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下语文古诗词三首
五下语文古诗词三首稚子弄冰生字注音组词
五下语文古诗词三首稚子弄冰生字注音组
词
①稚子:幼稚、天真的孩子。
②杨万里:生于1127年,卒于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其诗自成一体,称“诚斋体”。
③金盆脱晓冰:早晨从铜盆里把冰取出来。
④钲:一种铜制古代打击乐器,形似钟,有柄可执,口向上以物击之而鸣,常在行军时敲打。
见下图一。
⑤玉磬:一种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石制成,可悬挂。
见下图二。
⑥玻璃:这里指古时候的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昼(白昼)(昼夜)
耘(耕耘)(耘田)
桑(桑树)(桑叶)
晓(知晓)(晓得)
1。
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静
大儿:锄豆
下片
(动作)
中儿: 织鸡笼
小儿:卧剥莲蓬
-:
表现出茅舍一家 老小幸福、和谐 的生活图景
小结:
《清平乐·村居》这首词刻画了一幅 清新奇妙的乡村农家素描图,表现了农家 恬静舒适的生活和怡然自乐的生活画面, 表达了词人轻松闲适的心情和对田园生活 的欣赏。
改写《清平乐· 村居》
朋友们,你们知道宋代著名诗人辛弃疾吗?他写的诗词 可以堆成一座“山”,或可以说是“著作等身”。可大作家 总不能成天闷在家里呀,所以一天…… 可怕的暴风雨刚刚平息下来。乌云逐渐散开,天空飘浮 着一朵朵白云。看!在那遥远的东边,冒出了一缕缕刺眼的 橙光……太阳升起来了,天边架起了一座七彩的桥。新的一 天开始了! 这时,辛弃疾正愉快地在溪边散步,看着这一切动人的景 象,辛弃疾不禁诗意大发。正要提笔写作,却被眼前的和谐 景象给震住了。 溪边有一户人家,一家五口就住在一间又旧又破又小的 茅屋里。但能看出来,他们生活得很幸福,快乐。 窗口映出了老翁和老妇。他们正用吴地的方言饮酒作乐。 老翁老妇早已喝醉。老翁:“我说老伴儿,你看我们像‘小’ 乐天派吗?”老妇:“还‘小’乐天派呢!都成‘老’乐天 派了吧!” “哈哈哈,哈哈哈!”笑声从屋里漫出来了。 多无忧无虑的老人啊! -:
吕岩,字洞宾, 唐代京兆人。咸通举 进士,曾两为县令。 值黄巢起义,携家入 终南山学道,不知所 终。是传说中的逍遥 大仙。
杨万里(公元11271206年),字廷秀,自号诚斋 野客,吉水南溪(今吉水县 黄桥乡洴塘村)人。他是 南宋杰出的诗人,与陆游、 范成大、尤袤齐名,被后人 推为“中兴四大家”。
中儿正织鸡笼;
-: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
(4)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人教版五年级下古诗三首
人教版五年级下古诗三首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古诗三首包括《牧童》、《舟过安仁》和《清平乐·村居》。
1. 《牧童》是唐朝诗人吕岩所作,全诗描绘了一个牧童在黄昏时分的悠闲自得的生活画面。
2. 《舟过安仁》是宋朝诗人杨万里所作,全诗描绘了小渔船上两个孩童的有趣动作,表现了儿童的奇思妙想和聪明才智。
3. 《清平乐·村居》是宋朝诗人辛弃疾所作,全诗描绘了一家五口的生活场景,表现出乡村的宁静与安详。
以上是三首古诗的基本信息,如果需要更详细的解释,建议查阅教辅材料或咨询语文老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5.古诗词三首_舟过安仁
这首诗展示了无忧无虑的两个小渔童的充 满童稚的行为和只有孩童才有的奇思妙想。这 里有作者的所见:一叶小渔船上,有两个小孩 子,他们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桨。也有作者 的所悟: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 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 进啊!
小练笔:
把古诗《舟过安仁》改 编成一个小故事。
从这两句中你感受到了什 么?
