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练习及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小石潭记》复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语文八下《小石潭记》复习题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一、重点文常本文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唐朝著名文学家。
与同为“唐宋八大家”中的韩愈合称为“韩柳”。
二、句读停顿(1)潭中/鱼可百许头(或:潭中鱼/可百许头)(2)其岸势/犬牙差互(3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隔篁竹/ 闻水声/ 如鸣佩环/心乐之三、重点字词(一)一词多义(1)环:如鸣佩环(玉饰)四面竹树环合(环绕)(2)清:水尤清洌(清澈)以其境过清(凄清)(3)可: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不可知其源(可以,能)(4)而:潭西南而望(连词,表修饰)隶而从者(连词,表顺接)(5)差:参差披拂(长短不一)犬牙差互(交错)(二)词性活用(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户(名作状,向西)(2)犬牙..差互(名作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三)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1)伐竹取.道取:(开辟)(2)潭中鱼可.百许头可:(大约)(3)日光下澈.澈:(穿透)(4)影布.石上布:(映)(5)俶尔..远逝俶尔:(忽然)(6)心乐.之乐:(以……为乐)(7)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斗:( 像北斗星那样曲折);蛇(像蛇那样蜿蜒前行)(8)以.其境过清以:(因为)(9)不可久居.居:(停留)(10)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凄:( 使……凄凉) 悄怆:(凄凉)四、重点句子翻译(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让人感到心神悲伤,寒气透骨,使人感到凄凉幽深。
(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4)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静止不动;又忽然向远处游走,来来往往,轻快迅疾。
(5)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小石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五、内容理解及主要写法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小石潭记》中写水声富有铿锵音乐之美的比喻句是:如鸣珮环。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小石潭记》(附答案)
2 小石潭记课内精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小石潭记(节选)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心乐.之( )(2)佁然..不动( )(3)其岸势犬牙..差互( )(4)乃记之而去.(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全石以为.底不足为.外人道也B.乃记之而.去有闻而.传之者C.乃.记之而去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D.心乐之.山川之.美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选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围绕着“石”来写,在移步换景中引导读者去领略不同的景致。
B.第二段写了游鱼、阳光和影子,动静结合,展现了生动的画面,目的是表现鱼的活跃、可爱。
C.作者的感情随景而变,由乐而忧。
D.柳宗元被贬失意,心情抑郁,所以认为小石潭“不可久居”。
部编八下语文《小石潭记》(解析版)
《小石潭记》知识梳理重点字词: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参加永贞元年(805)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
[篁(huáng)竹]竹林。
[如鸣珮环]好像珮环碰撞的声音。
珮、环,都是玉饰。
[心乐之]心里为之高兴。
[水尤清冽(liè)]水格外清凉。
尤,格外。
[全石以为底]以整块的石头为底。
[卷石底以出]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坻(chí)]水中高地。
[嵁(kān)]不平的岩石。
[翠蔓]翠绿的藤蔓。
[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可百许头]约有一百来条。
可,大约。
许,表示约数。
[若空游无所依]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澈,穿透。
[佁(yǐ)然]静止不动的样子。
[俶(chù)尔远逝]忽然间向远处游去。
俶尔,忽然。
[翕(xī)忽]轻快迅疾的样子。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犬牙差(cī)互]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
[凄神寒骨]让人感到心情悲伤,寒气透骨。
[悄(qiǎo)怆幽邃(suì)]凄凉幽深。
悄怆,凄凉。
邃,深。
[清]凄清。
[隶而从]跟随着同去。
[二小生]两个年轻人。
重点句子: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译文: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玉佩、玉环碰撞的声音,我心里高兴起来。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文:青葱的树,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3.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译文:鱼儿静止不动,忽然又向远处游走,往来轻快迅疾,好像和游人一同欢乐。
4.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译文:让人感到心情悲伤,寒气透骨,凄凉幽深。
课内阅读1.阅读回答问题。
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第10课《小石潭记》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度部编委语文八年级下册
10 《小石潭记》同步练习(后附答案)一、基础积累1.根据拼音写汉字。
huáng zhú( ) qīng liè( ) pèi huán( )jìliáo( ) ( yǐ) ()然( chù)()尔( xi )()忽犬牙(cī)()互( qiǎo )()怆幽( suì)()2.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
(1)隔篁竹,,如鸣珮环。
(2)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中总体写游鱼大体数量和潭水空明清澈的句子是“_ _,”。
(3)《小石潭记》中,柳宗元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溪水蜿蜒曲折、时隐时现特点的句子是“_ ,”。
