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知识结构图
初中地理知识结构大纲图
![初中地理知识结构大纲图](https://img.taocdn.com/s3/m/8776b81502020740be1e9b6c.png)
地理知识结构图,帮你系统条理掌握地理知识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第三章天气和气候陆 和 海大洲 和 大洋 地球?水球? 海陆面积比例海陆分布状况七大洲和四大洋概念:大陆、岛屿、大洲、海、海峡、大洋 大洲、大洋的名称、分布相对位置重要的洲界线海陆变迁沧海桑田大陆漂移假说发现过程 主要观点:主要观点解释海的变化山脉的形成 火山地震第四章居民和聚落第五章 发展与合作天气气温变化规律日变化年变化 分布规律 降水季节变化 分布规律降水量柱状图气温变化曲线图世界的气候(11种) 影响因素 纬度、海陆、地形等人类活动天气预报 居和 聚人口增长分布 人口稠密区 人口稀疏区影响 因素自然、社会等人口问题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增长过慢带来的问题合理的人口增长人种三大人种的划分 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语言:联合国工作语言及其主要分布地区 宗教:世界三大宗教的发源地及主要分布地区聚落类型城市差异聚落与环境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环境对聚落建筑风格的影响聚落的发展与保护聚落增长的表现保护传统聚落的意义人口 密度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第七章 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发与 合国家和地区概念:国家、领土国家的区别面积大小 人口的多少 政治制度 经济发展水平发达国家 和 发展种中国家划分依据主要分布地区 南北对话、南南合作 经济差异的表现 发展中国家落后的原因措施国际合作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重要的国际组织亚洲自然环境世界第一大洲 地理位置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相对位置地形类型:高原山地为主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状 人文环境人口最多的大洲对资源、环境的影响多样的地域文化 经济发展差异日 本 岛国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多火山、地震加工贸易为 主的经济主要工业区(五大工业区)工业布局的特点及原因对外依赖严重东西方兼容的文化半球位置东南亚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气候世界重要的热带作物生产基地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海陆位置“十字路口”(海上要道:马六甲海峡)范围中南半岛山河分布大势: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城市分布特点利?弊?马来群岛华人华侨集中分布区印度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主要邻地形:北部山地中部平原南部高原多水旱灾害农业粮食自给有余主要粮食作物及分布发展中的工业主要工业区及工业部门工业布局与原料产地的关系带来的资源、环境、经济等问题俄罗斯相对位置(主要邻国)自然环境主要气候类型及气候的东西(南北)差地形:平原、高原为主自然资源:丰富,种类齐全,能自给(主要矿产及产地)经济发达的工业工业特点:重工业发达主要工业区及工业部门发达的交通部门齐全分布不平衡欧洲部分密集亚洲部分稀疏原因自然、人文主要城市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丰富的石油资源主要产油国主要输油路线文化差异匮乏的水资源气候干旱三洲五海之地欧西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人口稠密,国家众多区域性国家组织:欧盟主要成员国及首都经济发达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世界著名的工业密集地带草场广布地形平原为主温带海洋性气候中纬度大陆西岸繁荣的旅游业撒哈拉南的非黑种人的故乡地理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气候多旱灾地形:高原为主,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中考生物地理知识点归纳(人教版,带图表)
![中考生物地理知识点归纳(人教版,带图表)](https://img.taocdn.com/s3/m/2bbbbe2c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e6.png)
9、光学显微镜各个部件的名称和作用
镜座—稳定镜身.
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件。
镜臂—握镜的部位.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
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
镜筒—上端安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
转换器—可以转动的圆盘,上面安装物镜。
粗准焦螺旋—转动时,可以大幅度升降镜筒。
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幅度较小,
第四单元
39说明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
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40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书P9)
睾丸是男性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的生殖器官.
卵巢是女性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的生殖器官.
