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启发式教学的运用
初中数学教学启发性案例分析(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数学教学启发性案例分析第一篇范文:初中数学教学启发性案例分析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启发性教学策略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本文通过对一系列教学案例的深入剖析,旨在为广大初中数学教师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案例分析1.案例一:勾股定理的发现与证明在教授勾股定理时,一位教师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想、验证等步骤,自主发现勾股定理;(2)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多种方法证明勾股定理;(3)教师总结各种证明方法,引导学生体会数学的严谨性;(4)布置课后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分析:本案例中,教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同时,教师注重引导学生体会数学的严谨性,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了数学素养。
2.案例二:几何图形的分类与归纳在教授几何图形分类时,一位教师采取了以下教学策略:(1)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几何图形,观察它们的特征;(2)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归纳等方法,总结几何图形的分类标准;(3)教师给出几何图形的分类体系,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几何图形的认识;(4)组织学生进行几何图形创意设计,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分析:本案例中,教师将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价值。
通过对比、分析、归纳等环节,学生不仅掌握了几何图形的分类知识,而且提高了观察、思考、创新能力。
3.案例三: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在教授函数图像与性质时,一位教师设计了以下教学活动:(1)让学生利用计算器绘制函数图像,观察函数的增减性、对称性等性质;(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方法,探讨函数图像与性质之间的关系;(3)教师总结函数图像与性质的规律,让学生体会数学的美丽;(4)布置课后实践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初中数学学习中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数学学习中的启发式教学方法第一篇范文在当今的初中数学教育中,启发式教学方法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旨在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阐述初中数学学习中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一、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内涵启发式教学方法,顾名思义,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通过巧妙地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启发式教学方法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1.创设问题情境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创设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例如,在教授几何图形的知识时,可以让学生观察实际生活中的图形,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引导独立思考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学生思考过程中,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维模式。
例如,在解决代数方程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3.组织合作交流小组合作交流是启发式教学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将其分成不同的小组,鼓励学生在小组内积极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通过合作交流,学生可以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4.总结规律和方法在启发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和方法,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
例如,在教授概率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概率的规律,并总结出计算概率的方法。
三、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实施策略1.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应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支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逐步提高学习能力。
2.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教师要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
对于学生的错误,教师要采取宽容的态度,鼓励学生敢于犯错误、勇于改正。
初中数学教学启发式方法
初中数学教学启发式方法第一篇范文:初中学生学习方法技巧数学作为基础学科之一,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特别是在我国,数学在中考以及高考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因此,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对于提高初中数学学习成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学好数学的重要性1.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数学学科的特点在于严谨的逻辑推理,通过学习数学,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问题往往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掌握数学知识,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3.为高中及大学数学打下基础:初中数学是高中数学的基础,学习好初中数学,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高中数学知识。
二、主要学习内容1.概念与性质:实数、代数式、方程、函数等基本概念及其性质。
2.几何部分: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的基本知识和解题方法。
3.统计与概率:统计量、概率计算等知识。
4.应用题: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三、学习注意事项1.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基础知识是学好数学的前提,要注重对概念、性质的理解和记忆。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定期复习,及时总结,避免临时抱佛脚。
3.勤于动手:对于几何题、函数题等,要动手画图、列式,有助于直观理解题目。
