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上 白居易全诗赏析
白居易《池上二绝》原文及赏析
池上二绝[唐] 白居易山僧对棋坐,局上竹阴清。
映竹无人见,时闻下子声。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作品赏析第一首诗写山僧对弈,也是自己心态的一种反映。
深山里的和尚本来就是与世无争,他们又在竹阴下下棋,那种不染一丝尘埃般的清净,令作者神往。
“山僧对棋坐”,起码有两个和尚;“时闻下子声”,有人在旁边听,那么至少是三个人了。
这首诗人物全都隐藏不露,所以虽有三人活动,也觉得清幽无比。
尤其最后的那句“时闻下子声”更如天籁音乐,烘托了真正的宁静。
第二首诗写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
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
诗人在诗中叙述一个小娃娃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准确地捕捉了小娃娃瞬间的心情,勾画出一幅采莲图。
莲花盛开的夏日里,天真活泼的儿童,撑着一条小船,偷偷地去池中采摘白莲花玩。
兴高采烈地采到莲花,早已忘记自己是瞒着大人悄悄地去的,不懂得或是没想到去隐蔽自己的踪迹,得意忘形地大摇大摆划着小船回来,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轻轻荡开,留下了一道清晰明显的水路痕迹。
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诗中的小娃娃描写得非常可爱、可亲,整首诗如同大白话,富有韵味。
白居易是一位擅长写叙事诗的大诗人。
他的长篇叙事诗,将所叙事物写得曲折详尽、娓娓动听,饱含着诗人自己的情感。
同样的,他的诗中小品,更通俗平易。
《池上二绝》就是这样一组描写一种平凡生活的小诗。
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两个小景写得可爱、可亲、可信。
池上白居易原文及翻译整理
池上白居易原文及翻译整理池上白居易原文及翻译《池上二绝》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五言绝句组诗作品。
第一首诗写山僧对弈,其次首诗写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这组诗也是自己心态的一种反映。
诗人以其通俗风格,将两个小景写得可爱、可亲、可信,富有韵味。
本次,我为大家带来池上的原文以及翻译,盼望能够帮到大家学习!池上唐·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译文及解释译文一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他不知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译文二池塘中一个个大莲蓬,新奇芳香,多么迷人啊!一个小孩儿偷偷地撑着小船去摘了几个又抓紧划了回来。
他还不懂得隐蔽自己偷摘莲蓬的踪迹,自以为谁都不知道;可是小船驶过,水面原来平辅着的密密的绿色浮萍分出了一道明显的水线,这下子泄露了他的隐秘。
解释①撑(chēng)小艇,用竹篙抵住水底使小船行进。
①莲:诗中指白荷花结的莲蓬。
①解:明白,懂得。
①踪迹:行动所留下的痕迹。
①浮萍:一种浮生在水面的植物。
文学赏析第一首诗写山僧对弈,也是自己心态的一种反映。
深山里的和尚原来就是与世无争,他们又在竹阴下下棋,那种不染一丝尘埃般的`清净,令神往。
“山僧对棋坐”,起码有两个和尚;“时闻下子声”,有人在旁边听,那么至少是三个人了。
这首诗人物全都隐蔽不露,所以虽有三人活动,也觉得清幽无比。
尤其最终的那句“时闻下子声”更如天籁音乐,烘托了真正的安静。
其次首诗写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
从诗的小仆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仆人公的天真稚嫩、活泼调皮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
诗人在诗中叙述一个小娃娃生活中的一件小事,精确地捕获了小娃娃瞬间的心情,勾画出一幅采莲图。
莲花盛开的夏日里,天真活泼的儿童,撑着一条小船,偷偷地去池中采摘白莲花玩。
兴高采烈地采到莲花,早已遗忘自己是瞒着大人静静地去的,不懂得或是没想到去隐藏自己的踪迹,得意忘形地大摇大摆划着小船回来,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轻轻荡开,留下了一道清楚明显的水路痕迹。
白居易池上古诗带拼音版意思及赏析
白居易池上古诗带拼音版意思及赏析白居易池上古诗带拼音版chí shàng池上táng dài:bái jū yì唐代:白居易xiǎo wá chēng xiǎo tǐng ,tōu cǎi bái lián huí 。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bù jiě cáng zōng jì ,fú píng yī dào kāi 。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扩展资料白居易池上古诗的意思译文小娃撑着小船,偷偷地从池塘里采了白莲回来。
他不懂得掩藏自己的行踪,浮萍被船儿荡开,水面上留下了一条长长的水线。
注释小娃:男孩儿或女孩儿。
艇:船。
白莲:白色的莲花。
踪迹:指被小艇划开的浮萍。
浮萍: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叶下面有须根,夏季开白花。
白居易池上古诗赏析赏析这首诗好比一组镜头,摄下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
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
这是一首描写儿童生活的诗。
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诗中的小娃娃描写得非常可爱、可亲。
整首诗如同大白话,但极富韵味,令人读后忍俊不禁、哑然失笑。
诗人在诗中叙述一个小娃娃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准确地捕捉了小娃娃瞬间的心情,勾画出一幅采莲图。
莲花盛开的夏日里,天真活泼的儿童,撑着一条小船,偷偷地去池中采摘白莲花玩。
兴高采烈地采到莲花,早已忘记自己是瞒着大人悄悄地去的,不懂得或是没想到去隐蔽自己的踪迹,得意忘形地大摇大摆划着小船回来,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轻轻荡开,留下了一道清晰明显的水路痕迹。
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诗中的小娃娃描写得非常可爱、可亲,整首诗如同大白话,富有韵味。
白居易是一位擅长写叙事诗的大诗人。
关于荷花的诗句——《池上》
关于荷花的诗句——《池上》
《池上》原文
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
《池上》赏析
池塘中一个个大莲蓬,新鲜清香,多么诱人啊!一个小孩儿偷偷地撑着小船去摘了几个又赶紧划了回来。
他还不懂得隐藏自己偷摘莲蓬的踪迹,自以为谁都不知道;可是小船驶过,水面原来平辅着的密密的绿色浮萍分出了一道明显的水线,这下子泄露了他的秘密。
这首诗好比一组镜头,摄下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
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
《池上》作者简介