41青春期的身体变化
(1)身高突增,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功能也明显增强。
(2) 性器官迅速发育:男孩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
③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具有重要作用.细胞核内含有与生物的遗传有密切关系的物质—-遗传物质。
12、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区别
植物细胞除了和动物细胞一样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以外,一般还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13、洋葱表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和观察
制作步骤:(1)先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2)把洋葱鳞片叶向外折断,用镊子从鳞片叶的内面撕下一小块透明的薄膜。(3)把撕下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地把它展平。(4)用镊子夹住一块盖玻片一侧的边缘,将它的另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轻轻地放平,盖在薄膜上。注意不要在盖玻片下留下气泡。(5)经碘液染色后.(6)把制好的洋葱表皮细胞装片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
缺乏维生素D:佝偻病、骨质疏松症等。
维生素D可以促进磷、钙的吸收和骨质发育。
44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书P32图、P34解读曲线图)
最新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图
![最新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图](https://img.taocdn.com/s3/m/7fc4489be009581b6bd9ebf0.png)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图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图章节教学内容七年级导言地理与生活的关系;学习地理的意义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仪的基本结构;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利用经纬网定位第二节地球的运动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绕转中心、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四季的产生和五带的划分第三节地图地图的基本要素;地形图的判读;地图的应用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全球海陆分布特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轮廓、面积大小及分布特点第二节海陆的变迁地球表面海陆变迁的实例及原因;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世界著名山系和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天气的含义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认识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天气预报图和卫星云图;空气质量对人类的影响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气温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气温的变化规律;世界气温分布规律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降水及其主要形式;降水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降水的变化规律;世界降水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第四节世界的气候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地区;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一节人口与人种世界人口数量及增长趋势;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特点;人口增长过快对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的影响;三大人种的体质特征及其主要分布地区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世界六种主要语言及其主要使用地区;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景观差异;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第五章发展与合作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差异;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发展水平的差异及地区分布特点;国际合作的重要性;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自然环境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的依据;亚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范围;亚洲的地形特点和河流;亚洲的气候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第二节人文环境亚洲在人口、文化、经济等方面的人文环境特点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一节日本日本地理位置特点;火山地震及成因;日本经济发展特点及主要条件;日本的人口、民族构成及传统与现代并存的文化特点第二节东南亚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东南亚地区农业生产与热带气候的关系;东南亚主要农作物与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东南亚人口和城市的分布、人口构成;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发达的旅游业第三节印度印度人口问题;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印度的粮食问题;印度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况第四节俄罗斯俄罗斯地理位置特点、地形特点、气候特点及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俄罗斯矿产资源分布状况对工业区形成、发展的影响;俄罗斯交通运输特点和城市分布规律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第一节中东中东地区的范围、位置;中东石油的分布、生产、输出情况;中东水资源状况;中东地区的文化差异和宗教矛盾第二节欧洲西部欧洲西部的位置、范围和主要国家;欧盟的地位和作用;欧洲西部经济发展的特征;欧洲西部优越的自然环境对传统畜牧业发展的影响,以及繁荣的旅游业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人种;单一商品经济形成原因及后果;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粮食与环境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第四节澳大利亚澳大利亚的位置、范围、首都和主要城市的分布;澳大利亚特有动物及其形成原因;澳大利亚地形和气候的分布、特征及其对农牧业分布的影响;澳大利亚人口、城市、矿产的分布特点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第一节美国美国领土构成;美国种族民族构成;美国农业带的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美国高新技术产业在现代经济中的地位及对美国现代经济的影响;美国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的影响第二节巴西巴西的民族融合状况;巴西的位置范围和自然环境;巴西工农业发展的状况;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危机及保护措施;巴西的城市化问题第十章极地地区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及范围;两极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及差异;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八年级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辽阔的疆域我国的位置和疆域特点,及位置的优越性;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省级行政区的分布、全称、简称及行政中心第二节众多的人口我国人口数量的变化和人口增长的特点;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人口地理分界线;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和由此带来的人口问题;我国实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重要性第三节多民族的大家庭我国民族的构成状况;民族和少数民族的差异;我国一些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我国的少数民族政策;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势和地形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地势对气候、河流和交通的影响;我国主要山脉和重要地形区的空间分布特点;我国地形复杂多样的特点;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地形特点;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以及这些灾害的形成原因和治理方法;山区开发利用的有利和不利条件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温度带的名称、分布、作物熟制;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四类干湿地区的名称、分布、植被;我国气候两大特征;冬、夏季风的特点;各种气候类型在