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有限群不可约表示特征标表
特征标表(PPT文档)
RHale Waihona Puke h 12 1 12 2 (1)2 3 6
四.不可约表示的性质
3、对于每一类操作,其特征标的平方乘该类之阶,然后遍 及所有的不可约表示(l),就等于对称操作的总数h:
h g[R (l)]2
l
h 12 2 12 2 12 2 6
四.不可约表示的性质
4、除了全不对称的不可约表示A1外,对于其余每一个不可 约表示,每一类操作的特征标与此类之阶相乘,然后遍及所 有的类求和,其值为零。
对于E不可约表示
h 21 (1) 2 03 0
四.不可约表示的性质
5、任何两个不可约表示(i, j)的相应特征标之积,再乘此类 之阶,其加和为零:
§ 2-2 特征标表
复习:原子轨道
§ 2-2 特征标表 Character Tables
四.不可约表示的性质
1、每个点群中不可约表示的数目与群中对称操作的类的数 目相等。 2、对于每一个不可约表示,每一类操作(R)的特征标(χ) 的平方乘该类之阶(g),然后遍及所有的类求和,就等于此 群之阶(即对称操作的总数h)
也即任意两 个不可约表 示是正交的
群论 群的线性表示 基础
1 0 0 0 1 e1 , e2 , en 0 0 0 1
线性变换:
矢量:
x1 x2 x x n
封闭性 分配律
●
a(XY)=(aX)Y=X(aY) 数与矢量可对易
这样的线性空间V称为线性代数或代数。 (可)结合代数:满足 (XY)Z=X(YZ) 的代数
2) 群代数:
● (线性)代数是在线性空间上定义矢量乘法, 现 在群空间上定义矢量乘法 ● 规则 数与数: 普通数的乘法
群元素与群元素: 群元素的乘积规则 即
PG
给出了D(S)与S间一一对应关系
按惯例算符乘积定义为两个算符的相继作用 矩阵之间按照矩阵乘积规则相乘, 则 算符乘积和矩阵乘积仍按照上式一一对应 这种算符与其矩阵形式一一对应或多一对应关系在乘积中保 持不变的性质,在群论中会经常遇到,只给出这一次证明 证明:算符与其矩阵形式一一对应关系对它们乘积保持不变
2) 由乘法表写出群的正则表示 方法:♣ 群元素S的正则表示中,矩阵形式由 乘法表中S所在行的乘积元素决定
♣ 表示矩阵中第R列不为零的矩阵元素所在行 就是乘法表S行中R列的乘积元素标记的行
S R
E C4 C42 C43 mx my σu σv
按列写
σv
σv my σu mx C43 C4 C42 E
RG SG
矢量
矢量分量
基
自然基:以群元素作为基
3. 群代数
1) 线性代数: 若在线性空间引入矢量乘法, 则要求线性空间关于乘法是封闭的,且满足分配律,即 若V是数域K上的线性空间,在V中可以定义乘法
对 X,Y,Z∈V, a∈K 满足
群论
2.由函数基()21,x y x ψ=,()2,x y xy ψ=,和()23,x y y ψ=架设的三维函数空间(二次齐次函数空间)对下列二维空间转动变换R 保持不变,试计算变换R 对应的标量函数变换算符P R 在此函数基中的矩阵形式D(R):''x x R yy ⎛⎫⎛⎫= ⎪ ⎪⎝⎭⎝⎭,(1)1001R ⎛⎫= ⎪-⎝⎭,(2)1121R ⎛-=⎪-⎭,(3)cos sin sin cos R αααα-⎛⎫= ⎪⎝⎭.再把基()2,x y ψ=,试重新计算R P 算符的矩阵形式。
P5113.群G 由12个元素组成,它的元素乘法表列于下表。
1)找出群G 各元素的逆元;2)指出哪些元素可与群中任一元素乘积对易;3)列出各元素的阶;4)指出群G 各类包含的元素;5)找出群G 包含哪些不变子群,列出它们的陪集,并指出它们的商群与什么群同构;6)找出群G 不可约表示的特征表(方法不限);7)试讨论群G 是否与D 6群同构,是否与T 群同构,如不同构请简要说明理由。
24.群12)取生成元为A 和B ,它们在二维不可约表示D 中的表示矩阵分别为()1001D A ⎛⎫= ⎪-⎝⎭,()0110D B ⎛⎫= ⎪⎝⎭已知下列两组函数基μψ和υφ在群G 变换中都按此二维不可约表示变换:'''()R P D R μμμμμψψ=∑,'''()R P D R υυυυυφφ=∑.试把乘积函数μυψφ组合成按群G 各不可约表示变换的函数基(请注明每个基所属的表示及其行)。
