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教案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节 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中国生态环境现状、成因和防治措施。
2. 运用中国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图,分析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自然背景和人为原因。 3. 理解中国生态环境治理紧迫性,逐步树立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分布、形成的自然背景和人为原因及防治措施 难点: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自然背景和人为原因 教学用具:自制图表、多媒体投影仪等 教学方法:图表分析法、比较法等 教学过程:
一、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现状
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形势严峻,以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锐减为特征的生态破环的范围仍在扩大,程度在加剧。 二、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成因
1.巨大的人口压力 2.不合理的开发活动
说明:中国现代人口数量异常迅猛增长,成为中国生态环境的最大压力,为了生存,人们毁林开荒,围湖造田,乱采滥挖,破坏植被,环境保护意识不强,重开发轻保护,重建设轻维护,对资源采取掠夺式、粗放型开发利用方式,超过了生态环境承载能力,造成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 三、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区域性特点
中国地域广大,且受季风气候的影响,由北向南、从东到西,气候和地势有明显差别,形成了类型众多的生态系统。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在不同生态系统背景下产生了不同的生态环境问题。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分布见图4、16。
图4、16中国的生态环境脆弱区
地区名称 主要生态问题
形成原因
自然背景
人为原因 A
大兴安岭两侧
森林破坏、土壤侵蚀、草场退化
严重 半干旱草原地区
过垦、过伐、过牧严重。
B 西北干旱半干旱
地区 草场退化严重 降水较少、气候较干 过牧严重。 C 黄淮海平原区 土壤侵蚀严重。
暖温带半湿润地区 人口密集,过垦严重 人口密集,过垦严重 D.E 南方亚热带丘陵
地区 亚热带丘陵,降水丰
富
F
亚热带的横断山区、云贵高原
土壤侵蚀,森林破坏严重,物种灭绝和多样性锐减。
亚热带丘陵山地地
区, 地质条件复杂
人民生活贫穷,过垦、
过伐导致。
G 青藏高原
高寒地区
受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的影响,生态十分脆
弱。
思考 1
点拨:A .大兴安岭西侧,内蒙古半干旱草原区 B .西北干旱半干旱荒漠绿洲区C .暖温带半湿润黄淮海平原区D .E .南方亚热带丘陵地区F .西南横断山区、云贵高原西部亚热带丘陵山地区G .青藏高原高寒地区2.这些生态环境问题之间有什么关联性?
点拨: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挖掘生态环境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出其关联性,如生态环境中的森林破坏、土壤侵蚀和草地退化会导致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减少。 案例⑤
通过对案例⑤的学习,了解以下内容:
生态破坏给新疆的发展造成巨大的损失;新疆生态破坏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的主要表现。从而理解中国生态环境治理紧迫性,树立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中国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与防治措施 1.恶化原因:①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
②管理不力
③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投入不足
2.防治措施:
3.重点生态工程:长江、黄河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护林工程 天然林保护工程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阅读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推进林业跨越式发展
通过对材料的阅读,了解以下内容:
①我国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规划和实施情况;
②工程区域涉及长江上游、黄河中上游、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的省市区分布范围。 ③实施天然林工程的深远影响。
(提示:应指导学生结合中国地图阅读)
中国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表4、2) 生态环境问题
主要分布区域 自然背景 主要防治措施 森林破坏 东北、西南、华南林区 中温带、亚热带边远山区 封山育林、计划砍伐、采育结合、
退耕还林、改变林区经济结构
草原退化 内蒙古、青海、宁夏、新疆
属干旱半干旱草原区 退牧还草、封育草场、舍饲养畜
湿地萎缩 三江低地、湖滨海滨 属湿润低平原湖泊海洋边缘地区 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停止围垦、
退田还湖
生物多样性锐减 林区、草原、近海海域 物种资源丰富 扩大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走廊、采育结合、合理放牧、实行禁渔
期制度
土壤侵蚀 黄土高原、东南丘陵
半湿润湿润丘陵地区 退田还林、植树种草、改坡为梯
荒漠化 西北、华北半干旱区 属半干旱内陆或春旱严重地区 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严禁砍
伐
思考结合本节课丈、图片和相关知识,你认为本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应该采取什么措防治措施 退:退耕还林、还草、还牧、还湖 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生态农业试点示范、生态示范区 改:经济结构、生活用能、改坡为梯
法:环境保护法制建设逐步完善,如禁渔期制度、环保法律和法规
点拨:可结合乡土地理来学习。
板书设计
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
一、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形势严峻
二、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成因:
1.巨大的人口压力2.不合理的开发活动
三、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区域性特点
地区名称主要生
态问题
形成原因
自然背景人为原因
A
B
C
D.E
F
G
四、中国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与防治措施1.恶化原因 2.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