我国的分布第三节河流和湖泊我国河湖众多的特点及河湖在人类活动中的作用;外流区(河、湖)、内流区(河、湖)的概念,以及外、内流河的水文特征;黄河的基本概况;长江的基本概况第三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自然环境总量丰富人均不足自然资源的定义及主要类型;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第二节土地资源土地资源的作用和利用类型;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及利弊;我国土地资源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第三节水资源世界水资源的有限性、我国水资源的现状;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及解决措施;我国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一节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交通运输在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作用;现代主要运输方式及其特点;我国主要的铁路干线及重要的铁路枢纽第二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农业的地位及包括的部门;农业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和在工业生产中起的作用;我国农业分布上的地区差异及其形成原因;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及措施;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的实际问题及解决对策第三节工业的分布与发展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以及工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我国工业发达地带和主要的工业区、工业城市的分布;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特点,及在工业发展中的作用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我国地理区域的类型;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位置、范围;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界线的原因,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主要自然特征、人文特征及差异;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人类生产、生活的差异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西北地区的范围和地形特点;西北地区自然景观的递变规律及其成因;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及气候与地形、植被、河流的相互关系及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高”“寒”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对其他地理特征形成的影响;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分布及我国主要的牧区第六章认识省级区域第一节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北京的位置、面积及自然环境特征;北京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传统、城市职能和城市建设成就第二节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香港和澳门的位置、范围等概况及“一国两制”政策的含义;香港和澳门的人口密度及经济特点;祖国大陆对港澳经济的促进作用第三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台湾省的位置、范围和人口;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第四节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的自然环境特征;新疆的人口、城市、交通设施的分布特点及其原因;新疆农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我国西部开发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西气东输工程及其重要性第七章认识省内区域第一节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外向型经济对区域发展的促进作用;珠江三角洲城镇化的发展状况第二节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西双版纳的位置优势;西双版纳热带季风气候形成的基本原因;原始热带雨林景观的基本特征;西双版纳之所以成为“热带动物王国”的原因;西双版纳的资源优势;西双版纳旅游业迅速崛起的原因,及旅游业对西双版纳经济的带动作用第八章认识跨省区域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及范围;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原因及后果;黄土高原环境治理的成功经验第二节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长江沿江地带的区域位置、范围、气候特点;长江沿江地带内的地理差异;长江沿江地带优越的自然条件;本区内人口、城市和工业部门结构的空间分布特点与地区差异;长江对沿江地带的纽带作用及对沿江地带南北的辐射作用;区际联系对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长江各段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及其成因、危害及治理措施第九章走向世界的中国“国土辽阔、区域差异大”的基本国情,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加强区域联系的必要性;世界的发展趋势、“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的基本国情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图知识框架:章节主要内容中国的地理差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区域划分种类、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地形、气候、植被、耕作制度、交通、民居、工业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分界、地形、气候、植被、农牧业、自然特征、河流认识省级区域北京地位、位置、气候、都市建设香港和澳门位置、制度、经济、比较台湾省位置、自然地理、资源、经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位、位置、地形、气候、农业、资源、能源认识省内区域珠江三角洲地位、位置、经济西双版纳位置、地形、气候、旅游资源认识跨省区域黄土高原地位、自然状况、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措施长江沿江地带位置、自然条件、纽带和辐射作用、生态环境走向世界的中国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在世界中求发展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1、地理区域根据不同的需要,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如自然区域、经济区域、行政区域等,同一地理区域可能同时兼有多重“身份”。
初中地理《认识大洲》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地理《认识大洲》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https://img.taocdn.com/s3/m/3640670d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31.png)
《认识大洲》主题单元教学设计适用年七年级级所需时课内共用7课时,每周3课时;课外共用1课时间主题单元学习概述《认识大洲》是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内容,共包括三节,第一节亚洲及欧洲,第二节非洲,第三节美洲。
这一单元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它将上册所学的地形、河流、气候、居民、经济等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区域,通过对第一节亚洲的学习,学生应学会如何通过对地图和相关资料的分析,归纳一个大洲的区域特征,本章是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开始。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学生掌握认识大洲的方法,难点是学会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和归纳某一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相互关系。
专题的划分是根据教材内容,每一节为一个专题,其中第一个专题是基础,为学习第二三专题打下基础,专题四为研究性学习。
专题之间是平行关系,每一个专题的内容都很重要。
学习方式主要是学生根据教材中的内容、地图、搜集的资料等相互合作讨论研究来学习。
预期的学习成果是学生能够依据地图等其他资料简述各个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并能归纳各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主题单元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掌握描述大洲地理位置的方法。
2.运用地形图,归纳非洲的地形特征和海陆轮廓特征,了解非洲极具特色的地形区。
3.运用地图,归纳南、北美洲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并比较南、北美洲的地形和气候差异,学会运用比较法了解地理事物的异同。
4.运用地图,分析地形对美洲气候的影响,并进一步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5.学会描述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初步掌握学习和研究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并形成相关技能。
6.观察大洲的地形特征,学会绘制其地形简图。