从这两个孩子的行为,可 以看出他们是怎么样的小朋友 呢?
诗人喜不喜欢这两个孩子?
再读感悟:
话说当年,诗人杨万里划着小船路过 这个地方。万里晴空,碧波荡漾,多么令 人心旷神怡啊!忽然,看到一叶渔船,船 上坐着两个孩子,可是,他们把撑船用的 竹竿和船桨都收起来了?诗人纳闷了?你 能读出诗人的纳闷不解吗?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第5课 古诗词三首
舟过安仁
有人说,童年是一支动听 的歌,是一幅美丽的画,而 我要说童年是一首美妙的诗, 只要用心去读,就能读出歌, 读出画,读出许多美好的事。
舟
过
宋安
杨
仁 万
里
·
作者介绍:
杨万里 字廷秀,号诚斋。 南宋杰出的诗人,“中兴四大家” 之一。
自读感知: 1、自由朗读。 2、小组赛读,比比谁读得最好。 (有层次的读要做到三点:读准 字音;读准节奏;读出美感。)
小组合作学习: 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
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
理
篙: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杆。
解
棹:船桨。
词
怪生:怪不得。
语
遮头:为头部遮挡风雨。
使风:借助风的力量。
第一二句诗,描写了什么 画面?
为什么要收起竹竿和船桨, 不下雨却要打伞呢?(带着疑问 读诗句)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必背课文、古诗汇总及预习提纲
五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内容一览表1第一课《草原》第1、2自然段;2第三课《白杨》第12自然段回顾拓展一“日积月累”3第五课《古诗三首》4第九课《儿童诗两首》回顾拓展二“日积月累”5第十课《杨氏之子》6回顾拓展三“日积月累”7第十四课《再见了,亲人》部分段落8回顾拓展四“日积月累”9第二十一课《猴王出世》节选回顾拓展五“日积月累”10语文园地五“读读背背”11第二十五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第三自然段。
12语文园地六“读读背背”13第二十六课《威尼斯的小艇》3-6自然段14语文园地七“读读背背”15第二十九课《古诗两首》16语文园地八“读读背背”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课文重点背诵内容1、《草原》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新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留,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即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旧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
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
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走了许久,远远的望见了一条迂回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
快了,快到了。
忽然,像被一整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的左右与前面引路。
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古诗三首3.《清平乐·春归何处》
wēnɡ
chú
lián
翁
老翁
锄
锄头
莲
莲花
清平乐 ·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 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 相媚好,白 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
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清平乐: 词牌名,“乐” 读 ?
茅檐: 茅屋的屋檐。 吴音: 吴地的方言。泛指南方的方言。
清平乐 ·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 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 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 亡赖 喜小儿 ,溪头卧剥莲蓬。 相媚好: 这里指互相逗趣、取乐。
翁媪: 老翁、老妇。 亡赖: 同 “无赖”,“亡” 读?这里指顽皮、淘气。
请同学们通读课文,想想本篇 课文主要描写了什么。 描写了农村美丽的风光,透露出 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西 江 月
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 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
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背诵课文。 (2)展开合理的想象,将课 文扩写成400
大儿子在河东豆地锄草,二儿子 在编织鸡笼,最喜欢的是顽皮的小儿 子,在河边伏着剥莲蓬取莲子。作者 采用白描手法,直接描写了三个儿子 的行动,刻画了他们的可爱形象。
一座小茅草屋,茅草屋就在长在满青草的溪 边。听见茅草屋有人操着柔媚的吴方言口音带着 醉意在互相说话取笑,是谁呢?原来是一对白发 夫妻;再看看茅草屋外,老夫妻的大儿子在小溪 的东面锄豆田里的杂草,二儿子正在编鸡笼子, 调皮可爱的小儿子,趴在溪边剥着莲蓬,那憨稚 之态格外让人喜欢。 表达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
作者在农村看到这样的情 景,心里又有什么感受呢?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内容汇总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内容汇总当我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再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
我们要把读书当作一种乐趣,并自觉把读书和学习结合起来,做到博览、精思、熟读,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学习,让自己不断成长。