(4)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的句子是“_ _,”。
(5)山川之美,自然之盛,自古就是文人学士的讴歌对象。
古人对山川自然的赞美,总是饱含着对祖国的深情挚爱,也表达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
陶渊明描绘的理想生活环境是“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_,落英缤纷_”。
(《桃花源记》)即便是一个小小的水潭,在柳宗元笔下,也是亲切可爱:“为坻,为屿,为,为岩。
,,”。
(《小石潭记》)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山水游记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到柳宗元时才真正确立,而“永州八记”是柳宗元山水游记中最杰出的代表。
《小石漕记》就是其中的经典名篇。
B.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韩昌黎他的散文中最有特色的是描写山水的游记,著有《柳河东集》。
他的诗文与韩愈齐名,人称“韩柳”。
C.《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著名诗人。
代表作有《归园田居》《五柳先生传》等。
D.古体诗种类有五言古诗、七言古诗、杂言诗、乐府诗、歌行体等。
其特点是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宽泛,篇幅长知不限。
4.解释下列句中的词语。
(1)水尤清冽尤:_(2)闻水声闻:(3)为坻,为屿,坻:_(4)青树翠蔓翠蔓:(5)潭中鱼可百许头可: 许:(6)怡然不动怡然:(7)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俶尔: 翕忽:(8)悄怆幽邃悄怆: 邃:_(9)以其境过清清:5.一词多义。
部编版八年级《小石潭记》《右溪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注] ①道州:今湖南省道县。
唐时偏僻荒凉,元结曾在此为官。
合营溪:汇入营溪。
③敧:倾斜。
④嵌:张开。
⑤逸民退士:遁世隐居的人。
⑥置州:设置州郡。
5.解释下列画线词语。
(4分)
(1)不可名状 ( ) (2)日光下澈 ( )
(3) 其岸势犬牙差互( ) (4) 乃记之而去( )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伐竹取道,下见小潭”交代了作者的游踪。
B.“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写出了作者为“石潭”命名的缘由及近岸石头的千态万状。
C.“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只写了鱼儿自由游弋的情态。
D.第①②段分别写了作者发现石潭之乐和观鱼之乐。
8.两文各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4分)
甲文:
乙文:
5略
6.答案:①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②美好的树木与奇异的山竹投下的阴影,互相遮映。
7 C【点拨】此句写出了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情态。
8.答案:甲文:清澈透明,侧面(间接)描写乙文:水流湍急,正面(直接)描写。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小石潭记》精选题含答案
4. 文章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在表现情感 时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4分)
乐、悲(由乐到悲)。 表现手法: 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6分) 小石潭记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 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 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 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4. 乙文论道,重在议论,观点鲜明。甲 文记游,侧重描写、抒情,请从表达方式 的角度,谈谈甲文这方面的特点。(4分 )
甲文运用描写、抒情的表达方式: 写了小石潭的石、水以及周围的景物, 流露了“下见小潭”之“乐”、赏鱼之 乐以及看到小潭“四面竹树环合”的 “凄清”“悄怆”之情,正是寄情于景, 情景交融。
四、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6分) 【甲】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 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 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 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 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1.解释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4分)
(1)往来翕忽( 轻快迅疾的样子)
(2)斗折蛇行(像北斗星那样曲折)
(3)悄怆幽邃(
凄凉
)
(4)隶而从者(
跟随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树技 和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 齐,随风飘拂。 (2)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五、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5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 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 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 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第10课《小石潭记》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度部编委语文八年级下册
10.《小石潭记》同步练习(后附答案)作业分层一:语言运用与积累1.根据拼音写汉字。
(1)chù()尔(2)huáng()竹(3)xi()忽(4)清liè()(5)yi()然(6)犬牙cī()互(7)qiǎo()怆幽suì()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原题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的第四篇。
B.古人常用多种方式来作为代称,用字来称呼,如柳子厚;用做官地点来称呼,如柳河东;用籍贯来称呼,如柳柳州,等等。
C.柳宗元与韩愈共同倡导了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
D.“唐宋八大家”是指韩愈、柳宗元、王安石、曾巩、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
3.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
(1)怡然不动,,往来翕忽,。
