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吸收外资的基本方式
浅谈BOT项目及中国BOT的法律问题
《国际工程管理概论》论文浅谈BOT项目及中国BOT的法律问题班别:工管07-1学号: **姓名: ***任课老师:彭波浅谈BOT项目及中国BOT的法律问题摘要:BOT是目前国际上流行的投资合作方式,不断受到我国政府的重视,并将成为我国引进外资投资于基础建设的重要方式。
BOT这种投资合作方式在目前的国际投资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但我国目前调整BOT法律制度不健全,在实际运作中会遇到许多法律障碍。
本文从重阐述了就BOT 方式立法的必要性,以实现现行法律体系与BOT方式的衔接。
关键词:BOT 法律障碍特征专项立法BOT是英文Build—operate—Transfer的缩写,即建设—运营—移交,是指政府授予私营企业以一定期限的特许经营权,许可其融资建设和经营特定的公用基础设施,并准许其通过向用户收取费用或出售产品以清偿贷款、回收投资并赚取利润;特许权期满时,该基础设施无偿移交给政府。
[1] BOT是国际上利用私人资本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而采取的一种新型融资方式,正式提出于1984年,首倡者是土耳其总理奥扎尔,并首先应用于公共设施的私有化项目。
中国现行立法与BOT投资方式所需要的法律保障尚有一定差距。
因而分析我国BOT的立法现状及推行BOT 方式存在的障碍,建立完善我国调整BOT方式的法律制度已刻不容缓。
一、BOT方式的产生与发展BOT投资方式的产生,可以追溯至公元前三世纪罗马法,这在雅典法中有所记载。
如当时通行于地中海地域的关于“海商借贷”的规定,[2] 即以海运提单作为抵押的借贷制度的内容。
在BOT投资方式下,承包商或发展商自己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贷。
靠项目建成后的收益与该项目资产的担保得到回报,这种金融借贷性的项目投资与“海商借贷”的规定相类似。
二战后,各国加速本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发达国家在进行资本与技术的输出过程中,其所采取的合资经营、合作经营等形式受到东道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资金不足的限制。
不仅解决了东道国资金困难,完成了东道国的工程项目,也促进了东道国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利用外资
特点:
立法还不完善,合资企业法及其配套法规刚刚建立, 投资方式比较单一,外商多属于投石问路。 审批权主要集中在中央 外资主要来源于港澳地区,以劳动密集型的加工 项目为主,集中在沿海地区。
2、利用外资初步发展阶段
中国利用外资以1986 年l0 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鼓励外商投资的规定 》为标志,开始进入初步发展阶段.《规定》明确了对外商投资企业,尤其是 先进技术企业和产品出口企业在所得税,土地,水电,用工费用,利润汇出和进 出口配额,关税减免,外汇调剂等方面给予优惠,保障外商投资企业享有按照 国际通行做法进行经营管理的权利,从此拉开了以市场换资金,换技术,换管 理的引资序幕。 期间外商投资实绩:项目累计达34208 项,是1979—1985 年间的7.0 倍; 投资实际金额累计l67.5 亿美元,是1979—1985 年问的4.19 倍.我国利用 外资来源仍是以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为主.
第六,随着中国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和进行战略结构调整, 将来可以获得更多与国际高技术产业对接的机会。
第七,中国利用外资政策从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坚持不变, 利用外资的政策具有延续性和稳定性。 第八,国内政治环境稳定,经济体制也在不断进行改革, 持续释放改革红利。
中国利用外资的现状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 在中国产业和 行业间的分布
5、飞速发展的新阶段
这段时期,我国对外开放取得骄人的成绩.加快了产业结构 实现优化升级.同时,在服务领域,外商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的投资五年来翻了一番,引进了国外的管理模式,提升了服务水 平.外商投资结构得到继续优化,更多地投向了中西部地区和东 北老工业基地,投向了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从单纯的装配制造 向研发领域延伸.
维护国 家主权 平等 互利 利用外 资同时 发展本 国工业 参照国 际惯例
我国利用外资的成就和基本经验
分 如 何 协 调 运 转 与 整 合 。企 业 物 流 战 略 规 划
技术 产品出 口的 8 %、 电产 品出口的 7 %是 由外商投资企业完 成的。 8 机 4 第七 , 利用外资有效推动地区经济的发展 。由于东部沿海地区的率先开 放及其特殊 的经济 、 地理 、 人才优 势 , 使其首先成为直接投资溢出效应的 最大受益地 区, 不断推进了现代化水平 。 第八 , 利用 外资推动我国技术进 步。 外资企业通过设备 和技术进 口 、 直接在华设 立研发中心 、 产品链条的 技术延 伸、 面向协作企 业的技术援助 、 员培 训等方式创造 了技术溢 出 人 效应 , 国的技术进步发挥了重要促进作用 。 对我 第九 , 利用外资对市场经 济体制 的建 立与完善发挥 了重要作用 。适 应对外开放和利用外 资的需
、
利 用 外 资 的成 就
3 年前 , 0 党的十一届三 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 的战略选择 。 改革开放 以来 , 利用外资取得 巨大成就 , 2 0 年 5月 , 国已经 累计批 准了外 至 08 我 商直接投资项 目 6 . 万个 , 3 4 累计实际利用外资金额 8 0 24亿美元 。在我 国截至 20 0 6年底 累计吸收外商实际投资额 中, 从来源看 , 国香港地区 我 投 资占 6 %左右 , 居第 一 ; 尔京群岛 、 5 位 维 凯曼群 岛和其他 自由港 合计 占 l%, 1 居第 二位 ; 日本 、 国和欧盟分别位居第三至第五位 ; 国 内地 美 从 区分布来看 , 东部 占 8 .%, 56 中部 和西部合计 不到 1%; 产业结 构来 3 从 看, 第二产业 占6 . 第 三产业 占 3 .%; 74 %; 07 第一产业仅 占 1 %。从投资 . 9 方式来看 , 中外合作企业 占 3. 中外合资企业 占 1. 外商独资企 5 %; 7 3 %; 3 业 占4 . 目前全球 5 0 6 %。 7 0 强跨 国公司中已经有 4 0 8 家在华设有投资企 业 , 国公司以各种形式设立 的研发 中心超过 9 0家。 跨 8 二、 外商投资对 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 实践表明 , 外商投资企业 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建设 的~支重要力量 。 对于推动中国经济与社会 的可持续发展发挥着不可或缺 的作用 。第一 , 外商直接投资是 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资金来 源, 特别是在我国改革 开放初期建设资金匮乏 的条件下 , 利用外资减缓了资金不足 的矛盾 。3 O 年来 , 实际利用外资金额相 当于当年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多数年份保持 在 1%以上 , 0 最高时曾经达到 1 . 第二 , 7 %。 1 外商投资工业 的迅速扩张促 进 了我 国的工业化进程 。在我 国吸收 的外商直接投资 中,工业项 目占 7 %以上的份额 , 0 外商 _ [业企业的大规模 进入 , 明显加快 了我国现代工 业的发展速度。19 9 0年外商投 资工 业产值在我国工业总产值中的 比重 只有 2 %, 0 年 提高 到 3 . . 2 6 3 0 1 %。20 年外商工业增加值 占当年全 国 5 06 工业增加值的 2 . 占当年 G P的 1. 第三 , 8 %; 2 D 0 %。 7 外商投 资企业成为我 国不可缺少的税收来源 。