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说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表述

合集下载

教学目标的确定与实现

教学目标的确定与实现

教学目标的确定与实现教学目标是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确定与实现对于保证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学业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本文,我们将探讨教学目标的确定与实现的方法与步骤。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目标的确定是教学设计的起点,也是教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预期表现的明确要求。

确定一个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的教学目标能够指导教师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具备所需的知识、能力和情感。

(一)参考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教师可以仔细阅读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了解所教学科或学段的教学标准,并根据教材中所设计的教学任务和要求,明确本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教学目标的确定提供依据。

(二)确保教学目标与学生需求相匹配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适宜的教学目标,并确保教学目标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三)分析教学内容和资源教学目标的确定需要考虑所教学科的内容和学生可接触到的教育资源。

教师应该分析教学内容的逻辑关系和知识结构,结合学生可接触到的资源和条件,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的实现实现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教师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以下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一些方法和步骤:(一)确定教学策略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根据不同的学科和学习内容确定教学策略。

例如,对于语文教学,可以采用讲解、示范、讨论等策略;对于数学教学,可以采用引导、实践、巩固等策略。

(二)设计合适的教学活动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通过教学活动来引导学生学习。

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如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实验实践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

(三)提供具体的学习任务教师可以将教学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逐步完成。

通过提供具体的学习任务,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教学目标,同时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四)提供及时的反馈实现教学目标需要及时获得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作业批改等方式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和巩固学习成果。

语文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表述(完整版)

语文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表述(完整版)

语文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表述(完整版)语文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表述语文教学目标是指教师在教授一篇课文时预期达到的教学效果,包括知识、技能和情感等方面的目标。

以下是一些确定和表述语文教学目标的方法:确定语文教学目标:1.分析课文:教师需要仔细分析课文,包括课文的主题、结构、语言特点等,以便确定教学目标。

2.确定学生的需求: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语文水平、学习风格和兴趣爱好,以便确定教学目标。

3.确定教学目标:教师需要将课文分析和学生需求结合起来,确定教学目标。

表述语文教学目标:1.明确目标:教师需要将教学目标表述得明确、具体,以便学生能够理解。

2.描述行为:教师需要描述学生应该达到的行为,以便学生能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

3.确定时间:教师需要确定教学目标的时间,以便学生能够及时达到目标。

4.描述标准:教师需要描述评价标准,以便学生能够知道自己是否达到了目标。

总之,语文教学目标的确定和表述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和课文特点来确定教学目标,并使用明确、具体、可操作、可衡量的表述方式来表述教学目标。

义务阶段语文写作教学目标义务阶段语文写作教学目标是: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

2.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3.作文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

4.注重写作过程中体验情感、认知生活、感悟人生;能根据要求进行写作,能独立写作,有创意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不断提高写作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

5.作文完成后,能自觉根据作文要求进行修改,形成修改作文的习惯,并乐于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

语文教学目标体现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目标中,体现教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口头表达,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一种方法。

2.谈话法:也称问答法,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答,从而完成教学任务的方法。

如何正确表述教学目标

如何正确表述教学目标

课改以来,教学目标的表述至今没有公认的规范模式,虽然没有统一的标准,但它必须符合要求。

教学目标应是四位一体:学生(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

当然,在具体表述中可以灵活一些,不一定死抠这种句式,但要力求明确、具体、可测、可评。

第一,行为主体要明确。

为什么行为主体是学生呢?教学目标是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有没有达到的依据,而不是评价教师有没有完成某一项工作,因此,目标的表述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表述行为结果的典型特征,行为的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能以教师为目标的行为主体。

这与原先"教学大纲"的表述方式是不同的,以往我们习惯采用“使学生……”、“提高学生……”、“培养学生……”等方式都是不符合表述要求的。

尽管有时行为主体“学生”两字没有出现,但也必须是隐含着的。

第二,行为动词可评价。

为了便于教学后的评价,行为动词就应该避免运用一些笼统、模糊的术语。

如果使用“提高……”、“灵活运用……”、“培养学生……的精神、态度”、“了解……”、“掌握……”等行为动词,缺乏质和量的具体规定性,评价就无法开展。

因此目标应该用以表述学生形成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如知道、说出、写出、认出、记住、说明、猜测、作图、解释、区分、辨别等等。

第三,行为条件须界定。

行为条件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限制或范围等。

因此,在描述课程与教学目标时,通常都说明在什么样的条件下达到何等程度的结果。

如,辅助手段限制:“通过计算器……”;信息限制:“在**统计图中,能……”;时间限制:“在5分钟内,能……”;课堂情境限制:“在课堂讨论时,能……”。

第四,表现程度呈底线。

表现程度是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情况,也就是用以评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

因此除了行为动词上体现程度的差异外,还可以用其他的方式表明所有学生的共同程度,如假设一道题目有五种解题方案,但作为面对全体学生的标准,不能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回答五种解题方案,那么就可以这样来陈述,“至少写出三种解题方案”、“80%学生都能答出五种解题方案”等。

