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IP协议网络拥塞控制若干问题的研究 ppt课件

合集下载

《TCPIP协议》PPT课件

《TCPIP协议》PPT课件

TCP帧结构 帧结构
0 1 2 3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 +-------------------------------+-------------------------------+ | Source Port | Destination Port | -------------------------------+-------------------------------+ +-------------------------------+-------------------------------+ | Sequence Number | ---------------------------------------------------------------+ +---------------------------------------------------------------+ | Acknowledgment Number | +-------+-----------------------+-------------------------------+ -------+-----------------------+-------------------------------+ | Data | |U|A|P|R|S|F| | | Offset| Reserved |R|C|S|S|Y|I| Window | | | |G|K|H|T|N|N| | -------+-----------------------+-------------------------------+ +-------+-----------------------+-------------------------------+ | Checksum | Urgent Pointer | -------------------------------+---------------+---------------+ +-------------------------------+---------------+---------------+ | Options | Padding | -----------------------------------------------+---------------+ +-----------------------------------------------+---------------+ | data | ---------------------------------------------------------------+ +---------------------------------------------------------------+

第5单元 网络中的TCPIP管理PPT课件

第5单元 网络中的TCPIP管理PPT课件
在使用TCP/IP协议的网络中,IP地址 用于标识网络中的每一台计算机。
Page 21
(3)网络地址
网络地址也称为网络编号、网络ID或 网络标识。网络地址用于辨认和标识网络。
Page 22
(4)主机地址
主机地址也称为主机ID、主机编号或 主机标识,用于辨认网络中的每一个 TCP/IP主机。
Page 23
B 128.X.Y.Z ~191.X.Y.Z 214
216-2 255.255.0.0
C 192.X.Y.Z ~223.X.Y.Z 221
28-2 255.255.255.0
Page 26
(2)网络地址的使用规则
●网络地址必须是惟一的。 ●网络地址不能以127开头。 ●网络地址的各位不能全为“1”,255 作为广播地址。 ●网络地址的各位不能全为“0”,0表 示局部网络。
5.4 任务4 配置DHCP服务系统
5.5 任务6 TCP/IP管理应用示例
5.6
任务5 归纳与总结
Page 4
单元目标: ●了解:TCP/IP的常用协议、服务和命令 ●了解:TCP/IP协议的3种管理方法 ●掌握:DHCP系统的管理技术 ●掌握:常用实用命令程序的使用和用途
Page 5
5.1 任务1 了解TCP/IP协议栈 5.1.1 任务描述
协议全名
小文件传送 协议
跟踪命令
路由表管理 命令
可选 参数
程序功能
-i, 在计算机与其他运行TFTP 服务器的TCP/IP主机之间 用“tftp”可以进行双向文件 传输
-d - 显示在网络上的传输路径
h…
-f 用于管理本地的TCP/IP路 print 由表
MAS
K…

【办公资料】TCP-IP协议网络拥塞控制若干问题的研究

【办公资料】TCP-IP协议网络拥塞控制若干问题的研究
q(t)/packet
❖ 仿真
180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20
0
Fuzzy-Smith Fuzzy PID
5
10
15
20
25
30
35
40
t/s
图3.8 小时滞时三种控制器比较
300
Fuzzy-Smith
Fuzzy
250
PID
200
150
100
50
0
0
5
10
15
20
RED算法 5
第一章 绪论
❖ 基于优化理论的拥塞控制算法
在这类算法中TCP的连接是一种互动的行为,AQM控 制器可以看作一个梯度优化问题,算法的目标是最大化 网络利用率。
➢ Kelly等学者基于优化理论[49]提出了一个分散拥塞控 制框架,从而建立了TCP速率控制的模型。
➢ Kunniyur在Kelly源端速率模型的基础上提出AVQ算 法。
1)
C(t
1))
KP (e(t) e(t 1)) KI e(t) KD (r(t) C(t) r(t 1) C(t 1)) (4.18)
我们采用自适应的形式,将上式写成
式中 :
n
p(t) i (t)xi (t) i1
n3
i (t 1) i (t) i (t 1)
x1(t) e(t)
TCP/IP网络拥塞控制若干问题的 研究 答辩人: 何 凌
导 师: 井元伟 教授
2021/7/21
1
绪论 主要工作
结论与展望
2021年7月21日星期三
2
11时7分37秒
控制理论与导航技术