过程与方法:1.通过归纳亚洲的地形、气候、水系特征,掌握描述其他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特征的方法,能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出欧洲的地形、气候、水系特征。
2.运用1月平均气温、7月平均气温、年降水量、气候类型等分布图,归纳非洲的气候特征。
初中地理《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地理《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https://img.taocdn.com/s3/m/fa8a1a3a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39.png)
1.地形特点
评价方法:读图应用,教师点评,学生互评
评价指标:(1)读图并正确分析出亚洲的地形特点
评价
(2)能举一反三,读图说出其他大洲的地形特点
要点 2.地形与河流流向
评价方法:小组间互评、教师点评
评价指标:(1)分析出地形与河流流向的关系
(2)应用练习海南岛如图,
请回答问题: ① 图中的短线可能是什么? ② 海南岛地势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3.气候特点 评价方法:小组间互评、教师点评 评价指标:(1)读图正确说出亚洲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适用年 级
七年级
所需时
课内共用 3 课时;每周 2 课时;课外共用 1 课时 间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本章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将上册学习 的地形、气候、河流等知识运用于某一具体区域的学习过程中, 同时也为后面学习不同地区和国家地理提供了基本的方法和策 略。通过对这一大洲的学习,教会学生可以从哪些方面描述一个 大洲,如何通过对地图和相关资料的分析,归纳一个大洲的区域 特征,如何分析一个大洲各要素之间的联系,这不光是对亚洲的 学习,更是区域研究方法的学习。 本单元主要选择了亚洲地理位置、范围、自然环境的学习,共有 三个专题,专题一:位置和范围;专题二:自然环境的基本要素; 专题一,先从位置和范围入手,进一步了解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重点要让学生学会从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描述一个大 洲的地理位置,重点在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描述。专题二在 位置和范围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大洲的自然环境,本专题的学 习,使学生了解分析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要从分析哪些要素入
活动二:学以致用:分析北美洲的地势特点和河流流向。 出示北美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分析北美洲地势西部和东部 高,中部低,河流由东西两侧流向中央,密西西比河为扇形河。 第二课时 活动一:探究亚洲的气候特点 1.使用亚洲气候分布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以及相关资料, 帮助学生归纳总结亚洲气候的显著特点,分析气候对农业的影 响,初步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归纳大洲气候特点的方法。 2.利用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 析造成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 3.理解亚洲东部和南部的降水与夏季风的关系以及对农业的影 响。 4.通过总结分析一个大洲的气候特点的方法和步骤、对比亚洲和 非洲气候分布图,使学生掌握大洲气候特点的分析方法,在分析 非洲气候的活动中达到知识和能力的迁移。
初中地理《东半球其他的地区和国家》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地理《东半球其他的地区和国家》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https://img.taocdn.com/s3/m/8f47cf9101f69e3142329425.png)
初中地理《东半球其他的地区和国家》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东半球其他的地区和国家适用年级初一所需时间课内共用10课时;每周2课时;课外共用1课时主题单元学习概述本主题单元依然是学习区域地理(三个地区和一个国家),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
在本主题单元的学习过程中尽量引导学生运用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多交流展示,教师及时做点拨,提高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通过第六章亚洲大洲和第七章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学习,学生对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已经掌握的不错了,已具备了基本良好的的图文转化能力和读图技能,在此基础上再去学习代表国家及地区感觉比较好学,在教学中应抓住初一学生好奇心比较强的优势,积极创设各种教学情景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争取通过本单元的学习,阅读各种地图、图片、地理图表让学生学会分析描述一个地区、国家的自然环境的方法。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熟练掌握学习区域地理方法和技巧。
本章教材设置了四节内容,中东、欧洲西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和澳大利亚。
本单元设计把这四节内容整合为四个专题,专题一:中东的位置范围、自然资源及文化;专题二:欧洲西部的位置范围、地形地势气候及与人类活动和农业的关系、工业;专题三: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专题四:澳大利亚地理位置、地形地势、自然特点分析及成因、农业分布及原因、工业。
预期学习成果:提高学生从不同的地图(地形图、农业分布图、工业分布图、自然资源分布图、水文图、人口分布图等)、各种统计表(人口、经济增长、环境变化等)及信息技术教学中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从各种地理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掌握比较、分析、综合等科学的探究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学会归纳:要求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概括归纳意识,并能用准确简练的语言表达某一问题的含义。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主题单元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东是一个全世界关注的热点地区;2.知道中东地区的范围以及主要国家;3.掌握中东是一个两洋三洲五海之地,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的交通要道;4.学会运用地图、统计数字说明中东石油的分布、生产和输出情况,分析中东石油资源对本地区经济及对世界经济的重要影响;5.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及学科参与意识,使学生获得对其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思维能力及学习方法,拓宽学习空间;6.使学生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读图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及运用其他手段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7.知道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国家; 8.知道本区是黑色人种的故乡,了解非洲黑人的原始居住地分布与自然地理环境、外来移民的关系;9.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获取知识的能力;10.知道本区主要的地形特征,理解本区以初级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为主的单一商品经济及面临的人口、粮食、干旱和荒漠化问题; 11. 培养学会运用地图和图片说明澳大利亚特有生物生存的原因; 12. 学会运用地图和资料,说明澳大利亚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和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13. 培养运用地图说明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及人口的分布特点,并能够在地图上指出澳大利亚的首都和主要城市;过程与方法:1.能简单分析中东成为热点地区的原因,并侧重于分析本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丰富的石油资源;2.进一步培养学生读图和对地理信息的归纳、推理、对比以及分析判断的能力;3.通过引导学生读图,找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位置、范围,分析总结该地区的地理位置的特点;4.利用各方面的资料经过小组讨论、分析、综合评价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对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的情况以及对本国经济的影响;5.在收集、运用资料描述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富有特色的文化的过程中,学会尊重不同地区的文化和传统;6.分析非洲人口增长过快与粮食的增长不相适应,而导致人们的乱砍乱垦,造成环境恶化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7.通过探究性的学习过程,培养读取信息、分析信息,运用比较和综合的方法,概括总结某种地理事物规律的能力,判读和分析地图的能力,通过知识迁移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初中地理《中国的气候》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地理《中国的气候》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https://img.taocdn.com/s3/m/61202b15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1e.png)
1、四季的景观为什么不同? 主题单元 2、猜猜看,北京和乌鲁木齐的景观会不会相同? 问题设计 3、能不能让各地的特色农产都在青岛安家?
4、气候优劣知多少?