我国涉外税收中 9 %左右来 自外商投 资企业 。 5 18 年包括涉外税收在内的其他税收项全部加起来也不过 3 0 92 0 万元左 右 ,不到工商税 收总额的万分之一 ; 0 年涉 外税收增加 到 7 7 . 亿 2 6 0 96 9 元, 占全国工商税收总额 的比重提高到 2 . 第四 , I %。 2 利用外 资创造 了大 量就业机会 。随着利用 外资规模 的不断扩大 , 外资企业吸收的劳动 力数 量逐年增加 , 1 8 的 6万人增加到 20 由 9 5年 0 7年 的 18 5 3万人 , 年均递增 7 2万人 , 同期全 国城镇就 业新增数的贡献率达到 9 %。如果将直接 对 . 5 或 间接从事与外资企业有关 的配套加工 、 服务等活动的劳务人员计算在 内, 利用外资大约解决了 2 0 万人左右 的就业问题。第五 , 60 利用外 资推 动 了我 国产业结构的优 化升级 。 长期 以来进入我 国的外商投资主要集 中 在 第二产业 和第 三产业 , 通过扩大投资 , 对我 国产业 的规模扩张和结构 提升起到重要作用 。 在第二产业 中, 电子 及通信设备 、 机械 、 运输设备 、 精 密机械等资金密集型产业 是外商投资 的热点产业 , 比重占第 二产业外商 得 高水平的物流绩 效, 规划设计成功的物流战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教学大纲)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313239课程名称: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Introduction to Chinese Foreign Trade课程类型: 模块课总学时:48 讲课学时:48 实验学时:0学分:3适用对象: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生先修课程:国际贸易后续课程:开课单位: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是国际贸易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国际经济通行规则,专门研究中国发展对外贸易的基本理论、方针政策和实际问题。
通过教学应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中国对外贸易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全面把握中国对外贸易的方针、政策和原则,并能正确运用理论和方针政策来分析和研究中国对外贸易的实际问题,从而为做好外经贸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对外贸易、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的主要理论依据、对外开放与发展对外贸易、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对外贸易管理、对外贸易体制改革、我国对外贸易国别地区关系和方针政策、对外直接投资、技术贸易、服务贸易、国际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国际发展援助等为授课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授课与学生自学相结合。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中国对外开放与对外贸易发展(掌握)第一节对外开放政策与对外开放格局一、实行对外开放的客观必然性二、对外开放的内涵三、对外开放格局四、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第二节对外贸易的建立与发展一、社会主义对外贸易的建立二、社会主义对外贸易的发展第三节对外贸易的总体格局一、中国对外贸易规模二、中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三、中国对外贸易市场结构四、中国对外贸易方式第二章发展对外贸易的理论依据 (理解)第一节西方传统贸易理论一、绝对成本论二、比较成本论三、要素禀赋论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国际贸易理论一、国际分工理论二、国际价值理论三、社会再生产理论第三节新贸易理论一、技术差距论二、产品生命周期论三、偏好相似学说四、产业内贸易理论五、国家竞争优势论第三章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了解)第一节对外贸易与技术进步一、技术进步的重要性及其方式二、对外贸易与技术进步的关系三、中国对外贸易与技术进步第二节对外贸易与工业化一、工业化概述二、对外贸易与工业化的相互关系三、世界范围内对外贸易与工业化关系的典型实例四、中国对外贸易与工业化关系的实证分析第三节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一、经济增长的含义二、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相互关系的理论分析三、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相互关系的实证分析第四章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掌握)第一节对外贸易战略的内涵一、对外贸易战略的概念与特征二、对外贸易战略的分类第二节出口商品战略第三节以质取胜战略一、以质取胜战略的内涵二、实施以质取胜战略的措施第四节科技兴贸战略一、科技兴贸战略的内涵二、科技兴贸战略的措施第五节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一、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必要性二、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对策措施第六节进口商品战略第五章对外贸易立法管理(掌握)第一节对外贸易立法概述一、外贸立法管理手段的概念和特点二、运用立法手段管理对外贸易的必要性三、外贸立法的发展与完善四、对外贸易立法体系第二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一、《外贸法》的立法宗旨二、《外贸法》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三、《外贸法》的基本原则第三节货物贸易管理立法一、货物进出口管理立法二、货物进出口主要环节管理立法三、维护对外贸易秩序的立法第四节技术贸易管理立法一、技术进出口管理立法二、知识产权保护立法第五节服务贸易管理立法一、服务贸易立法发展概况二、主要服务业立法第六章对外贸易经济调控(掌握)第一节对外贸易经济调控手段概述一、对外贸易经济调控手段的概念和特点二、经济调控手段的作用机制三、中国运用的主要经济调控手段四、实施对外贸易经济调控的必要性第二节对外贸易税收一、对外贸易税收概述二、进出口关税三、进出口商品国内税第三节汇率与汇率制度一、汇率对进出口贸易的效应分析二、汇率制度的演变及其对对外贸易的影响三、中国汇率制度的进一步完善第四节进出口信贷制度第五节出口信用保险第七章对外贸易行政管理(掌握)第一节对外贸易行政管理概述一、对外贸易行政管理手段的概念二、对外贸易行政管理对象三、对外贸易行政管理的特点四、对外贸易行政管理的必要性第二节对外贸易经营管理一、对对外贸易经营者的资格管理二、对重要货物对外贸易经营者的管理第三节货物进出口管理一、货物进出口管理概述二、货物进出口管理的主要手段第四节货物进出口主要环节管理一、进出口商品检验管理二、海关管理三、外汇管理第八章中国吸收外资(掌握)第一节中国吸收外资的概况第二节中国吸收外资的方式一、外商直接投资二、对外借款三、对外证券融资四、其他方式第三节“入世”与我国吸收外商投资的政策措施一、世贸组织《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二、中国外资立法的框架及特点三、中国吸收外商投资法律法规调整四、中国外资立法与世贸组织规则的接轨五、中国利用外资立法的发展与完善第九章中国对外投资(掌握)第一节对外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的关系一、国际直接投资发展概况二、对外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相互关系的理论溯源三、国际