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王洛宾与萨耶卓玛的故事
中阮《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一位好姑娘,愿用一生等着她
![中阮《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一位好姑娘,愿用一生等着她](https://img.taocdn.com/s3/m/52cd63f7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b1.png)
中阮《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一位好姑娘,愿用一生等着她
演奏:孙长友
在那遥远的地方-孙长友来自中阮00:0004:10
乐曲《在那遥远的地方》是一首感人至深的曲子,是王洛宾先生根据自己的经历写出的,饱含深情。
据说王洛宾在在做知情采风的时候,遇到了一位美丽而温柔的姑娘,双方都互有好感,但都没有捅破这层关系,到采风结束,王洛宾先生离开了牧场,姑娘也随之嫁人。
隔了一段时间王洛宾先生再次来到牧场的时候,姑娘早已嫁作人妇,而且婚后生活不如意,郁郁寡欢,英年早逝,王洛宾先生听到这个消息后,如雷轰顶,一个人躲在帐篷中不出来,将一腔深情化着一曲感人的歌曲,表达了自己的思恋之情。
孙长友琴友根据同名歌曲改编成中阮曲子,点滴之间,将这份深情释放,跟着旋律,我们仿佛置身于青青的牧场之上,看到一位美丽而又温柔的姑娘。
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人们走过了她的帐房都要回头留恋地张望她那粉红的笑脸好像红太阳她那美丽动人的眼睛好像晚上明媚的月亮我愿抛弃了财产跟她去放羊每天看着她动人的眼睛和那美丽金边的衣裳我愿做一只小羊跟她去放羊我愿她拿着细细的皮鞭不断轻轻打在我身上。
追寻那遥远的美丽的作文
![追寻那遥远的美丽的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5fd27afc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d5.png)
追寻那遥远的美丽的作文追寻那遥远的美丽的作文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
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追寻那遥远的美丽的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追寻那遥远的美丽的作文篇1快二十年了,总有一个强烈的向往,到青海去一趟,这不只是因为小学课本上就学到的柴达木、青海湖的神秘,也不只是因为近年来西北开发的热闹。
另有一个埋藏于心底的秘密,是因为一首歌,那首《在那遥远的地方》,还有它的作者,像一个幽灵似的王洛宾。
今年夏末,才有缘去朝圣。
汽车翻过日月山口的一霎间,我像一条终于跳过龙门的鲤鱼,像那个千磨万难之后到达西天的唐僧。
日月山口是当年藏王亲迎文成公主的地方。
山下是一马平川,绿草如茵,起起伏伏地一直漫到天边,我不由想起了“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的古老民歌。
远处有一汪明亮的水,那就是青海湖,是配来映照这蓝天白云的镜子。
我们的汽车像撒欢的马驹,追着天边的云朵。
路边闪过一条金色的彩带,那是一片片正在开花的`油菜。
微风掠过草面,送来一阵远古的苍茫。
那首歌就诞生在这里,青海湖边这片被称为金银滩的草原。
这里的草如毯如毡,将大地包裹得严严实实,除了水就是浓浓的绿。
而这绿底子上又不时钻出一束束金色的柴胡和白茸茸的香茅草,远望金银相错,如繁星在空。
牛羊漫过天边,帐篷旁闪过姑娘的彩裙,牧人悠然扬鞭,带着他的歌声翻过山梁……当年26岁的王洛宾云游到这里,只因那个17岁的卓玛姑娘用鞭子轻轻地抽了他一下,含羞拍马而去,他就痴望着天边那一团火苗似的红裙,脑际闪过一个美丽的旋律——在那遥远的地方。
天才之作总是合天时地利之灵气,妙手偶得。
如王羲之的《兰亭记》,如罗丹的《思想者》。
据说《蓝色多瑙河》是约翰·斯特劳斯在餐桌上灵感一来,随手写在袖口上的,还差一点被妻子洗掉。
卓玛确有其人,是一个牧主的女儿。
在那遥远的地方——王洛宾与卓玛的故事
![在那遥远的地方——王洛宾与卓玛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f01fc2ab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7d.png)
在那遥远的地方——王洛宾与卓玛的故事王洛宾这段精彩的发言,立即引起了大家热烈的掌声。
五十年来,王洛宾第一次向媒体和社会公开了《在那遥远的地方》这首歌曲,是在海晏县的三角城创作的,歌中唱的那位“好姑娘”,就是千户长的女儿萨耶卓玛。
青海省文联领导,藏族诗人,格桑多杰先生听了王洛宾讲述的这段故事之后,产生了创作灵感。
当即赋诗一首赠送给王洛宾,名为《伊雅阿热啰》:心中有一片多情的牧场,秋云间宽敞,春雨里花香。
你是哪方的雪乡,你是哪方的湖光,岁月把你珍藏,去找春燕的梦乡——伊雅阿热啰。
心中有一位尊爱的卓玛,朝云间牧羊,月光下吟唱。
你是哪方的草原,你是哪方的姑娘,岁月把你珍藏,寻找遥远的帐房——伊雅阿热啰。
王洛宾从诗人手中接过诗词,立即为诗人的诗词谱曲,他用浓郁的藏族民歌旋律,将这首《伊雅阿热啰》一气呵成。
透过王洛宾苍老而深情的歌声,人们仿佛又回到五十年前的金银滩草原,见到了美丽调皮的卓玛姑娘。
后来,歌曲《伊雅阿热啰》被称为是《在那遥远的地方》的姊妹篇,开始在民间传唱。
活动结束之后,王洛宾带着这首《伊雅阿热啰》回到了新疆,他按耐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写了一首诗,以表达自己对卓玛和卓玛一家人的怀念。