《TCPIP协议》课件

《TCPIP协议》课件
数字签名应用
数字签名可以应用于数据的完整性验证和身份认证过程,如数字证书用于验证网站的身份 ,数字签名用于验证软件和文件的来源和完整性等。
06
TCP/IP协议的发展趋势
IPv6的发展与推广
IPv6是下一代互联网协议,具有更大的地址空间和更高的安全性,能够解决IPv4 地址耗尽的问题。IPv6的推广和应用已经成为全球互联网发展的重要趋势。
发给收件人的邮件服务器,收件人通过邮件客户端应用程序下载和阅读邮件。
文件传输协议(FTP)
总结词
文件传输协议是TCP/IP协议中用于文 件传输的标准协议,它使用FTP命令 来传输文件。
详细描述
FTP允许用户在本地计算机和远程服 务器之间上传、下载和管理文件。 FTP服务器通常需要用户名和密码进 行身份验证,以确保文件的安全性。
IP数据报的路由选择
路由选择的概念
路由选择的原则
路由选择是指数据报在网络中的传输 路径选择,由路由器根据路由表进行 决策。
路由选择的原则包括最短路径、最少 跳数、最低成本等,路由器根据这些 原则选择最佳路径进行数据报的转发 。
路由表的构建
路由表是路由器中存储的路径信息表 ,根据路由协议(如RIP、OSPF等) 动态构建。路由器根据路由表选择最 佳路径转发数据报。
网络安全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网 络安全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已经成为互联网技术的重要方向 之一。
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加密技术等 。这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可以有效提高网络的安全性和可 靠性,保护用户的信息安全和隐私。
THANKS
TCP的流量控制与拥塞控制
TCP流量控制
流量控制是为了防止发送方把接收方的接收能力浪费掉而设置的机制。TCP使用滑动窗口机制进行流量控制。当 接收窗口为0时,发送方停止发送数据;当接收窗口大于0时,发送方继续发送数据。

《TCPIP协议详解》课件

《TCPIP协议详解》课件

04
05
链路层负责处理网络接口和 硬件细节,如以太网协议。
02
网络接口层
物理层
物理层功能
物理层负责传输原始比特流,实现比特流的 传输与接收。
物理层设备
物理层设备包括各种传输媒介,如双绞线、 同轴电缆、光纤等。
物理层协议
物理层协议定义了比特流传输的电气特性、 机械特性、功能特性等。
物理层与数据链路层的关系
层次,每个层次都有明确的任务和功能。
TCP/IP协议的层次结构
应用层负责处理特定的应用 程序细节,如HTTP、FTP等
协议。
TCP/IP协议分为四个层次: 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和
链路层。
01
02
03
传输层负责提供端到端的数 据传输服务,如TCP和UDP
协议。
网络层负责数据包的路由和 寻址,如IP协议。
《TCPIP协议详 解》PPT课件
目录
• TCP/IP协议概述 • 网络接口层 • 网际层 • 传输层 • 应用层 • TCP/IP协议的应用与发展
01
TCP/IP协议概述
TCP/IP协议的起源
TCP/IP协议起源于上世纪70年 代,最初是为了满足
ARPANET网络的需求而开发 的。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 TCP/IP协议逐渐成为全球范 围内广泛使用的通信协议标
POP协议用于从邮件服务器接收电子 邮件,允许用户下载邮件到本地计算 机上。
POP命令
POP协议定义了一组命令,用于在邮 件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进行通信和控 制邮件下载和管理。
06
TCP/IP协议的应用与发 展
TCP/IP协议的应用场景
互联网通信
TCP/IP协议是互联网的基础, 用于实现全球范围内的数据传

