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解题方法
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https://img.taocdn.com/s3/m/e9fa49f8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4d.png)
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说明文是常有的文体之一,也是语文测试必考的一种文体。
因此,认识说明文的文体特色,掌握说明文阅读的答题技巧,对提升说明文的阅读能力和复习备考效率特别重要。
无论命题者怎样出题,同学们在仔细阅读文章的基础上,掌握说明文解题的方法与技巧,理解说明文答题程序,都是能够顺利答题的。
笔者联合近几年说明文阅读的考点及题型,供给一些答题方法与技巧。
一、怎样找到“说明对象”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中考说明文阅读”的常有考点之一,其考察种类:“这篇文章(或段落)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方法一:看题目,许多题目都表示说明的对象。
如《中国石拱桥》。
方法二:抓首括句和中心句。
说明文常常运用这类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和特色。
反之,假如要求为说明文加一个题目,也能够用说明对象作为题目,或加上一个能说明其特色的生动的题目。
二、怎样分析“说明对象的特色”说明文“说明对象的特色”也是“中考说明文阅读”中常有的考点。
对此类题目,第一,应找到表现说明对象特色的句子。
A.看题目;B.在首段中找;C.抓重点词句。
其次,在归纳说明事物的特色时,要分析文章构造,找出中心句及连结词,如“第一”“其次”“还”“也”“其余”等词语。
一般状况下,文段的开头和结尾常常说了然对象的特色。
例1:阅读下文,归纳我国春季天气的三大特色。
我国的春季来得急速。
宋朝白玉蟾在《立春》中说:“东风吹散梅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
”唐朝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这个比喻人们能够广泛接受,也就说明我们的生活中确有植物在春季快速开花的事实。
我国南北春季有早有晚。
北宋王安石《泊船瓜州》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是千古传诵的佳句。
我在这里引用它是想说明……因此,当五原河冰刚消融时,长安则早已如花似锦过去,时近暮春了。
我国的春季冷暖多变。
宋朝诗人吴涛在《绝句》中讲了这样一件怪事:“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
”此中,我国春季天气的三大特色就是以上三段文字的第一句:我国的春季来得急速;我国南北春季有早有晚;我国的春季冷暖多变。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方法和技巧的汇总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方法和技巧的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21dfa0d3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15.png)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方法和技巧的汇总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许多同学在做阅读理解题时,只凭感觉来回答问题。
但实际上,答题也有技巧可循。
以下是针对《考试说明》提出的几种答题技巧:一、看分值答题法通过试题的分值,可以推测出答案的要点和要求的字数。
例如,一道3分的题目可能有3个要点,每个要点1分。
因此,从试题的分值中可以推测出答案的要点和字数。
例如,陕西省中考题目:“目前一般有哪几种消暖雾的方法?文中提到的咱们陕西的消雾作业属于其中哪一种?”答案是3种,其中第二种是文中提到的。
二、用原文答题法做题时要记住:“答案不在你的脑子里,答案只在原文中。
”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既体现个性和独特见解,又要忠实于作者的主张。
1.尽量利用原文语句准确解答阅读题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答案。
大多数题目在文章里都能找到答案。
当然,找出的语句不一定能直接使用,还必须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加工,或摘取词语或压缩主干或抽取要点或重新组织。
即使是归纳概括整段整篇文意也必须充分利用原文。
以下是解题方法的十六字诀:1)字不离词汉语中一词多义现象相当普遍。
在理解词语中某个字的意思时,必须把它放到这个词语中去考察,即字不离词,这样才能准确理解这个字的意思。
例如,道听途说,道指道路,志同道合,道指道理。
2)词不离句在综合阅读题中,常常要求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这类要求有以下几方面情况:一词多义。
这在文言文中很常见。
例如,策之不以其道,策指驱使;执策而临之,策指马鞭。
3)句不离段对句子的分析理解不能离开具体的语段,不能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
如果离开具体的语段,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许多句子只能狭隘地理解,甚至不知所云。
只有结合具体的语段和语言环境,才会知道这句话在全文中占着什么样的位置。
4)段不离文段落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思路。
因此,对语段的阅读理解不能离开文章的主要意思,不能偏离文章的中心。
否则,对语段内容或作用的理解就会发生偏差。
