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图像配准与镶嵌
遥感影像镶嵌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遥感影像镶嵌的概念和意义。
2. 掌握遥感影像镶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学会使用遥感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影像镶嵌操作。
4. 分析影像镶嵌的效果,并探讨优化影像镶嵌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遥感影像镶嵌是将多幅遥感影像按照一定规则拼接成一幅大范围、连续的遥感影像,以展示更大范围的地理信息。
影像镶嵌的原理主要包括:1. 影像匹配:通过比较多幅影像之间的相似性,确定影像之间的对应关系。
2. 影像配准:根据影像匹配结果,对多幅影像进行几何校正,使其在空间上对齐。
3. 影像拼接:将配准后的影像按照一定规则拼接成一幅连续的遥感影像。
三、实验数据本实验使用的数据为我国某地区Landsat 8影像,包含全色波段和多个多光谱波段。
四、实验步骤1. 数据预处理(1)辐射定标:将原始影像的数字量转换为地物反射率或辐射亮度。
(2)大气校正:去除大气对影像的影响,提高影像质量。
(3)几何校正:纠正影像的几何畸变,使其符合实际地理坐标。
2. 影像匹配(1)选择匹配算法:本实验采用互信息匹配算法。
(2)设置匹配参数:根据影像特点,设置匹配窗口大小、匹配阈值等参数。
(3)进行匹配运算:将多幅影像进行匹配,得到匹配结果。
3. 影像配准(1)根据匹配结果,确定影像之间的对应关系。
(2)选择配准方法:本实验采用二次多项式配准方法。
(3)进行配准运算:将多幅影像进行配准,使其在空间上对齐。
4. 影像拼接(1)选择拼接方法:本实验采用线段拼接方法。
(2)设置拼接参数:根据影像特点,设置拼接线宽、重叠区域等参数。
(3)进行拼接运算:将配准后的影像进行拼接,得到一幅连续的遥感影像。
5. 结果分析(1)分析拼接效果:观察拼接后的影像,检查是否存在明显的拼接线、几何畸变等问题。
(2)优化拼接方法:根据分析结果,调整拼接参数,优化拼接效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拼接效果通过实验,成功将多幅Landsat 8影像拼接成一幅连续的遥感影像。
遥感影像处理知识
1.几何校正:几何校正是利用地面控制点和几何校正数学模型来矫正非系统因素产生的误差,同时也是将图像投影到平面上,使其符合地图投影系统的过程。
2.图像镶嵌:指在一定的数学基础控制下,把多景相邻遥感影像拼接成一个大范围、无缝的图像的过程。
3.图像裁剪:图像裁剪的目的是将研究之外的区域去除。
常用方法是按照行政区划边界或自然区划边界进行图像裁剪。
在基础数据生产中,还经常要进行标准分幅裁剪。
按照ENVI 的图像裁剪过程,可分为规则裁剪和不规则裁剪。
4.图像分类:遥感图像分类也称为遥感图像计算机信息提取技术,是通过模式识别理论,分析图像中反映同类地物的光谱、空间相似性和异类地物的差异,进而将遥感图像自动分成若干地物类别。
5.正射校正:正射校正是对图像空间和几何畸变进行校正生成多中心投影平面正射图像的处理过程。
6.面向对象图像分类技术:是集合邻近像元为对象用来识别感兴趣的光谱要素,充分利用高分辨率的全色和多光谱数据的空间、纹理和光谱信息来分割和分类,以高精度的分类结果或者矢量输出。
7.DEM:数字高程模型是用一组有序数值阵列形式表示地面高程的一种实体地面模型。
8.立体像对:从两个不同位置对同一地区所摄取的一对相片。
9.遥感动态监测:从不同时间或在不同条件获取同一地区的遥感图像中,识别和量化地表变化的类型、空间分布情况和变化量,这一过程就是遥感动态监测过程。
10.高光谱分辨率遥感:是用很窄而连续的波谱通道对地物持续遥感成像的技术。
在可见光到短波红外波段,其波谱分辨率高达纳米数量级,通常具有波段多的特点,波谱通道多达数十甚至数百个,而且各波谱通道间往往是连续的,因此高光谱遥感又通常被称为"成像波谱遥感"。
11.端元波谱:端元波谱作为高光谱分类、地物识别和混合像元分解等过程中的参考波谱,与监督分类中的分类样本具有类似的作用,直接影响波谱识别与混合像元分解结果的精度。
12.可视域分析:可视域分析工具利用DEM数据,可以从一个或多个观察源来确定可见的地表范围,观测源可以是一个单点,线或多边形13.三维可视化:ENVI的三维可视化功能可以将DEM数据以网格结构、规则格网或点的形式显示出来或者将一幅图像叠加到DEM数据上。
遥感图像融合实验报告
遥感图像融合实验报告遥感图像融合实验报告一、引言遥感图像融合是指将多个不同传感器获得的遥感图像融合为一幅综合图像的过程。
通过融合不同传感器获取的图像,可以获得更全面、更准确的地物信息。
本实验旨在探究遥感图像融合的原理和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其效果。
二、实验目的1. 了解遥感图像融合的原理和意义;2. 掌握常用的遥感图像融合方法;3. 进行实验验证,比较不同融合方法的效果。
三、实验步骤1. 数据准备:选择两个不同传感器获取的遥感图像,如光学图像和雷达图像;2. 图像预处理:对两幅图像进行预处理,包括辐射校正、几何校正等;3. 图像配准:通过图像配准算法将两幅图像对齐,使其具有相同的空间参考系;4. 图像融合:选择合适的融合方法,如基于像素级的融合方法或基于特征级的融合方法,对两幅图像进行融合;5. 结果评价:通过定量和定性的评价指标,对融合结果进行评估。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实验,我们得到了融合后的遥感图像。
通过对比融合前后的图像,可以发现融合后的图像在空间分辨率和光谱信息上都有所提高。
融合后的图像能够更清晰地显示地物的边缘和细节,且具有更丰富的颜色信息。
在融合方法的选择上,我们尝试了基于像素级的融合方法和基于特征级的融合方法。
基于像素级的融合方法将两幅图像的像素直接进行融合,得到的结果更加保真,但可能会导致信息的混淆。
而基于特征级的融合方法则通过提取图像的特征信息,再进行融合,可以更好地保留地物的特征,但可能会引入一定的误差。
通过对比不同融合方法的结果,我们可以发现不同方法在不同场景下的效果差异。