浅谈当堂达标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表述(修改稿)

浅谈当堂达标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表述(修改稿)

浅谈当堂达标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表述临邑县临盘教研室王登亮到学校听课,不免要翻一翻老师们的教案;而在看教案时,我最关注的是“教学目标”的确定。

因为,如果教学目标不明确,不知道上课让学生得到什么,那上课还有什么意义呢?在随便翻翻中,我发现了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是目标设置笼统、模糊、大而空,而这些笼统、模糊、大而空的“教学目标”有些则是从某些参考书上抄来的。

现略举几例:科学课教案:“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比比皆是,这些能力的确要“发展”、要“培养”,但这岂止是一节课的任务、是一节课就能做得到的?那么,在“这一节课”里在“发展”和“培养”这些能力方面解决点什么问题而使其能力得到“发展”呢?品德课教案:“坚决杜绝不良习惯”。

这样的目标如果能通过一节课就能达到,那我们的教育工作就太好做了!还有许多表述方面的问题,就不再列举了。

鉴于此,根据自己多年来课堂教学的实践和理解简述一下如何确定课堂教学目标。

一、明确什么是教学目标?所谓教学目标,就是对教学活动所要促成的身心变化要达到怎样的标准、要求所作的规定或设想。

简言之,教学目标就是通过教学活动所欲促成的身心变化。

我们之所以重视对教学目标的设计,是因为教学目标有如下功能:(1)导向功能。

即把教学活动导向一定的方向。

其作用是:增强自觉性,避免盲目性;保证教学效果,避免无效劳动;提高教学效率,实现事半功倍。

(2)激励功能。

即激励教学活动。

其作用是:产生动力(当目标与学生需要一致时);激发兴趣(当目标与学生兴趣一致时);树立信心(当目标设置适度时)。

(3)标准功能。

即为教学评价提供标准。

其作用是:依据目标的达成评价教学效果;依据目标的达成评价教师的授课质量。

二、教学目标的设计(一)教学目标设计取向这里说的“取向”,是指教学目标所采取的形式。

教学目标的基本取向有四种:普遍性目标取向、行为目标取向、形成性目标取向、表现性目标取向。

浅说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表述

浅说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表述

浅说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表述教学目标是教育主体对课程与教学活动的预期结果或质量标准。

它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是教学设计的核心和灵魂;对师生起着激励作用,对教学具有导向功能;是聚合课程与教学众多因素的统帅,是测评课程实施与教学效果的准绳。

要确认教学是否有效或高效,须首先关注和回答一个前提性的问题:教学目标本身合理吗?若其本身不合理,即使实现了这个目标,我们的教学也不能称作是有效或高效的,而很可能只是一种低效或无效的,有时甚至可能是一种负效或有害的!可见,教学目标是实施教学过程中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直接关系着整个课程目标的实现。

尽管并非所有的教学目标都是预设的,但在教学中预设仍然要占有突出的位置。

所以,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表述是必要的也是首要的一项工作。

一、教学目标的制定(一)教学目标制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国家颁布的纲领性文件,它规定了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考试命题的依据;它明确提出了实施建议及其典型案例。

教学目标作为课程标准的具体化体现,无论教学如何设计,必须与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基本要求相符,不能脱离这个中心;教学目标的定位与落实,首先要领会课程标准的实质和要义,还要遵循“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原则,以减少课标在实施过程中的落差。

2、教材内容教材大多是由学科专家编写的,是实施课程标准的主要载体,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也是教学活动的首要凭借;因而要充分认识教材的权威性和重要性,尊重教材并用好教材。

但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必须重视其他课程资源合理有效的开发和利用;教材不是法典,不是神圣,不是教学的蓝本,必须深挖教材,创造性地驾驭教材,使其成为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做好教学目标的设计,发挥教材应有的作用及学科的独特价值。

3、学生实际课堂教学的意义归根结底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故此要以学定教,结合学生实际设定教学目标:一要从学生的已有准备出发,包括知识基础、认知水平、学习情感、风格及身心特征,找准学生真实的学习起点;二要从学生的发展需求出发,包括内在的需求,即学生在已有的知识、思维、情感基础上的最近发展区,及外在的需求,即课标要求、社会需要,做到有的放矢;关注个体差异,以适合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如何确定与描述教学目标

如何确定与描述教学目标

关于教案写作中的教学目标定位与描述一、教学目标的重要性教学目标的设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师的课程意识、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观。

如果教学目标是从教师出发的,教师必然是更加关注自身的教,而忽略学生的学。

如果教学目标是从语言知识出发的,教师就会一味地灌输语言知识、忽略学生的感受和能力的发展。

教学目标是否合理可行以及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可以反映出教师是否关注了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是否从学生实际出发,是否关注学习过程,是否具备良好的驾驭教材和实施教学的能力;如果教学目标不具有可操作性,那么目标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教学活动就会漫无目的。