4.注重实际应用: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四、主要学习方法和技巧1.归纳总结法:对于每一章节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形成知识体系。
2.错题本法:做题过程中,要将错题分类整理,分析错误原因,避免重复犯错。
3.题型技巧法:针对不同题型,总结解题方法和技巧,提高解题速度和正确率。
五、中考备考技巧1.熟悉考试大纲:了解中考数学考试的范围和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2.抓住重点:针对中考热点题型和知识点,进行强化训练。
3.模拟考试:定期进行模拟考试,检验复习效果,调整复习策略。
六、提升学习效果的策略1.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确保每个章节的知识点都能得到充分学习。
数学启发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数学启发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数学在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学科之一,也是许多学生感到困难的学科。
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能力,许多教师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方法来进行数学教学。
本文将介绍数学启发式教学的概念、原则以及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一、数学启发式教学的概念数学启发式教学是一种基于问题解决和发现的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它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通过提供适当的问题和探索式学习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和创造力。
二、数学启发式教学的原则1. 问题导向原则:教师通过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2. 学生合作原则:学生在小组中相互合作,交流和分享问题解决的思路和方法,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
3. 探究性学习原则:学生通过探索性学习,发现问题的规律和解决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4. 实践应用原则: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数学启发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1. 提供启发性问题:教师在课堂上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例如,在学习代数时,教师可以提出“如果x=2,求2x+1的值是多少?”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
2. 引导学生讨论和合作:学生可以分成小组,共同讨论问题的解决方法,并交流彼此的思考过程。
教师可以充当指导者的角色,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解决思路和策略。
3. 探索数学规律:学生通过实践和探索,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和规律。
例如,在学习几何时,教师可以给出几个几何图形,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规律。
4.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索的同时,适时地提供相关的数学知识和技巧,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例如,在学习平方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平方根的定义和性质,解决与平方根有关的实际问题。
5. 总结和归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法,并引导学生形成系统的数学知识结构。
浅析启发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 析 启 发 式 教 学 在 初 中数 学 教 - W - 中 的 运 用
汪 健
( 淮 安 市 经 济 技 术 开 发 区启 明 中学 , 江苏 淮安
启 发 式 教 学 是 一 种 由来 已 久 的 教 学 方 法 。孑 L 子 日: “ 不愤 不启 。 不悱不发。 ” 现 代 的启 发 式 教 学 思 想 , 是 教 师 在 教 学 过程 中根 据 教 学 任 务 和 学 习 规律 , 从 学 生 的实 际 出 发 。 以启 发 学 生 的思 维 为 核 心 . 调 动 学 生 的 学 习 主动 性 . 促 使 他 们 学 习 的一 种 教学方法 。 在 初 中 数学 教 学 中 . 教 师 要 让 学 生 主 动地 参 与 到学 习活动中 . 参与提 问 、 演示 、 练习、 归 纳 总 结 的过 程 , 引 导 学 生 做 出猜 想 或 判 断 。 创设问题情境 。 启 发 学 生 认 真 思 考 具 体 的数 学 问题 情 境 能 激励 学 生 认 真 地 思 考 问题 。在 实 施启发式教学 时。 关 键 在 于 如何 创 设 问题 情 境 。 教学 过程 中都 会 遇 到 问题 . 关 键 是 教 师 如 何 引 导 学 生 发 现 问题 , 启 发 他 们 思 考 问题 。 解决问题。常用的方法是根据教学 内容 , 创 设 好 启 发 学 生 思 考 的情 境 , 再一步一步地 引, 这 样 学 生 就 会 根 据 情 境 得 到启 发 。创 设 问题 情 境 。 实施启发式教学 时 。 应 该 从 学 生 现 有 的水 平 出发 。 课前。 教 师 要 充 分 了 解 学 生 已 有 的认 识 水 平 和智 力水平 , 遵循 循 序 渐 进 的 原 则 . 周 密 细 致 地 安 排 教 学 过 程 。例 如在 教学“ 三角形全等 ” 时, 提 出 三 条 边 对 应 相 等 的 两 个 三 角 形 全 等 的概 念 。 这 时有 学 生 提 出这 样 的疑 问 : “ 以此类推 , 那 三 个 角 对 应 相 等 的两 个 三 角 形 也 全 等 吗 ? ” 对 于这 样 的 问 题 . 教 师不是直接地说出答案 , 而是 让 学 生 自己找 答 案 。 教 师拿 出教 学 用 的一 副 三 角 板 . 让 学 生 也 拿 出他 们 用 的小 三 角 板 , 进 行 互 相 比较 , 结果 发 现 这 两 副 三 角 板 的对 应 角 相 等 , 但 两 个 三 角 形 显然不全等 。 教 师要 注 意 提 问方 式 的多 样 化 , 不 仅 可 以用 设 问 方式提 出. 而且可以用反问提出 : 不仅 可 以 从 新 旧知 识 的联 系 方面进行 . 而 且 可 以从 学 生 日常 经 验 中引 进 ; 不 仅 可 以教 师 提 问, 而且 可 以 学生 提 出 。 创设 问题 情 境 最重 要 的一 点 就 是 问题 的难 度 要 适 中 , 让 学生通过思考得出结果 , 这 样 才 会 激 励 他 们 认真地思考 。 二、 设计 启发 结构 。 提 高 学 生 领 悟 能 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 . 个 体 的 思 维 进 程 具 有 一 定 的方 向性 , 正 常情况下 可以分为 : 从一般 到特殊 、 从特 殊到一般 、 从 特 殊 到 特殊的过程。 教 师 的任 务 就 是 让 学 生 在 他 的 引 导 下 , 影 响 并 改 变原有的思维方式 , 达 到“ 会学 ” 的 目 的 。 因此 在 教 学 程 序 中 。 要 充 分 调 用 学 生 已有 的 知 识 储 备 .建 立 起 已 有 知 识 与 原 有 的 认识结构之间的联系。通过类 比, 发 现 新 旧知 识 的相 关 材料 . 然 后 再 精 心 设 计 教 学 过 程 与启 发形 式 。 例如在教学“ 直 角 三 角 形” 时, 讲解 并分 析一 个例 题 : 已 知 在 △AB C中 , A B = 1 5 , B C = l 4 , S △ ^ B c = 8 4 。 ( 1 ) 求t a n C 的值 ; ( 2 ) 求s i n A的值 。 学 生 拿 到 这 道 题 后不知道该怎么做?在这种情况下 . 教师要提醒学生 : 求 三 角 函 数 值 只 能 在 什 么 样 的 条 件下 计 算 ? 学生得到启发后 , 马 上 想 到 这 样 的情 况 只 能 在 直 角 三 角 形 中 才 能 进 行 计 算 。 所 以 , 学 生 立 即 想 到 作 垂 线 的方 法 。 教 师 再 次 启 发 : 题 目是 求 t a n C、 s i n A的值 , 就 要 分 别 画 出 以 C、 A为 内角 的直 角 三 角 形 。学 生 在 △A B C 上过A 作A E上B C 于 E. 过C 作C D上A B 于 D。用 做 垂 线的方法 , 很 快 地 就 把 这 道 题 解 答 出来 。经 过 解 答 这 道 题 , 我 们 可 以总 结 出 这 样 的结 论 : 当 问 题 涉 及 特 殊 角 或 特 殊 三 角 函 数时 。 常 通过作 垂线 构造直 角三角 形 , 把 三 角 函 数 所 涉 及 的 角放 到直角 三角形 中 。 利用 锐角三 角 函数解题 。 这 样 问 题 就
