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级《移动互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计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级《移动互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计划》
一、专业名称
专业名称:移动互联网应用技术
专业代码:610115
二、教育类型及学历层次
教育类型:高等职业教育
学历层次:专科
三、招生对象
普通高中毕业生、“三校生”(职高、中专、技校毕业生)
四、标准学制与学习年限
标准学制:三年
学习年限:在校学习年限不少于2年,在校累计学习年限不超过4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含休学)。
五、就业面向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能在交通领域的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和科研院所从事智能交通系统中移动互联应用系统的设计、维护和管理等工作,入职的职业岗位是移动互联网运维助理工程师,升迁的职业岗位是移动互联应用设计工程师。毕业生同样可以在相关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从事移动应用互联系统的使用与维护工作;在相关科研院所从事移动应用互联系统的设计和编码和实施等工作;在智能交通和IT企业行业的从事移动互联网应用系统的设计、测试、推广和售后维护等工作。
六、培养目标与规格
(一)培养目标
为智能交通行业,重点是智能交通中移动终端应用设计领域,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较强的组织纪律性、安全意识、质量意识、敬业精神、团队协作精神,以及较强的现场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掌握移动互联网应用与设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在移动平台进行移动产品的设计、维护、管理、发布等专业技能,
能够胜任智能交通系统中移动应用系统的设计、移动互联网平台的系统集成与部署、移动信息系统的维护和管理等工作,达到移动应用工程师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基本要求,具有“好品德、好技能、好使用、好形象”的高端复合型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
1.基本素质
①具有较强的组织纪律性、安全意识、质量意识、敬业精神、团队协作精神;
②具备“好品德、好技能、好使用、好形象”的职业素质;
③具有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④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念和良好情操;
⑤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高尚的人文精神。
2.职业能力
(1)专业能力
1)具有良好的移动应用系统维护、管理能力;
2)具有数据库设计、创建、管理、运维能力;能在常用操作系统上安装、配置主流数据库管理系统;
能使用数据库管理工具在同构或异构的数据库间导入、导出数据;能使用数据库管理工具备份、还原数据库;能使用SQL语句创建、删除、重命名数据库;能按照E-R图设计表结构、表关系;
能使用SQL语句创建、删除、重命名数据表;能使用SQL语句修改数据表结构;能使用SQL语句进行条件查询;能实现连接查询、合并查询、分组查询;能对查询的结果集进行排序;能对数据表中的数据进行增加、删除、修改操作;能使用SQL语句对表添加或删除主键、外键、唯一性、检查、默认等约束。
3)具有移动网站设计能力;掌握CSS3中新增加的属性选择器,能够运用属性选择器为页面中的元素
添加样式。理解关系选择器的用法,能够准确判断元素与元素间的关系。掌握常用的结构化伪类选择器,能够为相同名称的元素定义不同样式。掌握伪元素选择器的使用,能够在页面中插入所需要的文字或图片内容。掌握CSS伪类,会使用CSS伪类实现超链接特效。掌握盒子的相关属性,能够制作常见的盒子模型效果。掌握元素的定位,能够为元素设置常见的定位模式。了解表单功能,能够快速创建表单。掌握表单相关元素,能够准确定义不同的表单控件。掌握表单样式的控制,能够美化表单界面。
4)具移动编程能力,有面向对象分析、设计、建模的能力;能编写、编译、调试、运行程序;能将
流程图转化为程序代码,会使用流程图描述算法;能使用数据类型、变量、常量、运算符、表达式编程;能进行顺序、分支、循环三种控制结构的程序设计;能使用函数或访求实现程序功能;
5)具有小规模移动应用系统的客户端开发和服务端开发设计能力。能够熟练应用Android开发环境、
能够实现Android Activity开发、能够使用Android UI控件开发、能应用Android菜单、事件响应、能应用布局管理,使用常用组件等,具有移动应用项目实施和解决故障能力。
(2)方法能力
①独立完成岗位工作的设计建构能力;
②通过自学获取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
③不断改进、提升工作质量以满足岗位工作需要的能力;
④制定工作计划的方法能力;
⑤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
⑥资料、文献的检索与运用的方法能力;
⑦语言和书面表达能力。
(3)社会能力
①人际交往和协商沟通能力;
②工作中与他人的团队协作能力;
③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规范、安全、环保、成本和质量意识;
④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与挫折的能力。
3.其它要求
在校期间,鼓励本专业学生取得:
(1)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合格证书;
(2)计算机等级考试合格证书;
(3)普通话水平等级证书。
(三)毕业资格与要求
1.学分要求
总学分140分。其中公共基础课36学分,专业平台课10学分,专业技术课88学分,专业拓展课3学分,任选课时3学分。
2.资格证书要求
中国移动应用开发者证书(初级及以上)、国家软件水平考试的证书(初级及以上)、劳动和社会保
障部颁发的计算机操作员证书(至少一种)。
七、人才培养模式
本专业采用“双主体承担、三技能循环、三能力层级递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三技能循环”体现为在移动应用设计中的网站设计与管理运维、移动应用设计中的数据库设计与管理、移动应用设计中的企业级应用程序开发等三个方面循环地培养学生移动应用设计的技能或素养。“三能力层级递进”体现在经“理实一体教学”、“项目化教学”到“顶岗实习”,学生的项目管理技能或素养得到递进式提高。即,前两学年为专业课程学习和课程实训,采用理实一体、“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模式教学;三年一期,根据联合办学企业(或实训基地)的情况和学生爱好及学习情况等,采用经过优化后的企业真实项目进行分组项目教学;最后一个学期,到企业参加顶岗实习。“双主体承担”是指校企共同承担人才培养。其中,“理实一体教学”,学校为主,企业辅助;“项目化教学”,学校主要承担模拟项目部分,企业主要承担真实项目部分;顶岗实习,企业为主,学校辅助。
八、课程体系
(一)课程体系设计思路
(1)课程体系在形式上的设计思路
形成“三种基地、三种教学形式”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课程体系。“三种基地、三种教学形式”:在教学型实训基地,开展理实一体教学,完成第一能力层级的专业技能循环培养;在生产性实训基地,开展项目化教学,完成第二能力层级的专业核心技能反复训练培养;在顶岗实习基地,开展现场教学,完成第三能力层级的专业核心技能反复训练。做到以典型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等为线索确定课程结构;以专业核心技能为主线,整合知识、技能和态度,遴选课程内容;以典型项目为载体设计教学组织形式。在教学过程融入专业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相对应地开展项目教学、现场教学,实现“教、学、做合一”。
(2)课程体系在内容上的设计思路
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主要以移动应用开发(客户端开发和服务端开发)为主,部分毕业生会从事项目实施与售后技术支持,甚至其他软件开发相关的岗位。因此专业人才培养既要注重普遍性,以满足大多数学生的职业发展,又要满足个体性,以满足少数学生对其他岗位的选择。为此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的设计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
(二)课程体系
(1)课程体系构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