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解题方法——最低系列原则
【高中化学】高中化学解题方法
高中化学解题方法1、电荷守恒、化合价守恒、能量守恒等等。
①质量守恒——就是指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
②元素守恒——就是指参加化学反应前后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不变,原子个数不变。
③电子守恒——就是指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等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
④电荷守恒——就是指在物理化学变化中,电荷既不能被创造,也不会被消灭。
⑤能量守恒——就是指在任何一个反应体系中,体系的能量一定是守恒的。
2、差量法是依据化学反应前后的某些“差量”(固体质量差、溶液质量差、气体体积差、气体物质的量之差等)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变化量成正比而建立的一种解题法。
【例1】在1升2摩/升的稀硝酸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铜粉,充分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增加了13.2克,问:(1)加入的铜粉是多少克?(2)理论上可产生NO气体多少升?(标准状况)【例2】10毫升某气态烃在80毫升氧气中完全燃烧后,恢复到原来状况(1.01×105Pa , 270K)时,测得气体体积为70毫升,求此烃的分子式。
【例3】将一定质量的铁放入100g的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测得溶液的质量为105.4g,求加的铁的质量3、就是直接写出化学方程式中相关的两种或多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式以及系数(化学计量数)并用短线相连的方法。
其实就是为了在解题过程中方便一点,少写一点,而且看的清楚一点。
例如:2NaOH + H2SO4= Na2SO4+ H2O 可以写为2NaOH~ H2SO4量上2:1的关系4“极值法”就是对数据不足而感到无从下手的计算或混合物组成判断的题目,采用极端假设(即为某一成分或者为恰好完全反应)的方法以确定混合体系中各物质的名称、质量分数、体积分数,这样使一些抽象的复杂问题具体化、简单化,可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例 4】某碱金属单质与其普通氧化物的混合物共1.40g,与足量水完全反应后生成1.79g碱,此碱金属可能是()A. Na 钠B. K 钾C. Rb 铷D. Li 锂【例 5】两种金属混合物共15g,投入组量的盐酸中,充分反应得11.2L H(标准状况下),2则原混合物组成中肯定不能为下列的()A.Mg AgB.Zn CuC. Al ZnD.Mg Al【例 6】0.03mol Cu完全溶于硝酸,产生氮的氧化物(NO,N O2,N2O4)混合气体共0.05mol .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 )A. 30B. 46C. 50D. 66【例 7】某混合物含有KCl,NaCl和Na2CO3,经分析含钠元素.5%,含氯元素.08%(以上均为质量分数),则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 )A. 25%B. 50%C. 80%D. 无法确定【例 8】已知25摄氏度下,0.1mol/L二元酸(H2A)溶液的PH大于1,其酸式盐(NaHA)溶液的PH小于7。
【高中化学】高考化学实验题的解题方法
【高中化学】高考化学实验题的解题方法高考化学实验题的解题方法(一)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原则①科学性的原则。
所设计的实验应该符合科学道理,不能凭空捏造②对照性的原则。
必须设计一个对照性的实验,必须想要这个实验更能表明问题,一定必须存有两极两个方面的实验。
③等量性的原则。
所设计的实验中的平衡反应,试剂的取用应该是等量的④单因子变量原则。
对某个实验的影响,可以存有很多的因素,实验正是必须人为掌控条件,并使众多变量中,就可以存有一个因素就是变量,其余几个就是一样的。
(二)高考化学实验题的解题方法: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思路(1)明晰目的原理:首先必须深入细致审题,明晰实验的目的建议,弄清楚题目存有哪些代莱信息,综合已研习过的科学知识,通过投影、搬迁、分析,从而明晰实验原理。
(2)选择仪器药品:根据实验的目的和原理以及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性质、反应条件,如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能否腐蚀仪器和橡皮、反应是否加热及温度是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等,从而选择合理的化学仪器和药品。
(3)设计装置步骤:根据上述实验目的和原理,以及所采用的实验仪器和药品,设计出来合理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步骤,学生应当具有辨识和绘制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的能力,实验步骤应当完备而又通俗易懂。
(4)记录现象、数据:根据观察,全面准确地记录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和数据。
(5)分析得出结论:根据实验观测的现象和记录的数据,通过分析、排序、图表、推理小说,得出结论恰当的结论。
(三)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规律和方法(1)思考问题的顺序:①围绕主要问题思考。
例如:选择适当的实验路线、方法;所用药品、仪器简单易得;实验过程快速、安全;实验现象明显。
