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信息化名词解释
制造业信息化技术答题
![制造业信息化技术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007b15e39b89680203d825e3.png)
1.简述制造业信息化的内涵?答:制造业信息化是指将信息技术、现代管理技术和制造技术融为一体,并应用到企业产品生命周期(life-circle)全过程的各个环节,从而提高产品适应市场需求的快速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的过程。
换句话说,制造业信息化就是只利用信息化技术将产品生产的决策、设计、制造、管理与控制、销售等环节集成和一体化的过程,其目的是提高产品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响应能力和竞争能力。
2.简述我国目前制造业信息化的特点和面临的问题?答:特点:1)设计数字化、管理数字化、制造装备数字化、生产过程数字化和企业数字化;面临的问题:1)劳动力生产率及工业增加率低,2)低水平生产能力严重过剩,高水平生产能力不足,3)技术创新能力十分薄弱,大部分技术及关键设备依赖进口,4)企业生产管理模式与体制改革还不能适应市场竞争的需求,5)装备制造业规模较小,产业缺乏活力;3.名词解释。
DFX:design for X,是面向产品生命周期设计的缩写,X可以代表产品生命周期的某个环节。
CE:concurrent engineering,并行工程,是对产品设计集齐相关过程进行并行、一体化设计的一种系统化的工作模式,是一种只打新产品开发的哲理。
AM:agile manufacturing,敏捷制造,通过将高素质的员工、动态灵活的组织机构、企业内及企业间的灵活管理以及先进的制造技术进行全面集成,是企业对持续变化、不可预测的市场需求做出快速反应,从而获得长期、持续的经济效益。
VM:virtual manufacturing,虚拟制造,提供一个强有力的建模与仿真环境,是的产品的规划、设计、制造、装配等均可以在计算机上实现,且对设计生产过程的方方面面提供支持。
GM:green manufacturing,绿色制造,就是一个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消耗的现代制造模式,其目标是使得产品从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小、资源利用率最高,并使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高。
2021年制造业信息化名词解释
![2021年制造业信息化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ebf3c0d70b4c2e3f562763c8.png)
Use ideals to achieve life, don't waste the years.整合汇编简单易用(WORD文档/A4打印/可编辑/页眉可删)制造业信息化名词解释工厂日历(shop calendar)是指用于生产与库存管理的日历,它将工作天数编以连续的序号,以便编程时只考虑到工作日。
物料清单(Bill of Materials,简称BOM)是描述企业产品组成的技术文件。
在加工资本式行业,它表明了产品的总装件、分装件、组件、部件、零件、直到原材料之间的结构关系,以及所需的数量。
工艺流程指工业品生产中,从原料到制成成品各项工序安排的程序。
也称"加工流程"或"生产流程"。
简称"流程"。
工段是指工厂的一个车间内按生产过程划分的基层生产组织,如铸工车间里分为熔化工段和造型工段。
工序是指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如一台机床)对一个(或若干个)劳动对象连续完成的各项生产活动的总和。
它是组成生产过程的最小单元。
若干个工序组成工艺阶段。
SOP是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三个单词中首字母的大写,即标准作业程序,就是将某一事件的标准操作步骤和要求以统一的格式描述出来,用来指导和规范日常的工作。
工作中心(Working Center)指的是直接改变物料形态或性质的生产作业单元。
在ERP系统中,工作中心的数据是工艺路线的核心组成部分,是运算物料需求计划、能力需求计划的基础数据之一。
WIP(Working In Process),ERP中指在制品或流水线,又称车间生产管理。
WIP(work in product)指的就是工作中心在制品区。
为工作中心提供原材料、完成产品、半成品的存储货位。
在会计核算科目中一般以【WIP物料】出现。
智慧地球:20__年11月IBM提出“智慧地球”概念。
智慧地球也称为智能地球,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并且被普遍连接,形成所谓“物联网”,然后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
制造业信息化
![制造业信息化](https://img.taocdn.com/s3/m/92ed7fb0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9c.png)
谢谢观看
(2)集成应用水平制约着企业业务能力的提升。我国企业信息化应用主要停留在单元技术的应用或集成技术 的初级应用,信息化孤岛现象严重,离设计制造全面集成和经营管理一体化还有较大的差距。
(3)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尚处在初创发展阶段。我国公共服务平台还没能支撑广大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平台建 设的成功模式不多。需要进一步培育、壮大和支持面向制造业的公共服务平台和专业化的服务能力。
内容
MIE,Manufacture Information Engineering,主要包括设计制造数字化、经营管理信息化等内容,“十 一五”制造业信息化的主要内容包括面向大型企业集团的数字化综合集成,和面向企业的“两甩”。“十一五” 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机遇期,是制造业升级、跨越的关键阶段。面对制造业全球化激烈竞争的挑战和我 国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战略需求,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科技对制造业信息化的支撑和引领。科技部将 继续高举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大旗,针对我国制造业提升产品开发和经营管理能力、实现企业协作以及促进产 业链和产业集群发展的需求,攻克制造业信息化集成关键技术,开发专业应用软件,实施面向集团企业和骨干企 业的数字化设计、制造和管理集成应用示范,建立支持中小企业业务协作和区域资源服务的公共服务平台,显著 提升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增强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发展方向
制造业信息化是国际制造业发展的大趋势。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国际形势,在全球范围配置制造资源、形成制 造业优势产业链和区域产业集群、抢占世界市场是各国制造业发展的首选战略,世界制造业正朝着全球化、集群 化、信息化和服务化方向发展。
制造业信息化是支撑制造业自主创新、实现国际化协作和资源配置、促进制造业优势产业链和区域特色产业 集群形成的主要手段,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发达国家提出的跨世纪研究计划均将实现制造业信息化作为重 要任务,其制造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表现为集成化、协同化和服务化。
制造业信息化的应用与实践
![制造业信息化的应用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789ff5c9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82.png)
制造业信息化的应用与实践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制造业的信息化进程日趋加速。
信息化的应用已经成为了现代制造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提高企业效率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制造业信息化的定义、现状以及应用实践等方面进行探讨和阐述。
一、制造业信息化的定义制造业信息化是指将信息技术嵌入到企业制造业运营和管理中,并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来完成企业质量管理、生产计划、供应链管理等业务流程。
制造业信息化的基础是制造业自动化,也包括了制造业数据系统、制造资源计划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以及与客户之间的信息沟通等。
