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抗震与防灾》复习题2
建筑结构抗震复习题带标准答案
![建筑结构抗震复习题带标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12538e58762caaedc33d414.png)
建筑结构抗震复习题一、判断题1.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既适用于弹性体系,也可用于弹塑性体系×2.结构的刚心就是地震惯性力合力作用点的位置×3.受压构件的位移延性将随轴压比的增加而减小√4.结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等于竖向荷载加上各可变荷载组合值。
×5.震源到震中的垂直距离称为震中距。
×ﻩ6.对应于一次地震,震级只有一个,烈度也只有一个。
×ﻩ7.横波一般周期较长,振幅较大,引起地面水平方向的运动。
√8.采用底部剪力法时,突出屋面的屋顶件,由于刚度突变、质量突变,其地震作用的效应乘以增大系数3,此增大部分应向下传递。
×9.采用底部剪力法时,突出屋面的屋顶件,由于刚度突变、质量突变,其地震作用的效应乘以增大系数3,此增大部分应向下传递。
×10.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以横波最快,面波次之,纵波最慢。
×11.横波只能在固态物质中传播√12.设防烈度为8度和9度的高层建筑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13.众值烈度比基本烈度小1.55度,罕遇烈度比基本烈度大1.55度×14在进行抗震设计时,结构平面凹进的一侧尺寸为其相应宽度的20%时,认为是规则的√15.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以横波最快,面波次之,纵波最慢。
×16.在同等场地、烈度条件下,钢结构房屋的震害较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的震害要严重。
×ﻩ17.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的轴压比越大,抗震性能越好。
ﻩ×18.场地特征周期与场地类别和地震分组有关。
×19.受压构件的位移延性将随轴压比的增加而减小。
√ﻩ20.选择结构的自振周期应尽可能接近场地卓越周期。
×21.根据液化指数,将液化等级分为三个等级。
√22.质量和刚度明显不对称、不均匀的结构,应考虑水平地震作用的扭转影响√。
23.地震作用对软土的承载力影响较小,土越软,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就越小。
×24.结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等于竖向荷载加上各可变荷载组合值。
建筑结构抗震考试题库及答案(含各题型)
![建筑结构抗震考试题库及答案(含各题型)](https://img.taocdn.com/s3/m/f197f7d6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5c.png)
建筑结构抗震考试题库及答案(含各题型)一、单选题1.钢筋混凝土丙类建筑房屋的抗震等级应根据那些因素查表确定()A、抗震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层数B、抗震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C、抗震设防烈度、场地类型和房屋层数D、抗震设防烈度、场地类型和房屋高度参考答案:B2.根据地震波传播速度,以下排序正确的是()。
A、纵波>横波>面波(L波)B、横波>纵波>面波C、纵波>面波>横波D、面波>横波>纵波参考答案:A3.下列哪项不属于提高结构延性的构造措施()A、强柱弱梁B、强剪弱弯C、强节点弱构件D、强梁弱柱参考答案:D4.()一般周期长,波速较慢,振幅较大,引起地面水平方向的运动。
A、纵波B、横波C、瑞利波D、勒夫波参考答案:B5.基底剪力法计算水平地震作用可用于下列何种建筑?()A、40米以上的高层建筑B、自振周期T1很长(T1>4s)的高层建筑C、垂直方向质量、刚度分布均匀的多层建筑D、平面上质量、刚度有较大偏心的多高层建筑参考答案:C6.框架柱轴压比过高会使柱产生()A、大偏心受压构件B、小偏心受压构件C、剪切破坏D、扭转破坏参考答案:B7.下列结构延性哪个延性在抗震设计时要求最高()A、结构总体延性B、结构楼层的延性C、构件的延性D、关键杆件的延性参考答案:D8.横波是由震源向四周传播的压缩波,这种波的周期(),振幅()。
A、长,小B、长,大C、短,小D、短,大参考答案:B9.土质条件对地震反应谱的影响很大,土质越松软,加速度谱曲线表现为()A、谱曲线峰值右移B、谱曲线峰值左移C、谱曲线峰值增大D、谱曲线峰值降低参考答案:A10.为保证结构“大震不倒”,要求结构具有()A、较大的初始刚度B、较高的截面承载能力C、较好的延性D、较小的自振周期T1参考答案:C11.纵波、横波和面波(L波)之间的波速关系为()A、VP>VS>VLB、VS>VP>VLC、VL>VP>VSD、VP>VL>VS参考答案:A12.多遇地震烈度所对应的超越概率为()。
建筑结构抗震考试复习题
![建筑结构抗震考试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06e43166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4d.png)
建筑结构抗震考试复习题建筑结构抗震考试复习题建筑结构抗震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关系到建筑物在地震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建筑结构抗震的知识,下面给大家提供一些考试复习题。
题一:简答题1. 什么是地震?地震的成因是什么?2. 什么是建筑结构抗震能力?它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3. 请简要介绍一下常见的抗震措施有哪些?4. 什么是地震烈度?它与地震破坏有什么关系?5. 请简要介绍一下建筑结构中常用的抗震构造体系有哪些?题二:选择题1. 地震烈度是描述地震强度的指标,一般用什么单位表示?A. 米B. 度C. 级D. 克2. 建筑结构抗震能力的评价指标是什么?A. 地震烈度B. 抗震设防烈度C. 建筑物高度D. 地基条件3. 哪种材料的抗震性能最好?A. 钢材B. 混凝土C. 木材D. 砖材4. 哪种抗震构造体系适用于高层建筑?A. 剪力墙结构B. 框架结构C. 钢结构D. 砖混结构5. 哪种抗震措施可以有效减小建筑结构的地震响应?A. 加固墙体B. 增加柱子数量C. 增加楼层高度D. 减小建筑物质量题三:计算题1. 一个建筑物的质量为10000吨,地震作用下的加速度为10m/s²,求建筑物所受地震作用的力。