在某些场景下,基于像素级的融合方法可能会产生较好的效果,而在其他场景下,基于特征级的融合方法可能更适用。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场景和需求选择合适的融合方法。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遥感图像融合的原理和方法,并进行了实验验证。
遥感图像融合可以提高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和光谱信息,使得地物信息更全面、更准确。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图像配准与融合技术指南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图像配准与融合技术指南引言遥感技术已经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在地理信息系统、环境监测、农业和城市规划等方面。
然而,不同数据源的遥感图像通常存在不同的误差和变换,这给图像配准和融合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本文旨在介绍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图像配准与融合技术,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指南和建议。
一、图像配准图像配准是指将不同数据源的遥感图像进行几何、空间和光谱变换,使其能够在同一坐标系和分辨率下比较或融合。
在进行图像配准之前,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参考影像和待配准影像。
然后,通过以下几个步骤进行图像配准:1. 特征提取首先对参考影像和待配准影像进行特征提取,常用的特征包括角点、线特征和纹理特征等。
可以使用SIFT(尺度不变特征变换)或SURF(速度增强的尺度不变特征变换)等算法进行特征提取。
2. 特征匹配将参考影像和待配准影像的特征进行匹配。
通常采用RANSAC(随机抽样一致性)算法去除误差匹配,得到更准确的对应关系。
3. 几何变换根据特征匹配的结果,通过几何变换方法对待配准影像进行几何校正,常用的方法有相似性变换和仿射变换。
相似性变换可以处理平移、旋转和比例变换,仿射变换可以处理更复杂的几何变换。
4. 像素插值在进行几何变换后,需要对待配准影像进行像素插值处理,以保证像素点之间的连续性。
二、图像融合图像融合是指将多源遥感图像的信息融合到同一幅图像中,以增强图像的视觉效果和信息提取能力。
常用的图像融合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 基于像素的融合将多源图像的像素按照一定的权重进行组合,常用的方法有加权平均法、最大像素法和PCA(主成分分析)等。
2. 基于变换的融合将多源图像进行频域或时域变换,然后将变换域的系数进行线性或非线性组合,还原成多源图像。
常用的方法有小波变换、多分辨率分析和拉普拉斯金字塔等。
3. 基于特征的融合提取多源图像的特征,然后将特征进行组合,构建融合图像。
特征可以是几何特征、光谱特征或纹理特征等。
一种遥感图像的配准方法
图像处 理技 术之一 。 图像 配准 是对取 自不 同时 间、 同 不 传 感器 或不 同视角 的同一场 景的两幅 图像 或多 幅图像
匹配 、 叠加 的过程 , 主要 目的是去除或者 抑制待 配准 其 和参 考 图像 之间在 几何 上 的不一 致 ( 包括 平移 、 转 、 旋 缩放 、 和畸变 ) 并融合 这些数据 , , 从而得 到更完善 的信 息 。该技 术 已被广 泛应 用 于各个 领 域 , 航 空航 天技 如 术、 地理 信息 系统 、 图像 镶 嵌 、 图像融 合 、 目标 识别 、 医 学 图像 分析 、 机器人 视觉和 虚拟现 实等等 [ 。 目前 , 4 ] 图
用 到 了环境 变化监测 、 资源勘 探、 气象预报 和军事 等众 多领域 , 在使用 遥感 图像之前需 对其 进行预 处理 。 感 遥 图像 配准 技术 的迅 速发 展 , 其成 为越 来越 受关 注 的 使
配 准 的速度较 快 。 方法 的缺点是 算法 复杂 , 该 而且往往
由于特征 提取 的不完 全 , 致 配准率较 低 。 导
s ae s a e or f a u e de e to c l p c f e t r t c in, a d de e m i h fat e oi sii nd f a ur i i s a e, t n us he e t e po n n t r ne t e e ur p ntpo ton a e t e pont n c l he e t fa ur i t
n i h o h o r de to rn i a i c i n a h e t r o n sd r c in l h r ce it s eg b r o d g a i n f i cp l r t st ef a u e p i t ie t a a a t rs i .Th n u eRANS p d e o o c c e s AC l o i m l n t ag rt h ei ae mi
(最新)ENVI对图像进行配准、校正、拼接、裁剪
目录第一部分利用ENVI对图像进行配准-校正-拼接-裁剪 (2)一、图像配准与校正 (2)(一)基础知识 (2)(二)ENVI操作 (4)二、图像镶嵌(图像拼接) (16)(一)基础知识 (16)(二)ENVI操作 (16)三、图像裁剪 (20)(一)基础知识 (20)(二)ENVI操作 (21)第二部分:下载影像及介绍 (26)(一)基本信息 (26)(二)日期信息 (26)(三)云量信息 (26)(四)空间信息 (26)第一部分利用ENVI对图像进行配准-校正-拼接-裁剪一、图像配准与校正(一)基础知识1、图像配准就是将不同时间、不同传感器(成像设备)或不同条件下(天候、照度、摄像位置和角度等)获取的两幅或多幅图像进行匹配、叠加的过程,它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遥感数据分析、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等领域。
2、几何校正是指利用地面控制点和几何校正数学模型,来矫正非系统因素产生的误差,非系统因素如传感器本身的高度、地球曲率、空气折射或地形等的影响。
