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工业下游技术第八章膜的分离过程
生物工业下游技术 第八章 膜的分离过程

1—CP/CB
CP
截断分子量:相当于一定截留率(90%以上)的最小 被截留溶质的分子量。
影响截留率的因素
• • • • • 溶质分子的大小 分子的形状 吸附作用 其他高分子溶质的影响 温度、pH、离子强度等
四、膜的使用寿命
1.膜的压密作用 在压力的作用下,膜的水通量随运行 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膜外观厚度减少, 膜由半透明变为透明。 影响因素:操作压力和温度。
醋酸纤维膜的处方
• 浇铸液:
醋酸纤维素 25% 丙酮 45% 甲酰胺 30%
• 沉淀剂:水 • 操作条件:浇铸温度 凝胶浴温度 退火温度 退火时间
20℃ 1℃ 78℃ 10min
缺点:
• 制膜的重演性很差 • 不对称膜易压密
2.烧结法
• 取颗粒大小一定的膜材料细粉置于一定的 模具内,严格控制温度和压力,使细粒子 的表面由软变熔,进而互相粘结而形成多 孔体,最后经机械加工即得。 • 有平整不易变形和耐高温的优点。
2. 中空纤维式 • 保留体积小;
• 单位体积中所含过滤面积大;
• 可以逆洗;
• 料液需要预处理;
• 单根纤维损坏时,需调整整个模件。
3.螺旋卷绕式 • 单位体积中所含过滤面积大; • 换新膜容易; • 料液需要预处理; • 压降大; • 易污染,清洗困难。
4.平板式
• 保留体积小,操作费用低的压力降,液流
4.膜污染
• 一种是附着层,由料液中悬浮物堆积于膜 面,由溶解性的有机物粘附和溶解性的无 机物生成的水垢积附、胶体物质和微生物 等吸附于膜面; • 另一种是堵塞,是微细粒子或小分子溶质 吸附、积累在膜表面或膜孔中结晶沉积所 致。
减轻膜污染的方法
• 料液的有效预处理 • 改善膜的表面性质和电荷性 • 改变操作条件
第八章产物的分离和纯化

6/4/2024
17
3. 凝聚与絮凝
采用凝聚和絮凝技术能有效改变细胞、细 胞碎片及溶解大分子物质的分散状态,使其聚 结成较大的颗粒,便于提高过滤速率。除此之外, 还能有效地除去杂蛋白质和固体杂质,提高滤 液质量。因此,凝聚和絮凝是目前工业上最常用 的预处理方法之一。常用于菌体细小而且粘度 大的发酵液的预处理。
6/4/2024
22
• 工业上常用的过滤分离设备有板框压 滤机、膜过滤机和离心沉降分离机等。
• 这些过滤装置各有其优缺点,根据不 同产品的具体实际加以选择。
6/4/2024
23
6/4/2024
24
6 其它方法
• 1. 高 价 无 机 离 子 的 去 除 ( Ca2+ 、 Mg2+ 、 Fe2+等)
6/4溶/202液4 称为萃取液。
52
• 工业上萃取的操作包括三个步骤:
• 一是混合
• 将料液和萃取剂充分混合形成乳浊液, 让溶质自料液转入萃取剂中,此过程通常 在搅拌罐中进行,也可以在很高速度的管 道内混合。
例如:在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液中,加入氯化
钙和磷酸氢二钠,两者生成庞大的凝胶,把蛋白 质、菌体及其他不溶性粒子吸附并包裹在其中而 除去,从而可加快过滤速率。
6/4/2024
28
③变性法
蛋白质由有规则的排列到无规则结构的变化过程成为变性。变 性的蛋白溶解性小。
使蛋白质变性的方法有:加热,大幅度调节pH,加酒精等有机 溶剂或表面活性剂等 。
6/4/2024
2
• 2)、培养液是复杂的多相分散体系:
•
是多相体系,一般情况下,分散介质是水。
分散在其中的固体和胶体物质组成复杂,不仅
第八章 生物工业下游技术基本原理(1)

多级分离与方法组合
• 大多数分离物系中溶质间性质差别较小, 即分离因子较小,单级分离效率很低,故 一般需要采用多级分离操作以提高效率。