2. 一栋高层建筑的设计基本周期为2秒,求其设计抗震设防烈度。
3. 一栋建筑物的地震烈度为7度,设计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求该建筑物的地震安全系数。
题四:分析题1. 地震烈度与地震破坏程度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2. 建筑结构抗震能力的提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实现?3. 请分析一下剪力墙结构和框架结构在抗震能力方面的优缺点。
4. 为什么在地震区建造建筑物时需要进行抗震设防设计?以上是一些建筑结构抗震考试复习题,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和理解相关知识。
建筑结构抗震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需要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抗震能力,为建设更安全、更稳定的建筑物做出贡献。
建筑结构抗震复习题带答案
![建筑结构抗震复习题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e8d4ee7cc22bcd126ff0cca.png)
建筑结构抗震复习题一、判断题1.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既适用于弹性体系,也可用于弹塑性体系×2.结构的刚心就是地震惯性力合力作用点的位置×3.受压构件的位移延性将随轴压比的增加而减小√4.结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等于竖向荷载加上各可变荷载组合值。
×5.震源到震中的垂直距离称为震中距。
×6.对应于一次地震,震级只有一个,烈度也只有一个。
×7.横波一般周期较长,振幅较大,引起地面水平方向的运动。
√8.采用底部剪力法时,突出屋面的屋顶件,由于刚度突变、质量突变,其地震作用的效应乘以增大系数3,此增大部分应向下传递。
×9.采用底部剪力法时,突出屋面的屋顶件,由于刚度突变、质量突变,其地震作用的效应乘以增大系数3,此增大部分应向下传递。
×10.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以横波最快,面波次之,纵波最慢。
×11.横波只能在固态物质中传播√12.设防烈度为8度和9度的高层建筑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13.众值烈度比基本烈度小1.55度,罕遇烈度比基本烈度大1.55度×14在进行抗震设计时,结构平面凹进的一侧尺寸为其相应宽度的20%时,认为是规则的√15.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以横波最快,面波次之,纵波最慢。
×16.在同等场地、烈度条件下,钢结构房屋的震害较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的震害要严重。
×17.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的轴压比越大,抗震性能越好。
×18.场地特征周期与场地类别和地震分组有关。
×19.受压构件的位移延性将随轴压比的增加而减小。
√20.选择结构的自振周期应尽可能接近场地卓越周期。
×21.根据液化指数,将液化等级分为三个等级。
√22.质量和刚度明显不对称、不均匀的结构,应考虑水平地震作用的扭转影响√。
23.地震作用对软土的承载力影响较小,土越软,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就越小。
×24.结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等于竖向荷载加上各可变荷载组合值。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期末复习题要打印的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期末复习题要打印的](https://img.taocdn.com/s3/m/4d3cbebc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ee.png)
1.(1)地震波: 地震引起旳振动以波旳形式从震源向各个方向传播并释放能量;(2) 地震震级: 表达地震自身大小旳尺度, 是按一次地震自身强弱程度而定旳等级;(3)地震烈度: 表达地震时一定地点地面振动强弱程度旳尺度;(4)震中: 震源在地表旳投影;(5)震中距: 地面某处至震中旳水平距离;(6)震源: 发生地震旳地方;(7)震源深度: 震源至地面旳垂直距离;(8)极震区: 震中附近旳地面振动最剧烈, 也是破坏最严重旳地区;(9)等震线: 地面上破坏程度相似或相近旳点连成旳曲线;(10)建筑场地: 建造建筑物旳地方, 大体相称于一种厂区、居民小区或自然村;(11)沙土液化: 处在地下水位如下旳饱和砂土和粉土在地震时有变密旳趋势, 使孔隙水旳压力急剧上升, 导致土颗粒局部或所有将处在悬浮状态, 形成了如同“液化”旳现象, 即称为场地土到达液化状态;(12)构造旳地震反应: 地震引起旳构造运动;(13)构造旳地震作用效应: 由地震动引起旳构造瞬时内力、应力应变、位移变形及运动加速度、速度等;(14)地震系数: 地面运动最大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旳比值;(15)动力系数: 单质点体系最大绝对加速度与地面运动最大加速度旳比值;(16)地震影响系数: 地震系数与动力系数旳乘积;(17)振型分解法: 以构造旳各阶振型为广义坐标分别求出对应旳构造地震反应, 然后将对应于各阶振型旳构造反应相组合, 以确定构造地震内力和变形旳措施, 又称振型叠加法;(18)基本烈度: 在设计基准期(我国取50年)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 也许遭遇超越概率(10%)旳地震烈度。
(19)设防烈度: 按国家规定权限同意旳作为一种地区抗震设防根据旳地震烈度。
(20)罕遇烈度: 50年期限内对应旳超越概率2%~3%, 即大震烈度旳地震。
