些资源的开采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因此,在矿产开发过程中,必须严格保护环境,充分考虑生态系统平衡,避免对生态影响的可能。

2、旅游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同样也会产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为此,柴达木盆地旅游业发展,必须采取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文化生态环境与生态旅游的核心价值。

3、区域保护与发展协调的重要性:保护和开发之间的关系,在柴达木盆地的可持续发展中非常重要。

柴达木盆地盐碱地现状及改良措施

柴达木盆地盐碱地现状及改良措施

柴达木盆地盐碱地现状及改良措施柴达木盆地位于中国青海省西部,是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之一、盆地内的土地主要由盐碱土所组成,这对当地的农业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盆地内的盐碱地改良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柴达木盆地的盐碱地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盐碱土地,二是盐沼土地。

盐碱土地是由于土壤中含有大量的盐分,地下水含盐量高而形成的;盐沼土地则是由于地下水位高,含盐量过高而形成的。

盐碱土地的存在对当地农业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困扰,使农产品产量低下,质量不稳定,给农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因此,如何改良柴达木盆地的盐碱土地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改良柴达木盆地的盐碱土地有很多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是土壤改良和水分管理。

首先,可以通过施用有机肥料和秸秆还田来改善土壤质地,降低土壤盐分含量,提高土壤肥力。

其次,可以适时进行淋洗和排盐,通过排除土壤中的盐分来降低土壤的盐碱度。

同时,合理管理水分,通过划定灌溉区域和灌溉方式的改变,使土壤水分得到合理利用,减少盐分在土壤中的积累。

此外,还可以使用生物改良措施,比如利用盐生植物种植来改善土壤环境。

除了土壤改良和水分管理,改良柴达木盆地的盐碱地还需要注重植被恢复和生态保护。

植被恢复可以通过引种适应性强的盐生植物,通过修复土壤和提供栖息环境来改善盐碱地的生态环境。

同时,还需要建立相应的生态保护区和管理制度,保护盆地内的湿地、水域和野生动植物资源。

此外,政府和专家们还应该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不断探索新的盐碱地改良技术。

通过引进外来的科学技术和经验,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寻找适合柴达木盆地的盐碱土地改良方法,提高盆地内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综上所述,柴达木盆地盐碱地的改良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

通过科学的土壤改良和水分管理措施,植被恢复和生态保护等多方面的努力,可以逐步改善盆地内的盐碱土地,提高土地的肥力和农产品的产量。

政府和社会各界也应该加强对柴达木盆地盐碱地改良工作的关注和支持,促进该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柴达木盆地盐碱地现状及改良措施

柴达木盆地盐碱地现状及改良措施

柴达木盆地盐碱地现状及改良措施柴达木盆地位于青海省西北部,是中国四大盐碱地之一,盐碱地面积约为4500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20%以上。

盐碱地具有土壤疏松、排水不良、盐分积聚、pH值偏高等特点,严重影响了当地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因此如何改良柴达木盆地的盐碱地成为了该地区的重要课题。

盐碱地的现状:柴达木盆地的盐碱地主要分布在可可西里、阿尔金山、果洛山脉等地,其中土壤盐碱化程度深浅不一。

由于地下水位相对较高,土壤排水不良,加之气候干燥,盐碱地呈现出明显的分布特点。

土壤中的盐分主要为氯化钠、碳酸钠、硫酸镁等物质,高盐分的土壤严重阻碍了植物的生长,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1. 土壤改良:通过施加有机肥料、石灰、硫酸钙等物质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 pH 值,减少土壤中的盐分含量。

有机肥料可以提高土壤质量,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和微生物的含量,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而石灰和硫酸钙可以中和土壤中的盐碱度,提高土壤 pH 值。

2. 改善排水条件:改善土壤排水条件是改良盐碱地的关键措施之一。

可以通过修建排水沟、提高土地坡度、改善排水设施等途径来减少土壤中的盐分含量。

科学合理地调节地下水位,使地下水保持在适宜的深度,有利于减少土壤中盐分的积聚。

3. 科学种植:选择适应盐碱环境的作物进行种植,比如盐碱地植物苦草、碱蓬等。

这些植物具有较强的抗盐碱能力,能够生长和繁衍于盐碱地,有利于改善土壤条件。

选用耐盐碱作物进行轮作,有利于土壤的恢复和改良。

4. 生态修复:通过植树造林、草本植物的种植等方式进行生态修复,实现土地的生态化改造。

植树造林可以有效减少风蚀和水蚀,提高土壤的保墒性和固碱性,有利于减缓土壤的盐碱化进程。

5. 合理利用绿肥:适当种植豆科植物等绿肥作物,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持土壤的水分和养分,有利于改善盐碱地的土壤环境。