从遥远的可可淖尔回到新疆褡裢里一边装着蕨麻一边装着幸福和欢畅坐在琴旁轻声歌唱以蕨麻编成一支最甜的歌把遥远的情意组成三个乐章第一个乐章是青稞酒第二个乐章是“龙羊”第三个乐章是五十年前三角城的姑娘古铜的香炉里燃起檀香跪下祈祷把前额磕在地板上请相信我的虔诚请保佑我的想象我想用歌曲把世间疾苦化作吉祥我有足够的决心我有足够的力量因为在檀香缭绕的墙角悬挂着卓玛神像如今,《在那遥远的地方》已经作为青海省文化旅游的知名品牌。
从1999年开始,那位千户长的后人们,就在金银滩草原上按原貌修建起了那栋二层的楼房———“西部歌王——老房东帐房”,并组建了度假村,做起了旅游服务的生意。
也许,是因为王洛宾曾经在千户长家中居住过,所以,千户长的后人们就骄傲的对外宣称:他们是王洛宾的“老房东”。
王洛宾——精选推荐
![王洛宾——精选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55e14fd1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1d.png)
六盘山五朵梅:改变王洛宾一生命运的宁夏女人-------------------------------------------------------------------------------- 2005年09月02日08:30 宁夏日报传唱了60多年的《在那遥远的地方》、《达阪城的姑娘》、《半个月亮爬上来》,早已成为二十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西部歌王王洛宾的名字家喻户晓享誉海内外。
我们知道,歌王一生颠沛流离苦难相随,然而,歌王人生之初在在六盘山上与一个宁夏女人的邂逅,却注定了这位西部歌王丰富多情的人生命运。
歌王已逝。
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王洛宾纪念馆陈列的图片里,他的白胡子上荡漾着微笑,目光里透露出来的是带点忧郁的激情。
他的戈壁滩一样宽阔而荒凉的歌声不时在耳际回响,世人看见了一种关于音乐和人生的巨大的存在,那是由戈壁大漠磨砺过的历史的音符,挑战着现实的轻佻、浅薄。
随行的海北藏族自治州旅游局局长丁生云告诉了我们这当年的一切。
1934年,王洛宾从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毕业,他的理想是到法国巴黎音乐学院深造。
抗日战争爆发了,宛平城下卢沟桥头的烽火已经燃起,宛平、北京之于王洛宾便是家国的代名词,“赶走了日本鬼子再去巴黎吧。
”王洛宾参加了丁玲的西北战地服务团。
1938年,王洛宾、萧军、罗珊等一路西行,因为天雨路滑,司机把车停在六盘山下的一个大车店里。
整整三天闷得慌时,却听说大车店的女老板是个唱花儿的能手。
王洛宾觉得不像,一个老太太,什么花儿啊?又有人告诉他,女老板年轻时人长得漂亮,嗓子也甜,花儿唱遍了六盘山下,人称五朵梅。
这五朵梅又是什么讲究呢,原来山里人头痛脑热的,便自己掐太阳穴,久而久之便有了紫痕,如梅花瓣,萧军和王洛宾还悄悄地观察过,“怎么也数不够五朵。
”五朵梅给客人打水忙碌的过程中,王洛宾便缠着五朵梅要她唱歌,五朵梅不唱,王洛宾自己先唱,五朵梅只好也唱了一曲:走哩走哩走远了,眼里的花儿飘满了,哎嗨的哟,眼里的花儿把心淹哈了。
西部歌王和他生命里的四个女人
![西部歌王和他生命里的四个女人](https://img.taocdn.com/s3/m/9ef2dc0c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cd.png)
西部歌王和他生命里的四个女人一位音乐人曾说:如果要用一首歌来代表20世纪的中国,那就是王洛宾的歌。
和《在那遥远的地方》、《达坂城的姑娘》等一起被人们识记的,还有歌王的爱情故事。
杜明远、卓玛、黄静、三毛,这四个名字背后立着的是四位性格迥然不同的女人——热情奔放的洛珊、美丽绝情的卓玛、恬静体贴的黄静、浪漫敏感的三毛。
可以说,这四个女人的存在,贯穿了王洛宾的一生,使得这个蓄着山羊胡子的小老头儿的形象更加立体、丰满。
如梦似幻杜明远1934年,中学音乐教员和艺专芭蕾舞女学生第一次相见了。
也就是这一见,为这对俊男靓女的感情之路拉开了序幕。
要说这相见的地点多少也有些悲情,北京某破庙禅房。
相见的原因——赈灾义演,颇具“革命浪漫主义情怀”!先说说这杜明远何许人也。
杜明远就是众人口中的洛珊(特殊时期,为了两人路上方便,杜父为婚后的杜明远改名洛珊,与王洛宾以兄妹相称),歌王王洛宾的结发妻子。
1934年的杜明远是艺专的一名芭蕾舞学生。
一来二往中,这对才俊互生情愫。
就在王洛宾准备对杜明远展开追求时,“七七事变”爆发了,杜明远回到了河南开封的父亲身边,初入爱河的两人饱受相思之苦。
后来,杜明远给王洛宾写了一封信,也就是这封信将两人的关系迅速升华。
王洛宾辗转来到了开封。
接下来的事情异常的顺利,准岳父对这个年轻后生很是满意。
于是,为两人举办了简单的婚礼。
婚后的两人遵嘱父训,投奔延安。
期间各种辗转自不必说,而隐患也就在这辗转之中滋生了。
夫妻俩到了西宁后,不到一年,过不惯艰辛日子的洛珊选择独自一人回到兰州,开始了两地分居的日子,王洛宾只有寒暑假才能与妻子小聚一段时日。
年轻夫妻两地分居,终不是上策。
1941年春,王洛宾从友人处得知洛珊变心的消息,这个消息如平地起惊雷一般炸破了他的平静生活。
带着一肚子的困惑,王洛宾一路风尘地赶回了兰州的家。
“今晚你住在哪里?”只这一句话,王洛宾什么都懂了,起身离开。
几天后,兰州日报刊登了两人脱离关系的联合启示,至此,这段婚姻算是走向了尽头。
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
![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459d9c0d844769eae009ed55.png)
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一.阅读下面一则新闻,回答后面的问题。
(每题12)青藏铁路开进卓玛家乡:现代浪潮冲击传统文化青藏线上的海晏,因为两弹一歌而闻名。
“两弹”是指当年的核试验,“一歌”就是王洛宾那首《在那遥远的地方》。
青藏铁路通车后,“遥远的地方”就不再遥远了。
