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精品文档151页

合集下载

王力古代汉语整理完整版word下载

王力古代汉语整理完整版word下载

王力古代汉语整理完整版word下载王力古代汉语整理完整版word下载通训定声》。

《古代汉语》(王力)笔记 9、清代阮元《经籍籑诂》,一部专门收集唐前各种古书注解的字典。

韵母排列法,以平水韵一韵一卷。

还有清代刘淇《助一、填空: 字辨略》,何乐士《古代汉语虚词通释》。

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A、按音序排列。

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10、清代王引之《经传释词》(古声母排列)和近人杨树达《词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诠》(注音字母),解释虚词。

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

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11、近人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1953中华书局,研究诗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

笔词曲中特殊词语的一部专著。

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

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12、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以复音词主要是双音词为五种依次排列。

主。

单变复主要有三种情况:C、按编码排列。

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

汉字方形有四A、换成完全不同的词。

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代表。

角的顺序是左上角、B、加上词头词尾。

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

每字得四码。

C、用两个同义词作为词素合成。

2、《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13、单纯的复音词,绝大部分是联绵字。

文字学主要凭字形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

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辨别本义。

部,在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

释字体例先音后义。

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14、文字的创造时期,象形是最基本的原则。

3、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行15、隶书是汉字演变史上的重要转折点,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纠正。

的分水岭。

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16、押韵分为三种:局。

(完整word版)《古代汉语》常用词

(完整word版)《古代汉语》常用词

(完整word版)《古代汉语》常用词常用詞(四) 65字行走出入之適進退逾逸逼決治樹藝事畜保愛傷害比喻誠偽善淫凶疏戚饑孰滋烈贍共同殊異斤鈞鍾倍政教法術勢數朝野塗江關宮府衣冠屨商賈旅徒年歲188.【行】(一)名詞.道路。

詩經豳風七月:“遵彼微~。

"詩經周南卷耳:“彼周~.”(周行:大路,公路。

)(二)動詞。

走路,走.跟“止”相對。

論語述而:“三人~,必有我師焉。

”引申為走了,不留在原來的地方了。

論語微子:“使子路反見之,至則~矣。

”又:“孔子~."又為實際地做,實施,辦。

論語先進:“子路問:'聞斯~諸?’”孟子梁惠王上:“夫我乃~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現代有雙音詞“實行”。

(三)副詞。

將,快。

曹丕與吳質書:“別來~複四年.”杜甫送率府程錄事還鄉詩:“鄙夫~衰謝。

"(鄙夫:自謙之詞。

)(四)讀xìng,去聲。

名詞.行為,一般指道德上的表現。

論語公冶長:“聽其言而觀其~。

”莊子逍遙遊:“~比一鄉。

”(五)讀háng,行列.左傳成公二年:“屬當戎~,無所逃隱.”杜甫贈衛八處士詩:“兒女忽成~。

”189。

【走】(一)跑,逃跑。

戰國策楚策一:“獸見之皆~。

"孟子梁惠王上:“棄甲曳兵而~。

”今成語有“~馬看花”.(二)讀zòu,去聲。

奔向。

孟子離婁上:“民之歸仁也,猶水之就下,獸之~壙也。

”(壙:原野.)今成語有“~投無路"(但不再讀去聲)。

[辨]行,走.古代所謂“行”,現代叫“走”(比較“行路”:“走路”)。

古代所謂“走”,現代叫“跑”(比較“走馬”:“跑馬")。

只有華南方言(如粵方言、客家方言等)還保存古義.190。

【出】出,出去,出來。

跟“入"相對.論語先進:“三子者~。

”又特指“出門"。

孟子梁惠王下:“魯平公將~。

"離婁下:“其良人~,則必饜酒肉而後反。

”“入”與“出”對舉時,在某些情況下,“入”表示國內或家內,“出”表示國外或家外.孟子告子下:“入則無法家拂士,~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從“出去”的意義引申為“出妻”(休妻)。

2024版古代汉语(全套课件231P)

