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适应搜索优化算法

自适应搜索优化算法
自适应搜索优化算法

*)国家863计划专项课题(2007AA01Z330),江苏省科技厅高技术研究项目(BG2007022),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项目(07KJB510095)。周 晖 博士研究生,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计算、计算机网络等;邵世煌 教授,博士生导师。

计算机科学2008V ol 35 10

自适应搜索优化算法*)

周 晖1,2 徐 晨1 邵世煌2 李丹美2

(南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 南通226019)1

(东华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上海201620)

2

摘 要 自由搜索算法是一种新的群集智能优化算法,已经成功地应用于函数优化问题。针对该算法所存在的对参数敏感等问题,提出自适应搜索算法。通过自适应实时调整搜索半径、搜索步、灵敏度等参数,提高算法对环境的适应性、鲁棒性和在 探索!和 开发!之间的平衡能力。对典型函数的试验结果证明,新算法不仅降低了对参数的依赖性,而且成功率高、收敛速度快,能有效避免陷入局部次优。关键词 自由搜索(F S),自适应,群集智能,函数优化

Adaptive Free Search Algorithm

ZH O U Hui 1,2 X U Chen 1 SH A O Shi huang 2 LI Dan mei 2

(S chool of Electronics and inform ation,Nanton g U nivers ity,Nantong 226019,C hina)1

(College of Inform ation Science and T ech nology,Donghu a University,Shanghai 201620,China)2

Abstract Free search is a novel swar m int elligence a lg or ithm.A new adaptiv e f ree sear ch algo rithm (A FS)w as pr es

ented t o solve t he problem that the basic free search algo rithm is sensitive to so me parameter s.T he new alg or ithm (A FS),w hich is based o n adapt ively adjusting neig hbour space and steps,sensitiv ity ,can balance the g lobal sea rch and lo cal sea rch to impro ve A FS ?s co nv erg ence and roboutness.T he ex perimental r esults show that the new alg or ithm no t only solve the pr oblem of the dependence on parameter s but also has g reat adv antag e o f conver gence pro per ty over basic free search alg or ithm and particle sw ar m optimizatio n,and can av oid the premature converg ence pro blem effect ively.Keywords F ree sea rch (FS),A da ptability ,Sw arm intellig ence,Function optimizatio n

1 引言

群集智能(Sw arm Intellig ence)是计算智能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新兴的演化计算技术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研究者关注的焦点[1 3]。目前,群集智能的典型实现主要有两种:蚁群优化(A nt co lony optim izat ion,A CO )[4]和微粒群优化(P article sw arm o pt imizatio n,PSO)[5]。

英国学者K.P enev 和G.L ittlefair 基于 以不确定应对不确定,以无穷尽应对无穷尽!的思想,提出一种新的群集智能优化算法###自由搜索(F ree Sear ch,F S)[6]。该算法借鉴动物个体存在各异的嗅觉和机动性,提出了灵敏度和邻域搜索半径的概念,并利用蚂蚁释放信息素的机理,通过信息素和灵敏度的比较确定寻优目标,应用于函数优化,并显示出很好的性能[7]

。目前对自由搜索算法的研究不多,挖掘其寻优潜能很有意义[8]。进一步研究发现,若参数设置不当,该算法收敛速度慢、收敛精度低,甚至易于陷入局部极值区。

针对上述问题,为了提高种群对环境的适应性,本文提出自适应搜索(A daptive F ree Search,A FS)算法,对基本F S 算法做以下改进:实时调整搜索半径、搜索步和灵敏度等参数,精英保留,极值点判断与处理。新算法力图降低算法对设置参数的敏感性,提高其鲁棒性和搜索能力。

2 基本FS 算法

FS 的算法模型中,个体在其搜索半径内随机产生T 个

坐标,找出其中最佳适应度坐标并且计算其信息素,通过信息素和灵敏度的比较,确定个体的新坐标。动物个体在其邻域内的行为描述如下:

x tj i =x 0j i - x tj i +2 x tj i ?random tj i (0,1)

x tj i =R j ?(x i max -x i min )?r andom tj i (0,1)

(1)

这里,r andom tj i (0,1)是(0,1)内均匀分布的随机数;x i max 和x i min 是第i 维变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j 代表第j 只个体(j =1,2,%,m);R j 是第j 只个体在搜索空间邻域的搜索半径(R j &[R min ,R ma x ]);t 是搜索步(w alk )中的当前小步(t =1,2,%,T );T 是搜索步数。

搜索过程中,对目标函数的符号做如下规定:f tj =f (x tj i );f j =max (f tj ),这里f (x tj i )是一个个体完成搜索步后,信息素做标记位置的目标函数值。

信息素定义为

P j =

f j

max (f j )

(2)

这里,max (f j )是搜索步内所有个体的当前最佳值。

灵敏度定义为S j =S min + S j

S j =(S max -S min )?r andom j (0,1)

(3)

这里S min ,S max 是灵敏度的最小值和最大值,r andom j (0,1)是均匀分布的随机数。

信息素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为P m in ,P m ax 。规定:S min =P m in ,S ma x =P max 。在一轮搜索结束后,确定个体j 的新坐标,

?

188?

即新一轮搜索的起始点。

x?0ji=x0ji,(P k

x j i,(P k(S j)

(4)

3 自适应搜索算法

3.1 搜索半径的自适应调节

邻域搜索半径R j是反映个体j活动范围的参数,其大小决定了寻优的性质,对寻优性能的影响很大。而基本FS算法中R j是固定的,若其取值较大,则搜索时间长、收敛精度低;若取值较小,则搜索范围小,容易出现早熟现象,因此算法对R j非常敏感。

演化计算的关键问题之一,就是在搜索!和利用!之间建立平衡。本文提出实时调整搜索半径的策略,取初始值R j (0)=1,寻优过程中R j(t)递阶减小,变化规律如式(5)所示。

R j(g)= 1R j(g-1),R j(g)(R min

R m in, else

(5)

式(5)中,g是搜索代数;R min是最小搜索半径; 1是收缩系数:1( 1>0,当 1=1时,即为基本F S算法。

3.2 搜索步T的实时控制

FS算法中搜索步T是不变的,与搜索半径、目标函数值无关。这在初始阶段是可行的,但随着寻优搜索的发展,各个

个体在不同区域得到的目标函数值不同,仍然保持T

值不变

会影响收敛速度。为了提高收敛效率,本文针对不同的个体采用不同的搜索步T j,T j随个体的目标函数不同而变化,规律如下:

T j=I N T m(1+f J(X)

f min(X)

)(6)

3.3 极值区的判断处理

对于含有n个变量的函数最大值优化问题

J=max(f(X))

X&S={(x1,x2,%,x n)&[x i mim,x i max]}

i&{1,2,%,n}(7)式中,f(X)是适应值函数。设X*=(x*1,x*2,%,x*n)是一个极大值点,它可以是全局的或局部的。从工程角度看,对于给定的误差>0,如果对于所有i&{1,2,%,n},有|x i-x*i|< ,则称X已收敛到X*。当某一个体收敛到一个极值点时,应及时停止,同时记录该点,以防止因跳出极值区造成极值点丢失。

搜索过程中,当个体j在某点附近滞留k代,则可以认为该点是极值点,个体j陷入极值区。记录该点函数的适应值和坐标,并令个体j跳出该区域,重新初始化个体j的坐标点。

3.4 灵敏度调整

灵敏度是F S算法的重要参数。适当减小灵敏度,个体在邻域搜索的随机性增大,有助于提高搜索能力。对于跳出极值区的个体,将式(3)的灵敏度定义修改成

S j=S min+ 2 S j;0.99( 2(0.95(8) 3.5 精英保留

虽然随着群体的进化过程会产生越来越多的优良群体,但搜索过程的本质是随机的,它们有可能破坏当前群体中适应度最好的个体,影响算法的运行效率和收敛性。为此采用精英保留策略,具体操作过程是:

1)保留前群体中适应度最高的个体;

