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洛克与洛可可美术教学文案

合集下载

巴洛克与洛可可美术

巴洛克与洛可可美术
动态构图与空间意识
巴洛克与洛可可美术对动态构图和空间感的运用,有助于现代艺术 教育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和构图技巧。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次内涵的探索。
空间与光影
巴洛克与洛可可美术对空间和光 影的巧妙运用,影响了现代艺术 审美,使得人们更加关注作品中
的空间感和光影效果。
对现代艺术教育的意义
情感表达与沟通
巴洛克与洛可可美术强调情感表达,有助于现代艺术教育引导学 生深入探索作品所传递的情感和思想,提高沟通表达能力。
细节观察与处理
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对细节的精湛处理,促使现代艺术教育重视培 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处理细节的能力。
巴洛克和洛可可的构图、色彩 和细节处理方式,为现代艺术 创作提供了灵感和参考。
当代艺术家通过融合传统与现 代元素,创造出具有独特魅力 和时代感的艺术作品。
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的建筑细节 和装饰元素,被广泛应用于现代
建筑设计之中。
这些风格的建筑特点,如丰富的 装饰、曲线形状和精致的细节处 理,为现代建筑设计提供了新的
巴洛克与洛可可美术
目 录
• 巴洛克美术 • 洛可可美术 • 巴洛克与洛可可美术的异同 • 巴洛克与洛可可美术在当代的运用与价值 • 巴洛克与洛可可美术对现代艺术的启示
01 巴洛克美术
起源与特点
起源
巴洛克美术起源于意大利,后传播至 欧洲各国,是欧洲艺术史上继文艺复 兴之后的又一重要时期。
特点
巴洛克美术以其豪华、壮观和动感十 足的艺术风格著称,强调情感的表达 和画面的戏剧性效果,同时注重光影 变化和空间感的营造。
主要代表艺术家与作品
代表艺术家
卡拉瓦乔、贝尼尼、鲁本斯等。

外国美术史顺口溜

外国美术史顺口溜

外国美术史顺口溜《外国美术史顺口溜之一:原始古代美术》原始美术真奇妙,洞穴壁画把兽描。

拉斯科洞和阿尔塔,野牛野马线条飘。

古代埃及艺术高,金字塔尖入云霄。

法老陵墓很重要,狮身人面镇邪妖。

希腊雕塑美极了,人体比例很协调。

古典时期最是妙,维纳斯像真窈窕。

罗马艺术有一套,建筑宏伟又精巧。

万神殿里穹顶妙,斗兽场中欢声嚣。

原始古代美术宝,就像星星把夜照。

《外国美术史顺口溜之二:中世纪美术》中世纪呀艺术奇,宗教统治占主体。

拜占庭呀有特色,镶嵌壁画金光溢。

圣索菲亚大教堂,穹顶好像天空立。

罗马式建筑敦实,厚墙小窗稳如石。

教堂里面很神秘,雕塑壁画表圣迹。

哥特式呀大不同,尖塔高耸向天空。

彩色玻璃透光影,圣母院中美不同。

中世纪的美术风,就像教堂的晚钟。

《外国美术史顺口溜之三:文艺复兴美术》文艺复兴真热闹,意大利先掀高潮。

乔托画作像破晓,壁画创新技法妙。

达芬奇呀很神妙,蒙娜丽莎微微笑。

最后的餐很重要,人物表情各有貌。

米开朗基罗酷,大卫雕像真威武。

西斯廷画创纪录,创世纪里众神舞。

拉斐尔画很温柔,圣母像中爱长留。

文艺复兴的潮流,就像春花满枝头。

《外国美术史顺口溜之四:巴洛克与洛可可美术》巴洛克呀风格夸,豪华动感力量大。

贝尼尼的雕塑呀,生动逼真像活啦。

建筑宏伟又复杂,曲线曲面真潇洒。

光影对比很强烈,就像戏剧在演啥。

洛可可风格柔,宫廷里面展风流。

装饰精美又细腻,色调粉嫩像豆蔻。

绘画多是贵族事,优雅生活纸上留。

巴洛克和洛可可,就像繁花美过头。

《外国美术史顺口溜之五:新古典主义美术》新古典主义来到,复古创新有一套。

大卫画作风格妙,马拉之死很悲悼。

荷加斯也很重要,风俗画里故事巧。

安格尔画的优雅,泉中少女美如霞。

追求古典的高雅,形式严谨不偏差。

新古典主义像啥,就像学者很儒雅。

构图简洁又明了,色彩纯净美如画。

《外国美术史顺口溜之六:浪漫主义美术》浪漫主义很自由,情感奔放没忧愁。

籍里柯画梅杜萨,海难场景真难受。

德拉克洛瓦呀,自由引导人民走。

外国工艺美术史 第十四章 巴洛克与洛可可时期工艺美术

外国工艺美术史  第十四章 巴洛克与洛可可时期工艺美术

现藏巴黎戈贝兰博物馆的《路易十四加冕式》(图 14-2)是 《国王的故事》中的一幅壁毯。作品中人物众多,场面壮观。
• 大型的织锦壁毯是用竖机制作的。经线多用麻或锦,纬线 则是丝或毛,并加金线或银线。从作品中可以看出,纬线 起花的工艺已极为成熟,较之经线起花更便于模仿绘画的 效果。尤其是当时的织物师已考虑到因壁毯质料的不同而 造成光线反射的因素。在戈贝兰织物所里还制作了大量写 实花卉纹样的织锦壁毯,同样是以著名画家的作品为粉本, 构图繁密,色彩丰富。
• 路易十四时期“豪华型家具”在 桌、椅、床的设计上反映最为明 显。凡尔赛宫路易十四寝室里的 《权威之床》、大厅里的《正义 之床》和贵妇人用的《公妃之床》 等几乎都罩以华丽的织锦,四柱 和天盖也镂刻精细。
• 总之,17世纪法国的家具工艺是 取得了独特成就的,尽管它更多 地表现了宫廷工艺美术豪华繁缛 的某些特点,但在设计或制作工 艺方面都是极为卓越的,并具有 一定的影响(图14-7)
• “洛可可”(Rococo)源于法文“罗卡伊尔”(rocaille), 意为岩石或贝壳饰物,后来该词指以岩石和蚌壳装饰为其特 色的艺术风格。这个名称最早出现于19世纪初,是一些新古 典主义艺术家们用来形容18世纪中期流行于欧洲各国的装饰 样式。在法国,它主要是指摄政时期(1715—1723)和路易 十五时期(1700—1774);在英、意、德等国均指18世纪 中期。
• 洛可可风格的特点是具有纤细、轻巧、华丽和繁缛的装饰性, 多用C形、S形和涡卷形的曲线和艳丽浮夸的色彩作装饰构成。
• 洛可可艺术风格的形成主要有这样几个因素:首先从社会历 史背景来看,18世纪中期,法国的工商业获得了大力发展, 已成为当时除英国以外欧洲最发达的国家。
• 其次,就装饰艺术自身发展的规律而言,洛可可风格的形成 实际上是巴洛克艺术刻意修饰而走向极端的必然结果,晚期 的巴洛克艺术已经在某些方面呈露出洛可可艺术的端倪。