初中记叙文说明文阅读解题技巧及方法
![初中记叙文说明文阅读解题技巧及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b18b442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c5.png)
初中记叙文说明文阅读解题技巧及方法记叙文和说明文是初中语文中常见的文体,阅读理解题也常涉及这两种文体。
下面将介绍一些解题技巧和方法。
记叙文阅读解题技巧1. 读懂全文:记叙文通常是按照事件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因此要仔细阅读全文,理解故事的情节和顺序。
读懂全文:记叙文通常是按照事件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因此要仔细阅读全文,理解故事的情节和顺序。
2. 关注人物和环境描写:人物和环境描写是记叙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能帮助我们了解故事的背景和情感。
关注人物和环境描写:人物和环境描写是记叙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能帮助我们了解故事的背景和情感。
3. 观察人物行为和心理活动:人物的行为和心理活动往往可以揭示故事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观察人物行为和心理活动:人物的行为和心理活动往往可以揭示故事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4. 分析故事结构:了解故事的开头、发展、和结尾,能够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内涵和意义。
分析故事结构:了解故事的开头、发展、高潮和结尾,能够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内涵和意义。
5. 理解隐含信息:记叙文中常常存在隐含信息,需要我们通过推断和归纳来揭示其含义。
理解隐含信息:记叙文中常常存在隐含信息,需要我们通过推断和归纳来揭示其含义。
说明文阅读解题技巧1. 把握中心思想:说明文的主要目的是传达信息,首先要理解作者的中心思想,即他想要向读者传达的主要观点。
把握中心思想:说明文的主要目的是传达信息,首先要理解作者的中心思想,即他想要向读者传达的主要观点。
2. 理解标题和段落大意:通常说明文的标题和段落开头能够给出一定的提示,帮助我们把握内容。
理解标题和段落大意:通常说明文的标题和段落开头能够给出一定的提示,帮助我们把握内容。
3. 强调关键词和关键句:注意文章中的关键词和关键句,它们通常能帮助我们理解和归纳文章的内容。
强调关键词和关键句:注意文章中的关键词和关键句,它们通常能帮助我们理解和归纳文章的内容。
4. 辨别因果关系:说明文常常涉及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通过辨别因果关系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逻辑结构。
初中语文说明文议论文阅读理解核心知识点和解题技巧
![初中语文说明文议论文阅读理解核心知识点和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d6cc5b08ccbff121dd368392.png)
点点点点点点 【练习题】
自然奇观:海发光 (1) 你若有幸在夜间置身海边或航行海上,一定会有机会观赏到瑰丽无比的海发光。它似 星光万点,又似白光一片,更似绚丽多彩的礼花。人们称这种现象为“海火”。 (2) 这种迷人的景象是谁引起的呢?是谁的杰作呢? (3) 有一种海发光出现在航行中的余加四周及船尾的浪花池沫里,这主要是由硕粗很小 ( 直径一般为 0.02 毫米一 5 毫米)的发光浮游生物引起的。其本身多呈玫瑰红色,平时凭借 其体内的一种脂肪物质就能微微发光,通常只有在海面有机械扰动或它们受到化学刺激时才 比较鲜明。这种海发光由无数白色的、浅绿色的或浅红色的闪光组成。当海上风浪把它们推 向砾石海岸时,它们因受到更大的触发而放光。放出的光就像一束四溅的火花,知“火雨” 映落,一拨紧接一拔。这样的海发光通常称为火花型海发光。 (4)还有一种海发光是由海洋发光细菌引起的。它们发光强度较弱,其特点是不论什么海 况,也不管外界是否扰动,只要这种发光细菌大圣存在,海面就会出现一片乳白色光辉。这
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 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 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 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2.说明文的结构
说明文的结构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总分式(包括总一分、总一分一总两种),一种是递 进式。事物说明文大都用前者,事理说明文大都用后者。
说明文阅读解题有哪些方法
![说明文阅读解题有哪些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f43ac7c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c3.png)
说明文阅读解题有哪些方法说明文阅读解题有哪些方法说明文是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种文本形式,它的主要目的是对某些事物进行解释说明,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在考试中,我们也会经常遇到各种形式的说明文阅读题,因此,掌握一些解题方法非常重要。
一、整体把握在阅读一篇说明文之前,我们应该先快速浏览全文,把握文章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特别是在考试中,我们可能要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一些问题,因此,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我们还需要重点关注与问题相关的部分,避免浪费时间在无关内容上。