二、制造业信息化的现状当前,全球制造业信息化的程度相差较大。
相比发达国家,我国制造业信息化的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
国内的中小企业尤其是初创企业,大多数并没有意识到制造业信息化的重要性,更不用说实施了。
而在发达国家,制造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先进制造技术和管理方法应用得到了广泛推广和运用,制造效率获得了极大的提高。
目前,全球制造业信息化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智能制造智能制造是现代制造业的核心,它是指通过信息化技术从产品设计、制造和销售全过程中获取数据,并实现整合和优化各环节,实现生产过程的无人化和自动化。
2.大数据应用制造业生产和管理中涉及到的数据庞大,对于数据的分析和利用已成为制造业信息化的重要方向。
通过数据分析和挖掘,企业可以发现生产中的问题,拓展市场和提高产品质量。
3.供应链管理供应链是制造业信息化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供应链管理系统,制造企业能够实现对制造过程中的材料和零部件的全程监控,从而实现成本控制和产能提升。
4.工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是指连接企业的制造设备、物流、供应链、采购等系统,将不同信息源进行集成,实现协同运作。
通过工业互联网,制造企业可以实现高效的生产和管理,最大程度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降低成本。
三、制造业信息化的应用实践制造业信息化的应用实践需要从企业的具体需求出发,针对企业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模式进行构建。
制造业信息化
![制造业信息化](https://img.taocdn.com/s3/m/4f4057b8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eb.png)
制造业信息化制造业信息化的意义与挑战制造业信息化是指在制造业生产、管理和服务过程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以提高生产效率、质量和管理水平的一种推动制造业升级的重要手段。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制造业信息化已经成为推动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制造业信息化的意义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可以实现制造流程的数字化,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
数字化不仅能够提高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还能够实现生产过程的可追溯性和可控性,有利于提高生产线的稳定性和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
其次,制造业信息化可以加强企业之间的协同合作,通过共享信息和资源,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和灵活性。
例如,通过信息化的手段,企业可以实现对供应链的实时监控和管理,从而更好地控制物流成本、减少库存和提高响应速度。
此外,制造业信息化还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商业智能,通过大数据分析和预测,帮助企业制定更科学的生产计划和市场营销策略。
然而,制造业信息化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制造业信息化的实施需要大量的投入,包括信息技术设备、软件平台和人力资源等。
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尤其是缺乏资金和专业技术支持的企业,往往面临信息化转型的困难。
其次,制造业信息化往往需要整合不同的系统和数据,要求企业具备较高的信息化整合能力。
这对企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需要建立起完善且高效的信息系统架构。
此外,制造业信息化还面临着信息安全的威胁。
随着网络攻击技术的不断发展,制造业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不容忽视,企业需要加强对信息安全的保护和防范措施。
为了解决制造业信息化面临的挑战,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需要共同努力。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制造业信息化发展的支持力度,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提供相应的财政支持,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创新和发展环境。
其次,企业需要将信息化发展纳入战略规划,加强对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培养专业的信息技术人才,提高企业自身的信息化能力。
此外,企业还应加强对信息安全的重视,加强内部安全管理和外部合作伙伴的信息安全保护。
制造业信息化技术的作用与意义
![制造业信息化技术的作用与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0ba4329b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d9.png)
1.制造业信息化技术的作用与意义答:制造业信息化是制造企业信息化的简称。
制造业信息化是将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与制造技术相结合,改善制造企业的经营、管理、产品开发和生产等各个环节,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企业的创新力量,降低消耗, 带动产品设计方法和设计工具的创新、管理模式的创新、制造技术的创新,从而实现产品技术制造和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生产过程掌握的智能化、制造装备的数控化,全面提升制造业的竞争力。
制造业信息化将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与制造技术相结合,可以改善制造企业的经营、管理、产品开发和生产等各个环节,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企业的创新力量,降低消耗,带动产品设计方法和设计工具的创新、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制造技术的创新以及企业间协作关系的创新,从而实现产品设计制造和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生产过程掌握的智能化、制造装备的数控化以及询问服务的网络化,全面提升我们国家制造业的竞争力。
2.产品生命周期主要分成哪几个阶段,其意义是什么?答:典型的产品生命周期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即介绍期(或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1.介绍(投入)期。
新产品投入市场,便进入介绍期。
止匕时, 顾客对产品还不了解,只有少数追求新颖的顾客可能购买,销售量很低。
为了扩展销路,需要大量的促销费用,对产品进行宣扬。
在这一阶段,由于技术方面的缘由,产品不能大批量生产,因而本钱高,销售额增长缓慢,企业不但得不到利润,反而可能亏损。
产品也有待进一步完善。
2.成长期。
这时顾客对产品已经熟识,大量的新顾客开头购买,市场逐步扩大。
产品大批量生产,生产本钱相对降低,企业的销售额快速提升,利润也快速增长。
竞争者看到有利可图,将纷纷进入市场参加竞争,使同类产品供应量增加,价格随之下降, 企业利润增长速度逐步减慢,最终到达生命周期利润的最高点。
3.成熟期。
市场需求趋向饱和,潜在的顾客已经很少,销售额增长缓慢直至转而下降,标志着产品进入了成熟期。
制造业信息化名词解释
![制造业信息化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6ecfc0c2a2161479161128c4.png)
