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钻井液胶体化学基础

合集下载

钻井液完井液化学.ppt

钻井液完井液化学.ppt

3. 常见降粘剂
▪ 单宁酸钠(NaT) ▪ 磺甲基单宁(SMT) ▪ 铁铬木质素磺酸盐 (FCLS) ▪ 两性离子聚合物降粘剂(XY -27) ▪ SSMA(磺化聚苯乙烯顺丁烯二酸酐钠盐)
铁铬木质素磺酸盐 (FCLS)的使用 —— 通常配制成碱液使用。 • FCLS碱液的配制
FCLS : NaOH = 3 ~ 5 :1
(4) 絮凝剂选择方法 仪 器: 几个带塞量筒。 方 法:
10分钟 30分钟 60分钟
评价标准: 指定时间内絮凝物下降的高度。
习题 1、3、4
第六章 水基钻井液体系
水基钻井液体系 钻井液体系 油基钻井液体系
气态钻井液体系 合成基钻井液体系
水基钻井液: 水基分散型钻井液 水基抑制性钻井液 水基聚合物钻井液 正电胶钻井液 抗高温水基钻井液
配浆 —— 配制原浆 原浆:仅由水 + 膨润土组成的一种初始钻井液。 基浆:原浆 + 处理剂

润土 钠 钙
膨 润C 土a土() 膨 润N 土a土()
钙膨润土特点:
Ca++价数高,与晶层吸引力强,水中不易分散; Ca++半径大,水化差,胶粒周围扩散双电层薄,造浆性差。
性能上表现为:
表观粘度小、造浆率低、静失水量大。
长链高分子中的吸附基能够与粘土粒子表面氧、氢 氧发生氢键吸附,由于高聚物分子链很长,可以吸附在 几个粘土粒子上,使它们桥联在一起。同时,这种吸附 了几个粘土颗粒的长链分子相互间通过共同吸附粘土颗 粒彼此互相缠绕在一起,形成絮凝团块。这种絮凝团块 容易脱水收缩、密度增高,从而容易下沉,失去沉降稳 定性。
烧碱量 = 2 1/100 =0.02 (t) 答:需要褐煤 0.3 t,烧碱0.02t。

基础化学 第五章 胶体

基础化学 第五章 胶体
即:表面积缩小过程是自发过程。 故:液体呈球形是自发过程。*
dS<0,对固体物质同样适用*。
高度分散的溶胶比表面大,所以表面能也大, 它们有自动聚积成大的颗粒而减小表面积的趋势, 称为聚结不稳定。属于热力学不稳定体系。
高分子化合物溶液的分散相粒子大小在胶体范围 内,属于胶体溶液。其分散相是以单个分子分散在介 质中,为均相分散系。是热力学稳定系统。
1×10-3 2.4×108 3×103 3×103 2.2×10-2
1×10-5 2.4×1014 3×105 3×105 2.2×100
1×10-7 2.4×1020 3×107 3×107 2.2×102
系统表面能和表面积的关系为*:dG表=dS S ---系统表面积, ---比表面自由能, 若dG表<0,则dS<0,
基础化学 第五章 胶体
研究内容:
涉及物理学中的光学、电学、流体力学和流变 学,同时还涉及表面化学、电化学。
从应用来说,遍及生命现象(血液、骨组织、 细胞膜)、材料(陶瓷、水泥、纤维、塑料、多孔 吸附剂、有色玻璃以及微米与纳米材料)、食品 (牛奶、啤酒、面包)、能源(油、气的地质勘探、 钻井、采油、储运,石油炼制、油品回收、乳化和 破乳等)、环境(烟雾、除尘、污水处理)等各领 域。因此,虽然历史上曾称为胶体化学,现在则将 这一学科称为胶体科学。
1.分散度(degree of dispersion)
分散相在分散介质中比表面(specific surface
area) 来表示。
比表面 (S0):是指单位体积物质所具有的表面积。
S0 = S/V S-----总表面积
(5-1) V -----体积
总表面积越大,分散度越大,比表面也越大*。
溶胶的性质

钻井液工艺技术考点

钻井液工艺技术考点

钻井液工艺技术考点绪论:钻井液定义、组成、分类;基本公用。

第一章:粘土矿物水化膨胀性的好坏,粘土的稳定性、连接方式。

第二章:定义;塑性粘度,动切力,表观粘度,静切力,剪切稀释性。

简述;钻井液流变性与钻井作业的关系第三章:钻井液的虑失和润滑性;定义:滤失,滤失量,滤失范围及合理的滤失量;测量API滤失量指标第四章:水基钻井液:1、细分散钻井液优缺点及使用2、盐水钻井液优缺点及使用3、MMH正电胶钻井液特点4、高温对粘土、处理剂、黏土及处理剂的影响5、聚合物的特点第五章:油基钻井液:组成,滤失量低的原因,活度平衡第六章:振动筛、旋流器工作特点第七章:井壁不稳的机理、井壁失稳的对策、堵漏剂、漏失的原因、堵漏方法。