(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
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池上》原文及翻译赏析
《池上》原文及翻译赏析《池上》原文及翻译赏析《池上》原文及翻译赏析1小娃撑小艇①,偷采白莲回②。
不解藏踪迹③,浮萍一道开④。
[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 唐代大诗人。
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
白居易出身于仕宦之家,高祖、曾祖、祖父俱为官,父亲为朝奉大夫、襄州别驾、大理少卿,累赠刑部尚书右仆射。
因其祖、父俱在河南作官,所以居家河南。
白居易于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正月二十日生干河南新郑县东郭宅。
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享年75岁。
[注释]①撑(chēng)小艇,用竹篙抵住水底使小船行进。
②莲:诗中指白荷花结的莲蓬。
③解:明白,懂得。
踪迹:行动所留下的痕迹。
④浮萍:一种浮生在水面的植物。
[译文]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赏析]池塘中一个个大莲蓬,新鲜清香,多么诱人啊!一个小孩儿偷偷地撑着小船去摘了几个又赶紧划了回来。
他还不懂得隐藏自己偷摘莲蓬的踪迹,自以为谁都不知道;可是小船驶过,水面原来平辅着的密密的绿色浮萍分出了一道明显的水线,这下子泄露了他的秘密。
这首诗好比一组镜头,摄下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
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
《池上》原文及翻译赏析2《登池上楼》,谢灵运著,这首诗写在诗人任永嘉太守之时。
他出任永嘉太守,是受到宋新贵集团排挤的结果,所以这首诗的情绪比较低沉,萦绕着进退维谷的忧郁和无可奈何的怅恨。
登池上楼【名称】《登池上楼》【年代】南朝宋【体裁】五言古诗【作者】谢灵运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薄霄愧云浮,栖川怍(zuò)渊沉。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徇(xùn)禄反穷海,卧疴(kē)对空林。
古诗二首池上的意思
古诗二首池上的意思原文:《池上》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一、衍生注释:“小娃”指小孩子。
“小艇”即小船。
“白莲”指白色的莲花。
“踪迹”指行动所留下的痕迹。
“浮萍”是水生植物。
二、赏析:这首诗如同一个生动的小短片,把小孩子偷采白莲的有趣场景描绘得活灵活现。
小娃天真无邪,撑着小艇去偷采白莲,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却不知道自己的行踪早已暴露。
那被小船冲开的浮萍,就像是他留下的“罪证”。
诗人用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孩子的童真童趣,读来让人忍俊不禁。
三、作者介绍:这首诗的作者是白居易。
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
他的作品往往反映社会现实,表达对人民的同情和关怀。
四、运用片段:一天,我和小伙伴们在公园里玩耍,看到湖面上有一艘小船,我不禁想起了“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的诗句,心想这要是我们也能划着小船去探险,那该多有趣呀!原文:《池上二绝·其二》山僧对棋坐,局上竹阴清。
映竹无人见,时闻下子声。
一、衍生注释:“山僧”指住在山寺的僧人。
“对棋”即相对下棋。
二、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清幽的山寺对弈图。
山僧相对而坐专心下棋,棋局旁的竹子投下清凉的阴影。
没有人看到他们在竹林里下棋,但时不时能听到棋子落下的声音。
诗人通过环境的描写和声音的衬托,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让人感受到宁静中的生机。
三、作者介绍:同样是白居易所作。
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既能写出百姓的疾苦,也能捕捉到生活中的细微美好。
四、运用片段:周末,我走进了一座古寺,看到两位僧人在安静地下棋,周围一片宁静,此时此景,不正像“山僧对棋坐,局上竹阴清。
映竹无人见,时闻下子声”所描绘的那样吗?我的观点结论:这两首《池上》诗,一首充满童趣,一首宁静清幽,都让我们感受到了生活中的不同美好瞬间。
小学古诗:《池上》原文译文赏析
小学古诗:《池上》原文译文赏析《池上》唐代: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译文】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从池塘里采了白莲回来。
他却不懂得藏好自己的行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注释】小娃:男孩儿或女孩儿。
艇:船。
白莲:白色的莲花。
踪迹:指被小艇划开的浮萍。
浮萍: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叶下面有须根,夏季开白花。
【赏析】这首诗好比一组镜头,摄下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
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
这是一首描写儿童生活的诗。
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诗中的小娃娃描写得非常可爱、可亲。
整首诗如同大白话,但极富韵味,令人读后忍俊不禁、哑然失笑。
诗人在诗中叙述一个小娃娃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准确地捕捉了小娃娃瞬间的心情,勾画出一幅采莲图。
莲花盛开的夏日里,天真活泼的儿童,撑着一条小船,偷偷地去池中采摘白莲花玩。
兴高采烈地采到莲花,早已忘记自己是瞒着大人悄悄地去的,不懂得或是没想到去隐蔽自己的踪迹,得意忘形地大摇大摆划着小船回来,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轻轻荡开,留下了一道清晰明显的水路痕迹。
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诗中的小娃娃描写得非常可爱、可亲,整首诗如同大白话,富有韵味。
白居易是一位擅长写叙事诗的大诗人。
他的长篇叙事诗,将所叙事物写得曲折详尽、娓娓动听,饱含着诗人自己的情感。
同样的,他的诗中小品,更通俗平易。
扩展阅读:晚年生活827年,白居易至长安任秘书监,配紫金鱼袋,换穿紫色朝服(三品以上官员所用的服色)。
828年,转任刑部侍郎,封晋阳县男。
829年春,因病改授与太子宾客分司,回洛阳履道里。
830年12月,任河南尹。
831年七月元稹去世。
832年,为元稹撰写墓志铭,元家给白居易润笔的六七十万钱,白居易将全数布施于洛阳香山寺。
池上古诗注释及译文
池上古诗注释及译文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原文是“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
先来说说“小娃撑小艇”这句。
这就好比一个小朋友骑着小小的自行车,自由自在地穿梭在小路上。
这里的“小娃”就是小孩子呀,“小艇”就是小船。
小朋友划着小船,多有意思!