如果教学目标不具备可检测性(“检测性”指在本课结束时,教师可以通过观察、提问、设计活动等方式检测目标实现的有效性。

),那么教师就既不会关注教学效果,也不会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效。

二、案例评析案例1:案例1中第一项教学目标是从教师出发的,make一词表现出教师对学生的控制,目标的设计不是从学生出发的,没有体现出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也没有关注学生应发展什么能力。

第二项目标虽然是从学生出发的,但是由于过于空泛而导致无法落实,也就不具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

第三项目标虽然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但并不具体,也不具备可检测性。

案例2:案例2中的目标设计关注了语言、能力和品格教育三个不同的层次。

但是语言目标是指什么,能力目标又是指什么?两者之间的区别似乎不很清晰。

我们可以推断,这里的语言目标包含词汇学习和故事理解两个部分,既包含知识目标,又包含能力目标,而第一个目标“扩大词汇量”设计得过于宏观,不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

扩大词汇量应是整个英语学习过程中都需要努力达到的目标,而在一节课中如何体现却没有明确说明。

第二个目标是“理解故事”,而教师如何在本节课内检测学生是否理解了故事才使教师设计目标时应重点考虑的问题。

从能力目标来看,第一项是关于阅读策略的,第二项是语言功能目标。

案例3案例3中的目标设计基本能从学生出发,但是描述知识与能力目标的动词缺乏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

如何确定教学目标和内容

如何确定教学目标和内容

如何确定教学目标和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和内容是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准备时的重要任务。

一个清晰、明确、可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能够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帮助学生获得预期的知识、技能和素养。

下面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阐述如何确定教学目标和内容。

一、理论基础确定教学目标和内容应该基于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学等学科的理论基础。

教育学研究的是教育的目的、原则和方式,可以指导教师确定教育目标和内容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心理学研究的是人类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等心理过程,可以为教育者提供人类学习的规律。

学科学研究的是学科的内容、结构和发展规律,可以为教师确定学科教学目标和内容提供依据。

二、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活动的导向和衡量标准,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共同关注的目标。

要确定教学目标,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明确性原则。

教学目标应该明确具体,能够清楚地指出学生学习的内容和达到的程度。

明确的教学目标有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活动,学生也能够清楚地了解学习的目标和要求。

2.可行性原则。

教学目标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和能力。

目标过高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动力,目标过低则容易使学生感到无聊,所以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制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

3.连贯性原则。

教学目标应该与学科教育的连续性相结合,体现知识的系统性和发展的逻辑性。

教师应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在不同阶段逐步达到不同层次的目标。

三、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教育教学活动中所要传授的知识、技能和素养。

确定教学内容应该考虑以下因素:1.学科要求。

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科的发展和教育标准,体现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教师应该深入研究学科的内容,结合学科的特点和趋势,合理确定教学内容。

2.学生需求。

教学内容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调查问卷、讨论小组等方式了解学生的需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内容。

3.社会需求。

教学目标的确定和表述

教学目标的确定和表述
教学目标的确定及表述
一、备课的涵义
指教师在充分地学习课程怎么教以及 学生怎么学。创造性地设计出目的明确、方法适当的 教学方案的过程。 备课包括两个层次∶一是要统观全局,从“宏观”上 考虑制定学期(或学年)的教学工作计划;二是深入章 节,从“微观”上考虑制定课时(或单元)教学计划方 案(即教案,或称教学活动设计)。 我们今天所涉及的内容是“微观”意义上的常态课。
英语水平 技能性 目标 动词 模仿水平 独立操作水平
情感 目标 动词
经历(感受)水平
反应(认同)水平 领悟(内化)水平
体验、参加、参与、交流、讨论、探讨、 参观、观察
关注、认同、拒绝、选择、辩护 确定、形成、养成、决定、发展
• 3. 缺乏可测量性。名为目标,实际上没有标准,如 “提高学生写作技能”“培养学生良好读书习惯” 等,教师无法观测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 • 4. 目标表述形式死板,机械地分为三维目标,导致 教师无法操作。
或许任何教案最重要的元素就是陈述教学目标 的那部分。这是我们想要取得的教学成果———是 我们地图上的目的地。 好的教学目标都是具体的,而且可以指向一个 可以衡量的结果。 如果我们说:The aim is that the students should /can „ by the end of the class. 我们在课后就要能判断出这个目标是否达 到了。目标应该反映我们希望学生能够做的事,而 不是我们要做的事。如: To teach the present perfect. 此目标除教师本人外,并不能称其为真 正的目标。
一节课往往不只有一个教学目标。例如:我们 可以说我们的整体目标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但 具体目标应是鼓励他们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使用 猜词策略克服词汇问题,对读到的内容发挥想象等。 一般说来,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要素包括:行为主体、 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等四个要素。例如: 学生(行为主体)本节课(行为条件)会认会写(行为 动词)五个单词(表现程度)。我们在撰写教学目标 设计时,为了简便易行也可简化为“行为动词和表 现程度”两个要素。如,“学会(行为动词)五个 单词(表现程度)”。