同时交通革新也给当地传统生活带来了现代浪潮的冲击。
一鞭子打出“在那遥远的地方”14日清晨,原子城外金银滩短暂的静谧被游客打断,他们与-位挂满银饰的藏族少女在张爱萍将军题词自”“在那遥远的地方”纪念石前合影。
游客们笑称藏族少女为“卓玛”。
“卓玛”是谁?据当地旅游部门的宣传材料,1939年,王洛宾来金银滩参与电影拍摄。
他晚年提起当时有个非常喜欢的藏族姑娘卓玛,于是哼出了《在那遥远的地方》。
海晏县旅游局的马局长说:“这不是传说,是真实的,青海人人知道。
”不过.当年与王洛宾一起采风的朋友周宜逵质疑了这一说法。
据周宜逵的回忆文章,所谓“一鞭子打出来”的“在那遥远的地方”不是真实的。
“可能是王洛宾后来在某种场合一时陷入遐想脱口而出。
即便是出自洛宾之口.我还是要说绝无此事!”周宜逵承认王洛宾说过那住藏族姑娘天真活泼.草原几天留下了美好的回忆,但仅此而已.那一段神秘的爱情故事,其实根本不存在。
对待质疑,海北藏族自治州旅游局副局长北京才让笑着说:“要的就是传说。
说清楚了谁还有兴趣呢。
卓玛象征着一些美好的东西。
”古老民歌和传统生活遭遇冲击青海花儿能闻名全国也是借了王洛宾一臂之力。
“花儿”是始于明代,流行于青、甘、宁、新四省区,汉、藏、回、土等民族的一种民歌,又称为“少年”。
王洛宾根据青海“花儿”创作了歌舞《花儿与少年》,从此花儿开始传遍全国。
据海北藏族自治州牧区的孔书记介绍.花儿在藏区也叫“拉依”,今年7月20日.金银滩草原将有大型的“拉依”大赛。
海北州旅游局副局长北京才让也说:“到了农历的节日,政府会进行组织。
”不过,记者在采访时发现.从前传唱口头的“少年”.如今的少年会唱的并不多。
王洛宾 在那遥远的地方
![王洛宾 在那遥远的地方](https://img.taocdn.com/s3/m/a42835bbccbff121dc36832b.png)
时年17岁的萨耶卓玛在宴会上进行了表演。
吸引了王洛宾。
事后萨耶卓玛成为电影的女演员。
王洛宾便主动出演一个帮着卓玛赶羊的帮工。
二人在一次独处时。
卓玛因为察觉到王洛宾灼热的眼神。
用牧羊鞭轻轻地打了他一鞭子。
令王洛宾彻底爱上卓玛。
电影队完成拍摄后。
王洛宾也被迫离开。
弥漫在世界人民心中。
社会影响。
《在那遥远的地方》是王洛宾传唱最广的歌。
也是华人歌曲在世界传唱最广者之一。
王洛宾也因此获得了西部歌王的美誉。
而该曲的歌词也按照王洛宾的遗嘱。
刻在了王洛宾的墓碑上。
该曲由歌唱家赵启海在璧山青杠中央音乐学院首唱。
随后在重庆地区传唱开来。
作家三毛从小就爱唱《在那遥远的地方》。
创作了《在那遥远的地方》。
歌曲的初稿叫《草原情歌》。
后来歌唱家赵启海从重庆来到西宁。
王洛宾和他四处游玩。
赵启海临走时。
王洛宾把自己改编。
创作的几首新疆民歌交给了他。
并把《草原情歌》改名为《在那遥远的地方》。
歌曲歌词。
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人们走过了她的帐房都要回头留恋地张望她那粉红的笑脸好像红太阳她那美丽动人的眼睛好像晚上明媚的月亮我愿抛弃了财产跟她去放羊每天看着她动人的眼睛和那美丽金边的衣裳我愿做一只小羊跟她去放羊我愿她拿着细细的皮鞭不断轻轻打在我身上我愿她拿着细细的皮鞭不断轻轻打在我身上。歌曲鉴赏。
卓玛为王洛宾送别。
王洛宾坐在返程的骆驼背上时。
突然想起卓玛为他清唱过的一首哈萨克族民歌《羊群里躺着想念你的人》。这时卓玛姑娘美丽的形象在他心中升腾。
形象和旋律水乳交融。
《在那遥远的地方》:王洛宾的心中真的有位牧羊的姑娘
![《在那遥远的地方》:王洛宾的心中真的有位牧羊的姑娘](https://img.taocdn.com/s3/m/7a629a53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47.png)
《在那遥远的地方》:王洛宾的心中真的有位牧羊的姑娘在新疆吐鲁番市葡萄沟中心游乐园里,有一座具有浓郁新疆民族风格的建筑,这所建筑是吐鲁番地区的知名旅游景点之一。
在这座建筑中陈列展示的不是少数民族的特色文化,而是一个汉族男人一生的音乐成果,这个建筑就是王洛宾先生的音乐艺术馆。
王洛宾音乐艺术馆对许多中国老百姓来说,王洛宾可能就是他们了解新疆的“启蒙人”,他们可能一辈子都没有到过新疆的土地,却因为王洛宾的歌,对新疆产生了无比的“熟悉感”。
可以说,王洛宾先生是名副其实的“西域传歌人”。
在王洛宾先生一生创作的歌曲中,当属《在那遥远的地方》传唱最广。
为什么这么说呢?2007年10月24日。
“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卫星发射升空,在卫星上还特别选用了《在那遥远的地方》这首歌,在距离地球38万公里以外的太空播放。
毫不夸张的说,王洛宾先生这首歌是真真正正火遍了全宇宙。
“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人们走过了她的帐房,都要回头留恋地张望…”歌曲中的这位“姑娘”其实真的存在,可以说没有这位姑娘也就没有这首传唱全宇宙的经典歌曲。
郑君里1939年7月,中国电影创始人之一、著名导演郑君里来到青海,拍摄中国第一部纪录片《民族万岁》,王洛宾受邀协助摄制组演出。
当时,郑君里物色了一位当地千户长的女儿——16岁的萨耶卓玛,出演电影故事里边的牧羊女。
而27岁的王洛宾则穿上藏袍,饰演赶羊群的帮工。
藏族姑娘萨耶卓玛年轻的藏族姑娘吸引了王洛宾的目光,在赶羊的时候,王洛宾故意装作不经心的样子,拿马鞭抽了卓玛的马屁股。
马儿跑了起来,卓玛回头看了看他,像是生气又像是开心。
过了一会,卓玛走到了王洛宾的身后,“撒气”似的在他背后抽了一下,然后跑到一边继续赶羊。
卓玛走了,王洛宾的思绪却飘远了。
俏皮美丽又奔放的藏族姑娘在他身上留下了永生难忘的一鞭。
于是,他根据哈萨克民歌《羊群里躺着想念你的人》和藏族民歌当中的部分音乐元素,写出了这首跨越地域、时代、语言与种族的华人声乐艺术作品——《在那遥远的地方》。
到“在那遥远的地方”:揭秘王洛宾一生和四个女人的真实故事
![到“在那遥远的地方”:揭秘王洛宾一生和四个女人的真实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3c308938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cb.png)