②思索有关物质的制取、净化、稀释和放置等有关问题。
比如:制备在空气中易水解的物质(如al2s3、alcl3、mg3n2等)及极易变色的物质时,往往在装置末端再直奔一个潮湿装置,以避免空气中水蒸气步入。
③思考实验的种类及如何合理地组装仪器,并将实验与课本实验比较、联系。
高中化学解题方法大全精编版
高中化学解题方法大全目录难点1 守恒法 ........................................ 难点2 估算法 ........................................ 难点3 差量法 ........................................ 难点4 和量法 ........................................ 难点5 ...................................... 难点6 .................................... 难点7 关系式法 ...................................... 难点8 虚拟法 ........................................ 难点9 .......................... 难点10 等质混和等体混 ................................ 难点11 浓度不同产物异 ................................ 难点12 顺序不同现象异 ................................ 难点13 较难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 难点14 结晶水合物的析出 .............................. 难点15 多离子盐溶液的结晶 ............................ 难点16 水的电离 ...................................... 难点17 溶液的pH ...................................... 难点18 溶液的蒸干与浓缩 .............................. 难点19 平衡结果求取值 ................................难点20 等效平衡解题模式 .............................. 难点21 切割法 ........................................ 难点22 均摊法 ........................................ 难点23 燃料电池 ...................................... 难点24 电解原理 ...................................... 难点25 较难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 ...................... 难点26 一类氧化还原反应的妙解 ........................ 难点27 一类无机推断题 ................................ 难点28 最低系列原则 .................................. 难点29 商余法 ........................................ 难点30 有机分子空间构型 .............................. 难点31 常见有机反应类型 .............................. 难点32 有机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 难点33 列方程法求结构单元 ............................ 难点34 先定后动法 .................................... 难点35 残基法 ........................................ 难点36 构造法 ........................................ 难点37 数据推断题 ....................................高中化学解题方法难点1 .守恒法守恒法是高考中常考常用的一种解题方法。
泡利原理、洪特规则、能量最低原理(课件)-高二化学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1)
单电子
的电子对
(未成对电子)
原子轨道
能级符号
简并轨道: 能量相同的原子轨道
新课探究
任务1 电子自旋和泡利原理
3.原子轨道表示式
Na ↑↓ ↑↓ ↑↓ ↑↓ ↑↓ ↑
1s 2s
2p
3s
(1)概念 轨道表示式(又称电子排布图)是表述电子排布的一种图式
(2)表示方法
用方框(也可用圆圈)表示原子轨道,能量相同的原子轨道
↑↓ 2p
③ C ↑↓ ↑↓ ↑ ↑
1s 2s
2p
问题4:哪一种轨道表示式正确表达了基态碳原子核外电子的 排布呢?
新课探究 任务2 核外电子在原子轨道中的排布规律
核外电子在原子轨道中的排布规律Ⅱ——洪特规则
1925年,洪特根据多 电子原子的原子光谱 正式提出洪特规则:
基态原子中,填入简并 轨道的电子总是先单独 分占,且自旋平行
A 根据洪特规则,基态原子中,填入简并轨道的电子总是先单独分占,且自旋平行
新课探究 任务2 核外电子在原子轨道中的排布规律
核外电子在原子轨道中的排布规律Ⅲ——能量最低原理 (1)概念 在构建基态原子时,电子将尽可能地占据能量最低的原子
轨道,使整个原子的能量最低,这就是能量最低原理。
(2)因素 整个原子的能量由核电荷数、电子数和电子状态三个因
知识回顾
新课导入
能级
1s
2s
2p
3s
3p
3d
......
各能级轨 道数
1
1
3
1
3
5
......
各能层轨
道数
1
4
9
......
最多容纳
电子数
高中化学物质结构的分析与判断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高中化学物质结构的分析与判断的解题方法与技巧一、原子结构示与性质1、能层、能级与原子轨道(1)能层(n):在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的能量是不同的,按照电子的能量差异将其分成不同能层。