P1123.分别计算下列R 和S 变换的欧拉角,并写出它们在SO(3)群表示j D 中的表示矩阵元素()j D R υμ和()j D S υμ1)()221,,224R αβγ⎛ = ⎪ ⎝ 2)()21,,68S αβγ= --⎝13.证明在SU(2)群中,相同ω的元素,n μω∧⎛⎫ ⎪⎝⎭构成一类。
第1部分第3章 特征标理论(2)
hi ( χi / χE ) ------------------------ (7) ---------------------- (1) --------------------- (8) --------------------- (4) [ 提问: I I = ? ] [ 提问: I I = I ] *
(5) 以 D3 群为例, 利用类和定理求不可约表示特征标 13 1, 求一维不可约表示特征标 χE = χ1 = 1 取 i = j = 3 ( 可取不同的 i, j 值 ) 因为 C3 C3 = 2 C1 + C3 ( 可利用群表验证 ) 所以 C331 = 2, C332 = 0, C333 = 1 由(2)式 hi ( χi / χE ) hj ( χj / χE ) = ∑k Cijk hk ( χk / χE ) ---- (2) 得 2 • χ3 • 2 • χ3 = 2 • 1 • χ1 + 0 • 3 • χ2 + 1 • 2 • χ3 ( hi = hj = h3 = 2, h1 = 1, h2 = 3, χE = χ1 = 1 ) 4 χ3 2 = 2 + 2 χ3 2 χ3 2 - χ3 - 1 = 0 χ3 = - 1/2 或 + 1 [ 提问: 哪个该舍去? 为什么? ] [ 答案: - 1/2 该舍去, 因为模小于1 ] *
(3) 类和定理的证明 1, 证明(1)式 第一步: 证明类和矢量 Ci 与一切群元矢量 R 对易 Ci R = R Ci, 习题: 证明 Ci X = X Ci, 即
9
R-1 Ci R = Ci ------------- (3)
X 为群元空间中一切矢量
[ 若此题证明了, 则 (3) 式也就证明了 ] 第二步: 证明, 若群元空间中矢量 A 和一切群元矢量 R 对易 R-1 A R = A R为任一群元, 若(4)式左边A中含有某类的任一元 则(4)式右边A中必含有该类所有的元 又∵ ∴ (4)式左右两边A相同 A含完正的类 * ------------------------ (4) 则A 必由若干类和矢量 ( 完整的类 ) 构成 证: ∵ ∴
特征标表
对任意 a, b ∈V ,有
并且
∑ a = α ju j j
∑ b = βkuk k
∑ ∑ ⎛
a⋅b = ⎜ ⎝
j
α
j
u
j
⎞ ⎟ ⎠
⋅
⎛ ⎜⎝
k
β k uk
⎞ ⎟⎠
∑ = α j βku j ⋅ uk jk
∑ ∑ =
jk
α jβk
⎛ ⎜⎝
A
ν
A jk
uA
⎞ ⎟⎠
∑ ∑ =
⎛ ⎜
α
j βkν
A jk
⎞ ⎟uA
6
4)第一正交关系(行正交关系)
∑ 1
|G|
ν
nν Χ(α ) (Kν )Χ(β ) (Kν ) = δαβ
(α , β = 1, 2,", q)
α =1 时 Χ(1) (Kν ) = 1 (Kν ∈ KG )
故
(第一行)
∑ nν Χ(β ) (Kν ) = 0
ν
5)第二正交关系(列正交关系)
(β = 2,3,", q)
14
由 12 + s22 + s32 + s42 + s52 = 8
解得 s2 = s3 = s4 = 1
s5 = 2
故 C4v 的类特征标表示及第一行第一列就求出来了
剩下 16 个未知数,由第一,第二正交关系可以建立 16 个方程,只有 8 个 是线性的,
1)τ (2) ,τ (3) ,τ (4) 都是一维的, 特征标就是矩阵元
11
1)τ (2) 是 1 维的, χ (2) (g) 就是矩阵元, 故
所以
(χ (2) (c2′))2 = χ (2) (c2′ ⋅ c2′) = χ (2) (e) ,
群的不可约表示