以上措施可以有效地改良柴达木盆地的盐碱地,提高土地的肥力和农业生产能力。

在实施这些措施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科学技术的支持:在进行盐碱地改良过程中,需要依托科学技术手段,对土壤的盐碱度、 pH 值等进行准确测定和分析,制定科学、合理的改良方案。

柴达木盆地生态环境现状与对策

柴达木盆地生态环境现状与对策

柴达木盆地生态环境现状与对策陆广彦青海省都兰县气象局 816100摘要:生态系统是自然界的基本功能单元,是指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范围内,生物群落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通过不断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与信息传递,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统一整体。

柴达木盆地生态环境保护对于柴达木盆地乃至全国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柴达木盆地的生态环境形势和其特殊性要求必须采取保护与建设并重的方针,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力度。

本文从分析研究生态环境现状、存在的问题和造成的后果,提出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生态环境现状变化原因对策一、引言保护与建设生态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位于青藏高原北部,因在青海湖西而得名。

北与甘肃交界,西与新疆接壤,南与西藏为邻,地域辽阔,面积32.58万平方公里,占青海省总面积的45.17%,其主体是举世闻名的柴达木盆地,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是我国蒙古族、藏族自治的地区。

由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环包的柴达木盆地自然条件非常恶劣,寒冷干旱,多风沙,从边缘至中心的地貌依次为高山、丘陵、戈壁、平原、沼泽、湖泊六个环形带,以干燥剥蚀山地、风积地貌、湖积和洪积地貌为主,属干旱风成的地貌组合,集中了青海省大部分沙漠、戈壁、风蚀残丘、盐沼和碱滩。

柴达木盆地风能、太阳能及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自然景观独特,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生态环境的稳定与否直接影响到海西地区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且对全省生态环境改变具有深刻影响,近五十年来,柴达木盆地的生态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本文从柴达木盆地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造成的后果,提出了生态保护和建设的措施,这对柴达木盆地生态环境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柴达木盆地生态现状柴达木盆地生态以山地、滩地、湖泊、草原、野生动植物以及石油、盐等矿藏资源为主,高寒干旱,处于大陆气候与东部季风气候接触的边缘。

浅议柴达木盆地生态环境现状及保护建设对策

浅议柴达木盆地生态环境现状及保护建设对策
H n pr o ve me nt a s we l l a s t h e p r o bl e ms c on f r o nt e d we r e di s c u s s e d .

Ke y w o r d s : Qa i d a m B a s i n;e c o l o g i c a l p r o t e c t i o n;c o n s t r u c t i o n
生 态环 境 问题 日益 突 出 , 不 利 于 周 边地 区 的可 持 续 发展 。因此 , 针 对 柴 达木 地 区生 态 环境 恶化 的 原 因和面 临 的主 要 问题 , 提 出合 理 有 效 的 生 态保 护与建 设对 策 十分 必要 。
水量多 在 1 0 0~ 3 0 0 mm, 西北 部 降水量 仅 2 5
№ ~
g S

Ab s t r a c t : En v i r o n me n t a l d e g r a d a t i o n i n Qa i d a m Ba s i n wa s a n a l y z e d a n d s t u d i e d . Me a s u r e s f o r i m—

保 护生 态环 境 , 实 施可 持续 发展 战略 , 是我国
在 1 ℃ 以上 , 极 端最 高气 温 3 6 . 4 ℃, 极端 最低 气温 n

的一项 基本 国策 。柴 达木 盆地 是全 国四大盆 地之

3 4 . 3 ℃ 。年 平 均 降水 量 1 1 5 . 9 mm, 多集 中 于

地域辽阔, 资源 丰富 , 在 青 海省 生 态 建设 中处

柴达木盆地盐碱地现状及改良措施

柴达木盆地盐碱地现状及改良措施

柴达木盆地盐碱地现状及改良措施柴达木盆地是中国西部地区最大的内陆盆地之一,地处青藏高原西北部,地势高低起伏,自然条件较为恶劣,土地利用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

其中,盐碱地是该地区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它严重影响着农田的产量和质量,阻碍了该地区的农业发展。

本文将探讨柴达木盆地盐碱地现状及改良措施。

柴达木盆地土地肥沃度低、干旱程度高,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土壤中的盐分含量逐渐增加。

由于长期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和管理,柴达木盆地盐碱化问题日益严重,大量土地受到严重的危害,对当地的农业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影响,造成了农业经济损失。