通常用K、L、M、N、O、P、Q……表示相应的第一、二、三、四、五、六、七……能层,能量依次升高(2)能级:同一能层里的电子的能量也可能不同,又将其分成不同的能级,通常用s、p、d、f等表示,同一能层里,各能级的能量按s、p、d、f的顺序升高,即E(s)<E(p)<E(d)<E(f)。
(3)原子轨道:表示电子在原子核外的一个空间运动状态。
电子云轮廓图给出了电子在核外经常出现的区域,这种电子云轮廓图也就是原子轨道的形象化描述。
2、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三原理(1)能量最低原理: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
(2)泡利原理:在一个原子轨道中,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并且这两个电子的自旋方向相反。
(3)洪特规则: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时,基态原子中的电子总是优先单独占据1个轨道,并且自旋方向相同。
洪特规则特例:当能量相同的原子轨道在全满(p6、d10、f14)、半满(p3、d5、f7)和全空(p0、d0、f0)状态时,体系的能量最低,如:24Cr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4s1。
3、构造原理:绝大多数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将遵循如下图所示的排布顺序,人们把它称为构造原理。
4、电离能和电负性(1)电离能含义:第一电离能: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符号I,单位kJ/mol。
变化规律:①同周期:第一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最小,最后一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最大,总体呈现从左至右逐渐增大的变化趋势。
②同族元素:从上至下第一电离能逐渐减小。
③同种原子:逐级电离能越来越大(即I1≤I2≤I3…)。
(2)电负性含义:不同元素的原子在化合物中吸引键合电子能力的标度。
第一章有机化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构造式—表达原子的结合方式和次序的式子例如:CH3CH2CH2CH32.构型式—表达原子的空间连接方式和次序的式子例如:C CHCH3 HH3C3.构象式—表达未连接原子的空间相对位置的式子4.分子式—表示分子中所含的各种原子的数量5.最低系列原则—是指碳链以不同方向编号,得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编号系列,比较各系列不同位次,最先遇到的位次最小者,定为“最低系列”6.顺式\反式—两个相同或相似的基团处于双键的同侧叫做顺式,反之叫反式。
7.顺反异构现象—由于双键碳原子连接不通基团而形成的异构现象叫做顺反异构现象。
形成的同分异构体叫做顺反异构体。
8.顺反命名法—当烯烃双键的两个碳原子分别连有两个不同的原子或基团,并且两个双键碳原子或基团有一对或两对相同时,可采用顺反命名法。
两个相同基团位于双键同侧的叫做顺式,反之叫做反式。
例如:C CCH3H3CH H顺-2-丁烯C CCH3H3CHH反-2-丁烯9.Z、E命名法—如果两个碳原子上各自所连的优先基团处于双键的同侧,称为“Z”式构型,处于异侧的称为“E”式构型。
例如:C CC2H5CH3H3CH(Z)-3-甲基-2-戊烯10.多环烃—脂环烃分子中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碳环的化合物. 11.环烯烃—环上有双键的脂环烃例如:环戊烯12.桥环化合物—多环烃中共用两个碳原子的双环化合物例如: CH 3CH 37,7-二甲基双环[4.1.0]庚烷13. 螺环化合物—多环烃中共用一个碳原子的双环化合物 例如: 螺[4,5]癸烷14. 桥头碳—桥环化合物中各桥共用的两个碳原子15. 螺原子—螺环化合物中两环共用的碳原子16.单环芳烃—分子中含有一个苯环的芳烃 例如:CH (CH 3)2异丙苯17. 多环芳烃—分子中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芳环的烃例如:联苯18. 酚—羟基直接连在芳环上的化合物 例如:OH苯酚19.羧酸衍生物—羧基中的羟基被其他原子或基团取代后所生成的化合物。
最低系列原则
难点28 最低系列原则所谓最低系列原则是:给主链编号从哪一端开始,要以支链位号最小为原则,如果有多个支链时,可从不同端点编号,然后将位号逐位对比,最早出现差别的那位数中,取位号小的那种编号法编号。
●难点磁场根据最低系列原则,写出下列有机物的名称,然后自我界定学习本篇是否需要。
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对其下列命名正确的是( )A.2,2,7,8,9—五甲基—8—乙基癸烷B.2,2,7,8—四甲基—8—异丙基癸烷C.3,4,9,9—四甲基—3—异丙基癸烷D.2,3,4,9,9—五甲基—3—乙基癸烷●案例探究[例题]下列有机物的命名,正确的是A.2,3,3,8,8——五甲基壬烷B.2,2,7,7,8——五甲基壬烷C.2,3,3,5,5——五甲基戊烷D.2,2,4,4,5——五甲基戊烷命题意图:考查学生判定有机物名称正确与否的能力。
知识依托:有机命名的最低系列原则。
错解分析:依据早已摒弃的有机命名要遵循的“支链序号之和最小”的原则,而误选A。
不注意4个“CH2”基团的存在,而误选C或D。
解题思路:首先确定主链,主链上有9个而非5个碳原子,C、D不可选。
然后编号,若从左向右编,则支链编号为:2,3,3,8,8;若从右向左编,则支链编号为:2,2,7,7,8。
将以上两种编号逐位对比,第一位相同,第二位不同。
根据最低系列原则可知,后者是正确的,即所列有机物的名称是:2,2,7,7,8—五甲基壬烷。
答案:B●锦囊妙计对于有机物的命名,现在我国执行的是1980年公布的新《原则》,为与国际命名相接轨,抛弃了源于前苏联的1960年公布的旧《原则》中的“序号之和最小原则”,代之以为“最低系列原则”。
两种方法比较,序号之和最小原则通过计算才能确定编号的起点和方向,最低系列原则只需进行观察就能确定编号的起点和方向,显然后者更直接、更简捷。