绪论1、定义:钻井液:指油气钻井过程中,以其多种功能满足钻井工作需要的各种循环流体的总称。

钻井液俗称钻井泥浆或泥浆。

2、钻井液的组成:钻井液是由分散介质,分散相和化学处理剂组成的分散体。

3、钻井液的分类:1)、按密度分非加重钻井液和加重钻井液。

2)、按其与粘土水化作用强度分非抑制性钻井液和抑制性钻井液。

3)、按其固相含量的多少分低固相含量和无固相含量。

4)、根据分散介质不同:水基钻井液、油基钻井液、气体性钻井液和合成基井液。

4、钻井液的基本功用1)、携带和悬浮岩屑2)、稳定井壁3)、平衡地层压力和岩石侧压力4)、冷却和润滑作用5)、传递水功率6)、获取地下信息第一章、粘土胶体化学基础一、粘土矿物水化膨胀的强弱1、高岭石:为非膨胀性粘土矿物,其水化性能差,造浆性能不好,最不容易发生水化膨胀。

2、蒙皂石:是膨胀型粘土矿物,其晶层表面包括内外表面都可以进行水化及阳离子交换,蒙皂石具有很大的比表面。

最容易发生水化膨胀。

3、伊利石:不易水化膨胀4、绿泥石:非膨胀性粘土矿物,不易发生水化膨胀。

5、海泡石族:膨胀型粘土矿物,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适用于配制深井钻井液,具有良好的抗盐稳定性。

6、混合晶层粘土矿物:最常见的为伊利石和蒙皂石混合层,简称依蒙混层,是膨胀型粘土矿物。

钻井液基础知识PPT

钻井液基础知识PPT

二、几种常见粘土矿物的晶体构造
②蒙脱石特点 A、2:1型粘土矿物 B、存在晶格取代,取代位置主要在AL-O八面体中,即AL3+被Mg2+、 Fe2+和Zn2+等取代,产生的负电荷由等量的Na+或Ca2+来平衡。 C、晶层间引力以分子间力为主,引力弱,晶层间距C=9.6Å- 40Å, 属膨胀型粘土矿物。为什么?
要配浆材料。
二、几种常见粘土矿物的晶体构造
(3)伊利石
①伊利石晶体结构示意图
二、几种常见粘土矿物的晶体构造
②伊利石特点
A、2:1型粘土矿物
B、存在晶格取代,取代位置主要在Si-O四面体中,且取代数目比 蒙脱石多,产生的负电荷由等量的K+来平衡。 C、晶层间引力以静电力为主,引力强,晶层间距C=10Å,属非膨 胀型粘土矿物。为什么?
阳离子数目少,可发生交换的阳离子数目就更少了,所以
C.E.C小。 E、造浆率低
高岭石晶层间以氢键为主,引力较强,晶层间连接紧密,水分
子不易进入晶层间,水化作用仅限于外表面,故水化分散能 力差,造浆率低。
二、几种常见粘土矿物的晶体构造
⑵蒙脱石
①蒙脱石晶体结构示意图
Si-O Al-O Si-O Si-O Al-O Si-O
﹥Al-OH OH﹥Al-O- + H2O
(2)吸附:粘土晶体的端面上吸附了某些阴离子,如:OH-、 SiO3等,或吸附了有机阴离子聚电解质,如:PHP等。
粘土永久负电荷与可变负电荷的比例与粘土矿物的种类有 关,蒙脱石的永久负电荷最高,约占负电荷总和的95%,伊利 石约占60%,高岭石只古25%o
二、电荷种类及产生原因
负电荷 , C.E.C 。
② 解离:在粘土晶体端面上连接的OH基中的H在碱性或中性条件下解离, 因而使粘土的可变负电荷增多。

第一章 钻井液胶体化学基础1

第一章 钻井液胶体化学基础1

3、胶体颗粒扩散双电层
粘土表面吸附的带相反电荷的正离子(即反离子) 与水接触时,在静电吸引和热运动两种效应的作用下, 只有一部分紧密地排在固体表面附近,相距约一、二 个离子厚度称为吸附层; 另一部分离子按一定 的浓度梯度扩散到溶液中, 称为扩散层。
双电层由吸附层和扩
散层构成。 固体和液体相对运动 时,固体带动部分反离子 一起滑动,滑动面上的电 位即为ξ电位。 ξ电位是指由粘土颗粒所具 有的负电荷与紧密层(吸附层) 中的阳离子相抵消后的剩余电
二、胶体的基本性质
1、吸附作用
(1) 吸附:物质在两相界面上自动浓集(界面浓度
大于内部 浓度)的现象。
吸附质:被吸附的物质(钻井液处理剂)
吸附剂:吸附吸附质的物质(粘土)
二、胶体的基本性质
1、吸附作用
(2)分类
①物理吸附:范德华引力引起,一般无选择性, 吸附热较小,
容易脱附。例:泥浆中阴离子和非离子处理剂在粘土上的吸附。
例如:在玻璃容器中注满钻井液,静 止24h后,分别测定上部与下部钻井液 的密度,其差值越小,则动力稳定性越 强,说明粒子沉降速度很慢。
聚结稳定性:分散相粒子是否容易自动 聚结变大的性质。
本章完

②化学吸附:化学键力引起,具有选择性,吸附热较大, 不易脱附。例:泥浆中阳离子处理剂在粘土上的吸附。
2、带电性
☞定义:指粘土矿物在与水接触时的带电符号和带电量
☞粘土带电性验证:电泳实验(粘土在水中移向正极,带负 电荷)
2、带电性
1809年,俄国 物理学家Рейсе将两 支玻璃管插在潮湿的 粘土块中,加水至两 管液面相平。各放一 电极,接通电源。 发现如下现象: 正极粘土粒子不断富集,水变浑浊,且水面略下降,负 极管内水慢慢上升 结论: 湿粘土: 粘土粒子——→电泳,带负电 介质水——→电渗,带正电