群的不可约表示建立了二维幺正幺模矩阵与欧勒角的关系后,本(),U a b (),,r αβ节将给出SU(2)群的不可约表示.()(),l D a bSU(2)的群元素为二阶幺模幺正矩阵, .a b U ba **⎛⎫= ⎪-⎝⎭221a b +=设二维空间的基元为, 是与U 相联系的变换算符,()12,ξξξˆ()PU 则'ˆ()i i ji jjP U U ==∑ξξξ亦即(1)*1112*2212ˆ()ˆ()P U a b PU b a 'ξ=ξ=ξ-ξ'ξ=ξ=ξ+ξ容易证明(2)22221212+=+''ξξξξ为了将SU(2)的表示空间的基矢与球谐函数相联系,通常将(,)lm Y θφ其取成(3)1212(, )=, , 1, .l m l ml m l m f N m l l l +-ξξξξ=-- ,选择满足下列条件l m N(4)221212(,)(,)lllm lm m lm lf f =-=-''ξξ=ξξ∑∑亦即(5)()()()()2222221212lll ml ml ml mlmlmm lm lN N +-+-=-=-''ξξ=ξξ∑∑下面将证明,若取(6)21()!()!lm N l m l m =+-(4)式或(5)式成立, 因为若将(6)代入(5)式得()()()()()()22''21222''12!!l m l m lll m l m lmm lm lN l m l m +-+-=-=-=+-∑∑ξξξξ令 ,则上式变为:l m n -=()()()()()2222''122!12!!2!ll nn n l l n l n -=-∑ξξ()()222''1212!ll +ξξ二项式定理()()()()2222221212(2) 12!ll l ml ml mm lN l +-=-+=∑ξξξξ式因此(4)或(5)式得以证明.由于为SU(2)群的表示空间的基矢,所以有:()12lm f ξξ(7)()()()()()''''121212ˆ(),,,ll lm lmm mlm m lP U f f D U f '=-==∑ξξξξξξ其中就是SU(2)群的表示矩阵。
第1部分第3章 特征标理论(2)
第一部分群论基础第三章群表示特征标理论(2)(七) 不可约表示特征标表的计算 2一, 正交法(1) 将群分类, 并由此可确定类数 C.再根据不可约表示数定理( r = C ), 可得不可约表示数 r 值.从而可确定不可约表示特征标表的行数( r ) 和列数( C ).(2) 由维度定理 ( ∑i n i2 = h ) 和不可约表示数定理 ( r = C ),可求得所有不可约表示的维度 { n i },(3) 如此, 可确定不可约表示特征标表的第一行 ( 都是“ 1 ” )和第一列( { n i } )例: D3 群: E A B C D F ( h = 6 )分类: C1 C2 C3 ( r = C = 3 )由∑i n i2 = h = 6 可得, n1 = n2 = 1, n3 = 2从而可得不可约表示特征标表的第一行和第一列 *D3 E 3C2 2C3 3D1 1 1 1D2 1 a bD3 2 c d(3) 由不可约表示特征标正交性和完全性定理求其它各未知数正交性定理: ∑C ( h C /h )χi *( C ) χj ( C ) = δij( 行间正交 ) 完全性定理: ∑j ( h m /h ) χi*( C m ) χi ( C n ) = δmn( 列间正交 ) 1, 利用正交性定理确定一维表示D2的 a 和 b, 有1 • 1 • 1 + 3 • 1 • a +2 • 1 • b = 0 ( 第1, 2 行正交 )1 + 3 a +2 b = 0 ---------------------------- (13)对于一维(么正)表示, 只有一个矩阵元, 其模为1[ 提问: 其模可以大于或小于 1 吗? 为什么? ][ 答案: 不可, 否则不能满足群的封闭性 ] *尝试法: 不妨取 “+1” 或 “-1” ( 其正确性需通过下面的检验 ) 4由 (13) 式可得 a = -1, b = 12, 利用完全性定理确定二维表示D3的 c 和 d,1) 1 • 1 + 1 • a + 2 • c = 0 ( 第 1, 2 列正交 )1 + a + 2c = 0 , 则 c = 02) 1 • 1 + 1 • b + 2 • d = 0 ( 第 1, 3 列正交 )1 + b + 2d = 0, 则 d = -1因此有 D3 E 3C2 2C3D1 1 1 1D2 1 -1 1D3 2 0 -1其结果满足正交性和完全性关系的要求, 是正确的. *5二, 利用商群和母群的同态关系• 当群元较多时, 因未知数较多, 直接利用正交法有困难.