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与压强》课标解读
6.21压力与压强教案
压力和压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压力,掌握压强。
记住压强的单位,能应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并初步学会运用实验探究压力产生的形变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过程与方法以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实例为基础,引出压力的概念;以实验为基础,通过观察比较建立压强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感悟科学的研究方法。
【学情与教材分析】1.学情分析对于初中三年级的学生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都不相同,这年龄段的学生具有好奇好动好胜心理特点,且大多思维活跃,可塑性强,学习积极性高,平时由于注意激发学生的认识需要,使学生对物理有兴趣,学习有信心,且课堂气氛好,师生配合融洽。
2.教材分析压强的概念是贯穿本章的核心概念,是本章后三节的基础,教材的编写采用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思路. 压力和压强的概念及培养学生研究问题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用压强知识解释和解决问题和制定计划、设计实验、分析、论证、交流、评估、最后概括出规律的方法的掌握, 是本节的教学难点.【教学准备】钢直尺、砝码盒、钩码盒、气球、小桌等。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展示两幅图片: 1.啄木鸟 2.鸭子请同学们从图片中总结出各自的特点示问:如果把啄木鸟的嘴换成鸭子的嘴、把啄木鸟的脚换成鸭子的脚,会出现什么现象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道理。
二、新课教学。
1、展示本节课学习目标2、对物体受力分析得出压力①小孩对地面的压力(如图)结论:小孩垂直压在地面上②图钉对墙壁的压力(如图)结论:图钉垂直压在墙面上③杯子对桌面的压力(如图)结论:木块垂直压在斜面上总结三条结论:小孩垂直压在地面上的力图钉垂直压在墙面上的力压力木块垂直压在斜面上的力得到压力的概念: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3、练习画出压力的示意图并与重力进行比较分析压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F=G;F与G无关,F<G;分析归纳:课本受到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桌面受到压力的施力物体是课本。
新课标对压强教学的要求
新课标对压强教学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理解压强的概念:学生需要理解压强的定义,知道压强是单位面积上所受的正
压力,理解压强的物理意义和单位。
2.掌握压强的计算公式:学生需要掌握压强的计算公式P=F/S,并能够运用该公式
进行简单的计算。
3.理解影响压强的因素:学生需要理解影响压强的因素,包括压力的大小和受力
面积的大小,知道如何通过改变这些因素来改变压强。
4.掌握压强的应用:学生需要掌握压强的应用,了解压强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
应用,如液压传动、气压传动、压力计等。
5.培养实验能力:学生需要通过实验探究压强的概念和影响因素,培养实验能力
和科学探究精神。
总之,新课标对压强教学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压强的基本概念和计算公式,还要求学生理解影响压强的因素,掌握压强的应用,并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中考物理:第5课时《压力与压强》ppt课件(22页)
考点聚焦
京考探究
第5课时
压力与压强
答案: (1)受力面积大小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
果越显著。
(2)压力大小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 。 (3)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考点聚焦
京考探究
第5课时
压力与压强
[解析] 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
p/103Pa
9
8
7
6
5
4
考点聚焦
京考探究
第5课时
压力与压强
点评找因变量与自变量的关系记住口诀“加减乘除得定值
”,通过尝试去寻找因变量与自变量的定量关系,然后再代入
任意一组数据得到关系式中的常量。
考点聚焦
京考探究
第5课时
压力与压强
例4
如图5-4所示是一个上肢力量健身器示意图。配重A
受到的重力为1200 N,其底面积为5×10-2 m2,B、C都是定滑
第5课时
压力与压强
例3
2014·西城二模 下表是小萱同学在实验中记录的实
验数据。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归纳出压强 p和拉力F拉的关系:
p=1×104 Pa-5×102 Pa/N·F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压强课标分析、学情分析、教材分析3
压强课标分析、学情分析、教材分析3 【课标分析】内容要求:2.2.7 通过实验,理解压强。
知道日常生活中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2.2.8 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知道大气压强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水的关系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从内容要求上看:对于压强概念认知性要求目标为理解;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仅限于了解。
对于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课表要求体验性目标层级为经历。
对实验的设计与过程要熟知。
对于大气压强和流体压强的要求为认知性目标层级为了解。
【教材分析】本章内容为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压强》,是在学习了力学,力与运动的知识之后的章节。
压强的概念是贯穿本章的核心概念,是本章后三节的基础,教材的编写采用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思路.压力和压强的概念及培养学生研究问题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本节的教学重点,用压强知识解释和解决问题,制定计划、设计实验、分析、论证、交流、评估、最后概括出规律的方法.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会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压强的概念; ?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训练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师生共同理顺知识结构,使学生对压强知识的理解系统化、条理化。