(2)_,不可知其源。
(3)《小石潭记》中描写潭上景物的语句是:,,。
(4)《小石潭记》中借鱼儿自由游弋的悠闲情景,从侧面写出了水清澈见底的句子是:,。
(5)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中,写溪水曲曲折折,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的句子是:,。
(6)柳宗元《小石潭记》中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寂寞的处境和凄怆、哀怨的心境的句子是:,。
4.解释下列句中重点字词。
(1)隔篁竹篁竹:(2)为坻坻:(3)为嵁嵁:的岩石(4)青树翠蔓翠蔓:的藤蔓(5)水尤清冽尤:(6)潭中鱼可百许头许:表示约数(7)怡然不动怡然:的样子(8)俶尔远逝俶尔:(9)往来翕忽翕忽:的样子(10)悄怆幽邃悄怆:(11)以其境过清清:5.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
(1)日光下澈.古义:今义:清澈(2)不可久居.古义:今义:居住(3)乃记之而去.古义:今义:前往,到某处6.指出下列加点字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方位名词作状语,(2)下.见小潭方位名词作状语,(3)皆若空.游无所依名词作状语,(4)斗.折蛇.行斗:名词作状语,蛇:名词作状语,(5)其岸势犬.牙差互名词作状语,7.一词多义。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0《小石潭记》(课后解析)
10《小石潭记》(课后解析)一、参考答案课文的线索:发现小石深一源中景物一小石裸源流一源中气氛一记录同游者。
解析:在整体感知课文思想内容的基础上理清线索,背诵课文。
二、参考答案文章写最初发现小石潭的时候,说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写游鱼的活泼,说“似与游者相乐”。
读到这里,我们便自然地从游鱼联想到作者此时欢悦的心情。
接下来写坐在深上的感受,说“凄神寒骨,悄枪商邃”。
小石深景物的离清与作者心境的凄清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地衬托出作者被贬后孤凄悲凉的心境。
解析:由文中“心乐之”“凄神寒骨”等句子可以看出,这些景物描写染上了人的感情色彩,结合作者的经历,就能够分析出作者感情的变化。
三、参考答案:第一问:幽清。
第二问:(示例)很清静,使我忘掉了生活中的一切烦恼,身心放松解析:第一问结合课文内容回答。
第二问答案不唯一。
四、参考答案1.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2.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
蛇:名词作状语,像蛇那样。
3.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
4.凄: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凄凉。
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寒冷。
解析:本题的词语都属于文言文的词类活用现象。
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主要包括名词、形容词、数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
五、参考答案:第一问:柳宗元的山水游记以“永州八记”为最佳。
这些作品有如下特色:(1)形神毕肖地再现了山水景色的自然美。
如《小石潭记》等一系列游记,非常善于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细腻的工笔描绘,篇篇不雷同,自然景物充满着勃勃生机,画廊式地展现了永州的山水景色。
(2)柳宗元写景,不是客观地模山范水,而是写自己主观感受中的景物。
例如:“枕席而卧,则清冷之状与目谋,雷福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面静者与心谋。
”客观之景与主观之景完全融二为一。
在情景交融之外,他还善于以山水景色自喻。
如《小石城山记》以小石城自喻,用山水景物的特点和遭遇来表现自己的性格特点和思想状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复习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复习练习题及答案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专对比阅读项复习含答案(一)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卷石底以出()(2)潭中鱼可百许头()..(3)日光下澈()(4)以其境过清()..2.用当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了什么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桃花源记(节选)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好像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仿佛,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0课 《小石潭记》同步练习及其参考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同步练习及其参考答案01 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篁.竹清冽.卷.石底坻.嵁.犬牙差.互翕.忽佁.然悄.怆幽邃.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隔篁竹篁竹:(2)水尤清冽尤:(3)为坻坻:(4)为嵁嵁:(5)潭中鱼可百许头许:(6)日光下澈澈:(7)佁然不动佁然:(8)俶尔远逝俶尔:(9)往来翕忽翕忽:(10)悄怆幽邃悄怆:邃: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B.皆若空.游无所依C.似与游者相乐.D.其岸势犬牙差.互4.辨析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1)从: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②隶而从者( )(2)见:①下见小潭( )②明灭可见( )(3)清:①水尤清冽( )②以其境过清( )(4)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②明灭可见( )5.请写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乃记之而去古义:今义:往(2)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古义:今义:今指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6.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青/树翠蔓B.潭中鱼/可百许头C.其岸/势犬牙差互 D.以其/境过清7.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4)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5)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8.填空。
(1)文学常识填空。
《小石潭记》选自《》,作者_______,字________,______(朝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世称“______”。