2)若当前最佳个体的适应度值大于迄今为止适应度最高的个体,则替换;

3)

将式(2)信息素的定义修改成

P j=

f j

max(f)

(9)式(9)中,max(f)是迄今为止整个群体的最高适应度值。

3.6 算法设计和实现

自适应搜索算法的实现包括3部分:初始化、寻优搜索和终止判断,算法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AFS的算法流程

A F S算法的实现描述如下。

Step1 初始化

1.1设定:种群规模m、搜索代数G、搜索步长T(0)、收缩系数 1、 2的初始值;

1.2产生初始种群。按照随机方式产生初始种群;

1.3初始化搜索。根据上述两步产生的初始值,生成初始信息素,释放初始信息素P j)X k,得到初始搜索结果P k, X kp。

Step2 搜索过程

2.1实时调整搜索半径、搜索步T j;

2.2计算灵敏度。按照式(8)计算灵敏度S j;

2.3确定起始点。选择新一轮搜索的起始点,x?0j=x k (S j,P k);

2.4搜索步计算。计算目标函数f tj(x?0j+ x t),这里 x t由式(5)计算;

2.5释放信息素。按照式(7)计算信息素P j;按照式(9)释放信息素P j)x k,得到本次搜索结果;

2.6极值区的判断与处理;

2.7精英保留。

Step3 终止判断

判断终止条件:若不满足,则跳转至Step2;若满足,则终止运行,输出结果。

4 实验研究

4.1 实验设计

为了验证本文提出的自适应搜索算法的性能,选取4个典型Benchmar k函数,设计3种算法的测试实验:(1)粒子群(PSO)优化实验;(2)基本自由搜索(FS)优化实验;(3)自适应搜索(A FS)优化实验,并对它们的实验结果进行比较研究。典型函数的形式、维数(D im)、搜索范围(R ang e)、理论极值(Optimal)和优化目标精度(Go al)见表1。

?

189

?

选取的典型函数中,Sphere函数是一个简单的单峰二次函数,全局极小值在x i=0(i=1,2,%,n);Ro senbrock函数虽然是一个单模态函数,但它是一个经典复杂优化问题,它的全局最优点位于一个平滑、狭长的抛物线形山谷内,找到全局最小点的机会微乎其微,因此通常用来评价优化算法的执行效率;G riew ank函数的全局极小点x i=0(i=1,2,%,n),且有众多的局部极小点;Schaffer函数是典型的非线性函数,具有广泛的搜索空间、大量的局部极小点和高大的障碍物,通常被认为是遗传算法很难处理的复杂多模态问题。

3种算法的初始化和终止策略均设计为:

(1) 种群的初始化策略

采用随机方式产生初始种群,初始群体可以在搜索域的任意位置,如式(10)所示。

x oj i=x i min+(x i ma n-x i min)?r andom ji(0,1)(10)

(2) 终止策略

算法的终止策略采用固定目标函数收敛精度值,评估算法达到该精度目标所需的迭代次数、代数,即(f max(f op t)或(g(G),其中f op t为收敛精度值,G为最大进化代数。

实验参数设置:3种算法的种群数m和最大进化代数G 相同:m=30,G=1000。其他参数如下:

(1)A FS算法: 1=0.99; 2=0.98

(2)FS算法:T=m;搜索半径;搜索半径

R j=1,(j=1,%,

m

3

)

0.5,(j=

m

3

+1,%,

2m

3

) 0.1,(j=

2m

3

+1,%,m)

(3)PSO算法

PSO的参数选取依照文献[7]:加速常数c1=c2=1.7;惯性权重w=0.6。

表1 用于实验的测试函数

N ame and code Formula Dim Range Optimal Goal Sphere f1f1(X)=?

n

i-1

x2i10-100+x i+100010-5

Rosenbrock f2f2(x)=?

n

i=1

(100(x i+1-x2

i

)2

+(x i-1)2)

10-30+x i+300100

Griewank f3f3(x)=1

4000

?n

i=1

x2

i

-,

n

i=1

cos(x i

i

)+1

10-600+x i+600010-1

Schaffer?s f6

f6(x)=0.5-

(sin x21+x22)2-0.5

(1+0.001(x21+x22))2

2-100+x i+100110-5

4.2 实验结果和分析

图2-图5为分别用AF S,F S,PSO三种算

法对上述

Benchmar k函数进行寻优的最佳适应度进化曲线。为了方便进化曲线的显示和观察,对Sphere函数、Rosenbr ock函数和Gr iewank函数的适应度值取对数,对Schaffer函数的进化代数取对数。

最佳适应度进化曲线是算法整个寻优搜索过程的客观反映。图2-图5的实验结果显示,在种群数和精度要求相同的条件下,F S算法的收敛速度快于P SO算法,而A FS算法的收敛速度明显快于其它两种算法。

对典型函数从不同的初始种群出发,采用上述3种算法分别进行50次独立实验。表2给出了在表1规定的函数维数、搜索范围、最小误差阈值等条件下运行各函数的平均进化代数(M ean it eratio ns)、成功率(Success rate)和期望迭代次数(Expected it eratio ns)。其中,

成功率=

(达到精度的运行次数)

(该项目的总运行次数)

期望迭代次数=

(种群数)?(平均迭代数)

(成功率)

期望迭代次数是对算法性能评价的主要依据。

表2 三种实验结果的比较

F unction

Mean iterations Success rate Expected iteratio ns

AFS F S PSO AFS FS PSO AFS FS PSO Sphere f17286107111216025803210 Ro se nbro ck f23425907520.880.860.21165920581112800 Griewank f31312532870.940.760.304181998728700 Schaffe r?s f61082204650.980.920.143306717499643

从表2可见,虽然F S算法的收敛速度较之PSO提高得不多,但成功率提高很多,这是由F S算法本身的工作机理决定的。F S算法中,个体具有各异的灵敏度和搜索半径,其本质是赋予个体更高的智能和运动特性,这也是F S算法和其他群集智能算法(如P SO,ACO)最大的区别。而本文提出的自适应搜索算法在保持和有所提高FS算法成功率的基础上,收敛速度大大加快。这是因为新算法提高了种群对环境的自适应能力。实验结果表明,A FS算法不仅消除了基本FS 算法对参数的敏感性,而且在成功率和收敛速度两个方面优于FS算法,更是明显优于PSO算法。

结束语 本文在文献[5]的基础上提出了自适应搜索算法,其目的是提高算法对环境的适应性和鲁棒性,兼顾全局搜索和局部搜索。通过实时调整搜索半径、灵敏度,有效地解决了探索!与开发!之间的平衡;实时改变搜索步、精英保留策略,提高了算法的收敛速度;极值区的判断与处理,较好地避免了陷入局部极值区,并提高搜索效率。再者,新算法简化了参数设置,很多初始参数,如R j(0),T j(0)已经固定,毋需设

?190?

置,这对于该算法的推广应用很有益处。基于典型测试函数的实验结果验证了新算法的正确性和高效性。

另外,F S算法的研究刚刚开始,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背景、深入挖掘该算法的潜力、充分发挥其寻优潜能,同时和其他进化算法构成混合算法,以及新算法在工程中的应用等方面都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Denbya B.Sw ar m intelligen ce in optimisation problems.Nu clear

Instruments and M ethods in Physics Resear ch,2003,502:364 368

[2]E lbeltagia E,H egazyb T,Griers on b https://www.360docs.net/doc/7312058007.html,parison among five

evolutionary based optimiz ation algorithm s[J].Advanced Engi neerin g Informatics,2005,19:43 53

[3]Rafal K,T omasz A,Kenn eth D J.Evolutionary com putation

and structu ral design:A su rvey of the state of the https://www.360docs.net/doc/7312058007.html,pu

ter s and Structu res,2005,83:1943 1978

[4]Dorigo M,Blum C.Ant colony optimization theory:A sur vey

[J].T heoretical C om puter Science,2005,344:243 278

[5]Kennedy J,Eberhart R.Particle s warm optimization[A].