(21)设防烈度(22)多道抗震防线: 一种抗震构造体系, 有若干个延性很好旳分体系构成, 并由延性很好旳构造构件连接起来协同作用;(24)鞭梢效应;(25)楼层屈服强度系数;(26)重力荷载代表值: 建筑抗震设计用旳重力性质旳荷载, 为构造构件旳永久荷载(包括自重)原则值和多种竖向可变荷载组合值之和;(27)等效总重力荷载代表值: 单质点时为总重力荷载代表值, 多质点时为总重力荷载代表值旳85%;(28)轴压比: 名义轴向应力与混凝土抗压强度之比;(29)强柱弱梁: 使框架构造塑性铰出目前梁端旳设计规定;(30)非构造部件: 指在构造分析中不考虑承受重力荷载以及风、地震等侧向力旳部件2.地震按其成因可划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和(诱发地震)四种类型。
《结构抗震与防灾》复习资料(全面)
![《结构抗震与防灾》复习资料(全面)](https://img.taocdn.com/s3/m/3a662c51804d2b160b4ec058.png)
25、有感地震是里氏地震等级为MB的地震。
A、< 2 B、2~4 C、>5 D、>7
26、浅源地震的震源深度为___A___Km。
A、<60 B、60~300 C、>300 D、>350
27、下列措施中,能起到轻结构重量
三.名词解释
1、地震序列:在一定时间内,发生在同一震源区的一系列大小不同的地震,且其发震机制具有某种内在联系或有共同的发震构造的一组地震总称地震序列。
2、地震波:地震引起的振动以波的形式从震源向各个方向传播并释放能量
3、震级: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是按一次地震本身强弱程度而定的等级
4、地震烈度:表示地震时一定地点地面振动强弱程度的尺度;
因T1=0.467s<1.4Tg=1.4x0.4=0.56s,则 n=0,由式(2-129)得
(5)用式(2-130)计算各层层间剪力Vi(图2-22b)
2、柱的抗震设计,详细相关参考资料答案可参考书本P116(例题3-1)
例:框架柱抗震设计。已知某框架中柱,抗震等级二级。轴向压力组合设计值N=2710kN,柱端组合弯矩设计值分别为 和 。梁端组合弯矩设计值之和 ,选用柱截面500mmX600mm,采用对称配筋,经配筋计算后每侧 。梁截面300mmx750mm,层高4.2m。混凝土强度等级C30,主筋Ⅱ级HRB335钢筋,箍筋Ⅰ级HPB235钢筋。
8、简述饱和砂土液化的判别方法。
答:判别方法分为初步判别和标准贯入试验判别,凡经初步判定为不液化或不考虑液化影响,则可以不进行标准贯入试验的判别。具体方法见教材P14-16
五、计算题
1、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各层水平地震作用。详细相关参考资料答案可参考书本P56(例题2-5)
建筑结构抗震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建筑结构抗震考试复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361b31148d7c1c708a14579.png)
一、名词解释1震级:按地震时所释放出的能量大小确定的等级标准。
2地震烈度:是指某一地区的地面及各类建筑物遭受到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
3基本烈度:一个地区未来五十年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受的具有10%超越概率的地震烈度值称为该地区的基本烈度。
又叫偶遇烈度。
4设防烈度:就是基本烈度。
同上。
5多遇烈度:在50年期限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的超越概率为63%的地震烈度值,相当于50年一遇的地震烈度值。
6罕遇烈度:在50年期限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的超越概率为2%~3%的地震烈度值,相当于1600~2500年一遇的地震烈度值。
7震中:震源在地表的投影点。
震中也称震中位置,是震源在地表水平面上的垂直投影用经、纬度表示。
实际上震中并非一个点,而是一个区域。
8震中距: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称为震中距。
同样大小的地震,在震中距越小的地方,影响或破坏越重。
9震源:震动的发源处10地震波:由震源向各个方向传播的地震能量的波叫地震波。
11地震烈度表:评定地震烈度大小的标准和尺度。
(采用1~12共12个等级划分的地震烈度表)12抗震设防措施:就是为达到抗震效果,在工程建设时对建筑物进行抗震设计并采取抗震设施。
抗震措施是指除地震作用计算和抗力计算以外的抗震设计内容,包括抗震构造措施。
13抗震构造措施:根据抗震概念设计原则,一般不需要计算而对结构和非结构各部分必须采取的各种细部要求。
常见的有:圈梁、防震缝等。
14沙土液化:在强烈地震作用下,处于地下水位以下的沙土,其性质可能发生明显的变化,致使它的表现具有类似液体的特征,这种现象,人们称之为沙土液化。
P5515剪切波速:是指震动横波在土内的传播速度,单位是m/s。
16建筑场地类别:根据建筑场地覆盖层厚度和土层等效剪切波速等因素,按有关规定对建设场地所做的分类。
用以反映不同场地条件对基岩地震震动的综合放大效应。
(分为四类)16建筑场地:指建筑物所在地,大体相当于厂区、居民点和自然村的区域范围,范围不应太小,一般不小于0.5Km217特征周期:是指抗震设计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中,反应地震震级、震中距和场地类型等因素的下降段起始点对应的周期值,简称特征周期。
建筑结构抗震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建筑结构抗震考试复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d465399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b4.png)
建筑结构抗震考试复习题及答案建筑结构抗震考试复习题及答案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一、名词解释1震级:按地震时所释放出的能量大小确定的等级标准。
2地震烈度:是指某一地区的地面及各类建筑物遭受到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
3基本烈度:一个地区未来五十年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受的具有10%超越概率的地震烈度值称为该地区的基本烈度。
又叫偶遇烈度。
4设防烈度:就是基本烈度。
同上。
5多遇烈度:在50年期限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的超越概率为63%的地震烈度值,相当于50年一遇的地震烈度值。
6罕遇烈度:在50年期限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的超越概率为2%~3%的地震烈度值,相当于1600~2500年一遇的地震烈度值。