制造业信息化常用名词解释陈建军目录1 PLC (4)2 SFC (4)3 QQS (4)4 AM (4)5 CAD (5)6 CAE (5)7 CAM (6)8 CAPP (6)9 CE (6)10 CSCW (6)11 DCS (7)12 FMS (7)13JIT (8)14 LP (8)15 CIMS (9)16 VM (9)17 PDM (10)18 PLM (10)19 MES (11)20 BPM(BPE) (14)21 BPR (15)22 APS (15)23 OA (16)24 MIS (16)25 MRP (17)26 SCM (18)27DRP (18)28 EC (18)29 CRM (19)30 SAP (20)31 ERP (21)32 BOM (21)33 EIP (21)34 DBMS (22)35 SOA (22)36 SaaS (23)37 Gantt Chart (24)38 BI (24)39 TQCSE (25)40KPI (26)41 KRA (29)42 ASP (29)43 B/S (30)44 C/S (30)1 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可编程控制器PLC是一种专门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的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装置。
它采用可以编制程序的存储器,用来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运算、计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并能通过数字式或模拟式的输入和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
PLC及其有关的外围设备都应该按易于与工业控制系统形成一个整体,易于扩展其功能的原则而设计。
2 SFCShop Floor Control System现场自动化系统3 QQSquality and quantity system计质量管理系统4 AMAgile Manufacturing敏捷制造代表了制造业全球化信息化发展的最新阶段,它主要通过敏捷化企业组织、并行工程环境、全球计算机网络或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企业间的动态联盟和拟实制造,使全球化生产体系或企业群能迅速开发出新产品,响应市场,赢得竞争。
制造业信息化的主要内容
![制造业信息化的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ee6fb1c2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7b.png)
制造业信息化的主要内容制造业信息化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和相关的管理手段来提高制造业的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的过程。
它以信息技术为基础,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手段,对制造过程进行优化和改造,实现生产过程的可视化、自动化和智能化。
制造业信息化是现代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竞争力,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介绍制造业信息化的主要内容。
一、生产过程数字化生产过程数字化是制造业信息化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通过将传统的物理生产过程数字化,将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以数字化的形式进行描述和管理。
这样可以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和追踪,提高生产过程的透明度和可控性。
同时,数字化生产过程还可以为企业提供大量的生产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和挖掘,帮助企业优化生产过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二、供应链网络化供应链网络化是制造业信息化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传统的供应链管理主要以线性的方式进行,信息流和物流的流动相对独立,导致信息传递滞后和信息不对称。
而供应链网络化通过信息技术的支持,将供应链各个环节的信息进行集成和共享,实现供应链的实时协同和优化。
这样可以提高供应链的灵活性和响应速度,降低企业的库存和运营成本,提高供应链的整体效益。
三、智能制造智能制造是制造业信息化的高级阶段,它通过引入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制造过程的智能化和自动化。
智能制造可以将传统的人工操作转变为机器自动操作,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并实现对生产过程的自动监测和预测。
智能制造还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挖掘,为企业提供更准确的决策支持,帮助企业优化生产计划和资源配置。
四、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是制造业信息化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它通过信息技术的支持,对产品从设计、制造、销售到售后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和控制。
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可以实现对产品数据的统一管理和共享,保证产品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同时,它还可以实现对产品的可追溯性,帮助企业快速定位和解决产品质量问题,提高客户满意度。
制造业信息化促进生产流程优化与智能制造的进展
![制造业信息化促进生产流程优化与智能制造的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674a3b41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bd.png)
制造业信息化促进生产流程优化与智能制造的进展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制造业信息化逐渐成为推动生产流程优化和智能制造进展的重要手段。
制造业信息化的实施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还为企业带来了更高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本文将探讨制造业信息化的定义、影响因素以及其对生产流程优化和智能制造的促进作用,并以实际案例加以说明。
一、制造业信息化的定义及影响因素制造业信息化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制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数据采集、传输和处理,以实现生产过程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其核心是将传统的制造过程与先进的信息技术相结合,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生产效率。
制造业信息化的实施涉及多个因素。
首先,企业内部的管理体系和文化对信息化的推进起着重要作用。
企业需要建设健全的信息系统和组织机构,以适应信息化对企业内部业务流程的调整和管理需求。
其次,技术基础设施的完善是实施制造业信息化的前提。
包括高速网络、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信息化基础。
此外,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也是制造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二、生产流程优化与信息化的关系生产流程优化是指通过对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分析和改进,使生产流程更加高效、灵活和可控。
而制造业信息化为生产流程优化提供了重要支持。
具体来说,制造业信息化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促进了生产流程的优化。
首先,制造业信息化提供了全面的数据采集和监控手段。
传感器、自动化设备等技术的应用,使得企业能够实时获取并分析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数据。
通过对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企业能够深入了解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瓶颈,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改进。
其次,制造业信息化实现了生产过程的数字化和自动化。
传统的生产过程通常依赖于人工操作,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生产效率低下和质量不稳定。