《TCP的拥塞控制》课件

《TCP的拥塞控制》课件

慢开始和拥塞避免算法的实现举例
拥塞窗口 cwnd
24 20
ssthresh 的初始值16
拥塞避免 “加法增大”
网络拥塞
拥塞避免 “加法增大” “乘法减小”
新的 ssthresh 值12
慢开始
8
4
指数规律增长
传输轮次
0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慢开始
慢开始
发送端的发送窗口不能超过拥塞窗口 cwnd 和接收端 窗口 rwnd 中的最小值。我们假定接收端窗口足够大, 因此现在发送窗口的数值等于拥塞窗口的数值。
● 使用慢开始算法后,每经过一个传输轮次,拥塞窗 口 cwnd 就加倍。
● 一个传输轮次所经历的时间其实就是往返时间 RTT。
●“传输轮次”更加强调:把拥塞窗口 cwnd 所允许 发送的报文段都连续发送出去,并收到了对已发送 的最后一个字节的确认。
● 例如,拥塞窗口 cwnd = 4,这时的往返时间 RTT 就是发送方连续发送 4 个报文段,并收到这 4 个报 文段的确认,总共经历的时间。
慢开始算法的原理
●在主机刚刚开始发送报文段时可先设置拥塞 窗口 cwnd = 1,即设置为一个最大报文段 MSS 的数值。
●在 每 收 到 一 个 对 新 的 报 文 段 的 确 认 后 , 将 拥 塞窗口加 1,即增加一个 MSS 的数值。
●用 这 样 的 方 法 逐 步 增 大 发 送 端 的 拥 塞 窗 口 cwnd,可以使分组注入到网络的速率更加合 理。
cwnd = 1 cwnd = 2
发送方每收到一个对新报文段的确认 (重传的不算在内)就使 cwnd 加 1。
发送方
接收方
发送 M1

《TCP拥塞控制报告》课件

《TCP拥塞控制报告》课件

拥塞控制的优化
1
拥塞控制算法的优化
为了提高网络传输性能,拥塞控制算法可以通过改进和优化来提升效率和响应速 度。
2
拥塞控制的机制改进
除了算法的优化,网络设备和协议也可以进行改进,以更好地支持拥塞控制。
实验结果
实验环境介绍
介绍了实验所使用的网络环 境、设备和测量方法,为结 果的分析提供了背景信息。
实验设置及流程
确定合理的传输速率。
3
快重传和快恢复算法
快重传和快恢复算法是一种快速恢复网 络丢包的机制,通过接收到重复的确认 信息来进行快速恢复。
拥塞控制的实现
TCP拥塞控制的实现方式
TCP拥塞控制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包括基于算法的实现和基于标志位的实现。
拥塞控制标志位的定义及使用方法
拥塞控制标志位用于在TCP数据包的头部中指示包含的拥塞控制信息,协助网络设备进行拥 塞控制。
解释了实验的设置和流程, 包括拥塞控制算法的参数设 置和测试过程的步骤。
实验结果分析与总 结
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并结 合实验目标进行总结,提出 相关改进和优化建议。
应用及展望
TCP拥塞控制在网络传输中的应用
TCP拥塞控制在现代网络中被广泛应用,用于优化 数据传输和提高网络性能。
TCP拥塞控制的未来发展方向
TCP拥塞控制的背景和意义
TCP拥塞控制是一种机制,用于在网络拥塞时调整数据传输的速率,以避免网络负载过重导 致丢包和延迟。
拥塞控制算法
1
慢启动算法
慢启动算法是TCP拥塞控制的一种机制,
拥塞避免算法
2
它通过逐渐增加传输速率来避免网络过 载。
拥塞避免算法通过动态调整传输速率来
避免网络拥塞的发生,基于网络状况来