1. 土壤盐碱化的程度据统计,柴达木盆地的盐碱土面积保持在3800万亩左右,其中轻度盐碱土地占1097.5万亩,中度占2537.5万亩,重度占332.5万亩。

同时,盐碱地面积年均增长率高达2.6%。

2. 影响农业产量和质量由于盐碱度高,土地的肥力大大降低,且PH值偏高,导致许多作物不能正常生长,大幅降低了农业产量和质量。

3. 气候条件与水资源紧缺由于柴达木盆地气候干燥,年总蒸发量远高于年总降水量,降水不足,使水资源成为当地的最大瓶颈。

同时,由于地下水位下降和水稻农业的过度浇灌,盐碱化现象加剧。

为了解决柴达木盆地盐碱土地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改良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下面介绍几种可行的盐碱地改良方式及其优点和缺点:1. 土地改良土地改良是针对具体地区进行的,通常包括改变土地结构和提升土地肥力等措施,以改变土地中盐碱物质的浓度。

常见的改良措施包括:(1)灌溉排水和开挖渠道。

改善土壤的排水环境,保证土壤的水分充足和活性矿物质的流失。

(2)施肥和调节土壤酸度。

通过施肥和调节土壤的酸碱度,提高土地的肥力,从而减少盐碱度。

(3)改变盐碱物质。

盐碱物质的含量过高是导致盐碱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可以通过加入脲、硫酸铵、萘乙酸等物质改变土壤中的盐碱物质的浓度,从而减少盐碱度。

2. 草本植物种植草本植物种植可以有效地改变土地的盐碱度,其中鹅观草、碱蓬、沙拐枣等植物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柴达木盆地盐碱地现状及改良措施

柴达木盆地盐碱地现状及改良措施

柴达木盆地盐碱地现状及改良措施1. 引言1.1 柴达木盆地盐碱地概述柴达木盆地位于中国西部青海省的东北部,是中国最大的天然盆地之一。

这里的盐碱地面积广阔,主要集中在东南部和北部地区。

盐碱地的出现严重影响了当地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也给居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困扰。

柴达木盆地盐碱地主要是由于地下水位过高,盐碱分渗透至地表,长期蒸发积聚形成的。

在柴达木盆地的气候条件下,盐碱地面积不断扩大,给当地农作物的生长和水土保持带来很大挑战。

为了解决柴达木盆地盐碱地带来的问题,相关部门和科研人员一直在努力探索改良措施。

通过调整水利设施,改善排水系统,合理施肥等方法,逐渐改善了柴达木盆地盐碱地的生态环境。

未来希望能够通过持续的改良措施,让盐碱地逐渐恢复成为适宜农作物生长的土地,为当地居民带来更好的生活。

2. 正文2.1 柴达木盆地盐碱地形成原因柴达木盆地盐碱地形成的主要原因包括地质构造、气候条件、地下水位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地质构造是盐碱地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柴达木盆地长期以来地质活动频繁,地壳运动不断,这导致盐碱物质向地表浸出,形成盐碱地。

气候条件也对柴达木盆地盐碱地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干旱的气候使得水分蒸发较快,地下水中的盐分得不到有效稀释,从而在地表积累形成盐碱地。

地下水位变化也是盐碱地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地下水位下降时,地表水分蒸发后会将盐碱物质淋滤到地表,加剧盐碱地的发育。

人类活动也加速了柴达木盆地盐碱地的形成。

过度开采地下水、不合理的农业灌溉以及排放工业废水等行为直接导致地下水中盐分浓度增加,从而造成盐碱地的发展。

柴达木盆地盐碱地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加大了盐碱地对当地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