而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和监控,减少人为错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再次,制造业信息化推动了生产流程的协同与协作。
制造业信息化推进的相关研究
![制造业信息化推进的相关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420435c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01.png)
制造业信息化推进的相关研究当前,制造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针对当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自主创新成为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的形势,许多制造企业纷纷开始关注制造业信息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信息化技术对企业生产制造的影响越来越大,尤其是对制造业的推动和转型发展,也在逐渐得到重视。
因此,制造业信息化已经成为一个研究的热点话题,本文将重点讨论制造业信息化的相关研究。
一、制造业信息化的概念“制造业信息化”指的是在制造业生产加工过程中应用信息化技术,进行信息系统集成和信息资源共享,实现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智能化、网络化及数字化的一种管理模式。
制造业信息化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广泛,如ERP,MES,PLM,SCM等等。
其目的是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降低企业的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制造业信息化的发展历程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制造业信息化在不断推进和完善之中。
其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阶段一:单一应用阶段。
这个阶段,制造业信息化还处于起步状态。
制造业企业的信息化应用较为单一,如仅仅是对企业的财务、生产、库存、销售等单一环节进行信息化应用,而企业运营的整个过程被忽略。
阶段二:系统集成阶段。
信息化已经成为制造业企业形象的代名词,通过ERP、MES等系统,可以实现企业数据信息的全面管理和集成。
企业通过系统集成,可以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实现运营过程的自动化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管理效率。
阶段三:智能化阶段。
智能化的实现,还需要制造业企业对信息化技术进一步的认知,需要企业将业务流程同机器之间的整体协作能力相结合。
随着物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企业将全面实现智能化的运营。
这样,便可以实现对制造过程的自主控制,并真正实现了数字化的管理。
三、制造业信息化的优势制造业信息化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1、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通过制造业信息化的应用,企业可以清楚地了解到生产信息、销售信息和客户信息等,进一步提高企业决策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制造业信息化
![制造业信息化](https://img.taocdn.com/s3/m/27df8d7d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08.png)
制造业信息化制造业信息化是指通过信息技术在制造业中实现信息资源的高效利用,提高制造业的运营效率和产品质量,以适应市场需求。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制造业信息化已经成为各国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本文将从制造业信息化的意义、影响和挑战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制造业信息化对于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生产流程的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减少了人工操作所带来的错误和变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的一致性。
同时,利用信息化手段可以及时获取和分析生产数据,实现生产过程的可追溯和精细化管理,从而降低了产品的质量风险。
制造业信息化还可以与供应链、物流等相关部门进行无缝对接,提高整个生产过程的协同性,减少了生产环节中的浪费,进一步提高了制造业的效益和竞争力。
其次,制造业信息化对于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传统制造业在面临市场竞争和技术变革时往往会面临很大的困境,而信息化可以为制造业提供更多的机遇和选择。
通过信息化手段,制造业可以实现产品个性化定制和柔性生产,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制造业信息化还可以促进企业与供应商、客户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形成共享创新的机制,加快产品的研发和落地,推动产业链的整体升级。
同时,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制造业与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产业的融合,为创新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然而,制造业信息化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信息化投入的问题。
制造业信息化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包括信息化设备和系统的建设、人员培训和运营维护等方面的费用,这对于一些中小型企业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其次是信息安全的问题。
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制造业也面临着更多的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的风险。
因此,企业需要加强信息安全意识和技术保障,提高信息的保密性和可信度。
此外,制造业信息化还需要解决信息孤岛和标准不统一等问题,进一步提升信息的互通和共享能力。
制造业信息化的主要内容
![制造业信息化的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530d5952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13.png)
制造业信息化的主要内容制造业信息化的主要内容1. 概述制造业信息化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提高制造业生产管理、技术创新、供应链协同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从而实现生产效率的提升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制造业信息化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 生产管理信息化•生产计划与排程管理利用信息化技术,对生产计划进行编制、调整和优化,实现生产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产进度的准确掌控,提高生产效率和交货能力。
•质量管理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产品质量的全过程控制和追溯,提高产品质量可靠性,减少不合格品率,降低质量成本。
•库存管理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对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库存管理和跟踪,避免库存过高或过低,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和供应链的协同能力。
3. 技术创新信息化•产品设计与开发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和虚拟仿真技术,加速产品设计和开发过程,提高产品研发效率和产品质量。