让我们一起到店铺一起学习吧!五年级下册必背内容汇总1.《草原》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新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留,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即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旧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
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
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走了许久,远远的望见了一条迂回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
快了,快到了。
忽然,像被一整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的左右与前面引路。
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坐蒙古包。
3.《白杨》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5.《古诗词三首》《牧童》(唐)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五下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笔记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与知识点总结归纳古诗一:《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作者:范成大,南宋诗人。
内容解析:诗意: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农村四季的景象,表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其中,“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通过色彩对比,生动地勾勒出了初夏时节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而“日长篱落无人问,惟有蜻蜓蛱蝶飞”则通过动态描写,展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词汇积累: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蜻蜓蛱蝶等。
知识点总结:诗歌风格:范成大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语言质朴,富有生活气息。
意象运用:诗人运用丰富的意象,如“梅子金黄”、“麦花雪白”等,营造出鲜明生动的画面感。
情感表达:通过对田园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古诗二:《宿新市徐公店》作者:杨万里,南宋诗人。
内容解析:诗意: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春日田园风光图。
诗人通过“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的描写,展现了农村春天的景象;而“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则通过儿童的嬉戏场景,为春天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
词汇积累: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等。
知识点总结:观察细致:诗人对生活细节的观察十分细致,如“篱落疏疏一径深”中的“篱落疏疏”,表现了农村的朴素与宁静。
情感饱满:通过描写儿童的嬉戏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和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描写手法:诗人运用白描手法,简洁明了地勾勒出春日田园的美景,给人以清新自然之感。
古诗三:《清平乐·村居》作者:辛弃疾,南宋词人。
内容解析:词意:这首词以朴素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农村生活的画卷。
词人通过“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的描写,展现了农村环境的清幽与宁静;而“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则通过对话场景,展现了农村生活的和谐与温馨。
整首词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情怀。
词汇积累: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等。
5《古诗词三首舟过安仁》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语文优秀教学案例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舟过安仁》,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2.掌握诗词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理解其含义和作用,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3.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学会欣赏古诗词的美,提高审美能力。
4.能够运用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创作一幅描绘自然过图片、地图等直观教具,引导学生了解诗词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一个“诗词接龙”游戏。我先背诵一首与安仁镇相关的古诗词,然后邀请学生接着背诵,通过这种方式引出今天要学习的《舟过安仁》。
3.邀请一位擅长古筝的音乐老师,在课堂上演奏古筝曲。让学生在优雅的古风氛围中,更好地融入到诗词的学习中。
(二)讲授新知
1.我逐句解读《舟过安仁》,引导学生理解每个词语的含义和作用。在解读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身临其境地感受诗中的场景,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