2.2 柴达木盆地盐碱地表现柴达木盆地盐碱地的表现主要体现在土壤盐碱化严重、植被缺乏和土壤贫瘠等方面。

盐碱地面积广阔,土壤中盐分含量高,常常超过作物生长所需的范围,导致植物无法正常生长。

柴达木盆地水土流失现状及防治对策

柴达木盆地水土流失现状及防治对策

4 ■ 3
水 土保 持
C IA WA E E OU C S 0 2.8 HN T R R S R E 2 1 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四 、 在 的主 要 问题 存
发 展 战略 的 一件 大 事来 抓 , 他 们 真 使 正 关 心和 支持 水 土保 持 工作 ; 过 宣 通 的水 土保 持 法制 观 念 , 水 土保 持 工 使 作 真 正成 为 全 民性 的事 业 , 在全 社 会 形 成 人人 关 心和 参 与水 土 保持 工 作 . 珍 惜 水土资 源 的新风 尚
木 盆 地 集 中 了 青 海 省 9 % 沙 漠 化 土 0
地 ,面 积 达 8 7万 h 而 森 林 覆 盖 6 m,
独 立 法 人 资 格 的水 土 保 持 机 构 只 有 乌 兰 县 水 土 保 持 预 防监 督 站 和格 尔 木水 土 保持 预 防监 督 站 , 他 6个 地 其 方 都 是 相 关 单 位 兼 职 从 事 水 土 保 持 工 作 。海西 地 区水土 保持 监督 执法工 作 刚刚起 步 , 各单 位 克 服地 方 财 政 资 金 不 足 、 备 短 缺 等 困难 , 展 了 以 设 开
狠抓 “ 权 ”审批 权 、 督 权 、 费权 ) 三 ( 监 收
然 自我 修 复 能 力 ,控 制 人 为 水 土 流
失 , 现 草 场 可 持 续 利 用 和 畜 牧 业 可 实
种 3 9个 , 源潜 在价 值 1 . 亿 元 , 资 55万 其 中有 石 油 、 然气 、 、 、 、 、 天 钾 钠 镁 锂
作 的全 面开展。 依法收取水 土保持补偿
费 , 决 打击 违法行 为 . 一步 规范水 坚 进
3 各部门的衔接不够 与

柴达木盆地盐碱地现状及改良措施

柴达木盆地盐碱地现状及改良措施

柴达木盆地盐碱地现状及改良措施柴达木盆地位于中国青海省西北部,是一个高寒、干旱的地区。

由于气候条件的限制,柴达木盆地的盐碱地面积较大,占据了该地区土地的相当比例。

盐碱地的存在对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人类居住都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改良措施来改善盐碱地的状况。

柴达木盆地的盐碱地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地下水中含有较高的盐碱物质,当地下水上升到地表时蒸发,残留的盐碱物质就会积聚在地表;二是土壤中含有较高的盐碱物质,土壤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变异后,呈现盐碱化的状态。

这些盐碱物质的存在对农作物生长造成了抑制作用,同时也会增加土壤中有毒元素的含量,对人畜的健康产生威胁。

改良柴达木盆地的盐碱地需要采取综合的措施,包括土壤改良、水利工程等方面的措施,下面是一些常用的改良措施:1.排水系统:柴达木盆地地下水位较高,需要建设排水系统来降低地下水位,减少盐渍化作用。

可以采用地表排水和深层排水相结合的方式,将地下水引导到远离农田的地方,避免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2.石灰施用:石灰可以中和土壤中的盐碱物质,提高土壤的pH值,从而改善土壤的结构和透水性。

可以根据土壤的具体情况,合理施用适量的石灰,以达到改良土壤的效果。

3.有机物的添加:适量添加有机物可以改善土壤的结构和肥力,增加土壤的保水能力和团粒结构,减少盐碱地的表面流失。

可以使用农业废弃物、畜禽粪便等作为有机肥料,通过施用和堆积的方式,逐渐改善盐碱地的土壤状况。

4.选择耐盐碱的作物:在柴达木盆地的盐碱地上种植耐盐碱的作物,可以提高农作物的适应能力,减少对土壤盐碱的依赖。

例如盐渍地适合种植草地、菜豆、苜蓿等作物,使盐碱地发挥其生产潜力。

5.循环灌溉:采用循环灌溉的方法,循环利用灌溉水,减少排水量,降低地下水位,从而减少盐碱物质的积累。

可以通过灌溉设施的建设和农田的精细管理,提高用水的效率,减少浪费。

柴达木盆地盐碱地现状及改良措施

柴达木盆地盐碱地现状及改良措施

柴达木盆地盐碱地现状及改良措施柴达木盆地是我国西部地区的一个重要地理区域,位于青海省西部,东临青藏高原,西靠柴达木盆地,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

由于长期干旱少雨和盐碱化土壤等原因,柴达木盆地盐碱地面积较大,对当地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

如何改善柴达木盆地盐碱地现状,提高土地肥力和农作物种植产量,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柴达木盆地盐碱地现状1. 盐碱土地面积大柴达木盆地地区盐碱地面积较大,受盐渍化和碱化的影响,土壤中盐碱含量较高,导致土壤肥力下降。

据统计,柴达木盆地盐碱地面积约占总耕地面积的20%以上。

2. 土壤肥力低由于土壤盐碱化严重,土壤肥力下降,导致土地资源不能充分利用,农作物产量低下,农民的生活水平难以提高。

3. 生态环境受到影响盐碱地面积的增加导致当地生态环境受到影响,草原退化严重,动植物种群受到威胁,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1. 土地改良技术通过土地改良技术,如石灰淡化、地膜覆盖、生物盐碱改良、植物修复等手段,降低土壤盐碱化程度,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地生态环境。