基础知识---05钻井液材料

基础知识---05钻井液材料

——钻井液无机处理剂[钻井液材料分类]
用途:纯碱能通过离子交换和沉淀作用使钙粘土变为钠粘 土: Ca-粘土+Na2CO3→Na—粘土十 CaCO3。 从而有效地改善粘土的水化分散性能,因此加入适量 纯碱可使新浆的失水下降,粘度、切力增大。但过量的纯 碱要产生压缩双电层的聚结作用,反使失水增大。其合适 加量要通过造浆实验来确定。 此外,由于CaCO3的溶解度很小,在钻水泥塞或钻井液 受到钙侵时,加入适量纯碱使Ca2+沉淀成CaCO3,从而使钻 井液性能变好。 含羧酸基官能团(-C00Na)的有机处理剂困钙侵(或 Ca2+浓度过高)而降低其处理效果时,一般可以用加人适 量纯碱的办法恢复其作用。 主要用途:用于除去造浆水,土或钻井液中的钙离子,以 稳定钻井液性能,也可以用于钙侵处理。
——钻井液原材料[钻井液材料分类]
(一)钻井液原材料的主要作用
1) 形成较稳定的胶体
2) 接受各种化学剂处理,改善钻井液性能,满 足现场各种需要。
3) 在井壁上形成泥饼,降低滤失量,稳定井壁。 4) 形成钻井液的粘度、切力、悬浮固相,携带 钻屑。 5) 调节钻井液密度,控制地层压力。
——钻井液原材料[钻井液材料分类]
——钻井液无机处理剂[钻井液材料分类]
4、 碳酸钠Na2CO3
[别名纯碱、苏打,分子量106.0,r:2.5g/cm3]
特点:无水Na2CO3白色粉末或细粒,吸潮后结成硬块,
Na2CO3.10H2O为无色透明的针状(单斜)结晶,
r:1.5g/cm3,在空气中易风化形成白色粉末状的 Na2CO3.5H2O,热至35.37℃,即溶于它本身的结晶水内 (犹如熔化),易溶于水,溶于酒精和乙醚等。
包括海泡石凹凸棒石等是铝和镁的水硅酸盐其晶体构造为纤维状或棒状其最大特点是抗盐及耐温在盐水甚至饱和盐水中造浆率达1216m3t常用来钻盐层尤其是海泡石钻井液具有较高的耐温特性热稳定性故常用来打地热井或超深井缺点是滤失量大须配合降滤失剂才能使用

粘土矿物和粘土胶体化学基础

粘土矿物和粘土胶体化学基础

粘土矿物和粘土胶体化学基础第一节粘土矿物的晶体构造与性质粘土作为钻井液的重要组成成分,其晶体构造与性质对钻井液性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钻井过程中井眼的稳定性、油气层的保护均与地层中粘土矿物类型和特性密切相关。

粘土主要是由粘土矿物(含水的铝硅酸盐)组成的。

某些粘土除粘土矿物外,还含有不定量的非粘土矿物,如石英、长石等。

许多粘土还含有非晶质的胶体矿物,如蛋白石、氢氧化铁、氢氧化铝等。

有人把任何细粒的、天然的、土状的物料都叫做粘土,这种提法并不确切。

大多数粘土颗粒的粒径小于2μm,它们在水中有分散性、带电性,离子交换以及水化性,这些性能都是在处理与配制钻井液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一、粘土矿物的分类和化学组成1.粘土矿物的分类粘土矿物的分类方法很多,现根据其单元晶层构造的特征进行分类,见表2-1。

表2-1的资料说明,粘土矿物按两种晶片的配合比例可分为1:1型(一层硅氧四面体晶片与一层铝氧八面体晶片相结合构成单元晶层)、2:1型(两层硅氧四面体晶片中间夹一层铝氧八面体晶片构成单元晶层)、2:2型(硅氧四面体晶片与铝(镁)氧八面体晶片交替排列的四层晶片构成单元晶层)以及层链状结构(硅氧四面体组成的六角环依上下相反方向对列)等几类。

*以前称为蒙脱石族,1975年国际粘土研究会命名委员会决定采用蒙皂石族来代替蒙脱石族的称呼。

2.粘土矿物的化学组成粘土中常见的粘土矿物有三种:高岭石、蒙脱石(也叫微晶高岭石、胶岭石等),伊利石(也称水云母)。

它们的化学组成见表2-2。

从表2-2可以看出,不同类型的粘土矿物其化学成分是不同的。

如高岭石,其氧化铝含量较高,氧化硅含量较低;而蒙脱石的氧化铝含量较低,氧化硅含量较高;伊利石的特点是含有较多的氧化钾。

上述各类粘土矿物化学成分的特点是用化学分析方法鉴别粘土矿物类型的依据。

二、几种主要粘土矿物的晶体构造 1.粘土矿物的两种基本构造单元 (1)硅氧四面体与硅氧四面体晶片硅氧四面体中有一个硅原子与四个氧原子,硅原子在四面体的中心,氧原子(或氢氧原子团)在四面体的顶点,硅原子与各氧原子之间的距离相等(见图2-1a)。