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与策略
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数学是一门抽象而又实用的学科,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如何有效地传授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帮助初中数学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一、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让学生通过思考和发现问题的过程来学习数学知识的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和讨论等方式,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引入一些挑战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求解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习题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行思考并尝试解答,然后再开展讨论,引导学生找出问题的解决路径。
这种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增强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二、多元化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举例来说,可以通过游戏、实验、案例分析等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
此外,针对不同的学生特点和学习风格,教师可以采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项目学习等不同的教学方法,提供更多元的学习体验和机会。
通过多元化的教学策略,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提高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充分利用技术手段现代技术手段的应用为数学教学提供了全新的可能性。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软件、互联网资源以及教学辅助工具等,为学生创造更丰富、更直观的学习环境。
例如,借助计算机软件,教师可以展示数学中的抽象概念,通过可视化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同时,利用互联网资源,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学习资料和练习题,以拓宽他们的数学知识面。
通过技术手段的应用,教师可以提升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个性化教学关注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特点和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帮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潜力。
教师可以通过分层教学、差异化指导等方式,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和学习水平,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和任务,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
此外,教师还可以与学生进行定期的个别讨论,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困难,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支持。
初中数学教学启发式思维引导(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数学教学启发式思维引导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育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要注重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启发式思维。
启发式思维是一种积极主动、探索性的思维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启发式思维。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好奇心好奇心是启发式思维的源泉。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有趣、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例如,在教授“勾股定理”时,教师可以讲述一个古代数学家通过观察 Pythagorean tree 发现勾股定理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和实际应用价值,进而引发他们对勾股定理的好奇心。
二、引导积极探索,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能力。
例如,在教授“概率”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系列实验,如抛硬币、抽签等,让学生通过实验总结概率的规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巩固所学知识,还能培养动手实践和主动探究的能力。
三、鼓励思维碰撞,促进学生相互交流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之间进行思维碰撞,分享彼此的见解,从而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
例如,在教授“平面几何”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不同解题方法的优劣。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思维品质。
四、注重数学建模,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建模是启发式思维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
例如,在教授“函数”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家庭用电量与时间的关系,从而引导学生运用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数学建模,学生能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启发式思维的培养需贯穿教学全程启发式思维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而是需要教师贯穿教学全程,时刻关注学生的思维动态。
在课堂导入、新知识讲解、练习巩固等环节,教师都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引导他们主动探究。
初中数学教学启发式问题(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数学教学启发式问题第一篇范文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启发式问题的运用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启发式问题。
1. 启发式问题的定义与特点启发式问题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为基础,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
启发式问题具有以下特点:1.具有思考性:启发式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