2. 科学合理的种植结构在盐碱地种植适应盐碱环境的植物,如碱蓬、盐草等,并采用轮作种植的方式,有助于提高土壤质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减缓土壤盐碱化程度。

3.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是提高土地肥力和农作物产量的重要手段。

可以根据土壤检测结果,科学施用有机肥、矿质肥等,合理调节土壤养分,提高土壤肥力。

4. 水土保持在盐碱地区开展水土保持工程,推广植树造林、梯田养层等方式,加强土地保护工作,减缓水土流失速度,保护土壤资源。

5. 政策扶持政府可以通过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扶持农民进行盐碱地改良工作,提供相关的技术指导、资金支持和政策优惠,推动盐碱地改良工作的开展。

1. 保护生态环境盐碱地改良能够减缓土壤盐碱化速度,提高土壤肥力,保护当地生态环境,促进草原恢复、植被覆盖增加、水土流失减少。

2. 促进经济发展盐碱地改良有助于提高农作物种植产量,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当地农业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柴达木盆地草原资源现状及草地生态建设浅析

柴达木盆地草原资源现状及草地生态建设浅析

位 错 ,形 成深 能 级 载流 子复 合 中心 ,从 而降低 少 子 寿
命 ,造成太阳能电池的光衰减加剧 ,最终降低太 阳能
电池 的效 率 。可见 碳 杂质 所 造成 的负 面影 响 比其 促 进 氧沉 淀 带来 的正 而影 响要 大得 多 。
也可将石英坩埚和石墨托隔开或选取适 当的气流方式 使C O达到熔硅表面 ,以减少晶体生长过程 中的碳污
参考 文献 :
太阳能级单晶硅行业 内为降低杂质氧普遍采用两
种 方 法 :一种 是 在拉 晶过程 中加横 向磁 场 ,减 少熔 硅 中的 热对 流 ,从 而 降低 了石 英坩 埚 的 溶解 速 率 ,能显 著 地 降低 单 晶硅 中 的氧 含量 ,但 这 种 方法 的缺点 是 成 本 较 高 ,存在 一 定 的辐射 危 害 ;另 一 种是 对 已经 含 有 较 高 氧 含 量 的单 晶硅 棒 ,在 后 期 电 池 片加 工 过 程 中 , 对硅 片 进 行二 次 热处 理 ,使 氧在 硅 片体 内沉 淀 ,经 过
较大 ,年平均降水量西少东多 ,自西向东 由 lm O m左 右 递 增 到 20 0 mm左 右 ,部 分 山地 超 过 4 0 0 mm。 盆地
严 酷 的 自然地 理条 件 决定 了当地 草 原 资源 匮乏 和生 态 环 境脆 弱 ,因此 只有将 经 济社 会 的 发展 与 资源 、环境
盆地气候特点是 :日照时数长 ,太阳辐射强 ;冬季寒
冷而 漫 长 ,夏季 凉 爽 而短促 ;气 温 日较 差 大 ,年 较差 小 ;年平 均 气 温 2~5 ,盆地 无 霜期 平 均 7 ℃ 0~10 , 2 d 料 产生 一 定 的正 面影 响 。但 碳 过 多又将 与硅 原 子发 生
反 应 ,产 生一 定数 量 的碳 化 硅 ,碳 化 硅沉 淀 导致 晶格

柴达木盆地盐碱地现状及改良措施

柴达木盆地盐碱地现状及改良措施

柴达木盆地盐碱地现状及改良措施柴达木盆地是中国西北地区一个盐碱地较为严重的地区,该地的盐碱地问题对于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为了改善柴达木盆地盐碱地的现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合理调节地下水位。

柴达木盆地地下水资源丰富,但盐碱地问题主要是由于地下水位过高导致的。

通过控制地下水的开采和引水,合理调节地下水位,减少地下水中的盐分浓度,可以有效改善盐碱地的状况。

2.改善土壤结构。

盐碱地的土壤结构一般较为松散,导致水分渗透性差。

可以通过深翻土壤、添加有机质和矿物质等措施,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保水能力和排水能力,从而减少土壤中的盐分浓度。

3.进行适度施肥。

在改良盐碱地的过程中,适度施加有机肥和矿质肥料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促进植物的生长。

施肥还能增加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减少盐分对植物的影响。

4.选择适应性强的作物。

在柴达木盆地的盐碱地中,应选择适应性强的作物进行种植,如碱蓬、蒿草等。

这些植物对盐碱地的适应能力强,可以在高盐碱环境下生长繁殖,为改良盐碱地创造条件。

5.进行排盐措施。

采取适当的排盐措施可以有效改善盐碱地的状况。

可以采用井周灌溉、应用排盐草、盐害石膏等方法,将土壤中的多余盐分排除,减少盐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6.加强水资源管理。