• 对于特定的目标产物,要根据起自身性质 及其与共存杂质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分离 方法和不同分离方法的组合,以获得最佳 分离效果,
•
多孔质固体:d = 2~10
(2)表面扩散
• 细孔内物质运动的第二种形式是细孔内壁 表面物理吸附的分子在保持被吸附状态下 进行的运动,称为表面扩散。
四、生物分离及其效率
• 生物分离的目标是实现生物产品的高效率 分离纯化。
• 分离效率可从不同的角度来评价,一是分 离方法和设备,二是分离过程和产品。
=(cTP/cTW)/(cXP/cXW)
(2.3)
此处定义的在单级平衡蒸馏中相当于相对挥发 度;在萃取分离中又称萃取选择性 (selectivity),是目标产物和杂质在两相间分 配系数的比值。
• 式(2.1)和式(2.2)或式(2.3)也适用于间歇过 程浓缩率和分离因子的计算。
• 另外,对于具有生物活性的生物产品(酶、 蛋白质药物、抗体等),可用分离前后目 标产物的比活(specific activity)A之比 表示目标产物的分离纯化程度
差速分离过程
• 传统的过滤、重力沉降和离心沉降等非均 相物系的机械分离方法根据溶质大小、形 状和密度差进行分离,也属差速分离的范 畴。
• 其他典型的差速分离法还包括超滤、反渗 透、电渗析、电泳和磁泳等。其结果是: 欲分离物在分离场的端面上浓缩或在分离 场内形成一个稳定的浓度分布。
差速分离操作
物性 对象 外加势能 分离场
(2.5)
• 生物分离操作多为间歇过程(分批操作),
生物分离工程之膜分离过程

MWCO与孔径
截断分子量:(molecular weight cut-off,MWCO)相 当于一定截留率(通常为90%或95%)的分子量,随厂商 而异。由截断分子量按可估计孔道大小。
MWCO(球状蛋白质) 近似孔径(nm)
1000
2
10 000
5
100 000
12
1000 000
29
26
2. 水通量
与醋酸纤维素反渗透膜相比,它具有脱盐率高、通量大、操作 压力要求低、pH 范围广4-11
15
近年来开发的新型膜材料
① 复合膜; ② 无机多孔膜; ③ 纳米过滤膜。 ④ 功能高分子膜; ⑤ 聚氨基葡糖
16
膜材料 - 不同的膜分离技术
• 透析:醋酸纤维、聚丙烯腈、聚酰胺、 • 微滤膜:硝酸/醋酸纤维,聚氟乙烯,聚丙烯, • 超滤膜:聚砜,硝酸纤维,醋酸纤维 • 反渗透膜 :醋酸纤维素衍生物,聚酰胺 • 纳滤膜:聚电解质+聚酰胺、聚醚砜 • 电渗析:离子交换树脂 • 渗透蒸发:弹性态或玻璃态聚合物;聚丙稀腈、聚乙
40
3. 反渗透
利用反渗透膜选择性的只能通过溶剂(通常是水)而截留离子 物质性质,以膜两侧静压差为推动力,克服渗透压,使溶剂通 过反渗透膜实现对液体混合物进行分离的过程。 操作压差一般为1.5~10.5MPa,截留组分为小分子物质。
41
反渗透法
分离的溶剂分子往往很小,不能忽略渗透压的作用,为反渗透
10
膜材料的特性
• 对于不同种类的膜都有一个基本要求:
– 耐压:膜孔径小,要保持高通量就必须施加较高的压 力,一般模操作的压力范围在0.1~0.5MPa,反渗透 膜的压力更高,约为1~10MPa
– 耐高温:高通量带来的温度升高和清洗的需要 – 耐酸碱:防止分离过程中,以及清洗过程中的水解; – 化学相容性:保持膜的稳定性; – 生物相容性:防止生物大分子的变性; – 成本低;
06-膜分离过程

6.1.2. 膜过程分类
生物分离中最常用-超滤、微滤和反渗透
膜过程分类
粒径
0. 1 1 nm 10
病毒
100
1μ m
10
100
1 mm
小分子
蛋白质
乳胶
细菌 细胞 微粒
超细胶体微粒 反渗透 微滤
超滤
一般过滤
膜分离法与物质大小(直径)的关系
6.1.3. 分离膜
(一)分离膜性能
• ★物化稳定性-膜强度、耐受压力、温度、pH、对 有机溶剂及各种化学药品的耐受性-膜寿命 ★分离透过性-选择性、渗透通量、通量衰减系数 • ①选择性-可用截留率R表示
第六章
膜分离过程
Membrane Separation
膜分离现象普遍存在,膜分离技术应用广泛