10第十章 巴洛克和罗可可美术

10第十章 巴洛克和罗可可美术

返回
图10-55乔舒亚•雷诺兹,《扮 成悲剧缪斯的西登斯夫人》, 1784年。布面油画,236.5厘 米×146 厘米。加州圣马力诺 亨廷顿画廊。
返回
图10-56 乔万尼•巴蒂斯塔•提埃波罗,《皮 萨尼家族的荣耀》,1761年~1762年。天 顶湿壁画,意大利皮萨尼别墅。
图10-57安东尼奥•卡纳列托,《从圣乔治马焦雷教堂眺望圣马可广场》,约1740年。 返回 布面油画,私人收藏。
图10-16彼得•保罗•鲁本斯,《爱之园》,1638年。布面油画,198厘米×283厘米。马德里 普拉多美术馆。 返回
图10-17 安东尼•凡•代克,《查理 一世像》,约1635年。布面油画, 约274.3厘米× 213.4厘米。巴黎 卢浮宫。
返回
返回
图10-18雅各布•约丹斯,《丰收的寓意》,约1623年。布面油画,180厘米×241厘米。 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美术馆。
图10-6 皮耶特罗•达•考尔托纳,《巴尔贝里尼的胜利》,1633年~1639年。 天顶湿壁画。意大利罗马巴尔贝里尼宫大接待厅。
返回
图10-7 卡洛•马代尔诺,圣彼得大教堂的立面,1606年~1612年。梵蒂冈。
返回
图10-8 吉安罗伦佐•贝尼尼,圣彼得大教堂,1506年~1666年。梵蒂冈。 返回
返回
图10-35 巴托罗米奥•埃斯特班•穆立罗, 《圣母子》,约1675年~1680年。布 面油画,166厘米×109厘米。纽约大 都会美术馆。
返回
图10-36乔治•德•拉图尔,《牧人来拜》, 1645年~1650年。布面油画,约 106.7厘米×137.2厘米。巴黎卢浮宫。
返回
图10-37路易•勒南,《农民之家》,约1640年。布面油画, 约 111.8厘米×157.5厘米。巴黎卢浮宫。

巴洛克与洛可可美术

巴洛克与洛可可美术

巴洛克与洛可可美术
意大利
意大利
1、卡拉瓦乔: 把色彩和光作为造型的手段,巴洛 克风格的光由他而来。经过精心设计,酷似现代舞 台特写时所用的聚光,“黑影强光”。 如果说乔托是意大利文艺复兴从梦中醒来的序曲, 那么卡拉瓦乔便可说是鲁本斯、伦勃朗等巴洛克艺 术大师的前导。
巴洛克与洛可可美术
【女占卜者】
巴洛克与洛可可美术
维米尔
3、维米尔:
从不起眼的日常生活中提炼出一种纯净的、近于诗 化的永恒意味。 在荷兰艺术中,人们从真实而平凡的人生中第一次 发现了“美”,或者说,人们同时也产生了在“凡尘” 而不是“天国”中寻求“美”的欲望。
巴洛克与洛可可美术
维米尔
【读信的少女】
巴洛克与洛可可美术
4、霍贝玛: 《米德尔汉尼 斯大道》: 平凡中 见奇崛。观者的视中 心(透视焦点)正好 在两行树的中间,近 大远小的透视变化固 然可以看得很明显, 可是,这种角度既难 以画得正确,又易于 呆板。画家把林荫路 的位置略微移向左方, 避免了绝对平衡的毛 病。尤其是路边两行 高而细的幼树,间隔 的疏密不同,弯曲摇 曳的姿态各异,使得 一个奔流非常均齐的 画面,变得生得多姿。 而这种自然之美又只 能来自生活本身。
巴洛克与洛可可美术
【召唤圣马太】 人物在强光的 照射下,被深暗的背 景衬托得明快而生动, 画面光影成为一种非 常富有表现力的绘画 语言。 房间被画成罗 马街头的小酒馆,马 太和助手们就象酒店 里的赌徒,身着17世 纪的服装。基督除头 顶上有一圈几乎被人 忽略的淡淡的光环外, 完全是一幅普通罗马 人的打扮,毫无崇高 神圣可言。宗教题材 在卡拉瓦乔笔下变成 了一幅有浓厚生活气 息的风俗画。
巴洛克与洛可可美术
哈尔斯:《吉普赛女郎》

《巴洛克艺术》优秀教案

《巴洛克艺术》优秀教案

美术鉴赏《巴洛克艺术》教案王玲璐【课题】巴洛克艺术【课时】 1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鉴赏巴洛克艺术风格的建筑、雕塑,了解巴洛克艺术的形成原因和特点,感受它的艺术魅力。

2.引领学生欣赏作品的过程中,学会辨析其特点并能归纳总结。

3.学会用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能在讨论和实践过程中扩大认知范围,拓展文化视野。

