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填方路基沉降观测专项方案

合集下载

高填路基的监测

高填路基的监测

贵州省凯里至羊甲高速公路KT2合同段(KT2合同段)高填路基沉降观测方案中国铁建中铁二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凯羊高速公路KT2合同段项目经理部高填路基沉降观测方案一.工程概况凯里至羊甲高速公路是《贵州省高速公路网规划》中六横(余庆至安龙)的中间段,向北经黄平至余庆《贵州省高速公路网规划》的二横(江口至六盘水高速公路)相接;起点里程K7+532.889,经苗岭、上新龙、阿豪、上爬至曼洞垭口。

之后路线下坡,设桥跨过县道802,顺山而下,与老路干扰较小。

于青曼对面下至山坡脚,之后顺坡脚布线,至K13+790.782处设置大寨互通,服务于曼洞乡、南皋镇及附近村寨。

之后路线下坡进入情郎河谷,顺沟谷而下,经新寨、情郎至大寨,出寨后路线布设在情郎河西岸,顺山坡地势布线至穿洞,至本合同段终点K17+611.486,路线长10.078641公里,其中线路路基7公里、涵洞32个、桥梁8座,其中互通立交1座,管区内地形条件复杂,线路区域内属于中低山侵蚀、溶蚀地貌,主要地貌有溶丘峰谷地、槽谷、河谷地貌、侵蚀中低山。

二.路基填筑(一)填前准备:路堤正式填筑前,对填料各项技术指标进行试验,并根据填料及压实机具的不同选择全幅100~200m的路堤段进行填筑工艺试验,通过试验确定最佳工艺参数;施工前做好原地面临时排水设施,并与永久排水设施相结合;填筑前先对原地面进行清理翻松、整平和压实、地基处理,达到规范要求压实度。

路基填筑流程如下图:(二)填料摊铺:1、路堤填筑按照“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的工艺组织施工,分段水平分层填筑,路堤填料分层松铺厚度土方不大于30cm。

2、路基采取立标杆挂线或划方格的方法控制每层虚铺厚度。

两作业段的交接处,若不在同一时间填筑,后填作业先挖除先填作业交接处未压实部分并开挖台阶;若两路段同时铺筑,则分层互相衔接,其搭接长度不小于3m。

3、石块填筑时分层厚度不大于500mm,石块最大料径不超过压实厚度的2/3。

40米道路高填方沉降观测方案20140514

40米道路高填方沉降观测方案20140514

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 (2)第二章:编制依据 (2)第三章:路基沉降观测内容 (3)第一节:路基沉降总体要求 (3)第二节: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 (3)第三节:沉降变形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及建网方式 (3)第四节:沉降变形测量点的布置要求 (6)第五节:沉降变形监测测量工作基本要求 (6)第六节:沉降变形监测观测具体要求 (7)第四章:路基沉降变形观测 (8)第五章:资料整理要求 (12)第六章:路基工程沉降评估 (13)金江大道西沿线40道路工程高填方沉降观测施工方案第一章:工程概况建设单位:宜宾县向家坝工业集中区管委会;勘察单位:四川省川建勘察设计院;设计单位:自贡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监理单位:四川元丰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施工单位:成中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本工程为宜宾县城北新区西北地块金江大道西延线二期道路工程,位于宜宾县城北新区用地范围内,在规划区内呈东-西走向。

路线起于已建城北新区40米道路西延线(二期)市政道路工程(40米主干道)终点,止于与规划道路相交交叉口处,路线全长594.561m,道路路幅规划宽度40m,为城市道路主干道,设计行车速度40km/h。

本工程金江大道K0+380~K0+620 段跨越原冲沟,且该处为高填路段,填方边坡高达三十多米。

为掌握路堤在施工期间的变形动态,必须进行路堤稳定和沉降的动态观测,一方面保证路堤在施工中的安全和稳定,另一方面能正确预测工后沉降,使沉降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

第二章:编制依据1、《建筑沉降变形测量规程》(JGJ8-2007);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3、金江大道西延线二期道路工程设计文件;4、金江大道西延线二期道路工程施工图第三章:路基沉降观测内容2第一节:路基沉降总体要求根据文件要求,高填方路基段共设置了6个观测断面,包括观测断面如下:K0+380~K0+400、K0+400~K0+450、K0+450~K0+500、K0+500~K0+550、K0+550~K0+600、K0+600~K0+620断面中有沉降板,沉降观测桩,位移观测边桩,剖面沉降管。

高填方路基沉降观测方案

高填方路基沉降观测方案

高填方路基沉降观测方案1. 引言在道路土工建筑中,填方路基是常见的施工方式,尤其是在地势较陡峭的地区或需要提高道路标高的地段。

填方路基经常面临着路基沉降的风险,这种沉降会对道路的使用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危及道路的安全。

因此,为了及时监测填方路基沉降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和加固,本文提出了一种高填方路基沉降观测方案。

2. 观测目标与内容2.1 观测目标本观测方案的主要目标是监测高填方路基的沉降情况,从而准确判断填方路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2 观测内容观测内容包括:•基准点的测量:在填方路基下选择若干个合适位置进行测量,确定基准点的位置和高程,作为后续测量的基准。

