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1100c50c4a7302768e9939fd.png)
Nonsense syllable
测量方法的改进
Complete memorizing method Saving method
遗忘曲线(forgetting curve)
13
遗忘曲线
14
第二节 实验心理学的科学属性
实验心理学是科学吗 对实验心理学的认识误区
15
实验心理学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实验心理学的由来 第二节实验心理学的属性 第三节实验心理学的方法学地位 第四节如何进行实验心理学研究
2
第一节 实验心理学的由来
Psychology has a long past, but only a short history
The best method for acquiring knowledge Method can be broken down into a series of steps
32
ExaminBiblioteka d the role of suggestion in the perception of hearing satanic messages in rock-and-roll recordings presented backward to 65 undergraduates. Ss were placed in 1 of 3 groups:
Result: Learned maze faster when alone, than when in a group
cp 21
研究举例
验证假设(普遍性程度)
不同的情境 不同的文化背景 儿童
形成理论
实验心理学(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实验心理学(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https://img.taocdn.com/s3/m/fb82f460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00.png)
引言概述:
实验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学现象和过程的科学实验方法和技术的课程。
它涵盖了实验设计、数据收集与分析、伦理问题、操作性定义、变量控制等重要内容。
作为一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它旨在培养学生对实验方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正文内容:
大点1:实验心理学的概念及历史发展
小点1.1:实验心理学的定义和特点
小点1.2:实验心理学的历史渊源
小点1.3: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大点2:实验设计与数据收集与分析
小点2.1: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要素
小点2.2:因变量和自变量的操作性定义和选择
小点2.3:数据收集和分析的方法和技术
大点3:伦理问题与人体实验
小点3.1:伦理问题在实验心理学中的重要性
小点3.2:人体实验的伦理原则和限制
小点3.3:人体实验的审批和保护
大点4:变量控制与实验误差
小点4.1:变量控制在实验设计中的作用
小点4.2:实验误差的分类和控制方法
小点4.3:实验中的可靠性和效度问题
大点5:实验心理学的应用领域和意义
小点5.1:实验心理学在认知心理学中的应用
小点5.2:实验心理学在人类行为研究中的应用
小点5.3:实验心理学在心理干预和治疗中的意义
总结:
实验心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心理学课程,其涉及的内容包括实验设计、数据收集与分析、伦理问题、变量控制等方面。
通过学习实验心理学,学生可以掌握实验方法的运用,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同时,实验心理学在认知心理学、人类行为研究和心理干预与治疗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因此,该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心理学教学大纲
![实验心理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2740bfb6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91.png)
实验心理学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引言实验心理学是心理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对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进行实验研究,揭示人类行为背后的原理和规律。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实验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目标包括:1.培养学生对实验心理学的兴趣和理解,使他们能够运用实验方法研究心理学问题;2.让学生掌握实验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正确设计和执行心理学实验;3.提升学生的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科学研究精神;4.帮助学生建立实验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伦理意识,遵守学术道德规范。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模块的内容:1.实验心理学概述-实验心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分类-心理学实验的伦理标准和操作规范2.感知与注意-感知过程的基本原理-感知变量对行为的影响-注意力的定义和类型-注意力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3.学习与记忆-学习的形式和机制-记忆的分类和过程-记忆的遗忘规律和提高方法-认知图式对学习和记忆的影响4.情绪与情感-情绪与情感的定义和分类-情绪与认知的互动关系-情感调节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实验方法研究情绪和情感对行为的影响5.思维与决策-思维的基本过程和类型-决策的模型和策略-判断和决策中的心理偏见-实验方法研究思维和决策的心理机制第四部分:考核方式学生的学习成绩将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考核:1.平时表现(出勤、参与讨论等)占总成绩的10%2.课堂小测验占总成绩的20%3.实验设计和报告占总成绩的30%4.期末闭卷考试占总成绩的40%第五部分: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验设计和实践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和实践技能。
同时,教师将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指导和支持,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6ec1519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53.png)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实验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通过科学实验的方法来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
以下将为您详细介绍一些关键的实验心理学知识点。
一、实验变量在实验中,变量是指可以变化或被操纵的因素。
