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蜓的地史分布特征
分布于石炭纪、二叠纪,延续时间短,演化迅速,属种数目多,地理分布广,因而是地层划分和对比的重要化石之一。
蜓类于早炭世晚期开始出现,属种少,个体微小,一般为短轴型的原始类型,以小泽蜓科为主。
到晚石炭世,蜓类开始繁盛,以纺锤蜓科大量出现为特色。
早二叠世,旋壁最显著的变化时出现了蜂巢层,并以希瓦格蜓科的大量出现和大量繁盛为特点。
中二叠世拟旋脊和副隔壁出现为特点。
早中二叠世为蜓类的全盛时期。
晚二叠世时,蜓类大减少,有的形体特化,二叠纪末蜓类绝灭。
2.蜓的旋壁的微细壳层有哪些?
原始层——为一浅色、不透明的疏松状壳层;致密层——为一黑色、致密的薄层状壳层;透明层——位于致密层之下,为一无色透明的壳层;疏松层——为一黑色、半透明的疏松状壳层,壳层分布不均匀,厚度有变化。
位于致密层之上的称外疏松层,位于其下的称内疏松层;蜂巢层——位于致密层之下,为一较厚的蜂巢状壳层,内有许多垂直于旋壁分布的棱柱状细管,在纵切面上呈假纤维状。
3.原蕨植物在植物进化史上的意义?
答:
原蕨植物于晚志留世出现,繁盛于早、中泥盆世,晚泥盆世绝灭。
原蕨植物保留着一些与绿藻相似的特征,所以一般认为原蕨植物与苔藓植物一样,由海生绿藻演化而来。
原蕨植物是陆生高等植物发展演化的起点。
常见化石代表有瑞尼蕨、工蕨裸蕨。
原蕨植物的出现是植物进化史上重要的转折点,它完成了从水域到陆地的飞跃,是征服陆地的先驱。
4.石炭纪-二叠纪主要的造煤植物门有哪些?各自的特点又是什么?
答:
厥类植物,节蕨、石松、真蕨、种子蕨类和裸子植物为主要造煤植物。
原蕨植物门一般特征,地史分布,起源和进化;石松植物门的一般特征,鳞木叶座结构,地史分布;节蕨植物门的一般特征,地史分布;真蕨植物门的一般特
征,蕨叶结构——单羽状复叶、双羽状复叶、三羽状复叶、小羽片及类型、羽片、间小羽片、羽轴,地史分布。
裸子植物的一般特征;种子蕨植物门、苏铁植物门、银杏植物门、松柏植物门的一般特征及地史分布;被子植物门的一般特征及地史分布;植物界演化的主要阶段。
5.苏铁植物门,松柏植物门和银杏植物门的主要特征及代表化石?
xx植物门:
苏铁植物大多数为粗短的木本植物,茎通常不分叉,少数原始类型呈二岐式或单轴式分枝,茎表面具叶脱落后残留的叶基痕或光滑。
本钢植物多具有大型单羽状复叶,少数为单叶,叶顶生,幼叶卷曲。
裂片多具平行脉或放射脉,个别单脉或网脉。
雌雄同株或异株,两性花或单性花。
化石代表有:1)侧羽叶——叶单羽状,裂片基部全部着生与羽轴两侧,上下裂片互相分离,平行脉,可分叉。
生长于晚石炭世至早白垩世,繁盛于晚三叠世至侏罗纪。
分布于世界各地。
xx门:
松柏植物为高度分枝的乔木和灌木,全为木本。
茎为真式中柱,次生木质部致密,薄壁细胞少。