《TCPIP协议详解》课件

《TCPIP协议详解》课件
《TCPIP协议详解》PPT课 件
探索TCP/IP协议的奥秘,了解其概述、定义、基本原理、组成、层次结构、 主要功能及在计算机网络中的应用。
TCP/IP协议概述
了解TCP/IP协议的起源和作用,它是如何成为互联网通信的基石。
TCP/IP协议的定义
探讨TCP/IP协议的具体定义和标准化过程,以及它与其他网络协议的关系。
TCP/IP协议的基本原理
揭示TCP/IP协议的核心原理,包括分组交换、可靠传输、拥塞控制等关键概 念。
TCP/IP协议的组成
深入研究TCP/IP协议的各个组成部分,如IP、TCP、UDP等协议的功能和特点。
TCP/IP协议的层次结构
解析TCP/IP协议的分层结构,从物理层到应用层的各个层次的责任和作用。
TCP/IP协议的主要功能
详细介绍TCP/IP协议的主要功能,包括地址分配、路由选择、数据传输等关 键功能。
TCP/IP协议在计算机网络中的 应用
探索TCP/IP协议在实际计算机网络中的应用场景,如互联网、局域网、广域 网等的案例分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TCPIP协议详解》PPT课件

《TCPIP协议详解》PPT课件
息。
应用层协议
5、SMTP: 简单邮件传输协议,是对应于我们普遍使用的被称
为E-mail的应用,他描述了邮件投递中的假脱机、排列 及方法。
应用层协议
6、DNS: 域名服务可以解析主机名,特别是Internet名。
应用层协议
7、DHCP/BootP: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可以为主机分配IP地址。
应用层协议
8、HTTP: 超文本WWW。
应用层协议
9、HTTPS: 加密WEB通信。
传输层协议

传输层的服务允许用户按照传输层的数据格
式分段及封装应用层送来的数据。这一层数据流提
供了端到端的传输服务,它在发送主机与接收主机
之间构建了一个逻辑连接 。它允许在Internet上两
台主机之间信息的无差错传输。TCP还进行流量控制,
TCP/IP与OSI的比较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应用程序 SMTP FTP TELNET DNS SNMP
NFS TFTP
RPC
传输层
TCP
UDP
ICMP IGMP
网络层
IP
ARP RARP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由底层网络定义的协议
应用层协议
TCP协议栈不仅包括第3层和第4层的规范(如IP和TCP),也包括一些普通应用 规范,即应用层规范,其中某些应用也能在网络设备如路由器和交换机上实现。
—SNMP 域名管理
— DNS
传输层协议
1、传输控制协议 TCP: TCP将数据分成数据报,用能够到达目的地的路径 信息连行包装,接收端则将这些数据进行重组。它 提供可靠的、面向连接的数据报传递服务。 TCP协议位于IP协议的上层,为数据提供错误校验, 流量控制及序列信息用以补充IP协议的不足。

网际协议 TCP-IP协议 教学PPT课件

网际协议 TCP-IP协议 教学PPT课件
采取何种机制能使网段中的地址数量能够匹配物理网络中 实际包含的主机?
(2)子网划分的方法:
增加“子网号”,将两级IP地址变为三级IP地址,这种方 法称为“子网划分”。
32比特
两级地 址结构
三级地 址结构
网络部分(网络号)
主机部分(主机号)
网络部分(网络号)
子网部分 主机部分 (子网号) (主机号)
net-id 8 bit
host-id 24 bit
B 类地址 1 0
net-id 16 bit
host-id 16 bit
C 类地址 1 1 0
net-id 24 bit
host-id 8 bit
D 类地址C1 1类1 0地址的网络号字多段播 地ne址t-id 为 3 字节
E 类地址 1 1 1 1 0
举例
将B类地址的16bit主机号,划分8bit出来作为子网号, 则可以生成256个子网地址空间,每个子网地址空间包含 256个IP地址。
32bit
两级地 址结构
三级地 址结构
16bit 网络部分(网络号)
16bit 网络部分(网络号)
16bit 主机部分(主机号)
8bit
8bit
子网部分 主机部分
B 类地址 1 0
net-id 16 bit
host-id 16 bit
C 类地址 1 1 0
net-id 24 bit
host-id 8 bit
D 类地址 A1 1类1 0地址的网络号字多 段播 地ne址t-id 为 1 字节
E 类地址 1 1 1 1 0
保留为今后使用
A 类地址 0
net-id 8 bit
host-id 24 bit

