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介入治疗的进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98/1999 年的欧洲注册登记植入量为 207 , 818/200,963台,主要的欧洲国家每百万人口心 脏起搏器的植入量均在 400台以上,生理性起搏 ( AAI+R , DDD+R )的比率 >70%[1] ;美国的年植 入量也在 200 , 000 台以上,每百万人口植入量 >500台;而香港和台湾地区每百万人口植入量为 110-140台;在我国由于受经济发展的影响与上 述地区相比有很大差距, 1998/1999 年全国注册 登记为6090/8051台,每百万人口植入量为6台, 生 理 性 起 搏 ( AAI+R , VVIR , DDD+R ) 比 率 为 39.3%。
瓣膜性心脏病和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
先天性心脏病是一类常见的心脏病,具国内部分省市发病率调查为2.7%8%;其中室间隔缺损(VSD)为52.7%,房间隔缺损(ASD)31.82,动脉导管 未闭(PDA)%5.3,全国每年出生的新生儿先心病有 15万。虽然先心病的外 科手术成功率,但心脏介入治疗由于其对患者损伤小恢复快等特点在材料和 技术的完善中,在一些疾病中以经成为替代传统外科手术,使先心病的治疗 方法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近年来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随着栓堵器的改 良得到了很大发展,其操作更加简单且可靠性安全性明显提高,可以通过8F 鞘输送,可更广泛适用各个年令;1997年Amplatzer发明的双盘封堵器经过 几年的发展和改进已在全球迅速推广;主要用于(1)动脉导管未闭(PDA) 的 治 疗 , 适 应 证 为 PDA<3mm 应 采 用 螺 旋 弹 簧 栓 堵 器 , PDA<10mm 则 采 用 Amplatzer蘑菇伞栓堵器,PDA>10mm可采用蘑菇双盘Amplatzer封堵器;(2) 房间隔缺损(ASD)可采用Amplatzer双面蘑菇伞封堵器,适应证为继发孔缺 损<30mm;(3)肌部室间隔缺损(VSD)可采用Amplatzer肌部室缺封堵器, 但VSD大部分病人为膜部缺损使用双面伞封堵器可造成主动瓣脉运动障碍和 房室传导阻滞,介入治疗对膜部室缺存在较大争议。我国自1980年起开展了 先心病的介入治疗,具国内七家大的医疗中心统计(1980-2001年5月),共 完成4397例十种先心病的介入治疗,技术成功率98.1%,重要并发症1.9%,死 亡率0.09%[17]。近年已大量使用Amplatzer封堵器,对VSD,ASD,PDA都取 得了很好的效果,由于目前大部分封堵器为进口,成本较高,介入治疗费用 大于外科费用,可喜的是国产PDA封堵器已开始用于临床,费用与外科费用 相近,PDA封堵术以成为治疗PDA的最理想方法。
射频消融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
经过十多年射频消融术的发展,对于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预激综合 征,房室结折返心动过速,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典型的I型房扑,特发 性左室速,右室流出道室速等射频消融以成为首选方法,上述几种类型的 心律失常射频消融的成功率98%,其相关的严重并发症<1%;由于近年来 新型标测系统Carto(电磁标测)和Insite3000(非接触标测)的使用, 对非经典的房速和手术后疤痕引起的折返心动过速,以及器质性心脏病 的室速等可望提高射频消融成功率。阵发性房颤的射频消融是近年来的 研究热点,房颤的发病率高0.4%[9],在心律失常中占第二位,并随年令 而增加,Framingham[10]研究表明房颤患者的死亡率是无房颤者的2倍。 研究表明对起源于肺静脉的阵发性房颤通过局部消融肺静脉与左心房激 动波的联结处,可以使肺静脉的异常电活动无法传至左心房,房颤停止; 但现在手术操作复杂和时间长,消融的成功率<70%[11],且复发率较高 47%,部分病人存在多个病灶区域如左房后壁,由于缺乏固定的解剖标志 和规律性,可能是造成复率高的原因。
射频消融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