•填方路基的沉降测量:在填方路基上设置若干个测点,采用高精度水准仪或全站仪,定期进行测量,获取填方路基沉降的数据。

•环境参数的监测:监测填方路基所在区域的气温、湿度、降雨量等环境参数的变化情况,分析环境因素对填方路基沉降的影响。

3. 观测装置与仪器3.1 观测装置•水准仪:使用高精度水准仪进行填方路基沉降观测,保证测量的精度和准确性。

•全站仪:作为替代方案,全站仪也可以用于填方路基沉降观测,但需要注意其测量精度和定位精度。

3.2 数据采集与存储•数据采集仪:采用专业的数据采集仪,将观测到的数据实时采集和记录。

•数据存储设备:使用高容量的存储设备,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实时存储和备份。

4. 观测方法与步骤4.1 基准点的测量在填方路基下选择若干个位置作为基准点,采用高精度水准仪或全站仪进行测量,测量得到基准点的位置和高程。

4.2 填方路基的沉降测量在填方路基上设置若干个测点,测点的数量和位置应根据填方路基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

采用高精度水准仪或全站仪,定期对测点进行测量。

测量间隔的选择应考虑填方路基的设计要求和施工进度,一般可以选择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测量,如每个季度或半年。

4.3 环境参数的监测在填方路基所在区域设置环境监测点,监测气温、湿度、降雨量等环境参数的变化情况。

路基沉降监控量测专项方案

路基沉降监控量测专项方案

路基沉降监测专项方案1、目的路基沉降监控量测是路基施工管理的重要构成部分。

沉降观察对控制和保证高速铁路的工程质量,保证竣工后沉降知足设计要求至关重要。

经过系统连续、正确、完好地观察及剖析,掌握、控制路堤观察能够展望沉降趋向,考证和指导工程设计及施工,正确控制路基填筑速率。

2、编制依照⑴《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指南》⑵《新建铁路厦深线区间路基设计图及设计文件》3、合用范围合用于新建铁路厦深线Ⅱ标(DK53+784-D1K61+340 )段一般路基和软土路基沉降监控量测。

4、观察阶段的区分、工作内容及要求观察工作分准备阶段、现场观察、资料汇总阶段及沉降剖析阶段。

4.1准备阶段准备阶段包含拟订观察计划、部署观察用水平点、准备观察仪器、水平尺、准备各样用表、埋设沉降标等工作。

观察计划内容包含观察工作人员名单、仪器的厂名型号、编号,水平尺类型编号(如无出厂编号的,可自行编号)及沉降观察点与水平点注记图。

4.2水平点的布设水平点分地面水平点、桥上水平点、盖板箱涵上水平点三种。

埋设要求如下:(1)地面水平点地面水平点密度应知足沉降观察断面的要求,一般为每200m 一个,保证一个测站视距不超出 80m 。

水平点设在土质坚硬便于长久保存和使用的地址,并埋设混凝土水平标石。

标石标记应切合相关丈量规范要求,编号应一致。

(2)桥上水平点当路堤填筑较高时,为减少转点传达对观察标高的影响,应合时将地面水准点转至灌输桩基础的桥面上,地点应在桥台背墙路肩外缘处。

在桥台背墙施工时,预埋一根直径 18 ~20mm ,长20cm 的钢筋(上端用砂轮磨圆)。

钢筋头露出混凝土顶面 1~2cm ,或用射钉打入标记。

若长度超出100m 的大桥,应在两头桥台同侧背墙各设一个。

桥上水平点应一致用另一种序号编号,以与地面水平点差别。

桥上水平点埋好后,由地面水平点用三等水平来回观察引测。

高差闭合差±4mm 。

(3)盖板箱涵上水平点。

经观察已沉降稳固的盖板箱涵上,也可设置水平点。

(建筑工程管理)高填方路基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建筑工程管理)高填方路基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建筑工程管理)高填方路基沉降观测施工方案重庆市小塆立交工程项目高填方路基沉降及位移观测施工方案施工单位: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X公司编制:审核:审批:重庆市小塆立交工程项目经理部2011年7月28日目录壹、工程概况1二、相关技术要求1三、时间安排1四、施工观测内容1五、施工观测人员及设备1六、施工观测方法1(壹)、位移桩埋设及观测1(二)、沉降管设置及观测1(三)、基桩的设置2(四)、观测的管理2壹、工程概况本项目位于重庆西彭工业园区,是由三个交叉组成的复合式互通立交,是主城区快速路网规划中的“二纵线”、“壹纵线”和重庆绕城高速相交的壹个重要工程。

该工程主要由A、B、C、D、L及绕城高速连接段六部分组成,其中AK0+140~AK0+500和L匝道(AK0+020~AK0+140、LK0+000~LK0+120段)为俩段高填方路基,最大填土高度21.4m,且俩段高填路基均处在软基路段。

为掌握路堤在施工期间的变形动态,必须进行路堤稳定和沉降的动态观测,壹方面保证路堤在施工中的安全和稳定,另壹方面能正确预测工后沉降,使沉降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

二、相关技术要求1、施工合同;2、重庆市小塆立交工程路基部分施工图;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_F80-2004);4、《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规范》(JTJ032)。

三、时间安排计划于该段软基处理结束后,路基开始填筑时预埋沉降检测管及位移桩,且在路基施工全过程进行观测,直至工程竣工。

四、施工观测内容1、稳定性观测,在路堤趾部(距路堤坡脚4m处)埋设位移桩,观测其位移情况;2、沉降观测,在路基中线上埋设沉降观测管,沉降板置于路堤底部,观测其沉降变化;3、在距路堤坡脚30m以外,且地基稳定的地方设置基桩,用于施工观测的基点。

五、施工观测人员及设备为提高观测的准确性、公正性,我部计划将该项施工观测工作委托于有专业资质的测量单位进行,观测仪器采用全站仪和S3水准仪,全站仪对位移进行观测,S3水准仪对高程进行观测,高程测量达到三等水准测量要求。

路基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路基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路基沉降观测实施方案一、前言。

路基沉降观测是公路工程建设和运营管理中的重要环节,能够及时发现路基沉降情况,为工程安全和运营管理提供重要数据支撑。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路基沉降观测实施方案对于保障公路工程的安全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二、观测目的。