【教学重点】欣赏巴洛克艺术风格的不同门类艺术作品,探讨巴洛克艺术风格特点和形成的必然性。

【教学难点】关于巴洛克艺术风格具体特征的归纳总结。

【教具】多媒体【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论法、陶冶法、讨论法、启发法、练习法【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展示三张时下常见的照片,让学生根据照片猜热点词汇,引出巴洛克艺术的特点之一:炫富。

二、讲授新课师:巴洛克艺术是17世纪欧洲流行的一种艺术风格,有没有同学了解17世纪欧洲的历史背景呢?生:17世纪欧洲大量扩张。

师:回答得很好。

17世纪的欧洲强权扩张,掠夺了大量殖民地,累积了大量财富,生活上提倡豪华享受。

从两个方面来欣赏巴洛克艺术1.建筑展示巴洛克风格的建筑。

(1)圣卡尔教堂从外观到内部装饰进行欣赏,并介绍修建的目的和圣卡尔教堂的主题。

内部主要讲解圣卡尔教堂大厅的雕塑和天顶的壁画。

讲到天顶壁画时,展示教师的以前绘制的天顶壁画作品,并分享绘制时的艰辛历程。

让学生一同感受绘制天顶壁画的不易。

(2)圣佛朗西斯科教堂展示黄金大厅,极尽奢华。

由300公斤黄金和80公斤白银组成。

引出问题:为什么巴洛克艺术风的建筑要修建的如此富丽堂皇?答:A.炫耀财富B.表达对神的崇敬C.发展教徒(这一点比较难理解,以梅尔克修道院为例)引出梅克尔修道院。

(3)梅尔克修道院引导学生试想:当朴实的农户看到山上出现了与众不同的高大建筑,再走进梅尔克修道院,看到华丽的各种装饰的景象时的情景。

农户平时的生活和教堂的景象大相径庭,教堂的华丽会让他们联想到天堂。

那么就会渴望在死后也能生活在这片华丽地方,由此会渴望加入天主教,成为教徒。

巴洛克与洛可可的风格解读课件

巴洛克与洛可可的风格解读课件

巴洛克与洛可可的风格解读课件巴洛克和洛可可是欧洲艺术史上两个重要的艺术风格。

它们代表了不同的艺术思潮和文化背景,呈现出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审美趋向。

一、巴洛克风格巴洛克风格起源于意大利,并在17世纪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持续到18世纪。

它的特点是夸张、动感和壮观,强调宗教的神秘和戏剧性,多用曲线和斜线,以及强烈的光影效果。

巴洛克艺术的主题通常是宗教性的,以圣经故事、神话传说、天使和圣徒为素材。

作品中经常出现的元素包括浮雕、壁画、雕塑和建筑。

例如,巴洛克风格的钢琴常常有华丽的装饰和纹饰,并有巴洛克时期常见的“鱼子酱”装饰(一种珍贵的琥珀色装饰工艺)。

二、洛可可风格洛可可风格起源于法国,大约在18世纪的中期,它的特点是柔和、优美和精致,强调情感表达和审美愉悦,多用弧形和对称性,以及柔和的光线。

洛可可艺术的主题多种多样,包括室内设计、绘画、雕塑等多种形式。

它强调自然景观和动态的流线,例如自然元素、珠宝、绫绢和素雅的色彩。

它的色彩通常明亮,用大量的白色、粉色和蓝色。

洛可可艺术的特点是奶油色和蛋壳绿,并带有华丽、浪漫和华贵的元素。

三、巴洛克和洛可可的异同点虽然巴洛克和洛可可是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但它们在许多方面呈现相似的表现风格。

例如,巴洛克和洛可可都强调了丰富的装饰和精细的细节设计。

它们的物品都具有高雅的气息,产生大量的弯曲线条,让人联想到天堂和梦境之地。

此外,它们都是16世纪文艺复兴和17世纪启蒙运动的产物,对灵魂和身体的关注和对自然和宇宙的向往非常重要。

巴洛克和洛可可不同的是,巴洛克强调神秘、壮观和动感,而洛可可更注重柔和、优雅和温馨。

总的来说,巴洛克和洛可可是欧洲艺术史上两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它们的风格和特点都体现了当时的文化背景和审美观念,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巴洛克与洛可可美术课件

巴洛克与洛可可美术课件

题材比较
总结词
巴洛克艺术多选取宗教、历史等题材,表现强烈的情感和动感;洛可可艺术则更 倾向于选取日常生活、风景等题材,表现出轻松愉悦的氛围。
详细描述
巴洛克艺术的题材多来自宗教、历史和神话故事等,通过强烈的视觉效果和情感 表达来展现出一种庄严和神圣的氛围。洛可可艺术则更加关注日常生活和自然风 景等题材,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情感表达来呈现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
04
巴洛克与洛可可美术的影响
Chapter
对欧洲美术的影响
推动欧洲美术发展
促进了艺术家地位的提升
巴洛克与洛可可美术风格的出现,为 欧洲美术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欧 洲美术的创新与发展。
巴洛克与洛可可时期的艺术家获得了 更高的社会地位和认可,推动了艺术 事业的发展。
丰富了艺术表现形式
巴洛克与洛可可美术在绘画、雕塑和 建筑等方面都有所创新,为欧洲艺术 带来了新的表现手法和技巧。
细节处理
巴洛克和洛可可美术在细节处理上 都非常出色,对艺术家在创作中注 重细节刻画有所启示。
对艺术欣赏的启示
审美体验
巴洛克与洛可可美术作品 所呈现出的独特美感,为 观众提供了丰富的审美体 验。
文化背景理解
深入了解巴洛克与洛可可 美术背后的文化背景,有 助于观众更好地欣赏作品 。
情感共鸣
通过欣赏巴洛克与洛可可 美术作品,观众可以感受 到艺术家所表达的情感, 产生共鸣。
罗马教廷为了加强天主教会的地位,大力推崇巴洛克艺 术,使其盛行于整个欧洲。
欧洲各国君主也纷纷支持巴洛克艺术,将其作为彰显权 力和财富的手段。
巴洛克美术的特点
01
强调运动和变化, 追求强烈的动感和 戏剧性效果。
02
注重表现情感,强 调画面的情感表达 和感染力。

