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凤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措施

摘要实施退耕还林,是生态建设的重大举措。凤县通过不断探索总结,走出了一条创新经营管理模式、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发展之路,包括采取综合措施,促进苗木成活生长;落实抚育措施,提高农户抚育管理积极性;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积极培育后续产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关键词退耕还林;成果巩固;措施;陕西凤县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2-0181-01

自1999年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凤县开展大规模高标准退耕还林工程,并把巩固退耕成果与推进退耕规模并重,边推进边开发边巩固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全县累计完成退耕还林1.558万hm2,工程建设已涉及全县9个镇100个行政村18 700户农户,累计完成国家投资1.45亿元,兑现资金1.31亿元,森林覆盖率提高到75.8%。

实施退耕还林是生态建设的重大举措,如何巩固好成果确保“退得下,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推进和谐生态建设,稳定增加农民收入,成为林业工作者一度面临的重要任务。通过不断探索、实践、总结,走出了一条创新经营管理模式、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发展之路。

1 采取综合措施,促进苗木成活生长

根据不同流域、海拔、地理、气候条件,坚持“宜林则林、宜灌则灌、林灌结合”,合理规划林种树种布局。高山区以乔木用材林为主,低山沟谷突出地域以花椒、核桃为主,交通沿线及城镇四周以常青树种为主的造林模式;荒山造林引入市场化机制,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促进树木郁闭成林;选择ⅰ、ⅱ级合格苗木,尽量减少运输时间,做到随运随栽,荒山造林以针叶容器苗为主,裸根苗采用生根粉蘸浆并浇足定根水,然后采用覆膜或截干、培土堆等抗旱措施[1]。

2 落实抚育措施,提高农户抚育管理积极性

退耕户要负责做好造林地的浇水、施肥、松土、除草、修枝、病虫害防治等工作;采取林—草、林—药、林—大豆等间作方式,促进农民种草养畜,发展壮大畜牧业,积极发展药材、野生菌类养殖基地,以耕促抚、以耕促管,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抚育积极性;对于群众选择的不适应高海拔栽植的树种,逐步进行改造,尽量栽植乔木生态林达到成活郁闭[2]。

3 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采取4种管护经营模式:一是大户承包。有资金和私营能力的承包大户与农户在协商自愿的基础上,通过协议来明确利益分配形式,完成退耕还林任务;二是户退户还。农户既有坡耕地可退又有荒山荒地可还林,责、权、利都在自己,不易发生纠纷;三是自退他还。有坡耕地而没有荒山配套和有荒山荒地却没有坡耕地可退的

农户,由退耕户让出部分钱粮补助给还林户,通过协议确定利益分享关系,共同完成退耕还林;四是以国有林场为依托合作造林,达成利益分配关系。在上述4种管护模式,还要做好以下3项工作:一是基础上护好林,县、镇间签订管护责任合同,镇政府和退耕农户再签订管护合同,制定镇规民约和管护制度,将管护责任纳入村级天保管护队;二是封好山。对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地区,实施生态移民2 257户9 837人,投入资金9 574.4万元进行全面封禁。对人为破坏、牲畜吃啃、践踏幼苗现象严重的,在重要路段沟口埋设醒目牌,采取生物和铁丝围网围栏措施;三是育好林。出台了符合实际的荒山造林管理八条规定,进一步完善落实各项政策,鼓励社会各届搞好造林和育林;对征占用的退耕还林地依法履行各项审批程序,做到占一补一,按程序报批设计变更手续,确保退耕还林面积不减少;积极探索管护补助费的使用和管理办法,将管护成效与生活补助费兑现挂钩,确保退耕还林成效;加大政策宣传力度,依法查处、及时解决群访案件,严厉打击损害林木的行为,确保退耕还林秩序和成果[3]。

4 积极培育后续产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解决好退耕农户的生计问题,关系到退耕还林工程的成败。根据退耕后基本农田面积减少、农村剩余劳动力逐年增加的实际,大力发展有地域特色的以花椒、核桃为主的经济林,新增经济林3 146.67 hm2,年产花椒2 750 t,产值1.1亿元;大力发展设施农

业和劳务输出,积极引导广大退耕户发展大棚蔬菜生产,现有大棚38座(1.73 hm2),实现增收33.8万元。转移劳动就业25 841人,产业收入达到2.48亿元;大力发展林下养殖业和畜牧业,发展养鸡大户1万余户,林下养殖土鸡总量达224万只。畜牧业以牛、羊、猪为主,百头以上养猪大户123户,牲畜存栏9.48万头;大力发展特种养殖业,养殖林麝1 300头,产值1 950万元;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业,凤县现有农家乐和家庭宾馆138家,年收入276万元。

退耕还林工程的全面实施,使全县生态环境、城乡经济现状、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农民收入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更趋合理,实现了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仅退耕还林一项,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净增1 545元。依托退耕还林工程,改善生态环境,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特色养殖,配套沼气建设,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目标迈进[4]。

5 参考文献

[1] 孟全省,谭鹏,靳爱仙.对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问题的思考[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5,20(4):181-185.

[2] 季元祖.甘肃省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的思考[j].甘肃林

业科技,2006,31(1):69-70.

[3] 帅克,孟宏伟,吴宝珍,等.四川省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研究[j].四川林业科技,2006,27(4):6-12.

[4] 李若凝.退耕还林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及后续发展对策——

以河南洛阳为例[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4,25(5):363-36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