•智能制造技术应用信息化技术,推进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型,实现设备自动化、柔性生产和智能化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供应链协同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企业内外部供应链信息的共享与协同,提高供应链的透明度和响应速度,降低库存、成本和交货周期。
4. 企业管理信息化•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企业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销售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化管理,提高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和效率。
•生产过程监控与分析利用信息化技术,实时监控和分析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指标和质量数据,及时发现问题,提高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绩效评估与改善建立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利用信息化技术对绩效进行监控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改善措施,提高企业的绩效和竞争力。
以上列举的内容只是制造业信息化的一部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制造业信息化的内容也在不断拓展和深化,为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支撑。
5. 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数据采集与处理利用信息技术,对制造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进行采集、存储、清洗和处理,以支持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决策。
制造业信息化的探讨
![制造业信息化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56168390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82.png)
制造业信息化的探讨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工业的发展,制造业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之一。
如何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是制造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
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制造业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制造业信息化,已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
一、制造业信息化的概念和特点制造业信息化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制造业生产、管理、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优化和重构,以提高制造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产能的一种管理模式。
制造业信息化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化与制造业融合,形成新的生产模式。
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生产线自动化、数据化、智能化。
使生产过程更加高效、智能,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
2.信息化推动企业管理向智能化、个性化方向转变。
信息化技术使得企业管理更加规范化、标准化、自动化。
通过信息化,企业可以更好地进行数据处理、监控和预测分析,从而为企业的管理提供更加准确的指导依据。
3.信息化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制造业信息化的应用,将推动企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
从而使得企业发展更加健康、可持续,并为企业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制造业信息化的具体应用在制造业信息化的实践中,企业可以依据自身情况和需求,选择不同的应用方式。
以下是制造业信息化的一些典型应用方式。
1.物联网技术应用。
即利用互联网等通信技术,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数据整合起来,实现信息的共享和管理。
通过物联网,生产过程中每个物品都能够被识别和追踪,从而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和智能化。
2.数据分析应用。
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为企业提供数据预测和决策支持。
通过数据分析,企业可以从海量数据中发现问题和机会,及时调整和优化生产过程,从而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智能制造应用。
通过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生产过程脱离人工干预,实现自动化生产和智能调整。
智能制造技术将重点放在生产流程的智能化、灵活化和高效化上,使得企业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制造业信息化实验报告
![制造业信息化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adc2036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64.png)
一、实验目的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制造业信息化已成为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深入了解制造业信息化技术,提高对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能力,为我国制造业信息化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实验内容1. 制造业信息化概述制造业信息化是指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制造业的生产、管理、销售等各个环节,实现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产品设计信息化:利用CAD、CAE等软件进行产品设计和仿真,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
(2)生产过程信息化:应用ERP、MES等管理系统,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
(3)供应链信息化:利用SCM系统,实现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作业。
(4)销售与市场信息化:应用CRM系统,提高客户满意度,拓展市场份额。
2. 制造业信息化管理系统(1)ERP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将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信息进行整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2)MES系统:制造执行系统,实现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和优化。
(3)SCM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实现供应链各环节的信息共享和协同作业。
(4)CRM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提高客户满意度,拓展市场份额。
三、实验步骤1. 熟悉制造业信息化相关概念和系统(1)学习制造业信息化相关理论知识,了解其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