到“在那遥远的地方”:揭秘王洛宾一生和四个女人的真实故事在青海省西海镇,有一个中国最大的王洛宾纪念馆。
因为王洛宾最有名的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描写的地方就在西海镇的金银滩。
走进这座博物馆,不光是感受到西部民歌之父的伟大,也感受到他一生的坎坷。
我觉得很少有人能获得他那样的成功,也很少有人能遇到他那般坎坷,包括爱情在内。
王洛宾在祖国的足迹,基本上遍布北方,出生在北京,后期主要在青海和新疆。
几乎人人都知道《在那遥远的地方》和《大阪城的姑娘》(中国旅游的大坑,好多人去了达坂城,表示大失所望)。
但没有想到的是:王洛宾居然还有那么多优秀作品:《掀起你的盖头来》《在银色的月光下》《阿拉木汉》《虹彩妹妹》《半个月亮爬上来》等。
1931年王洛宾为萧军小说创作的插曲《奴隶之歌》,这首曲是他的处女作,也是他第一次使用王洛宾这个名字。
他也曾经为徐志摩的诗谱曲,这首歌献给他的女友洛珊。
在年轻时候加入八路军文工团,去西部用表演形式宣传抗日,但是在走到青海的时候,一件小事改变了王洛宾的一生。
当地有个歌者演唱了民族的花儿,歌声将王洛宾彻底震撼,于是他决定带着妻子留下来。
就在西宁工作业余时间,王洛宾到处去寻找少数民族的民歌,他在金银滩遇到了萨耶卓玛。
两个人的关系有很多版本,百度上说萨耶卓玛喜欢和王洛宾在一起,而纪念馆工作人员介绍说卓玛很烦王洛宾,因为后者不怎么会骑马让人瞧不起,而且穷哈哈的,而卓玛则是千户长的女儿,两人地位悬殊。
王洛宾是喜欢卓玛的。
工作人员说,王洛宾跟卓玛开玩笑没开好,被卓玛用皮鞭抽了他。
不知是真是假,然而歌词里出现了皮鞭。
不管两个人到底怎样,王洛宾写下了最著名的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由于长期聚少离多,感情不和,很快王洛宾和洛珊离婚了。
也有传说洛珊跟国民党一个人了,所以说他是共产党把他抓了起来,一关就是三年。
坐牢期间,因为是关押政治犯的地方。
王洛宾遇到了罗立丽。
罗立丽就是跟电影中小萝卜头有一样的遭遇,出生长大在监狱里,没有见过外面的世界。
在那遥远的地方——永远的王洛宾,永远的西部情
![在那遥远的地方——永远的王洛宾,永远的西部情](https://img.taocdn.com/s3/m/5bf5b043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11.png)
在那遥远的地方——永远的王洛宾,永远的西部情在那遥远的地方——永远的王洛宾,永远的西部情【王洛宾,1913年12月28日出生北京—1996年3月逝世乌鲁木齐】为纪念王洛宾诞辰99周年而作文:劳燕编辑:晓枫婉月金银滩金银滩,在青海湖的北岸,这里是一片茫茫草原,草原位于青海省海晏县境内,它的西部同宝山与青海湖相临,北、东部是高山峻岭环绕,南部与海晏县三角城接壤(三角城是西海郡遗址,建于西汉王莽秉政时期)。
在这方圆1100平方公里的大草原上,贯穿过一条安静的小河:麻皮河和哈利津河,河的北岸盛开着亮黄的金露梅,河的南岸生长着许多洁白的银露梅。
这里就是青海有名的金滩、银滩大草原。
藏民兄弟世世代代生活在这块热土地上,有三十多万支牛羊在这牧区生息。
美丽的金银滩大草原,7、8、9月间,金露梅、银露梅和同百花盛开,百鸟翔飞,尤其是百灵鸟的歌声,动听迷人……美得足以让你震颤:大草原碧草如茵,高高大草原上蓝蓝的天,蓝得醉人,蓝天草原上的云,白得可心,草原的山,美得如画,就连草原的空气也甜得让人心怡。
金银滩高高的大草原啊,高得让你感觉伸手可以从蓝天撂下一片白云来。
高高浮云般的羊群,棕黑相间的牦牛,星星点点地徜徉在青草和野花丛中。
穿着藏服的藏民,骑着骏马,悠然从草原上缓缓驰来。
远处,山峦起伏,偶尔有雄鹰飞过,从莲花般的蒙古包的远处出没在白云深处。
金银滩的名字早在上世纪就跟一个伟大的音乐家连在了一起。
王洛宾,西部歌王,早在四十年代初,他在金银滩创作的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似乎早已成为代表他的一个符号,从金银滩、青海湖出发,唱遍了青海,唱遍了全中国,风靡海内外。
感染着无数的人。
中国人,没有人不知道这首歌,也没有人不喜欢它。
二十世纪过去了,多少年了,王洛宾,一个让人熟悉又让人敬重的人。
熟悉他创作的在民间广为流传的歌,在受了那么多的委屈,那么多的苦后,他的歌曲依然充满了浓浓的爱意。
使人感佩敬重。
20世纪30年代末,王洛宾在青海湖边的祁连山下搜集民间音乐,在一个小旅馆里,他听到了老板娘哼唱的一首哈萨克民歌《羊群里躺着想念你的人》。
郦波解读《诗经·国风·郑风·野有蔓草》
![郦波解读《诗经·国风·郑风·野有蔓草》](https://img.taocdn.com/s3/m/27f756b1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b3.png)
郦波解读《诗经·国风·郑风·野有蔓草》今天我们来品读《诗经.郑风》中的⼀⾸名作,《野有蔓草》,诗云:野有蔓草,零露漙兮。
有美⼀⼈,清扬婉兮。
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
有美⼀⼈,婉如清扬。
邂逅相遇,与⼦偕臧。
诗是说,⼀个年轻的⼩伙⼦在野外偶遇⼀个美丽的姑娘,于是他唱出野外的青草⼀⽚⽚,草上的露珠⼀团团,那美丽的姑娘眼波顾盼,既然有缘如此相遇,嫁给我吧,让我如愿。
野外的青草⼀⽚⽚,草上的露珠多⼜圆,那美丽的姑娘流⽔⼀般,既然有缘如此相遇,让我们好好的爱⼀番。
直⽩、浅露⼜唯美如斯。
⾸先说到这个题⽬的读⾳,有些⼈会读成也有蔓(man)草,也有⼈会读成也蔓(wan)草。
到底哪⼀个是标准的呢?我个⼈认为,恐怕到现在也很难有定论,我为什么把它读成也有蔓(wan)草?我们知道,其实从训诂学的⾓度上来讲慢,这个字其实有3种读⾳啊,最主要的当然是man和wan。
man呢是滋蔓的意思,就是滋⽣⽣长,快速地⽣长。
⽽读作wan这个⾳,是最后⽣长的状态很茂盛的样⼦。
