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辨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实验
遗传变异题型探究及杂交实验判定遗传方式
练习:在某类动物中,毛色的黑色为显性(E),白色 为隐性(e)。下图示两项交配,亲代动物A、B、P、Q 均为纯合子,子代动物在不同环境下成长,其毛色如下 图所示。下列那两组动物对比能说明外界环境也能影响 生物的性状? B A.C和R B.C和D C.D和S D.R和S
(1)动物C与动物D的表现型不同,说明表现型是 基因型和环境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同作用的结果。 黑色:白色 (2)现将动物C与动物R交配: ①若子代在–15℃中成长,其表现型及比例最可能是 =1:1 。 ②若子代在30℃中成长,其表现型最可能是 全是白色 。 (3)试推测,在寒冷的自然环境中,黑色皮毛对该动物的生存更 有好处,主要原因是 有利于吸收热量保持体温 _____________________ 。 (4)现有突变体X和Y,假设两种纯合突变体X和Y都是由控制黑色 的E基因突变产生的。检测由突变基因转录的mRNA,发现X的第三 个密码子中第二碱基由G变为U,Y的第三个密码子的第二碱基前多 了一个U。与正常黑毛动物相比,突变体 X 的毛色变化可能小些 突变体X形成的蛋白质可能只改变一个氨基酸, ,试从蛋白质水平解释其原因: 。
例3 (1)已知果蝇的直毛与非直毛是一对 等位基因。若实验室有纯合的直毛和非直 毛雌、雄果蝇亲本,你能否通过一代杂交 试验确定这对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 还是X染色体上?请说明推导过程。
取直毛亲本和非直毛亲本进行正交、反交
正交
P: ♀AA ×♂aa
反交
P: ♂AA ×♀aa
F1
Aa
F1
Aa
若正交、反交子一代都表现型相同, 则该性状为常染色体遗传。
归纳三: 判断常染色体遗传和伴性遗传的原理
⑶若通过一次杂交实验,鉴别某等位基 因是在常染色体还是在X染色体上,应 选择的杂交组合为:
不同变异类型的实验判断
不同变异类型的实验判断导学案一.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判定方法互动探究:变异类型请同学们试用“基因型、环境、表现型、可遗传变异、不可遗传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构建概念模型图1.变异类型2方法典例1:果蝇的长翅(B)对残翅(b)为显性,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遗传学家做过这样的实验:①将纯合长翅果蝇的幼虫放在温度为250C的条件下培养,成虫发育为长翅;②将纯合长翅果蝇的幼虫放在温度为35-37 °C的条件下处理6-24h后,再放在温度为25°C的条件下培养,成虫表现为残翅;③将实验②产生的残翅果蝇相互交配产生的后代在温度为25°C的条件下培养,成虫仍然为长翅。
(1)试运用遗传学知识,解释上述生物学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某学校生物的兴趣小组的同学,欲只用一试管基因型相同、雌雄各占1/2的残翅果蝇,通过最简单的实验方案,确定其残翅性状的基因型。
I .实验步骤: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观察子代果蝇翅的性状.n.预测实验结果并获得实验结论: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的判定方法互动探究:基因突变类型1.基因突变类型2方法典例2:(2016年.课表卷川.32题)(3)基因突变既可由显性基因突变为隐性基因(隐性突变),也可由隐性基因突变为显性基因(显性突变)。
生物变异类型的判断与实验探究
(3)现已证实阔叶为基因突变的结果,为确定是显性突变还是隐 性突变,选用多株阔叶雌雄株进行交配,并统计后代表现型。 若____________________,则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____________________,则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经知道阔叶是显性突变所致,由于雄株芦笋幼苗产量高于 雌株,养殖户希望在幼苗期就能区分雌雄,为了探求可行性, 求助于科研工作者。技术人员先用多株野生型雌石刀板与阔叶 雄株杂交,你能否推断该技术人员做此实验的意图。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若杂交实验结果出现__________________, 养殖户的心愿白眼雄果蝇(XrY)为亲本杂交,在F1 群体中发现一只白眼雄果蝇(记为“M”)。M果蝇出现的原因有 三种可能:第一种是环境改变引起表现型变化,但基因型未 变;第二种是亲本果蝇发生基因突变;第三种是亲本雌果蝇在 减数分裂时X染色体不分离。请设计简便的杂交实验,确定M 果蝇的出现是由哪一种原因引起的。 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决定玉米籽粒有色(C)和无色(c)、淀粉质(Wx)和蜡质(wx)的 基因位于9号染色体上,结构异常的9号染色体一端有染色 体结节,另一端有来自8号染色体的片段(如下图)。科学家 利用玉米染色体的特殊性进行了如图所示的研究。请回答 问题:
(1)8号染色体片段转移到9号染色体上的变异现象称为_____。 (2)如图中所示的母本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这两对基因所在的 染色体________(填“能”或“不能”)发生联会。 (3)如图中所示的亲本杂交时,F1出现了四种表现型,其中表现型 为无色蜡质个体的出现,说明亲代________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 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了________,产生了基 因型为________的重组型配子。 (4)由于异常的9号染色体上有________作为C和wx的细胞学标 记,所以可在显微镜下通过观察染色体来研究两对基因的重组现 象。将F1表现型为无色蜡质个体的组织细胞制成临时装片观察, 观察到________的染色体,可作为基因重组的细胞学证据。
微专题7 生物变异类型的判断与实验探究
(3)用黑身白眼雌果蝇(aaXrXr)与灰身红眼雄果蝇(AAXRY)杂交,F1 雌果蝇表现为灰身红 眼,雄果蝇表现为灰身白眼。F2 中灰身红眼与黑身白眼果蝇的比例为________,从 F2 灰身红眼雌果蝇和灰身白眼雄果蝇中各随机选取一只杂交,子代中出现黑身白眼果蝇的 概率为________________。 (4)用红眼雌果蝇(XRXR)与白眼雄果蝇(XrY)为亲本杂交,在 F1 群体中发现一只白眼雄果 蝇(记为“M”)。M 果蝇出现的原因有三种可能:第一种是环境改变引起表型变化,但基 因型未变;第二种是亲本果蝇发生基因突变;第三种是亲本雌果蝇在减数分裂时 X 染 色体不分离。请设计简便的杂交实验,确定 M 果蝇的出现是由哪一种原因引起的。 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预测: Ⅰ.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是环境改变; Ⅱ.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是基因突变; Ⅲ.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是减数分裂时 X 染色体不分离。
答案:(1)染色体数目变异 (2)XrY Y XRXr、XRXrY (3)3∶1 1/18 (4)M 果蝇与正 常白眼雌果蝇杂交,分析子代的表型 Ⅰ.子代出现红眼(雌)果蝇 Ⅱ.子代表型全部 为白眼 Ⅲ.无子代产生
1.可遗传变异与不可遗传变异及判断方法 (1)可遗传变异与不可遗传变异 ①不可遗传变异―原―因→ 环境变化,遗传物质未变
1.芦笋的幼苗是一种名贵蔬菜,又名石刁柏,为 XY 型性别决定。在某野生型窄叶种 群中偶见几株阔叶芦笋幼苗,雌雄株都有。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仅从染色体分析,雄性芦笋幼苗产生的雄配子类型将有________种,比例为 ________。 (2)有人对阔叶芦笋幼苗的出现进行分析,认为可能有两种原因:一种是基因突变, 另一种是染色体组加倍成为多倍体。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鉴定阔叶芦笋出现的原 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现已证实阔叶为基因突变的结果,为确定是显性突变还是隐性突变,选用多株突 变型阔叶芦笋雌、雄株进行杂交,并统计后代表型。 若__________________,则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___________________,则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整版)遗传实验设计及解题方法归纳(超实用)
遗传实验设计一、显、隐性性状判断二、纯合子和杂合子的判断三、基因位置的确定四、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的判断五、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的判断六、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判断一、显、隐性性状判断1、相同性状个体杂交:(使用条件:一个自然繁殖的种群中,显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相等)(1)实验设计:选多对相同性状的雌雄个体杂交(植物则自交)。