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第二节中国对外投资的方式和战略一、中国对外投资的方式二、中国对外投资的战略第三节中国对外投资管理一、中国对外投资的宏观管理二、中国对外投资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三、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鼓励与保护措施第十章技术贸易(掌握)第一节技术贸易概述一、技术贸易的概念二、国际技术贸易的特点三、技术贸易快速发展的原因第二节引进技术一、中国引进技术发展回顾二、引进技术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三、中国引进技术的政策第三节技术出口一、中国技术出口发展回顾二、中国技术出口政策第四节技术进出口管理一、技术进出口管理依据二、技术进出口管理原则三、技术进出口管理措施第十一章服务贸易(掌握)第一节服务贸易概述一、服务贸易的基本概念二、国际服务贸易发展概况第二节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概况一、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二、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特征第三节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战略与措施一、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战略二、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对策措施第四节中国服务贸易管理一、我国服务贸易法律体系二、我国服务贸易法律体系发展思路第十二章国际工程承包与劳务合作(了解)第一节国际工程承包概述一、国际工程承包的含义二、国际工程承包方式三、国际工程承包市场及其特点第二节国际劳务合作概述一、国际劳务合作的概念二、国际劳务合作的作用及其必然性三、国际劳务输出的方式四、国际劳务市场的概念及其特点第三节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管理一、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概述二、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输出的管理体制第十三章国际发展援助(了解)第一节国际发展援助概述一、国际发展援助的概念二、国际发展援助的方式第二节主要发达国家的对外发展援助一、美国的对外发展援助二、日本的对外发展援助三、法国的对外发展援助四、德国的对外发展援助五、英国的对外发展援助第三节中国与国际发展援助一、中国对外发展援助二、中国利用国际发展援助三、中国参与国际发展援助的意义第十四章对外贸易关系(了解)第一节中国-欧洲联盟的贸易关系第二节中国-美国的贸易关系第三节中国-日本贸易关系第四节中国-中国单独关税区的贸易关系第五节中国-东盟国家的贸易关系四、课程建设与改革(含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本课程的教学反映了中国对外贸易的最新变化;内容全面,重视应用;课程体系的安排突出了各章内容的内在逻辑关系。
吸收外商直接投资-PPT课件
八、向外商转让经营权 企业将全部或部分经营权转让给外商,获得 资金用于生产建设,转让协议期满,再将经 营权收回。
九、吸收境外私募股权基金投资 私募股权基金(PE)的业务活动
• 融资 • 筛选项目并投资 • 价值创造(对投资项目重组等) • 获得收益,投资退出
十、国际项目融资
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 新建方式
一、中外合资经营 股权式合营,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外资比例 不低于25%。按各自的出资比例共担风险,共 负盈亏,组织方式是有限责任公司。 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 契约式合营企业。合作方式较灵活,中外各方 的投资和合作条件一般不折算成出资比例,利 润也不按出资比例分配,各方的权利和义务等, 都在合同中规定。 三、外商独资企业: 全部资本由外国投资者投资的企业。
6%,大多是合资合作方式。 加入WTO后,随着电信、金融等领域的对外开放, 外商直接投资在逐渐增加,并购方式也逐渐增加。
• 1979-1990年:外资并购中国企业的萌芽阶段 • 1991-1995年:外资并购中国企业的缓慢发展阶段 • 1996-1998年:外资并购中国企业的波动发展阶段 • 1999至今:外资并购中国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阶段
(一)定义和特点
以境内建设项目的名义在境外筹措外汇资金, 并仅以项目自身预期收入和资产对外承担债 务偿还责任的融资方式。
项目融资
公司融资
融资主体
建设项目
公司
债务的追 限于项目的资产和 对项目以外的资产
索形式
收入
和收入有追索权
(二)适用范围 资金密集型的基础设施,收入稳定,运行费 用和收入易于预测,财务风险较小。
吸收外商直接投资
第一节 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概述
对外贸易多选题
二.多选题1、以下属于“以质取胜”战略的措施的是()A、强化质量控制和立法和执法B、提高产品科技含量C、推行与国际标准接轨的质量管理体系D、实施品牌战略E、加强全面质量管理2、我国对外开放政策最主要的内容有()。
A、发展对外贸易 B、开展对外承包工程 C、利用外资 D、引进新进技术E、发展对外经济技术援助3、改革开放后,我国对外经贸发展的特点是() A、对外贸易迅速发展B、利用外资成就显著C、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迅速发展D、对外投资保持快速增长E、多边双边经贸合作成就瞩目4、8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的重点地区是()A、陆地边境开放市镇B、沿海经济开放区C、经济特区D、沿海港口开放城市E、沿江港口开放城市5、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平均增长速度()。
E.推动了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带动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13、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A、促进对外贸易规模的迅速扩大 A、高于同期世界贸易平均增长速度B、低于同期发达国家对外贸易平均增长速度C、高于同期中国GDP平均增长速度D、低于同期发达国家GDP平均增长速度E、与同期世界贸易平均增长速度持平6、现阶段我国出口贸易发展战略是()。
A、以质取胜战略 B、市场多元化战略 C、进口替代战略 D、西部大开发战略 E、科技兴贸战略.7、进入九十年代以来,我国优化出口商品结构的重点放在由主要出口()。
A、初级产品向主要出口工业制成品的转变B、劳动密集型产品向主要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的转变C、粗加工制成品向主要出口精加工制成品的转变D、低附加值产品向主要出口高附加值产品的转变E、浅加工产品向主要出口深加工产品的转变 8、目前我国出口市场仍主要集中在()。
A、港澳地区 B、美国、日本 C、欧盟国家 D、独联体、东欧国家 E、东盟国家9、现阶段我国仍要发展轻纺产品出口,是因为其() A、可以吸收众多劳动力 B、技术含量高 C、具有比较优势 D、仍具有一定创汇规模E、符合以质取胜战略要求10、现阶段,我国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的重点是确保( )。
毛泽东思想概论练习题(七、九、十章)