由于校正过程中会将坐标系统赋予图像数据,所以此过程包括了地理编码。
简单来说,图像校正是借助一组控制点,对一幅图像进行地理坐标的校正。
本文将采用地面控制点+校正模型的几何校正方式中的Image to Image,利用Image格式的基准影像对2006年兰州TM影像进行配准与校正。
3、图像选点原则[1]选取图像上易分辨且较精细的特征点,如道路交叉点、河流弯曲或分叉处、海岸线弯曲处、飞机场、城廓边缘等。
[2]特征变化大的地区需要多选。
[3]图像边缘部分一定要选取控制点。
[4]尽可能满幅均匀选取。
[5]保证一定数量的控制点,不是控制点越多越好。
4、数理知识:[1]多项式模型x=a0+a1X+a2Y+a3X²+a4XY+ a5Y²+....y=b0+ b1X+b2Y+b3X²+ b4XY +b5Y²+ ....X,Y:校正前该点的位置;x,y:校正后该点的位置[2]最少控制点个数: ( n+1 )²[3]误差计算:RMSEerror= sqrt( (x' -x)²+ (y' -y)²)5、重采样方法(插值算法)[1]最近邻法概念:取与所计算点( x,y )周围相邻的4个点,比较它们与被计算点的距离,哪个点距离最近就取哪个亮度值作为 ( x,y )点的亮度值优点:简单易用,计算显小缺点:图像的亮度具有不连续性,精度差[2]双线性内插法概念:取(x,y)点周围的4个邻点,在y方向内插2次,再在x方向内插1次,得到( x,y)点的亮度值 f ( x,y)优点:双线性内插法比最近邻法虽然计算虽有所增加,但精度明显提高,特别是对亮度不连续现象或线状特征的块状化现象有明显的改善。
遥感图像镶嵌步骤
1、利用Utility-File-New工具新建一个空的pix文件,赋予3个8-bit通道,命名为blank.pix。
2、在安装目录下找到user文件夹,把刚才的blank.pix复制出来待用,可以多弄个复件。
3、将sub-12137.pix和blank.pix配准,将sub-12137的7、4、3波段放入空图像的左下角。
4、选择4个控制点,把sub-12137配准到空图像左下角。
5、使用File-Save GCP Text File工具将控制点保存成txt文件,命名为blank_12137_gcp.txt。
6、将sub-12137的7、4、3波段放入空图像中。
7、打开blank.pix图像,如下:8、将sub-12037.pix与blank.pix配准。
9、选择控制点,并将控制点保存为txt文件。
10、将配准好的图像保存另一个新的blank.pix中。
11、打开图像看看是否已经存入。
12、在工具条中打开“OrthoEngine”工具,进行镶嵌工作。
首先点击File-New创建一个新的项目。
13、点击Metre框选择“Pixel”为坐标单位,像元大小为1*1。
14、在Processing Step栏选择Image Input,点击“打开文件图标”,输入需要镶嵌的图像。
15、在Processing Step栏选择Mosaic,选择左边第一个图标。
16、选择Select Existing Mosaic File,选择一个新的blank图像用于存放镶嵌后的图像,这里用blank复件(2).pix。
17、关闭对话框,接着选择第二个图标。
18、在Project Image Files下点击blank。
19、然后在上面的Mosaicking Steps栏中选择Collect Cutline。
20、点击下面的“Add”按钮,开始画线选择需要镶嵌的部分,画完第四个点,在左边再点击一下“Add”,其他按钮就会由灰色变黑色,然后点击“Finish”,系统会自动将最后一个点和第一个点连接起来。
《遥感概论》课程笔记
《遥感概论》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1.1 遥感及其技术系统遥感(Remote Sensing)是指不直接接触对象物体,通过分析从远处感知到的电磁波信息来识别和探测地表及其上方环境的技术。
遥感技术系统是由多个组成部分构成的复杂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传感器(Sensor):用于探测和记录目标物体发射或反射的电磁波的设备。
- 遥感平台(Remote Sensing Platform):携带传感器的载体,如卫星、飞机、无人机等。
- 数据传输系统(Data Transmission System):将传感器收集的数据传回地面的设备。
- 数据处理与分析系统(Data Processing and Analysis System):对遥感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解释的软件和硬件。
1.2 遥感门类及技术特点遥感技术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按照电磁波波长: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等。
- 按照传感器工作方式:主动遥感(如激光雷达)和被动遥感(如摄影相机)。
- 按照平台类型:卫星遥感、航空遥感、地面遥感等。
遥感技术的主要特点包括:- 大范围覆盖:遥感技术可以覆盖广阔的地表区域,对于大规模的地理现象监测具有优势。
- 高效快速:遥感平台可以快速穿越监测区域,获取数据的时间周期短。
- 多维信息:遥感可以提供关于地表及其上方环境的多种信息,如形状、纹理、温度等。
- 非侵入性:遥感技术不需要直接接触目标物体,因此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1.3 遥感行业应用概况遥感技术在多个行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应用领域:- 农业领域:通过遥感技术监测作物生长状况、评估产量、监测病虫害、进行土地资源调查等。
- 环境保护:监测森林覆盖变化、湿地保护、沙漠化趋势、大气污染等环境问题。
- 灾害管理: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地震、洪水、飓风、火灾等自然灾害的预警、监测和评估。
- 城市规划:通过遥感图像分析城市扩张、交通布局、土地利用效率等,为城市规划提供依据。
遥感图像配准与镶嵌
mn
C(c, r)
( gi, j g ) ( gir, jc g)
i1 j1
相关函数(矢量数积)