通过课堂训练,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情感受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师生共同理顺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通过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物理就在身边教学重点:压强概念的理解教学难点: 液体压强的计算【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在学生本章知识以前,已经比较系统地学习了力的感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测量、二李平衡以及浮力的知识都有一些感性的认识,在日常生活中对这些概念都有所接触或使用沟,并不陌生,但是很少进行系统的观察和深入的思考,特别对压强。
浮力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更显认识不足、理解不深。
在实际教学当中,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堂,注意从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引入教学内容,并创造条件,让学生经历科学同年级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究压强、浮力奥秘的兴趣,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
初二物理压力与压强新课标课件
初二物理压力与压强新课标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初二物理《压力与压强》章节,详细内容包括压力的定义、计算方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压强的概念、公式推导、单位以及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通过实验和实例,探究压力与压强的关系,理解其物理意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压力的定义,理解压力与受力面积的关系,能够运用压力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 使学生了解压强的概念,掌握压强的计算方法,能够分析生活中与压强相关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他们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压力与压强的概念区分,压强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教学重点:压力与受力面积的关系,压强的计算方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压力计、压强计、实验器材(如气球、海绵等)。
学具:计算器、草稿纸、尺子、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如挤压气球,让学生感受压力,引发他们对压力与压强的思考。
2. 知识讲解:(1)讲解压力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压力与受力面积的关系。
(2)通过实验演示,推导压强公式,解释压强的物理意义。
(3)分析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举例说明。
3.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与压力和压强相关的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压力和压强公式进行计算。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几道有关压力和压强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实验操作: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压力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测量压强,验证压强公式。
六、板书设计1. 压力的定义、计算公式。
2. 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单位。
3. 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
4. 例题及解题步骤。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一道压力题目:一个物体质量为2kg,重力为20N,求它对水平地面的压力。
(2)计算一道压强题目:一个长方形木块,长为0.6m,宽为0.3m,高为0.2m,质量为10kg,求它对地面的压强。
2. 答案:(1)压力为20N。
(2)压强为1000Pa。
压力与压强讲义
第一讲 压力与压强【知识客栈】1、压力:⑴ 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⑵ 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F = 物体的重力G ⑶ 固体可以大小方向不变地传递压力。
⑷重为G 的物体在承面上静止不动。
指出下列各种情况下所受压力的大小。
G G F+G G – F F-G F2、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⑴课本甲、乙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乙、丙说明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
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和 对比法3、压强:⑴ 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⑵ 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⑶ 公式 p=F/ S 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p :帕斯卡(Pa );F :牛顿(N )S :米2(m 2)。
A 使用该公式计算压强时,关键是找出压力F (一般F=G=mg )和受力面积SB 特例:对于放在桌子上的直柱体(如:圆柱体、正方体、长放体等)对桌面的压强p=ρgh⑷ 压强单位Pa 的认识: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子的压力约0.5Pa 。
成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5×104Pa 。
它表示:人站立时,其脚下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脚的压力为:1.5×104N⑸ 应用:当压力不变时,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压强如:铁路钢轨铺枕木、坦克安装履带、书包带较宽等。