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
“永州八记”是______被贬为永州司马时,借写山水游记书写胸中愤郁的散文。
(2)按要求用原文默写。
①第一段写小石潭环境优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文中描写小石潭凄清的气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有人说,小石潭是一幅画,这幅画既有粗线勾勒,又有工笔细描。
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
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在《小石潭记》中,作者写了自己与小石潭的关系是()。
A. 爱憎分明B. 深恶痛绝C. 见仁见智D. 无可辨别答案:C2.作者为何感到“心旷神怡”()。
A. 小石潭清幽B. 鸟鸣花香C. 游人稀少D. 四季如春答案:A3.“飞泉溅玉”中的“玉”意味着()。
A. 石潭B. 水花C. 美景D. 游人答案:B4.作者对小石潭的感情可以用下列哪一个词来概括()。
A. 感激B. 喜爱C. 反感D. 惊讶答案:B二、填空题1.小石潭位于()。
答案:苏州2.《小石潭记》是哪位明代文学家所写的()。
答案:宋濂3.作者在《小石潭记》中用了哪个成语来形容小石潭的飞泉()。
答案:飞泉溅玉4.小石潭被作者称为()。
答案:胜景三、简答题1.简述小石潭为作者带来的心理变化。
答:小石潭让作者感到心旷神怡,他曾经对石潭的平凡毫不关心。
在逐渐接触后,作者对小石潭的美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小石潭产生了深深的喜爱之情。
作者感慨于小石潭的飞泉溅玉,形容小石潭为“此石乃天下石”。
小石潭让作者感到山中妙趣横生,使他对生活和自然有了更多的思考和体味,深入感受到了自然之美,展现出丰富的情感色彩。
2.简述小石潭的特点。
答:小石潭位于苏州,是一处胜景。
作者用浓墨重彩的笔触描绘了小石潭的特点。
小石潭的飞泉溅玉,形成了壮丽的水景,小石潭中心的小岛更增添了亮点。
作者赞美小石潭是天下石,说明其形态具备独特之美,称之为胜景不为过。
小石潭的环境十分清幽,没有人烟,使得景色更加幽雅。
作者在小石潭的游玩中,感到心旷神怡,以此来形容了小石潭的清幽特点。
小石潭还吸引了众多游客,尽管作者觉得这会破坏小石潭的幽静,但也表明小石潭的美丽与吸引力。
四、问答题1.“花径”在《小石潭记》的第一段中出现了多少次?答:一次。
2.作者如何描述小石潭的飞泉?答:作者通过“飞泉溅玉”这个成语来形容小石潭的飞泉,突出了其壮丽景色。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理解性默写及答案1.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描写了游鱼的数量和形神姿态,也从侧面生动传神地写出潭水的澄澈透明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柳宗元的《小石潭记》,间接(侧面)写出潭水清澈的语句: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3.《小石潭记》中与《朱元思书》中“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语句: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4.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写游鱼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的句子是:皆若空游无所依。
5.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描写游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既烘托出小石潭的幽寂,也勾勒出小石潭水的清澈的句子是: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6.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写游鱼忽然间游来游去,轻快敏捷的句子是: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7.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写游鱼静态的句子:佁然不动。
写游鱼动态的句子: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8.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写潭中小鱼似与游者逗乐,调皮活泼的句子是: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9.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形容两岸弯曲、岸势峭拔多姿的语句是:其岸势犬牙差互。
10.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写出小石潭源头悠远、神秘莫测的句子是: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11.柳宗元的《小石潭记》,运用比喻,描写溪身、溪水蜿蜒曲折而又时隐时现的语句是: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12.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写潭边周围树木优美姿态的句子是: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13.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写久坐潭边游人的感受,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点睛之笔)的句子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19.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写出小石潭环境清冷,使人内心忧伤凄凉的的句子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020-2021人教版部编八年语文(下)每课一练《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知识点课课练文段阅读理解
小石潭记一、单选题1.“记”是古代一种文体,根据《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核舟记》的阅读体验,下面对“记”这种文体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A.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
B.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观点。
C.臣子写给皇帝的奏章,用于向君王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
D.用来记述事实、功德的文字,述公记行、有时也用来警戒自己2.读课文《小石潭记》,分析理解不恰当的是()A.作者隔着篁竹能找到小石潭,是小潭的流水声吸引了他。
B.“全石以为底”就是说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C.“寂寥”、“凄”、“寒”等词其实都是写心境的,暗示自己的遭遇,流露出一种孤独感。
D.文章表现了高洁、幽邃、凄凉之美。
3.下列对本文《小石潭记》的分析中,不准确的一项是()A.开头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手段展示小石潭。