“偷采白莲回”,哎呀,这小孩偷偷去采白莲然后回来了。
就像你偷
偷拿了妈妈藏起来的糖果,心里是不是有点小紧张又有点小兴奋?
“不解藏踪迹”,这孩子不懂得把自己的踪迹藏起来。
你想想,是不
是像你做了坏事还不知道怎么掩盖证据?
“浮萍一道开”,小船划过,浮萍分开了一道水路。
这就好像是在一
块绿色的毯子上划开了一道口子。
这首诗把一个调皮可爱的小娃形象描绘得活灵活现。
我觉得呀,白
居易真是厉害,用这么简单的几句诗,就让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个天真
无邪的小孩子在池塘里玩耍的情景。
这难道不让人觉得特别有趣、特
别生动吗?
我的观点是:这首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展现了儿童的天真活泼,充满了生活情趣,让人读来心生欢喜,实在是一首佳作!。
白居易《池上》译文注释及欣赏
白居易《池上》译文注释及欣赏白居易是一位擅长写叙事诗的大诗人。
他的长篇叙事诗,将所叙事物写得曲折详尽、娓娓动听,饱含着诗人自己的情感。
同样的,他的诗中小品,更通俗平易。
《池上二绝》就是这样一组描写一种平凡生活的小诗。
池上唐代: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译文及注释译文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注释小娃:男孩儿或女孩儿。
艇:船。
白莲:白色的莲花。
踪迹:指被小艇划开的浮萍。
浮萍: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叶下面有须根,夏季开白花。
鉴赏这首诗写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
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
诗人在诗中叙述一个小娃娃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准确地捕捉了小娃娃瞬间的心情,勾画出一幅采莲图。
莲花盛开的夏日里,天真活泼的儿童,撑着一条小船,偷偷地去池中采摘白莲花玩。
兴高采烈地采到莲花,早已忘记自己是瞒着大人悄悄地去的,不懂得或是没想到去隐蔽自己的踪迹,得意忘形地大摇大摆划着小船回来,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轻轻荡开,留下了一道清晰明显的水路痕迹。
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诗中的小娃娃描写得非常可爱、可亲,整首诗如同大白话,富有韵味。
白居易是一位擅长写叙事诗的大诗人。
他的长篇叙事诗,将所叙事物写得曲折详尽、娓娓动听,饱含着诗人自己的情感。
同样的,他的诗中小品,更通俗平易。
《池上二绝》就是这样一组描写一种平凡生活的小诗。
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两个小景写得可爱、可亲、可信。
创作背景据《白居易诗集校注》,这首诗作于大和九年(835年),时任太子少傅分司东都洛阳。
一日游于池边,见山僧下棋、小娃撑船而作此组诗。
白居易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池上原文、翻译及赏析通用13篇
池上原文、翻译及赏析池上原文、翻译及赏析通用13篇池上原文、翻译及赏析1这首词写的是夏季傍晚阵雨过后,一时之情轻,画所难到,得未曾有。
词的上阕写室外景色,轻雷疏雨,小楼彩虹,雨后晚晴,新月婉婉,尤其是“断虹明”三字和“月华生”三字的妙用,把夏日的景象推到了极美的境界。
“雷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
”雷荫外、池塘上,阵阵惊雷后,下起了一阵急雨。
雨滴落在池塘的荷叶上,簌簌作响。
词人未曾提及雷的远近,然而无论远近,雷都是来自雷的那一边,雷声被雷树阻隔,声音愈来愈小,故是轻雷,隐隐隆隆之致,有异于当头霹雳。
夏雨泼洒在池上,而雷声此时已经停止了,惟闻沙沙飒飒,乃是雨声独响。
此处一个“碎”字用得巧妙,细腻表现出雨打荷叶的声音阵过了荷叶本身风中相撞发出的声音。
荷声者,其叶阵之声也。
奇又在“碎”,夏季阵雨是转眼即逝的,而因荷承,故声声清晰。
此为轻雷疏雨,于一“碎”字尽得风流,如于耳际闻之。
词上片前二句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一幅雷外池塘雨打荷叶的夏日风光图。
雷荫外、池塘上,阵阵惊雷后,下起一阵急雨。
雨滴落在池塘的荷叶上,簌簌作响。
此处一个“碎”字用的巧妙,细腻表现出雨打荷叶的声音阵过了荷叶本身风中相撞发出的声音。
夏雨来得及、”得快,“小楼”以下三句写雨后情景。
小楼西阁,一道彩虹下,“待得月华生”。
这表明她曾长时间伫立在那儿。
她或许在等待情人到来,从彩虹生直至月上东山。
下片描绘了一幅美人夏日睡觉图,据词意当是写第二天情景。
小楼绣阁,玉钩放下、帷帘低垂,女主人公阁内鼾睡。
只见她躺着的凉簟纹理平整,不见折皱,而她头上的钗钿则垂落在水晶枕旁。
词人巧妙地从燕子的视角,将女主人公夏日昼寝的画面描摹得惟妙惟肖。
“小楼西角断虹明。
阑干倚处,待得月华生。
”夏雨来得急、”得快,“小楼”以下三旬写雨后情景。
雨势本来就不汹涌,一会儿天就放晴了。
小楼西角,一道彩虹挂在天空。
断虹之美,令人难以名轻,词人又只下一“明”字,而断虹之美,斜阳之美,雨后晚晴的碧空如洗之美,已被“明”字描摹得淋漓尽致。
关于池上古诗的原文及翻译
池上古诗的原文及翻译关于池上古诗的原文及翻译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
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池上古诗的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分享。
原文池上朝代:唐代作者: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池上古诗(白居易)及注释译文一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他不知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译文二池塘中一个个大莲蓬,新鲜清香,多么诱人啊!一个小孩儿偷偷地撑着小船去摘了几个又赶紧划了回来。
他还不懂得隐藏自己偷摘莲蓬的踪迹,自以为谁都不知道;可是小船驶过,水面原来平辅着的密密的绿色浮萍分出了一道明显的水线,这下子泄露了他的秘密。
注释①撑(chēng)小艇,用竹篙抵住水底使小船行进。
②莲:诗中指白荷花结的莲蓬。
③解:明白,懂得。
④踪迹:行动所留下的痕迹。
⑤浮萍:一种浮生在水面的植物。
简析这首诗好比一组镜头,摄下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
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
这是一首描写儿童生活的诗。
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诗中的小娃娃描写得非常可爱、可亲、可信。
整首诗如同大白话,但极富韵味,令人读后忍俊不禁、哑然失笑。
诗人在诗中叙述一个小娃娃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准确地捕捉了小娃娃瞬间的心情,勾画出一幅采莲图。
小娃娃瞒着大人偷偷地划着小船去采莲,采到白莲后他高兴坏了,兴奋得竟忘记了自己是瞒着大人偷偷去的,公然大摇大摆地划着小船跑回家,在湖里清晰地留下了他小船经过的痕迹。