(2)了解ERP、MES、SCM、CRM等系统的功能和应用场景。
2. 实践操作(1)安装并运行ERP系统,熟悉其基本操作流程。
(2)模拟生产过程,利用MES系统进行实时监控和优化。
(3)模拟供应链环节,利用SCM系统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作业。
(4)模拟销售与市场环节,利用CRM系统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市场份额。
3. 分析与总结(1)分析制造业信息化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方面的作用。
(2)总结制造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制造业信息化相关概念和系统,熟悉了ERP、MES、SCM、CRM等系统的操作,提高了对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能力。
41_制造业信息化第1章-2
![41_制造业信息化第1章-2](https://img.taocdn.com/s3/m/33e89b7d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1a.png)
1.6企业信息化的定义和内涵
企业信息化的层次
(2)从信息技术在企业应用的层次,企业信息化可以分为三个 层次:
①在设计、制造等业务活动底层实现信息化。 ②在企业管理层实现信息化。用信息技术对生产、采购、
销售、库存、财务等数据进行处理和管理,也就是实现 企业数据的自动化和信息化。 ③在决策层实现信息化。该层次的信息化是建立在前两层 信息化的基础之上的,为决策提供依据的基础数据来自于业 业务层和管理层。
第1章 制造业信息化概述
1
1.5制造业信息化的基本概念
信息: 信息是对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变化和特征的 反映;是客观事物之间相互作用和联系的表征; 是客观事物经过感知或认识后的再现。
2
1.5制造业信息化的基本概念
信息的基本特征: • 客观性:信息是反映客观事务的属性,信息必须真实、准确。 • 主观性:任何信息的处理都离不开人们的目的与需求。 •抽象性:必须 区区分信息的载 体体与内容 , 只只有这样才能息在 不同的载体之间的转化与传递。 • 系统性:信息必须作为表达客观事物(或系统)的完整描述中 的一环,信息离开了载体,脱离了系统,就失去了意义。 • 时效性:信息的获取与传递必须及时、准确。 • 层次性:信息及其处理与客观事物发展的过程、系统运行的层 次是密切相关的。 • 不完全性和不确定性等
企业信息化的层次
(1)从企业信息化覆盖的范围来看,企业信息化可以分为四 四个层次:
①单机的计算机应用。 ②局域网支持下的计算机应用。 ③网络数据库支持下全企业范围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这是企
业信息化的信息集成阶段。 ④广域网、因特网支持下的企业间信息集成和资源优化。这
一阶段的企业信息化突破了企业的界限,包含和供应商、 销售商、客户等的信息集成。包含EC、SCM、CRM、网 络化设计与制造等应用系统。这是企业信息化的最高阶段。
制造业信息化与管理研究
![制造业信息化与管理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61dde22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8d.png)
制造业信息化与管理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制造业也在逐步实现信息化。
信息化为制造业带来了高效、便捷、精准的管理,使得企业能够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制定生产计划、优化生产流程,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本文将探讨制造业信息化与管理之间的关系,并探究信息化在制造业中的应用。
一、制造业信息化概述制造业信息化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对制造业生产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和应用的过程。
这种信息化手段可以大大提高制造业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使制造业在市场竞争中更具优势。
制造业信息化的具体体现包括:1、CAD/CAE/CAM系统:这是目前制造业中比较常用的三维建模和计算机辅助设计、分析、制造系统。
通过使用这些系统,能够快速地生成产品设计图纸和数控程序,提升设计准确性和生产效率。
2、ERP系统:ERP是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的英文缩写,可以全面地规划和管理企业生产、采购、财务、品质等各环节的相关资源。
通过使用ERP系统,企业可以实现信息集成和资源协调,优化流程和提高效率,实现质量、成本、时间等多方面的优化。
3、MES系统:MES是制造执行系统的英文缩写,主要是针对生产制造过程中,生产任务的排产和执行以及生产过程中的监控和反馈所设计的一种信息系统。
MES系统是生产系统与ERP系统的衔接点,是企业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制造业管理信息化的意义制造业的管理信息化对于企业升级和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具体来说,制造业管理信息化可以带来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1、提高生产效率:自动化生产和机器人化生产已经成为制造业信息化发展的必经之路。
通过信息化手段,使企业的生产流程自动化,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MES系统等监控工具来实时监控生产情况,及时处理问题,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浪费和损失。
2、提升产品质量:这是制造业信息化的核心之一。
模拟和仿真技术能够使生产过程更加科学、精细,从而提升产品质量。
此外,制造业信息化还能通过采用精准测量、在线检测等技术手段,及时发现并纠正生产过程中的问题,提高产品质量和可靠性。
制造业信息化(1)
![制造业信息化(1)](https://img.taocdn.com/s3/m/a8deac81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73.png)
制造业信息化概述制造业信息化是指将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实现制造业生产流程、经营管理、供应链协同等各个环节的数字化转型。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全球竞争的加剧,制造业信息化已成为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制造业信息化的重要性制造业信息化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具有以下重要性:1.提升生产效率:通过信息化技术,可以实现生产流程的标准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2.改善产品质量:信息化可以实现质量管控的实时监测和反馈,降低产品缺陷率,提高产品质量。
3.强化供应链管理:信息化技术可以实现供应链上下游的数据共享和协同,提高供应链的灵活性和效率。
4.改善客户服务:通过信息化技术,可以实现与客户的快速沟通和信息分享,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提升客户满意度。
5.促进企业创新:信息化可以帮助企业进行数据分析和建模,发现问题和机会,促进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制造业信息化的关键技术制造业信息化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1.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设备和产品的互联互通,实时收集和传递数据,为生产流程的优化和控制提供基础。
2.大数据分析技术:通过对大量的生产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可以帮助企业发现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和改进的机会。
3.云计算技术:云计算技术可以提供弹性的计算和存储资源,支持企业进行大规模数据处理和应用部署。
4.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对复杂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和优化,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5.数字化工厂技术:数字化工厂技术可以实现生产流程的虚拟建模和仿真,帮助企业进行生产计划和调度的优化。