B.采用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语言简练优美。
C.抓住小石潭景物,从各个方面烘托出“水尤清冽”的特征和幽深之美,手法高超,形象生动。
D.本文在写景中透出作者与同游人的高兴愉悦的心情。
4.读课文《小石潭记》,抒发作者抑郁忧伤之情的一组句子是()。
A.闻水声,如鸣佩环B.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C.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D.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二、填空题5.文学或文体常识填空。
《小石潭记》选自《》,作者,字,代著名文学家。
他曾写下了连续性的山水游记多篇,合称“”,《小石潭记》就是其中的一篇。
三、解答题6.《小石潭记》骈散结合,多用短句,这样写有助于表现景致令人应接不暇的美感。
用“/”给下面这段话断句,加深对本文句式张弛有度的理解。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7. 按照提示填写恰当的语句。
①《小石潭记》中写小石潭周围美丽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小石潭记》同步测试及答案解析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小石潭记》同步测试及答案解析一、字词书写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篁.竹(_____)清冽.(_____)坻.(_____)嵁.(_____)怡.然(_____)俶.尔(_____)翕.忽(_____)差.互(_____)悄怆.(_____)幽邃.(_____)二、选择题2.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岸势/犬牙差互B.下见/小潭,水/尤清冽C.似与/游者/相乐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3.下列句中加点词不是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从小丘西行 B.不可久居C.凄神寒骨 D.潭西南而望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属于使动用法的一项是()A.斗.折蛇.行B.凄.神寒.骨C.日光下.澈D.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5.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青/树翠蔓 B.潭中鱼/可百许头C.其岸/势犬牙差互 D.以其/境过清6.下面句子中的“以”字与“全石以为底”一句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以.其境过清。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亚夫军细柳,以.备胡。
D.以.君之力,曾不能损山之一毛。
7.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比喻的一项是( )A.闻水声,如鸣珮环B.似与游者相乐C.斗折蛇行,明灭可见D.其岸势犬牙差互8.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不仅高度概括了潭周围的氛围,也含蓄地表现了作者忧伤悲凉的心境。
B.文章写出了小石潭环境的幽静,表现了作者欣赏景物的愉悦心情。
C.“全石以为底”一句既写出了小石潭极为罕见,又从侧面反映出水的清澈。
D.文中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用鱼在水中游动的姿态反衬出潭水的清澈透明。
9.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为山水游记,是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时写的一组游记中的第四篇。
这组游记名为“永州八记”。
B.《小石潭记》按游览顺序写景,层次井然,脉络清晰,值得借鉴。
其写作顺序是: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课后练习题(附答案)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金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付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细读课文,填字词,完成下列句子。
①隔_,闻水声,如鸣_。
②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_。
③日光下澈,_。
④近岸,卷石底以出,为_,为_,为。
⑤青树翠蔓,蒙络____,参差___⑦潭西南而望,_折_行,_可见。
⑧_神_骨,_____幽邃。
2解释下列加横线的字。
①青树翠蔓。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③以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④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⑤明灭可见。
()⑥乃记之而去。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全石以为底。
译:_②近岸,卷石底以出译:_③皆若空游无所依。
译:_④往来翕忽。
译:_4.本文选自_____,作者_,朝人,著名的_家。
他因为曾被贬为永州司马,写下了有连续性的山水游记多篇,合称为____。
5.按要求用课文原句填空。
(l)小石潭的全貌:_(2)游鱼和潭水的特点:__(3)潭上的景物:_6.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作者观鱼时的心情是怎样的?游览到最后的心情又是怎样的?答:_7.试找出文中你认为描写最精彩的句子,说说它的精彩所在。
答:_答案:1.(见课文,略)2.①翠绿的茎蔓②大约表示数量的③向西步行④因为停留⑤忽明忽暗③于是、就离开3.①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②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③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指好像水都没有。
④(鱼儿)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4.《小石潭记》柳宗元唐文学家《永州八记》5.(l)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参差披拂。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同步练习(学生版+教师版)
•小石潭记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这篇短小精美的山水游记,按“发现小石潭一一潭中景物——小潭溪流——潭上感受——交代同游者”的顺序,记录了作者游览的经历。
B.文章开篇以环佩相击之音来写水声,表现出水声的清脆,令人愉悦;同时也借水声烘托出环境的幽静。
C.第②段写游鱼,先总体写鱼的大体数量和“空游无所依”的状态,接着采用特写镜火写日光鱼影,勾面出一幅生动活泼的游鱼图。
D.作者善用正面和侧面的描写方法来写景物,如“斗折蛇行”,就是采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写出了溪流的曲折蜿蜒。
2.下列对课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写隔竹林,闻水声,伐竹取道才见小潭的经过,给文章增添了寻幽探奇的情趣。