2024版古代汉语(全套课件231P)
词类划分
古代汉语的词类主要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 助词、叹词等。
句法结构
古代汉语的句法结构以主谓宾为基本框架,同时包含定状补等修饰成分。句子的语序相 对固定,一般遵循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宾语在谓语之后的原则。
词类活用
在古代汉语中,词类活用现象较为普遍,如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等,这使得 词语在句子中能够表达更为丰富的意义。
为了强调或突出某个成 分,古代汉语中常采用 倒装句式,如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等。例如, “何陋之有?”即为宾
语前置的倒装句。
固定句式
古代汉语中有一些固定 的句式和表达方式,如
“无乃…乎”、“得 无…乎”等,这些句式 在表达上具有独特的语
气和含义。
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语法的比较
词类差异
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在词类划分上存在差异,如古代汉语 中的“之”、“其”等词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再作为代词使 用。
01
《诗经》、《尚书》 选读
选取代表性篇章进行解读,探讨 其文学价值、历史意义及注释方 法。
02
《论语》、《孟子》 选读
通过选读孔子、孟子的言论,理 解儒家思想的核心观念及其在古 代汉语中的表达。
03
《左传》、《史记》 选读
选取历史散文中的精彩篇章,分 析其叙事技巧、语言特色及注释 方法。
古代汉语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02
文字学基础
汉字的起源与演变
1
汉字的起源:图画记事、刻画符号、原始文字
2
汉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 楷书、行书
3
汉字形体演变的总趋势:由繁到简、由表意到表 音
六书理论与汉字的构造
六书

古代汉语课件--文字部分

古代汉语课件--文字部分
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
万物之情。”(《周易·系辞》) (二)汉字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其
源头是图画,但图画不等于文字。
第二章 汉字的产生与汉字形体的发展演变
二、汉字形体的发展演变 汉字形体演变的六个阶段:
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小篆、隶书、楷书。 (秦)籀文
第一章 常用字典辞书简介
三、释义方式
(一)直训,也叫语词式,例如,《说文 ·一部》:
“元,始也。”
(二)描写。例如《说文 ·缶部》:“缶,瓦器,
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
(三)义界,下定义。例如《说文 ·斗部》:“斗,
十升也。”
(四)譬况,例如《说文·黑部》:“黑,火所熏
之色也。”
第一章 常用字典辞书简介
甲骨文――(六国)古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殷商) (战 国) (秦 秦) (汉) (隋 唐)
第三章 汉字的结构
一、“六书”的名称及由来 清代以后,一般人于六书的名称大致采用许慎的,于次序采 用班固的,名称和次序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 假借
二、六书的内容
《说文解字叙》:“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 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 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 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挥,武信是也; 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 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讬事,令长是也。”
第四章 古书的用字
一、通假字 (一)通假与六书假借的区别: (二)通假现象产生的原因: (三)通假字的辨别: (四)确定通假关系、寻求本字应注意的问题:

古代汉语》精选资料

古代汉语》精选资料
6、古今字与假借字的关系:二者有交叉现象。古今字立足于时代的不同和用法的分工,假借字则立足于文献中文字所表示的意义跟它的本义是否有关。
7、异体字:(1)狭义的异体字指读音相同,意义相同,而形体不同的文字。(2)广义的异体字除包括狭义异体字外,还包括文献中通用的假借字和古今字。本教材讨论的是前者。
9)形符和声符位置有反常的情况:如“视、祁、锦、钦、冯、和、蚀”是右形左声,“钊、到”是左形右声,“闷、问”是内形外声,“闺、阁”是外形内声,“孟”是上形下声,“笃、筑、竺”是下形上声。
10)形符和声符不能按自然结构分析:(1)形符偏于一隅:修、倏、腾、滕、裁、栽、颖、颍、佞、疆。(2)声符偏于一隅:旗、施、徒、徙。(3)形符藏于声符中间:赢、羸、辩、辨、哀。(4)声符藏于形符中间:裹、衷、戚。(5)互相穿插,分合离奇:随、游、赖。
4常用工具书:1)《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
2)《康熙字典》:是清朝康熙49看开始编写的,参加编写的有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人,于康熙55看编成。这部字典按部首笔画的多少,把214个部首分别归入十二集中。十二集以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命名。
2、假借字的分类:(1)本无其字:某些词原先并没有为它专门造字,人们从现有的文字中选取某些同音字来记录它,这是本无其字的假借。有两种结果:A某些词既然本无其字,于是它的假借字也就一直归它使用了。至于假借字是否还同时用于表示本义,有两种情况:a有的假借字自从被它借用以后,它又改头换面以新的面貌来表示本义。如“莫”本义是昏暮,后假借为否定性无定代词。自从它被借用后,为本义又造了一个“暮”字。“莫”的本义反而不为人所知了。b有些假借字被借用后,它兼有表本义和假借义两种功能,如“汝”本义是水名,假借义为第二人称代词,现本义和假借义同时存在。B本无其字的假借字使用一段时期以后,为了区别用法,人们为假借义另造新字。如“辟”,本义是刑法,假借义是避开,为假借义造了后起本字为“避”。(2)本有其字:某些词原先已为它造过专用字,但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使用本字,而另找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它,这是本有其字的假借。有三种情况:A、在某种意义上借字与本字通用。a本字是规范字,如“早蚤”、“疲罢”、“伸信”前面一个是本字,后面是假借字。尽管两字通用,在常人心中仍以本字为规范字。b假借字人们习以为常,把它视同本字。如“彼匪”。B、平时用本字,偶尔用同音字、近音字来代替。如“寤”借为“牾”,即写了别字。C假借字的使用频率大大超过了本字,以致最后通行的是假借字,本字反而不用或罕用了,如“亡”最初只表示没有或亡失,“无”只表示求雨的舞蹈;从西周金文开始,有无的无既用“亡”,也用“无”;先秦古书中“无”的用例已大大超过了“亡”;到后代,基本上都用“无”字了。