也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压强如:缝一针做得很细、菜刀刀口很薄 【初入江湖】例1 一块砖,平放、侧放、立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关于砖对地面的压力和压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平放时压力最大,压强最小B .侧放时压力最小,压强最大C .立放时压力最大,压强也最大F F F F FD .三种放法压力一样大,立放压强最大讲解 紧扣压强概念,当压力一定时(均为砖重G ),则接触面积最小时(砖立放的情况),压强为最大.故正确答案为D .注意 讨论此题型时要注意题目给出的条件,砖被放在水平面上,所以砖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由重力产生,而砖的重力不因其放法的不同改变,所以砖对地面的压力不变,而对地面的压强,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与受力面积有关,立放时的接触面积比平放、侧放都小,所以立放压强最大.例2 已知图钉帽的面积是1厘米2,图钉尖的面积是5×10-4厘米2,手指对图钉帽的压力是20牛,那么图钉尖对墙的压强p 2是手对图钉帽的压强p 1的________倍.讲解 由于p 1=1S F =2120厘米牛 p 2=1S F =2410520厘米牛-⨯ 所以p 1∶p 2=2410520厘米牛-⨯∶2120厘米牛=2000∶1 即p 2=2000 p 1 注意 该题说明两个问题:①图钉尖面积特别小,加在钉帽上一个较小的压力,就可以得到一个很大的压强;②固体可以大小不变地传递压力,而不一定能大小不变地传递压强,压强与受力面积有关.例3 一个棱长为0.2米,重为200牛顿的正方体物块,放在1米2的正方形水平桌面上,该正方体物块对桌面的压强是________帕.讲解 物块对桌面的压强p =1S F =物S G 所以p =22.02.0200米牛⨯=5×103帕 注意 本题主要考查了对压强的定义式的理解.物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压力由重力产生,受力面积为接触面积,即物块的底面积,不能由桌面面积决定.例4 如图所示,两长方体A 和B 叠放在水平地面上,A 受重力10牛,B 受重力30牛,已知A 对B 的压强与B 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3∶2,则A 与B 的底面积之比为________. 讲解 由题意p A =A A S G =A S 牛10 p B =BB A S G G +=B S 牛10 所以S A ∶S B =A p 10∶Bp 40将p A ∶p B =3∶2代入 得S A ∶S B =1∶6 注意:在求物体B 对地面压强时,当心别在压力FB 中漏掉物体A 的重力:F B =G B +G A .【小试牛刀】1.如图所示,一个物体重10N ,用大小为30N 的力垂直于墙壁压住物体,则墙壁受的压力是()A .10NB .20NC .30ND .40N2.水平地面上放着一只箱子,小孩用力向上提,却没有提起,在小孩向上提箱子时( )A .箱子对地面压力减小,人对地面的压力增大B .箱子和人对地面的总压力增加C .箱子对地的压力减小,人对地面的压力不变D .箱子和人对地的总压力减小3.如图所示.一个均匀的长方形木条所受重力为G ,当它的一半放在水平桌面上时,若接触面积为S ,则()A .它对桌面的压力为2GB .它对桌面的压强为2G SC .它对桌面的压力为GD .将木条伸出桌面外的部分切去,它对桌面的压强为2G S 4.两个实心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同,它们的密度大小关系为ρ1>ρ2,若这两个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分别为F1和F2,则( )A .F1=F2B .F1<F2C .F1>F2D .无法确定5.一均匀的正方体木块,放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为p ,如果将这个木块切成完全相同的8个小正方体,取其中一个放在水平地面上,这个小木块对地面的压强是()A .pB .P/2C .P/4D .2p6.立方体甲和乙的边长之比是2:3,将它们分别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时,它们对桌面的压强均为p .将甲如图所示放置在乙上面,乙对桌面的压强为p'.则p':p 等于( )A .9:13B .13:9C .9:4D .13:47. 边长为1m 的正方体放在水平桌面上,重力为7.8×104N 顿,若沿图(甲)图所示的虚线去掉一半,其余部分不动,这时它对桌面的压力是 ,压强是 ,如果沿(乙)图的虚线去掉一半,其余部分不动,这时它对桌面的压力是 ,压强是 。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上册第4章第1节《压力压强》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是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上册第4章第1节《压力压强》。本章内容是物理学中的力学部分,压力和压强是力学中的基本概念,对于学生理解物体间相互作用和力的传递具有重要意义。本节课在教学体系中位于力学单元的起始部分,是学习后续力学知识的基础。
(二)学习障碍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接触过一些力学的基础知识,如力的概念和作用,但可能对压力和压强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前置知识或技能包括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对力的基本认识以及对物体相互作用的初步理解。学习障碍可能包括:
1.对压力和压强概念的理解混淆,不清楚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计算压强时,对单位换算和公式的应用不够熟练。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探究压力压强的规律。
(2)运用数学工具(如公式、图表等)分析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探究自然规律的热情。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主要知识点包括:
1.压力的定义和单位。
2.压强的定义、公式及其单位。
3.压力与压强的区别和联系。
4.固体、液体和气体中的压力压强特点。
5.压力压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压力和压强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定义、单位和公式。
(2)学会使用公式计算压力和压强。
(3)了解固体、液体和气体中的压力压强特点,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
-竞赛活动:设计知识竞赛或实验操作竞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增强学习动力。
初中物理_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压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题人教版八年级第九章压强第1节压强☆教材分析1.压强是力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对压力的作用效果的进一步描述,是初中物理课程的重要教学内容。
2.本节由“压力”、“压强”和“怎样减小或增大压强”三部分内容组成。
3.本节教材从生活场景走进物理学习,又从物理学习走进社会应用,体现了物理与生活、社会的密切联系。
4.本节内容集视频体验、实验探究、计算、应用于一体,涉及的知识多、综合性强。
☆教学目标1.能通过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关系。