1925年以来,差不多每十年就有一项新的膜 过程在工业上得到应用 30年代 微孔过滤——人造 40年代 渗析 50年代 电渗析 60年代 反渗透(1960年Loeb和Sourirajan) 70年代 超滤 80年代 气体分离 90年代 渗透汽化 现代 EDI技术——电渗析(ED)+离子交换(IE)
膜材料
①透过速度大 ②截留盐的能力强 ③易于制备、来源丰富 ④适合作反渗透膜 ⑤不耐温(30℃) ⑥pH 范围窄,清洗困难 ⑦与氯作用,寿命降低 ⑧微生物侵袭 (1)温度范围广 (2)pH 范围广 (3)耐氯能力强 (4)孔径范围宽 (5) 操作压力低 (6)适合作超滤膜
(三)膜结构
• 对称膜,即膜截面的膜厚 方向上孔道结构或传递特 性均匀,传质阻力大,透 过通量低,容易污染,清 洗困难,微滤膜大多为对 称膜
(二)膜材料
膜材料 应用 特点 截盐能力强,使用温度 反渗透膜 醋酸纤维 和 pH 范围有限 微滤膜和超滤膜 天然高分子 再生纤维 微滤膜和透析膜
生物工业下游技术 膜分离过程

膜的使用寿命
膜的水解作用
醋酸纤维素:有机酯类化合物,乙酰基以酯的形式结合 在纤维素分子中,比较容易水解,特别是在酸碱性较强 的溶液中,水解速度更快。 结果:乙酰基脱掉,醋酸纤维膜的截留率降低,甚至完 全失去截留能力。 措施:控制进料pH和进料温度。
膜的使用寿命
膜的浓差极化
结果:1)提高渗透压,降低水通量;2)降低膜的截留率; 3)产生结垢现象,造成物理阻塞,使膜逐渐失去透水能力。 虽不能完全消除,但操作得当,浓差极化是可以减弱的。 措施: ① 错流; ② 进料流速↑; ③湍流程度提高,设备改进: a. 小型设备装搅拌; b. 装湍流促进器; c. 对料液施加脉冲,以不恒定的线速度进料; ④ 温度不要太低。
由于其中某一组分更容易通过膜,所以 膜组件内原料的组成和流速均随位臵变 化。
平板式
外形类似于扳式换热 器; 平板膜以1 mm左右的 间隔重叠加工而成,膜 间衬设多孔薄膜(间隔 器) 保留体积小,比表面 积大; 能量消耗介于管式和 螺旋卷式之间; 死体积较大
平板式构造
管式构造 管式膜组件的内部结构及优缺点
1.膜面切线方向速度快,有高剪切率,以减少浓差极化。 2.膜的装载密度,即单位体积中所含膜面积比较大。 3.拆洗和膜的更换比较方便。 4.保留体积小,且无死角。 5.组件的价格低 。
膜分离的应用
膜组件
平板式 管式 螺旋式 中空纤维式
单一膜组件系统的示意图
原料以一定组成、一定流速进入膜组件,
膜的使用寿命
膜污染
定义:膜在使用中,尽管操作条件保持不变,但通量仍逐
渐降低的现象。
原因:
膜的劣化:化学,物理,生物 污垢:吸附,堵塞
膜分离PPT

功能
滤去0.1μm以上的颗粒 滤去0.1μm以上的颗粒 滤去0.1μm以上的颗粒 水——溶盐分离 混合气体分离 水——溶盐分离
推动力
压力差~200kPa 压力差1000kPa 压力差0.5~2MPa 压力差1~10MPa 压力差0.1~10MPa 浓度差
膜分离机理
筛分 筛分 溶解扩散 溶解扩散 溶解扩散 溶解扩散筛分
大分子
纳滤
● ● ● ● ●● ■ ■
糖 二价盐 游离酸 单价盐 不游离酸
水
1、微滤和超滤
微滤和超滤都是在静压差的推动力作用下进行的液相分离
过程。
在一定的压力作用下,当含有高分子溶质(A)和低分子溶 质(B)的混合溶液流过膜表面时,溶剂和小于膜孔的低分子溶 质(如无机盐)透过膜,成为渗透液被收集;大于膜孔的高分 子溶质(如有机胶体)则被膜截流而作为浓缩液回收。 超滤所用的膜为非对称性膜,表面的孔不规则,不均一, 很难确定孔径,故通常用它能截留的物质的分子量来定义膜孔 的大小。
反渗透膜 P
纯水
盐水
π
纯水 盐水
纯水
盐水
(a)渗透
(b)渗透平衡
(c)反渗透
反渗透原理示意图
0 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设纯水的化学位为 (T , p1) ,则
盐溶液中水的化学位为
(T , p1) 0 (T , p1 ) RT ln a