主要包括自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
自变量是研究者主动操纵或改变的变量,其变化会引起其他变量的变化。
例如,在研究记忆方法对记忆效果的影响时,记忆方法就是自变量。
因变量是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产生变化的变量,是研究者想要观察和测量的结果。
在上述例子中,记忆效果就是因变量。
控制变量则是那些可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但研究者不希望其发挥作用的变量。
比如,被试的年龄、性别、教育水平等,需要在实验中保持恒定或加以控制,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实验设计常见的实验设计有被试间设计、被试内设计和混合设计。
被试间设计是将被试随机分配到不同的实验条件中,每个被试只接受一种处理。
这种设计可以避免实验顺序对结果的影响,但可能会因为个体差异导致误差。
被试内设计是让每个被试都接受所有的实验处理。
优点是能够减少个体差异的影响,但可能存在练习效应或疲劳效应。
混合设计则结合了被试间设计和被试内设计的特点,在一个实验中同时包含两种设计方式。
三、实验误差实验误差是指实验中除了自变量之外,其他因素对因变量产生的影响。
误差主要包括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是由实验设计或测量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导致的,具有方向性和稳定性。
例如,测量仪器不准确会导致每次测量结果都偏高或偏低。
随机误差则是由偶然因素引起的,没有固定的方向和大小,在多次测量中会相互抵消。
为了减少误差,研究者需要精心设计实验,控制无关变量,提高测量工具的精度,并进行重复实验。
四、反应时反应时是指从刺激呈现到反应开始之间的时间间隔。
它是心理学实验中常用的一个指标,可以反映个体的感知、注意和决策等心理过程。
简单反应时是指对单一刺激做出的反应时间,例如看到红灯就按下按钮。
选择反应时则是在多个刺激中选择一个做出反应的时间,比如在红、绿、蓝三种颜色的灯中,看到绿灯按下按钮。
实验心理学的重点和难点及实验心理学题库整理版
![实验心理学的重点和难点及实验心理学题库整理版](https://img.taocdn.com/s3/m/c0471121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39.png)
实验心理学的重点和难点一、 实验心理学概述(一)实验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1. 冯特首次提出心理学必须用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从而搭建了实验心理学的框架;2. 费希纳开创性地提出量化研究心灵的思想,其著作有《心理学物理纲要》;3. 艾宾浩斯开用实证方法研究记忆等高级心理活动之先河,采用节省法;(二)实验心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略二、实验心理学的变量与设计(一)心理学实验的含义与基本形式1) 观察法:是描述性质的方法,特点:直接性,描述性;缺点:过于直接和简单;其中自然观察法是最受推崇的一种方法,是指对自然情境下的现象进行深入观察的一种方法;其中个案法,是指深入研究单个或少数几个被试的观察法;(注意无干扰观察::指研究者为了避免被试由于知晓正在被观察,产生非自然状态下的行为,而采用的一种无干扰观察技术)2) 相关研究:探索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3) 实验法:是科学心理学研究的最高级的方法;实验法的优点:①实验者带有特定的目的进行实验,这比起耐心等待自然观察要有效、经济和方便得多②实验者可以控制一切无关变量而只改变一些研究感兴趣自变量,因此结论更加严谨③实验条件为实验者的观察和记录创造了最好的条件,测量较为精确④设定明确的实验条件可以使别人来重复并检验实验的结果实验法的缺点:①实验条件控制有过多的人为性②实验干涉程度高③对于复杂的行为无法测量④不适合大规模探索性研究根据实验的条件要求严格程度分类:自然实验法:在自然情境下,对实验情境进行一定控制来对人的心理和行为变化进行研究,结果与真实生活或工作情境比较接近,具有很好的推论性;实验室实验: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精确和严格的控制进行研究,结果与真实情况差异较大,推论性较差;(二)心理学实验中的变量及其控制1) 自变量的种类与控制自变量:在实验中实验者所操纵的,对被试的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自变量的分类:①作业变量(课题变量):即各种可以操纵的具有质或量的变化的刺激,如教材、教法、教学手段或教学组织形式等;②环境变量,即实验的环境,如实验室的照明情况或噪音强度等;③被试变量,又称机体变量,是指在外界条件一致的情况下,被试间不同程度的持续性特征,如年龄、性别、血型、不同文化程度、职业特点、健康状况等;④暂时的被试变量,指通过主试的言语、态度以及用某些方法使被试的机能状态、特性等产生一时的变化,将这种一时的变化作为引起被试反应的自变量,如疲劳、焦虑等。
《实验心理学教案》课件
![《实验心理学教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5dff1da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41.png)
《实验心理学教案》PPT课件第一章:实验心理学概述1.1 实验心理学的定义介绍实验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解释实验心理学在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1.2 实验心理学的历史发展回顾实验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介绍重要实验心理学家的贡献和实验研究1.3 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解释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类型介绍实验控制和实验变量的概念第二章:感知实验2.1 视觉感知实验介绍视觉感知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视觉感知实验的结果和解释2.2 听觉感知实验介绍听觉感知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听觉感知实验的结果和解释2.3 触觉感知实验介绍触觉感知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触觉感知实验的结果和解释第三章:学习与记忆实验3.1 经典性条件反射实验介绍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经典性条件反射实验的结果和解释3.2 工具性条件反射实验介绍工具性条件反射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工具性条件反射实验的结果和解释3.3 记忆实验介绍记忆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记忆实验的结果和解释第四章:情绪与情感实验4.1 情绪理论概述介绍情绪理论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观点分析情绪理论的实验研究和证据4.2 情绪实验介绍情绪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情绪实验的结果和解释4.3 情感实验介绍情感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情感实验的结果和解释第五章:认知实验5.1 注意实验介绍注意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注意实验的结果和解释5.2 记忆与决策实验介绍记忆与决策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记忆与决策实验的结果和解释5.3 