2.能描述压强概念的建立过程。
能熟练写出压强公式、单位,并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会应用压强公式分析增大或减小压强的具体方法,并能解释与压强有关的物理现象。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压强概念的形成,压强概念及应用。
难点:压强概念的形成,公式的应用。
☆学情分析本节内容涉及知识多、综合性强,学生缺少压强方面的生活体验。
☆教具和学具1.多媒体课件;2.小桌、海绵、砝码、铅笔等。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课题1.播放雪地行走视频。
2.观看图片,请同学们想一想,做一做。
阅读、体验、思考。
创设情景,吸引学生兴趣,引出课题。
进行新课(一)压力1.什么是压力2.压力与重力的关系1.师生共同分析以下几种情况物体表面受到压力的情形,并画出表面所受压力的示意图。
问:它们所受的压力有什么共同特点?(引导学生回答压力的作用点和方向)2.总结什么是压力及相关知识:(1)压力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压力。
(2)压力作用点:被压物体的表面。
(3)压力方向:垂直于受压物体表面且指向受压物体内部。
(4)压力产生条件:物体之间接触且互相挤压(压力本质是弹力)。
3.请同学们分别画出上面几种下物体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4.讲述并总结压力和重力的关系:聆听、分析、画图、总结。
聆听、总结、记笔记。
学习从实例中总结知识。
学习压力和重力的(二)压强1.压力的作用效果2.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3.压强(三)怎样压力重力区别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的力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产生原因挤压(本质是弹力)地球吸引方向垂直于物体表面指向被压物体竖直向下作用点被压物体表面物体的重心联系固体自由静止在水平面时,压力与重力大小相等。
23《压强》课程标准分解
《压强》课程标准分解
23团中学江娅玲
【背景说明】
课标陈述:通过实验,理解压强。
知道日常生活中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选自:《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第17页
教材: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九章第一节压强
【课标分解】
第一步:分析语法结构和关键词
句型结构:第一种只描述行为表现
行为动词:理解,知道
核心概念:压强
第六步:写出教学目标
1、通过联系实际和实例来认识,知道压力的概念以及会画力的示意图。
2、通过分组实验和观察讨论并学会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
因素,通过讨论交流合作,养成科学,严谨的态度以及良好的协助精神。
3、通过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掌握压强的概念,知道压强的计算公式,国
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及其意义,并联系实际,估测自己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会进行压强的简单计算。
4、通过观察和讨论了来掌握减小和增大压强的主要方法,并渗透控制变量
法。
初二物理压力与压强新课标精品课件
初二物理压力与压强新课标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初二物理教材《压力与压强》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压力的定义、计算公式、压强的概念、计算公式、影响压力和压强的因素,以及压力与压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压力和压强的概念,能正确运用计算公式求解相关问题。
2. 了解影响压力和压强的因素,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压力与压强的计算及影响因素的理解。
教学重点:压力与压强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平板、砝码等)。
学具:笔记本、教材、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压力和压强的例子,如书包带、汽车轮胎等,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1)压力的定义、计算公式。
(2)压强的概念、计算公式。
(3)影响压力和压强的因素。
3. 实验演示:(1)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质量的物体对平板的压力。
(2)观察在不同受力面积下,压力对压强的影响。
4. 例题讲解:(1)计算不同情境下的压力和压强。
(2)解释生活中与压力和压强相关的现象。
5. 随堂练习:(1)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
(2)结合生活实际,讨论压力和压强的影响因素。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压力与压强的计算公式。
(2)介绍压力与压强在科技和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压力的定义、计算公式。
2. 压强的概念、计算公式。
3. 影响压力和压强的因素。
4. 例题及解答过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求解不同情境下的压力和压强。
(2)分析题:解释生活中与压力和压强相关的现象。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是否能理解压力和压强的概念,能否正确运用计算公式求解问题。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与压力和压强相关的现象,开展相关的小研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压力和压强》教学设计说明
《压力和压强》教学设计【设计思路】1.本节从学生常见的但没有思考过的现象引入新课,引起学生的学习物理兴趣;再介绍压强的铺垫重点知识压力,通过对图例的分析来理解压力的的概念;提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问题,用演示实验的方法进行探究;为了描述压力的作用效果,用类比的方法引入压强的概念;之后对压强的相关计算进行练习,并口头解释压强现象,解决课前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寻找增大与减小压强的方法,突出物理学是描述自然现象,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学科。
2.在教学过程中总是鼓励学生积极动脑,通过演示实验的活动,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体验科学的乐趣,了解科学方法,获取科学知识逐步树立科学创新精神。
3. 本节课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获得结论,培养了能力,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课堂气氛活跃,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通过对压强的相关计算进行练习加强对于知识的进一步掌握和应用。