盐碱地的改良需要充足的水资源作为支持,因此在改良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

可以通过修建排水渠、改善节水设施等方式,有效利用水资源,同时减少水分中的盐分含量。

柴达木盆地盐碱地的改良需要综合应用多种措施,通过合理调节地下水位、改善土壤结构、施肥、选择适应性强的作物、排盐和加强水资源管理等方法,可以有效改善盐碱地的现状,为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恢复提供保障。

柴达木盆地盐碱地现状及改良措施

柴达木盆地盐碱地现状及改良措施

柴达木盆地盐碱地现状及改良措施柴达木盆地是中国青海省的一个重要地理区域,也是中国西部地区最大的内陆盆地之一。

盆地内地势低平,地表多呈现湿地和盐碱地的特征。

盐碱地是由于土壤中盐分过高而使得土壤酸碱度异常而形成的一种土地类型。

柴达木盆地盐碱地面积广阔,严重影响着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

一、盐碱地现状柴达木盆地盐碱地主要分布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海北藏族自治州和海南藏族自治州等地,占盆地总面积的70%以上。

由于该地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大部分是淡水湖泊、湿地和盐碱地,土壤盐分含量极高,酸碱度失调,土壤肥力差,很难种植经济作物。

盐分含量不仅影响植物生长,同时也对土地的生态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危害。

由于盐碱地的特殊性,土壤排水不畅,导致土壤中形成了一层硬壳,使得土壤对养分的吸收能力降低,土壤中的氧气也不易进入,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能力大大降低。

盐碱地现状严重制约了当地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对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产生了不良影响。

二、盐碱地改良措施针对柴达木盆地盐碱地严重的现状,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改良措施来恢复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

1. 土壤改良首先需要对土壤进行适时的改良处理。

针对盐碱地的酸性和盐碱度问题,可以采用石灰、石膏等物质进行中和处理,以提高土壤的酸碱度平衡。

盐碱地的土壤排水不畅,可以在土壤中添加腐殖质,改善土壤结构和提高土壤通透性,从而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能力。

2. 合理施肥在改良盐碱地的土壤后,需要合理施肥。

可以采用有机肥、绿肥等方式来改善土壤肥力,从而提高土壤的产量和品质。

合理的施肥不仅能够提高土壤肥力,还可以促进土壤中微生物的活跃,加速有机物的分解和养分的释放。

3. 种植适性植物在改良了土壤后,需要选择适性的植物进行种植。

对于柴达木盆地这样盐碱地较多的地区,可以选择一些耐盐碱、抗旱耐寒的作物进行种植,如盐碱地水稻、碱蓬等。

这些作物在盐碱地上生长周期短、产量高,对土壤要求低,适合当地的地理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柴达木盆地生态环境现状与对策陆广彦青海省都兰县气象局816100摘要:生态系统是自然界的基本功能单元,是指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范围内,生物群落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通过不断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与信息传递,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统一整体。

柴达木盆地生态环境保护对于柴达木盆地乃至全国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柴达木盆地的生态环境形势和其特殊性要求必须采取保护与建设并重的方针,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力度。

本文从分析研究生态环境现状、存在的问题和造成的后果,提出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生态环境现状变化原因对策一、引言保护与建设生态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位于青藏高原北部,因在青海湖西而得名。

北与甘肃交界,西与新疆接壤,南与西藏为邻,地域辽阔,面积32.58万平方公里,占青海省总面积的45.17%,其主体是举世闻名的柴达木盆地,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是我国蒙古族、藏族自治的地区。

由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环包的柴达木盆地自然条件非常恶劣,寒冷干旱,多风沙,从边缘至中心的地貌依次为高山、丘陵、戈壁、平原、沼泽、湖泊六个环形带,以干燥剥蚀山地、风积地貌、湖积和洪积地貌为主,属干旱风成的地貌组合,集中了青海省大部分沙漠、戈壁、风蚀残丘、盐沼和碱滩。

柴达木盆地风能、太阳能及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自然景观独特,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生态环境的稳定与否直接影响到海西地区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且对全省生态环境改变具有深刻影响,近五十年来,柴达木盆地的生态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本文从柴达木盆地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造成的后果,提出了生态保护和建设的措施,这对柴达木盆地生态环境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柴达木盆地生态现状柴达木盆地生态以山地、滩地、湖泊、草原、野生动植物以及石油、盐等矿藏资源为主,高寒干旱,处于大陆气候与东部季风气候接触的边缘。

气候的基本特征是:日照时间长,辐射强;冬季漫长,夏季凉爽;气温日差大,年差较小;降水分布地区差异大,一般承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递增。