Proc.IEEE Int.Conf.on Neu ral Netw orks[C].Perth,W A, Au stralia,1995:1942 1948

[6]Pen ev K.Adaptive computing in s upport of traffic management

[J].Adaptive C om puting in Design and M anufacturing,2004: 295 306

[7]周晖,等.一种新的群集智能算法###自由搜索[J].东华大学

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3(5):579 583

[8]周晖,等.一种新的群集智能优化及其改进研究[J].系统工程

与电子技术,2008,30(2):337 340

[9]T relea I C.The particle sw arm optimization algorithm:conver

gen ce analysis and parameter selection[J].Inform ation Pro cessing Letters,2003,85(6):317 325

(上接第139页)

的结点得到项g和h,S串没有正的生成结点。

K:这个串发送密钥/+K0。串空间模型中限定密钥不会和任何加密的消息相同,所以{M SA Rc r}K

SA

不会在入侵者的K串生成。

E:串的形式是/-K,-h,+{h}K0。在这里{h}K=

{M SA Rc r}K

SA

。根据自由加密假设,有h={M S A Rc r},K= K SA。这意味着入侵者在第一个结点接收到密钥K SA。由于合法主体不会发送没有加密的秘密密钥,因此,

{M SA Rc r}K

SA

不会在E串生成。

D:串的形式是/-K-1,-{h}K,+h0。由于为正的项是由接收到的消息解密得到的,没有正结点作为生成结点,因

此,{M SA R c r}K

SA

不会在D串生成。

由以上分析可知,{M S A Rc r}K

SA

不会在入侵者结点生成,因此{M SA R c r}K

SA

在丛C中的一个正常结点生成。

同理,可以证明{M SA Rc r}K

RA

也在丛C中的一个正常结点生成。

结合图1,生成{M S A Rc r}K

SA

的正常结点只能是申请者

结点,生成{M SA R c r}K

RA

的正常结点只能是RA DIU S服务器结点。因为项{M S A Rc r}K

SA

出现在认证者串的最后一个结点,根据丛C的属性,可知认证者串的丛高为10。同样,

{M SA Rc r}K

RA

出现在RA DIU S服务器串的最后一个结点,这使得RA DIU S服务器串的丛高为4。

4.2 认证者的一致属性

命题2 设!是802.11i协议的串空间,C是包含一个丛高为10的认证者串S auth&A uth[M,S,A,R,c i,q j,f k,K SA, K RA]的丛,f k,c i唯一生成于!中,K SA!K p,K RA!K p,那么C包含一个丛高至少为5的申请者串S s up&Sup[M,S,A,R, c i,q j,f k,K SA]和一个丛高为4的RA DIU S服务器串S RA DIUS &Radius[M,S,A,R,f k,c i,K RA]。

证明:S auth的迹是/-{M SA},+{MS A q1}K

SA

,-

{MS A f1}K

SA ,+{M SA f1}K

RA

,-{MS A Rc1}K

RA

,+

{M S A Rc1}K

SA ,-{M SA Rf2}K

SA

,+{M SA Rf2}K

RA

,-

{M SA Rc r}K

RA

0。

采用命题1的分析方法,可以推断出{M SA Rc r}K

RA

在丛

C中的一个正常结点生成,并且{M SA Rc r}K

RA 是在RA DIU S

服务器串的最后一个结点生成,从而RA DIU S服务器串的丛

高为4。类似地,可以推断出项{M SA Rf2}K

SA

位于一个正常

的申请者串上。从图1可以看出,{M S A Rf2}K

SA

位于申请者串的第5个结点,因此申请者串的丛高是5。这里不能保证

申请者串的丛高为6,因为存在入侵者丢弃合法主体消息的

情况。

结束语 安全协议的形式化分析对于确保协议的正确性至关重要。本文利用串空间理论模型化了IEEE802.11i协议

的认证过程。分析表明,802.11i协议能够安全实现它的认证

功能,并且分析过程简单直观。今后的工作包括在串空间模

型中引人计算方法的观点[7,8],使分析结果具有计算可靠性,

以及形式化分析802.11i协议的其他安全属性。

参考文献

[1]IEEE Std802.11i TM Amendm ent6:M edium Acces s Control

(M AC)Security Enhancements[S],2004

[2]T hay er F,H erzog J C,Guttm an J D.S trand s paces:proving se

curity protocols Correct[J].Jou rnal of Computer Security,

1999,7(2):191 230

[3]Yan g Jie,Deng H uifan g.Security electronic commerce protocol

by the third kind entities[C].5th Intern ational Conference on

M achin e Learn ing an d Cybern etics.IEEE Compu ter Society

Press,2006:13 16

[4]王继志,王英龙.基于改进的串空间分析Ad H oc路由协议安全

性[J].软件学报,2006,17(11):256 261

[5]Dogh mi S F,Guttman J D,Th ayer F.S heletons,homomorp

his ms and sh apes:characterizin g protocol executions[J].Notes

T heor.C om put.Sci,2007,173:85 102

[6]Low e G.A hierarchy of Authentication Specification s[C].10th

Computer Security Foundation s Work shop Proceedin gs.IE EE

Computer S ociety Pres s,1997:31 43

[7]Blanch et B.A computationally sound m ech aniz ed prove for secu

rity protocols[C].IEEE Symposiu m on Security and Privacy.

IEEE Computer S ociety Pres s,2006:140 154

[8]Canetti R,Herzog J C.Universally com posab le s ymbolic analysis

of mu tu al auth entication and key ex change protocols[C].3th

T heory of Cryptograph y Conference(TCC).Sprin ger,2006:

380 403

?

191

?

随机直接搜索优化算法NLJ辨识算法

随机直接搜索优化算法NLJ 辨识算法 NLJ 优化算法是随机直接搜索优化算法的一种,它是由随机数直接搜索算法算法发展而来,可以有效地解决各种复杂的问题。因其结构简单以及收敛迅速使其在随机搜索算法中始终占有一席之地。这种算法的核心思想是利用收缩变量来缩小搜索域,找到次优解,然后再基于次优解重复上述过程直到最终获得最优解。 假设待辨识的系统模型为: 1110 1 ()(0,1,...,)n n n H s i n a s a s a s a -= =++ ++ (3.1) 其中,01,,...,n a a a 表示待辨识模型的系数值。 该算法主要有以下步骤: Step 1、初始化参数。根据辨识数据,通过手工调整模型参数大致拟合出一个初始模型,确定模型初始参数(0)k i a ,其次,确定参数搜索范围c 。()k i a j 表示参数i a 在第k 次迭代的搜索结果,0,1,...,k p =,j 表示迭代组数,0,1,...,j m =。参数的搜索范围可由设定参数初始值的倍数决定,具体规则如下: 0l i i r ca = ,当 时,1k k k i i i r ca v -=?。 (3.2) 其中,根据经验知识,c 取值为2。 Step 2、计算性能指标。选择如式(3.3)所示的输出误差指标,作为辨识性能指标式,将待辨识的参数带入系统模型,求解估计值()y t 。 0[()()]N t J y t y t ==-∑ (3.3) 其中,()y t 为t 时刻的实际数据。 Step 3、计算参数估计值。在第k 代计算参数估计参数k l a ,其中rand 是在 [0.5,0.5]-之间分布的随机数,k i a 由下式给出: 1()()k k k l i i a j a j rand r -=+? (3.4) 在第k 次迭代计算后,计算m 组性能指标,选择使得性能指标最小的参数值作为下一次迭代的初始值: 11min[(())](0)|k i k k i i J a j a a --= (3.5) Step 4、修改搜索范围。在第k 次搜索前需要根据下式(3.6)对搜索范围进行修正防止局限的搜索范围导致搜索陷入局部极值。 (3.6) 在此处引入变化率η,首先,计算判断每组参数幅值的变化率,并选择变化 3k >1k k k i i i r cr v -=