专题一:中国气温特点、成因及影响; ( 2 课时)
专题二:中国降水特点、成因及影响; ( 1 课时)
专题三: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及主要特征; ( 1 课 专题划分
本单元知识的构成极其复杂,很多天气现象和气候特征与学生的 日常生活联系紧密,但要究其原因又会过于抽象、深奥、难以理解。 基于以上特点,本着由简到繁层层深入的原则,在本单元设计中把本 节内容整合为四个专题,专题一:中国气温特点、成因及影响;专题 二:中国降水特点、成因及影响;专题三: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及主 要特征;专题四:特殊天气和旱涝灾害。 专题一、二——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对图文资料的观察、分析和 归纳准确把握我国冬夏截然不同的气温特征,以及降水在时空分布上
时)
专题四:特殊天气和旱涝灾害。
( 1 课时)
其中,专题一中的活动四作为研究性学习
专题一 中国气温特点、成因及影响
所需课时 课内共用 1 课时 课外共用 1 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
1、 了解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初步学会分析成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和分布,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初步掌握阅读和分析等温线图、气温年变化曲线图、温度带分布 图的方法,学会通过客观的统计资料,分析气温特点的成因。 4、通过学习了解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爱护 自然,保护自然的环境意识。 5、培养学生辩证看问题的能力,正确认识我国气候特征的优劣。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信息化资源:多媒体投影设备、课件、相关图文、音频、视频资料 常规资源:教材、地图册、导学案 其它:相关教学资料
初中地理ppt课件
![初中地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d2fb908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f7.png)
河流与湖泊
介绍中国的主要河流和湖 泊。
中国人文地理
历史与文化
介绍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包 括朝代更迭和文化遗产等。
人口与民族
介绍中国的人口和民族情况,包括 汉族和少数民族的人口分布和特点 等。
经济与交通
介绍中国的经济和交通情况,包括 主要城市和交通线路等。
03
世界地理
Chapter
世界地理概况
初中地理ppt课件
目录
• 地理基础知识 • 中国地理 • 世界地理 •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 地理在中考中的重要性及备考策略 • 课堂互动与思考
01
地理基础知识
Chapter
地理的定义与重要性
总结词:基础概念
详细描述: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相互作用及演化过程的 学科,它涉及到地球的形状气候、土壤、植被、人口、城市、经济等多个方面 。学好地理对于理解我们生活的世界以及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03
对未来发展的影响
学好地理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
认识世界、理解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中考地理题型分析
选择题
中考地理选择题通常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以及学生对地理现象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选择题的 题型多样,包括填空题、判断题、单选题等。
综合题
综合题通常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综合题的题型包括填图题、分析题、 问答题等。
VS
实施步骤
教师可以先给出讨论的题目和要求,让学 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选择代表进行汇报 和交流,最后进行总结和评价。
THANKS
感谢观看
地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最新的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之板块
![最新的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之板块](https://img.taocdn.com/s3/m/315da030b9f3f90f77c61b47.png)
最新的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之板块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之板块同学们对地理中板块的知识还熟悉吧,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此知识点的内容哦。
板块1.大陆漂移说:魏格纳依据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可拼合性和其他依据提出。
2.板快构造学说:全球由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六大板块组成,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
板块的碰撞形成了山脉(海沟、岛屿),板块张裂形成了裂谷和海洋。
3.等高线地形图上面对地球表面的七巧板知识的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地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初中地理知识点之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下面是对地理中,关于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知识点的总结,希望给同学们的复习学习很好的帮助。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①地球是一个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通过上面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知识的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相信同学们会从中学习的更好的吧。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之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下面是对地理的学习中,关于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知识的讲解,希望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哦。
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1.地球内部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地壳和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
软流层位于上地幔。
2.地壳变动:悬崖峭壁上岩层断裂的痕迹、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的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说明发生了海陆变迁)、火山和地震。
4.火山和地震(1)火山由火山口、火山锥、岩浆通道组成(2)火山按活动特点分为: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
(3)地震成因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震动。
(4)地震结构包括: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距、等震线。
