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第二章知识点
毛概重点第二章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其中: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好似验证条件和目的,而实事求是则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如何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1、实事求是包含了。
的基本内容,其中。
;2、实事求是还内在的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党的思想路线发展的内容。
他们是党在不同时期根据不同实践环境和具体任务,针对在贯彻事实其实思想路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而分别提出和强调的内容,其目的和归宿都是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理论中国化的精髓是因为:1、实事求是是能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并贯穿其始终,同时又体现这一理论体系各个基本观点中的最本质的东西。
2、一方面正是由于把握和运用了实事求是这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才有毛邓三等重大理论成果的产生和发展。
另一方面,这个精髓又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如: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等都是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结果,体现了实事求是这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3总之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始终的是实事求是,把握了这个精髓,就把握了各个。
理论成果之间的历史联系及其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就把握了。
化理论成果中最本质东西。
革命建设改革要走自己的路:1任何社会的革命建设改革都要从该社会实际出发,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目的,取得预期成果。
2是我们党在长期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总结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理论如: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成功的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把中国引上社会主义道路。
3是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客观要求,走自己的路在思想方法上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在基本路线上体现了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理论原则上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都意味着解放思想,对不合时宜的传统观念和不符合客观实际的主观偏见的突破。
毛概复习第二章
第二章1、毛泽东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毛泽东同志在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形成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实事求是科学内涵毛泽东深刻揭示了“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毛泽东毛泽东在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形成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中共七大,确立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中共党内的指导地位。
“实事求是就是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
”从此,用实事求是表达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该路线的确立,使我们党脱离了教条主义的束缚,实现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一个新中国。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用“实事求是”的思想武器统一了党内的思想,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个独立自主、社会主义的中国开始出现在世界的东方。
批判“两个凡是”,提出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当时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华国锋提出了“两个凡是”: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的遵循。
”如果按照“两个凡是”的观点,就无法正确地区分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就不可能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精神实质;人们在“文化大革命”中形成的僵化和半僵化的思想状态就不可能改变;也就不可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
这四个方面既相互区别、各有侧重,又互相联系、互相依赖、互相补充。
实事求是是核心,是出发点和根本点。
就是要求我们研究和掌握事物的内在本质及其客观规律,作为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行动指南。
毛概第二章大一知识点总结
毛概第二章大一知识点总结毛概第二章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的重要章节,主要涉及到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初期发展,以及中国革命的基本理论和实践。
通过学习这一章节,我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进程和革命道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毛概第二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并结合我个人的理解进行分析和评述。
首先,毛概第二章从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出发,分析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条件。
在这个时期,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和压迫,国家经济和政治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状态。
这种社会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中国革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成为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动力。
其次,毛概第二章重点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早期发展。
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在上海成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旨在解放中国的无产阶级,建立社会主义的新中国。
党的创建经历了困难和曲折,但始终保持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战斗精神。
同时,中国共产党在早期的组织建设、思想路线等方面也面临着重大的考验和挑战。
毛概第二章还深入研究了中国革命的基本理论和实践。
中国共产党通过广泛的群众运动和革命斗争,推动中国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党的领导下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阶层的联合斗争,形成了中国革命的基础力量。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逐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制定出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战略和策略。
对于我个人来说,毛概第二章让我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作用和意义。
中国共产党不仅仅是一个政党,更是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集体。
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革命实现了从辽阔的乡村到英勇的城市的转变,最终在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坚定决心大大促进了中国的社会进步和人民福祉的提高。
此外,毛概第二章强调了中国革命的阶级斗争和思想路线的重要性。
中国共产党通过不断调整自身的政策和策略,与其他革命力量形成了广泛的统一战线,实现了中国社会的团结和发展。
同时,党的领导下的思想路线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形成了毛泽东思想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
考研政治基础辅导之毛概第二章常考知识点精选
第⼆章新民主主义⾰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近代中国国情与新民主主义⾰命 1.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盾和基本特点。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对的两⼤历史任务 1840年⾄1949年的近代中国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盾、封建主义和⼈民⼤众的⽭盾。
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特点和基本国情,是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极端不平衡。
这种不平衡给中国⾰命和建设带来了巨⼤影响,制约着中国⾰命和建设的发展道路。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对两⼤历史任务,⼀是求得民族独⽴和⼈民解放;⼀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民的共同富裕。
前⼀个任务为后⼀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个任务是前⼀个任务的必然要求与根本⽬的。
2.近代以来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命发⽣的历史必然性 ⾰命不是⼈为制造的,⾰命的发⽣与发展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
近代中国⾰命是民族危机深重和社会⽭盾尖锐的必然产物,是不以任何⼈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现象。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命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命。