钻井液化学学习.pptx

钻井液化学学习.pptx
第18页/共174页
第二节 钻井液性能要求与调整
一、钻井液密度 •定义:指单位体积内钻井液的质量kg/m3。 •作用:主要用来调节钻井液的静液柱压力,以平衡 地层压力,防止发生井喷、井塌。 •要求:必须根据所钻地层的孔隙压力、破裂压力以 及钻井液的流变参数加以确定。 •调整:(1)提高密度采用合格的加重剂如:石灰 石、重晶石;(2)降低密度可采用加水稀释,或是 气体或加稀的处理剂。
第26页/共174页
• 针对具体情况,对钻井液中各种盐的含量有不同的 要求。例如:淡水钻井液含盐量不得超过10 kg/m3。 而钻盐岩的钻井液的含盐量随时保持饱含状态,甚 至可以过饱含。
• 对于水敏层,含一定量的K+或NH4+的钻井液有利于 防塌。
第27页/共174页
五、钻井液的滤失性和造壁性
1、滤失性
使用时经常出现复杂井下问题。
第14页/共174页
2、细分散钻井液体系(1921-) 又称Na-基泥浆,特点是粘土颗粒高度分散。 在本阶段中,由于人为地加入粘土来配制钻井
液,并加入一些化学分散剂如:纯碱、烧碱、丹宁 等,使粘土充分分散,大大改善了钻井液性能。
随着井的加深,井温的升高,此种钻井液对地 层的盐类和粘土特别敏感,性能不稳定,粘度和切 力变化比较大。
第11页/共174页
(1)油包水泥浆 以柴油或原油作分散介质,水及有机膨润土或
其它的亲油粉末物质作分散相,加乳化剂等处理剂 配制而成。
特点:热稳定性高,有较好的防塌、润滑效果, 对油气层的损害小,常用于超深井的高温地段,钻 进易塌地段。
第12页/共174页
(2)油基泥浆 由柴油或原油和氧化沥青或有机膨润土及有
第6页/共174页
6、悬浮岩屑和固体密度调整材料 钻井液悬浮岩屑和固体密度调整材料的能力,

钻井液化工普]

钻井液化工普]

(2)铝氧八面体 处于中心的铝原子与两层堆叠的6个氧 或氢氧原子相连构成八面体。每个八面体 两面上的氧或氢氧在相邻的八面体共同构 成八面体片。
2.蒙脱石
(1)晶体构造 ① 由2层Si-O四面体片夹一层Al-O 八面体片组成 单位晶胞,由单位晶胞重叠构成粘土矿物。
②晶格中存在品格取代
晶格取代:晶格上的质点被另一质点取代的现象。 如 Ae+3——→Si+4 Mg+2——→Ae+3 取代后正电荷亏损,使晶格带负电,此电荷由层 间补偿阳离子的补偿,使晶格保持电中性。 补偿阳离子 -----带负电的晶层表面为维持电中性素所吸附的阳 离子。 蒙脱石的补偿阳离子的主要是Ca+2和Mg+2
3.粘土的阳离子交换容量(CEC值)
(1) 定义:在PH值为7的条件下,粘土所能吸附 的可交换性阳离子总量(eq/kg)。 蒙脱石的补偿阳离子基本上可全部交换其 CEC值可恒量其带电量和晶格取代程度,但伊利 石不行。 (2)影响因素 Ⅰ.粘土的本性 蒙脱石>伊利石>高岭石 Ⅱ.分散度 Ⅲ.PH值的影响
钻井液功用 钻井液类型 钻井液组成 钻井液的发展
返回目录

§1 — 1 钻井液的功用、类型及组成
一、钻井液的功用
钻井液在钻井中起着多方面的作用,概况如下: 一、携带和悬浮岩屑 二、平衡地层压力 三、稳定井壁 四、却和润滑钻头、钻具 五、清洁井底,利用水力功率帮助破岩 六、防止各种污染 七、录取岩性,油气水显示等地层资料
问题与思考:
1.为什么用搬土配钻井液?
2.为什么配浆时泥浆中加纯碱?
这些问题都需要用粘土胶体化学基础知识
来解释, 粘土胶体化学知识可指导钻井液的

钻井液知识

钻井液知识

第一章续论第一节钻井液工艺发展概论钻井液技术是钻井系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常说:“钻井液是钻井的血液”,这形象地说明其在钻井作业中的重要地位。

尤其是随着石油勘探开发工作的发展,勘探领域越来越广泛,钻井深度不断增加,钻遇的地层日益复杂,钻井液作业越来越得到重视,并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新型钻井液和新型化学处理剂不断出现,钻井液流变学和钻井液水力学研究更加深入,在安全、优质、快速钻井等方面,必须更严格地执行各项技术规定和要求。

钻井液的工艺发展概况:一、水基钻井液:水基钻井液体系基本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

1、天然(或自然)钻井液体系:大约用于1904年至1921年间,人们使用清水造浆。

由于不加处理剂的钻井液未进行化学处理,也没有具体的性能要求,因此,不能很好地满足钻井的要求,使用时经常出现井下复杂情况。

2、细分散钻井液体系:在1921年至1946年间使用,人为地采用粘土来配制钻井液,并加入一些化学分散剂,如烧碱、纯碱、褐煤、单宁等具有充分分散作用的处理剂,使粘土颗粒变小,进入胶体颗粒范围,从而提高了浑水浆的稳定性,大大改善了钻井液的性能。