式中,a为溶液中水的活度,纯水的a=1,而溶液中的 a一般小于1,即 RT ln a 0 ,故 (T , p1 ) 0 (T , p1 )
• 澄清果汁
• 屠宰动物血液成分回收 • 植物蛋白的回收
• 浓缩葡萄糖氧化酶、胰蛋白酶等
• 浓缩以基因工程菌生产的新物质(干扰素、生长激素等)
生物分离工程膜分离过程 (membrane separation幻灯片课件

▪ 透析法在临床上常用于肾衰竭患者的血液透析。 ▪ 在生物分离方面,主要用于大分子溶液的脱盐。由于
透析过程以浓差为传质推动力,膜的透过量很小,不 适于大规模生物分离过程、但在实验室中应用较多。
膜分离过程 (membrane separation)
▪ 膜的制造
17.2 膜的制造
▪ 要求: ▪ (1)透过速度 ▪ (2)选择性 ▪ (3) 机械强度 ▪ (4) 稳定性
▪ 分离机理
毛细管流动模型 在膜过滤法中,反渗透和超滤与微滤有不同的分离机理。对于后两者,一般认为是简单的 筛分过程,大于膜表面毛细孔的分子被截留,相反,较小的分子则能透过膜。膜是多孔性的 ,膜内有很多孔道。水以滞流方式在孔道内流动,因而服从Hagen-Poiseuille方程式;
Jv d 2 p 32 L
膜分离过程 (membrane separation)
▪ 浓差极化与膜污染及清洗方法
什么是浓差极化?
▪ 在分离过程中,料液中溶剂在压力驱动下透过膜,溶
质被截留,于是在膜表面与临近膜面区域浓度越来越 高。在浓度梯度作用下,溶质由膜面向本体溶液扩散, 形成边界层,使流体阻力与局部渗透压增加,从而导 致溶液透过流量下降。溶剂向膜面流动(对流)引起溶 质向膜面流动,当溶质向膜面的流动速度与浓度梯度 使溶质向本体溶液扩散速度达到平衡时,在膜面附近 存在一个稳定的浓度梯度区,这一区域称为浓度极化 边界层,这一现象称为浓差极化。
生物分离工程膜分离过程 (membrane separation
膜分离过程 (membrane separation)
第一讲
膜分离过程 (membrane separation)
▪ 膜分离过程的类型
▪ 按分子或粒子大小分类 ▪ 按膜孔平均孔径,推动力和传递机制进行分类 ▪ 对称膜与不对称膜 ▪ 有孔膜与无孔膜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 膜分离PPT课件

按材料分:合成有机聚合物膜、 无机材料膜
5
6
7
8
膜分离技术类型
按分离粒子大小进行分类:
9
5.2.1反渗透
▪概念:将溶质通过一层具有选择性的半透膜,从溶 液中分离出来。分离时的推动力是压强,由于被分 离物质的分子量和直径大小差别及膜孔结构不同, 其采用的压强大小不同。反渗透膜的操作压力高达 10 MPa。膜孔径范围在0.0001~0.001 μm之间;
▪原理:
由于超滤和反渗透过程都是用一种半透膜把两种不 同浓度的溶液隔开(淡水或盐水),因此都存在渗 透压。
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溶液的种类、浓度和温度; 一般说来,无机小分子的渗透压要比有机大分子溶
质的渗透压高得多。
10
11
渗透是由于存在化学势存在梯度而引起 的自发扩散现象。
溶液中水的化学势
16
超滤的基本方程
JvLp(p)
Lp
:穿透度(单位时间、 单位膜面积的处理量)
应用:生物制品的浓缩和纯化:小分子如柠檬 酸和抗生素,大分子如多糖、蛋白质
17
5.2.3微滤
▪适用范围:尺寸为0.1-10μm(微米级)的微生 物和微粒子的截留与浓缩、净化与分离特点: 相态不变,无需加热、操作压力低,泵与管对 材料要求不高,可用间歇和连续操作。
膜分离:利用具有一定选择性透过的过滤介质进 行物质分离的技术。膜分离过程的实质是物质透 过或被截留于膜的过程,近似于筛分过程。
3
膜分离的特点 (1)能耗低,无相变 (2)操作条件温和 (3)污染难清除,不能耐受极端条件 (4)需与其它技术结合应用
4
5.2各种膜分离技术及其原理
按孔径大小:微滤膜、超滤膜、 反渗透膜、纳滤膜