二、注意关键词在阅读说明文时,我们需要注意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往往是文章的重点所在。
我们可以根据关键词来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内容,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旨。
三、注意细节虽然关键词对于整体理解来说非常重要,但细节也同样重要。
因为在说明文中,往往会涉及到一些具体的细节信息,这些信息可能会直接关系到我们对问题的回答。
因此,在阅读说明文时,我们需要注意细节,尤其是数字、年份、名称等具体的信息。
四、分析图表有些说明文中可能会附带一些图表,如表格、图形等。
这些图表往往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因此我们需要重点关注这些图表,并且掌握一些解读图表的技巧。
五、联系实际在阅读说明文时,我们也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尝试将文章内容和实际情况联系起来,这样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文章,并且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
总之,阅读说明文需要我们认真仔细,注重细节,重点把握文章结构和内容,并且结合实际进行理解和应用。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并且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范文:说明文阅读解题有哪些方法说明文阅读是我们学习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种文本形式,而在考试中,我们也会经常遇到各种形式的说明文阅读题。
因此,掌握一些解题方法非常重要。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实用的阅读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整体把握是非常重要的。
在阅读一篇说明文之前,我们应该先快速浏览全文,把握文章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八年级语文说明文解题技巧方法建议
![八年级语文说明文解题技巧方法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4ca90df3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b2.png)
八年级语文说明文解题技巧方法建议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在初中语文占有重要地位。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八年级语文说明文解题技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初二说明文阅读解题方法(1)把课文当作“例子”,采用课外的、具有陌生感的说明文来进行测试,走出死记硬背的误区,保证试题有较高的效度。
(2)说明文的范围是很广的,既包括自然科学,也包括社会科学。
不管是平时训练,还是考试命题,都不应该有所偏废。
同时适当加强一下社会科学类的说明文的阅读训练,也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3)说明文是以介绍知识为目的的,因此说明文阅读测试的目标就是理解,包括对词语的理解、对句子的理解、对说明中心的理解、对说明顺序的理解、对说明方法的理解等。
由于任何知识的介绍都离不开概念,而介绍高科技知识的文章中新概念又特别多,所以,准确理解概念的含义是解答说明文阅读试题的一个关键。
阅读说明文的羁绊态度应该是理性的,而不是感性的。
第一,你得博闻广志,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你看到的文章。
第二,技巧啊,有一个技巧就是——可以用原文的句子回答的,就用原文回答;或者用跟原文意思相近的句子回答。
所以得注意前后文的联系,这段提到的这个问题也许答案就在下一段。
还有一个技巧就是在试题中找答案,比如有时候会有这样的选择题——“以下关于本文的几个说法,哪个是错误/正确的?”认真看选项,有助于你理解文章。
关于"联系本文,谈谈你的认识/对什么什么问题的看法"以及"解释一下这个句子的含义"等题型应该怎样答?这里所谓的认识就可以从原文的中心句或者“以下关于本文的几个说法,哪个是错误/正确的?”的选项里找答案了。
一般都是非常正式的套话,把套话说完了,可以再写一点自己的见解。
句子的含义也可以从上下文找跟该句有关的内容,这样有助于你理解这个句子,因为要你解释的句子一般是关键句,肯定要联系上下文,不能脱离文章来回答。
初中记叙文说明文阅读答题窍门及技巧
![初中记叙文说明文阅读答题窍门及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825dc840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1e.png)
初中记叙文说明文阅读答题窍门及技巧初中阅读理解是考试重点之一,记叙文和说明文是其中常见的文体。
下面是一些答题窍门和技巧,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记叙文阅读答题窍门1. 浏览全文在开始阅读记叙文之前,先快速浏览全文。
注意文章的标题、段落标题、插图或图片等,这些可以给你提供一些关于文章主题和内容的线索。
2. 确定文章结构确定文章的结构,包括开头、中间和结尾。
记叙文通常由引子、事件和结论组成。
了解文章结构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发展和主题的呈现。