• 有时可利用商群G/ H和大群G的同态关系G ~ G/ H ( H为不变子群 )• 商群的表示也是大群的表示 ( 彼此同态 )• 商群的不可约表示也是大群的不可约表示 [ 提问: 为什么? ] [ 答案: 群元数目增加, 表示的不可约性不会改变 ]• 由商群不可约表示的特征标可得大群相应不可约表示的特征标*6例, 由C2 群的不可约表示特征标表求D3 群的不可约表示特征标表 D3群 ( 大群 ) C2群 ( 商群)E, D, F (不变子群 H ) ↔ EA, B, C ↔ C2D3 E D F A B C C2 E C2D1 1 1 1 D1 1 1D2 1 1 -1 D2 1 -1D3 2 a b(1) 由C2 群不可约表示D1 和D2 的特征标可得D3 群不可约表示D1 和 D2 的特征标 ( 注意两群间群元的对应关系 )(2) D3 群不可约表示特征标表中的 a 和 b 可由完全性定理求得a = -1,b = 0 *7 [ 思考题: 一般说来, 不可约表示是唯一确定的吗? ][ 答案: 不是, 可作相似变换, 彼此等价 ][ 思考题: 不可约表示的特征标是唯一确定的吗? ][ 答案; 是, 矩阵相似变换特征标不变 ]习题: 利用商群和大群的同构关系及正交法求四置换群S4的不可约表示特征标表. 已知D3群不可约表示特征标表, 且知三置换群S3与D3同构, 并S3群与S4群的类之间有如下对应关系: S4 : 1C1 , 3C4 ( 不变子群 ) , 6C5 , 6C2 , 8C3 ( h4 = 24 )S3 : 1C1,3C2 , 2C3 ( h3 = 6 )( 注:要求不用尝试法)*习题: 试用类和法求D2d 群的二维不可约表示特征标. 17已知D2d群的乘积表(可不用)和一维不可约表示特征标为:D2d E C2 C2x’ C2y’ σd1 σd2 iC4 iC4-1E E C2 C2x’ C2y’ σd1 σd2 iC4 iC4-1C2 C2 E C2y’ C2x’ σd2 σd1 iC4-1 iC4C2x’ C2x’ C2y’ E C2 iC4 iC4-1 σd1 σd2C2y’ C2y’ C2x’ C2 E iC4-1 iC4σd2 σd1σd1 σd1 σd2 iC4-1iC4 E C2 C2y’ C2x’σd2 σd2 σd1 iC4iC4-1 C2E C2x’ C2y’iC4 iC4 iC4-1 σd2 σd1 C2y’ C2x’ C2 EiC4-1 iC4-1 iC4σd1 σd2 C2x’ C2y’ E C2D2d E C2 2C2 ’ 2σd 2iC4 D1 1 1 1 1 1D2 1 1 -1 -1 1D3 1 1 1 -1 -1D4 1 1 -1 1 -1 *。
3-2 特征标表PPT课件
群表示理论
目录
3 群表示理论(2)
3.4 广义正交定理 3.5 特征标表 3.6 直积群的表示 3.7 某些群的不可约表示(特征标表)
(A A2 ) A2 1 1 1 1 1 1
(A E) E 2 1 0 2 1 0
(A A1 ) A1 1 1 1 1 1 1 (A A2 ) A2 1 1 1 1 1 1 (A E) E 2 1 0 2 1 0
本节结束
感谢聆听本课程,课件可任意 编辑,请下载后调整使用
1 2
0
1
32
12
32
12
d 轨道函数空间下 C3v 的不等价不可约表示
现在我们把一个 g 阶的群 G 的操作分类,用符号 Ci 表示。将 第 i 类操作的数目用 gi 表示,把群中类的数目用 k 表示,因此
k
gi g
i1
例如,对于 C3v 群,我们有
C1 E Eˆ C2 2C3 Cˆ 3 Cˆ 32
如果直因子的表示是不可约的,则相应的直积群的表示也是不 可约的。
因为,直积群的类的数目等于其直因子的类的数目之积,因此, 直积群的不可约表示的数目也等于它的直因子的不可约表示的数目 的乘积。
直积群的不可约表示完全由它的直因子的不可约表示决定。
例 D3h 群的特征标表
D3h D3 Cs
D3 群是 C3v 群的同构群,其共轭类、特征标表与 C3v 相同。
E 2 1 0 (x , y);(Rx , Ry ) (xz, yz);(x2 y2 , xy)
群论基础-第3章 特征标理论(2)
可知
Di Dj = k Cijk Dk --------------------- (8)
由(4)式
Di = i I
--------------------- (4)
得
i j I I = k Cijk k I
[ 提问: I I = ? ]
i j = k Cijk k
[ 提问: I I = I ]
由第二步的证明结果可知, Ci Cj 必然只包含完整的类
即
Ci Cj = k Cijk Ck
因此, (1)式得证
2, 证明 (2) 式: 令 Di p 为 Ci 中诸群元第 p 个不可约表示 Dp ( np 维)
矩阵的矩阵和 ( 不是直和 ), Di p 亦为 np 维.