2.具有探究性:启发式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3.具有挑战性:启发式问题往往涉及到学生尚未掌握的知识,具有一定的难度。
4.具有引导性:启发式问题能够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掌握新的知识。
2. 启发式问题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运用启发式问题:1.导入新课:在引入新知识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学生已有知识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新知识。
2.课堂讨论:在课堂讨论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课堂互动。
3.练习与反馈: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并提供及时的反馈。
4.总结与拓展:在课堂总结环节,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拓展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3. 启发式问题设计的原则在设计启发式问题时,教师应遵循以下原则:1.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启发式问题应与学生的已有知识结构相衔接,具有一定的难度,但不可过于复杂。
2.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启发式问题应针对教学内容,有助于学生掌握重点知识。
3.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启发式问题应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启发式问题应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
4. 启发式问题在教学实践中的注意事项在运用启发式问题时,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1.把握时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情绪,适时提出启发式问题。
2.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师应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启发式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启发式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一、启发式教学的概念和特点启发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设计和设置问题、情景、素材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和发现,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问题解决能力。
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和发现;关注问题的情景化和情境化,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参与性;强调灵活的课堂组织形式,注重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独立思考。
二、启发式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1. 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启发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师可以针对数学教学中的知识点和解题方法,设计一些情境问题或者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提出问题。
在教授方程解题方法时,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要求学生思考如何用方程来表示和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引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2.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情景启发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还可以通过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教师可以利用教学素材、数学游戏、实例、实验等丰富多彩的情景,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学习和探究数学知识。
在教学几何知识时,可以利用一些几何模型或者几何图形进行教学展示和讨论,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启发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还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合作探究性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探究,提升学生们在小组合作中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教学解方程题目时,可以组织学生小组进行合作讨论和比较解题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三、启发式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优势1.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启发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通过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情景和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性,促进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启发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育中的应用
启发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育中的应用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初中教育的发展,开发发式教学法逐渐被重视,尤其是在初中数学教育中,具有较强的实施意义。
启发式教学法的重要性也得到了研究者们的重视,本文主要是通过分析现有的研究成果来介绍启发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育中的应用。
1. 打破传统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通过启发式教学法,课堂活动可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与传统教学不同,启发式教学法将改变教师教学的角色,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变装学习者为中心,让学生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果。
2. 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启发式教学法重视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互动参与,让学生思考分析问题,主动搜求信息,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从而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3. 良好的教育环境
启发式教学法注重学生的互动,课堂活动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学习。
二、总结
通过上文讨论我们可以得出,启发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育中的应用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为了提高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习结果,应该积极推进启发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育中的应用。