制造业信息化的挑战和对策制造业信息化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包括:1.技术标准不一致:制造业中存在多种信息化技术和标准,不同企业之间的技术和系统很难实现互操作和数据共享。
2.安全风险增加:制造业信息化的过程中,企业面临着信息泄露、网络攻击等安全风险,需要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和技术防护。
针对以上挑战,制造业信息化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推动行业标准化:制定统一的信息化标准和规范,促进企业间的技术互通和数据共享。
制造业信息化课程论文
![制造业信息化课程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138ea140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e1.png)
制造业信息化课程论文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全球市场中,制造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为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支持。
制造业信息化作为提升企业竞争力、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已经成为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制造业信息化的内涵与发展制造业信息化是指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制造业的各个环节,包括产品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以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制造业信息化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中叶,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等的不断进步,制造业信息化的应用范围和深度也在不断拓展。
早期的制造业信息化主要集中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等领域,旨在提高产品设计和制造的效率和精度。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制造业信息化逐渐涵盖了企业资源规划(ERP)、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等领域,实现了企业内部资源的整合和协同管理。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兴起,制造业信息化正朝着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的方向发展。
二、制造业信息化的关键技术1、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技术(CAD/CAM)CAD 技术能够帮助设计人员快速完成产品的设计和建模,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
CAM 技术则可以将设计好的模型转化为生产制造所需的工艺和程序,实现自动化生产。
2、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ERP 系统能够整合企业内部的财务、采购、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的信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管理决策的科学化。
3、供应链管理系统(SCM)SCM 系统可以对企业的供应链进行全面管理,包括供应商关系管理、采购管理、物流管理等,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和灵活性。
4、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CRM 系统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客户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从而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5、制造执行系统(MES)MES 系统可以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确保生产计划的顺利执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制造业信息化资料
![制造业信息化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ea44cdb21a37f111f1855b31.png)
一、数字化设计技术群与信息化的关系1、制造业信息化内涵及作用制造业信息化是将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与制造技术相结合,带动产品设计方法和工具的创新,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企业间协作关系的创新,实现产品设计和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生产过程控制的智能化,制造装备的数控化,咨询服务的网络化,全面提升我国制造业企业的竞争力。
2、制造业信息化技术的五个主要发展方向1)管理数字化:实现企业内外部管理数字化和最优化,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2)设计数字化:实现产品设计手段与设计过程的数字化和智能化,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提高企业的产品创新能力。
3)企业数字化:实现全球化环境下企业内外部资源的集成和最佳利用,促进业务过程、组织结构与产品结构的调整,提高企业、区域和行业的竞争力。
4)生产过程数字化:通过实现生产过程控制的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企业生产过程自动化水平。
5)制造装备数字化:实现制造装备的数字化、自动化和精密化,提高产品的精度和加工装配效率。
3、研发设计信息化——新时期工业企业创新的源泉在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征途上,以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重要性日益彰显。
作为新产品生命周期的前端环节,研发设计信息化无疑是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在工信部近期召开的部分省市促进工业产品研发设计信息化经验交流会上,作为推进“两化”融合的主体,来自航天、航空和电器等领域的旗舰企业详细阐释了其推进工业产品研发设计信息化的成功经验。
中航科技集团总工程师杨海成中航科技集团总工程师杨海成表示,包括集成框架、软件工具、标准、知识和业务流程等要素在内的“软装备”是研发设计信息化的核心。
正如杨海成所言,多年以来,该集团围绕航天科研生产对信息化的客观需求,不仅完善了信息化基础建设,而且形成了以AVIDM软件为代表的一批支持航天科研生产的信息化核心软件,这些无疑成为该集团深入推进航天科研生产信息化的坚实基础。
制造业信息化
![制造业信息化](https://img.taocdn.com/s3/m/a1b98207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d7.png)
制造业信息化1. 简介制造业信息化是指在制造业生产和管理过程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生产的一种方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制造业信息化越来越受到重视和推崇。
本文将从制造业信息化的意义、发展现状以及相关技术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2. 制造业信息化的意义制造业信息化对企业和整个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1 提高生产效率通过信息化手段,制造业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生产效率。
自动化生产可以有效减少人为因素对生产过程的影响,减少人工错误带来的损失。
智能化生产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优化算法,实现生产过程的最优化,提高生产效能。
2.2 优化管理模式信息化可以提供全面、准确的数据支持,使企业管理者能够及时掌握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和决策。