3.孙中⼭领导的⾟亥⾰命及其历史地位。
旧民主主义⾰命向新民主主义⾰命转变的社会历史条件。
中国共产党的成⽴及其意义 近代中国⾰命分为旧民主主义⾰命和新民主主义⾰命两个既相衔接⼜相区别的不同阶段。
⾟亥⾰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中国民族民主⾰命,*了统治中国⼏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中国⼈民在20世纪前进道路上经历的第⼀次历史性巨⼤变化。
但是,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政治上的软弱性,⾟亥⾰命并未完成近代中国民族民主⾰命的历史任务。
⾟亥⾰命后中国资本主义⼀定程度的迅速发展以及⼯⼈阶级队伍的壮⼤和⼯⼈运动的发展,新⽂化运动的开展,俄国⼗⽉⾰命的影响,造就了中国由旧民主主义⾰命向新民主主义⾰命转变的社会历史条件。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成为中国旧民主主义⾰命和新民主主义⾰命的分⽔岭。
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适应了近代以来社会进步和⾰命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近代中国社会⽭盾发展和⼈民⽃争深⼊的必然结果。
大学毛概第二章知识点总结+课后题目
大学毛概第二章知识点总结+课后题目第一篇:大学毛概第二章知识点总结+课后题目第二章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课后问题1.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P45-46】答:总路线的内容为:无产阶级领导,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2.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P49】答: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充当领导者。
优点:①它从诞生之日起,就身受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的三重压迫,而这些压迫的严重性和残酷性,是世界各民族中少见的,因此,中国无产阶级在革命斗争中比任何别的阶级都来得坚决和彻底。
②它分布集中,有利于无产阶级队伍的组织和团结,有利于革命思想的传播和形成强大的革命力量。
③它的成员中的大部分出身于破产农民,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这使得无产阶级便于和农民结成亲密的联盟,共同团结战斗。
3.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P52-54】答: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进一步展开和体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了具体奋斗目标。
分三个纲领:①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
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②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③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4.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P56-57】答:必然性是由于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
一方面,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里,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
另一方面,近代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
同时也是由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的。
第一,中国是经济落后国的半殖民地国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四分五裂,军阀割据,存在政治薄弱环节,为党在农村开展革命斗争,建设根据地提供了缝隙和可能。
毛概重点--第二章
第二章1.近代中国的国情:⑴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①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的矛盾②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3)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注:①四大家族:蒋中正、宋子文、孔祥熙和陈果夫、陈立夫家族②官僚资本主义是依靠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利用国家政权力量而发展起来的买办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⑷江泽民十五大指出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①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②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2.中国革命的特征: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⑴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⑵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⑶分水岭:1919年五四运动3. 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4.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⑴1922年党的二大明确提出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⑵1923年党的三大提出了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思想⑶1925年党的四大第一次明确地提出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的思想⑷1927年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具有中国特点的民主革命道路理论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⑴毛泽东于1948年4月,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了总路线⑵内容: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⑶革命的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⑷革命的动力:无产阶级(领导力量)、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注:①城市小资产阶级包括:广大的知识分子、小商人、手工业者、自由职业者②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即革命性和妥协性,对其的政策是-----又斗争又联合⑸革命的领导:无产阶级注:关于无产阶级的优点:①中国无产阶级的一般优点:与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没有私人占有的生产资料、富于组织纪律性等②中国无产阶级的特殊优点:A. 深受三重压迫,革命性最强;B. 分布集中,易于形成强大的政治力量;C. 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便于结成工农联盟⑹革命的性质和前途: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又是相互联系、紧密衔接的,中间不容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中国革命分两步走,前途是社会主义6.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是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7.革命论:⑴“二次革命论”:右倾机会主义的观点--------陈独秀⑵“一次革命论”:“左”倾机会主义的观点-------王明8.新民主主义的纲领:⑴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民主共和国注:①国体: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②政体: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⑵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毛概知识点章节整理
毛概知识点章节整理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本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基本概念,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过程。
通过研究这些基本原理,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本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包括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以及它作为一种具有时代性和发展性的科学理论的特点。
通过研究这些科学内涵,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和理论体系。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理论基础本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理论基础,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以及它在中国革命实践中的指导作用。
通过研究这些理论基础,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理和方法。
第四章: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的理论基础本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的理论基础,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指导作用,以及它对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些重要问题的阐述和解答。
通过研究这些理论基础,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和原则。
第五章: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相结合的理论基础本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相结合的理论基础,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的指导作用,以及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的一些重要问题的阐述和解答。
通过研究这些理论基础,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规律和原则。