【教学容】第一节;压力和压强【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什么是压力,了解压力与重力的区别。
理解压力作用效果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了解压强的概念,会运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知道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科学探究,归纳得出压力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
通过参与科学探究,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具有一定的实验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探究实验中,体会到客观规律的可认识性和有效的利用规律,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研究探索科学知识的精神。
【教学重点】1.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2.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
3.能用压强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4.结合实际分析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教学难点】利用科学探究的结论建立压强概念【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砝码、海绵、小桌【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展示图片:图中这两个小同学的体重接近,但是他们脚下雪层的凹陷程度却不同,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道理。
二、新课教学。
1、展示本节课学习目标2、对物体受力分析得出压力①小孩对地面的压力(如图)结论:小孩垂直压在地面上②图钉对墙壁的压力(如图)结论:图钉垂直压在墙面上③木块对斜面的压力(如图)结论:木块垂直压在斜面上总结三条结论:小孩垂直压在地面上的力图钉垂直压在墙面上的力压力木块垂直压在斜面上的力得到压力的概念: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3、练习画出压力的示意图并与重力进行比较学生分析归纳:(课本受到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桌面受到压力的施力物体是课本。
《压强》课标要求
一、课标要求本部分的考点主要有5个:⑴压力:要求知道压力的概念、方向,压力和重力的关系;⑵压强:要求理解压强的概念,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及相关实例;⑶液体压强:要求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了解液体压强的应用实例,知道连通器的特点及生活中应用连通器的实例,⑷大气压强:要求知道证明大气存在的实例,了解大气压产生的原因,了解大气压的测量方法,知道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⑸流体压强:要求知道液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能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二、能力解读1、理解压力的概念2、掌握压强的概念、单位和公式。
3、能应用压强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知道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5、知道研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的思路和方法。
6、知道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记住一个标准大气压的数值.7、大气压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8、通过实验,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学生较困惑的地方1问:压力与压强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它们有哪些区别?有什么联系?答:(1)概念不同:压力是垂直作用于物体表面的力,它是由于支承面受到挤压而产生的;压强是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它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2)单位不同:压力的单位是N ,压强的单位是Pa . (3)两者联系:压强公式p =F /S 。
2问:运用压强公式SFp时,应注意些什么? 在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是帕斯卡(Pa ),应用公式p =F /S 计算时,单位要统一,特别是面积的单位必须用m 2.3问:减小压强和增大压强分别有哪些方法?F 不变,增大S F 不变,减小S ①减小压强 S 不变,减小F ②增大压强 S 不变,增大F F 减小,增大S F 增大,减小S ③解释:为什么书包带要用扁而宽的带,而不用细绳?三、命题规律2007年3分 2008年4分 2009年5分2010年3分 2011年2分四、试题回顾 24.2007年是农历猪年,兰兰家有一个猪宝宝的摆设,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15所示。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压强说课稿
17
F
一、压力的概念:
男孩垂直压在地面上的力 图钉垂直压在墙面上的力 木块垂直压在斜面上的力
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2021/4/14 星期三
18
压力 作用点:所压表面 方向:垂直并指向受压 表面
目标检测1:作出下列压力的示意图,并分析他们 有什么共同特征?
1)、茶杯对桌面的压力 2)、木块对斜面的压力 3)、往墙上按图钉,手对图钉的压力
3.动画模拟,突出重点
为了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在学生充分讨
论,发表自己观点的情况下,让学生说出实验 的方法—控制变量法。并让学生进行探究,教 师再用动画模拟演示,最后得出结论。
因为压力作用效果可能与 多个因素有关,因此在探
究过程中要使用:
控制变量法
2021/4/14 星期三
25
探究一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
桌面的压强。
已知:F=G=3N
S= 5 ×10-2m2
求:P
F 解: P =
S
=
3N 5 ×10-2m2
=60Pa
答:书对桌面的压强是60Pa
2021/设4/14计星期意三 图:通过练习,进一步认识压强,明白压强公 33 式中的S既是受力面积,也是两物体间的接触面积。
4.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例题: 1.一个重5N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木 块,平放在面积为1m2的方桌面中 央,求木块对桌面的压强大小?