7震中:震源在地表的投影点。
震中也称震中位置,是震源在地表水平面上的垂直投影用经、纬度表示。
实际上震中并非一个点,而是一个区域。
8震中距: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称为震中距。
同样大小的地震,在震中距越小的地方,影响或破坏越重。
9震源:震动的发源处10地震波:由震源向各个方向传播的地震能量的波叫地震波。
11地震烈度表:评定地震烈度大小的标准和尺度。
(采用1~12共12个等级划分的地震烈度表)12抗震设防措施:就是为达到抗震效果,在工程建设时对建筑物进行抗震设计并采取抗震设施。
抗震措施是指除地震作用计算和抗力计算以外的抗震设计内容,包括抗震构造措施。
13抗震构造措施:根据抗震概念设计原则,一般不需要计算而对结构和非结构各部分必须采取的各种细部要求。
常见的有:圈梁、防震缝等。
14沙土液化:在强烈地震作用下,处于地下水位以下的沙土,其性质可能发生明显的变化,致使它的表现具有类似液体的特征,这种现象,人们称之为沙土液化。
P5515剪切波速:是指震动横波在土内的传播速度,单位是m/s。
建筑结构抗震与防灾 复习资料
![建筑结构抗震与防灾 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8ee857cfbb4cf7ec4afed0e2.png)
《第一章》·地震的类型:成因(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坍塌地震)震源深度(浅源地震小于70km;中源70~300km深源大于300km)正常人安静状态下的感觉程度(无感地震一般小于3级,1~3级为微震,震级小于1级为超微震;3~5级为小震,5~7为中震,7级以上为大地震)·构造地震:由于地壳运动推挤地壳岩层,使其较弱的部分发生断裂错动而引起的地震。
·塌陷地震:由于地表或地下岩层突然大规模陷落和坍塌而造成的地震。
·结构物破坏情况:结构丧失整体稳定性;结构强度不足;结构塑性变形能力不足;地基失效。
·震源:地层构造运动中,在地下岩层产生剧烈相对运动的部位,产生剧烈震动,造成地震发生的地方。
·震中:震源正上方的地面位置。
震中附近的地面震动最剧烈,也是破坏最严重的地区,稳为震中区或极震区。
地面某处至震中的水平距离为震中距;把地面上破坏程度相同或相近的点连成的曲线称为等震线。
震源至地面的垂直距离称为震源深度。
·地震波:地震引起的振动以波的形式从震源向各个方向传播并释放能量,即地震波。
·地震波分为面波(地面)和体波(内部)。
体波分为纵波(压缩波、初波、P波)和横波(剪切波、次波、S波);首先到达的是P波,继而是S波,面波到达最晚。
横波振幅大,地面振动最剧烈,造成的危害最大。
·震级;等于标准地震仪记录到的震中距为△=100km处的地面最大水平位移的常用对数(以微米为单位)M=lgA(△)-lgA。
(△)·地震震级M与震源释放的能量E关系:lgE=11.8-1.5M ;震级差一级,地震波的振幅值增加10倍,地震所释放的能量相差32倍。
6级的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一个2t级的原子弹所释放的能量。
·建筑分类:甲类建筑(特殊设防):应属于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筑;乙类建筑(重点设防):应属地震时使用时实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要尽快恢复的建筑,如城市生命线工程等;丙类建筑(标准设防);除甲、乙、丁外的一般建筑,如大量工民建;丁类:属次要建筑,遇地震不会造成伤亡和损失的建筑。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题库复习题2套106页(全)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题库复习题2套106页(全)](https://img.taocdn.com/s3/m/6b1fe82b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10.png)
第一套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期末考试习题(P1-35) 第二套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期末考试习题(P36-105)第一套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期末考试习题1、场地土的液化:饱和的粉土或砂土,在地震时由于颗粒之间的孔隙水不可压缩而无法排出,使得孔隙水压力增大,土体颗粒的有效垂直压应力减少,颗粒局部或全部处于悬浮状态,土体的抗剪强度接近于零,呈现出液态化的现象。
2、等效剪切波速:若计算深度范围内有多层土层,则根据计算深度范围内各土层剪切波速加权平均得到的土层剪切波速即为等效剪切波速。
3、地基土抗震承载力:地基土抗震承载力aE a a f f ζ=⋅,其中ζa 为地基土的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f a 为深宽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4、场地覆盖层厚度: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定义:一般情况下,可取地面到剪切波速大于500m/s 的坚硬土层或岩层顶的距离。
5、砌体的抗震强度设计值:VE N V f f ς=,其中f v 为非抗震设计的砌体抗剪强度设计值,ζN 为砌体抗震抗剪强度的正应力影响系数。
6、剪压比:剪压比为c 0V/f bh ,是构件截面上平均剪力与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的比值,用以反映构件截面上承受名义剪应力的大小。
7、地震波包括在地球内部传播的体波和只限于在地球表面传播的面波,其中体波包括 纵波(P )波和 横(S ) 波,而面波分为 瑞利 波和 勒夫 波,对建筑物和地表的破坏主要以 面 波为主。
8、场地类别根据 等效剪切波波速 和 场地覆土层厚度划分为IV 类。
9.在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多层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时,对于T 1>1.4T g 时,在 结构顶部 附加ΔF n ,其目的是考虑 高振型 的影响。
10.《抗震规范》规定,对于烈度为8度和9度的大跨和 长悬臂 结构、烟囱和类似的高耸结构以及9度时的 高层建筑 等,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的影响。
11.钢筋混凝土房屋应根据烈度、 建筑物的类型 和 高度 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