Di p = R Dp ( R )
( hi = hj = h3 = 2, h1 = 1, h2 = 3, E = 1 = 1 ) 4 3 2 = 2 + 2 3 2 3 2 - 3 - 1 = 0 3 = - 1/2 或 + 1
[ 提问: 哪个该舍去? 为什么? ]
[ 答案: - 1/2 该舍去, 因为模小于1 ]
*
为求2 , 再取
从而可得不可约表示特征标表的第一行和第一列 *
D3 E 3C2 2C3
3
D1 1 1
1
D2 1 a
b
D3 2 c
d
(3) 由不可约表示特征标正交性和完全性定理求其它各未知数
正交性定理: C ( hC / h ) i * ( C ) j ( C ) = ij ( 行间正交 ) 完全性定理: j ( h m / h ) i* ( Cm ) i ( Cn ) = mn ( 列间正交 ) 1, 利用正交性定理确定一维表示D2 的 a 和 b, 有
高中化学竞赛 中级无机化学 特征标表
体系的各种性质在对称操作作用下的变换关系,也反映各
对称操作相互间的关系。这是群论的重要内容,在化学中 有着重要应用。
1:大小、方向不变;-1:大小不变,方向相反; 0:从原位置移走。
(1) 特征标表——点群性质的描述
特征标表的由来
一个体系的物理量在该体系所属的点群的对称操作作用 下发生变换,如果变换的性质可以用一套数字来表示,这种 表示就称作为特征标表示,其中的每个数字称作特征标。
σxz σyz
1 -1 1 -1 1 1 -1 -1 1 1
(pz,p x,p ) y
例: a(A1) = 1/4[3×1 + (-1)×1 + 1×1 + 1×1] = 1 a(A2) = 1/4[3×1 + (-1)×1 + 1×(-1) + 1×(-1)] = 0 a(B1) =1/4 [3×1 + (-1)×(-1) + 1×1 + 1×(-1)] = 1 a(B2) =1/4 [3×1 + (-1)×(-1) + 1×(-1) + 1×1] = 1 = A1 ⊕ B1 ⊕ B2
(1) 特征标表——点群性质的描述
利用前面4套数字就组成了一个特殊的表特征标表。
若用变量代替上表中的原子轨道,则得到C2v特征标表的一般
形式。 C2v A1 E 1 C2 1 xz 1 yz 1 Z, X2, Y2, Z2
A2
B1 B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XY
X, XZ Y, YZ
如果这套数字还可以进一步约化(分解),就称为可约
表示;否则就称为不可约表示。
群表示与不可约表示
χ (C2′ ) = 1
χ (C2′ ) = −1
上标′ —— χ (σ ) = 1 h
上标〞 —— χ (σ h ) = −1
15
下标g —— χ (i) = 1
下标u —— χ (i) = −1
Chapter 4 分子的对称性与 群论基础
4.3 群表示和不可约表示
3. 广义正交定理(矩阵元正交定理)
则由群表示的定义: A = X−1BX
所以:
且: XX −1 = E
χ ( Aˆ) = χ (Bˆ)
(相似变换不改变矩阵的迹 )
9
Chapter 4 分子的对称性与
群论基础
4.3 群表示和不可约表示
2. 可约与不可约表示
1)、矩阵的直和 例:
− 1
3 0
2
2
C3
=
−
3 2
−1 2
0
0
0
1
R(Γ2 ) = P ( −1R Γ1 )P
C3 (Γ2 ) = P−1C3 (Γ1 )P
1 2 0 − 1 2 P= 0 1 0
1 2 0 1 2
1 0 1
P −1
=
0
1 0
− 1 0 1
1 4
− 3 4 3 4
32 −1 2 − 32
3 4 1 0 1 −1 2 3 2 01 2 0 −1 2
4.3 群表示和不可约表示
1. 群表示
矩阵的迹(对角元之和): ∑ Tr A = Aii
i
相似变换不改变矩阵的迹(对角元素之和)
等价表示的相应矩阵的迹相同。即:
若: A′ = P−1AP, B' = P−1BP,
.......