粒子群优化算法综述

粒子群优化算法综述 摘要:本文围绕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原理、特点、改进与应用等方面进行全面综述。侧重于粒子群的改进算法,简短介绍了粒子群算法在典型理论问题和实际工业对象中的应用,并给出了粒子群算三个重要的网址,最后对粒子群算做了进一步展望。 关键词;粒子群算法;应用;电子资源;综述 0.引言 粒子群优化算法]1[(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是由美国的Kenned 和Eberhar 于1995年提出的一种优化算法,该算法通过模拟鸟群觅食行为的规律和过程,建立了一种基于群智能方法的演化计算技术。由于此算法在多维空间函数寻优、动态目标寻优时有实现容易,鲁棒性好,收敛快等优点在科学和工程领域已取得很好的研究成果。 1. 基本粒子群算法]41[- 假设在一个D 维目标搜索空间中,有m 个粒子组成一个群落,其中地i 个粒子组成一个D 维向量,),,,(21iD i i i x x x x =,m i ,2,1=,即第i 个粒子在D 维目标搜索空间中的位置是i x 。换言之,每个粒子 的位置就是一个潜在的解。将i x 带入一个目标函数就可以计算出其适 应值,根据适应值得大小衡量i x 的优劣。第i 个粒子的飞翔速度也是一个D 维向量,记为),,,(21iD i i i v v v v =。记第i 个粒子迄今为止搜索到的最优位置为),,,(21iD i i i p p p p =,整个粒子群迄今为止搜索到的最优位置为),,,(21gD gi g g p p p p =。 粒子群优化算法一般采用下面的公式对粒子进行操作

)()(22111t id t gd t id t id t id t id x p r c x p r c v v -+-+=+ω (1) 11+++=t id t id t id v x x (2) 式中,m i ,,2,1 =;D d ,,2,1 =;ω是惯性权重, 1c 和2c 是非负常数, 称为学习因子, 1r 和2r 是介于]1,0[间的随机数;],[max max v v v id -∈,max v 是常数,由用户设定。 2. 粒子群算法的改进 与其它优化算法一样PSO 也存在早熟收敛问题。随着人们对算 法搜索速度和精度的不断追求,大量的学者对该算法进行了改进,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类:一类是提高算法的收敛速度;一类是增加种群多样性以防止算法陷入局部最优。以下是对最新的这两类改进的总结。 2.1.1 改进收敛速度 量子粒子群优化算法]5[:在量子系统中,粒子能够以某一确定的 概率出现在可行解空间中的任意位置,因此,有更大的搜索范围,与传统PSO 法相比,更有可能避免粒子陷入局部最优。虽然量子有更大的搜索空间,但是在粒子进化过程中,缺乏很好的方向指导。针对这个缺陷,对进化过程中的粒子进行有效疫苗接种,使它们朝着更好的进化方向发展,从而提高量子粒子群的收敛速度和寻优能力。 文化粒子群算法]6[:自适应指导文化PSO 由种群空间和信念空间 两部分组成。前者是基于PSO 的进化,而后者是基于信念文化的进化。两个空间通过一组由接受函数和影响函数组成的通信协议联系在一起,接受函数用来收集群体空间中优秀个体的经验知识;影响函数利用解决问题的知识指导种群空间进化;更新函数用于更新信念空间;

基于优化问题的多目标布谷鸟搜索算法

基于优化问题的多目标布谷鸟搜索算法

基于优化问题的多目标布谷鸟搜索算法 关键字:布谷鸟搜索、元启发式算法、多目标、最优化 摘要:在工程设计方面,很多问题都是典型的多目标问题,而且,都是复杂的非线性问题。现在我们研究的优化算法就是为了解决多目标化的问题,使得与单一目标问题的解决有明显的区别,计算结果和函数值有可能会增加多目标问题的特性。此时,元启发式算法开始显示出自己在解决多目标优化问题中的优越性。在本篇文章中,我们构造了一个新的用于解决多目标优化问题的算法——布谷鸟搜索算法。我们通过一系列的多目标检验函数对其的有效性已经做出来检验,发现它可以应用于解决结构设计等问题中去,例如:光路设计、制动器设计等。另外,我么还对该算法的主要特性和应用做了相关的分析。 1.简介 在设计问题中经常会考虑到很多多重的复杂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往往都具有很高的非线性性。在实际中,不同的目标之间往往会有分歧和冲突,有时候,实际的最优化解决方案往往不存在,而一些折中的和近似的方案往往也可以使用。除了这些挑战性和复杂性以外,设计问题还会受到不同设计目标的约束,而且还会被设计代码、设计标准、材料适应性、和可用资源的选择,以及

设计花费等所限制,甚至是关于单一目标的全局最优问题也是如此,如果设计函数有着高度的非线性性,那么全局最优解是很难达到的,而且,很多现实世界中的问题经常是NP-hard的,这就意味着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算法可以解决我们提出的问题,因此,对于一个已经提出的问题,启发式算法和科学技术与具体的学科交叉知识经常被用于其中,用来作为解决问题的向导。 另一方面,元启发算法在解决此类优化问题方面是非常有效的,而且已经在很多刊物和书籍中得以运用,与单一目标的优化问题相反的是,多目标优化问题具有典型的复杂性和困难性,在单一目标的优化问题中我们必须去找出一个最优化的解决方法,此方法在问题的解决中存在着一个单一的点,并且在此问题中不包括那些多重的、平均优化的点,对于一个多目标的优化问题,存在着名为Pareto-front的多重的复杂的优化问题,为了了解我们所不熟悉的Pareto-front问题,我们需要收集并整理很多不同的方法,从而,此计算结果将会随着近似解的变化、问题的复杂度和解决方法的多样性而有所变化甚至增加。在理论上,此类解决方法应包括问题并且应相对的有一致无分歧的分布情况,然而,还没有科学的方法可以证明这种解决方法可以在实际中得以应用。 从问题的出发点我们可以得知,算法可以在单一目标优化问题中运行的很好,但是却不能在多目标的优化问题中直接的运用,除非是在特殊的环境与条件下才可以应用。例如,使用一些

约束满足与邻域搜索结合的混合算法及应用

约束满足与邻域搜索结合的混合算法及应用[摘要] 总结约束满足求解技术和邻域搜索算法,分析约束满足与邻域搜索 单一算法的优劣,以及两者结合的优势,提出约束满足与邻域搜索相结合的混合算法的一般框架,并以Job Shop 调度优化问题为例对该算法框架进行实例说明。 [关键词] 约束满足;邻域搜索;混合算法 d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09 . 21 . 017 1引言 约束满足技术集成了运筹学、人工智能、逻辑编程和图论中的方法和思想,是解决组合优化问题的一门新兴技术。约束满足建模能力较强,在约束求解中,能够充分利用问题的结构信息和约束关系,采用约束传播、回溯等技术对求解空间快速缩减,提高问题的求解效率。邻域搜索算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解决组合优化问题的方法,在搜索空间内利用局部指导规则探索优良解,搜索效率高,具有可衡量性。约束满足与邻域搜索法均存在自身的优势和局限性,相互结合可以有效利用算法的互补性。 目前对约束满足与邻域搜索相结合的混合算法的研究成果比较少。文献[1]将邻域搜索和向前看(Look Ahead)技术结合,在搜索过程中遇到死点时要么回溯,要么应用邻域搜索继续新的空间搜索。文献[2]中提出的“Decision-Repair”方法集成了禁忌搜索、一致性技术和基于冲突的启发式方法来引导搜索过程。文献[3]在系统搜索过程中,使用变量排序和值排序法,进行不完全搜索,用N皇后问题进行算法测试。文献[4]用约束规划算法产生一个可行解,作为禁忌搜索算法的初始解。文献[5]对NEH算法加以扩展,得到高质量的初始解,提出跳出局部极值方法,改进约束满足修复算法。 本文首先介绍约束满足技术和邻域搜索技术,然后总结两者相结合的混合算法的框架,最后以Job Shop 调度为例,给出混合算法实现步骤。 2约束满足技术和邻域搜索技术 2.1 约束满足技术