生物工业下游技术pptppt课件

二、乳化液膜的分离机制
1 无载体扩散迁移 (1)单纯扩散迁移:
属于这种分离机制的液膜中不含流动载体,内、外水相中也无与 待分离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试剂。依靠待分离组分在膜中的溶解度和扩散 系数的差异,导致透过膜的速度不同而实现的一种液膜分离过程。
(2)内相化学反应促进迁移:
起来,而后在冶金、医药、环保、原子能、石油化工、生物技 术领域也蓬勃开展起来。
如在生物医学的应用上,防止用药过度和药物的释出。 在生物分离技术上,如氨基酸、有机酸、抗生素、脂肪 酸、酶等蛋白质、生物活性物质等分离方面的研究都很活跃。
一、液膜的分类
(1)整体液膜:主要用于载体的开发和基础性研究上,如分离机制、传递 速度和载体选择性等。 (2)支持液膜:进行工业性应用研究的主要是乳化液膜,其次是支持液膜。 (3 )乳化液膜:膜相通常由烷烃类物质组成,所以有时也称为油相,在油 相中还需添加一些表面活性剂以增加膜的稳定性。
第二节 乳化液膜的制备与分离机制
一、乳化液膜的制备
在一强烈的剪切率下,缓慢添加水相(内水相)于一 含有表面活性剂的油相中,形成动力学上稳定的油包水(W /O)乳化液,再通过一温和搅拌将油包水乳化液分散于一 连续水相(外水相)中,膜相充当了两水相的隔离层,因而 内相不含有外相水溶液。
二、乳化液膜的分离机制
采用在溶质的接受相(如内相)添加与溶质能发生化学反应的试 剂,通过化学反应来促使溶质高效快速迁移来实现高效分离。
例如:乙酸液膜分离; 从废水中去除酚。
2.载体促进传递机制
在膜相中加入一种可自由流动被称为“载体(Carrier)” 的化合物,它能选择性地与外相中的待分离物质结合后透过 膜相并将它送入内水相。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_膜分离过程

N=K0(c1-c2)
其中, K0为包括膜内扩散和 膜两侧表面液膜传质阻力在 内的总传质系数, c1和c2分 别为膜两侧的溶质浓度。
图5.3 透析原理
图5.3透析膜一般为孔径5~10nm的亲水膜, 例如纤维素膜、聚丙烯氰膜和聚酰胺膜等。 生化实验室中经常使用的透析袋直径为5~80 mm,将料液装入透析袋中,封口后浸入到透 析液中,一·定时间后即可完成透析,必要时 需更换透析液。处理量较大时,为提高透析 速度,常使用比表面积较大的中空纤维透析 装置(详见5.3节)。 透析法在临床上常用于肾 衰竭患者的血液透析。在生物分离方面,主 要用于生物大分子溶液的脱盐。由于透析过 程以浓差为传质推动力,膜的透过通量很小, 不适于大规模生物分离过程,而在实验室中 应用较多。
原理 动漫
纳滤在工业上的应用
--------
-----------
----------
膜分离法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在生物分离领域应用的膜分 离法包括微滤(Microfiltration,MF)、超滤(Ultrafiltration, UF)、反渗透(Reverse osmosis,RO)、透析(Dialysis,DS)、 电渗析(Electrodialysis,ED)和渗透气化(Pervaporation, PV)等,各种膜分离法的原理和应用范围列于上表。
5.2 膜分离法与物质大小(直径)的关系
在超滤和微滤过程中,流体在膜孔道内层流动。假设孔道为圆 柱形,孔径均匀,则透过通量可用根据动量衡算推导的 Hagen-Poiseuille方程表达(溶剂的体积通量)
其中,ε为膜的空隙率,dpore为 孔道直径,μp为滤液粘度。
由于膜的孔道结构复杂,孔径不均匀,并且有些孔道还可能是 一端封闭的,所以Hagen-Poiseuille方程与实际的超滤或微滤 过程差距较大。适用于固定床内流体通量与压降关系的 Carman-Kozeny 方程与实际的超滤或微滤过程更接近,该方 程为
生物工业下游技术复习要点