1. 了解路基沉降情况,及时发现路基沉降问题,为工程安全提供数据支持。

2. 为路基设计提供参考依据,及时调整设计方案,保障工程质量。

3. 为路基维护提供依据,及时采取维护措施,延长路基使用寿命。

三、观测内容。

1. 路基沉降观测点的选择,根据路基工程的特点和重要性,选择代表性观测点进行沉降观测。

2. 观测参数的确定,确定观测参数,包括沉降量、变形速率等,以及观测频次和观测时段。

3. 观测方法的选择,选择合适的观测方法,包括传统测量方法和现代化监测技术的应用。

4. 数据处理和分析,对观测数据进行及时、准确的处理和分析,形成观测报告。

四、观测方案。

1. 观测点的选择,根据路基工程的特点和重要性,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观测点进行沉降观测,覆盖整个路基工程的主要部位。

2. 观测参数的确定,确定沉降量、变形速率等观测参数,并确定观测频次和观测时段,一般情况下,应每季度进行一次沉降观测。

3. 观测方法的选择,采用传统的测量方法和现代化的监测技术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沉降观测,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数据处理和分析,对观测数据进行及时、准确的处理和分析,形成观测报告,及时发现路基沉降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处理建议。

五、实施步骤。

1. 观测点的布设,根据路基工程的特点和重要性,确定观测点的位置,并进行布设。

2. 观测参数的测量,按照确定的观测参数和观测频次进行沉降观测,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数据处理和分析,对观测数据进行及时、准确的处理和分析,形成观测报告,及时发现路基沉降问题。

4. 处理建议的提出,根据观测报告的结果,提出相应的处理建议,及时采取维护措施,保障路基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高填路基稳定性监控观测方案

高填路基稳定性监控观测方案
平面控制网采用一级导线控制网。全线四等导线测量贯通后,在其基础上建立独立的水平位移一级导线控制测。
5.2建立水平位移监测网
5.2.1项目开工初期全线加密测量控制点时,注意纵观全局,在需要监测的区域预先布设水准基点和工作基点,建立相应的一级水平位移导线控制测。选点时选择合适观测位置,并严格按规范要求埋设基准点和工作基点,确保施工和观测期间点位牢固。且在一个测区内,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至少有3个互相通视的导线点,以防万一该测区内个别导线点被破坏时可以马上加密引测,保证监测的连续性。
5.3.1水平角观测方法、技术要求及注意事项
5.3.1.1水平角观测宜采用方向观测法,其主要技术要求见表5.3.1.1。
表5.3.1.1水平角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
等级
仪器型号
光学测微器两次重
合读数之差(″)
半测回归零差(″)
一测回内2C互差
(″)
同一方向值各测回
较差(″)
四等及以上
2″级仪器
3
8
13
4.3.3.4施测过程中,注意设站和扶立水准尺的高度,要避免立尺过高。如无法避免时,扶尺者要面对仪器,双手扶住水准尺前后来回慢慢摆动,尽可能减少读数误差;
4.3.3.5 如受外界因素(如震动)的影响,仪器的补偿器无法正常工作或超出补偿器的补偿范围时,务必停止观测;
4.3.3.6 施测过程中观测结果的处理
(2)沉降点观测采用DS3水准仪按四等水准测量方法进行观测。按测量精度要求和频次定期观测沉降板测杆顶面测点高程。在沉降板测杆接高时应同时测量接高前后的测杆高程。施测过程中观测精度为1mm,读数取位至0.1mm。
(3)技术要求(见表4.3.3的规定)。
4.5.2沉降观测点的精度要求要求。见表4.5.2(按四等控制)。

高填方路基预防工后沉降施工方案

高填方路基预防工后沉降施工方案

高填方路基预防工后沉降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本项目为×标段,K×+×××-K×+×××段长约4公里,公路等级为二级,设计时速为40公里/小时,水泥混凝土路面,一般路段路基宽10米,路面宽9米。

高填方路基的沉降控制要求为:①为减少高填路基沉降,在填筑过程中应清除换填路基基底的覆盖层,应加强施工控制与沉降观测(每铺筑4~8m高度进行一次),待已有路基稳定后再行铺筑,应充分保证路堤的自然沉降时间,如因工期需要,应采用强夯或冲击碾压等辅助措施。

②施工过程中按照《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中有关要求观测路基填筑过程中或运营过程中的地基变形动态,对路基施工实行动态监测、观测。

二、高填方路基沉降预防与治理措施高填方路段出现较大沉降后会致使路面开裂,基层断裂,加速路面的损坏,严重危及路面的正常使用,如果高填方路段的沉降进一步发展,可致使路基整体沉陷,横向挤压路基失稳崩塌造成道路的损毁,所以对于高填方路基的沉降必须作出必要的预防与治理措施。

(一)预防措施与治理措施:(1)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安排各工段的施工顺序。

(2)认真清除地表不良土质,提高地表压实质量。

(3)填筑路基前,疏通路基纵横两侧排水系统,避免路基受水浸泡。

(4)严格选取路基填料用土。

(5)路基填筑方式应选取水平分层填筑。

(6)合理确定路基填筑厚度,分层松铺厚度一般控制在30cm。

(7)控制路基填料含水量。

(8)选择合适的压实机具,重型轮胎压路机和振动压路机比较好。

(9)认真做好台背,路桥过渡段及填挖结合部的压实工作。

(10)做好压实度的检测工作。

(11)对于挖填结合部,应彻底清除结合部的松散软弱土质,做好换土排水和填前碾压工作,按设计要求从上到下挖出台阶,清除松方后逐层碾压,确保填挖结合部的整体施工质量。