(2)结果预测及结论:①若子代中出现性状分离,则所选亲本性状为显性;②若子代只有一种表现型且与亲本表现型相同,则所选亲本性状为隐性。
例1、已知牛的有角与无角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与a控制。
在自由放养多年的一群牛中(无角的基因频率与有角的基因频率相等),随机选出1头无角公牛和6头有角母牛分别交配,每头母牛只产了1头小牛。
在6头小牛中,3头有角,3头无角。
(1)根据上述结果能否确定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请简要说明推断过程。
(2)为了确定有角与无角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用上述自由放养的牛群(假设无突变发生)为实验材料,再进行新的杂交实验,应该怎样进行?(简要写出杂交组合、预期结果并得出结论)例1;答案:(1)不能确定。
(2分)①假设无角为显性,则公牛的基因型为Aa,6头母牛的基因型都为aa,每个交配组合的后代或为有角或为无角,概率各占1/2,6个组合后代合计会出现3头无角小牛,3头有角小牛。
(5分)②假设有角为显性,则公牛的基因型为aa,6头母牛可能有两种基因型,即AA和Aa。
AA的后代均为有角。
Aa的后代或为无角或为有角,概率各占1/2,由于配子的随机结合及后代数量少,实际分离比例可能偏离1/2。
所以,只要母牛中具有Aa基因型的头数大于或等于3头,那么6个组合后代合计也会出现3头无角小牛,3头有角小牛。
(7分)综合上述分析,不能确定有角为显性,还是无角为显性。
(1分)(2)从牛群中选择多对有角牛与有角牛杂交(有角牛×有角牛)。
如果后代出现无角小牛,则有角为显性,无角为隐性;如果后代an h 2、根据亲代与子代出现的表现型及比例直接推测 (1)根据子代性状判断①已知亲本为纯合子:不同性状亲代杂交→后代出现的性状即为显性性状②未知亲本是否纯合:不同性状亲代杂交→后代只出现一种性状(量大)→该性状为显性性状→具有这一性状的亲本为显性纯合子相同性状亲本杂交→后代出现不同于亲本的性状→该性状为隐性性状→亲本都为杂合子(2)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①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性状分离比为3:1→分离比为3的性状为显性性状②具有两对相对性状亲本杂交→子代性状分离比为9:3:3:1→分离比为9的两性状都为显性例2、经大量研究,探明了野生型拟南芥中乙烯的作用途径,简图如下。
不同变异类型的判断方法(谭家学)
不同变异类型的判断方法谭家学(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第二中学442500)生物的性状既受基因控制,又受环境的影响,按变异能否遗传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两种。
可遗传的变异又分为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变异类型的探究方法是理解生物变异的基础。
一、判断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的方法两类变异的本质区别即遗传物质是否改变,改变则能遗传给后代,环境引起性状改变但遗传物质未改变则不能遗传;故是否发生了遗传物质的改变是实验假设的切入点,新性状能否遗传是实验设计的出发点。
方法一:利用变异类型与原来的未发生变异类型杂交,观察子二代表现结果,若后代仍有该变异性状(或出现性状分离),则为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遗传变异;若后代无该变异性状,则为环境引起的不可遗传变异。
方法二:将变异类型的子代与原来的未发生变异的类型种植(饲养)在相同环境条件下,如果两者未出现明显差异,则变异由环境引起的是不可遗传变异,否则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遗传变异。
【例1】玉米植株有高茎、矮茎之分。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矮茎玉米幼苗经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可以长成高茎植株。
为了探究该变异性状是否能稳定遗传,生物科技小组设计实验方案如下。
请你写出实验预期及相关结论,并回答问题。
(1)实验步骤:①在这株变异的高茎玉米雌花、雄花成熟之前,分别用纸袋将雌穗、雄穗套住,防止异株之间传粉。
②雌花、雄花成熟后,人工授粉,使其自交。
③雌穗上种子成熟后,收藏保管,第二年播种观察。
(2)实验预期及相关结论:①;②。
(3)问题:①预期最可能的结果:。