生物工业下游技术复习要点第一章绪论1.下游技术:对于由生物界自然产生的或由微生物菌体发酵的、动植物细胞组织培养的、酶反应等各种生物工业生产过程获得的生物源料,经提取分离、加工并精制目的成分,最终使其成为产品的技术,通常称为下游技术,也称为下游工程或下游加工过程。
生化分离工程:生物化工产品通过微生物发酵过程、酶反应过程或动植物细胞大量培养获得,从上述发酵液、反应液或培养液中分离、精制有关产品的过程.2.生物工业下游技术一般工艺过程3.生物工程下游技术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1)预处理和固液分离:固液分离以除去发酵液中的不溶性固形物杂质和菌体细胞。
过滤和离心相比,无论是投资费用还是运转费用,前者都要小得多,因而首选方法应是过滤。
(2)提取(初步分离):目的是除去与产物性质差异较大的杂质,是目的产物要求有较大浓缩比的过程。
(3)精制(高度纯化):目的是去除与产物的物理化学性质比较接近的杂质。
通常采用色谱分离,结晶特别是重结晶。
(4)成品制作:成品形式与产品的最终用途有关,有液态产品也有固态产品,美观的产品形态也是产品档次的一个标志。
4.清洁生产(Cleaner Production):是指将综合预防的环境保护策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以期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
它包括三方面内容,即清洁生产工艺(技术)、清洁产品、清洁能源。
清洁生产工艺是生产全过程控制工艺,包括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害的原材料,并在全部排放物和废物离开生产过程以前,尽最大可能减少它们的排放量和毒性,对必须排放的污染物实行综合利用,使废物资源化。
第二章下游技术的理论基础1.分类:以物理学过程为基础的分离操作,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1)平衡分离过程:建立在相平衡关系上的。
利用相的组成差别进行混合物体系的分离。
(2)拟平衡(速度差)分离操作:在混合物体系本身所占有的空间之外,加一个能引起物质分离的势能场,在它的作用下,形成分离场。
(3 )非平衡分离操作:1、2以外均划归其中,利用物质移动速度差和广义的、基于“屏蔽效应”的分离操作。
膜分离技术课件

共四十三页
减少浓差极化的有效途径:
1、减少边界层厚度 2、提高传质系数 方法: 1,增加料液流速;增加湍流(tuānliú)速度; 2,提高温度;清洗膜面。
共四十三页
6.3.3 膜分离过程(guòchéng)
膜分离过程推动力:压力(yālì)差、浓度差、电位差等。
向运动,易穿过阳膜,被阴膜挡住,带负电荷离子反之。 4. 结果
2、4隔室中离子浓度增加,3室离子浓度下降。
共四十三页
二、电渗析中传递过程 (1)反粒子迁移(qiānyí); (2)同名离子迁移; (3)电解质离子迁移; (4)水的渗透; (5)渗漏; (6)水的电渗析。 三、电极反应和电极电位 浓、淡隔室及膜中导电:离子型 电极上导电:电子型
主要特点:
① 分离选择性高。
② 分离作用不受组分汽液平衡的限制(xiànzhì),而主要受组分在膜内的渗透速率的 控制。
③ 渗透通量低,一般小于1000g/m2h 。
④ 过程中有相变。
⑤ 在操作过程中,进料侧原则上不需加压,所以不会导致膜的压密。在操作过
共四十三页
应用场合:
①从混合液中分离出少量物质,如有机物中少量水的脱除,水中少量挥发性有机物的脱除;
共四十三页
共四十三页
2.电渗析过程(guòchéng)
1
+++++++++++
N
+ a
阳膜 阳级
2
Cl
N
+ a
Cl
N
+ a
阴膜 浓缩室
+
—
第八章 微生物工程下游技术

3µ m
0.5 µ m
膜的电镜照片
0.5 µm 20 µ m
中空纤维超滤膜结构