练习题(七)(一)单项选择题1.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性质应该是(D)A.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变革B.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方式的改革C.社会主义原有体制的修补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2.江泽民指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是(D)A.改革是动力B.发展是目的C.稳定是前提D.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3.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从根本上说是(D)A.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要求B.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要求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D.生产社会化和发展商品经济的要求4.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础和主要内容是(A)A.对外贸易B.对外资金交流C.对外技术交流D.对外劳务合作5.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已初步形成(D)A.全方位.多形式.多渠道的对外开放格局B.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C.全方位.多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D.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6.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和前提是(D)A.互相帮助,互惠互利B.公平.公正.公开C.相互平等,合作共事D.独立自主,自力更生7.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C)A.使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B.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C.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D.利用国际分工,提高国民经济的效益8.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这是由(C)A.改革的性质决定的B.改革的艰巨性决定的C.改革的任务决定的D.改革的长期性决定的9.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是(A)A.一项长期的国策B.一项权宜之计C.在现代化建设中实行的政策D.实现现代化后就不必实行对外开放政策10.把对外开放确定为我国的基本国策,是在(C)A.党的H^一届六中全会B.党的十二大C.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D.党的十三大11.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C)A.1999年12月B.2000年12月C.2001年12月D.2002年12月12.2013年4月中央政治局决定十八届三中全会重点研究(A)A.全面深化改革问题B.经济体制改革问题C.政治体制改革问题D.文化体制改革问题13.2013年11月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会指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C)A.基础性作用B.保障性作用C.决定性作用D.关键性作用14.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B)A.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市场作用B.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C.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和更好发挥市场作用D.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15.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是(B)A.提高生产力水平B.不断改善人民生活C.公有资产占优势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6.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普遍采取了(C)A.政社合一的经营体制B.三级所有的经营体制C.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D.土地公有基础上家庭承包经营的分散式经营体制17.建立经济特区是我国对外开放中的一项伟大创举,特区的“特”强调的是(A)A.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B.实行特殊的政治体制C.实行特殊的社会制度D.有着特殊的生活方式18.一个国家或地区兴办经济特区的目的是(D)A.使这些地区的经济得到迅猛发展B.吸收外资.引进技术和扩大对外贸易C.对内地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起示范作用D.在这些地区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和探索19.对外开放的开端是(A)A.设立经济特区B.建设上海宝钢C.吸收外资D.设立深圳特区20.邓小平首次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在(A)A.1979年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B.1980年《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中C.1978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报告中D.1980年《目前的形势和任务》的讲话中(二)多项选择题1.“改革是中国的二次革命”这一论断的基本含义是(BCD)A.改革与第一次革命具有相同的内容B.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C.改革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D.改革引起社会生活各方面深刻的变化2.我们在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时,必须做到(ABCD)A.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B.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度统一起来C.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三者关系的重要结合点D.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3.实行对外开放是(ABC)A.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B.现代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C.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D.为了引进和发展资本主义4.我国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应遵循的原则是(ABCD)A.应同我国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相结合B.避免盲目引进.重复引进C.必须从现实的国情出发,力求取得最佳效益D.必须同国内的消化.吸收.运用和创新相结合5.