网络层 拥塞控制PPT课件

网络层 拥塞控制PPT课件
Chap5 网 络 层
网络层主要内容
网络层概述
网络层的地位 网络层需要解决的问题 数据报和虚电路 网络层提供的服务
拥塞控制算法
拥塞控制的基本原理 开环控制
拥塞预防策略 通信量整形(漏桶和令牌桶) 流说明
闭环控制
虚电路网络中的拥塞控制 抑制分组 负载丢弃
路由算法
最优化原则 最短路径路由算法 洪泛算法 基于流量的路由算法 距离向量路由算法 链路状态路由算法 分级路由
路由算法分类
非自适应算法(静态路由算法):按照预先计算好的(off-line)信息进 行路由。
自适应算法(动态路由算法):根据网络拓扑结构,通信量等地变化 来改变路由。
最优化原则
最优化原则(optimality principle)
如果路由器 J 在路由器 I 到 K 的最优路由上,那么从 J 到 K 的最优路由 会落在同一路由上。
这两个结点就这样一直互相僵持着,谁也无法成功地发送出一个分 组。
拥塞控制
死锁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死锁,另一种重装死锁. (1)直接死锁:即由互相占用了对方需要的资源而造成的死锁.
⑥丢掉B 发来的 分组
⑤节点A 的缓存已

A
分组1 分组2 分组3
①发送分组 ④发送分组
B
分组1 分组2 分组3
③丢掉A 发来的 分组
流量控制与点到点的通信量有关,主要解决快速发送方与慢速接 收方的问题,是局部问题,一般都是基于反馈进行控制的。
拥塞控制
2. 拥塞控制与流量控制的关系
吞吐量 子网的最大 传输容量
网络吞吐量 =网络负载
0
理想的流 量控制
吞吐量饱和
轻度拥塞
拥塞
图 拥塞控制所起的作用

TCP-IP协议PPT课件

TCP-IP协议PPT课件
⒊Ping同网段计算机的IP:Ping一台同网段计算机的IP,不 通则表明网络线路出现故障;若网络中还包含有路由器,则 应先Ping路由器在本网段端口的IP,不通则此段线路有问题; 通则再PING路由器在目标计算机所在网段的端口IP,不通则 是路由出现故障;通则再PING目的机IP地址。
24
使用PING判断TCP/IP故障
1
TCP/IP的体系结构
应用层协议 TELNET, SMTP ,FTP ,HTTP
TCP
UDP
IP 各种网络接口NDIS
2
接口层
接口层的主要功能是从网卡中接收和发送数据. 对应于网络的基本硬件,这也是Internet物理构成, 即我们可以看得见的硬件设备,如PC机、互连网服务 器、网络设备等,必须对这些硬件设备的电气特性作 一个规范,使这些设备都能够互相连接并兼容使用.
8
传输层
传输层(又称主机到主机传输层)为应用层提供会话 和数据报通信服务。传输层的核心协议是 TCP 和 UDP。
TCP 提供一对一的、面向连接的可靠通信服务。TCP 建立连接,对发送的数据包进行排序和确认,并恢复在传 输过程中丢失的数据包。基于TCP的协议:Telnet, Ftp, Smtp
9
UDP 用户数据报协议 --非面向连接的协议 --不能保证数据传输正确性 --无需建立连接,减少通讯开销 基于UDP的协议:DNS, RIj host-list] [-w timeout] target_name
其中的
参数说明如下:
-d 不解析主机名;
-h maximum_hops 指定搜索到目的地址的最大轮数;
-j host-list 沿着主机列表释放源路由; -w timeout 指定

TCP IP协议PPT课件-第10章 TCP协议

TCP IP协议PPT课件-第10章 TCP协议

--
5
Review: Process-to-Process Comm.
进程 Process
端点(endpoint)
协议端口(port) IP地址
进程 Process
Internet
Domain of IP protocol
Domain of transport protocols
--
6
Review: Port Number
RFC 793,传输控制协议
Application Layer
Transport Layer
TCP
UDP
Network ICMP IGMP Layer
IP
ARP RARP
Network Access Layer
--
LANs
MANs
WANs
4
10.1 TCP Services
Process-to-process communication Stream delivery Full-duplex service Connection-oriented service Reliable service
Connection: (202.115.12.6, 80) and (202.115.12.34, 16250)
--
12
Connection-Oriented Concurrent Server
--
13
10.1.4 Reliable Service
Reliability
Order, without error, and without any part lost or duplicated
9
10.1.2 Full-Duplex Service