问题解决与创造力实验介绍问题解决与创造力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问题解决与创造力实验的结果和解释第六章:发展心理学实验6.1 发展心理学概述介绍发展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解释发展心理学在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6.2 认知发展实验介绍认知发展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认知发展实验的结果和解释6.3 情感与社会发展实验介绍情感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情感与社会发展实验的结果和解释第七章:心理测量学实验7.1 心理测量学概述介绍心理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解释心理测量学在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7.2 心理测量工具与实验介绍常用心理测量工具及其实验方法分析经典心理测量实验的结果和解释7.3 心理测量学实验设计与分析介绍心理测量学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讲解心理测量学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解释方法第八章:心理病理学实验8.1 心理病理学概述介绍心理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解释心理病理学在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8.2 心理疾病实验介绍心理疾病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心理疾病实验的结果和解释8.3 心理治疗方法与实验介绍心理治疗方法的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心理治疗实验的结果和解释第九章:社会心理学实验9.1 社会心理学概述介绍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解释社会心理学在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9.2 社会影响与行为实验介绍社会影响与行为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社会影响与行为实验的结果和解释9.3 人际关系与群体动力实验介绍人际关系与群体动力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人际关系与群体动力实验的结果和解释第十章:应用心理学实验10.1 应用心理学概述介绍应用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解释应用心理学在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10.2 心理咨询与治疗实验介绍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心理咨询与治疗实验的结果和解释10.3 心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实验介绍心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心理学在生活应用实验的结果和解释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一章实验心理学概述:理解实验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是学习后续章节的基础,特别是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类型,实验控制和实验变量的概念。
实验心理学教案PPT课件
![实验心理学教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36f41a5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31.png)
实验设计的核心在于实验控制,但是,在人为控 制创设的实验情景下得出的规律,其推论也往 往有相当的局限性。
与外部效度类似的另外一个概念: 生 态效度
一、实验设计的基本问题——实验中的效度
影响外部效度的因素: 1. 测验的反作用
教材上没有提到的其他影响实验内部效度 或外部效度的重要因素:
1. 实验处理的“传染”
假如实验组与控制组有机会相互沟通,实验组的被试 就可能把一些实验刺激的因素传递给控制组的被试。 例如,某学校在进行一项教师是否进行学习方法指导 对学生成绩影响的实验研究中,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 生可能会私下交流学习经验,得到学习方法指导的实 验班学生会把好的学习方法传播给对照班的学生。这 时候我们就说对照班受到了“污染”,已经不是真正的对 照班了。
例三:想知道一个人估计时间的准确性,设计 如下:一只绿色小灯泡和电子记时器相连,主 试按键让灯亮5秒、10秒、30秒、60秒,然后 让被试相应复制出按键时间。
效度反映的是对因变量的测量是否测 得到的是因变量自身真正代表的属性。
实例
在一项研究解题方法(自变量)对解题 能力影响的研究中,若以被试在一定时间内 解答出来的问题的多少为因变量的指标,当 要解答的问题足够多,而且按困难程度排列 时,以解答问题的数目作为因变量指标是有 效的。但是,如果问题很多但又都非常容易, 那么解答问题的数目作为因变量的指标就 不能说是有效的。因为它可能是由阅读速 度和书写速度造成的,而并不能准确地反映 出学生的解题能力。
一、实验设计的基本问题——实验中的效度
教材上没有提到的其他实验内部效度和外部效 度的重要影响因素:
2. 实验者或实验助理人员的偏向
实验心理学1.3
![实验心理学1.3](https://img.taocdn.com/s3/m/ef9e2aad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f8.png)
一、 名词解释1、 变量:是指在数量上或质量上可变的事物的属性。
2、 因变量:指因为自变量的变化而产生的现象变化或结果。
3、 自变量:在实验中实验者所操纵的、对被试的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
4、 相关变量: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
5、 无关变量:对因变量不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
6、 操作性定义:对一个心理现象根据测定它的程序来下定义。
7、 实验者效应:是指主试在实验中可能以某种方式(如表情、手势、语气等)有意无意地影响被试,是他们的反应附和主试的期望的现象。
8、 实验设计:就是进行科学实验前做的具体计划。
9、 被试间设计:是指要求每个被试(组)只接受一个自变量水平的处理,对另一被试(组)进行另一种自变量水平处理的情况。
10、 被试内设计:是指每一个被试都接受自变量的所有水平处理的情况。
11、 实验效度:是指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程度,也就是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程度。
12、 构念效度:是指实验研究假设和测量指标的理论构思及其操作化问题,即理论构思及其转换的有效性。
13、 内部效度:是指实验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明确程度。
14、 外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能够普遍推论到样本的总体和其他同类现象中去的程度。
15、 实验信度:是指实验结论的可靠性和前后一致性程度。
16、 加工定向注意:为了改进加工的速度或准确性而把认知加工过程限制并集中在所有当前信息的某个子集上的过程。