所以我们知道,在⽣物学中藤蔓(wan),它就不读藤蔓(man)这⼀类植物啊,藤蔓(wan),所以当你去描述这个野草疯长的时候,你可以⽤蔓(man)延的蔓,滋蔓(man)的蔓(man),不枝不蔓(man),枝条的枝,那也叫不枝不蔓(man)。
但是如果说已经很茂盛的野外的青草,我个⼈认为最好就读成也有蔓(wan)草。
那么这⾸诗描写的是⼀对青年男⼥在⽥野间不期⽽遇,⾮常⾃然的情景。
但是⼩伙⼦⼀见倾⼼,⼀见钟情,⽴刻表现出内⼼的⽆限喜悦。
诗歌以⽥野郊外春草露浓为背景,既是⼀种起兴,同时也是⼀种象征。
因为这样的场景,⼀定是春天,有露珠,有青草,⽽且长得⾮常茂盛的青草,所以这种背景同时也是⼀种象征。
情长意浓,男⼥相遇,⾃然情景交融。
⼈不期⽽遇,爱情也就不期⽽⾄了。
所以宋代的理学⼤师朱熹都不免动⼼的解释说,“男⼥相遇于⽥野草蔓之间,故复其所在以起兴。
在那遥远的地方是哪里的民歌
![在那遥远的地方是哪里的民歌](https://img.taocdn.com/s3/m/6404c1c9a417866fb84a8ee3.png)
在那遥远的地方是哪里的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是哪里的民歌题目:《在那遥远的地方》是哪里的民歌?A.四川民歌B.江苏民歌C.蒙古民歌D.青海民歌答案:D【相关阅读】《在那遥远的地方》是西部歌王王洛宾在1939年创作的一首至今仍被广为传唱的歌曲。
2007年,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中,也个性选用这首歌曲搭载。
这首歌曲的曲调源于哈萨克族民歌。
1939年秋,王洛宾受马步芳委派,协助电影艺术家郑君里在青海湖畔拍摄纪录片《民族万岁》时,认识了藏族姑娘卓玛,她是当地一位藏族千户的女儿。
三天的相处,活泼美丽的卓玛给王洛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为她创作了这首歌曲。
这首歌的创作过程,已成了带有传奇色彩的故事。
相传在三天的拍摄过程中,两人共乘一马,在青海湖边奔驰,如同歌词中写的那样,卓玛的皮鞭轻轻地敲打在王洛宾的身上。
两人分离之后,王洛宾在回西宁的路上怅然若失,借助民歌的旋律写成了这首传世之作。
背景故事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人们走过她的帐房,都要回头留恋地张望。
”“她那粉红的笑脸,好像红太阳,她那美丽动人的眼睛,好像晚上明媚的月亮。
”“我愿抛弃了财产,跟她去放羊;每一天看着她迷人的眼睛和那美丽金边的衣裳……”这首传唱近60年的歌曲,让几代中国人如痴如醉。
歌中那“遥远的地方”究竟在哪里?传说中的卓玛是否如歌中所唱的那样美丽?1941年春天,中国电影创始人之一的郑君里,率摄制组千里迢迢来到金银滩草原,拍摄一部影片《祖国万岁》。
当时,邀请了正在西宁教书的王洛宾参加。
摄制组在青海湖畔开机。
郑君里请当地同曲乎千户的女儿萨耶卓玛扮演影片中的牧羊女,王洛宾扮演萨耶卓玛的帮工.王洛宾穿上了藏袍跟着卓玛赶羊群。
拍摄的工作晨出夜归,王洛宾在电影世界里过了3天真正的牧羊人生活。
1939年,王洛宾
![1939年,王洛宾](https://img.taocdn.com/s3/m/d863f601cc175527072208a5.png)
在那遥远的地方人物:王洛宾文艺界人士场景:青海西宁文艺大厦主要道具:钢琴幕开灯打亮文艺界一百多人在会议室举办座谈会,欢迎来自新疆归来的洛宾老人,洛宾穿过欢迎着的行列,在掌声中向大家致意步入会场。
一位老钢琴家和一位青年歌手过去和洛宾握手后,从容的走向钢琴轻柔的唱起“在那遥远的地方”。
(会场宁静,歌声的抒情使得洛宾老人的心情,无比激动,录音机播唱了美国黑人歌唱家罗伯逊和保加利亚歌唱家唱的“在那遥远的地方”)各界人士纷纷像老人致意,老人流淌着幸福的热泪,沉寂在遥远的回忆中。
文艺界人士:我们有请洛老给我们唱一首歌吧。
(洛老毫不犹豫的站起来,向大家致谢)王洛宾:青海是我的第二故乡,这次回来,使我重新闻到了青海音乐的芳香。
(接着老人唱了一首五十年代和西宁老艺人学的一首小调“掐菜苔”)(文艺界人士开始鼓掌)(掐菜苔的歌曲)文艺界人士:在那遥远的地方这首歌,不知是大家喜欢听,并且大家都喜欢唱,最近我们看了一部片子,故事里还在唱您的这首歌。
我们很想知道这首歌的创作过程,您能告诉我吗?王洛宾:(开始沉思)“这首歌写作的动机,说了等于揭发自己生活上的一个秘密,如果在前三十年,还真有点不好意思说,现在已经是七十五岁的老老龄了,说了也没有什么不敢好意思的。
”这首歌的动机是在五十年前,我曾暗地里爱过一位藏族千户长的小女儿卓玛姑娘(大家精神集中的望着老人)(故事转到五十年前)时间: 1939年 6月地点:青海海边三角城人物:卓玛、王洛宾、道具:衣服、皮靴、珊瑚、项链、佩刀、茶叶1939年,王洛宾随着著名导演郑君里的摄制组来到金银滩草原拍摄反映蒙藏等少数民族支援抗战的电影《民族万岁》。
(故事转到30年前金银滩草原)王洛宾随电影拍摄组赶到海边拍摄祭海纪录片电影队队长:将茶叶送给千户长千户长:(格外高兴)当即请电影队所有成员参加盛大酒会大家席地而坐可了一个圆圈,圈中放着五六十斤的烧酒千户长:拿起杯子盛满酒,用中指酒弹向各方,请佛爷保佑,祝草原长绿,牛羊兴旺。
走过遥远的金银滩
![走过遥远的金银滩](https://img.taocdn.com/s3/m/ad9d4031453610661ed9f4da.png)
走过遥远的金银滩“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人们走过她的帐房,都要回头留恋地张望;她那粉红的笑脸,好像红太阳,她那美丽动人的眼睛,好像晚上明媚的月亮;我愿抛弃了财产,跟她去放羊;每天看着她迷人的眼睛,和那美丽金边的衣裳……”这是一首遥远的情歌,让人们从爱情开始的时候,一直唱到今天。
这是一首来自遥远地方的情歌,有多少个夜晚,让无数的人儿遥望远方。
这就是金银滩,一首情歌诞生的地方,一个爱情开始的地方。
为了追寻那美丽的爱情,为了追寻那首歌唱美丽爱情的情歌,在4月底的一个下午,我们来到了金银滩。
金银滩的传奇故事60多年前,在这片金银滩草原,曾经演绎了一个美丽的传奇故事。
60多年前,在这遥远的地方,曾经诞生了一首爱情绝唱。
