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姥姥形象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姥姥形象分析
【摘要】《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杰作,它描写的都是“真的人物”。无论是主要人物还是次要人物,作者都注意展示其性格的丰富性、复杂性,使之不流于单一化、程式化。刘姥姥就是一个用墨较少但性格复杂饱满的艺术形象,这个人物身上既有自立自强的一面又有自轻自贱的一面,她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
【关键词】红楼梦;刘姥姥;自立自强;自轻自贱;矛盾统一《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它以荣国府日常生活为描写中心,以宝黛爱情悲剧为主线,表现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盛而衰的过程。书中出现了三百多人,无论是主要人物还是次要人物,都各有各的特点神韵,毫不雷同。其中刘姥姥出场不多,只有三次亮相,但她的每一次出场都精彩绝伦,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一提起刘姥姥,人们就忍不住捧腹大笑,“刘姥姥进贾府”形容人们初到一个地方的少见多怪,也成了人们常用的一句口头语。可见,曹雪芹塑造的这个人物是非常成功的。刘姥姥出场虽少,但形象不小,作用不可轻视,同曹雪芹笔下的其他人物一样,是一个有血有肉、丰富饱满的典型形象。
一
《红楼梦》所描写的时代是清朝的康乾盛世,当时一些大城市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但在农村经济依然落后,盗贼猖獗。作者在第一回就有对农村现状的描述:“偏值近年水旱不收,
盗贼蜂起,无非抢田夺地,鼠窃狗偷,民不安生”,庄稼人被逼得难以安身,很多人变卖了田产背井离乡投奔亲戚。
刘姥姥就跟随着女儿女婿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们的生活也同其他庄稼人一样,守着几亩薄田,又兼做些小买卖艰难度日。但是刘姥姥又不同于一般的农村老妪,面对“家中冬事未办”的现状,作为一家子的顶梁柱——女婿板儿不想办法带领全家度过难关,却只知“吃闷酒”、“在家闲寻气恼”,刘姥姥看不过,就教训了狗儿一番:
咱们村庄人,哪一个不是老老诚诚的,守着多大的碗吃多大的饭。你皆因年小的时候,托着你那老家之福,吃喝惯了,如今所以把持不住。有了钱就顾头不顾尾,没了钱就瞎生气,成个什么男子汉大丈夫呢!
(《红楼梦》第六回)
一席话说得掷地有声、响响亮亮,把个在困难面前束手无策的“男子汉大丈夫”说得哑口无言,也让读者在这一席开场白中见识了刘姥姥的面对困难的信心。寥寥几句话,就让我们认识到:这个老太太不简单!不是一个没见过世面的农村老太婆。
像刘姥姥那么大年纪的人,本应在家享清福“含饴弄孙”的,家庭的生计开销都是女儿女婿的责任,却因女婿的无能,使得七十多岁的老人不得不为家计奔波劳累,“舍着老脸”去“公府侯门”告借。