R( p, q) g(x, y)g(x p, y q)dxdy
( x, y )D
R( p0, q0)> R(p, q)( pp0, q若qR(0)p0, q0)> R(p, q)( pp0, qq0),则 p0, q0
– SIFT特征是图像的局部特征,其对旋转、尺度缩放、亮度变化保持不变 性,对视角变化、仿射变化、噪声也保持一定程度的稳定性;
– 独特性好,信息量丰富,适用于在海量特征数据库中进行快速、准确地 匹配;
– 多量性,即使少数的几个物体也可以产生大量的SIFT特征向量; – 可扩展性,可以很方便的与其它形式的特征向量进行联合。
i1 j1
mn
mn
(gi, j g )2
( gir, jc gr,c )2
i1 j1
i1 j1
差绝对值和(差矢量分量绝对值和)
S( p, q) g(x, y) g(x p, y q)dxdy
( x, y )D
离散灰度数据差绝对值和的计算公式为
mn
S (c, r)
gi , j gir , jc
SIFT算法(二)
• SIFT特征匹配算法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SIFT特征的生成,即从 多幅待匹配图像中提取出对尺度旋转、缩放、亮度变化无关的特征向 量;第二阶段是SIFT特征向量的匹配。
• SIFT特征向量的生成算法共包括4步:
– 尺度空间极值检测,以初步确定关键点位置和所在尺度; – 拟和三维二次函数精确确定位置和尺度,同时去除低对比度的关键点和
Hausdorff 距离等 • 4.消除错配
遥感数据处理中的影像拼接与镶嵌技术
遥感数据处理中的影像拼接与镶嵌技术引言: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我们获取地球表面信息提供了便利。
然而,由于遥感影像的制作和获取存在着地理分布、扫描频率等差异,不同影像之间往往存在不连续的空隙,这给地壳变动观测、资源开发与环境监测带来了困难。
因此,在遥感数据处理中,影像拼接与镶嵌技术应运而生,旨在将多幅不连续的影像拼接成单一连续的影像,实现空间信息的完整获取和分析。
一、影像拼接技术的基本原理影像拼接技术是通过对多幅遥感影像进行几何变换、光度调整和融合处理,使得影像之间的边缘平滑过渡,最终形成一幅无缝连接的连续影像。
首先,通过几何特征匹配算法将多幅影像进行几何变换,对齐到同一坐标系下。
然后,通过光度均衡、色彩校正等方法进行光度调整,提高影像的一致性。
最后,采用图像融合算法进行边缘融合,消除拼接处的明显过渡。
通过这一系列处理,可以实现影像之间的无缝拼接,提供完整的空间信息。
二、影像拼接技术的应用领域1. 地理信息系统在地理信息系统中,影像拼接技术可以对不同地理坐标下的遥感影像进行拼接,形成高精度、高分辨率的地图。
这为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城市规划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2. 环境监测与资源开发影像拼接技术可以对遥感影像进行镶嵌处理,实现对大范围区域的动态监测。
在环境监测中,可以利用影像拼接技术观测地表的水文变化、植被退化等情况,为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提供重要依据。
3. 地壳变动观测地壳变动观测是地震学、地质学等学科的重要研究内容。
通过拼接与镶嵌技术,可以对具有时序的遥感影像进行处理,监测地壳的位移和地形变化,提前预警地震等自然灾害。
三、影像拼接技术的挑战和发展方向1. 影像质量要求由于遥感影像的质量存在差异,如分辨率、云雾遮挡等,这对影像拼接的准确性和精度提出了更高要求。
因此,在影像拼接技术的发展中,提高拼接的精度和稳定性是一个重要挑战。
2. 时间和空间尺度随着遥感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获取的遥感影像涉及的时间和空间尺度不断增加。
地图编制中的遥感图像配准与纠正
地图编制中的遥感图像配准与纠正遥感技术在地图编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遥感图像的配准与纠正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步骤。
它是将采集到的遥感图像与地面真实情况进行精确定位和精确定向的过程,确保地图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遥感图像配准与纠正的定义、方法和应用。
一、遥感图像配准与纠正的定义遥感图像配准是指将不同时间或者不同传感器获得的遥感图像在地理坐标系下进行准确地匹配。
由于不同传感器采用的成像原理和观测角度的差异,图像之间存在一定的几何差异,需要进行配准以实现无缝拼接和准确分析。
遥感图像纠正是指将图像几何扭曲现象进行校正,使得图像像素之间的距离和角度符合地理坐标系下的实际情况。
常见的图像纠正包括去除地球曲率、倾斜校正和大气校正等。
二、遥感图像配准与纠正的方法1. 特征点匹配法特征点匹配法是最常用的遥感图像配准方法之一。
该方法利用图像中的特征点,如角点、边缘等进行匹配。
先在两幅图像中提取特征点,然后通过计算特征点之间的距离和方向,寻找相似的特征点进行匹配。
最后通过坐标变换将图像进行配准。
2. 控制点匹配法控制点匹配法采用已知地理坐标的地物作为控制点,通过在待匹配图像中寻找对应的控制点进行匹配。
这需要提前准备好高精度的地面控制点数据。
通过最小二乘法,可以通过控制点之间的坐标差异来计算仿射变换参数,从而完成图像的配准。
3. 基于影像的方法基于影像的方法利用图像本身的特点进行配准。
比如利用图像中的高光谱信息、边缘、纹理等进行匹配。
这种方法可以避免依赖外部数据,但对图像的质量要求较高。
三、遥感图像配准与纠正的应用1. 地图制作遥感图像配准与纠正是地图制作的基础。
通过将采集到的遥感图像与现有地图进行配准,可以实现地图的更新和纠错,提高地图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2. 灾害监测与评估遥感图像配准与纠正在灾害监测与评估中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不同时间段的遥感图像进行配准,可以实现对灾害影响范围和演变过程的实时监测和评估,为灾害预警和救援提供科学依据。
高精度遥感图像配准技术的步骤与要点