那让人如痴如醉的爱情绝唱是真实的,至今依然在传唱。
而那美丽的传奇故事,在人们美好的传颂中,离我们越来越远。
在金银滩草原,在西海镇,我们没有找到那位曾经出面讲述姐姐卓玛与王洛宾真实爱情故事的高贝。
然而,在金银滩,在西海镇,几乎所有的人都会为你讲述卓玛与王洛宾的爱情故事。
故事之一:60多年前,20多岁的王洛宾不远万里到金银滩草原采风。
有天晚上,西海滩放映电影,牧民们从四面八方骑马赶来看电影。
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一位姑娘吸引了王洛宾的视线。
姑娘骑着一匹白马,身着红色藏袍,一头编得很精致的发辫披在肩背上,身肢随着马步的轻颠悠然地摆动着。
年轻人不由上前拍了那马一掌,白马一惊,向前快跑了几步。
姑娘回眸一瞥,脸上露出顽皮的微笑,随即调转马头奔了过来,轻轻抽了王骆宾一鞭子,便跑开了。
王骆宾望着姑娘远去的身影,一首新的旋律渐渐在脑海里浮现,那就是后来传唱不衰的《在那遥远的地方》。
故事之二:20世纪30年代,年轻的王洛宾到西海滩采风迷失了方向。
正当他焦急之际,远远看见一牧羊姑娘,他急忙上前问路,看见那位牧羊姑娘竟长得貌若天仙,令他怦然心动。
无巧不成书,这位牧羊姑娘竟是他将要落脚的一个朋友的女儿,名叫卓玛。
在那遥远的地方
![在那遥远的地方](https://img.taocdn.com/s3/m/f58b2e5f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c1.png)
在那遥远的地方在那遥远的地方张玉强在青海省海北州金银滩草原有一座王洛宾音乐艺术馆,馆中陈列着一张照片,照片中是一个30岁左右的藏族女子,她的名字叫萨耶卓玛。
她,就是《在那遥远的地方》中唱到的那位“好姑娘”。
1922年,萨耶卓玛出生于海南州贵德县如玉村,母亲叫桑科。
1931年,桑科的妹妹才塔嫁到海北州海晏县,给当地一名千户(部落首领)同曲乎当了二奶奶。
不知什么原因,9岁的萨耶卓玛也被姨娘带到了海晏县,成为同曲乎的养女,住进了刚刚建成不久的千户大院。
千户大院位于古老的小镇——三角城中,城外,就是水草丰美的金银滩大草原。
萨耶卓玛在同曲乎家排行第三,被尊称为“三小姐”。
在藏语中,“萨耶”有保佑之意,“卓玛”则众所周知是“女神”“仙女”的意思。
可是,这位“小仙女”却是个野性十足的姑娘,她住不惯大院,更喜欢到草原上骑马,无忧无虑,无拘无束,就这样慢慢长大了。
1939年,郑君里到金银滩草原拍摄纪录电影《民族万岁》。
摄制组住进同曲乎的千户大院,郑君里见到了千户家的三小姐——已经17岁的少女萨耶卓玛,顿觉眼前一亮,当即决定以她为主角,拍摄一组藏族姑娘骑马牧羊的镜头。
牧羊姑娘需要个帮工,郑君里让几个当地藏族小伙子试了试镜头,都不太满意,情急之下,他想到了跟随摄制组前来的一个人——26岁的汉族青年音乐家王洛宾。
王洛宾并不是摄制组的正式成员。
郑君里带着摄制组来到西宁的时候,王洛宾正在西宁一所中学做音乐教师。
在与青海省主席马步芳交涉拍摄许可期间,郑君里常常到王洛宾家吃饭、聊天,正是在他的邀请下,经当局准许,王洛宾才跟随摄制组一同来到金银滩。
郑君里让王洛宾穿上藏袍试镜,很满意,遂决定由他来“扮演”牧羊姑娘的助手。
就这样,17岁的萨耶卓玛和26岁的王洛宾,度过了三天朝夕相处的日子。
白天,他们拍摄骑马牧羊的镜头,萨耶卓玛在前,王洛宾在后,挥动着细长的皮鞭,在风景如画的青海湖畔,在绿毯一样的大草原上,驱赶着白云朵也似的羊群。
晚上,摄制组还放电影,牧民们有的在正面看,有的在反面看,屏幕两边都有人。
《在那遥远的地方》简介
![《在那遥远的地方》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3bb10e6d2b160b4e777fcf0a.png)
《在那遥远的地方》简介
《在那遥远的地方》是西部歌王王洛宾在1939年创作的一首至今仍被广为传唱的歌曲。
2007年,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中,也特别选用这首歌曲搭载。
这首歌曲的曲调源于哈萨克族民歌。
1939年秋,王洛宾受马步芳委派,协助电影艺术家郑君里在青海湖畔拍摄纪录片《民族万岁》时,认识了藏族姑娘卓玛,她是当地一位藏族千户的女儿。
三天的相处,活泼美丽的卓玛给王洛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为她创作了这首歌曲。
这首歌的创作过程,已成了带有传奇色彩的故事。
相传在三天的拍摄过程中,两人共乘一马,在青海湖边奔驰,如同歌词中写的那样,卓玛的皮鞭轻轻地敲打在王洛宾的身上。
两人分离之后,王洛宾在回西宁的路上怅然若失,借助民歌的旋律写成了这首传世之作。
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王洛宾与萨耶卓玛的故事
![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王洛宾与萨耶卓玛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0027298c65ce05087632139c.png)
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王洛宾与萨耶卓玛的故事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篇一:试卷5及答案麦黄黄杏黄黄①父亲要出山做麦客去了。
②他穿一身洗得发白的蓝布衫,头戴一顶半旧的草帽,手握镰刀,肩上挎着塞满干粮的黄挎包,对母亲说:“今年想走远些,多挣几个,赶麦子搭镰了再回来。
”父亲见我在被窝里骨碌骨碌地转着眼珠,指着腰间的黄挎包说:“听话,好好念书,到时候给你买一口袋杏子回来。
”③父亲做过多年的麦客。
每次回来,他都会喜形于色地打开挎包,伸手抓出黄亮黄亮的叫人一见就直流口水的杏子分给我们。
“咔嚓咔嚓”地嚼着杏子的时刻是多么舒心美妙呀!④自打父亲离家后,妹妹每隔两天就仰起小脸问母亲:“爸爸啥时回家呀?”母亲摸着妹妹的羊角辫说:“去地里看看,啥时麦子黄了,你爸爸就回来喽!”我和妹妹便飞跑到山顶的地里去看麦子。