●歼灭难点训练1.(★★★)下列有机物的正确命名是____________。
2.(★★★★)萘环上碳原子的编号如(Ⅰ)式,根据系统命名法,(Ⅱ)式可称为2—硝基萘,则化合物(Ⅲ)的名称为____________。
2025届高考化学常用的解题方法与技巧+知识清单
高中化学常用解题方法与技巧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节选)目录一、差量法 (1)1、质量差法 (1)2、体积差法 (2)3、压强差法 (4)4、物质的量差法 (4)二、十字交叉法 (6)1、有关质量分数的计算 (7)2、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7)3、有关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7)4、有关平均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 (8)5、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8)6、有关混合物消耗量的计算 (9)三、守恒法 (10)1、原子守恒 (10)2、质量守恒 (11)3、电荷守恒 (12)4、电子守恒 (13)5、原子的物质的量守恒 (13)6、化合价守恒 (15)7、能量守恒 (17)四、关系式法 (18)五、和量法 (22)六、等效思维法 (25)七、始终态法 (27)八、平均值法 (29)九、极值法 (32)十、虚拟法 (39)十一、奇偶数法 (44)十二、估算法 (47)十三、讨论法 (49)1、不定方程讨论法 (49)2、过量问题讨论法 (49)3、分析推理讨论法 (50)4、分类讨论法 (51)十四、设一法 (57)十五、拆分法 (59)十六、均摊法(晶体) (64)十七、切割法(晶体) (67)十八、商余法(有机物) (70)十九、残机法(有机物) (73)二十、构造法(有机物) (76)一、差量法差量法是依据化学反应前后的某些“差量”(固体质量差、溶液质量差、气体体积差、气体物质的量之差等)与反应或生成物的变化量成正比而建立的一种解题方法。
此法将“差量”看作化学方程式右端的一项,将已知差量(实际差量)与化学方程式中的对应差量(理论差量)列成比例,其他解题步骤与按化学方程式列比例或解题完全一样。
在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中,有时题目给的条件不是某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而是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的差值,解决此类问题用差量法十分简便。
高中化学计算八大解题模型
溶液中阳阴离子正负电荷守恒
浓度守恒
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浓度(或溶质与溶剂质量比)不变
溶质守恒
溶质的质量在稲释前后保持不变
价态守恒
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总数守恒
2.方程组法
反应方程组
已知几元混合物的几个反应总量,求解其组分含量
组成方程组
已知几元混合物的几个组成总量,求解其组分含屋
3.关系式法
反应关系式
能从多步反应或部分氧化还原反应中提取物质转化关系式
终态关系式
能从整体出发找出最终的物质成分与起始成分的守恒关系式
对应关系式
能从混介物反应或组成中挖掘出特定的定量对应关系式
组成关系式
能从物质或溶液的组成中找出组分之间的定最关系式
4.差量法
变化差量
/变化和量
能利用物质单一变化的某个实际差最(质最差、物质的最差、 摩尔质量差、气体体枳差、压强差、密度差、反应热差、溶 解度差)及理论差量列出比列式求解
7•十字交叉 法
能找出平均值(A),且符合x A:+y A:=(x +y) A的数学 关系,用十字交叉法求解混合物中两个组分的含屋
8.讨论法
极值讨论
能找出边界条件(极值),讨论混介物组成的可能范1制
范围讨论
两种反应物的最之比不确定时,找恰好反应点讨论取值范闱
结果讨论
两种反应物的帛:之比不确定而产物不同时,讨论町能的结果
高中化学计算八大解题模型(解题方法及其适用条件)
常用方法
方法分支
适用条件
1.守恒法一一已知变化 前后某一特 定不变的 量,建立等 式计算的系 列方法
质量守恒
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物料守恒
再谈卤代烃命名
再谈卤代烃命名摘要:卤代烃中卤代烷命名规则不一致,表现为卤原子编号规则不一致,多种取代基时排列规则顺序不一致。
规范卤代烷命名。
解决方法为:在视卤原子为取代基的前提下,同时遵守“最小和原则”、“次序原则”和“最低系列原则”。
关键词:卤代烷;卤原子角色定位;命名原则。
1.问题的提出笔者原先在普通高中教授化学,后调入劳动技工学校教授化工专业的化学课。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机化学中的卤代烷存在着命名规则不一致、命名混乱的现象。
于是笔者便搜集了相关的有机化学教材进行比较,发现各个教材在卤代烷命名规则问题上的分歧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⑴卤原子的编号不一致(碳链编号不一致);⑵有多个取代基时,取代基的先后顺序不一致。
例如对卤代烷的命名,不同的教材给出了不同的命名:①吕以仙版《有机化学》给出的名称为:3-甲基-5-氯庚烷。
②刑其毅版《有机化学》给出的名称为:5-氯-3-甲基庚烷。
③汪小兰版《有机化学》得出的名称为:3-氯-5-甲基庚烷。
同一化学物质依据不同的教材分别得出了三个不同的名称。
通过对比以上三个名称可知,①和②体现出了卤代烷有多个取代基时,取代基命名先后顺序的问题;①、③与②、③则体现出了卤素原子编号不一致的问题。
针对以上两个问题的出现,笔者试分析原因如下:2.造成卤代烷命名混乱的原因2.1 卤原子的编号不一致(碳链编号不一致)问题:在不同的教材中,碳链的编号有两种说法要求:①从距离卤原子近的一端开始编号;②从距离取代基近的一端开始编号。
汪小兰版《有机化学》中卤代烷的命名规则是“编号从距离卤原子最近的一端开始”。
吕以仙版《有机化学》中卤代烷的命名规则是“卤素和其他侧链作为取代基,并以最小数字表示卤素的位次”,由此可知他们是力主①的;而在郭耀听版《有机化学》中则为“卤原子和其他支链作为取代基,一般从离取代基较近的一端给主链编号。