其中最频繁使用的是不可约表示的特征标表
1 / 2 3 2 0 3 2 σ V 1/ 2 0 0 0 1
4
群表示和不可约表示
1. 群表示
选取基函数为:
g1 , g 2 , g 3 x 2 ,2xy, y 2
1/ 4 3 2 C3 3 4 1 / 2 34 3 2 3/ 4 3 4 14
则可以得到C3V点群6个对称操作的矩阵表示如下 (G2) :
1 0 0 E 0 1 0 0 0 1
1 0 0 σV 0 1 0 0 0 1
2 σ σ C V V 3
C2 3 C3 C3
σ V σ VC3
G:
E, A, B, C, .......
G' : E' , A', B', C' , ......
两者等价,是指满足下列关系:
A P 1AP , B' P 1BP, C' P 1CP, .......
P 是一个非奇异方阵 (
3
P 0
) ,但不一定是群表示的矩阵。
群表示和不可约表示
ˆ, B ˆ, X ˆ, X ˆ 1 A
A, B, X, X 1
1 则由群表示的定义: A X BX
且: 所以:
9
XX 1 E
矩阵与操作有 相同的乘积关系
则: 证明:
A P 1AP ,
B' P 1BP,
.......
Tr A Tr A' ,
Tr B Tr B' ,
i
......
i
Tr ABC Tr BCA
24有限群不可约表示特征标表
R↔D(R); S↔D(S) → RS↔D(R)D(S) 设D是CN的一个不可约表示,则
D(E) 1
mi=1,都是一维表示
RN=E
D(R N ) D(R)N
D(R)N 1
3. 有限群的特征标
♣ 设有限群G:阶为g 有n个不等价不可约表示Di(G), i=1,2,...,n Di(G)的维数为mi,特征标为χi(G)
1) 正交关系
i (R) * j(R) gij 对群元素求和,特征标作为群空间矢量
RG
gc
[n( ) / g]1/ 2i* [n( ) / g]1/ 2 j
有的文献取 +
D(R) exp[ i 2L / N], (0 L N 1)
共有N个值,L=0 对应 D1(E)=1 恒等表示
N阶循环群有N个D(R)值,每一个值对应一个不等价不可 约表示,为方便,可写成
D(R) exp[ ( j 1) 2i / N], (1 j N)
特征标内积为
表示不可约的充要条件
j(R) * j(R) j(R) 2 aj1 (R) 2 g
RG
RG
注意
有些文献上定义特征标内积为
i (R) | j(R) 1 i (R) * j(R) g RG 则表示不可约的充要条件为
每一列 是群每类元素 在不同表示Di中的特征标χiα (i=1,...,gc)
特征标表是一个正方形表:gc×gc
n(1) 1
D1
11
特征标表
对于E不可约表示 对于 不可约表示
h = 2 ×1 + (−1) × 2 + 0 × 3 = 0
四.不可约表示的性质
5、任何两个不可约表示(i, j)的相应特征标之积,再乘此类 、任何两个不可约表示( )的相应特征标之积, 之阶,其加和为零: 之阶,其加和为零:
也即任意两 个不可约表 示是正交的
§ 2-2 特征标表
复习: 复习:原子轨道
§ 2-2 特征标表 Character Tables
四.不可约表示的性质
1、每个点群中不可约表示的数目与群中对称操作的类的数 、 目相等。 目相等。 2、对于每一个不可约表示,每一类操作(R)的特征标(χ) 、对于每一个不可约表示,每一类操作( )的特征标( ) 的平方乘该类之阶( ),然后遍及所有的类求和, ),然后遍及所有的类求和 的平方乘该类之阶(g),然后遍及所有的类求和,就等于此 群之阶(即对称操作的总数h) 群之阶(即对称操作的总数 )
∑ g[ χ ( R)]
i R
2
=h
h = 12 × 1 + 12 × 2 + (−1) 2 × 3 = 6
四.不可约表示的性质
3、对于每一类操作,其特征标的平方乘该类之阶,然后遍 、对于每一类操作,其特征标的平方乘该类之阶, 及所有的不可约表示( ),就等于对称操作的总数h: ),就等于对称操作的总数 及所有的不可约表示(l),就等于对称操作的总数 :