17、 视敏度:是指分辨物体细节和轮廓的能力,是人眼正确分辨物体的最小维度。
18、 等响曲线:是指每条曲线上各种频率的声音的响度感觉是相等的。
19、听觉掩蔽:是指两个声音同时呈现时,一个声音受到另一个声音影响而减弱的现象。
实验心理学320、重复再现:即让同一个被试在不同的延时条件下对学习材料做多次回忆,将回忆的内容与原始材料进行比较,来测量被试记忆不断衰退和变化的情形。
21、系列再现:先让被试1再现出先前所记忆的材料,然后让被试2看被试1所再现的材料,并在一段时间后对此进行再现,这样依次进行下去的情形。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复习用)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复习用)](https://img.taocdn.com/s3/m/835042d7b90d6c85ed3ac622.png)
第一章实验心理学概论1、什么是实验心理学?实验心理学是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的科学;是探讨心理实验的理论方法、技术操作的学问。
2、实验心理学正式建立的标志是什么?实验心理学的正式建立,是以冯特1879年在莱比锡所建立的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为标志。
第二章传统心理物理学1、什么是心理物理法?心理物理法是研究心理量与物理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的方法。
即运用数学方法和测量技术,研究心理现象与物理现象之间的数量关系。
2、心理物理学诞生的标志是什么?1860年,费希纳发表的《心理物理学纲要》一书,作为标志着心理物理学诞生的标志。
3、什么是最小变化法?最小变化法(程序上)的刺激由递减和递增的两个系列组成,每次刺激后让被试报告他是否有感觉。
刺激的增减应尽可能地小,(目的)是系统地探求被试由一类反应到另一类反应的转折点,即在多强刺激时,由有感觉变为无感觉,或由无感觉变为有感觉4、用最小变化法来测量绝对阈限的方法要点哪些?第一,采用最小变化法测绝对阈限时,刺激系列应按渐增(记为↑)和渐减(记为↓)系列交替的方式呈现。
第二,为了保证测量阈限的准确性,一般需要选择15—20个随机的起点.第三,一般由主试操纵自变量,被试根据主试操纵自变量变化的情况口头报告是否感知到刺激的存在。
出现转折点后该系列实验结束。
第四,每次起点应有所不同第五,最后计算出所有转折点的数值的平均数就是测量的绝对阈限。
5、用最小变化法来测量差别阈限时,计算被试差别阈限的操作步骤有哪些?第一,分别求出阈上限和阈下限(T+、T-)平均上限T+=(64.5+66.5+64.5+63.5+65.5+65.5)÷6=65平均下限T-= (69.5+60.5+62.5+60.5+69.5+60.5) ÷6=60.5第二、求绝对差别阈限(DL)上差别阈65-64=1 下差别阈64-60.5=3.5 (1+3.5)÷2=2.25 第三、求相对差别阈限绝对差别阈限和标准刺激的比例叫做相对差别阈限,绝对差别阈限÷标准刺激即:2.25÷64=0.035也就是视觉长度的韦伯比例6、什么是平均差误法?这个方法的实验程序是,实验者规定以某一刺激为标准刺激,然后要求被试调节另一比较刺激,使后者在感觉上与标准刺激相等。
心理学实验100个经典
![心理学实验100个经典](https://img.taocdn.com/s3/m/40503703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87.png)
心理学实验100个经典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其发展离不开众多经典实验的推动。
这些实验不仅帮助我们深入了解人类的认知、情感、动机和社会行为等方面,还为心理学理论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100 个经典的心理学实验。
米尔格伦实验(Milgram Experiment):这是一个关于服从权威的实验。
实验中,参与者被要求对另一个人实施电击,尽管他们知道电击可能会造成伤害,但在实验者的权威指示下,许多人仍然选择了服从。
这个实验揭示了人们在特定情境下对权威的盲目服从倾向。
罗森塔尔实验(Rosenthal Experiment):也被称为“教师期望效应”实验。
实验者告诉教师某些学生具有较高的天赋,而实际上这些学生是随机挑选的。
结果发现,那些被教师认为有天赋的学生在学业上取得了更大的进步,这表明教师的期望能够对学生的表现产生积极的影响。
阿希从众实验(Asch Conformity Experiment):在这个实验中,参与者要判断线段的长度。
当周围的人都给出错误的答案时,很多参与者会放弃自己的正确判断而选择从众。
它展示了群体压力对个体判断的强大影响力。
斯坦福监狱实验(Stanford Prison Experiment):研究者将参与者随机分配为囚犯和狱警的角色,在模拟的监狱环境中观察他们的行为。
结果发现,环境和角色的设定使得参与者的行为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原本正常的人在特定情境下表现出了极端的行为。
延迟满足实验(Delay of Gratification Experiment):给儿童提供一个选择,是立即获得一个小奖励,还是等待一段时间后获得一个更大的奖励。
那些能够延迟满足的儿童在未来的生活中往往表现出更好的自控力和成就。
三山实验(Three Mountains Experiment):让儿童从不同角度观察三座山的模型,然后让他们描述站在其他位置的人所看到的景象。
心理学实验课实验报告(3篇)
![心理学实验课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8186a52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3d.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心理学实验的基本流程和方法;2. 掌握心理学实验报告的撰写规范;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实验名称心理学实验:视觉错觉三、实验背景视觉错觉是指人们在观察物体时,由于受到物体形状、颜色、大小、位置等因素的影响,产生的与客观事实不符的视觉现象。
视觉错觉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记录视觉错觉现象,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四、实验材料1. 实验仪器:视觉错觉实验装置(如视错觉图片、视错觉视频等);2. 实验材料:实验指导书、实验记录表、计时器等。
五、实验对象某高校心理系学生,共30人,男女各半。
六、实验方法1. 实验分组:将30名学生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人;2. 实验过程:(1)第一组进行图片观察实验,观察并记录视觉错觉现象;(2)第二组进行视频观察实验,观察并记录视觉错觉现象;(3)两组实验结束后,进行实验讨论,分析视觉错觉产生的原因;3. 实验记录:要求学生在实验记录表上记录观察到的视觉错觉现象及产生原因。
七、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第一组观察到的视觉错觉现象:如月亮错觉、埃拉斯托勒斯错觉、潘佐错觉等;(2)第二组观察到的视觉错觉现象:如倾斜的直线错觉、运动错觉、颜色错觉等;2. 实验分析:(1)月亮错觉:由于月亮的亮度与周围环境的亮度差异较大,使得月亮看起来比实际大;(2)埃拉斯托勒斯错觉:由于视觉线索不足,导致观察者将直线视为曲线;(3)潘佐错觉:由于视觉对比,使得观察者将相同长度的线段视为不同长度;(4)倾斜的直线错觉:由于视觉线索不足,导致观察者将直线视为倾斜;(5)运动错觉:由于视觉信息的不稳定,使得观察者将静止的物体视为运动;(6)颜色错觉:由于颜色对比,使得观察者对颜色产生误解。
八、实验讨论1. 视错觉现象的产生原因主要有:物体形状、颜色、大小、位置等因素的影响;2. 视错觉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存在,如建筑、广告、艺术等领域;3. 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d86d5f5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3d.png)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引言:实验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一门学科,通过实验研究方法来探索人类行为背后的原因和机制。