在我国1990年起第一例射频消融至今以经十年,我国的射频消 融治疗房室折返心动过速,房室结折返心动过速,局灶性房性心动 过速,I型房扑,特发性室速等其成功率(>96%)与手术相关的并发 症(<1%)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射频消融术在中国的普及具有鲜明的 特点,90年代初在首先在北大一院等建立射频消融的培训中心通过 理论学习与手术演示培养了大批的电生理人材,并且走出去在全国 各地进行手术示范,在较短的时间内射频消融术在全国的以普及; 现我国以形成多个大的心电生理中心,辅以以各省会心电生理中心 的合理布局,对我国心血管介入的发展做出了很好的成功示范作用, 2000年射频消融注册登记病例>10 000例[12]。近年来多各大的中 心均开展了对阵发性房颤的导管消融的研究,消融的方法也主要针 对起源于肺静脉异常电活动所致的房颤,但还存在手术时间过长, 肺静脉狭窄,术后复发较高等缺点[13];在南京,广东的中心亦开 展了使用Ensite 3000和Carto等新型标测系统对复杂房速和顽固室 速的消融研究[14][15],较常规标测消融成功率更高。
冠心病的介入治疗(PCI)
自1977年Gruentizig进行了第一例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开始 了冠心病治疗的新时代,它可以有效地解除血管的狭窄并缓解心肌缺血, 创伤小病人恢复快,在世界范围广泛普遍推广,但它再狭窄发生率高3050%,适应证仅为A型和部分B1病变,成为困扰其发展的主要问题。八十年 代以来,为了降地再狭窄和提高疗效,激光血管成形术,斑块的旋切术, 斑块旋磨术等各种斑块的消融技术相继问世,但是由于其操作复杂,并发 症高于PTCA,临床试验也并未降低再狭窄,已成为PCI 的辅助技术;八十 年代末冠状动脉支架的临床使用大大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合并使用新的 抗血小板药物( ticlopidine,clopidogrel )明显的降低了急性的血管闭 塞的发生和再狭窄率,以及支架植入的急性和亚急性血栓的形成;手术指 证也从简单到复杂,病变可从以前的A型,B1型,扩大到B2,C型及左主干, 分叉口病变,急性心肌梗塞等原先的手术禁忌证,支架植入术已经成为冠 心病介入治疗的重大进展。近年来作为循证医学主要内容的大规模随机临 床试验,也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广泛开展对各种介入技术和其相关的药物 进行研究评价,冠心病介入治疗+冠脉搭桥+药物治疗的复合治疗方法也在 研究评价中,主要进展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瓣膜性心脏病和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
瓣膜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主要是利用球囊扩张解除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 瓣膜狭窄引的血流障碍,而由于瓣膜关闭不全所引起的血液返流则为外科 瓣膜臵换指证。其发病原因各不相同对于(1)单纯主动脉瓣狭窄在年轻病 人主要是二叶主动脉瓣,老年人则为退行性病变,手术方法有经股动脉逆 行插管法和经静脉房间隔穿刺主动脉球囊成形术;其手术死亡率为 2.88.9%,适应证为外科手术高危者和拒绝外科手术者;(2)肺动脉瓣狭窄主 要为先天性所致,具有很好的远期疗效,肺动脉瓣成形术已经代替外科手 术成为首选方法;(3)二尖瓣狭窄其原因主要为炎症所致,在发展中国家 多为风湿性心脏病所致,现主要采用经房间隔穿刺Inoue球囊二尖瓣成形术 (PBMV),其效果与外科二尖瓣分离术相同,10年再狭窄率接近10-50%, 可二次球囊成形,其主要并发症为左房血栓脱落所致的栓塞和二尖瓣返流 可能需瓣膜臵换。2001年欧洲心脏病年会有动物实验经皮植入主动脉生物 瓣成功,提示或许对严重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有手术禁忌证的病人提供新 的治疗方法。1986年我国既开展了经皮二尖瓣成形术及肺动脉瓣成形术, 并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是开展最早的心脏介入治疗项目,有研究表明 PBMV成功率为98.7%,技术失败1.3%,并发症(心包填塞,血栓栓塞,中-重 度瓣膜返流) 2.1%, 死亡率 0.3% ;肺动脉瓣成形术成功率 99.2%, 技术失败 0.8%,并发症4.3%,死亡率0%[16]。
心脏介入治疗的进展
兰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张钲
ຫໍສະໝຸດ Baidu
心脏起搏器的进展