启发式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启发式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导言:启发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它注重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启发式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探讨启发式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一、启发式教学的理论基础启发式教学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认知心理学、构建主义教学理论和问题解决学习理论。
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是一个由深层次的思维过程构成的活动,学生通过主动地参与、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构建主义教学理论则主张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上的,教学应该侧重于帮助学生建构新的知识结构。
而问题解决学习理论则认为学习应该是围绕解决问题展开的,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才能积累和掌握知识和技能。
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1. 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启发式教学的核心是通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贴合学生实际生活和兴趣的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关于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比如“小明每天放学后都要从家到学校的路程上骑自行车,根据小明的行车速度,问他在规定时间内能骑多远?”让学生思考并进行讨论,通过引导和提问,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引导学生探索解题方法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引导学生探索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出解题的关键,然后引导学生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和思路,培养学生的灵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授关于数学方程的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实际问题,找出问题的关键,然后引导学生探索不同的解题方法和思路,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提供合作学习环节合作学习是启发式教学的一种有效方式,它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初中数学课启发式教学
谈谈初中数学课的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就是在教师的诱导、点拨下,使学生积极思考并自己先做出判断的教学方式。
启发式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是外因、是催化剂,其落脚点是诱使学生积极思考,并通过独立尝试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做出猜想或判断。
数学教学中,不论是教师讲解、提问、演示、实验、小结、复习、解答疑难、布置练习,都要以各种方式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使之主动地、充满热情地参与学习活动。
一、置疑启发教师创设问题情境,采用启发性讲解或提问等方式激发学生思考问题、掌握知识。
例如,讲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教师写出两个方程,要求学生都来解:x2-7x+12=0,x2+3x-10=0,然后提出问题。
方程的两个根与方程的系数有什么数量关系?指定学生讲述观察结果。
如果学生回答不出来,教师可进一步提示:“把上述两个方程的两个根相加,相乘,其结果与方程的系数有什么关系?”紧接着提出问题:“这两个方程的根与系数有这种关系,是不是所有的一元二次方程都有这种关系呢?板书方程x2+6x+8=0,要求学生都进行演算。
发现学生运算有问题,教师可予以提示,然后让学生讲述自己发现的规律。
二、观察启发教师借助实物、模型、图示等,组织学生观察并思考问题,探求解答。
讲抽象的概念的时候,恰当地选择直观性启发手段,对提高教学质量常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比如,在讲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教师提问平角的概念,并做演示,把纸板三角板的三个角剪下来拼在一块,刚好构成一个平角,运用实物、模型,启发学生理解定理,这样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列方程解应用题属于难教、难学的课题之一。
为了解决难点,便于理解题意,教师常把一些应用题的语言表述用列表、图示的直观形式表示出来,组织学生观察思考,探求解答,学生较容易理解题意,列出方程(组)也就不困难了。
运用直观因素进行启发式教育,引导学生注意概念的本质属性,以及事物的内部规律,而不要被由直观教具本身的那些非本质、非主要的东西所迷惑,以致影响概念与规律的掌握。
关于初中数学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关于初中数学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一、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是指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发现,引导学生形成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进行探究和解决,从而达到知识的积极获取和能力的主动培养。
二、差异化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等各方面存在差异,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差异化教学法,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学。
差异化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对于数学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拓展性、探究性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对于数学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辅导、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游戏化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将数学知识融入到游戏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游戏化教学可以通过课堂游戏、数学竞赛等形式进行,让学生在欢乐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通过游戏化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轻松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动力。