②对上述预期结果的解释:。
【解析】如果玉米的高茎变异是环境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改变,则自交后代的植株都是矮茎;如果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则自交后代便会有高茎存在。
【答案】(2)①子代玉米苗有高茎植株,说明生长素类似物引起的变异能够遗传②子代玉米苗全部是矮茎植株,说明生长素类似物引起的变异不能遗传(3)①子代玉米植株全是矮茎②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能促进细胞的伸长生长,但不能改变细胞的遗传物质二、判断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的方法方法一:根据亲代基因型判断:如果亲代基因型为BB或bb,则引起B与b不同的原因是基因突变;如果亲代基因型为Bb,则引起B与b不同的原因是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
高考生物——生物变异类型的判断
高考生物——生物变异类型的判断(时间:15分钟)[规律方法]1.可遗传变异与不可遗传变异的判断方法2.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判断方法3.染色体变异与基因突变的判断(1)判断依据:光学显微镜下能观察到的是染色体变异,不能观察到的是基因突变。
(2)具体操作:制作正常个体与待测变异个体的有丝分裂临时装片,找到中期图进行染色体结构与数目的比较可以判断是否发生了染色体变异。
4.根据题意确定图中变异的类型(1)若为有丝分裂(如根尖分生区细胞、受精卵等),则只能是基因突变造成的。
(2)若为减数分裂,则原因是基因突变(间期)或基因重组(减数第一次分裂)。
(3)若题目中间造成B、b不同的根本原因,应考虑可遗传变异中的最根本来源——基因突变。
(4)若题目中有××分裂××时期提示,如减Ⅰ前期造成的则考虑交叉互换,间期造成的则考虑基因突变。
[方法体验]1.(2019·山东德州期中)某白花品系中出现一紫花变异植株,将该紫花植株自交所结的种子种植后,长出的126株新植株中有64株开白花,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变异为环境引起的不可遗传变异B.该变异不可能是染色体变异C.紫花自交子代中出现白花是基因重组的结果D.可以通过连续自交提高紫花植株的纯合度解析由题意可知紫花植株自交后代中紫花∶白花约为2∶1,后代还有紫花,说明该变异可以遗传,A错误;该变异可能是染色体变异也可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B错误;如果该性状是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白花的出现是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结果,不属于基因重组,C错误;该变异的紫花肯定是杂合子,要提高紫花植株的纯合度可以通过连续自交,D正确。
答案D2.(2019·湖北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期中)摩尔根及同事发现控制果蝇红眼(W)及白眼(w)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在大量的杂交实验中,发现白眼雌蝇与红眼雄蝇杂交,F1中在2 000~3 000只红眼雌果蝇中会出现一只白眼雌果蝇,同样在2 000~3 000只白眼雄果蝇中会出现一只不育的红眼雄性果蝇,下列对这种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注:XXX与OY(无X染色体)为胚胎时期致死型、XXY为可育雌蝇、XO(无Y 染色体)为不育雄蝇]A.雌蝇的卵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B.雌蝇的卵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两个X染色体没有分离C.雄蝇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性染色体没有分离D.雄蝇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解析白眼雌果蝇和红眼雄果蝇杂交,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出现白眼雌果蝇或红眼雄果蝇,由题干信息,子代出现一只不育的红眼雄性果蝇,其基因型为X W O,红眼基因来自雄蝇,可知母本没有提供X染色体,即雌蝇的卵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两个X染色体没有分离,移向同一极,结果使形成的卵细胞中没有X染色体。
高中生物必修二 生物变异类型的判断与实验探究