3. 关注关键词注意文章中的关键词,它们在文章中经常出现并强调了重要信息。
通过关注这些关键词,你可以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作者的意图。
4. 注意上下文有时候,你可能遇到一些生词或不熟悉的词汇。
在这种情况下,不要停下来查字典,而是试着通过上下文推测出词的意思。
文中的其他句子和段落可以为你提供更多线索。
5. 分清事实和观点记叙文中有时会包含作者的观点或意见。
当回答问题时,要能够分辨出作者是在描述事实还是表达观点。
不要把作者的观点当作事实来理解。
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1. 阅读问题在阅读说明文之前,先浏览一下问题。
问题可以帮助你更有针对性地去寻找答案,同时也可以帮助你关注文章中的重点信息。
2. 寻找关键信息说明文通常提供很多细节和数据,寻找关键信息是回答问题的关键。
注意标点符号的使用,例如冒号、引号和编号等,它们可以引导你找到关键信息。
3. 注意图表和插图说明文通常会包含图表和插图来帮助解释观点和数据。
在回答问题时,要仔细观察图表和插图,并注意它们与文章内容的关联。
4. 掌握文章结构包括引言、主体段落和结论等,掌握文章的结构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并回答问题。
了解作者的逻辑结构和写作方式有助于快速定位答案所在。
5. 多练通过多做一些练,提高阅读理解的技巧和速度。
在练中,注意整理和总结问题类型和解题方法,有助于你在考试中更有效地应对。
希望以上这些答题窍门和技巧能够对你的阅读理解能力有所帮助。
初二语文阅读说明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初二语文阅读说明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528c743d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42.png)
初二语文阅读说明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1. 了解说明文的特点说明文主要是对某一事物或现象进行解释说明,并阐述其特点、功能、作用等。
因此,深刻理解说明文的特点是阅读和理解说明文的第一步。
说明文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论据与论点紧密关联。
说明文通过阐述某一事物或现象的特点、功能、作用等,对其论点进行支持和证明;•语言简洁明了。
说明文不像文学作品那样形式多样、语言生动,而应使用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的语言;•结构清晰。
说明文应该按照特点、功能、作用等进行分类分段,使文章的结构更加清晰。
2. 选择合适的答题方式作为阅读理解题,说明文既考察阅读理解能力,也考察学生的判断能力。
因此,在阅读说明文时,学生需要采用不同的答题方式。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1)主旨题、段意选题、细节题•主旨题:阅读全文后,思考作者写这篇说明文的目的是什么,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切不可曲解原文的本意。
这种问题需要对全文有一个较为明晰的概念,分析文章的主题大意。
•段意选题:对于长文,选择段落题目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方法,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段落主题。
首先应理清人称代词或指示代词的指向,然后从段落重复,转折等几个方面判断题意,中心词往往是段落主题。
•细节题:阅读全文时,学生会感知到一些信息细节,例如某一人物的具体说法,某一事件所发生的时间、地点等等。
这种问题无需过多思考,只需要在原文中找到明确的信息即可。
(2)推断题、归纳题•推断题:这种题目需要在文章中进行推理,进行判断和辨析。
常见于说明文的中心问题,如“根据文中的叙述,你认为……”等问题,需要通过对原文的深入分析推断答案。
•归纳题:归纳题往往是文章的结论,学生需要从文中梳理信息,总结文章中所列举的信息与明确的表述,结合常识和知识结构,进行快速合理的归纳。
3. 注意句段的转折和衔接说明文通常是一篇由多个段落组成的文章,段落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
因此,学生在阅读说明文时,需要注意句段之间的衔接和转折,以便更容易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共23张PPT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共2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e801d620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21.png)
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பைடு நூலகம்分” 式(或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或总分 总)、并列式、递进式等。分析文章结构, 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 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中心句:出现的位置开头或结尾,有时在 句中。判断,多为概括性较强的句子。叙 述句、描写句、阐释句、疑问句一般不宜 作中心句。 其他文体文章也如此。
判断文段的说明中心(说明内容) 答题方式:
1、实物说明文:说明对象+对象的特征 2、事理说明文:关于…… ……的道理 (原因、方法、原理等) 3、程序说明文:…… ……的操作或实验 或制作的过程
本句用了……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具 体直观、深入浅出(科学准确)地说明 了……(说明内容),使读者……。