(12)高填方路段的沉降的治理方法有:换填土法,固化剂法,粉喷桩法(二)进度计划高填方是本项目施工控制重点,施工进度的快慢直接影响到项目总施工进度,为此项目部在考虑不影响总工期的前提下计划于2015年8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完成。

路基沉降观测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路基沉降观测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中国水电集团路桥工程有限公司渝广高速公路项目路基沉降观测工程专项施工方案批准:审核:编制:中国水电建设集团路桥工程有限公司渝广高速公路土建第三分部目录1、编制依据 ......................................................................................................................................................... - 1 -2、编制原则 ......................................................................................................................................................... - 1 -3、工程概况 ......................................................................................................................................................... - 1 -4、观测断面布置 ................................................................................................................................................. - 1 -5、施工组织机构 ................................................................................................................................................. - 4 -6、沉降观测设置原则 ......................................................................................................................................... - 5 -7、沉降板设置及元件布设 ................................................................................................................................. - 5 -8、观测桩设置及元件布设 ................................................................................................................................. - 7 -9、元件保护 ......................................................................................................................................................... - 8 -10、观测频率及资料 ........................................................................................................................................... - 8 -1、编制依据①新建重庆至广安高速公路(重庆段)TJ-3标段招标文件及设计文件等。

沉降观测方案

沉降观测方案

沉降观测方案一、编制依据1)《公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3-2005;2)《桥梁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0-2005;3)《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4)《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8-2009)。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本标段所有桥梁工程,盖板涵、高填方路基段。

三、测量依据1、设计图纸;2、设计院交桩成果;四、观测目的1、观测目的为了确保工程施工质量,保证工程按预期目标顺利进行,必须对桥涵和路基进行沉降观测,以便充分了解桥涵和高填方路基的沉降值,沉降变化趋势和稳定情况,从而控制软土填土速率。

在实际填筑中应严密监视各种埋设仪器的观测指标,及时进行综合分析而定。

根据沉降量资料分析确定规定日期后沉降是否满足要求,根据沉降变化情况指导施工。

五、沉降观测网本项目的沉降观测网可采用全线统一的四等等水准网,精度按四等水准测量精度控制,高程采用施工高程控制网系统。

沉降测量点分为基准点、工作基点和沉降观测点。

我们以设计院交桩并经过复测合格的CPI、CPII、四等水准点以及按四等水准加密的加密点作为基准点。

基准点应选设在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便于长期保存的稳定位置。

使用时应做稳定性检查与检验,并应以稳定或相对稳定的点位作为测定变形的参考点。

基准点应做好保护工作,半年定期复测一次。

如发现丢桩或桩位有移动现象,应尽快恢复和补测。

沉降观测等级及精度应符合下表的规定:沉降观测等级沉降测量沉降观测点的高程中误差(mm)相邻沉降观测点的点位中误差(mm)四等±0.5 ±0.3六、沉降观测1.每次观测前,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进行检验校正,并保留检验记录。

2.每次沉降观测时,宜符合下列规定:(1)采用相同的图形或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2)使用同一仪器和设备;(3)固定观测人员(4)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观测条件下工作。

3.沉降观测点的精度要求:等级高程中误差相邻点高差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mm)中误差(mm)差(mm)四等±0.5 ±0.3 ≤0.3√n4.沉降观测时要做好记录,字迹要清楚明了。

(完整word版)高填方路基沉降观测专项方案(word文档良心出品)

(完整word版)高填方路基沉降观测专项方案(word文档良心出品)

京台高速公路南平段A10合同段高填方路基沉降及位移观测专项方案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南平京台高速公路A10合同段项目经理部南平京台高速公路A10合同段高填方路基沉降及位移观测专项方案施工单位:中交第二公路工程有限公司编制:审核:审批:中交二公局南平京台高速公路A10项目部2012年11月18日目录一、工程概况 (3)二、相关技术要求 (3)三、时间安排 (3)四、施工观测内容 (3)五、施工观测人员及设备 (4)六、施工观测方法 (4)(一)、位移桩埋设及观测 (4)(二)、沉降管设置及观测 (5)(三)、基桩的设置 (6)(四)、观测的管理 (7)一、工程概况本合同段路基填方48.054万 m3,基底采用清淤换填透水性材料21450 m3,路基填方主要集中在K59+925~K60+135段,最大填土高度28.543 m,属高填方路基;路基填料主要采用隧道洞渣进行填筑,基底为粘质性淤泥,采用换填透水性材料(隧道洞渣)进行回填处理。

防护工程主要有:M7.5浆砌片石拱形骨回护坡1020.1 m3,浆砌片石挡土墙5316.2m3,三维土工网垫边坡防护7135.7㎡,TBS护坡12344㎡。

二、相关技术要求1、京台线建瓯至闽侯高速公路南平段路基土建工程A10合同段招标文件、设计图纸、补遗书、答疑书等有关内容。

2、南平京台高速公路A10合同段路基部分施工图;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_F80-2004);4、《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规范》(JTJ 032)。

5、《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相关规定与《工程测量规范》;三、时间安排计划于该段软基处理结束后,路基开始填筑时预埋沉降检测管及位移桩,并在路基施工全过程进行观测,直至工程竣工。

四、施工观测内容1、稳定性观测,在路堤趾部(距路堤坡脚4m处)埋设位移桩,观测其位移情况;2、沉降观测,在路基中线上埋设沉降观测管,沉降板置于路堤底部,观测其沉降变化;3、在距路堤坡脚30m以外,且地基稳定的地方设置基桩,用于施工观测的基点。