可那一片片的麦地跟周围茂密的灌木丛一个颜色……⑤下过一场透雨,接着又暴晒了好多天,麦子真的熟了。
村里出去做麦客的人相继回了家,可父亲一点消息都没有。
母亲急了。
⑥蚕老一时,麦熟一晌。
我家的麦子能搭镰了,若再等下去……母亲心焦似火。
第二天一早,母亲带领我们上了地。
整整折腾了三天,才勉强割了三亩来地。
母亲心焦了。
⑦第四天天快黑时,跟在身后拾麦穗的妹妹突然举起小手喊道:“快看呀,爸爸回来啦,有杏子吃啦!”我赶快抬起头看,不见人影,却忽然发现身后未割的麦子一阵潮水般涌动,有人在麦浪里伏腰挥镰。
“哦!是爸爸,爸爸回来啦!”我和哥哥不约而同地叫出了声。
母亲两眼霎时湿润了。
父亲很快赶了过来,在他身后排着一列士兵般的麦捆子,一件件扎得结结实实、整整齐齐的。
父亲对我们苦涩地笑一笑,淡淡地说:“路上耽搁了,回来晚了……” ....⑧我骤然觉得父亲陌生了许多,才二十来天工夫好像隔开了好多年,蓬乱的长发上蒙着厚厚一层尘土,颧骨山崖般凸出来,脸颊水坑一样陷进去,暗淡无光的眼珠一下子掉进了又深又大的井口似的眼眶中;裤腿裂开一道大口子,一尺来长的灰布条有气无力地耷拉在膝盖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王洛宾与萨耶卓玛的故事王洛宾“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人们走过他的帐房/都要回头留恋的张望/她那粉红的笑脸/好像红太阳/她那美丽动人的眼睛/好像晚上明媚的月亮/我愿流浪在草原/跟她去放羊/每天看着她迷人的眼睛和那美丽…28岁时的萨耶卓玛那遥远的地方究竟在哪里?歌中的“好姑娘”是否确有其人?西部歌王王洛宾又是如何写出传世之作《在那遥远的地方》的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令几代国人如痴如醉的《在那遥远的地方》背后的故事。
“遥远的地方”:就是青海湖边的金银滩草原青海高原是一个美丽神奇又神圣的地方。
这里群峰起伏,雪峰耸立、湖泊众多,河流纵横。
青南地区海拔5km以上,是地球变化隆起造成的,巍峨雄伟的昆仑山脉横贯东西,亚洲三条大河发源阿尼玛卿雪山,山势巍峨,冰峰雄峙,极目远眺,群山中古老冰川,山峰突兀,银装素裹,闪闪耀目,玉洁冰清,玲珑剔透,气象万千,令人心旷神怡,“阿尼”藏语意为先祖老翁,并有崇高、幸福或博大之意。
“玛卿”藏语意为黄河源头最大的山,也有雄伟壮观之意。
美丽的青海湖碧波涟漪,环湖草原随风逐波,高原上炽白的阳光下,绿草如茵,牛羊成群,小河流淌。
西部歌王在金银滩一首传世名曲“在那遥远的地方”唱醉了多少痴情男子的心。
我背着简单的行囊来到了青海湖边的金银滩。
几经周折找到了王洛宾当年老房东的儿子高贝。
70多岁的高贝退休前是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的人大副主任。
在主人典型的藏家院落里,热情的高贝夫妇接待了我,他娓娓地讲述着姐姐萨耶卓玛和王洛宾之间鲜为人知的爱情故事。
高贝的父亲同曲户千户长(汉语意为“村长”)大约出生于1881年,是青海省内有名的七世白佛夏荣尕布的随从。
1930年他受七世白佛之命,同七世白佛的弟罗藏克智布,在海晏县修建了两座院落。
现在高贝住的这座院落,就是其中之一。
1939年的夏天,草原上风景如画。
中国电影创始人之一的郑君里,率摄制组千里迢迢来到金银滩草原,拍摄一部影片《祖国万岁》。
当时,邀请了正在西宁教书的王洛宾参加。
王洛宾来到海晏县后就住在了同曲户千户长的家里。
千户长是藏族人,他有三个女儿,都很漂亮,其中长得最美的是小女儿萨耶卓玛。
在青海湖畔开机。
郑君里请当地千户同曲户的女儿萨耶卓玛出演角色。
此时,卓玛正值情窦初开的年龄。
她的头发梳成了十多条小辫披在身后,两只大眼睛闪烁着大胆而炽烈的光芒。
那时金银滩上有个说法:“草原上最美的花儿是格桑花,青海湖畔最美的姑娘是萨耶卓玛。
”王洛宾被她的美貌和柔情深深地打动而曾悄悄地爱上了她。
剧中有一个情节,王洛宾和卓玛同骑一匹马。
活泼大胆的卓玛,时而驱马狂奔,时而勒马立起。
为了不使自己摔下去,王洛宾只好紧紧抱住卓玛的腰身……黄昏,“牧羊女”卓玛和“帮工”王洛宾共同赶着羊群回到了羊圈,仔细地清点羊只的数目。
夕阳下的卓玛亭亭玉立,晚霞的余辉映照出卓玛的倩影……王洛宾被这一切陶醉了。
卓玛举起了手中的牧羊鞭,轻轻地打在了王洛宾身上,转身跑了。
夜幕降临了,草原上的篝火映红了半个天空。
王洛宾呆立在原地,仔细地回味这一鞭的滋味……他们在酒会上对歌,在草原上赛过马,夜里两人同坐在一匹马上看电影。
相处了三天,电影队要走了,王洛宾也不得不离开青海湖畔。
在离开那天,卓玛来送行。
他们的驼队己走出很远,每次回头卓玛仍站在那里向他挥手,直到看不到她的身影。
在返程的骆驼背上,王洛宾猛然记起了来青海途中在一个小旅店里漂亮的老板娘唱的一首哈萨克族民歌《羊群里躺着想念你的人》,也叫《哈依路亚》,那优美的旋律又在耳畔响起。
一路上,王洛宾望着茫茫的草原,按捺不住对卓玛的思念,卓玛美丽的身影和含情脉脉的眼睛浮现在面前,澎湃的激情喷涌而出。
借着月光,奋笔疾书,《在那遥远的地方》就诞生了,就是这首歌的故事,寄托着对卓玛的思念和爱。
从此西部歌王王洛宾迷上了西北民歌。
弟弟高贝证实:歌中的“好姑娘”就是姐姐萨耶卓玛“他很有学问,那时候,我们都叫他王先生。
萨耶卓玛是我的姐姐,大胆豪爽,能驯服烈马,尤其是敢走草原上的夜路,仿佛男孩子一般。
”高贝说,最难能可贵的是,在金银滩一带只有萨耶卓玛和同曲乎千户能说汉话,接待王洛宾一行的任务自然就落在了萨耶卓玛身上。
那年的萨耶卓玛年仅17岁,高贝只有6岁。
在高贝家的客厅中,主人给记者讲述了他所知道的王洛宾和卓玛的故事。
在高贝讲述的时候,他的妻子才让卓玛,也在一旁不时的补充着当年的点点滴滴。
第二年四月,王洛宾又从西宁来到了金银滩草原。
他给同曲户千户带来了石头眼睛、皮袍等贵重的礼物,他此行的目的是为了挖掘整理民歌曲调。
每天,王洛宾和卓玛天不亮就骑马出门,到了天黑的时候才能回来。
卓玛请来藏族歌手,当面给他演唱各种民歌,他们还一起观看了七月下旬一年一度的青海湖祭海仪式,仪式上,高原上所有有名气的歌手都云集于此。