单叶螺旋状排列,雌雄同株或异株,球果单性。
包括科达纲和松柏纲。
生长于晚泥盆世至早二叠世,繁盛在晚石炭世至二叠纪。
与鳞木、封印木等同为重要的造煤植物。
松柏植物大多为乔木,少数灌木,单轴分枝,大多数仅有长枝,有些种类则有长、短枝之分。
叶小型,呈鳞片形、锥形、针形等,具单脉。
化石代表有:1)枞型枝——叶披针形至线形,螺旋状或假两列状排列在枝上,叶基部下延,生殖器官不详。
生长于咱三叠世至早白垩世。
2)苏铁杉——叶披针形、椭圆形或线形,基部收缩,叶脉细,弧形脉。
生长于晚三叠世至早白垩世,分布于北半球。
xx植物门:
银杏植物绝大多数已绝灭,现仅存一属一种,即银杏。
属乔木,高可达
40m,直径可达2m以上,单轴分歧。
单叶,扇形,具长柄,叶缘浅裂或全缘,自叶基部伸出两条脉,再多次二歧分叉,形成扇状脉。
花单性,雌雄异株,雌
花有一短柄,雄花小,穗状。
化石代表有:1)似银杏——叶形与现代银杏相似,具长柄,呈扇形、肾形等,扇形脉。
生长于中三叠世至新近纪,以侏罗纪和白垩纪最盛。
2)拜拉——叶扇形至半圆形,具长柄,叶片二歧深裂为许多窄的线形裂片,每个裂片内具有2~4条平行脉。
生长于中三叠世至早白垩世。
分布于广布于北半球。
6.孢子与花粉的特征及处理方法是什么?
孢子是孢子植物的繁殖细胞,花粉是种子植物的雄性繁殖细胞。
孢粉主要有内部的原生质和外边的细胞壁组成,细胞壁一般分内壁和外壁两层,外壁成分有纤维素和孢素组成质地坚固,性质稳定,耐强酸,在液体加热到300℃不破坏,也不溶于各类有机溶剂,故孢粉容易保存化石。
有些孢子的最外边还有一层柔软的周壁,在石化状态下,只有细胞壁的外壁和部分周壁能保存下来。
由于孢粉体积小、数量大而性质有稳定,它既有利于保存为化石,也较容易被发现利用。
处理方法:
①样品采集——采样间距一般为5-10m,样重一般为100-500g。
②室内分析与处理——机械破碎,酸碱处理,重液浮选,沉淀稀释,洗涤离心。
③鉴定和照相——显微镜下孢粉的挑选和属种鉴定、照相。
④统计分析——在统计、计算的基础上绘制主要属种在地层上百分含量变化图。
⑤应用——根据孢粉组合特征,确定其地质时代、划分和对比地层、推断当时打的古地理和古气候。
7.四射珊瑚与横板珊瑚的异同点是什么?
答:
四射珊瑚形态有单体和复体之分,单体形态以角锥状或弯锥状为主。
横板珊瑚全是复体。
四射珊瑚的纵列构造:
即珊瑚体内辐射状排列的纵向骨板,称为隔壁。
横板珊瑚隔壁不发育或无隔壁。
四射珊瑚的横板构造:
为横跨腔肠的横板,位于两隔壁之间横板珊瑚的横板是发育的构造。
四射珊瑚的边缘构造:
呈叠瓦状排列的一系列小板。
横板珊瑚主要特征:
具有沟通个体内腔或使个体相互连接的一种特征构造,称为连接构造(或共骨),可进一步分为连接管和联接板子种。
四射珊瑚的轴部构造包括中轴和中柱。
相同点:
两者都有钙质外壳。
8.四射珊瑚的骨骼构造类型有哪些?其特点和分布是什么?