”可以看出郭耀听则是力主②的。
以上两种说法的分歧点在于卤原子在卤代烷中的身份地位问题。
(8种)高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
(8种)高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一、关系式法关系式法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巧用,其解题的核心思想是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各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存在着最基本的比例(数量)关系。
例题:某种H2和CO的混合气体,其密度为相同条件下再通入过量O2,最后容器中固体质量增加了()A.3.2gB.4.4gC.5.6gD.6.4g[解析]固体增加的质量即为H2的质量。
固体增加的质量即为CO的质量。
所以,最后容器中固体质量增加了3.2g,应选A。
二、方程或方程组法根据质量守恒和比例关系,依据题设条件设立未知数,列方程或方程组求解,是化学计算中最常用的方法,其解题技能也是最重要的计算技能。
例题:有某碱金属M及其相应氧化物的混合物共10g,跟足量水充分反应后,小心地将溶液蒸干,得到14g无水晶体。
该碱金属M可能是()(锂、钠、钾、铷的原子量分别为:6.94、23、39、85.47)A.锂B.钠C.钾D.铷[解析]设M的原子量为x,解得42.5>x>14.5,分析所给锂、钠、钾、铷的原子量,推断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是B、C。
三、守恒法化学方程式既然能够表示出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物质的量、质量、气体体积之间的数量关系,那么就必然能反映出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电荷数、得失电子数、总质量等都是守恒的。
巧用守恒规律,常能简化解题步骤、准确快速将题解出,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题:将5.21g纯铁粉溶于适量稀H2SO4中,加热条件下,用2.53gKNO3氧化Fe2+,充分反应后还需0.009molCl2才能完全氧化Fe2+,则KNO3的还原产物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
[解析]0.093=0.025x+0.018,x=3,5-3=2。
应填:+2。
(得失电子守恒)四、差量法找出化学反应前后某种差量和造成这种差量的实质及其关系,列出比例式求解的方法,即为差量法。
其差量可以是质量差、气体体积差、压强差等。
差量法的实质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巧用。
它最大的优点是:只要找出差量,就可求出各反应物消耗的量或各生成物生成的量。
高中化学计算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高中化学计算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作者:樊春录来源:《博览群书·教育》2014年第01期摘要:解化学计算题的方法很多,有的学生往往不知如何采用,能听懂他人的讲解,但自己解决问题时,不会分析,只会模仿,有时又感到束手无策,其原因是没有学习和掌握思维原则,没有重视思想方法的研究,因此仍未走出以“套路”代“思路”的怪圈。
本文将以教学实例,对高中化学计算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进行探析。
关键词:高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思路解题方法来自于解题思路,解题思路的形成与基本知识及其体系的理解掌握程度有关,还与思想方法有关。
正确、灵活的思想方法又源于思维的原则和方式。
要提高化学计算的能力和思维素质,应注意思维原则和方法论的研究与探讨。
解题首先要掌握“基本方法”,进一步要掌握“巧”、“活”、“快”、“准”的解题技巧。
一、关系式法根据化学式的计算;根据有关溶解度与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量之间的互算;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尤其是多步反应的计算均可采用关系式法计算,此法不仅可简化计算,而且已知数与未知数各有固定的位置,层次清楚,有助打开解题思路。
用关系式法解题的主要法则是:关系式、关系量,这是根据不能忘;已知未知是条件,条件对准关系量;上下相比列比例,求得写答即完毕。
可以认为化学计算总是在准确寻找关系式及对应量间关系的基础上进行。
例1 已知氯化钾在20℃时的溶解度是34g,配制20℃的氯化钾饱和溶液670g,需氯化钾和水各多少g?本题是溶解度和饱和溶液中溶剂、溶质、溶液的量之间的互算,可采用关系式法计算。
解:设20℃时KCl饱和溶液670g中含KCl的质量是x克,含水y克。
关系式:水——溶质——饱和溶液关系量:100g——34g——134g已未知:y——x——670g列比例:;求未知:y=500g;x=170g答:配制20℃时KCl饱和溶液670g,需氯化钾170g,水500g。
(计算熟练后,左侧的“关系式”等可以不必写出。
高中化学解题方法归纳(难点25~30)
高中化学解题方法归纳(难点25~30)难点25 较难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技巧若不掌握,就会觉得很难;掌握了其配平技巧,就会觉得较易。
●难点磁场请试做下列题目,然后自我界定学习本篇是否需要。