诗人把一个充满童趣的画面和一个天真无邪的小娃娃形象写得呼之欲出、活灵活现。
创作背景据《白居易诗集校注》,这首诗作于公元835年(大和九年),时任太子少傅分司东都洛阳。
池上原文及翻译赏析(13篇)
池上原文及翻译赏析(13篇)池上原文及翻译赏析(13篇)池上原文及翻译赏析1九月江南花事休,芙蓉宛转在中洲。
美人笑隔盈盈水,落日还生渺渺愁。
露洗玉盘金殿冷,风吹罗带锦城秋。
相看未用伤迟暮,别有池塘一种幽。
译文九月的江南,百花凋谢,唯有迟开的荷花还在水中的小洲附近绚丽绽放。
远远望去,莲荷迎风起舞,依依动人,十分美丽,就像笑容满面的美人一样。
日落时分,暮色沉沉,使人心生愁绪。
玉盘似的荷叶上渐渐凝聚颗颗露水,就像把荷叶洗过了一样;晚风吹来,成片的莲荷随风摆动,就像彩色的罗带一样,给附近的小城增添了别样的秋色。
眼前莲荷的清幽景色别具风姿,使人看了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产生伤感。
注释芙蓉:此处为水芙蓉,即莲花。
钱氏池:钱家的池塘,钱氏是文徵明拜访的一位友人。
玉盘:指荷叶。
文徵明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
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
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
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
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
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
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
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池上原文及翻译赏析2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
小楼西角断虹明。
阑干倚处,待得月华生。
燕子飞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
凉波不动簟纹平。
水精双枕,傍有堕钗横。
译文柳林外传来轻轻的雷鸣,池上细雨蒙蒙;雨声浙淅沥沥,滴在荷叶上发出细碎之声。
不久小雨即停,小楼西角显现出被遮断的彩虹。
我们靠倚栏杆旁,直等到月亮东升。
燕子飞回门前,窥伺着飞到画梁问;我从玉钩上放下门帘。
床上竹席纹路平展,好像清凉的水波,却无波纹涌动。
床头放着水晶双枕,她的金钗从发上坠下,横放枕边。
池上白居易古诗原文及翻译
池上白居易古诗原文及翻译第一篇:池上白居易古诗原文及翻译《池上》是我们小学就学过的一首古诗,大家知道怎么样翻译这首古诗吗?以下是小编精心准备的池上白居易古诗原文及翻译,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池上作者: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注释①小娃:男孩儿或女孩儿。
②撑:撑船,用浆使船前进。
③艇:船。
④白莲:白色的莲花。
⑤不解:不知道;不懂得。
⑥踪迹:指被小艇划开的浮萍。
⑦浮萍: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叶下面有须根,夏季开白花。
全草类。
⑧一道:一路。
⑨开:分开。
译文一个儿童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他不管怎样隐藏,都留下了划船的踪迹。
鉴赏这首诗写一个儿童儿偷采白莲的情景。
从诗的小儿童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儿童公的天真幼稚、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
诗人在诗中叙述一个小娃娃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准确地捕捉了小娃娃瞬间的心情,勾画出一幅采莲图。
莲花盛开的夏日里,天真活泼的儿童,撑着一条小船,偷偷地去池中采摘白莲花玩。
兴高采烈地采到莲花,早已忘记自己是瞒着大人悄悄地去的,不懂得或是没想到去隐蔽自己的踪迹,得意忘形地大摇大摆划着小船回来,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轻轻荡开,留下了一道清晰明显的水路痕迹。
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诗中的小娃娃描写得非常可爱、可亲,整首诗如同大白话,富有韵味。
白居易是一位擅长写叙事诗的大诗人。
他的长篇叙事诗,将所叙事物写得曲折详尽、娓娓动听,饱含着诗人自己的情感。
同样的,他的诗中小品,更通俗平易。
《池上二绝》就是这样一组描写一种平凡生活的小诗。
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两个小景写得可爱、可亲、可信。
第二篇:白居易《池上》原文及翻译《池上》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创作基调为闲情偶寄,该作品文字洗练,内容通俗淡雅,是经典佳作之一。
《池上》原文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池上·小娃撑小艇原文、译文及赏析_写作技巧
池上·小娃撑小艇原文、译文及赏析《池上二绝》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五言绝句组诗作品。
池上·小娃撑小艇是其中一首。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池上·小娃撑小艇原文、译文及赏析,欢迎阅读。
唐·白居易《池上》原文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唐·白居易《池上》注释①小娃:男孩儿或女孩儿。
②撑:撑船,用浆使船前进。
③艇:船。
④白莲:白色的莲花。
⑤不解:不知道;不懂得。
⑥踪迹:指被小艇划开的浮萍。
⑦浮萍: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叶下面有须根,夏季开白花。
全草类。
⑧一道:一路。
⑨开:分开。
唐·白居易《池上》译文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他不管怎样隐藏,都留下了划船的踪迹。
唐·白居易《池上》赏析池塘中一个个大莲蓬,新鲜清香,多么诱人啊!一个小孩儿偷偷地撑着小船去摘了几个又赶紧划了回来。
他还不懂得隐藏自己偷摘莲蓬的踪迹,自以为谁都不知道;可是小船驶过,水面原来平辅着的密密的绿色浮萍分出了一道明显的水线,这下子泄露了他的秘密。
这首好比一组镜头,摄下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
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1]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2]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古诗《池上》的内容和作者分别是什么?