通过信息化手段,企业可以实现供应链、生产流程等方面的优化,提高管理效率和准确度。
2.3 促进创新与升级制造业信息化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创新和升级机会。
通过信息化手段,企业可以实现产品智能化、个性化定制,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同时,信息化还可以促进不同企业之间的协同合作,加速产业链的整合和优化。
3. 制造业信息化的发展现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降低成本,制造业信息化正在快速发展:3.1 智能制造智能制造是制造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方向。
通过在生产设备和工艺上引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设备之间、设备与人之间的智能互联和协同工作,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2 工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是制造业信息化的另一个重要发展趋势。
通过将传感器、设备和工厂等连接起来,实现设备和工厂之间的实时数据交换和共享,为企业提供更好的生产调度和管理支持。
3.3 数据驱动的制造数据驱动的制造是基于数据分析和挖掘的制造业信息化手段。
通过收集和分析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企业可以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从而指导生产过程的优化和决策。
4. 制造业信息化的技术应用制造业信息化的实践需要依靠多种信息技术的支持:4.1 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是制造业信息化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计算机辅助制造
CAM是利用计算机来进行生产设备管理控制和操作的过程,它输入信息是零件的工艺路线和工序内容,输出信息是刀具加工时的运动轨迹和数控程序。
8
Computer Aided Process Planning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
CAPP是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工艺人员设计零件从毛坯到成品的制造方法,是将企业产品设计数据转换为产品制造数据的一种技术。
制造业信息化常用名词解释
陈建军
目录
1 PLC4
2 SFC4
3 QQS4
4 AM4
5 CAD5
6CAE5
7CAM6
8CAPP6
9CE6
10CSCW6
11DCS7
12FMS7
13JIT8
14LP8
15CIMS9
16VM9
17 PDM10
18 PLM10
19 MES11
20 BPM(BPE)14
21 BPR15
是同计算机科学、心理学、人类工程学、认知科学和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紧密相关的一个综合性的学科研究领域,它以人类的协同工作为研究对象,从多种学科角度在理论上解释人们的合作和交流,探索计算机技术对人类群体工作的可能支持,同时利用现有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分布式处理技术等建立一个协同工作的环境。
敏捷制造的关键技术包括:敏捷虚拟企业的组织及管理技术、敏捷化产品设计和企业活动的并行运作、基于模型与仿真的拟实制造、可重组/可重用的制造技术、敏捷制造计划与控制、智能闭环加工工程控制,企业间的集成技术、全球化企业网、敏捷后勤与供应链等。
5
Computer Aided Design计算机辅助设计
CAD就是工程技术人员以计算机为工具,对产品和工程进行设计、绘图、分析和编写技术文档等设计活动的总称。根据模型的不同,CAD系统一般分为二维CAD和三维CAD系统。
2
Shop Floor Control System现场自动化系统
3
quality and quantity system计质量管理系统
4 AM
Agile Manufacturing敏捷制造
代表了制造业全球化信息化发展的最新阶段,它主要通过敏捷化企业组织、并行工程环境、全球计算机网络或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企业间的动态联盟和拟实制造,使全球化生产体系或企业群能迅速开发出新产品,响应市场,赢得竞争。
6
Computer Aided Engineering计算机辅助工程
是用计算机辅助求解复杂工程和产品结构强度、刚度、屈曲稳定性、动力响应、热传导、三维多体接触、弹塑性等力学性能的分析计算以及结构性能的优化设计等问题的一种近似数值分析方法。CAE包括产品设计、工程分析、数据管理、试验、仿真和制造在内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生产的综合系统。
13
Just In Time准时生产
是指在所需要的精确时间内,按所需要的质量和数量,生产所需要的产品。它的理想目标是六个“零”和一个“一”,即零缺陷、零准备、零库存、零搬运、零故障停机、零提前期和批量为一。JIT的构成主要包括:基于看板的生产控制、全面质量管理、全体雇员参与决策、供应商的协作关系等。JIT通过看板控制方式严格按订货组织生产,通过看板在工序间传递物料需求信息,并利用看板将生产控制权下放到各工序的后续工序。
41 KRA29
42 ASP29
43 B/S30
44 C/S30
1
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可编程控制器
PLC是一种专门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的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装置。它采用可以编制程序的存储器,用来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运算、计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并能通过数字式或模拟式的输入和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PLC及其有关的外围设备都应该按易于与工业控制系统形成一个整体,易于扩展其功能的原则而设计。
22 AP25MRP17
26SCM18
27DRP18
28EC18
29 CRM19
30 SAP20
31 ERP21
32 BOM21
33EIP21
34DBMS22
35 SOA22
36 SaaS23
37 Gantt Chart24
38 BI24
39 TQCSE25
40KPI26
11
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分散控制系统(集散控制系统)
DCS是一个由过程控制级和过程监控级组成的以通信网络为纽带的多级计算机系统,综合了计算机(Computer)、通讯(Communication)、显示(CRT)和控制(Control)等4C技术,其基本思想是分散控制、集中操作、分级管理、配置灵活、组态方便。
12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柔性制造系统
是由数控加工设备、物料运储装置、计算机控制系统等组成的自动化制造系统。FMS包括多个柔性制造单元,能根据制造任务或生产的变化迅速进行调整,适用于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柔性制造系统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①加工子系统;②物料储运子系统;③运行控制子系统;④刀具子系统;⑤质量检测及监控子系统。
9
Concurrent Engineering并行工程
是对产品及其相关过程(包括制造过程和支持过程)进行并行、一体化设计的一种系统化的工作模式。这种工作模式力图使开发者们从一开始就考虑到产品全生命周期(从概念形成到产品报废)中的所有因素,包括质量、成本、进度和用户需求。
10
Computer Supported Cooperative Work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
JIT是一种提高整个生产管理水平和消除浪费的严谨方法。其宗旨是使用最少量设备、装置、物料和人力资源,在规定的时间、地点,提供必要数量的零部件,达到以最低成本、最高效益、最好质量、零库存进行生产和完成交货的目的。
14
Lean Production精良生产
是相对于大量生产(mass production)而言的一种新型生产方式。其核心思想是从生产操作、组织管理、经营方式等各个方面,找出所有为产品不带来增值的活动或人员并加以革除。这种生产方式综合了单件生产和大量生产的优点,既避免了单件生产的高成本,又避免了大量生产的僵化不灵活。精良生产的目标是要求产品“尽善尽美”,因此要在生产中“精益求精”,不断降低成本,力求做到无废品、零库存、无设备故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