本文将从实验心理学的几个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实验设计、受试者选择、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等方面。
一、实验设计:实验设计是实验心理学中的重要环节,合理的实验设计可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在实验设计中,需要明确实验目的、研究问题和假设,并选择适当的实验条件和操作变量。
此外,还需要考虑实验的随机性和对照组的设置,以控制外界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二、受试者选择:受试者选择是实验心理学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合适的受试者选择可以增加实验结果的一般性和推广性。
在受试者选择时,需要考虑受试者的年龄、性别、文化背景等因素,以及是否符合实验要求和条件。
此外,还需要通过随机选择或配对设计等方法来保证受试者组间的均衡性。
三、数据收集:数据收集是实验心理学中的重要环节,合理的数据收集方法可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在数据收集过程中,需要选择适当的测量工具和方法,如问卷调查、观察记录、反应时间测量等。
同时,还需要制定详细的实验操作步骤和数据记录方式,以确保数据的完整和一致性。
四、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实验心理学中的核心环节,科学的数据分析可以揭示实验结果的规律和关系。
在数据分析中,可以使用统计方法来处理和解释实验数据,如描述统计分析、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等。
此外,还可以使用图表和图像等可视化手段来展示实验结果,增强数据的可读性和理解性。
五、实验伦理:实验伦理是实验心理学中的重要考量,合乎伦理原则的实验设计和进行可以保护受试者的权益和福利。
在实验伦理方面,需要遵循知情同意、隐私保护、保密性和尊重个体等原则,并遵守相关的法律和道德规范。
此外,还需要进行伦理审查和风险评估,确保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控性。
六、实验效度:实验效度是实验心理学中的重要指标,用于评估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在实验效度方面,需要考虑实验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
实验心理学(experimental psychology)
![实验心理学(experimental psychology)](https://img.taocdn.com/s3/m/942254b825c52cc58ad6be34.png)
第二节 实验心理学的性质
• 实验心理学(experiment psychology)的含义 • 实验心理学的内容 • 实验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分支学科的关系 • 实验心理学中的几种变量 • 实验中主试者与被试者的关系 • 额外变量的控制 • 实验效度
•实验心理学(experiment psychology) 的含义
1)实验环境的人为性 2)被试者样本缺乏代表性 3)测量工具的局限性
第三节 心理实验的程序
• 课题的确定 • 被试者的选择 • 实验因素的控制 • 实验资料的收集、分析和综合 • 撰写实验报告
•课题的确定
1 课题的来源
实际需要 理论需要 个人经验 前人的研究与文献资料
因素型实验(factorial type
在实验中实验者所操纵的、对被试者的反应产生 影响的变量称自变量 (independent variable)。
3 额外变量
在相关变量中,实验者不用于研究的那些相关变 量称额外变量 (extraneous variable)。
4 因变量
由操纵自变量而引起的被试者的某种特定反应称 为因变量 (dependent variable)。
实验心理学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 医学心理学教研室 潘元青
Dept.of medical psychology, lanzhouUniversity
前言
• Wilhelm Wundt 1832-1920 《感官知觉理论贡献》 • 哲学背景 • 自然科学背景 • 文化背景
5 无关变量 (irrelevant variable)
对因变量不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称为无关变量。
•实验中主试者与被试者的关系
实验心理学(二)
![实验心理学(二)](https://img.taocdn.com/s3/m/67f2ad68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2d.png)
实验心理学(二)引言概述:实验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实验方法来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
在实验心理学的研究中,科学家通过设计精确的实验来探索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规律。
本文将介绍实验心理学的五个重要领域,包括感知与知觉、学习与记忆、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以及心理健康与幸福感。
感知与知觉:1. 对感官刺激的接收:研究人员会通过实验来探索个体对于外界刺激的感知过程,例如视觉和听觉。
2. 知觉的组织和解释:科学家研究个体是如何通过对感官信息的处理和解释来构建对现实的认识。
3. 感知与认知之间的关系:实验心理学家关注感知和认知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它们在人类行为和决策中的作用。
学习与记忆:1. 条件反射与经典条件作用:实验心理学家通过经典条件作用的实验来研究个体如何通过条件反射学习。
2. 操作性条件作用与强化:研究人员通过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实验来探索动物和人类如何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学习。
3. 记忆过程:实验心理学家通过研究记忆的过程,如编码、存储和检索,来揭示记忆的工作原理。
人格与社会心理学:1. 个体差异研究:实验心理学家通过实验研究来探索个体差异对人格和行为的影响。
2. 社会认知:科学家研究人类如何感知、解释和评价社会情境和他人的行为。
3. 亲社会行为:实验心理学家关注人类在互助、合作和亲社会行为方面的心理机制。
发展心理学:1. 儿童认知发展:研究人员通过实验来探索儿童在思维、语言和问题解决等领域的认知发展。
2. 社会性发展:实验心理学关注儿童社会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发展,研究亲子关系、同伴关系等方面的影响。
3. 青少年身份发展:科学家通过实验来研究青少年时期的认知、情感和身份发展。
心理健康与幸福感:1. 心理干预研究:实验心理学家通过实验来评估心理干预的有效性,在帮助个体改善心理健康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 情绪和情感调节:研究人员研究个体如何通过认知和行为策略来调节情绪和情感,以维持心理健康和提高幸福感。
实验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cf90d660f5335a8102d220c0.png)