姥姥的一番告借真可谓是“过五关斩六将”,艰难重重。她先看门房上三等豪奴的脸色,又给周瑞家的说好话,才得一进贾府的机会。好容易进了贾府又差点把平儿认作正主。及至见了凤姐,又被傲慢的凤辣子视若无物。这本无可厚非,人家是“假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的贾家管家少奶奶,而你只是一个来借钱的乡下贫婆子。还没寒暄几句,“就有家下许多媳妇管事的来回话”,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刘姥姥终于决定“忍耻”说出来意时,偏巧东府的小蓉大爷来借屏风。小蓉大爷是凤姐的“正经侄儿”,向她借屏风也要“在炕沿上半跪着笑着说”,而刘姥姥向凤姐借钱,开口就是“你侄儿”,这固然表现出刘姥姥初见凤姐不会求人的尴尬,另一方面又何尝不是表现了她庄稼人的朴实本色,有话直说,不会打弯弯肠子。等到刘姥姥鼓足勇气说出来意时,又被凤姐一通“殊不知大有大的艰难去处”的诉苦说得心里突突乱跳,幸喜凤姐最后还是给了她二十两银子。
大多数人都有向别人借东西的经历,尤其是向比自己富有的人借钱,在张口的过程中是很艰难的,像刘姥姥这样一波三折,屡次被人打断,更是难以描述的尴尬。但她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没有退缩,她明确知道自己此行的目的,不达目的决不罢休,最后终于成功“打”的“秋风”回,帮助女儿家度过了难关。
和女儿女婿相比,刘姥姥是自信自强的。在农家日子难过时,比女儿女婿都要积极,以一介农家老妇,去向贵族太太小姐们伸手,
成功“打”回了“秋风”。她深知“救急不救穷”的生活真理,拿了银子立马回到她的几亩薄田里去,辛勤耕耘,终获丰收。
和大观园众多小姐丫鬟们相比,她又是自立的。她走了周瑞家的门路得以迈进大观园,但她没有羡慕周瑞家的。后来在大观园内住了两三天,见到了许多未曾见的,吃了许多从没吃过的,她也没有进贾府做个老奴的想法,也没有把青儿板儿送来这里当丫头小子的意愿。当然,如果她有这个想法,就凭她和贾母的“交情”,这也就是一句话的事,也不用担心孩子们会受委屈。可是她不,在贾府住了两三天,就急急要求回到自己的世界里去,回到她的田园,她的几亩薄田里去。她从没想过要离开那儿,哪怕是在受了灾最困难的时候。她虽贫寒,却比大观园众多寄人篱下的小姐们活得自由自在、不失自我。
二
中国的农民一直具有善良淳朴、吃苦耐劳、知恩图报等非常优秀的品格,刘姥姥也不例外。她知恩图报,秋后立即带着倭瓜豆角,给吃腻了山珍海味的公子姑娘们尝个鲜。但是每个人的性格都不是单一的、一成不变的,刘姥姥在拥有这些优秀品格的同时,又是世故的,善于奉迎和博人欢心的。
请看她初见贾母时的称呼“请老寿星安”,叫得既新颖又妥贴。在中国,人们一直都希望长寿,尤其是像贾母这样家庭富贵、儿孙满堂的老人,更是希望能长命百岁。刘姥姥的这一个“老寿星”的
称呼暗合贾母的这种心理,直叫的贾母心里美滋滋的。
游大观园时,凤姐给她“横三竖四”插了满头的菊花,她非但不恼,还顺着凤姐的话头自我解嘲:“我这头也不知修了什么福,今儿这样体面起来”,“我虽老了,年轻时也爱风流,爱个花儿粉儿的,今儿老风流才好”。一席话,惹得众人哄堂大笑。
大观园家宴上,大家拿她开玩笑,她非但不恼而且配合极好:耍活宝令全场哄笑;象牙筷夹不住鸽蛋,急得她满地爬着找;醉倒在宝玉房里,放了一屋子的酒屁。
这些行为都缺少了一些自尊自爱,刘姥姥心甘情愿的做了一次大观园里的女清客。封建社会穷人见了富人总有一种自卑感,自认为低人一等,甘愿在富人面前充当丑角,增加笑料,刘姥姥也不例外。在贾母和凤姐面前她不由自主地就自轻自贱了起来:贾母道:“老亲家,你今年多大年纪了?”刘姥姥忙立身答道:“我今年七十五了。”贾母向众人道:“这么大年纪了,还这么健朗。比我大好几岁呢。我要到这么大年纪,还不知怎么动不得呢!”刘姥姥笑道:“我们生来是受苦的人,老太太生来是享福的。若我们也这样,那些庄稼活也没人作了。”贾母道:“眼睛牙齿都还好了?”刘姥姥道:“都还好,就是今年左边的槽牙活动了。”贾母道:“我老了,都不中用了,眼也花,耳也聋,记性也没了。你们这些老亲戚,我都不记得的。亲戚们来了,我怕人笑我,我都不会,不过嚼得动的吃两口,睡一觉,闷了时和这些孙子孙女儿玩笑一回就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