高精度遥感图像配准技术的步骤与要点遥感图像是采用遥感技术获取的地球表面的影像数据,广泛应用于农业、城市规划、环境监测等领域。
然而,由于遥感图像的采集方式和角度的差异,导致不同图像之间存在空间上的差异,使其无法直接进行比较和分析。
因此,对遥感图像进行精确配准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高精度遥感图像配准技术的步骤与要点。
一、图像预处理在进行图像配准之前,需要对原始图像进行一些预处理操作,以便提高配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首先,应该对图像进行几何校正,消除由于摄影条件、飞行姿态等因素引起的图像畸变。
其次,还需进行边缘增强、噪声抑制、图像增强等预处理操作,以提高图像质量。
二、特征提取与匹配特征提取是图像配准的核心步骤之一。
通过提取图像中的显著特征点或特征区域,可以为后续的图像匹配提供准确的依据。
在遥感图像配准中,常用的特征提取算法包括SIFT(尺度不变特征变换)、SURF(速度ed密度特征)等。
在特征提取之后,需要对两幅图像中的特征点进行匹配,找出相对应的点对。
匹配的准确性对于配准结果的精度至关重要。
三、几何变换模型选择几何变换模型的选择是遥感图像配准的一个重要环节。
根据图像之间的几何关系和变换特点,选择合适的几何变换模型可以更好地实现图像配准。
常见的几何变换模型包括刚体变换、相似变换、仿射变换和透视变换。
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实际要求,选择适当的几何变换模型非常关键。
四、控制点选取与精确匹配控制点选取是配准的重要一步。
通过选取图像中的一些具有空间位置、形状、纹理等特征的明显地标点,作为控制点进行匹配,可以提高配准的准确性。
控制点的选取需要尽可能均匀地分布在图像中,尽量避免集中在某一区域。
在匹配时,应使用一些精确的匹配算法,如最小二乘法、RANSAC(随机一致性算法)等,以提高匹配的精度。
五、图像优化与验证配准后的图像可能存在一些小的误差或畸变。
为了进一步提高配准的质量和精度,可以通过图像优化算法对配准结果进行优化。
rsip05遥感图像的镶嵌
变换模型建立
根据特征信息,建立待镶嵌图 像之间的几何变换模型。
后处理
对融合后的遥感图像进行色彩 平衡、边缘平滑等后处理,以 提高视觉效果。
镶嵌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点与挑战
特征提取
由于遥感图像的成像方式、光 照条件等因素的影响,特征提 取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是难点之
一。
变换模型建立
待镶嵌图像之间的几何变换关 系复杂,如何建立准确、稳定 的变换模型是另一个难点。
随着遥感数据的爆炸式增长,如何高效处理、存储和分析这些数据将成为未来的研究方 向。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为此提供了解决方案。
跨学科融合
遥感图像镶嵌涉及到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地理信息系统等多个学科领域,未来研究 将更加注重跨学科的融合与创新。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区域融合
在区域匹配的基础上,对源图像和目标图像 中的区域进行融合,实现图像的整体镶嵌。
基于特征的镶嵌算法
01
特征提取
基于特征的镶嵌算法首先从源图 像和目标图像中提取出边缘、角 点、纹理等显著特征。
特征匹配
02
03
特征调整与融合
通过特征描述符等方法对提取出 的特征进行匹配,找到源图像和 目标图像中对应特征的位置。
RSIP05遥感图像镶嵌
目 录
• 遥感图像镶嵌概述 • RSIP05遥感图像的特点 • RSIP05遥感图像的预处理 • RSIP05遥感图像的镶嵌算法 • RSIP05遥感图像镶嵌的实践与案例
01 遥感图像镶嵌概述
定义与目的
定义
遥感图像镶嵌是将两幅或多幅遥感图 像拼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无 缝的图像。
目的
解决遥感图像覆盖范围有限的问题, 提高遥感图像的时空分辨率,为地理 信息系统(GIS)提供更准确、更全 面的地理信息。
遥感图像处理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遥感图像处理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引言:遥感图像处理是一项涉及到观测、获取、处理和解释遥感数据的复杂任务。
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广泛性,人们对于遥感图像处理中的一些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也变得越来越关注。
本文将探讨几个常见的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图像去噪问题在遥感图像处理中,图像中常常存在各种噪声,如椒盐噪声、高斯噪声等,这些噪声会对图像的质量和解译结果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 统计滤波:采用均值、中值或高斯滤波器进行图像去噪。
2. 自适应滤波:根据图像的局部统计特性,采用自适应的滤波方法进行噪声抑制。
3. 小波变换去噪:利用小波变换的多尺度分析特性,可以实现对图像的去噪处理。
二、图像配准问题在遥感图像处理中,由于不同图像在获取时所处的视角、光照等条件的差异,图像之间存在一定的几何变换关系,这会导致图像配准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 特征点匹配:通过提取图像中的特征点,并利用特征点之间的几何关系进行图像配准。
2. 条带纠正:针对由于卫星的扫描方式导致的条带状偏移问题,可以采用多模板方法或频域匹配方法进行纠正。
3. 控制点匹配:通过选择一些具有高精度地面坐标的控制点,进行图像间的控制点匹配实现图像配准。