实验心理学:定义及简要历史回顾广义的定义:应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的科学,即是在实验控制条件下对心理和行为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实验的”心理学实验方法是研究心理学的重要方法,但不是唯一方法,除此以外,还有采用测量法、观察法等研究心理学的方法。
狭义的定义:研究心理实验的进程,包括心理实验的理论、方法、操作等问题。
——“心理实验学”实验心理学的开创是以费希纳创立的心理物理学方法为主要标志的,费希纳的《心理物理学纲要》的出版,对以后心理实验方法的建立起了重要的作用。
费希纳对实验心理学的贡献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联系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费希纳定律。
其公式为:S = K log R。
其中:S为感觉到的刺激强度,R为实际刺激强度,K为常数。
费希纳定律首先证明了内部世界(心理和经验的世界)与外部世界(物理和环境刺激)之间存在联系,而且这种联系可以进行简单的数学表达。
其次,费希纳定律还表明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存在差异,刺激强度增加的效果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于已有感觉的强度。
心理现象的定量研究方法三种感觉测量方法,它们分别是:最小可觉差法、正误法和均差法。
冯特对心理学的贡献主要有几下几点:(1)冯特倡导用心理现实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反对把神学和哲学上的灵魂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为心理学的独立开辟了道路。
(2)冯特提出必须用实验方法研究心理学,并于1879年在莱比锡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对心理现象进行量化的科学研究,从而创立了实验心理学这门新学科,使心理学真正地走入科学的殿堂。
如果说费希纳让心理量化成为可能,从而为实验心理学打下地基;那么冯特的研究实践和大量著述则宣告了实验心理学的诞生,搭建起了实验心理学这座大厦的框架。
艾宾浩斯在实验心理学起步阶段所作的重要贡献,可以用一句话简单概括:他发现并证明了实验法在整个心理学研究中都是有效的工具。
具体说来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1.证明了实验方法可以用来研究高级心理过程。
实验心理学章节试题及答案
![实验心理学章节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17084f7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b6.png)
实验心理学章节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实验心理学的基本原则是什么?A. 观察B. 假设C. 控制D. 重复实验答案:C2. 以下哪项不是实验设计的基本要素?A. 变量B. 参与者C. 随机分配D. 理论答案:D3. 实验心理学中的自变量是指:A. 实验者想要控制或操纵的因素B. 实验结果C. 参与者的个体差异D. 实验条件答案:A4. 以下哪个是实验心理学中常用的统计方法?A. 描述性统计B. 推断性统计C. 相关性分析D. 所有以上答案:D二、简答题1. 描述实验心理学中的双盲设计,并解释其重要性。
答案:双盲设计是指实验者和参与者都不知道实验条件的分配,这样可以减少实验偏差和期望效应,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2. 解释什么是实验的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并举例说明。
答案:内部效度指的是实验结果能够准确反映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外部效度指的是实验结果能够推广到其他人群或情境。
例如,一个关于学习效果的实验如果在严格控制的实验室条件下进行,可能具有高内部效度,但如果要推广到真实课堂环境,则需要考虑外部效度。
三、论述题1. 讨论实验心理学在现代心理学研究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答案:实验心理学是心理学研究的基础,它通过控制变量和精确测量来测试理论假设。
实验心理学有助于我们理解心理过程的工作原理,验证或推翻理论,为心理疾病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推动了心理学领域的科学发展。
结束语实验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对于理解人类心理和行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本试题的学习和练习,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验心理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为未来的心理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验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实验心理学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5b95519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5e.png)
实验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实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A. 心理现象B. 生理现象C. 社会现象D. 自然现象答案:A2. 以下哪项是实验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A. 观察法B. 调查法C. 实验法D. 个案研究法答案:C3. 实验心理学的创始人是?A. 弗洛伊德B. 冯特C. 皮亚杰D. 斯金纳答案:B4. 实验设计中,控制变量的目的是什么?A. 增加实验的复杂性B. 减少实验的可重复性C. 提高实验的内部效度D. 降低实验的外部效度答案:C5. 以下哪项不属于实验心理学的基本原则?A. 系统性原则B. 客观性原则C. 主观性原则D. 重复性原则答案:C6. 实验心理学中,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是什么?A. 因果关系B. 无关关系C. 并列关系D. 互补关系答案:A7. 实验心理学研究中,实验者效应指的是什么?A. 实验者对实验结果的影响B. 实验者对实验过程的控制C. 实验者对实验材料的选择D. 实验者对实验对象的指导答案:A8. 以下哪项是实验心理学研究的伦理要求?A. 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B. 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性C. 确保实验材料的可靠性D. 确保实验方法的创新性答案:B9. 实验心理学中,双盲实验的目的是什么?A. 增加实验的难度B. 提高实验的内部效度C. 减少实验的外部效度D. 降低实验的可重复性答案:B10. 实验心理学研究中,控制组的作用是什么?A. 提供实验结果的比较基准B. 提供实验过程的指导C. 提供实验材料的来源D. 提供实验方法的参考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实验心理学的实验设计通常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三个阶段。
答案:准备、实施、分析2. 实验心理学研究中,______是实验者对实验对象进行操纵或控制的变量。
答案:自变量3. 实验心理学研究中,______是实验者希望测量或观察的变量。
答案:因变量4. 实验心理学研究中,______是实验者希望排除的,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
什么是实验心理学