计算机网络 拥塞控制与避免 ppt

计算机网络 拥塞控制与避免 ppt

基于左图的网络拓扑结构,采 用Dijkstra算法,计算以节点1 为源节点的最短通路的过程.
1
表中带圆圈的数字表示 的是: 在每一次执行步 骤(2)时, 所寻找到的具 有最小值的D(w)值.
4
5
{1,2,3,4,5}
{1,2,3,4,5,6}
2
2

3
1
1
2
2
4

(3)
2 2 (0) 1 1 4 (1) 1 5 (2) 1 2 (4) 3 (5) 6 目的节点 1 下一站 2 4 4 4 4 目的节点 1 2 下一站 2
需要预知的信息
网络拓扑结构;
通信量矩阵Fij;
线路带宽矩阵Cij;
路由算法(可能是临时的)0
拥塞控制
网络拥塞的原因: (1)网络中某个节点缓存的容量太小,造成到达 该节点的分组因无空间暂存而不得不丢弃. ★若将站点的容量扩展到很大, 所有到达的分组均可在
此节点缓存, 而由于链路的容量和处理机的速度并未提 高,因此分组在队列中的排队时延将会很长, 结果上层软 件只好将它们进行重传(超时重发).所以简单地扩大缓存 的存储空间同样会造成网络资源的严重浪费.
1. 面向虚电路的拥塞控制算法
连接请求分组经过各路 由器时,各路由器记录 流量说明信息. 源主机 确认 连接请求
连接请求分组中包括: (1)最大分组长度 (2)最大传输速率 (3)分组序号 (4)传输模式等 转发 转发 转发 转发 转发 转发 目的主机 确认 连接请求
转发 转发
应答分组 转发 应答分组经过各路由器 时,对各路由器所记录 的发送者流量说明信息 进行确认.
提交的分组 子网的最大 传输容量
完美的

《TCPIP协议》课件

《TCPIP协议》课件
总结TCPIP协议在现代网络通信 中的重要作用。
未来发展趋势
展望TCPIP协议未来的发展方向 和趋势。
总结与展望
对本课件中涉及的内容进行总 结,并展望未来学习的方向。
端口号
深入了解端口号的作用和如何使用它们在网络 通信中定位服务。
TCP协议
1
概述
深入研究TCP协议的基本原理和功能。
连接建立与关闭
2
学习TCP协议中如何建立和关闭连接。
3
数据传输
了解TCP协议如何在网络上可靠地传输数
流量控制
4
据。
掌握TCP协议中的流量控制机制,确保网
络的稳定性。
5
拥塞控制
了解TCP协议如何应对网络拥塞,保证数 据传输的效率。
UDP协议
1
数据传输
2
了解UDP协议如何快速传输数据。
3
适用场景
4
了解在哪些场景下使用UDP协议更加合适。
概述
探索UDP协议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特点
掌握UDP协议的非可靠传输和无连接的特 性。
网络层协议
网际协议(IP)
深入研究IP协议在网络中的重要性和功能。
ICMP协议
了解ICMP协议在网络故障排除中的作用。
《TCPIP协议》PPT课件
# TCPIP协议PPT课件 探索TCPIP协议的奥秘,从网络分层结构,IP地址与子网掩码,到端口号,一 切尽在这个课件。
什么是TCPIP协议
概念介绍
TCPIP协议的定义和基本原理是什么?
IP地址与子网掩码
掌握IP地址和子网掩码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网络分层结构
了解TCPIP协议的网络分层结构以及每一层的功 能。