B.作者描写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形神姿态,二者相互映村,具有画面感。
C.小潭“不可久居”是因为“其境过清”,面对悄怆之景,作者心境不免凄怆悲凉。
D.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融于山水的描绘之中,直抒胸臆,表达了被贬流放的忧伤怨愤。
3.下面句子中的“而”字与“潭西南而望”一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化而为鸟B.其远而无所至极邪C.怒而飞D.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二、综合性学习4.填空。
(1)《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______,是属于____的范畴。
(2)《小石潭记》的作者是_____,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擅长写______,本文是______的第四篇。
三、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部编版语文 八下文言文《小石潭记》过关练习及答案
《小石潭记》过关练班级姓名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心乐之。
..(),闻水声,如鸣佩环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底,近..()。
全石以为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远逝.(),..()不动,俶尔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一、词类请找出下面词类活用,并加以解释: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下见小潭:皆若空游无所依:倏尔远逝: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其岸势犬牙差互:凄神寒骨:心乐之:近岸:二、解释下列多义词1.可:潭中鱼可百许头()不可久居()2.从: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隶而从者()3.以:以其境过清()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4.乐: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5.清:水尤清冽()以其境过清()6.而:记之而去()潭西南而望()7.环:如鸣佩环()四面竹树环合()8.游:皆若空游无所依()同游者()9.为:全石以为底()为岩()三、翻译句子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3.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4.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四.特殊句式:1.斗折蛇行:2.坐潭上:3.全石以为底:五、内容理解1.请选择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A.文章第一段,作者采用的是“移步换景”的手法,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小石潭记》同步练习(解析版)
第10课《小石潭记》同步练习(解析版)一、积累与运用:1.文学常识填空:柳宗元(773—819),字,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世称“”,代著名文学家,“”之一,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语言简练。
有《》《》等留存。
“小石潭”是作者所游览的一个地方,“记”是古代的一种。
题目表明这是一篇。
【答案】子厚柳河东唐唐宋八大家柳河东集文体游记【解析】学生应该识记重要的作家作品等常识,对其身世及写作特点的了解,有利于理解作品,也能感受其情怀,对提高文学素养大有帮助。
2.指出下列每组词语注音有误的一项()A. 参差(cēn cī )寂寥(jì liáo )摇缀(yáo zhuì)B. 篁竹(huánɡ zhú)幽邃(yōu suì)为坻(wéi dǐ)C. 为嵁(wéi kān)佁然(yǐ rán )俶尔(shūěr )D. 翕忽(xī hū)差互(cīhù)悄怆(qiāo chuànɡ)【答案】C【解析】俶尔(chùěr )3.解释词语: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____________②、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乐:____________③、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____________④、伐竹取道。
伐:_________ 取:_________⑤、水尤清冽。
尤:_____________【答案】⑴向西走;往西走。
⑵以……为乐。
⑶在空中游动。
⑷伐:砍伐。
取:开避。
⑸格外。
【解析】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
因此要格外注意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做到准确翻译。
4. 下列是对本文的分析,其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采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手段展示小石潭环境的清幽。
B.文中采用了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笔墨经济,语言优美。
C.文章抓住小石潭的景物,从各个方面烘托出“水尤清洌”的特征和小石潭的幽深之美,手法高超,形象生动。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10《小石潭记》课时练习试题(含答案)
《小石潭记》课时练 年级:八年级 册次:下 单元:三一、语基达标训练1.根据注音写出正确的汉字或根据汉字写拼音。
hu áng ( )竹 p èi ( )环 清li è( ) 参差( )( )披f ú( ) 寂li áo ( ) y ǐ( )然 x ī( )忽ch ù( )尔 翠蔓( ) 犬牙c ī( )互 蒙络摇zhu ì( )悄chu àng ( ) 幽su ì( ) 日光下ch è( ) 卷( )石底以出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以.其境过清( ) 卷石底以.出( ) 全石以.为底( ) 俶尔..远逝( ) 参差..披拂( ) 潭中鱼可.百许头( ) 佁然..不动( ) 往来翕忽..( ) 凄.神寒.骨( )( ) 影布.石上( ) 犬牙..差互( ) 潭西南而.望( )( ) 悄怆..幽邃( ) 心乐.之( ) 斗折.蛇行.( )( ) 乃记之而去...( )( )( ) 3.翻译下列句子。
①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③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④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⑤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⑥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4.根据本文有关内容及相关文学知识填空。
《小石潭记》选自《 》,作者是“ ”之一的 ,字朝 人。
“记”是古代一种 。
以 、 (填表达方式)为主。
本文是按照 的顺序来写的,思路为:发现小潭 ——( )——( )——-潭中气氛——交代同游者。