数目、结构是否改变。 (3)与原来类型在相同环境下种植,观察变异性状是否消失, 若不消失,则为可遗传变异,反之,则为不可遗传变异。
(4)观察自交后代是否发生性状分离。
2.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的比较
变异类型 比较项目 基因突变 变异的本质 基因的分子结 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 原有基因的 染色体结构或数目
构发生改变 主要在有丝分
重新组合
减数第一次 分裂前期和
发生改变
发生时间
裂间期和减数 第一次分裂前 的间期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 裂过程中
后期
变异类型 比较项目 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真核生物、有 染色体变异 真核生物(细胞 增殖过程)
适用范围
所有生物
性生殖核基因
遗传
产生结果
未产生新基因, 产生新基因型, 产生新的基因 基因数目或顺 没产生新基因 序发生变化 光镜下均无法检出,可根据是 否有新性状或新性状组合确定 光镜下可检出
鉴定方法
(1)三种变异的实质解读: 若把基因视为染色体上的一个位“点”,染色体视为点所在 的“线段”,则: ①基因突变——“点”的变化(“点”的质变,但数目不变)。 ②基因重组 ——“点”的结合或交换 (“ 点 ” 的质与量均不 变)。 ③染色体变异——“线段”发生结构或数目的变化。 a.染色体结构变异——“线段”的部分片段重复、缺失、倒 位、易位(“点”的质不变,数目和位置可能变化)。 b.染色体数目变异——个别“线段”增添、缺失或“线段” 成倍增减(“点”的质不变,数目变化)。
精品微课(七) 生物变异类型的判断与实验探究
1.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1)两类变异的本质区别为遗传物质是否改变,改变则能遗 传给后代,仅由环境引起性状改变但遗传物质未改变则不能遗 传;故是否发生了遗传物质的改变是实验假设的切入点,新性状 能否遗传是实验设计的出发点。 (2)若为染色体变异,可直接借助显微镜观察染色体形态、
如何区分可遗传与不可遗传的变异
如何区分可遗传的变异与不可遗传的变异生物的变异有可遗传和不同遗传两种情况,遗传物质的改变或环境条件的改变都可以引起变异,所以判断生物的变异是遗传变异还是不可遗传变异,相当于判断是受环境因素还是遗传因素影响方法:将变异雌、雄个体放在变异前的条件下杂交产生后代,若恢复变异前的性状则为环境因素引起,是不遗传的变异;反之,则为遗传物质改变的结果。
(若为植物也可用无性繁殖方法,若恢复变异前的性状则环境引起,是不遗传的变异;反之,为可遗传的变异。
)解题规律:改变生物的生活环境以观察其性状是否改变。
提示:将引起变异的环境条件改变以便对照,则可以得出正确结论。
如果变异是染色体则还可以通过制片显微观察,观察其染色体的结构或数目是否发生改变。
例1:已知家鸡的突变类型无尾(M)对普通类型有尾(m)是显性。
现用普通有尾鸡杂交产的受精卵来孵化小鸡,在孵化早期向卵内注射一点点胰岛素,孵化出的小鸡就表现出无尾性状。
请设计实验探究是胰岛素诱发基因突变的结果还是胰岛素只是影响胚胎发育的结果?[答案]让上述注射胰岛素后产生的无尾鸡,成熟后雌雄交配,所产受精卵正常孵化(不注射胰岛素),观察后代相关性状表现。
如果后代出现无尾鸡,则证明胰岛素的作用是诱发基因发生突变;如果后代全部表现出有尾性状,则证明胰岛素的作用并非诱发基因突变,只是影响了鸡的胚胎发育的正常进行。
例2:遗传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长翅果蝇幼虫正常的培养温度为25℃,如果将孵化后4—7天的长翅果蝇幼虫在35—37℃处理6—24小时后,得到了某些残翅果蝇,这些残翅果蝇在正常环境温度下产生的后代仍然是长翅果蝇。
(1)针对上述实验现象,结合基因与酶的关系及酶的特性作出合理的解释。
(2)果蝇长翅是显性(B),残翅是隐性(b)。
一试管内有一些残翅果蝇,但不知是基因控制的,还是温度影响的结果。
请设计实验确定它们的基因型。
简要写出你的实验设计思路,可能出现的结果及果蝇的基因型。
设计思路:结果及基因型:①;②;③。
如何区分可遗传与不可遗传的变异
如何区分可遗传的变异与不可遗传的变异生物的变异有可遗传和不同遗传两种情况,遗传物质的改变或环境条件的改变都可以引起变异,所以判断生物的变异是遗传变异还是不可遗传变异,相当于判断是受环境因素还是遗传因素影响方法:将变异雌、雄个体放在变异前的条件下杂交产生后代,若恢复变异前的性状则为环境因素引起,是不遗传的变异;反之,则为遗传物质改变的结果。
(若为植物也可用无性繁殖方法,若恢复变异前的性状则环境引起,是不遗传的变异;反之,为可遗传的变异。
)解题规律:改变生物的生活环境以观察其性状是否改变。
提示:将引起变异的环境条件改变以便对照,则可以得出正确结论。
如果变异是染色体则还可以通过制片显微观察,观察其染色体的结构或数目是否发生改变。
例1:已知家鸡的突变类型无尾(M)对普通类型有尾(m)是显性。