⑧.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
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 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特征/事理 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可以颠倒。
⑨.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 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⑩.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 充实。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 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 象的作用。
说明方法: 一般回答三个字,要
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 在文中的作用:
①.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 特点。 ②.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 特点。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 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 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③.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 ××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 理由。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之说明文阅读技巧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之说明文阅读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ebfa770e4431b90d6d85c705.png)
说明文阅读技巧【题情分析】【考点扫描】命题角度一: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知识要点】1.说明对象:一篇说明文要介绍给读者的事、物、理、现象等。
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指具体的事物,包括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和特征等,如《中国石拱桥》中的“中国石拱桥”;二是事理说明文,说明对象指抽象事物,包括现象的原因、事物的本质、事物内在的规律、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或某个深刻的道理等,如《大自然的语言》中的“大自然的语言”。
2.特征是一个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
说明对象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形态、性质、结构、成因、功用、发展变化等。
【常考题型】1.这篇文章(或文段)的说明对象是什么?2.从说明对象看,这是一篇说明文。
(横线上填“事物”或“事理”,要判断该文是说明具体事物还是抽象事理)3.本文说明对象的特征(特点)是什么?4.请用一句话介绍×××(说明对象)。
【答题对策】1.看文章标题:有的文章题目直接或间接点明说明对象。
如《故宫博物院》《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
2.找关键语句:找准中心句、首括句、过渡句、总结句等,进行判断。
如《说“屏”》,抓住第一段中的关键句“我们的先人,擅长在屏上做这种功能与美感相结合的文章”,可以判断文章介绍了屏的实用功能和艺术美感。
3.从关键词语入手:包括特征词语、思路字词等。
特征词语,如“美丑”“长短”“冷热”等;思路字词,如“首先”“其次”“再次”“一方面”“另一方面”“总之”等。
4.用精练语言概括: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
事理说明文应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内容)。
如《看云识天气》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及怎样看云识天气。
【范例解析】见【明晰考向·感悟真题】一、(2015·安徽中考)从第④段看,拟态的主要特点是什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说明对象特征的把握。
应从第④段的一些关键句、短语入手,如“拟态,表现为一种生物与另一种生物或周围自然界物体的相似性”“这种相似性很高”“这种相似性可表现在外形、颜色、气味、鸣声和行为等方面”,我们就可推断出第一个特点为:相似性;再从“拟态非常神奇,也很常见,在动物、植物和真菌界都存在”可推断出第二个特点为:普遍性。
初中生语文考试说明文阅读不会做怎么办初一说明文阅读有哪些答题技巧
![初中生语文考试说明文阅读不会做怎么办初一说明文阅读有哪些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54571812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37.png)
初中生语文考试说明文阅读不会做怎么办初一说明文阅读有哪
些答题技巧
初中生面对语文考试的时候,往往阅读理解就是他们的天敌。
阅读文理解题型灵活,题量也大,做起来就更没有把握了!小编就以说明文举例,今天在这里和大家聊聊遇到说明文阅读不会做怎么办?