心脏起搏器经过40年的发展以经成为 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最主要可靠的治 疗方法,其研究的主要热点已转到双心 室起搏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起搏预防 和治疗心房纤颤,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 器(ICD)治疗和预防致命性室性心律失 常。
起搏器的数量和起搏方式
起搏器治疗房颤
房颤是目前心律失常研究的热点,利用起搏超速抑 制的原理,可以抑制房早和房速,而减少房颤的发生。 ADOPT试验[8]是对患有病态窦房结综合症伴阵发性房颤 病人植入具有动态超速抑制(DAO)功能的起搏器,可降 低35%的房颤发生。在欧洲的研究中对阵发性房颤的病人 使用具有早搏抑制,早搏后反应,频率骤降,运动反应 等功能的起搏器,自身对照降低房颤发生64%。国内也以 开展了起搏对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研究,初步的观察,对 伴有缓慢心率的病人疗效较佳,采用前二种起搏器均可 减少房颤的发生,但由于其成本较高,电池寿命相对较 短,使用受到限制。
再狭窄的预防和治疗
虽然支架植入明显地扩大了PCI的指证并减少了再狭窄,但支架植入后的 再狭窄仍达 15%-45% ;对支架内再狭窄目前的治疗使用切割球囊( Cutting ballon)扩张的效果较单纯扩张和旋磨术好,可以取得很好的即刻效果但远 期效果仍在观察中;在近年的数个临床试验中如 WRIST[18],SCRIPPS[19]采 用r或B射线进行靶血管内照射,使血管造影的再狭窄下降了46-68%,使靶血 管的再次重建术明显下降,现血管内放射线照射已成为预防和治疗支架内再 狭窄的主要手段。其目前的主要问题是放射治疗后的边缘效应和迟发性血栓 形成,发生率分别为8-18%和6-15%,边缘效应是由于放射球囊照射长度短于 病变所致,准确的放射定位是它的解决办法;而迟发性血栓是由于放射治疗 造成靶血管内皮化延迟,继发血栓形成,放射治疗后抗凝治疗应延长到6个 月。
双心室起搏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自1999年公布的Insync试验以来,双室起搏以成为临床研究的热 点,最初植入指证为心功能III-IV(NYHA分级),EF<35%,完全性 左束支传导阻滞,QRS间期>160ms,药物治疗效果不好;2001年5月 召开的 22 届北美起搏与电生理年会公布的 MUSTIC (欧洲研究)和 MIRACLE(北美研究)临床研究其结果令人关注,MUSTIC研究随访 58例以患者自身对照双室起搏与不起搏,评价6分钟步行增加23%, 生活质量评分改善 32% ,最大摄氧量增加 8% ,住院时间减少 2/3 , 85%的病人选择了双室起搏; MIRACLE研究入选370例为心功能IIIIV ,室内传导阻滞, QRS>130ms, 左室内径 >55mm 。左室射血分数 <35%,6分钟步行距离由平均300米增加至350米,生活质量评分改 善22%,心功能平均改善一级,左室内径缩小,LVEF提高,提示左 室重构,起搏后 QRS 间期缩短程度与疗效无明确关系。国内也于 2000年开始了双心室起搏治疗由受地域经济的发展,大城市和经济 发达地区植入较多,其它多为散在病例,从初步的病例报告结果, 双心室起搏治疗严重的心衰伴左束支阻滞有效[3],但国内目前还 未见到较大病例数的临床研究。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
自1980年第一台植入式除颤器应用于临床以来,有了很大的发 展,1989年由外科开胸进行电极植入改为经静脉电极植入;体积明 显减小由腹部植入ICD改为胸部植入,其寿命明显提高;并在ICD上 加入抗心动过速起搏(ATP)功能减少了放电和病人的不适感。美 国1年发生心性猝死的病人近30万,98%的原因为室颤,在与药物进 性的对比研究中ICD明显降低死亡率,AVID[4]研究3年随访降低31%, CASH[5]研究 2年降低 37%,MADIT[6]研究2 年降低54%,MUSTT[7]研 究的年观察死亡率下降60%,其结果已经充分得到证实。目前以经 开始的一些ICD对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的I级预防研究正在进行,如 BEST-ICD,MUSTT-II,AMIOVIRT等,大部分研究的入选病人为急性 心肌梗塞后,比较ICD与B-阻滞剂或胺碘酮对死亡率的影响,ICD在 全球的植入量>100 000台/年。我国自1996年至2000年仅植入208台, 分布在多家医院,尚未开展ICD对国人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多中 心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