现用普通有尾鸡杂交产的受精卵来孵化小鸡,在孵化早期向卵内注射一点点胰岛素,孵化出的小鸡就表现出无尾性状。
请设计实验探究是胰岛素诱发基因突变的结果还是胰岛素只是影响胚胎发育的结果[答案]让上述注射胰岛素后产生的无尾鸡,成熟后雌雄交配,所产受精卵正常孵化(不注射胰岛素),观察后代相关性状表现。
如果后代出现无尾鸡,则证明胰岛素的作用是诱发基因发生突变;如果后代全部表现出有尾性状,则证明胰岛素的作用并非诱发基因突变,只是影响了鸡的胚胎发育的正常进行。
例2:遗传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长翅果蝇幼虫正常的培养温度为25℃,如果将孵化后4—7天的长翅果蝇幼虫在35—37℃处理6—24小时后,得到了某些残翅果蝇,这些残翅果蝇在正常环境温度下产生的后代仍然是长翅果蝇。
(1)针对上述实验现象,结合基因与酶的关系及酶的特性作出合理的解释。
(2)果蝇长翅是显性(B),残翅是隐性(b)。
一试管内有一些残翅果蝇,但不知是基因控制的,还是温度影响的结果。
请设计实验确定它们的基因型。
简要写出你的实验设计思路,可能出现的结果及果蝇的基因型。
设计思路:结果及基因型:①;②;③。
新课标高中生物学习指导:遗传变异实验设计总结归类
新课标高中生物学习指导:遗传变异实验设计总结归类一:相对性状中显隐性判断:方法一:杂交方式: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后代只表现一个性状,则出现的即为显性性状。
未出现的即为隐性性状。
方法二:自交的方式:一对相同性状的亲本自交,若能发生性状分离的亲本性状一定为显性,不能发生性状分离的无法确定,可为隐性性状也可为显性纯合子。
例1:石刀板是一种名贵的蔬菜,为XY型性别决定雌雄异株植物。
野生型石刀板叶窄,产量低。
在某野生种群中,发现生长着少数几株阔叶石刀板(突变型),雌株、雄株均有,雄株的产量高于雌株。
若已证实阔叶为基因突变所致,有两种可能:一是显性突变,二是隐性突变,请你设计一个简单实验方案加以判定(要求写出杂交组合,杂交结果,得出结论)用方法二即可二:显性纯合子和杂合子的判断方法一:自交的方式,让某显性性状的个体进行自交,若能后代能发生性状分离则亲本一定为杂合子,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可能为纯合子。
此法适合于植物,不适合于动物,而且是最简便的方法。
方法二:测交的方式:让待测个体与隐性类型测交,若后代出现隐性类型,则一定为杂合体,若后代只有显性性状个体,则可能为纯合体。
待测对象若为雄性动物,注意与多个隐性雌性个体交配,以使后代产生更多的个体,使结果更有说服力。
方法三:用花药离体培养形成单倍体植株并用秋水仙素处理加倍后获得的杆株为纯合体。
例2:1、用最简易的方法鉴定高杆小麦是纯种还是杂种?2、在一个配种季节里鉴定一匹栗色雄马是否是纯种?三:细胞质遗传与细胞核遗传的鉴定用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正反交,若子一代结果不一致,总表现出母本性状,则为细胞质遗传,若子一代结果相同,则为细胞核遗传。
(不过要特别注意的是被子植物胚乳性状的遗传:正反交结果不同,)例3:有人发现某种花卉有红花和白花两种表现型。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探究花色的遗传是细朐质遗传还是细胞核遗传。
用图解和简洁的语言回答四:细胞核遗传中常染色体遗传与性染色体遗传的鉴定方法一:采用正反交方式: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正交和反交,若子一代结果相同,则为常染色体遗传,若子一代结果不同,则为性染色体遗传。
分辨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实验
分辨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实验一、【目的】1、掌握果蝇的杂交技术。
2、利用果蝇做实验分辨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二、【原理】辨别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所引起的变异是遗传的;由于环境条件的改变所引起的变异,一般只表现于当代,不能遗传下去。
也就是说,变异可分为两大类: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
这里要强调指出,这两类变异的划分是相对的。
因为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通过长期定向的影响和选择,由量变的积累可以转化为质变,不遗传的变异就有可能形成为遗传的变异。
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的变异;不可遗传的变异是由环境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