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内容和基本形式有(ABCD)A.扩大对外贸易B.开展对外技术交流,引进先进技术C.加强国际资金往来,积极利用外资D.发展国际劳务合作,对外承包工程6.我国引进外资应遵循的原则是(ABCD)A.必须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B.按照产业政策,积极吸引外商投资C.利用外资必须规模适度,要同偿还,消化能力相适应D.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国民待遇7.我国吸收和利用外资的形式主要有(ABCD)A.外国公司的直接投资B.外国政府和银行的贷款C.国际金融组织贷款D.在国外发行债券8.改革是(ABC)A.一场新的革命B.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C.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D.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性变革9.我国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是:(ACD)A.多层次B.多渠道C.全方位D.宽领域10.随着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开放的领域和范围更加扩大,这意味着(ABC)A.面临更激烈的竞争B.政府的宏观调控难度增加C.贸易摩擦增多D.经济风险减小11.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ABCD)A.发展是目的B.改革是发展的手段和动力C.改革要以稳定为基本前提D.发展要以稳定为基本前提12.邓小平提出,在改革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根本原则是(AD)Λ.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B.坚持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C.坚持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 D.坚持共同富裕(三)判断题1.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第十八章 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经济开放
第十八章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经济开放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各国经济间的相互合作、渗透、依赖逐步加深,没有任何一国可以脱离世界经济体系而独立发展。
中国必须积极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参与国际竞争,只有这样才能加速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
本章主要阐述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经济理论,介绍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开放的主要内容以及我国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第一节社会主义经济是对外开放型经济一、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与世界市场世界市场是国际间商品交换的领域,是同国际分工相联系的各国间商品流通的总和。
各国的国内市场是构成世界市场的有机组成部分,但世界市场并不是各国国内市场的简单相加,而是各国市场突破国家限制向外扩展而形成的世界性的有机联系、相互交错的统一体系。
世界市场的产生、发展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紧密相连。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打破了封建割据,形成了统一的国内市场。
随着国际分工的发展,各国间的经济联系加强了,为了争夺国际市场,各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向外扩张,最终形成了以各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包括殖民地、半殖民地和落后国家在内的世界市场。
目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市场上居于统治地位,起着主导作用,资本主义的各种经济规律统治和制约着世界市场的发展。
世界市场的主要特征有:1.世界市场的不平等性。
2.世界市场的自发性。
3.世界市场的不稳定性。
4.世界市场的垄断和竞争性。
随着社会主义国家加入世界市场,世界市场开始变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相互合作、相互竞争的场所。
社会主义国家已经成为世界市场上不可忽视的力量。
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市场,其主要原因有:1.这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2.这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二、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贸易、投资、金融等经济行为超越国家领土界限的大规模活动,是生产要素的全球配置与重组,是各国经济高度依存融合的表现。
经济全球化不同于经济的国际化,它是经济国际化的新阶段:1..经济的国际化同工业化相适应,而经济全球化与经济的信息化相适应。
利用外资
2.分类
中长期信贷:期限1年以上;风险大 抵押贷款 若按照保障性 担保贷款 信用贷款
(二)对外贸易短期贷款
1 .出口贸易融资 进口商对出口商的预付款 (1)商业信用 经纪人对出口商的信贷 (2)银行信用 : 如无抵押品信贷、透支、打包放款出口信用 证押汇、出口托收押汇、票据贴现和银行承兑 (3)保付代理业务(Factoring): 保理商向出口商提供保理业 务(包括调查进口商的资信),并为相应的信用额度提供付 款保证、无追索的资金融通,以及代收和财务管理等服务。 商业信用 2.进口贸易融资 银行信用
四、国际信贷
(一)国际银行贷款 (二)对外贸易短期贷款 (三)对外贸易中长期信贷——出口信贷 (四)出口信用保险 (五)项目贷款 (六)政府贷款 (七)国际金融组织贷款 (八)国际债券 (九)国际租赁
(一)国际银行贷款
1.概念:国际银行贷款是由一国独家银行或一国(多国)多 家银行组成的贷款银团,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向另一国借款 人提供的不限定用途的货币贷款。 短期信贷:期限不超过1年 按照期限划分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中国利用外资的主要形式 第二节 国际直接投资与中国对外贸易 第三节 借用外资对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影响
第一节 中国利用外资的主要形式
一、外国直接投资 二、利用资本市场引进外资 三、非股权投资方式 四、国际信贷
一、外国直接投资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
第三节 借用外资对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影响
一、我国借用外资基本情况 二、借用外资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三、我国政府外债管理体制现状、存在问题 及其原因
第八章中国利用外资
▪ 1990年出台了《外资企业法实施细则》,
规定了新闻出版、邮电通讯、保险等行 业禁止设立外资企业;公用事业、交通 运输、房地产等行业限制进入;同时, 对外资企业在规模、出口比例和科技水 平等方面加以限制。
▪ 在区域开放方面,1988年辽东半岛、胶东半岛