(5)分布:环太平洋陆地和周围海洋、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带(6)防震自救的措施:跑到空旷的地方,或躲到面积较小的房间里或桌子下等。
初中地理 6年级(初一)上册地理知识结构梳理 第一章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
![初中地理 6年级(初一)上册地理知识结构梳理 第一章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https://img.taocdn.com/s3/m/7a819f68453610661ed9f4ef.png)
五、等深线地形图 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深线。从等深线上所标注的深度,可以看出
海洋的深浅;从等深线的疏密程度,也可以看出海底坡度大小。
16
内部资料
六、分层设色地形图。
(一)怎么绘制: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形图上,把不同高度和深度的范围,着上不同 颜色,可以一目了然看到地表的高低形态和海底的起伏状况。这种地图叫做分层设色地形图。 (二)要会判断某地的海拔。 (根据图例判断) (三)会判断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的各种地形类型。 同志们!请与前面的地形部位区分开。
内部资料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
1、海拔:某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某地高出另一地的垂直距离。
一、基本概念
3、等高线:将地表海拔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叫等高线。(同线等高)
4、等高线地形图:由许多标注着海拔的等高线组成的地图。
5、等高距:等高线地形图中,相邻等高线之间的相对高度。(同图等距)
注:海拔不一定大于相对高度。 如吐鲁番盆地海拔-155 米,珠峰海拔约 8844 米,这
画法如下
17
内部资料
1、观察
2、描点
3、找点
4、连线
5、整理 (二)地形剖面图的优势:最能表现地表的高低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18
地形类型
高原
山地[来源:学#科#网]
丘陵
盆地
平原
高度
500m 以上
500m 以上 200-50较陡,内部起
地势起伏较大
地面起伏情况
伏和缓。 山峰,陡峭的山坡
中间低四周高
宽广平坦
(四)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的颜色:一般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山高原、 白色表示积雪、冰川。
初中地理地图册电子版
![初中地理地图册电子版](https://img.taocdn.com/s3/m/a48466e6a58da0116c1749ed.png)
初中地理地图册电子版篇一:初中地理专题复习地图初中地理专题复习:地图一课程标准要求1、知道地图的三个基本要素。
2、学会在一般地图上、有经纬网的地图上或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判断方向。
3、学会运用比例尺公式进行计算两地的距离,并知道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
4、学会比较比例尺大小,并能理解比例尺大小与所表示范围大小、所表示内容详略的关系。
5、能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谷、山脊、鞍部、陡崖、山顶等地形。
6、熟悉并掌握常用的图例。
7、会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地图。
二考点动态1、考查重点主要集中在:做图时比例尺的选择;比例尺大小与表示范围大小,表示内容详略的关系;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地图上方向的判读;地图的合理选择。
2、在近年的中考中,地图的考查有逐年增多的趋势,除综合题外,选择题用图也逐渐增多。
3、综合考查,综合渗透的题目较多:如将等高线地形图与指向标结合在一起,考查不同等高线形态代表的地形;交通线路,土地利用的设计方案,河流流向的判读等。
三知识梳理回眸〔即考点结构构建〕(一) 地图的基本要素1、(⑴)⑴一般定向法:指在一般地图上,既无指向标,又无经纬网,按“面对地图,(⑵)”来判别方向。
⑵指向标定向法:指在标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根据指向标箭头指向的“北方”来确定东、西、南三个方向,以此来判别方向。
⑶经纬网定向法:指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经线指示(⑶)方向,纬线指示(⑷)方向。
不论经纬网的形状怎样,只要在同一条经线上就只有南北之分,在同一条纬线上就只有东西之分;既不在同一条经线上,又不在同一条纬线上,就是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之分了;在中心是北极的地图上,中心北极点是(⑸),向四周放射状的经线都指向(⑹),东西方向按逆时针箭头确定,箭头前方是东,后方是西,即“中北外南,前东后西”;在中心是南极的地图上,中心南极点是(⑺),向四周放射状的经线都指向(⑻),东西方向按顺时针箭头确定,箭头前方是东,后方是西,即“中南外北,前东后西”。
初中地理《我们生活的大洲》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地理《我们生活的大洲》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https://img.taocdn.com/s3/m/af495871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14.png)
1.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亚洲中部高四周低的地势对
专题问题 其河流的流向会产生什么影响?
设计
2.为何亚洲的气候类型众多?
3.思考雨热同期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
信息化资 电子白板课件
源
常规资源 教材、地图册
教学支撑 多媒体教室
环境
其 他 相关教学资料
学习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 活动一:认识亚洲的地形,及地形和河流分布的关系 1. 出示自学目标,认识亚洲地形区的分布 1)在地形图上找出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蒙古高原指出它们在亚 洲的位置和大致的海拔。 2)找出西西伯利亚平原、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指出 它们在亚洲的位置和大致海拔。
(2)亚洲气候的特点。
5.阅读东部季风气候的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 评价方法:小组根据多媒体展示的答案自评 评价工具:量规、课堂学习评价表 评价指标:(1)季风气候的特点。 5.课本剧表演——气候与农业 评价方法:组组互评、教师点评。 评价工具:量规、课堂学习评价表 评价指标:(1)内容上,能反映季风气候对农业的利和弊。 (2)小组成员全员参与表演。 (3)表演时间不超过 5 分钟。
评价 要点
评价工具:量规、课堂学习评价表 评价指标:(1)进一步认识亚洲地势特点。 3.阅读亚洲地形图。
评价方法:小组间互评,教师点评
评价工具:量规、课堂学习评价表
评价指标:(1)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4. 阅读亚洲气候类型图。
评价方法:在读图中应用。
评价工具:量规、课堂学习评价表
评价指标:(1)能找到亚洲气候类型及分布。
专题二
自然环境
所需课时 课内 2 课时
专题二概述
本专题学习亚洲自然环境方面的内容,是后续学习的基础,也是本 单元学习的重点。通过研究性学习,让学生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理 解自然环境的特点,及各自然要素的关系。 学习重点:亚洲地形与河流的分布关系。 学习难点:亚洲地形与河流的分布关系。 学习活动:1. 小组合作:利用亚洲地形图和亚洲气候类型图认识亚 洲的地形、气候和河流的特点,及地形和河流分布的关系。
初中地理《中国的自然资源》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地理《中国的自然资源》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https://img.taocdn.com/s3/m/ceadeac1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d1.png)