中外美术史-巴洛克洛可可美术

中外美术史-巴洛克洛可可美术
设问:17世纪欧洲为什么会出现的巴洛克艺术?
1、风格主义运动的发展和影响。P240
2、政治经济的影响:17世纪欧洲强权扩张,掠夺海外殖民地累积财富,生活上提倡
豪华享受,因此对建筑、音乐、美术也要求豪华生动、富于热情的情调。十七世纪欧洲有新旧教的权力之争。旧教势力用暴力镇压信徒,再积极利用巴洛克这样的艺术思想形态去迷惑、征服人心。巴洛克艺术不排斥异端的感官喜悦,亦忠实于基督教的世界观,故亦是「基督教化的文艺复兴」。
从图片中,我们知道巴洛克建筑的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具有强烈的色彩。巴洛克音乐的特点:它的节奏强烈、跳跃,采用多旋律的复调法,强调曲子的起伏,着重力度和速度的变化。
因此从巴洛克的建筑和音乐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巴洛克具有豪华、饱含激情和强烈的运动感等特征。
巴洛克是一种时尚,一种风格,而没有形成流派。但是在整个欧洲,巴洛克的影响是广泛而巨大的。不仅在音乐方面,在美术方面也是如此。
板书设计或授课提纲
一、复习引入
1、复习文艺复兴美术
14世纪中叶以后的欧洲,艺术进入全盛时期。这个时候开始了以人文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文艺复兴运动。
文艺复兴,我们把它形容为“巨人”迭出的年代。代表人物是被称为“文艺复兴三杰”的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
《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大卫》《雅典学院》……一幅幅传世巨作记录了那个时期的辉煌。
编号:QMSD/JWC-13-10
江苏省技工学校教案首页
授课日期
班级
课题:巴洛克洛可可美术
教学目的、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巴洛克和洛可可美术的产生与发展,了解这两个时期取得的成就
教学重点、难点:现实主义写实主义
授课方法:新授

巴洛克和罗可可美

巴洛克和罗可可美

委拉斯贵兹
纺纱女
委拉斯贵兹
教皇英诺森X世
宫娥
委拉斯贵兹
维纳斯旳梳妆
圣母升天
鲁本斯
鲁本斯(1577-1640)是法兰德斯大画家,他是欧洲第一种巴 洛克式旳画家,他旳绘画具有巴洛克艺术旳壮丽风格.鲁本斯旳 创作以对生活旳富于诗意旳体现来歌颂生活,首先是歌颂作为宇 宙最完美旳造物旳人类.他在二十年代所画肖像,绝大部分是盛 装旳、外表上十分华贵旳贵族肖像,还有比较朴素旳便装肖像旳 为数甚少.他画旳肖像之所以引人入胜,不但因为绘画技巧旳完 美,同步还因为他在肖像里体现了脉搏在热烈地跳动、目光中充 斥了生命力、富有弹性旳皮肤旳栩栩如生旳人物.鲁本斯在三十 年代,也即是他旳生命最终十年,尤其喜欢画肖像、风景与神话 画.这些作品几乎全出之于亲笔,比早期旳作品愈加朴素,更能予 人以亲切之感,这些作品以其画法旳潇洒与极度精确及洋溢着内 在热情旳感染力而引人入胜。
委拉斯贵兹晚期主要作品有《宫娥》、《纺 织女》等。《宫娥》是一幅描绘 宫廷生活旳 作品,它真实地揭示了生活在宫廷里旳人们,因为到处 受着枯燥礼仪 旳约束,生活并不快乐。《纺织女》一样 是真实生活旳反应,这是一幅17世纪欧 洲少见旳现实主 义旳名作,证明委拉斯贵支虽然身为宫廷画家,但一直 未失平民 旳本色。
水果
逃往埃及
基督旳下葬
圣母升天
卡拉瓦乔
亚历克斯旳圣.凯瑟琳
维纳斯旳梳妆
抹大拉 下十字架
卡拉瓦乔
卡拉瓦乔
女占卜师
女占卜师
卡拉瓦乔
静物 施洗约翰
弹琵琶旳姑娘
委拉斯贵兹
1599年6月6日,委拉斯贵支出生于西班牙著名工业城市塞维尔。他早年限老 埃雷拉学习,后来投奔帕奇科门下。委拉斯贵支以勤奋旳努力和聪明旳天资成为帕 奇科最钟爱旳学生。这时期旳几件作品,如《卖水老人》、 《煎鸡蛋旳老妇人》等 风俗画,明显地仿效卡拉瓦乔旳明暗技法。1623年经正在担任首相旳塞维尔元老奥 列瓦尔斯伯爵旳举荐,进入西班牙宫廷为国王腓力四世画像,深得国王旳欢心,从 此被任命为国王旳宫廷画师,得以在宫中悉心观摩大批意大利文艺复兴大师和当代 巨匠们旳作品。他对威尼斯画派旳巨匠提香和当代佛兰德尔画家鲁本斯旳作品尤其 崇敬。从此开始摆脱拘谨和枯燥变得生动和明亮起来。代表这种转变旳第一件作品 是《酒神与醉汉》 。他还创作了大量旳肖像画。涉及《腓力四世立 像》、《奥利 瓦雷斯骑马像》、《王子腓迪南猎装像》《拿 扇子旳妇人》(《矮子安东尼奥》 《教皇英诺森 十世肖像》等。