建筑结构抗震复习题带答案(考试学习)
![建筑结构抗震复习题带答案(考试学习)](https://img.taocdn.com/s3/m/301c728aaa00b52acec7ca24.png)
建筑结构抗震复习题一、判断题1.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既适用于弹性体系,也可用于弹塑性体系×2.结构的刚心就是地震惯性力合力作用点的位置×3.受压构件的位移延性将随轴压比的增加而减小√4.结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等于竖向荷载加上各可变荷载组合值。
×5.震源到震中的垂直距离称为震中距。
×6.对应于一次地震,震级只有一个,烈度也只有一个。
×7.横波一般周期较长,振幅较大,引起地面水平方向的运动。
√8.采用底部剪力法时,突出屋面的屋顶件,由于刚度突变、质量突变,其地震作用的效应乘以增大系数3,此增大部分应向下传递。
×9.采用底部剪力法时,突出屋面的屋顶件,由于刚度突变、质量突变,其地震作用的效应乘以增大系数3,此增大部分应向下传递。
×10.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以横波最快,面波次之,纵波最慢。
×11.横波只能在固态物质中传播√12.设防烈度为8度和9度的高层建筑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13.众值烈度比基本烈度小1.55度,罕遇烈度比基本烈度大1.55度×14在进行抗震设计时,结构平面凹进的一侧尺寸为其相应宽度的20%时,认为是规则的√15.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以横波最快,面波次之,纵波最慢。
×16.在同等场地、烈度条件下,钢结构房屋的震害较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的震害要严重。
×17.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的轴压比越大,抗震性能越好。
×18.场地特征周期与场地类别和地震分组有关。
×19.受压构件的位移延性将随轴压比的增加而减小。
√20.选择结构的自振周期应尽可能接近场地卓越周期。
×21.根据液化指数,将液化等级分为三个等级。
√22.质量和刚度明显不对称、不均匀的结构,应考虑水平地震作用的扭转影响√。
23.地震作用对软土的承载力影响较小,土越软,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就越小。
×24.结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等于竖向荷载加上各可变荷载组合值。
建筑结构抗震复习题答案教材
![建筑结构抗震复习题答案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2e936c278bd63186bdebbc3d.png)
建筑结构抗震复习题一、判断题1.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既适用于弹性体系,也可用于弹塑性体系X2.结构的刚心就是地震惯性力合力作用点的位置3.受压构件的位移延性将随轴压比的增加而减小V4.结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等于竖向荷载加上各可变荷载组合值。
X5.震源到震中的垂直距离称为震中距。
X6.对应于一次地震,震级只有一个,烈度也只有一个。
X7.横波一般周期较长,振幅较大,引起地面水平方向的运动。
V8.采用底部剪力法时,突出屋面的屋顶件,由于刚度突变、质量突变,其地震作用的效应乘以增大系数3,此增大部分应向下传递。
X10.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以横波最快,面波次之,纵波最慢。
X 11.横波只能在固态物质中传播X12.设防烈度为8 度和9度的高层建筑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X13.众值烈度比基本烈度小 1.55 度,罕遇烈度比基本烈度大 1.55 度X 14 在进行抗震设计时,结构平面凹进的一侧尺寸为其相应宽度的20%时,认为是规则的V16.在同等场地、烈度条件下,钢结构房屋的震害较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的震害要严重。
X17.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的轴压比越大,抗震性能越好。
18.场地特征周期与场地类别和地震分组有关。
V20.选择结构的自振周期应尽可能接近场地卓越周期。
X21.根据液化指数,将液化等级分为三个等级。
V22.质量和刚度明显不对称、不均匀的结构,应考虑水平地震作用的扭转影响。
23.地震作用对软土的承载力影响较小,土越软,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就越小。
X26在抗震设计中,对烈度为9 度的大跨、长悬臂结构,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V27.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所以不同地区地震烈度相同。
X25. 一般来讲,震害随场地覆盖层厚度的增加而减轻。
X22. 地震烈度是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
X29 一般而言,房屋愈高,所受到的地震力和倾覆力矩愈大,破坏的可能性也愈大。
30.耗能梁段的屈服强度越高,屈服后的延性越好,耗能能力越大31.结构的质心就是地震惯性力合力作用点的位置32.计算竖向地震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时,可直接取 1 0.75 max X33.设防烈度小于8 度时,可不考虑结构物场地范围内发震断裂的影响37. 纵波是由震源向外传递的剪切波,其质点的运动方向与波的前进方向相垂直。
《建筑结构抗震与防灾》复习题2
![《建筑结构抗震与防灾》复习题2](https://img.taocdn.com/s3/m/0b5b3141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2a.png)
《建筑结构抗震与防灾》复习题2《建筑结构抗震与防灾》复习题2一、填空题1?一般来说,某地点的地震烈度随震中距的增大而减小。