答:
骨骼构造类型有
(1)外壁和表壁。
外壁和表壁是四射珊瑚的外围骨骼。
在外壁面上,分布有纵向的隔壁沟和间隔壁脊。
在外壁的表面盖有一层钙质膜状壁,称为表壁。
表壁上有横向分布的细的生长纹和粗的生长皱。
(2)隔壁的发生。
隔壁是四射珊瑚体内呈辐射状纵向分布的板状骨骼,隔壁的发生有一定的顺序和部位,如一个单体珊瑚从其始端往上作一系列的横切面后,就能看到从幼年期到老年期隔壁生长的全过程。
(3)鳞板和泡沫板。
鳞板是位于两片隔壁之间,形状和大小都比较规则的弯曲小板,鳞板分布在珊瑚体的边缘带,在纵切面上呈近同心弧形排列在每两片隔壁之间,其凸面大多朝向珊瑚体外。
泡沫板是形状,大小不规则的泡沫状小板,分布在珊瑚体的边缘带,在纵切面上与鳞板相似,但在横切面上呈泡沫状,其凸面朝向珊瑚体中央。
(4)横板。
是珊瑚体内横向分布的薄板状骨骼,大多分布在珊瑚体中部。
在纵切面上,横板分布一般呈近水平,上凸,下凸或呈马鞍形。
(5)轴部构造。
轴部构造有中轴和中柱两种。
中轴是珊瑚体中央的实心轴状骨骼,是由对隔壁在轴部加厚,或是由一级隔壁在轴部相交扭结或加厚而成。
中柱是珊瑚体中央的一种疏松状的骨骼,它由内斜板,福板和中板组成。
9.腕足的基本形态特征有哪些?
腕足的基本形态特征:
两瓣外壳分为腹壳和背壳,两壳大小不等,腹壳较大,背壳较小,但每瓣壳的本身是左右两侧对称,壳面有生长线。
腕足动物的壳形有正视和侧视之分。
从背壳或腹壳方向观察为正视,观察的是外壳轮廓的形态,常见的有圆形,长卵形,方圆形,三角型,五角形,横方形和石燕形等。
从外壳的两侧方向观察为侧视,侧视观察两壳的凹凸方向和程度,在侧视壳形的描述中,前一字代表背壳特征,后一字代表腹壳特征,常见的侧视形有双凸型,平凸型,凹凸型,凸凹型和双曲型。
10.腕足类和双壳类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Redlichia(莱得利基虫)——头鞍长锥形,3对鞍沟。
眼叶窄长,呈新月形,其后端靠近头鞍。
眼脊短或近消失,内边缘极窄,面线前支与中轴呈50°-90°夹角。
胸甲14-17节尾甲极小,不分节,上有一对小凸起。
生活于早寒武世。
11.头足类的缝合线类型有哪些?
答:
笔石枝的生长方向有上攀式,上斜式,上曲式,平伸式,下曲式,下斜式,下垂式。
12.举一个鹦鹉螺类的典型化石并说明其主要特征?
答:
笔石页岩相是保存在黑色页岩中的笔石种类和数量都很丰富又很少与其他门类的化石共生,或只与极少数的浮游生物化石在一起,这种沉积环境称笔石相,代表一种海水对流不畅,海底平静,缺氧或半隔绝的海盆沉积环境,因为在这种环境中只有在海水上层营漂浮生活的笔石或其他浮游生物的遗体,才能堆积在这种海盆的底部而被保存下来。
13.举一个化石说明三叶虫的主要构造有哪些?
腕足动物;单瓣壳两侧对称,双瓣壳大小不等,双瓣壳分背腹,对称面垂直两壳接合面,固着构造肉茎孔,齿和横分别在不同壳。
双壳动物:
单瓣壳两侧不对称,双瓣壳大小相等,双瓣壳分左右,对称面位于两壳接合面上,固着构造足丝凹口,齿和横在同一壳上间列。
14.笔石枝的生长方向哪些?
答:
头足类的缝合线分为鹦鹉螺式——无明显的鞍叶之分,呈平缓的波状。
无棱菊石式——鞍,叶呈宽圆状,鞍,叶数目较少。
棱菊石式——叶部呈尖棱状,鞍,叶数目较多。
齿菊石式——鞍浑圆,叶呈锯齿状。
菊石式——鞍,叶都分出许多小叶。
15.什么是笔石页岩相?