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

第一章古汉语知识古今词义异同一、古今词义(词汇)的传承与存废1、古用今废词指在汉语历史上被淘汰、已经失去了交际作用、随旧事物的消亡而消失的词。

如:区分牲畜种类的词:羜,五月生羔;羳,黄肚羊;犙,三岁牛;牭,四岁牛。

古代官职等级:君、臣、仆、吏、奴、婢、大夫、尚书、丞相。

古祭祀名:祠,春祭;礿,夏祭;禅,祭天;社,祭地。

2、古今义同词多为基本词汇,古今意义和用法基本相同,个别词义所指仍有细微差别。

如:坐,古今坐的方法不同,词义所指的礼仪有了变化。

雷,古今对同一现象的认识发生了变化。

3、古今异义词(1)完全不同在阅读文献时一定要注意。

绸:古义指缠绕,《尔雅·释天》:“素锦绸杠。

”郭璞注:“以白地锦韬(缠绕、套住)旗之杆。

”《九歌·湘君》:“薜荔柏兮蕙绸。

”王逸注:“绸,缚束也。

”今义为丝织品的名称。

行李:古指外交使节,指人不指物。

《左传·僖公三十年》:“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今指出行时携带的东西,指物不指人。

(2)同中有异古今意义之间存在细微差别。

勤:古常用义为辛劳、辛苦,与“逸”相对。

《论语·微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今常用义为勤劳、勤快。

劝:古常用义为鼓励、劝勉,《国语·越语》:“果行,国人皆劝。

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妇勉其夫。

”今义为劝说。

访:古义为询问、咨询。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穆公访诸蹇叔。

”今义为探访、访问。

二、古今词义的差异古今词义在各方面都表现着差异,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词义范围、词义感情色彩、词义程度轻重等。

下面分别予以说明:(一)词义范围不同词义范围主要指词义的外延而言,我们以圆圈表示词的古义和今义,可以形成以下几种几何关系:在古今词义的关系上,A图代表古今意义完全相同,B图代表古义与今义之间的交叉关系,词义在发展过中,古义的部分意义消失,今义又产生出来新的意义。

这是多数词义变化的情况。

古代汉语(完结)

古代汉语(完结)

古代汉语(完结)通论——词汇篇第⼀节古今词义的异同⼀、古今词义异同的基本情况A、古今意义基本相同语⾔中的基本词汇,即语⾔词汇中同⼈们千百年来的社会⽣活密切相关的最基础的部分,具有历时的稳定性。