将红磷放在稀硝酸中加热,发生如下反应,所列方程式中还缺少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只添其一),请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______P +______HNO 3+__ ______−→−______H 3PO 4+______NO ↑ ●案例探究[例题]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___PbN 6+___Cr(MnO 4)2−→−___Cr 2O 3+___MnO 2+___Pb 3O 4+___NO ↑ 命题意图:考查学生对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能力。
属化学教学中要求掌握的内容。
知识依托: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
错解分析:不能正确辨认PbN 6和Cr(MnO 4)2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可造成本题错解、难解,甚至不会解。
解题思路:本题有以下两种解法:方法1(0价配平法):对分子中含有难以确定元素化合价的物质,可选其为配平标准,并设该分子中各元素的化合价都为0(或在满足化合物内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前提下设为其他数值),对配平结果无影响:①题给反应中PbN 6和Cr(MnO 4)2中Pb 、N 、Cr 、Mn 四元素的化合价难以确定,可选PbN 6和Cr(MnO 4)2为配平标准:2228/343224322024000600NO __O Pb __O n M __O r C __)O n M r(C __N b P __-+-+-+-+++−→−+↑ ↑↓ 44/3 5 ②5PbN 6+44/3Cr(MnO 4)2−→− Cr 2O 3+ MnO 2+ Pb 3O 4+ NO ↑↑↓ 44/3×5 5×44/3③15 PbN 6+44 Cr(MnO 4)2−→−____Cr 2O 3+____MnO 2+____Pb 3O 4+____NO ↑ ④15 PbN 6+44 Cr(MnO 4)2====22Cr 2O 3+88 MnO 2+5 Pb 3O 4+90 NO ↑方法2(万能配平法):先设出化学方程式中某些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一般是方程式一边的化学计量数,即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通常用1,x ,y ,z 等数字和字母表示,然后根据原子个数守恒可求出x ,y ,z 等未知数,这种方法几乎对所有化学方程式都是适合的,所以叫做万能配平法。
最低系列原则
最低系列原则有机物命名原则解说河南王凤恒高中化学课本中介绍了有机物系统命名法,但比较简单,对稍复杂的化合物就不容易进行命名,笔者根据中国化学会1980年公布的《有机化学命名原则》,补充介绍两个原则,以便较好地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一、最低系列原则所谓“最低系列”是从碳链不同的方向编号,得到几种不同的编号系列,顺次逐项比较各系列的不同位次,最先遇到的位次最小的即“最低系列”。
从左到右编号得:2、3、3、8、8,从右到左编号得:2、2、7、7、8、第一个数字都是“2”,故比较第二个数字“3”与“2”。
因2<3,故编号应从右到左。
该化合物命名为:2,2,7,7,8-五甲基壬烷。
若第二个数字仍相同,再继续比较直至遇到位次数字最小者即可。
可见“最低系列”原则的核心是指碳链上取代基所在碳原子编号的个别数字最小。
对于同时含有双键、叁键的链烃,编号应从靠近不饱和键的一端开始,并使双键、叁键所连接的碳原子编号尽可能低,一般双键的位次不一定要小于叁键的位次,但要按“先烯后炔”的顺序命名。
若双键、叁键处于相同的位次时,则应给双键以最低的编号。
在选择主链时,应选择含有双键、叁键最多的碳链为主链。
对于烃的衍生物,原则上和烃的命名法相似。
卤代烃母体是烃,卤素是取代基。
若碳链上含有双键或叁键,则把不饱和烃看做母体,编号应使双键、叁键位次具有最小的数目。
如含有双键、叁键的醇类,母体应是醇,编号应从羟基位次最小的碳链一端开始。
二、支链取代基列出顺序原则中学课本讲,如果有几个不同的取代基应先简单后复杂,但说得不够具体。
《有机化学命名原则》指出:“较优基团后列出”,即用较优基团代替复杂取代基。
把各种取代基的原子按原子序数大小排列,原子序数大的为“较优”基团,写在后。
如:Br、Cl、O、N、C、H的原子序数依次为35>17>8>7>6>1,故较优基团的顺序是Br>Cl>O>N>C>H,命名时写出顺序则相反。
如果两个基团第一个原子相同,比较与它直接相连的几个原子,比较时,按原子序数排列,先比较各组中最大者,若仍相同,再依次比较第二、第三个。
烷烃命名最低系列原则
烷烃命名最低系列原则烷烃是一类由碳和氢组成的有机化合物,其分子中只含有碳-碳单键和碳-氢键。
根据碳原子数的不同,烷烃可以分为不同的系列,如甲烷系列、乙烷系列、丙烷系列等。
在有机化学中,为了方便命名和描述烷烃化合物,人们提出了一套称为最低系列原则的规则。
最低系列原则是指在命名烷烃化合物时,应该尽量选择碳原子数最少的系列进行命名。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化合物的分子中有多个不同长度的碳链,我们应该选择最短的碳链作为主链进行命名。
这个原则的目的是为了使命名更加简洁明了,减少冗余信息的出现。
根据最低系列原则,我们以甲烷系列为例来介绍烷烃的命名方法。
甲烷系列是由甲烷(CH4)为最低碳原子数的化合物开始,依次增加一个碳原子形成的。
因此,甲烷系列的化合物依次为甲烷、乙烷、丙烷、丁烷、戊烷等。
在命名烷烃时,我们首先要确定主链。
主链是指碳原子数最多的连续链,它是化合物中最长的一条碳链。
在甲烷系列中,主链的碳原子数就是该化合物的碳原子数。
例如,乙烷的主链是由两个碳原子构成的链。
确定了主链之后,我们需要给主链上的碳原子编号。
编号应该从主链上与侧链相连的碳原子开始,依次向两侧延伸,直到两端的碳原子。
编号时,我们通常选择离侧链最近的碳原子作为编号的起点。
在命名烷烃时,我们还需要标记出主链上的侧链。
侧链是指与主链相连的碳原子链,它们不属于主链。
我们使用前缀来表示侧链的类型和数量。
常见的前缀有甲、乙、丙、丁、戊等,它们分别表示一个碳原子的侧链。
在命名时,我们按照字母表的顺序来给侧链编号,从前缀的第一个字母开始。
通过以上的命名规则,我们可以准确地命名烷烃化合物。
例如,对于化学式为C4H10的烷烃,它的主链由四个碳原子构成,因此属于丁烷系列。
我们可以给主链上的碳原子编号,然后标记出侧链的位置和类型。
