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地貌形成条件形成机理形成结果及典型形态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丹霞地貌的发育条件

丹霞地貌形成条件、形成机理、形成结果及典型形态特征

丹霞地貌属于红层地貌,所谓“红层”是指在中生代侏罗纪至新生代第三纪沉积形成的红色岩系,一般称为“红色砂砾岩”。

形成丹霞地貌的岩层是一种在内陆盆地沉积的红色屑岩,后来地壳抬升,岩石被流水切割侵蚀,山坡以崩塌过程为主而后退,保留下来的岩层就构成了红色山块体—丹霞地貌(多为林柱状,赤壁丹霞)。

一、形成条件

1.丹霞地貌发育的基本条件:(1)物质基础:红层—红色的陆相碎屑岩系;(2)构造运动:a. 区域构造对沉积盆地的控制;b. 断层、节理对山块格局的控制;c. 岩层产状对坡面形态的控制;d. 地壳升降对地貌发育的控制;(3)外营力条件:a. 流水作用—下蚀、侧蚀、溯蚀。b. 风化作用—软硬岩层,凸片状风化、凹片状风化。c. 重力作用—崩塌、撒落、错落、滚落、塌岸等;d. 风蚀、溶蚀等作用。

2.崖壁形成的基本条件:(1)岩层垂直节理发育;(2)岩石岩性坚硬无比:胶结物质主要要是钙质、硅质,硬度大,抗风化,主要为物理风化。(3)当地岩层抬升幅度大;(4)外力作用强烈:a. 流水作用—下蚀、侧蚀、溯蚀。B. 风化作用—软硬岩层,凸片状风化、凹片状风化。C. 重力作用—崩塌、撒落、错落、滚落、塌岸等;d. 风蚀、溶蚀等作用。

3.形成机理

丹霞地貌发育始于第三纪晚期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这次运动使部分红色地层发生倾斜和舒缓褶曲,并使红色盆地抬升,形成外流区。流水向盆地中部低洼处集中,沿岩层垂直节理进行侵蚀,形成两壁直立的深沟,称为巷谷。巷谷崖麓的崩积物在流水不能全部搬走时,形成坡度较缓的崩积锥。随着沟壁的崩塌后退,崩积锥不断向上增长,覆盖基岩面的范围也不断扩大,崩积锥下部基岩形成一个和崩积锥倾斜方向一致的缓坡。

崖面的崩塌后退还使山顶面范围逐渐缩小,形成堡状残峰、石墙或石柱等地貌。随着进一步的侵蚀,残峰、石墙和石柱也将消失,形成缓坡丘陵。在红色砂砾岩层中有不少石灰岩砾石和碳酸钙胶结物,碳酸钙被水溶解后常形成一些溶沟、石芽和溶洞,或者形成薄层的钙华沉积,甚至发育有石钟乳。沿节理交汇处还发育漏斗。在砂岩中,因有交错层理所形成锦绣般的地形,称为锦石。河流深切的岩层,可形成顶部平齐、四壁陡峭的方山,或被切割成各种各样的奇峰,有直立状的、堡垒状的、宝塔状的不等。在岩层倾角较大的地区,则侵蚀形成起伏如龙的单斜山脊;多个单斜山脊相邻,称为单斜峰群。岩层沿垂直节理发生大面积崩塌,则形成高大、壮观的陡崖坡;陡崖坡沿某组主要节理的走向发育,形成高大的石墙;石墙的蚀穿形成石窗;石窗进一步扩大,变成石桥。各岩块之间常形成狭陡的巷谷,其岩壁因红色而名为“赤壁”,壁上常发育有沿层面的岩洞。

4.形成结果

主要地貌类型:(1)方山、平顶山—城堡、山寨;(2)溶沟、峰丛、峰林、峰柱;(3)孤峰、孤丘、石墙、石桥;(4)崖壁、绝壁、天生桥;(5)巷谷、峡缝、一线天;(6)溶蚀盆地、溶蚀丘陵、溶蚀平原;

5. 丹霞地貌的形态特征:三种坡面形态。(1)受近水平岩层控制的层面

顶坡—水平。(2)受垂直节理控制的陡崖坡—垂直。(3)受崩积岩块内磨角控制的崩积缓坡—麓缓。(4)丹霞地貌最基本的形态特征是:“顶平、身陡、麓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