1.我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讨论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我给出一些讨论话题,如:“诗中的安仁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作者为何对百姓的生活感到同情?”让学生在讨论中深入思考,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引导他们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和分享。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诗词,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中的意境和情感。例如:“诗中的安仁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作者为何对百姓的生活感到同情?”“你觉得这首诗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等问题。
五下古诗词三首意思解释
五下古诗词三首意思解释
五下古诗词三首意思解释:
《四时田园杂兴》这首古诗词描述了农村白天和夜晚的劳作情景。
白天农民在田里除草,夜晚回来搓麻线,男女老少各有各的家务劳动。
孩子们虽然不懂得耕织,却也模仿大人的样子,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
《稚子弄冰》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小孩在清晨从金属盆里取出冰块,用彩丝穿起来当钲敲打的情景,展现了小孩的稚气和乐趣。
冰块发出的声音穿过树林,落在地上时发出玻璃一样的碎裂声。
《村晚》则描绘了池塘周围的景象,池塘四周长满了青草,池塘里的水几乎溢出塘岸。
青山衔着落日,将影子倒映在水波中。
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向家走去,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乐曲。
人教版语文五下古诗词三首《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牧童》《舟过安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借助注释理解诗意,通过诵读体会童趣,凭借比读体悟童真,发挥想象品味童心,在与“牧童”、“渔童”的对话中,感悟诗人的心中真情真意,激发学生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
教学过程:(一)看图诵读,交流感受1.猜诗:大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今天,我们来比一比看谁是我们班的背诗小高手,怎么背呢?咱们看图猜古诗、背古诗,大家看图猜出了诗,就可以站起背给大家听,谁猜得快、背得多,谁就是背诗小高手。
(点击课件:《所见》、《宿新市徐公店》、《村居》、《夜书所见》、《小儿垂钓》)。
3.交流:大家可真棒!这几首诗可没难倒大家,不过大家背诵后,大家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都是表现童趣的诗)这些古诗让你想到了什么?(童年是快乐、有趣的)〔人教社小语教材所选编的古诗中有较大比重反映童真童趣的诗,利用这一课程资源优势,借助看图猜诗、背诵交流,锁定“童趣”形成主题整合,并唤醒学生对童年生活的遐想与向往,为后续的教学奠定基调。
〕(二)导入新课,自学理解1.导入:是的,童年是快乐的,是有趣的,今天,我们一起继续学习唐朝的吕岩、宋朝的杨万里写的两首反映儿童生活的诗。
(点课点击课件,出示这两首古诗)2.简介:请学生简单地介绍一下诗人吕岩及杨万里。
3.试读:师先有感情地诵读,然后让学生试读,并提醒学生读准“蓑”“篙”“棹”等生字。
4.自学:学生依据课文的注释试着理解诗的大意。
〔五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积累的一定数量的古诗及理解诗意的方法,利用注释进行自学理解,是能做到的,这也是将两首古诗同时呈现,整合教学的前提。
值得说明的是教师在诵读时,读准字音,读好节奏,读出感情,对学生会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以情激情,让课堂未成曲调先有情。
〕(三)赛读体会,感受情趣1.朗读:自由读,同桌对读,小组读。
2.赛读:请几位同学自选取其中的一首读一读,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学生评价。
3.交流:(1)对读得有感情的同学,教师可接追问,读时你看到“牧童”、“渔童”在做什么?(2)赛读结束后,教师让学生说说“牧童”、“渔童”所做的事有趣在哪?〔这一环节安排了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朗读意图在于,一是体会古诗的节奏与韵律,二让学生读中自悟,读出自己的理解,这时的读更多的指向对诗意的理解与把握。
五年级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
1.《泊船瓜洲》中作者提到三个地方之间的距离,他到底要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2.“春风又绿江南岸”和“春风又吹江南岸”两句,你更喜欢哪一句?说说你的理由。
3.《秋思》中作者眼里的秋风是什么样子的?
4.“欲作家书意万重”此时他最想最想对亲人说什么?“行人临发又开封”捎信的人临出发前,作者为什么又把信拆开来?
5.《古诗词三首》
单元
二单元
主题
月是故乡明
课.会写“洛、榆、畔、帐”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洛阳、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
2.背诵三百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四、精讲点拨
五、课堂达标
1.看拼音写词语。
luòyáng yúguān nàpàn qiān zhàng dēng
()()()()
2.正确流利的朗读这三首诗,给加点字注音。
一水间( )数( )重( )山 照我还( )
洛( )阳榆( )关 那畔( )行
千帐( )灯 风一更( )意万重( )
3.读《泊船瓜洲》填空。作者当时穿停泊在,从、可以看出他当时离家乡并不远。
5.《长相思》中为什么会出现“千帐灯”?“故园”又是指的什么?
6.三首古诗词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一样的,你体会到了吗?但这三首古诗词的表达方法却有所不同,你能具体说一说吗?