他们精湛的表演让王洛宾大开眼界,把他的艺术层次又提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这是王洛宾最后一次与卓玛见面。
这次采风历时三个月,王洛宾和卓玛走遍了金银滩草原的每个角落,结下了深情厚意。
采风结束了,王洛宾返回西宁。
何时能再次重返金银滩,与心爱姑娘纵马驰骋、遨游草原,成为王洛宾深埋心中的愿望。
王洛宾自曝创作内幕:灵感来自美人轻轻一鞭的柔情据香港《明报月刊》1990年4月号转载黄辅棠著《赏乐》中称:感谢广州乐友蔡时英先生把洛宾先生给他的两本心血结晶歌集《丝路情歌》和《在那遥远的地方》(新疆出版社最近出版)转赠给笔者,并告诉我不少关于洛宾先生及其作品的动人故事。
洛宾先生曾接受蔡时英先生访问,谈及《在那遥远的地方》一歌的创作背景,时英先生笔录如后:“五十年前,我曾陪同电影导演郑君里先生,去青海湖边三角城拍摄影片《祖国万岁》。
当时,请了一位千户长的女儿卓玛姑娘扮演影片中的牧羊女,我则换上藏族服装扮演卓玛的助手。
“我们相处三天,互相不了解对方的语言,但却产生上了一种无言的情感。
至今难忘的是在赶羊入圈时,她曾抽过我一皮鞭……我俩同骑一匹马,看过两个晚上的电影。
第四天的早晨,我们便骑上骆驼,离开了三角城,离开了卓玛姑娘。
“这首草原情歌就是归途在骆驼背上写成的。
词中唱道:…我愿每天她拿着皮鞭,不断轻轻打在我身上‟,这和当年在三角城拍电影时挨过一皮鞭,可能有内在的联系。
“青海的一位作家曾对此写过一篇短文:《老年人心中都有过一个卓玛》。
既如此,我也就没有顾虑地把这段秘密告诉大家,祝大家心中的卓玛幸福!”王洛宾老人在读过上文之后,曾给本文作者写了一封信,原文如下。
阿镗先生:一件生活小事,通过你的叙述,成为中国近代文化史的一篇文献,深心感谢。
我有个幻想,万年之后,人类会把地球造成极美的世界,那时雕刻家们会爬上喜玛拉雅山,会力雕一个最大的头像,决不是什么五星上将,而是贝多芬。
因为他给了人类“高尚”的启示和美的享受。
同时还要雕许多小头像,内中有你,但愿也有我,因为我们的工作,时刻在想着他人,符合雕刻的选择标准。
谨寄上这个幻想给你表示感谢。
祝福洛宾1990年4月27日歌王的灰暗人生和卓玛的悲凉婚姻以写爱情歌曲而名扬海内的王洛宾,个人生活并不如意。
返回西宁后,国民党马步芳的宪兵认为他是抗日积极分子,怀疑他是共产党的“探子”,一次一次地殴打他,要他改变红色思想,脱离与共产党的关系。
面对酷刑,王洛宾死不开口。
每次过完“堂”,他都皮开肉绽,浑身是血,然而等他一静下来,他照样“提炼他痛苦的纯美”,写他“大我的情歌”。
他忍着精神和肉体的折磨,在狱中写了一首又一首歌颂民主自由的歌。
“太阳下山明早依旧爬上来,花儿谢了明年还是一样的开,美丽的小鸟一去无影踪,我的青春小鸟一样不回来……”。
西宁解放后,他给王震将军的部队写过歌,还和大军一道向新疆进军。
“极左”岁月,王洛宾又被发配到劳改农场劳动改造。
1958年,王洛宾的老房东同曲户千户被发配到劳改队改造,1959年在刚察去世。
临终前他将王洛宾赠送给他的东西交给了儿子高贝,嘱咐他无论如何一定要把王先生的东西保存好。
文革期间,这些东西藏在牛粪堆中才得以幸免。
曾经,很多人把《在那遥远的地方》当作民歌,海峡两岸出版的中国民歌集也把它收进去,一半原因是它写得实在太好,已深入民间;另一半原因是它的词曲作者王洛宾老先生,曾在国民党统治下坐牢三年,也曾在文革时期坐牢十几年。
1992年,中央台播出了王洛宾的专题片,这时人们才知道,《在那遥远的地方》、《达坂城的姑娘》、《半个月亮爬上来》、《掀起你的盖头来》……这一系列脍炙人口的歌曲是出自这位老头之手,随之,荣誉纷纭而至。
这时,距1996年王洛宾去世的日子,仅仅只有四年的时间了。
最近,王洛宾的儿子——洛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负责人王海成沿着父辈足迹,从乌鲁木齐来到了金银滩草原。
在高贝家,他看到父亲留给同曲户千户的藏刀、眼镜、佛珠等物品,王海成和高贝抱头痛哭。
而此刻,当年陪同歌王驰骋草原的萨耶卓玛已经去世近五十年了。
据别人介绍,萨耶卓玛后来嫁给国民党海晏县县长史炳章,并生有一个儿子。
据说这次婚姻完全是由她自己做主的,也没有举行结婚典礼。
1954年,萨耶卓玛突患急病,歌中的女神就这样离开了人世。
在去世前,她把唯一的儿子托付给了高贝和才让卓玛。
今天的青海湖畔以卓玛为名的女孩特别多,或许都是因为那首歌的缘故。
草原上传唱了六十年的《在那遥远的地方》,早已成为二十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
今天,在金银滩草原上,在青海省,在西部,乃至全世界,人们都在传唱这首歌。
歌王没有死,他活在那遥远的地方;卓玛也没死,她永远是那歌中的女神。
“老人山”酷似王洛宾头像,当地政府改称“洛宾山”在青海高原的比邻——新疆乌鲁木齐市,有一座叫博格达峰的顶端“老人山”,酷似王洛宾头像。
不知传说了多少代,直到一代西部歌王王洛宾传唱《在那遥远的地方》开始到去世,当地的人们发现“老人山”峰就像西部歌王王洛宾的头像。
站在乌鲁木齐市红山顶向东望去,你可以看到皑皑白雪的博格达峰顶。
博格达峰位于天山中西部,峰上常年积雪,峰下松林叠嶂,草原如毯,每逢夏秋这里绿草成茵,百花争艳,美丽如画。
博格达峰下有个芦草沟,芦草沟里有个石人沟,石人沟中有座山,因山头酷似老人头,当地的人纷纷称它为“老人山”。
沟中怪石嶙峋,形成许多造型,有的貌似骆驼,有的像大象,有的像奔马……十分壮观。
关于“老人山”,民间的传说也非常精彩:一天,一个牧童来到这座山上放羊。
到了中午,牧童在一块大石头下睡着了,迷迷糊糊中,他似乎听到有人在唱歌,他一下惊醒了,站了起来,抬头一看,天湛蓝湛蓝的,羊儿在静静地吃着草,他揉了揉惺松的眼睛,突然不远处的一座山峰吸引了他。
那座山峰很大,似乎是一个老人头像:高高的鼻梁,宽宽的前额,微笑的下巴上留着一缕山羊胡……啊,这不是王洛宾爷爷吗?他是那么的清晰和亲切。
当我们就站在牧童站的那个位置望去,洛宾的样子一点不差。
真是鬼斧神工,大自然给人类造化了西部歌王洛宾,又把他的形象留在了人间,让记者激动不已,赶忙取出相机,咔嚓,咔嚓,将此景摄了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