沉降观测专项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专项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专项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项目名称:沉降观测专项施工
施工单位:XX施工有限公司
建设地点:XX省XX市XX区
工程规模:
二、工程目标
(1)汇总工程地点的地基沉降情况,为下一步的施工提供依据。

(2)判断施工对现有的地基沉降是否会有影响,能够准确地估算出施工所造成的沉降量,并及时监督和采取措施。

三、施工方案
1.沉降观测点的布置
为了掌握施工现场的地基沉降情况,主要进行沉降观测的点布置,按照需要安装沉降观测仪,组成沉降观测网络,满足要求。

沉降观测点的密度应该在每平方公里50—80个,确定每个观测点的经纬度,高程,必要时还需要确定地质构造,岩性,节理,含水量等。

2.沉降观测要求
通过沉降观测仪,实时观测沉降变化,采集沉降数据,采用集中自动记录仪,每半小时记录一次,以小时为单位,连续记录沉降变化,采集数据质量要求高,沉降量的具体范围要结合工程需要确定。

3.沉降结果分析
结合实测结果,进行沉降情况分析,包括时间沉降分析,空间沉降分析,局部沉降分析,以及各种沉降方式的分析。

路基沉降监控量测专项方案

路基沉降监控量测专项方案

路基沉降监控量测专项方案一、方案目的路基沉降是公路工程建设中重要的技术指标之一,对公路使用寿命和行车安全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及时准确地监测路基沉降情况,制定专项监测方案是必要的。

本方案旨在建立科学合理的路基沉降监控量测方案,保证公路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二、监控目标1.实时监测路基沉降情况,及时发现问题;2.分析研究路基沉降的原因和机制,为后续工程提供参考;3.基于监控数据,制定科学的维护和修复计划,保证公路使用寿命和行车安全。

三、监控范围本方案主要针对新建公路的路基沉降进行监控量测,包括路基填筑部分和边坡部分。

四、监测设备及方法1.监测设备:选择精度高、性能稳定的自动化测量设备,包括全站仪、测量电子水准仪等;2.监测方法:采用稳定性好、可远程监测的自动化测量方法,如全站仪测量沉降点的三维坐标变化。

五、监控点设置1.路基填筑部分:按照公路施工图纸上的设计要求设置监测点,一般包括填筑顶面、填筑底面和填筑中面等部位;2.边坡部分: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和设计要求,设置边坡表面和边坡内部的监测点,覆盖边坡变形范围。

六、监测频次及数据处理1.监测频次:按照施工工期和公路使用要求,定期进行监测,一般为每3个月进行一次;2.数据处理:监测到的数据及时传输到数据处理中心,通过专业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生成监测报告和图表。

七、异常处理和报警机制1.异常处理:监测到沉降超过正常范围或存在未知变形的情况时,立即进行现场调查,分析变形原因,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维修;2.报警机制:设立实时监测报警系统,当监测数据超过设定的阈值时,自动触发报警,及时通知相关人员。

八、监测结果分析与利用1.监测结果分析:对所得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趋势分析,找出沉降规律和变形趋势,为后续工程提供参考;2.监测结果利用:基于监测结果,制定科学的维护和修复计划,经验值加工并运用于其他类似公路工程。

九、监测报告和记录1.监测报告:每次监测完成后,及时编制监测报告,包括监测数据、分析结果、异常情况处理措施等;2.监测记录:建立完善的监测记录系统,记录每次监测的时间、地点、仪器使用情况等相关信息。

路基沉降观测方案优秀工程方案

路基沉降观测方案优秀工程方案

路基沉降观测方案优秀工程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键盘上,敲击声伴随着我的思考,一幅路基沉降观测方案的画面在脑海中逐渐浮现。

下面,就让我用这十年的经验,为你展现一份优秀工程方案吧。

一、项目背景这是一条新建的高速公路,全长120公里,途径多个城市,是我国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确保工程质量,预防路基沉降带来的安全隐患,我们需要对路基进行沉降观测。

二、观测目的1.掌握路基沉降变化情况,为施工调整提供依据。

2.验证路基设计参数的正确性,提高设计水平。

3.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提高我国高速公路建设质量。

三、观测内容1.路基沉降观测点的布置:根据路基宽度、地形地貌、地质条件等因素,合理布置观测点。

2.观测设备:采用高精度水准仪、全站仪、卫星定位仪等设备,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3.观测方法:采用水准测量、三角测量、卫星定位测量等多种方法,全面了解路基沉降情况。