三、图像分类问题在遥感图像处理中,图像分类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它涉及到对遥感图像的地物进行分类和分割。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 监督分类方法:通过事先获取训练样本,并利用这些样本进行分类器的训练和分类。
2. 无监督分类方法:根据图像中像素的统计特性,利用聚类等方法对图像进行自动分类。
3. 半监督分类方法:结合监督和无监督分类方法的特点,通过一定比例的训练样本和未标记样本进行分类。
四、信息提取问题在遥感图像处理中,信息提取是指从遥感图像中获取感兴趣的地物的特征和属性信息。
常见的信息提取问题包括目标检测、边界提取、变化检测等。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 特征提取:通过选择适当的特征,如纹理特征、形状特征等,对图像进行特征提取从而实现目标检测和边界提取。
遥感卫星影像数据预处理一般流程介绍
镶嵌
当研究区超出单幅遥感图像所覆盖的范围时,通常需要将两幅或多幅图像拼接起来形 成一幅或一系列覆盖全区的较大的图像。
在进行图像的镶嵌时,需要确定一幅参考图像,参考图像将作为输出镶嵌图像的基 准,决定镶嵌图像的对比度匹配、以及输出图像的像元大小和数据类型等。镶嵌得两幅或 多幅图像选择相同或相近的成像时间,使得图像的色调保持一致。但接边色调相差太大 时,可以利用直方图均衡、色彩平滑等使得接边尽量一致,但用于变化信息提取时,相邻 图像的色调不允许平滑,避免信息变异。
1、GCP 在图像上有明显的、清晰的点位标志,如道路交叉点、河流交叉点等; 2、地面控制点上的地物不随时间而变化。
GCP 均匀分布在整幅图像内,且要有一定的数量保证,不同纠正模型对控制点个数的 需求不相同。卫星提供的辅助数据可建立严密的物理模型,该模型只需 9 个控制点即可; 对于有理多项式模型,一般每景要求不少于 30 个控制点,困难地区适当增加点位;几何 多项式模型将根据地形情况确定,它要求控制点个数多于上述几种模型,通常每景要求在 30-50 个左右,尤其对于山区应适当增加控制点。
的辐射值在不同时相遥感图像上一致,从而完成地物动态变化的遥感动态监测。
北京揽宇方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3)图像重采样 重新定位后的像元在原图像中分布是不均匀的,即输出图像像元点在输入图像中的行 列号不是或不全是正数关系。因此需要根据输出图像上的各像元在输入图像中的位置,对 原始图像按一定规则重新采样,进行亮度值的插值计算,建立新的图像矩阵。常用的内插 方法包括: 1、最邻近法是将最邻近的像元值赋予新像元。该方法的优点是输出图像仍然保持原 来的像元值,简单,处理速度快。但这种方法最大可产生半个像元的位置偏移,可能造成 输出图像中某些地物的不连贯。
测绘技术中的影像配准与融合技术解析
测绘技术中的影像配准与融合技术解析近年来,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大,影像配准和融合成为测绘技术中的重要一环。
影像配准指的是将不同源的遥感影像或者摄影测量影像进行准确对齐,融合则是将多幅或多种类型的图像融合为一幅或少数几幅具有多种信息体现的影像。
本文将从影像配准和融合技术的基本概念出发,探讨其在测绘领域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首先,影像配准涉及了图像几何变换的处理。
图像的几何变换是指通过平移、旋转、缩放等方式,使得图像能够在相同的坐标系下进行比对。
而这一过程需要依赖点匹配的方法来实现。
常用的点匹配方法有特征点法和控制点法。
特征点法通过提取图像中的特征点,如角点、边缘点等,利用特征点的坐标信息进行匹配。
而控制点法则是通过在图像上标注一定数量的对应点,通过这些对应点的坐标差异来实现图像的配准。
这两种方法各有优劣,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配准操作。
其次,影像融合技术是指利用多个图像的互补性信息,通过一系列处理方法,融合为一幅新的图像。
常见的影像融合技术包括基于像素级别的融合、基于特征级别的融合和基于决策级别的融合等。
像素级别的融合主要是将多幅图像的每个像素进行加权平均,得到新的合成图像。
特征级别的融合则是利用图像特征的互补性,如纹理特征、边缘特征等,将多个图像的特征进行融合得到更全面的信息。
而决策级别的融合则是通过建立一系列的决策规则,将多幅图像的决策结果综合起来,得到最终的融合图像。
这些融合技术的出现,使得测绘领域中的卫星遥感图像和航空摄影测量图像能够得到更高质量的数据。
测绘领域中的影像配准与融合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地理信息系统中,影像配准和融合可以提高地图的精度和准确性,为地理空间分析提供更可靠的数据基础。
在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方面,利用多源影像进行配准和融合,可以实现对城市建设、土地利用状况等的动态监测和分析。
在环境保护领域,通过影像融合技术可以提取更详细的地表特征,如湿地、森林、河流等,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更全面的支持。
遥感图像配准方法研究——综述
Th s e hn l g e r v d d i t h e a e o is r y lv lb s d r g o a e it a i n, m a e f a u e o e t c o o is a edi i e n o t r e c t g r e :g a e— a e e i n l g s r to i g t r — e r e ba e e it a i n,a d i a e u d r t n i g a d e p a a i n b e e it a i n Th i p i c p e n s d r g s r to n m g n e s a d n n x l n to — a d r g s r to . s er rn i ls a d r g s r to ro m a c r n l z d a d t er a v n a e n i . e it a i n pe f r n e a e a a y e n h i d a t g sa d d s d a t g s a e p i t d o t f a l i y
文章 编 号 : 17—752 1)0 0 1 6 6288(001— 0— 0 0