第一,说明文要找对象。
我们看到一篇说明文时,一定要有一个明确说明对象的意识。
就是我们要知道这篇文章是说明什么东西?这个东西有什么特征?这就是一种阅读思路。
找说明对象可以通过文章题目,以及浏览文章根据说明内容确定。
第二,说明文要清楚主要说明内容是什么。
也就是我们要找出说明对象的具体特性。
比如对象形状构造、大小和颜色、变化和特点、作用及原理等性质。
一定要明确其特性表现特征是什么,这样答题才有依据。
所以读文章的时候注意边读边画刚刚上面所说性质表现明显关键词句。
最后说明文要学会看说明结构。
具体指这篇文章是按照总分,还是总分总,或者分总等形式,确定结构有助于思路变得更加清晰。
说明文阅读理解并不难,关键在于你是否把握其主要特点以及找到相关思路体现。
如果你能做到以上三个技巧,你会发现原来说明文阅读拿高分变简单了!。
初中说明文阅读答题模板 说明文答题模板
![初中说明文阅读答题模板 说明文答题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6043fa02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1a.png)
初中说明文阅读答题模板说明文答题模板【篇一】初中说明文阅读答题模板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与练习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第一部分说明文考点分析在中考现代文阅读测试中,说明文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今天就说明文中经常出现的考点、考查类型及答题对策分别进行总结、归纳。
只有通过阅读掌握了文章的主题,才能正确理解文章,进而根据文章的事实细节推测作者的态度和观点。
考点之一:说明对象考查类型:直接让学生回答:“这篇文章(或文段)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对策: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
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
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考点之二:说明对象特征[类型1]:直接找出说明对象的特征的句子对策:A、看题目;B、在首段中找;C、抓关键词句(比如:运用了说明方法的语句、中心句)。
[类型2]: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对策: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考点之三:说明顺序[类型]: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对策:1、了解说明顺序的基本常识:说明文有三种写作顺序。
(1)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多在建筑物的结构,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中等。
(2)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
(3)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逻辑顺序的具体分为: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特殊)、概括———具体、整体———局部、总———分。
2、掌握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
考点之四:说明方法[类型1]:直接让考生回答文章或段落的说明方法对策: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摹状貌、引用说明)的主要特点,然后根据文段内容分析判断。
说明文阅读十大考点及解题技巧课件-2024年中考语文提分技巧(共17张PPT)
![说明文阅读十大考点及解题技巧课件-2024年中考语文提分技巧(共1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b00e6fb7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4e.png)
典型考题
四、说明方法及作用
本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答题格式: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内容:事 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参考前面说明方法, 明确其作用)
知识讲解
五、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按时间的先后来进行说明,多用于说明具体事物和历史 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
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 句。
2.了解说明对象的特征 尽量从原文中找原词原句,若没有,则注意段意、中心句。
(1)从标题入手。有的标题在指出文章说明对象的同时,也指出其特征;有的标题用设问句的形式, 引导读者有针对性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有的标题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拟人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 征。 (2)从分析材料入手。即逐段分析作者介绍了有关事物的哪一方面的特征,然后归纳小结。有的事 物的本质特征,作者已在文章中明确地指出来了,阅读时要找出这些关键句。有的说明文没有明显的 关键句,阅读时需细心琢磨,从中加以提炼。
答题格式:这篇文章充分体现了语言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的特点,如 “……”一句,就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 理)。 (2)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答题格式:释义+……(词语)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知识讲解
六、说明文语言特点
知识讲解
八、文段作用
回答某段或某句的作用,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1.结构、内容作用: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或前文。有时 在文章在开头,还起着引出说明对象或说明事理的作用。
人教版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
![人教版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686cd446c175f0e7cd13765.png)
人教版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工智能(AI)不仅能“读图”识别影像,还能“识字”读懂病历,理解患者病情并推荐临床诊断,准确度甚至超过医生、媲美经验丰富的专家……如今,这一幕极具科幻感的场景,已经迈入现实。