以及环勃海湾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 1988年海南被批准设省并建立海南经济特区
▪ 2002年和2003年中国分别以847.51亿美元和
1150.70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名;
二、中国引进外资的特点
▪ (一)外商投资方式以直接投资为主 ▪ (二)规模持续增大,前景进一步看好 ▪ (三)制造业位居主导,产业分布进一步拓
▪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法》和《中华
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也分别在 1986年和1988年颁布实施,上述法规的颁布进 一步保障了外商的利益,使投资环境更加开放 和自由。
▪ 在行业规制方面,1987年发布了《指导吸收外
商投资方向暂行规定及其目录》,明确规定了 鼓励外商进入的行业和限制、禁止外商进入的 行业。
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改 革目标,结束了姓“社”与姓“资”的争论,为改革开 放扫清了意识形态的障碍。此后,我国引进外商直 接投资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利用外资政策也进入 了全面深化期。
▪ 从1994年开始,我国开始谋求将引进外资与国内产
业发展相结合。1994年,全国人大确立了促进外资 进入农业、水电、能源、原材料等行业的目标,并 制定了相应的优惠政策。
▪ 1979年7月1日,全国人大五届二次会议通过了
第一部规范外资的法律,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开始允许外商直接投 资进入中国。
▪ 随后相继颁布了《中外合资经营法》、《中外
国际投资学chart中国利用外资与对外投资ppt课件
2005年贸易、投资情况
2005年进出口总额1422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23.2%。其中,出口7620亿美元,增长28.4%; 进口6601亿美元,增长17.6%。进出口相抵, 顺差达1019亿美元,比上年增加699亿美元。
中国借用外资主要有四种方式: 政府贷款 国际金融组织贷款 国际商业贷款 对外发行债券
(三)通过股票市场利用外资
我国通过股票市场利用外资的具体方式有: 中国企业在境内通过发行B股筹集外资 中国企业在境外直接上市筹集外资 中国企业在海外通过存托凭证间接上市筹集外
资 中国企业在境外买壳间接上市筹集外资 中国企业利用控股公司间接上市筹集外资。
3、加强外债管理的策略
改变多头管理体制,集中到权威的管理机构上 来。
加强外债的规模管理。外债的规模要与国民经 济对外债的承受能力相关联。
合理调整债务结构。目前我国的债务结构是借 款人选择的总和,缺乏计划性,因此,合理调 整债务结构很有必要。
第二节 我国的对外投资
一、我国对外投资概况
(一)我国对外投资的种类
2、对外间接投资(也称对外证券投资)。是指在国外债券市场上购 买中长期债券(中长期外国债券和欧洲债券),或在股票市场上买卖 上市的外国企业股票等投资。
3、对外贷款。也是一种对外投资形式,包括发展援助、商业贷款 等。
(二)我国对外投资的历史回顾
第一阶段(从1979年至1984年)。我国对外投资始于 1979年。投资领域最先是在承包工程、餐馆、金融 保险、咨询服务等行业,后来逐步发展到资源开发、 生产、交通运输、医疗卫生、旅游等行业。
中国引进外资(汇总)
中国引进外资第二组一、什么是“引进外资”? (2)1、国际投资的一个方面 (2)2、国际投资的种类 (2)3、国际投资主体 (2)4、理论基础 (3)二、中国引进外资的基本情况 (3)1、我国外资引进动力 (3)2、国际比较 (3)3、发展阶段 (4)4、发展特点 (5)* 教育中的“引进外资”现象(作为一个具体的方面) (7)1、类比框架 (8)2、什么是中外合作办学? (8)3、中外合作办学三阶段 (9)4、发展现状 (9)三、现阶段我国利用外资存在的问题 (11)四、中国引进外资的未来趋势:质在量中,质在量前 (12)(一)质在量中,依然要强调量: (12)(二)质在量前,更强调质: (13)(三)我国引进外资战略的政策建议 (15)一、什么是“引进外资”?1、国际投资的一个方面国际投资作为跨国性经济行为,至少涉及两类国家,即投资国和东道国。
投资国也称资本流出国或对投资国,指从事对外投资活动的经济主体所在的国家。
东道国也称资本流入国、资本接受国或被投资国,是指允许和吸收外国资本在本国进行投资和接受外国资本贷款的国家。
因此,国际投资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一是向国外投资。
二是引进外国投资。
就一个国家而言,参与国际投资既可以对外投资,又可以引进外国投资,即以两种不同的身份出现,既可以是投资国,又可以是东道国。
若以投资国身份出现,其行为表现为对外投资;若以东道国身份出现,其行为则表现为引进外国投资,简称引进外资。
对我国而言,“外”指的是境外,包括港澳台地区。
2、国际投资的种类按照投资对象的不同,国际投资可以分为实业投资和金融投资,其主要差异在于是否与自然界有密切关系。
其中,实业投资不仅涉及人与人之间的金融关系,而且涉及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如开办厂矿和开垦农场的行为等;而金融投资只涉及人与人之间的财务交易,并不涉及与自然界的关系,如进行一笔借款和贷款,购买或转卖债券或股票、领取胜息等行为。
按照投资主体的不同,或称按照投资资本的来源及用途的不同,国际投资又可以分为官方投资和私人投资。
论中国利用外资的利弊、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论中国利用外资的利弊、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论中国利用外资的利弊、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利用外资是指“使用国外资本,包括现汇、实物、劳务、技术等来发展本国经济,提高本国国力”的政治经济手段。
发展开放型经济、积极利用外资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我国利用外资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同时也产生很多的弊端,出现了一定的问题。
本文从中国利用外资的概况、利弊、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一、我国利用外资的概况(一)我国利用外资的基本方式我国利用外资,一般分为直接投资方式和其他投资方式。
采用最多的直接投资方式,所谓直接投资方式(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是指“外国企业、公司和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按照中国有关的政策、法律在中国境内同中国的公司、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共同举办企业等从海外吸收任何形式的资本。
包括外币现金、机器设备等有形资本和专利权、专有技术等无形资本”。
包括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商独资经营企业、外商投资股份制公司和合作开发。
其他投资方式包括补偿贸易、加工装配等。
(二)我国利用外资的基本情况1978-1985年为起步阶段,我国政府设立了经济特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和开发区等,对外商投资实行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同时,借用外国政府、国际金融组织等贷款来发展基础设施建设;1986-1991年为稳定发展阶段;1992-1996年为大规模增长阶段,小平同志92年的南巡,吸引了大量的外资,这一期间直接投资迅速增长;1997-2000年为调整阶段,受亚洲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疲软的影响,利用外资进入以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为主的新阶段;2001至今为恢复性增长阶段,我国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稳定,政府逐步实现加入WTO 所作的承诺,恢复了外国投资者的信心,使得我国吸引和利用外资有了恢复性增长。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吸引、利用外资的数量总体也在不断增加。