二、语用能力提升5.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篁.竹(hu áng) 清冽. 为屿.(y ǔ) 翕.忽 B .为坻.(ch í) 为嵁. 披拂.(f ú) 寂寥.C.参.差(cēn) 佁.然幽邃.(suì) 奉壹.D.俶.尔(shū) 龚.古珮.环(pèi) 差.互6.下列句子中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水尤清冽.(凉) B.卷.石底以出(翻卷)C.潭中鱼可.百许头(可以) D.乃记之而去.(离开)7.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B.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C.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心乐之.乃记之.而去B.其.岸势犬牙差互以其.境过清C.乃记之而.去学而.时习之D.潭中鱼可.百许头不可.久居三、课文内容回顾9.根据提示默写填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石潭记》练习及答案1、本文作者(人名)(朝代)文学家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分)(1)水尤清冽()(2)佁然不动()(3)悄怆幽邃()(3)隶而从者()3、第一段作者从哪些反方面描绘了小石潭的美?(2分)4、“影布石上”的意思是鱼的影子投在石头上。
请结合第二段内容,说说产生这一效果的原因有哪些。
(2分)5、统观全文,小石潭合作者的遭遇有哪些相似之处?这些相似之处给作者带来了怎样的感受。
(3分)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4分)(1)心乐之()(2)卷石底以出()(3)往来翕忽()(4)记之而去()7.翻译下列句子。
(4分)(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2分)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伐竹取道,下见小潭”交代了作者的游踪。
B.“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写出了作者为“石潭”命名的缘由及近岸石头的千态万状。
C.“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只写了鱼儿自由游弋的情态。
D.第①②段分别写了作者发现石潭之乐和观鱼之乐。
9.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本文写作上最突出的特色是情景交融。
作者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对小石潭自然风景的描绘中。
借小石潭的幽深冷寂传达出作者贬居生活中孤寂悲凉的心境。
B.第4段,写潭上景物和自己的感受,写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气氛。
C.作者从听水声“心乐之”,见游鱼“似与游者相乐”到坐潭上而觉“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心情由乐到忧。
D.作者虽然贬官失意,但能苦中作乐,,寄情山水,佁然自得。
10.柳宗元笔下的小石潭优美幽静,令人向往。
如果要把小石潭开发为旅游景点,聘你为导游,你如何向游客介绍小石潭?既要保持小石潭原有的特点,又要融进现代化的风格。
请结合译文写一篇导游词,要求既生动形象,又简洁明快。
(只介绍一个景点)(3分)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全石以为底/不以物喜B.潭中鱼可百许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C.不可久居/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D.乃记之而去/与人期行,相委而去12.请将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2)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13.全文两次写列“乐”,这与文章忧伤凄苦的感情基调矛盾吗?为什么?(4分)1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2分)(1)以其境过清()(2)斗折蛇行()15.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16.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 使用生动贴切的比喻是本文的一大语言特色。
例如“如鸣佩环”,用佩环自然相碰发现的声音来比喻泉水注入水潭里的声音,给人以美的享受。
B. 文章对潭中游鱼的描写动静结合,如“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是从静态上描写,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呈现的则是游鱼的动态美。
C. 作者以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潭中气氛——小潭源流——交代同游之人为顺序来安排材料,移步换景,景随情迁,前后照应,结构紧凑。
D. 同是描绘山水美景、借景抒情之作,《小石潭记》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凄苦孤寂之情,而《与朱元思书》则流露出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之意。
17、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一处)。
(2分)①潭中鱼可百许头②其岸势犬牙差互1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小题2分,共4分)①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译文:②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译文:19、作者通过写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答:20、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3分)句子:理由:21、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4分)答:22.下列对第①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如鸣佩环”表现出流水声音的悦耳动听。
B.“伐竹取道”意为砍到竹子并做成了竹筏。
C.“坻”“屿”“嵁”“岩”写出石头形状各异。
D.“青树翠蔓”写出潭边树木藤蔓青翠茂盛。
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似与游者相乐。
24.小石潭潭水的特点是,潭中游鱼的特点是。
(4分)25.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第段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讲述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由小丘西行到看见篁竹、听闻水声,寻得小石潭,移动变化中景致不同,极具动态画面感。
B.第段特写游鱼的形神姿态,动静之间,游鱼形象丰满灵动,体现游鱼怡然自得的同时,也侧面凸显潭水的空明澄激,二者各尽其妙。
C.第段描述作者在小石潭停留的感受,突出一个“清”字,环境之清深入心神,作者顿感悠闲宁静,直接反映他纵情山水的精神追求。
D.作者写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把自身遭遇、个人心境融入自然风景的描绘中,抒发自己被贬后无法排道的忧伤悲凉之情。