主题单元问 题设计
1.中国是地大物博的吗? 2.我国的土地国情怎样? 3 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
专题划分
专题一: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时) 专题二:土地资源 (1 课时) 专题三:水资源 (1 课时)
(1 课
专题三 水资源
所需课
课内用 1 课时 时
专题三概述
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水资源与第二专题是姊妹篇。 其中水是生命之源,孕育和维持着地球上的一切生命,没有水地球上 将不会有生命的存在。而当今世界,水资源的问题又十分严重,缺水、 水污染和浪费是世界许多国家和城市面临的问题,因此,让学生了解 中国的水资源,认识世界水问题, 从小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就 显的尤为重要。本专题教材共分为三个标题讲述:“水是宝贵的资源”、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在第一个标题内 容里,教材用图片和漫画形象地说明了水资源越来越宝贵的原因,结 合活动的内容使学生认识到水资源的危机,对节约和保护水资源的重 要意义有了初步的认识。在第二个标题内容中,教材从时间和空间两 方面介绍了水资源分布不均,并提出了解决的途径,有了前两部分的 铺垫,教材紧接着介绍节约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使学生树立惜水、
是专门针对某一个问题的,而有些措施却是对所有问题都通用的。我
们来做一个连线题。
措施
所解决的水资源问题
A.跨流域调水
1.人均水资源不足
B.寻找淡水,控制人口
2.空间分布不均
C.节约、保护水资源 D.兴修水库
3.时间分布不均 4.浪费、污染现象严重
【想一想】跨流域调水、兴修水库有没有增加我国水资源总量?能不
1000 多份稿件。2001 年 3 月 22 日,节水标志正式揭牌,由江西省井冈山
中考地理知识点框架图之陆地和海洋
![中考地理知识点框架图之陆地和海洋](https://img.taocdn.com/s3/m/476fee25c281e53a5802ff72.png)
中考地理知识点框架图之陆地和海洋总结:话题作文与学期梳理
课程特色:
以写作问题为纲,以解决中高考语文写作问题和讲授踩分词为主,每节课仍会讲解2—3篇阅读题,作为对应练习和提高。
学习时,要求学生熟记理解每一讲的”地图内容”,以便考试时融会运用。
适合学员
想扎实写作基础,稳固提高作文水平的初中生
赠送
《中学语文知识地图—中学必考文学常识一本通》
第十五章:学期课程融汇与升华
课程特色:
以解决阅读问题为纲,融会踩分词和阅读答题要求,进行专题训练,侧重点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结合《中学语文知识地图踩分词》进行阅读答题运用,二是答题结构与题型,每节课中以阅读概括能力、理解表述能力、判定分析。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思维导图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思维导图](https://img.taocdn.com/s3/m/e887221d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a7.png)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地理差异显著自然地理差异气温差异: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降水差异: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多地势差异:自西向东,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人文地理差异农业生产方式的差异:西牧东耕、南稻北麦人口、城市、交通线的差异:东密西疏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东部高,西部低我国饮食习俗的地方差异饮食习俗的地区差异苏州人、无锡人、上海人喜欢吃甜山东、河北以及东北三省的居民口味偏咸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四川、重庆等地的居民多喜辣江西人口味偏酸,以能吃醋闻名原因与当地气候、水质等自然条件有一定关系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相当于我国冬季1月0℃等温线我国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的地方我国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划分地理差异的界限四大地理区域划分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等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划分依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分界线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主导因素是夏季风的影响青藏地区和其他三大地区分界线:地势一、二级阶梯分界线,即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自然景观的差异秦岭-淮河以北地区1月平均气温低于0°年降水量少,一般低于800毫米温带季风气候平原与高原为主温带落叶阔叶林河流流量小,有结冰期秦岭-淮河以南地区1月平均气温高于0°年降水量多,一般高于800毫米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平原、盆地与高原、丘陵交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河流流量大,无结冰期人文差异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农耕制度传统民居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农耕制度传统民居第六章: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自然特征地理位置我国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地形特征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东部有面积广阔的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西部有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气候气候类型北方地区地跨我国的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气候特征北方地区冬季寒冷,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夏季炎热,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为400~800毫米,属于半湿润区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于夏季黑土地 黄土地黑土地东北平原在冷湿的环境下,发育了肥沃的黑色土壤,人们常把东北平原称为“黑土地”黄土地黄土高原被深厚的黄土所覆盖,黄河、海河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下游地区堆积,形成了广阔的华北平原。
初中地理 PPT课件 图文
![初中地理 PPT课件 图文](https://img.taocdn.com/s3/m/1c313128011ca300a6c39046.png)
迪士尼乐园,与我们成年人而言,它是一个守护了我们童年的港湾。 在这里的所有伙伴,不论男女老少,都能卸下自己的伪装和枷锁,尽情的享受一个美好的虚幻童话世界。
在这里,不会有人催你长大。 这里有关于梦想幻想的一切,你忘记烦恼,只为把快乐投入其中。
这是一个能让你变回孩子的地方,可以没有顾虑做回真实的自己。 这里虽然可爱却并不幼稚,你会惊叹于华特迪士尼的设计和想象力。 这里充满着无数的童年的回忆,有很多张笑脸,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创意。 在这里我们得到的幸福不是痛苦或者失去头脑后的自我陶醉,而是我们人格完整的最好证明。
为什么东南亚的居民把湄公河称为“希望之母”?