三、成果展示
◎有感情地朗读或背诵三首古诗词。
◎背诵与思乡有关的其他古诗词。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三首古诗词所表达的意思
◎想象《秋思》中描绘的画面,把《秋思》改写成一个小故事。
学习重难点
人教版五年级下《古诗词三首》语文板书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古诗词三首》语文板书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词。
2.理解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体会古人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掌握诗词的基本知识,如韵律、对仗等。
2.理解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
三、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
2.如何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古诗词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引导学生关注古诗词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江南春》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江南春》,让学生初步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2.学生自主观察诗句中的意象,如“江南春”、“水乡”等。
(三)学习《静夜思》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静夜思》,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静谧美。
2.学生自主观察诗句中的意象,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等。
3.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句中的意象,如“床前明月光”代表着夜晚的宁静,“疑是地上霜”则让人感受到诗人的孤独和寂寞。
(四)学习《春晓》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春晓》,让学生感受诗词的生机美。
2.学生自主观察诗句中的意象,如“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等。
3.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句中的意象,如“春眠不觉晓”代表着春天的美好,“处处闻啼鸟”则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勃勃。
(五)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古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六)作业布置1.背诵并默写三首古诗词。
2.选择一首最喜欢的古诗词,进行诗句解析,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江南春》、《静夜思》和《春晓》三首古诗词,让学生感受到了古诗词的韵律美、意象美和情感美。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通过课堂小结和作业布置,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部分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
课堂气氛有时显得较为沉闷,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预习:语文五下第1课《古诗词三首》知识点
预习:语文五下第1课《古诗词三首》知识点《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宋] 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作者介绍:范成大,字至能,号称石湖居士。
南宋诗人。
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
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著有《石湖集》《吴船录》等。
主要作品:《夏日田园杂兴》《喜晴》《卖痴呆词》等。
主题:《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以朴实的语言,细致地描绘了乡村农人耘田绩麻以及儿童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的情景,展现了农家夏忙时热闹的劳动场面,抒发了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译文:白天在田里除草,到了夜晚回来搓麻绳,男村里的男女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担。
小孩子虽然不懂得耕织之事,却也模仿大人的样子,在桑树的树荫旁学着种瓜。
注解:①昼(zhòu):白天②耘(yún)田:在田间锄草③绩麻:把麻搓成线。
④各当家:各人都担任一定的工作。
⑤解:理解,懂得。
⑥供(gòng):从事。
⑦傍:靠近。
⑧阴:树荫。
鉴赏:①这首诗描写农村初夏时节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诗的前两句用昼和夜对比,生动地描绘了乡村里男耕女织、日夜辛劳的情形,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敬重之情。
②诗的后两句生动描写了农村儿童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的情形,一个“学”字让天真可爱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流露出诗人对热爱劳动的农村儿童的喜爱和赞扬之情。
《稚子弄冰》稚子弄冰【宋】杨万里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
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
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主要作品:《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舟过安仁》等。
主题:《稚子弄冰》从小孩幼稚贪玩的心理特征切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稚气满纸而又诗意盎然的“脱冰做戏”的场景,表现了儿童调皮、可爱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对儿童的喜爱之情。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全册书课文主要背诵内容整理 全部 课文重点内容和背诵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书课文主要背诵内容整理全部课文重点内容和背诵1、《草原》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新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留,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即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
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
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走了许久,远远的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
快了,快到了。
忽然,像被一整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的左右与前面引路。
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3、《白杨》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5《古诗词三首》《牧童》(唐)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解释: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还没见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传来的牧童悠扬的愈来愈近的笛声,笛声时续时断,随风飘扬。
人教实验版五年级语文下册5《古诗词三首》教案
人教实验版五年级语文下册5《古诗词三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
2.理解三首古诗的大意,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3.掌握古诗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三首古诗的大意,背诵并默写。