图像局部特征点检测算法综述

图像局部特征点检测算法综述 研究图像特征检测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图像特征检测的方法很多,又加上各种算法的变形,所以难以在短时间内全面的了解,只是对主流的特征检测算法的原理进行了学习。总体来说,图像特征可以包括颜色特征、纹理特等、形状特征以及局部特征点等。其中局部特点具有很好的稳定性,不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干扰,本篇文章也是对这方面知识的一个总结。 本篇文章现在(2015/1/30)只是以初稿的形式,列出了主体的框架,后面还有许多地方需要增加与修改,例如2013年新出现的基于非线性尺度空间的KAZE特征提取方法以及它的改进AKATE等。在应用方面,后面会增一些具有实际代码的例子,尤其是基于特征点的搜索与运动目标跟踪方面。 1. 局部特征点 图像特征提取是图像分析与图像识别的前提,它是将高维的图像数据进行简化表达最有效的方式,从一幅图像的M×N×3的数据矩阵中,我们看不出任何信息,所以我们必须根据这些数据提取出图像中的关键信息,一些基本元件以及它们的关系。 局部特征点是图像特征的局部表达,它只能反正图像上具有的局部特殊性,所以它只适合于对图像进行匹配,检索等应用。对于图像理解则不太适合。而后者更关心一些全局特征,如颜色分布,纹理特征,主要物体的形状等。全局特征容易受到环境的干扰,光照,旋转,噪声等不利因素都会影响全局特征。相比而言,局部特征点,往往对应着图像中的一些线条交叉,明暗变化的结构中,受到的干扰也少。 而斑点与角点是两类局部特征点。斑点通常是指与周围有着颜色和灰度差别的区域,如草原上的一棵树或一栋房子。它是一个区域,所以它比角点的噪能力要强,稳定性要好。而角点则是图像中一边物体的拐角或者线条之间的交叉部分。 2. 斑点检测原理与举例 2.1 LoG与DoH 斑点检测的方法主要包括利用高斯拉普拉斯算子检测的方法(LOG),以及利用像素点Hessian矩阵(二阶微分)及其行列式值的方法(DOH)。 LoG的方法已经在斑点检测这入篇文章里作了详细的描述。因为二维高斯函数的拉普拉斯核很像一个斑点,所以可以利用卷积来求出图像中的斑点状的结构。 DoH方法就是利用图像点二阶微分Hessian矩阵:

智能优化算法

智能计算读书报告(二) 智能优化算法 姓名:XX 学号:XXXX 班级:XXXX 联系方式:XXXXXX

一、引言 智能优化算法又称为现代启发式算法,是一种具有全局优化性能、通用性强、且适用于并行处理的算法。这种算法一般具有严密的理论依据,而不是单纯凭借专家的经验,理论上可以在一定时间内找到最优解或者近似最优解。所以,智能优化算法是一数学为基础的,用于求解各种工程问题优化解的应用科学,其应用非常广泛,在系统控制、人工智能、模式识别、生产调度、VLSI技术和计算机工程等各个方面都可以看到它的踪影。 最优化的核心是模型,最优化方法也是随着模型的变化不断发展起来的,最优化问题就是在约束条件的限制下,利用优化方法达到某个优化目标的最优。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动态规划等优化模型使最优化方法进入飞速发展的时代。 20世纪80年代以来,涌现出了大量的智能优化算法,这些新颖的智能优化算法被提出来解决一系列的复杂实际应用问题。这些智能优化算法主要包括:遗传算法,粒子群优化算法,和声搜索算法,差分进化算法,人工神经网络、模拟退火算法等等。这些算法独特的优点和机制,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重视并掀起了该领域的研究热潮,并且在很多领域得到了成功地应用。 二、模拟退火算法(SA) 1. 退火和模拟退火 模拟退火算法(Simulated Annealing,SA)最早的思想是由N. Metropolis 等人于1953年提出。1983 年,S. Kirkpatrick 等成功地将退火思想引入到组合优化领域。它是基于Monte-Carlo迭代求解策略的一种随机寻优算法,其出发点是基于物理中固体物质的退火过程与一般组合优化问题之间的相似性。模拟退火算法从某一较高初温出发,伴随温度参数的不断下降,结合概率突跳特性在解空间中随机寻找目标函数的全局最优解,即在局部最优解能概率性地跳出并最终趋于全局最优。模拟退火算法是一种通用的优化算法,理论上算法具有概率的全局优化性能,目前已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诸如VLSI、生产调度、控制工程、机器学习、神经网络、信号处理等领域。 模拟退火算法是通过赋予搜索过程一种时变且最终趋于零的概率突跳性,从而可有效避免陷入局部极小并最终趋于全局最优的串行结构的优化算法。 模拟退火其实也是一种贪心算法,但是它的搜索过程引入了随机因素。模拟

启发式优化算法综述

启发式优化算法综述 一、启发式算法简介 1、定义 由于传统的优化算法如最速下降法,线性规划,动态规划,分支定界法,单纯形法,共轭梯度法,拟牛顿法等在求解复杂的大规模优化问题中无法快速有效地寻找到一个合理可靠的解,使得学者们期望探索一种算法:它不依赖问题的数学性能,如连续可微,非凸等特性; 对初始值要求不严格、不敏感,并能够高效处理髙维数多模态的复杂优化问题,在合理时间内寻找到全局最优值或靠近全局最优的值。于是基于实际应用的需求,智能优化算法应运而生。智能优化算法借助自然现象的一些特点,抽象出数学规则来求解优化问题,受大自然的启发,人们从大自然的运行规律中找到了许多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对于那些受大自然的运行规律或者面向具体问题的经验、规则启发出来的方法,人们常常称之为启发式算法(Heuristic Algorithm)。 为什么要引出启发式算法,因为NP问题,一般的经典算法是无法求解,或求解时间过长,我们无法接受。因此,采用一种相对好的求解算法,去尽可能逼近最优解,得到一个相对优解,在很多实际情况中也是可以接受的。启发式算法是一种技术,这种技术使得在可接受的计算成本内去搜寻最好的解,但不一定能保证所得的可行解和最优解,甚至在多数情况下,无法阐述所得解同最优解的近似程度。 启发式算法是和问题求解及搜索相关的,也就是说,启发式算法是为了提高搜索效率才提出的。人在解决问题时所采取的一种根据经验规则进行发现的方法。其特点是在解决问题

时,利用过去的经验,选择已经行之有效的方法,而不是系统地、以确定的步骤去寻求答案,以随机或近似随机方法搜索非线性复杂空间中全局最优解的寻取。启发式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与算法相对立的。算法是把各种可能性都一一进行尝试,最终能找到问题的答案,但它是在很大的问题空间内,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能求得答案。启发式方法则是在有限的搜索空间内,大大减少尝试的数量,能迅速地达到问题的解决。 2、发展历史 启发式算法的计算量都比较大,所以启发式算法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才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纵观启发式算法的历史发展史: 40年代:由于实际需要,提出了启发式算法(快速有效)。 50年代:逐步繁荣,其中贪婪算法和局部搜索等到人们的关注。 60年代: 反思,发现以前提出的启发式算法速度很快,但是解得质量不能保证,而且对大规模的问题仍然无能为力(收敛速度慢)。 70年代:计算复杂性理论的提出,NP问题。许多实际问题不可能在合理的时间范围内找到全局最优解。发现贪婪算法和局部搜索算法速度快,但解不好的原因主要是他们只是在局部的区域内找解,等到的解没有全局最优性。由此必须引入新的搜索机制和策略。 Holland的遗传算法出现了(Genetic Algorithm)再次引发了人们研究启发式算法的兴趣。 80年代以后:模拟退火算法(Simulated Annealing Algorithm),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禁忌搜索(Tabu Search)相继出现。 最近比较火热的:演化算法(Evolutionary Algorithm), 蚁群算法(Ant Algorithms),拟人拟物算法,量子算法等。