观察下图,你有没有想到什么问题?
小小的蝉怎么能把细 细的口器插入厚厚的 树皮呢?
2021/4/14 星期三
笨重的骆驼怎么能 背着沉重的货物行 走松软的沙漠中? 21
观察
坦克为什么使用宽大的履带。 我要有一副滑雪橇多好 啊!
初二物理压力与压强新课标优质课件
初二物理压力与压强新课标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初二物理课程,涉及教材第十一章“压力与压强”部分。
详细内容包括:压力的定义、计算公式、压强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压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压力、压强的概念,能运用相关公式进行计算。
2. 了解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压力、压强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
难点:压强的计算及应用,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压力计、压强计、演示用气球、图示挂图等。
学具:练习本、计算器、直尺、圆规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气球,提问学生如何让气球爆炸。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压力的作用。
2. 知识讲解:a) 压力的定义、计算公式;b) 压强的概念、计算方法;c) 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
3.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压力与压强的计算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两道有关压力与压强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生活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压力与压强的应用,如汽车轮胎、自行车坐垫等。
六、板书设计1. 压力与压强的概念;2. 压力的计算公式;3. 压强的计算方法;4. 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5. 生活实例分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计算题:已知一物体质量为2kg,底面积为0.1m²,求该物体在水平面上的压力。
b) 分析题:分析生活中一个压力与压强的应用实例,说明其原理。
2. 答案:a) 压力=2kg × 9.8N/k g = 19.6N;b) 例子:自行车轮胎。
原理:轮胎内的气体压强使轮胎与地面接触面积增大,减小了单位面积的压力,提高了行驶的舒适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压力与压强的理解程度,以及课堂互动情况。
第1课时 压力和压强
• 三、压强
• 1、物理意义:压强是用来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压强越 大,压力产生的效果越明显。
• 2、概念:在物理学中,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
做压强,用符号p表示。
•
F
3、压强的公式:p= S
,变形公式:F=PS,S=
F P
,可以进行压强、
压力、受力面积的计算
•4、压强的单位:N/m2,读作:牛每平方
F
F
F
F
A
B
C
D
2.将重40N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然后在竖直方向再加一
个10N的力,那么压力大小( C )
A.一定等于50N
B.一定是10N
C.可能是30N
D.可能是10N
3.如图所示,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D )
甲
乙
①甲、乙两次实验中,小桌对海绵的压力大小相等
实验1:
控制变量: 受力面积相同 比较图中: 甲 和 乙 。
甲
乙
丙
结论: 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有关。
实验2: 控制变量: 压力相同 比较图中: 乙 和 丙 。
甲
乙
丙
结论: 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有关。
实验记录:
甲
乙
丙
实验次数 1 2 3
压力
桌子的重力 桌子+砝码重力 桌子+砝码重力
受力面积
桌脚 桌脚 桌面
pB、pC。则三个压力的大小关系
是 FA=FB=FC
,压强自小
A
B
C
到大的顺序是 pB< pA< pC 。
课堂小结
压力:把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初二物理压力与压强ppt课件-新课标
1. 边长为1米的正立方体放在水平桌面上,重力为7.8X104 牛,它对桌面的压力是 7.8X104N ,若沿如图1所示的虚线 去掉一半,其余部分不动,这时它对桌面的压力是3.9X104N, 压强是 3.9X104Pa 。如果沿如图2所示的虚线去掉一半,
其余部分不动,这时它对桌面的压力是3.9X104N,压强
结论 :压力越大,压力的作 用效果越明显。
压力的作用效果1 压力的作用效果2
结论:受力面积越小,压力
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压力的作用效果3 压力的作用效果4
二、压强
1、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叫做压强。
2、公式:
压力
压强=
受力面积
F P=
S
3、单位: 1帕斯卡 =1 牛/米2 Pa
猜一猜:谁对地面 的压强大?