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
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
• 1980年,广东福建两省试办经济 特区。 • 1984年,14个沿海港口城市和海 南岛,实行特区政策。 • 1985年,进一步开放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区等地区, 在条件成熟后还将辽东半岛、山 东半岛开辟为经济开放区。 • 1988年,将海南岛改为海南省, 办成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 • 1990年,上海浦东新区。 • 与此同时,从我国实际出发,中 央又提出积极发展同内陆周边国 家的经济贸易关系,新开放5个沿 江城市,18个省会城市,13个沿 边城市,增加了34个开放口岸。
• 随着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 基本格局的逐步形成和不断完善,我国的 对外开放在实践中日益向广度和深度扩展, 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丰硕成果。2001年12月 11日,我国历经15年的谈判,正式加入世 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 阶段。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中国世界贸易 组织的要求加快在知识产权方面的立法。
经济特区的意义
• 通过举办经济特区,开辟经济技术开发区、 沿海开放城市和开放地带,使它们更好地 承担在发展出口贸易、利用外资和引进技 术方面的重要任务,发挥它们在对外开放 中的窗口、桥梁和基地作用。 • 同时,积极开展同内地的横向联系与协作, 促进和带动全国经济的发展。
(三)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宽领域的开放
(二)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多层次的开放
• 所谓多层次,就是根据各地区的实际和特 点,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 技术开发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开放沿边 和沿江地区以及内陆省区等不同开放程度 的各种形式,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对外开放。 这种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是在不断 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有重点、有层次,由 点到面、逐步推进、全面展开的。
三大特点
中国利用外资与对外投资
东部地区的资本形成、产品出口和经济增长,由此加剧 了地区差距特别是东西差距的扩大趋势。实证研究表明, 在1985-1999年间,东部发达地区与西部落后地区之间 GDP增长率的差异,大约有90%是由外商投资的差异引 起的。此外,其他的研究也表明,外商直接投资是导致 改革开放以来东部和西部地区间经济增长差异和收入不 平等的最重要的因素。
另外,内外资的不平等竞争地位导致的挤出效应可能使整体效 率下降。外资进入的行业主要是那些竞争性行业或市场化程度较 高的产业,在这些产业中,外资企业因享受优惠政策更加剧了外 商直接投资的挤出效应。特别是,一些生产效率并不高的外资企 业通过各种超国民待遇在国内市场获得竞争优势,挤压了相对具 有更高效率的国内企业。其结果,导致产业整体效率出现下降。
2. 有选择地吸收外资,全面提高利用外资质量
(1)设立技术标准,提高外资进入的技术门槛
依据产品的技术含量、在国际国内市场的发展前景、 生产技术与效率水平的高低等设立技术指标,调整外资 优惠政策,鼓励具有先进技术的外资的流入。
6、加剧了地区差距的扩大趋势
中国的对外开放是从沿海向内地逐步推进。受地
理位置、经济基础和优惠政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 外商在华直接投资仍高度集中在沿海地区,尤其是珠三 角、长三角和环渤海湾地区。截至2005年,中国各地区 累计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6125.1亿美元,其中,东部 10省市占81.2%,中部6省占7.6%,西部12省区市占 4.5%,东北3省占6.7%。
更重要的是,中国没有为外资企业设立单独的环保
标准,使发达国家有可能将不符合本国环境保护要求的 产业与生产技术转移到中国,造成环境污染,严重损害 了社会公共利益。如一些外商通过直接投资向中国转移 别国限制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流程,有些投资者甚至把外 国垃圾转移到中国,进行循环再利用。在1993年以前, 台湾是美国危险废弃物的再加工基地,但随着台湾当局 对废弃金属物贸易的禁止,大批台商将其生产设备转移 到中国沿海地区,废弃物的进口与再利用对周边环境造 成巨大的环境影响。
第九章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
本章主要探讨的问题: 1、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有没有变化?有什么 变化? 2、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如何? 3、国际间接投资于国际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发 展的作用有何不同?应分别采取何种态度?
第二节 设立外商投资企业的基本程序
一、立项和可行性研究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应包括下述几方面的内容: (1)、项目的基本概况; (2)、产品生产安排及其依据; (3)、物料供应安排及其依据; (4)、项目地址选择; (5)、技术设备和工艺过程的选择; (6)、生产组织安排; (7)、环境污染治理和劳动安全、卫生设施; (8)、建设方式、建设进度安排; (9)、资金筹措; (10)、外汇收支程 合营企业合同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合营各方的名称、注册国家、法定地址和法定代 表的姓名、职务、国籍; (2)合营企业名称、法定地址、宗旨、经营范围和规 模; (3)合营企业投资总额、注册资本、合营各方的出资 额、出资比例、出资方式、出资的缴付期限以及出 资额欠缴、转让的规定; (4)合营各方利润分配和亏损分担的比例; (5)合营企业董事会的组成、董事名额的分配以及总 经理、副总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职责、权限 和聘用办法; (6)采用的主要生产设备、生产技术及其来源;
三、积极扶持国产品牌,保护民族工业
四、提高引进外资技术含量的对策 (一)、保持市场的竞争性。 1、形成国内竞争者。 2、形成跨国公司投资企业之间的竞争。 3、形成与进口商品的竞争。 (二)、加快反垄断立法。 (三)、加快服务业对外开放。 1、有利于我国投资环境的进一步改善。 2、有利于提高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3、有利于我国服务业水平的提高。 五、提高利用外资质量 (一)、发展再教育工程,提高我国劳动者的科技文化水 平 (二)、抓好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及创新工程,提高外资 的利用效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吸收外资的基本方式
中国吸收外商投资,一般分为直接投资方式和其他投资方式。
采用最多的直接投资方式是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商独资经营企业、外商投资股份制公司和合作开发。