搜索算法比较和优化

深度优先搜索和广度优先搜索的比较和优化 第一节比较 一、深度优先搜索的特点是: 1、从上面几个实例看出,可以用深度优先搜索的方法处理的题目是各种各样的。有的搜索深度是已知和固定的,如例题2-4,2-5,2-6;有的是未知的,如例题2-7、例题2-8;有的搜索深度是有限制的,但达到目标的深度是不定的。 但也看到,无论问题的内容和性质以及求解要求如何不同,它们的程序结构都是相同的,即都是深度优先算法(一)和深度优先算法(二)中描述的算法结构,不相同的仅仅是存储结点数据结构和产生规则以及输出要求。 2、深度优先搜索法有递归以及非递归两种设计方法。一般的,当搜索深度较小、问题递归方式比较明显时,用递归方法设计好,它可以使得程序结构更简捷易懂。当搜索深度较大时,如例题2-5、2-6。当数据量较大时,由于系统堆栈容量的限制,递归容易产生溢出,用非递归方法设计比较好。 3、深度优先搜索方法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理解是,只要最新产生的结点(即深度最大的结点)先进行扩展的方法,就称为深度优先搜索方法。在这种理解情况下,深度优先搜索算法有全部保留和不全部保留产生的结点的两种情况。而狭义的理解是,仅仅只保留全部产生结点的算法。本书取前一种广义的理解。不保留全部结点的算法属于一般的回溯算法范畴。保留全部结点的算法,实际上是在数据库中产生一个结点之间的搜索树,因此也属于图搜索算法的范畴。 4、不保留全部结点的深度优先搜索法,由于把扩展出的结点从数据库中弹出删除,这样,一般在数据库中存储的结点数就是深度值,因此它占用的空间较少,所以,当搜索树的结点较多,用其他方法易产生内存溢出时,深度优先搜索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算法。 5、从输出结果可看出,深度优先搜索找到的第一个解并不一定是最优解。例如例题2-8得最优解为13,但第一个解却是17。 如果要求出最优解的话,一种方法将是后面要介绍的动态规划法,另一种方法是修改原算法:把原输出过程的地方改为记录过程,即记录达到当前目标的路径和相应的路程值,并与前面已记录的值进行比较,保留其中最优的,等全部搜索完成后,才把保留的最优解输出。 二、广度优先搜索法的显著特点是:

禁忌搜索算法

禁忌搜索算法 2009210042 李同玲运筹学与控制论 搜索是人工智能的一个基本问题,一个问题的求解过程就是搜索。人工智能在各应用领域中,被广泛的使用。现在,搜索技术渗透在各种人工智能系统中,可以说没有哪一种人工智能的应用不用搜索方法。 禁忌搜索算法(Tabu Search或Taboo Search,简称TS)的思想最早由Glover (美国工程院院士,科罗拉多大学教授)在1977年提出,它是对局部邻域搜索的一种扩展,是一种全局邻域搜索算法,是人工智能的一种体现,是一种全局逐步寻优算法,是对人类智力过程的一种模拟。TS算法通过引入一个灵活的存储结构和相应的禁忌准则来避免迂回搜索,并通过藐视准则来赦免一些被禁忌的优良状态,进而保证多样化的有效探索以最终实现全局优化。迄今为止,TS算法在组合优化、生产调度、机器学习、电路设计和神经网络等领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近年来又在函数全局优化方面得到较多的研究,并大有发展的趋势。 1.1引言 1.1.1局部邻域搜索 局部邻域搜索是基于贪婪思想持续地在当前的邻域中进行搜索,虽然算法通用易实现,且容易理解,但其搜索性能完全依赖于邻域结构和初始解,尤其容易陷入局部极小而无法保证全局优化性。 局部搜索的算法可以描述为:

1、 选定一个初始可行解:0x ; 记录当前最优解0best x x =,()best T N x =; 2、 当\best T x =?时,或满足其他停止运算准则时,输出计算结果, 停止运算;否则,从T 中选一集合S ,得到S 中的最好解now x ;若()()now best f x f x <,则b e s t n o w x x =,()best T N x =;否则,\T T S =;重复2,继续搜索 这种邻域搜索方法容易实现理解,容易实现,而且具有很好的通用性,但是搜索结果完全依赖于初始解和邻域的结构,而且只能搜索到局部最优解。为了实现全局搜索,禁忌搜索采用允许接受劣解来逃离局部最优解。针对局部领域搜索,为了实现全局优化,可尝试的途径有:以可控性概率接受劣解来逃逸局部极小,如模拟退火算法;扩大领域搜索结构,如TSP 的2-opt 扩展到k-opt ;多点并行搜索,如进化计算;变结构领域搜索( Mladenovic et al,1997);另外,就是采用TS 的禁忌策略尽量避免迂回搜索,它是一种确定性的局部极小突跳策略。 1.1.2禁忌搜索算法的基本思想 禁忌搜索算法的基本思想就是在搜索过程中将近期的历史上的搜索过程存放在禁忌表(Tabu List )中,阻止算法重复进入,这样就有效地防止了搜索过程的循环。禁忌表模仿了人类的记忆功能,禁忌搜索因此得名,所以称它是一种智能优化算法。 具体的思路如下:禁忌搜索算法采用了邻域选优的搜索方法,为了能逃离局部最优解,算法必须能够接受劣解,也就是每一次迭代得到的解不必一定优于原来的解。但是。一旦接受了劣解,迭代就可能

差分进化算法综述概况

差分进化算法(DE)[1]是Storn 和Price 在1995 年提出的一种基于种群差异的进化算法,DE是一种随机的并行搜索算法。差分进化计算和其他进化计算算法一样,都是基于群体智能理论的优化算法,利用群体内个体之间的合作与竞争产生的群体智能模式来指导优化搜索的进行。与其他进化计算不同的是,差分进化计算保留了基于种群的全局搜索策略,采用实数编码、基于差分的简单变异操作和一对一的竞争生存策略,降低了进化操作的复杂性。差分进化计算特有的进化操作使得其具有较强的全局收敛能力和鲁棒性,非常适合求解一些复杂环境中的优化问题。 最初试图使用向量差进行向量种群的混洗,以此来解决切比雪夫多项式适应性问题。DE 通过种群内个体间的合作与竞争来实现对优化问题的求解,其本质上是一种基于实数编码的具有保优思想的进化算法。该算法实现技术简单,在对各种测试问题的实验中表现优异,已经成为近年来进化算法研究中的热点之一。 差分进化算法基本原理 基本的差分进化算法是基于候选方案种群的算法,在整个搜索空间内进行方案的搜索,通过使用简单的数学公式对种群中的现有方案进行组合实现的。如果新的方案有所改进,则被接受,否则被丢弃,重复这一过程直到找到满意的方案。 设 f 是最小化适应度函数,适应度函数以实数向量的形式取一个候选方案作为参数,给出一个实数数值作为候选方案的输出适应值。其目的是在搜索空间的所有方案p 中找到m 使得f(m) ≤f(p)。最大化是找到一个m 使得f(m) ≥f(p)。 设X=(x1, x2,…, xn)∈?n是种群中一个个体,基本的差分进化算法如下所述: ?在搜索空间中随机地初始化所有的个体。 ?重复如下操作直到满足终止条件(最大迭代数或者找到满足适应值的个体) o 对于种群中的每个个体: ●随机地从种群中选择三个彼此不同的个体a,b 和c。 ●选择一个随机索引R ∈{1, ..., n},n 是被优化问题的维数。 ●通过对每个i ∈{1, ..., n}进行如下的迭代计算可能的新个体Y = [y1, ..., yn] 生成一 个随机数ri~U(0,1); ●如果(i=R)或者(ri3。差分进化算法作为一种新出现的优化算法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出了优异的性能,被广泛应用到不同的领域,已经成为近年来优化算法的研究的热点之一。研究差分进化算法,探索提高差分进化算法性能的新方法,并将其应用到具体工程问题的解决中,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应用价值。 差分进化计算的群体智能搜索策略分析 1 个体行为及个体之间信息交互方法分析 差分进化的个体表示方式与其他进化计算相同,是模拟生物进化中的关键因素,即生物的染色体和基因,构造每个解的形式,构成了算法的基础。一切的寻优操作都是在个体的基础上进行的,最优个体是搜寻到的最优的解。 差分进化的个体行为主要体现在差分变异算子和交叉算子上。