这些词数量不多,但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其意义基本未变。

例如:名词:⼈、⼿、⽜、⽺、⽇、⽉、⼭、川、风、⾬、雷、电。

动词:出、⼊、起、⽴、哭、笑、打、骂、跳、叫。

形容词:长、短、轻、重、⽅、圆、⼤、⼩、扁、平、尖、钝、美、丑、善、恶。

数词:⼀、⼆、三、四、⼗、百、千、万。

B、古今词义完全不同有些词,古今词形(书写形式)完全⼀样,但含义迥异。

例如:该:古代常⽤义是”完备”。

如《楚辞?招魂》:招具该备,永啸呼些。

汉王逸注:该,亦备也。

⾔撰设⽢美招魂之具,靡不毕备,故长啸⼤呼以招君也。

《⽅⾔》卷⼗⼆:”备、该,咸也。

”该”的现代常⽤义则是”应该”,与”完备”完全不同。

找:古代的含义是”划船”。

《集韵?⿇韵》:”划,⾈进竿谓之划。

或从⼿。

”(“或从⼿”说明”划”的另⼀写法为”找”)《字汇?⼿部》:”找,与划同,拨进船也。

”现代”找”义为”寻找”。

抢:古代义为”突过”或”撞”。

《庄⼦?逍遥游》:”我决起⽽飞,抢榆枋,时则不⾄,⽽控于地⽽已矣。

”句中”抢”为”突过”义。

《战国策?魏策四》:”秦王⽈:??布⾐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

?¯”句中”抢”是”撞”义。

现代”抢”是”抢夺”义。

叔:上古作”拾取”讲,如《说⽂》:”叔,拾也。

”《诗经?豳风?七⽉》:”九⽉叔苴。

”现代”叔”只⽤于亲属称谓。

完:古代是”完整”、”完好”之义。

《说⽂》:”完,全也。

”《荀⼦?⼤略》:”⾷则饘粥不⾜,⾐则竖褐不完。

”成语”完璧归赵”、”覆巢之下,岂有完卵”,”完”都表⽰”全”义。

现代汉语中”完”是”完了”、”终结”之义。

C、古今意义有同有异古今词义有同有异,这是古今词义对⽐中最常见的情况。

”同”,指古今词义有联系、有继承;”异”,指古今词义有发展、有变化。

古代汉语课件ppt文档全文预览(2024)

古代汉语课件ppt文档全文预览(2024)

古代汉语词典、辞海等工具书 慕课、网易公开课等在线课程资源
2024/1/30
26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30
பைடு நூலகம்
27
讲解音韵学的基本概念、音韵的分类 、音韵的演变等。
2024/1/30
8
词汇与语法
2024/1/30
古代汉语词汇的特点
分析古代汉语词汇的构成、词义的变化及一词多义现象。
古代汉语语法概述
阐述古代汉语的词类、短语结构、句子成分等语法知识。
古代汉语虚词研究
探讨古代汉语虚词的种类、用法及其在现代汉语中的遗存。
1 2
结合历史文化背景
古代汉语的理解需要结合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 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社会背景等,有助于更准 确地理解文意。
注意古今异义
由于语言的发展变化,一些古代汉语中的词汇在 现代汉语中可能有不同的含义,需要注意区分。
3
避免望文生义
在阅读古代汉语时,不能仅凭字面意思理解,需 要深入挖掘文本内涵,避免望文生义。
古代汉语课件ppt文档全文 预览
2024/1/30
1
contents
目录
2024/1/30
• 古代汉语概述 •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 • 古代汉语的阅读与理解 • 古代汉语的翻译与注释 • 古代汉语的文化内涵与价值 • 古代汉语的学习方法与建议
2
01 古代汉语概述
2024/1/30
3
古代汉语的定义与特点
互补关系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在表 达上各有优势,可以相互 补充,共同丰富汉语的表 达能力。
6
02 古代汉语基础知 识
2024/1/30
7
文字与音韵

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 第1册

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 第1册

----------------------- 页面 82-----------------------
----------------------- 页面 83-----------------------
----------------------- 页面 84-----------------------
----------------------- 页面 73-----------------------
----------------------- 页面 74-----------------------
----------------------- 页面 75-----------------------
----------------------- 页面 46-----------------------
----------------------- 页面 47-----------------------
----------------------- 页面 48-----------------------
----------------------- 页面 19-----------------------
----------------------- 页面 20-----------------------
----------------------- 页面 21-----------------------
----------------------- 页面 10-----------------------
----------------------- 页面 11-----------------------

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教案绪论第一节“古代汉语”概念的廓清一.什么叫“古代汉语”“古代汉语”顾名思义即古代汉族人民所习用的语言。

“古代”指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

五四运动以反帝反封建为目的,当时的仁人志士为了彻底击跨中国封建统治的基础,遂发起了以“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为内容的“白话文”运动,从而使“白话文”登上了大雅之堂,揭开了“现代汉语”的新篇章。

一般人一提到“古代汉语”,总是把它同文言文等同起来。

其实这两个概念并不等同。

现代人心目中的“语言”,包括书面语和口头语两种形式。

对于“古代汉语”而言,它的书面语就是文言,用文言写出的文章叫文言文。

古代汉语当然也包括口头语。

在汉字产生以前,古代汉语只有口头语。

文字产生后的好长一段时期,书面语与口头语一直是一致的。

文字只是记录语言的工具(载体)。

从甲骨卜辞、金文《利簋》、《诗经》、《楚辞》、《论语》、《战国策》乃至《史记》,言文的分界并未十分明显。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一些笔记体小说、乐府歌辞及一些文人的作品,如《世说新语》、《齐民要术》、《搜神记》等,唐代的《百喻经》、《颜氏家训》等都是记录口语的作品。