课堂小结
一、压力:
1、定义:物理学中把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2、压力的作用效果:
(1)与压力的大小有关(2)与受力面积有关
二、压强:
1、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2、公式 压力
压强= 受力面积
P=
F S
3、单位:1帕斯卡= 1牛/米2 Pa
4、怎样增大和减小压强
F1
S1
=
475N
9.5X10-4m2
=5X105N/m2=5X105Pa
P2= F2= 60000N =2.5X105N/m2=2.5X105Pa S2 0.24m2
答:芭蕾舞演员足尖对地面的压强比大象对 面的 压强大。
4、怎样增大和减小压强: (1) 增大压强的方法:
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可以增大压强 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 (2)减小压强的方法: 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可以减小压强 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
《压力与压强》课标解读
《压力与压强》课标解读一、课程标准二、课标解读密度知识与技能(1)掌握密度。
理解密度的定义是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能用公式ρ=m/V 计算物质的密度、物体的质量或体积,会查阅密度表,记住水的密度3101.0⨯=水ρ千克/米3,知道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
了解密度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运用密度概念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时,只要求计算单一物质的密度,对于两种已知密度的物体混合以后的密度计算不作要求。
(2)学会“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正确处理实验数据,完成探究的实验任务。
(3)设计“测定物质的密度”实验。
确定实验的目的,设计实验方案,选定实验器材,能根据实验测得数据鉴别物质。
●过程与方法(1)学生经历“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的过程,在比较、归纳实验数据和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建立密度的概念,初步认识建立科学概念的思维方法。
(2)在学生实验“测定物质的密度”中,建议设计多种方案测盐水的密度,也可以通过对不同的固体(溶于水的、不溶于水的、规则的、不规则的、颗粒状的、粉状的)设计不同方案测固体密度,在交流中比较各种方法,感受到过程、方法的多样性。
(3)密度的应用可作为专题进行研究,学生分组进行课题研究,教师可以提供一部分课题(例如:体育课上使用的铅球是不是用铅做的?怎样知道教室内空气的质量?等等),学生也可以自行设计课题进行研究。
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
经历一个表达、交流、倾听、提问、探讨的过程。
(4)在密度的学习后,学生经历查找资料,设计图表,编制密度阶梯,并在班上交流的过程,认识编制图表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密度概念的建立过程,感悟客观现象、客观事实是建立概念的基础。
(2)学生在使用量筒、天平进行测量的过程中,初步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乐于参加探究活动的科学态度。
(3)密度应用的学习中,介绍盐水选种、对未知矿石的鉴别等都与生命科学、化学学科有一定的联系,学生可以体会到自然科学之间的联系。
《压强》教材分析
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跟受力面积之比叫 做压强。
公式:
压力 即:
压强=
受力面积
p F S
单位:帕斯卡(Pa) 1Pa=1N/m2(小故事、估算)
简介帕斯卡
(1623-1662。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思想家。)
“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 是自然界最 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有思想的芦苇。”
1、压强 2、怎样减小或增大压强
对本节教材的理解
压强是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广泛的一个概念, 这部分知识在解释一些自然现象时也经常用到, 又是后面学习大气压强、浮力和高中学习气体性 质的基础。压强的概念是贯穿一章的核心概念, 是本节的重点。
教学思路:
认识压力 压强分组实验及结论 压强的概念、公式、单位
讲解例题 讨论怎样减小或增大压强
详细介绍压强计的构造、原理、使用方法。 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再让学生去探究。
让学生认识到:U型管两液面高度差越大,液体 压强越大。
液体内部压强与橡皮膜方向的关系
控制不变的量——液体密度、深度 需要改变的量——橡皮膜朝向 观察记录的量——U型管高度差
方向 压强计左右液面高度差
朝上 朝侧面 朝下
结论:
潜水等高气压作业后减压不当,常可因血管内 外及组织中形成气泡引起急性减压病或演变为 减压性骨坏死。
4、关于连通器——液体压强的应用
①定义:
上端开口 ,下端相连的容器叫连通器
②原理: 连通器里的液体不流动时,各容
器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
连通器的原理
取液片AB,左边 液柱对AB向右的压强, 等于右边液柱对AB向 左的压强。
注意提炼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压力与压强》课标解读
一、课程标准
二、课标解读
密度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密度。
理解密度的定义是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能用公式ρ=m/V 计算物
质的密度、物体的质量或体积,会查阅密度表,记住水的密度3101.0⨯=水ρ千克/米3,知道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
了解密度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运用密度概念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时,只要求计算单一物质的密度,对于两种已知密度的物体混合以后的密度计算不作要求。
(2)学会“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正确处理
实验数据,完成探究的实验任务。
(3)设计“测定物质的密度”实验。
确定实验的目的,设计实验方案,选定实验器材,能根据实验测得数据鉴别物质。
●过程与方法
(1)学生经历“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的过程,在比较、归纳实验数据和小组交
流的基础上建立密度的概念,初步认识建立科学概念的思维方法。
(2)在学生实验“测定物质的密度”中,建议设计多种方案测盐水的密度,也可以通过
对不同的固体(溶于水的、不溶于水的、规则的、不规则的、颗粒状的、粉状的)设计不同方案测固体密度,在交流中比较各种方法,感受到过程、方法的多样性。
(3)密度的应用可作为专题进行研究,学生分组进行课题研究,教师可以提供一部分课
题(例如:体育课上使用的铅球是不是用铅做的?怎样知道教室内空气的质量?