《权利与理性——17、18世纪西方美术》精品教案

《权利与理性——17、18世纪西方美术》精品教案
二、皇室的荣耀与贵族的浮华
17世纪,西班牙的经济深陷泥沼,帝国统治勉力维持,而法国逐渐成长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两国统治者都热心赞助巴洛克风格的美术,以宣扬皇室的权威。
“罗可可”亦译为“洛可可”, 原意是“贝壳形”,早先用来形容用贝亮等图案做的装饰风格,后被美术史家用来形容这一时期整体的美术风格。
三、市民生活的礼赞
18世纪后期,艺术家们对慵懒柔摩的罗可可美术越来越不满,并且重新燃起了对古典文化的热情,这一时期的古典风格美术被称为新古典主义,大卫是重要的代表人物。
课堂练习
1、尝试分析文艺复兴、巴洛克美术 、洛可可美术 、古典美术与新古典主义之间的不同,小组讨论并做表格。
2、17世纪,意大利罗马很多的宫殿与别墅都绘有天项画,规模巨大,场景宏伟;而同时期的荷兰,画家却热衷以较小的画幅表现日常生活的琐碎细节,二者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别?
一、教会的权威
巴洛克美术在意大利诞生。地理大发现之后,通过地中海通往东方的商路被海上商路取代,意大利商品经济发展停滞,封建贵族的势力愈见壮大,天主教教会成为最高权威。教会为了树立威信与地位,大规模赞助美术工程,远离现实生活、宗教色彩浓郁的巴洛克美术获得了教会的支持。
“巴洛克”的意思是“不规则的珍珠”。18 世纪晚期和19世纪初期,批评家们用这一词来贬低17世纪的相关作品,固它们突破了古典美术的理性、和谐,显得奇特、担曲。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贬义的内涵消失了。与文艺复兴美术相比,巴洛克美术追求豪华,强调幻想,充满动感与激情,空间层次更为丰富,并善于利用建筑、绘画与雕塑多种媒介综合地进行表现。意大利的贝尼尼和佛兰德斯的鲁本斯是巴洛克美术的杰出代表。
《权利与理性——17、18世纪西方美术》精品教案
课题
权利与理性
——17、18世纪西方美术

第三章 巴洛克和罗可可艺术

第三章 巴洛克和罗可可艺术
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 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


罗马耶稣会教堂,平面为长方形,端部突出一个圣龛,由哥特式教堂惯用 的拉丁十字形演变而来,中厅宽阔,拱顶满布雕像和装饰。两侧用两排小祈 祷室代替原来的侧廊。十字正中升起一座穹窿顶。教堂的圣坛装饰富丽而自 由,上面的山花突破了古典法式,作圣像和装饰光芒。教堂立面借鉴早期文 艺复兴建筑大师阿尔伯蒂设计的佛罗伦萨圣玛丽亚小教堂的处理手法。正门 上面分层檐部和山花做成重叠的弧形和三角形,大门两侧采用了倚柱和扁壁 柱。立面上部两侧作了两对大涡卷。这些处理手法别开生面,后来被广泛仿 效。 巴洛克风格打破了对古罗马建筑理论家维特鲁威的盲目崇拜,也冲破了文 艺复兴晚期古典主义者制定的种种清规戒律,反映了向往自由的世俗思想。 另一方面,巴洛克风格的教堂富丽堂皇,而且能造成相当强烈的神秘气氛, 也符合天主教会炫耀财富和追求神秘感的要求。因此,巴洛克建筑从罗马发 端后,不久即传遍欧洲,以至远达美洲。有些巴洛克建筑过分追求华贵气魄, 甚至到了繁琐堆砌的地步。
维之名是缘于这样一个传说在一次外族攻击罗马城的反击战中一位罗马维之名是缘于这样一个传说在一次外族攻击罗马城的反击战中一位罗马士兵因长时间的激烈战斗而口渴之极体不能支经一个叫特莱维的少女的指士兵因长时间的激烈战斗而口渴之极体不能支经一个叫特莱维的少女的指引找到了这个喷泉当时只是一眼泉水士兵痛饮泉水后很快恢复了体力引找到了这个喷泉当时只是一眼泉水士兵痛饮泉水后很快恢复了体力返回战场为罗马立下了决定胜负的战功

巴洛克,豪华大气;罗可可,精致小巧
所谓罗可可(Rococo),最初指的是始于路易十五世时代的室内装饰。用贝壳、石 子等作假山(Ro-caille),用以装饰室内;虽有点混杂的感觉,不过当时认为潇洒风雅, 颇为人们所好尚。后来,按石子或贝壳作的装饰稍加以变形,作成涡形纹样或花饰之类 的东西用于装饰。而按照Rocaille 风的意思,将这种装饰称之为罗可可。罗可可室内装 饰的别致感立刻也为雕刻建筑所采用。 至于建筑,巴罗克建筑有粗大的柱子和大楼梯, 而罗可可建筑柱子细小,楼梯也小; 总之,十八世纪的艺术,已经成为风雅别致有生气的东西。巨大的使人感到压抑的、 威严的、尊大的东西遭到排斥,代之而起的是喜欢小巧、珍奇、雅致、轻快、富有生气 的东西。不仅艺术上是这样,日常生活、服装、言语、礼仪作法都是如此,也就是变成 所谓罗可可式的。 建筑从巴罗克式富丽堂皇的宫殿转变为小巧别致优雅的别墅;装饰 由金碧辉煌变为轻快潇洒的风味。这就是罗可可时代。 那末这个时代的绘画,是什么样子呢? 罗可可绘画从它的主题来说,和巴罗克一样, 都是贵族的,都是国王和贵族的肖像画, 至于绘画技术方面,和巴罗克断然不同, 色 彩 不喜浓重壮丽的,而是用银色、不鲜明的金黄色、白色等,总之是轻淡的稳静的色 彩;线条也是那样,不用巴罗克曲折夸张的线条,而只使用柔和的曲线,两者完全不一 样。