这些作品标示了白话文的兴起即古代汉语书面语与口语的分离。

从此以后汉语便呈现出占统治地位的“文言”与不占统治地位的“白话”相互对立、平行发展的局面。

也就是说,“古代汉语”不仅包括书面语,还应包括口语;书面语不仅包括先秦以来的“文言”,还包括六朝以来的古代白话。

古代汉语大致分为:书面语、口语;书面语又分为:文言和古白话文。

文言:指先秦两汉典籍中的语言及唐宋以后文人仿古作品的语言。

古白话:指魏晋以后笔记小说、佛经译注、传奇、变文、宋话本、元曲、明清小说戏剧中的语言。

二.“古代汉语”的历史分期四个时期:远古:殷商以前没有文字记载,从理论上讲汉语只以口语形式或至今尚未发现的文字形式存在并长期发展。

时间:距今50万年前的“北京猿人”到公元前17世纪。

可以叫做无实证时期。

(附:五帝时期约公元前26世纪初到前21世纪初。

2019-古代汉语资料-优秀word范文 (22页)

2019-古代汉语资料-优秀word范文 (22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古代汉语资料篇一:古代汉语资料古代汉语复习题一.填空1.古代纪年法(一)干支纪年法古代采用干支纪年法,用天干地支相配来纪年。

天干包括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包括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这种纪年方法的特点是: 1.天干和地支各一位组成一个纪年,如“甲子年”、“乙丑年”等。

2.天干和地支的相配永远是单数对单数、双数对双数,不可能出现奇偶相组合. 3.60年一循环,周而复始。

(二)年号纪年法年号纪年从汉武帝起,帝王即位都有年号,后就用帝王年号来纪年。

如:康熙元年等。

(三)王公年次纪年法王公年次纪年用于春秋战国时代的一种纪年方法,如:赵惠文王十六年(1)年号纪年我国古代最初是按照君王即位的年次纪年,如周宣王元年(公元前827年)等等。

汉武帝刘彻开始用年号纪年,即位那年称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顺次为建元二年、建元三年等,更换年号就重新纪元。

历史上使用过的年号,约有八百多个。

古医书有不少是用这种方法来纪年的,如宋·刘昉《幼幼新书》李庚序题作“绍兴二十年九月几望”。

绍兴是南宋高宗赵构的年号。

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纪年明确,可以直接表明具体的年份。

(2)干支纪年干支纪年是我国古代最基本的纪年方式之一。

(3)星岁纪年战国时代,天文占星家根据天象纪年,有所谓星岁纪年法。

星指岁星(即“木星”),岁指太岁(古代天文占星家设想出的假岁星,又叫岁阴、太阴)。

故有岁星纪年法和太岁纪年法。

(4)生肖纪年十二生肖之说起于东汉,汉前未见记载。

生肖可以用来推算一个人的年龄、出生的年份,历史上也使用过生肖纪年法,如元代就有“泰定鼠儿年”(泰定是元泰定帝的年号,鼠儿年即甲子,为公元1324年)的记载。

2.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作者是东汉时的许慎;第一部词典《尔雅》,是由汉代经师汇集而成的;第一部语法书《马氏文通》,作者是清代的马建忠3.周德清《中原音韵》总结元曲用韵的规律,归纳曲韵十九部。

完整word版古代汉语1

完整word版古代汉语1

完整word版古代汉语1《古代汉语(1)》辅导纲要第一章文字部分主要内容:1.汉字的特点(1)文字和语言(2)汉字的特点(3)汉字形、音、义的关系2.汉字的形体构造(1)传统的“六书”说(2)“六书”说的局限与写词说的兴起3.汉字形体的变异(1)古今字(2)异体字(3)繁简字4.汉字的形体演变(1)秦以前的文字(2)秦以后的文字重点掌握:1.文字是记录和传递语言的社会性的书写符号体系。