浅谈如何科学确定教学目标

浅谈如何科学确定教学目标

浅谈如何科学确定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是教师走进课堂前对教学各个环节所要完成的任务、目标和内容的预设,也是备课的重要环节。

其中教学目标的分析与确立是学科教学设计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关系着教学过程的成败影响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评价及教学效果等各方面。

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科学确定教学目标?结合个人教学实践谈谈我的浅薄之见。

每门具体的学科目标都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知识与技能:即每门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过程与方法:即让学生了解学科知识形成的过程、“亲历”探究知识的过程;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学习,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即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具有科学精神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人等。

可以说,知识与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过程与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难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

任何割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教学都不能促进学生的健全发展。

三维目标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是一个完整的人在学习活动中实现素质建构的三个侧面。

因此,课堂教学应该全面关注三维目标,并将它整合于统一的教学活动过程之中。

在我任教语文中细细分析教学目标,不难看出基于个人教学目标是过于关注课文内容理解的教学目标,如“认读生字新词,并能借助教参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这是知识目标,应是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而“通过具体的语句理解课文内容……读懂文中主人公的情况。

再有“真切体会‘表露的感情升华’是让人回味并感受,”这仅仅关注的是对课文的理解,目标的设定仅仅是在“教课文”,而不是在“教语文”。

吴忠豪教授认为:“教学时间主要花费在课文分段解读讨论上;课文上完,学生的主要收获是加深了些对课文故事情节或人物思想情感的理解,而‘语文’能力方面似乎没有明显的长进。

怎样确定教学目标

怎样确定教学目标

怎样确定教学目标教学要围绕目标,可是这个目标究竟是什么?怎么来确定呢?这是我们每个老师应该深思的一个问题,也是我们在上课前应该很清楚的一个问题。

只有这样,我们所采取的教学行为才能始终围绕目标进行,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提高学生学习生活的质量。

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如何确定课堂教学目标,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新课题。

一、对教学目标的理解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师对学生达到的学习成果或最终行为的明确阐述。

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和展开的。

就其本身而言,它具备支配教学实践活动的内在规定性,起着支配和指导教学过程的作用,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依据。

教学目标的分析与确定是教学设计的起点,它首先确定教学对学生学习内容所达水平程度的期望,使教学有明确的方向;其次它给教学任务是否完成提供测量和评价的标准。

1、教学目标的层次性教学目标是一个多层次的系统,是由一系列大小不等的教学目标组成。

它包括:国家培养总目标——学科(课程)教学目标——阶段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

在教学目标系统中,各个层次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为:国家课程总目标——是期望学生达到的最终结果,它与教学目的是统一的,对其他层次的教学目标起着指导作用。

(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学科(课程)教学目标——是总体教学目标在本学科教学中的具体化,是课程标准中所具体规定的各门课程的目标。

阶段教学目标——是各门课程在不同阶段(小学阶段、中学阶段;小学低年级、小学中年级、小学高年级;学年、学期等)的教学目标。

单元教学目标——是各门课程中相对完整的教学单元的教学目标。

课时教学目标——是教学目标体系中最具体的教学目标。

是教师期望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所要实现的行为变化,故也称为学习目标。

这里所阐述的怎样确定教学目标特指课时教学目标的确定。

2、教学目标的三个领域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B.•S.Bloom)等人把人类学习分为三个主要的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

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表述

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表述
《斑纹》则可以用来和《〈物种起源〉绪论》的语言比较, 体会说明文不同的语言风格。 揣摩《〈物种起源〉绪论》中含 义丰富的语句,体会《斑纹》中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 可以重点承担“了解科学,认识科学,建立正确的科学观提高 科学素养”这个教学任务。
4.一篇文章可以有多个教学目标,但 是在一堂课中只有一个主目标。
3.在专题目标的前提下,根据每篇课文各自的特 点分别承担不同的教学任务。
第一专题:科学之光
《南州六月荔枝丹》、《景泰蓝的制作》两篇说明文相对 来说简单易懂,思路清晰,说明方法多样化,因此可把重点放 在“整理说明文知识(抓住对象特点、说明顺序、说明方法、 说明的语言)”这个教学内容上。 如把《南州六月荔枝丹》作 为教师指导的范文,《景泰蓝的制作》就可以作为检测学生掌 握程度的材料。
目标确定二:品味鉴赏曲词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曲词,大声朗读,仔 细体会莺莺的情感。
2.通过比较的方式着重体会修辞手法对情感 表达效果的作用。
3.找出曲词中的意象,以想象的方式描述意 境,概括意境的特点。
4.通过延伸拓展、同类举例的方式重点理解 情感和意境的联系。
5.学生用已学的内容,分析其中一首曲词。
教学目标的制定要有全局观念。
文本的编排有一定的目的性,它不可 能是杂乱无章的。在模块的总目标下,每 个专题每个版块每篇课文又分别承担着不 同教学目标的任务。因此,我们在制定课 文的教学目标时必然要有这样一个过程:
首先要明确必修五的教材编制目标。
1.总结升华前20个人文话题,由对“人 与自然”、“人与自我”、“人与社会” 等具体问题的思考,生发为对人之所以 为人、人生存的意义和价值等终极问题 的追问。