巴洛克与洛可可的风格解读说课讲解

巴洛克与洛可可的风格解读说课讲解

写在前面:洛可可
在欧陆,洛可可风格以抽象的火焰形、叶形或贝壳形的花纹、 不对称花边和曲线构图,展现整齐而生动的、神奇的、雕琢 的形式。洛可可风格设计,不论使用在室内设计方面或者家 饰品设计,甚至建筑外观设计上,都令人无法忽视。框缘的 建筑的部份中如画的、细致的、形状独特地表现于塑造性物 料如木雕和雕塑 中墙、天花、家具、金属和瓷器制的摆设展 现一种统一风格的和谐。相比起巴洛克品味带着丰富强烈的 原色和暗沈色调,洛可可崇尚柔和的浅色和粉色调。
琐堆砌的地步。
图为佘山天主
教堂,位于上海松
江的西佘山顶上,
亦称圣母大教堂,
包括中山教堂和山
顶大堂,被誉为
“堂远”东。19第35中一年山大落教教成堂。建山于顶1大89堂4年建,筑山系顶欧大洲堂“巴
洛克”风格建筑,融希腊、罗马、哥特式
建筑艺术于一炉,部分建材与装饰采用中
国传统建筑手法,可谓中西文化融合的结
晶。
巴洛克建筑风格(二)
图为罗马耶稣会教堂。平 面为长方形,端部突出一个圣 龛,由哥特式教堂惯用的拉丁 十字形演变而来,中厅宽阔,
巴洛克建筑从罗 马发端后,不久即传 遍欧洲,以至远达美 洲。
拱顶满布雕像和装饰。两侧用
两排小祈祷室代替原来的侧廊。
十字正中升起一座穹窿顶。教
堂的圣坛装饰富丽而自由,上
面的山花突破了古典法式,作
巴洛克建筑艺术
巴洛克建筑艺术的主题与题材往往以天主教堂为主,其 艺术强调动态的不安,追求理想化的个性层面,注重色 彩的把握和应用,甚至认为色彩比外形更加重要,在整 体的构筑中不仅追求外形的设计更追求绘画、雕刻与建 筑的完美结合,在空间和体积的表现上,不惜运用虚假 的手段。
天主教会发现巴洛克艺术灿烂缤纷、富丽堂皇、富有生 命感和动感的特点,这样的建筑风格,十分切合天主教 通过新建教堂以重新强化和扩大天主教势力的需要。于 是17世纪成了罗马大力修建巴洛克式教堂的时代。巴洛 克建筑风格是在形式上刻意的追求反常出奇,标新立异 的效果,外观自由奔放,线条曲折多变,建筑的构图节 奏不稳定,常常不规则的跳跃,无论是断增还是重述或 是波浪形墙面都是有一种变化无穷的动势。

巴洛克与洛可可时期美术课件

巴洛克与洛可可时期美术课件

题材比较
巴洛克艺术常常以宗教、历史和神话为题材,表现强烈的情 感和戏剧性场景;而洛可可艺术则更倾向于以日常生活和肖 像画为主题,注重细节和人物情感的表达。
巴洛克风格的绘画常常采用宏大的场景和复杂的构图,表现 强烈的动感和紧张的气氛;而洛可可风格的绘画则更加注重 细节的描绘和柔和的色彩搭配。
技巧比 较
感谢各位观看
01
02
贝尼尼
《大卫像》、《圣德列萨祭坛 》
鲁本斯
《抢劫留西帕斯的女儿》、《 玛丽·德·美第奇抵达马赛》
03
伦勃朗
《夜巡》、《卖珠人》
04
委拉斯贵支
《教皇英诺森十世肖像》
02
洛可可时期美术
洛可可艺术的起源
18世纪初
洛可可艺术起源于18世纪初的法国, 随着路易十四时代的结束,宫廷文化 逐渐衰落,资产阶级兴起,洛可可艺 术应运而生。
05
巴洛克与洛可可时期的艺术评价
艺术价值
01 02
丰富的表现力
巴洛克和洛可可时期的艺术作品以其丰富的表现力和强烈的情感著称。 艺术家们通过精湛的技巧和独特的想象力,将作品呈现出动感和活力, 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精湛的技艺
这一时期的艺术家们拥有高超的绘画和雕塑技艺,他们能够通过细腻的 笔触和精湛的技艺,将作品刻画得栩栩如生,展现出极高的艺术水准。
意大利的影响
意大利的巴洛克艺术对洛可可艺术的 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洛可可艺术家 们从巴洛克艺术中汲取灵感,发展出 轻盈、优雅的艺术风格。
洛可可艺术的特点
轻盈、优雅
洛可可艺术风格以其轻盈、优雅 的特点著称,注重细节和装饰,
追求华丽、纤巧的美感。
曲线与自然的运用
洛可可艺术家们善于运用曲线和自 然形态,如贝壳、卷草等,使作品 呈现出一种轻松、自然的美感。

从激情到奢靡从巴洛克到罗可可

从激情到奢靡从巴洛克到罗可可

从激情到奢靡——从巴洛克到罗可可一、教学目的:了解巴洛克到罗可可艺术的特点及其文化背景。

二、教学要求:思考中世纪艺术特点产生的文化背景,以及其文明形态之间的关系。

中世纪艺术特色的形成具有那些美学上的原因。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巴洛克艺术特色2、罗可可艺术特色3、巴洛克与罗可可之间的关系。

四、学时分配:4学时五、教学过程:导入:17世纪欧洲为什么会出现的巴洛克艺术?1、通过课件了解文艺复兴后的社会现状。

17世纪欧洲强权扩张,掠夺海外殖民地累聚巨富,生活上提倡豪华享受,因此对建筑、音乐、美术也要求豪华生动、富于热情的情调。

17世纪的欧洲美术,是以巴洛克风格为代表.它服务于教会上层和贵族,为了宣扬宗教和满足享乐的欲望,不惜重金建造豪华宫殿、住宅,使其显得壮观和华丽。

2、引导学生鉴赏:贝尔尼尼的建筑《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广场》和雕塑《阿波罗与达芙妮》和鲁本斯的绘画《劫夺吕普斯的女儿》各有什么共同的艺术特征?在雕刻和绘画中都充满了紧张的戏剧气氛。

建筑大量使用曲线和椭圆形体现出丰富多变的构造,在绘画中强调光线。

戏剧性、豪华、饱含激情和强烈的运动感是巴洛克艺术的主要特征。

鲁本斯笔下的裸体,不论是男是女,都具有肌肉强健、体力充沛、动作粗犷、富于肉感等特点。

这一特点始终贯穿在鲁本斯的一系列作品中。

这是对人的生的积极肯定和歌颂。

这一作品中的开阔有力的笔触与富有动感的线条,使画面洋溢着勃勃生机。

热烈明快的色彩,抒发了画家的浪漫情怀。

所有这些都集中地显示了巴洛克艺术华丽恢宏的一面。

欧洲巴洛克艺术的来源与发展1、意义与背景巴洛克一词源自葡萄牙文,原意指贝壳不规则的、怪异的形。

一开始主要针对17世纪意大利的建筑风格而言。

巴洛克艺术(B a r o q u e a r t)是十七世纪欧洲的艺术风格,初发源于17世纪教皇统治的罗马,那时意大利是欧洲艺术中心,但在巴洛克期,欧洲艺术中心移转到法国,它并没有明确的艺术风格,只能算是一种爱好和时尚。