基于人工智能的路径查找优化算法【精品毕业设计】(完整版)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基于人工智能的路径查找优化算法 学生姓名: Weston 学号:090171021XXX 学部(系):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部 专业年级:计算机应用技术 指导教师:XXX 职称或学位: XX 2012 年 5 月 18 日

目录 摘要............................................................... II ABSTRACT ........................................................... III KEY WORDS .......................................................... III 1.前言 (1) 2.概述 (2) 2.1遗传算法优缺点 (2) 2.2遗传算法应用领域 (3) 2.3遗传算法基本流程 (3) 3.传统遗传算法解决旅行商问题 (5) 3.1常用概念 (5) 3.2基本过程 (5) 3.3关键步骤 (5) 3.4总结 (8) 4.改进后的遗传算法 (9) 4.1编码、设计遗传算子 (9) 4.2种群初始化 (9) 4.3评价 (10) 4.4选择复制 (10) 4.5交叉 (11) 4.6变异 (12) 4.7终结 (13) 5.系统设计与实现 (14) 5.1系统设计 (14) 5.2系统实现 (17) 5.3结果分析 (20) 6.总结 (21) 参考文献 (22) 致谢 (23)

基于人工智能的路径查找优化算法 摘要 旅行商是一个古老且有趣的问题它可以描述为:给定n个城市以及它们之间的距离(城市i到城市j的距离),求解从其中一个城市出发对每个城市访问,且仅访问一d ij 次,最后回到出发的城市,应当选取怎样的路线才能使其访问完所有的城市后回到初始的城市且走过的路程最短。 旅行商问题已被证明是属优化组合领域的NP难题,而且在现实中的许多问题都可以转化为旅行商问题来加以解决。解决旅行商问题最一般的方法就是枚举出所有可能的路线然后对每一条进行评估最后选取出路程最短的一条即为所求解。 解决旅行商问题的各种优化算法都是通过牺牲解的精确性来换取较少的耗时,其他一些启发式的搜索算法则依赖于特定的问题域,缺乏通用性,相比较而言遗传算法是一种通用性很好的全局搜索算法。 遗传算法GA( genetic algorithm) 最早由美国密歇根大学的John Holland 提出。具有自组织、自适应、自学习和群体进化功能有很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在许多领域都得到了应用。 遗传算法以其广泛的适应性渗透到研究与工程的各个领域,已有专门的遗传算法国际会议,每两年召开一次,如今已开了数次,发表了数千篇论文,对其基本的理论、方法和技巧做了充分的研究。今天,遗传算法的研究已成为国际学术界跨学科的热门话题之一。 关键词:人工智能;遗传算法;TSP;旅行商问题

组合优化近似搜索算法中的超启发式发展趋势

文章编号:100622475(2004)0620007205 收稿日期:2003206230 作者简介:李菊芳(19782),女,河南林州人,国防科技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系统管理与综合集成技术,智能优化算法;谭跃进(19582),男,湖南长沙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系统管理与综合集成技术。 组合优化近似搜索算法中的超启发式发展趋势 李菊芳,谭跃进 (国防科技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系统工程研究所,湖南长沙 410073) 摘要:对组合优化中近似搜索算法采用的超启发式策略进行了总结和分类,并着重从强化和变化两个概念出发分析了不同超启发式的优缺点,探讨了其发展趋势,目的是为开发博采众长的混合近似搜索算法提供参考和指导。关键词:近似搜索算法;超启发式;强化;变化;混合算法中图分类号:TP301.6 文献标识码:A U ptrend on Metaheuristics in Approxim ate Search Algorithms for Combinatori al Optimization LI Ju 2fang ,T AN Y ue 2jin (Institute of Management Scienc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 echnology ,Changsha 410073,China ) Abstract :This paper classifies and summarizes the metaheuristics in approximate search alg orithms for combinatorial optimization ,and em phasizes analyzing s om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different approaches from tw o concepts as intensification and diversification.The purpose is to find the uptrend and provide s ome references and guidance for developing hybrid alg orithms combining strengths of different mataheuristics. K ey w ords :approximate search alg orithm ;metaheuristic ;intensification ;diversification ;hybrid alg orithm 0 引 言 组合优化问题的求解算法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 是精确算法,这类算法将对解空间进行完整搜索,可以保证找到小规模问题的最优解;另一类是近似算法,这类算法放弃了对解空间搜索的完整性,因此不能保证最终解的全局最优性。由于组合优化问题中大量存在着NP 2Hard 问题,因此精确搜索算法在问题规模较大时往往无法实现。而近似算法尽管不能证明解的最优性,但很多情况下却能够以合理的计算代价找出较好的近优解,因而逐渐被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所广泛关注。 组合优化问题的近似求解技术中,较常用、较有代表性的是邻域搜索(neighborhood search )算法,这类算法从某初始解出发,利用一些规则指导搜索过程反复对当前解的邻域进行搜索并替换当前解,最终逐步实现向最优解移动。基本局部搜索(basic local search )算法或称爬山法(hill climbing )可以看作是最简单的邻域搜索算法,它采用一种迭代式改进的简单 思想,以贪婪的方式在当前解的近邻中进行搜索,每步移动只接受比当前解更好的解。基本局部搜索的最大缺点在于其往往很快就会到达局部极值并终止整个搜索过程,从而放弃对解空间中其它区域的搜索,所找到的局部极值解则往往离全局最优解还有很大距离。针对这个缺点,许多改进的邻域搜索算法在基本局部搜索算法的基础上,采用了一些更好的规则和方法来指导搜索过程摆脱局部极值,实现在整个解空间中对优良解的探索,如模拟退火、禁忌搜索、遗传算法等等,它们所使用的用于指导搜索的规则和方法又被称为超启发式(metaheuristics )。目前对超启发式尚没有统一的标准定义,从字面理解,英文中heuristic (译为启发式)的意思是探索性过程或方法,而前缀meta 是超出、在一个更高层次的意思,算法中采用超启发式的目的是要在一个更高的层次对解空间进行探索。 总的说来,超启发式一般具有如下基本属性[2]:(1)它是一种指导搜索过程的策略;(2)其目标是高效地探索解空间来寻找最优(次优)解;(3)构造超启发 计算机与现代化  2004年第6期 J IS UAN J I Y U XI ANDAIH UA 总第106期