在这个阶段,一些测定仪器开始使用,钻井液性能初步得到了控制,基本可以满足中深井的一般要求。

然而,由于井的加深及井温的升高,这种钻井液的不稳定性极为明显,尤其是粘度及切力变化较大。

通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发现在钻水泥塞时受钙侵处理后的钻井液性能变得较为稳定,人们才认识到粘土在钻井液中分散得愈好,受外界影响愈敏感,性能波动就愈大,而经过无机盐处理的适度絮凝的钻井液则可大大地改善其不稳定性。

3、粗分散钻井液体系:1946年至1973年间,使用了多种无机盐类抑制剂(钙基钻井液体系)。

在加入分散剂的基础上,又加入适量的无机絮凝剂,如石灰、石膏等,保持了粘土颗粒在“适度絮凝”状态下,获得更高的抗钙、抗污染能力。

后期配合了各种耐盐的降粘剂,如木质素磺酸盐的使用及应用降滤失剂,形成了不同的盐类抑制性钻井液品种,大大提高了其耐温及抗各种侵污的能力,减少了井下复杂情况的发生,钻速有一定的提高。

《钻井液化学》课件

《钻井液化学》课件
固相控制设备
固控设备是实现固相控制的关键设备,包括振动筛、除砂器、除泥器、离心机等 ,用于分离和清除钻井液中的固相物质。
钻井液的油气层保护技术
油气层保护的重要性
油气层是油田开发的重要资源,保护油气层不受损害对于提 高油田采收率和降低开发成本至关重要。
油气层保护技术
采用适当的钻井液和完井液体系,减少对油气层的损害,同 时采取有效的油气层保护措施,如采用屏蔽暂堵技术、酸化 解堵技术等,提高油气层的渗透率和产能。
钻井液的滤失性
滤失性
钻井液中的水分通过滤饼在井壁上形成的液柱压 力差,向地层渗透的性能。
滤失量的测量
使用滤失仪测量钻井液在一定时间内向滤纸渗透 的水量。
滤失性的控制
通过调节钻井液的配方,控制滤失量,以保持井 壁稳定和防止地层水化膨胀。
钻井液的润滑性
01
02
03
润滑性
描述钻井液在钻柱与井壁 、钻屑与钻柱之间的润滑 性能。
润滑系数的测量
使用润滑系数测试仪测量 钻柱在钻井液中旋转时的 摩擦阻力。
润滑性的改善
通过添加润滑剂,降低摩 擦阻力,减少磨损和卡钻 事故。
钻井液的抗温性与抗盐性
抗温性
描述钻井液在高温下保持其性能稳定的能力。
抗盐性
描述钻井液在高盐度的地层水中保持其性能稳定的能力。
抗温性与抗盐性的改善
通过使用耐温、耐盐的钻井液处理剂,提高其抗温性和抗盐性,保 证钻井作业的安全和效率。
率。
教训分析
在钻井液技术应用中,也出现过一些问题和事故。这些问题和事故的原因主要包括技术 不成熟、操作不当、管理不善等。在教训分析中,需要深入剖析问题原因,提出改进措
施,避免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钻井液的化学基础

钻井液的化学基础
粘土产生阳离子交换的原因 二 粘土产生阳离子交换的原因
1.粘土矿物晶格内部离子置换 . 前述已提到,蒙脱石粘土矿物内部离子置换量大, 产生负电荷多,能吸附较多的外部阳离子。而高岭石粘 土矿物,一般不存在内部离子置换作用。伊利石粘土矿 物也有少量内部离子置换作用。 2.粘土矿物晶格表面氢氧层中氢的电离 . 由于氢的电离使粘土带负电,引起阳离子交换,这 只能在碱性条件下产生。酸性条件下,则产生氢氧的电 离,使粘土带正电,变为吸附外界的阴离子。 这是高岭 石粘土矿物产生负电荷的主要原因,但这一原因所产生 的交换量是不大的。 3.断键作用 . 断键(有的叫破键)作用是指粘土晶格周围存在断裂面, 电荷不饱和所产生的吸附外界阳离子的作用(也可吸附阴 离子)。 由于断键作用产生的负电荷也是不大的。当粘 土矿物晶格破坏严重及分散度增加时,这一作用所引起 的交换量也增加。如蒙脱石矿物就约有20%的阳离子交 换量是由于断键作用引起的。断键作用也是高岭石、伊 利石和海泡石族矿物产生离子交换的重要原因。
图2 渗透水化膨胀与双电层斥力
(二)粘土的水化性能 粘土的水化性能或水化作用是指粘土颗粒吸附水分子 的状态和能力。 如前所述,粘土颗粒表面可以直接吸附极性水分子一 吸附水。更主要的是,粘土颗粒表面的水化作用,还可 通过吸附阳离子的水化来实现,使粘土颗粒表面形成水 化膜。 各种阳离子的水化能力是不相同的,如表3—2所 示。
2.离子交换次序及其影响因素 粘土中阳离子交换次序如下: H+>Fe3+>A13+>Ba2+>Ca2+>Mg2+>NH4+>K+>Na+>Li+ 影响因素有下列方面: (1)离子电价的影响 电价高的离子,其电荷密度大,引力强,因 此一般是高价离子取代低价离了,高价离子的交换能力比低 价离子强。如Ca2+比Na+更易被粘土所吸附。 (2)离子半径或原子序数的影响 价数相同的离子,离子半径或周 期表中原子序数大的,其交换能力要比小的强。如同样是一 价的钾、钠离子,钾的离子半径为1.33A,原子序数为19,而 钠离子半径为0.98A,原子序数为11,因此钾的交换能力比钠 强。 (3)离子水化能力的影响 同价离子,离子半径大的水化能力要弱 些。水膜薄些,更易被吸附,即水化能力小的离子易被吸附 (参考前表3—2),交换能力大些。 上述次序中,氢离子是个例外,它虽属一价阳离子,而 其交换能力比三价离子还强。这主要是由于H+的体积特别小, 水化能力又差,易被粘土吸附。但这种吸附是不稳定的,并 且只有在酸性条件下才存在。