其他投资方式包括补偿贸易、加工装配等。
1、中外合资经营企业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亦称股权式合营企业。
它是外国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同中国的公司、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在中国境内共同投资举办的企业。
其特点是合营各方共同投资、共同经营、按各自的出资比例共担风险、共负盈亏。
各方出资折算成一定的出资比例,外国合营者的出资比例一般不低于25%。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是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各种方式最早兴办和数量最多的一种。
目前在吸收外资中还占有相当比重。
2、中外合作经营企业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亦称契约式合营企业。
它是由外国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同中国的公司、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在中国境内共同投资或提供合作条件举办的企业。
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在各方签订的合同中确定。
举办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一般由外国合作者提供全部或大部分资金,中方提供土地、厂房、可利用的设备、设施,有的也提供一定量的资金。
3、外商独资经营企业
外商独资企业指外国的公司、企业、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依照我国法律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全部资本由外国投资者投资的企业。
根据外资企业法的规定,设立外资企业必须有利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并应至少符合下列一项条件,即采用国际先进技术和设备的;产品全部或者大部分出口的。
外资企业的组织形式一般为有限责任公司。
4、合作开发
合作开发是海上和陆上石油合作勘探开发的简称。
它是目前国际上在自然资源领域广泛使用的一种经济合作方式,其最大的特点虽高风险、高投入、高收益。
合作开发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勘探、开发和生产阶段。
合作开发比较以上三种方式,所占比重很小。
5、外商投资股份制公司
外国的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及个人,可与中国的公司、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在中国境内共同举办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股份公司的全部资本以等额股份构成,股东以其所认购的股份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全部财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中外股东共同持有公司股份。
其中外国股东购买并持有的股份占公司注册资本的25%以上。
股份公司可以发起方式或募集方式设立,现有的外商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也可申请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
符合条件的外商投资企业还可以申请发行A、B股和在境外上市。
6、新的外商投资方式
在不断扩大投资领域,进一步开放国内市场的同时,中国还在积极探索和拓展BOT、投资性公司等利用外资的新方式。
鉴于跨国购并已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目前中国政府正在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方便外商以购并方式投资中国。
离岸帐户
离岸银行业务是指银行吸收非居民的资金,服务于非居民的金融活动。
“非居民”是指在中国大陆以外(含港、澳、台地区)的自然人、法人(含在境外注册的中国境外投资企业)、政府机构、国际组织及其他经济组织,以及中资金融机构的海外分支机构,但不包括境内机构的境外代表机构和办事机构。
其优点有:
大道资金调拨自由:客户的离岸账户即等同于在境外银行开立的账户,可以从离岸账户上自由调拨资金,不受国内外汇管制。
大道存款利率、品种不受限制:存款利率、品种不受境内监管限制,比境外银行同类存款利率优惠、存取灵活。
特别是大额存款,可根据客户需要,在利率、期限等方面度身订做,灵活方便。
大免征存款利息税:中国政府对离岸存款取得之利息免征存款利息税。
离岸存款实际净收益更为可观。
大道提高境内外资金综合运营效率:可充分利用银行既可提供在岸业务同时具备境外银行业务功能的全方位服务特点,降低资金综合成本,加快境内外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大道境内操控,境外运作。
以下银行可以开立银行离岸账户:
香港汇丰银行招商银行
香港东亚银行浦东发展银行
香港渣打银行中信实业银行
香港恒升银行深圳发展银行
美国花旗银行
项目融资成功的基本条件
一个项目融资最终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所具备的主、客观条件。
就客观条件而言,主要指项目融资所面对的投资环境的质量。
投资环境一般有微观环境和宏观环境之分。
由于项目融资通常是利用外资的一种形式,相对而言,投资的宏观环境更为重要。
通常,投资的宏观环境包括政治环境、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科技环境和文化环境,其中前三个环境对项目影响最大,特别是投资的法律环境。
除具备良好的客观条件外,就项目投资者而言,要想获得项目融资成功,首先必须熟悉
项目融资的基本原理及运作程序;其次要掌握相应的法律和金融知识;再次,需具备灵活的谈判技巧。
除此之外,在融资的全过程中,还必须具备下述条件,即能够科学评价项目和正确分析项目风险、确定严谨的项目融资法律结构并明确项目的主要投资者。
项目融资的结构
每个项目都有其独特性,因而各个项目融资的结构也不完全相同,但各种项目融资的基本结构主要分为四类;
1. 无追索权或有限追索权的项目融资结构。
借款人以项目产品销售收入产生的净现金流偿还贷款;
2. 产品支付和远期购买的融资结构。
借款人直接以项目产品偿还贷款,通过“产品支付”和“远期购买”的方式出让项目产品的部分所有权给贷款人,最终转化为销售收入偿还贷款;
3. 融资租赁的结构。
借款人以偿还租金的形式支付资产使用款的融资租赁方式;
4. BOT融资的结构。
借款人以特种经营期的收益偿还投资人贷款的BOT (Build-Operate-Transfer)形式。
除以上几种形式之外,还有出口信贷、国际金融机构贷款等其他形式。
商业计划书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区别
项目可行性研究主要侧重于项目本身技术方面的分析,同时也针对项目实施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估,但项目可行性研究一般并不涉及项目实施中管理因素、人的因素和对投资人在利益方面的回报以及回报的方式等方面的内容。
商业计划书不仅要在技术方面和产业化的模式方面进行详实说明,同时更要在管理团队、经营战略、投资者回报的方式和投资者如何参与未来项目经营监管等方面进行详细说明。
商业计划书对项目的研究比项目可行性研究更加全方位、多视角,换句话讲,商业计划书是一份全方位的项目计划,他从企业内部的人员、制度、管理以及企业的产品、营销、市场等各个方面对即将展开的商业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即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着重于体现项目建设期内多涉及的各项目要素环节设计,而商业计划书着重于体现项目建成后经营期内所涉及的各经营要素环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