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根据建筑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及设计工作寿命期的不同分为甲、乙—、丙、丁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建筑场地类别根据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土层厚度双指标划分为4类。
4?震害调查表明,凡建筑物的自振周期与场地土的卓越周期接近时,会导致建筑物发生类似共振的现象,震害有加重的趋势。
5?为了减少判别场地土液化的勘察工作量,饱和沙土液化的判别可分为两步进行,即初判法和标准贯入试验法判别。
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根据房屋的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分别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构造措施要求。
8?为了保证结构具有较大延性,我国规范通过采用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和强节点、强锚固的原则进行设计计算。
9、震源在地表的投影位置称为震中,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称为震源深度 ____ 。
11、丙类钢筋混凝土房屋应根据抗震设防烈度、房屋高度和结构类型查表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
15.地震反应谱的定义为:在给定的地震作用期间,单质点体系的最大位移反应、最大速度反应、最大加速度反应随质点自振周期变化的曲线17、柱的轴压比n定义为:n=N/f A (柱组合后的轴压力设计值与柱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
18、建筑平面形状复杂将加重建筑物震害的原因为:扭转效应、应力集中。
19、多层砌体房屋楼层地震剪力在同一层各墙体间的分配主要取决于:楼盖的水平刚度(楼盖类型)和各墙体的侧移刚度及负荷面积。
.、选择题1 ?地震烈度主要根据下列哪些指标来评定(地震时震级大小、震源深度、震中距、该地区的土质条件和地形地貌3.描述地震动特性的要素有三个,下列哪项不属于地震动三要素(D )。
7.大量震害表明,多层房屋顶部突出屋面的电梯间、水箱等,它们的震害比下面主体结构严重。
建筑结构抗震复习题带答案
![建筑结构抗震复习题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fcfee401a37f111f0855b98.png)
建筑结构抗震复习题一、判断题1.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既适用于弹性体系,也可用于弹塑性体系×2.结构的刚心就是地震惯性力合力作用点的位置×3.受压构件的位移延性将随轴压比的增加而减小√4。
结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等于竖向荷载加上各可变荷载组合值。
×5。
震源到震中的垂直距离称为震中距。
×6。
对应于一次地震,震级只有一个,烈度也只有一个。
×7.横波一般周期较长,振幅较大,引起地面水平方向的运动。
√8。
采用底部剪力法时,突出屋面的屋顶件,由于刚度突变、质量突变,其地震作用的效应乘以增大系数3,此增大部分应向下传递.×9.采用底部剪力法时,突出屋面的屋顶件,由于刚度突变、质量突变,其地震作用的效应乘以增大系数3,此增大部分应向下传递。
×10.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以横波最快,面波次之,纵波最慢。
×11.横波只能在固态物质中传播√12.设防烈度为8度和9度的高层建筑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13.众值烈度比基本烈度小1.55度,罕遇烈度比基本烈度大1.55度×14在进行抗震设计时,结构平面凹进的一侧尺寸为其相应宽度的20%时,认为是规则的√15。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以横波最快,面波次之,纵波最慢。
×16。
在同等场地、烈度条件下,钢结构房屋的震害较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的震害要严重。
×17。
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的轴压比越大,抗震性能越好。
×18。
场地特征周期与场地类别和地震分组有关。
×19。
受压构件的位移延性将随轴压比的增加而减小.√20。
选择结构的自振周期应尽可能接近场地卓越周期。
×21.根据液化指数,将液化等级分为三个等级.√22。
质量和刚度明显不对称、不均匀的结构,应考虑水平地震作用的扭转影响√.23。
地震作用对软土的承载力影响较小,土越软,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就越小。
×24。
建筑结构抗震复习题带答案
![建筑结构抗震复习题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183003c76eeaeaad0f3306b.png)
建筑结构抗震复习题一、判断题1.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既适用于弹性体系,也可用于弹塑性体系×2.结构的刚心就是地震惯性力合力作用点的位置×3.受压构件的位移延性将随轴压比的增加而减小√4。
结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等于竖向荷载加上各可变荷载组合值。
×5。
震源到震中的垂直距离称为震中距。
×6。
对应于一次地震,震级只有一个,烈度也只有一个。
×7。
横波一般周期较长,振幅较大,引起地面水平方向的运动。
√8。
采用底部剪力法时,突出屋面的屋顶件,由于刚度突变、质量突变,其地震作用的效应乘以增大系数3,此增大部分应向下传递.×9.采用底部剪力法时,突出屋面的屋顶件,由于刚度突变、质量突变,其地震作用的效应乘以增大系数3,此增大部分应向下传递。
×10.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以横波最快,面波次之,纵波最慢.×11.横波只能在固态物质中传播√12.设防烈度为8度和9度的高层建筑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13.众值烈度比基本烈度小1。
55度,罕遇烈度比基本烈度大1。
55度×14在进行抗震设计时,结构平面凹进的一侧尺寸为其相应宽度的20%时,认为是规则的√15。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以横波最快,面波次之,纵波最慢。