巴洛克与洛可可美术教学文案

巴洛克与洛可可美术教学文案

《 教 皇 英 诺 森 十 世 》
《纺织女》
宫 娥
(2)格列柯
埃尔·格列柯(El Greco 1514-1614),西班牙著名画家,生 于希腊克里特岛的伊拉克利翁。原名多米尼加·泰奥托科 普利,由于出生在希腊,后被称为格列柯,意为希腊人。 早期受拜占庭画风的影响,后来到了威尼斯,进入提香的 画室,这使他从中世纪美术圈子走向一个新的时代。 后 又到罗马,曾醉心于拉斐尔与米开朗基罗的艺术,还受到 样式主义的影响,在他的创作中常见的变形与激情,就与 样式主义艺术有一定的联系。1557年画家来到了西班牙, 然而满腔热情的格列柯并未受到重视而大失所望,之后则 去托莱多,那是一个没落贵族聚居的地方,画家在这里找 到知音并在此度过终生。
他的墓志上这样写道:他用笔给木头以灵魂,给画布以生 命。
《 奥 尔 加 斯 伯 爵 的 葬 礼 》
《 托 莱 多 风 景 》
《拉奥孔》
第二节 洛可可美术
“洛可可”(ROCOCO)这个词不像巴罗克那样来源 不明。据考证,它正是在18世纪中叶后期洛可可风格 已大为流行的时候,法国的室内装修与家具制造行业 使用的行话。它半开玩笑半生搬硬套地把装修中流行 样式的3个词凑在一起,头一个“洛”是指岩石式 (Rocailles),第二个“可”是指羽毛式 (Caquilles),第三个“可”则是巴罗克最后一个音 的谐音。实际上是以“洛可可”3个音节作为有联想、 诙谐作用的暗语,意味着这是一种带岩石式与羽毛式 特征的巴罗克风格,亦即后期巴罗克艺术。
《 查 理 一 世 像 》
4、西班牙
(1)委拉斯开兹 (2)格列柯 (3)牟利罗
(1)委拉斯开兹
出生于西班牙商业艺术中心塞维利亚,12岁的委拉斯开兹 进了当时正享有盛名的埃雷拉的画室。这个被误认为“塞 维利亚的米开朗基罗”的画家,除了别致生动的性格外, 并没有什么可以教给自己的学生。委拉斯开兹很快就另投 帕切柯的门下。帕切柯是西班牙著名的美术教育家,他对 委拉斯开兹的才能非常赏识,并介绍他结识塞维利亚著名 的诗人、作家、哲学家、画家。在艺术观念上,尽管帕切 柯非常推崇意大利学院派艺术,但他对卡拉瓦乔的现实主 义艺术很感兴趣,对于自己的天才学生委拉斯开兹的创造 性探索给予极大的鼓励和支持。我们从帕切柯的日记中可 以看到这样的记录:“经过5年的培养教导以后,我允许 他同我的女儿结了婚,这是由于他具有着伟大的天才、青 年人的纯洁、善良的品质和他的希望所促成的。”当时年 仅19岁的委拉斯开兹已经成为一位闻名的画家了。

第三编巴洛克与洛可可美术

第三编巴洛克与洛可可美术
第二章 巴洛克与洛可可美术
第一节 巴洛克美术 在艺术上,巴洛克风格形成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三点:
一、天主教的反宗教改革。 二、宫廷豪华气派的需求。 三、人对自然的探索。
第二章 巴洛克与洛可可美术
巴洛克的基本特征有以下几点:
一、写实,具有人的感情的写实,让更多的人都能接受,把耶稣带回人间, 这 一点和文艺复兴的精神一致,但题材大大的扩大了,不仅反映上层人 物,也重视普通人的生活。
油画,363cm×437cm,藏荷兰阿姆斯特丹美术博物馆
82cmX65cm
油图
画 ,
9





, 藏 科
伦 勃
隆朗



·
理 查 士 博 物 馆
油图
画 ,
10
44cmX38cm





,米
藏 荷












油图
画 ,
11
97.7cmX83.3cm






,雷
个 人 收
斯 达
洛可可和巴洛克相较,洛可可是女性化,即使是男性也加以女性化,受东方(中 国明清)的影响;巴洛克则雄伟健壮、博大堂皇,与西方的反宗教改革有着直接的 联系。两者都有着运动感,巴洛克具有震撼式的运动,洛可可则是抒情的轻歌曼舞式的婉 转。
图23《爱情岛朝圣》华多
油画,130cm×192cm,藏法国巴黎罗浮宫
图24《浴后的狄安娜》布歇
油画,57cm×73cm,藏法国巴黎罗浮宫
油 画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米德尔汉尼斯大道》