等等),学生也可以自行设计课题进行研究。
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
经历一个表达、交流、倾听、提问、探讨的过程。
(4)在密度的学习后,学生经历查找资料,设计图表,编制密度阶梯,并在班上交流的
过程,认识编制图表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密度概念的建立过程,感悟客观现象、客观事实是建立概念的基础。
(2)学生在使用量筒、天平进行测量的过程中,初步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乐于参
加探究活动的科学态度。
(3)密度应用的学习中,介绍盐水选种、对未知矿石的鉴别等都与生命科学、化学学科
有一定的联系,学生可以体会到自然科学之间的联系。
(4)学生编制的密度阶梯,图表形式的多种多样,学生欣赏到自己的成果、并从中获得乐趣,同时进一步感悟物质世界。
图2
图5
压强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压力。
理解压力的概念,知道压力的方向始终垂直于接触面,能根据受力情况
计算压力的大小。
(2)掌握压强。
理解压强概念,记住压强的单位,能用压强概念进行有关计算。
知道增
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知道压强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3)理解液体内部压强。
理解液体内部各个方向上都有压强,且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上
的压强相等,理解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成正比,理解液体内相同深度的压强与液体有关,能用公式p=ρgh进行简单计算。
(4)知道连通器。
知道连通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地下河流、城市下水道、船
闸等。
(5)知道大气压强。
知道大气压强的存在,知道标准大气压的数值,能解释一些与大气
压强有关的简单现象。
知道马德堡半球实验和托里拆利实验。
(6)*知道帕斯卡定律。
知道液体能够传递压强;
(7)*知道液压传动。
知道液压传动是液体传递压强规律的重要应用。
(8)*理解虹吸现象。
理解虹吸现象的原理,能用虹吸现象来解释有关现象。
(9)*理解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理解空气流速越快,气体压强越小;能用气体压强
与流速的关系解释有关现象。
学会探究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会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探究实验。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压强概念的建立过程。
理解“单位面积上所受压力的大小直接反映了压力的作
用效果,将它定义为压强”,认识建立概念的方法。
(2)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经历猜想液体内部压强与那些
因素有关,再进行探究的过程,认识和运用科学猜想、观察实验、控制变量等方法。
(3)感受用连通器模型来分析实际问题的方法。
(4)在“大气压强连通器”的学习中,可以介绍气压对气候、气流的影响,喷泉、地
下河流等都与地理学科有联系,体验自然科学之间的联系。
(5)通过了解托里拆利测定大气压实验感受等效替代法的科学方法。
(6)*“探究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不是一个定量实验,建议分组讨论猜想气体压强
与流速的关系,设计一些简单的小实验,然后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比较,最后得出定性的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大气压的知识,认识到“自然界害怕真空”这种说法的错误。
懂得自然规
律是可以认识的。
(2)通过了解长江三峡水利工程和我国城市下水道建设的成就,激发爱国热忱。
(3)在大气压,液体传递压强的学习中,可以从熟悉的生活事例、有趣的实验为背景,
图
2
浮力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浮力。
知道浮力得概念,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知道浮力的方向。
(2)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学会验证阿基米德原理,会用弹簧测力计等器材来验证阿基米
德原理,能分析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能通过实验找出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能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讨论和计算简单问题。
(3)*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
理解物体上浮、悬浮、下沉的条件,会运用浮沉条件解决
简单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经历“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过程,认识和运用科学猜想、观察实验、控制变量等
方法。
(2)*学习“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时,通过制作一个沉浮子,探索物体在水中上
浮、悬浮及下沉的方法,最后归纳得出物体浮沉条件。
认识实验归纳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浮力知识的实际应用(如:轮船,潜水艇),激发学习兴趣。
(2)通过重温阿基米德研究浮力大小的历史,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感悟科学家刻苦钻
三、重点难点
密度是本章的一个核心概念,它与比热容概念相类似,是反映物质特性的物理量,它也是学习压强、浮力等知识的基础;压强是本章的另一个核心概念,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的压力差是浮力产生的原因,它又是高中学习气体性质时要涉及的一个重要物理量。
本章的重点是密度和压强概念;难点是压强知识的综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