古诗《池上》的内容和作者分别是什么?《池上》作者: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1、【译文】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2、【赏析】这首诗写出了小孩的贪玩与天真,表达出作者观察生活、喜爱生活的感情。
3、【作者简介】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池上古诗写作文从前,一条清粼粼的小河边住着一户勤劳的人家,家里有个顽皮的小孩子,他扎着个冲天辫,围着个红肚兜,可爱极了。
这一天,爸爸妈妈都下地干活了,好朋友也去走亲戚了,小孩闲得无聊。
突然,他想起村头有个莲池,一回忆起莲蓬那脆脆、甜甜的滋味,他就想偷一回,顺便还可以摘一片莲叶戴在头上遮挡炎热的太阳,掐一朵雪白的莲花送给妈妈,真是一举三得啊!想干就干,他悄悄地来到了河边,看见了一个无人看管的小船,他赶紧解下缆绳,跳上小船,撑起竹竿,向目的地进军。
没一会儿就到了白莲池。
只见荷叶碧绿硕大,荷花亭亭玉立,莲蓬颗颗饱满,微风轻轻地吹拂,所有的荷花翩翩起舞,美丽极了!不能把正事给忘了,他赶紧摘了一片莲叶,盖在头上,搞好了伪装,又摘了一个莲蓬放在船舱里。
忽然“扑通”一声,吓得他赶紧趴在了船舱里,连大气都不敢喘一下,过了好一会儿,没什么动静了才把头抬起来。
哎,原来是一只青蛙从荷叶上跳到了水里,真是虚惊一场!他想:此地不易久留,还是溜之大吉为妙。
于是,他赶紧将船划到岸边,刚靠了岸,他又听到“咳!咳!”的声音,他慌得一溜烟跑回了家,连刚才偷的莲叶、莲蓬、荷花都没来得及拿,全都落在了船舱里!躺在床上的他还以为自己偷得很巧妙呢,哪里知道浮萍早为他开了一条宽宽的水路!那故意咳嗽的人便是大诗人白居易,看着逃跑的小孩,他哈哈大笑,随口吟出了《池上》这首诗:“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池上》注释
《池上》注释白居易《池上》译文及注释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白居易《池上》译文及注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池上》朝代:唐代作者:白居易原文: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译文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他不知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注释①撑(chēng)小艇,用竹篙抵住水底使小船行进。
②莲:诗中指白荷花结的莲蓬。
③解:明白,懂得。
④踪迹:行动所留下的痕迹。
⑤浮萍:一种浮生在水面的植物。
白居易《池上》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四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感受乡村儿童鲜明的形象,体会纯真的童心和朴素的美感。
教学重、难点:1、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池上》,丰富古诗积累。
教学准备:1、教学多媒体演示文稿。
(音乐、图像)2、师生查找诗人、诗作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
师:今天,我们学习21课《古诗两首》,课前老师布置大家预习了课文,我想先考考大家,你们知道编辑老师为什么要把这两首诗安排在一起吗?(出示两首古诗)(这两首古诗都是描写的儿童。
)师:对,是这样的原因。
有人说童年是一支快乐的歌,童年是一幅美丽的画,童年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一起走进古诗的童年中,去寻找童年的快乐。
二、读诗。
1、师:这节课我们先学习第一首诗:《池上》(板书课题),这首诗大家都已经预习了,那你们能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一下它的作者吗?师:同学们说得很清楚,看来课前预习花了很多工夫。
老师课前也搜集了有关资料,比较简洁,大家一起读一读。
老师出示:(生齐读)2、师:了解了作者,现在来读诗,大家会读吗?要不,你们先在下面练习一下吧。
池上唐白居易小墨诗词
池上唐白居易小墨诗词唐·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一、解析诗句1.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这句诗特别有画面感。
你看啊,有个小娃娃,划着一艘小船就出发了。
这个“撑”字用得特别妙,就好像我们能看到那个小娃娃拿着竹竿,用力地撑着小船,小船晃晃悠悠地就往池塘中间去了。
那他去干啥呢?“偷采白莲回”,这里的“偷”可不是那种真正的偷东西的坏行为哦。
小娃娃嘛,就是那种偷偷摸摸地去采白莲,觉得这是一件很有趣、很调皮的事儿。
就像我们小时候,看到邻居家树上的果子熟了,也会偷偷地去摘一个,那种感觉是一样的,充满了童趣。
2.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小娃娃采了白莲回来,他可不知道要把自己的踪迹给藏起来呢。
他就这么大大咧咧地划着船回来,结果呢,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给分开了,留下了一道长长的痕迹。
这个小娃娃啊,心里只想着采白莲的乐趣,根本没考虑到这些。
这就把小娃娃那种天真无邪的样子表现得淋漓尽致。
他还没有那种要掩盖自己行为的小心思,就这么直白地把自己的行动暴露出来了,特别可爱。
二、整体赏析1. 人物形象- 诗里的小娃娃形象超级鲜活。
他是一个充满好奇心、调皮捣蛋又天真烂漫的孩子。
他那种偷偷采莲的行为,就像我们小时候做的那些小恶作剧一样,让人看了忍不住发笑。
而且他没有什么心机,不懂得隐藏自己的行为,这就是孩子最纯真的地方。
2. 写作手法- 诗人白居易用很简洁的语言就把这个场景描绘得栩栩如生。
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都是很直白、很通俗易懂的字词。
但是组合在一起,就像一幅生动的水墨画一样。