五、实践性教学法实践性教学是指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实验、观察等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践性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数学实验或实际操作的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操作和实验,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初中数学教学的多元化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更好地发展数学的综合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只有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使初中数学教学更加丰富多彩,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初中数学教学启发式问题(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数学教学启发式问题第一篇范文:初中数学教学启发式问题在当今社会,科技日新月异,知识更新迅速,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初中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必要的数学知识,还要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创新精神与合作意识。
启发式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启发式问题。
二、启发式教学的内涵与价值启发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者的教学方法。
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标,通过设置具有挑战性和探究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3)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升人际沟通能力。
三、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启发式问题及对策(1)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脱节。
(2)问题设置缺乏挑战性和探究性。
(3)教学方法单一,过于注重知识传授。
(4)学生被动学习,缺乏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的机会。
(5)教师过度干预,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1)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设置具有挑战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丰富教学方法,注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
(4)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
(5)加强师生互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
四、案例分析以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勾股定理”一课为例,我们可以进行如下设计: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中国有一个著名的数学家叫赵爽吗?他如何证明勾股定理的呢?2.新课讲解:(1)讲解勾股定理的定义和公式。
(2)通过几何画板演示勾股定理的证明过程。
(3)设置探究性问题:同学们,你们能用三角形拼出一个正方形吗?如果可以,请说明方法。
3.练习与拓展:(1)出示课后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启发式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启发式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启发式教学是指通过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探究能力,引导他们主动发现和掌握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启发式教学有着广泛的应用。
启发式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数学是一门需要思维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式教学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并通过发散性的问题设计和引导学生的思维过程,促使学生从简单的记忆、运算与应用阶段向推理、分析与创造阶段发展。
在讲解二次根式的性质时,可以给学生出一道启发性问题:“你能找一个数使得它的平方等于3吗?”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他们会发现这个数不是一个有理数。
从而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无理数的概念和性质。
启发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启发式教学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提供真实而有意义的问题,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和探索,帮助学生主动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个关于面积的问题:“如何用最短的围墙围出一个给定的矩形花坛?”学生可以尝试使用不同形状的花坛和不同尺寸的围墙进行实践,并发现当周长固定时,正方形的面积最大,从而得到矩形面积的一般情况。
启发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启发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自主发现和探究来构建知识结构。
它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自信心。
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个趣味性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可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这样的教学方法既能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又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启发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交流能力。
在启发式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共同讨论和交流,互相学习和启发。
学生之间能够互相尊重,鼓励彼此发表观点和分享思考过程,从而培养他们的合作学习和交流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的启发式问题设计(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数学教学的启发式问题设计第一篇范文:初中数学教学的启发式问题设计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启发式问题设计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它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启发式问题设计。
1. 启发式问题设计的原则在进行启发式问题设计时,教师应遵循以下原则:1.1 针对性原则:问题应紧密结合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设计。
1.2 层次性原则:问题应具有一定的梯度,从简单到复杂,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