教学目标的确定及表述

教学目标的确定及表述
第十九页,课件共有38页
领悟(内化)水平行为动词:
例:形成、养成、具有、热爱、树立、建立、坚持、保
持、确立、追求等
案例:
1、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习惯
2、通过讨论主人公的行为动机,树立助人为乐的 意识。
第二十页,课件共有38页
教学目标的分类:启示
教学要重视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目标,而不同
类别的教学目标有不同的行为动词和表述方式。
重点段的含义,了解北大荒草塘的富饶、美丽;②概括中
心思想,激发学生热爱与建设祖国的热情
教学目标的内涵教学目标是学校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的灵魂贯穿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反思的全过程是教学设计的起点教学过程的方向和教学活动的落脚点是教学活动预期yq达到的学习效果和标准是对完成教学活动后学习者应达到的行为状态的具体描述
教学目标的确定及表述
第一页,课件共有38页
备课的涵义
是指教师在充分地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和了 解学生的基础上,弄清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 教以及学生怎么学。创造性地设计出目的明确、 方法适当的教学方案的过程。备课包括两个层次∶
2、教学目标含糊、不明确
在实践当中,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最易走向目标制定含糊、
不明确的误区。教师习惯于用“了解……”“懂得………” “掌握………”“理解……”的形式,这样很难区分达到哪
种程度是了解,哪种程度是掌握,了解和掌握之间又有 何区别。例如:一位教师这样设计《赵州桥》的教学目 标:A、懂得赵州桥的坚固、美观;B、体会本文运用比 喻写声音的写法;C、了解物体在自然界中的变化规律。
“懂得、体会、了解”这样的表述词很模糊,因此,为了
使其更加明确,具有科操作性,我们可以这样表述:
A、说出赵州桥的使用价值与观赏价值;

谈教学目标的确定、展示及实现标准

谈教学目标的确定、展示及实现标准

谈教学目标的确定、展示及实现标准
教学目标的确定、展示及实现标准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对于保证教学的质量具有重大
的意义。

教学目标集中体现本课程的作用与重点,同时也为学生提供明确的学习方向,激
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教学活动的有效实施。

因此,如何确定、展示及实现教学目标,
对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要想确定有效的教学目标,要明确课程对学生能力发展和价值观念思想教育的具体要求,
即针对开设课程学习者的现实水平、年龄特点、性别差异、教育背景等,确定具体的课程
教学目标,使其能够在合理的时间范围内完成。

展示教学目标要清晰明了,使学生能够清晰的理解、把握教学内容。

实现教学目标的标准
即教学的质量标准,要综合考虑学生现实水平、学习能力及教师的实施情况等因素,确定
可行的、可实现的实现标准,使学生更有效的完成课程学习目标。

总之,教学目标的确定、展示及实现标准是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它不仅关系到课
程的有效完成,更重要的是对教学质量具有重大的影响。

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应注意积极
加强解释,使学生明确课程的学习目标及实现标准,用最有效的方式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教案中的教学目标如何确定

教案中的教学目标如何确定

教案中的教学目标如何确定在教案编写中,教学目标的确定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步骤。

教学目标的准确确定可以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和依据,提高教学的效果。

教学目标的确定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要素,包括学科知识、认知能力、情感态度和实践技能等。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来探讨教案中的教学目标的确定。

一、学科知识教学目标的第一个要素是学科知识。

在教案中,教师需要明确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内容,包括基础知识、扩展知识和深化知识等。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大纲来确定学科知识的教学目标,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和理解相关的知识点。

二、认知能力除了学科知识,教学目标还应该涵盖学生的认知能力,包括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等。

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引导讨论和开展探究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并将这些能力作为教学目标的一部分。

三、情感态度教学目标的确定还需要考虑学生的情感态度。

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合作意识和责任感等品质。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可以设定情感目标为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四、实践技能在教案中,教学目标还应该包括学生的实践技能。

实践技能是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能力,如实验操作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社交交往能力等。

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确保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

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还需要考虑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

教师应该根据班级整体水平和学生个别差异来确定教学目标的具体要求,以确保目标的合理性和可实施性。

总而言之,在教案中确定教学目标是一个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因素的过程。

教师应该根据学科知识、认知能力、情感态度和实践技能等要素来确定教学目标,以提高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只有教学目标确定准确,才能使教学更加有针对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

谈谈如何合理确定教学目标

谈谈如何合理确定教学目标

谈谈如何合理确定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指南,它对课堂教学有着规范、引导和指导的作用。

在新课程下,我们往往是通过一系列具体的、可操作的课堂教学目标来落实课程目标,进而实施新课程。

在教学实践中,我一般是通过以下步骤来确定本堂课的教学目标的:一、读教材。

首先,通读教材。

通读整套教材,通读本册教材、通读本单元的教材,通读本课的教材,从整体上了解主题教学的内容,把握册、单元、课、框内容之间的关系。

其次,精读教材。

重在掌握教材中的基本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

再次,熟读教材。

对所要分析的内容准确而熟练的把握。

通过读教材,我可以做到对某一教学内容在整框、整课,整册乃至整个学科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十分熟悉,这样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就有根有据。