四、观测步骤1.准备工作:对观测人员进行培训,确保他们熟悉观测设备和方法;检查观测设备,确保其正常工作。

2.布设观测点:在路基上按照设计要求布设观测点,并做好标记。

3.进行观测:按照观测方案,定期对观测点进行观测,记录数据。

4.数据分析:将观测数据进行分析,了解路基沉降变化情况。

5.施工调整:根据观测数据,及时调整施工方案,确保工程质量。

五、观测周期根据路基沉降规律,观测周期分为初期观测、中期观测和长期观测。

1.初期观测:在路基施工期间,每周进行一次观测。

2.中期观测:在路基施工完成后,每月进行一次观测。

3.长期观测:在路基使用期间,每季度进行一次观测。

六、质量控制1.观测数据: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对观测数据进行校核。

2.观测方法:采用多种观测方法,相互验证,提高观测数据的可靠性。

3.施工调整:根据观测数据,及时调整施工方案,确保工程质量。

七、成果整理1.观测报告:整理观测数据,编写观测报告,为工程验收提供依据。

3.技术交流:参加行业内技术交流活动,分享观测成果,推动我国高速公路建设技术的发展。

某高速公路惠州段第X合同段高填方路基沉降和水平位移监测技术方案

某高速公路惠州段第X合同段高填方路基沉降和水平位移监测技术方案

目录1.编制内容、依据及目的 (3)1.1编制内容 (3)1.2编制依据 (3)1.3编制目的 (3)2.本项目高填方路基工程的特点 (3)3. 监测断面及监测元件布置和埋设 (3)3.1监测断面 (3)3.2监测元件布置 (4)3. 3监测元件埋设 (4)4. 路肩沉降监测方案 (5)4.1总体监测方案 (5)4.2.建立沉降监测基准网 (5)4.3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技术要求及注意事项 (6)4.4观测仪器设备及其性能要求 (7)4.5监测方法、技术和精度要求以及监测周期 (7)5. 地表水平位移量及隆起量监测方案 (8)5.1总体监测方案 (8)5.2建立水平位移监测网 (9)5.3水平角和距离观测方法、技术要求和注意事项 (9)5.4观测仪器设备及其性能要求 (11)5.5监测方法、技术和精度要求以及监测周期 (11)6.监测质量控制 (13)6.1 监测作业原则 (13)6.2监测桩的控制 (13)6.3基准点和工作基点控制 (14)6.4观测数据的控制 (14)7资料整理和成果报告 (14)7.1资料整理…………………………………………………………………………………7.2成果报告 (15)附表 (16)附图 (18)1.编制内容、依据及目的1.1编制内容(1)高填方路基的路肩在路基填土重力等的作用下的沉降量的监测方案(2)高填方路基的地表水平位移量和隆起量的监测方案。

1.2编制依据(1)XX高速公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两阶段施工设计图(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3)《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4)《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1.3编制目的(1)路堤的路肩沉降量观测——用于沉降管理。

根据测定数据观测沉降趋势,预测稳定时间和工后沉降量;为土石方沉降量计算提供依据。

(2)地表水平位移量及隆起量——用于稳定管理。

监测地表水平位移及隆起情况,以确保路堤施工的安全和稳定。

路基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路基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成都~自贡~泸州~赤水(川黔界)高速公路成都至眉山(仁寿)段工程项目————————————————————————————————高填方段路基沉降观测实施方案编制单位:成仁高速公路CR12合同段项目经理部编制人:审核人:二O O九年十一月十日路基沉降观测实施方案一、工程慨况:成仁高速公路CR12合同段,起于K88+585,止于K98+485,全长9.9公里。

线路主线跨越冲沟多处,存在多处高填方。

为了全面了解成仁高速公路施工过程中路基的实际变形程度和变形趋势,预防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均匀沉降,及时反馈信息为设计施工部门提供详尽的第一手测量资料,有效监视路基在施工期间的安全,避免因沉降原因造成损失,利用高精度测量仪器对路基进行沉降观测,及时采集准确、可靠的测量数据,由专家对测量成果、数据分析,及时提供相关部门,指导施工或施工方案修改等,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我项目部根据实地的情况,特编写本沉降观测方案。

二、编制依据:本路段沉降观测依据有:A、《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B、《建筑变形测量规程》(CGC/T 8-97);C、根据成仁高速公路二阶段设计图第二册第一分册S3-1、S3-19-1-4。

三、沉降观测范围、内容及沉降观测点设置:1 沉降观测范围、内容根据不同的路基高度及不同的地基条件,对路基基底沉降进行观测2 路基沉降变形观测点的布设2.1 断面及点的设置原则2.1.1 路基沉降观测以路基面沉降和地基沉降观测为主。

沉降变形观测断面根据不同的地基条件,不同的结构部位等具体情况设置;测点的设置位置满足设计要求,同时还需对施工掌握的地质、变形等情况调整或增设。

2.1.2 观测点设在同一个横断面上,这样有利于测点看护,便于集中观测,统一观测频率,更重要的是便于各观测项目数据的综合分析。

2.1.3 路基面观测断面沿线路方向的间距一般不大于50m;地形、地质条件变化较大地段适当加密观测断面。

2.1.4 一般路基填筑至路基基床表层顶面,加堆载预压的路堤填筑至基床底层表面后,在路基面设观测桩,进行路基面沉降观测,时间不少于6个月。

高速公路高填方及高边坡位移、沉降观测方案

高速公路高填方及高边坡位移、沉降观测方案

高速公路高填方及高边坡位移、沉降观测方案1.引言2.观测方案3.观测点布设4.观测数据处理5.结论引言高速公路是现代交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性和稳定性是保障行车安全的关键。

而高填方及高边坡的位移和沉降是高速公路稳定性的重要指标。

因此,为了确保高速公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必须对高填方及高边坡进行观测和监测。

本文旨在介绍一种高速公路高填方及高边坡位移、沉降观测方案,以期为高速公路的安全监测提供参考。

观测方案本文采用的高填方及高边坡位移、沉降观测方案包括:选取合适的观测点,布设观测仪器,定期进行观测和数据处理。

观测点应选取在高填方及高边坡的重要部位,如边坡顶部、中部和底部,以及填方顶部、中部和底部。

观测仪器应选用精度高、稳定性好的位移传感器和倾角传感器,以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观测周期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一般建议每季度进行一次观测。

观测点布设观测点的布设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

在选定的观测点上,应先进行地面平整处理,然后再进行仪器的安装。

观测仪器的安装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以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安装观测仪器时,应注意避免与其他设施和结构物的干扰,如电缆、管道、桥梁等。

观测数据处理观测数据处理是保证观测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环节。

在观测数据处理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数据的采集和传输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2)数据的处理应采用专业软件进行,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3)观测数据应及时上传到数据中心,以便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结论本文介绍了一种高速公路高填方及高边坡位移、沉降观测方案,包括观测方案、观测点布设和观测数据处理等内容。