基础化学第五章(胶体)8(新)

基础化学第五章(胶体)8(新)

表面层分子与内部分子受到的作用力比较
自发过程: 自发过程:表 面积减少, 面积减少,表 面能降低。 面能降低。
把分子从内部移到界面,或可逆的增加表面积, 把分子从内部移到界面,或可逆的增加表面积,就必 须克服体系内部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对体系做功。 须克服体系内部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对体系做功。表 面分子能量高。 面分子能量高。
吸附层与扩散 层分开的界面
[(AgI)mnI-(n-x)K+]x-xK+
电位的特点:易受加入电解质的影响。 ζ电位的特点:易受加入电解质的影响。
(三)溶胶的稳定因素 1. 胶粒带电 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间相互排斥
n(AgNO3)=n(KI) 不能制备AgI溶胶
2. 胶粒表面水合膜的保护作用 ∵胶粒带电,∴有水合膜
表面层分子与内部分子受到的作用力比较
自发过程: 自发过程:表 面积减少, 面积减少,表 面能降低。 面能降低。
溶胶:分散度大(有很多表面分子) 溶胶:分散度大(有很多表面分子) 表面分子:有向内运动的趋势, 表面分子:有向内运动的趋势,有一种抵抗扩张的 表面张力),表面(自由) ),表面 力(表面张力),表面(自由)能。 溶胶:热力学不稳定性。 溶胶:热力学不稳定性。
分散度与比表面
分散度:分散相在介质中分散的程度, 分散度:分散相在介质中分散的程度,把物质分散 成细小微粒的程度 比表面: 比表面:单位体积物质所具有的表面积
S0 = S / V
把一定大小的物质分割得越小, 把一定大小的物质分割得越小,则分散度 越高,比表面也越大。 越高,比表面也越大。
把边长为1cm的立方体1cm 把边长为1cm的立方体1cm3逐渐分割成小立方体 1cm的立方体 比表面增长情况: 时,比表面增长情况:

钻井液完井液化学5

钻井液完井液化学5

9
• 3.什么叫粘土的阳离子交换容量?其大小与水化性能有 何关系?与钻井液性能、井壁稳定性又有何关系?
– 粘土的阳离子交换容量是指在分散介质pH为7的条件下,粘土 所能交换下来的阳离子总量。 – 一般来说,阳离子交换容量大的粘土矿物水化能力强。 – 地层中的粘土矿物如果阳离子交换容量大,易发生水化膨胀 ,造成井壁不稳定,可能引起井下事故。
6
第二章、 粘土胶体化学基础
本章要求重点掌握内容: 本章要求重点掌握内容: 1. 几种粘土矿物的晶体构造及其特点。 几种粘土矿物的晶体构造及其特点。 2. 粘土水化机理。 粘土水化机理。 3. 扩散双电层理论和电解质对电动电势的 影响。 影响。 4. 胶体体系的基本概念。 胶体体系的基本概念。 5. 聚结稳定性和沉降稳定性概念及其影响 因素。 因素。
17
4.使用API滤失量测定仪测得1min滤失量为4.5ml, 7.5min滤失量为12.6ml,试计算这种钻井液的瞬时 滤失量和API滤失量。
Vsp=4.5-(12.6-4.5)/(7.50.5-10.5)*10.5=-0.16(ml) V30=2(V7.5- Vsp)+ Vsp =2*(12.6+0.16)-0.16=25.36(ml)
本章要求重点掌握: 本章要求重点掌握: 1. 几种流型的概念和数学模型。 几种流型的概念和数学模型。 2. 流变参数的胶体化学性质。 流变参数的胶体化学性质。 3. 流变性测量原理和流变参数直读公式。 流变性测量原理和流变参数直读公式。 4. 钻井液流变性与钻井工程的关系。 钻井液流变性与钻井工程的关系。 5. 钻井液流变性能的调节与维护。 钻井液流变性能的调节与维护。
转速/r·min-1 刻度盘读数
600 52.3 400 38.8 300 32.8 200 25.5 100 18.5 80 16.5 60 14.0 40 11.5 20 10.0 6 8.2 3 7.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钻井液胶体化学基础一、有关胶体的基本概念和术语胶体化学研究的是难溶物分散在分散介质中构成的系统的性质,在这种系统中,分散相高度分散,具有很大的相界面,这是热力学上一个不稳定的系统,但有些胶体体系却是相对稳定的,所以胶体稳定性的原因,胶体体系的制备和破坏,都是胶体化学研究的对象。

钻井液就是这样一个相对稳定的胶体体系。

分散系统的分类:按分散相粒子尺度分类。

1、分子分散体系(R<10-9m)2、胶体分散体系(10-9m <R<10-7m )3、粗分散体系(R<10-7m)胶体实际上是分散颗粒直径在1nm~1um之间的细分散体系。