二、学课标,即学习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可以说,课程标准是非常重要的教学依据。

所以,要制定准确的课堂教学目标,必须学课标。

学课标,不仅要学内容目标,还要学课程的总目标与分类目标,要把课程标准与课程标准解读结合起来学习。

通过对课标的系统学习,明确教学的要求和方向,在教学中践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三、分析学情。

新课程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它的“人文性”,它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以“生”为本。

因此,学生作为我们的教育对象与服务对象,他们已有的知识背景、生活体验,学习中可能的困难以及他们的学习的兴趣、习惯方式等都应该成为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考虑的因素。

否则,我们所制定的教学目标就无“合理”可言。

例如,在制定八年级上册第七课《友好交往礼为先》第一框《礼貌显魅力》的教学目标时,通过读教材,我了解到,这一课所在的单元——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交往艺术新思维》重在探索交往的品德与艺术,它是“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的自然延伸,是对交往品德的提升,是这一册教材的核心部分。

教学目标的确定与叙写 3

教学目标的确定与叙写 3

教学目标的确定与叙写(一)怎样确定教学目标?1. 教学目标制定的依据:(1)依据课程标准课程标准规定了学科教学的目的、任务、内容及基本要求,它是编写教材、进行教学、评价教学质量的依据,当然,也就是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

一方面,我们编制的所有目标不应当超标,另一方面,全部目标的合成,也不能低于标准的总体要求。

因此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理解本节内容课程标准的要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第二部分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学段目标两部分,总目标是对整个义务教育学段的教学目标的概述,学段目标则是将整个义务教育分为三个学段,分别对不同学段提出了不同层次的要求。

第三学段(7—9年级)是针对初中数学教学的。

课标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中结合每个学段的教学内容作了较为详细的说明。

关注核心概念。

在总目标中明确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1.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机一部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四基)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和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能)3.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

(情感态度)学段目标则是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课程内容是以板块的形式呈现的,从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方面进行阐述的,大家知道,课改以来我们的教材是横向拉开的,提倡的是一层一层搭建,总体呈螺旋上升趋势,不象老教材是线型的。

但是课标中只是对这一板块各知识点的总体要求,并没有分年级,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明确初中四个年级教学的重点,尤其是初二与初三,在某些章节上看起来差不多,但是,初二我们是初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更关注知识的应用,初三则要求进行严密的推理。

这也是我们在解读课标时要注意的一个问题。

教案中的教学目标如何确立

教案中的教学目标如何确立

教案中的教学目标如何确立在教育教学领域,教案被广泛应用于课程教学过程中,它是教师为了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而撰写的一份文件。

而教学目标是教师在编写教案时需明确的一个关键要素,它对于指导教学行为和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教学目标的确立对于一堂课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本文将以教案中的教学目标如何确立为题,探讨教学目标的作用和确立教学目标的方法。

教学目标是指教师在一节课中希望学生达到的预期学习目标。

它是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直接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够实现学习的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立能够有效地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使教学过程更加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同时,教学目标也是进行课程评价的重要依据,能够帮助教师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并及时进行教学调整。

那么,教学目标应该如何确立呢?首先,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的分析与理解。

通过对教材的仔细阅读与深入研究,教师能够清晰地了解到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重要概念和基本技能,并能够根据学生的学情特点确定教学重点。

其次,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来制定教学目标。

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先验知识、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因素,以便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最后,教师应该确保教学目标的具体性、明确性和可测性。

具体性可以使学生清晰地知道自己需要学习什么,明确性可以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目标有清晰的认识,可测性可以使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科学的评价。

除了以上所提到的方法,教师还可以运用一些教学策略来确立教学目标。

例如,根据学生的年龄段和认知发展特点确定目标,可以使用“学生能够……”的形式来表述目标;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确定目标,可以使用“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或“学生能够初步了解……”的表达方式;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确定目标,可以使用“学生能够通过……的方式来展示自己的理解”等形式的表述方式。

同时,教师还可以将教学目标分解为不同层次的子目标,逐步引导学生实现整体目标,提高教学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说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表述[信息员:市教研室 | 作者:易安定 | 日期:2008年12月29日 | 浏览522次] 字体:[大中小]到学校听课,不免要翻一翻老师们的教案;而在看教案时,我最关注的是“教学目标”的确定。

因为,如果教学目标不明确,不知道上课让学生得到什么,那上课还有什么意义呢?在随便翻翻中,我发现了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是目标设置笼统、模糊、大而空,而这些笼统、模糊、大而空的“教学目标”有些则是从某些参考书上抄来的。