2.汉字的基本特征是表意性。

3.“六书”说是汉代古文经学家从分析大量汉字结构和用字现象中归纳出的造字和用字条例。

4.“六书”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5.许慎给“象形”的定义及例字是:画成其物,随体诘誳,日月是也;“指事”是: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会意”是:比类合谊,以见指挥,武信是也;“形声”是: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转注”是:建类一首,“假借”是: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同意相授,考老是也;6.若用“六书”理论分析汉字的结构,牛、瓜、象、羊、日、火、果、衣、州、犬、册属于象形刃、寸、亦、要、本、甘、末、下属于指事步、寒、从、伐、既、北、暴、森、众、得、即、令、并属于会意更、河、帛、在、治、店、绔、青、布、江、宠、颖属于形声7.“六书”说是汉代古文经学家从分析大量汉字结构和用字现象中归纳出的造字和用字条例。

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这在当时确实是个创造,可以说是古典文字学领域一个丰碑。

但由于汉儒接触是秦篆和六国文字,由于时代和科学水平的限制,所以“六书”说并不完善。

8.四体二用说的观点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四种造字法。

转注、假借是二种用字法。

“六书”的前四书是造字法,与汉字结构有关;“六书”的后二书是用字法,与汉字结构无关。

9.古今字,也就是分化字,是把分化前一字写多词时期的字称古字,把以后分化出来的记词各有专司的字称今字。

10.古今字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同源分化而形成的古今字。

古代汉语第一册

古代汉语第一册

古代汉语资料常识第一讲绪论本讲主要介绍了什么是"古代汉语",古代汉语这门中文专业基础课的性质、内容、学习要点,教材的特点,学生应当采用的学习方法,以及期末的考核形式。

旨在使初学者对本课程有一个概略的了解,以指导学生有针对性、有实效地进行学习。

参考书目:王力《古代汉语》;郭锡良《古代汉语》;周秉钧《古汉语纲要》一、什么是古代汉语(一)汉语发展的分期古代汉语是与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

关于汉语的分期,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上古汉语——先秦两汉时期中古汉语——魏晋至隋唐五代时期近古汉语——宋元以后至“五四”运动前现代汉语——“五四”运动以来至今由于古代的口语无从寻觅,所以对于古代汉语的了解,我们现在接触到的只能是古代的书面语。

本门课程学习的古代汉语,自然也只能是古代的书面语。

(二)汉语的古代书面语系统汉语的古代书面语有两个系统: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以及。

这些书面语统称为文言。

现在仅保存在先秦到汉代的作品里。

如儒家经典《诗经》、《尚书》、《周易》、《春秋》、《周礼》、《仪礼》、《礼记》等,诸子作品如《老子》、《庄子》、《墨子》、《孟子》、《荀子》之类,以及一些史籍里。

如唐宋八大家和元明清文人的仿古文言作品等。

现在仅保存在先秦到汉代的作品里。

如儒家经典《诗经》、《尚书》、《周易》、《春秋》、《周礼》、《仪礼》、《礼记》等,诸子作品如《老子》、《庄子》、《墨子》、《孟子》、《荀子》之类,以及一些史籍里。

六朝以后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古白话。

如古代的白话小说。

本门课程学习的内容只限于文言。

二、古代汉语课程的性质(一)明确古代汉语课作为语言课的性质说起古代汉语课的学习,人们往往笼统地称之为“学古文”。

确实,这门课的学习要和大量的文言文打交道。

但是,古代汉语课的“学古文”,同其他课程如古代文学作品课的“学古文”,是不一样的。

例如同样是一篇先秦历史散文,古代文学作品课讨论的是它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人物形象等问题。

古代汉语(全套课件220P)

古代汉语(全套课件220P)

【难点词语】 1、辄:副词,总是. 2、艾(yì):停止,悔改 3、病:疲惫. 4、卬:抬头向上 5、困剧:非常劳累。剧,厉害、严重 6、踬仆:跌倒。这里是被东西压倒的意思. 7、负:名词,指背的东西 8、形容词作动词,用尽. 9、至:达到最高点. 10、卒:终于. 11、亦以病矣:以:通假字,通‚已‛,已经. 12、前之死亡:指以前由于极力求官贪财而自取灭亡 的人

第一章 汉字
第一节 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
一、汉语工具书的编排方式、注音与释义
1.编排方式:按部首和笔画、音序、号码编排 按音序编排: 《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按照汉语拼音方案 字母顺序排列。 按照号码编排。 通常是按照四角号码排列。如《四角号码新词典》。
2、汉语工具书的注音方式:
三种:直音法、反切法、拼音字母注音法
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 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 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 哲学著作,《天说》《天时》《封建论》等。 柳宗元的作品由唐代刘禹锡保存下来,并编 成集。有《柳河东集》。
《游玄都观戏赠看花诸君子》 刘禹锡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练习 一 填空 1《说文解字》的编撰者是____ ,这是我国第一 部____。在这部字典中,作者首创了__编字 法。共收字 __ 个,其中重文1163个,它的体例 是先列 __ 字形,然后说解字义,再分析___。 2《康熙字典》成书于____,采用____编字法, 共__个部首,它的注音方法有____,___ __,___。它是我国第一部以__命名的工具 书。 3《经传释词》的撰者是____,____编写了 《助字辨略》 ,《词诠》的作者是近代人___ 。 二、工具书的常用注音方法有几种?