他先写小娃娃的动作“撑小艇”“采白莲”,然后写小娃娃不懂事的结果“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整个过程很流畅,让我们读起来就像在看一部小短片似的。
3. 意境营造- 诗里描绘的池塘景色也很迷人呢。
有小艇、白莲、浮萍,这些元素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很宁静又充满生机的池塘画面。
小娃娃的出现,就像平静的池塘里投入了一颗小石子,打破了平静,但又带来了一种别样的活泼氛围。
白居易《池上》阅读答案及注释翻译与赏析
白居易《池上》阅读答案及注释翻译与赏析白居易《池上》阅读答案及注释翻译与赏析池上唐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 唐代大诗人。
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居下(今陕西渭南东北)。
白居易出身于仕宦之家,高祖、曾祖、祖父俱为官,父亲为朝奉大夫、州别驾、大理少卿,累赠刑部尚书右仆射。
因其祖、父俱在河南作官,所以居家河南。
白居易于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正月二十日生干河南新郑县东郭宅。
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享年75岁。
[注释]①撑(chēng)小艇,用竹篙抵住水底使小船行进。
②莲:诗中指白荷花结的莲蓬。
③解:明白,懂得。
踪迹:行动所留下的痕迹。
④浮萍:一种浮生在水面的植物。
[译文]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译文】天真活泼的农村儿童,他们撑着一只小船,偷偷地去采人家的白莲花。
回来的时候,他们不懂怎样掩盖留下的踪迹,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荡开,船后留下了一道道清清楚楚的水路。
暴露了自己的行踪。
【训练阅读】(1)“不解”一词在诗中是什么意思?(2)首句中的'两个“小”字起什么作用?(3)诗中的哪两个字前后呼应,写出了“小娃”的天真、淘气?(4)“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两句与前两句有着怎样的联系?写出了怎样的情趣?【参考答案】(1)不知道(2)为读者提供了可以想象的形象,也紧紧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这“小艇”载着“小娃”要到哪里去呢?(3)偷、藏(4)后两句是前两句的结果,前两句时候两句的铺垫。
这样的描写,充满着无穷的趣味。
“不解藏踪迹”,一个“不解”,道出了小娃的天真和淘气。
[赏]《池上》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创作基调为闲情偶寄,该作品文字洗炼,内容通俗淡雅,是经典佳作之一。
池塘中一个个大莲蓬,新鲜清香,多么诱人啊!一个小孩儿偷偷地撑着小船去摘了几个又赶紧划了回来。
白居易《池上》原文翻译及赏析
白居易《池上》原文翻译及赏析白居易《池上》原文翻译及赏析赏析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白居易《池上》原文翻译及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池上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译文]:天真活泼的农村儿童,他们撑着一只小船,偷偷地去采人家的白莲花。
回来的时候,他们不懂怎样掩盖留下的踪迹,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荡开,船后留下了一道道清清楚楚的水路。
暴露了自己的行踪~~[注释]:艇:轻便的船名。
解:懂得。
一道:一条赏析这首诗好比一组镜头,摄下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
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
这是一首描写儿童生活的.诗。
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诗中的小娃娃描写得非常可爱、可亲。
整首诗如同大白话,但极富韵味,令人读后忍俊不禁、哑然失笑。
诗人在诗中叙述一个小娃娃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准确地捕捉了小娃娃瞬间的心情,勾画出一幅采莲图。
莲花盛开的夏日里,天真活泼的儿童,撑着一条小船,偷偷地去池中采摘白莲花玩。
兴高采烈地采到莲花,早已忘记自己是瞒着大人悄悄地去的,不懂得或是没想到去隐蔽自己的踪迹,得意忘形地大摇大摆划着小船回来,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轻轻荡开,留下了一道清晰明显的水路痕迹。
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诗中的小娃娃描写得非常可爱、可亲,整首诗如同大白话,富有韵味。
白居易是一位擅长写叙事诗的大诗人。
他的长篇叙事诗,将所叙事物写得曲折详尽、娓娓动听,饱含着诗人自己的情感。
同样的,他的诗中小品,更通俗平易。
创作背景据《白居易诗集校注》,这首诗作于公元835年(大和九年),时任太子少傅分司东都洛阳。
唐白居易池上赏析
唐白居易池上赏析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注释:小娃:男孩儿或女孩儿。
艇:船。
白莲:白色的莲花。
踪迹:指被小艇划开的浮萍。
浮萍: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叶下面有须根,夏季开白花。
翻译: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赏析:这首诗写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
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