第六章: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世界发展潮流相结合的理论基础本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世界发展潮流相结合的理论基础,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世界发展中的指导作用,以及它对当代世界发展中的一些重要问题的阐述和解答。
通过研究这些理论基础,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当代世界的发展趋势和规律。
第七章: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相结合的理论基础本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相结合的理论基础,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指导作用,以及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一些重要问题的阐述和解答。
2023毛概第二章笔记
2023毛概第二章笔记的形成和发展- 是中国集体智慧的结晶,是经过长期实践总结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
- 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几个重要阶段:- 1921年至1927年,在湖南秘密从事革命活动,形成了对中国农民群众的深刻认识。
- 1927年至1949年,在革命战争中积累了丰富的革命经验,主要包括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 1949年以后,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进一步丰富了他的思想,形成了包括阶级斗争、政治建设、军事建设和思想建设在内的辩证唯物主义理论体系。
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的基本原理。
- 的基本原理包括:- 阶级斗争论:认为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只有通过革命推翻旧的统治阶级,才能建立新的社会制度。
- 民族斗争论:强调中国的民族矛盾,主张实行民族独立和民主革命。
-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提出通过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策略,最终夺取全国政权。
-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主张中国独立自主,加强国内自力更生能力。
- 矛盾论与实践论:强调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作用- 是中国的指导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伟大旗帜。
- 在中国革命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土地革命中,提出了农民是革命的主力军的观点,带领农民群众进行了土地革命斗争。
- 在抗日战争中,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思想,推动了全民族的抗战斗争。
- 在解放战争中,提出了武装夺取政权的策略,最终取得了全国胜利。
- 的历史地位是革命理论的鲜明标志,对于推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是中国的宝贵财富,对于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 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体现在:- 实践上,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
- 理论上,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 指导上,为中国的党风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
毛概第二章大一知识点梳理
毛概第二章大一知识点梳理毛概第二章:大一知识点梳理毛概,即《毛泽东思想概论》,是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一门重要的课程。
第二章是毛概的核心章节之一,主要讲述了中国革命斗争的总路线和基本内容。
本文将对毛概第二章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以帮助大一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门课程。
第一节:革命的总路线革命的总路线是指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指导革命事业取得胜利的基本要求、原则和目标。
在中国革命过程中,毛泽东总结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经验,提出了“武装斗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总路线。
这一总路线强调了农民阶级的重要作用,强调了武装斗争的必要性和决定性作用,被誉为中国革命的“立基点”。
第二节:中国革命的基本内容中国革命的基本内容包括农民革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
农民革命是指无产阶级和农民发动的以土地革命和农民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的革命。
在此基础上,中国的民主革命迅速发展,培养和壮大了革命力量,为社会主义革命打下了基础。
社会主义革命则是在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基础上,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的革命。
第三节: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是中国革命的一种重要战略思想,适用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
这一思想认为,在中国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农村是革命的主要力量,通过发动农民的革命斗争和在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最终包围和攻占城市,推翻封建统治,取得革命胜利。
这条道路反映了中国革命的特殊性和历史条件,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重要经验。
第四节:武装斗争的重要性武装斗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重要手段和必然形式。
毛泽东指出,没有武装斗争,就没有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在中国革命中,革命军队作为无产阶级革命的主力军,在农民群众支持下,进行了艰苦卓越的战斗,取得了无数胜利。
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提高革命力量的组织性和战斗性,实现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目标,最终推翻封建统治。
第五节:无产阶级专政的意义无产阶级专政是社会主义革命的最高形式,是实现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保证。
毛概第二章大一知识点
毛概第二章大一知识点本章主要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起源、理论基础、目标任务以及党的组织原则等内容。
下面将按照章节内容进行详细叙述。
一、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起源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近代革命运动的兴起阶段。
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以及国内外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条件。
同时,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离不开中国共产党先驱的艰辛努力,如陈独秀、李大钊等。
二、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基础主要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武器,它既是党的指导思想,也是中国共产党的行动准则。
马克思列宁主义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科学的认识世界的方法论,并通过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
三、中国共产党的目标任务中国共产党的目标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为此,中国共产党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等。
四、党的组织原则党的组织原则是中国共产党在组织建设和党员教育中的行动指南。
党的组织原则主要包括党员组织原则、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党的干部原则等。
这些原则旨在保证党的组织健康运行,确保党的决策能够即时有效地执行。
五、党的思想建设中国共产党重视党的思想建设,强调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党的思想建设不仅包括党员教育管理,还需要党员自身进行自我教育,开展学习和实践。
党的思想建设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保持党的纯洁性具有重要意义。
六、党的群众工作党的群众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任务之一。
党的群众工作要紧密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的生活和利益,密切党与群众的联系。
党的群众工作不仅体现在理论层面,还需要通过实践与群众进行广泛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愿望。
七、党的纪律建设党的纪律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
党的纪律要求党员遵守党章党规、服从组织决定、保守党的秘密等。
党的纪律建设对于确保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十分重要,也是党内斗争和改革的基础。
毛概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一:新民主义革命的总路线:1.1939 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
1948 年,他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2.新民主义的革命对象(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其次是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3.新民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其中的贫农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而中农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城市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者,民族资产阶级也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4.新民主革命的性质和前途: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既然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势力,革命的任务也是要推翻这两个主要敌人。