TCP拥塞控制ppt课件

TCP拥塞控制ppt课件

拥塞避免
加速递减 慢启动 拥塞避免
本节结束
加速递减 一旦发现丢失报文段,立即将拥塞窗口的大小减半,直到窗口大小为1。 对于保留在发送窗口中的报文段,其超时定时器的时限增加1倍。
TCP拥塞窗口的控制
拥塞窗口
24 22 20 18 16 14 12 10 8 6 4 2
0
24
慢启动
报文丢失
报文丢失
10 12 14 16 18 20 22
.
许可的窗口
TCP通过滑动窗口机制来控制发送的数据量,窗 口的大小通过一下公式来确定: 许可的窗口=Min(通知窗口, 拥塞窗口) 拥塞窗口则根据报文超时的情况动态调整,用于 避免网络交换节点数据报过载。 TCP许可的窗口大小应该同时满足两个窗口的要 求,因此,取两个窗口大小的较小值
.
TCP拥塞窗口的控制
TCP拥塞控制
拥塞
由于一个或多个交换节点(如路由器)的数据报 过载,出现严重的时延。 当系统出现轻度拥塞时,路由器的队列中有大量 的数据报排队等待路由; 系统严重拥塞时,数据报的总数超过了路由器的 容量,路由器只能丢弃数据报。 由于TCP采用了超时重传机制,因此,如果拥塞 不加以控制,可能导致大量的报文重传,并再度 引起大量的数据报丢弃,直到整个网络瘫痪。这 种现象称为拥塞崩溃
慢启动 当启动一个新的连接或者在拥塞后重新发送报文段时,以一个报文段
作为拥塞窗口的初始值,以后每次收到一个确认之后,将拥塞窗口增 加一倍;
拥塞避免 在慢启动技术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拥塞窗口的增加条件。当拥塞窗口
的大小达到上次拥塞是窗口大小的一半时,以后窗口中所有的报文段 都确认后,窗口大小增加1,而不是1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控制理论与导航 技术研究所
TCP/IP网络拥塞控制若干问题的 研究
答辩人: 导 师: 井元伟 教授
绪论 主要工作
结论与展望
第一章 绪论 ❖ 网络拥塞的基本概念
拥塞是一种持续过载的网络状态。此时用户对网络资源的需 求超过了其固有的容量。
❖ 网络拥塞产生的原因
➢ 存储空间不足 ➢ 带宽容量不足 ➢ 处理器速度慢、能力弱
第三章 AQM中的模糊-Smith算法
设计目标:基于模糊Smith设计一个AQM控制器来稳定路由 器
中的队列长度使其在目标队列附近
图 3.1 模糊-Smith系统结构
第三章 AQM中的模糊-Smith算法
在原对象模型与Smith预估器模型的比较器之后串上一个低通滤波器, 可以大大减少模型失配的敏感,增加Smith预估控制系统鲁棒性。
❖ 拥塞控制的基本思想
➢ 采取某种控制措施减少或避免网络中出现拥塞现象。
图1.1 网络负载与吞吐量及响应时间的关系
第一章 绪论
❖ 基于源端的TCP拥塞控制机制
基于窗口的闭环控制方式 “和式增加积式减少(AIMD)”
慢 启 动
拥 塞 避 免