1.3 启发性原则:问题应具有启发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1.4 趣味性原则:问题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启发式问题设计的策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策略进行启发式问题设计:2.1 情境创设: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矛盾冲突:教师可以故意设置一些矛盾冲突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3 类比推理:教师可以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4 问题串设计: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 启发式问题设计的实践案例以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勾股定理》一课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以下启发式问题:3.1 导入环节:问题1:你能总结出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吗?问题2:为什么说直角三角形中,斜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的平方和?3.2 新课环节:问题3:如何证明勾股定理?问题4:请尝试用几何画板工具,模拟勾股定理的证明过程。
3.3 练习环节:问题5: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3cm和4cm,求斜边长。
问题6: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5cm,一条直角边长为3cm,求另一条直角边长。
4. 总结启发式问题设计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教学策略,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具有针对性、层次性、启发性和趣味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教学的启发式策略(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数学教学的启发式策略第一篇范文:初中数学教学的启发式策略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初中数学教育,作为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抽象概括能力的重要环节,肩负着为国家未来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
因此,探索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成为每一位数学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启发式教学的角度,探讨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启发式教学的理论基础启发式教学起源于古希腊时期,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启发式教学主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独立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初中数学启发式教学的实施原则1.因材施教原则: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特长等因素,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2.循序渐进原则: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组织教学内容,使学生逐步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
3.启发诱导原则:教师应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4.实践性原则:数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际问题解决中感受数学的价值。
三、初中数学启发式教学策略的具体实践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实例、数学故事等方式,引入新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引导探究:教师应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合作学习,共享成果: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交流,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共享学习成果。
4.实践操作,巩固知识: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安排适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知识。
5.评价激励,提高自信: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初中数学教学的启发式问题设计(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数学教学的启发式问题设计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启发式问题设计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它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方面,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启发式问题设计进行探讨。
一、教学内容方面的启发式问题设计1.巧设导入,激发兴趣在教学内容的导入环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引入新知识。
例如,在教授“勾股定理”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古希腊的哲学家 Pythagoras 会得出这样一个震惊世界的定理?”这个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产生了学习“勾股定理”的兴趣。
2.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例如,在教授“概率”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一个袋子里有 3 个红球和 2 个蓝球,那么随机取出一个球,它是红球的概率是多少?”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应用能力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注重联系实际,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例如,在教授“几何图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一个长方形的长是 10cm,宽是 5cm,那么它的面积是多少?请用你学过的几何知识,解释为什么答案是 50cm²。
”这个问题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了所学的几何知识。
二、教学过程方面的启发式问题设计1.提问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运用提问策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例如,在教授“二次函数”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请问同学们,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是什么?”这个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思考,使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2.分组讨论教师可以利用分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思路,共同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授“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何用数学方法表示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学生分组讨论后,得出结论: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