据悉,目前,该AI系统的功能已经十分强大。
一方面,可以通过人机交互获取患者或家长口述文本,包括主诉、症状、疾病史、用药史等信息,做出粗略诊断,给出可能的疾病范围;另一方面,还可通过医生当面问诊或互联网远程问诊,获取详细病情及鉴别诊断特征,模型据此重新运算,给出具体的精确诊断。
此外,如果有实验室检验或影像检查数据,AI模型还可以进一步确认其诊断结果。
以上只是一个例子。
利用AI,流媒体服务平台可以向用户推荐他要看的电影,发送他可能很快就会在线下单的商品,它还能帮着识别照片中的人物甚至花草……人工智能市场规模日益扩大,应用面十分广泛。
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及增长率人工智能市场应用(节选自2019年2月13日《佯城晚报》,有删改》(数据来自德勤分享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年会议题相关报告)材料二:科幻感十足的AI形象,开始渐渐引发人们恐惧。
其中部分恐惧,可能源于机器竟拥有与人差别不大的认知。
另外,对AI研究的报道方式,也可能引起恐慌,譬如2017年6月,“脸书”(Facebook)的AI研究人员称有两个聊天机器人开始在对话中使用代码字。
而部分新闻报道甚至描绘成,研究人员为免事态失控,匆忙终止实验。
但1997年,IBM的“深蓝”打败了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展示了强大的计算力,其纯粹的暴力破解法就被用于机器学习,在看似具有无数种招式的游戏中轻松获胜。
现在,AI不断击败人类的消息,可能会给人这样一种印象:计算机在认知能力方面已堪比人类。
但实际上,两者之间仍存在一条鸿沟。
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专家格雷格·霍兰德告诉人们,人脑可以解决AI前所未见的问题,而机器学习,只是针对特定问题而设计的。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常见题型及解题技巧,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常见题型及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001bcad84a7302768f9939c4.png)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常见题型及解题技巧,建议收藏考点一把握说明对象或说明内容■中考常考题型1.简要概括全文或者某段的说明内容。
2.选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3.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
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题目的作用。
■阅读方法解密1.说明对象是指文章介绍的某种事物或事理;说明内容主要包括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2.说明内容概括法:(1)概括全文说明内容基本步骤:①确定说明对象;②找段首中心句,如没有,需要准确概括各段的主要内容;③归纳整理,用规范的语言简洁作答。
(2)概括某段说明内容的步骤:①找出某段的中心句,(段首,段尾,段中);②整合中心句,提取关键词,归纳概括。
【对应题型1】3.说明对象判断法:说明对象是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判断方法有以下几种:①看题目:物名性的标题,标题即说明对象。
②看首段:第一段往往会揭示说明对象。
③看首括句或中心句:段首概括句或中心句往往揭示所要说明的事物或事理。
【对应题型(2)】4.说明对象特征概括法:概括说明对象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①直接从文中找:找题目中的修饰语、段首的总括句和结尾的总结句。
②用自己的话概括:说明对象特征不明显的,需抓住最能揭示说明对象的本质特征的关键词语进行归纳、概括。
【对应题型(3)】5.说明文标题作用分析法:说明文标题的作用有:交代说明对象;指出说明对象的特征;表达上新颖别致,形象生动;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如果标题是设问句或疑问句则起到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的作用。
答题时要联系具体说明内容和标题运用的手法进行分析。
【对应题型(4)】考点二理清说明顺序■中考常考题型1.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2.选文(某段)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什么作用?3.从结构上看某些段落之间是什么关系?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说明。
或者连续的几个段落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安排的?■阅读方法解密说明顺序判断四法:理解词判断说明顺序是中考常考的内容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明文阅读解题方法
学习目标:
1、了解说明文阅读的常见考点。
2、理解并掌握说明文阅读的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课前预习:
一、说明文阅读的常见考点
1、对说明对象及说明特征理解。
2、对说明方法辨识与理解。
3、对说明顺序的分析与理解。
4、对文章段落结构特点的分析。
5、对文意、层意、段意的概括。
6、对关键词语、重点句子含义及其表达作用的评析。
7、对说明语言准确性的体会
二、说明文阅读的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1、题型:指出说明对象
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
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
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2、题型:概括说明对象的特点。
①抓住文段中的段落和层次,②从每段(或每层)中抓住关键词语加以整理。
一般情况下,文段的开头(或各段的第一句)和结尾(或各段最后一句)往往说明了对象的特点。
3、题型: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A.常见的说明方法有:
1.分类别:(即对说明事物分门别类的方法。
例如:“如何获得食物?这有两种不同的途径和方法:一种叫自养,……另一种叫异养。
”)
2.举例子:(即以具体事物为例的方法。
例如:“这种书目专门记录其专题或学科的文献。
如要查找中国古代文献,就要使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或《中国古籍善本总目》等。
”)
3.打比方:(即用比喻来说明事物的方法。
例如:“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
”)
4.列数字:(即是运用数据说明事物的方法。
例如:“哪里知道,这条天河淹没了一千万颗以上的星星啊!一千万,你一口气数下去,得数一千多年。
”)
5.作比较:(即用另一个事物与说明事物相比,以说明事物特点的方法。
例如:“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