第一章 绪论
❖ 基于路由器的IP拥塞控制机制
q0
+
+
_
_
GC(s)
G0(s) ~ G0(s)
eRs
q(t)
+
es _
1 Tf s1
图3.4 改进的Smith 预估补偿控制原理图
第三章 AQM中的模糊-Smith算法
❖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GC (s)
由二维模糊控制器实现
e (t)
de(t) / dt
队列长度的误差及误差的变化率作 为模糊控制器的输入
通过路由器等中间节点设备采用队列算法实现
队列调度算法
队列管理算法
FIFO算法
AQM策略 RED算法
第一章 绪论
❖ 基于优化理论的拥塞控制算法
在这类算法中TCP的连接是一种互动的行为, AQM控制器可以看作一个梯度优化问题,算法的目标 是最大化网络利用率。
➢ Kelly等学者基于优化理论[49]提出了一个分散拥塞控 制框架,从而建立了TCP速率控制的模型。
➢ 文献[64]运用经典控制理论证明了采用RED控制的的系统中 稳定时控制器参数所要满足的条件 ➢ Hollot等[65]研究了在AQM中采用经典的PI控制器的设计方法。 ➢ 文献[67]则直接运用状态反馈控制理论,给出了状态反馈控 制器的设计。
第一章 绪论
❖ 现有算法存在的问题
➢ 已有的AQM设计大多是依赖于确定的网络模型, 没有考虑到参数的时变性以及模型的不确定性的 影响。
p(t)
K peR S (T 1s1 )T (2s1 )
q(t)
图2.5 基于TCP流体模型的网络拥塞反馈控制结构图
第二章 基于IMC-Smith的AQM策略
Smith预估控制系统转换成如下图的等价结构:
r(t) GC(s)
+_
y(t) G0(s)eRs
Gm(s)
+
Gm(s)eRs _
图2.7 IMC-Smith控制系统结构框图
➢ 拥塞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是控制理论的难点课题。
第一章 绪 论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基于IMC-Smith算法的AQM策略 第三章 AQM中的模糊-Smith算法 第四章 基于自适应灰色预测的VRC虚速率算法 第五章 基于显式速率反馈的拥塞控制算法 第六章 基于价格策略的拥塞控制机制
第七章 网络拥塞控制算法的稳定性分析
40
t/s
图2.11 激活的TCP连接数变化时的仿真曲线
第二章 基于IMC-Smith的AQM策略
本章小结
本章从控制理论的角度描述了带AQM的网络拥塞 闭环控制系统结构,给出了IP网络系统受控对象的一种 传递函数模型。并提出了一种结合内模控制器和Smith 预估补偿控制器的IMC-Smith控制算法,通过仿真实验 表明,该策略能有效克服网络时延的影响,对网络模型 参数的变化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第二章 基于IMC-Smith的AQM策略
❖ 网络控制系统建模
图2.2 哑铃型拓扑结构的分组交换网络
TCP流量窗口控制机制动态模型:
dW(t) dt
1 W(t)W(tR(t))p(tR(t)) R(t) 2R(tR(t))
dq(t) N(t)W(t)C(t)
d(t) R(t)
q0 e(t)
_
C ontroller
E
队列长度的误差分为五个模糊子集,
为{负小、负大、零、正小、正大}
EC
误差的变化率也分为五个模糊子集,
为{负小、负大、零、正小、正大}
p (t)
丢弃概率作为模糊控制器的输出
第三章 AQM中的模糊-Smith算法
E EC Pd NB NS Z PS PB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NB
N
N
N
N
N
NS
N
N
N
N
L
Z
N
N
N
L
F
PS
NN
按照内模控制算法设计控制器
得到Smith预估控制系统的内模控制结构
G c ( s ) K P K s I K D s K f( T 1 T 2 )1 ( ( T 1 1 T 2 ) s ( T 1 T 1 T T 2 2 )s )( T fs 1 1 ) (2.24)
第二章 基于IMC-Smith的AQM策略
y(t) y(t)
300 Smith IMC-Smith
250
200
150
100
50
0
-50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t/s
图2.9 滞后时间变化时仿真曲线
400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50 -100
0
IMC-Smith Smith
5
10
15
20
25
30
35
➢ Kunniyur在Kelly源端速率模型的基础上提出AVQ算 法。
➢ Low等基于优化理论提出了TCP/AQM对偶性模型。
第一章 绪论
❖ 基于控制理论的拥塞控制算法
从控制理论角度,拥塞控制算法分为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两大类。 ➢ Misra等[63]提出了TCP/AQM微分方程模型。
图1.8 TCP拥塞控制与AQM算法组成的反馈控制模型
❖ 仿真研究
160
140
120
100
y(t)
80
60
40
20
0
-20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t/s
图2.8 模型匹配时IMC-Smith控制
算法仿真曲线
500
IMC-Smith
400
Smith
300
200
y(t)
100
0
-100
-200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t/s
图2.10 模型失配时仿真曲线
L
F
H
PB
N
L
L
F
H
表3.3 模糊控制器的控制规则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