3、佛兰德斯
(1)鲁本斯 (2)凡·代克
(1)鲁本斯 Rubens,Peter Paul (1577-1640年)
1577年6 月28日彼得·保罗·鲁本斯出生于德国的茨根小 城。9 岁时随父母移居佛兰德斯,定居安特卫普。父亲去 世后,母亲送他进一所拉丁文学校学习,他能阅读古希腊 罗马书籍原著。14岁时被送到一位贵夫人府第当侍童,在 那里不仅懂得了上流社会礼仪习俗,而且学会了为人处事。
“巴洛克”
巴洛克(Baroque)一词派出葡萄牙语barroco一 词,意为“不合常规”,特指外形有瑕疵的珍 珠。17世纪用于艺术批评.泛指一种奇形怪状、 矫揉造作的风格。它原是18世纪崇尚古典艺术 的人们奉献给17世纪风格的一个带讽刺贬义的 称呼,用以区别17世纪不同于文艺复兴的一种 艺术。当然今天它已失去原有的贬意,仅指17 世纪风行于欧洲的一种艺术风格。
鲁本斯一生过着王子般的生活,49岁时爱妻去逝,63 岁时又与一位17岁的妙龄少女海伦·富尔曼结婚,仍 然过着幸福生活。走完了自己艺术的一生之时,为人 类艺术宝库贡献了三千余幅艺术珍品。
《 劫 夺 吕 西 普 斯 的 女 儿 们 》
·
《 苏 珊 娜 弗 尔 曼 肖 像 》
《爱的花园》
·
《 玛 丽 美 第 奇 生 平 组 画 》
1600年,鲁本斯来到了意大利的威尼斯,他以极为虔诚的 态度研究学习提香的色彩艺术和丁托雷托具有生动韵律的 构图及明暗法。后来相继访问罗马、佛罗伦萨和热那亚等 地,精心研究临摹古代艺术精品和文艺复兴盛期大师们的 画迹。同时,卡拉瓦乔的现实主义绘画强有力的艺术效果 也吸引了他,而最感兴趣的是正在兴起的意大利巴洛克艺 术。
第二章 巴洛克与洛可可美术
第一节 巴洛克美术
16世纪中叶以来,意大利艺术中的样式主义不 过是一个短暂的过渡风格,昙花一现。在一片 沉寂中,罗马教廷为恢复教会的荣耀,开始招 募各方艺术家到罗马来装点教会,企图将罗马 变成基督教世界中最美的城市。这一运动大约 开始于1585年.像100年前盛期文艺复兴一样, 各地艺术家云集罗马,他们在这儿创造了一种 新的艺术风格——巴洛克风格。
《女占卜者》
《召唤圣马太》
《 阿 波 罗 与 达 芙 妮 》
《 大 卫 》
2、荷兰
(1)哈尔斯 (2)伦勃朗 (3)维米尔 (4)雷斯达尔 (5)霍贝玛
(1)哈尔斯(Frans Hals 约1582 - 1666 年)
《 吉 普 赛 女 郎 》
(2)伦勃朗
《夜巡图》
《杜普教授的解剖学课》
作品鉴赏
(1)卡拉瓦乔 Michelangelo Merisi da Caravaggio
(1573-1610年)
米开朗基罗·梅里西·达·卡拉瓦乔,出生在北 意大利伦巴底省的卡拉瓦乔村,因此人们称他卡 拉瓦乔。父亲是庄园主家管事,早年去世,11岁 的卡拉瓦乔移居米兰,师从于自称为提香弟子的 西蒙·彼得查诺,他是当地样式主义的代表画家。 17岁时来到罗马,他举目无亲,为了糊口不得不 进贵族府当仆役,后入样式主义画家阿尔彼诺工 作室。他凭着个人的天赋作画,并不在意模仿古 希腊罗马的大理石雕像和拉斐尔的风格,但他的 作品造型具有极强的雕塑立体感。
鲁本斯
1609年鲁本斯成为佛兰德斯的统治者伊萨贝拉的宫廷 画家,不久便与人文主义者、名律师的女儿布兰特结 婚,画家为妻子画过不少著名的肖像,过着豪华安定 的生活,画家投入积极的创作活动,逐渐形成了自己 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特别注重带有旋转的运动感的结 构来表现激动人心的场面,他善于运用对比的色调, 强烈的明暗和流动的线条来加强这种画面的运动感。 这种巴洛克式的艺术风格主宰着他几乎一生的创作活 动。
《 素 描 》
3
(2)凡·代克 Anthony Van Duck(1599-1641年)
安东尼·凡·代克,出生在安特卫普的一个商人家庭,母亲精于刺绣, 自幼受到母亲的良好教育。11岁的凡·代克师从于凡·巴伦,少年时 代就显示出非凡的艺术早熟才能。15岁时,他的美术创作就已引起社 会的重视,凡·巴伦帮助他建立了自己的独立工作室,这是画坛前所 未有的。后投奔鲁本斯门下,成为鲁本斯的得力助手,一直为鲁本斯 工作到21岁,得到大师的高度赞赏。同年,他应英国查里一世国王的 邀请赴伦敦,回国途中转赴意大利,在那艺术的国度里对意大利古代 和文艺复兴的艺术进行了深入的考察研究和学习,他崇拜威尼斯画派 的色彩和佛罗伦萨画派的造型,尤其是提香的艺术,使他终身受益。 画家27岁时回到故乡安特卫普,这时他已经形成独立的艺术风格。33 岁时受聘为英国查理一世的宫廷首席画家,是第二次赴伦敦,并在那 里 终其一生。
《 自 画 像 》
1
(3)维米尔
《 读 信 的 少 女 》
《 织 花 边 的 姑 娘 》
(4)霍贝玛
霍贝玛(1638-1709)荷兰著名的风景画家之一。 1638年10月31日生于阿姆斯特丹, 1709年12月7 日卒于同地。霍贝玛是雷斯达尔的朋友和学生。 霍贝玛的风景画多描写乡村道路、农舍、风车、 池畔、水光等,善于真实地表现自然界多变的景 象,作品《米德尔哈尼斯的道路》(又译《林荫 道》)通过渲染抒情的意境,歌颂了自然美,并因 其精确的透视,曾被一些透视学著作采用为插图。 其他作品还有《磨坊》等。
巴洛克美术
从风格上考察,17世纪确实出现了一种区别于盛期文 艺复兴的一种艺术,它无论在精神上和手法上同古典 主义艺术都大相径庭。巴洛克风格突破了文艺复兴以 来古典主义的理性、匀称、静止、典雅的风格。在建 筑上,它一反文艺复兴时期的庄重、和谐与结构清晰 的特点,追求结构复杂多变,配以大量雕塑和装饰的 效果。在绘画上和雕塑上,他不再遵循文艺复兴重素 描结构、广泛采用垂直线、水平线、追求稳定等原则, 而是在作品中强调激情、运动感和戏剧性,追求光线 和色彩的表现,广泛采用曲线、弧线,偏爱复杂多变 的构图等等。这种风格首先产生于意大利的罗马,以 后遍及欧洲各地,成为17世纪欧洲的主要艺术风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