基于RRT的运动规划算法综述

基于RRT的运动规划算法综述 1.介绍 在过去的十多年中,机器人的运动规划问题已经收到了大量的关注,因为机器人开始成为现代工业和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早的运动规划的问题只是考虑如何移动一架钢琴从一个房间到另一个房间而没有碰撞任何物体。早期的算法则关注研究一个最完备的运动规划算法(完备性指如果存在这么一条规划的路径,那么算法一定能够在有限时间找到它),例如用一个多边形表示机器人,其他的多边形表示障碍物体,然后转化为一个代数问题去求解。但是这些算法遇到了计算的复杂性问题,他们有一个指数时间的复杂度。在1979年,Reif则证明了钢琴搬运工问题的运动规划是一个PSPACE-hard问题[1]。所以这种完备的规划算法无法应用在实际中。 在实际应用中的运动规划算法有胞分法[2],势场法[3],路径图法[4]等。这些算法在参数设置的比较好的时候,可以保证规划的完备性,在复杂环境中也可以保证花费的时间上限。然而,这些算法在实际应用中有许多缺点。例如在高维空间中这些算法就无法使用,像胞分法会使得计算量过大。势场法会陷入局部极小值,导致规划失败[5],[6]。 基于采样的运动规划算法是最近十几年提出的一种算法,并且已经吸引了极大的关注。概括的讲,基于采样的运动规划算法一般是连接一系列从无障碍的空间中随机采样的点,试图建立一条从初始状态到目标状态的路径。与最完备的运动规划算法相反,基于采样的方法通过避免在状态空间中显式地构造障碍物来提供大量的计算节省。即使这些算法没有实现完整性,但是它们是概率完备,这意味着规划算法不能返回解的概率随着样本的数量趋近无穷而衰减到零[7],并且这个下降速率是指数型的。 快速扩展随机树(Rapidly-exploring Random Trees,RRT)算法,是近十几年得到广泛发展与应用的基于采样的运动规划算法,它由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的Steven M. LaValle 教授在1998年提出,他一直从事RRT算法的改进和应用研究,他的相关工作奠定了RRT算法的基础。RRT算法是一种在多维空间中有效率的规划方法。原始的RRT算法是通过一个初始点作为根节点,通过随机采样,增加叶子节点的方式,生成一个随机扩展树,当随机树中的叶子节点包含了目标点或进入了目标区域,便可以在随机树中找到一条由树节点组成的从初始点到目标点的路径。 快速扩展随机树(RRT)也是一种数据结构和算法,其设计用途是用来有效搜索高维非凸空间,可应用于路径规划、虚拟现实等研究。RRT是一种基于概率采样的搜索方法,它采用一种特殊的增量方式进行构造,这种方式能迅速缩短一个随机状态点与树的期望距离。该方法的特点是能够快速有效的搜索高维空间,通过状态空间的随机采样点,把搜索导向空白区域,从而寻找到一条从起始点到目标点的规划路径。它通过对状态空间中的采样点进行碰撞检测,避免了对空间的建模,能够有效的解决高维空间和复杂约束的路径规划问题。RRT 算法适合解决多自由度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下和动态环境中的路径规划问题[8]。与其他的随机路径规划方法相比,RRT算法更适用于非完整约束和多自由度的系统中[9]。 相比于最原始的RRT算法的一些缺点,又提出了许多改进的RRT算法,例如:(1)基于概率P的RRT 为了加快随机树到达目标点的速度,简单的改进方法是:在随机树每次的生长过程中,根据随机概率(0.0到1.0的随机值p)来选择生长方向是目标点还是随机点。2001年,LaValle

遥感图像信息提取方法综述

遥感图像信息提取方法综述 遥感图像分析 遥感实际上是通过接收(包括主动接收和被动接收方式)探测目标物电磁辐射信息的强弱来表征的,它可以转化为图像的形式以相片或数字图像表现。多波段影像是用多波段遥感器对同一目标(或地区)一次同步摄影或扫描获得的若干幅波段不同的影像。 在遥感影像处理分析过程中,可供利用的影像特征包括:光谱特征、空间特征、极化特征和时间特性。在影像要素中,除色调/彩色与物体的波谱特征有直接的关系外,其余大多与物体的空间特征有关。像元的色调/彩色或波谱特征是最基本的影像要素,如果物体之间或物体与背景之间没有色调/彩色上的差异的话,他们的鉴别就无从说起。其次的影像要素有大小、形状和纹理,它们是构成某种物体或现象的元色调/彩色在空间(即影像)上分布的产物。物体的大小与影像比例尺密切相关;物体影像的形状是物体固有的属性;而纹理则是一组影像中的色调/彩色变化重复出现的产物,一般会给人以影像粗糙或平滑的视觉印象,在区分不同物体和现象时起重要作用。第三级影像要素包括图形、高度和阴影三者,图形往往是一些人工和自然现象所特有的影像特征。 1、遥感信息提取方法分类 常用的遥感信息提取的方法有两大类:一是目视解译,二是计算机信息提取。 1.1目视解译 目视解译是指利用图像的影像特征(色调或色彩,即波谱特征)和空间特征(形状、大小、阴影、纹理、图形、位置和布局),与多种非遥感信息资料(如地形图、各种专题图)组合,运用其相关规律,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伪存真的综合分析和逻辑推理的思维过程。早期的目视解译多是纯人工在相片上解译,后来发展为人机交互方式,并应用一系列图像处理方法进行影像的增强,提高影像的视觉效果后在计算机屏幕上解译。 1)遥感影像目视解译原则 遥感影像目视解译的原则是先“宏观”后“微观”;先“整体”后“局部”;先“已知”后“未知”;先“易”后“难”等。一般判读顺序为,在中小比例尺像片上通常首先判读水系,确定水系的位置和流向,再根据水系确定分水岭的位置,区分流域范围,然后再判读大片农田的位置、居民点的分布和交通道路。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地质、地貌等专门要素的判读。 2)遥感影像目视解译方法 (1)总体观察 观察图像特征,分析图像对判读目的任务的可判读性和各判读目标间的内在联系。观察各种直接判读标志在图像上的反映,从而可以把图像分成大类别以及其他易于识别的地面特征。(2)对比分析 对比分析包括多波段、多时域图像、多类型图像的对比分析和各判读标志的对比分析。多波段图像对比有利于识别在某一波段图像上灰度相近但在其它波段图像上灰度差别较大的物体;多时域图像对比分析主要用于物体的变化繁衍情况监测;而多各个类型图像对比分析则包括不同成像方式、不同光源成像、不同比例尺图像等之间的对比。 各种直接判读标志之间的对比分析,可以识别标志相同(如色调、形状),而另一些标识不同(纹理、结构)的物体。对比分析可以增加不同物体在图像上的差别,以达到识别目的。(3)综合分析 综合分析主要应用间接判读标志、已有的判读资料、统计资料,对图像上表现得很不明显,或毫无表现的物体、现象进行判读。间接判读标志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根据这一特点,可作更加深入细致的判读。如对已知判读为农作物的影像范围,按农作物与气候、地貌、土质的依赖关系,可以进一步区别出作物的种属;河口泥沙沉积的速度、数量与河流汇水区域

经典优化算法1

经典优化算法:单纯形法、椭球算法(多项式算法),内点法、无约束的优化算法包括:最速下降法(steepest)、共轭梯度法、牛顿法(Newton Algorithm)、拟牛顿法(pseudo Newton Algorithms)、信赖域法。约束优化算法包括:拉格朗日乘子法(Augmented Lagrangian Algorithms),序列二次规划(SQP)等 现代:遗传算法、蚁群算法、模拟退火算法、禁忌搜索、粒子群算法、现代优化算法是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分支,这些算法包括禁忌搜索(tabu search)、模拟退火(simulated annealing)、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s)人工神经网络(nearal networks)。 贪婪算法和局部搜索、模拟退火算法(Simulated Annealing Algorithm),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禁忌搜索(Tabu Search)相继出现。最近,演化算法(Evolutionary Algorithm), 蚁群算法(Ant Algorithms),拟人拟物算法,量子算法、混合算法 经典优化算法和启发式优化算法都是迭代算法,但是,它们又有很大区别:1.经典算法是以一个可行解为迭代的初始值,而启发式算法是以一组可行解为初始值;2.经典算法的搜索策略为确定性的,而启发式算法的搜索策略是结构化和随机化;3.经典算法大多都需要导数信息,而启发式算法仅用到目标函数值的信息;4.经典算法对函数性质有着严格要求,而启发式算对函数性质没有太大要求; 5.经典算法的计算量要比启发式算法小很多。比如,对于规模较大且函数性质比较差的优化问题,经典算法的效果不好,但一般的启发式算法的计算量太大。 优化算法的主要由搜索方向和搜索步长组成。搜索方向和搜索步长的选区决定了优化算法的搜索广度和搜索深度。经典优化算法和启发式优化算法的区别主要是由其搜索机制不同造成的。经典算法的搜索方向和搜索步长是由局部信息(如导数)决定的所以只能对局部进行有效的深度搜索,而不能进行有效广度搜索,所以经典的优化算法很难跳出局部最优。启发式优化算法,为了避免像经典优化算法那样陷入局部最优,采用了相对有效的广度搜索,不过这样做使得在问题规模较大的时候计算量难以承受。 纵观优化算法的发展,完美的算法是不存在的。我们评价算法好坏的标准: (1)算法收敛速度; (2)算法使用范围(普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