26.把第卷文言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小题2分,共4分)(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译文:2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潭中鱼可百许头可:(2)佁然不动佁然:(3)以其境过清以:(4)不可久居居:2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2分)A.斗折蛇行B.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C.潭西南而望D.凄神寒骨29.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3分)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答:30.第一段中哪些语句为后文的“寂寥无人”“其境过清”埋下了伏笔?(2分)答:31.“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八个字高度概括了小石潭的氛围,表现了作者的处境和的心情。
(3分)32.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段文字从小丘到篁竹,从篁竹到水声,再从水声到小潭,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
B.文章描写游鱼“皆若空游无所依”衬托出潭水的清澈透明,给人以鲜明的画面感。
C.作者写“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感受,意在突出小石潭景色幽静、冷寂的特点。
D.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山水的描绘之中,委婉地表达了被贬流放的忧伤怨愤之情。
33.解释下列加点的司珸。
(4分)⑴潭中鱼可百许头( ) (2)佁然不动()⑶俶尔远逝( ) ⑷以其境过清()3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 分)⑴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35.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3 分)A.这篇短小精美的山水游记,按“发现小石潭一一潭中景物——小潭溪流——潭上感受——交代同游者”的顺序,记录了作者游览的经历。
B.文章开篇以环佩相击之音来写水声,表现出水声的清脆,令人愉悦;同时也借水声烘托出环境的幽静。
C.第②段写游鱼,先总体写鱼的大体数量和“空游无所依”的状态,接着采用特写镜火写日光鱼影,勾面出一幅生动活泼的游鱼图。
D.作者善用正面和侧面的描写方法来写景物,如“斗折蛇行',就是采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写出了溪流的曲折蜿蜒。
3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4分)(1)卷石底以出()(2)佁然不动()(3)其岸势犬牙差互()(4)乃记之而去()3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译文:(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译文:3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3分)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伐竹取道,下见小潭”交代了作者的游踪。
B.“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写出了作者为“石潭”命名的缘由及近岸石头的千态万状。
C.“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只写了鱼儿自由游弋的情态。
D.第①②段分别写了作者发现石潭之乐和观鱼之乐。
38. “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流露出作者怎样的心情?并说说作者产生这种心情的原因。
(4分)39.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心乐之(2)佁然不动(3)伐竹取道(4)以其境过清4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4分)(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41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为什么觉得“其境过清”?(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2.“以其境过清”中的“其境”指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43.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4分)(1)水尤清冽冽:_____________ (2)斗折蛇行斗折:_____________(3)日光下澈澈:_____________ (4)悄怆幽邃悄怆:_____________44.疏通文中划横线句子的大意。
(3分)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45.作者在第二段中写游鱼“皆若空游无所依”的作用是什么?(3分)46.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作者发现小石潭时的心情怎样?游览到最后心情又是怎样?为什么心情会有这样的改变呢?(4分)47、文章第一段“全石以为底”句有什么作用?48、文章开篇落笔不凡,未见其景先闻其声,把水声写得清脆悦耳,不同凡响,文中哪一句清楚地表明了产生了这种效果的原因?49、作者由“闻水声”到“伐竹取道”,才“下见小潭”,其中的“闻”“伐”“见”几个动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50、“伐竹取道”说明什么?答案1 柳宗元唐代2 清凉;呆呆的样子;忧伤的样子;跟随3水特别清冽,以整块石头为底,潭岸岩石形状各异,岸边树木茂盛秀丽。
4日光折射入潭中,监狱的影子投在石上,原因是潭水清澈;能够看清鱼影投在石上。
原因是石潭面积小。
5 小石潭岸势曲折。
不知其源和作者被贬后遭遇坎坷,前途迷罔相似;小石潭周边寂寥无人,凄神寒骨的环境和作者被贬后的孤凄悲凉,悲哀深沉的心境相似。
给作者带来了幽深冷寂、孤苦悲凉、悲哀深沉的感受。
6.(1)心乐之(以………为乐) (2)卷石底以出(弯曲)(3)往来翕忽(勤快敏捷的样子) (4)记之而去(离开)7.⑴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⑵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能够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8.C项分析不当。
除了写鱼儿自由游气的情态外,还从侧面写出了水的清澈。
9.D 解析:乐是暂时的,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就会流露出来,不可能做到怡然自得。
10.各位游客,刚才介绍了小石潭得名的原因,现在请看潭中的鱼儿,这是小石潭最具特色的景点:阳光下潭水清澈见底,活泼可爱的鱼像小鸟在空中游动一样,有的抬头似乎要与我们交谈,有的摇头摆尾,令人忍俊不禁,相信大家看了这潭中鱼,,会有好运气,年年有“余”的。
11.D12.(1)(游鱼)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又向远处游去,往来轻快而敏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