h = ∑ g[ χ R (l+ 12 × 2 + 12 × 2 = 6
四.不可约表示的性质
4、除了全不对称的不可约表示A1外,对于其余每一个不可 、除了全不对称的不可约表示 外 约表示,每一类操作的特征标与此类之阶相乘, 约表示,每一类操作的特征标与此类之阶相乘,然后遍及所 有的类求和,其值为零。 有的类求和,其值为零。
第3讲:群论在杂化轨道中的应用
第二讲群论在杂化轨道中的应用*特征标表及符号将点群的所有不可约表示的特征标列成表,称为特征标表。
运用群论来解决化学问题时,特征标表是必备的工具。
下面以D4h点群的特征标表为例来说明各部分的意义。
特征标表第一行列出了点群的符号及其归类的群元素。
表的第一列是由Mulliken提出的不可约表示的符号,标的最后一列是各个不可约表示对应的基函数。
分别介绍如下:(1)一维表示用A和B表示,二维用E、三维用T(有时用F)表示。
T 和F分别用于电子和振动。
(2) A和B是以绕主轴C n转动2π/n来区分的,对称的(特征标为+1)用A、反对称的用B表示;对于D2和D2h点群,有3个C2轴,而3个C2操作属于不同类,只有3个C2操作的特征标全是+1的一维表示以A标记,其余的一维表示记为B, 对于D nd(n为偶数)的点群,有S n操作的特征标确定一维表示的特征标,为+1的记为A,-1的记为B.(3)下标“1”或“2”是以垂直于主轴的C2轴对称性来区分的。
对称的为1,反对称的为2,如果没有C2轴,就要通过主轴的σv镜面来区分,对称的为1,反对称的为2.(4)上标'或''是用区分它们对于σh镜面是对称还是反对称的,'表示是对称的,''表示是反对称的。
(5)下标g或u表示对于反演是对称还是反对称的,g表示对称,u表示反对称。
(6)关于基函数的说明:x,y,z是一次函数,可以和3个p轨道相联系。
也可以和偶极矩的3个分量相联系。
二次函数xy,xz,yz,x2-y2,z2可以和5个d轨道相联系。
类似地,三次函数可以与f轨道相联系。
R x,R y,R z是转动函数,在讨论分子转动时用到它们。
(7) z,z2,x2+y2以及(x, y)或(xy, xz)有不同的含义,没有括号的z,z2,x2+y2可以作为一维表示的基;有括号的的x和y或xy和xz一起作为二维表示的基。
(8)每个点群都有一个一维全对称表示,即对所有对称操作都用矩阵(1)表示(其特征标当然是1),习惯上将它列在每个点群的特征标表的第一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gc
2 gc
i gc
Hale Waihona Puke gc gc由于特征标的正交关系,因此特征标表的任两行(列)满足下 列正交关系:
gc
行:
n()
i
* j
gij
1
gc
列:
n()
i
* i
g
i1
正交关系既是写特征标表的依据,也是检验结果的依据
写一个群的特征标表,通常表内
1)复共轭表示 将一表示的所有表示矩阵都取其复共轭D(R)*,它们的集合
也构成原群的表示,称为原表示的复共轭表示 互为复共轭的表示,它们的特征标互为复共轭
2)自共轭表示 若互为复共轭的两个表示等价D(R)*=X-1D(R)X,则称为自共
轭表示 自共轭表示的特征标必为实数
3)群G的两个不可约表示的直乘仍是G的一个表示 特别是:其中一个是一维表示,直乘仍是不可约表示
特征标内积为
表示不可约的充要条件
j(R) * j(R) j(R) 2 aj1 (R) 2 g
RG
RG
注意
有些文献上定义特征标内积为
i (R) | j(R) 1 i (R) * j(R) g RG 则表示不可约的充要条件为
2. 性质
♣ 等价表示的特征标相等 ♣ 同一表示中,共轭元素特征标相等 ♣ 特征标是类的函数,即同类元素特征标相等 ♣恒元的特征标等于表示的维数 若恒元的表示D(E)的维数为m,则 χ(E)=TrD(E)m×m=m
●上面特征标的性质并不要求群G是有限群,是所有群特征标的 普遍性质,下面给出有限群特征标的性质(上节涉及的定理和推论)
(R) | (R) 1
4) 有限群不等价不可约表示的个数等于群的类数
1 gc
j
m2j g
j
维数的平方和等于群的阶数
二、特征标表
1. 定义