西部地区最为干旱少雨,由东南向西北的气候为:寒冷半湿润—寒冷半干旱—寒冷干旱。

因典型的高原型、荒漠化生态特点和历史上人类活动而导致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草地退化,加上水土光热资源匹配不好,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一)气候状况柴达木盆地地处大陆腹地、印度洋太平洋暖湿气流受到喜马拉雅山、唐古拉山的阻隔,难以进入,加之海拔高,从而形成了盆地终年干燥少雨,冬季寒冷漫长,夏季凉爽短促,四季不分明的典型大陆性高原气候。

柴达木盆地热量总趋势是从东向西逐渐升高,平均气温在:天峻-1.1℃,德令哈4.0℃,察尔汗5.3℃,柴达木盆地平均气温在-1.1℃(天峻)-5.3℃(格尔木)之间(见表一),年内7月份为最热月,平均气温在10.4℃(天峻)-17.9℃(格尔木),年内一月份最冷,平均气温在-9.1℃(格尔木)-14.3℃(天峻)之间,极端最高气温在28.0(天峻)-35.5℃(格尔木)之间,极端最低气温在-35.8(天峻)-26.4℃(都兰),四周山地一般在0℃以下;0℃等值线大致位于海拔3300~3500米之间,农作物生长季≥0℃,积温1669.3~2450.7℃,能满足一季农作物生长要求。

降水量甚少,且时空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5~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82~94%。

降水量地域分布由东向西递减,年平均降水量在12.7(冷湖)~344.7mm(天峻)之间(见表一),1月份为年内最少月,降水量为0.4(冷湖) ~4.1mm(都兰),7月份为年内最多月,降水量为3.5(冷湖)~80.1mm(天峻),四周山地随海拔升高而增加,多在200mm以上,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山降水量有400mm以上,年平均蒸发量在1909.6(茶卡)~2888.8mm之间,是年降水量的5.6(天峻)~227倍(冷湖),极不利于农作物及牧草的生长。

年平均风速在2.2(德令哈、大柴旦)~3.6m/s(天峻)之间(见表1),太阳辐射强,光照充足,一般地区的年太阳辐射量629.0千焦/平方厘米以上,高者达742.8千焦/平方厘米,年日照时数在30144(乌兰)~32681小时(冷湖)之间(见表1),日照百分率70%以上,太阳辐射日照仅次于西藏,居全国第二位,是我国光能丰富地区,光温生产潜力大,有利于农林牧业发展。

(表1)柴达木盆地温度、降水量、风速温度(℃)降水量(mm)日照时数蒸发量风速地点1月份 7月份年平均极端极端最高最低1月份 7月份年降水量年平均年平均年平均天峻乌兰茶卡德令哈格尔木都兰大柴旦茫崖冷湖-14.3 10.4 –1.1 28.0 -35.8-11.3 15.6 3.5 34.0 -27.7-12.0 14.2 1.9 31.6 -30.6-10.9 16.4 4.0 34.7 -27.9-9.1 17.9 5.3 35.5 -26.9-9.8 14.8 3.2 32.2 -26.4-13.4 15.5 1.9 33.0 -34.2-11.1 16.5 3.6 34.6 -28.8-12.5 18.0 3.1 35.9 -29.01.0 80.1 344.71.7 45.9 178.00.9 47.2 208.34.1 41.7 182.30.6 13.6 42.84.0 46.5 193.91.9 21.8 82.60.5 13.3 47.30.4 3.5 12.73091030144309903124830963309183257431441326811949.51915.51909.62092.52504.11949.52167.12627.22888.83.62.73.22.22.82.42.22.73.5(二)土地柴达木盆地土地资源丰富,在2.47万平方公里(247.2万公顷)的细土地带,有宜农土地36.63公顷,除开发的6.33万公顷外,尚待开发的宜农土地还有30.3万公顷。

按土壤、水文、地质、水源、肥力、灌溉条件等指标定级分类,其中Ⅰ类土地1.84万公顷,Ⅱ类土地9.74万公顷,Ⅲ类土地18.4万公顷。

由于柴达木地区属于干旱多风的大陆性气候,年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决定了柴达木盆地的农业是灌溉农业。

盆地现有耕地4.74万公顷,在现有耕地中有效灌溉面积占97%。

农作物主要有小麦、油菜、豌豆、青稞等。

(三)林业海西森林资源由天然针叶林、人工林和天然灌木林组成,覆盖率1.34%。

林业用地面积69.67万公顷,其中林地面积4791万公顷,蔬林地面积17.612万公顷,灌木面积32.35万公顷,无林地面积1.06万公顷,活立木总畜积148万立方米。