精品课件!《古代汉语》_文字部分课件

精品课件!《古代汉语》_文字部分课件

类字”,均非转注。
贞上古同音易· 大过卦》:“过
涉灭顶。”虞翻注:“顶,首 也。”《尔雅· 释言》:“颠, 顶也。”
(BACK)
6.假借
“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意思是:假借字是语言中词文本来没有表示它的字, 就依据读音去找一个音同或音近的现成字来寄托这个词的 词文,“令”、“长”就是这种字。 假借字字例: “耳”《说文》:“主听也, 象形。”本义是耳朵,古籍中 假借为句尾语气词,如柳宗元 《三戒· 黔之驴》“技止此耳!” “耳”是“而已”的合音,相
(BACK)
5.转注
“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由于除了“考”和“老”二字以外,《说文解 字》在释九千多字中没有明确指出哪些是转注字,
许慎定义又过于简略,可以从各种角度去理解,因 此从古到今对转注的不同解释很多,争论了一千多
年,至今尚无定论。
多数学者认为, 根据许慎的定义, 转注字应有两个条 件:
()有同一的部首。
(2)字义相同或相近,可以互相注释。 二者缺一不可。如果不同部首,虽能互相注 释,不得叫转注。 如“问”与“讯”、“杀”与
“戮”是一般的同义字,而
“木”与“杨”、 “福”与 “祸”则是有相同部首的 “同
转注字字例如下: 顶、颠:《说文》“顶, 颠也,从页丁声。”又:“颠, 顶也,从页,真声”按: “顶”,金文从页贞声,丁、
同体会意字
(BACK)