诗人在诗中叙述一个小娃娃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准确地捕捉了小娃娃瞬间的心情,勾画出一幅采莲图。
莲花盛开的夏日里,天真活泼的儿童,撑着一条小船,偷偷地去池中采摘白莲花玩。
兴高采烈地采到莲花,早已忘记自己是瞒着大人悄悄地去的,不懂得或是没想到去隐蔽自己的踪迹,得意忘形地大摇大摆划着小船回来,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轻轻荡
开,留下了一道清晰明显的水路痕迹。
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诗中的小娃娃描写得非常可爱、可亲,整首诗如同大白话,富有韵味。
白居易是一位擅长写叙事诗的大诗人。
他的长篇叙事诗,将所叙事物写得曲折详尽、娓娓动听,饱含着诗人自己的情感。
同样的,他的诗中小品,更通俗平易。
《池上二绝》就是这样一组描写一种平凡生活的小诗。
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两个小景写得可爱、可亲、可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池上白居易全诗赏析本文是关于白居易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池上是唐朝诗人白居易所写的一首诗词,全诗主要描写了什么内容呢?池上朝代:唐代作者:白居易原文: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译文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注释1.小娃:男孩儿或女孩儿。
艇:船。
2.白莲:白色的莲花。
3.踪迹:指被小艇划开的浮萍。
4.浮萍: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叶下面有须根,夏季开白花。
鉴赏这首诗写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
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
诗人在诗中叙述一个小娃娃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准确地捕捉了小娃娃瞬间的心情,勾画出一幅采莲图。
莲花盛开的夏日里,天真活泼的儿童,撑着一条小船,偷偷地去池中采摘白莲花玩。
兴高采烈地采到莲花,早已忘记自己是瞒着大人悄悄地去的,不懂得或是没想到去隐蔽自己的踪迹,得意忘形地大摇大摆划着小船回来,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轻轻荡开,留下了一道清晰明显的水路痕迹。
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诗中的小娃娃描写得非常可爱、可亲,整首诗如同大白话,富有韵味。
白居易是一位擅长写叙事诗的大诗人。
他的长篇叙事诗,将所叙事物写得曲折详尽、娓娓动听,饱含着诗人自己的情感。
同样的,他的诗中小品,更通俗平易。
《池上二绝》就是这样一组描写一种平凡生活的小诗。
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两个小景写得可爱、可亲、可信。
拓展:白居易的轶事典故爱恋湘灵白居易11岁那年,因避家乡战乱,随母将家迁至父亲白季庚任官所在地——徐州符离(今安徽省宿县境内)。
之后在那里与一个比他小4岁的邻居女子相识,她的名字叫湘灵,长得活泼可爱,还懂点音律,于是两人就成了朝夕不离、青梅竹马的玩伴。
到白居易19岁、湘灵15岁时,情窦初开,两人便开始了初恋。
白居易有一首诗名为《邻女》,追叙了十五岁的湘灵,赞美湘灵的美丽和她悦耳的嗓音。
贞元十四年(798),白居易27岁的时候,为了家庭生活和自己的前程,他不得不离开符离去江南叔父处。
一路上他写了三首怀念湘灵的诗。
分别是《寄湘灵》、《寒闺夜》和《长相思》。
由诗中可以清楚地看出,白居易与湘灵经过17年的相处和8年的相恋,感情已经很深了。
离别后不但苦苦相思,而且已考虑过结婚问题。
但是湘灵担心她家门第低,攀不上白居易。
最后表示了愿至天必成和步步比肩行的恳切愿望。
贞元十六年初,白居易29岁考上了进士,回符离住了近10个月,恳切向母亲要求与湘灵结婚,但被封建观念极重的母亲拒绝了。
白居易无奈,便怀着极其痛苦的心情离开了家。
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秋,白居易在长安作了校书郎,需将家迁至长安,他回家再次苦求母亲允许他和湘灵结婚,但门户大于一切的母亲,不但再次拒绝了他的要求,且在全家迁离时,不让他们见面。
他们的婚姻无望了,但他们深厚的爱情并没从此结束。
白居易以不与他人结婚惩罚母亲的错误,并三次写了怀念湘灵的诗:《冬至夜怀湘灵》、《感秋寄远》和《寄远》。
在近8年里,母亲再没让白居易和湘灵见面,也不允许他提起湘灵。
白居易37岁时才在母亲以死相逼下,经人介绍与同僚杨汝士的妹妹结了婚,但直到元和七年还写诗思念湘灵。
例如《夜雨》、《感镜》等。
后来白居易蒙冤被贬江州途中,和杨夫人一起遇见了正在漂泊的湘灵父女,白居易与湘灵抱头痛哭了一场,并写下了题为《逢旧》的诗。
这时白居易已经44岁,湘灵也40岁了,但未结婚。
这首诗里白居易再次用了恨字,此恨与《长恨歌》的恨不会毫无关系,所以说白居易亲身经历的这段悲剧般的爱情为《长恨歌》打下了基础。
直到白居易53岁的时候,他在杭州刺史任满回洛京途中,看到变换旧村邻而湘灵已不知去向的时候,这段长达35年之久的恋爱悲剧才划上了离开的句号。
樊素小蛮在杭州刺史位上,每当良辰美景,或雪朝月夕,他邀客来家,先拂酒坛,次开诗箧,后捧丝竹。
于是一面喝酒,一面吟诗,一面操琴。
旁边有家僮奏《霓裳羽衣》,小妓歌《杨柳枝》,真是不亦乐乎。
直到大家酩酊大醉后才停止。
白居易有时乘兴到野外游玩,车中放一琴一枕,车两边的竹竿悬两只酒壶,抱琴引酌,兴尽而返。
据《穷幽记》记载,白居易家里有池塘,可泛舟。
他宴请宾客,有时在船上,他命人在船旁吊百余只空囊,里面装有美酒佳肴,随船而行,要吃喝时,就拉起,吃喝完一只再拉起一只,直至吃喝完为止。
方勺《泊宅编》卷上说:白乐天多乐诗,二千八百首中,饮酒者八百首。
这个数字可不算小。
他喝酒时用酒来排遣,他是以一天酒醉来解除九天辛劳的。