森林分布深受地形、降水、和盐碱的影响与制约,东部森林呈片状(大小分十三片),分布于海拔3200—4000米之间。

祁连圆柏以乌兰、都兰两林场为中心沿盆地边缘向西北方向蔓延至德令哈北部,宗务隆一带,向西南方向推进至香日德、诺木洪南侧的布尔汉达布山麓,地域上呈环型分布,大部分为成过熟林,单位蓄积量低。

人工林主要为农田保护林和“四旁”绿化带,多分布在都兰、香日德、诺木洪、乌兰、德令哈等地,格尔木市的农垦区及城镇附近,树种以青杨、小叶杨为主,多系中、幼龄,林木生长良好。

天然灌木林分布在马海以东,海拔在2800~3000米之间的冲积平原、河谷阶地和固定、半固定沙丘。

盆地现有宜林荒地面积25.59万公顷,近期可开发利用5.33万公顷,占宜林面积的20%,林业发展有一定潜力。

(四)草场海西草地面积970万公顷,其中可利用草原面积为890公顷。

草场类型主要有:荒漠草原类占60.56%、荒漠类(约占23.38%)、草甸类(约占2.18%)等。

年平均每公顷可产鲜草842.1公斤。

草原载畜量可达到295.61万只单位。

主要畜牧品种有蒙古羊、藏系羊、改良羊、马、山羊、骆驼、牦牛等。

由于受地形、地貌、气候和植被等因素的影响,在不同海拔高度和草原类型上分布着不同的家畜品种,主要生产各种不同的畜产品。

本地区有得于山地草原草场、山地草甸草地、荒漠草原草场、沼泽类草地的蒙古羊、改良羊、黄牛和马;又有山地荒漠草场的山头和骆驼;还有高寒草甸草场、高寒沼泽、高寒荒滩草场的藏系羊和牦牛。

这些众多的畜群种类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生态系列,能有效地利用盆地空间系列中各种不同的天然植被和人工培植的饲草、饮料资源,生产用途各异,而又为社会提供所需要的畜产品。

(五)矿产柴达木盆地素有聚宝盆的美誉,盆地内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已发现的矿产有84种,矿产地1007处,其中探明含量的矿种有石油、天然气、煤、铁、湖盐等57种,矿产地208处,潜在价值达一万亿元,其中钾盐、镁盐、池盐、锂、溴、石棉、化工灰盐7种矿藏储量居全国首位,分别占全国同类矿种储量的97.05%、100%、55.7%、94.07%、92.82%、35.0%、52.7%,硼居第二们,铷、碘、天然碱居第三位,其它矿种在青海省乃至全国也占有重要地位。

(六)水利资源柴达木盆地淡水资源总量为73.118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69.237亿立方米,地下水43.905亿立方米(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重复利用量40.024亿立方米)。

淡水的主要来源是降水。

每年80%的降水集中在6~9月份,颁布特征是由东南向西北,由四周山区向柴达木盆地中心逐渐递减。

地表水主要有河流、湖泊和冰川构成。

盆地内有大小河流100余条,湖泊90多个,其中察尔汗盐湖最大,被称为不沉的湖;冰川1854.88平方公里,年融水量9.18亿立方米。

地下水可开采量为15.29亿立方米,一般埋深在70~4米之间。

(七)渔业资源分场现有淡水湖26个,水面5.08万公顷,水库、涝池、池塘60多个,可养鱼水面5.15万公顷,3.33万公顷的沼泽洼地也可养鱼。

柴达木盆地众多的盐湖中还有卤虫生长,在尕海和小柴旦湖中,每年可捕捞近100吨,该地区卤虫卵径大,孵化率较高,HA含量在卤虫产品中较高。

(八)野生动植物资源柴达木盆地地形复杂多样,峻山、丘陵、盆地、河谷、湖泊交叉分布,形成特有的自然环境,加之人口稀少,为野生动物的生息繁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柴达木盆地是我省野生动物重点保护区之一,有96种野生动物,其中属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动物30余种,主要的水禽有黑颈鹤、天鹅、斑头雁、赤麻鸭、鱼鸥、鹭鹅等;哺乳动物有野骆驼、野牦牛、野驴、藏羚羊、白唇鹿、马鹿、盘羊、岩羊、藏原羚、鹅喉羚等珍稀的野生动物。

此外在祁连山和昆仑山还有雪豹、猞猁等,野禽有石鸡、雪鸡等。

盆地的野生植物资源丰富。

其中药用植物有枸杞、冬虫夏草、麻黄、甘草、锁阳、雪莲、大黄等;纤维植物有芦苇、罗布麻、芨芨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