异体会意字








象形、指事、会意字的异同
象形 相之处同 不 表音 独体字 指事 不 表音 独体字 借助指示 性符号 抽象概念 会意 不 表音 合体字 两个以上 单字组成 动作意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古代汉语的语法
第一节 副词 第二节 代词 第三节 介词 第四节 连词 第五节 语气词 第六节 词头 第七节 词尾
第八节 词类活用 第九节 语序 第十节 判断句 第十一节 叙述句 第十二节 否定句 第十三节 疑问句 第十四节 被动的表示方法 第十五节 文选讲解
第四章 音韵学常识
第一节 基本常识 第二节 汉语语音演变的规律 第三节 诗律 第四节 词律 第五节 文选讲解
上古书面语:先秦口语
文言
后代仿古作品
6.学习方法 (1)系统学习文字、音韵、词汇、语法、修辞、训诂
(2)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思维的工具 古代文化、古代历史
(3)注意与现代汉语的比较、沟通 要有历史的观点:古今演变、古今异同。
(4)对照英语的学习:词汇、语法、阅读
(5)心态:平静,严谨
(6)记忆:瞬时、短时、长时 强迫性、非强迫性
二、现代理论:表意字与形声字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
基本克服了传统理论的缺陷 (一) 表意字
1. 抽象字: 2. 象物字:
象物字的重要性 3.指示字:
4. 象物字式的象事字:
“事”:属性、状态、行为等
5. 会意字:
新字的意义与各个意符的意义都不相同 A.图形式会意字 B.利用偏旁间的位置关系而成的会意字 C.主体与器官构成的会意字 D.重复同一偏旁而成的会意字 E.偏旁连续成语的会意字 F.不能归入以上五类的会意字
3.古代汉语的学科必要性 (1)涉“古”类专业与非专业学科的需要 (2)现代汉语、现代语言学学科研究的需要 (3)提高个体的文字感受能力与运用能力
引领而望
4.古代汉语是什么
(1)现代汉语——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
(2)古代汉语——古代汉民族的共同语
5.古代汉语的学术分类
口语
古代汉语
白话:六朝 北方话
书面语
(7)笔记:集中精力;老师思路;难点;新点 老师思路: 1、教材之“然”与“所以然” 2、教材知识点背后的古代历史、文化——看不懂 3、对知识的整理和运用过程:前辈、我 名师 严师
第一章 文字学常识
第一节 汉字的构造 书写结构 造字结构
一、传统理论:“六书”说 (一)内容: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形旁与字义的关系
4.声旁的表音作用
*声旁与字音的关系
5.声旁与字义的关系
(1)有义的声旁 (2)右文说
6.形声字的重要性
第二节 汉字形体的演变
一、从汉字形体的角度来看
1.甲骨文:商代晚期
2.金文:商周时期
3.篆书:春秋战国 大篆、小篆
4.隶书:战国末期 概念:隶变
5.草书:汉代
隶书的应用变体
6.楷书:汉代晚期
第五章 古代汉语的修辞
第一节 修辞 第二节 文选讲解
第六章 训诂学常识
第一节 训诂学常识 第二节 古籍的标点与今译 第三节 文选讲解
第七章 古代文献常识
第一节 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 第二节 古代文献的文体 第三节 文选讲解
参考书目
1.《古代汉语》(修订本),郭锡良等,商务印 书馆,2019年版
2.《古代汉语教程》,洪成玉,中华书局, 1990年版
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 2.与古代文学的区别
技巧、体悟 3.与中学古文学习的区别
现象、规律 基础学科:
工具学科: 最终目的 1.合理地解释古代汉语的语言文字现象 语言:星期 云吞 怡怠 文字:月肉 王玉 领颈 2.正确地揭示古代汉语的语言文字规律 3.准确地解读古代文献
2.古代汉语的学科构成 (1)文字、音韵、词汇、语法、修辞 (2)文献的标点、注释、今译 ——训诂 (3)古代文化常识、古代文献常识
9.《音韵学教程》,唐作藩,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7年版
10.《汉语语音史》,王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社,1985年版
11.《汉语方言学》,李如龙,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9年版
12.《汉语史稿》,王力,中华书局,1980年版
13.《中国古代语言学史》,何九盈,河南人民 出版社1985年版
绪论
1.古代汉语的学科定位 二级学科:汉语言文字学 语言学科:1.与现代汉语的区别
绪论Biblioteka 目次第一章 文字学常识
第一节 汉字的构造 第二节 汉字形体的演变 第三节 古今字 第四节 异体字、俗体字 第五节 繁简字、同形字 第六节 假借字、通假字 第六节 文选讲解
第二章 古代汉语的词汇
第一节 古今词义的异同 第二节 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第三节 词的本义 第四节 词的引申义 第五节 文选讲解
2.形旁和声旁的位置关系
(1)左形右声:访 祥 峡 肌 (2) 右形左声:欣 雌 胡 顶 (3)上形下声:宇 楚 芹 霖 (4) 下形上声:盂 禁 斧 岱 (5) 声占一角:旗 房 病 徒 (6) 形占一角:疆 载 颖 修 (7) 外形内声:圆 阁 匪 衷 (8) 内形外声:闻 辩 篡 齑
3.形旁的表义作用
1.提出:《周礼·地官·保氏》 2.历史上的解释:
A.汉代:班固《汉书·艺文志》 郑众《周礼解诂》 许慎《说文解字·叙》
B.汉代——清代: 裴务齐、戴侗、徐锴、江声、郑知
同、王筠、杨慎、戴震、朱骏声、章炳 麟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
3.学术界的解释:
(二)传统理论的缺陷
(三)我们的态度 唐兰《中国文字学》
7.行书:魏晋时期 楷书的应用变体
二、从时间和地域的角度来看 1.商代文字:甲骨文、金文 2.西周春秋文字:金文、篆书、鸟虫书
六国文字:(篆书)
3.战国文字
秦系文字:大篆
4.秦代:小篆、隶书 5.汉魏文字: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3.《近代汉语读本》,刘坚,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5年版
4.《文字学概要》,裘锡圭,商务印书馆, 1988年版
5.《古汉语词汇纲要》,蒋绍愚,北京大学出 版社,1989年版
6.《训诂与训诂学》,陆宗达、王宁,山西教 育出版社,1994年版
7.《汉语语源学》,任继昉,重庆出版社, 1992年版
8.《古代汉语语法》,康瑞琮,辽宁人民出版 社,1987年版
6. 变体字
A.增减笔画 B.改变字形的方向
(二)形声字 1.形声字产生的途径
(1)在表意字上加音符 (2)把表意字字形的一部分改换成音符
(3)在已有的文字上加意符 A.为明确假借义而加意符 师——狮 B.为明确引申义而加意符 取——娶 C.为明确本义而加意符 它——蛇 止——趾
(4)改换形声字偏旁 振——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