现略举几例:九年级语文《致女儿的一封信》,设置的一个目标是:“理解爱情的深刻含义,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这个不少人一生都没有解决的问题,让一个十四、五岁的学生在一节课上就要落实,只能是天方夜谭!数学课教案:“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比比皆是,这些能力的确要“发展”、要“培养”,但这岂止是一节课的任务、是一节课就能做得到的?那么,在“这一节课”里在“发展”和“培养”这些能力方面解决点什么问题而使其能力得到“发展”呢?品德课教案:“坚决杜绝不良习惯”。

这样的目标如果能通过一节课就能达到,那我们的教育工作就太好做了!还有许多表述方面的问题,就不再列举了。

鉴于此,我想和老师们聊聊“教学目标的确定和表述”这个话题,一是根据有关论著的论述简介一点教学目标的基本知识;二是根据自己的理解简述一下如何确定课堂教学目标。

一、什么是教学目标?(参见谢利民:《教学设计》,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第1版第61-65页)所谓教学目标,就是对教学活动所要促成的身心变化要达到怎样的标准、要求所作的规定或设想。

简言之,教学目标就是通过教学活动所欲促成的身心变化。

我们之所以重视对教学目标的设计,是因为教学目标有如下功能:导向功能。

即把教学活动导向一定的方向。

其作用是:增强自觉性,避免盲目性;保证教学效果,避免无效劳动;提高教学效率,实现事半功倍。

激励功能。

即激励教学活动。

其作用是:产生动力(当目标与学生需要一致时);激发兴趣(当目标与学生兴趣一致时);树立信心(当目标设置适度时)。

标准功能。

即为教学评价提供标准。

其作用是:依据目标的达成评价教学效果;依据目标的达成评价教师的授课质量。

教学目标按照层次可划分为:课程目标。

某门课程在教学上总体所要达到的结果,即一门课程的教学活动从总体上所要促成的学生的身心变化。

单元目标。

对一门课程中各个组成部分的具体要求,即这个单元的教学活动所要促成的学生的身心变化。

课时目标。

是对每个课时的具体目标,即一个课时的教学活动所欲促成的学生的身心变化。

课时目标从属于单元目标,单元目标从属于课程目标。

二、教学目标的设计(参见谢利民:《教学设计》,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第1版第65-70、84-88页)(一)教学目标设计取向这里说的“取向”,是指教学目标所采取的形式。

教学目标的基本取向有四种:普遍性目标取向、行为目标取向、形成性目标取向、表现性目标取向。

普遍性目标取向:是以抽象的、普遍的形式来陈述教学目标。

其特点:一是普遍性,它适用于各种各样的教学情境,而不只是适用于某种特定的教学情境;二是模糊性,在表示上很模糊,不明确、不具体,如“掌握基础知识”。

行为目标取向:以具体的、可操作、可观测的行为的形式来陈述的教学目标。

其特点:一是强调目标的具体性、可操作性、可观测性;二是统一性,即行为目标适应于所有的人;三是预定性,即行为目标是在教学活动进行之前预先确定的,而不是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或者在教学活动结束之后才根据实际结果来确定的。

形成性目标取向:它是在教学情境中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而逐渐形成的教学目标。

其特点是:无预定目标,目标在过程中形成。

表现性目标取向:是指学生在从事某种活动后所得到的结果,它注重的是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程度上首创性的反应的形式,而不是事先规定的结果。

笔者认为,后两种目标取向严格地说是无目标,它们是对行为结果的确认而不是事先预定和设想。

新课程标准在目标设置上采用的是“行为取向”。

(二)教学目标的来源1、学习者的需要和兴趣。

“需要”通常指实际状况与理想常模中的标准之间的差距,亦即指“实际是什么”与“应该是什么”之间的差距。

我们期望学习者达到目标所指向的某种身心发展状况,而目前他们还处于某种较低的身心发展状况,此两者之间的差距即学生的需要。

兴趣在学习和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学习应该是一个主动的过程,没有兴趣就不会有主动,尽管教学过程本来是一个不断地拓展学习者兴趣的过程,但这必须以学习者目前已有的兴趣为起点。

2、当代社会生活的需要。

学校的教学活动必须为当代社会生活服务,直接满足当代社会生活的需要;学校的教学活动必须为人的发展服务,而人总是社会的人,离不开当代社会生活。

所以,从促进人的发展角度讲,学校教学活动离不开社会生活。

要将当代社会生活需要作为教学目标的重要来源之一,就需要了解和研究当代社会生活的各种特征和发展趋势,从中了解当代社会生活的需要。

3、学科的发展。

以学科的发展作为教学目标的来源之一,有两层含义:一是以学科知识传递与发展的需要作为教学目标确定的一个依据、来源,即从学科知识传递与发展的需要中推导出教学目标;二是以学科专家的建议作为教学目标的基本来源之一。

(三)教学目标分类不同的理论流派有不同的分类方法,这里仅介绍大家比较熟悉的布卢姆的目标分类和新课程的目标分类。

1、布卢姆的目标分类⑴认知领域——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⑵情感领域——接受、反应、价值评价、组织、性格化(五个层次);⑶动作技能领域——知觉、定势、指导下的反应、机制、复杂的外显反应、适应、创作(七个层次)。