![什么是实验心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f36933bd76a20029bc642d52.png)
什么是实验心理学什么是实验心理学实验心理学案例什么是实验心理学实验心理学是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
不过实验心理学往往不包括社会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实验。
近年来,实验心理学的发展表明,它与专门研究某一方面的心理学,如学习心理学等略有不同,它更多地是研究心理学的一种方法学。
19世纪以前,心理学的问题多半是在哲学领域内讨论的,所用的是思辨和经验概括的方法。
当时流传着一种信念,认为实验的方法对研究心理现象是不适用的。
文艺复兴以后,在欧洲出现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潮和自然科学的发展,孕育着19世纪末叶实验心理学的诞生。
前者如由洛克开创的唯物主义经验论,哈特利的联想主义和拉美特利等人的机械唯物主义等;后者如生理学上关于神经传导的研究、脑功能定位的争论和神经特殊能量学说的建立,生物学上的进化论,化学中的原子论,以及大学里各种实验室的设立等。
虽然1834年韦伯作了关于两点阈和重量差别阈限的测定,1860年费希纳在《心理物理学纲要》中提出了心理学独特的研究方法——心理物理法,1875年詹姆斯在美国哈佛大学建立了为演示用的心理学实验室,但由于冯特对用实验方法研究心理学作了组织和提倡的工作,所以人们仍把1879年他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研究心理学实验室,作为心理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并把冯特称为实验心理学的创始人。
冯特和他的学生铁钦纳认为心理学应研究人的直接经验,心理学要寻求的是如何把意识分解为最简单、最基本的元素。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的心理实验就是在控制条件下用内省法,凭直接经验把意识内容分析成心理元素。
他们主张一个人只有经过严格的训练,才能充当被试。
被试所要描述的是由刺激引起的意识状态而不是刺激本身,否则就是犯了“刺激错误”。
zhlzw.com中华勵志网他们认为一切感觉都具有下列基本特性:品质、强度、广延性、持续性和清晰性。
为了保证经验清晰和报告准确,必须进行实验,因为实验不仅是在控制条件的情况下进行的,而且是可以重复的。
《实验心理学》读后感
![《实验心理学》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ccad0d15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94.png)
《实验心理学》读后感《实验心理学》这本书为我揭示了心理学研究的科学方法和实验设计的重要性。
通过深入学习实验心理学,我对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了更加系统和深入的了解,也对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的严谨性有了更深的体会。
首先,我被书中对实验设计的讲解所吸引。
实验设计是实验心理学中的核心内容,它直接关系到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书中详细介绍了各种实验设计的原理、方法和应用,如随机化、对照、重复等。
这些原理和方法不仅适用于心理学研究,也可以应用于其他科学研究领域。
通过学习实验设计,我更加明白了如何合理控制实验条件,减少误差和干扰因素,提高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其次,我对实验心理学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实验心理学通过实验方法来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它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实证数据和科学依据。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了解到实验心理学在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多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这些研究不仅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心理现象的本质和机制,也为心理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有效方法。
此外,我还被书中对实验伦理和道德规范的强调所触动。
在进行心理学实验时,我们必须遵守严格的伦理和道德规范,保护被试者的权益和隐私。
这不仅是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也是对我们职业道德的考验。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更加明白了作为一名心理学研究者应该遵循的伦理和道德规范,这将对我未来的研究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总的来说,《实验心理学》是一本让我受益匪浅的书籍。
它不仅丰富了我的实验心理学知识,还让我对心理学研究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有了更深的认识。
通过学习这本书,我更加明白了实验设计在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也对实验伦理和道德规范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我相信这本书对于从事心理学研究或相关领域工作的人来说,都是一本非常宝贵的参考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感受性○1基本概念:有机体的分析器对外界刺激的感觉能力。
凭借感觉阈限来测定。
刺激引起相应感觉,必须具有一定的量。
刚刚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称“感觉阈限”或“(感觉)绝对阈限”,对这一最小量刺激的感觉能力,称“绝对感受性”。
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别量,称“感觉差别阈限”或“最小可觉差”,对这一最小差别量的感觉能力,称“差别感受性”。
绝对阈限和绝对感受性,差别阈限和差别感受性,各存在反比关系。
阈限越大,感受性越小,反之亦然。
(50%能引起感觉,50%不能引起感觉,绝对阈限不是一个单一强度的刺激,而是一系列强度不同的刺激,差别阈限同理)2绝对阈限○1基本概念: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被叫做绝对阈限。
3差别阈限○1基本概念:刚刚能引起被试觉察出差别的最小刺激强度。
(经典心理物理法领域)有50%的概率能觉察出差别,50%的概率觉察不出差别的刺激强度。
(现在的定义)450%(操作)阈限○1基本概念:有50%的次数能引起感觉;50%的次数不能引起感觉的那一种刺激强度。
是新的绝对阈限定义方式。
575%(操作)阈限○1基本概念:该刺激有75%的概率被感觉到,有25%的概率不被感觉到。
用来测量差别阈限。
即差别阈限=(75%阈限-25%阈限)/2。
6最小可觉差(JND)差别阈限值也叫最小可觉差。
最小可觉差依赖原来不同的刺激值而不同,但它总是原先刺激值的某个比例。
7恒定刺激法○1基本概念:刺激通常由5-7个组成,在实验过程中维持不变,因而这种方法叫做恒定刺激法。
○2基本方法:刺激的最大强度要大到它被感觉到的概率达到95%左右,刺激的最小强度要小到它被感觉到的概率只有5%左右。
各个刺激之间的距离应相等,与最小变化法不同的是,恒定刺激法的刺激是随即呈现的,且每个刺激呈现的次数应相等。
○3灵活运用(初步):8系列刺激法○1基本概念:又叫最小变化法。
系列刺激法的刺激由递增和递减两个系列组成,每次刺激后让被试报告他是否有感觉。
○2基本方法:递增与递减系列交替进行,慢慢改变刺激后让被试报告是否有变化,当产生变化时停止,记录此刺激与上一刺激的平均值为绝对阈限。