由于钻井液中的粘土颗粒、聚合物分子及乳化状态的微小水珠,具有明显的胶体特征和特性,聚合物溶液中的高分子线团结构也具有胶体的一些通性,因此,了解胶体的基本性质,特别是熟悉胶体化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概念,对于掌握钻井液的胶体特性,以便更好地控制和维护处理钻井液的性能是十分重要的。

胶体是由难溶物构成的高度分散的系统,粒子的粒度为10-9m <R<10-7m,胶体的性质主要是由于它特殊的分散程度。

从热力学上来讲,他是一个不稳定的系统,这时因为界面很大,所以界面能很大,有聚沉的趋势。

但有些胶体却是十分稳定的,这种稳定性来源于胶体特殊的胶粒结构。

如果光是把不溶性的固体分散在一种介质中,是不能制备出一种稳定的胶体的,还必须有第三种作为稳定剂的物质存在(这种物质通常是电解质),作为稳定剂的离子吸附在胶粒的表面,形成双电层,由于胶粒的带电和离子的溶剂化作用,胶粒才能稳定的存在于介质中形成胶体体系。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认识胶体体系:1、胶体中的不溶物具有晶体的特性,在溶液里,晶体颗粒大小不定(在一定范围内);2、胶体是一个多相体系,相界面大,是一个热力学不稳定的系统,有聚沉的趋势。

3、胶体的稳定性来源于稳定剂的存在而形成的双电层结构体系。

二、胶体化学中的基本术语⑴相—是指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都完全相同的均匀部分。

体系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称为多相体系。

⑵相界面—是指相与相之间的接触面称为相界面,相与相之间的宏观物理界面。

在相互接触的两相中,若一相为气体,相界面称为表面,若是液—固分界面,称为界面。

⑶分散相—是指在多相分散体系中,被分散的物质。

⑷分散介质—是指分散相所在的连续介质,又叫连续相。

例如:钻井液中,粘土颗粒分散在水中。

粘土为分散相;水为分散介质。

⑸分散度D—是指分散相的分散度,是分散程度的量度,通常用分散相颗粒平均直径或长度a的倒数来表示。

D=1/a。

⑹比表面—是指单位体积(重量)物质的总表面积。

比表面 = S/V( m-1)或比表面= S/W(m2/kg)。

⑺吸附—是指物质在两相界面上自动浓集(界面浓度大于内部浓度)的现象。

⑻吸附质—是指被吸附的物质。

⑼吸附剂—是指吸附吸附质的物质。

⑽物理吸附—是指吸附的作用力是以静电吸引为主的吸附。

⑾化学吸附—是指吸附的作用力是以化学键力为主的吸附。

三、胶体的基本性质1、扩散扩散是物质由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自发运移的过程,它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必然结果,即均匀分布时体系的熵值最大。

扩散与热传导相似,物质自高浓度向低浓度移动。

在胶体体系中普遍存在扩散现象。

2、布朗运动布朗运动是胶体粒子在溶液中的不规则运动。

扩散是布朗运动的宏观表现,而布朗运动是扩散的微观基础。

3、沉降与沉降平衡胶体质点在重力场中的定向运动,称为沉降运动。

处于重力场中的溶胶粒子,平衡时受到两种力的共同作用,一种是重力作用,它使胶粒下沉,另一种是胶粒做布朗运动产生的扩散力,它使溶液中胶粒浓度趋于一致,当两种效应达到平衡时,胶粒的浓度分布也达到了平衡,形成一定的浓度梯度,这就是沉降平衡。

如:钻井液中的粘土颗粒在重力场的作用下,粒子沉降,下部粒子浓度增加,上部浓度降低,破坏了胶体体系的均匀性,又引起扩散作用,即下部高浓度区粒子向上运动,使体系浓度趋于均匀,因此,沉降作用和扩散作用是一对矛盾体的两个方面。

沉降具有以下几个规律沉降速度与质点大小有显著依赖关系,分散度越大质点沉降速度越小。

调节胶体粒子与分散介质的密度差可以控制沉降速度沉降速度与介质粘度有关,因此提高介质的粘度可控制质点的沉降速度。

四、粘土—水胶体分散体系中的胶团结构在黏土—水形成的胶体中,高度分散的粘土颗粒是胶团的核心,我们称它为胶核。

由于黏土颗粒带有负电性所以会吸引液相中阳离子围绕在它的周围,另一方面液相中阳离子由于本身热运动使得只有靠近土粒表面的部分阳离子吸附在土粒表面与土粒一起运动,形成所谓吸附层。

距离土粒表面较远的阳离子由于受到的静电引力小,在液相中呈扩散状态,形成所谓扩散层。

我们把胶核与吸附层阳离子构成实体叫做胶粒。

胶粒与扩散层阳离子构成的实体叫做胶团。

胶团分散在水中便形成溶胶。

五、钻井液中粘土表面扩散双电层和电动电位1、扩散双电层和电动电位在粘土—水形成的胶体分散体系中,粘土颗粒周围吸引的反离子,随着与固体界面的距离增加浓度分布逐渐减少,直到粘土电荷电力线所不能及的距离处,反离子分布为零(此时,溶液是均匀的),从固体表面到反离子为零处称为扩散双电层。