单 内 皮 层
双
皮
层
单内皮层中空纤维超滤膜结构
膜污染的处理与再生
用物理方法清洗 化学清洗方法 ①起溶解作用的物质:酸、碱、酶(蛋白酶)、 螯合剂、表面活性剂、分散剂。 ②起切断离子结合作用的方法:改变离子强度、 pH、电位。 ③起氧化作用的物质:过氧化氢、次氯酸盐。
3.3 膜组件的结构和特点
管式膜组件 tubular membrane module
平板膜组件 parallel-plate membrane module
平板膜组件结构
螺旋卷式膜组件
spiral-wound membrane module
螺旋卷式膜组件结构
3.4 膜分离在生物工程中的的应用
剂和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将晶体用合
适的溶剂再次结晶,以获得高纯度的晶体。
重结晶的操作过程
(1)选择合适的溶剂; (2)将经过粗结晶的物质加入少量的
热溶剂中,并使之溶解;
(3)冷却使之再次结晶;
(4)分离母液;
(5)洗涤
分离实例 —— 西地兰
毛花毛地黄干燥叶粉 70%乙醇热提三次 醇提液
减压浓缩至含乙醇20%,放冷 胶状沉淀 (叶绿素等杂质)
(1)晶体质量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晶体大小、形状、纯度
(2)影响晶体纯度的因素:
母液中的杂质、结晶速度、晶体粒度
及粒度分布
4.常用的工业起晶方法
(1)自然起晶法: (2)晶种起晶法:
5.重结晶
经过一次粗结晶后,得到的晶体通常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 透析过程与渗透过程相重叠; • 溶液浓度不断降低。
2020/10/11
施加的外压力
渗透
纯水
1.醋酸纤维素膜 2.聚酰胺膜
盐溶液
反渗透
2020/10/11
2. 反渗透(reverse osmosis) • 在膜的两边造成一个压力差,并使其大于 渗透压,就会发生溶剂倒流,使浓度较高的 溶液进一步浓缩。 3. 超滤(ultrafiltration) • 按粒径选择分离溶液中所含的微粒和大分 子的膜分离操作; • 膜只阻挡大分子,大分子的渗透压不明显
2020/10/11
4.膜污染
• 一种是附着层,由料液中悬浮物堆积于膜 面,由溶解性的有机物粘附和溶解性的无 机物生成的水垢积附、胶体物质和微生物 等吸附于膜面;
• 改性天然物 醋酸纤维素、丙酮-丁酸纤维素 、再生纤维素、硝酸纤维素。
• 合成产物 聚胺(聚芳香胺、聚胺肼)、乙 烯基聚合物、聚砜、聚脲、聚呋喃、聚乙烯 、聚丙烯。
• 特殊材料 聚电解络合物、多孔玻璃、氧化 石墨、ZrO2-聚丙烯酸。
2020/10/11
醋酸纤维素膜
• 优点:水渗透流率高,截留率好,适宜 制备反渗透膜;原料来源丰富,价格便 宜;无毒制膜工艺简单,便于工业化生 产。
2.膜的水解作用 醋酸纤维素是有机酯类化合物,比较容
易水解,水解的结果是乙酰基脱掉。 实际操作中,可控制进液pH和进料温度。
2020/10/11
3.膜的浓差极化
• 在膜分离过程中,膜表面上溶质浓度高于主体溶 质浓度的现象。如下图:
• 后果:提高渗透压,降低水通量;降低膜的截留 率;产生结垢现象,造成物理堵塞,使膜逐渐失 去透水能力。
影响截留率的因素
• 溶质分子的大小 • 分子的形状 • 吸附作用 • 其他高分子溶质的影响 • 温度、pH、离子强度等
2020/10/11
四、膜的使用寿命
1.膜的压密作用 在压力的作用下,膜的水通量随运行
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膜外观厚度减少, 膜由半透明变为透明。
影响因素:操作压力和温度。
2020/10/11
利用微孔或无孔膜进行气体分离。
2020/10/11
盐水
阳
负
+离
极 + +子 —— 膜Βιβλιοθήκη 淡水阴盐水
—
离 子
—
正 极
+
膜 ——
+
+
2020/10/11
二、膜的制造