启发式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启发式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启发式教学是一种注重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的教学方法,它通过提供适当的问题和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启发
式教学的应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能力,激发他们对数学的思考和探索。
启发式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传统的教学方法常常以教师为中心,
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而启发式教学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主动性,通过引发学生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在教授平面几何的时候,可以给学生一个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让他
们自己尝试思考和解决,从而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和积极性。
启发式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思维。
在初中数学中,学生常常面临
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进行推理和分析。
启发式教学可以通过提供启发性的问题情境,引
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思维。
通过解决问题和分析各种
数学情境,学生可以培养出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启发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在初中数学中,启发式教学可以通
过小组合作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相互分享和交流,培养他们的合作和沟通
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互相帮助和理解,提高学习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初中数学启发式教学的运用启发式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启发式教学,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激发起学生的积极性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诱导下,自己寻找规律,并有新的发现和创新。
启发式教学是通过教师的精心准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势利导,让学生在老师的诱导下,通过师生双边活动逐步获取知识的教学方式。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好启发式教学呢?下面是笔者的浅见。
一、结合学生实际进口开展启发式教学
启发必须结合学生现有的思维能力及知识掌握情况,合理设计思维进程,针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启发,达到师生思维水平的协调和谐,防止启而不发。
学生只有在“为什么”的情境中思维才开始启动,在“怎么办”的情境中思维才开始深入。
如:在讲完《同类项及合并》时,一些教师只结合教材,判断课后哪些是同类项,哪些不是,再怎么样合并同类项。
实际上,我们在讲完同类项知识时,可这样提问启发:生活中大家看到哪些地方存在同类项情形?(学生可能会回答超市里,商店里摆放在一起的生活用品、食品等)教师可再适当启发:现在同学们身边有哪些同类项情形?(学生可能会回答:板凳与板凳,桌子与桌子,书与书,本子与本子等)教师再提这样的问题:50千克与30元为什么不能加在一起?50千克与30千克为什么能够相加?通过这一系列的讨论、交流,
学生能更直观地理解同类项的知识,并且对数学也逐渐有兴趣了。
二、在教学中对不同类型课的启发式教学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相应的启发方式,把培养学生思维素质溶于启发教学之中。
1.新授课:在新授课的教学时,教师必须真正通晓知识的基本结构,挖掘教学内容的内涵,暴露数学家的思维过程,经历一番科学家发现一个结论的“浓缩过程”,了解学生学习的层次、方法、效率,以学生的思维进角色,暴露教师的思维过程,将隐性的思维过程显现。
利用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及知识的新奇性,激发学生思维的欲望,启发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或给出特例,启发学生归纳出一般结论,或注意变换题目条件,引伸出另外的结论,用学生的脑袋代替老师的嘴巴,当好学生思维的导游。
这都是锻炼学生创造思维的好机会。
2.习题课:习题课的选题必须具有较强的针对性,通过这些习题的练习与讨论,起到巩固知识、发展思维、提高能力的作用。
习题课应当特别注意以下两个环节。
〈1〉审题环节;〈2〉题后小结。
这两个环节都可以尽情地进行启发式教学,锻炼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深刻性、目的性、完整性。
3.复习总结课:复习课既不能被大量的习题代替,也不能仅仅是知识的重复与再现,而应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螺旋式上升过程。
在教学中启发学生按因果、递进、逆转关系进行纵向串联,并把分散
于各章节中的有联系的知识进行横向联合,启发学生对知识进行分类、综合归纳,建立知识的网络结构,使之系统化。
这样就锻炼了学生思维的秩序性与层次性,有利于他们创造思维的形成。
三、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从而开展启发式教学
新教材教学关注的不是老师讲授如何完美,如何滔滔不绝,而是关注的学生如何动脑、动口、动手,如何交流合作,作为一名优秀教师应想办法如何创设情境,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团结协助,共同探讨、评价。
如:在讲完有理数的概念后,许多教师往往根据例题和练习题,习题进行训练、巩固,学生很被动接受知识,实际中教师可以这样:抽学生分别在黑板上写出:两个负数,两个正数两个整数,两个正整数,两个负整数,两个正分数,两个负分数,再分别抽学生评价,看哪些学生写得完美?哪些写得单调?有哪些问题,及时纠正和表扬。
又如:为了训练学生的合作能力,协作精神,一题可抽多名学生合作完成,每生只完成一个步骤。
讲完加减法统一成加法,再省略括号及括号前的加号后,可抽5名学生完成:(-7)-(-8)+(-6)-(+4)+3=(-7)+(+8)+(-6)+(-4)+3(统一成加法)=-7+8-6-4+3(省略括号及加号)=-7-6-4+8+3(交换律,结合律)=-17+11(同号两数相加)=-6(异号两数相加)老师再抽学生评价每个步骤,强调哪些步骤易错,哪些步骤是关键,肯定他们的合作精神,合作效果,以此激励学生关注结果的准确性,提高运算能力。
四、通过实践讲解进行启发式教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
通过生活实践活动,能够提高我们探究数学的水平,同时数学水平的提高,又能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成为生活的强者,增强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在讲圆中的有关概念时,可把学生带到球场中圆圈旁边,让学生演示:用尺子或木棍理解弦、半径、直径,用软绳理解弧,用三角板理解圆心角及所对弧和弦,用三角板理解圆周角,圆周角所对弧等知识,理解点和圆的有关知识,直线和圆的有关知识,圆和圆的知识。
这样让学生自己去活动,去发现,去探索得出的结论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效果较好。
总之,在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启发式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根据数学教学的特点,应当大力提倡将启发式教学思想应用于数学素质中。
广大数学教师在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中,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对启发式的内涵、启发式的基本要求和关键等进行深入的理论探索,掌握启发式教学的内部规律,以便更好地指导数学教学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