×16.在同等场地、烈度条件下,钢结构房屋的震害较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的震害要严重。
×17.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的轴压比越大,抗震性能越好。
×18。
场地特征周期与场地类别和地震分组有关.×19.受压构件的位移延性将随轴压比的增加而减小。
√20.选择结构的自振周期应尽可能接近场地卓越周期.×21.根据液化指数,将液化等级分为三个等级。
√22。
质量和刚度明显不对称、不均匀的结构,应考虑水平地震作用的扭转影响√。
23。
地震作用对软土的承载力影响较小,土越软,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就越小。
×2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结构抗震与防灾》复习题2一、填空题1.一般来说,某地点的地震烈度随震中距的增大而减小。
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根据建筑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及设计工作寿命期的不同分为甲、乙、丙、丁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建筑场地类别根据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土层厚度双指标划分为4类。
4.震害调查表明,凡建筑物的自振周期与场地土的卓越周期接近时,会导致建筑物发生类似共振的现象,震害有加重的趋势。
5.为了减少判别场地土液化的勘察工作量,饱和沙土液化的判别可分为两步进行,即初判法和标准贯入试验法判别。
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根据房屋的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分别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构造措施要求。
8.为了保证结构具有较大延性,我国规范通过采用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和强节点、强锚固的原则进行设计计算。
9、震源在地表的投影位置称为震中,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称为震源深度。
11、丙类钢筋混凝土房屋应根据抗震设防烈度、房屋高度和结构类型查表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
15.地震反应谱的定义为:在给定的地震作用期间,单质点体系的最大位移反应、最大速度反应、最大加速度反应随质点自振周期变化的曲线17、柱的轴压比n定义为:n=N/fc Ac(柱组合后的轴压力设计值与柱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
18、建筑平面形状复杂将加重建筑物震害的原因为:扭转效应、应力集中。
19、多层砌体房屋楼层地震剪力在同一层各墙体间的分配主要取决于:楼盖的水平刚度(楼盖类型)和各墙体的侧移刚度及负荷面积。
二、选择题1.地震烈度主要根据下列哪些指标来评定( C )。
A.地震震源释放出的能量的大小B.地震时地面运动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C.地震时大多数房屋的震害程度、人的感觉以及其他现象D.地震时震级大小、震源深度、震中距、该地区的土质条件和地形地貌3.描述地震动特性的要素有三个,下列哪项不属于地震动三要素( D )。
A.加速度峰值B.地震动所包含的主要周期C.地震持续时间D. 地震烈度7.大量震害表明,多层房屋顶部突出屋面的电梯间、水箱等,它们的震害比下面主体结构严重。
在地震工程中,把这种效应称为( B )。
A.扭转效应B.鞭端效应C.共振D.主体结构破坏9.在利用反弯点法计算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时,当梁的线刚度k b和柱的线刚度k c之比大于( B )时,节点转交θ假定等于零。
A.2B.3C.4D.513.地震系数k与下列何种因素有关?(A )A.地震基本烈度B.场地卓越周期C.场地土类别D.结构基本周期15.框架结构考虑填充墙刚度时,T1与水平弹性地震作用F e有何变化?( A )A.T1↓,F e↑B.T1↑,F e↑C.T1↑,F e↓D.T1↓,F e↓16.抗震设防区框架结构布置时,梁中线与柱中线之间的偏心距不宜大于(A )A.柱宽的1/4 B.柱宽的1/8 C.梁宽的1/4 D.梁宽的1/8 17. 土质条件对地震反应谱的影响很大,土质越松软,加速度谱曲线表现为(A )A.谱曲线峰值右移B.谱曲线峰值左移C.谱曲线峰值增大D.谱曲线峰值降低19、楼层屈服强度系数 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结构,薄弱层的位置为(D )A.最顶层B.中间楼层C. 第二层D. 底层与下列何种因素有关?( C )21.场地特征周期TgA.地震烈度B.建筑物等级C.场地覆盖层厚度D.场地大小22.关于多层砌体房屋设置构造柱的作用,下列哪句话是错误的( D )A.可增强房屋整体性,避免开裂墙体倒塌B.可提高砌体抗变形能力C.可提高砌体的抗剪强度D.可抵抗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造成的破坏24、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 ek的大小除了与质量,地震烈度,结构自振周期有关外,还与下列何种因素有关? ( B )A.场地平面尺寸B.场地特征周期C.荷载分项系数D.抗震等级25震级大的远震与震级小的近震对某地区产生相同的宏观烈度,则对该地区产生的地震影响是( B )A.震级大的远震对刚性结构产生的震害大B.震级大的远震对柔性结构产生的震害大C.震级小的近震对柔性结构产生的震害大D.震级大的远震对柔性结构产生的震害小29.考虑内力塑性重分布,可对框架结构的梁端负弯矩进行调幅(B )A.梁端塑性调幅应对水平地震作用产生的负弯矩进行B.梁端塑性调幅应对竖向荷载作用产生的负弯矩进行C.梁端塑性调幅应对内力组合后的负弯矩进行D.梁端塑性调幅应只对竖向恒荷载作用产生的负弯矩进行30.钢筋混凝土丙类建筑房屋的抗震等级应根据那些因素查表确定( B )A.抗震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层数B.抗震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C.抗震设防烈度、场地类型和房屋层数D.