生物的变异有可遗传和不可遗传两种情况,遗传物质的改变或环境条件的改变都可以引起变异,所以判断生物的变异是遗传变异还是不可遗传变异,相当于判断是受环境因素还是遗传因素影响方法:将变异雌、雄个体放在变异前的条件下杂交产生后代,若恢复变异前的性状则为环境因素引起,是不遗传的变异;反之,则为遗传物质改变的结果。
(若为植物也可用无性繁殖方法,若恢复变异前的性状则环境引起,是不遗传的变异;反之,为可遗传的变异。
)规律:改变生物的生活环境以观察其性状是否改变三、【材料】黑腹果蝇品系四、【方法】1、长翅果蝇幼虫正常的培养温度为25℃,如果将孵化后4—7天的长翅果蝇幼虫在35—37℃处理6—24小时后。
2、看是否得到了残翅果蝇。
3、若有,让这些残翅果蝇在正常环境温度下产生的后代。
4、看后代是否仍然是长翅果蝇。
5、若是,则为不可遗传变异;若不是,则为可遗传变异。
;五、【结果与分析】结果:分析:翅的发育需要经过酶的作用,酶的合成由基因控制,温度影响酶的活性。
长翅果蝇的基因指导合成的酶在正常温度下催化反应使幼虫发育成长翅果蝇。
而在较高的温度下,酶的活性受到影响,一些反应不能进行,造成长翅果蝇幼虫发育成残翅果蝇。
但残翅果蝇体内的基因没有改变,仍然是长翅果蝇的基因,所以在正常温度下产生的后代仍然是长翅果蝇。
2020届高考生物复习:热点七 生物变异类型的判定与实验探究
热点七 生物变异类型的判定与实验探究[规律方法·会总结]1.可遗传变异与不可遗传变异的判断2.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的判断3.显性突变与隐性突变的判断(1)类型⎩⎪⎨⎪⎧显性突变:aa →Aa (当代表现)隐性突变:AA →Aa 当代不表现,一旦表现即为纯合子 (2)判断方法①选取突变体与其他已知未突变体杂交,据子代性状表现来判断。
②让突变体自交,观察子代有无性状分离来判断。
4.染色体变异与基因突变的判断(1)判断依据:光学显微镜下能观察到的是染色体变异,不能观察到的是基因突变。
(2)具体操作:制作正常个体与待测变异个体的有丝分裂临时装片,找到中期图像进行染色体结构与数目的比较可以判断是否发生了染色体变异。
5.变异类型实验探究题的答题模板[技能提升·会应用]1.已知果蝇的红眼(W)和白眼(w)是一对相对性状,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
从真实遗传的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的单对交配中,获得如下后代:670只红眼雌果蝇,658只白眼雄果蝇,1只白眼雌果蝇。
回答下列相关问题:注:性染色体组成异常的果蝇中,有1条X 染色体的果蝇为雄性。
有2条X 染色体的果蝇为雌性。
(1)请画出题干中果蝇杂交的遗传图解(不考虑这只白眼子代雌果蝇)。
(2)对于该例白眼雌果蝇的存在,请给予三种可能的可遗传变异类型及其详细解释。
①变异类型:________,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变异类型:_________,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知识能力提升专题7 不可遗传变异与可遗传变异判断
高考知识能力提升专题7 不可遗传变异与可遗传变异判断1. 类型(1)表现型=基因型+环境(2)不可遗传变异:仅受环境因素影响,性状改变但遗传物质未改变。
变异性状不可以遗传给子代。
(3)可遗传变异:由遗传物质引起的变异,可传给下一代。
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三种类型。
2.判断(1)方法一:自交法①过程:将变异个体进行自交,观察子代是否出现亲本的表现型。
②判断:若子代未出现亲本的性状,则为不可遗传变异;若子代出现亲本的性状,则为可遗传变异。
③图解:变异个体⇒自交实验⇒⎩⎪⎨⎪⎧ 若子代未出现亲本的性状⇒不可遗传变异 若子代出现亲本的性状⇒可遗传变异(2)方法二:杂交法①过程:将变异个体与野生型进行杂交,观察F1个体是否出现亲本的表现型,若未出现将F1个体相互杂交,观察F2个体是否出现亲本的表现型。
②判断:若F1、F2均未出现亲本的性状,则为不可遗传变异;若F1或F2出现亲本的性状,则为可遗传变异。
③图解:变异个体×野生型⇒F1相互杂交⇒⎩⎪⎨⎪⎧ 若F1、F2均未出现亲本的性状⇒不可遗传变异 若F1或F2出现亲本的性状⇒可遗传变异【典例1】 (2021·山东省潍坊高三开学考试)请分析下列有关果蝇遗传的相关问题: I 在一个自然果蝇种群中,灰身与黑身为一对相对性状(由A 、a 控制);棒眼与正常眼为一 对相对性状(由B 、b 控制)。
现有两果蝇杂交,得到F 1表现型和数目(只)如下表。
请据图回答:(1)该种群中控制灰身与黑身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染色体上,控制棒眼与正常眼的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