该方案能够有效地监测高填方及高边坡的位移和沉降情况,为高速公路的安全监测提供了重要参考。

高速公路高填方及高边坡位移、沉降观测方案工程概况:本标段为广东省汕头至湛江高速揭博段T7标段,全长9.980Km。

本合同段内路堑高边坡共计25段,设置沉降桩共有78个,高填方路基共25段,设置观测桩94个。

高填方路基沉降观测专项方案

高填方路基沉降观测专项方案

京台高速公路南平段A10合同段高填方路基沉降及位移观测专项方案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南平京台高速公路A10合同段项目经理部南平京台高速公路A10合同段高填方路基沉降及位移观测专项方案施工单位:中交第二公路工程有限公司编制:审核:审批:中交二公局南平京台高速公路A10项目部2012年11月18日目录一、工程概况 (5)二、相关技术要求 (5)三、时间安排 (5)四、施工观测内容 (5)五、施工观测人员及设备 (6)六、施工观测方法 (6)(一)、位移桩埋设及观测 (6)(二)、沉降管设置及观测 (7)(三)、基桩的设置 (8)(四)、观测的管理 (9)一、工程概况本合同段路基填方48.054万 m3,基底采用清淤换填透水性材料21450 m3,路基填方主要集中在K59+925~K60+135段,最大填土高度28.543 m,属高填方路基;路基填料主要采用隧道洞渣进行填筑,基底为粘质性淤泥,采用换填透水性材料(隧道洞渣)进行回填处理。

防护工程主要有:M7.5浆砌片石拱形骨回护坡1020.1 m3,浆砌片石挡土墙5316.2m3,三维土工网垫边坡防护7135.7㎡,TBS护坡12344㎡。

二、相关技术要求1、京台线建瓯至闽侯高速公路南平段路基土建工程A10合同段招标文件、设计图纸、补遗书、答疑书等有关内容。

2、南平京台高速公路A10合同段路基部分施工图;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_F80-2004);4、《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规范》(JTJ 032)。

5、《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相关规定与《工程测量规范》;三、时间安排计划于该段软基处理结束后,路基开始填筑时预埋沉降检测管及位移桩,并在路基施工全过程进行观测,直至工程竣工。

四、施工观测内容1、稳定性观测,在路堤趾部(距路堤坡脚4m处)埋设位移桩,观测其位移情况;2、沉降观测,在路基中线上埋设沉降观测管,沉降板置于路堤底部,观测其沉降变化;3、在距路堤坡脚30m以外,且地基稳定的地方设置基桩,用于施工观测的基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京台高速公路南平段A10合同段高填方路基沉降及位移观测专项方案
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南平京台高速公路A10合同段项目经理部南平京台高速公路A10合同段
高填方路基沉降及位移观测
专项方案
施工单位:中交第二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编制:
审核:
审批:
中交二公局南平京台高速公路A10项目部
2012年11月18日
目录
一、工程概况 (5)
二、相关技术要求 (5)
三、时间安排 (5)
四、施工观测内容 (5)
五、施工观测人员及设备 (6)
六、施工观测方法 (6)
(一)、位移桩埋设及观测 (6)
(二)、沉降管设置及观测 (7)
(三)、基桩的设置 (8)
(四)、观测的管理 (9)
一、工程概况
本合同段路基填方48.054万 m3,基底采用清淤换填透水性材料21450 m3,路基填方主要集中在K59+925~K60+135段,最大填土高度28.543 m,属高填方路基;路基填料主要采用隧道洞渣进行填筑,基底为粘质性淤泥,采用换填透水性材料(隧道洞渣)进行回填处理。

防护工程主要有:M7.5浆砌片石拱形骨回护坡1020.1 m3,浆砌片石挡土墙5316.2m3,三维土工网垫边坡防护7135.7㎡,TBS护坡12344㎡。

二、相关技术要求
1、京台线建瓯至闽侯高速公路南平段路基土建工程A10合同段招标文件、设计图纸、补遗书、答疑书等有关内容。

2、南平京台高速公路A10合同段路基部分施工图;
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_F80-2004);
4、《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规范》(JTJ 032)。

5、《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相关规定与《工程测量规范》;
三、时间安排
计划于该段软基处理结束后,路基开始填筑时预埋沉降检测管及位移桩,并在路基施工全过程进行观测,直至工程竣工。

四、施工观测内容
1、稳定性观测,在路堤趾部(距路堤坡脚4m处)埋设位移桩,观测其位移情况;
2、沉降观测,在路基中线上埋设沉降观测管,沉降板置于路堤底部,观测其沉降变化;
3、在距路堤坡脚30m以外,且地基稳定的地方设置基桩,用于施工观测的基点。

五、施工观测人员及设备
为提高观测的准确性、公正性,我部计划将该项施工观测工作由项目部测量队全权负责,观测仪器采用全站仪和S3水准仪,全站仪对位移进行观测,S3水准仪对高程进行观测,高程测量达到三等水准测量要求。

六、施工观测方法
(一)、位移桩埋设及观测
位移桩采用C25钢筋砼预制桩,桩长1.5m,埋置深度应不小于1.4m,桩顶外露高度不超过10cm;埋置方法可采用直接打入或开挖埋置,采用开挖埋置时应注意桩周围回填土夯实,并在桩顶50cm段用C20砼浇筑稳固定,确保边桩埋置稳固,并在桩顶预埋不易磨损的十字测头。

位移边桩的设置个数以控制路基稳定为目的而确定,如果路基失稳,路堤两侧一定范围内必定会有隆起的迹象,因此,位移边桩应设在最可能隆起的部位。

根据有关试验路资料和《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规范》相关要求,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计划设置4个位移桩,分别设在:
W1#桩:K60+000路堤左右侧坡脚外4m处;
W2#桩:K60+050路堤左右侧坡脚外4m处;
位移桩的观测频率应与位移速率相适应,位移越小,观测频率越小;反之,观测频率越大。