遥 感 图像 配 准 方 法 研 究 —— 综 述
苏清 贺 程 红 孙 文邦
( 国人 民解放 军 空军 航 空大 学 特 种 专业 系 ,吉 林 长 春 102) 中 302
摘 要 :图像 配 准技 术是 近 年来发 展迅 速 的 图像处理 技术 之 一,是 图像 融合、 图像 镶
中。随着 全球 遥 感 图像 数据 量 的迅 速 增 加 ,研
嵌 、超 分辨 率 图像 处理 等领 域所 不可缺 少 的关键 步骤 。对 遥 感 图像 自动 配准领 域 出现
测绘技术中如何处理遥感图像配准
测绘技术中如何处理遥感图像配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遥感技术在测绘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遥感图像的配准是测绘技术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于实现准确、高分辨率的遥感地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测绘技术中如何处理遥感图像配准的方法和技巧。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遥感图像配准。
遥感图像配准是指将多个遥感图像或者不同时间获取的同一地区的遥感图像进行准确地对齐和叠加。
通过配准可以消除图像叠加时产生的误差,提高地图的精度和可视化效果。
在进行图像配准时,我们需要考虑到图像的几何变换、边缘匹配和灰度匹配等因素。
几何变换是配准过程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几何变换是指通过对图像进行旋转、平移、缩放和扭曲等操作,使得图像在空间中对应的特征点能够完全吻合。
常见的几何变换方法有相似性变换、仿射变换和投影变换等。
相似性变换是对图像进行平移、旋转和缩放等操作,适用于平面上的配准;仿射变换是在相似性变换的基础上增加了错切操作,适用于平面或者立体的配准;投影变换是一种将平面映射到球面或椭球面上的变换方法,适用于地球表面的遥感图像配准。
根据实际需求和应用场景的不同,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几何变换方法进行图像配准。
边缘匹配是另一种常用的图像配准方法。
边缘匹配是通过检测图像中边缘的位置和方向,将两幅图像的边缘特征进行匹配,从而实现图像的准确配准。
边缘匹配可以通过边缘检测算法来实现,常见的算法有Canny算法、Sobel算法和Laplacian算法等。
边缘匹配可以提取图像中的边缘信息,减小误差对图像配准的影响,提高图像配准的精度。
灰度匹配是图像配准中的另一个重要步骤。
灰度匹配是通过对图像进行灰度值的调整,使得两幅图像在灰度上能够完全吻合。
常见的灰度匹配方法有直方图匹配、灰度分布匹配和灰度拉伸等。
直方图匹配是指将图像的灰度直方图进行归一化,并调整两幅图像的亮度和对比度,使得它们在灰度值上尽可能相似;灰度分布匹配是通过分析两幅图像的灰度值分布,将其调整为相似的分布曲线,提高图像的可视化效果;灰度拉伸是对图像的灰度值进行线性拉伸,使得图像的灰度范围覆盖整个灰度级,增强图像的对比度和细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特征匹配
特征匹配是指建立两幅图像中特征点之间对应关系的 过程。用数学语言可以描述为两幅图像A 和B中分别有m 和 n 个特征点(m 和n 常常是不相等的) 其中有k 对点是两幅 图像中共同拥有的,则如何确定两幅图像中k 对相对应的 点对即为特征匹配要解决的问题。 常用的特征匹配方法有互相关系数法、聚类法、点间 距离法等。
常用的图像配准方法---基于图像灰度的配准方法
基于图像灰度的配准方法通常直接利用局部图像的灰 度信息建立两幅图像之间的相似性度量,然后采用某种搜 索方法寻找使相似性度量值最大或最小的变换模型的参数 值。常用的相似性度量有: 基于图像灰度的配准方 法不需要对图像做特征提取, 1)图像灰度的平方差和 而是直接利用全部可用的图 2)图像灰度的相关系数 像灰度信息,因此能提高估 3)图像灰度差的绝对值和 计的精度和鲁棒性;但由于 在基于图像灰度的算法(如 互相关算法)中把匹配点周 4)图像灰度的协方差等
(3)选取变换模型及求取参数
变换模型是指根据待配准图像与参考图像之间几何畸变 的情况,所选择的能最佳拟合两幅图像之间变化的几何变 换模型。可采用的变换模型有如下几种:仿射变换、透视 变换、投影变换和多项式变换,其中最常用的是仿射变换 和多项式变换。 仿射变换是最常用的一种几何变换,它是一种刚性变 换,具有良好的数学特性。仿射变换通常有4个参数尺度因 子s 、旋转角q 、x 方向平移量tx、 y 方向平移量ty。 它将第一幅图像中的点(x1, y1)映射为第二幅图像中的点 (x2, y2) 数学表示为
x 2 cos sin y s 2
- sin x1 t1 cos y1 t 2
多项式变换是图像间存在非线性变形时最常用的变换类 型,如遥感图像中存在由缓和的地形起伏引起的变形,就 可以采用多项式变换模型校正它将第一幅图像中的点(x1, y1)映射为第二幅图像中的点(x2, y2),数学表示为:
二、遥感图像镶嵌
影像镶嵌 (Mosaicking) 是指将两幅或多幅数字影像 (有可能是在不同的摄影条件下获得的)拼在一起,构成 一幅整体图像的技术过程。 遥感影像镶嵌分为: 地理编码图像的自动镶嵌 基于影像重叠区像素匹配的人机交互的图像镶嵌
1、地理编码图像的自动镶嵌
(1) 接缝线的确定 镶嵌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在待镶嵌图像的重叠区内选 择出一条曲线,按照这条曲线把图像拼起来,待镶嵌图像按 照这条曲线拼接后曲线两侧的亮度变化不显著或最小时,就 认为找到了接缝线。 如下图所示,假定现在要对左右两幅相邻图像A和B进行 镶嵌,这两幅图像间存在一宽为L的重叠区域,要在重叠区 内找出一接缝线。
(i 1,2,...,L)
取两幅图像对应像元亮度值的线性加权和,即:
g (i, j ) Li i g E (i k 1, j ) g H (i, j ) L L
(i 1,2,...,L)
原图像1
原图像2
拼接后但尚未进行色调调整
Hale Waihona Puke 色调调整后镶嵌图像例:地理编码影像的自动镶嵌处理流程 (以ERDAS为例)