• 膜具有较大的透过速度和较高的选择性, 还应具备:机械强度好、耐热、耐化学和 细菌腐蚀、耐净化和杀菌处理、成本低。
2020/10/11
制造膜的材料:
• 有平整不易变形和耐高温的优点。
2020/10/11
3.核径迹法
• 将厚为5~15µm薄膜于放射性物质下接受粒 子照射,使高分子主干的化学键断裂形成 径迹。孔的密度由照射时间加以控制。
• 将照射过的膜用酸碱液腐蚀,使辐射受损 的材料刻蚀形成垂直孔道。
• 膜的表面光滑、孔道直且大小均匀、适宜 于聚碳酸酯和聚乙酯作微孔膜。
2020/10/11
膜的特点
• 具有较大的透过速度和较高的选择性; • 机械强度好,耐热,耐化学和细菌侵蚀
,耐净化和杀菌处理,成本低。
2020/10/11
一. 膜和膜分离过程的分类与特性
1.对称膜 结构与方向无关的膜,孔径不规则或一定。 2.非对称膜
分离层(活性膜)和多孔支持层; 活性膜要朝向待浓缩的原溶液; 多孔支持层只起支撑作用,使膜具有必要的强度; 具有高传质速率和良好的机械强度,被脱除的物质大多
1.孔道特征 包括孔径、孔径分布和空隙度。
2.水通量 (J)(m3/m2·s) 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膜面积的水体积流量,也
称透水率。
2020/10/11
三、膜的性能和参数
3.截留率和截断分子量
CB
截留率:σ= 1—CP/CB
CP
截断分子量:相当于一定截留率(90%以上)的最小
被截留溶质的分子量。
2020/10/11
醋酸纤维膜的处方
• 浇铸液:
醋酸纤维素 25%
丙酮
45%
甲酰胺
30%
• 沉淀剂:水
• 操作条件:浇铸温度
凝胶浴温度
退火温度
退火时间
20℃ 1℃ 78℃ 10min
2020/10/11
缺点:
• 制膜的重演性很差 • 不对称膜易压密
2020/10/11
2.烧结法
• 取颗粒大小一定的膜材料细粉置于一定的 模具内,严格控制温度和压力,使细粒子 的表面由软变熔,进而互相粘结而形成多 孔体,最后经机械加工即得。
在其表面,易于清除。
2020/10/11
2020/10/11
3.复合膜 活性膜层沉积于具有微孔的底膜(支撑层)表
面上; 表层与底层是不同的材料; 膜的性能与活性膜和底层膜都有关系。 4.荷电膜(离子交换膜) 含有溶胀胶载着固定的正电荷或负电荷; 阴离子交换膜:带正电荷; 阳离子交换膜:带负电荷。
2020/10/11
4.拉伸法
• 首先将晶态聚烯烃在低熔融温度下挤压成 膜,然后拉伸得到高的熔融应力,再在无 张力条件下退火,然后拉伸即得。
2020/10/11
5.复合膜的制备
• 一种是把稀薄的聚合物溶液浸渍叠加在支 撑材料上;
• 在多孔支撑表面进行相界面聚合作用。
2020/10/11
三、膜的性能和参数
2020/10/11
5.微孔膜(0.05-20m) 6.动态膜 在多孔介质上沉积一层颗粒物作为有选择作
用的膜; 沉积层与溶液处于动态平衡; 可在高温下应用,膜更新容易,不稳定。
2020/10/11
重要的膜分离过程
1.渗透(osmosis)和透析(dialysis) • 渗透是一个扩散过程,在膜两边渗透压差
。
2020/10/11
2020/10/11
4.微过滤(microfiltration) 多孔细小薄膜为过滤介质,使不溶物浓缩过
滤的操作。 5.电渗析(electrodialysis)
在电场中交替装配的阴离子和阳离子交换膜 ,在电场中形成一个个隔室,使溶液中的离 子有选择地分离或富集。 6.气体透过(gas permeation)
• 缺点:热稳定性差,在低温下容易招致 细菌生长;抗氧化性能差,膜的使用寿 命低;易水解,易压密;抗微生物侵蚀 性能较弱。
2020/10/11
2020/10/11
1.相转变法制造膜
• 制备浇铸液 • 在适宜的支持物上把浇铸液铺开 • 蒸发一部分溶剂 • 凝胶的形成 • 热处理(退火)
20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