一般路堤在填筑到极限高度(根据地基承载力不同,
地基能承受的最大填筑高度)以下时位移较小,观测次数可10天一次;当发现位移变化增大时,既已达到极限高度,此时,应增加观测频率,每2~4天观测一次;如发现位移变化明显超出正常范围时,应采取跟踪观测,并分析原因,考虑是否有失稳的可能,必要时上报监理、业主、设计单位,考虑采取处理措施。

(二)、沉降管设置及观测频率
沉降观测管主要由护套管、测杆、底板组成。

护套管主要作用是使测杆处于自由状态,防止测杆与路基填料直接接触发生摩擦,影响沉降观测结果,护套管采用Φ80×4.5mm镀锌钢管,逐接连接方式进行加长,为方便施工中护套管的保护,每节管长度设为1.5m,施工中根据路堤填筑高度用镀锌管接头连接;观测杆采用Φ40×4mm镀锌钢管拼接,每节长度仍为1.5m,钢接头连接;观测杆底板采用500×500×10mm钢板,护套管底板采用300×300×5mm钢板,钢板中心镂空,直径8cm,穿入测杆用。

首先,将测杆和测杆底板、套管和套管底板焊接,焊接均采用连续焊接,焊接高度不小于底板厚度。

然后在埋设点地面挖50×50×20cm的土坑,坑内用3~5cm砂压实,将沉降板平放在坑内,四周用土填实并保持水平;填筑时应先在沉降板周围填料压实,以保护沉降板,护套管底板高度应高出测杆底板30cm。

沉降板布点越多,测得的结果越能全面反应沉降的真实变化,但测点过多也会给施工带来诸多不便,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从满足观测需要与施工便利性考虑,计划设置2个观测点,分别设在
C1#点:YK60+000路基底中间位置;C2#点:ZK59+975路基底中间位置;
C3#点:YK60+050路基底中间位置;C4#点:ZK60+030路基底中间位置;
附图:
沉降观测频率可按路基填筑每填高1m观测一次或每10天观测一次。

在每次接管时,都应在接管前、接管后进行测量,根据高差确定接管实际长度。

施工中测点的保护工作十分重要,很多时候因为保护不力,致使测点破坏或护套管堵塞而无法进行继续观测,造成前功尽弃。

高路堤监控频率表
(三)、基桩的设置
基桩是控制测量的基准点,必须布设于变形区以外。

本工程路基以外软土区域分部广,为保证基桩的基准性和测点的长期观测性,控制桩必须有足够的埋置深度和稳定性。

基桩可采用附近加密导线点,若无适合加密导线点,则应重新布置。

重新布置基桩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计划设在YK60+000右侧路堤坡脚30m以外的硬质岩上。

首先选取地质较好位置,用人工开挖坑槽,坑槽尺寸不小于50×50cm,直至硬质岩上;然后直接浇筑C20砼,并在桩顶预埋不易磨损的十字测头,测头应具有足够的埋置深度,可用钢筋焊接埋置,一般不小于20cm。

基桩必须定期进行复测,取保基桩高程及位置的准确性。

(四)、观测的管理
测量观测由项目部指派专人负责,每次测点埋设及观测负责人都需到场。

测量用各种仪器在使用前必须进行标定,并在每次测量前进行校核,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每次测量的数据要由专人负责记录和整理,记录要整洁、清晰,特别是数字书写要规范。

对测得的数据要及时分析、对比,发现数据变化较大时,应报负责人及相关领导,找到原因所在,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

A、稳定性观测要求
1、校核基点四周必须采用保护措施,并定期与工作基点桩校核。

2、地面位移观测仪要求:测距精度正负5mm,测角精度2秒。

3、沿河、临河等凌空面大而稳定性差的路段,必要时需进行地基土体内部水平位移的观测。

B、沉降观测要求
1、在施工路段的原地面上一般埋设沉降板进行高程观测。

沉降板埋设于路基中心、路肩及坡趾的基地。

2、沉降板观测仪要求:往反水准测量精度1mm/km。

3、用于观测水平位移的标点桩、校核基点桩亦同时用于沉降观测,
埋设于坡趾及以外的标点边桩一般兼测地面沉降。

(五)、沉降观测人员仪器设备
(六)预压期观测
预压期指堆载或等载、超载预压土方填筑完毕至稳定可施工轨道工程的期间。

设计非预压地段也应观测,观测频率为:预压期第1个月每7~10天观测一次,第2个月每半个月一次,以后每个月观测一次。

若已达到稳定标准,且轨道工程尚未施工,应每2个月观测一次,超等载填土地段,在确认达到稳定标准后,在卸载前后再观测一次,观测后,挖出沉降板的管杆,按卸载厚度拆除相应的测杆(也可分次拆卸),经沉降分析确定沉降稳定后方可进行轨道工程施工,卸载完成后,对保留在路槽面下的测杆顶再观测一次,其他要求及资料整理同一般路段填筑期观测要求。

(七)沉降观测的注意事项
1、测点保护工作十分重要,防止施工机械碰撞,还应考虑现场环境、人为因素的破坏,务必使观测工作能善始善终,取得满意成果。

2、工作基桩是作为控制观测点的基准桩,因此,必须打设在变形区以外。

校核基点用于控制工作基点,要求布设在变形区以外地基稳定的地点。

3)由于沉降观测是判断路堤施工进展是否安全达到稳定标准的依据,因此,观测工作过程必须认真,确保观测精度,资料应真实、连续、完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