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1:1940 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义论》中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1945 年,他在党的七大所作的《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进一步把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与党的基本纲领联系起来,进行了具体阐述。
新民民主义基本纲领是新民主主义的革命总路线的进一步展开和体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了具体的奋斗目标。
2: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义的共和国。
3: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4: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文化。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总结了中国革命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经验教训,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把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比作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重要法宝。
毛概知识点整理
三大基本问题:①邓小平理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②三个代表:建设什么样的党。
③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主义)。
不同点:①领导不同。
②前途不一样。
1949~1952为过渡时期。
1956年,完成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业的三大改造,正式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年毛泽东提出《论十大关系》,1957年提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
五位一体: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生态。
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两层含义:①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②: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个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这个主要矛盾,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决定了我们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表述,基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现阶段,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由于剥削阶级已经消灭,阶级斗争虽然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但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阶级斗争。
二是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很低,文化水平也落后于发达国家,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再加上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还比较低。
所以为了摆脱贫穷和落后,尤其要把经济建设(即发展生产力)作为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中心。
其它工作都要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争取加快发展速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这个基本纲领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
大二毛概各章知识点
大二毛概各章知识点第一章:资本论与政治经济学1.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 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2. 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 经济学的定义与目的- 政治经济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 政治经济学的历史渊源3. 唯物史观与辩证唯物主义- 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 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对经济学的指导作用第二章:价值与剩余价值理论1. 价值与价值规律- 价值的决定因素- 价值规律的表现方式- 价值规律的作用及其局限性2. 剩余价值理论- 剩余价值的产生过程- 剩余价值的实现方式- 无产阶级剩余价值的来源3. 利润和剩余价值率- 利润的概念与性质- 剩余价值率的计算方法- 利润与剩余价值率的关系第三章:货币与货币资本理论1. 货币与货币形态- 货币的定义与特征- 货币的职能及其演变过程- 货币形态的基本类型2. 货币资本的形成与流通- 货币资本的产生条件- 货币资本的流通方式- 货币资本流通的作用及其局限性3. 利息与货币资本的增殖- 利息的本质与规律- 货币资本增殖的途径与原因- 利息与剩余价值的关系第四章:资本与资本家阶级理论1. 资本家阶级的产生与发展- 资本家阶级的定义与特征- 资本家阶级的形成条件- 资本家阶级的发展阶段2. 资本与剥削- 资本的本质与属性- 资本与剥削的关系- 资本的扩张与积累3. 资本主义的矛盾与危机- 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 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的转型与变革第五章:无产阶级与阶级斗争理论1. 无产阶级的产生与发展- 无产阶级的定义与特征- 无产阶级的社会地位- 无产阶级的历史作用2. 阶级斗争的本质与形式- 阶级斗争的历史起源- 阶级斗争的基本形式- 阶级斗争与社会变革3. 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 - 无产阶级革命的目标与途径 - 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与特征 - 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与限制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大二毛概各章知识点的简要概述,并非详细的论述和解释。
毛概2知识要点
第七章一: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1.当今的世界开放的世界,这是对世界经济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是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2.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3.实行对外开放也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
4.实行对外开放要处理好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
二: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理论。
1.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看它是否适应当时的生产力的要求,是否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2.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
3.把社会主义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
4.提出了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改革三:三个有利于思想内容。
邓小平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明确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标准,即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
四: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辩证关系。
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的。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只有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才能在国际上获得较高的信誉,吸引更多的合作者,才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对外开放是为了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积极利用外国的投资、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取得更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可以加快本国经济的发展,增强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五:怎样理解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
所谓全方位就是不论对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发达国家还是对发展中国家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所谓多层次,就是根据各地区的实际和特点,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开放沿边和沿江地区以及内陆内陆省区的不同开放程度的各种形式,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对外开放。
所谓宽领域,就是立足于我国国情,对国际商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国际技术市场、国际劳务市场的开放,把对外开放扩展到能源、交通的基础产业以及金融、保险、房地产、科技、教育、文化、服务业等。
毛概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毛概各章节知识点总结毛泽东思想概论(简称毛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毛泽东思想概论课程包含多个章节,每个章节都有其特定的知识点和重要内容。
下面是对毛概各章节知识点的总结: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这一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论和辩证法。
其中,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第一真理。
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思维方法,强调矛盾的普遍性和斗争的普遍性。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此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剩余价值理论、资本积累和经济危机等内容。