如果该化合物有一个甲基(CH3)侧链连接在主链上的第二个碳原子上,我们可以将其命名为2-甲基丁烷。
最低系列原则为命名烷烃提供了一种简洁明了的方法,使得化学家们可以快速准确地描述烷烃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第2册 《泡利原理、洪特规则、能量最低原理》教学设计
《泡利原理、洪特规则、能量最低原理》教学设计一、课标解读“泡利原理、洪特规则、能量最低原理”是《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版修订)》中模块2物质结构与性质的主题1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中的内容。
1.内容要求认识基态原子中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能量最低原理、泡利原理、洪特规则。
知道1~36号元素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学业要求能结合能量最低原理、泡利原理、洪特规则书写1~36号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和轨道表示式,并说明含义。
二、教材分析本节内容的功能价值是提高学生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以原子光谱学事实与依据,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和规则的提出背景,并以此为模型,学会利用轨道表示式表示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本课时是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原子结构》第4课时内容,是在学习了能层和能级及电子排布式、价电子排布式、电子云等等概念的基础上,更加深入、直观地走进物质的微观世界—原子轨道,并进一步探索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因此,本课时内容是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延续,虽内容仍然有些抽象,学生学起来有困难,但教科书在内容编排上注重了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形式上图文并茂帮助其理解,这样能够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
课标要求是“认识基态原子中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能量最低原理、泡利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规则等”,起点高,落点低。
三、学情分析学生具备接受能力较强、好奇心强、探究的意识强等特点,在该阶段学生对原子结构以及核外电子排布等已有一定的理解,为这节课的学习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但对核外电子的运动规律以及原子轨道非常陌生,因此本课时教学的重点是如何让学生利用已有的探究必备相关知识,如原子的组成,物质的远动是有规律的等,将泡利原理和洪特规则熟练地运用于原子轨道的理解中。
四、素养目标【教学目标】1.通过对“电子自旋”概念的认识,理解基态原子中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泡利不相容原理;2.能利用轨道表示式书写1~36号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轨道表示式,并通过书写逐步认识洪特规则及其特例;3.能结合能量最低原理理解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构造原理、洪特规则及其特例等其它具有特殊价电子排布的现象。
最低系列原则概述.doc
有机物命名原则解说河南王凤恒高中化学课本中介绍了有机物系统命名法,但比较简单,对稍复杂的化合物就不容易进行命名,笔者根据中国化学会1980年公布的《有机化学命名原则》,补充介绍两个原则,以便较好地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一、最低系列原则所谓“最低系列”是从碳链不同的方向编号,得到几种不同的编号系列,顺次逐项比较各系列的不同位次,最先遇到的位次最小的即“最低系列”。
从左到右编号得:2、3、3、8、8,从右到左编号得:2、2、7、7、8、第一个数字都是“2”,故比较第二个数字“3”与“2”。
因2<3,故编号应从右到左。
该化合物命名为:2,2,7,7,8-五甲基壬烷。
若第二个数字仍相同,再继续比较直至遇到位次数字最小者即可。
可见“最低系列”原则的核心是指碳链上取代基所在碳原子编号的个别数字最小。
对于同时含有双键、叁键的链烃,编号应从靠近不饱和键的一端开始,并使双键、叁键所连接的碳原子编号尽可能低,一般双键的位次不一定要小于叁键的位次,但要按“先烯后炔”的顺序命名。
若双键、叁键处于相同的位次时,则应给双键以最低的编号。
在选择主链时,应选择含有双键、叁键最多的碳链为主链。
对于烃的衍生物,原则上和烃的命名法相似。
卤代烃母体是烃,卤素是取代基。
若碳链上含有双键或叁键,则把不饱和烃看做母体,编号应使双键、叁键位次具有最小的数目。
如含有双键、叁键的醇类,母体应是醇,编号应从羟基位次最小的碳链一端开始。
二、支链取代基列出顺序原则中学课本讲,如果有几个不同的取代基应先简单后复杂,但说得不够具体。
《有机化学命名原则》指出:“较优基团后列出”,即用较优基团代替复杂取代基。
把各种取代基的原子按原子序数大小排列,原子序数大的为“较优”基团,写在后。
如:Br、Cl、O、N、C、H的原子序数依次为35>17>8>7>6>1,故较优基团的顺序是Br>Cl>O>N>C>H,命名时写出顺序则相反。
如果两个基团第一个原子相同,比较与它直接相连的几个原子,比较时,按原子序数排列,先比较各组中最大者,若仍相同,再依次比较第二、第三个。
高中化学《化学平衡》类问题的有效的解题方法
高中化学《化学平衡》类问题的有效的解题方法1、虚拟法———“以退为进”原则虚拟法,就是在分析或解决问题时,根据需要和可能,提出一种假设,找到一种中间状态,以此为中介(参照物)进行比较,然后再结合实际条件得出结论。