基于影像重叠区像素匹配的人机交互的图像镶嵌
例:基于影像重叠区像素匹配的人机交互的图像镶嵌
手动配准镶嵌指对于 没有地理信息的图像 的镶嵌,首先进行手 工选点配准,然后进 行镶嵌。手动镶嵌以 影像重叠区控制点配 准基础,镶嵌图像相 对参考图像进行仿射 变换后,与参考图像 进行拼接。
手动镶嵌重叠区半自动配准实例
围区域的点的灰度都考虑进 来进行计算,因此其计算量 很大,速度较慢。
常用的图像配准方法---基于图像特征的配准方法
由于多传感器获取各类图像灰度特征往往不一致,因
此很难运用基于图像灰度的方法。基于图像特征方法提取 各类图像中保持不变特征如边缘点闭区域的中心等作为两 幅图像配准的参考信息。 基于图像特征的配准方法包括特征提取、特征匹配、 选取变换模型及求取参数坐标变换与插值四个主要组成部 分。
Step1: 输入全部待镶嵌图像数据,根据图像的有效 区域确定输出图像的范围。
当输入图像不是相同地理投影和分辨率时,按 所指定的参考图像进行地理重投影和重采样。
例:地理编码影像的自动镶嵌处理流程 (以ERDAS为例)
Step2: 确定图像的相交区、相交区内图像像素灰度计 算策略,确定输出图像像素灰度值。
图像配准的意义
由于各传感器通过的光路不同,或成像体制不同等原 因,图像间可能出现相对平移、旋转、比例缩放等,影像 镶嵌或融合不能直接进行,而必须进行图像配准。多源图 像配准与单传感器图像配准相比,技术难度更大,特别是 要实现波段相距较远的图像自动配准,由于图像间相关性 小,则更加困难。
多传感器图像配准可以看作是以下集中要素的结合: 特征空间:从参考影像和输入影像中提取的特征集; 搜索空间:在输入特征与参考特征之间建立对应关系的 可能的变换集合; 搜索策略:选择可以用于计算的变换模型,在处理过程 中使得匹配逐步达到精度要求; 近似性度量标准:用来评估从搜索空间中获得的一个给 定的变换所定义的输入数据与参考数据之间的匹配。
I 2 (x, y) g(I1 (f (x, y)))
I 2 (x, y) g(I1 (f (x, y)))
其中: f 为二维空间坐标变换(如仿射变换),g 为一维亮度或其他度量值变换。 最佳空间变换是图像配准问题的关键。当需配准多幅 图像时选取其中某一幅图像作为参考图像,其余图像分别 相对参考图像进行配准。
式中:g i, j0 j 和 g B i, j0 j 为图像A和B在重叠区 i, j0 j 处的 亮度值;j0 为窗口在左端点;i为窗口所在的图像行数。 满足上述条件的点就是接缝点,所有接缝点的连线就 是接缝线。
(2) 重叠区亮度的确定
两幅图像,无论怎样进行处理,难免还存在着两幅图 像的亮度差异(两副相邻图像季节相差较大时,特别严 重),特别是在两幅图像的对接处,这种差异有时比较明 显,为了消除两幅图像在拼合时的差异,有必要进行重叠 区的亮度镶嵌。下面以上下相邻的两幅图像重叠区的亮度 值确定为例来进行说明:
第四章 遥感图像 配准与镶嵌
闫冬梅
一、图像配准
图像配准是指依据一些相似性度量决定图像间的 变换参数使从不同传感器不同视角不同时间获取的同 一场景的两幅或多幅图像变换到同一坐标系下在像素 层上得到最佳匹配的过程。 待配准图像相对于参考图像的配准可定义为两幅 图像在空间和亮度上的映射两幅图像可定义为两个二 维数组分别用I1(x,y)和I2(x,y)表示它们分别是两幅 图像的亮度值(或其他度量值) 则两幅图像间的映射可 表示为:
(1)特征提取
特征提取是指分别提取两幅图像中共有的图像特征。 这种特征是出现在两幅图像中对比例、旋转、平移等变换保 持一致性的特征,如线交叉点、物体边缘角点、虚圆闭区域 的中心等可提取的特征。特征包括:点、线和面三类。
点特征是最常采用的一种图像特征,包括物体边缘点、角点、线交
叉点等; 线特征是图像中明显的线段特征,如道路河流的边缘,目标的轮廓 线等。线特征的提取一般分两步进行:首先采用某种算法提取出图 像中明显的线段信息,然后利用限制条件筛选出满足条件的线段作 为线特征; 面特征是指利用图像中明显的区域信息作为特征。在实际的应用中 最后可能也是利用区域的重心或圆的圆心点等作为特征。
把两幅图像对应像元的平均值作为重叠区像元点的 亮度值,即:
g i, j 1 g E i K 1, j g H i, j 2
i 1,2,...,L
把两幅待镶嵌图像中亮度值最大的亮度值作为重叠区像 元点的亮度值,即 :
g (i, j ) maxg E (i K 1, j ), g H (i, j )
E
L行
H
重叠区两度确定示意图
设重叠区行数为L,E的两幅图像的重叠部分为第K行
到L+K-1行,H幅图像的重叠部分为第1行到L行, g E (i, j ) 和 g H (i, j )分别表示E和H图像的亮度值, g (i, j ) 为重叠区 亮度调整后的亮度值,其行数为1到L。此时重叠区亮度 值的计算要以列(对于左右镶嵌的情况则要以行为单位) 为单位进行,下面以第j列的亮度值确定为例说明常用 的三种计算方法:
相交区
(1) 中线法
(2) 距离加权法
例:地理编码影像的自动镶嵌处理流程 (以ERDAS为例)
Step3: 根据相交区内图像色彩差异进行图像色彩均衡,使 输出图像色彩连续,色调统一。
没有经过色调均衡的镶嵌图像
经过色调均衡的镶嵌图像
基于影像重叠区像素匹配的人机交互的图像镶嵌
基于地理编码的影像自动镶嵌处理,当输入图像的坐标 系和投影方式相同时,对于同分辨率影像仅存在位移关 系。 没有地理编码的两幅影像进行图像镶嵌,图像间存在平 移、旋转和尺度放大等,须进行半自动的重叠区内影像 控制点的配准,而后根据控制点间的映射关系,将一幅 图像映射到另外一幅图像的象素坐标空间,形成待镶嵌 图像。
x 2 a x y
i 0 j0 N N i i j ij 1 1
y 2 bijx1 y1
i i 0 j0
N N j
j
求取参数是指搜索计算两幅图像之间最佳变换参数的 过程,常用的算法有最小均方误差法。
(4)坐标变换与插值
在得到两幅图像间的变换参数后,要将输入图像做相 应参数的变换,使之与参考图像处于同一坐标系下,则校 正后的输入图像与参考图像可用作后续的图像融合、目标 变化检测处理或图像镶嵌。 涉及输入图像变换后所得点坐标不一定为整像素数, 则应进行插值处理。常用的插值算法有最近邻域法、双线 性插值法和双三次卷积法。
A
L
B
为此可取一长度为d的一维窗口,让窗口在一行内逐点 滑动,计算出每一点处A和B两幅图像在窗口内各个对应像 元点的亮度值绝对差的和,最小的即为接缝线在这一行的 位置,其计算公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