剩余价值理论强调剥削是资本主义经济基础的本质,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动力,而经济危机则是资本主义经济内在矛盾的表现。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第三章主要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的理论观点,包括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建设与发展等内容。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解放人类的彻底革命,旨在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和自由平等。
第四章: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理论成果此章主要回顾了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其中,毛泽东思想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实践中形成的,强调群众路线和阶级斗争的重要性,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等重要理论。
第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及其历史地位第五章介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包括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邓小平理论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四个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等重要内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第六章:加强党的建设的科学原理此章主要介绍了党的建设的科学原理,包括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等。
其中,党的思想建设是党的建设的基础,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的保障,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
总的来说,毛概各章节涵盖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理论原理,以及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历史成果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毛概理论知识点(第二章)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教学重点1、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指,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其中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社会最基本的矛盾。
2、毛泽东关于中国近代革命性质的分析和判定。
(1)中国的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革命的敌人主要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3)革命的任务是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4)革命有时还要有资产阶级参加;(5)革命的目的不是针对民族资本主义及其私有财产。
因此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
3、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4、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经验的总结概括。
中共“一大”提出建立劳农专制的国家思想;党的“二大”制定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党的“三大”提出了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思想;党的“四大”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问题;1926年前后,党逐渐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我党逐渐形成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民主革命道路理论;抗日战争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更加成熟;抗日战争胜利后,提出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思想。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动力、对象。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指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一场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主要包括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保护民族工商业。
考研政治毛概第二章常考知识点汇总
考研政治毛概第二章常考知识点汇总(二)三、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1.新民主主义政治纲领。
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革命的主要经验和主要纲领。
国家政权问题是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主要包括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国体和政体两个方面。
中国共产党通过在新民主主义各个不同阶段在根据地、解放区家建立的革命政权,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在抗日根据地建立的"三三制"政权,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目标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
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全面论述了新民主主义国家(即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国体与政体、民主与专政的不同内涵及其相互间的辨证关系: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建立的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即人民民主专政;实行的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主与专政有各自不同的对象和方法,二者既严格区别、不可混淆,又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2.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在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经济纲领:第一,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和中心内容。
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阶段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政策不尽相同。
在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明确提出的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土地改革的总路线和土地改革必须注意的两个基本原则。
第二,没收国民党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既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同时又属于社会主义革命的范畴,具有双重的革命性质。
第三,在新民主主义条件下保护民族工商业,允许私人资本主义在不操纵国计民生的前提下得到发展。
3.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建设新民主主义文化,是建设新民主主义国家的重要内容。
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概论第二章知识点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1.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近代中国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就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富强民主的国家、确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改善人民生活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2.近代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特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同于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经历了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以五四运动的爆发为标志,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崭新阶段。
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即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即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阶段。
(2)新民主主义革命之“新”:第一,时代特征: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第二,领导力量:中国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
第三,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
第四,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
(3)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第二步是完成社会主义革命任务,这是性质不同但又相互联系的两个革命过程。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 1.旧民主主主义革命的失败、近代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以及世界形势的新变化,呼唤着新的革命理论的诞生。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艰辛探索奠定了革命理论形成的实践基础。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基本内容。
1948年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
帝国主义中国进步和发展的最大障碍,是近代中国贫困落后和一切灾难祸害的总根源。