2、新课程标准中的目标分类大家更是耳熟能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具体层次划分见后“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三、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表述国家课程标准已经规定了各个学科的总目标(课程目标)和各学科的单元目标。

所以,所谓“教学目标的确定”就是教师在教学中确定课堂教学目标,即“课时目标”。

1、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目标与“路径”有着必然的联系。

不同的“路径”可以达到同一目标(如我们常说“条条道路通罗马”);但如果目标不同,其实现的“路径”肯定不同。

所以,对于同一篇课文、同一节教材,确定的教学目标不同,其教学路径必然各异。

如学习《苏州园林》这篇课文,如果教学目标确定为体会“苏州园林”的图画美,教学活动就应该带领学生走进“苏州园林”,运用多媒体手段会产生传统教学手段不可比拟的优势;如果把教学目标确定为体会《苏州园林》的结构美,教学活动就应该带领学生走进《苏州园林》(走进文本),这时如果运用多媒体手段播放苏州园林的漂亮画面反而会影响目标的达成。

那么,我们如何确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呢?过去的教学,老师主要是根据教材和教参确定教学目标。

这样是否符合学生实际是无法顾及到的。

以新课程理念来看,这种设定显然是错误的。

因为,学生是课程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必须依据课程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而且确定的过程固然应该考虑所提供的教学内容,但是更多的应该考虑学生(特别是智障学生)的状况和所需。

所以说学生是确定课堂教学目标的主要依据之一。

我们必须充分了解学生,准确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和认知水平,尤其要紧紧围绕有利于智障学生终身发展而确定教学目标。

简言之,确定教学目标的主要依据就是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

教学内容是为实现目标服务的,“考虑教学内容”就是思考如何利用“教学内容”(教材)这个载体通过有效的手段达成目标。

2、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

根据新课程理念,课时教学目标采取“行为取向”目标形式,目标的具体性、可操作性、可观测性是其基本特点。

所以,目标的确定和表述不能笼统、模糊、大而空。

现将“三维”教学目标的层次划分及其常用的行为动词列举如下(见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版第60-61页):⑴知识:①了解——说出、背诵、辨认、回忆、选出、举例、列举、复述、描述、识别、再认等;②理解——解释、说明、阐明、比较、分类、归纳、概述、概括、判断、区别、提供、猜测、预测、估计、推断、检索、收集、整理等;③应用——应用、使用、质疑、辩护、设计、解决、撰写、拟定、检验、计划、总结、推广、证明、评价等;⑵技能:①技能——模拟、重复、再现、例证、临摹、扩展、缩写等;②独立操作——完成、表现、制定、解决、拟定、安装、绘制、测量、尝试、试验等;③迁移——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⑶过程与方法:经历、感受、参加、参与、尝试、寻找、讨论、交流、合作、分享、参观、访问、考察、接触、体验等;⑷情感态度价值观:①反应——遵守、拒绝、认可、认同、承认、接受、同意、反对、愿意、欣赏、称赞、喜欢、讨厌、感兴趣、关心、关注、重视、采用、采纳、支持、尊重、爱护、珍惜、蔑视、怀疑、摒弃、抵制、克服、拥护、帮助等;②领悟——形成、养成、具有、热爱、树立、建立、坚持、保持、确立、追求等。

3、教学目标的表述必须体现学生主体。

行为目标的表述包括四个要素(参见谢利民:《教学设计》,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第1版第89-90页):⑴行为主体。

行为主体是学生,实际表述中可以省略,但从逻辑上去判断主体是学生。

切忌使用“使学生”、“教会学生”、“培养学生”之类的表述。

⑵行为动词。

用恰当的行为动词表述学生能够作出某种行为。

行为动词的使用是行为目标的一个重要标志。

⑶行为条件。

即影响行为表现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等,包括四种主要类型:允许或不允许使用参考资料或辅助手段;是否提供信息或提示;时间的限制;完成行为的情境。

⑷表现程度。

即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价行为表现所达到的程度,如“至少”、“百分之九十”、“完全”等。

例:“给一篇课文,学生在五分钟内不靠帮助或参考书,能够识别它的风格。

”其中,“学生”是行为主体,“识别”是行为动词,“五分钟内不靠帮助或参考书”是行为条件。

“给20个要填写形容词的未完成的句子,学生能在15分钟内分别写出形容词以完成句子。

”其中,“学生”是行为主体,“写出”是行为动词,“15分钟内”是行为条件,“20个”是表现程度。

4、课时教学目标的表述方式:在教学目标的表述上,目前流行两种形式(以第一种形式居多):第一种形式:是将“三维目标”分开来写,这样表述的好处是“三维”清楚,便于检查。

如七年级数学“字母能表示什么”教学目标(见祝智庭主编《教育技术培训教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2月第2版第174页):1、知识和技能:①能用代数式表示探索的规律;②能用字母和代数式表示以前学过的运算律和计算公式。

2、过程和方法: ①经历探索规律并用代数式表示规律的过程;②体会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形成初步的符号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