2.难点: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把握诗的意境。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黑板3.生字卡片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向学生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三首古诗。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二)新课导入1.《春晓》(1)让学生自由朗读古诗,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的画面。
(3)讲解诗中的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句。
(4)让学生再次朗读,体会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5)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春晓》。
2.《村居》(1)让学生自由朗读古诗,感受诗的意境。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的场景。
(3)讲解诗中的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句。
(4)让学生再次朗读,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5)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村居》。
3.《所见》(1)让学生自由朗读古诗,感受诗的韵律美。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的画面。
(3)讲解诗中的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句。
(4)让学生再次朗读,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5)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所见》。
(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说明原因。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诗人的思想感情。
(四)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关注古代诗人的生活背景,了解他们的创作灵感。
2.让学生尝试自己创作一首关于春天的诗。
(五)课堂小结2.强调古诗的重要性和学习的必要性。
(六)作业布置1.背诵并默写三首古诗。
2.课下查找关于春天的古诗,进行阅读。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三首古诗,让学生感受到了古典诗词的魅力,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
在课堂上,我注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书课文主要背诵内容整理全部
⼈教版语⽂五年级下册全册书课⽂主要背诵内容整理全部五年级语⽂全册课⽂主要背诵内容及相关知识⼀、全册课⽂主要背诵内容1《草原》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的天⽐别处的更可爱,空⽓是那么新鲜,天空那么明朗,使我总想⾼歌⼀曲,表⽰我满⼼的愉快。
在天底下,⼀碧千⾥,⽽并不茫茫。
四⾯都有⼩丘,平地是绿的,⼩丘也是绿的,⽺群⼀会⼉上了⼩丘,⼀会⼉⼜下来,⾛在哪⾥都像给⽆边的绿毯绣上了⽩⾊的⼤花。
那些⼩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绿⾊渲染,不⽤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欲留,轻轻流⼊云际。
这种境界,即使⼈惊叹,⼜叫⼈舒服,既愿久⽴四望,⼜想坐下低吟⼀⾸奇丽的⼩诗。
在这境界⾥,连骏马和⼤⽜都有时候静⽴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
汽车⾛了⼀百五⼗⾥,才到达⽬的地。
⼀百五⼗⾥全是草原。
再⾛⼀百五⼗⾥,也还是草原。
草原上⾏车⼗分洒脱,只要⽅向不错,怎么⾛都可以。
初⼊草原,听不见⼀点⼉声⾳,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些忽飞忽落的⼩鸟。
⾛了许久,远远的望见了⼀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河!⽜⽺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的轻响。
快了,快到了。
忽然,像被⼀整风吹来似的,远处的⼩丘上出现了⼀群马,马上的男⼥⽼少穿着各⾊的⾐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这是主⼈来到⼏⼗⾥外欢迎远客。
见到我们,主⼈们⽴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的左右与前⾯引路。
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
车跟着马飞过⼩丘,看见了⼏座蒙古包。
3《⽩杨》⽩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哪⼉需要它,它就在哪⼉很快地⽣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
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雪,不管遇到⼲旱还是洪⽔,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5《古诗词三⾸》《牧童》(唐)吕岩草铺横野六七⾥,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卧⽉明。
解释:⼴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还没见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传来的牧童悠扬的愈来愈近的笛声,笛声时续时断,随风飘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一叶小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 竹篙,停下了船桨。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 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理解诗句意思,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张、使风”表现出两个孩子的淘气、 可爱和天真。
诗歌小结
此诗写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所见到的情景。 这首诗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展示了无忧无虑的两 个小渔童的充满童稚的行为和行为中透出的只有孩 童才有的奇思妙想。这里有作者的所见:一叶小渔 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 桨。也有作者的所悟: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 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 让船前进啊!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 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 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 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 二安”。 主要作品:有词集《稼轩长短句》, 代表作品有《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破阵 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等。
知识备查
词及词牌名:词,又称“诗余”“长短 句”“倚声”“填词” ,是配合宴乐乐曲而 填写的歌诗。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 词牌在句数、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 溪Biblioteka 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诗歌理解
清平乐: 词牌名,“乐”读yuè。 茅檐: 茅屋的屋檐。 吴音: 吴地的方言。泛指南方的方言。 相媚好: 这里指相互逗趣、取乐。 翁媪: 老翁、老妇。 亡赖: 同“无赖”,“亡”读wú,这里
指顽皮、淘气。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看图,你感到了什么?
(简朴的乡间生活,但很美。特别是 青青草让人想起了春天踏青的美好感受。)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轻声读这句,感受到了什么?
(一对头发花白的老夫妇满脸通红,大概刚喝了酒, 他们亲热相待,用乡音聊天说话。)
仅仅是酒让他们醉了吗?如此温馨、幸福、美好的生 活,怎么不令人醉呢?
