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会考历史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浙江省高一历史会考条目解析

必修第二册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1)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和耕作技术的进步(a b)

耕作方式: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春秋战国时期形成)。

耕作技术:①春秋战国:农业发达地区采用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铁犁牛耕方式形成。②汉代:牛耕逐渐普及,铁制农具大超前代;出现便于中耕的曲柄锄、便于收获的大镰和播种工具耧车。东汉出现一牛挽犁技术(便于牛耕普及、有利山地开垦)。③唐代:出现曲辕犁(控制耕土深浅)。

(2)古代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a a)

①战国:李冰主持的都江堰和郑国主持的郑国渠工程,是古代水利工程的典范。

②秦朝:沟通湘江和漓江的灵渠。

③汉代:关中“井渠”;东汉王景治理黄河。

(3)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a b)

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是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技术难以实现革命性发展的主要因素。)

▲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1)古代中国纺织业的发展(a b)

纺织原料:麻、葛——丝——棉

历代发展:

①新石器时代:纺织技术萌芽;出现人工育蚕和丝织技术。

②商代:有负责指导蚕桑生产的专职官员;“妇功”为并列“国有六职”,纺织业在经济生产中已相当重要。

③汉代:纺织技术已相当发达,华美轻柔的丝织品远销地中海地区,被称为丝国。

④唐代: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官营纺织业有相当大规模。

⑤宋代:棉花种植和棉纺织技术推广到闽、粤等地。

⑥元代:黄道婆革新纺织工艺,创造新式纺车,推广传授先进织造技术,推动棉纺织业发展。棉布逐渐成为民众主要衣料。

⑦明代:出现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市场,手工工场和雇佣劳动关系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

(2)商周青铜器的铸造和汉代冶铁技术的进步(a b)

商代青铜器的出土地点分布广泛,生产规模相当大。西周时期,青铜器大多作为礼制象征,代表着权力和秩序,铸造工艺达到很高水平。

汉代冶铁开始使用煤做燃料,供风形式发生革命性变化,由自然通风演进到人力皮囊鼓风,然后又到畜力鼓风,东汉初,杜诗创造出以水力鼓风装臵——水排。

(3)唐宋陶瓷业的主要成就(a b)

①美术陶制品“唐三彩”。

②唐代制瓷业已成独立生产部门。有“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越窑青瓷,有“天下无贵贱通行之”的刑窑白瓷,还有江西景德镇和四川大邑的白瓷。

③唐晚期长沙铜官窑首创釉下彩绘,并把绘画和诗文用于瓷器装饰。

④唐宋以来,河北定窑、河南钧窑、江西景德镇窑、浙江龙泉窑、陕西耀州窑等以其质量闻名天下。

▲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1)“市”在历代的发展(b c)

①秦代市有法律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等。

②汉代进行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③南北朝时期,形成了民间集市——“草市”,政府设实行行政管理。

④唐代“草市”逐渐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夜市”比较繁荣。

⑤宋代“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吏直接监管;草市已具教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⑥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已相当繁华。

(2)唐宋商业都会的发展(a b)

①唐:长安市由定时而聚发展为常设商业区,洛阳市场规模超过长安,扬州曾“雄富冠天下”,地区经济中心的杭州、湖州也成为商业发达都会。

②宋:汴京(开封)商市繁荣。

▲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1)“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a b)

概念:重农抑商(重本弃末,强本弱末)强调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其原则的确立始于商鞅变法,成为历代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

目的: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保障国家安全,维护政治稳定,巩固君主统治。

表现:汉初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汉武帝打击富商大贾、发展官营商业;确立商人应市入籍、不得为官制度。

影响:①积极:有利于农业人口的稳定和小农经济发展;有利于强化国家对经济的控制;有利于保障国家安全,维护政治稳定,巩固君主的地位。②消极: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萌芽得不到正常发育,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2)“海禁”政策及其影响(a b)

概念: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

影响:海禁”政策使中国处于闭关锁国的状态下,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发展的可能性,使中国社会在19世纪以极端保守和封闭的面貌走向近代化的世界。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

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1)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及影响(a b)

标志: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影响:自然经济的破坏,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2)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时间、途径与著名企业(a b)

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途径:①一部分中小地主、官僚、买办、商人、华侨等投资于近代工矿企业。②部分手工工场开始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

著名企业:(方举赞、孙英德)上海发昌机器厂、(陈启源)南海继昌隆缫丝厂。(3)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主要特点(b c)

①发展不均衡:主要分布于沿海地区;主要在轻工业发展方面,重工业基础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独立的工业体系。

②发展道路艰难曲折。在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夹缝中艰难发展。

③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很小。

(4)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历史条件、时间和著名实业家张謇、荣氏兄弟(a c)条件:①甲午战争后列强的资本输出和增加商品输出,进一步破坏中国自然经济,扩大了商品和劳动力市场,创造了客观条件。②清政府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或清政府放松对民间设厂的限制。)③“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时间:甲午战争到一战爆发

著名实业家:①张謇,晚清状元,“实业救国”的重要代表,创办大生纱厂。

②荣宗敬、荣德生创办保兴面粉厂,被称为“面粉大王”。

▲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时间和主要表现(a c )

原因:①辛亥革命推翻2000多年的专制统治,为民族工业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②中华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南京临时政府发展实业的法令,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投资热情。③1915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的推动。④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提供有利外部条件。

时间:民国成立到一战结束(1912—1919)

表现:①实业团体纷纷涌现。②新建厂矿、新增资本速度和规模空前。③纺织(最大新式工业)、面粉(第二大工业)等轻工业发展显著,重工业有一定发展。

(2)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a c)

①内战的破坏。②国民政府恶性通货膨胀政策。③官僚资本的压迫。④繁重的捐税

负担。⑤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1)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的标志(a b)

1956年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三大改造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2)中共八大的召开(a b)

召开:1956年中共八大在北京召开

主要内容:①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已基本解决,国内主要矛盾已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现实之间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