(2)亲代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F1中黑身棒眼雌雄果蝇随机交配,F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
II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红眼(R)对白眼(r)为显性。
研究发现,眼色基因会因染色体片段缺失而丢失(记为X0);若果蝇两条性染色体上都无眼色基因则其无法存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辨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实验
一、【目的】
1、掌握果蝇的杂交技术。
2、利用果蝇做实验分辨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二、【原理】
辨别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所引起的变异是遗传的;由于环境条件的改变所引起的变异,一般只表现于当代,不能遗传下去。
也就是说,变异可分为两大类: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
这里要强调指出,这两类变异的划分是相对的。
因为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通过长期定向的影响和选择,由量变的积累可以转化为质变,不遗传的变异就有可能形成为遗传的变异。
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的变异;不可遗传的变异是由环境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
生物的变异有可遗传和不可遗传两种情况,遗传物质的改变或环境条件的改变都可以引起变异,所以判断生物的变异是遗传变异还是不可遗传变异,相当于判断是受环境因素还是遗传因素影响
方法:将变异雌、雄个体放在变异前的条件下杂交产生后代,若恢复变异前的性状则为环境因素引起,是不遗传的变异;反之,则为遗传物质改变的结果。
(若为植物也可用无性繁殖方法,若恢复变异前的性状则环境引起,是不遗传的变异;反之,为可遗传的变异。
)
规律:改变生物的生活环境以观察其性状是否改变
三、【材料】
黑腹果蝇品系
四、【方法】
1、长翅果蝇幼虫正常的培养温度为25℃,如果将孵化后4—7天的长翅果蝇幼虫在35—37℃
处理6—24小时后。
2、看是否得到了残翅果蝇。
3、若有,让这些残翅果蝇在正常环境温度下产生的后代。
4、看后代是否仍然是长翅果蝇。
5、若是,则为不可遗传变异;若不是,则为可遗传变异。
;
五、【结果与分析】
结果:
分析:翅的发育需要经过酶的作用,酶的合成由基因控制,温度影响酶的活性。
长翅果蝇的基因指导合成的酶在正常温度下催化反应使幼虫发育成长翅果蝇。
而在较高的温度下,酶的活性受到影响,一些反应不能进行,造成长翅果蝇幼虫发育成残翅果蝇。
但残翅果蝇体内的基因没有改变,仍然是长翅果蝇的基因,所以在正常温度下产生的后代仍然是长翅果蝇。
六、【讨论与结论】
七、【作业和文献】
某生物兴趣小组饲养了一批纯合的长翅红眼果蝇幼虫,分装在10支试管中,准备放在25°C 培养箱中培养(果蝇生长的最适温度),由于疏忽,其中有2支试管未放入培养箱,当时气温高达37°C,十天后观察发现,培养箱中的果蝇全为长翅,而未放入培养箱中的果蝇出现了残翅。
(1)残翅性状的出现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
你认为了现残翅的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
(2)请设计实验证明你的推测。
(简要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结果并得出结论)实验步骤: a 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预期结果与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分析:本题以变异为探究点,考查生物性状改变的原因。
是否是高温引起的,可以改变温度即恢复正常的温度,以观察幼虫发育状况。
本题是将37°C与25°进行了比较,以便得出正确的判断。
答案:(1)变异温度的变化影响果蝇的发育,果蝇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或发生改变)(2)a.利用高温下发育的雌雄残翅果蝇交配产卵 b.将卵放在25°条件下培养 c. 观察子代果蝇翅的性状表现(3)预期结果与结论:子代全为长翅,说明残翅是由温度引的不可遗传变异,遗传物质没有改变,推测正确(或错误);子代全为残翅或出现部分残翅,说明残翅是可遗传的变异,温度的变化引起了遗传物质改变,推测错误(或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