其关键是虚拟出可以方便解题的对象,顺利实现由条件向结论的转化。
1)虚拟“容器”法对于只有一种气体反应物的化学平衡的体系,浓度变化若从压强变化分析更为简单、容易。
如A(g)B(g)+C(g)或A(g)+B(s)C(g)+D(g),改变A的浓度,平衡移动方向可通过虚拟容器法建立中间状态,然后再从压强变化判断。
例1A、B、C、D为4种易溶于水的物质,它们在稀溶液中建立如下平衡:A+2B+H2O C+D。
当加水稀释时,平衡向________(填“正”或“逆”)反应方向移动,理由是________。
解析:可将水虚拟为容器,将A、B、C、D 4种易溶物质虚拟为盛在“水———容器”中的气体物质。
那么,加水稀释,“气体”的体积扩大,压强减小,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即上列平衡的逆反应方向移动。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溶液稀释时,平衡向溶质粒子数增加的方向移动。
答案:逆;因为稀释后,单位体积内溶质的粒子总数(或总浓度)减小,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平衡向单位体积内溶质的粒子总数(或总浓度)增加的方向移动。
2)虚拟“状态”法判断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时经常用到以退为进的策略:先得到一个虚拟状态作为中介,然后再恢复到现实状况,进而得出相应的判断。
如根据平衡移动的结果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时,可先虚拟一个中间状态再进行判断,则移动方向不言自明。
例2某温度下,在一容积可变的容器中,反应2X(g)+Y(g)2Z(g)达到平衡时,X、Y和Z的物质的量分别为4mol,2mol和4mol,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对平衡混合物中三者的物质的量做如下调整,可使平衡右移的是()。
A均减半B均加倍 C均增加1mol D均减少1mol解析:按选项A、B方式投料,平衡与原来等效,不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解题方法
难点28 最低系列原则
所谓最低系列原则是:给主链编号从哪一端开始,要以支链位号最小为原则,如果有多个支链时,可从不同端点编号,然后将位号逐位对比,最早出现差别的那位数中,取位号小的那种编号法编号。
●难点磁场
根据最低系列原则,写出下列有机物的名称,然后自我界定学习本篇是否需要。
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
对其下列命名正确的是( )
A.2,2,7,8,9—五甲基—8—乙基癸烷
B.2,2,7,8—四甲基—8—异丙基癸烷
C.3,4,9,9—四甲基—3—异丙基癸烷
D.2,3,4,9,9—五甲基—3—乙基癸烷
●案例探究
[例题]下列有机物的命名,正确的是
A.2,3,3,8,8——五甲基壬烷
B.2,2,7,7,8——五甲基壬烷
C.2,3,3,5,5——五甲基戊烷
D.2,2,4,4,5——五甲基戊烷
命题意图:考查学生判定有机物名称正确与否的能力。
知识依托:有机命名的最低系列原则。
错解分析:依据早已摒弃的有机命名要遵循的“支链序号之和最小”的原则,而误选A。
不注意4个“CH2”基团的存在,而误选C或D。
解题思路:首先确定主链,主链上有9个而非5个碳原子,C、D不可选。
然后编号,若从左向右编,则支链编号为:2,3,3,8,8;若从右向左编,则支链编号为:2,2,7,7,8。
将以上两种编号逐位对比,第一位相同,第二位不同。
根据最低系列原则可知,后者是正确的,即所列有机物的名称是:2,2,7,7,8—五甲基壬烷。
答案:B
●锦囊妙计
对于有机物的命名,现在我国执行的是1980年公布的新《原则》,为与国际命名相接轨,抛弃了源于前苏联的1960年公布的旧《原则》中的“序号之和最小原则”,代之以为“最低系列原则”。
两种方法比较,序号之和最小原则通过计算才能确定编号的起点和方向,最低系列原则只需进行观察就能确定编号的起点和方向,显然后者更直接、更简捷。
●歼灭难点训练
1.(★★★)下列有机物的正确命名是____________。
2.(★★★★)萘环上碳原子的编号如(Ⅰ)式,根据系统命名法,(Ⅱ)式可称为2—硝基萘,则化合物(Ⅲ)的名称为____________。
A.2,6—二甲基萘
B.1,4—二甲基萘
C.4,7—二甲基萘
D.1,6—二甲基萘
3.(★★★★)根据萘环上的编号原则,写出下列有机物的名称____________。
4.(★★★★★)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下:
试写出其名称____________。
附:参考答案
难点磁场
提示:根据有机物命名的最低系列原则,可排除C、D;根据有机物命名时支链宜多不宜少的原则,可知答案。
答案:A
歼灭难点训练
1.2,4,5,7—四甲基—3,3,4—三乙基辛烷
2.解析:由题意,将(Ⅰ)式上下左右翻转,可知萘环上的下列编号方式与(Ⅰ)式是一致的:
所以(Ⅱ)式可称为2—硝基萘,于是(Ⅲ)的编号有以下四种方式:
根据最低系列原则,第三种编号正确,则(Ⅲ)名称为1,6—二甲基萘。
根据序号之和最小原则,似乎1,6—二甲基萘和2,5—二甲基萘都是正确答案,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因为按系统命名法,一种有机物只有一种名称。
本题备选项的设置,避开了“2,5—二甲基萘”这一名称,是有意降低试题难度。
除选拔功能外,本题最大的作用是向中学化学界通报了“序号之和最小原则”已被弃用的信息,以引起中学化学教学的注意。
答案:D
3.提示:编号顺序为:
答案:
答案:1,3,8—三氯萘。
4.解析:依据烯烃的命名原则,该有机物有如下两种编号方式:
根据最低系列原则,可知前者正确,后者错误。
于是其名有以下两种:
①3—乙基—4,5—二甲基—1—环己烯
②4,5—二甲基—3—乙基—1—环己烯
根据书写名称时甲基在前,乙基在后的原则,则可知①错误,②正确。
答案:4,5—二甲基—3—乙基—1—环己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