若给定标准刺激,则让被试判断比较刺激是否同标准刺激一致,得出不肯定间距,差别阈限=1/2不肯定间距。
主观相等点=1/2(上限+下限)。
○3灵活运用(初步):误差:习惯误差(即练习效应)期望误差(过度警惕)QUEST范式:每一次trial过后都根据被试反应改变下一次实验的推荐强度。
9调整法○1基本概念:又叫平均误差法。
实验者规定以某一刺激为标准刺激,然后要求被试调节另一比较刺激,使后者在感觉上与标准刺激相等。
○2基本方法:每一次比较都会得出一个误差,把多次比较的误差平均起来即可得到平均误差。
因为平均误差与差别阈限成正比,所以可以用平均误差来表示差别感受性。
○3灵活运用(初步):10对偶比较法○1基本概念:对偶比较法,即将X件事物,两两配对,可配成l/2对,然后对每一对中两事物的优劣、大小、高低等单一维度的属性进行比较评价或择优选择。
具体方法是将被评价的N件事物分别列出横行和竖列,可画成、xN个格子,将每一对事物择优比较的结果按优者记l,非优者记O,难以判定者记为0.5的记分方法,将分数填到相应的格子中。
对偶比较法是模糊数学中隶属度函数的确定方法之一。
11简单反应时○1基本概念:从刺激的呈现到反应开始之间的时距。
即唐德斯A反应时。
一个反应仅对应一个刺激,,当一个刺激产生时,就立即对其作出反应,是组成复杂反应时的基线时间。
刺激因素、练习次数、动机等因素会影响简单反应时。
12选择反应时○1基本概念:复杂反应时、唐德斯B反应时。
多个反应,各自对应事先规定的那个刺激进行反应,(分别作出不同反应),此时测得的反应时间,包括基线时间、辨别时间、选择时间。
13加法反应时○1基本概念:完成一项作业所需的时间是一系列信息加工阶段分别需要的时间的总和,如果对影响作业的不同阶段的因素进行操作,各因素的不同效应就可以在作业反应时中表现出来.,如果影响被试作业的两个因素互相制约,那么表明两个因素作用于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反之如果两因素的效应相互独立,那么两个因素各自作用于不同的信息加工阶段,即两因素的效应具有可加性.14减法反应时○1基本概念:包含ABC。
假如两项作业(P和P:)其中一项包含另一项所没有的某个特定心理过程(Sx),而两者在其它方面都相同,则两项作业的反应时之差即被认为是完成那个特定心理过程所需要的时间.RTx=RT2-RT1前提:①信息加工是一继时的串行过程;②一个加工阶段的性质和持续时间不受其它加工阶段的影响。
前提存在疑问。
15人差方程○1基本概念:B-A=1.22s,分别为两位天文学家的观测数据RT=1n ∑|X i−X0|ni=1X i指人观测到刺激的时间。
X0指刺激出现的时间。
16信号检测论(SAT)○1基本概念:有机体作出反应,干扰(噪声)总是存在。
在测量过程中,出现两类刺激,信号与噪声,被试需对信号作出有无反应。
包含四种反应:H击中(信号出现报告有信号),漏报M(信号出现报告无信号),FA假警(虚报)(信号未出现报告有信号),正确拒斥(否定)(信号未出现报告无信号)。
计算之后得出被试的感觉辨别能力d`和反应偏差(判断标准)β,从而把反应中被试的主观态度、动机等因素所产生的干扰加以排除。
有无法,评价法。
17分辨力(d)○1基本概念:d=Z N-Z SN Z SN是信号的Z分数。
Z N是噪声的Z分数。
反映了被试对于刺激的敏感性,受到信号强度与被试感受性双重影响。
d`越大,表示信号越容易被侦测到,说明信号强度越大或被试感受性越高。
d`可以通过信号分布与噪音分别的距离来衡量或表示为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的曲率。
为了更好反映敏感性的变化,可直观定义为信号分布的感受强度均值与噪音分布的均值之间的距离(该距离代表信号+噪音强度与噪音强度的心理感受之差异)。
○2基本方法:18主观偏好(β)○1基本概念:又叫判断标准。
β=击中率的纵坐标虚报率的纵坐标纵坐标指与相应概率对应的Z分数的高度。
值越大,标准也就越高。
○2基本方法:19信噪比(SNR)○1基本概念:信号/噪声得出的比例。
20操作者特征曲线(ROC)○1基本概念:曲线越远分辨力越强。
向左边弯的越高,则是信号强度越强,与其判断标准无关。
21刺激矩阵○1基本概念:21反应矩阵22先验信息○1基本概念:获得样本的试验之前获得的经验和历史资料。
23后验信息○1基本概念:获得样本的试验之后获得的数据。
24似然比和似然函数○1基本概念:K=后验信息概率先验信息概率25韦伯定律K=∆II感觉的差别阈限随原来刺激量的变化而变化。
∆I为差别阈限,I是原刺激量。
26费希纳定律(对数定律)φ=K log I+C当物理强度呈线性增长,相对应的心理感觉呈对数增长。
I是原刺激量。
K和C是常数。
适用于使用差别阈限法、制作等距量表。
27幂定律(指数定律)S=bI a刺激强度引起的心理量的变化与刺激强度的立方根呈正比。
I是原刺激量。
a、b都是常数。
b是被试将第一次出现的刺激随意给定的值。
举例:当物理量声音强度I由1增强到8时。
被试心理量为100X80.3适用于使用数量估计法、制作比例量表。
28随机点图29两可图知觉选择性是指人根据当前的需要,对外来刺激有选择地作为知觉对象进行组织加工的过程。
这就是说,我们并不是对同时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所有刺激都进行反映,而是选择一个或几个刺激。
这些被选择的刺激就是知觉对象,其他没有被选择的就成了知觉背景。
知觉对象和知觉背景之间的关系是相对的。
此时的知觉对象可以成为彼时的知觉背景,而此时的知觉背景也可以成为彼时的知觉对象,它们之间是可以不断发生对换的。
当然,这种选择性会受到我们已有的知识经验、生活经历以及兴趣爱好等的影响。
30结构极差31掩蔽对一个声音的感受性会因为另一个声音的存在而发生改变。
假定对声音A的阈限值为10dB,由于声音B的影响使A的阈值提高到25dB,即提高15dB。
一个声音的阈值因另一个声音出现而提高,这种现象就是听觉掩蔽,这里B为掩蔽升,A 为被掩蔽声,25dB为掩蔽阈限,15dB为掩蔽量。
尼玛太多了看书P136。
32光流场当人的眼睛观察运动物体时,物体的景象在人眼的视网膜上形成一系列连续变化的图象,这一系列连续变化的信息不断“流过”视网膜(即图象平面),好像一种光的“流”,故称之为光流[1].光流表达了图象的变化,由于它包含了目标运动的信息,因此可被观察者用来确定目标的运动情况.从光流的定义可以看出,由于光流有如下3个要素:一是运动(速度场),这是光流形成的必要条件;二是带光学特性的部位(例如有灰度的象素点),它能携带信息;三是成像投影(从场景到图象平面),因而能被观察到.光流在视觉运动的研究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33声笼听觉定向测定仪是一种可以在与听轴中心等距离的各个方位上产生声音刺激的仪器。
本仪器证示声源与判断者的相对方位对于听觉定向的影响,学习用音笼测量听觉定向准确性的方法。
也是测定听觉定向能力的常用仪器。
原理:用听觉来判断声源的方向,主要依赖于双耳的合作。
人的头部可以分成两个平面。
连接双耳的直线称为听轴。
当头顶向上时,通过听轴和鼻尖与地面平行的平面叫横剖面;通过鼻尖和头顶中心与地面垂直的平面叫纵剖面。
如声源位于纵剖面,它与双耳的距离就一样远,声波同时到达双耳,从而不易分辨方位。
如果声源位置偏离纵剖面,产生了双耳的距离差异和时间差异,为判断声源的方位提供了有利的线索。
声源的方位和纵剖面的夹角称为方向角。
当方向角为90°时,双耳时间差最大,声源方位最容易判断。
当声源到达两耳的距离不等时,声波到达远耳就要绕过头部。
头部的阻挡会减弱声波的强度,这样应产生了双耳的强度差。
双耳强度差也是辨别声源方位的一种线索。
方向角越大,所形成的双耳强度差越大,越有利于声源方位的判断。
对于高频声波难以双耳时间差为依据判断方位,但却容易以双耳强度来判断。
而低频声波的波长较长,容易绕过头部而强度不受影响,因而不能用双耳强度差来判断声源方位的依据。
实验证明,3000Hz的乐音是个转折点。
34双耳听程差35双眼视差指由于正常的瞳孔距离和注视角度不同,造成左右眼视网膜上的物象存在一定程度的水平差异。
在观察立体视标的时候,两只眼由于相距约60mm,所以会从不同角度观察。
这种在双眼视网膜结像出现微小的水平像位差,称为双眼视差(binocular parallax)或立体视差(stereoscopic vision)36视敏度(视力,视锐度)视觉指标。
是视觉器官对物体形态的辨别能力。
视敏度与能分辨的两点或两条平行线之间的最短距离。
常用方法有识别、分辨、定位。
37月亮错觉月亮错觉是当月亮在近地平线时,看起来比当空大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