实际上扩散双电层是由吸附层和扩散层构成。

因为反离子在溶剂中被溶剂化(如离子的水化),固体表面紧密连接着的部分反离子构成的吸附层也叫吸附溶剂化层。

当胶粒运动时,界面上的吸附溶剂化层随着一起运动,与扩散层分开。

吸附溶剂化层与扩散层错开的界面称为滑动面。

从吸附溶剂化层界面(滑动面)到均匀液相内的电位,称为电动电位(或ζ电位);从固体表面到均匀液相内的电位,称为热力学电位(表面电位)。

热力学电位取决于固体表面所带的总电荷,而ζ电位则取决于固体表面电荷与吸附溶剂化层内反离子电荷之差。

六、钻井液的稳定性1、胶体稳定性的概念胶体的稳定与破坏是胶体化学的核心问题。

胶体是热力学不稳定体系,这是因为胶体是高度分散的多相分散体系,具有很大的比表面和表面能,根据表面能自动下降原理,胶体质点有自发聚结变大的趋势,以降低表面能。

胶体体系的稳定是相对的、暂时的、有条件的,不稳定是绝对的。

钻井液是一种复杂的胶体分散体系,我们在其中加入的很多处理剂都是为了调整钻井液性能,维护其稳定性。

钻井液的稳定性包括两个方面,即动力稳定性和聚结稳定性。

动力稳定性:在重力作用下,分散相粒子是否容易下沉的性质。

聚结稳定性:分散相粒子是否容易自动聚结变大的性质。

1)、影响动力稳定性的主要因素:⑴、重力因素假设胶体粒子为球形,那么它在分散介质中受到的净重力应该是它本身受到的重力与浮力之差。

F 1—胶体粒子受到的净重力r —胶体粒子半径ρ—胶体粒子的密度ρ0—分散介质的密度显然,钻井液中固相颗粒的半径越大、固相颗粒与分散介质的密度差越大,它所受到的净重力越大。

⑵、介质黏度因素:根据斯托克斯定律,胶体粒子在分散介质中下沉所受到的阻力可以表示为:F 2—粒子下沉阻力r —粒子半径η—介质黏度v —粒子下沉速度若粒子所受的净重力F1与下沉阻力F2相等时,粒子匀速下沉。

即粒子下沉速度与介质黏度成反比。

所以要提高钻井液的动力稳定性,要求钻井液应具有适当的粘度。

⑶、布朗运动的影响分散体系中颗粒半径越小,布朗运动越剧烈。

布朗运动对胶体的动力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

颗粒直径>5μm 时,布朗运动消失,胶体的动力稳定性变差。

悬浮体是动力学上的不稳定体系。

2)、沉降稳定性的测定方法:将钻井液注满稳定计(或用量筒代替),静放24h 后,分别测上下部分的钻井液密度,其上下部分密度的差值可以衡量钻井液的稳定性。

若上下部分的密度差值很小,则表明下沉速度很小,甚至可忽略不计,说明此分散体系具有沉降稳定性。

g r F )(34031ρρπ-=vr F ηπ62=g r v )(9202ρρη-=聚结稳定性是指钻井液中的固体颗粒是否易于自动降低分散度而粘结变大的性质。

目前对胶体聚结稳定性解释比较完善的理论是静电理论。

1)静电稳定理论静电稳定理论认为溶胶粒子之间存在两种相反的作用力,吸引力和排斥力。

粒子在布朗运动中相互碰撞时,若吸力大于斥力,粒子就聚结。

若斥力大于吸力,粒子碰撞后还会分开,保持其分散状态。

胶体之间的吸引力来源于粒子之间的范德华力。

胶粒之间的排斥力来源于静电斥力和水化膜斥力。

静电斥力由扩散双电层引起,取决于电动电位的大小。

水化膜斥力是胶粒相互接近时,表面水化膜被挤压变形,原来定向排列的水分子总是力图恢复原来的几何排列,从而表现为水化膜斥力。

2)影响钻井液产生聚结的因素⑴钻井液中的粘土颗粒分散度钻井液中的粘土颗粒分散度高,比表面积大,因而具有较大的表面能。

按照能量自发减少的原理,颗粒会自发地聚结变大,以降低表面能和分散度;⑵电解质浓度的影响电解质浓度增大,将有更多的反离子进入吸附层,从而使胶粒的电动电位降低,即产生电解质压缩双电层和降低ζ电位的作用,当电解质加量较多时,双电层被压缩,ζ电位降低,减弱了粘土颗粒在接近或碰撞过程中的双电层斥力,粒子之间静电斥力减弱,易于使粘土颗粒聚结。

使粘土颗粒开始明显聚结所加的电解质的最低浓度称为该电解质的聚沉值。

用mmol/L表示。

不同电解质或同一电解质在不同的胶体分散体系中聚沉值都不一样。

试验表明电解质电离出的反离子价数越高,聚沉值越低。

即聚沉能力越强。

同价离子聚沉能力与水化离子半径,从小到大的次序相同,水化离子半径越小,越容易靠近胶体粒子,聚沉能力越强。

H+>Cs+>Rb+>NH4+>K+>Na+>Li+⑶温度的影响,温度越高,粒子碰撞机会增多,碰撞强度变大。

⑷高分子化合物对聚结稳定性的影响钻井液中粘土颗粒能够和高分子化合物之间发生相互作用,绝大部分高分子化合物都会吸附在粘土颗粒的表面上。

若高分子物质较多,粘土颗粒会尽可能多地在它的表面上吸附高分子物质,当颗粒完全被高分子所包围,没有剩余的空白表面,就会失去再吸附其它颗粒上的高分子的可能,使颗粒间的桥联作用无法实现,使钻井液体系的稳定性增强,这种现象称为胶体的保护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