”)
6.下定义:(即指明某一名词概念的含义。
例如:“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
7、作诠解:作诠释,用于解释被说明内容的成因及内在联系。
8、.引资料: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等
B.说明方法的作用:
1、分类别:条理清晰地说明了…。
2、举例子:具体形象的说明了……的…特点,便于读者理解。
3、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的…特点,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4、列数字:科学准确具体的说明了……的…… 特点
5、作比较:通过…和…的比较,突出了…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6、下定义:完整、科学、准确地说明…本质特点,使之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
7、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可以颠倒。
8、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
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
4、题型:对说明顺序的分析与理解。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程序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在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
如:时间顺序则是说明事物发展、演变,例如介绍工作程序的文章。
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总到分,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都可反之等,常用方位词如介绍建筑物或实体)。
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现象到本质,因到果,果到因,主到次,浅入深,个别到一般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
掌握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
(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
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
5、题型:分析说明文的结构
说明文常见的形式有:"总--分"式(或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或总分总)、并列式、递进式等。
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中心句:出现的位置开头或结尾,有时在句中。
判断,多为概括性较强的句子。
叙述句、描写句、阐释句、疑问句一般不宜作中心句。
6、题型:根据说明的内容,怎样理清选文的思路:
技法指导:首先要对每一段的内容了解,并能对其进行归纳和概括,然后,再对每一段的内容进行比较分析,理清其行文思路,结构特点(因为有的是采用总分式,有的是总分总式,还有的又是分总式),就能说出其思路了。
7、题型:文章从那几方面进行说明?
先将文章分成几部分然后再加以概括
8、题型:考查全篇文章或某一段落的说明内容
①用原文回答:(要理清文章或段落的层次)。
找出全文的中心段或某段的中心句,(这往往就是问题的答案)。
②无适合的原文时,可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总结概括。
“点”:各段的说明对象,“面”:整篇文章的主体说明对象,两者结合组成完整的句子便可
9、说明句子或语段的作用
这种题目答题的角度有二:
(1)、结构、内容作用: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前文。
有时在文章在开头,还起着引出说明对象/说明事理的作用。
(2)、结合说明方法谈。
通过……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
10、题型:说明文语言风格
a准确平实
b生动形象(如果使用了大量描写句、修辞句、神话传说等)
11、题型:加点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对策:答:()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12、题型:加点词语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答:(1)不可以。
(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
(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
(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不符合实际。
13、题型:加点词语能否去掉?
这类词语主要是修饰限制性词语如:大约、左右、最、几乎、仅仅等
答题要点:
a.不能
b.加点词语起修饰、限制、强调作用
c. 说明原句意思是……
d.如果去掉,则……
e.加点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14、题型: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15、代词指代什么内容
①瞻前顾后法(往前找、往后找)②自己概括、检验法(代入法或置换法)
16、题型:给文段补充一个过渡句:
主要是结合上段的内容来考虑,方法是抓住上段说明的内容,以设问句的形式提出“为什么会(要)……,呢?”这就能自然地引出下文了。
17、题型:说明文中开放性试题、类型及答题要点
①提建议、方法、措施类要具体尽量符合实际情况
②拟广告语、设计标语等 a.要切题 b.语言简练、凝练、生动、有感染力 c.有创意/有提示作用
③探究题,提取信息、获取信息类要参考全文,概括文章内容
④读了全文,谈认识类要结合原文,具体谈看法、谈认识
18、题型:“据科学家分析”“据资料表明”“据统计”一类词句的作用。
要点:表明信息的来源,增强说明内容的可信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准确性
19、开头的作用
①引出说明对象
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③开头有描写性语言:生动形象地引出将要说明的事物(事理)
20、结尾的作用
①总结全文,点明写作目的
②表明希望,提出号召③想像远大前景(补充结尾是可参考)
21、描写在说明文中的作用?(从内容和语言的两个角度分析)
要点:描写了………内容,突出了………;语言上生动形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2、说明文中引用古诗、传说、俗语、故事等的作用
要点:为文章增添文学色彩,增强说明文的生动性。
读来耐人寻味;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吸引读者)
温馨提示:说明文最简单,答案大多在文中,读完后先理清层次,找出每段说明了什么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