答:
Armenoceras(阿门角石)——壳直。
体管大。
位于近中心,呈扁串珠状。
隔壁颈弯短颈式,隔或壁颈与隔壁接或相靠很近,有时见到内体管和放射管。
16.两栖动物登陆的条件是什么?
两栖动物登陆的条件:
肺呼吸,但肺不完备,用皮肤辅助呼吸;身披骨甲或富粘液的皮层,或生活于阴湿处,防止水分蒸发;五趾的四肢,陆上支持身体和运动。
17.羊膜卵的特点以及对爬行动物的意义是什么?
羊膜卵是由卵壳、卵膜、羊水、胚胎、卵黄、尿囊等级部分组成,羊膜卵外面包有较厚的石灰质外壳,能够防御损伤和减少卵内水分的蒸发及阻扼细菌对卵的侵害。
卵壳上有许多细小的穿孔,可以让氧气渗入和二氧化碳排出,保证了胚胎在发育过程中能够进行正常的气体代谢;卵中具有一个很大的卵黄,供应胚胎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当胚胎发育到一定阶段后,围绕着胚胎会逐渐
形成羊膜,羊膜围成一个腔,腔中充满羊水,胚胎就在相对稳定、特殊的水环境中完成各阶段的发育,就可以在陆地上孵化出下一代动物。
羊膜卵的出现为脊椎动物登陆生活和繁衍后代创造了必须的条件,是动物进化史上中的一件大事,是脊椎动物征服陆地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18.岩石地层单位包括哪些?最基础的单位是什么?
岩石地层单位包括:
(1)组,岩石地层划分的基本单位;
(2)段,组内较其低一级的正式岩石地层单位;
(3)层,最小的正是岩石地层单位;
(4)群,比组高一级的正式岩石地层单位。
最基础的单位是:
组。
19.界线层型和单位层型?
层型是指一个已命名的成层地层单位或地层界线的原始或后来被指定作为对比标准的地层剖面或界线。
在特定的岩层序列内,层型代表一个特定的间隔,或一个特定的点,它构成了定义和识别该地层单位或所确定的地层界线的标准。
这个特定的间隔即地层单位的单位层型,包含被选作定义和识别地层界线的层型点的特定岩层序列就是界线层型。
20.地层层序律?
地层层序律是指地层在未发生断裂和倒转的情况下,上下有序,先形成的地层在下,后形成的地层在上,即上覆地层年代新于下伏地层。
21..地层划分与对比的方法有哪些?
地层划分与对比的方法有:
(1)岩石地层学方法,包括:
岩性法、标志层法、沉积旋回;
(2)生物地层学方法,包括:
标准化石法、生物组合分析法、种系演化法;
(3)构造学方法;
(4)现代地层学方法,包括:
同位素年龄法、古地磁测定法。
22..瓦尔特相律?
瓦尔特相律:
只有那些目前可以观察到彼此相邻的相和相区,才能原生的重叠在一起。
也称相律、相对比定律。
也就是说,在沉积环境连续渐变的情况下,相邻沉积相载纵向上的依次变化和横向上的依次变化是一致的。
23..地层接触关系类型有哪些?
地层接触关系类型有:
(1)整合——在一个沉积盆地内,连续沉积的两套地层没有明显的、截然的岩性变化,他们是逐渐过渡的,两者产状平行一致。
(2)平行不整合——两套地层之间隔着一个起伏不平的大陆侵蚀面,但两者产状平行一致。
(3)角度不整合——两套地层之间不但隔有大陆侵蚀面,而且两者之间的岩层还呈现截交关系,产状不一致。
24..海侵和海退?
海侵:
是指海洋向陆地推进,海水面积扩大,海岸线延伸到原来的陆地内的现象,其前进的方向即为海侵的方向。
海退:
海平面下降,海水从大陆后撤,海岸线向外迁移,称为海退,它所产生的沉积称为海退序列。
25.地槽和地台?
地槽:
以发育巨厚海相沉积为主的活动大地构造单元。
地台:
具有平整沉积盖层的稳定大地构造单元,由基地和盖层两部分组成,其间为大型的角度不整合面。
26.补偿盆地?