把有限群G的所有不等价不可约表示的特征标,作为类 的函数列出一个表,称为群G的特征标表。
建立特征标表的原因
●在给定的线性空间,群表示的矩阵形式不唯一 依赖于基的选择,甚至依赖于基的排序 但众多的表示是定义在同一线性空间,可以通过相似变换联
上面的方法有助于根据已知不可约表示寻找新的不可约表示
2. 特征标表的构成
表头:行:群包含的几个类 设有gc个类,第α类记为 前面写上类元素的个数n(α)
列:群的几个不等价不可约表示 有限群不等价不可约表示个数=gc
表中:每一行 是一个不可约表示Di 对应不同类 的特征标 χiα(α=1,...,gc)
系,即都是等价的 ●虽然群的表示矩阵不唯一,但是矩阵的迹(特征标)在相似 变换下不变(等价的表示特征标对应相等)
因此,表示的特征标成为表示的特征,与基的选择无关
●群论的主要任务就是对于各种典型的群,特别是物理中常见 的对称变换群,寻找它们所有不等价不可约表示,研究可约表 示的约化方法 ●对有限群,我们可以先找到群的所有不等价不可约表示的特 征标,列成特征标表,再找不可约表示的表示矩阵,可使问题 简化 ●有限群不等价不可约表示的特征标都满足前面列出的性质, 那些性质是写特征标表的依据,也是检验表是否正确的依据
m12+m22+...+mN2=N,则m1=m2=...=mN=1 即 每个表示都为一维表示 4)表示矩阵必须满足群元素的乘积关系
R↔D(R); S↔D(S) → RS↔D(R)D(S) 设D是CN的一个不可约表示,则
D(E) 1
mi=1,都是一维表示
RN=E
D(R N ) D(R)N
D(R)N 1
3. 有限群的特征标
♣ 设有限群G:阶为g 有n个不等价不可约表示Di(G), i=1,2,...,n Di(G)的维数为mi,特征标为χi(G)
1) 正交关系
i (R) * j(R) gij 对群元素求和,特征标作为群空间矢量
RG
gc
[n( ) / g]1/ 2i* [n( ) / g]1/ 2 j
i (R)* i (R) (R) 2 (R)* (R)
RG
RG
可约表示约化为几个不可约表示的过程中,有的不可约表 示不止出现一次(重数)
X
1D(R
)X
j
a
jD
j
(R
)
(R) a j j(R)
j
a i
1 g
i (R)*(R)
RG
不可约表示:D(R)=Dj(R), χ(R)=χj(R)
2.4 有限群不可约表示的特征标表
一、特征标 是研究群表示的重要且有效的工具
1. 定义
设D(G)是群G的一个表示,表示D(G)的特征标记为χ(G) 其中群元素R的表示矩阵D(R)对应的特征标χ(R)为
(R) TrD(R) D (R)
即表示矩阵D(R)对角线上元素和为元素R的特征标。
第一行:给出恒等表示D1的特征标 χ1α=1,即表的第一行为 1
第一列:给出恒元E表示的特征标 χi(E)=mi,即表的第一列为表示的维数
3. N阶循环群的特征标表
1)N阶循环群的标准形式:CN={R,R2,...,RN=E} 阿贝尔群,各元素间乘积可对易
2)阿贝尔群每个元素自成一类,因此,N阶循环群有N个类 3)有限群不等价不可约表示的维数平方和=群的阶
有的文献取 +
D(R) exp[ i 2L / N], (0 L N 1)
共有N个值,L=0 对应 D1(E)=1 恒等表示
N阶循环群有N个D(R)值,每一个值对应一个不等价不可 约表示,为方便,可写成
1
1 g
gc
n( )i* j
1
ij
对类求和,特征标作为类空间矢量(加上归一化系数)
2) 完备性
特征标构成类空间完备基,任何类函数都可按其展开
F (R) F (SRS1) C j j(R)
j
C j
1 g
RG
j (R )
*
F(R)
3) 特征标内积
每一列 是群每类元素 在不同表示Di中的特征标χiα (i=1,...,gc)
特征标表是一个正方形表:gc×gc
n(1) 1
D1
11
D2
12
Di
1i
D gc
gc 1
n(2) 2
1 2
2 2
i 2
gc 2
n( ) α
1
2
i
gc
n(gc ) g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