小资料 湄公河景观
湄公河源自我国青藏高原,它自北向南,流经 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和越南,注入南海, 是东南亚第一大河。湄公河三角洲地区地势平 坦,历史上是富饶的鱼米之乡。湄公河不仅水 资源丰富,而且干支流的峡谷地形还有蓄洪、 灌溉、发电之利。该河在交通运输上也有重要 意义,尤其在洪水季节,运输价值更大。湄公 河渔业资源丰富,流域内森林覆盖着70%以上 的地面,它不仅有利于保持水土,而且林中有 不少优良木材。流域内的高山草场又是放牧牲 畜的良好牧场。流域内热带作物生长良好,湄 公河流域地下还蕴藏有富饶的矿产资源。正由 于湄公河在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所起的 重要作用,所以沿岸人民赋予这一河流以“希 望之母”的美妙名称。
“十字路口”的位 置
初中知识结构图
![初中知识结构图](https://img.taocdn.com/s3/m/ad4a2530227916888486d7b8.png)
初中知识结构图初中与小学相比,科目更多了,需要学习的内容也更多了,学习压力更大。
各科都有知识量大、系统性强、综合性强以及能力要求高等特点,知识点是零乱的,不利于记忆和掌握。
如果学会利用知识结构图,把知识“串”起来,这样,各科知识结构就一目了然了。
今天,老师为大家分享了初中九大学科思维导图,方便同学们整体把握知识之间的联系。
如果都掌握了,你的学习成绩一定会更上一层楼!!(以下图片点击放大查看效果更佳)语文数学“数与代数”部分“统计与概率”部分将以上四块内容进一步细分,可得到以下各个部分。
1、代数式2、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3、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4、图形认识、相交线与平行线5、三角形6、四边形与圆7、图形的全等变换8、全等三角形与相似三角形9、统计与概率英语政治历史1.列强的侵略2.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3.中国人民探索近代化的历程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5.国民革命运动6.国共十年内战7.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8.中国人民解放战争9.民族资本主义和教育、科技、思想、艺术的成就10.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11.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12.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1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4.民族和外交工作、科技成就15.欧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扩展16.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17.两次世界大战18.世界格局的演变19.世界一体化进程20.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21.大事一览表地理一、地球和地图二、陆地和海洋三、天气与气候1.2.3.四、居民与聚落五、发展与合作六、亚洲七、邻近的地区和国家八、东半球的其他的地区和国家九、西半球的国家十、极地地区十、从世界看中国十二、中国自然环境。
初中地理《中国地理差异》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地理《中国地理差异》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https://img.taocdn.com/s3/m/616c9d3a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34.png)
中国的地理差异
活动二:归纳青藏地区自然特征
环节一:感知青藏——青藏印象
歌曲激趣、营造情境,并投影能反映青藏高原特色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图片。
我们在歌声中一起走进美丽、神奇的青藏地区。
环节二:寻找青藏
多媒体显示“青藏地区”图,请学生在图上找出各大山脉、青海湖、湟水(谷地)、雅鲁藏布江等地理事物。
再由雪山面引导学生得出青藏地区自然环境主要特征:高、寒
环节三:走进青藏
各抒己见:明确了青藏地区的位置之后你打算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到达那。
初中一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最全面最详细)
![初中一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最全面最详细)](https://img.taocdn.com/s3/m/6e0daa1689eb172ded63b7fc.png)
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结构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三节地图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第二节海陆的变迁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第四节世界的气候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一节人口与人种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第五章发展与合作、地球和地图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①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 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 亿平方千米, 最大周长4 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 平均半径6371千米。
2. 纬线和经线①纬线: 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 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 纬度和经度①纬度的变化规律: 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
最大的纬度是90 度, 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 用“N”表示; 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 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 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赤道以北是北半球, 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 由本初子午线(0 °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 用“E”表示; 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 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 °W、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4. 地球的运动①地球运动绕什么转方向周期产生的自然现象自转地轴自西向东约24 小时昼夜交替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形成四季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 夏——冬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 °N-- 90°N、北温带(23.5 °N-- 66.5°N、热带(23.5 °N-- 23.5°S、南温带(23.5 °S-- 66.5°S、南寒带(66.5 °S- - 90°S寒带: 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 四季变化明显④低纬:0 ° -- 30°; 中纬:30 ° -- 60°;高纬:60 ° -- 90°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 从北极上空看, 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 从南极上空看, 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ord版-精品文档-
初中地理知识结构图1.地球和地图
………………………………………….word版-精品文档-
2陆地和海洋
………………………………………….
word版-精品文档-
3.天气与气候
………………………………………….word版-精品文档-
.居民与聚落4
………………………………………….word版-精品文档-
发展与合作5
亚洲6.
………………………………………….word版-精品文档-
邻近的地区和国家7.
………………………………………….word版-精品文档-
………………………………………….word版-精品文档-
8.东半球的其它地区和国家
………………………………………….
word版-精品文档-
………………………………………….word版-精品文档-
9.西半球的国家
极地地区10.
………………………………………….word版-精品文档-
11.从世界看中国
………………………………………….word版-精品文档-
12.中国的自然环境
………………………………………….word版-精品文档-
中国的自然资源13.
………………………………………….word版-精品文档-
中国的经济发展14.
………………………………………….word版-精品文档-
………………………………………….word版-精品文档-
15.中国的地理差异
16.北方地区
………………………………………….word版-精品文档-
………………………………………….word版-精品文档-
17.南方地区
………………………………………….word版-精品文档-
西北地区18.
………………………………………….word版-精品文档-
19.青藏地区
20.中国在世界中
………………………………………….word版-精品文档-
………………………………………….word版-精品文档-
………………………………………….word版-精品文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