补偿盆地:
指沉积速度与沉降速度相等或相近的盆地,盆地处于稳定发展状态。
27.构造旋回?
构造回旋:
是指地槽区开始下降接受沉积、基性——超基性岩浆喷溢与侵入,经过地槽褶皱封闭和遭受变质作用、花岗岩类的侵入,直到形成褶皱造山带的全过程。
28.前寒武纪的主要特征?
前寒武系的主要特征:1)、时限长(42——5.4亿年);
2)、地层普遍变质,岩浆活动发育;
3)、构造变形复杂,(因为原始地层薄,刚性差,热流值大,易塑性变形,而且经历多期构造变动;4)、生物化石少(以分子化石为主,化石无硬壳、后期破坏);
5)、大气圈、水圈极酸性、极还原,与现在不同;6)、矿产丰富。
29.xx三叠纪的地史特征是什么?
答:
中国三叠纪地史特征主要是时间上的二分性和空间上的三分性。
空间上的三分性:
古昆仑与古秦岭为界,以北为陆相沉积与剥蚀;南部以古龙门山与康滇古陆为界,西南为活动海槽,东南为稳定滨浅海。
30.印支运动对xx东部的影响?
答、印支运动对xx东部的影响:
(1)、发生的时间T2/T3/J1,由黄汲清
(1945)命名。
(2)、表现:
a、古地理格局变化,华南、华北T二分性明显,大海退、古气候重大变化。
b、中国东部由南北对峙转变为东西分异,西部大型稳定盆地开始发育。
c、板块拼合—印支FB形成,秦岭
FB、Bayan Har
FB、三江FB之后,中国几个大的板块基本拼合。
d、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
有190—230ma岩浆发育,长江中下游秦岭、三江形成内生金属矿床,Circum-Pacific开始发育。
回到列表
2、
30.xx早古生代的地史特征是什么?
华北地台在震旦纪时为上升遭受剥蚀时期,除东部及南部边缘外,一般缺失震旦纪沉积。
寒武纪至早奥陶世或更晚是地壳缓慢下降接受沉积的时期,普
遍发育了陆表海—浅海相碳酸盐岩为主的地层。
晚奥陶世至志留纪直至古生代晚期的早石炭世则普遍上升遭受剥蚀而缺失沉积。
因而华北地台经历了上升—海退—遭受剥蚀,下降—海侵—接受沉积,再上升—海退—遭受剥蚀等三个发展阶段,反映了一个巨大的地壳升降沉积旋回。
31.xxxx典型剖面的地层特征?
山东张夏剖面是我国中、上寒武统的标准剖面。
上覆地层下奥xx里组
xx统
炒米店组灰色中厚层微晶灰岩,生物碎屑藻球粒灰岩,中薄层竹叶状灰岩灰云斑藻礁灰岩,鲕状灰岩。
含Changshania(长山虫),Kaolishania (高里山虫)等三叶虫。
169m
崮山组黄绿,紫红色页岩,灰色薄层疙瘩状—链条状灰岩、竹叶状灰岩互层为主夹薄板状泥灰岩和砂屑灰岩。
含有Drepanura(蝙蝠虫)、Blackwelderia(蝴蝶虫)等三叶虫。
62m
xxxx统
张夏组浅灰,灰色厚层鲕状灰岩、致密结晶灰岩和藻灰岩,含Damesella 等三叶虫化石。
177m中—下寒武统
馒头组紫红色页岩为主夹灰岩,泥灰岩,白云岩及砂岩,含Shantungaspis (山东盾壳虫)、Bailiella (毕雷氏虫)、Redlichia chinensis (中华莱德利基虫)等三叶虫化石。
229m
下伏地层前xx系xx
32..什么是xx运动?
xx运动:
广义指所有发生在早古生代(寒武纪—志留纪)的褶皱运动。
狭义指志留纪后期的褶皱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