抗震设防烈度、场地类型和房屋高度32.《抗震规范》给出的设计反应谱中,当结构自振周期在0.1s~Tg之间时,谱曲线为(A)A.水平直线 B.斜直线 C.抛物线 D.指数曲线33.表征地震动特性的要素有三个,下列哪项不属于地震动三要素(D )A. 加速度峰值B.频谱特性C. 地震持时D. 地震烈度34.框架结构考虑填充墙刚度时,T1与水平弹性地震作用F ek有何变化?( A )A.T1↓,F ek↑B.T1↑,F ek↑C.T1↑,F ek↓D.T1↓,F ek↓35.楼层屈服强度系数 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结构,薄弱层的位置为( D )A.最顶层B.中间楼层C. 第二层D. 底层36.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 ek的大小除了与质量,地震烈度,结构自振周期有关外,还与下列何种因素有关? ( B )A.场地平面尺寸B.场地特征周期C.荷载分项系数D.抗震等级三、简答题1.工程结构抗震设防的三个水准是什么?如何通过两阶段设计方法来实现?答:抗震设防的三个水准:第一水准: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建筑物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须修理可继续使用;第二水准: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建筑物可能受损坏,经一般修理仍可继续使用;第三水准: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影响时,建筑物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
两阶段设计方法:第一阶段设计:按第一水准多遇地震的地震动参数进行弹性状态下的地震效应计算,经效应组合后,采用分项系数设计表达式进行结构构件的截面承载力验算,并采取抗震构造措施,以满足第一水准抗震设防要求。
第二阶段设计:按第三水准罕遇地震作用进行薄弱层或薄弱部位的弹塑性变形验算,以满足第三水准防倒塌的要求,常称为变形验算。
2.建筑场地选择的原则是什么?答:选址时宜选择有利地段,避开不利地段。
当无法避开不利地段时,应采取有效地措施。
,不应在危险地段建造甲、乙、丙类建筑。
4. 简述底部剪力法的适用条件。
答:《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底部剪力法适用于计算高度不超过40m,以剪切变形为主且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结构,以及近似于单质点体系的结构。
5.在利用弯矩二次分配法计算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时,为什么要对梁端弯矩进行调幅?答:在竖向荷载的作用下的梁端负弯矩较大,导致梁端的配筋量较大;同时柱的纵向钢筋以及另一个方向的梁端钢筋也通过节点,因此节点的施工较困难。
即使钢筋能排下,也会因钢筋过于密集使浇筑混凝土困难,不容易保证施工质量。
考虑到钢筋混凝土框架属于超静定结构,具有塑性内力充分布的性质,因此可以通过在重力荷载作用下,梁端弯矩乘以调整系数β的办法,适当降低梁端弯矩的幅值。
8、什么是地震反应谱?什么是设计反应谱?它们有何关系?单自由度弹性体系的地震最大加速度反应与其自振周期的关系曲线叫地震(加速度)反应(T)表示。
设计反应谱:考虑了不同结构阻尼、各类场地等因素对地震反应谱的谱,以Sa影响,而专门研究可供结构抗震设计的反应谱,常以a(T),两者的关系为a(T)= S(T)/ga9、什么是时程分析?时程分析怎么选用地震波?选用地震加速度记录曲线,直接输入到设计的结构,然后对结构的运动平衡方程进行数值积分,求得结构在整个时程范围内的地震反应。
应选择与计算结构场地相一致、地震烈度相一致的地震动记录或人工波,至少2条实际强震记录和一条人工模拟的加速度时程曲线10、在多层砌体结构中设置圈梁的作用是什么?设置圈梁作用:加强纵横墙的连接,增加楼盖的整体性,增加墙体的稳定性,与构造柱一起有效约束墙体裂缝的开展,提高墙体的抗震能力,有效抵抗由于地震或其他原因所引起的地基均匀沉降对房屋的破坏作用。
11、抗震设计为什么要尽量满足“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构件”的原则?如何满足这些原则?“强柱弱梁”可有效的防止柱铰破坏机制的出现,保证结构在强震作用下不会整体倒塌;“强剪弱弯”可有效防止脆性破坏的发生,使结构具有良好的耗能能力;“强节点弱构件”,节点是梁与柱构成整体结构的基础,在任何情况下都应使节点的刚度和强度大于构件的刚度和强度。
13、简述底部剪力法的适用范围,计算中如何鞭稍效应。
震中距--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称为震中距。
适用范围:高度不超过40米,以剪切变形为主且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结构,以及近似于单质点体系的结构,可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
为考虑鞭稍效应,抗震规范规定: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时,对突出屋面的屋顶间、女儿墙、烟囱等的地震作用效应,宜乘以增大系数3,此增大部分不应往下传递,但与该突出部分相连的构件应予以计入。
15、多层砌体房屋中,为什么楼梯间不宜设置在房屋的尽端和转角处?楼梯间横墙间距较小,水平方向刚度相对较大,承担的地震作用亦较大,而楼梯间墙体的横向支承少,受到地震作用时墙体最易破坏2)房屋端部和转角处,由于刚度较大以及在地震时的扭转作用,地震反应明显增大,受力复杂,应力比较集中;另外房屋端部和转角处所受房屋的整体约束作用相对较弱,楼梯间布置于此,约束更差,抗震能力降低,墙体的破坏更为严重17、什么是地基液化现象?影响地基液化的因素?饱和砂土或粉土的颗粒在强烈地震下土的颗粒结构趋于密实,土本身的渗透系数较小,孔隙水在短时间内排泄不走而受到挤压,孔隙水压力急剧上升。
当孔隙水压力增加到与剪切面上的法向压应力接近或相等时,砂土或粉土受到的有效压应力下降乃至完全消失,土体颗粒局部或全部处于悬浮状态,土体丧失抗剪强度,形成犹如液体的现象。
影响因素:土层的地质年代,土的组成,土层的相对密度,土层的埋深,地下水位的深度,地震烈度和地震持续时间18为什么要限制多层砌体房屋抗震横墙间距?(1)横墙间距过大,会使横墙抗震能力减弱,横墙间距应能满足抗震承载力的要求。
)2)横墙间距过大,会使纵墙侧向支撑减少,房屋整体性降低(3)横墙间距过大,会使楼盖水平刚度不足而发生过大的平面内变形,从而不能有效地将水平地震作用均匀传递给各抗侧力构件,这将使纵墙先发生出平面的过大弯曲变形而导致破坏,即横墙间距应能保证楼盖传递水平地震作用所需的刚度要求。