他说:“不要轻视一天的酒醉,这是为消除九天的疲劳。
素口蛮腰,蓄妓(这里的妓,相当于中国历史上的妾或家庭歌舞妓)玩乐,始自东晋,唐代比较普遍。
为了涤除人生烦恼,白居易以妓乐诗酒放纵自娱。
他蓄妓与嗜酒无度,直到暮年。
从他的诗中知姓名之妓便有十几个,最出名的是小蛮和樊素。
唐孟棨《本事诗·事感》中记载:“白尚书(居易)姬人樊素善歌,妓人小蛮善舞,尝为诗曰: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
现代人形容美女说樱桃嘴、小蛮腰或杨柳腰,就是从白居易那里学过来的。
白居易后来老了,体弱多病,决定卖马和放妓,他不希望他们跟着自己吃苦。
但是他心爱的马居然反顾而鸣,不忍离去。
樊素和小蛮等对白居易还是蛮有感情的,都不忍离去。
樊素感伤落泪地说:“主乘此骆五年,衔橛之下,不惊不逸。
素事主十年,中擳之间,无违无失。
今素貌虽陋,未至衰摧。
骆力犹壮,又无虺愦。
即骆之力,尚可以代主一步;素之歌,亦可以送主一杯。
一旦双去,有去无回。
故素将去,其辞也苦;骆将去,其鸣也哀。
此人之情也,马之情也,岂主君独无情哉?”白居易也长叹道:“骆骆尔勿嘶,素素尔勿啼;骆返庙,素返闺。
吾疾虽作,年虽颓,幸未及项籍之将死,何必一日之内弃骓兮而别虞姬!素兮素兮!为我歌杨柳枝。
我姑酌彼金缶,我与尔归醉乡去来。
”当然最后于白居易70岁樊素和小蛮还是走了。
白居易思念中写道:“两枝杨柳小楼中,嫋娜多年伴醉翁,明日放归归去后,世间应不要春风。
五年三月今朝尽,客散筵空掩独扉;病与乐天相共住,春同樊素一时归。
”他在67岁时,写了一篇《醉吟先生传》。
这个醉吟先生,当然就是他自己。
他在《传》中说,有个叫醉吟先生的,不知道姓名、籍贯、官职,只知道他做了30年官,退居到洛城。
他的居处有个池塘、竹竿、乔木、台榭、舟桥等。
他爱好喝酒、吟诗、弹琴,与酒徒、诗友、琴侣一起游乐。
事实也是如此,洛阳城内外的寺庙、山丘、泉石,白居易都去漫游过。
家酿名酒白居易自家酿的酒,质高出众,他为自家的酒作诗道:“开坛泻罇中,玉液黄金脂;持玩已可悦,欢尝有余滋;一酌发好客,再酌开愁眉;连延四五酌,酣畅入四肢。
”(《白居易卷》)。
白居易造酒的历史不但有记载,而且直到今天,还有“白居易造酒除夕赏乡邻”的故事在渭北一代流传。
心瞩洛阳贞元十五年(799年),白居易从江西浮梁县到洛阳省母。
贞元二十年(804年)二月,白居易任校书郎时,曾春游于洛阳。
长庆四年(824年)五月,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期满,不想去长安,打算回洛阳隐居。
便将自己剩余的俸薪,又加上两匹马作价的钱,在洛阳履道里(今洛阳市东南赵村东狮子桥一带),买下原散骑侍郎杨凭的旧宅。
实现了他“但道吾庐心便足”的夙愿。
不久白居易又奉召出任苏州刺史。
宝历二年(826年)他与刘禹锡结伴归洛阳。
太和元年(827年),他奉使到洛阳,与皇甫镛、苏弘、刘禹锡,姚合交游。
太和三年(829年),白居易57岁,罢刑部侍郎,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四月到洛阳,长期住在洛阳龙门东山香山寺,至直18年后终老。
正象他自己所说:“往时多暂住,今日是长归”。
白居易是我国唐代的著名诗人,诗词流传至今三千多首,数量居唐代名诗人之首。
会昌二年(842年),白居易71岁时,他与香山寺僧如满,结香火社,白衣鸠杖,自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
他做官30多年,以清贫自守,体察民情,从未忘记老百姓的疾苦。
他73岁时捐资并提议民众共同治理被称为“八节滩”的伊河险段,使得“夜舟过此无倾覆,朝径从今免苦辛”,白居易对这件事十分欣慰,他临终前一年,写的《欢喜二偈》中,就有这么二句:“心中别有欢喜事,开得龙门八节滩”。
太和六年(832年)七月,白居易把自己为元稹撰墓志的钱,捐献给僧人修正香山寺,使香山寺面貌一新。
开成元年(836年),白居易自编《白氏文集》65卷,共诗文3255篇。
藏于洛阳圣善寺钵塔院,为后人研究唐代的社会情况和诗歌创作,提供了大量有用的史料。
他留下的3000多首诗中,讴歌洛阳的就有800多首。
如《洛城东花下作》中的“记得归诗章,花多属洛阳”。
《柳枝词八首》中的“何以东都正二月,黄金枝映洛阳桥”。
在白居易的笔下,人们了解了洛阳的美容,对洛阳更加热爱。
正如唐代诗人徐凝在诗中写的“今到白氏诗句出,无人不咏洛阳秋”。
会昌四年(844年)春,白居易已73岁了,他还到赵村(今洛阳市东南部)观赏杏花,写了《游赵村杏花》诗。
会昌五年(845年),白居易和在洛阳的6位年过70的朋友,组成7老会。
后来95岁的僧人如满和136岁的李元爽,也参加了7老会,号称“九志图”。
他们饮酒赋诗,在诗坛上传为佳话。
会昌六年(846年)八月,白居易与世长辞。
临终前,他遗嘱“不归下王圭,葬于香山如满之侧”,想永远与洛阳山水为伴。
家人依照他的遗嘱,将他埋在龙门东山琵琶峰上。
人们为了更好地纪念这位伟大诗人,在琵琶峰上对其墓加以扩建,建成了“白园”。
整个白园庄严肃穆,质朴典雅,布局结合地形,峰回路转,曲径通幽,依山筑房建亭,高低错落。
西湖白堤在白居易到西湖以前,西湖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整治。
遇到干旱天气,西湖水很浅,不够灌溉农田;每到下大雨,又会湖水泛滥,不能积蓄。
这种情况使西湖不能尽到最大的效用,造成农用和民用的水源都发生问题。
白居易是怀着“下恤民庶”的抱负来到杭州做刺史的,到任以后,就把彻底治理西湖这一工程提到议事日程上。
他任杭州刺史的主要政绩之一,就是在西湖东北岸一带筑成捍湖大提,有效地蓄水泄洪,保证农田有水灌溉,人民有水喝。
这个筑堤蓄湖的工程在白居易离任前的两个月得以竣工。
824年三月,白居易亲自写了《钱塘湖石记》一文,刻成石碑,立在湖岸上。
这篇碑记就成为关于西湖水利的重要历史文献。
白居易修建的捍湖大提,人们就称它为“白公堤”,表达了对白居易的爱戴与怀念。
当然白居易在筑堤捍湖的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麻烦。
例如,当时有些人对筑堤设闸、决放湖水来灌溉农田的举措十分担心,而且提出了反对意见,白居易对此一一作出了解释与批驳。
并且,白居易也对湖堤筑成后西湖的蓄水量与放湖水灌农田的实际功能作了细密的测算。
当然,最后捍湖大堤的建造是十分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