封建地主阶级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和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
官僚资本主义是依靠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利用国家政权力量发展起来的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从总体上来说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
但是,在中国革命的不同阶段,由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革命的对象是不同的。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
农民是革命的主力军。
其中的贫雇农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中农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
城市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者。
民族资产阶级也是革命的动力之一,具有两面性:革命性和动摇性、妥协性。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
是区分新旧两种不同范畴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不是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
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
第一步: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人民民主,建立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共和国。
这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
第二步:在此基础上继续向前发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使中国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两个革命中间不容许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
反对“二次革命论”与“一次革命论”两种错误倾向。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1940年1月,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1945年,七大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进一步把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与党的基本纲领联系起来,进行了具体阐述。
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国体是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
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包括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反帝反封建的人们在内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政体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1947年12月,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第一次把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归结为三大经济纲领,即“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
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题中应有之意。
保护民族工商业,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
发展资本主义,是由中国落后的生产力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决定的。
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1.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提出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毛泽东在会上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
1928年10-11月间,毛泽东发表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930年1月,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批判了照搬外国经验的“左”倾教条主义和怀疑“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右倾思想,初步提出了以乡村为中心、先在农村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待条件成熟时再夺取全国政权的思想,标志着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初步形成。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论述了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不平衡等特点,进一步丰富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整体战略思想。
1938年11月,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明确指出道路问题。
在《战争和战略问题》中,把经过长期武装斗争,先占乡村,后取城市,最后夺取胜利,作为革命道路确立下来。
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必然性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由中国所处的时代特点和具体国情决定的。
(1)必要性第一,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
中国革命的斗争形式只能是武装斗争,以革命的武装消灭反革命的武装。
革命的组织形式只能是军队。
第二,近代中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
在中国开展革命斗争,必须充分发动农民,凝聚农民阶级的革命力量,否则就无法摧毁帝国主义和封建地主阶级反动统治的基础。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
第三,中国革命的敌人虽然建立了庞大的反革命军队,并长期地占据着中心城市,而农村则是反革命力量统治的薄弱环节,中国革命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先占乡村,后取城市,走具有中国特点的革命道路。
(2)可能性第一,中国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
(根本原因)第二,革命的广泛影响和良好的群众基础。
(客观条件)第三,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
(客观条件)第四,有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
(坚强后盾)第五,党的领导的有力量和政策的不错误。
(主观条件)3.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内容及意义土地革命——基本内容;武装斗争——主要形式和强有力保证;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依托。
4.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意义第一,反映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主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
第二,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1939年10月,毛泽东《<共产党人>发刊词》: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
1.统一战线第一,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建立统一战线的必要性:首先是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决定的。
(两头小中间大: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少数,最广大的人民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及其他的中间阶级)。
其次是由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所决定的。
第二,在中国革命中建立统一战线的可能性。
近代中国社会诸多矛盾交织在一起,决定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是可能的。
第三,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和经验。
一是要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二是要正确对待资产阶级,尤其是民族资产阶级;三是要采取区别对待的方针;(策略方针: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鼓励顽固势力。
对顽固派实行既联合又斗争的政策(有理、有利、有节)。
四是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
2.武装斗争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
人民军队建设思想。
一是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二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
人民战争战略战术原则。
3.党的建设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
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搞好党的组织建设。
从党性原则的高度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总结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
三大法宝的关系: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
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
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的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1.是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认真总结中国革命实践经验基础上形成的具有独创性的革命理论。
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2.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指导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增强了世界人民争取和平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