字词学习
有人说,童年是一支支动听的歌,是一 幅幅美丽的画,而我要说童年是一首首美妙 的诗,只要用心去读,就能读出歌,读出画, 读出许多美好的事。今天,咱们就一起来试 试吧。
指名诵读,读出诗歌的节奏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诗歌理解
弄: 逗弄。 蓑衣:棕或草编织的外衣,用来遮风挡雨。
草铺横野六七里,
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
笛弄晚风三四声。
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声牧童悠扬的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
不脱蓑衣卧月明。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 天空中的明月。
诗句中描写了牧童归来后的场景,你 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从哪看出来的?
作者简介
吕岩,字洞宾。唐末、五代著名道 士。号纯阳子,自称回道人。世称 吕祖或纯阳祖师,为民间神话故事 八仙之一。 主要作品:自著《九真玉书》一卷 (《宋史·艺文志》著录)。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 诚斋。南宋著名爱国诗人、文学家, 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 大家”“中兴四大诗人”,被誉为一 代诗宗。 主要作品:有《诚斋集》传世。代表 作品有《小池》《过扬子江》《晓出 净慈寺送林子方》等。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这里写大儿子和中儿子的勤劳,是为了为 下一句,小儿子的天真、活泼的形象埋下伏 笔。)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卧”字确实使用最妙,它把小儿躺在溪边剥莲 蓬吃的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和盘托出,跃然 纸上, 从而使人物形象鲜明,意境耐人寻味。)
翻译
屋檐低,茅舍小。小溪潺潺,岸上长满了 茵茵绿草。一阵吴音,絮絮叨叨,还带着几 分醉意,亲切,美好!这是谁家,一对白发 苍苍,公公,姥姥。 大儿子,在小溪东岸, 豆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手艺 可巧!小儿子,躺在溪边剥莲蓬,一个逗人 喜爱的顽皮佬。
第5课 古诗词三首
R 五年级语文下册
新课导入
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身处童年, 你们正经历着人生的美好季节,一切都是新 鲜的,一切都是美好的。你们想了解一千多 年前儿童的生活是怎样的吗?让我们乘上诗 词的飞船,穿越时光的隧道,去体会古代儿 童的生活乐趣吧!
目标把握
1.认识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牧童、 蓑衣、鸡笼”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牧童》。 3.通过学习古诗词,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重点) 4.边读边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感知诗词大意,并 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难点)
可爱、调皮、疲倦。
一个“弄”,一个“卧”。
诗歌小结
草场、笛声、月夜、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 墨画,使我们的心灵感到宁静。《牧童》一诗,不 仅让我们感到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的 安然与恬静,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牧童心灵的无羁无 绊,自然放松。白天有牛和牧笛为友,晚上有清风 明月相伴,真如世外桃源的生活。当然,透过诗, 我们也看到作者心灵世界的一种追求,对远离喧嚣、 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课外拓展
请你再次诵读全诗,发挥想象,在脑海中 把诗歌的语言变成一幅画面,然后用自己的语 言描述出来。
(茫茫原野,一眼望去,尽是长势茂盛的 青草,晚风中,牧童吹奏的笛声悠扬悦耳。 黄昏时分,吃完晚饭,连蓑衣也不脱,就悠 闲自在地躺在月光下欣赏月夜的美景。)
诗歌理解
安仁:县名。在湖南省东南部, 宋时设县。
写作背景
辛弃疾曾历任江西、湖南、湖北安抚使,任职期 间,打击贪官,救济灾民,颇有政绩。淳熙八年被劾 职,退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隐居长达二十年,他 退居乡间,与山民野老打成一片,过着平凡质朴、恬 淡安静的生活。此时,他一改过去壮大场面的描述和 豪杰人物的刻画,转而饱蘸色彩去描绘田园风景画和 俚俗乡情图。这首词题为“村居”,是词人晚年遭受 排斥、打击,壮志难酬,归隐上饶地区农村时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